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ICU

spot_imgspot_img

新冠三周年 加拿大已无新变种疫情 大温一个指标却突然飙升 加强针新细节公布!

周六就是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大流行三周年,加拿大首席医疗官谭咏诗表示加拿大的新冠病毒已经相对稳定,最近几个月都没有新变种造成的疫情。 虽然新冠变种仍在继续传播,但是全国范围内的住院数、ICU急救人数和死亡人数都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BC省的情况跟全国类似。 BC省新冠住院病例持续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BC疾控中心本周四(3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本周的住院人数比上一周下降13.5%,仅有205人。 这显示今年BC的新冠疫情已比去年有了很大的好转,去年最低的住院人数为255人。今年,BC还创造过188人的低记录。 此外,在这部分病人中,仅有大约4到5成的人是直接因为新冠住院,另外的病人是由于其他原因住院,但是在检测中呈新冠阳性。 住院人数的下降,也许在暗示病毒正变得更弱,对人体的伤害正在减轻。 BC省在2023年没有出现过较大规模的新冠回潮。2月26日到3月4日,经过实验室确诊的新冠病例仅有347例,比前一周减少了57例。这部分确诊人员不包括在家自测的阳性人口。 BC首席卫生官亨利博士认为新冠确诊数能一直保持在低位,是因为省民大部分都经由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了对新冠的免疫力。更令人高兴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获取的免疫力也在不断衰减,可是仍然没有再次出现大规模的疫情。 截至本周四,有93%的BC省民接种过至少一剂新冠疫苗,90%的人完成了2剂的疫苗注射。注射过加强针的省民的比例明显减少,18岁或以上的成人仅有38%接种过包括加强针在内的全部4剂疫苗。 BC公务员中,有98%的人已经接种了疫苗,省府今天发布最新消息,从4月3日开始,将取消公务员强制接种新冠疫苗的限制。这也意味着未接种疫苗的承包商或非政府雇员可以自由进入公共事业的办公场所。 从事医疗行业的人员仍然必须接种疫苗。 国家免疫咨询委员会(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建议新冠高危人群在上次接种疫苗后6个月再接种一次二价加强针。 BC省今天也做出呼应,公布了最新的春季接种计划。 老年人和其他被认为是高风险的人被建议接受另一次新冠疫苗加强针,对很多人来说,这已经是第五针。包括以下人群: 住在长期护理机构的人 没有注射过新冠疫苗的60岁及以上的人 没有接种过新冠疫苗的原住民 80岁及以上的老人 其他被认为是高风险的人 春季加强针施打将于4月首先在长期护理院开始。 不过,谭医生提醒,现在说新冠已经过去还为时尚早,未来几个月再次发生疫情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有关方面一直没有停止跟踪疫情的发展。 比如,近期大温地区废水中的新冠病毒含量就出现了明显的升高,显示近期患病人数有所增加。 示意图 几乎全省各地的这个指标都出现了明显的飙升,其中温哥华、温哥华岛上的维多利亚和奈耐磨,以及内陆的Kamloops上升明显。 BC疾控中心一直对废水进行检测,人体内的新冠病毒可以通过排泄物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通过测量废水中的病毒含量,可以检测被感染人群的数量。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家还是要注意周边是否有更多人罹患新冠,做好防护措施。 过去3年,加拿大因新冠死亡51000多人。

新一波疫情! 120万人染疫 一周激增20% XBB占8成! 第5针已开放!

