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南非

spot_imgspot_img

噩梦! Omicron二代变种问世 又是印度 20天传8国! 男子染疫471天 病毒进化出3谱系!

原本以为,2022年我们会迎来“疫后第一个正常夏天”,享受解封之后的自由。殊不知,从来就没有“疫后”这一说,人类或许一直在“疫中”。 7月刚开始没几天,全球都传来新冠感染再次激增的消息,Omicron亚型毒株的威力,恐怕已经超乎了人们的想象。 BA.4和BA.5两个毒株正在北美大陆逐渐占领高地,挤掉原本的主流毒株,美国现在超70%的新增病例都是这俩毒株,加拿大安大略省、BC、魁北克省也正在显现相同的趋势。 在传播力和免疫逃避力都大大增强的亚型毒株面前,染疫+3剂疫苗这个“免疫金牌”彻底废了,重复感染成了常态。 更恐怖的是,病毒不仅仅把世界当成疯狂繁衍变异的温床,就连人类本身也成了病毒培养皿! 就在近日,美国耶鲁大学公布了一项新研究,康涅狄格州一名癌症患者连续至少471天感染新冠病毒,血液中至少进化出了3种不同的病毒谱系! 据研究人员表示,这名病患最初是在2020年11月确诊新冠的,一直到2022年3月,这期间新冠检测一直是阳性,持续了471天。 在这将近500天的时间里,这名患者一直都具有传染性,身上的病毒载量维持在高水平。 早在2021年,就有南非科学家推测,本身患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很有可能成为新冠病毒进化变异的宿主,Omicron就可能是在慢性病患者体内变异而来的。 在这名患者的3个病毒谱系中,专家们发现了B.1.517,这个病毒事实上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只不过后来默默被挤掉消失了,结果又出现在人体血液中。 通过对这名长期患者的测试和全球数据库分析,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新冠病毒在患者体内的进化速度,可能是在普通人群中进化速度的2倍! 不仅如此,上一届“毒王”Delta最初被发现的印度近日又出现了新变种——BA.2.75! 这个变种目前已经在8个国家传播,包括加拿大和美国,由BA.2变种进化而来,被称作“第二代变种”,已引起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 据悉,BA.2.75拥有 “不寻常”的突变,恐可突破现有疫苗和毒株感染构建的免疫屏障,且传染速度较快,最初在印度被发现。 6月18日发现的,7月5日已传遍8个国家,感染人数接近100。 以色列卫生部病毒实验室专家谢伊表示,BA.2.75的出现令人担忧,是BA.2变种进化出的“二代变种”,新增16个突变,其中8个位于刺突蛋白基因区。 二代变种不是没有出现过,此前研究人员也检测到很多新冠的二代变种,但都没有发生大范围传播,所以样本量也很少,BA.2.75可能成为首个成功的二代变种。 与BA.4和BA.5继承了delta残基一样,BA.2.75也带了“秘密武器”——两个关键突变G446S和R493Q; G446S可以导致抗原特性发生变化,帮助病毒突破现有疫苗等构建的免疫屏障;而R493Q可以提高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专家们高度关注的原因。 事实上,BA.2.75传播速度确实极快,在始发地印度的基因组样本中,就从6月15日的占比不到5%,升至30日的18%,传播速度比现在威胁加拿大第7波的BA,5更快! 什么意思? 简单地来说,就是我们现在才正处于BA.5变种浪潮的开头,这个亚型变种已经比母毒株更快、更强了,染疫+疫苗都不管用,专家们已经不知道如何应对了。 如果说这这段时间,BA.2.75也起来了,开始广泛传播,那接下来这一批即将感染BA.5的人,即便是感染过了,打了4针疫苗,都不一定可以挡得了BA.2.75; 换句话说,熬过BA.5疫情,大家可能就要为BA.2.75新一轮疫情做准备了,届时还有秋天流感季节… 当然,这只是科学家们假设之一,并不一定就会发生,但存在可能性,关键就看各个卫生部门能不能认真应对了。 