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突发爆炸10伤 有人炸飞吊挂窗上! 温哥华市中心星巴克血案
都说美国乱,最近加拿大也并不太平!
今天早上,卡尔加里一社区突发重大爆炸事故,造成至少10人受伤,整个社区11栋房屋损毁。
爆炸威力极其大,10名伤者中有6人危及生命,其中一人被发现时候居然被炸飞挂在了窗户上。而爆炸的那栋建筑物已经在巨大的火球中化为废墟。
该社区稍远一些的一处办公楼的监控拍下了爆炸起火的片段画面——巨大的火球突然腾空而起。
据悉,这起事故发生在卡尔加里东北部的马尔堡。
当地市政府官员称,爆炸大约发生在早上8点50分左右,位于Maryvale Way 700街区的一栋独立屋爆炸起火,随后引燃了旁边的2栋房屋,而那两栋房屋的火势又殃及了附近更多的房屋。
当地消防队队长史蒂夫·东沃思(Steve Dongworth)说:“我们工作人员实际上在附近的消防站就感受到了爆炸。附近许多居民也有震感。”
现场惨不忍睹,全部是建筑碎片。
衣服、木板、玻璃渣,甩得到处都是。
10名伤者也是非常倒霉,全部都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被爆炸和火灾袭击。
有人被掩埋在废墟中,左臂重度烧伤。还有一名受害者更惨烈,直接被炸飞,吊挂在房屋的窗户上,在大雪和寒风中摇摇欲坠。
引发爆炸的那栋房子早已沦为废墟,炸得轮廓都不见了,就剩个地基。
由于结构不稳定存在非常大的风险,工作人员目前无法进入这堆废墟中搜索。因此,这起爆炸事故很可能存在更多的受害者亦或是遇难者被掩埋在废墟之中。
消防人员仍在努力扑灭地上以及地下楼层的火。
而爆炸原因也仍需更多时间才能调查清楚。
上周是蒙特利尔大火,这周是卡尔加里爆炸,意外频频发生的同时,温哥华和多伦多还突发2起持刀凶杀案件。
首先是温哥华的一起血案,据Global News报道,昨天下午5点40分左右,温哥华市中心Granville和West Pender街的星巴克店外,一男子被人捅死。
这星巴克就在Waterfront天车站旁边,隔壁就是SFU的Downtown校区。妥妥的繁华商业区啊!
光天化日之下、密集人潮之中,一名男子把另一名男子直接捅死了。
温哥华警察局称,受害者是37岁的保罗·斯坦利·施密特 (Paul Stanley Schmidt),而嫌犯是32岁的Inderdeep Singh Gosal。
警方不认为两人互相认识,但根据目击者的证词,他们两个在星巴克外有几分钟短暂的争执。
难道是因为排队发生口角把别人捅死了?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温哥华,光想想就觉得毛骨悚然。
无独有偶,周六晚上多伦多的闹市街头也发生一起无端刺杀案件。一个16岁的男孩被人在地铁站活活捅死。
多伦多警方介绍,案件发生在周六晚上9点之前。警方接到报警,称一个年轻男性坐在Keele地铁站的车站长凳上等车,突然被一个陌生人刺伤。
尽管警方立即叫来救护车抢救,但受害人还是失血过多而亡。
经核实,受害人今年才16岁,而嫌犯是一名22岁的无家可归者。目前,嫌犯乔丹·奥布赖恩-托尔宾 (Jordan O'Brien-Tolbin)已经被捕,并被指控一级谋杀罪。
警方调取监控确认,嫌犯在没有挑衅的情况下直接对受害人下了死手……
2起凶杀、1起爆炸新闻,说实话小编今天打开新闻网站都有些怀疑——我打开的真的是加拿大的本地新闻吗?
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吧!