不知道大家最近是否有留意,好像身边感染新冠的人又变多了?这绝不是错觉,事实证明,新一波疫情浪潮即将开始,多国已对此发出警告。 以英国为例,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月30日自2月6日的一周内,英国家庭中共有约120万人感染新冠,此数据较前一周(1月23日至1月30日)激增了20%! 这意味着在英格兰和苏格兰,每55人中就有1人感染。专家指出,这种病例激增的现象在绝大多数的年龄组中都有出现,并且学龄儿童的患病率在所有年龄组中是最高的。而住院患者的人数也在持续上升。 这样的“全面开花”,实属罕见。 原本圣诞节前夕英国迎来一轮疫情高峰,染疫人数飙升至300万人,但1月份也曾看到暴跌。现在看来,只不过是短暂的潮起潮落,疫情从未远去! 在美国,疫情同样杀了个回马枪。而更致命的关键在于,英国的主导毒株是BA.5子系衍生出的BQ.1,可美国的主导毒株却是XBB.1.5,目前已在全国占据8成! 作为令人闻风丧胆的XBB.1.0的进阶版,XBB.1.5的免疫逃逸能力更上一层楼,感染能力也是大幅提升。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卫生中心的病毒学家 Michael Teng 博士说:“我认为病毒继续尝试着避开我们的免疫系统,试图探索人体。我的意思是,新冠病毒从一开始就是这么做的,并且提升越来越惊人。” 在他看来,XBB.1.5可一点也不温和。“我要提醒的是,我们仍看到每天约500至600人死亡,这一点也不温和!” 目前,美国的印第安纳州、加州、新泽西州和佛罗里达州的疫情最为严峻,5个州的活跃病例数已高达66万人,全美更是高达150万人感染。 这种反弹的趋势,在亚洲国家也有所体现。 比如日本,平均每天新增约2万例感染患者。 韩国也开始了,日增1万例。 加拿大也无法继续岁月静好了,前有狼后有虎!放眼全国,BA.5一系毒株占了64%,但XBB和XBB.1.5也后来居上,已经占据全国感染病例的30%。 据BC省疾控中心最新每周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本周四,有193人因感染新冠住院,比上周增加了5人。这是自2023年以来,全省住院人数首次出现的上升情况。 尽管进入ICU的人数下降了40%,说明了重症率的降低,但今年的首次“抬头”依然不可小觑。据统计,年初前5天就有356人因感染住院。而接下来的这几周,很可能成为决定省内疫情走势的关键。 今天早上,小编已经收到政府的短信和邮件提醒,通知父母预约第5针!细细回忆,其实去年年底60岁以上的很多老人就已经收到第5针加强针的提醒了,估计再过两三个月,年轻人也都要轮到第5针了。 遥想疫情初期,不少华人调侃,“一年挨一针!” 现在我们的接种频率甚至高达一年两次。虽说挨扎的滋味并不好受,浑身肌肉酸痛,翻个身都疼得嗷嗷大叫,但体会过当“小阳人”的滋味,一对比,那扎针还是要舒服得多! 相信绝大多数华人朋友都至少阳过一次了,阳了的滋味有多难受,不言而喻。以身边的亲人朋友来参照的话,绝大多数人其实都不是幸运的无症状患者,我们大多都是经历过小刀剌嗓子、“水泥封鼻子”、头痛欲裂、眼睛肿痛等症状的。 一些人感染了XBB毒株甚至还疯狂腹泻…… 光转阴,平均就需要5至7天的时间,要想完全恢复,不咳不喘,怎么着也要半个月。甚至半个月之后,整个人还在受长新冠的影响,虚弱无力,体质大不如从前。 光是想想这些经历,就头痛! 眼下,新一波疫情再次袭来,大家还是尽可能的注意防范,戴好口罩、勤洗手消毒,保护好自己!

