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菲律宾

spot_imgspot_img

宛如炼狱! 首都火山大爆发 岩浆喷涌 山崩地裂 附近是机场! 10万航班曾中断 百万人滞留!

2022年夏天,全球极端热浪席卷、各种病毒肆虐、粮食危机、地震接连不断,世界似乎开启了暗黑模式,地球也在展开疯狂报复。 就在今天(8月3日),大地再一次发出怒吼,火山突然喷发,暗红的岩浆夹在滚滚黑烟中,疯狂喷涌而出!轰隆隆的巨大声响,响彻大地,街道城镇都被惊醒! 被烧得通红的熔岩,在火山喷发的瞬间冲向高空,而后疾驰落下,在空中留下千万条火红的划痕,最终奔腾而出,向四周蔓延! 这宛如世界末日般的一幕,正巧被拍了下来,让人在敬畏大自然的同时,更感到无比的害怕! 继日本樱岛火山之后,就在今天一早,著名旅游胜地——冰岛西南部的一座火山也突然爆发,惊动了大地,山崩地裂,赤红的岩浆直达天际,吞噬了附近的大地,黑烟充斥着整片天空。 这一瞬间,仿佛大地万物都难逃一劫,下一秒就要陷入可怕的灾难之中。 而这一幕,刚好被实时监控摄像拍了下来—— 从照片可以看见,火山的熔岩从约3300英尺至650英尺(100至200米)的狭窄裂缝中喷出,直接覆盖了去年的熔岩场。 刚刚爆发的这座格林达维克火山(Geldingadalır),就位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西南约32公里的一个山谷,距离凯夫拉维克国际机场也不远。 根据最新消息,冰岛国际气象局已经将当地民防级别提高到紧急级别!政府建议人们(包括当地居民和游客)不要前往火山喷发地区! 机场也亮起了红色代码! 事实上,这一次火山爆发并非没有先兆。 在过去这一周内,这个地区就经历了一系列地震,科学家们就纷纷猜测:有可能是地壳开始活跃,预计这个半岛将迎来火山爆发。 没想到话音还没有落下,天摇地动,真的就爆了。 2021年3月份,这个火山才刚刚爆发过一次,熔浆才凝固好,那一次是雷克雅内斯半岛近800年首次发生火山爆发,结果这才过了1年又来了,相隔仅仅8个月。 冰岛大学的教授暨火山学家Magnus Tumi Gudmundsson透露,这一次火山喷发的规模是去年的5至10倍,每秒就有20000至50000升的熔岩喷涌而出,流向山谷。 他第一时间就坐上了直升机进行观测,亲眼目睹这个如同魔幻电影《指环王》一幕的场景,他的内心也是震撼的,并表示“现阶段,我们也不知道事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格林达维克火山爆发,除了熔浆喷射危险之外,另一个当局担心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靠近机场。这个国际机场是冰岛重要的空中交通枢纽,每天上百航班起降,一旦波及到机场,后果不堪设想。 2010年,冰岛埃亚法拉火山整个爆发,火山灰和尘埃冲破大气层,当时也是影响到了机场,欧洲和北美之间航班中断了数天,超过10万个航班被迫停飞,数百万乘客滞留,数百名冰岛人被迫撤离家园。 这场恶梦,留在了当地人和不少游客的心中。 好在截至目前为止,这场火山爆发并没有影响任何班次,警报短暂响起之后,机场依旧开放,没有航班中断。 今天火山喷发的消息传出之后,冰岛航空公司的股价上涨了6%。 火山喷发在冰岛并不罕见,这个国家就位于北大西洋火山热点上方,平均每4到5年就会喷发一次。反而成了国际游客观赏的景点之一。 2021年的那一场熔岩流,就吸引了成千上万人蜂拥而至,抢着打卡拍照。这一次,政府发出了警告,所有人且勿前往,并确保好安全的逃生路径。 也因为这一场火山喷发,中国驻冰岛使馆微信公众号也更新了消息,提醒所有华人注意—— 近日冰岛首都地区所在的雷克雅内斯半岛火山地震运动活跃,连续发生多次3-5级地震,有可能发生新的火山喷发,民防等级已提升至“不确定”级,并发布安全提醒。 请所有在冰岛华人密切关注冰岛政府发布的地震、疫情和恶劣天气等动态安全预警信息。提前掌握防震、防疫和避险常识,避免前往火山喷发地区和疫情高风险场所,切实做好个人防护。 计划旅行人员认真遵照“非必要、非紧急、不旅行”原则,出行务必带好充足食品和御寒衣物,提前向国内家人报备行程安排、紧急联系人电话、旅行保险等重要信息。如遇恶劣天气,要果断终止行程,确保人身安全。 日本樱岛火山爆发、菲律宾大地震、美国历史性洪灾,现在轮到冰岛火山爆发,不论下一个会是什么天灾,希望大家都平安!