突发大爆炸! 10多人死伤 大楼碎片喷空 视频惊悚; 火灾现场华人含泪找丈夫
刚刚,美国宾州大爆炸死亡人数上升到5人,仍有6人处于失联状况。
从现场的情况看,有可能凶多吉少。救援工作还在进行中,整个建筑已经几乎被夷为平地,能够抢救的可能不多了。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24日下午5时,美国宾州一家拥有850员工的知名巧克力工厂突发剧烈爆炸。
浓浓的黑烟直冲天际,镜头捕捉到的现场,宛如遭受导弹袭击,火光冲天,建筑碎片喷空。
00:32
几个街区之外的房屋都在摇晃。爆炸前无人疏散,直接导致人员伤亡,到发稿时间止共5人死亡8人住院,还有6人至今下落不明。
“这是我这辈子听到过的最响的声音!”
巨大的爆炸冲击波及附近好几个街区,一位市民描述当时的惊魂时刻:“感觉就像地面从你脚下坠落,整个房子都在摇晃,我的狗都吓呆了,一动不动。”
消防局长Samantha Kaag在爆炸发生后的几分钟内赶到现场。据Kagg表示,爆炸的威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将一栋公寓楼向前移动了“四英尺”。
爆炸建筑前面的教堂和一栋公寓大楼也遭到了损毁。
在进行紧急救援时,爆炸发生街区的所有居民都被要求撤离,以防进一步的伤害。
到发稿时间为止,爆炸原因尚未确定,但有官员表示,现场看像是一次瓦斯爆炸。
据报道,事发工厂RP Palmer 公司成立于1948 年,据该公司网站介绍,该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糖果商之一,拥有 850 名员工,专门生产季节性巧克力产品,像是情人节的心型巧克力,以及复活节兔子造型巧克力等。
目前还不知道爆炸发生当时有多少名员工在事发大楼内上班。
当地委员会主席Philip Wert 表示,该建筑建于50 年代末或 60 年代初,官员们不得不“访问档案,提取建筑蓝图,以获得更好的建筑布局。”
“所有这一切的一线希望是有人被发现还活着,有人被发现还活着,但在瓦砾中,不知道他们是生是死,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那个人,他们有了第二次机会,希望我们会找到更多,”他说。
意外总是不期而至。
同样是周五24日下午,纽约曼哈顿华埠也突发一起重大火灾,已造成10人受伤!
火势蔓延极快,楼内的住户还没来得及反应,匆忙逃生,有人甚至没穿衣服就跑出楼外。
一位华人老妈妈听到失火消失后急赴现场寻找家中的老伴,却又不会英语无法与消防员沟通,在现场急得飙泪。
老妈妈姓梅,家住该建筑的6楼,事发时只有老伴一个人在家。
她在外听得大楼起火,急忙赶回来,但现场已经黑烟滚滚被拉起了黄线。丈夫生死不明,梅妈妈又不会英语不知道怎么跟警察沟通,急到眼含热泪。
好在一个现场的华人记者帮忙翻译,终于获悉丈夫及时逃出,没有大碍,梅妈妈这才松一口气。
据梅妈妈的丈夫回忆,火灾发生后,他看到窗外有浓烟进入,随后烟雾警报器狂响,立即意识到起火了,开始向楼下逃生。出门时发现已经有很多人在撤离。
家住4楼的王先生回忆称,事发时正在电脑前工作,突然注意到地板的缝隙间有看着像干冰一样的烟雾冒出,以为是楼下活动导致,便没太在意,
但随后发现烟雾愈来愈浓和黑,便匆忙跑下楼,等跑到街上,发现口罩已被熏黑。
一位2楼的住户表示,自家就位于火源礼品店的上方,起火后便看到窗外烈火熊熊,根本来不及思考便拉着女友向楼下跑去,连衣服都没来得及穿,最后是在消防员和沿街店铺的帮助下,才得到了外套和毯子。
现场还有数名老人被消防员抱出或抬出,被放上担架接受治疗。
华裔陈女士80岁的母亲当时就被困在3楼,“消防员把她抬下来,她什么也看不见,但当她打开门时,烟雾扑面而来。”
一些家人在匆忙赶到后同样难以控制情绪流下眼泪。
目前,有关火灾的原因还在调查当中,一楼礼品店被烧得干干净净,多年赖以生存的生意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化为乌有。
而楼内21户家庭日后将住在哪里,是否会面临流离失所还不得而知。
不幸中的万幸,这场大火没有吞噬人命。
只是在生存唯艰的时局下,这样的意外对受灾家庭来说也可以是一场沉重的打击。
希望他们,以及密州遭受龙卷风侵袭的成百上千的人们,都能坚强度过这道难关。
恐怖! 温哥华市中心突发爆炸大火 华人戏院遭殃! 惊天巨响连环炸!
