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后遗症

spot_imgspot_img

绝望! 大温妈妈恐罹癌 活检竟要等半年: 我不想我孩子没娘! 美国大妈则一夜治愈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现在加拿大医疗系统有多失败大家已经知道了,昨天有新闻,一才几岁的孩子肺炎,却是急诊室里等候40小时,两张拼起来的椅子就是她的病床,真是看得令人心碎! 今天,CTV又报道一个大温妈妈的故事,谁能想到,现在在BC,做个活检竟要等候6个月呢? 37岁的Jannelle Chemko是2孩妈妈,家住北温。 今年8月,她在乳腺癌高风险的基因检测中呈阳性,x 光片里发现了一些斑点。 拿到BC Cancer寄来的通知,她彻底慌了。 去年,Jannelle的妈妈就是因为乳癌去世,享年59岁;而Jannelle的外婆也是在她53岁时因乳癌去世,家族遗传病史这么明显,现在自己又查出阳性,Jannelle心里十分害怕。 在诊断当天,J被告知,她将在2-3周内预约活检。 J于是每天心情忐忑地等着电话通知,可惜,3周过去,她并没有等到,然后几个月又过去了,直到最近,J才接到专科医生的电话,告知最早可约的活检筛查时间是2月。 “如果我在8月时知道,一个活检也要等6个月,我会立即研究其他的选择方案。而现在,我却受制于一个正在崩溃的医疗系统中。” 绝望之中,癌症项目负责人建议她给省议员MLA写信。 J同时给西温省议员Karin Kirkpatrick和卫生厅长狄德安还有BC省长尹大卫寄出了她的求助信,但她只得到了议员的回复。 议员Karin表示:自己就是癌症的幸存者,将尽一切努力帮助J。 虽然拿到了议员的回复,J却深知目前医疗机构的“拖延”—— 今年秋天,BC省放射学会透露,BC省有数千人正在等待医学成像。 只是一个活检都要等待6个月,接下来的治疗或手术,会不会被继续拖延? 原本可能还算“安全”或早期的病情,会不会被拖延成晚期或更严重? 两个孩子才1岁和3岁的J不敢想象这样的结果。 于是她做出了一个决定——去美国西雅图看诊。 去美国看私人诊所,意味着一笔高昂的医疗费用,加拿大医保不会报销,但J表示, 诊所效果很高,她下周就可以做活检了。 “我妈妈的妈妈在我才3周大时就去世了,我妈妈在我怀孕9个月时也去世了。我妈妈从未见过我的儿子,我希望这种事就此打住。”J泪流满面地说。 疫情下,像J这样被耽误了的病患实在太多了。 今天还有一个报道:安省一名男子Brian因新冠昏迷了45天后,幸存了下来,但留下后遗症,“急需”心脏手术。 但是,由于床位短缺,他的手术被无限制取消了…… 11月15日,Brian的家人接到了电话,称手术将在上周五进行。 但是,两天后,他们又接到电话,说手术被取消了,因为医院没有病床让他在手术后住院。 “再也没有什么让我们感到惊讶了,”妻子说。“他的家庭医生和心脏专家都说这需要做的手术,而且是需要紧急越快越好。” 然而,目前残酷的现实是,癌症专家也好,心脏专家也好,虽然专科医生们都知道一些检查和一些手术“越快越好”,病人等不起,但加拿大全国各地几乎都没有足够的医疗资源,来让这些与死神作战的病人们,尽快得到治疗。 拖下去就是死,病人和家属都万分担心,却谁也没有办法,在“公费医疗”面前,人渺小到只能合十祷告。 疾病如果早日筛查出来,这个世界是可以充满奇迹了,比如这个美国奶奶,她就同一天内发现和“治愈”了肺癌。 61岁的April今年1月接受CT扫描时,医生在她的右肺上发现一个令人担忧的结节。 今年春天,她被安全肺部活检,医生证实了这其实是早期肺癌。 医生动作超级迅速,当即就决定在她局部麻醉时立即清除癌细胞。 医疗团队采用了一种新的微创胸外科手术,可使用机器人引导的超细导管来瞄准难以到达的肺部区域的病灶。 等到April大妈从麻醉中醒来时,她震惊地得知,她被诊断出肺癌,并且在她还处于昏迷当中时,就已经“治愈”了。 由于是微创,April第二天就可以回家了。 “我吃了3天止痛药,3天后我就正常了,可以到处走动,我简直不敢相信。” 被说大妈不敢相信,估计加拿大人听了这个故事,都觉得像编的吧……

震惊! BC疾控中心: 新冠阳性不用隔离! 华人坐公车被传染 "骨头都软了"!

