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解封

spot_imgspot_img

刚刚! 加拿大宣布延长中国旅客入境限制! "双头犬"新毒株杀出 携带Delta突变! 攻破60国!

就在刚刚,加拿大政府正式宣布——针对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旅客的入境新冠限制措施,再延长2个月!直到4月5日! 这也就意味着,从国内入境加拿大的人,不论是探亲还是回加拿大,只要年满2岁或以上的人,通过航空入境都需要接受新冠检测,登机前出示48小时内阴性报告。 这个规定原本是从2023年1月5日开生效,到2月5日,也就是这周日为止。 在一份最新声明中,加拿大卫生局决定,这个规定现延长2个月,至4月份。 根据这项限制政策,不限国籍、疫苗接种情况,只要是从以上地点出发的,包括在其他国家及城市中转和过境的旅客,都需要遵守规定。 检测证明由航空公司负责检查,若不配合会被拒绝登机。 中转旅客比如:航班从中国出发,经德国中转入境加拿大; 过境旅客比如:航班从中国出发,过境加拿大,然后前往另一个国家; 旅客需要确认最终目的地的检测要求。 政策不适用于过境中国大陆、香港或澳门、且逗留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的旅客。 换句话说,如果从澳大利亚起飞,在中国转机后,前往加拿大,中途在中国停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就不需要提供新冠检测阴性证明。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各方网友的讨论。 事实上,在今天加拿大决定延长新冠入境措施之前,新冠变种已经传来了“坏消息”—— 1月30日,美国疾控中心CDC公布最新数据,境内出现新兴毒株“双头犬”(Orthrus),也就是CH.1.1,目前已经占了全美新增病例的1.5%,排名第5,传播速度惊人,引起专家注意! 2022年11月份,“双头犬”的传播流行率就已经开始急剧上升。 现阶段,它已经开始在全世界超过60个国家和美国51个州现踪。 疫情追踪网站Outbreak.info的数据表明,新西兰目前出现了许多CH.1.1感染病例,其他热点地区还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柬埔寨、爱尔兰等。 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上周一份报告显示,CH.1.1可能已占英格兰地区所有新增新冠病例的23%,在部分地区占100%! 目前,这个CH.1.1毒株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密切监测的Omicron亚变种之一。 有最新研究指出,CH.1.1携带了名为L452R的突变,通常在Omicron毒株中是没有的,但在Delta毒株中出现过。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Delta毒株掀起过怎样的“腥风血雨”,这也是为什么专家们害怕的原因。 研究人员指出,CH.1.1与ACE2受体结合良好,就表示这个病毒恐怕会部分覆盖此前感染或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所谓ACE2受体,就是介导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受体, CDC警告,CH.1.1病毒变体有一定的免疫逃逸能力,可能会引起新一轮感染,但致死率和重症率没有明显上升。 就在近日,《国际传染病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新冠患者嗅觉和味觉出现变化,很可能是病毒入侵神经系统的标志! 临床研究发现,在Omicron流行时期,味嗅觉变化的患病率没有明显下降,但严重程度有所减轻。味嗅觉出现变化,很可能就证明了病毒入侵人体神经系统。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相关嗅觉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2%至98.3%,味觉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6%至62.7%。 初期症状为头痛和肌肉疼痛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味嗅觉变化。 最后来看看加拿大国内各省的最新消息—— 加拿大联邦统计局今天公布最新数据,过去这3年,阿尔伯塔省的死亡人数明显高于正常水平! 2020年初到2022年11月的第1周,有9,821人额外死亡! 然而,在疫情后期,官方放弃追踪感染和死亡人数,真实数字可能比这个更高。 除此之外,魁北克正在悄悄改变疫苗接种策略! 在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魁省公共卫生官员正式更新接种建议——将只为从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弱势人群注射加强针! “如果截至目前为止已经接种过至少2剂疫苗、且已感染过新冠病毒,无需再接种疫苗。” 现在,魁省公共卫生部门仅建议从未感染过新冠的“高风险人群”在最后1剂疫苗接种后6个月,接受加强针注射。 换句话说,今年冬天或春天,“健康的人”不需再接种加强剂。 就在刚刚,BC也公布了最新疫情数据——新冠住院人数再次下降,目前204名感染患者住院,创下1年多来的最低水平! 2023年,新冠疫情爆发3年多,全球各国已经陆续解封,美国也宣布将在5月11日正式取消新冠紧急状态,逐渐回到正常生活的轨道,但并没有放开手里最后的一条线,生怕重蹈覆辙,WHO日前将“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维持不变,也是这个原因。 回归正常,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但总归是在往这个方向走。 2023,希望大家都能顺利度过。

刚刚! WHO官宣: 全球新冠疫情没结束 维持最高警戒! XBB.1.5迅速扩散 谭咏诗警告!

