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太乱了 骗子盯上警察的房子 是这么操作的
一名温哥华警察局前探员Paul Mcnamara最近遇上一件奇怪的事。这个月,他的一个朋友在租房网站Rentals.ca上找房子,却意外发现Paul在新西敏的独立屋正在招租。
网站上有30多张房子的照片,把这栋有3个卧室面积4000多呎的两层独立屋的内外都展示出来了。令Paul愤怒的是,连他未成年小女儿卧室的照片都大摇大摆的放在网上。
作为一名前金融刑事警察,Paul马上意识到他们的房子已经成为骗子钓鱼的诱饵了。
示意图,与文内独立屋无关
在联系了警方、网站都没有获得及时回复后,这名前警官开始了自己的调查。
他发现这栋独立屋竟然整栋租下来只需要2000块钱一个月,还需要交1个月的押金。也就是说,付出4000元就可以入住了。现在大温地区的房租这么高,简直像白住一样。
骗子就是靠这种低价来吸引无辜的人上当。
Paul直接给“房东”发了邮件,表示自己心动了,想租下这栋房子。
Rentals.ca首页截屏
“房东”自称Benjamin William牧师,马上回复了。邮件里全部都是坑。
这名牧师说自己和妻子本来想把房子卖掉,但由于地产经纪的原因,两人决定不卖了,转而将房子出租。房子在一个非常安全的社区,周围邻居也非常友善。
虽然房租只有每月2000元,但是还包高速上网,也可以养宠物。
不过,他和妻子正在参与一个慈善项目,现在不在加拿大。而他们的委托人因为在美国的亲人因新冠去世,现在还在加州,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回温哥华。
所以,想租房子的人现在只能自己在房子周围转一下,无法进入房子实地看房。
话说到这里已经很诱人了,“房东”最后还加了一句,如果你之前的租房记录良好而且具有一个好租客的特征的话,还可以在房租上打个折。
骗子将这个故事编的非常完美。先设立牧师的人设,靠大家对这个职业的信任度降低怀疑,然后编织不能出现的原因,既令人尊敬又不好反驳;再就是进一步用低廉的价格引诱租房者上当。
但这些也恰恰是租房骗局非常典型的特点。
Paul回复说,非常感兴趣把房子租下来,然后就开始跟“房东”发短信交流。
“房东”要求他先通过银行电子转账(e-transfer)1500块。
电子转账又是租房骗局中经常使用的支付手段。一旦开始转账,就几乎无法取消,而且收款人的资料也非常难以追踪。
Paul当然明白这一切,不可能真正付款。他做了一个e-transfer的付款凭证,然后Email给骗子。
骗子真的上当了,在短信里要了Paul的全名和地址(当然都是Paul编出来的),说会把租房合约和钥匙快递给他。
一般来说,骗局在这里就结束了。骗子收到这1500块后,就会原地消失,哪会有什么钥匙和快递呢。
但这次他面对的是一名前警官。
在“汇钱”之前,Paul要“房东”提供全名和银行账户信息,如果不提供的话,“房东”得先汇200块给他好让他看到“房东”的银行信息。
也不知道是骗子大意了还是什么别的原因,真的发来了一个名字George Aghogho,还有一个蒙特利尔TD银行的账号。
事到如此,Paul已经掌握了足够的信息,停止了与骗子的交流,并向警方、租房网站、TD银行和加拿大反欺诈中心(Canadian Anti-Fraud Centre)报告。
没想到,所有部门的反应都像蜗牛一样,没人回复他。
Paul感叹道,这些部门都不在状况内。
又过了几天,直到Paul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加拿大广播公司,媒体介入后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租房网站将虚假的广告下架,银行表示要进一步进行调查。
Paul以一名前警官的经验,认为自己房子的虚假出租广告可能已经导致5到10个人上当了!
