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 德意志银行成未爆弹? 惊动总理! 加币狂跌! 沃尔玛关店裁员!
就在今天,全球经济迎来再一次震荡——
德意志银行股价重挫,引发不少投资者担忧!
加币狂跌,对人民币汇率直接跌到1年多来低点!
美国零售业风向标沃尔玛撑不住了,9州关店!哀鸿遍野!
唉…全球经济目前这形势,每一天都有“坏消息”传来。
先来看看今天爆出来的“欧洲未爆弹”,本周五,德意志银行在德国股价大跌13%,已连续3天下跌,3月迄今市值蒸发了五分之一!同时拖累欧洲金融股普跌,昨晚德银信用违约互换(CDS)成本创下4年来新高!
就连德国总理都被惊动了,出面表示:大家不用担心德意志银行!
“德意志银行从根本上实现了业务模式的现代化和重组,是一家盈利丰厚的银行”。
上周末,瑞银集团收购瑞士信贷,就让170亿美元的AT1债券减计,令持有人血本无归,打破了债权优先于股权的传统清偿顺序,震惊金融行业,所以大家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然而,涟漪效应持续扩散,这一波因央行大幅加息而起的全球银行业动荡,可能才刚刚开始,从美国银行开始,蔓延至欧洲金融市场。
今天,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道指跌0.28%,纳指跌0.31%,标普500指数跌0.23%。
美股银行股走低,德意志银行跌超7%,瑞士信贷跌超4%,花旗集团、瑞银跌超3%,联合银行、富国银行跌超2%。
加拿大目前银行业没有传出坏消息,但“经济衰退”的阴影越来越近,全国食品通胀居高不下,加币接连下跌!
根据路透社最新报道,本周四,随着油价下跌和华尔街涨势失去动力,加元开始下跌!
在触及3月7日以来的最高水平1.3631后,美元兑加元汇率上涨到1.3730,加元对美元下跌至72.83美分。
与此同时,加元兑人民币一度急跌到4.9685,创下1年多来的最低点!
也就在刚刚,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突然宣布——由于利润下降,将关闭9个州和华盛顿特区的12家商店!同时进行大裁员!
沃尔玛给出的理由简单粗暴:哪家店表现不佳,收益不好,就关哪家!
根据目前给出的“关门大吉清单”,华盛顿特区、佛罗里达州、伊利诺伊州、夏威夷、印第安纳州、明尼苏达州、新墨西哥州、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和威斯康星州今年都有分店会被关闭,外加两家“仅取货”商店。
为了缩减开销,沃尔玛旗下5个负责电子商务订单部门的数百名员工已经收到裁员通知:请在90天内找到新工作!被裁员工可以这3个月内带薪在其它门店找工作。
沃尔玛一直被看作“美国零售业的风向标”,它突然宣布大规模关店和裁员,有人就认为这可能是美国经济进一步动荡的预兆。
此前,许多经济学家都预测美国经济今年可能进入衰退。
被卷入“实体零售店关店潮”的,还有加拿大。
本周,继Nordstrom、Bed Bath & Beyond等知名美国企业接连退出加拿大市场后,Foot Locker 也官宣计划到2026 年关闭400 家商店,引起不少消费者担忧。
目前,这场逐渐逼近的“经济衰退”会有多严重,大家还不知道,但希望所有人都能撑过去吧…
刚刚! 美联储宣布加息 又一银行危险! 加拿大准备撒钱 救济这些人!
经济衰退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继Nordstrom退出加拿大之后,就连Foot Locker也在昨天宣布关400家店,不少加拿大人都慌了。
加拿大副总理暨联邦财长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再次出面稳定民心:将在下周公布2023年联邦财政预算,预备实施紧缩政策,有针对性地救济因物价涨上而苦苦挣扎的加拿大人!