就在本周一(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新冠疫情仍为“全球卫生紧急事件”,维持最高戒备级别! 总干事谭德塞在会上表示,过去这8周内,全球各地至少有17万人死于新冠病毒。 但世卫组织也表示,整体大趋势已经出现好转,有望在未来一年“进入新阶段”——疫情可能接近“拐点”,人们的免疫力更高,新冠死亡人数降低。 “毫无疑问,我们现在的情况比一年前要好得多。” 1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委员会召开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第14次会议,讨论是否取消“全球卫生紧急事件”。 委员会一致认为,新冠疫情目前可能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全球各国必须小心度过这段时间,尽可能减少可能的负面后果。 “毋庸置疑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病毒仍将是人类和动物体内永久存在的病原体。” 截至目前为止,全球新冠确诊人数已经超过7亿5200万例、其中680多万人死亡,但世卫组织强调实际数字更高。 新冠疫情爆发4年,各国都已经先后解封,回归正常生活,人们对疫情已经极度疲劳,口罩和社交距离等措施仅靠自觉。 在世卫组织今天宣布这一会议决定之前,加拿大顶级传染病专家就事先警告:即便世卫组织取消“全球卫生紧急事件”警报,也不意味着新冠病毒从此就消失了。 达尔豪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家丽莎·巴雷特(Lisa Barrett)表示,“相反,一切证据都意味着,新冠还没有结束,不同国家的情况不尽相同。” 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新冠疫情为“全球卫生紧急事件”,全球进入紧急状态,建议各国政府隔离感染者、追踪密接者、关闭边境等等, 从此至今,世卫组织每3个月就会召开一次会议,衡量当前疫情。从上个月初开始,每周新冠死亡人数一直在上升,谭德赛也警告委员会不要过于乐观。 这一决定实际上是针对需要国际合作应对的严重全球健康风险敲响警钟,取消并不意味威胁消失。 根据加拿大公共卫生署(PHAC)的最新消息,变种XBB.1.5正在境内“快速扩散”!安省卫生官率先发出警告,联邦首席卫生官谭咏诗也急了! 这个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迄今为止传播能力最强的亚变体”的XBB.1.5毒株,最先在美国纽约被发现,然后在东北部省份迅速传播,直接击败“地狱犬”BQ.1.1。 随后,XBB.1.5一口气接连攻破加拿大、英国、法国、丹麦、德国、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等将近30个国家。 联邦卫生署明确指出,正在加拿大疯狂传播,病例开始疯狂翻倍,谭咏诗警告——现在放松限制措施“为时过早”,并对XBB.1.5变种的传播表示担忧! 其中安大略省的疫情数字浮动较大,卫生官摩尔(Kieran Moore)发出警告,“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全省许多地区的XBB.1.5病例数量都在增加。我强烈建议每个人都及时接种疫苗,特别是高风险群体及过去6个月未接种加强针或被感染的人。” 现阶段,卫生部公布的XBB.1.5常见症状包括:喉咙痛、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呼吸急促、发烧、发冷、疲劳、身体疼痛、嗅觉或味觉丧失、头痛、腹泻和呕吐。 加拿大国家免疫咨询委员会(NACI)也发布最新指南,严重感染者可能出现症:状呼吸困难、胸部持续疼痛和压力、精神错乱、昏迷或无法保持清醒,皮肤、嘴唇和指甲呈浅灰色或蓝色等。 任何出现以上症状的人,都应该拨打 911。 加拿大卫生部门之所以没有放松警惕,一方面是还不了解这个XBB.1.5毒株最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本国医疗保健部门还在从新冠疫情中缓慢回复。 