继本周BC省首席卫生官宣布,不会回复强制口罩令后,Global News又报道了另一个重大防疫政策的改变—— 新冠阳性患者,不再需要自我隔离5日! 值得留意的是,对于该政策的改变,省府、卫生官并未在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但BC疾控中心网站BCCDC网站已经推出了全新指南。 根据疾控中心最新指南,“从2022年11月17日开始,新冠阳性患者不再需要进行自我隔离。” 不过,CDC在后面补充说明道:“但是对于有症状的人来说,尽可能多呆在家里减少疾病的传播仍然很重要。” 而在17日更改政策之前,CDC的规定是—— “完全接种者如果确诊,需要在家中自我隔离5天,直到症状改善且不再发烧;而未接种疫苗者则需要在家自我隔离10天。” 这一政策的改变,等于BC取消了所有的防疫限制。 阳性患者可以不戴口罩去公众场所! 目前,卫生部门暂未对改变防疫指南以及尚未正式宣布的原因发表评论。 但就新指南推出的当天,17日,BC的最新疫情数据也出台了—— 数据显示,本省大多数地区的阳性率上升,住院率更攀升了13%。 在截至 11 月 12 日的一周,BC新冠阳性率达9.8%,高于上周的8.6%; 除温哥华岛外,所有卫生局的阳性率全部上升,最高的是内陆卫生局,达到了17.7%。 BCCDC 报告还称,呈阳性的患者人数并住院的人数回升超过 300 人,这是大约一个月来首度突破 300 人。 截至 11 月 12 日的一周有 30 人新冠死亡,上周报告的人数则是20。 一边是疫情数字并没有如想象中变好、甚至出现恶化的现实;另一边省府非但没有加强防疫、反而看似进一步放松了防疫要求。 这一波操作的确令人看不懂! 有华人自曝自己中招经历——疫情3年都没事,近日却因坐公交车身边一个狂咳不止的乘客被感染了。 由于近期加拿大流感盛行,一开始他还以为是流感发烧,直到“肺都快咳出来,骨头都软了,莫名其妙闻到烧焦的味道”,这才想起可能是新冠,连测两次,果然阳。 在BC取消强制口罩令后,坐公共交通、去商场等公共场所已经不要求戴口罩了,加上最新的阳性不需隔离政策,像这位华人一样在公共场所被传染的概率只会越来越高。 疫情至今,一些加拿大人已经重复感染数次了,有人不幸留下后遗症,但也有很多人如对抗感冒般完全康复,感觉后果因人而异。面对疾病,谨慎重没有错,然近期的一个研究,却等于给心存许多侥幸的我们又泼上了一盆冷水。 一项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警告,当一个人每次再度感染新冠时,出现器官衰竭和死亡的风险就会增加。 而且,自然感染和疫苗建立起来的免疫,都无以让我们对抗病毒的持续威胁。随后每次与病毒的接触,都会增加严重的并发症风险,包括住院、死亡或出现影响肺、脑、心脏和身体血液、肌肉骨骼和胃肠道系统的疾病。多重感染还会导致糖尿病、肾脏疾病和心理健康问题。 研究负责人 Al-Aly 说:反复感染的人患肺部问题的可能性高出三倍以上,患心脏病的可能性高出三倍,患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性高出60%。研究人员发现,较高的风险在再感染后的第一个月最为明显,但在六个月后仍然很明显。 “很多病人想知道,‘再次感染真的很严重吗?’ 答案是肯定的,确实如此。” Al-Aly表示,在即将到来的旅行和室内聚会的假期即将到来之前,“人们应该意识到再感染是必然的,应该采取预防措施。” 今天,CTV也报道了加拿大妈妈饱受新冠后遗症折磨的故事。 加拿大妈妈Kim Ashbourne一家在去年年底感染,丈夫和孩子症状明显,自己反而比较轻。 然而,当他们都康复之后,Kim妈妈却陷入后遗症的泥沼当中——从最初的感染中恢复后的几周内,她开始感到极度疲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和行走困难。她的双腿变得麻木刺痛,一只脚拖拖拉拉。在她最初感染后重返工作岗位的第一天结束时,她的手臂都抬不起来了。 “我那时对新冠后遗症一无所知,我还以为自己中风或是什么别的。” 最终,她被诊断出患有长期新冠、劳累后不适和 COVID 诱发的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接着,她丢了工作,再没能像从前一样去hiking,只是在家附近走一小段路都会引发两三天的极度疲劳。 像Kim妈妈这样的故事,其实在过去一年我们已经听得很多,她不过是140万长新冠加拿大人中的1个,但这样的遭遇,并不只是一个“数据”,对于Kim和Kim的一家来说,这可能就是一份沉重的悲哀。 所以,当疾控中心不再要求阳性自我隔离时候,我们真的需要意识到,即使强制口罩令不会推出,戴口罩依然对我们的最基础的保护。