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现在正面对的威胁,BA.4和BA.5。 根据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数据,相较于BA.1和BA.2,疫苗和感染BA.4及BA.5诱导的中和抗体效价低了3倍! 加拿大感染人数正在激增,本地华人也纷纷中招。 一位大温华人就表示,就在刚刚过去的国庆日长周末,自己带着全家参加庆典活动,现场人山人海,几乎没有人戴口罩,第二天回到家,就有人发起高烧。 面对越烧越凶的新冠病毒,加拿大联邦卫生部长Jean-Yves Duclos在今天坦承——2针疫苗可能不够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加拿大人将需要每9个月打1剂加强针! “我们将永远不会完全接种新冠疫苗!” 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的“完全接种”可能已经没有意义了,最重要的是疫苗更新和免疫力持续时间。 昨天就亮起第7波疫情的BC,卫生厅长松口表示,今年秋天恐怕所有人都要补针了! 结果言论一出,被省民们狂喷—— “好,现在已知信息:8月会有高峰、新变种会像delta一样攻击下呼吸道、比母毒株更有传染力,然后我们的卫生厅长说:可能会在秋季,也就是这一波过后补疫苗????” “联邦政府和卫生专家都警告说8月是高峰了!现在就补!” “这人傻吧?不是说6个月之后就要补针嘛?BC放弃了,狄德安需要退休回家了!” “媒体可不可以不要再用第3波Omicron疫情这个词?这是在弱化病毒的威力,大家看到Omicron都觉得不要紧,这其实是第7波疫情!” 还有人直接冲去截图2022、2021、2020年本省ICU的病床人数: “他们说摘口罩、回归生活,然后最致命的一波疫情席卷全省,过去3个月死了超过700人,这占了前6波疫情的5分之1…现在新的一波要来,但是天车公车全是不戴口罩疯狂咳嗽打喷嚏的人,我怎么感觉2022才是最糟糕的一年…” “他们一开始就说了会持续5年。”“谁知道呢?” 不管疫苗有没有用、第4针打不打,希望大家不要放松最基本的防疫,人多的地方戴口罩,回家勤洗手,两个简单的步骤应该不难。希望大家都平安!

离奇命案! 一家店21人集体暴毙 桌椅地面全是尸体! 聚会变地狱 死伤惨重!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惨案,南非东开普省港口城市东伦敦市一家酒吧里离奇地横了21具年轻的尸体—— 他们都没有外伤,死亡地点各不同,在桌子、椅子、地板上到处都有尸体。 记者进入酒吧拍照的时候都被吓坏了,形容这是“十分可怕的场景”。 根据幸存者证言表示,当晚一群学生为了庆祝考试结束,大家相约晚上从家里溜出来,偷偷去到这个名为Enyobeni的酒吧聚会狂欢。 她说,26日晚上酒吧在搞活动,门票免费,入场后还每人送一杯免费的酒,优惠的价格如同甜蜜的陷阱吸引着大批未成年学生,他们都在拼命往里挤。   殊不知,那竟是一扇通往死神的门。 今天,无数家长挤在酒吧门口,他们急切地想要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在死亡名单上。   一名哽咽的父亲告诉记者:“我17岁的女儿Sinako昨天晚上偷偷溜出了家门,然后她再也没有回来” 除了Sinako以外,太平间还躺了20具尸体,尸检已经完成,有一人身份不明。 其中最小的死者只有13岁,而最大的死者也只有17岁,南非最低的喝酒年龄是18岁,这些不幸遇难的孩子原本是不该被允许进入酒吧的!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16岁幸存者告诉记者:“当时酒吧里挤满了人,因为入场是免费的,我们全都在喝酒,玩乐,一开始真的很开心……” “后来,在外面的人视图强行挤进来,门口有2个保镖在控制人群,突然之间,人们就开始倒下,他们像苍蝇一样,突然就倒下了!” “我以为他们喝太多晕倒了,我和其他许多人吓得立刻从窗户逃出去,我的朋友们都死了。” 