明天就是春分了,温哥华总算也迎来了温暖春天,但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大温地区各种爆炸大火,火光冲天,一片狼藉!
首先是温哥华,周日(3月19日)晚上,温哥华市中心突然发生一场爆炸,火光乍现,迅速蔓延到附近建筑物,民众慌乱逃离!
根据温哥华消防救援服务中心透露,这场爆炸发生在市中心东区,Main St.夹E. Hastings St.附近,傍晚6点45分左右。
这里的一个帐篷突然起火,然后火势不断蔓延,紧接着爆炸声传来,惊动了附近的居民,随后报警。
从附近居民拍的现场视频可以看到,第一声爆炸声传来后,立即就乍现了橘色的火焰,可以听见街上的人们都在尖叫,有人喊道:“把狗带出来!”
大火继续蔓延,更多惊恐的尖叫声夹杂着哭声传来,紧接着第二声爆炸传来,火势越来越大!
第三、第四声爆炸接连传来,到第五个爆炸声传来的时候,火焰就已经烧得跟旁边建筑物的2楼一样高了,黑烟冲天。
第六声爆炸传来的时候,警车就赶到了。爆炸发生2分钟内,随后消防车呼啸而至。
火灾从街上的帐篷开始,一路烧到了旁边的华人剧院——嘉禾大戏院,所幸的是,“这场大火并没有烧进大楼,但触动了楼内的防火洒水器,导致内部被水淹了、设施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
戏院的工作人员接到警报之后,冲了进去检查,并关闭了洒水器。
消防人员在帐篷周围发现了8个丙烷气罐,其中100磅丙烷罐的减压阀因极度高温而松开。原本这只是一场火灾,推测是因为它们,才引发了爆炸。
现在,这场大火已经被扑灭,没有人受伤,但也没有人出来认领着火的帐篷和丙烷气罐。
“现场有多个气罐,对于居民、住在帐篷里的人和救援人员来说,这都不是一个安全的环境”。
火灾发生之后,主干道附近的其中一条车道被一度封锁,目前消防人员正在调查起火原因。
除了东区这场爆炸火灾,市中心Keefer Street和Gore Avenue附近有一个套房也突发火灾,2人因吸入烟雾被送往医院,大约有40名消防员赶到现场灭火!
这是一栋3层楼的公寓,早上7点15分左右,熊熊火焰燃烧起来,从窗户冒了出来,有人立即报警。
所幸的是,大火被控制在一个单位,没有人受伤,但是住户被迫无家可归。
据悉,这个公寓没有防火自动洒水系统。
与此同时,上周五,大温华人聚居城市本那比也发生了一场火灾!
凌晨2点左右,位于Beta Avenue的一栋民宅车库突然发生大火,两辆汽车被火海吞没,火势迅速蔓延,烧得跟房子差不多高,浓烟滚滚。
很快,火舌就蔓延到了房子,外墙都被烧得焦黑,黑烟冲进室内,住在2楼的1家3口被困,消防员搬来梯子,才把人救出来。
最后,就在今天清晨,南温也发生一场火灾,紧急封路!
