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狂撒20亿发"买菜补贴"! 温哥华村民无情吐槽: 管个啥用?! 涨价不涨薪 该贵还贵!
今天下午,方慧兰就将公布最新政府财政预算,但其实昨天就已经提前剧透了,其中一项“杂货退税”吸引了不少加拿大人的关注。
生活艰难,加拿大政府再次撒钱20亿,为困难的国民提供“买菜补贴”,一个4口之家(有2个孩子)最多可领467刀!
但具体什么时候能够实行、如何实行,还得等立法通过。
虽然更多的补贴和拨款政策要在今天中午才会出来,但有人已经开始期待,准备领钱了:买菜都有补贴,还有这等好事儿?!
然而,许多温哥华人对于这个“买菜补贴”,还是保持比较冷静的态度的,甚至吐槽:根本救不了加拿大人!
本周一(3月28日),本地英文媒体采访了几个刚买完菜出来的村民,结果发现不少人对这个“买菜补贴”没有什么热情——
一名退了休的华裔居民Rose Ho表示,自己对政府准备宣布的这个一次性“买菜补贴”并不抱什么大希望。
她刚从温东的一家杂货店买完菜出来,买一样的东西,现在给的钱与1年前相比至少多了10%!
“我没有收到任何的GST抵免,我的收入是固定的,就是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肉、奶制品、面包、蔬菜全部都在涨,而且看不到尽头。”
虽说此次政府确实是想“有针对性地”帮助加拿大人度过难关,提供的“买菜补贴”也不少,从200刀到500刀不等,一次性发放,但是有门槛的:低收入人群。
至于这个“低收入人群”的标准在哪里,还得等稍晚公布。
经过加拿大央行接连8次加息,全国通胀数字稍有回落,但食品价格仍维持在高水平。而这个柴米油盐的日常开销,影响的可不止是低收入人群。
另一位华裔居民Bill Chang也刚好买完菜,把东西塞进车里。
他认为,这个“杂货退税”太少了,因为他现在买菜花的钱基本都增加了20%!
“这远远不够,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改变不了任何事情。”他赚的钱,已经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
张先生还在本地的食物银行做志愿者,最近来领救济食物的人比以往都要多。
加拿大劳工大会主席比亚·布鲁斯克(Bea Bruske)在谈到这个“买菜补贴”的时候也表示:“由于加拿大人的薪水缩水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权宜之计。随着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我们需要的远不止这些。”
过去这18个月,加拿大打工人的薪水相比通货膨胀率下降了5%。
与此同时,1月份全国新鲜蔬菜价格比2022年1月贵了14.7%,面食价格上涨 19.5%。
加拿大人绝望到什么程度了呢?
现在安大略省都有理发店都开始接受食物作为剪头发的费用了!不少人都感叹:这都准备以物易务(用食物换服务)了?!
安省的Rosso Barber-o Shop理发店在一周前接到顾客询问剪头发的价格,店主Rosso Villamil突发奇想,说用什么来抵都行,免费都没问题。
这个回答对方着实没想到,也打趣地往下问“可以接受的范围到哪里”,店主就随口说了一句:土豆啊牛肉啊,都可以。
一个敢说、一个敢信,结果当天晚上,这人就带着牛肉和土豆到店里剪头发了。
店主随后在社交媒体上面上传了自己剪头发的报酬,引来更多人询问:炸玉米饼行不?
当然了,这不是常态,这家理发店本来就致力于当地社区的慈善事业,大家都认识,这也是店主一次突发奇想,并准备每个月选一天继续这个服务,大家可以以物换物,所得到的食物都会捐给有需要的人。
说归说,食物现在在加拿大确实是贵,买个菜都得心疼钱包一回,还不能不花。对于这个“买菜补贴”,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
零售末日! 北美实体店集体消亡 绝望狠关1400店! 加币狂泻 温哥华超级富豪进场抢房!