“我们在财政上是负责任的。事实是我们无法完全补偿每个加拿大人因通货膨胀或利率升高而产生的所有影响,这样做只会让通胀恶化,并迫使利率走高,持续时间更长。”
考虑到经济审慎性,2023 年联邦预算将优先投资于医疗保健和清洁经济。
预算将包括最近与所有省份和地区达成的为期一年、价值 1960 亿元的医疗保健资金协议,以及为解决儿科医院、急诊室和外科中心所承受的紧张压力,拨款 20 亿元一次性补充资金。
方慧兰承诺,自由党将在2023年联邦预算中向弱势的加拿大人提供“额外的、有针对性的通胀救济福利金”。
与此同时,她也警告加拿大正处于“世界经济动荡时期”,未来一年政府为了避免的“火上浇油”,将采取紧缩政策。
换句话说,政府打算拨款支持低收入加拿大人,但会避免无意中再次推高通胀。
“加拿大人现在想要的是通胀下降和利率下降,这也是我们今年预算的主要目标之一:不要给通胀火上浇油。”
3月21日,加拿大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今年2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增长5.2%,为2020年4月以来最低水平。
虽然最近几个月全国通胀率回落,但物价水平仍然很高,与18个月前相比,加拿大通胀率已经上升了8.3%。
2月份,全国零售食品价格同比增长10.6%,连续7个月达到两位数增长;能源价格同比下降0.6%,扭转1月份增长5.4%的状态。其中汽油价格下降4.7%,实现2021年初以来首次同比下降。
与此同时,住房成本保持缓慢增长势头,2月增长6.1%。在当前高利率背景下,抵押贷款利息成本同比增幅达23.9%,高于1月份21.2%的涨幅,也达到1982年7月以来的峰值。
加拿大民调机构——安格斯·里德研究所最新调查结果显示,47%受访加拿大人表示,在目前的高通胀环境下,自己的财务状况比去年同期更差;31%认为财务状况在一年内会继续恶化!
继美国1周3家银行倒闭之后,瑞信也被竞争对手瑞银正式收购,引起过去两周股市震荡,对此,不少加拿大人也担心我们的银行系统受影响。
就在今天早上,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西太平洋银行(PacWest)表示,在存户提领额外20%的存款后,已透过一项金融工具从Atlas SP合伙公司取得现金14亿美元,并放弃将自身出售的计划,早盘股价应声下挫近9%。
银行表示,他们目前已流失69亿美元存款,其中创投业务的存款已外流约49亿美元,但存款水位已稳定下来。
现在全球的经济,牵一发动全身,也难怪加拿大人担心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方慧兰对此也表示,加拿大正在“保持警惕”并“密切关注局势”,但本国金融银行系统监管良好。
“我们拥有强大的机构,加拿大的金融体系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拥有度过动荡时期所需的资本”。
美国银行倒了,加拿大人有些慌,但还是更关注本国通胀问题,但瑞信一被收购,不少人就坐不住了,这是为什么?
要知道,瑞士信贷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之一,它如果倒闭,必定会引起一场金融震荡。银行接连倒闭,动摇的是人们的信心。
银行业就是建立在信心之上的,如果储户因担心银行倒闭而失去信心、并急于从银行提取资产——可能会导致银行挤兑,恐慌情绪进一步蔓延。
经济学家分析,加拿大预计将在今年迎来经济衰退,经济活动略有下降。“对于加拿大的大多数家庭来说,这次经济衰退将非常不同。”
就在刚刚,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
在最新声明中,美联储表示声明称:“美国银行体系稳健且有弹性,”并警告:由2家主要银行倒闭引发的金融动荡“可能导致信贷条件收紧”,并 "对经济活动、招聘和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美联储暗示,人们现在很可能接近“积极连续加息的终点”。
相较于美国的强硬加息举措,加拿大早已宣布暂停加息,但也没有把话说死。
不论如何,希望下周公布的联邦预算,政府能够提出更加直接具体的利民政策,拯救上千万因为物价而苦苦挣扎的加拿大人吧…
后悔! 亚裔精英移民加拿大后哭了 每月烧6000刀 回国够花9个月!
近日,加拿大移民部宣布再次放宽要求,将毕业工签延期,再续18个月!特鲁多政府接连放宽各种移民门槛,为的就是多收些新移民进来,增加本国劳动力,带动疫后经济。
可当前这个时期,移民加拿大或许并不如大家想象中的美好,对于许多新移民而言,只有一个字:惨!
就在今天,本地英文媒体报道了一对新移民夫妇的故事,满满写着“后悔”两个大字,主要就是实在是太贵了!每个月烧钱6000刀,这笔钱回国都够花大半年了!