警察发言人Bheki Cele 说:“这些年轻人……他们在跳舞,然后突然跌倒,然后就死去了,还有人感到头晕,睡在沙发上,然后就死去了。” 酒吧的经理 Promise Matinise 告诉 BBC,周日凌晨他就在场。 他亲眼目睹了正在舞池里跳舞的年轻人一个接一个倒下,起初他只是以为他们喝多了而晕倒,但是很快他就意识到,这些人已经停止了呼吸。 CBC和globalmail的报道都认为他们可能吃下或者喝下了有毒物质。 但是半岛电视台却得到了另一名幸存者的证词。 这名幸存者化名为Sinethemba,她酒吧人满的时候她正在门口附近,目睹了一切。 因为酒吧里的人太多了,人们被要求离开,但是那些嗨疯了的年轻人根本不服从,于是其中一名保镖关上了门,开始向人群喷洒一种物质! “门口那个人,我以为是保镖,他关上了门,我们无法呼吸,我们窒息了很长时间,互相推搡,但是没有用,因为有的人快死了!” “闻起来像煤气,我不确定是不是催泪瓦斯或者胡椒喷雾,然后有的人死了,我昏睡了3个小时后被人叫醒了,我以为我死了。” 但是Sinethemba醒来的时候整个腿都是麻的,无法自己站起来,她只能找人打电话给自己的家人,让他们来接。 其实,居住在东伦敦的居民们表示,这个Enyobeni Tavern酒吧早就有问题。 这些居民曾经和当局要求过,Enyobeni酒吧经常接待未成年人,应该被关闭。 然而,今天这家酒吧的牌照才被吊销,悲剧却已经发生了。 刚刚,当地的教堂举行了哀悼会,为这21位年轻人哭泣。 50岁的Maxhabiso Sibotoboto哭着说:“我17岁的孙女死了!我太悲伤太生气了,这家酒吧有问题,应该早早关闭啊!” 据悉,她的孙女Monelo是一名12年级的学生,因为父亲早亡,她一直跟着祖母长大,如今却白发人送黑发人,祖母已经哭肿了眼。 Yandiswa Ngqoza的侄女,一位12年级的孩子也是死者之一。 “我太伤心了,我无法接受这事实,孩子的身上没有外伤,但是她才12年级啊!” 警方发言人表示,他们正在准备毒理学报告,必须查清这些年轻人的真正死因。 一些酒吧的幸存者目前还在医院接受治疗,他们的症状多为背痛、胸闷、呕吐和头痛。 无论结果是什么,这家酒吧的问题肯定非常的大,希望这样的惨剧不再发生。

人体发现塑料 各国紧急禁塑! 科学家发现超级物种 靠吃塑料长大 有望解决危机

上世纪70年代,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发明让人类的生活更加便捷;但不到短短50年内,塑料成了严重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无法被降解的微塑料颗粒无处不在,甚至悄悄钻进了人体,引发了我们对健康风险的危机。 尤其是今年,科学家接连发现令人震惊的结论:人体的两个部位里都首次发现了塑料微粒。 先是一篇刊登于《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期刊的研究报道首次证实人体血液中存在塑料微粒。没过多久,另一篇刊登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的学术论文指出:科学家首次在活人的肺部深处发现了塑料微粒。 根据一些科学家的分析,人类每天平均会吸入多达7000个塑料微粒,因此有塑料微粒跑进血管、肺部、甚至其他器官也是迟早的事情。 不仅是人体内,塑料微粒存在于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连南极这样人迹罕至的地方也逃不过塑料的污染。据6月一项来自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Canterbury University)的研究,他们在南极洲罗斯岛(Ross)的19个地点收集了新的雪样,发现每个雪样都含有塑料微粒。 平均每升雪中含有29个塑料微粒。 北极也是一样。 