Tag: 非洲

spot_imgspot_img

BC爆2例猴痘患者? 省府回应来了! 脓肿溃烂 目前无药可治! 7天传10国…

继新冠疫情、不明肝炎后,又一恐怖传染病开始在全球各国蔓延。它的名字叫做“猴痘”(monkeypox)。昨天魁北克省刚刚公布了17例疑似病例,今天BC省也疑似发现了感染者——扩散速度之快,令人措手不及。 加拿大首席公共卫生官谭咏诗博士(Theresa Tam)指出,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地区的17例疑似病例中已有2人确诊,与此同时,BC省目前也出现了几例疑似病例。 尽管谭博士并没有明确说明BC省究竟有几名疑似感染者,但她表示,加拿大全国目前的疑似病例小于24人(two dozen)。 不过,今天中午,BC省疾病控制中心对于省内疑似病例做出了进一步的说明:“BC省公共卫生部门对两名疑似患者进行了调查,但由于他们没有接触过病毒,不被视作病毒接触者。” 按照BC省公共卫生部的说法,谭博士口中的“BC省疑似患者”被排除在外,省内目前没有确诊或疑似的猴痘病毒感染者——一切是虚惊一场。 不过,按照谭博士的说法,“国家微生物实验室正在对样本进行检测,希望我们能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和几天内听到更多的确认。”BC省到底有没有疑似患者,等国家微生物实验室的报告就知道了。 谭博士强调,“目前疑似的感染者几乎没有非洲旅行史——以往非洲才是猴痘的高发地。这很不寻常!”因此,加拿大国民应当警惕。 当这种罕见传染病传入加拿大,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一系列问题:什么是猴痘?猴痘是如何传播的?它的重症率、致死率又如何? 首先,猴痘是一种与天花相似的罕见传染病,它由猴痘病毒( MPXV ) 引起。传播途径包括:动物传动物、动物传人、人传人。它的症状开始于发烧、头痛、肌肉酸痛、寒颤、疲惫,随后会形成水疱、皮疹。 猴痘的疹子看起来很恶心,初期,疹子类同于水痘或是性病疱疹,但之后会格外肿大,甚至还会爆裂流脓。从接触到出现症状,潜伏期约为10天。症状持续时间在14至28天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患者感染猴痘,从出现发烧感冒症状到发觉身上长疱疹,大概是第10-14天。 猴痘的传染性是比较高的,但它的传播渠道不如新冠病毒广。 据目前已知的研究来看,除了被感染动物咬伤,人传人方面它可以通过血液、体液、猴痘疮、被与体液和溃疡伤痕沾染过的床单、衣物等接触传播。又或者和患者长时间面对面接触后的呼吸道飞沫传播。另外,可能通过性传播——这一点目前仍存疑。 不同年龄层的猴痘致死率不同,由1%到15%不等,取决于感染的不同菌株的毒性。平均致死率为10%,风险最大的群体是未接种疫苗的幼儿,死亡率高达15%至20%。 加拿大病毒学家安吉拉·拉斯穆森(Angela Rasmussen)指出:“面对猴痘病毒,我们并非手无寸铁。天花疫苗、药物都可以治疗猴痘感染。”且天花疫苗的有效率高达85%——因此生活在强制接种天花疫苗年代的中老年人风险较低。 但在1980年前后,全球宣布天花灭绝,加拿大、英国、美国等早已停止了天花疫苗注射。这使得年轻人感染猴痘的风险极高。 但是猴痘在加拿大目前无药可治。不是专家没研发出对应药物,抗天花药物早就有了,可是天花灭绝了这么久,市面上暂时没有存货。美国政府今天刚订了1300万剂猴痘疫苗——也是刚订的。 