这位“后悔移民加拿大”的人,名叫沙赫扎德·基德瓦尼(Shahzad Gidwani),在疫情席卷全球初期,就带着一家大小,从印度移民到了加拿大多伦多。
中年爸爸带着妻儿移民,展开新生活,这个剧本可喜可悲。
53岁基德瓦尼本身在印度就属于“精英人士”,有着数十年的销售国际工作经验,从美国高校毕业,手握商业硕士的学位,按理说吧,移民生活不应该太糟糕,他们一家也对多伦多的生活充满了憧憬。
然而,现实永远比想象的骨感。
疫情就算了,大家也都是这么熬的。可偏偏全球通胀严重,加拿大食品通货膨胀率攀升至40年来的最高水平,基德瓦尼一家的积蓄都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学历经历兼具的基德瓦尼,在加拿大没能找到一份能维持生活的永久性工作,开始恐慌。
加拿大现在就业的人很多,岗位空缺也多,但大部分雇主都希望雇用有本地工作加拿大经验的人,基德瓦尼就被过滤掉了。
从搬到多伦多至今,基德瓦尼一家每个月光是房租、家具、食物、生活必需品,就要花6000刀左右,时间一长,实在是吃不消。
“我们根本没有为通货膨胀做好准备,看到当前这个情形,都处于震惊状态,也在重新考虑移民是否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我们正在烧钱,这里一个月的开销都可以在印度生活九个月了。”
基德瓦尼一家的故事,并不是个例。
曾经是在一家公司担任CFO的萨拉在几年前就移民到了加拿大,她的工作经验算是丰富,希望在这里安家,并取得永居身份。
但移民加拿大听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差距的,光是在等PR这段时间,萨拉就没能顺利找到工作,积蓄花光,原本的满心期待变成了恐惧未来。
移民的第一年,她和丈夫就因为租金太高,被迫搬到了合租房,与其他人合住,同时拼命找工作。
一样的,萨拉也是因为“缺乏在加拿大工作的经验”,申请屡屡被拒,开始做起了Uber司机,维持生计。经过几波周折,才最终找到一份私人看护的工作。
“这实在是太可怕了,我们需要收入。所有东西的价格都在疯涨,我们的积蓄很快就花光了。”
虽然现在她们一家已经获得了PR身份,但生活的城市实在是太昂贵了。
“杂货账单几乎是我们刚来时的2、3倍,更不用说天然气和住房成本了。这超出了我的预期,生活成本在上升,但我们的工资却没有。”
42岁的劳拉·桑切斯(Laura Sanchez)和42岁的丈夫丹尼尔·福拉(Daniel Faura)在2021年带着孩子移民多伦多,但由于现在生活成本高昂,他们正在考虑搬离这里。
福拉在加拿大上的学,但即便如此,投了几百份简历,也没有任何回音。想要获得PR,他需要找到一份符合政府职业清单的工作,并获得12个月的工作经验。
夫妻俩原本在哥伦比亚做过记者,在加拿大的一个仓库找到了长时间夜班的清洁工作,时薪14刀,但每个月的房租就要2100刀了。
交了房租,两人连买菜做饭的钱都没有了,要到食物银行领救济品。“这就是我们考虑搬到另一个省份的原因,在多伦多工作太难了。”
说到生活成本昂贵的城市,温哥华如果说是第二,多伦多都不敢称第一。安省活着贵,BC也是如此。
就在今天,本地英文媒体报道,从下个月开始,BC省民的钱包又要瘪了!
4月1日开始,BC省民加油和购买啤酒、葡萄酒和其他酒类的费用将变得更高!
首先是加油,1日起,本省每升汽油碳税将增加约3分,使每升碳税总额达到14.31分!
此外,根据省民的具体居住地,还会增加其他税种。
碳税上调之前,温哥华司机加油就已经要支付了每升约38分的省税,这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油价上涨。
此前,BC财政厅就已经指出,未来7年会有3倍的涨幅,即每年每增加15元,每升油价将上涨3分,直到2030年达到 170元!
然后是买酒,由于联邦政府年度消费税调整,加拿大人为酒类支付的费用将略有增加。
今年通货膨胀疯涨,联邦酒类消费税上涨了 6.3%!
生活在温村的人,租房、吃饭、各种账单、税单,大家就差呼吸不收钱了,本地人活着都艰难,更别说新移民了。
当前正处于加拿大“万物皆贵”的时候,加拿大人都感受到了高昂的生活成本带来的压力,新移民和正在申请PR的人更惨,希望大家都能加油吧…
加拿大央行暂停加息?! 加币汇率连夜跌! 食品价格要涨7%? 温哥华人: 1份工作不够活了!