震惊全国! 度假天堂精英1家5口诡异跳楼! 富人区名校出身! 精心排练过 他活下来失忆
一家精英,生活不愁吃穿,儿女双全,生活在风景宜人的度假胜地,日升夕落,鸟语花香,然而,岁月静好却因为一个念头,支离破碎。
短短5分钟的时间,一家5口人,像是中了邪一般,走到了7楼公寓阳台,一个接着一个纵身跃下!
没有一丝迟疑、没有任何惨叫,一场恐怖而静默的“集体自杀”,活生生上演!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起震惊了整个社区的诡异集体坠楼案,在今天(3月23日)迎来了悲伤的句号,警方揭开残忍的真相,令不少人感叹唏嘘,更是震惊了全国。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案件发生在1年前,2022年3月24日,“世界公园”瑞士的度假胜地蒙特勒。
这一天,蒙特勒小镇的一栋公寓7楼,41岁的母亲纳斯琳(Nasrine Feraoun)、双胞胎妹妹纳吉斯(Narjisse)、40岁丈夫埃里克(Eric David)带着8岁女儿和15岁儿子,来到了自家阳台边上,一跃而下!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子,和谐平静的小镇,这天清晨6点15分,当地警方曾经到访这家人,因为接到通报,说这家的2个孩子都没有上学,前来询问。
可能以为家长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外出,警方还准备逮捕埃里克来着,敲了敲门,里面的人没有来开,而是出声询问“谁”?警方表明身份之后,对方突然就安静了下来,没有任何回应。
别无他法,警方等了一会儿之后,就暂时离开了。
却没有想到,这一走,再回来的时候,他们就是来收尸的。
一个小时不到,早上7点以前,惨剧发生——家里的5口人像是中了蛊一样,一个个排着队往下跳,从7楼跳楼!
由于案发时间还很早,没有人亲眼目睹到这恐怖的一幕,甚至连在场的警察和街上的路人,都没有注意到。
一般人跳楼,不管是自杀还是他杀,只要没有被封口,应该都会发出一丝声响。然而这家人跳楼,没有发出一点喊叫声。
在经过现场调查之后,警方在现场发现了梯子,似乎是这家人用来跨越围栏的。现场没有打斗痕迹,死者生前也没有挣扎痕迹,尸体内没有检测出酒精和毒品成分。
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起“集体自杀案件”,但警方拖了一年才定案,原因是他们一开始找不到动机。
这是一个妥妥的“精英家庭”,他们一家是法国人,3年前才搬到了这个如田园诗般的小镇。
丈夫埃里克在普罗旺斯首府马赛的富人区长大,曾就读于著名的综合理工学院;
妻子纳斯琳和双胞胎妹妹纳吉斯是阿尔及利亚小说家穆卢德·费劳恩的孙女,也生长在精英家庭,曾就读巴黎名校亨利四世中学。两姐妹家里共有5个孩子,母亲是牙医,姐姐是眼科医生。
夫妇俩生了两个孩子,儿女双全。
这怎么看,都是一个幸福无比的家庭,跟“自杀”二字根本沾不上边儿。
随着调查深入,警方发现这家人的生活很孤立。
邻居表示,平日里几乎看不到他们一家出来走动,两个孩子都是在家自学,没有去学校。
生活在如诗如画的城镇,这家人的生活确实做到了“与世隔绝”,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公寓里堆满了食物、药品和卫生用品,所有物品都存放良好,被整理得井井有条。
邻居们表示,这家人很安静,不与别人来往,只有双胞胎妹妹纳吉斯在外工作。纳斯琳和没有上学的8岁女儿,甚至都没有在地方当局登记过人口信息。
警方在搜查了他们的公寓和电子设备后发现:这起坠楼事件是经过精心策划,甚至还提前排练过的!