据悉,这场火灾发生在凌晨4点之前,靠近Kingsway 和Boundary Road附近,一辆白色 SUV发生碰撞之后被火焰吞没。
警方和消防人员随后赶到,Kingsway和Tyne Street的十字路口被紧急封锁。由于Kingsway是繁忙道路,也造成了今早通勤出现堵车。
短短几天,大温地区各种起火爆炸,希望大家用火多注意安全,及时检查更换家中防火警报系统。
华人女博士后离奇失联 刚来加拿大1周 7人同时消失 生死未卜 拆楼搜救
这两天,很多人都在社交媒体平台刷到了一则寻人启事:一名美国的华裔博士后来加拿大学术交流后神秘失踪。所有人都在为她祈祷。
下图这个女生叫做吴安,她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生物科学部的一名博士后,也是该校神经生物学科古见山实验室的一名成员。
在实验室的官网上,有这样一段自我介绍:
她来自安徽省,本科在武汉大学学习生物学,又在迈阿密大学念神经科学的研究生,一路向上,一直读到了博士后。她通常对神经生理学感兴趣,主要研究感官系统。除了研究,她还喜欢文学、电影和观看体育比赛。当她难以寻找生命的意义时,她就去旅行。
只言片语,便描绘出她的形象:尽管瘦瘦小小的,身体却能迸发出强大的能量。这也是她的朋友们对她的印象,永远充满活力。
据她的朋友介绍,吴安来加拿大是做学术交流的。
因为在3月9日至3月14日期间有一场有关神经科学的学术研讨会(COSYNE)。这是学术界一场一年一度的盛会,今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明年在葡萄牙。
然而,14号大会落幕之后,吴安却失踪了。她本来预订了16号返回美国的机票,可实验室的同事没有等到她回来。而她的朋友给她发短信、打电话都得不到回复。
有一些参加COSYNE的学术人员表示在大会上还和她说过话,因此认为她失联的时间至少是15号。
她的朋友全网接力寻人,终于得到了零星的信息,但这消息更令人心碎!吴安的失踪很可能与绑架行凶无关,而与3月16日凌晨发生在蒙特利尔老城区的大火有关。
原来,吴安的亲友打电话询问了COSYNE大会的举办场地蒙特利尔Fairmont酒店,得知她从9号到14号都住在该酒店内,而这也是大会官方为所有参会人员统一预订的住所。
可吴安在该酒店并没有预订3月15日的房间。
那么,这一天的自由时间,她去哪儿了?
根据网上的传言,吴安3月15日预订了位于135 Rue du Port的Airbnb民宿。该民宿位于一栋建立于1891年的历史建筑物,旁边就是加拿大历史有名的圣劳伦斯河,据说吴安是想体验一下蒙特利尔老城区的风情,也方便16号赶往机场。
而这个说法的可能性很高,因为该民宿距离大会所在地开车仅需7分钟,徒步20分钟。
可偏偏这栋民宿就是蒙特利尔本地新闻里周四(3月16日)凌晨起火的那栋建筑物。
周四早上,加拿大媒体的确报道了这起发生于蒙特利尔老城区的5级大火(火灾最高等级),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
一方面,当天早上埃德蒙顿发生了警察殉职案,所有媒体头版头条都在哀悼,自然无人在意蒙特利尔的火灾;
另一方面,当时当地媒体称,火灾仅造成9人受伤,可能存在1人失踪,没有死亡。看起来灾情并不严重。
直到昨天,蒙特利尔消防局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称至少有7人报告失踪,所有人这才瞠目结舌,回过神来意识到这场火灾的恐怖。
根据火灾幸存者阿丽娜·库兹米娜 (Alina Kuzmina) 的介绍,当天早上5点30分左右,她和她的恋人正在Airbnb民宿房间里睡觉,突然被爆炸声惊醒。