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防患于未然仍是最好的自我保护方式。 好在猴痘病毒比新冠的传播条件要苛刻许多。蒙特利尔市公共卫生总监梅林·多林(Mylene Drouin)医生谈到该市17例疑似患者时是这么说的:“这不是你去买菜或是乘公车时能得上的病。” 该市专家分析,17例病例主要与30至55岁之间与其他男性发生过性关系的男性有关。具体推测为:美国首例猴痘患者在4月底前往蒙特利尔市访问亲友,与这17例疑似患者发生了亲密的接触。 英国已确诊的患者中,有4人也自称是双性恋或是同性恋,近期进行了男男性行为。 不过,亲密的性行为或许并不能解释猴痘在全球范围内的急速蔓延。 猴痘一直以来集中于非洲西部和中部。2021年,刚果报告了6000例以上确诊病例,尼日利亚报告了3000多例。大爆发使得英国和美国有两名患者感染,两人有非常明显的非洲旅行史,回国隔离后已被治好。 但自从今年5月7日英国发现猴痘病例以来,不到两周时间内,全球多国已经沦陷——很多人根本没有非洲旅行史,全部用性行为来推断也有些强词夺理。 先是英国已确诊的9例,紧接着是葡萄牙的15例疑似+5例确诊,然后是西班牙的20例疑似…… 5月18日,美国确诊首例。5月19日瑞典、法国、意大利确诊首例。5月20日,澳大利亚、德国确诊首例。 本周内,10个国家全部沦陷。 如果旅行史、性传播无法解释病毒的蔓延,或许咱们就要回到“呼吸道飞沫传播”的焦点上了。 由于新冠疫情不曾结束,华人朋友们仍需佩戴口罩。现在又多了一个猴痘,这口罩,真是摘不得了!

惊爆! 新变种20天攻陷200万人! 研究: 75%无症轻症得长新冠! CDC考虑重戴口罩!

熬过漫长疫情寒冬,全球好不容易迎来了春意盎然,各国解封。却没有想到,各种病毒如洪水般涌泄而出,侵城占池; 流感、神秘肝炎、麻疹、禽流感、埃博拉,今天猴痘登陆加拿大;这还没完呢,亚洲16国接连爆出非洲猪瘟… 祸从不单行,就在各种病毒肆虐之际,新冠病毒再次发威,肆意横行,短短半个月就让200万人沦陷! 一项最新研究打了所有认为“Omicron不过是大号感冒”的人的脸:无症狀、轻症感染新冠后遗症,比染疫更痛苦! 美国疾控中心已经开始慎重考虑:重新恢复室内口罩令! 即便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病毒细菌出现,人类的生活就已经不好过了。除了欧洲死灰复燃的疫情,本周全世界的目光也放在了朝鲜新冠疫情上。 根据朝中社19日最新报道,自首例确诊出现至今,半个多月内,全国发热病例已超过197.823万例,接近200万人次! 虽然疫情早就开始延烧,但是朝鲜当局是在5月12日才公开进内出现发热病例的事实。 5月15日,全国新增39万例,此后连续4天维持在每天新增20多万例的水平,直至今天! 医院里面人满为患,咳嗽声、呻吟声此起彼伏的场景,正在朝鲜各个城市上演,宛若地狱。 现在的朝鲜,就像2020年春天的全球各国,对新冠病毒毫无准备,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没有应急医疗系统,病毒打得人们一个措手不及。 不同的是,他们现在所面对的已经不是原始毒株了,而是传播性和隐蔽性都更高的Omicron! 然而,北美已经历过5、7波新冠疫情,朝鲜现在所面临的困局,在不少人眼里根本就是“小场面”,更多人不以为意:感染200万人又能怎样,病毒已经越来越弱了,死不了几个人!就是大号流感! 今天,美国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报告——75%以上染疫初期为轻症或无症状的患者,最后都出现了新冠后遗症,也就是所谓的长新冠!