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太乱了 骗子盯上警察的房子 是这么操作的
一名温哥华警察局前探员Paul Mcnamara最近遇上一件奇怪的事。这个月,他的一个朋友在租房网站Rentals.ca上找房子,却意外发现Paul在新西敏的独立屋正在招租。
网站上有30多张房子的照片,把这栋有3个卧室面积4000多呎的两层独立屋的内外都展示出来了。令Paul愤怒的是,连他未成年小女儿卧室的照片都大摇大摆的放在网上。
作为一名前金融刑事警察,Paul马上意识到他们的房子已经成为骗子钓鱼的诱饵了。
示意图,与文内独立屋无关
在联系了警方、网站都没有获得及时回复后,这名前警官开始了自己的调查。
他发现这栋独立屋竟然整栋租下来只需要2000块钱一个月,还需要交1个月的押金。也就是说,付出4000元就可以入住了。现在大温地区的房租这么高,简直像白住一样。
骗子就是靠这种低价来吸引无辜的人上当。
Paul直接给“房东”发了邮件,表示自己心动了,想租下这栋房子。
Rentals.ca首页截屏
“房东”自称Benjamin William牧师,马上回复了。邮件里全部都是坑。
这名牧师说自己和妻子本来想把房子卖掉,但由于地产经纪的原因,两人决定不卖了,转而将房子出租。房子在一个非常安全的社区,周围邻居也非常友善。
虽然房租只有每月2000元,但是还包高速上网,也可以养宠物。
不过,他和妻子正在参与一个慈善项目,现在不在加拿大。而他们的委托人因为在美国的亲人因新冠去世,现在还在加州,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回温哥华。
所以,想租房子的人现在只能自己在房子周围转一下,无法进入房子实地看房。
话说到这里已经很诱人了,“房东”最后还加了一句,如果你之前的租房记录良好而且具有一个好租客的特征的话,还可以在房租上打个折。
骗子将这个故事编的非常完美。先设立牧师的人设,靠大家对这个职业的信任度降低怀疑,然后编织不能出现的原因,既令人尊敬又不好反驳;再就是进一步用低廉的价格引诱租房者上当。
但这些也恰恰是租房骗局非常典型的特点。
Paul回复说,非常感兴趣把房子租下来,然后就开始跟“房东”发短信交流。
“房东”要求他先通过银行电子转账(e-transfer)1500块。
电子转账又是租房骗局中经常使用的支付手段。一旦开始转账,就几乎无法取消,而且收款人的资料也非常难以追踪。
Paul当然明白这一切,不可能真正付款。他做了一个e-transfer的付款凭证,然后Email给骗子。
骗子真的上当了,在短信里要了Paul的全名和地址(当然都是Paul编出来的),说会把租房合约和钥匙快递给他。
一般来说,骗局在这里就结束了。骗子收到这1500块后,就会原地消失,哪会有什么钥匙和快递呢。
但这次他面对的是一名前警官。
在“汇钱”之前,Paul要“房东”提供全名和银行账户信息,如果不提供的话,“房东”得先汇200块给他好让他看到“房东”的银行信息。
也不知道是骗子大意了还是什么别的原因,真的发来了一个名字George Aghogho,还有一个蒙特利尔TD银行的账号。
事到如此,Paul已经掌握了足够的信息,停止了与骗子的交流,并向警方、租房网站、TD银行和加拿大反欺诈中心(Canadian Anti-Fraud Centre)报告。
没想到,所有部门的反应都像蜗牛一样,没人回复他。
Paul感叹道,这些部门都不在状况内。
又过了几天,直到Paul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加拿大广播公司,媒体介入后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租房网站将虚假的广告下架,银行表示要进一步进行调查。
Paul以一名前警官的经验,认为自己房子的虚假出租广告可能已经导致5到10个人上当了!
加拿大华人女律师失踪! 未婚无子 豪车弃街 背健身包消失 280万豪宅易主
近日,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地区警察局发布一则寻人启事。一名叫做Isabella Dan的52岁女性被亲友报案失踪。她最后一次被人看见是在3月3日晚上8点30分,在约克区Warden Ave和Hwy 7附近。
很快,这则寻人启事被广泛转发,很多华人网友大吃一惊:“天呐!她是我几年前的房产律师。”
原来,警察口中的Isabella Dan是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华裔女律师但柔润,原名但锐。她以自己的名字开设有一家律师事务所。
这位华裔知名律师失踪近3周的消息,更是令许多华人朋友感到焦虑不安。
而警方与媒体最新透露的细节,也使得这桩失踪案件更加的扑朔迷离!