刚刚! 加拿大正式进入这种大流行 1周狂增2000例 医院走廊挤爆 看病如同噩梦!

新冠大流行未消的加拿大,再遭重创!   加拿大卫生局(PHAC)发布报告,流感阳性率已经猛增至11.75%,超过季节性阈值5%的两倍多,加拿大正式进入流感大流行!   卫生局的报告显示,10月30日至11月5日期间,已报告了2234例从实验室检测到的流感,当中有64%的患者年龄在20岁或以下。   与此同时,病例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由于大量涌入的病患,医院已无法提供更多床位,导致病患挤爆走廊。   加拿大联邦政府指,每年流感病毒导致大约12200人住院,成为加拿大国民的头号杀手之一,每年有3500人因流感丧命。   不过,今年的情况又更为不同——在加拿大卫生局官宣进入流感大流行的同时,新冠大流行并未从我们的生活中远离,再加上RSV病毒的侵袭,民众可能在发烧咳嗽时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感染了那种病毒! 更麻烦的是,已有专家指出,如果同时感染新冠+流感,死亡风险将增倍!   一篇发表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论文,在研究超过30万新冠患者后发现,同时患有这新冠和流感的患者,会比单一新冠感染造成重症插管的机率高4倍,死亡风险增加了2.4倍。   美佛罗里达州Adrian burrowes医生就表示,“同时感染流感和新冠,对人的免疫系统来说可能是灾难性的。”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指,Covid-19 和流感本身都会攻击肺部,可能导致肺炎、肺部积液或呼吸衰竭。   每种疾病还可能导致败血症、心脏损伤以及心脏、大脑或肌肉组织的炎症。   “这两种(病毒)在一起肯定会对肺部造成更大的伤害,并导致更多的呼吸衰竭。”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教授Michael Matthay博士说。   现在,加拿大人同时感染新冠+流感的具体情况仍未经官方公布,但仅就流感而言,加拿大的南方邻居美国,已提前陷入困境当中。   就在不久前,美国CDC警告,2022流感季已导致1300人死亡,至少280万人感染,2.3万人住院。   而在加拿大,三疫大流行的困境也可能给民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噩梦般的经历”,   CTV今天报道的几个家庭,就经历过这样的不堪,有人预约家医竟需要等候3-6个月,有8岁孩子连续3天发烧38.9度,诊所却不收治……   杰西卡妈妈表示,儿子早前感染了新冠,现在虽然恢复了,她希望约个医生看看有没有后遗症。   没想到,8月份尝试预约,被告知最早可以约到的时间是11月:“前台说因为疫情,现在预约基本都要等3-6个月。”     同样约不到医生的还有Tanya,当她两岁半的孩子患上肺炎后,她开始在网络平台上约医生,但由于需求太旺盛,名额总是很快就被抢光。   “我几乎每一分钟都在刷新网站页面,但找不到任何预约名额。这简直是一场噩梦,尤其是当你的孩子患有呼吸道疾病时。” 还有Stephanie,在刚刚过去的感恩节,8岁儿子已经连续第三天醒来时发烧约38.9度,并伴有喉咙痛和咳嗽等症状。   不忍看儿子如此痛苦,她决定带他去家庭医生的夜间诊所。不幸的是,她却被告知,诊所不收发烧咳嗽症状的患者。   无奈之下,她将儿子带到了医院的急诊室,在那里等候了几个小时后,接受了治疗。   她认为这种情况完全可以由家庭医生处理,大量患者跑去看急诊,只会让已经不堪重负的医院雪上加霜。     3个家庭的遭遇很有可能就是你我她已经或将要面临的困境。事实上,卫生官员也深知加拿大人面临的这种危机。   上周,加拿大首席卫生官谭咏诗公开喊话国民,戴上口罩;   昨天,安省首席医疗官“强烈建议”所有省民在室内戴口罩,包括2-5岁的孩童;   今天,BC省卫生官也出来发声了,Henry Bonnie表示,本省目前不考虑重新引入口罩规定,但全省的呼吸道疾病有所增加,“在室内戴口罩、洗手,可降低呼吸道疾病传播风险。”   是的,我们可能并不害怕流感,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2022年的流感大流行,并不是孤立的。   同时感染新冠+流感,痛苦加倍,风险也加倍,还是好好建立免疫,做好防护吧。  

变天! 英首相特拉斯辞职! 上任45天狼狈下台 史上"最短命" 鲍里斯要卷土重来!