奇迹! 华人妈妈困废墟25小时 靠厕纸吸泥水喝! 新生儿裸体冻4天获救 父亲一句话催泪

2月6日,土耳其与叙利亚发生7.8级大地震,伤亡异常惨重,已造成超过3.5万人遇难。截止今日,已是灾后第6天,由于救援力量有限、气候条件艰难,有大量受困者仍待解救,灾情依然牵动着全球网友的心。 这几日,在与自然灾害分秒必争的救援行动中出现了不少生命的奇迹!其中一名华人妈妈的经历就足够励志! 华人妈妈接泥水喝获救 据《大皖新闻》报道,这名受困的华人妈妈名叫赵咪,是江苏徐州人,今年32岁,有一个13岁的儿子和一个9岁的女儿。从网络上已有的信息汇总来看,赵咪曾是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老师。 2019年,赵咪和丈夫带着儿女来到了土耳其务工生活,并在哈塔伊省安塔基亚市定居。谁也想不到,2月6日凌晨,灾难降临在了这个四口之家。 据赵咪回忆,那天丈夫不在家,自己和两个孩子在不同的房间里睡觉。突然,整个房屋都晃了起来,只觉得天崩地裂,根本来不及反应,他们居住的15层公寓楼已经塌陷,居住在7楼的一家人成了汉堡包里的“夹心”。 赵咪回忆起那时发生的一切,依然是一脸惊吓,眼泪止不住地往下落。 “先是一阵剧烈的晃动,然后房子就塌了。我赶紧把身子缩起来,再一睁眼,乌漆嘛黑,什么都看不到了,身体也动弹不得。” 赵咪想到自己的爱人和两个孩子,在黑暗中强撑起精神:“我一定要等到他们来救援。” 然而,在黑暗中,人找不到注意力集中的点,很容易睡着或失去意识,从而导致失温冻死。赵咪害怕极了,当感觉到天空下起雨,她将舌头伸了出来,一来是为了保持头脑清醒,一来是为了充饥解渴、存储体力,方便呼救。 “雨水沿着柜子边一滴滴往下落,可我够不到。手边正好有卫生纸,我就用纸去吸雨水,然后黏到自己嘴里。” 说是雨水,可落在废墟里,早已是泥巴水,但赵咪为了求生依然喝了下去。当他们等到救援队赶来时,所有尚且有意识的被困者都在拼命大喊。 赵咪的儿子和女儿年轻、喊声大,被先救了出来。而赵咪的意识断断续续,一会儿清醒一会儿昏迷,她撑了足足25个小时,终于被救出。 目前,赵咪身上多处骨折骨裂,正在医院接受治疗。儿子伤情较轻,但女儿受伤严重,腿部粉碎性骨折、还有脏器受损,躺在ICU内。大使馆和当地华人都在密切关注这一家人的康复状况并给予她们必要的支持。 多人受困超过4天 随着救援的黄金72小时消失殆尽,受困者的希望已愈发渺茫。越是如此,一些生命的奇迹就越是让我们动容。 据路透社报道,昨日,救援人员分秒必争,在废墟中挖出了一个刚出生10天的新生儿。大家或感叹上帝,或高呼真主保佑,感恩着神明对这个脆弱小生命的庇佑。 据悉,这个小男孩受困时全身上下没有一件衣服,赤身裸体在零下的废墟中被困了超过90个小时,救援队连忙冲上去给孩子盖上保温毯,紧紧抱住他。 救援队深知,孩子不可能凭空独自出现在此,他们继续挖下去,在更深的废墟中找到了孩子的母亲,尽管她面色苍白,神志却依然清醒,得知孩子获救才大松一口气,虚弱地在担架上阖上了眼。 灾难面前,处处见真情。 据悉,当救援团队在废墟中发现一家五口人时,他们已被困129个小时,体力不支,头晕眼花。救援队先救出了母亲和一个女儿,发现父亲时,他决心不肯被先救出来。只听见父亲哈山摇头大喊:“请先救我的女儿和儿子。”直到儿女都被救出,他才放心。 如果说父母的爱子之心是支撑他们挺过难关的精神支柱,那么少年的信念则质朴天真得多。 救援团队在废墟里还找到了一个被困119个小时的16岁少年,他醒时虚弱地喃喃:“今天星期几了?”救援人员不解,给他递水后听他诉说,方才知道少年人对梦想的一腔热血是多么淳朴。 原来,他是一名足球运动员,2月6日,他原本要替俱乐部出征比赛,却不幸在睡梦中被埋废墟。尽管他失去意识没有了时间的概念,脑海中依然惦念着比赛。 他的队友得知后哭笑不得:“你安心吧,往后我们还有很多场比赛!” 希望渺茫 有组织已经放弃 为了创造更多生命的奇迹,来自各国的救援团队这几天几乎是不眠不休地在进行搜救。不仅是人不眠不休,就连搜救犬的四肢都已经扒烂了在滴血。 可救援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比起少数的奇迹,救援团队见到更多的还是家破人亡的悲剧。并且,由于最佳时机早已错过,接下来要面临的是更多死亡与不幸。 专家沉痛表示:超过6天,受困者的生还希望极其渺茫。即使受困者被救出时还有一口气,由于生命体征之虚弱,给予医疗措施也可能无力回天。 比如,救援人员今早曾找到一名13岁少女,当时她还有意识,救援人员已经替她插管,可正准备做截肢手术时,女孩儿已经断了气…… 正因希望渺茫,叙利亚一民防救援组织“白头盔”甚至在今日放弃了搜救幸存者的行动,转而开始挖掘遇难者遗体。 面对这场无情浩劫,我们只能祈祷,绝大多数的各国救援团队在与时间赛跑的路上,能够挽救下更多半只脚在鬼门关的无辜百姓,再多坚持找找,即使只剩下一线生机,也不要轻易放弃! 希望有更多的好消息!