这比染疫本身更折磨人! 研究人员在调查跟踪和分析了78000名“长新冠”患者之后,发现其中有相当于四分之三的人初期都是轻症和无症状,整个感染过程并不那么痛苦。75.8%的人初期根本不需要住院。 令人意外的是,阳转阴几个月之后,他们持续出现了疲惫、失眠、咳嗽、心跳异常、脑雾等症状!痊愈之后新冠病毒的“余威”比染疫本身还要痛苦! 除此之外,报告还指出,最容易出现“长新冠”的族群为36至50岁的人,且女性比例高于男性。 随着各种病毒层出不穷,Omicron一变再变,亚型毒株爆炸,又可以突破人体免疫系统,人们期望的“疫后新常态”,很可能就是重复染疫! 部分科学家直言,新冠病毒并没有消失的迹象;相反,穿透身体抵抗力的各种变种病毒将持续出现,部分人将一波波遭到感染,一年别说染疫2、3次,就算重复染疫都不奇怪。 至于染疫的人会不会每一次都康复、“长新冠”会不会找上门,全靠运气。 人们目前对新冠最大的隐忧在于,病毒传染力越来越强,更容易让人被感染。 统计显示,第一波Omicron变种病毒肆虐期间被感染的民众,现在又因亚型变异株BA.2、BA2.12.1、BA.4及BA.5,纷纷二度感染。 研究人员指出,二度感染的患者中,今年可能会有3、4度感染,少数染疫患者症状恐将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也就是长新冠。 最近两周,美国纽约市新冠住院人数疯狂增加28%,市长在昨天宣布——证实进入新冠肺炎疫情高度警戒级别!相关部门做准备! 过去这一个月,全美新冠确诊人数再翻3倍,联邦疾控中心CDC表示——疫情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复炽,正在考虑恢复公共场所室内戴口罩规定! 长周末即将到来,美加两国旅游大军即将出发,CDC也建议所有美国人,不论接没接种疫苗,先检测、后出发!以防万一! 至于这句不强制实施的“建议”,有多少人听进去了,就不得而知。 北美华人们也纷纷恢复正常生活,依旧戴口罩的人还是很多。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不聚众,出现症状先检测,即便不封城,简单的动作还是一定程度可以保护自己,希望大家都健康!

突发! 罕见猴痘入侵加拿大 17例疑似! 美国首例曾来过 1周传遍4国 致死率高达10%!

神秘不明肝炎还没查出原因,全球又杀出一种全新传染病——猴痘。在短短几天内,这种传染病已从欧洲扩散至美国,并且,现在加拿大也疑似发现了17例感染患者。 据美国马萨诸塞州公共卫生局昨日公告,该州报告了全美首例2022年度感染猴痘的患者。该患者是一名成年男性,近期曾前往加拿大旅行,目前马萨诸塞州公共卫生局正在与加拿大方面联系。 按美国疾控中心(CDC)的说法,这名患者目前已住院治疗,状况良好,并且对公众没有风险。 但对加拿大说,病毒扩散至加拿大的风险却又似乎很大! 昨晚,加拿大广播公司(CBC News)惊爆消息,称魁北克省卫生部正在调查十几起疑似病例。这很难让人不把同一天两国的新闻联系在一起——加拿大这十几起疑似病例是美国首例患者传来的吗? 的确有加拿大的地方媒体传言称美国首例患者的目的地是蒙特利尔市。 魁北克省的罗伯特·菲拉斯基(Robert Pilarski)医生介绍道,“目前有13例疑似患者。“蒙特利尔市三个专门从事性传播和血液传播感染的诊所已经做出了诊断,正在进行实验室检验,预计近几日就能确定检验结果。   但今天早上,蒙特利尔市公共卫生总监梅林·多林(Mylene Drouin)医生表示,已发现17例疑似病例。