“我们开始看到门下面发出橙色的火焰和橙色的光,还有噼啪作响的火焰声,所以很明显门外着火了。”
很幸运,库兹米娜订的房间在地下室,他们砸碎了一扇窗户爬了出来。但他们在街上亲眼目睹了更恐怖的场景:有人从二楼窗户跳下来摔伤,消防员抬出许多重度烧伤的遇害者。
库兹米娜感到后怕,火都烧到门口了,火灾警报器居然没有响。
而悲剧发生在了更多Airbnb租客身上。
由于该建筑并没有Airbnb的短租资格,网上挂着出租的民宿其实都是非法的。正因如此,当地消防部门和警方没能拿到Airbnb租客的全部名单。
他们不知道会不会还有更多租客失踪——可能比7个人还要多,只是这些旅居此处的游子尚未有亲人得知失踪,因而不曾报案。
18岁的少女查理·拉克鲁瓦(Charlie Lacroix) 和朋友旅游订了该大楼内的一间房,却遭遇意外,生死未卜。
她的父亲和祖父得知消息后心都要碎了。
孩子不是悄无声息地失踪的,警察告诉父亲和祖父,她曾在3分钟内2次拨打911求救。她说自己所住的单元没有窗户也没有防火梯,她无法逃脱。
可想而知,拉克鲁瓦在被大火吞没前该是有多绝望,她唯一的希望是消防队能快点来……
拉克鲁瓦的祖父
今天早上,蒙特利尔警局和消防队正式展开了对该建筑物的拆除工作。他们将确保该建筑被“一砖一瓦”地谨慎拆除,而不是炸毁,以确保可能存在幸存者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
说句实话,虽然不想妄加揣测,但在小编看来,失踪者很可能全都葬身火海了。
首先,大火已经过去了3天。当天灭火的时候,消防员在建筑外围没看到这些失踪者,说明他们肯定在更内部的区域。
其次,就算当时奄奄一息,3天过去,也早过了抢救的72小时黄金期。不说是被火烧死的,吸入过多的烟雾,估计也不会生还了。
而单纯对于吴安这个个例来说,据说她订的房间在3楼,更不好逃离……
能对她最好的猜想,就是火灾时逃了出来,但财物手机全部被烧毁;又或者祈祷她并不在民宿里。
对于吴安的亲友来说,可能宁愿相信她是被绑架了,都比相信她被困在这栋楼里的生还几率要高。
目前吴安的父母已经闻讯,正在美国办理前往加拿大的签证,准备第一时间赶到蒙特利尔来寻找女儿的下落。
让我们为吴安祈祷!
我们实在不愿看到一个华裔的杰出人才因为一场大火意外殒命。
而这起火灾,或许对我们普通人也有一些启发:
第一,出行时尽量选择住酒店而不是民宿。民宿固然比酒店更有价格优势,但很多时候,酒店能提供比民宿更多的安全保障。维权时也更容易讨个说法。
第二,如果非要选择住民宿,一定询问房东下列问题:
1.是否有合法的短租许可证?
2.房间和建筑物的火警设备是否正常运作?
3.有没有消防逃生通道?在哪里?能否给个地图?
4.各种设备有没有定期检修,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震惊! "男团教父"被曝性侵未成年丑闻 遭BBC起底! 艺人口述亲历!
最近,“不老男神”木村拓哉被日媒爆出来要离婚,闹得沸沸扬扬。且不说这消息是真是假吧,这对夫妇一直就是演艺圈里的“模范夫妻”,木村拓哉更是在事业上升期选择“背叛粉丝”,官宣结婚。
说到木村拓哉,“杰尼斯”不得不提,但作为“日本偶像培养地”的杰尼斯,近期也遭BBC起底,惹上事儿了!
2023年3月7日,国际三八妇女节前一天,BBC推出了一个纪录片——《侵略者:日本流行音乐的秘密丑闻》,爆炸程度不比前两天爆出的韩国邪教主性侵案小!
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出来的纪录片一个比一个让人碎三观...
被誉为“日本流行偶像之神”的杰尼斯事务所创办人:约翰尼·喜多川,被爆出性侵旗下未成年练习生!还清一色都是男童!口味之变态,令人发指!