疫情下 加拿大2800人因这个死亡! 新冠正寻找新受害者 最后的防线恐崩溃!

都说“大疫不过三”,眼看着新冠大流行3年过去,疫情真的走远了吗?是不是可以结束全球紧急状况了? 2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召开会议,审议COVID-19大流行是否仍然代表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加拿大专家看来,不论WHO的决定是什么,新冠依然会在未来几年里对我们的集体健康构成威胁,最后的一道防线,正岌岌可危。 今天,加拿大广播公司CBC重磅报道,分析加拿大未来疫情走势。可惜的是,专家认为,局面并不乐观。 麦吉尔Allison McGeer博士曾是2003年SARS感染的幸存者,2020年,当又一个“不明原因肺炎”开始出现并迅速扩散时,她心里预感“大事不好”。 2020年1月,作为卫生专家的她在省级会议上发言称,“这将是可怕的,特别是,长期护理护理将是灾难性的。” 不久后,麦吉尔的儿子问她,预期这场危机可能会持续多久,她严肃地回答:“18个月。” 如今,两个18个月业已过去,新冠从一种对人类完全陌生的病毒,到后来成为不断进化的病原体,能够偷偷避开我们敏锐的免疫系统,甚至重复感染那些已经感染过的人,或接种过疫苗的人。它的强大,超出了专家们的预估。 不管明天WHO是否会宣布大流行结束,专家认为,这6大隐患,将是所有人无法避免的。 COVID会不断寻找新的受害者 3年新冠流行,数百万条生命消逝。不过我们还是需要心怀希望——毕竟我们已经有了疫苗,可以减轻重症和死亡率,还有像PAXLOVID这样的药物可以用于高危人群,ICU医生也学会了如何去治疗重症患者。 但依然有人因为新冠而死去。 在加拿大,去年新冠仍然每周能导致数百名加拿大人死亡。 麦吉尔称,即使是现在,该病毒仍在以严峻的规律性不断寻找新的受害者。 全球范围内,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近日表示,自去年12月初以来,全球每周报告的死于 COVID 的人数一直在增加,仅在过去八周内报告的死亡人数就超过 170,000 人。 今天还有一个消息——根据一份新的报告,在新冠大流行的9个月里,一些针对新冠病毒的错误认知使得加拿大有估计2800人死亡,数千人住院治疗。 这些错误认知包括:认为COVID-19被夸大或者完全是一个骗局;认为疫苗可以改变一个人的DNA或者导致其他“被掩盖的问题”。 根据这份涉及广泛的报告,在2021年3月至11月期间,这些信息影响了加拿大约240万人推迟或拒绝接种COVID疫苗。 根据报告,如果那些认为COVID是骗局的人在符合条件后立即接种了疫苗,加拿大将有超过230万人接种疫苗,从而可以减少大约19.8万例病例,减少1.3万人住院,减少3500人需要重症监护,节省3亿元的医院费用,减少2800人死亡。 而直到今天,加拿大依然有不少人坚持新冠骗局论,坚持不打疫苗。没有人知道后果,直到病毒真的到来。 SARS-CoV-2 不断进化 第二大隐患是,新冠病毒远比人们想象的狡猾——从原始毒株到Omicron,病毒家族还在继续变异和“壮大”,病毒更具传染性、 更能锁定我们的细胞,潜入我们的前线防御,并感染越来越多的人。 “我们可以预期这种情况会继续下去,它将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专家表示。 疫苗预防传播的能力已经“下降” 新冠疫苗曾是结束大流行的希望,但病毒实在“太厉害”,耶鲁大学教授Akiko Iwasaki认为,虽然疫苗仍然有助于预防严重疾病和死亡,但它们保护人们免受感染和传播的能力已经“急剧下降”。 麦克马斯特大学免疫学家Matthew Miller也说,虽然更新的二价mRNA 疫苗可用于同时针对 Omicron 亚变体和早期毒株,但总的来说,COVID疫苗与变种越来越不匹配。 “我们仍然需要生产更好的疫苗——更持久和更广泛的疫苗,”他并担心,不断进化的病毒意味着治疗和药物方面的落后: “事实上,我们过去三年使用的一些药物基本上已经过时了,因为病毒在不断变化,”他说。 COVID 还不是季节性的或可预测的 新冠疫情的另一大隐患是——该病毒的不可预测性。 根据过去3年的疫情数据,仍然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高峰或夏季平静,新冠疫情似乎更与变种有关,来一款新变种,就导致一波新浪潮,完全不管春夏秋冬。 麦吉尔博士希望新冠病毒可以进入一种更可预测的模式,“但如果它不是季节性的,那就更难了。” 长新冠仍然是一个谜 伴随病毒的不可预测的,是长新冠(新冠后遗症)的未解。 多位医学专家都指出,长新冠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但仍未得到认真研究。 “人们已经厌倦戴口罩或打加强针了,但我看到有数百万人患有长新冠而没有得到很好的诊断或治疗。” COVID不会是最后一次大流行 历经新冠疫情,我们可能都意识到了,新冠不会是最后一次大流行。但这个事实的背后,几乎被摧垮的医疗系统才是最大的危机。 疲惫不堪的医生、被逼到辞职的护士,加拿大医疗经受了大流行的严峻考验,安省医生Yuan-Innes直言: “如果加拿大病例再次激增,医院安全没有能力应付。” “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的医疗系统开始看起来像一组多米诺骨牌,疫情已经把它打翻了,” “人们称医院为第一道防线。但是我们实际上是最后一道防线。如果一切都失败了,我们也会崩溃。” 而从目前的情况看,下一次大流行不是来不来的问题,是什么时候来的问题。 但,我们很可能无法应付。