据一项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的新研究显示,北冰洋的塑料污染程度令人担忧。通过河流、空气、航运运输等渠道,塑料的泛滥似乎已经到达了北极所有领域。 研究人员在报告中写道:“这些漂浮着的塑料可能会对北极地区生态系统中的循环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脊椎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可能会被毒害。” 可以说,塑料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不论是动物还是人类,未来面临的危机将越来越严峻。曾有数据学家分析,如果我们不做出改变,那么到2050年,全球每年排放的塑料垃圾将达到8亿吨。 正因为塑料带来的危机迫在眉睫,各国已经陆续开发起了史上最严的禁塑令。 加拿大在6月20日公布最强法规,购物袋、餐具、吸管、搅拌棒等,从2022年年底开始全部被禁用,争取在2030年最终彻底消失! 还有许多国家也发起了行动。 比如法国在2020年成为全球第一个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国家;欧盟计划在2025年时,所有成员国的一次性塑料瓶回收率达到90%;中国13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升级版的禁塑地方法规;南非推出“最严”禁塑令,违反者最高10年监禁! 尽管多国的努力令人欣慰,但大家现在所做的,只是逐渐扼杀塑料的未来,但对于那些过去约80年内产生的塑料,如何处理它们仍是一个大难题。 各国的科学家早就做过无数次的实验,得出的结论都是类似的:塑料若填埋,可能需要长达300年的时间才能被完全降解,而即使是可降解的塑料,也无法完全被降解,仍有残留。 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该如何面对这场塑料危机——仍是一个未解的难题。 但现在,或许我们迎来了一线希望。 最近,澳洲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生物,这是一种昆虫,它被称为超级虫(superworm)。这种虫子不但可以吃泡沫塑料,而且还能消化、代谢掉这些塑料,使得解决塑料降解的环保难题有了一线生机。 据该团队表示,这些虫子仅靠塑料中含有的聚苯乙烯就可以生存。它们小时候是蠕虫,但在66.7%的情况下,即使只吃塑料、饮食条件很差,也能长大成为甲虫。 实际上这些虫子的学名是zophobas morio,是一种叫做黑暗甲虫的幼虫,它们本身是吃腐烂的木头、树叶、动物尸体而生存的,但科学家却意外发现它们分解塑料的能力。 原来,这些虫子在切割塑料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酶,从而吃掉塑料。 这令科学家们兴奋:“我们可以拥有拥有数百万条蠕虫的巨大蠕虫养殖场,并用聚苯乙烯喂养它们。” 不过,除了饲养虫子,或许我们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比如深入了解这种酶的特性,达到不养虫子,通过提取出的物质就能降解塑料的程度。 不论如何,大自然终究是看不下去我们人类造的孽,让这小小的虫子站了出来,给了我们希望。

惊! 华人百人旅游团爆疫情 1人发烧全大巴中招! 辉瑞官宣新疫苗! 新变种BA4/5有克星了?