重大灾难! 7.3级强震 至少65死伤! 房屋瞬间倒塌 道路龟裂! 12米海啸恐吞噬西海岸

突发! 周三(7月27日)菲律宾爆发7.3级强震,全国遭受重击,无数建筑顷刻间轰然倒塌,市民四处狂奔逃难,无数人被压在巨`石之下,截止发稿前已经有至少5人死亡,60多人受伤,173座建筑物被毁,200多次余震袭来。   美国地震调查局一开始测到震级为7.1级,欧洲地中海地震中心测到震级为7.2级,而菲律宾测得震级是7.3级。 本次地震是近年来菲律宾经历的最强地震。 很多居民坐在家里,就被水泥做的房子压在下面了,搜救队正在全力拯救压在房子下的幸存者。 救援人员对一名刚从废墟里挖出来的居民进行急救。 从当地居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照片显示,很多建筑物完全坍塌了,有的楼被夷为平地,汽车都被石头压碎,道路都裂开了!   很多人住了一辈子的房子,顷刻间被变成一堆碎石。 房屋倒塌的同时,停在车外的私家车也被巨石砸烂。 超市更是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几乎所有货物都被震倒了。   寺庙里供奉的雕像也整个翻倒,遭到了巨大的毁坏。 高速路上下起了巨石雨,巨大的石头争先恐后地坠了下来,汽车来不及躲闪,直接被压毁。   著名旅游胜地班泰教堂(Bantay Bell Tower):一座建于1590年的古迹钟楼,全世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也在地震中受到严重的损害。 只见大量的砖瓦不停地从钟楼落下,在地面扬起白色灰尘,现场的游客吓得抱头慌逃。 本次的地震中心在菲律宾的阿布拉省山区,拥有25万人口。 该省的安全官员表示:“地面在摇晃,我就像坐在秋千上一样,灯瞬间就灭了。” “我们冲出办公室,眼前的一切都太惨了,我听到尖叫声,我的同事直接哭了出来。” “这是我感到过的最强地震,地面都裂了。” 目前至少有5人确认在倒塌的建筑物里死亡,包括一名村民在自家被掉下来的天花板砸死。 据悉,地震持续了至少30秒,如今记录了200次余震,还有58次山体滑坡,整整一天,人们都被迫待在空旷的平地。 有人死,有人伤,有人保住了性命,却永远失去了家园。 专家表示,本次地震是因为菲律宾脚下的地震活跃带火环发生了构造型地震。 说起火环(Ring of fire),居住在加拿大和美国的人们一定很熟悉,因为西海岸也正好就在火环上。 美西的人们从来没有对火环放松过警惕。 这一次,火环再次发生地震,不少科学家再次绷紧了神经。 2周前,一名华盛顿州的地质学家创建了一个模型,在他的模型里,如果西雅图发生7.5级地震,那么3分钟内,一个12米高的海啸就会吞没西雅图的市中心! 如果海啸真的发生了,那么这座拥有74万人口的城市将大部分沉到海下。 和西雅图距离只有200公里的沿海城市温哥华估计也难逃其难。 地震学家称,大地震在接下来半个世纪里袭击温哥华的可能性高达30%。 而美国地质调查局认为,在2030年之前,西海岸旧金山湾区等地发生6.7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为70%。 不少温哥华人已经开始准备地震工具包了,为可能到来的天灾做好准备。 疫情,地震,海啸,新的病毒,这几年我们见过了太多生离死别,愿逝者安息,愿活着的人可以更珍惜身边的人吧。

美国死亡破百万! 专家得出惨烈结论: Omicron毒性被低估! 这类人死亡风险高20倍!

