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海啸

spot_imgspot_img

警报! 加拿大下面突发地震 煤气水管破裂 人们惊慌逃命 满地狼藉! BC也震了!

要说2022年最不缺什么,天灾肯定得上榜,洪水旱灾、地震火山,每每令人心惊胆颤。 就在北美正准备进入秋冬季节之际,大地再次传来震动,天摇地动,更恐怖的是,传说中的“大地震”仿佛又离我们进了一步! 本周一(13日),美西突发地震,短短1分钟之内,就连震了2次,居民有明显震感、民宅商店摇晃,物品散落满地,就连煤气水管都破裂了! 震级看似不大的2场地震,带来的影响却十分明显,更令人心惊的是,专家发出警告:这是大地震的预警! 根据最新消息,这场地震发生在美西湾区,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他罗莎。13日下午6点39分,大地突然传来震感,正是下班的时间,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还没等第一波震感过去,6点40分,下一分钟,余震就来了! 感觉到大地明显在震动,有的居民惊慌逃到外面较为宽广的地方,有的人直接吓得静止不动。 居民家中监控,上一秒还好好的,下一秒震动明显,东西掉落,人赶紧爬下、狗子早就被吓得没了影子。 有人头发剪到一半逃命; 挂在墙上的相框被震落,家里桌子上的东西应声掉落,散了一地; (门框都出现裂缝) 货架上的商品也被摇得掉了下来,满地狼藉; 酒精专卖店更惨,货架上全是玻璃罐子,摔得一地酒和玻璃渣子; 在加油站工作的杰西表示,“感觉就像是一辆车冲进大楼一样,但是伴着隆隆作响的声音。”他吓得立即逃了出去。 “我们还以为结束了,刚回来,大地又开始震动,我们又全部往外跑!” 还有人刚好在市中心吃晚餐,“地震刚开始,我也以为是车撞大楼了。” 由于事发突然,就连部分养老院和当地圣他罗莎纪念医院的电梯都突然故障卡住,不上不下。 还没等消防人员解决完这边的问题,那头又有居民报告说自家大煤气管道和水管被震裂了! 震央附近的一家商店,就连店面的窗户玻璃都被震碎了。 接连两场地震,最北边蒙多西诺县和最南边圣他克拉拉县都有明显震感,ShakeAlert预警系统发出警报! 美国地质测量所表示,收到这个警报,意味着居民正处于距离震央方圆9公里范围内。 根据地震观察局透露,这2场地震规模分别为4.4和3.9级,震央都在圣他罗莎。按 照震级来说,其实并不算太大,但由于震央位于当地的住宅区下面,因此人们的震感更加明显。 与此同时,此次地震震央位于罗杰斯河断层Rodgers Creek Fault。也正因为这场地震,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并发出警报——这很可能是7级大地震的预警! 常年生活在北美的人,尤其是生活在西岸的人,应该都听说过“火环”,但对于具体的断层并不是特别关心。 就在美西加州地下,存在着2条极其危险的断层线——罗杰斯河断层和海沃德断层,一旦两者交汇,就有可能诱发7.3级的大地震,后果不堪设想! 本周发生地震的罗杰斯河断层,止于希尔斯堡Healdsburg北部的山丘,向东南延伸,穿过圣他罗莎中部和圣巴布洛San Pablo湾;而另一条海沃德断层是全世界断层之中,常住人口最为密集的一个断层地区。 美国地质学家珍妮特·瓦特科发出警告,这两个断层很可能在地壳运动中,在地底下形成交汇。一旦交汇形成,极有可能会导致7级以上的地震。 这个担心不是没有缘由的,因为就在9月11日,东湾也曾经悄悄震过一次,由于震级仅为2.9级,所以没有引起人们注意。 这俩断层会不会连上,其实科学界早就讨论过了,当地居民早早收到警告,要做好大地震防灾准备。最新数据发现,原来相隔大约4公里的断层,已经“相当接近”了! 别说7级大地震的,今天发生地震的圣他罗莎,就连6级以下的地震都撑不了。 1969年,这里曾经发生过规模分别为5.6和5.7的地震,当地至少74座建筑受到重大损失,其中包括历史悠久的市中心企业、较新的建筑和住宅,无一幸免; 2014年8月,旧金山湾区北部爆发了6级地震,导致3人受伤。地震持续在凌晨3点30分左右发生,持续了30秒,也是湾区20多年来最大的一场地震。 此前,美国地质测量所、南加州地震央心和加州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估计两个断层在2043年前交汇、且引发规模6.7或以上破坏性大地震的概率为33%。 同在西岸,湾区若是遭受7级以上地震侵袭,BC一定程度上也会遭殃。加拿大BC省也身处“火环”,一直以来都有大地震预警。 根据本地地震检测网站表明,在过去7天内,BC也震了4次,过去24小时内震了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BC目前地震监测警报还没有那么完善,今年年初才说要建设首个监测地震设备。 美国圣他罗莎的这场地震,由于起初震级被判在4.9级,发生前30秒就探测到了初始波,直接响起警报,并告知居民正确避难方式,“蹲下!寻找掩护!坚持住!” 居民表示,“最起码我们知道警报系统有用,还是比较安心的。” BC省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全国最容易发生地震的省份。本省地震防灾演习官网写着:“与加拿大其他省份和地区相比,BC每一个城市都在地震高风险之中。” 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地震学家约翰·卡西迪(John Cassidy)警告说,虽然这些微小地震不能直接说明“世纪大地震”就在眼前,但确实给温哥华岛西海岸的主要断层带来更大压力! 身处“火环带”,按照历史记录,温哥华的9级大地震(Big One)早就该发生了。这种大规模的破坏性地震,每隔200-800年会发生一次,最后一次还是在300年前。 BC省在过去50年内还没有发生大地震,地质专家都表示“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们现在已进入预计9级大型断裂地震的时间范围。 如果发生9级地震,北美西岸的温哥华岛、以及美国太平洋沿岸,将全部沦为重灾区;加拿大地震专家指出,未来50年,温哥华岛出现9级或以上大地震的机会高达10%。 一旦真的发生大地震,2至4公尺高的海啸会在75分钟内到达首府维多利亚。那时,BC沿岸居民的逃命时间只有15至20分钟。大温或许可以躲过海啸,但地震足以摧毁建筑。 加拿大首个地震预警系统已经开始安装,第一个传感器就安在西温的马蹄湾海岸,预计在2年后全面上线。 但不论如何,希望它响起的那一天还是不要到来吧…