随着全球各国逐渐解封,新冠疫情仿佛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不少华人都开始报复性出游,缓解疫情下长期积攒的压力。却不知,新冠病毒仍然藏匿于人群之中,如果不重视防疫,开心的旅行也会变成一场噩梦! 6月21日,一个华人旅游团在欧洲旅游的时候出现了群体感染新冠的现象,今天,L先生向媒体说起了这次噩梦般的旅游经历。 L先生回忆,这次旅行团里的华人来自多个城市,有美国洛杉矶和纽约的,也有不少加拿大温哥华和多伦多的,总计有上百人之多。 因为整个旅游团华人居多,基本上所有人都接种了至少2-3针疫苗,所以全程大家都很放松,甚至都摘下了口罩。 刚开始旅行非常开心,全团3辆大巴车带着他们走访欧洲各大著名景点,他们到了意大利罗马的斗兽场凯旋门,还去了巴黎铁塔,德国克隆教堂,简直把疫情期间积攒下来的郁闷一扫而空!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他们游玩了3个国家之后,大巴车上开始有人咳嗽了,邻座大姐一模他的额头,发现此人已经出现发烧症状。 一时间,全车人陷入了恐慌! 每个人心里都在打鼓,因为他们刚刚和这些人在同一个桌子上吃着团餐,筷子碰筷子地夹了十几道菜。 和这个疑似感染的旅客同一个房间的人更是吓得咽了咽口水,旅行团中为了节省房费拼房一起住的比比皆是,感染很可能会迅速扩大。     果不其然,咳嗽的人越来越多,超过四分之一的旅客都感染了新冠,尤其第一个发现感染者的那辆大巴,几乎全军覆没。 不少旅客随身携带了新冠快检盒,但是这些感染的旅客大多拒绝检测,他们生怕自己确诊了之后需要被迫退出旅行团,无法继续旅游。 而这些人的小心思,导致这一次的旅行团内的新冠传播越来越严重! 有一名确诊者因为太难受了,就去了当地医院就诊。确诊阳性后竟然被留在了医院,当地政策要求他转阴之后才能出院。 如此一来,他就不能和旅行团一起回北美了,还要搭上高额的医疗费用,一个人在隔离病房住个10天半月,生生将一场愉快的旅行变成了噩梦。 L先生说,幸好6月12日美国刚刚发布最新政策——航空入境的时候不再需要提供24小时内阴性证明。 于是,这个上百人的旅行团,带着一大波新冠阳性患者浩浩荡荡上了飞机,飞回了北美,各回各家,休养生息去了。 但是这一次的旅行让L先生心中产生了不小的阴影,他借此故事呼吁最近出游的朋友们,一定要提前做好防疫措施,口罩不能随便摘,并且购买旅游保险,如果真的病了起码能有钱治病。 如今,加拿大的各大办事处都挤满了办护照的人,可以看出最近出国旅游的人数明显暴增,旅途在外最怕的就是生病,新冠病毒依然存在,千万不能小看新冠的威力,发一次烧,浑身剧痛肯定是逃不过的。 说起这次染疫的原因,L先生怀疑是有一名染疫5天,刚刚转阴的人参加了他们的聚餐导致的,但是也没有确切的证据,只能自认倒霉,出门旅游风险自担吧。 近日,大家都已经早已不关心的新冠确诊数字,其实新冠从未离去。 美国的日增7日平均值仍然在10万例上下,欧洲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去跨国旅游还是应该做好有一定几率感染新冠的准备。 根据路透社报道,如今再南非发现的BA4和BA5已经在北美开始流行,占美国新增病例的13%,并且有明显逃离免疫的能力。 然而,辉瑞公司刚刚与6月25日发布了好消息,他们已经发布了最新的针对Omicron变种的疫苗加强针,可以有效提升对Omicron毒株的中和效果。 使用新Omicron疫苗作为第四针的话,可以将中和病毒的能力最高提升19.6倍! 而且对于最近出现的Omicron BA4和BA5都有很好的中和效果! 目前,辉瑞已经向FDA的专家小组提出申请,希望可以尽快获得Omicron变种加强疫苗的授权。 不过这次辉瑞推出了两种Omicron疫苗,分别为单价和二价,两者都很安全和稳定。 FDA下周讲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将Omicron疫苗作为加强针使用。

决裂! 马斯克孩子要变性 断绝父子关系! 改跟加拿大作家前妻姓! 爷爷荒唐情史也被扒!