2022年底到2023年初,加拿大人的生活就一个字:难!各种物价飙涨,房价、奶价、菜价、油价,现在报税季,又有各项税要交,人们叫苦连天,别说生二胎了,能不能养活自己都是问题。
本周三,也就是明天,又是一个月一次的央行加息日,就在利率会议即将召开之际,加拿大央行放出风声:有可能暂停加息!消息一出,加币汇率连夜跳水!
要知道,央行连续加息已经差不过1年了,通货膨胀率近期出现下跌,但生活用品物价居高不下,加拿大人已经被不断增加的债务逼到尽头了,过去12个月借贷成本上升了 425个基点!
就在本周,央行公布了一份详细的议息报告,向公众解释此次利率政策制定的原因,行长也再次表态:央行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暂停加息,评估现有政策对于控制通胀是否已足够有效!
“如果经济发展与 MPR(Monetary Policy Report)货币政策报告前景大致一致,管理委员会预计将把政策利率维持在当前水平,同时评估累计加息的影响。”
虽然没有拍板暂停加息,但“几乎可以确定”,对此,不少人喜出望外。
然而,就在加拿大央行放出风声之前,美联储放话了:加息进展不会终止,将进一步提高利率!
美国和加拿大在加息问题上,一直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相似,有人担心加拿大也会跟进。经济学家认为,现在就说加拿大利率已达到峰值,还为时过早。
加拿大考虑暂停加息,主要是为了观望,但通胀回落并没有那么简单,分析师预计,即便加拿大现在决定暂停,大概率还是得重新回到加息节奏中来。
加拿大丰业银行资本市场经济学主管德里克·霍尔特(Derek Holt)表示,央行的加息幅度要限制落后于美联储的差距,因为这个差距可能会削弱加元,加剧通胀。
央行此前也再三强调,必要时将恢复加息。
就在美国宣布加息后,加币兑美元汇率出现下跌趋势,从0.752下滑至今天的0.7434:加元兑美元的交易价格为 73.42,过去一个月从75美分一路下滑。
不过话说回来,这利率再往上走,加拿大人不知道还能不能撑住,且不论房贷吧,就说这一日三餐,都成问题了。
UBC和达尔豪斯大学一份最新报告指出,2023年,加拿大全国食品价格可能会上涨5%至7%!预计食品价格不会很快下降。
2023年,生活在BC的一个四口之家,在食品上的平均支出将高达16288刀!比去年增加1065刀!
全省各地的食品银行正经历“创纪录的需求”——2022年夏天以来,大温地区食品银行定期为2.1万人提供服务,这一数字正在迅速地增长,平均每个月都有800到1000个新居民来请求帮助。
2022年前往食品银行领取救济粮的人中,28%是儿童,15%是老人,57%是成年人。
达尔豪西大学农业食品分析实验室主任Sylvain Charlebois表示,加拿大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也可能是导致价格飙升的原因之一,加拿大商家的利润率是美国商家2倍。
本周三,前段时间被骂上加拿大热搜的Loblaw等连锁杂货商CEO将出席下议院会议,接受调查和提问!
明明通货膨胀率正在缓慢下降,但食品价格迟迟不下调,大型杂货店每年盈利这么多,议会将开始进行食品价格调查,Loblaw、Empire和Metro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总裁也将出席。
这食品价格再不降,加拿大人真的吃不消了,万物均涨,就是工资“按兵不动”,不少人身兼数职,身心都开始受挫了!
家住温哥华的26岁小哥辛格,与女友住在地下室,每个月租金550刀,UBC毕业,现在在建筑业工作,每周工作60+小时,还要兼职Uber司机和送外卖;
28岁的妹子奥莉维亚(Olivia)是一名初级物理治疗师,身上背着上万的学生贷款,每周上2个夜班,同时兼职餐厅服务员。
“我不知道温哥华还有多少人只有一份工作,”她的主要工资全部用来支付学生贷款和房租,如果不做服务生,就不能正常生活了。
住在一个房价和生活成本都居全球最高之列的城市,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已经远远不够了,租金飙涨、通货膨胀、食物成本上升。
2023年,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育空地区、曼尼托巴省、纽芬兰省、新斯科舍省、萨斯喀彻温省、爱德华王子岛将上调最低工资。
唉,日子难过天天过,大家咬牙撑过去吧…
心酸! 加拿大物价狂飙 牛奶大米鸡蛋全涨! 年轻人靠信用卡过活! 3大杂货商: 不背锅!