惊! 西雅图附近突发地震! 温哥华居民称有震感! 全球多地同震 世纪灾难逼近?!

9月8日凌晨 1 点 08 分,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附近的Poulsbo发生3.7规模的地震,源深度约为 14.6 英里。 据报道,杰斐逊、基萨普、西雅图、博塞尔的居民都有震感,甚至有温哥华居民也称感受到了轻微的震动和头晕! “好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撞我的房子!”汉斯维尔的居民马特说。 另一位博赛尔居民凯瑟琳表示,她感到了一阵阵轻微的隆隆声,震得柜门嘎嘎作响,半夜把她吵醒。 社交媒体里更是有多位网友都报告了震感: “我当时还醒着呢,1:08分突然就地震了,我当时正在阅读。我的房子震动了好几秒。我得等地震轻微一些后去看看地基。” “我被震醒后看到我的狗狗全躲到我床上来了!” 不只是西雅图附近, 阿拉斯加也测得2.5规模的地震: 而就在前一天,阿拉斯加才刚刚发生过一起4.8规模的地震! (阿拉斯加地震资料照片,非本地地震) 同样是8日,南美秘鲁也发生5.3规模的地震。 (秘鲁地震资料图) 还有中国台湾: 7日刚刚测得4.1规模的地震, 今日(当地时间9日),又测得小规模地震。 欧洲,希腊岛屿也在8日报告了5.4规模的地震,暂时没有报告任何破坏。 几乎同一天,全球多地突发地震,令人惊魂。 尤其是西雅图这场地震,虽然规模不算太大,但总令人联想到不久前—— 华盛顿州自然资源部(DNR)警告,西雅图断层50年之内可能会发生大地震。 该部门的一份模拟报告显示,如果西雅图断层发生7.5级地震,超过40英尺高(约13米)的海啸将迅速淹没西雅图海岸线! 且在不到3分钟的时间里,巨浪将冲袭市区,届时,西雅图社区、企业、波音(Boeing)厂房等重要设施都会淹水。 “海啸淹没和强大的海流可能会在地震开始后持续3个多小时。” 温哥华和西雅图堪称“邻居”,不难想象,如果西雅图真的发生了强震加海啸,温哥华一定会受到影响! 何况,温哥华本就在火环地带,多年来“世纪大地震”(The big one)的预言不断更新,温哥华岛更是小震不断, 加拿大的地震学家多次发出警告,超级大地震仍在未来等着我们。 对于BC省来说,一场灾难性的超级大地震,以及它造成的大规模海啸和死亡,不可避免,在劫难逃。 西雅图震了。危险似乎在靠近。 世界已经如此不太平了,希望大家都有所准备,比如在家备好救生包,但同时,也希望灾难地震永远不要来。