Nordstrom关店余波未了,全加拿大13店挥泪告别, 2330名雇员失去工作。而在这一波经济退潮当中,它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缩影。
著名商业杂志INSIDER报道,2023,美国将关闭超过1400家店面!
今天,每日邮报以“零售末日?实体店缓慢消亡启示录”为题,总结了实体店遭遇的不幸命运。
从沃尔玛、亚马逊、Foot Locker、梅西百货……昔日的辉煌正灰飞烟灭,绝望的商家们为生存,只能狠心抽刀狂砍,关店止损,只为“活下去。”
Insider 统计, 2023 年全美至少有 1412 家实体店将关门。
一些公司已经破产,一些公司通过关店以控制成本,还有一些在采取战略调整中。
部分关店名单如下:
Foot Locker:关545 家
Foot Locker 本周表示,作为“重置”公司计划的一部分,到 2026 年将关闭多达 420家门店,以及 125 个 Champs Sports 门店。
作为大温人最爱的鞋类连锁店之一,以后买鞋又少了一个比价处了。
Bath & Body Works:关50家
Gap和 Banana...
多家航司官宣: 中加航线零增加! 单程经济舱暴涨至$3000 或将再次禁飞
2023年年初,海外华人迎来了多个回国的利好消息,比如隔离要求取消、外籍华人恢复10年探亲签证、多国赴华免核酸等等。
然而政策松了,机票价格却迟迟不见回落。原本许多人处于观望的状态,可现在小编只能说:散了吧,等来了一个坏消息。
据国内多家航空公司公示的最新航班计划显示,中加两国之间并没有新增航线。
这是厦航,只有一班每周一去程、每周二回程的厦门-温哥华航班。
这是南航,同样只有每周一班的多伦多-广州航班。
川航甚至到现在都没发4月的计划,现在只能参考3月的计划表,同样,成都-温哥华每周只有一班。
海航、国航、东航也如出一辙,一周一班,零增加。只有加航维持着一周4班的高频率,每周二、周四、周五、周日都有执飞。
来自微博@北美票帝 总结
就连网上预热多次要复飞的温哥华-青岛-杭州航线,也被第三次延后。知情人士称,可能5月1日才会复飞。
如此惨淡情形,让许多海外华人不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前两个月不是都在传要增加往来航线吗?
这一切无不和美国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上,今年1月份,中国的各大航空公司便已通过民航总局向美国交通部递交了增加航线的申请。加拿大也类同。然而,申请迟迟没有批复。
疫情前,中国和美国往来各自有12条航线的指标,现如今美国已经完全恢复12趟航班的运行,而中国航空公司仅有8条。
迟迟无法恢复的原因,一部分来自俄罗斯领空问题。
美国参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民主党参议员)和其委员会最高级别的共和党参议员公开呼吁拜登政府,建议其禁止中国及其他航空公司在美国航线上飞跃俄罗斯领空。
而美国多个航空公司的高管也向政府施压,称“那些与俄罗斯关系好的国家的外国竞争对手获得了不正当的竞争优势。”
说白了,中国航空公司能飞跃黑海,而他们因为俄罗斯和美国互禁领空,只能眼巴巴看着,因此感到不满。
毕竟油钱和人力物力成本不断上升,机票也只能跟着涨,那美国的航空公司在票价上没有优势,自然要眼红。
正是因为中、美、加三国往来航线之间绕不开尴尬的俄罗斯问题,纵使民航总局在政策上放开了对国际航线的限制,鼓励有序恢复,也无济于事。
相比之下,中国往来其他亚洲国家以及中国往来欧洲国家的航线都直线上升。其中,往来中国和日本的航班数量甚至暴涨了4倍。实在是让咱们加拿大华人羡慕嫉妒恨了!