刚刚! BC宣布重启20个应急中心: 超10000人住院 医疗告急! 马拉松女跑者感染2天病逝

今天(1月6日),BC省卫生部长Adrian Dix召开记者会,宣布重启20个紧急行动中心,以应对目前空前增长的住院需求! 最新毒王变种Kraken已经入境、新冠和其他呼吸道疾病导致的住院激增,继儿童感冒药告缺后,如今药房成人感冒药也短缺! “冬天”似乎还没有过去,病毒海啸又要重来吗? 今天下午,卫生部长狄德安表示,本省将从下周一开始重启应急中心ECO,为期至少6周。 “一月通常是我们看到住院人数增加的时候,今年1月也不例外。”狄德安表示,应急中心ECO在去年1月时也曾开放过,以应对因Omicron带来的病例激增。 今年秋天,随着RSV和流感的广泛传播,BC再次开放了应急中心。 现在,类似的危机时刻又来了—— 截至本周四,BC的急症护理床位有10,226 名患者,已经达到了总床位的 88%,这其中还包括了临时加的2500张床位。等于占到了基本床位容量的111%。 “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狄德安表示。 狄德安还称,除了 COVID-19 和流感病例的数量不断增加外,自假期结束以来,其他疾病的求医人数也普遍增加—— “在医院,呼吸道疾病、流感和 RSV 等其他呼吸道疾病显然已经影响并严重影响了该省各地的医院。” 预计本省未来几周医院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大温地区设计了应急中心的医院有: 卑诗省儿童医院、狮门医院(北温)、列治文医院、圣保罗医院(温哥华)、温哥华综合医院、皇家哥伦比亚医院(新西敏)、素里纪念医院。 另有Abbotsford Regional,, East Kootenay Regional, Kelowna General, Kootenay Boundary Regional, Penticton Regional, Royal Inland, Vernon Jubilee, Fort...