妻子纳斯琳被查出来深陷在“阴谋论”不可自拔,对政府当局抱着怀疑的态度。
这人一旦钻起牛角尖,就看不见别的东西了。新冠疫情和战争接连发生,更是加深了她对这个世界的敌意。
自己相信还不够,纳斯琳不断“洗脑”丈夫、妹妹和孩子们,告诉他们:这个世界不值得人们努力活下去。
长期不与人接触,又相信了阴谋论的这家人,越陷越深,等待合适的时机,希望搬到“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而这个“更美好的世界”,并不是这个不值得走一趟的人间。
这起集体跳楼惨案,一时间震惊了瑞士全国,人们纷纷赶来,在现场摆满了鲜花和蜡烛,表示哀悼。
但一家5口跳楼,并没有带走全部人的人生命。在这场令人唏嘘的惨案中,15岁的儿子活了下来,从7层楼高坠下,受了重伤,一度陷入昏迷状态。
经过医生拼命抢救,这个孩子捡回来一条生命,如今慢慢在康复中。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这个孩子丧失了部分的记忆,当天跟着爸妈跳楼、全家惨死的记忆,已经全部想不起来了。
医学上有一个词叫“分离性遗忘症”,症状之一就是选择性失忆,记忆缺失内容可能包括某个特定事件、某个时间的特定方面,跨度可以从几分钟到数十年。
选择性失忆是人避害本能的表现之一,对于一些极度痛苦的回忆,人类每次想起都会给肉体和精神带来极大的不适感,大脑和机体做出反应。
为了保护这名唯一幸存者的隐私,警方并没有公布男孩的身份和失忆情况,但有不少网友表示:“希望他不会恢复记忆,从此过上充实而幸福的生活…”
也有人表示:“这不是什么阴谋论,她认为这个世界并不美好,这没有错,希望他们安息。”
世间可能不总是充满美好和希望,但路是人走出来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上,希望大家在艰难的人生中,也可以不缺乏小小的幸福和希望,一切安好。
望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警惕! BC新冠住院上升 大温这里激增! 废水病毒浓度异常! 爆Omicron毒株共同感染!
3月春假期间,温哥华国际机场都快被挤爆了,加拿大从今天开始就取消从中国入境旅客的新冠检测限制,加上签证恢复,近期出行的人潮都满了,机票一下子冲天。
然而,也就在本周四(3月16日),BC省疾控中心公布了每周一次的最新疫情数据——本地新冠住院人数有所上升!
根据疾控中心的最新数据,BC新冠住院人数从205人上升至222人,一下子结束了前2周各项数据的下降趋势。
不仅仅住院人数增加,本地新冠感染患者人数、城市废水中病毒浓度也都在上升。
本周新冠住院人数上升,主要集中在菲沙卫生局辖区内,医院里患者激增,光这里就有102人,占了全省的几乎一半。
菲沙卫生局辖区也是本省人口最多的地区,短短一周之内,新冠住院人数就从71人增加到102人,与温哥华卫生局辖区对比鲜明。
作为本省人口第二多的卫生辖区,截至昨天,新冠住院人数只有43人,为2023年目前为止最低水平。
注意,BC省现在采用的新冠住院监测模式为“医院普查”,全省新冠住院人数最多达985人,最少188 人。
与此同时,本周四晚些时候,BC疾控中心还发布了城市废水监测数据,出现了异常值!数据报告显示,在所有监测地点中,新冠病毒的浓度“大幅上升”!
3月5日至11日当周,全省新增新冠感染374例,比上周的347例相比有所上升。
报告指出,本周新冠住院率起点较高,表明最近社区内感染率较高。
预计,省卫生当局从下个月开始,就会开始为“弱势和高危人群”推出春季疫苗强化计划,但注意了,当局现在并不建议普通民众在春天再打一针。
现阶段,省府疫苗计划针对的是80岁以上的老人、70岁以上的原住民、住在长照机构的居民,以及免疫系统中至重度损害的成年人。
最后,在今天(3月17日),国内疾控中心发布最新报告——2月14日在采集并送检的样本中,检测到Omicron毒株的共同感染!