2022注定是一个“见证历史”的年份。 今天(10月20日),英国才刚刚上任仅45天的新首相特拉斯 ( Liz Truss )宣布辞职,成为英国有史以来执政时间最短的首相! 此时的英国,通胀严重、能源危机、财政惨败,英镑狂跌…… 四面楚歌之下,特拉斯的上任“三把火”终于烧断了自己的首相路,那个7岁就以撒切尔为偶像的女政治家,重振英国的决心崩溃了。 特拉斯在唐宁街10号前宣读:“我承认,鉴于当前形势,我无法履行我在当选保守党党魁时所承担的任务。因此,我已与国王陛下交谈,通知他我将辞去保守党领袖的职务。” I recognize though, given the situation, I cannot deliver the mandate on which I was elected by the Conservative Party. I...

惊! 加拿大新冠死亡狂飙 专家: Omicron下恐更高! 华裔医生发警告 强制口罩令或重启!

新冠肆虐3年,虽然我们都知道疫情还没有过去,但总庆幸着,至少死亡率降下来了。然而,今天,CTV报道,加拿大公共卫生局PHAC给出数据,过去1年,加拿大新冠死亡人数几乎增加了1倍! 在Omicron成为主流毒株后,2022年1月,加拿大超额死亡率达到了最高值! 根据WHO,超额死亡excess mortality被定义为特定时期(比如新冠大流行)的总死亡人数与平常环境下的死亡人数之间的差额。这被用来量化大流行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加拿大统计局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2022年1月,全国超额死亡达到了峰值,那之后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2022 年 1 月至  3 月,45 岁以下的年轻加拿大人的死亡人数比预期多 19.4%,4 月至 6 月的死亡人数比预期多10.3%。 多伦多大学传染病专家Tara Moriarty 表示:“许多省份在1 月份之后还没有报告所有的数字,一些省份甚至没有做任何报告。” 不充分报告可能掩盖了超额死亡率的真实程度。 现在,随着第8波疫情的来袭,情况又似乎变得“危险”起来—— 安省,因新冠住院的人数已达到5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大多数公共卫生指标现在都表明:疫情正在恶化。 比如:过去 7 天通过 PCR核酸检测发现了 9,408 例新病例,PCR阳性值上升到14.9%; ICU人数增加,有1629人因新冠住院。 该省首席卫生官摩尔Kieran Moore急喊话,人们应该重新戴口罩,并警告:如果情况恶化,省府可能重新实施强制口罩令! 他还曾表示,“可能每年我们都将需要一针加强针来度过那些黑暗的冬天。” 欧洲也是如此。 在德国,根据数据,9月末以来,德国确诊和死亡病例均出现大幅增加。 10月13日,德国新增确诊超11万例,新增死亡165例,与上周同一时间相比大幅增加。 德国联邦卫生部长劳特巴赫甚至悲观地公开表示,实际病例数可能会高出三到四倍。 “我觉得悲哀的是,我们开始习惯于这么多人因新冠病毒而死亡。” 而比起反反复复、一波接一波而来的疫情,目前更值得关注的,可能是如同噩梦般挥之不去的长新冠后遗症。 就在今天,加拿大研究者们发现了长新冠与血液之间的关系。 Lawson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发现,长新冠患者血液中出现了独特的迹象,表明他们的血管发生了快速变化。 “我们发现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患者血管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

警钟! 新变种疯传 2周感染翻5倍! 世卫警告 谭咏诗急做2件事! BC疫苗系统崩了!