据约克区警局 (YRP) 称,但柔润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多伦多万锦的某所公寓楼附近。警方调取监控,看见当天晚上她身穿米色毛领大衣和黑色长裤、背着一个红色的健身包离开了公寓。
尽管警察查询这栋公寓楼的公共土地登记记录,发现里面没有写她的名字,也就是说她不在此处拥有房产,但警察依然相信这栋楼是她的住所。
那么大晚上的,背着健身包,她能去哪儿呢?许多人第一反应会是健身房。
警方的确发现,但柔润是附近一家叫做LA Gym健身房的狂热会员,可改健身房距离她最后一次露面的地点有3公里的距离——徒步3公里去健身房而不开车,这有些奇怪。
警方在公寓大楼外的街道上找到了但柔润的轿车。这是一辆2022年新款的灰色路虎SUV,据资料显示,但柔润在去年夏天签订了4年的lease合同,租用了这辆价值$9.5万的豪车。
公寓大楼外的街道挂有临时停车和禁止长期停车的标示,但柔润不把车停进地库,说明她或许是临时有事,预料自己当天晚上很快就会回来。
那晚之后,但柔润消失得无影无踪。
她没有出现在律师事务所,甚至未能出席主持重要的工作会议。她的朋友和同事感到不安,随后报告了失踪。
CBC News介入报道了这起失踪案,并采访了但柔润的一名朋友。
这名友人化名朱莉,她说,自己是但柔润的同行,也是房产律师。2017年,她偶然认识了但柔润,两人很快成为了好朋友。
“她充满活力。她非常外向……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我不认为她会失踪,或者只是收拾东西就这样离开。”朱莉说。
在朱莉口中,但柔润未婚无子,父母住在中国,只身一人在多伦多生活。不过,在小红书上,似乎有一名网友自称是但柔润的妹妹,发起求助。
朱莉称,自己上次见到但柔润是去年秋天。她并不认为但柔润的心理或精神状态有异常,她说,“她看起来非常快乐和健康。”
亲朋好友口中的但柔润越是正常,当晚的失踪就越是引人担忧——目前,约克区警局已经把这桩失踪案转交给了凶杀案和失踪人员调查部门。
而CBC News则调取了一些公开的资料,试图还原但柔润这半年的生活轨迹。
据悉,但柔润曾在北约克区拥有两套独立屋。其中一套在去年8月份被她以近280万加币的价格出售。房地产网站显示,这套房屋有4卧2卫,占地350至500平方米之间。
但柔润应该是2018年买入的,2019年和2022年曾两度以超过300万的价格挂牌,不过最后是以275.5万成交的。
除了这套豪宅之外,她还在北约克区拥有另一套独立屋,这套房屋是她在2020年9月以106万加币的价格买入的。
财产记录显示,但柔润把这个房子当做出租房,曾报过租金收入的税。
关于这个二套房,但柔润曾拿她抵押获得过一笔60万加币的贷款。因此,算上这60万,再去算买房时候的贷款,这套房屋一共欠有144.8万加币的贷款。
CBC News还去查了一下法庭文件,发现但柔润在失踪前面临4起民事诉讼。
据悉,这4起诉讼涉及大多伦多地区房产的欺诈性抵押贷款指控,最近的一起是在2022年12月提交的。
但柔润在这4起案件中被点名,但问题不大。
因为原告律师有做出解释:“不是指控她协助、发起或是收益于所谓的欺诈行为,我们只是认为她没有遵守抵押贷款承诺的条款,以疏忽和违约为由提出索赔。”
具体来说,就是她作为负责房产成交的律师,在产权保险方面的条款有违背和疏忽,而且没有在交易的各个方面给客户提供建议。
而但柔润针对原告的指控,也聘请了自己的律师。但柔润的律师在2022年10月提交了否认指控的辩护声明。
关于她的这些民事诉讼,目前都还在法庭系统中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既然贷款欠款和民事官司,都没有特别大的可能成为她失踪的原因,但柔润为何消失了呢?