眼看着增加航线没有了希望,各航空公司也再次把机票价格无限抬高,甚至暴涨到了疫情时千金难求的程度。
小编可以很肯定的说,这波暴涨是突然开始的。因为今年1月,各大航空公司报着利好希望时,都纷纷在春节后放出了回国航班折扣——小编的两位亲友都是2月底的经济舱回国。其中一个人的票是$1100左右,另一个人甚至买到了$888的川航特价票。
可不到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这回国的票价是一周更比一周突破新高。
川航直飞现在要$1707。
厦航则要$1976,人民币将近万元。
国航更是机票接轨首都物价,经济舱特价都要$2341,没特价就得$3493,谢谢你,贫穷使咱们望而却步啊!
照理说,这些航空公司每周只有一班才导致了机票价格水涨船高。可查一查一周4班的加航,经济舱$2973!
我曾以为,中国的航空公司单程票卖$1300的时候,加航卖$1700就够离谱了;现在这价格——对不起,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或许许多海外华人和我一样,都攒好了年假,希望全家人回去过个暑假、寒假之类的,可倘若按照现在的机票价格趋势来估算,一家三口回去一趟动辄10万人民币,倒不如出去找个地儿旅游度假了。
小编只是在估算。可现实中,真有不少海外华人不得不硬着头皮掏钱回国。
小编的一个长辈熟人最近便是有急事回去的。他说自己的父亲病故了,接到消息只得匆匆购买最近的一班航班回国,根本没有“货比三家”的余地。那$1800加币,夸嚓一声,就随着刷银行卡的动作没了。
他调侃自己财务自由,没有买回程的机票。不过其中一半也是苦中作乐,毕竟多年没有回去,有许多公证要办,还有许多琐事要处理,他一时半会也无法确定停留的时间。
他虽有了一定的时间观望机票价格走势,不过我还是给出了忠告:“我看这仗一天不打完,俄罗斯领空的问题恐怕一直都不会解决。既然没办法增加航线,机票价格是不会降下来的了。
说到此处,我们也只是苦笑。战争这么大的事儿,就是专家左分析右分析也没用,我们又能期待什么呢。
情到深处,不禁想起那首余光中的《乡愁》。
乡愁曾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可对于现在的我们,乡愁是一张买不起的机票。
只能期待机票降价的那天,我们终能和家人团圆。
刚刚! 美联储宣布加息 又一银行危险! 加拿大准备撒钱 救济这些人!
经济衰退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继Nordstrom退出加拿大之后,就连Foot Locker也在昨天宣布关400家店,不少加拿大人都慌了。
加拿大副总理暨联邦财长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再次出面稳定民心:将在下周公布2023年联邦财政预算,预备实施紧缩政策,有针对性地救济因物价涨上而苦苦挣扎的加拿大人!
“我们在财政上是负责任的。事实是我们无法完全补偿每个加拿大人因通货膨胀或利率升高而产生的所有影响,这样做只会让通胀恶化,并迫使利率走高,持续时间更长。”
考虑到经济审慎性,2023 年联邦预算将优先投资于医疗保健和清洁经济。
预算将包括最近与所有省份和地区达成的为期一年、价值 1960 亿元的医疗保健资金协议,以及为解决儿科医院、急诊室和外科中心所承受的紧张压力,拨款 20 亿元一次性补充资金。
方慧兰承诺,自由党将在2023年联邦预算中向弱势的加拿大人提供“额外的、有针对性的通胀救济福利金”。
与此同时,她也警告加拿大正处于“世界经济动荡时期”,未来一年政府为了避免的“火上浇油”,将采取紧缩政策。
换句话说,政府打算拨款支持低收入加拿大人,但会避免无意中再次推高通胀。
“加拿大人现在想要的是通胀下降和利率下降,这也是我们今年预算的主要目标之一:不要给通胀火上浇油。”
3月21日,加拿大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今年2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增长5.2%,为2020年4月以来最低水平。
虽然最近几个月全国通胀率回落,但物价水平仍然很高,与18个月前相比,加拿大通胀率已经上升了8.3%。
2月份,全国零售食品价格同比增长10.6%,连续7个月达到两位数增长;能源价格同比下降0.6%,扭转1月份增长5.4%的状态。其中汽油价格下降4.7%,实现2021年初以来首次同比下降。
与此同时,住房成本保持缓慢增长势头,2月增长6.1%。在当前高利率背景下,抵押贷款利息成本同比增幅达23.9%,高于1月份21.2%的涨幅,也达到1982年7月以来的峰值。
加拿大民调机构——安格斯·里德研究所最新调查结果显示,47%受访加拿大人表示,在目前的高通胀环境下,自己的财务状况比去年同期更差;31%认为财务状况在一年内会继续恶化!