首例病例是在5月12日发现的,这一系列病例主要与30至55岁之间与其他男性发生过性关系的男性有关。 多林医生说,猴痘不太可能具备性传播的能力,但可以通过密切接触和呼吸道飞沫传播。 她说,“这不是你去买菜或是乘公车时能得上的病。”希望公众不要过度恐慌,但她同时也建议:那些和17例病人有过性接触的、或是和他们存在家庭关系的人士都有较高风险,如有类似症状必须尽快就医。 既然加拿大已有极大的可能性已经“中招”,咱们就不得不正视这种病毒。 所谓猴痘,是一种与天花相似的罕见传染病,症状可能包括发烧、头痛、淋巴结肿大、寒颤和疲惫,以及全身病变。其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症状就是皮疹——患者先是从脸部和四肢开始长疹子,随后蔓延至全身。 这些疹子有的像水痘、有的像是性病疱疹,甚至还会爆裂流脓。一些患者早期会和皮疹、梅毒等混淆。 猴痘的死亡率从1%到10%不等,取决于感染的菌株——尽管绝大多数人都是轻症,无需治疗,几周内就会康复,但对于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来说,10%的致死率是非常大的风险。 它在1950 年代首次被发现,当时用于研究目的的猴子群发生了两次暴发。1970 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报告了第一例人类病例。 在二十一世纪,这种病毒主要集中于非洲西部和中部。2021年,刚果报告了6000例以上确诊病例,尼日利亚报告了3000多例。也正是2021年的年底,它出现在了美国和英国,两国的患者曾有过刚果和尼日利亚的旅行史。 今年5月7日,自从英国发现4例病例以来,猴痘病毒似乎掀起了一轮全新的全球大规模感染。 截至目前,猴痘已现踪英国、葡萄牙、西班牙、美国,今天早上,瑞典也确认了首例猴痘病例。 在一周内蔓延至多国,许多人或许会疑惑:猴痘是如何传播的? 据目前已知的研究来看,猴痘可以在动物之间传播,也可以动物传人、人传人。而对于人传人来说,它可以通过体液、猴痘疮、被与体液和溃疡伤痕沾染过的床单、衣物等接触传播。又或者和患者长时间面对面接触后的呼吸道飞沫传播。 对于猴痘是否可以性传播,学界目前是存疑的。但可以确定的是,感染者的精液作为体液是具间接的传染性的。 另外,英国卫生官员最新通报,“英国最近的几起患者都是男男性行为者。” 英国和美国卫生官员目前认为这些人具有高危风险: 在过去30天内前往确诊国家旅行的人士 与确诊和疑似病例有过接触的人士 与其他男性发生性接触的人士(主要风险为双性恋和同性恋人士) 考虑到体液和疱疹的传播,所有疑似病例都应当被隔离,并被要求用绷带包扎皮肤损伤处。 就治疗方面而言,猴痘被民间称作是“温和版的天花”,治疗天花的药物对猴痘也是有一定效力的。尤其是天花疫苗,对猴痘的抵抗力高达85%。 不过,由于天花已经公认被人类所消灭,许多国家从上世纪末开始已停止接种天花疫苗。 比如,加拿大在1970年取消了天花疫苗的接种计划,50岁以下的加拿大人对猴痘和天花没有抗体,容易感染。因为没有抗体,这些人也可能面临10%的死亡率。 这次猴痘病毒的蔓延,让许多国家措手不及。英国当局想到的措施是让所有密切接触者第一时间去接种天花疫苗,从而获得抗体。 加拿大病毒学家安吉拉·拉斯穆森(Angela Rasmussen)指出:“面对猴痘病毒,我们并非手无寸铁。天花疫苗、药物都可以治疗猴痘感染。”   不过,照这么看来,很可能有更多年轻一代除了新冠病毒疫苗外又要再接种一针了!当然——性行为带来的高风险也是值得大家提防的。

紧急! CDC警告: 航班突爆罕见传染病 6乘客同机确诊者 死亡率达10%!