突发! "火环"又震了! 1夜狂摇15次 道路腰斩 全城狼藉 巨大水柱窜天! 温哥华岛才震过!

火山爆发、地震、历史性暴雨、山火、极端热浪…2022年,大自然似乎才刚要开始报复,全球各地不得安宁,天灾一宗接着一宗,人类束手无策。 突发!当地时间8月11日凌晨,著名旅游城市——日本北海道发生地震,一个晚上接连狂震15次,地牛翻身,整个城市狂摇不止,道路被硬生生斩开断裂,房屋里家具餐具散落一地,水管炸裂,居民紧急避难! 根据最新消息,这场地震就发生在11日凌晨0时53分左右,整个城市都归于平静,人们正准备安然入睡的时刻。 突然间,天摇地动,大地发出低吼,然后开始疯狂震动,四处都响起破碎的声音,大家都吓了一跳。 室内,电灯摇晃、书架、冰箱、碗筷,只要是看得见的,全部被摇了下来,碎了一地,人们仓皇逃命; (桌子上的面包机都被摔下来) 这位老奶奶表示,“太可怕了!还以为房子要塌了,根本睡不着!” 地震发生当时,有民众拍下家中物品剧烈摇晃的景象。 外面,道路被震裂、轰然坍塌,直接朝一边倾斜,水管破裂,到处一片狼藉; 还有实时监控拍到,当地的树林突然喷发出“巨大的水柱”,直冲天际,场景十分吓人。 根据日本气象厅最新消息,这一次的震央位于宗谷地方北部,深度10公里。就这一个晚上,大地就疯狂震了足足15次!最大震级测得5.9级! 第一次震动,发生在0点35分,规模5.3,最后开始了一系列的地震,遍及北海道各个城镇。 高铁旧歌内站附近的部分道路,地震之后坍塌,下沉了数十厘米,旁边的斜坡也塌了50米左右,目前禁止通行。 有民众表示,事发当时,自己正在家里,感受到地震,“前后大概10秒钟左右,这是我从来没有经历过的。” 还有人回想起来还是一身冷汗:“我当时根本无法动弹,拼死抱着摔倒的孩子,但是卧室里还有其他孩子,抽屉都倒了。” “我当时正在睡觉,突然感觉到强烈的地震。” 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这也是北海道自2019年2月之后,首次发生5级以上地震,民众在恐慌和害怕中度过了一夜。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胶州古村隆表示,“这个地区有很多活动断层,但是这个规模的地震,大约每10年才会发生一次。一下子震了这么多次,恐怕未来还会有内陆地震,需要观测。” 截至目前为止,这场地震已造成10处以上社宅水管破裂、旅馆电梯被迫暂停、数十人外出避难,暂时没有确认人员伤亡。 北海道电力公司随后第一时间发出声明,表示位于北海道古宇郡泊村的泊核能发电厂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日本气象厅也警告,未来两三天这个地区还有可能会出现强震,加上震央周边近日大雨连连,当地民众除了需要提高逃难警觉,同时也要小心大雨过后,地震可能造成的土石灾情。 “火环”一地震,BC就得抖上一抖。好在,这一次日本地震目前并没有触发海啸警报。 话是这么说,但本周一,也就是2天前,BC也才刚刚地震过一次,震级4.6,这也是近3个月来,本地第5次发生4级以上地震! 8月8日凌晨12点39分,温哥华岛附近监测到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度假胜地 Tofino 以西205公里,距离首府维多利亚348公里的地方。 看一眼数据,2022年才过了一半,发生4、5级地震的次数已经超过了2021年一整年,其中4级以上地震18起、4起超过5级。 过去7天之内,全省发生地震5起,30天内震了28次。 2022年全球地震频繁,BC也没能逃过,只不过大多数地震大家感觉不到,希望这些不是“Big One”要来的前兆,所有人都平安!