3月8日,加拿大央行官宣将基准利率维持在4.5%,这是一年来首次!也让加拿大成为第一个停止收紧货币政策的主要央行!
早前,美联邦才决定继续加息,与加拿大相反。
2023年3月份以来,加拿大央行已经连续8次上调基准利率,导致房地产市场受重创,加拿大人的财务状况变糟糕,就是冷却经济需求、减缓价格增长步伐。
这一次暂停加息,央行也留了后路,表示是有条件的:如果通胀没有像预期那样迅速放缓,准备在需要时进一步提高政策利率。
2022年6月,加拿大通胀率达到40年来最高水平8.1%,之后开始稳步下降。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只增长5.9%,核心通胀率约为3.5%。央行预计到2023年中,CPI通胀率将降至3%左右。
有分析师表示,“如果油价再攀升、或者工资出现强劲增长的话,央行也许还可能会再次加息一两回。”
由于运输成本降低、消费者需求减少,通胀出现了些许下降;下一轮下跌需要服务价格通胀放缓,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工资驱动的。
央行行长麦克勒姆(Tiff Macklem)表示,加拿大可能会经历一场“温和的经济衰退”。
即使他们不说,加拿大都已经切身感受到了。就在今天,信用监测机构Equifax公布了最新统计报告﹐由于高利率和高通胀﹐加拿大人信用卡债务在2022年最后三个月飙升!年轻人靠信用卡度日!
数据表明,加拿大人的信用卡债务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5%,总值首次超过1000亿元!2022年第四季度﹐整体消费者债务上升,总债务为2.37万亿元,比2021年同期增长超过6%!
在昨天接受政府传唤的加拿大三大零售商巨头——Loblaw、Metro和Empire食品公司负责人,在会议上否认从高通货膨胀中获利的指控!
他们表示,公司并不是加拿大食品价格飙升的“始作俑者”,利润率和以往一样薄利。
三个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都表示,自己公司的利润都来自于非食品部门。新民主党领袖辛格(Jagmeet Singh)在会上多次尖锐提问:多少利润才算过剩?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1月份,杂货店食品价格已经增长了11.4%,几乎是同期5.9%的总体通货膨胀率的2倍!
去年夏天,加拿大四口之家每月开销就已经在4,293.77加元,单人估计每月费用为1,191.92加元(不含租金)。
2022年,加拿大物价整体上涨, 1升牛奶平均价格为2.60加元,1公斤大米平均价格为4.00加元,一打鸡蛋价格为3.86加元。
半年过去,现在的物价,让人不忍直视。
上个月,加拿大西红柿、莴苣、西蓝花等蔬菜大幅度上涨。很多超市扛不住进货压力,都准备提升蔬菜等价格。
不仅仅是蔬菜等日常用品,零食巨头Frito-La也在不断加大压力。据加拿大独立杂货商联合会称,百事可乐旗下的这家美国公司已将其在加拿大的产品价格提高了10%。
当然,并不是每一种食物都以同样速度上涨。数据显示,许多杂货的价格都出现了两位数的涨幅,超出了冬季的正常水平。
西红柿从10月份的每公斤4.57元涨到 12月的6.99元,在短短两个月内涨幅超过 52%;芹菜和葡萄仅两个月价格就分别上涨了49%和46%;苹果、西兰花和卷心莴苣等食物紧随其后。
春天即将到来,也是蔬菜水果的旺季,价格有可能会出现缓解。
但即便如此,也减轻不了多少压力。许多加拿大人表示,“生活成本在上涨,但工资原地不动。说一万遍还是一个字:穷!”