这名患者在2022年12月23日出现食欲不佳症状,且在6天后出现疲劳、咳嗽,新冠感染检测呈阳性。
2023年1月4日,这名患者病症发展成寒颤和发烧,伴有咳嗽症状,住院后没有明显好转,1月5日出院。
1月6日,这名病患被送进重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1月6日到2月12日,8次核酸检测呈阳性。
医院人员从这名患者身上采取了1月28日和2月7日的上呼吸道样本,结果发现,这两个样本都含有Omicron变体BA.5.2.48和BF.7.14的特异性定义位点。
也就是说,这名患者同时感染了BA.5.2.48和BF.7.14!
这么看来,新冠疫情是走远了,但不代表它就不存在了,春假出行人潮多,希望大家还是多加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密闭室内公共场所。
全网炸锅! 亿万富翁砸10万刀 让头等舱妹子摘口罩! 网友呛爆!
新闻
加新网CACnews -
在新冠已经走远的现在,大家都忙着旅游度假,口罩、消毒洗手液这些东西好像离我们很遥远了,但还是有人保留着习惯。
最近,一位美国亿万富翁就因为在飞机上砸10万刀,要求坐在旁边的一名女子把口罩摘下来,引得全网怒骂!
这是咋回事呢?
3月10日,美国一个小有名气的科技企业家史蒂夫(Steve Kirsch)搭乘达美航空的飞机出行。
本来是一次很平常的外出,这人有钱,坐的自然是头等舱,飞机也没有什么问题,正常起飞。但人吧,一闲下来就找事儿。
史蒂夫坐下之后,发现自己旁边坐的乘客戴着口罩,就出声要求她把口罩给摘了,还出价10万刀!
估计看这人“貌似有病”,这名女子没有搭理他,也没有把口罩摘下来。
被拒绝之后,史蒂夫愤愤不平地接连发了好几条推特——
“我现在正在搭乘达美航空的航班,头等舱,我支付给旁边的人100,000 美元,让她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摘下口罩,她居然拒绝了!我没开玩笑!我都给她解释了戴口罩没用了!她在一家制药公司工作。”
“我从100刀开始竞标,而且我都跟她说了,如果她摘下口罩吃东西,一旦呼吸就会被感染,不管怎么样都会被暴露的!”
划重点:这人从100刀开始喊价,一路喊到10万刀,人妹子都没搭理他…
结果,这名女子确实也在就餐期间短暂地把口罩摘下来了。她这一摘,史蒂夫就更加坐不住了——
“你看吧!早餐一端上来,她就摘下口罩了!!!”
不得不说,他把“多管闲事”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坐在后面这妹子的表情,估计也是目睹了全程,表情简直不要太真实…
本来吧,史蒂夫把这件事情PO上网,可能是想让网友引起共鸣,赞同他的,结果众网友直接把他怼成筛子——
“人戴口罩关你P事啊?!”
“你这人怕不是有什么大病,说不定人家正准备去探望一个年老的亲戚或一个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呢?你凭啥给别人的生命明码标价?”
“你是不是就喜欢让别人搭飞机不痛快呀?我向你保证,你确实如此。”
“要这货坐我旁边,我会果断把袜子脱了让他闻。”
“要我我就拿他这10万,把口罩摘了,然后在他旁边咳足整个旅程。”
“人戴口罩是不是你口臭啊?”
“达美应该补偿这名乘客,因为她被迫坐在一个可恶傲慢的傻X旁边。”
不论有没有用,戴口罩本来就是别人的权利,她可能是为了防病毒,也可能是感冒不想传染给别人,也可能就是想戴着(跟耳机一个道理,不想social),但这都跟史蒂夫没啥关系,也难怪美国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要说这史蒂夫,还真是一名亿万富翁,在美国创办了多家公司,也是光电鼠标的研发人之一,2007年净资产就达到了2.3亿美元,这10万刀确实不痛不痒。
但也有网友大胆猜测:同坐头等舱,他瞧不起谁呢?说不好人妹子比他还有钱,看他抓狂跟看没进化完全的人猿一样…
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
驻加使馆官宣: 中国恢复10年多次签证 后天生效! 这样回国机票才$900!