警报! 温哥华岛突发4.6级地震 地动山摇! 3个月狂震5次 今年次数已超去年!

据媒体报道,今早凌晨,BC省再次发生地震,震级4.6级。这是三个月以来第五次4级以上地震。 加拿大地震局表示,今早凌晨12点39分左右,在温哥华岛附近测出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震中位于BC省温哥华岛Tofino以西205公里,或距维多利亚州348公里。 据说,本次地震没有损坏或受伤报告,也预计不会引发海啸,但温哥华岛长居岛民还是揪着心。为什么呢? 其实,地震对于BC省太平洋沿岸来说,已成常态,但大多是3级以下的小震。 但是,今年才过一半,BC省发生4级、5级地震次数,已超过了去年数据。 迄今为止,4级以上的地震已有18起,其中4起超过5级。相比之下,去年只有一起5级以上地震。 过去24小时,BC省已发生8次地震;过去7天,平均每天有10次;过去1个月,发生了317次大大小小地震。 过去这一年,BC省总共震了3,696次!只不过由于震级都不大,所以大部分人都没什么感觉。 据统计,加拿大每年平均发生地震4000多次。 BC省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全国最容易发生地震的省份。 难怪,BC地震防灾演习官网写着:“与加拿大其他省份和地区相比,BC的每一个城市都在地震高风险之中。” 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地震学家约翰·卡西迪(John Cassidy)警告说,虽然这些微小地震不能直接说明“世纪大地震”就在眼前,但确实给温哥华岛西海岸的主要断层带来更大压力! 身处“火环带”,按照历史记录,温哥华的9级大地震(Big One)早就该发生了。 这种大规模的破坏性地震,每隔200-800年会发生一次,最后一次还是在300年前。 BC省在过去50年内还没有发生大地震,地质专家都表示“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们现在已进入预计9级大型断裂地震的时间范围。 一旦发生9级大地震,北美西岸的温哥华岛、以及美国太平洋沿岸,将全部沦为重灾区! 加拿大地震专家指出,未来50年,温哥华岛出现9级或以上大地震的机会高达10%! 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出现。一项新研究表示,BC省沿海发生大规模地震时,引起海啸规模可能比此前预计还要大。 一旦真的发生大地震,2至4公尺高的海啸会在75分钟内到达首府维多利亚。 那时,BC沿岸居民的逃命时间只有15至20分钟。大温或许可以躲过海啸,但地震足以摧毁建筑。 言下之意,不是这场“世纪大地震”会不会发生的问题,而是它何时会发生。对此,加拿大首个地震预警系统开始安装,第一个传感器就安在西温的马蹄湾海岸。 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地震产生的主波或者“P”波, 一旦检测到地震,系统会发紧急通知发送到居民的手机上,提醒人们赶紧逃命。 据媒体报道,加拿大政府将在未来5年之内花费1.5个亿,安装整个预警系统,预计在2024年全面上线! 希望那天永远不要来...

刚刚! 日本核废水排放设施开工! 137万吨入海 3年内北美沦陷! BC省已发现污染物!