警方认为,像是健身房、律所,以及她身边还有很多可能认识她的人没有为调查提供更多的线索,“我们确实感觉到我们社区中有更多人了解她的更多信息。”
警方呼吁更多人挺身而出,只有这样才能早日侦破案件。
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她能平安。
后悔! 亚裔精英移民加拿大后哭了 每月烧6000刀 回国够花9个月!
近日,加拿大移民部宣布再次放宽要求,将毕业工签延期,再续18个月!特鲁多政府接连放宽各种移民门槛,为的就是多收些新移民进来,增加本国劳动力,带动疫后经济。
可当前这个时期,移民加拿大或许并不如大家想象中的美好,对于许多新移民而言,只有一个字:惨!
就在今天,本地英文媒体报道了一对新移民夫妇的故事,满满写着“后悔”两个大字,主要就是实在是太贵了!每个月烧钱6000刀,这笔钱回国都够花大半年了!
这位“后悔移民加拿大”的人,名叫沙赫扎德·基德瓦尼(Shahzad Gidwani),在疫情席卷全球初期,就带着一家大小,从印度移民到了加拿大多伦多。
中年爸爸带着妻儿移民,展开新生活,这个剧本可喜可悲。
53岁基德瓦尼本身在印度就属于“精英人士”,有着数十年的销售国际工作经验,从美国高校毕业,手握商业硕士的学位,按理说吧,移民生活不应该太糟糕,他们一家也对多伦多的生活充满了憧憬。
然而,现实永远比想象的骨感。
疫情就算了,大家也都是这么熬的。可偏偏全球通胀严重,加拿大食品通货膨胀率攀升至40年来的最高水平,基德瓦尼一家的积蓄都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学历经历兼具的基德瓦尼,在加拿大没能找到一份能维持生活的永久性工作,开始恐慌。
加拿大现在就业的人很多,岗位空缺也多,但大部分雇主都希望雇用有本地工作加拿大经验的人,基德瓦尼就被过滤掉了。
从搬到多伦多至今,基德瓦尼一家每个月光是房租、家具、食物、生活必需品,就要花6000刀左右,时间一长,实在是吃不消。
“我们根本没有为通货膨胀做好准备,看到当前这个情形,都处于震惊状态,也在重新考虑移民是否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我们正在烧钱,这里一个月的开销都可以在印度生活九个月了。”
基德瓦尼一家的故事,并不是个例。
曾经是在一家公司担任CFO的萨拉在几年前就移民到了加拿大,她的工作经验算是丰富,希望在这里安家,并取得永居身份。
但移民加拿大听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差距的,光是在等PR这段时间,萨拉就没能顺利找到工作,积蓄花光,原本的满心期待变成了恐惧未来。
移民的第一年,她和丈夫就因为租金太高,被迫搬到了合租房,与其他人合住,同时拼命找工作。
一样的,萨拉也是因为“缺乏在加拿大工作的经验”,申请屡屡被拒,开始做起了Uber司机,维持生计。经过几波周折,才最终找到一份私人看护的工作。
“这实在是太可怕了,我们需要收入。所有东西的价格都在疯涨,我们的积蓄很快就花光了。”
虽然现在她们一家已经获得了PR身份,但生活的城市实在是太昂贵了。
“杂货账单几乎是我们刚来时的2、3倍,更不用说天然气和住房成本了。这超出了我的预期,生活成本在上升,但我们的工资却没有。”
42岁的劳拉·桑切斯(Laura Sanchez)和42岁的丈夫丹尼尔·福拉(Daniel Faura)在2021年带着孩子移民多伦多,但由于现在生活成本高昂,他们正在考虑搬离这里。
福拉在加拿大上的学,但即便如此,投了几百份简历,也没有任何回音。想要获得PR,他需要找到一份符合政府职业清单的工作,并获得12个月的工作经验。
夫妻俩原本在哥伦比亚做过记者,在加拿大的一个仓库找到了长时间夜班的清洁工作,时薪14刀,但每个月的房租就要2100刀了。
交了房租,两人连买菜做饭的钱都没有了,要到食物银行领救济品。“这就是我们考虑搬到另一个省份的原因,在多伦多工作太难了。”
说到生活成本昂贵的城市,温哥华如果说是第二,多伦多都不敢称第一。安省活着贵,BC也是如此。
就在今天,本地英文媒体报道,从下个月开始,BC省民的钱包又要瘪了!