新冠病毒还在任意肆虐,流感、麻疹、埃博拉、不明肝炎轮番上阵。正当人类在病毒的苦海中拼命挣扎的时候,欧洲突然爆发猴痘疫情,现在都快烧到北美了! 就在今天(5月18日)一早,美国疾控中心(CDC)发出紧急通知——6名美国人与英国猴痘确诊患者于近日乘坐了同一班机,且距离就在3排半径以内,所有人注意! 据透露,这6名美国乘客在5月4日从尼日利亚登机,坐上了飞往英国的航班。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次欧洲猴痘疫情爆发的首例确诊者,也坐在这架飞机上面,就在他们附近。 3天后,也就是5月7日,英国官方正式确诊首例猴痘患者。 长达7个小时的飞行,密闭空间内,这名确诊者身上不知道是否已经携带了这种病毒,也不知道传播给了多少人。 猴痘疫情正在欧洲延烧,CDC紧急发布警告,表示卫生部门正在密切关注境内情况,目前6名乘客尚未检测出猴痘病毒,但已经开始21天的监测。 与此同时,欧洲的猴痘疫情还在蔓延,首先爆出病例的英国,今天又爆出新病例,引起当局担忧。 这两宗新增病例既没有与其他确诊者接触史、也没有旅行史,病毒来源不明!   截至目前为止,英国猴痘确诊病例已经上升至9例。 就连葡萄牙也中招了,今天当局透露已发现5例,还有8宗疑似病例,全是男性,目前情况稳定。 英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现在加起来一共有24人正在接受病毒检测,排除掉已经确诊的14例。 所谓猴痘,其实是一种与我们常说的天花相似的罕见病毒感染,在1970年底首次出现,主要在西非和中非地区。 英国并没有针对猴痘的疫苗,但是病毒似乎正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蔓延,当局急得直接让密接者接种天花疫苗。 一般来说,猴痘多在非洲国家传播,经常发生在动物之间,但也不排除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光是2021年,刚果就报告了6000例以上确诊病例,尼日利亚报告了3000多例。 由于传播范围没有涉及全球,人们目前对于猴痘的传播动态并没有透彻的认知,还存在许多未知数。 感染猴痘病毒的人,会在5至21天之内出现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部疼痛、淋巴结肿大、畏寒和疲劳等症状。 比较严重的,就是皮疹,通常从四肢开始,随后蔓延至其他部位。 虽然感染猴痘会出现以上这些症状,但是大多数都是轻症,无需治疗,几周内便可康复,致死率却高达10%! 目前,并没有针对猴痘感染的特定治疗方法。因为与天花同属类似病毒,其疫苗也能起到保护作用,预防力达85%。 在统计分析这一波欧洲猴痘疫情之后,卫生人员发现,这种病毒的传播途径可能包括了性接触,需要进一步调查。 出现有无接触历史的确诊者,这场猴痘疫情正在引起欧洲卫生监管部门的关注,而北美这一头,也因为出现6名近距离接触者,响起了警报。 万一这6名美国人之中,真的出现了确诊者,随后传染给周围的人,是否会成为欧洲的今天,谁也说不准,而加拿大与美国这么近,长周末就在眼前了,旅游人潮避免不了。 世界的各种疫情,未来还会如何发展,现在谁也不知道。

高度预警! 神秘怪病爆发 已夺58命 能传人! 美新冠死亡狂飙80% 世卫警告!

2022的世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意外是什么,在“神秘肝炎”传遍全球之后,近日,又一种罕见的病毒性疾病在短时间里夺走了58条性命!   发烧、皮疹、呕吐、腹泻、咳嗽、身体疼痛……看起来像是新冠,又如同食物中毒,由于其神秘性,80多名感染孩童被送到医院后,竟有58人不幸过世。   这样的死亡比率,太过惊人!   这种最新神秘疾病爆发在印度南部,俗称番茄流感(tomatoflu)。   名字听着“可爱”,却是因为感染者患病后身上会长出红色的水泡,看起来就像一颗颗的小番茄。   综合印度媒体报道,这是一种罕见的病毒性疾病。   近期内已有80多名5岁以内的儿童感染,除了上述的症状外,患者还会疲倦、关节痛、胃痉挛、打喷嚏,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造成腿和手的颜色的改变。   更可怕的是,卫生官员至今无法确认引发这种疾病的确切原因。目前已就此发出“高度预警”。 而和其他流感一样,它也具有传染性,官员警告,可能会继续蔓延,预计感染数字还会继续攀升!   此外,目前还没有特定的药物能治疗,只能靠患者自身免疫系统而痊愈。   印度卫生官员还表示,虽然有些症状与新冠相似,但番茄流感与新冠无关,   新冠疫情尚未消退,神秘肝炎还在调查,如今,又来原因不明的番茄流感……人类在病毒面前,如此渺小。   