隔三差五就要上头条的马斯克,今天又被围观了。 这一回,是他的刚满18岁的亲儿子要和他“决裂”——动作十分彻底,不但要将姓氏换成妈妈的,更是性别也不想和他一样,断然变性!     大家都知道,马斯克不但情史丰富,孩子也很多,除了近年来和温哥华女友Grimes的2个孩子外,他与加拿大作家前妻贾斯汀Justin Musk还有过6个孩子,其中第一胎不幸夭折,后面分别是3胞胎+2胞胎。     今天要与他“一刀两段”的是刚好满18岁的大儿子Xavier Musk,不过,他很快就不叫这个名字了……   不久前,在他刚好达到法定成年的18岁后,Xavier Musk向法院提交了一份申请,将名字改成Vivian Jenna Wilson,随母姓,并申请改变自己的性别。     " 我不再与我的生理父亲(马斯克)住在一起、也不再希望以任何形式与他产生关联的事实 。"   言辞之狠,似有深仇大恨,我不但不跟你姓了,连性别都不想跟你一样!   回想3天前,马斯克刚在推特大表爱意“我爱我所有的孩子”并祝“父亲节快乐”,一转身,长子就在全世界面前宣布了与自己的决裂。这把刀插得也够深了。     在大儿子宣布出柜和改姓后不久,马斯克的加拿大作家前妻、49岁的Justine Musk在推特上分享:   “我有一个奇怪的童年,”我18岁的孩子对我说,“不敢相信我看起来像现在这样正常。”   妈妈说:“我为你感到骄傲。”孩子回答:“我为自己感到骄傲!”   这里补充一下,马斯克和第一任妻子Justine的婚姻只持续了8年,这对昔日大学恋人在生了5个孩子后还是败给现实,据前妻称,马斯克的控制欲超强,绝对的“霸道总裁”。   离婚官司打了2年,当时马斯克已经是有钱的成功人士了,但按照Justine的说法,她放弃了很多应得的权利,只要了一套房子和5个孩子的监护权。   掐指一算,那时候孩子们也不过几岁,马斯克本身就是个以办公室为家、每周工作80小时的工作狂,白忙之中还得谈恋爱及不定期换女友…… 5个孩子的成长中这个父亲应该是蛮缺席的了,难怪有人曾爆料5个孩子和他关系生疏得很,不过马斯克并没有“计较”,或许内心深处,他还是很想当个好爸爸的。   他自己曾在接受采访时就说过,“我几乎所有不工作的醒着的时间都跟我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他们是我一生的挚爱。”   会跟孩子一起去游乐场:   专门为孩子办了个“另类教育”的学校     说起来,似乎也是在弥补某种自己缺失的童年……   毕竟,马斯克自己,就有一个超级不靠谱的爹。     且不论老爹在南非时是如何家暴妻子,光是72岁时和自己30岁的继女生孩子这一点,就不是一般的惊世骇俗。     妹妹一夜变继母……难怪马斯克会公开称爸爸“这个人很邪恶,他做尽了你能想到的所有坏事。”   这里也简单撸一下老爷子丰富的感情史——4段婚姻,马斯克是他和第一任妻子梅耶的3个孩子之一。     后来,一个女人Heide带着她和前夫生的孩子,4岁的Jana搬进马斯克家,成了第二任妻子。   马斯克的妈妈先离开了,马斯克留在南非,直到17岁才回到加拿大上学,等于是和Jana他们一起长大。   2003年,老爷子和Heide的婚姻结束,Heide带着Jana搬走了。故事到这里一切正常,如没有意外这两个家庭就此一别两宽。   没想到,狗血的事情来了——多年后,Jana因情伤就跑到昔日继父这里找安慰。   2个月后,她怀孕了……   紧接着,这个被马斯克看着长大的妹妹,成了他的继母,老爷子的第4任太太。     这……除了让我们说一声“贵*真乱”外,还能说啥呢?     而马斯克有一个这样的老爹,也难怪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强调也在立志要做一个好父亲,向全世界表白“我爱我所有的孩子们。”   大儿子Xavier  Alexander Musk能否成为Vivian Jenna Wilson,还需要等到24日周五的听证会后才能见分晓。我们就此坐等个后续。   此外,亿万富翁的家庭八卦,吃瓜群众最关注的还有一个“钱”字。   虽然马斯克目前是“一套房子都没有”,但其3000亿的身家也不是虚的。有网友替Xavier或Vivian操心:   “断绝关系?和你的遗产说再见吧。”   这个后果Xavier未必没有考虑过,但18岁正是心气高时,既然要断绝关系,自然是视老爹的钱如同粪土。何况,对女友们抠门的首富未必对孩子也铁得下心。   唉,有钱人的生活,也未必枯燥,这一堆糟心事,只怕是钢铁侠本侠也招架不住啊。

噩梦重现! 新冠变种或已进化到重新伤肺 致更严重疾病! 加拿大改变疫苗令!