为了生存,不少人已经对自己的饮食做出了重大改变,比如少买肉类、买便宜的肉,尽量节省开支、基本上不去餐馆,买冷冻的蔬菜。
“一个生菜就这么贵,医生没有告诉我必须要吃生菜,所以我就不买了。”一句话藏着无尽的心酸。
物价上涨,打工人最关心的还是加薪。
2023年,加拿大部分省份或地区将会提高最低小时工资——
新不伦瑞克省:最低工资将在4月1日提高到$14.75;
育空地区:将在4月1日上调最低工资到$16.77;
曼尼托巴省:4月1日至每小时$14.15,10月1日升至$15;
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4月1日涨至$14.50,10月1日提至$15;
新斯科舍省:分别在4月1日将最低工资提高到$14.50,10月1日至$15;
爱德华王子岛:10月1日将最低工资提高至$15;
萨斯喀彻温省:10月1日提至$14;
2023年不提高最低工资的省份及地区——
阿尔伯塔省:2019年6月26日将最低工资提高至每小时$15,此后不变;
西北地区;最后一次是2021年9月21日将最低工资提高至每小时$15.20;
努纳武特地区:最后一次是2020年4月1日将最低工资提高至每小时$16;
安大略省:最后一次是在2022年10月1日提高至每小时$15.50;
BC省:最后一次是在2022年6月1日,将最低工资提高至每小时$15.65;
魁北克省:最后一次在2022年5月1日,将最低工资提高至$14.25;
联邦最低工资最后一次上涨是在2022年4月1日,调至每小时$15.55,并将在2023年4月1日再次提高到$16.65。
央行疯狂加息暂时停止,接下来经济会如何变化,也只能静观其变,在这之前,各位温哥华人也只能撑下去…
惨! 加拿大通胀放缓 食品物价继续涨 温哥华人买个菜都肉疼! 太难了!
2023年第1个月都过了一半,春节来临,列治文花市热闹非凡,温哥华唐人街游行正如火如荼地准备着。
除了开开心心准备过年,许多人感受到“过年的压力”——东西实在太贵了!
就在今天(1月17日),加拿大统计局公布2022年12月年通胀率数据——放缓至6.3%!
通货膨胀率继11月份上涨0.1%之后,逐月下降0.6%,创下2020年4月份以来月度通胀率的最大降幅!
与11月份的通货膨胀率6.8%相比,12月有所放缓,这一降幅超出了经济学家的预期。
统计局表示,此次通胀率放缓,一部分原因是11月通胀降温,油价有所下降,开车的加拿大人每月支付费用减少13.1%。
除了油价,大家最关心的食品价格并没有下降,12月份上涨11%,但相较前一个月的11.4%有些许下降。
加拿大统计局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12月,全国烘焙产品平均价格上涨 13.5% ,咖啡和茶价格上涨13.2%,对比11月增长有所放缓。
然而,这是相较之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情况,食品价格还处于上涨趋势,其中新鲜蔬菜价格上涨13.6%,西红柿价格同比上涨 21.9%。
除此之外,生活用品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家用电器价格环比下降4.1%,创下历史最大跌幅。
之所以放缓,是因为供应链限制放松、运输成本下降、消费者需求降低。
与此同时,加拿大央行提高利率也给抵押贷款利息成本指数带来压力。
总的来说,加拿大12月份总体平均通货膨胀率为 6.8%,是2021年3.4%的2倍!
2022年成为加拿大通胀记录有史以来“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通货膨胀率在上半年逐渐上升,然后在6月达到8.1%的峰值,此后逐渐回落。
加拿大人衣食住行中,交通(上涨 10.6%)、食品(上涨 9.8%,1981年来最大涨幅)和住所(上涨 6.9%)涨幅最大。
能源价格总体上涨了22.5%,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加拿大2022年面临的通货膨胀。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还是杂货价格。
2022年,全国杂货价格平均上涨近10%,这是自1981年以来最大的年度涨幅。除了鲑鱼罐头外,几乎所有食品类别的价格每年都在上涨。
乳制品,上涨 8.6%;
新鲜水果,增长 10.4%;
新鲜蔬菜,增长 8.3%;
谷物产品,增长 13.6%;
烘焙产品,增长 11.5%;
加工肉类,上涨 9.6%;
各省12月通胀幅度
纽芬兰和拉布拉多:5.7%;
爱德华王子岛:7.7%;
新斯科舍省:7.6%;
新不伦瑞克省:6.3%;
魁北克省:6.3%;
安大略省:6.0%;
曼尼托巴省:8.0%;
萨斯喀彻温省:6.7%;
阿伯塔省:6.0%;
BC省:6.6%;
各大城市12月份通胀
哈利法克斯:7.4%;
魁北克市:6.4%;
蒙特利尔:6.7%;
渥太华:6.4%;
多伦多:6.0%;
温尼伯:8.1%;
里贾纳: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