回看新冠,各种防疫政策的放松,让人们已将covid抛之脑后,旅游、派对,各种活动都恢复到2019一般,BC在不检测,不通报日增的政策下,疫情数据已经“好看”了很久,今天却是“兜不住”了——     CTV报道,本周BC新冠住院人数再次飙升,到周四全省有596名阳性患者住院,其中54人在ICU。   这两个数字都是BC省几个月来最高的。   根据BC疾控中心的最新报告,过去一周,全省新增1987例,331例入院和59例死亡。   这些数字中的每一个都带有很多警告。比如日增,BC目前已不给大多数有症状的人提供核酸检测,因此这2000例新增,只是冰山一角。   另一边,美国新冠死亡人数宣告突破100万大关,成为全球首个新冠死亡人数超过100万的国家。   美国总统拜登今天在一份声明中,将这个结果称为“令人悲伤的里程碑”,并宣布白宫降半旗致哀。   100万新冠死亡,这相当于“每327名美国人中就有1人死于新冠”。   多少家庭痛失亲人,甚至面临着生活的崩溃,而这其中,还有大约20万儿童失去了父母,沦为“新冠孤儿”。   苦难还没有结束……新变种还在继续传播,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新冠死亡竟又开始狂飙。   据美国疾控中心CDC数据,最新的“超强变异”BA 2.12.1,仍在美国继续流行,目前已经占美国病例的42.6%。   该变异不但比Omicron传染性还要高出27%,且能逃避免疫,CDC预计将在本月底成为主流毒株。   按理,BA 2.12.1并没有提高重病率和死亡率,但奇怪的是,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死亡人数却在上升,平均每天记录了587人死亡,狂增80%。   早前,白宫还预计,在即将到来的秋冬,美国还将有1亿人感染及大量死亡病例。再次进入大流行的黑暗阶段。   而另一边,最新民调显示,尽管新增病例持续攀升,美国民众对感染新冠病毒的担忧却降至2021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   不到1/3的调查对象表示“有点”或“非常”担心染疫。多数人认为疫情正在好转。不少人已放松警惕,不再保持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   一边是北美人们对新冠的忽视,另一边,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的疫情报告表示,全球新增病例和新增死亡都有下降,除了美洲和非洲。   其中美洲增加 14%,非洲增加 12%。   谭德塞发出警告:“50多个国家不断上升的病例凸显了这种病毒的波动性。”   “COVID-19 变体,包括高度传染性omicron 的突变版本,正在推动新冠在几个国家的死灰复燃。”   从2019至今,人们已经习惯了也厌倦了“新冠的世界”,但从目前的局势看,covid似乎已证实,大流行之初一些专家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全球已有超过5亿人感染,且这个数字还将继续膨胀。 苦难可能很长久,但它依然有机会过去。 希望“番茄流感”不要再夺命和扩散,新冠赶快随风消逝吧。

南非变种入侵17国! 美国降半旗敲丧钟! 罕见后遗症频传 第1批患者2年未愈!

第六波疫情高峰开始后,我们好像身处于盲盒之中,每个人都在担忧:什么时候会被感染?感染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症状什么时候会恢复?感染后有多久的免疫期不会再次感染? 因为我们对新冠病毒仍知之甚少,故而这接二连三的问题无人可答,一切都还是未知的谜题。 最近,又一个罕见病例引发了全球广泛的讨论,他的症状和后遗症都突破了我们的认知——得新冠还会失忆? 这是一名来自马来西亚的39岁男子。据《马来前锋报》报道,39岁的莫哈末·法迪里在2021年8月时不幸感染新冠,近期他通过媒体发声讲述自己的不幸经历,呼吁民众不要对疫情掉以轻心。 当时,法迪里一家四口接连确诊。71岁的父亲确诊1周候抢救无效死亡,但34岁的妻子、8岁的儿子症状轻微,很快便恢复。 他曾以为,自己尚且年轻且身强体壮,也会很快康复。但他的病情却在7天内突然恶化,入院治疗期间昏迷长达21天。 法迪里在昏迷的21天内暴瘦40斤,期间浑身插管,靠输送营养液维生。当他恢复意识醒来时,守在医院的妻子欣喜若狂,连忙去喊医生前来查看。 然而法迪里却一脸困惑:“你是谁?”他竟认不出妻子。 医生表示,法迪里或许是昏迷时间太久才出现了短暂失忆的症状,清醒后记忆应该会慢慢恢复。