今天早上,一个关乎全人类生死存亡的噩耗传来——日本核废水海洋排放设施工程开建了! 据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的消息,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海洋排放设施工程将于8月4日起正式开工。福岛政府称,计划在2023年春天左右完工并将核废水排入大海。 今日的动工意味着我们离这场人为的末日浩劫仅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了。 日本此举,牵连的将是全人类的命运。短期内亚洲各国遭殃;3年之内美国、加拿大乃至整个北美都沦陷;10年之际则全球几乎找不到未污染的水源。 而我们将面对的,可能是变异畸形的蔬菜水果; 日本辐射畸形番茄 日本辐射畸形草莓 可能是张牙舞爪、长着两个头的怪异动物; 切尔诺贝利畸形猫 切尔诺贝利畸形猪 更可能的是生下来就带着致命缺陷和畸形的孩子…… 为何这么说呢? 以最近一次的核泄漏事故举例。8月1日,日本福井县美滨核电站3号反应堆突发泄露事故,约7吨放射性核污染水流出,其放射性元素含量约为220万贝克勒尔。 日本食品卫生法对于放射性元素的安全规定:饮用水、牛奶及乳制品为每公斤300贝克,蔬菜类为每公斤2000贝克。 若这7吨放射性元素活度极高的废水全部倾注到某一个地区,足以让该地区的农业、渔业、养殖畜牧业将彻底报废。 7吨废水已让人惶恐,可福岛核废水入海的计划,将排放的却是约137万吨,是泄露事故的约20倍!即使浩瀚海洋会稀释放射元素的浓度,但结果仍不可估量。 大家一定都还记得2011年日本的3·11大地震引发海啸,从而导致福岛核电站遭融毁——这是噩梦的开始。 为了控制核泄漏,作业人员用水对核燃料进行了冷却处理,导致这部分水由此变为核污水,约为123万吨。 不仅有2011年的“旧”水,核电站每天还会增加140吨的“新”水。 这10年以来,日本一直在将核污水罐装储存,截至目前,日本已累积超过137万吨核废水,相当于400个装满水的奥林匹克标准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 遗憾的是,2020年福岛核电站储存核废水的空间就几乎完全饱和,走投无路的日本政府选择开启排放核废水入海的计划。 面对日本丧心病狂的计划,德国殿堂级科研机构GEOMAR Helmholtz Centre曾对污水的扩散和危害进行了高精度的计算机模拟,结果触目惊心! 污染物排放后的第15天,日本周围的海域便会被蓝色(轻度辐射)和紫色(中度辐射)所包围,小部分区域甚至呈现出红色(重度辐射)。 而到第57天,污染已经顺着洋流大面积扩散,大半个太平洋都被污染,东南亚国家几乎全部覆盖在红色区域内。 紧接着,靠近北太平洋的加拿大和美国东部也将随着太平洋一起沦陷。 排放后的第三年,美国和加拿大地区将全被污染,包括靠近北大西洋的加拿大和美国西海岸。 等到第10年,地球另一端的澳洲、新西兰等也会沦陷。 这个模拟结果无疑是惨烈的,但现实结果很可能比这还要严重! 在2011年至2014年期间,日本有超过400吨核废水排放或泄漏流入大海。 2015年,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海洋专家Jay Cullen便发表研究称,在加拿大三文鱼体内首次检测到放射性元素,且BC省海域的核污染水平达到了最高级别。 2016年12月,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在美国西海岸收集到的海水样本中检测出了来自福岛的核物质——铯134。并且,美西引以为傲的蓝鳍金枪鱼身上也携带了福岛核物质。 没过多久,白令海峡也出现了福岛核污染物。 更别提日本本地——2018年,一项针对福岛核电站周围20公里内海洋生物的检测显示,该区域鱼类所含放射性物质铯超标18倍。 附近居民也深受其害,日本厚生劳动省对茨城县、千叶县等5个地区的女性母乳进行调查,在母乳标本中查出了不同浓度的碘-131、铯-134、铯-137。 据韩国媒体声称,日本曾在2017至2019年间,用渔船悄悄排放128万吨核废水进入韩国海域,使得韩国全国上下骂声一片,政府决定1年内对海域检测180次。 没过多久,韩国在2021年发现了一只长有32条腿的章鱼,指控其可能是日本核污染的产物。 食物、土壤、饮用水全被污染,久而久之,白血病、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等绝症也将找上门来。 一想到日本核废水排放设施开工,便能想到我们北美居民3年后的命运。 倒计时已经开始了……

惊! 研究称长新冠导致性功能障碍 亚裔更危险? 加拿大明星球员染疫1年 至今”不正常”!