感恩节过去,万圣节将至,秋冬季节终于到来。虽然温哥华的天气还停留在夏末,但新冠病毒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狂欢季”,提醒着人们:寒冬即将到来。 最近这一段时间,加拿大各省卫生官先后发出警告:新一波疫情已经悄悄开始了,随着新变种相继出现,大家需要注意防疫。 境内发现更新变种,联邦首席卫生官谭咏诗也着急了,紧急带头做了两件事,也让不少人担心:这个冬天究竟会有多糟糕?! 另一方面,欧洲疫情也在反弹,世卫这两天接连发出警告: 长新冠影响深远,每20人感染就有1人中招,感染6-18个月都没有康复!年轻感染者患上1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上周,正在全球掀起新一波病毒潮的新变种BQ1.1和XBB,目前已登陆加拿大,引起卫生官关注。 为什么?因为新变种在短短2周之内,让新加坡日增感染从2000飙到10000例,整整翻了5倍!其中XXB的占比3周内从0%一下子飙到了35%! 而这个XXB,已经入境香港了。香港理工大学的副教授Gilman Siu Kit-hang透露,XBB.1是BA.2.10和BA.2.75结合后的亚变种。 “在目前已知的变种里,XBB逃避疫苗的能力最强!” 结合了各种更强毒株突变的XBB,让全球都惧怕,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研究与政策中心 (CIDRAP) 主任迈克尔·奥斯特霍尔姆 (Michael Osterholm)表示:“我们从未见过这类型的免疫逃避。” 加拿大边境检疫政策已经全部取消,到处都是人山人海,许多省份都已经不再更新每日新冠数据了,BC就是其中之一。 病毒还在肆虐,但是人们已经不在乎了,这就急坏了卫生专家们。 10月8日,谭咏诗在最新的新冠疫情通报会上,一再呼吁加拿大人抓紧接种加强剂,期间一直戴着口罩; 不仅如此,谭咏诗随后把自己社交媒体平台推特的头像也换成了戴口罩的照片,紧接着PO出接种二价疫苗的照片。 戴口罩+接种疫苗,谭咏诗的2个举动,似乎在释放一个信号:大家注意了!新冠还在,基本的措施不能放! 10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共同表示,欧洲地区新冠确诊病例人数开始增加,当地可能已开始出现“新一波新冠疫情浪潮”! “目前状况与1年前相比趋缓许多,但很明显新冠疫情仍未结束!不幸的是,欧洲确诊数再次上升,这表明另一波感染已经开始!” 随着omicron毒株的致死率下降,越来越多人觉得即便感染了也没事。然而,更令人担心的是长新冠。 “令人恐惧的是,轻症病例数量远远超过重症病例,因此,即使是一小部分轻症病例发展成长期后遗症,也是一个巨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感染新冠病毒,会提高人们患上1型糖尿病的风险,尤其是年轻人! 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研究小组将77.6万非新冠呼吸道感染患者与31.9万名新冠患者作比较,结果发现,在感染新冠病毒长达6个月的18岁或以下新冠患者中,患上1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这属于新冠的罕见并发症,美国传染病专jia家提醒大家不要轻视。感染新冠病毒时,体内一般会产生级联(cascade)反应,引发免疫反应,而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的疾病。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新冠病毒与糖尿病恶化是有关系的。 专家们也指出,大家也不知道死亡率下降究竟是病毒本身的毒性下降了,还是因为疫苗覆盖率提高所以伤害减小了。 世卫专家警告:当前新冠疫苗种类数量增加,更多人不知道自己打到第几针、接下来应该接种什么疫苗,更是出现了“疫苗疲劳”症状,恐怕为这波疫情雪上加霜! 事实上,9月份安大略省就已经提醒大家正处于“第8波疫情”,建议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的省民打满5针疫苗。 同样在9月份,BC卫生厅就已经推出了秋冬疫苗接种计划。感恩节周末,相信不少人都已经收到了卫生局发出的接种邀请。 许多人注意到,与前3针疫苗预约邀请不同,这一次的邀请短信,还包括了流感疫苗。 2022年,BC省首次改变了流感疫苗的普及方式,所有人必须在网上注册预约,才能接种流感疫苗。 如果已经注册过新冠疫苗接种的人,无需重新注册,接到邀请之后直接预约就可以。 在这之前,BC省民接种流感疫苗,都可以直接在家附近的药房或是到自己家庭医生那里接种即可,程序复杂化,让不少医生都出言抨击。 对此卫生厅强调,正是因为今年流感病毒可能“会非常严重”,才更加强调人们接种疫苗。 卫生官邦妮·亨利11日宣布,今年所有65岁以上人群也可以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加强剂! 省独立新冠建模小组也发出警告:我们可能正处于新一波致命病毒的风口浪尖! 除了可免费接种的流感疫苗,联邦卫生部最新批准的辉瑞二价疫苗,将在本周正式推出,首批到货170万剂,Modena二价疫苗已经开打,提供给所有18岁以上的省民。 或许也是害怕了,这预约系统才启动2天,今天就崩溃了! 有不少人反映,邀请短信只提供了一个代码,许多人先接种了流感疫苗,等到想预约二价疫苗的时候,就没有代码可以用了,死活预约不上,只能等系统修复,打电话给卫生局,对方回答系统不生成新的代码。 原本“人到针够”就能打的流感疫苗,现在不预约药房都不给打,打完流感疫苗想打新冠,又预约不上...政府这系统,究竟想不想让人打疫苗了… 不论大家最终决定打不打疫苗,打流感还是新冠,希望大家基本防疫不忘,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人多的地方戴口罩,健康平安~