4月1日开始,BC省民加油和购买啤酒、葡萄酒和其他酒类的费用将变得更高!
首先是加油,1日起,本省每升汽油碳税将增加约3分,使每升碳税总额达到14.31分!
此外,根据省民的具体居住地,还会增加其他税种。
碳税上调之前,温哥华司机加油就已经要支付了每升约38分的省税,这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油价上涨。
此前,BC财政厅就已经指出,未来7年会有3倍的涨幅,即每年每增加15元,每升油价将上涨3分,直到2030年达到 170元!
然后是买酒,由于联邦政府年度消费税调整,加拿大人为酒类支付的费用将略有增加。
今年通货膨胀疯涨,联邦酒类消费税上涨了 6.3%!
生活在温村的人,租房、吃饭、各种账单、税单,大家就差呼吸不收钱了,本地人活着都艰难,更别说新移民了。
当前正处于加拿大“万物皆贵”的时候,加拿大人都感受到了高昂的生活成本带来的压力,新移民和正在申请PR的人更惨,希望大家都能加油吧…
全网吵翻! 美国”虎妈”教出10个天才 却因一张床被骂上热搜!
早前,英国妈妈为了领政府补助而疯狂生小孩的新闻一度上了热搜。近日,一位美国10娃妈妈也上了各大媒体的版面,但并不是因为她“多产”,而是因为她养娃方式。
今天这位被媒体和网友放上“公审台”骂成筛子的妈妈名叫安柏(Amber de la Motte),与丈夫育有10个孩子,儿女双全,最小的孩子去年才刚出生,仅仅1岁。
这一家人住在圣地亚哥,12口人挤在一个3居室里。
美国现在这物价,别说二胎了,有人生一胎就被劝退了,这妈妈生了10个是很厉害,但也确实生活紧张,自己没有房子,常年为租房发愁。
就算夫妻俩能带着1、2个孩子一起睡,剩下8个孩子挤2个房间,也是难上加难。
现在最大的孩子都已经20岁了,还有青春期的女儿们,挤在一个房间显然是问题。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安柏和丈夫决定,跨州搬家!走出舒适区!
带着10个孩子搬家,又谈何容易,安柏就租了一个拖车,带着孩子走走停停,一路搬家。
由于人数实在是太多了,他们也是找了很长一段时间,最终才找到这个拖车,已经是拖车中面积最大的了,估计也只是为一个5口之家设计的,他们硬生生挤进去12个人。
别说这10个孩子已经很惊人了,他们还各个天赋异禀,除了刚出生不久的老幺,其他基本都会一种弦乐器,一家人凑一起都能开个现场音乐会了!
其中还有几个孩子,已经被加州著名的音乐学院录取了。
这一切,也与安柏的“虎妈式教育”脱不了干系。
他们夫妇俩的分工是这样的:丈夫负责赚钱养家,妻子负责就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即便是在先前的家里,地方虽小,但是一切被打理的井井有条,非常干净。
大儿子在意外落榜之后,安柏直接把孩子每天练习大提琴的时间加倍,追加到4小时,也是很狠了。
现在,一家人正准备搬到寸土寸金的纽约,一边在路上,一边在网上找房子。话虽这么说,一时间给12口人找一个合适的出租房,还是很难的,一家人暂时被困在这台拖车上住了几个月。
也就是在一次无聊拍视频中,安柏一家的生活意外被曝光,获得了许多美国网友的关注,主要还是围观这12口人究竟要怎么挤进一台9米的拖车。
里面有一张足够容纳两名成人的大床,安柏和丈夫带着最小的孩子睡在这里。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墙上全是收纳空间,厨房一应俱全。
从硬件条件看,这房车还是算很不错的,问题就是他们家人太多了。
房车太小,孩子们睡觉,全靠一个字——“挤”!