虽然2022-23年冬季的流感和RSV高峰已过,感染水平逐渐恢复到季节性标准,但加拿大各地新冠感染病例波动幅度仍然很大,“出于这个原因,尽我们所能来预防严重疾病仍然很重要。” 在世界卫生组织做出最新声明之前,谭咏诗就已事先表态:不论世卫最后做出什么决定,加拿大都会继续追踪病例、重症和死亡人数,且继续疫苗接种! “我认为,加拿大绝不能放弃过去这几年取得的成果,不管世卫做出什么决定,我们都需要继续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也就在同一时间,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FRC)发布了《2022年世界灾难报告》,指出—— 虽然新冠病毒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地震、旱灾、飓风都要多,但“所有国家仍未为未来流行病大爆发做好准备,这很危险!” 全球最大灾难响应组织IFRC秘书长Jagan Chapagain警告:“下一场大流行可能随时都回来,如果这场新冠疫情还不能让我们学会未雨绸缪,还有什么可以?” 在经历了可怕的3年之后,“人类没有理由一直这样缺乏准备工作。” 这份报告指出,各国应该吸取教训,在2023年底前制定符合大流行病防范计划,并提高公共卫生资金的门槛。 话音未落,美国H5N1禽流感疫情已经开始亮红灯了! 近几个月来,H5N1禽流感病毒已经造成全美数千万只禽鸟死亡,本季度是美国历史上禽流感爆发最严重的一次,甚至超过了2015年,当时有5100万只鸟死亡。 与此同时,英国也正在爆发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禽流感疫情,全国农民被要求栋11月7日起将家禽留在室内。 此次比较罕见的情况是,这一次有人类感染—— 12月30日,厄瓜多尔一名女孩出现恶心、呕吐和便秘症状住进医院,初步被诊断为脑膜炎接受治疗; 1月3日,这名病人因感染性休克被诊断为肺炎,被送往一家儿科医院,情况危急; 1月7日,医院为女孩做了H5N1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截至1月17日,这名病患还在医院接受治疗,上了呼吸机。 至此,这宗病例成为2020年以来第7名H5N1病毒感染者。 虽然H5N1一向被认为是“高度传染性病毒”,只在鸟类间传播,通常很难传播给人类,且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是“不寻常的”。 然而,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的数据,当这种病毒“实现飞跃”,就会高度致命,人类死亡率超过50%。 在人类感染H5N1病毒的情况下,这种炎症会导致肺细胞“严重发炎”,比在普通流感中看到的严重得多,先前西班牙流感感染者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现象,尸检显示“肺部因过度炎症而被碎片堵塞”,出现类似溺水的症状。 不论怎么样吧,人类与各种病毒共存这个事实,是不会改变了,关键还是得看人们如何处理和应对。 好消息是,BC新冠住院人数目前降到了几个月以来的新低,虽然XBB.1.5入境本省,但目前还没有出现感染病例大量激增的现象。 2023年,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平安地度过!

炸! 感染狂增2800万 "超乎寻常"! WHO: 真实死亡恐更多! 加拿大"暴风雨前宁静"!?