幸运的是,在妻儿的协助下,他的记忆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复苏了,但不幸的是,他恍然想起父亲在自己昏迷期间已经去世,他竟不能见到对方最后一面。 除经历丧亲之痛外,法迪里身上还同时遗留了多种后遗症。譬如身体疲劳、脑袋晕晕乎乎的(脑雾),更少见的症状是:病毒侵蚀了他的脚部神经,这使得他在长达1个月的时间内无法正常行走。直到现在,他走路仍略微吃力。 在此之前,我们大多只看过有关“新冠病毒侵蚀脑部神经”的报道。 据美国耶鲁大学免疫学家岩崎明子的一项研究介绍,新冠病毒可以感染神经元,侵入神经细胞机制进行复制。一些患者出现头痛、神经错乱等症状都可能与病毒的这一特性有关。 去年《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也发表了一项研究,指出儿童患者在感染病毒时机体出现缺氧、炎症、高凝等状态,从而可能造成神经系统的损伤。 本月,英国科学家提出的“新冠病毒会使大脑老化20年,智商下降10个点”的结论,更是进一步验证了新冠病毒侵蚀神经的猜想。 科学家认为,即使是轻症患者,也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脑损伤。 既然新冠能伤脑,像法迪里这样更少见的新冠病毒侵蚀腿部神经的病例,或许也“存在即合理”。只不过,我们仍需更多的研究来探索这一未知。 在等待未知谜题答案揭晓的同时,一项我们等待已久的研究结果终于出炉了。 据《澎湃新闻》报道,国内医学团队近日在《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这是一项针对武汉金银潭医院患者的长期追踪研究,探讨了早期新冠患者2年来的恢复情况,以及仍存在的后遗症。 这1192名患者于2020年1月至5月期间入院治疗,感染的都是早期的Alpha毒株。超过半数的患者染疫2年多仍遗留有后遗症,包括疲劳、睡眠困难、头痛、呼吸困难等等。并且,2年后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态也远比不上普通人。 这令专家震惊:“必须继续追踪长新冠的影响。” 该研究显示,6个月后,68%患者都至少遗留了一种后遗症;24个月以后,55%患者仍遗留有后遗症。多半为疼痛、焦虑、忧郁、疲乏、虚弱等。 此外,患者的呼吸和肺功能损伤仍远高于常人。 一言以蔽之,对于感染新冠,我们要做好至少2年无法完全恢复的心理准备。 并且,由于变异毒株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散,我们早已包围在看不见的病毒威胁之中,不能有“小确幸”觉得自己不会中招。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通报,本周除美国和非洲外,全球各地的周新增确诊病例已有下降的趋势。但与此同时,欧洲累计死亡人数超过200万,而美国死亡人数则突破了100万。 虽说一些地区疫情有缓和的迹象,但WHO主席谭德赛仍强调,“50多个国家不断上升的病例凸显了新冠病毒的波动性。具有高传染性的变种毒株可能让疫情死灰复燃。” 谭德赛所说的变种毒株,就包括来自南非的变种BA.4和BA.5。 昨日,加拿大公共卫生署(PHAC)正式确认,这两种变种已经入侵加拿大境内,至少有3人感染BA.4,1人感染BA.5。 但陷入困境的并不只有加拿大一国。WHO昨日通报,BA.4毒株至少已蔓延至16个国家,全球累计病例超700例;而BA.5更猛,已入侵17个国家。 WHO技术负责人玛利亚·范·科霍夫(Maria Van Kerkhove)指出,这两个毒株传染力更强,或许会取代现在全球主导的BA.2毒株。 说实话,从2021年11月到2022年4月,科学家用了近半年的时间才搞清楚:Omicron毒株的毒性一点儿也不比Delta弱,住院和死亡风险完全一致,它从不是“大号流感”。 可病毒呢?它已经又领先一步,从BA.1时代跳到BA.4和BA.5时代了——我们面对的这两种新毒株,仍有太多未知和不确定性。 或许研究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可是人命是等不了的。美国累计死亡突破100万,华盛顿特区教堂铭钟1000下,拜登表示要下半旗哀悼——那些死去的、曾经鲜活的生命,都是死于病毒的未知。 现在的我们,感染风险仍在与日俱增,可病症是未知的、后遗症是未知的、恢复时间仍是未知的。面对这么多的未知,我们唯一的已知是:做好防疫措施,保护好自己便能防患于未然。  