正在长身体的一个儿子睡在沙发下面,原本只能睡2个人的上下铺,硬生生睡了3个孩子。大哥还起身困难,刚好只能睡进床舱。
三个年纪较小的女儿们睡在一张床上,其中一个刚好睡在另外两个大女儿脚下面。
这张床其实也不是床,而是一张桌子,另外还有2个儿子直接打起了地铺。
本来吧,这就是一次简单的分享,但各网友不乐意了,直接开怼——
“这也太令人悲伤了吧!”
“如果我是他们的小孩,每天被迫这样入睡,我应该都是哭着入睡的..”
“我为他们感到难过,如果我是他们,一家12口住在一个拖挂房车里面,我每天都会哭的。”
“这些孩子完全没有隐私。”
还有“正义侠”直接批评:不能养就不要生,这一家太不负责任了!生这么多孩子,却没有给他们好的生活条件!
“当到了一定时候,你们就不应该再继续生孩子了。”
也有人的关注点不在睡眠空间,而是空间分配:不是孩子们睡不睡地板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家长能睡床?
“如果是我,就会自己睡地板,把床让给孩子们。怎么有明知道自己孩子睡在硬地板上,还能安然在床上入睡的家长?”
也有网友表示,不就是晚上睡个觉嘛,大部分时间孩子们还是在外面享受户外空间的吧?
安柏也没想到自己上传个视频还能怼成筛子,事后澄清,自己已经在纽约市租到一个6个卧室的超大房子,他们只是中间搬家过渡,在放车里挤了2个月。
对此,大家有怎么看呢?
2岁华裔男孩高速上被枪杀! 父母悲恸 奋斗半生作废 卖房搬离伤心地
若为悲伤评级,从1到10,那么母亲失去幼子之痛,恐怕得有8级以上。
在美国加州,一对华裔夫妻便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不满2岁的儿子。即使凶手被捕,可在对判刑漫长的等待中,他们得知凶手可能会减刑,无法做到杀人偿命。在这种痛苦的折磨中,他们选择了放弃奋斗半生挣来的小家,离开加州这个伤心地……
悲剧要从2021年的11月6日说起。
孩子的妈妈安女士永远记得,那是个星期六的下午。她开车行驶在东湾区奥克兰的880号州际公路上,儿子Jasper 吴坐在那辆白色雷克萨斯的后座上,安安静静地睡着了。
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谁也不知道,四个帮派匪徒在高速公路上发起枪战,其中三个人完全不顾过往车辆,当众开火。
当时,车上还有安女士的其他亲戚以及孩子。别人都好好的,偏偏是小Jasper被流弹击中头部,不治身亡。
安女士悲痛欲绝,她说,小Jasper从出生以来就是个非常乖巧听话的孩子。
因为丈夫在中国工作,她生孩子的时候赶上疫情,丈夫一直没能来美国探望他们。可这个孩子似乎什么都明白,平常从不让妈妈操心。
惨案发生时,他已经23个月大,12月即将迎来自己2岁的生日。而他们一家三口也很快要团圆了。
安女士甚至已经为他预订好了蛋糕!
但意外就这么发生了。
丈夫第一次见到儿子,便是葬礼……
安女士一家悲痛欲绝,在高速路上为小Jasper烧纸祭奠。人死为大,当地警员尊重了这种传统,一路护送他们到高速路上。
此案发生13个月后,2022年12月,三名凶手终于落网。
安女士和丈夫吴先生在得知消息时,最大的期盼就是让他们杀人偿命,判处当地最严厉的刑期——终身监禁。
因为这三人的行径实在是太恶劣了!