2023年,是新冠伴人类走过的第4年,加拿大人也开始逐渐接受与它共存的这个事实,各省各地解封至今,生活看似回到正轨。 没想到,这刚跨完年,新冠病毒就给人类来了一个“回马枪”,“新晋毒王”XBB.1.5.趁着大家放松之际猛烈进攻,短短几周就把美国东北部地区攻陷,现在就连纽约都沦陷。 与美国毗邻的加拿大,也没有免于其难,境内检测出至少21宗病例,但目前因数据不足,卫生局表示不会公布更多信息。 即便没有XBB.1.5来捣乱,加拿大本来就已经“三面楚歌”了,流感、RSV、新冠同时夹击,医院里面患者人山人海,结果现在更手忙脚乱。 根据最新报告,加拿大流感病例正在稳步下降,就有专家表示:这是下一场新冠“暴风雨”前的短暂宁静! 不仅如此,今天早上,卫生局公布一项惊人发现:境内2个废水监测样本中发现了脊髓灰质炎!也就是俗称的小儿麻痹症!自1994年来首次! 新冠、流感、RSV不够,现在还要担心小儿麻痹症?! 先来说说新冠的最新情况,“Omicron家族”分支毒株层出不穷,但因为科学家们说这个原始株的致死率比之前的毒株要低、且轻症患者多,即便新的分株出来,大家的反应也不大,认为没什么威胁。 这一次XBB.1.5.出来,为什么就引起了各国的关注,甚至连美国白宫和WHO都先后警告? 首先,是因为XBB.1.5的传播力是真的高,美国的最新数据显示,这个毒株在短短几周内,就把东北部地区给“攻陷”了,直接占了75%新增病例,甚至成为纽约市的主流毒株。 现在,纽约市5大区中的多个社区的新冠呈阳率一路飙升,到了30%,其中不少华人社区的阳性率也接近20%。 农历新年在即,许多华人都准备着年夜饭,这病毒再来,人心惶惶,大家开始抢药。 美国疾控中心CDC公布近期数据,全美确诊病例出现激增,新冠住院人数升至6500人,是一个月前的2倍多! 仅仅是上个月,就有超过1万人死亡! 同样的情况,大洋彼岸的英国也正在上演。 再来看看亚洲,目前正迎来第8波疫情的日本,一天就新增24.6万人确诊,累计全国感染人数超3000万,短短1年就狂增2800万以上! 据了解,日本现在这一波疫情,是由Omicron主导的,境内也已经检测出XBB.1.5。与前几波疫情相比,这一次感染人数增加“异乎寻常”, XBB.1.5已被WHO定义为目前传染力最强的病毒株,且病毒传播得越快,就越有机会再次变异出新变体。 截至1月5日,全球累计报告新冠确诊病例数超过6.57亿,死亡超667万。 2022年12月5日至2023年1月1日,全球新增确诊超1450万例、超过4.6万人死亡,与前一个28天相比,分别增加了25%和21%。 全球现阶段每周仍有1万人死于新冠病毒,而真实死亡人数可能远高于此。 谭德塞坦言,目前的新冠流行情况令人担忧,特别是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新冠病毒的传播非常迅速,对卫生系统造成压力,且重组亚型变异株在迅速传播。 现阶段,加拿大已经宣布了最新入境航班限制措施,且在1月5日正式生效,政府正在积极应对本国各种疫情。 根据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的最新报告,全国流感病例正在大幅度下降,高峰已过,各项监测指标都在下降! 截至2022年11月底为止,全国有700多名儿童因为感染流感而生病住院,儿科病房人满为患。   虽然流感疫情开始趋于平稳,新冠和RSV感染病例仍在上升。   就在昨天下午,BC卫生厅正式宣布,本省感染患者越来越多,医疗保健系统不堪重负,正在重新启动20个 “紧急行动中心”! 有医学专家警告:流感疫情正在消退的同时,这也可能“潜在新冠病毒浪潮”开始前的宁静! “1、2月份,全省医院的患者人数恐怕还会显著增加。” 除了新冠和RSV,就在今天(1月7日),加拿大卫生局证实:境内的废水样本中检测到脊髓灰质炎病毒! 2022年7月份,美国纽约突然爆出10年来首例小儿麻痹症,至今已有94份废水样本呈阳性,且其中87份与实际病例有关,引发恐慌,加拿大随即在10月份宣布开始监测境内城市废水。   时隔2个月,结果出来了:在2个样本中发现了病毒!   要知道,加拿大从1994年来就没有爆出过1例脊髓灰质炎病例。   加拿大国家微生物实验室透露,此次检测出脊髓灰质炎的地区靠近美国纽约,但是没有公布具体位置。   10月31日至11月9日的样本是安全的,检测出来的是2022年8月份的样本。接下来,实验室将从目标地点的储存样本中抽取9月和12月的部分继续检测。 脊髓灰质炎,也就是俗称的小儿麻痹症,很多人感染后并无症状,但重症可导致瘫痪、甚至死亡。 由于疫苗普及,这种疾病在加拿大已消失多年,如今突然检测出来,引起卫生官员注意。 新的一年,2023年,新冠仍未消失,带着“迄今为止传播力最强毒株”重新杀进人们视野、流感RSV疫情仍在持续、北美小儿麻痹症隐患犹存。 不论如何,希望这一年,这个世界能够稍微好一些吧。