总有人说,夏天到了疫情就会逐渐好转。 但现实却非常骨感——WHO在最新一份每周疫情简报中指出:除非洲被BA.4和BA.5两种可能逃避免疫的“抗体杀手级”病毒肆虐以外,刚经历第六波疫情高峰的美国,疫情再次死灰复燃。 很难说这是第六波高峰的反弹,还是全新的第七波高峰。但近两周以来,美国感染人数再次激增50%,全美50个州里只有3个州确诊下跌,其他的州都是一片“血红”。 这是当之无愧的“血红”,因为数字的背后,是活生生的人命。 截止5月4日,美国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人数已累积超过100万人——这一数字全球第一。 最近全美就堕胎问题又一次爆发大规模游行,从游行现场无人佩戴口罩就可一叶知秋——100万对美国绝不是终点,越多愚民不把新冠当回事,下场就会越发惨重。 虽说这些群众仍对疫情不以为意,但美国的专家已经从100万条人命的惨重代价中总结出了一个道理——Omicron毒株的毒性从来都不比其他毒株要弱,那些“大号流感”、“不伤肺”的传言全都错了!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一大型研究发现,Omicron变种毒株的毒性和其他毒株几乎相同,并非此前传言的“传播力更强但毒性更弱”。 该研究共调取了超过13万名患者的病例。他们将Omicron主导时期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与两年来不同毒株主导时期的数据对比,发现住院和死亡风险几乎相同。 最近英国一起病例恰巧可印证这个观点。 一位2岁男童在去年10月感染新冠,起初的症状只是发烧和喉咙痛,看似“大号流感”,但染病就医数日后,孩子病情恶化,开始四肢发抖、高烧不下。几周之后烧退了,“流感”康复了,他出现了脑瘫和斗鸡眼的症状。 医生诊断为小脑性运动失调症,严重可导致视力恶化甚至失明,并且可能永远失去行走和语言能力。目前已经过去近半年,但男孩儿仍未完全恢复。 按照这一研究的推论,或许我们住院和死亡风险的降低,都是疫苗和防疫措施的功劳——病毒没有变弱,而是我们变强了,不再像最初时手无寸铁。 据美国疾控中心CDC统计,超过80%的死者都没有接种疫苗。没有打疫苗而染疫死亡的风险是完全接种和接种3针疫苗者的20倍。 疫苗是肯定要打的,并且还要尽快打,打得晚效果可能会变差。 《路透社》报道,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若患者已经感染新冠,接种第三针加强针时可能无法增加理想的、针对Omicron毒株的防护力。该研究由耶鲁大学主导。 此外,加拿大一项研究也有类似发现:“对于曾经感染新冠的患者来说,接种2剂以上疫苗可能只有边际递增价值。” 当我们终于意识到Omicron真的不是“大号流感”时,另一个混合病毒又悄悄杀了过来——真是“疫”波未平,“疫”波又起。 据《每日邮报》报道,在南半球即将入冬的澳洲最近进入了疫情高发季节。目前,澳大利亚境内已聚集有BA.4、BA.5、BA.2.12.1和BA.2,四个传染性强的“毒王”齐聚一堂,养蛊终将成灾。 但这还不是最恐怖的。 研究人员在追溯病毒基因序列时,发现一名90岁的奶奶并非死于上述毒株——她竟然是死于流感和新冠的混合病毒“Flurona”。 流感和新冠病毒合并感染的概念,最早在今年1月提出。当时在美国、以色列、巴西、菲律宾和匈牙利等国家都发现了病例。 尽管当时就有一名来自秘鲁的87岁男子感染“双重麻烦”后不幸身亡,但国际上始终认为流感+新冠病毒的双重感染变成大流行的可能性非常低。 但现在,同时感染流感和新冠的患者正在澳洲激增。 上文提到的90岁因感染而死亡的奶奶来自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该州已经报告了6例同时感染的患者;除此之外,有35名来自昆士兰州的居民也被查出感染了“Flurona”,并且几乎一半以上的患者已经住院。 又是“Flurona”、又是可能逃避免疫的BA.4和BA.5两种新变种,新的病毒接踵而来, 而旧的病毒也被证明威力不可小觑。 疫情真的没有结束,美国100万条人命的结论已经再清楚不过了——一定要做好防疫措施!