然而,上周,安女士和吴先生得知了一个令人错愕的消息:当地检察官办公室可能会迎来一项政策变化,对他们这起案件最大的影响,就是减刑。
据悉,这项可能发生的政策改变可能会禁止检察官对穷凶极恶之徒提出增加量刑的请求,以此达到平衡量刑、减少累犯的目的,给犯罪者改过自新的机会。
安女士无比愤慨:“我不相信他们能珍惜第二次机会。他们以前就有犯下类似案件,Jasper不是第一个受害人。而我认为,他们未来也还会犯案。”
2年过去,这对夫妻依然被悲伤所笼罩。
妻子安女士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至今不敢开车。而原本在中国工作的丈夫也辞去了高薪职位,在美国陪伴妻子,并在当地寻找工作。
他们疗愈的方法之一,是在家中种满了一院子的植物。
安女士有时会在家看看电视剧,会尝试和朋友小聚,走出阴影。
她会时不时到墓地和儿子聊天,却又难过的想:“他太小,很多事情还不能理解……”
“我去看他,感觉我们好像还在一起,希望他能感到我的思念。我希望他在天堂能快乐。”
本周,这对夫妻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他们要搬离加州,离开这个伤心地。
如果有得选,谁都不会这样做。
安女士来美国10年,一家人勤勤恳恳奋斗买房安居,而丈夫也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在中国工作,使得夫妻两地分居。而安女士生孩子后也放弃了工作,暂时成为了一名全职妈妈。
这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守护这个小家,也是为了给儿子的成长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结果呢,儿子意外身亡。
安女士和丈夫决心搬离加州,她说,丈夫在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已经找到了工作,他们准备去当地租房定居。
她计划,和先生再要一个孩子,想让生活重新回到正轨。
或许只有时间能慢慢疗愈他们心中的创伤了。
加国华人注意! 外籍回国记得申报这个 超出24小时最高罚款2000元
随着中国入境政策的不断开放以及往来航班的增加,许多受困于疫情三年之久的海外华人华侨终于有机会回国与亲友重逢。
小编身边便有不少亲朋好友,趁着上个月机票特价回国了。然而,如果您是外籍华人持探亲等签证回国,可千万要注意了!
据社交媒体平台上一些网友近期的反馈,他们在回国后都被询问了有关《境外人员住宿登记凭证》的申报情况。
其中一名小红书上的网友这么写道:
“一定要报备,千万别侥幸。”
他说,疫情前大家从不把这个申报的流程当回事儿,听说管得很松,没有人查。但想想还是觉得该谨慎些,于是周六晚上落地浙江,周天便去了当地派出所。当地派出所表示不受理这个业务,让他们周一去户籍管理处办理。
周一填完表格后,周二就有派出所人员上门寻访:“你们有没有及时报备,没有就赶紧去。”拍照核实之后,小区物业也打电话询问,要求出示报备的信息。
这名网友的经历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再一搜索,发现最近一段时间遭遇类似经历的外籍华人还有很多。
而且,如果没有填写,后果也非常严重。
一名居住在美国加州的华人妈妈说,自己2月份带6岁的女儿回国。虽然孩子换发的探亲签证上面写了备注:“入境30日内办理居留证件”。但入境后得知,要求远比这个严格。
她说,如果不是住酒店,24小时内必须完成境外人员临时住宿登记表。
由于错过了时效性,这位妈妈不得不去出入境大队办理行政处罚。
她说,“后来才知道,现在手机APP都很方便。我在北京,警察局和我说,回国当天在北京公安的APP就可以手机填表办理。如果我不是迟交了要本人去领行政处罚,根本不需要大过年的劳神费力。”
她还说:“警察局的小姐姐和我普法,说行政处罚最高可罚款2000元。”
看完这些网友的经历,小编觉得向大家科普科普外籍登记很重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三十九条,外国人在中国境内旅馆住宿的,旅馆应当按照旅馆业治安管理的有关规定为其办理住宿登记,并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送外国人住宿登记信息。
外国人在旅馆以外的其他住所居住或者住宿的,应当在入住后二十四小时内由本人或者留宿人,向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办理登记。
整个申报的流程并不难。
如果是在酒店住宿,则酒店在看到您出示的外籍护照后主动提供登记表格进行登记。而如果该酒店没有接待外宾的资质,则不能接受您入住。因此,订酒店时就要提前打电话确认。
如果是暂住在亲朋好友家,需要屋主出示身份证。
如果是租房子居住的,需要提供租赁合同。
如果自己就是屋主,房产为自己变更国籍前就所有的,则出示房产证。
按照以往的规定,这项业务归辖区内的派出所办理。但各个省份地区现在在执行时,也可能有所更改,比如归户籍管理处、出入境管理处,亦或是通过当地公安的APP业务办理。
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七十六条,未按规定申报住宿登记的,依法予以警告,可以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
所以,如果有回国打算的加籍华人朋友,千万要注意及时填写这张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