继美国1周3家银行倒闭之后,瑞信也被竞争对手瑞银正式收购,引起过去两周股市震荡,对此,不少加拿大人也担心我们的银行系统受影响。
就在今天早上,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西太平洋银行(PacWest)表示,在存户提领额外20%的存款后,已透过一项金融工具从Atlas SP合伙公司取得现金14亿美元,并放弃将自身出售的计划,早盘股价应声下挫近9%。
银行表示,他们目前已流失69亿美元存款,其中创投业务的存款已外流约49亿美元,但存款水位已稳定下来。
现在全球的经济,牵一发动全身,也难怪加拿大人担心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方慧兰对此也表示,加拿大正在“保持警惕”并“密切关注局势”,但本国金融银行系统监管良好。
“我们拥有强大的机构,加拿大的金融体系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拥有度过动荡时期所需的资本”。
美国银行倒了,加拿大人有些慌,但还是更关注本国通胀问题,但瑞信一被收购,不少人就坐不住了,这是为什么?
要知道,瑞士信贷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之一,它如果倒闭,必定会引起一场金融震荡。银行接连倒闭,动摇的是人们的信心。
银行业就是建立在信心之上的,如果储户因担心银行倒闭而失去信心、并急于从银行提取资产——可能会导致银行挤兑,恐慌情绪进一步蔓延。
经济学家分析,加拿大预计将在今年迎来经济衰退,经济活动略有下降。“对于加拿大的大多数家庭来说,这次经济衰退将非常不同。”
就在刚刚,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
在最新声明中,美联储表示声明称:“美国银行体系稳健且有弹性,”并警告:由2家主要银行倒闭引发的金融动荡“可能导致信贷条件收紧”,并 "对经济活动、招聘和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美联储暗示,人们现在很可能接近“积极连续加息的终点”。
相较于美国的强硬加息举措,加拿大早已宣布暂停加息,但也没有把话说死。
不论如何,希望下周公布的联邦预算,政府能够提出更加直接具体的利民政策,拯救上千万因为物价而苦苦挣扎的加拿大人吧…
冲上热搜! 泰国警察绑架华人?! 总理紧急下令! 有人出趟国摔瘫痪
3月暖春如期而至,又是一年人们疯狂旅游的季节,全球各大旅游景点人山人海。
然而就在今天,#泰国旅游 安全性#话题一下子冲上微博热搜,占了2条!引起网友热烈讨论!还惊动了泰总理!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根据最新报道,3月21日,一则“3名泰国警察因绑架中国男子被捕:另一名同伙在逃”的新闻备受关注。
这个报道称,一名泰国女子指控3名移民局警察绑架一名中国男子,并勒索100万泰铢(约合人民币20万元),另一名涉案警察目前在逃。
报案人表示,就在这个月10日,就有6名警察绑架了她和中国雇主齐先生,还是雇主的儿子交100万泰铢的赎金才了事,人质得以释放。
估计是尝到了好处,警察再次犯案,这才被爆了出来。
消息爆出来,立即就惊动了上层。
经确认,4名警察涉嫌犯罪,其中包括1名少校、2名中尉和1名高级警长,但被指控的3名警察拒绝认罪。
国家警察总署副警总长素拉切警上将随后表态,已向法院申请4名涉案移民局警察的逮捕令,将会直接开除,刑事方面交由检察院依法处置。
最近这段时间,泰国警察一再上热搜。
上个月,拥有600万粉丝的抖音网红去泰国旅游,花钱买泰国警察接机服务,一经曝光,在泰国掀起轩然大波,事情一下子就闹大了。
昨天,泰国总理兼国防部长巴育上将就近期流传的一些假新闻或不实信息,即“前往泰国旅游或遭遇各种危险”等言论,已下令旅游与体育部部长向媒体澄清!