加拿大飞机坠毁! 无人幸存! 传有华人遇难 正联系国内家人! 飞行员为列治文市民!

天灾人祸,从不断歇。   近日,加拿大又发生一起空难,一架飞机失事坠毁,机上无人幸存。   周日,加拿大皇家空军 (RCAF) 证实,在安省Sioux Lookout 东南部发生了一起飞机失事事件,4人丧生。   据报道,这家飞机没有在其报告的时间点抵达机场,救援队于是展开搜索。最后在安省西北部的两个城镇交界处找到了这架已经坠毁的飞机。   救援人员并表示,机上无人幸存。   在5月1日的报道中,警方表示已经确定4名遇难者中的2人,并正在通知死者家属。   当天警方没有公布死者身份。   今天上午,据明报报道,失事飞机的“4死者中已知2人是华人,当局已联络中国大使馆知会其国内家人。”     报道还指出,该飞机有55年机龄,失事机的机型主要用于飞行训练,但事故发生时,飞机并非在训练。   (出事飞机的同款机型,图:维基百科)   明报报道亦指,飞机的主人原本在安省,近日才将飞机卖给温哥华的买家,并将飞机飞到温哥华交收。   估计是完成交收后,温哥华新买家用这架飞机载着旧机主,飞往多伦多,估计因天气恶劣而坠毁。     不过,以上消息未经证实。   今天下午,温哥华太阳报、News1130等多家西人媒体则发出报道指,本省“头号通缉犯”在飞机失事中丧生。   报道指出,上周被列为加拿大第二大通缉犯的BC男子,36 岁的 Gene Karl Lahrkamp,是本次空难遇难者之一。   Gene KarlLahrkamp因2月份在泰国杀死一名男子而遭通缉,一直在逃亡。4月26日,警方刚刚悬赏10万找人。   没想到他逃来逃去,却因空难死亡。   (示意图,非现场)   与此同时,空难第二名和第三名遇难者的身份也被公布了,温哥华太阳报报道,警方的新闻稿指出,失事飞机的驾驶员是一名26岁的列治文男子,名叫Abhinav Handa。   第三名死者则是BC甘露市的37岁市民Duncan Bailey。此人涉嫌2020 年 10 月 6 日温哥华枪击案有关的谋杀罪。   安省省警发言人表示,由于尚未找到并通知家属,第4名遇难者的身份暂时无法公布。   (示意图,非现场)   按照明报报道的“有华人”以及“安省卖家BC买家”的线索,这第4名遇难者可能就是华人卖家了。   目前,调查还在进行中,但一架载有全国通缉犯的飞机,乘客中还有一名谋杀犯嫌疑人……这使得这起坠机事件变得蹊跷起来。   小编特别搜索了一下4月26日发布的 “加拿大最危险25人通缉名单”。   其中还有不少亚裔:   比如Tommy Ngo(吴姓)   还有25岁的黑帮成员KierBryan Granado,菲律宾裔。   报道指他是卡尔加里居民,但经常在温哥华出没。   现在,最大的疑点就在第4名遇难者身上了。   如果他就是华人卖家,那他是否与通缉犯认识?   如果不认识,他是否成了“人质”,被迫逃亡?   而这些又与坠机事件有没有直接联系? 一切都还是谜,一切都只是猜测,有待警察进一步公布。   另一方面,同款飞机PiperPA的失事报道似乎也不少:   这是2019年美国德州,Piper PA-28-140撞民宅,导致住宅中1名儿童受伤。   同款飞机还在瑞典与一辆汽车相撞,起火燃烧。     还有在夏威夷紧急降落立交桥下起火的:   类似事故还有很多,图片触目惊心。   看完直为小飞机的安全问题揪心。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