突发!刚刚,加拿大联邦政府宣布,将暂停针对航空和铁路旅客和联邦雇员的强制性新冠疫苗接种政策! 从6月20日起,未接种新冠疫苗的加拿大人将可以乘坐飞机或火车旅行。 与此同时,新冠再传噩耗,有研究指出,BA.4和BA.5进化到重新伤肺,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刚刚,渥太华宣布取消从2021年10月30日起生效的旅行疫苗令。 联邦雇员和运输业者也将不再需要完全接种才能工作,早前因未接种疫苗而被要求休无薪假的人员将可以重返工作岗位。 不过,政府官员表示,这只是“暂停”,如果疫情恶化,联邦政府将恢复该政策。 此外,没有接种疫苗的加拿大国民从外国入境仍需进行隔离;入境加拿大的外国旅客仍需出示疫苗接种证明。 近期,随着全国解封、旅行恢复、各大机场大排长龙、以及旅游业者对现行的强制疫苗政策的不满和抨击,自由党政府接连作出几次“放宽”政策。   上周,联邦政府刚刚宣布,将暂停在机场进行随机核酸测试,这周又继续放松政策,取消境内、出境和火车旅行的强制疫苗令,全国500万尚未接种疫苗的旅客再不再受限。 对此,传染病专家Isaac Bogoch 表示,虽然两剂疫苗可以预防严重疾病或死亡,但现在是结束旅行禁令的时候了。 “目的是真正防止新冠在运输过程中传播,”他说。“两剂疫苗并不能真正为感染者提供防止感染和继续传播感染的方法。” 昨天,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宣布二次确诊新冠,这是总理在已经接种3针的前提下,半年内2次感染。 这也说明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在预防感染方面,疫苗的确正在失去功效。 尤其是在Omicron疫情波下,层出不穷的新变种,已经让人们应对感染时几乎无力招架——疫苗无法预防,新变种传染性越来越高,重复感染无法避免。 唯一的“希望”在于,重症率和死亡率正在下降,如果新变种继续“弱化”,成为传染性虽高但毒性不强的病毒,那么这场持续了2年多的大流行,将有望真正迎来曙光。 但近日却是再有噩耗相传——英国卫报报道,数据表明,英国新一波疫情正开始,更令人担忧的是,新变种BA.4和BA.5,可能已经进化成重新有利于感染肺部组织,变得更加危险。 据报道,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尽管目前占据英国主流仍然是Omicron的BA.2变种,但截至6月2日的数据表明,由于BA.4和BA.5,部分地方的疫情趋势已变得不确定。 BA.4 和 BA.5 于 5 月20 日在英国被正式指定为关注变体(VOC),于今年 1 月和 2 月在南非首次发现。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指出,BA.4 和 BA.5 似乎比 Omicron 的其他亚系具有增长优势。 现在,BA.4 和 BA.5已经开始接棒,感染越来越多的人。 欧洲疾控中心日前已发布警告,近几周BA.4和BA.5在许多国家的比例有所增加。在葡萄牙,BA.5 已成为主要的变体。 “各国应对 BA.4 和 BA.5 出现和传播的信号保持警惕,这些变体将在整个欧盟/欧洲经济区占据主导地位,可能导致未来几周COVID-19 病例增加。” 在美国,CDC指出,这两款亚变种已经占据全美超过五分之一的新病例。 另外,卫报还指出,根据周二(14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无论科学家观察抗体还是T 细胞,Omicron 的自然感染都不会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这意味着已经从 Omicron 感染中康复的人很快就会再次感染。 而根据东京大学的 Kei Sato 及其同事的初步数据,BA.4、BA.5 和 BA.2.12.1 可能已经进化为有利于肺细胞而不是上呼吸道组织的感染——这使得它们更类似于早期的变体,例如 Alpha 或 Delta。早期的 Omicron 变体倾向于感染非肺组织,这可能是大多数人感染程度较轻的原因之一。 Sato 的实验则表明 BA.4、BA.5 和BA.2.12.1 在人肺细胞中的复制效率高于 BA.2,而进一步实验表明BA.4 和 BA.5 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总而言之,我们的调查表明,(这些) Omicron 变体,特别是BA.4 和 BA.5,对全球健康的风险可能大于原始 BA.2,” Sato说。 利兹大学的病毒学家Stephen Griffin说:“看起来这些东西正在转回到更危险的感染形式。” 为预防再变种的侵害,英国预计从今年秋季开始,针对65岁以上人群以及医疗工作者等,展开第4针疫苗接种。 加拿大早前已证实出现BA.4和BA.5,但近期忙着开放各种防疫政策,没有更多新变种的近况。 随着全国各地室内公共场所强制戴口罩的卫生令逐渐解除,加拿大戴口罩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在周围人都不再戴的时候,自己戴还有意义吗? 安省科学顾问团科学主任Fahad Razak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暴露风险依然存在,目前还不是可以丢掉口罩的时候。 他表示,个人仍然可以从戴口罩中获得明显的好处,如果戴的是高质量的口罩,则受益更大。 口罩是绝对要戴的,如果你周围的人不戴,那么你戴口罩可能变得尤为重要,肯定会增加你的个人防护。 他认为,现在仍处于社区中高度传播的时期,虽然高峰期已经过去,但仍发生了很多传播,很多人都知道有人在过去几周内被感染,他们不是医护人员,不是在高风险行业工作的人,而是在日常生活行为中被感染的普通人。 他警告:今年秋冬季节将是令人担忧的时候,可能非常具有挑战性。如果届时很多人生病入院,当局必须认真重新考虑所有公共卫生措施,包括恢复戴口罩的规定。