不仅仅是绑架犯罪,不少华人表示,泰国已经不是以往的“度假天堂”了,各种城市管理和交通混乱,摩托车、水上观光船、浮潜受伤死亡的案例层出不穷。
有华人小情侣去玩,结果坐“黑摩托”,整个人摔瘫痪了!痛哭崩溃!
与此同时,#泰国游平替#泰国真的已经贵到去不起了吗#话题也冲上热搜榜!
出门玩安不安全是一回事,能不能出去是另一回事,往年全国各地旅客“穷游天堂”泰国,如今机票已经贵到去不起了!
国内放开出境旅游,人们外出热情不减,不少人本想选择“穷游”的,结果发现:泰国已经不是我们记忆中的泰国了。
3、4年前香港飞泰国,来回机票还能到5、600,现在没有2000都飞不了。甚至有网友表示,现在泰国把游客当水鱼一样抢钱。
(携程网截图)
全球通货膨胀凶猛、物价暴涨,现在去一趟泰国旅游花费要比两年前高出3倍多。当地旅游业还处于疫后逐步恢复阶段,短期内涌入大量游客,推高了需求,也是价格暴涨的主因之一。
不仅机票价格吓人,落地就是“花钱如流水”——打车费、住宿费、餐饮费全部大幅上涨,外出潜水、海钓等费用成倍翻涨!
有华人分享自己的经历,感叹“刚落地泰国,就花了快1000元,泰国物价这么贵了吗?”
粗略一算——
机场落地签证费2200泰铢、电话卡700泰铢、打车500泰铢、菠萝炒饭及冬阴功600泰铢,总共4000泰铢(折合人民币约800元);打车费用也在疯涨,不管是摩的、嘟嘟车、出租车,起步价都是200泰铢(约40元人民币),从机场去酒店就花了500泰铢。
旅游的大头,自然还是住宿。
现在泰国的住宿成本也在上涨,以往每年在清迈住希尔顿酒店都是4、50人民币/晚,今年价格涨至1500元。
一位小红书博主表示,自己以前去泰国游,报价都是“2000元五日跟团游”、“2500元自由行”,但当真正去当地消费时,才发现价格完全不是一回事。
“哪怕只有三天两夜,想要把出游成本控制在3000元以内几乎不可能。电子落地签、酒店费,加上浮潜等旅游门票,一共就已经花了8000块钱左右。”
甚至有人绝望地开始搜:泰国游有平替嘛?
再看回北美,美国人和加拿大人最爱的旅游天堂墨西哥也早就不是人们记忆中那般美好的模样了,毒品、黑帮、犯罪泛滥,分分钟都有可能被卷入黑帮枪战,直接被绑架撕票。
不管是去哪里,还是希望大家出行之前多做攻略,查看政府发布的“旅游建议”,尽量避开高风险地区,安全第一!
全网吵翻! 美国”虎妈”教出10个天才 却因一张床被骂上热搜!