"0+3"真的来了 港媒: 中国1月3日全面开放入境措施 取消集中隔离

今天,各大媒体都在转发一条香港卫视的头条——   香港卫视报道称,中国将于2023年1月3日起不再采取境外入境前往隔离设施隔离的措施。优化为“0+3”的政策,这也意味着中国在新的一年2023年起或将全面开放。 随后,其他主流媒体如《联合早报》、《星岛日报》纷纷跟着报道。 微博大v也跟着转发了该消息: 但是,官方并未发布相关新闻,但是由香港卫视这样的大型正规媒体发布,也可以作为参考。 该新闻自出现以来已经超过12小时,阅读量187万,仍位于网站“要闻”板块的显著位置,显示信息来源有很高可信度。 还记得前段时间,网上一直盛传从2023年1月9日开始放松入境隔离政策,如此看来可能会更早放松。 其实最近有很多网友跟媒体爆料,或者在小某书上分享隔离政策其实早已放宽! 一些在成都入境隔离的网友表示,目前成都入境时间实际已经缩短为“2+3" (两天集中隔离+三天居家隔离)。 根据星岛报道,这名在英国留学的佩佩(化名)星期三(12月21日)经香港飞往成都,落地后入住成都天府国际健康服务中心隔离。 她透露,隔离中心只收了两天的房费,工作人员对她说:“先收两天的钱,听说是星期四(22日)可以走了。” 同一批入住的部分旅客交了五天房费,当天也陆续收到三天房费的退款。 但是,刚刚,上海新民晚报的记者跟成都疾控通了话,相关工作人员均回复,目前接到的上级通知依然是入境航班隔离政策为“5+3”(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那为什么会出现网友纷纷疯传的"2+3"呢? 原来,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被采访的隔离人员小李三天前从卡塔尔看球回国,入境成都,被安排到资阳的酒店隔离。 原本通知是在酒店隔离五天,但在20日(也就是他入住酒店的第三天)就被通知可以办理解除隔离手续了,走之前要求签署一份承诺书。   承诺书上要求“自觉在家隔离满8天后(含已集中隔离时间),隔离期间绝不外出,同时配合做好有关隔离工作”。 18日从国外入境成都的欢欢,被安排到成都天府区的另一家酒店隔离,原本也是要集中隔离五天,但在20日入住满两天后,她收到居住在另一家酒店的朋友的信息说可以提前离开了,就问酒店前台,得到的答复是在酒店集中隔离满两天,核酸阴性就可以离开。 离开前,欢欢同样被要求签署了一份承诺书,上面写着“本人入境后机场及酒店核酸阴性,现申请居家隔离,承诺离店后上报社区,并完成后续6天居家隔离”。 也就是说,部分人的2+3是真的。 但是也有人离开前是被要求增加了居家隔离的时间,加起来整整还是8天。 不过,这些人都没有闭环输送,只是自己回家凭自觉上报社区。 记者和成都疾控指挥部联络后,才发现,原来目前相关工作人员称,目前应该是成都的隔离酒店在试运行(集中隔离缩短到2天),而作为负责成都入境隔离人员转运到各个隔离酒店的国际专班,目前也尚未接到上级的正式通知文件。 据记者了解,目前除了成都部分酒店有将集中隔离的政策缩短到2天的举措(不过离开前要求签署的承诺书上都是增加了居家隔离时间,集中隔离+居家隔离的时间仍为8天),其他城市暂未有调整入境集中隔离时间的消息。 不过,加拿大的小伙伴们也不要着急! 根据星岛日报报道,12月15日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首度举行媒体见面会。新履新的总领事杨舒在见面会上除了传达将以“具体行动”促进加中合作和民间交往讯息外,针对近期备受关注的中国大陆防疫政策是否很快解封,他称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公布,而且“很快有新消息”。 12月21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随着疫情进入新阶段,中方近期是否会进一步优化入境隔离政策。 发言人毛宁表示,将因时因势为跨境人员往来提供更多便利。 如今的多种迹象表明,无论是中国还是香港,如今通关的诚意和热情都非常大。 隔离政策和通关应该是朝着好的趋势走的,就看具体的日子了。 小编大胆预测,正如香港卫视说的那样,2023年伊始,国内将全面开放。

刚刚! BC卫生官急了: 出现这些症状 全待在家! 3种病毒齐攻 合并感染危险! 药荒恶化!