新冠夺走人们的生活2年多,不但至今无法平息,还因为BA.5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然而,对很多人来说,感染并不是最可怕的事,转阴之后无法预测的各种长新冠也是噩梦的开始。 近日,来自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的一个报告,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对长新冠的认知,在这份针对240万案例作出的研究发现,脱发、幻觉、性功能障碍等可能都是长新冠未经认证的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长新冠有33个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新冠3个月内出现,持续至少两个月。 常见的长新冠症状包括疲劳、发烧、呼吸短促、反复咳嗽和呼吸困难、神经系统问题,如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或抑郁以及血管问题,如潜在的肺部疾病、栓塞、还有皮疹和月经周期的变化等。 而在英国的这项最新研究中,在这一长串的症状上,研究者又增加了脱发、性欲降低及性功能障碍等症状,使得长新冠的症状清单多达62项! 研究显示,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的人报告脱发的可能性几乎是四倍,报告性欲降低和障碍的可能性是两倍多。 不只如此,研究还确定了某些似乎更有可能经历长新冠的人口统计数据。 他们发现,最有可能出现症状的人是年轻人、女性、有色人种、社会经济背景较低的人、吸烟者、超重的人和有其他健康问题的人。 这不禁也让小编想到前不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脑神经科学的教授Joseph Y. Chu领导科研团队做出的一项研究,文章对比了安省的官方数据后,得出结论:安省的华裔感染新冠病毒后30天内的死亡率比其他族裔高出44%。 甚至,华裔与南亚裔以及所有其他族裔整合对比,住院率和急诊率都远高于其他族裔。 华裔因新冠病毒引发神经系统疾病的比率也比其他族裔高23%,此外,因新冠病毒引发心脏疾病的比率也要更高。 这一研究顿时刷新了人们的认知,加拿大华裔在防疫上通常比其他族裔要谨慎,为什么死亡率会更高、感染后更容易引发神经系统疾病? 又是为什么最新的这项来自英国的研究发现,有色人种更容易出现长新冠呢? 希望这些问题,科学家们能在不久的将来尽快给出答案。 不得不说,人们对新冠以及长新冠的了解,还有很大的认知空白。有些人明明更为身强体壮,没有任何基础疾病,却在感染后病得更严重又或发展出久久难愈的疾病。 “身体好的不容易感染、恢复得快”这样的基础常识在新冠面前根本无法作数。 今天,加拿大一位明星球员的故事登上了许多媒体的头条。 Brandon是温哥华加人队canucks的成员,曾经有着“光明的前途”,然而去年偶然的一次感染,却可能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呼吸困难、身体虚弱,直到现在,这位年仅33岁的明星球员还在于长新冠作斗争,他表示,只要活动得太多,“我就会呼吸急促,当我试图深呼吸时,我就是无法呼吸!” “我现在仍然不能做任何有氧运动,今年3月和4月,我曾尝试锻炼,以便重新开始。但我却几乎崩溃了——我就是做不到——因为缺氧。我无法正常和正确的呼吸。” 一个职业球员,通常是数十年如一日的训练才能进入俱乐部打比赛的。他们的身体素质通常都要强过普通人,但即便如此,只是一次感染,就几乎摧毁了他们的职业道路。 现在Brandon每周3次、驱车160公里去诊所接受治疗。他说自己相比一年前要好很多,但未来能否继续比赛,依然充满不确定。 澳洲一位4孩妈妈也在脸书上分享了长新冠给她带来的噩梦。 她在脸书上写道,新冠病毒“吸走了她的活力”,她正在遭受“疲劳、恶心、情绪低落”等折磨,“没有胃口,每天都在挣扎”,但最严重的是,现在她被医生通知需要摘除胆囊。 新冠会影响胆囊,这种情况我们听说的不多,但就在不久前,以色列针对儿童不明肝炎的研究中,发现,一些患者的胆管或胆囊受累。具体而言,发现肝肿大、胆管扩张、门周水肿或胆囊壁水肿和增厚。 而这些孩童,此前均为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科学家们由此提出了儿童“长新冠”肝炎的说法。 对于新冠,科学家虽在奋力研究,但依然有着很多未解之谜。而如今,BA.5掀起疫情海啸,加拿大首都渥太华,2022年死亡人数竟超过了去年。 在日本,新冠感染一夜之间日增20万,成为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 这场大流行究竟会持续到何年何月,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真的是不敢想了。