早前,英国妈妈为了领政府补助而疯狂生小孩的新闻一度上了热搜。近日,一位美国10娃妈妈也上了各大媒体的版面,但并不是因为她“多产”,而是因为她养娃方式。
今天这位被媒体和网友放上“公审台”骂成筛子的妈妈名叫安柏(Amber de la Motte),与丈夫育有10个孩子,儿女双全,最小的孩子去年才刚出生,仅仅1岁。
这一家人住在圣地亚哥,12口人挤在一个3居室里。
美国现在这物价,别说二胎了,有人生一胎就被劝退了,这妈妈生了10个是很厉害,但也确实生活紧张,自己没有房子,常年为租房发愁。
就算夫妻俩能带着1、2个孩子一起睡,剩下8个孩子挤2个房间,也是难上加难。
现在最大的孩子都已经20岁了,还有青春期的女儿们,挤在一个房间显然是问题。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安柏和丈夫决定,跨州搬家!走出舒适区!
带着10个孩子搬家,又谈何容易,安柏就租了一个拖车,带着孩子走走停停,一路搬家。
由于人数实在是太多了,他们也是找了很长一段时间,最终才找到这个拖车,已经是拖车中面积最大的了,估计也只是为一个5口之家设计的,他们硬生生挤进去12个人。
别说这10个孩子已经很惊人了,他们还各个天赋异禀,除了刚出生不久的老幺,其他基本都会一种弦乐器,一家人凑一起都能开个现场音乐会了!
其中还有几个孩子,已经被加州著名的音乐学院录取了。
这一切,也与安柏的“虎妈式教育”脱不了干系。
他们夫妇俩的分工是这样的:丈夫负责赚钱养家,妻子负责就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即便是在先前的家里,地方虽小,但是一切被打理的井井有条,非常干净。
大儿子在意外落榜之后,安柏直接把孩子每天练习大提琴的时间加倍,追加到4小时,也是很狠了。
现在,一家人正准备搬到寸土寸金的纽约,一边在路上,一边在网上找房子。话虽这么说,一时间给12口人找一个合适的出租房,还是很难的,一家人暂时被困在这台拖车上住了几个月。
也就是在一次无聊拍视频中,安柏一家的生活意外被曝光,获得了许多美国网友的关注,主要还是围观这12口人究竟要怎么挤进一台9米的拖车。
里面有一张足够容纳两名成人的大床,安柏和丈夫带着最小的孩子睡在这里。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墙上全是收纳空间,厨房一应俱全。
从硬件条件看,这房车还是算很不错的,问题就是他们家人太多了。
房车太小,孩子们睡觉,全靠一个字——“挤”!
正在长身体的一个儿子睡在沙发下面,原本只能睡2个人的上下铺,硬生生睡了3个孩子。大哥还起身困难,刚好只能睡进床舱。
三个年纪较小的女儿们睡在一张床上,其中一个刚好睡在另外两个大女儿脚下面。
这张床其实也不是床,而是一张桌子,另外还有2个儿子直接打起了地铺。
本来吧,这就是一次简单的分享,但各网友不乐意了,直接开怼——
“这也太令人悲伤了吧!”
“如果我是他们的小孩,每天被迫这样入睡,我应该都是哭着入睡的..”
“我为他们感到难过,如果我是他们,一家12口住在一个拖挂房车里面,我每天都会哭的。”
“这些孩子完全没有隐私。”
还有“正义侠”直接批评:不能养就不要生,这一家太不负责任了!生这么多孩子,却没有给他们好的生活条件!
“当到了一定时候,你们就不应该再继续生孩子了。”
也有人的关注点不在睡眠空间,而是空间分配:不是孩子们睡不睡地板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家长能睡床?
“如果是我,就会自己睡地板,把床让给孩子们。怎么有明知道自己孩子睡在硬地板上,还能安然在床上入睡的家长?”
也有网友表示,不就是晚上睡个觉嘛,大部分时间孩子们还是在外面享受户外空间的吧?
安柏也没想到自己上传个视频还能怼成筛子,事后澄清,自己已经在纽约市租到一个6个卧室的超大房子,他们只是中间搬家过渡,在放车里挤了2个月。
对此,大家有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