加拿大流感疫情正式爆发,许多省份都出现了感染病例激增的现象,急诊室不够用、儿童成人药短缺,重启口罩令的呼声越来越高。 就在刚刚,BC卫生厅长狄德安和首席卫生官邦妮·亨利在首府维多利亚召开新闻发布会,久违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汇报2022年秋冬季节最新疫情! 亨利表示:如果人们感到身体不适,不管是感染了哪种病毒,都应该待在家里! 目前本省流感、新冠和RSV病例都在不断上升,亨利提醒所有人,如果出现了任何呼吸道疾病症状,如流鼻涕、咳嗽、头痛,都要待在家里;如果真的要出门看医生,戴上口罩! 与此同时,狄德安也重申,敦促人们在室内聚会时戴上口罩,身体不舒服就待在家里,但是没有提出要恢复口罩措施。 虽然没有像安大略省那样公布所有数据,但根据省疾控中心的最新呼吸道疾病报告,本省感染病毒且严重到需要接受ICU治疗的儿童人数正在持续攀升,为本省病床容量和等待时间都带来了压力。 本周二,也就是昨天晚上,BC省儿童医院有数十名生病孩子在医院里等了好几个小时,最终才接受了治疗,迪安娜·康利(Deanna Conley) 十几岁的女儿就是其中之一。 迪安娜也曾经尝试要带女儿到别的医院,但是因为年龄被拒之门外。就这样,母女俩与其他生病的孩子一起,被困在儿童医院排了几个小时的队。 “这里太忙了,我们排了大概1个小时,前面还有17个孩子等着登记。甚至都没有地方可以坐或是站,这实在是太疯狂了!” 平均等待时间有的时候甚至超过9小时,有孩子根本撑不住,在看到医生之前就被带回家或是到其他医院挂号了。 据初步统计,目前BC全省有164名儿童正在接受重症监护治疗,省妇幼医院的人数最多。 RSV并不是现在才出来的,2021年年初,疫情期间也曾经出现过激增,但在当时并没有造成太大的问题,医院压力水平没有受到影响。 那么,为什么现在这么严重? 加拿大免疫学家Dawn Bowdish给出一个说法:当时流感还没有“完全卷土重来”,但现在三种呼吸道疾病一起来,合并感染也是一个因素。 每种病毒对人体的影响各有不同,成年人研究表明,同时感染多种病毒可能会面临更加糟糕的结果。 RSV虽然在大多数儿童和健康成年人中只引起轻微症状,但对婴儿、老年人和免疫力本身就受损的人群而言,有严重后果。 有研究指出,在某些情况下,婴幼儿时期感染RSV,可能导致病人在此后反复感染RSV,甚至是更加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此外,新冠病毒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类的免疫系统。 曾经感染过新冠、染上长新冠、或是儿童多系统炎症等的人,可能成为此次病毒潮的弱势群体。 不仅仅住院人数上升的问题,现在就连药都难买。 现阶段,加拿大全国药房的儿童止痛药和退烧药都出现短缺。不只这样,就连其他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都开始缺货。 小编周末发现家里完全没有感冒药,以防万一想买一盒,到家附近的superstore一看,货架几乎都是空的,只有零零稀稀几盒成人泰诺和阿司匹林,就顺手买了,以防万一。 没想到隔天就感冒了,现在想买止咳糖浆也没了。 有专家指出,现在全国数百种药物不是短缺、就是售罄,某些药房的儿童过敏药物、成人咳嗽和感冒糖浆、眼药水,甚至口服抗生素货架都空空如也。 平时不少加拿大人生点小病小痛,基本上都是自己在家吃点药睡一觉、休息几天就过去了,也不用去看医生。 现在连药都断了,只能跑到walk-in诊所或急诊室就诊,这医院就更堵了。 一名药剂师肯尼迪(Pam Kennedy)表示,现在几乎三分之一的处方药现在处于延期交货状态,一些品牌药更已表示短缺情况会延至2023年初。 “Buckley咳嗽糖浆已缺货数个月,咳嗽和感冒药供应一直是个问题。” 实际上,加拿大的这股药荒从今年春天就开始了,只不过当时疫情并不严重,各省都在解封。 现在赶上新冠+流感+RSV 各种呼吸道病毒一起传播,感染病例上升,供应更加吃紧。 昨天的众议院卫生委员会会议上,卫生局官员就被猛烈批评了。 医疗产品合规总监霍利特(Linsey Hollett)表示,目前加拿大有800种药物短缺,其中23种被认为“极为重要”,意味着这会为病人和医疗系统带来严重风险。 这个问题既然早就出现了,为什么政府没有及时处理。 现在,加拿大卫生部已安排从美国和澳洲进口儿童乙酰胺酚(acetaminophen)和布洛芬(ibuprofen)产品供应,以解燃眉之急。 然而,许多本地药房已经没有办法了,只能规定限购儿童Tylenol、Advil或Motrin等药物。 要住院排队等到天亮,要买药断供,这次秋冬疫情打乱了不少加拿大人的生活,重启口罩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卫生局虽然在昨天宣布流感疫情正式爆发,但是并没有恢复口罩令,而是交由各级省府自行决定。 