现在都已长大成人的被害者们,鼓起勇气站了出来,亲口讲述自己的受害经历。
然而,日本这个国家,似乎对这位“加害者”十分仁慈,没有太多责备。
那么,今天这位变态性侵案的主角——喜多川,又是怎样一位人物呢?
喜多川,有关注日本娱乐圈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听过这个名字,是杰尼斯的创始人,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男团偶像组合,风靡全日本、甚至全亚洲。
被称作“日本流行偶像设计师”的喜多川,持有多项世界纪录,不仅举办过全球最多的演唱会,也是世界上最多冠军单曲的制作者。
他的名字,在日本娱乐圈驰骋了大半个世纪。
2019年,喜多川去世,依旧保持着“日本国宝级”的地位,受到国民的尊敬和崇拜。
但喜多川这个名字,伴随的还有“性剥削”、“性侵”,大家心知肚明,却看破不说破。
性侵丑闻第一次被爆出来,还是在1999年,日本《文春》周刊的记者收到一名自称遭到喜多川侵犯的少年爆料。
当时这名少年,才16、17岁,还是高中生的模样,刚刚加入杰尼斯事务所没多久。不谙世事的他,被喜多川带到了家里,实施侵犯,粗略算下来多达10-20次!
2名记者嗅到了“爆炸性新闻”的味道,追根究底,又找到了多个有着类似经历的练习生,受害者群体不断扩大,大家的经历都差不多。
少年们的描述详细到,记者综合这么多受害者的口述,都能把喜多川家平面图画出来了。
喜多川家是性侵发生的主要场所,也是练习生们的“宿舍”。
现年27岁的前杰尼斯艺人冈本Kauan在2022年11月就爆料过,自己曾遭喜多川性侵,包括抚摸大腿及手淫。
他表示,自己15岁时被迫让喜多川帮他口交,对方强迫他完成整个过程才可离去,否则就要继续“陪睡”,当时还小的他紧张到几乎哭出来。
据透露,喜多川会对家长谎称艺人须到酒店留宿,实际上将艺人带回家,为他按摩,睡觉时便会直接同睡一张床,从抚摸性器官开始侵犯。
对于喜多川令人发指的行为,事务所内几乎所有人都习以为常,甚至当笑话看待。当知道谁被叫去时,会有人说:“终于到你了,加油啊!”
更多的是不愿露面的受害者——
受害者A回忆:
“喜多川先生打来电话,邀请我吃晚饭,饭后问我怎么不去睡觉,于是我回到卧室,钻进被子里。不一会儿,喜多川也跟了过来,先是抚摸我的生殖器,然后用嘴将我包裹住,最后进入,真的很疼....”
受害者B表示,自己是在家里遭到性侵的。
“我父母安排我们睡在同一个房间,那天晚上,他把我的生殖器放进他嘴里。你不会相信的,当时我爸妈就在隔壁。多希望我能把那一天忘记。”
当然,这只是少数,大部分男孩还是被带回“宿舍”的,还不止一人。
夜深人静之时,隔壁房间传来细细簌簌的动静,孩子们就会在心里想着:“下一个,就是我了。”
受害人C,当年才15岁的Hayashi(化名)回忆,第一次见到喜多川本人,是在练习生选拔现场,对他的印象就是“温柔体贴”。
但这个美好的印象,在他被邀请去“宿舍”的那个夜晚,消失无踪。
洗澡之前,喜多川帮他脱掉了毛衣,甚至想帮他脱裤子,Hayashi下意识拒绝,表示这些事可以自己做。
喜多川手上的动作停下,却没有退让的意思。浴室里蔓延着令人窒息的沉默,还是少年的Hayashi被吓坏了。
没有多说一句话,喜多川脱掉了他的裤子和袜子,将他泡进浴缸中,像洗洋娃娃一样全身上下洗了一遍,再用毛巾擦干。
到了第二天晚上,Hayashi被喜多川用嘴侵犯了。现在回想起来,今年已经45岁的Hayashi情绪仍然有些激动。
“其他人都告诉我,你必须忍受,否则无法成功。周围没有一个人因为被侵犯而退出,在场的所有人里,只有喜多川一个成年人,我们没有人可以倾诉。”
相同的场所、类似的经历,从10几个男孩的嘴里描述出来,有人被性侵的时候才12岁,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
有的人现在都已经人到中年了,提到那段不可言说的过往,依旧忍不住泪流满面。
《文春周刊》此后进行了连续报道,还因为这样吃了官司。杰尼斯是谁,日本娱乐帝国,也不是没有反击的,随后禁止《文春周刊》及其姐妹刊物采访旗下所有艺人,并发起诽谤诉讼。
这场诉讼,一打就是4年,最终法院裁定,《文春周刊》对喜多川10项“所谓的诽谤”中,9项都属实!