加拿大美女 身体组织惨遭细菌吞噬;被小猫咬一口 壮汉竟丢了性命

25岁的加拿大女子Maia Stock做梦也没想到,本来开心的10天墨西哥度假之旅经会变成一场噩梦,不仅腿差点截肢,命也险些没了。 Stock一大家人上月底前往墨西哥著名旅游城市巴亚尔塔港(Puerto Vallarta)度假,同时庆祝Maia外婆的八十岁生日。 Maia 他们没有遭遇暴风雪的阻碍,非常顺利的入住度假酒店,开启了沙滩阳光的休闲假期。 没想到,刚到酒店的第二天,Maia的健康就出现了严重问题。 凌晨3点,Maia难受的醒了过来,发现自己的腿莫名的红肿起来,样子非常恐怖,而且一碰就疼得要命。她还发烧了。 家人不敢懈怠,马上去看医生。医生也感觉事情不妙,让她赶紧去医院治疗。 诊断结果让人崩溃,她竟然患上了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也就是俗称的“食肉菌感染”,并伴发了肺炎,情况非常危急。 食肉菌会在肌肉附近的组织中迅速扩散,吞噬人体组织。为了阻止细菌侵蚀,往往需要截肢,如果治疗不及时,随时有生命危险。 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报告,每5个患上坏死性筋膜炎的病人中就有1个因感染等原因死亡。 当地医院认为Maia有截肢的巨大风险,马上安排治疗,在Boxing day 当天为她进行了手术,不过由于感染严重,还需要再做两次手术。 Maia 好在Maia买了旅游保险,即使在圣诞节期间,保险公司也成功在她进行第二次手术前敲定了一架医疗包机,准备把她接回加拿大继续治疗和手术。 令人吃惊的事却发生了,Maia居住的埃德蒙顿当地卫生部门表示,没办法接收她入院,因为当地的病床全满了。 Maia的父亲提前回到加拿大,四处奔走,但也无可奈何。 医疗飞机没有起飞,女儿一直呆在墨西哥医院的ICU里。好在购买的保险能够负担治疗的费用,后面两次手术也非常成功。 Maia父亲推文 今天(周五),Maia就可以乘普通航班回到加拿大了。 虽然经过了这些波折,Maia无疑是幸运的,但是丹麦人Henrik Kriegbaum Plettner就没这么好的福气了。 4年前也就是2018年的时候,他在一个动物收容中心收养了一只小猫,但是不小心食指被咬了一口。 Henrik一开始没在意,没想到只过了几个小时,指头就肿起来了,看上去已经大了整整一圈。他马上给医生打电话,但是却被告知要等到第二天才能给他看病。 Henrik 一开始,可能医生也没把这点小伤当回事,但是肿胀越来越严重,Henrik又看过几次医生,都没有效果。 当时的伤口 几天过后他终于挺不住了,住进了医院。 那时情况已经相当严重了,他足足住了一个月的院,经历了15次手术。 出院四个月后,他的食指还是没办法正常活动,几乎丧失了功能,医生不得不给他截肢。 但是噩梦还远远没有结束。Henrik的身体遭到了细菌的严重破坏,他的免疫力变得特别弱,还患上了肺炎、痛风和糖尿病。 小猫当时咬到了他指头里的血管,当牙齿离开时,伤口闭合了,细菌进入到血液之中,开始扩散。 被猫咬伤的伤口组织感染通常是由称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细菌引起的,但有时也会导致“食肉菌感染”。 在被咬四年后,Henrik于2022年十月去世。 家人将他的死讯公布于众,希望引起公众的注意:如果被动物咬伤,要认真对待。即使是一只小猫,也应该去看医生,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 恐怖的食肉菌一般通过皮肤的破口进入人体,划伤、烫伤、昆虫或动物咬伤、刺伤等伤口都会给细菌可乘之机。不过,某些情况下,没有破口的钝挫伤也可能导致感染。 早期的症状包括皮肤红肿、发热并且迅速扩散,伴随剧烈的疼痛并发烧。 之后,皮肤可能出现溃疡、水泡或黑点,皮肤颜色出现变化,感染区有脓液或渗出物,还会出现眩晕、疲劳、腹泻或恶心等症状。 不过,普通人被食肉菌感染的几率并不大,而且这种病菌也很少会传染。 不过对于有糖尿病、肾脏疾病、肝硬化或癌症等人群来说,由于免疫力的下降,身体对抗病菌的能力会下降,带来很大的风险。 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该及时就医,避免导致严重后果。