今天(3月13日)!中国驻美大使馆发布通知,从3月15日起,将恢复外国人赴华的10年多次往返签证!
随后,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也在官网上发布了同样的通知:
驻加使馆认证官方微信公众号也跟着发布了“关于赴华签证事宜的最新通知”。
文中说:
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决定自北京时间2023年3月15日零时起,调整外国人赴华签证事宜如下:
一、您可持2020年3月28日前签发且仍在有效期内的签证入境。
二、您可申请各类赴华签证(含旅游签证),相关签证申请具体事宜请按领区划分(http://ca.chineseembassy.org/chn/zjzlglj/),向所属领区的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https://www.visaforchina.org/)咨询。
三、恢复口岸签证。
四、恢复海南入境免签、上海邮轮免签、港澳地区外国人组团入境广东免签、东盟旅游团入境广西桂林免签。 ...
惊爆! 一场新冠让加拿大人"折寿"! 少活这么久! 有史以来最大!
新闻
加新网CACnews -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3年,今年也许是最自由的一年,各种防疫措施取消,口罩不用戴、旅游到处走,疫情好像真的开始走远了。
然而,新冠给加拿大人留下的创伤,还在持续。
本周三(3月8日),加拿大首席卫生官谭咏诗公布了最新《加拿大人民健康概览》——2019年到2020年初,加拿大人预期寿命下降了0.4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下降!
上个世纪里的大部分时间,加拿大人的寿命还是呈上升趋势的,一场新冠大流行,导致加拿大预期寿命出现有史以来最大的年度下降。
数据显示,新冠病毒迅速成为加拿大的主要死因,仅次于癌症和心脏病!
根据这份报告,截至2020年,加拿大人的平均预期寿命约为82岁,女性平均为84岁,男性为80岁,与大多数盟国持平,比美国人的人均寿命多5年。
经健康调整后,加拿大人剩下的健康年限平均只有69.7岁。
当然了,这只是整体数字,不是所有人寿命都相同,收入或教育水平较低的人往往平均寿命较短。
纵观全国,曼尼托巴省、纽芬兰省和拉布拉多省并列预期寿命最低的省份,为79.9岁;而魁北克省是加拿大最长寿的省份,平均为82.6岁;BC为82.4岁;安大略省紧随其后,平均为82.3岁。
虽然加拿大寿命下降,新冠背了个大锅,但卫生官员表示,儿童疫苗接种率低、传染病增加、毒品相关死亡人数创历史新高等,也是导致加拿大人“折寿”的因素。
2020年,新冠是加拿大的第三大死因,仅次于癌症和心脏病,每10万人中平均有33.5人死于新冠。
其中男性受影响最大,每10万人中有38.2人死亡,而女性为28.8人。
绝大多数新冠死亡发生在80岁或以上人群,每10万人中有355.9人死亡;60-79岁人群每10万人有63.8人死亡、40-59岁人群每10万人有13.5人死亡;如此往下递减,年轻人口每10万人中2.5人的死亡或更少。
新冠除了“折寿”,也带来了精神健康问题。
最近的一份调查发现,2019年1月到2022年2月,心理健康处于“非常好”或“优秀”状态的加拿大人比例从67%,下降到58%!
其中,安省66%的年轻女性患有精神疾病,年轻男性也有57%患有精神疾病。
在18至35岁的年轻女性中,表示自己正在应对心理健康挑战的受访者比例要高得多,约有66%的人表示他们患有已确诊或未确诊的心理健康问题。
同一年龄段的加拿大男性更有可能报告心理健康问题,但程度与女性不同,约有57%男性报告患有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在加拿大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就连刚刚批准合法少量持毒的BC,省府也是出于帮助患有心里健康问题的人而做出决定。
一场病疫过去,加拿大经济、社会、医疗方方面面受挫,要真的走出疫情,可能还要花上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