[tds_leads input_placeholder=”Email address” btn_horiz_align=”content-horiz-center” pp_checkbox=”yes” pp_msg=”SSd2ZSUyMHJlYWQlMjBhbmQlMjBhY2NlcHQlMjB0aGUlMjAlM0NhJTIwaHJlZiUzRCUyMiUyMyUyMiUzRVByaXZhY3klMjBQb2xpY3klM0MlMkZhJTNFLg==” msg_composer=”success” display=”column” gap=”10″ input_padd=”eyJhbGwiOiIxNXB4IDEwcHgiLCJsYW5kc2NhcGUiOiIxMnB4IDhweCIsInBvcnRyYWl0IjoiMTBweCA2cHgifQ==” input_border=”1″ btn_text=”I want in” btn_tdicon=”tdc-font-tdmp tdc-font-tdmp-arrow-right” btn_icon_size=”eyJhbGwiOiIxOSIsImxhbmRzY2FwZSI6IjE3IiwicG9ydHJhaXQiOiIxNSJ9″ btn_icon_space=”eyJhbGwiOiI1IiwicG9ydHJhaXQiOiIzIn0=” btn_radius=”0″ input_radius=”0″ f_msg_font_family=”521″ f_msg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nBvcnRyYWl0IjoiMTIifQ==” f_msg_font_weight=”400″ f_msg_font_line_height=”1.4″ f_input_font_family=”521″ f_input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mxhbmRzY2FwZSI6IjEzIiwicG9ydHJhaXQiOiIxMiJ9″ f_input_font_line_height=”1.2″ f_btn_font_family=”521″ f_input_font_weight=”500″ f_btn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mxhbmRzY2FwZSI6IjEyIiwicG9ydHJhaXQiOiIxMSJ9″ f_btn_font_line_height=”1.2″ f_btn_font_weight=”600″ f_pp_font_family=”521″ f_pp_font_size=”eyJhbGwiOiIxMiIsImxhbmRzY2FwZSI6IjEyIiwicG9ydHJhaXQiOiIxMSJ9″ f_pp_font_line_height=”1.2″ pp_check_color=”#000000″ pp_check_color_a=”#309b65″ pp_check_color_a_h=”#4cb577″ f_btn_font_transform=”uppercase” tdc_css=”eyJhbGwiOnsibWFyZ2luLWJvdHRvbSI6IjQwIiwiZGlzcGxheSI6IiJ9LCJsYW5kc2NhcGUiOnsibWFyZ2luLWJvdHRvbSI6IjMwIiwiZGlzcGxheSI6IiJ9LCJsYW5kc2NhcGVfbWF4X3dpZHRoIjoxMTQwLCJsYW5kc2NhcGVfbWluX3dpZHRoIjoxMDE5LCJwb3J0cmFpdCI6eyJtYXJnaW4tYm90dG9tIjoiMjUiLCJkaXNwbGF5IjoiIn0sInBvcnRyYWl0X21heF93aWR0aCI6MTAxOCwicG9ydHJhaXRfbWluX3dpZHRoIjo3Njh9″ msg_succ_radius=”0″ btn_bg=”#309b65″ btn_bg_h=”#4cb577″ title_space=”eyJwb3J0cmFpdCI6IjEyIiwibGFuZHNjYXBlIjoiMTQiLCJhbGwiOiIwIn0=” msg_space=”eyJsYW5kc2NhcGUiOiIwIDAgMTJweCJ9″ btn_padd=”eyJsYW5kc2NhcGUiOiIxMiIsInBvcnRyYWl0IjoiMTBweCJ9″ msg_padd=”eyJwb3J0cmFpdCI6IjZweCAxMHB4In0=” msg_err_radius=”0″ f_btn_font_spaci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