[tds_leads input_placeholder=”Email address” btn_horiz_align=”content-horiz-center” pp_checkbox=”yes” pp_msg=”SSd2ZSUyMHJlYWQlMjBhbmQlMjBhY2NlcHQlMjB0aGUlMjAlM0NhJTIwaHJlZiUzRCUyMiUyMyUyMiUzRVByaXZhY3klMjBQb2xpY3klM0MlMkZhJTNFLg==” msg_composer=”success” display=”column” gap=”10″ input_padd=”eyJhbGwiOiIxNXB4IDEwcHgiLCJsYW5kc2NhcGUiOiIxMnB4IDhweCIsInBvcnRyYWl0IjoiMTBweCA2cHgifQ==” input_border=”1″ btn_text=”I want in” btn_tdicon=”tdc-font-tdmp tdc-font-tdmp-arrow-right” btn_icon_size=”eyJhbGwiOiIxOSIsImxhbmRzY2FwZSI6IjE3IiwicG9ydHJhaXQiOiIxNSJ9″ btn_icon_space=”eyJhbGwiOiI1IiwicG9ydHJhaXQiOiIzIn0=” btn_radius=”0″ input_radius=”0″ f_msg_font_family=”521″ f_msg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nBvcnRyYWl0IjoiMTIifQ==” f_msg_font_weight=”400″ f_msg_font_line_height=”1.4″ f_input_font_family=”521″ f_input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mxhbmRzY2FwZSI6IjEzIiwicG9ydHJhaXQiOiIxMiJ9″ f_input_font_line_height=”1.2″ f_btn_font_family=”521″ f_input_font_weight=”500″ f_btn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mxhbmRzY2FwZSI6IjEyIiwicG9ydHJhaXQiOiIxMSJ9″ f_btn_font_line_height=”1.2″ f_btn_font_weight=”600″ f_pp_font_family=”521″ f_pp_font_size=”eyJhbGwiOiIxMiIsImxhbmRzY2FwZSI6IjEyIiwicG9ydHJhaXQiOiIxMSJ9″ f_pp_font_line_height=”1.2″ pp_check_color=”#000000″ pp_check_color_a=”#309b65″ pp_check_color_a_h=”#4cb577″ f_btn_font_transform=”uppercase” tdc_css=”eyJhbGwiOnsibWFyZ2luLWJvdHRvbSI6IjQwIiwiZGlzcGxheSI6IiJ9LCJsYW5kc2NhcGUiOnsibWFyZ2luLWJvdHRvbSI6IjMwIiwiZGlzcGxheSI6IiJ9LCJsYW5kc2NhcGVfbWF4X3dpZHRoIjoxMTQwLCJsYW5kc2NhcGVfbWluX3dpZHRoIjoxMDE5LCJwb3J0cmFpdCI6eyJtYXJnaW4tYm90dG9tIjoiMjUiLCJkaXNwbGF5IjoiIn0sInBvcnRyYWl0X21heF93aWR0aCI6MTAxOCwicG9ydHJhaXRfbWluX3dpZHRoIjo3Njh9″ msg_succ_radius=”0″ btn_bg=”#309b65″ btn_bg_h=”#4cb577″ title_space=”eyJwb3J0cmFpdCI6IjEyIiwibGFuZHNjYXBlIjoiMTQiLCJhbGwiOiIwIn0=” msg_space=”eyJsYW5kc2NhcGUiOiIwIDAgMTJweCJ9″ btn_padd=”eyJsYW5kc2NhcGUiOiIxMiIsInBvcnRyYWl0IjoiMTBweCJ9″ msg_padd=”eyJwb3J0cmFpdCI6IjZweCAxMHB4In0=” msg_err_radius=”0″ f_btn_font_spaci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