[tds_leads input_placeholder=”Email address” btn_horiz_align=”content-horiz-center” pp_checkbox=”yes” pp_msg=”SSd2ZSUyMHJlYWQlMjBhbmQlMjBhY2NlcHQlMjB0aGUlMjAlM0NhJTIwaHJlZiUzRCUyMiUyMyUyMiUzRVByaXZhY3klMjBQb2xpY3klM0MlMkZhJTNFLg==” msg_composer=”success” display=”column” gap=”10″ input_padd=”eyJhbGwiOiIxNXB4IDEwcHgiLCJsYW5kc2NhcGUiOiIxMnB4IDhweCIsInBvcnRyYWl0IjoiMTBweCA2cHgifQ==” input_border=”1″ btn_text=”I want in” btn_tdicon=”tdc-font-tdmp tdc-font-tdmp-arrow-right” btn_icon_size=”eyJhbGwiOiIxOSIsImxhbmRzY2FwZSI6IjE3IiwicG9ydHJhaXQiOiIxNSJ9″ btn_icon_space=”eyJhbGwiOiI1IiwicG9ydHJhaXQiOiIzIn0=” btn_radius=”0″ input_radius=”0″ f_msg_font_family=”521″ f_msg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nBvcnRyYWl0IjoiMTIifQ==” f_msg_font_weight=”400″ f_msg_font_line_height=”1.4″ f_input_font_family=”521″ f_input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mxhbmRzY2FwZSI6IjEzIiwicG9ydHJhaXQiOiIxMiJ9″ f_input_font_line_height=”1.2″ f_btn_font_family=”521″ f_input_font_weight=”500″ f_btn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mxhbmRzY2FwZSI6IjEyIiwicG9ydHJhaXQiOiIxMSJ9″ f_btn_font_line_height=”1.2″ f_btn_font_weight=”600″ f_pp_font_family=”521″ f_pp_font_size=”eyJhbGwiOiIxMiIsImxhbmRzY2FwZSI6IjEyIiwicG9ydHJhaXQiOiIxMSJ9″ f_pp_font_line_height=”1.2″ pp_check_color=”#000000″ pp_check_color_a=”#309b65″ pp_check_color_a_h=”#4cb577″ f_btn_font_transform=”uppercase” tdc_css=”eyJhbGwiOnsibWFyZ2luLWJvdHRvbSI6IjQwIiwiZGlzcGxheSI6IiJ9LCJsYW5kc2NhcGUiOnsibWFyZ2luLWJvdHRvbSI6IjMwIiwiZGlzcGxheSI6IiJ9LCJsYW5kc2NhcGVfbWF4X3dpZHRoIjoxMTQwLCJsYW5kc2NhcGVfbWluX3dpZHRoIjoxMDE5LCJwb3J0cmFpdCI6eyJtYXJnaW4tYm90dG9tIjoiMjUiLCJkaXNwbGF5IjoiIn0sInBvcnRyYWl0X21heF93aWR0aCI6MTAxOCwicG9ydHJhaXRfbWluX3dpZHRoIjo3Njh9″ msg_succ_radius=”0″ btn_bg=”#309b65″ btn_bg_h=”#4cb577″ title_space=”eyJwb3J0cmFpdCI6IjEyIiwibGFuZHNjYXBlIjoiMTQiLCJhbGwiOiIwIn0=” msg_space=”eyJsYW5kc2NhcGUiOiIwIDAgMTJweCJ9″ btn_padd=”eyJsYW5kc2NhcGUiOiIxMiIsInBvcnRyYWl0IjoiMTBweCJ9″ msg_padd=”eyJwb3J0cmFpdCI6IjZweCAxMHB4In0=” msg_err_radius=”0″ f_btn_font_spaci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