现在BC省和安大略省都只是强烈建议在公共室内场所和生病时佩戴口罩,没有恢复强制执行的打算。 一直追踪校园疫情的BC安全学校联盟(Safe Schools Coalition BC)、家长组织BC School Covid Tracker和Masks 4 East Van,近日都向候任省长尹戴维(David Eby)、卫生厅长狄德安及教育厅长韦瑞珍(Jennifer Whiteside)发出了公开信,内容大致如下—— 戴口罩,可以让更多省民避免生病,也有助“压平疫情曲线”,并减少对我们已很紧张医院和负担过重医护人员的影响! 他们还要求政府进行公众教育推广活动,告诉大家戴口罩是可减低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并强调面罩贴合和更好过滤级别口罩的重要性。。 不管是感染哪种病毒,生病总归是不好受的,希望大家各自保重。

刚刚! Facebook裁员1.1万人! 市值蒸发7千万亿 小扎道歉 这家中国公司却…

11月9日,今天早上对于Facebook母公司Meta的员工来说,肯定不是个好日子。 在马斯克收购推特大裁员之后,各大科技巨头开始了一波又一波的裁员。 就在今天凌晨,Facebook创始人,亿万富翁马克扎克伯格宣布裁员11000人! 并且公开道歉:“我错了,我道歉,我会承担责任。”   一夜之间,11000人没了工作,Meta团队痛失13%的员工。 在裁员的邮件里,扎克伯格更是强调公司已经损失了70%的市值。 其实,从2022年年初开始,Meta的股价就已经下跌了71.5%,市值蒸发了7000万亿! 但是在宣布大规模裁员后,股票居然又回升了5%,预计还会涨更多!华尔街没有心啊…… 扎克伯格表示:“近期宏观经济低迷、竞争加剧、广告客户流失,导致我们的收入远远低于我的预期。” “我错了,我对此负责。” “公司招太多人是我对市场增长预期过于乐观。” 不过,Meta这次给裁员的每个人都有“大礼包”。 Meta的遣散费是16周的基本工资,再按照资历支付每年2周的工资。 同时,员工离职后还可以获得6个月的医疗保险费。 按照metra2021年员工年薪中位数为29万美元,相当于每个月2.4万美元,4个月的工资也有9.67万美元。已经相当良心了。 目前被裁员工已经无法登录 Meta 内部系统,但他们的电子邮件还可以用,“以便每个人都可以告别”。 这次裁员后,为了弥补亏损,Meta将冻结招聘一直到明年第一季度。 知名华人论坛上有一位老哥非常惨,3周前他刚刚入职Meta,经历了hiring freeze一波三折总算拿到了offer。 然而才刚刚3周,公司环境还没熟悉就遭到了裁员。   难以想象他经历了如此的过山车,心态得有多么崩溃。 还有人收到邮件,里面赫然写着:“你被包含在这次的裁员内。” 更有人爆料,广告组这边受灾也很严重,他和manager都被裁了: 还有个刚拿到offer的人,直接被撤掉offer,只给10周的遣散费: 不过,这次整个美国科技巨头相继进行大规模裁员,不仅是由于Meta一再强调的、不断恶化的宏观经济趋势,其本身的支出和其核心社交媒体业务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Meta的支出急剧上升,导致其最近一个季度的自由现金流下降了98%。 由于来自TikTok的激烈竞争,Meta的社交媒体业务在许多市场的增长停滞不前,而苹果公司新增的允许用户选择是否允许应用追踪的提示,削弱了社交媒体平台定位广告的能力。 其实,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也就是2020年,线上经济发生过一次大幅度的增长。 那时,人们的生活和业务都转移到了线上。 当时美国的科技巨头都进行了招聘热潮,Meta在2020年-2021年总共招了27000名员工。 扎克伯格解释,新冠疫情之初,世界迅速转向线上,电子商务的激增带来了巨大的收入增长,他与许多人一样,误认为这是一个永久的变化,因此他决定大幅增加Meta的投资。   但是,解封后,局势瞬息万变,美国又进行了多次加息,科技巨头们如今开始纷纷裁员。 据统计,在10月下旬,美国科技行业已经有52000多名员工在本次裁员潮种失去工作了。包括Stripe,twitter,微软,Meta等等。 有人总结了本月裁员比例:因特尔也裁了20%的员工,shopify也裁了10%的人,苹果也冻结了招聘。 然而,在这些被血洗的科技巨头中,有一个公司却逆流而上—— 那就是中国的Tiktok,如今,Tiktok正向被裁员的员工们深处援助之手! “受裁员影响的Meta、Twitter员工看过来,Tiktok还在扩招,可以内推” “推特被裁员的朋友们,私信我,可以内推tiktok!” 失业的小伙伴看过来,Tiktok还在招人 然而,Meta的裁员不是结束,很有可能是个开始,经济凛冬已至,祝所有员工和老板都能挺过去。