[tds_leads input_placeholder=”Email address” btn_horiz_align=”content-horiz-center” pp_checkbox=”yes” pp_msg=”SSd2ZSUyMHJlYWQlMjBhbmQlMjBhY2NlcHQlMjB0aGUlMjAlM0NhJTIwaHJlZiUzRCUyMiUyMyUyMiUzRVByaXZhY3klMjBQb2xpY3klM0MlMkZhJTNFLg==” msg_composer=”success” display=”column” gap=”10″ input_padd=”eyJhbGwiOiIxNXB4IDEwcHgiLCJsYW5kc2NhcGUiOiIxMnB4IDhweCIsInBvcnRyYWl0IjoiMTBweCA2cHgifQ==” input_border=”1″ btn_text=”I want in” btn_tdicon=”tdc-font-tdmp tdc-font-tdmp-arrow-right” btn_icon_size=”eyJhbGwiOiIxOSIsImxhbmRzY2FwZSI6IjE3IiwicG9ydHJhaXQiOiIxNSJ9″ btn_icon_space=”eyJhbGwiOiI1IiwicG9ydHJhaXQiOiIzIn0=” btn_radius=”0″ input_radius=”0″ f_msg_font_family=”521″ f_msg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nBvcnRyYWl0IjoiMTIifQ==” f_msg_font_weight=”400″ f_msg_font_line_height=”1.4″ f_input_font_family=”521″ f_input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mxhbmRzY2FwZSI6IjEzIiwicG9ydHJhaXQiOiIxMiJ9″ f_input_font_line_height=”1.2″ f_btn_font_family=”521″ f_input_font_weight=”500″ f_btn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mxhbmRzY2FwZSI6IjEyIiwicG9ydHJhaXQiOiIxMSJ9″ f_btn_font_line_height=”1.2″ f_btn_font_weight=”600″ f_pp_font_family=”521″ f_pp_font_size=”eyJhbGwiOiIxMiIsImxhbmRzY2FwZSI6IjEyIiwicG9ydHJhaXQiOiIxMSJ9″ f_pp_font_line_height=”1.2″ pp_check_color=”#000000″ pp_check_color_a=”#309b65″ pp_check_color_a_h=”#4cb577″ f_btn_font_transform=”uppercase” tdc_css=”eyJhbGwiOnsibWFyZ2luLWJvdHRvbSI6IjQwIiwiZGlzcGxheSI6IiJ9LCJsYW5kc2NhcGUiOnsibWFyZ2luLWJvdHRvbSI6IjMwIiwiZGlzcGxheSI6IiJ9LCJsYW5kc2NhcGVfbWF4X3dpZHRoIjoxMTQwLCJsYW5kc2NhcGVfbWluX3dpZHRoIjoxMDE5LCJwb3J0cmFpdCI6eyJtYXJnaW4tYm90dG9tIjoiMjUiLCJkaXNwbGF5IjoiIn0sInBvcnRyYWl0X21heF93aWR0aCI6MTAxOCwicG9ydHJhaXRfbWluX3dpZHRoIjo3Njh9″ msg_succ_radius=”0″ btn_bg=”#309b65″ btn_bg_h=”#4cb577″ title_space=”eyJwb3J0cmFpdCI6IjEyIiwibGFuZHNjYXBlIjoiMTQiLCJhbGwiOiIwIn0=” msg_space=”eyJsYW5kc2NhcGUiOiIwIDAgMTJweCJ9″ btn_padd=”eyJsYW5kc2NhcGUiOiIxMiIsInBvcnRyYWl0IjoiMTBweCJ9″ msg_padd=”eyJwb3J0cmFpdCI6IjZweCAxMHB4In0=” msg_err_radius=”0″ f_btn_font_spaci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