经过调查,喜多川并没有向未成年人提供烟酒,但性侵未成年人是铁铮铮的事实。
奇怪的是,喜多川被爆出性侵丑闻之后,不但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就连警方也没有公开调查,继续稳坐杰尼斯事务所的第一把交椅,直至逝世。
直到今天,日本人提到喜多川,还是赞不绝口,将他奉为“神一般的人物。”
有人认为,这与日本社会风气和慕强文化脱不了关系。
作为日本流行文化的重要人物,喜多川手握资源、背景强大雄厚,被侵犯的男孩们即便知道这是不对的,也不敢反抗。他们知道,拒绝喜多川,就等同于葬送梦想,失去舞台。
受害者们大多有着相同的心理,即便受到伤害,仍愿意为加害者辩护。
23岁的莲(Ren)目前是大阪一家酒吧的牛郎,曾经也是杰尼斯的一名练习生,在2019年喜多川去世后离开公司。
让儿子进入杰尼斯,是妈妈一直以来的梦想,所以当公司第一次与他们联系时,这位母亲一度喜极而泣。
由于家庭并不富裕,爸妈都想儿子以后能够成为大明星赚大钱。
在这样的家庭下长大,莲的想法也比较“开放”,不是没有听说喜多川性侵传闻,但他觉得这并没有多糟糕,只要被选中,就意味着能成功。
他来得太晚,没能赢来喜多川的“宠幸”,但如果有机会,他觉得自己会默默接受。
事实上,许多练习生的家长都知道这背后的“黑幕”,但并不会因此让孩子们退出,反而鼓励他们积极融入,甚至“主动献身”。
年纪还小的练习生们,周围一个三观正的大人都没有,逐渐就接受了这个扭曲的世界,变得麻木,甚至会开玩笑说:“我的第一次给了Johnny。”
直到现在,当记者们提起喜多川的性侵事件,大多数接受采访的路人都会以“死者为大”为由,不愿多说,也不愿对喜多川进行苛责,反而对他的“特殊癖好”无比包容。
这个现象,与杰尼斯对整个日本社会的影响有关。喜多川这个名字很“传奇”,本人的照片却没有多少,鲜少公开露面,几乎不接受采访,也不允许拍照。
杰尼斯事务所的艺人这么多,一周登上100多家电视台,肖像权却握在公司手里,可以使用的照片少之又少。
日本媒体与杰尼斯之间存在一种“共生和依赖”的联系,他们的艺人是收视率、销量和广告收入保证。如果报道负面消息,可能会被切断联系,收入锐减。
除此之外,日本是到2017年,法律才开始正式承认男性也能成为性侵受害者,对男性性剥削的广泛认同尚不普遍,鲜少被人提及。
日本唯一专注于男性性侵受害者的心理专家Nobuki Yamaguchi表示,要走出第一步,受害者要承认虐待已经发生,但这对于大多数受害者而言,很难做到。
现在喜多川已经不在人世,新一代的练习生应该是安全的,但不少杰尼斯家的粉丝也开始心痛:自己粉的偶像当红时,这个“恋童癖”正值壮年,细思极恐呀…
当然了,BBC这个纪录片昨天一推出,各方在微博上吵得不可开交——
有人觉得喜多川这人真心病态,也有人觉得BBC一个外媒,找了一个连日语都不会的印度记者去采访,仅仅采访了几个受害者就出纪录片,内容也有歧视之嫌疑,然后被嘲想洗白杰尼斯…
对此,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
15死140伤! 首都闹市银行大楼爆炸 现场血肉模糊! 就在公车站边
说到闹市爆炸,大家光想到电视剧中的特效场景,便已觉震撼;可如果这种事故发生在现实中,该有多惨烈?