新变种又在南非急剧扩散 可能逃避免疫 已传入欧洲美国;4大新冠变种正横行加拿大

这几日,全球都在关注不明肝炎病毒的蔓延,不免忽视了新冠疫情的发展。可不关注不代表新冠病毒就会停止变异重组——又有新变种杀入加拿大了! 据CBC News今早刊登健康作家亚当米勒(Adam Miller)的一篇报道,加拿大目前第六波疫情高峰由以下4种毒株构成:BA.1、BA.2、BA.2.12.1和BA.2.3。 前两种毒株分别是Omicron原种毒株BA.1和目前在加拿大占主导的BA.2“隐形新冠”。 第三种毒株则是美国纽约州最早在三月报告的全新亚种BA.2.12.1。事实上,这一毒株的“零号病人”最早于1月17日报告于加拿大。目前,该毒株已传播至英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研究认为,该毒株传染性比BA.2高23%-27%。 当加拿大人还在费解BA.2.12.1的横空出世时,又蹦出来了一个BA.2.3。确诊该变种的患者信息已不可考证,但根据加拿大政府官网的变种统计图,目前这一新变种的感染病例占全国所有新增病例的17.5%。 目前,整个BA.2亚种谱系占加拿大总病例的83.8%;BA.2毒株占51.4%,而BA.2.3已经有17.5%,很快将和BA.2分庭抗礼。图中还列出了一个叫做BA.2.9的新变种,但其只占5%,仍有待观察。 关于BA.2.3这个属于BA.2谱系下的新亚种变种毒株,加拿大方面没有给出相关信息,但一周前越南、中国山东、中国香港等地都检测到了它。 中国国内专家指出:它是一个全新的进化分支,2021年9月由菲律宾报告。但近几个月来持续扩散,主要报告国集中在欧洲。 国际上普遍认为,BA.2.3这一亚种毒株和BA.2的传染力一致,暂时没有发现其他特殊的特性。 虽说新变种BA.2.3不是大家担忧的“大魔王”,但BA.4和BA.5却一举夺魁,成为目前除XE变种外,最令人恐惧的“抗体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昨日通报,称新冠病毒正在非洲急剧扩散,尤其是在南非,BA.4和BA.5这两种变种的蔓延速度已不可估量。 感染这两个亚种的病例目前已占南非病例的70%,并且它们已传播至欧洲、澳洲和美国。 由于南非超90%人口都已接种疫苗或此前感染过新冠、有过抗体,专家们认为:BA.4和BA.5的传染性比BA.2强,并且还可能有更强的免疫逃逸性。 澳大利亚专家指出,它们会导致再次感染。而南非科学家则说的更明确:“这两个变种已经分裂出4个子变体,其中一个叫做F486V的展现出了最大的免疫逃逸性。” 目前学界认为,BA.4和BA.5可能会使很大一部分疫苗产生的抗体以及感染新冠后产生的抗体被侵蚀,从而逃避免疫。它们逃避免疫的能力比BA.2要强。 好在这两个“抗体杀手”变种还没有入侵加拿大。 不过,加拿大目前的疫情形势也并未好转。前几周的研究报告还说加拿大有约三分之一国民感染新冠,新研究已将此比例纠正为“几乎一半的国民已感染”。 加拿大专家忧虑,新冠病毒将在境内演化成季节性的浪潮:因为过去两年内,春季、秋季和冬季都曾出现过高峰。 但新冠浪潮的具体节奏如何,专家们仍摸不着头脑——它很难预测,并且现在全球不同国家的爆发节奏也截然不同了。 这意味着,以后新冠病毒爆发时,加拿大政府无法“抄作业”。 以南非为例,专家分析,南非的新冠季将是每6个月一次,届时住院率和死亡率将急剧上升。 那么加拿大会几个月经历一次疫情高峰呢? 新冠浪潮的起伏是规律性的?还是越来越快? 这些都成了病毒留给我们的未知谜题。如此看来,新冠疫情并不是结束了,而是闯关游戏某一关结束,稍作休息,迎来更多未知的挑战。 同样神秘莫测的还有新冠病毒导致的症状——我们才搞清楚如何防范重症,可长新冠又成了新的谜题。 阿尔伯塔省一名15岁的少女打破了“青少年感染新冠易恢复、不易得长新冠”的传言。 她叫查理斯·布鲁切特( Charlise Bruchet),是一名身体健壮的帆船运动员。她于2021年4月感染新冠,至今仍未恢复。 现在的她别说帆船,就是爬楼梯走几步都会觉得腿部酸胀、喘不上气。查理斯还说,她感到自己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就像出现了“脑雾”。 同样遭受类似病症的还有一名叫做魏汉娜(Hannah Wei)的多伦多华裔患者。汉娜感染得更早,她在2020年3月,国际旅行返回温哥华时确诊。 她们两人病情的共性是——都感觉到身体“崩溃”,就像是剧烈运动后身体超负荷,体力完全消耗殆尽。 目前关于她们描述的长新冠后遗症在加拿大还没有有效的、统一的治疗方法。许多患者去看医生,每一个医生给出的结论和建议都不同。 疫情发展、产生病症、后遗症,这些都是迷。 我们面对新冠病毒,仍有太多未知。 比起感染后面对未知病症,当下我们保护自己最好的方法仍是做好防疫措施。 各位华人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可忘记佩戴口罩、勤洗手、消毒等措施。