[tds_leads input_placeholder=”Email address” btn_horiz_align=”content-horiz-center” pp_checkbox=”yes” pp_msg=”SSd2ZSUyMHJlYWQlMjBhbmQlMjBhY2NlcHQlMjB0aGUlMjAlM0NhJTIwaHJlZiUzRCUyMiUyMyUyMiUzRVByaXZhY3klMjBQb2xpY3klM0MlMkZhJTNFLg==” msg_composer=”success” display=”column” gap=”10″ input_padd=”eyJhbGwiOiIxNXB4IDEwcHgiLCJsYW5kc2NhcGUiOiIxMnB4IDhweCIsInBvcnRyYWl0IjoiMTBweCA2cHgifQ==” input_border=”1″ btn_text=”I want in” btn_tdicon=”tdc-font-tdmp tdc-font-tdmp-arrow-right” btn_icon_size=”eyJhbGwiOiIxOSIsImxhbmRzY2FwZSI6IjE3IiwicG9ydHJhaXQiOiIxNSJ9″ btn_icon_space=”eyJhbGwiOiI1IiwicG9ydHJhaXQiOiIzIn0=” btn_radius=”0″ input_radius=”0″ f_msg_font_family=”521″ f_msg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nBvcnRyYWl0IjoiMTIifQ==” f_msg_font_weight=”400″ f_msg_font_line_height=”1.4″ f_input_font_family=”521″ f_input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mxhbmRzY2FwZSI6IjEzIiwicG9ydHJhaXQiOiIxMiJ9″ f_input_font_line_height=”1.2″ f_btn_font_family=”521″ f_input_font_weight=”500″ f_btn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mxhbmRzY2FwZSI6IjEyIiwicG9ydHJhaXQiOiIxMSJ9″ f_btn_font_line_height=”1.2″ f_btn_font_weight=”600″ f_pp_font_family=”521″ f_pp_font_size=”eyJhbGwiOiIxMiIsImxhbmRzY2FwZSI6IjEyIiwicG9ydHJhaXQiOiIxMSJ9″ f_pp_font_line_height=”1.2″ pp_check_color=”#000000″ pp_check_color_a=”#309b65″ pp_check_color_a_h=”#4cb577″ f_btn_font_transform=”uppercase” tdc_css=”eyJhbGwiOnsibWFyZ2luLWJvdHRvbSI6IjQwIiwiZGlzcGxheSI6IiJ9LCJsYW5kc2NhcGUiOnsibWFyZ2luLWJvdHRvbSI6IjMwIiwiZGlzcGxheSI6IiJ9LCJsYW5kc2NhcGVfbWF4X3dpZHRoIjoxMTQwLCJsYW5kc2NhcGVfbWluX3dpZHRoIjoxMDE5LCJwb3J0cmFpdCI6eyJtYXJnaW4tYm90dG9tIjoiMjUiLCJkaXNwbGF5IjoiIn0sInBvcnRyYWl0X21heF93aWR0aCI6MTAxOCwicG9ydHJhaXRfbWluX3dpZHRoIjo3Njh9″ msg_succ_radius=”0″ btn_bg=”#309b65″ btn_bg_h=”#4cb577″ title_space=”eyJwb3J0cmFpdCI6IjEyIiwibGFuZHNjYXBlIjoiMTQiLCJhbGwiOiIwIn0=” msg_space=”eyJsYW5kc2NhcGUiOiIwIDAgMTJweCJ9″ btn_padd=”eyJsYW5kc2NhcGUiOiIxMiIsInBvcnRyYWl0IjoiMTBweCJ9″ msg_padd=”eyJwb3J0cmFpdCI6IjZweCAxMHB4In0=” msg_err_radius=”0″ f_btn_font_spaci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