[tds_leads input_placeholder=”Email address” btn_horiz_align=”content-horiz-center” pp_checkbox=”yes” pp_msg=”SSd2ZSUyMHJlYWQlMjBhbmQlMjBhY2NlcHQlMjB0aGUlMjAlM0NhJTIwaHJlZiUzRCUyMiUyMyUyMiUzRVByaXZhY3klMjBQb2xpY3klM0MlMkZhJTNFLg==” msg_composer=”success” display=”column” gap=”10″ input_padd=”eyJhbGwiOiIxNXB4IDEwcHgiLCJsYW5kc2NhcGUiOiIxMnB4IDhweCIsInBvcnRyYWl0IjoiMTBweCA2cHgifQ==” input_border=”1″ btn_text=”I want in” btn_tdicon=”tdc-font-tdmp tdc-font-tdmp-arrow-right” btn_icon_size=”eyJhbGwiOiIxOSIsImxhbmRzY2FwZSI6IjE3IiwicG9ydHJhaXQiOiIxNSJ9″ btn_icon_space=”eyJhbGwiOiI1IiwicG9ydHJhaXQiOiIzIn0=” btn_radius=”0″ input_radius=”0″ f_msg_font_family=”521″ f_msg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nBvcnRyYWl0IjoiMTIifQ==” f_msg_font_weight=”400″ f_msg_font_line_height=”1.4″ f_input_font_family=”521″ f_input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mxhbmRzY2FwZSI6IjEzIiwicG9ydHJhaXQiOiIxMiJ9″ f_input_font_line_height=”1.2″ f_btn_font_family=”521″ f_input_font_weight=”500″ f_btn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mxhbmRzY2FwZSI6IjEyIiwicG9ydHJhaXQiOiIxMSJ9″ f_btn_font_line_height=”1.2″ f_btn_font_weight=”600″ f_pp_font_family=”521″ f_pp_font_size=”eyJhbGwiOiIxMiIsImxhbmRzY2FwZSI6IjEyIiwicG9ydHJhaXQiOiIxMSJ9″ f_pp_font_line_height=”1.2″ pp_check_color=”#000000″ pp_check_color_a=”#309b65″ pp_check_color_a_h=”#4cb577″ f_btn_font_transform=”uppercase” tdc_css=”eyJhbGwiOnsibWFyZ2luLWJvdHRvbSI6IjQwIiwiZGlzcGxheSI6IiJ9LCJsYW5kc2NhcGUiOnsibWFyZ2luLWJvdHRvbSI6IjMwIiwiZGlzcGxheSI6IiJ9LCJsYW5kc2NhcGVfbWF4X3dpZHRoIjoxMTQwLCJsYW5kc2NhcGVfbWluX3dpZHRoIjoxMDE5LCJwb3J0cmFpdCI6eyJtYXJnaW4tYm90dG9tIjoiMjUiLCJkaXNwbGF5IjoiIn0sInBvcnRyYWl0X21heF93aWR0aCI6MTAxOCwicG9ydHJhaXRfbWluX3dpZHRoIjo3Njh9″ msg_succ_radius=”0″ btn_bg=”#309b65″ btn_bg_h=”#4cb577″ title_space=”eyJwb3J0cmFpdCI6IjEyIiwibGFuZHNjYXBlIjoiMTQiLCJhbGwiOiIwIn0=” msg_space=”eyJsYW5kc2NhcGUiOiIwIDAgMTJweCJ9″ btn_padd=”eyJsYW5kc2NhcGUiOiIxMiIsInBvcnRyYWl0IjoiMTBweCJ9″ msg_padd=”eyJwb3J0cmFpdCI6IjZweCAxMHB4In0=” msg_err_radius=”0″ f_btn_font_spaci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