恐怖! BC 1个月狂震66次 列治文吓得防震升级! 华人瑟瑟发抖!

希望大地震永远不要来! 最近几个月,环太平洋地震带都比较活跃,甚至发生了几起规模比较大的地震。汤加、日本、菲律宾相继出事,这让同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大温人也跟着绷紧了心弦。 前段时间,BC省开展了地震海啸演习,呼吁人们留心“逃生通道”,为“大地震”的到来做好准备。 其实普通民众可能不太了解,据本地地震观测中心的最新统计,在过去一个月内,BC一共震了66次!平均每天2震! 幸运的是,BC省的大多数的地震震级并不大,因此大家震感并不强烈。可是谁知道下一次会怎样呢? 当地震来临时,最危险的便是人群密集、抗震能力薄弱的学校。 为了保护师生们的安全,BC省政府多年前就展开了一项“减震计划”,聘请了专家、工程师,在全省确定了342所高风险学校,拨款20多亿专项基金,分批次进行抗震能力升级工程。 近日,又有两所列治文小学完成了抗震能力升级,学生及教职员可以在防震更安全的校舍中学习和工作。  本次完工的是列治文列治文Maple Lane小学和FA Tomsett小学。这两所小学的抗震升级工程是是2020年开始动工的。 2020年3月11日,教育部长Rob Fleming在Mitchell小学的操场上宣布,对Maple Lane小学和FA Tomsett小学进行抗震升级,预计耗资1930万加元。 当时预计项目将于2022年春季完成,看来进度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 列治文市政府非常重视学校的抗震升级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Manoah Steves小学、Mitchell小学、以及Maple Lane小学和FA Tomsett小学等4所学校的抗震升级工程。 James Whiteside 小学、William Bridge小学James McKinney 小学的抗震升级工作也在进行中。 根据BC省府2022财政预算案,未来三年,省政府会预留31亿元资金用于学校项目,包括新建和扩建学校、防震升级及更新工程、购买建校土地等。 希望具有破坏力的地震永远不要来,真的要来,也祝愿每个人都能平安度过。
[tds_leads input_placeholder=”Email address” btn_horiz_align=”content-horiz-center” pp_checkbox=”yes” pp_msg=”SSd2ZSUyMHJlYWQlMjBhbmQlMjBhY2NlcHQlMjB0aGUlMjAlM0NhJTIwaHJlZiUzRCUyMiUyMyUyMiUzRVByaXZhY3klMjBQb2xpY3klM0MlMkZhJTNFLg==” msg_composer=”success” display=”column” gap=”10″ input_padd=”eyJhbGwiOiIxNXB4IDEwcHgiLCJsYW5kc2NhcGUiOiIxMnB4IDhweCIsInBvcnRyYWl0IjoiMTBweCA2cHgifQ==” input_border=”1″ btn_text=”I want in” btn_tdicon=”tdc-font-tdmp tdc-font-tdmp-arrow-right” btn_icon_size=”eyJhbGwiOiIxOSIsImxhbmRzY2FwZSI6IjE3IiwicG9ydHJhaXQiOiIxNSJ9″ btn_icon_space=”eyJhbGwiOiI1IiwicG9ydHJhaXQiOiIzIn0=” btn_radius=”0″ input_radius=”0″ f_msg_font_family=”521″ f_msg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nBvcnRyYWl0IjoiMTIifQ==” f_msg_font_weight=”400″ f_msg_font_line_height=”1.4″ f_input_font_family=”521″ f_input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mxhbmRzY2FwZSI6IjEzIiwicG9ydHJhaXQiOiIxMiJ9″ f_input_font_line_height=”1.2″ f_btn_font_family=”521″ f_input_font_weight=”500″ f_btn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mxhbmRzY2FwZSI6IjEyIiwicG9ydHJhaXQiOiIxMSJ9″ f_btn_font_line_height=”1.2″ f_btn_font_weight=”600″ f_pp_font_family=”521″ f_pp_font_size=”eyJhbGwiOiIxMiIsImxhbmRzY2FwZSI6IjEyIiwicG9ydHJhaXQiOiIxMSJ9″ f_pp_font_line_height=”1.2″ pp_check_color=”#000000″ pp_check_color_a=”#309b65″ pp_check_color_a_h=”#4cb577″ f_btn_font_transform=”uppercase” tdc_css=”eyJhbGwiOnsibWFyZ2luLWJvdHRvbSI6IjQwIiwiZGlzcGxheSI6IiJ9LCJsYW5kc2NhcGUiOnsibWFyZ2luLWJvdHRvbSI6IjMwIiwiZGlzcGxheSI6IiJ9LCJsYW5kc2NhcGVfbWF4X3dpZHRoIjoxMTQwLCJsYW5kc2NhcGVfbWluX3dpZHRoIjoxMDE5LCJwb3J0cmFpdCI6eyJtYXJnaW4tYm90dG9tIjoiMjUiLCJkaXNwbGF5IjoiIn0sInBvcnRyYWl0X21heF93aWR0aCI6MTAxOCwicG9ydHJhaXRfbWluX3dpZHRoIjo3Njh9″ msg_succ_radius=”0″ btn_bg=”#309b65″ btn_bg_h=”#4cb577″ title_space=”eyJwb3J0cmFpdCI6IjEyIiwibGFuZHNjYXBlIjoiMTQiLCJhbGwiOiIwIn0=” msg_space=”eyJsYW5kc2NhcGUiOiIwIDAgMTJweCJ9″ btn_padd=”eyJsYW5kc2NhcGUiOiIxMiIsInBvcnRyYWl0IjoiMTBweCJ9″ msg_padd=”eyJwb3J0cmFpdCI6IjZweCAxMHB4In0=” msg_err_radius=”0″ f_btn_font_spaci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