当地时间3月7日下午4点50分左右,孟加拉国首都闹市区一栋银行大楼突然发生爆炸,现场瓦砾迸射飞溅、一地废墟,而伤亡者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截至目前,这起事故已造成15人死亡,140逾人受伤。
据当地媒体《每日星报》介绍,爆炸发生在首都达卡市的老城区。
据悉,孟加拉作为南亚人口最稠密的国家,首都达卡是全国人口最多最拥挤的城市。在不到3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1500万人口。
随着商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首都的新城区和开发区早已高楼林立、街道宽敞。
但在老城区,每天街道上都是人挤人,楼房和楼房之间近得像贴在了一起,而道路狭窄、小巷逼仄,恨不得公交车快要开上人行道的程度。
可即便人口密度过高、居住环境不适,老城区的居民日子还得过,而该开在老城区的商铺、公司,也同样无法离开这样的环境。
事故发生的银行大楼正是这样。
它就在公交车站边上,近到打开窗户都能随时呼吸到扑面而来的尾气。
这栋7层楼高的商业建筑,一楼出租给了临街的商铺,而二楼往上,则是银行业务大厅和办公室。
目前,当地消防局还在调查爆炸发生的楼层以及爆炸原因。
但在如此人山人海的地段发生爆炸,后果必然是惨不忍睹的。
放眼望去,现场一地断壁残垣,废墟中四处裸露着断裂的钢筋、管道。
歪斜的门窗摇摇欲坠,而墙板、砖块与瓦砾飞溅一地。
据目击者回忆说:“当时我正走在街上,忽然听到一声巨响,感觉大地都在震动。紧接着,远处人潮川涌,许多人失声尖叫。抬头往远处看去,那边的楼房轰然倒塌。”
而更恐怖的事情还在后面。
正是由于老城区的建筑安全问题,在这栋银行大楼爆炸后,旁边另一栋4层楼高的商业建筑也遭到了波及。
有报道称,被波及受损的4层楼建筑是一个卫浴家装建材市场,这使得爆炸产生了更多的砖瓦飞溅。
超过20辆消防车与数十名救援人员闻讯赶来,但现场依然有人已被炸得血肉模糊,在送往医院抢救前便被宣告死亡。
截至目前,死者为15人。其中4人在爆炸后被倒塌的建筑物掩埋,尸体在几小时内被从废墟中挖掘出来。
另有超过140人因爆炸而受伤。
该银行的公关发言人阿卜杜勒·拉希姆表示,该分行中有一些工作人员受伤,不过他们的伤势没有那么严重,普遍都是被飞溅的玻璃碎片划伤的。
而在百余名伤者中,有约20人身受重伤,目前还在重症监护室抢救。
这起爆炸目前已被定性为重大事故,当地警方和政府甚至呼吁热心群众前往附近医院为伤者献血。
或许,这片城区的拥挤、欠发达、落后,都是爆炸的导火索,但在有限的经济实力下,我们作为看客,对当地老城区的改建也无法苛责。并且,这些生活在老城区的居民,也很可能没有经济条件搬出去。
若发出“何不食肉糜”的质疑,反而是一种在发达国家居高临下的冷漠质问。
不论如何,悲剧发生,受苦遭罪的百姓们都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