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太乱了 骗子盯上警察的房子 是这么操作的
一名温哥华警察局前探员Paul Mcnamara最近遇上一件奇怪的事。这个月,他的一个朋友在租房网站Rentals.ca上找房子,却意外发现Paul在新西敏的独立屋正在招租。
网站上有30多张房子的照片,把这栋有3个卧室面积4000多呎的两层独立屋的内外都展示出来了。令Paul愤怒的是,连他未成年小女儿卧室的照片都大摇大摆的放在网上。
作为一名前金融刑事警察,Paul马上意识到他们的房子已经成为骗子钓鱼的诱饵了。
示意图,与文内独立屋无关
在联系了警方、网站都没有获得及时回复后,这名前警官开始了自己的调查。
他发现这栋独立屋竟然整栋租下来只需要2000块钱一个月,还需要交1个月的押金。也就是说,付出4000元就可以入住了。现在大温地区的房租这么高,简直像白住一样。
骗子就是靠这种低价来吸引无辜的人上当。
Paul直接给“房东”发了邮件,表示自己心动了,想租下这栋房子。
Rentals.ca首页截屏
“房东”自称Benjamin William牧师,马上回复了。邮件里全部都是坑。
这名牧师说自己和妻子本来想把房子卖掉,但由于地产经纪的原因,两人决定不卖了,转而将房子出租。房子在一个非常安全的社区,周围邻居也非常友善。
虽然房租只有每月2000元,但是还包高速上网,也可以养宠物。
不过,他和妻子正在参与一个慈善项目,现在不在加拿大。而他们的委托人因为在美国的亲人因新冠去世,现在还在加州,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回温哥华。
所以,想租房子的人现在只能自己在房子周围转一下,无法进入房子实地看房。
话说到这里已经很诱人了,“房东”最后还加了一句,如果你之前的租房记录良好而且具有一个好租客的特征的话,还可以在房租上打个折。
骗子将这个故事编的非常完美。先设立牧师的人设,靠大家对这个职业的信任度降低怀疑,然后编织不能出现的原因,既令人尊敬又不好反驳;再就是进一步用低廉的价格引诱租房者上当。
但这些也恰恰是租房骗局非常典型的特点。
Paul回复说,非常感兴趣把房子租下来,然后就开始跟“房东”发短信交流。
“房东”要求他先通过银行电子转账(e-transfer)1500块。
电子转账又是租房骗局中经常使用的支付手段。一旦开始转账,就几乎无法取消,而且收款人的资料也非常难以追踪。
Paul当然明白这一切,不可能真正付款。他做了一个e-transfer的付款凭证,然后Email给骗子。
骗子真的上当了,在短信里要了Paul的全名和地址(当然都是Paul编出来的),说会把租房合约和钥匙快递给他。
一般来说,骗局在这里就结束了。骗子收到这1500块后,就会原地消失,哪会有什么钥匙和快递呢。
但这次他面对的是一名前警官。
在“汇钱”之前,Paul要“房东”提供全名和银行账户信息,如果不提供的话,“房东”得先汇200块给他好让他看到“房东”的银行信息。
也不知道是骗子大意了还是什么别的原因,真的发来了一个名字George Aghogho,还有一个蒙特利尔TD银行的账号。
事到如此,Paul已经掌握了足够的信息,停止了与骗子的交流,并向警方、租房网站、TD银行和加拿大反欺诈中心(Canadian Anti-Fraud Centre)报告。
没想到,所有部门的反应都像蜗牛一样,没人回复他。
Paul感叹道,这些部门都不在状况内。
又过了几天,直到Paul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加拿大广播公司,媒体介入后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租房网站将虚假的广告下架,银行表示要进一步进行调查。
Paul以一名前警官的经验,认为自己房子的虚假出租广告可能已经导致5到10个人上当了!
炸了! 大批加拿大人被CRA扣钱! 牛奶金被扣 家长崩溃! "全家就靠它!"
新闻
加新网CACnews -
本周一,加拿大副总理方慧兰才透露将在下周宣布最新联邦财政预算,并有针对性救济更多加拿大人,结果周三晚上,不少人就“晴天霹雳”地被扣了一大笔钱!
根据英文媒体报道,加拿大税务局(CRA)近日发出提醒——他们正在用福利金抵扣一些纳税人所欠的债务!
这个通知是在本周三上午发布的,扣款通知在凌晨3点就发到加拿大人的邮箱了。啥意思呢,就是你欠的钱,我就用本来要发给你的福利来抵。
这个操作并不是今天才有的,只是疫情期间为了帮助加拿大人减轻债务压力,临时暂停了,在2022年10月份就恢复了,这次是在纳税季之前提醒了,还是打得很多加拿大人一个措手不及。
税局重启了抵消个人所得税退税,以收回疫情福利等中的未偿债务,这包括自动扣除福利金,例如 GST/HST抵免退税等福利款项。
政府表示,这是“疫情前的标准操作程序,用于向未偿还债务的纳税人收款”。
由于这次“追债活动”牵扯到了儿童福利金,很多加拿大家长都到网上抱怨。
家住安大略省的二娃妈妈Cassandra Lynn Borges是一名全职主妇,凌晨3点左右收到了CRA的通知。本来再过几个小时就可以领取儿童福利金,结果没有收到。
“在与CRA通了两小时40分钟的电话后,他们告诉我,加拿大应急响应福利(CERB)有一笔追回款,他们已经拿走了我这个月的全部福利金。”
“我在电话里对他们说,账单、杂货、银行账户里的钱,你怎么能把别人应该得到的全部福利金都拿走呢?没有选择吗?不能设一个支付计划,用信用卡支付吗?”
好在,她之前欠的钱刚好抵掉了这一个月的福利金,下个月就会恢复,也幸好家里的财务状况较为稳定,可以撑过去。
一位网名为@marymarypearl的家长也拍抖音抱怨,说自己是全职妈妈,全家人就靠着老公的收入和每个月的牛奶金等福利过活,但税局告诉她,由于2021年她家领取的疫情福利不完全符合资格,所以这些欠款现在要从福利金扣,包括牛奶金和HST退税。
另一名家长泰勒(Taylor)表示,她通常会收到1100刀的CCB福利金,但这个月只收到235刀。
“我们家就靠那笔钱了!我们的房租贵得离谱、食物贵得离谱、汽油贵得离谱,没有这些钱我们活不下去!”
对于这些抱怨,网友们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表示同情:“这真是太令人悲伤了…”
“这可能只是开始…”
更多人表示:你疫情期间多拿了钱,还回去不应该嘛?
“那你多拿的钱哪儿去了?”
“真有意思,吐槽税局扣钱,日子过不下去,但还能花钱纹身做头发。”
“多拿钱的时候咋不抱怨?”
“找份工作上班去!”
“现在啥世道?欠钱不还还有理,还能拍抖音抱怨?”
“笑死,拿钱的时候一声不吭。”
对此,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
后悔! 亚裔精英移民加拿大后哭了 每月烧6000刀 回国够花9个月!
近日,加拿大移民部宣布再次放宽要求,将毕业工签延期,再续18个月!特鲁多政府接连放宽各种移民门槛,为的就是多收些新移民进来,增加本国劳动力,带动疫后经济。
可当前这个时期,移民加拿大或许并不如大家想象中的美好,对于许多新移民而言,只有一个字:惨!
就在今天,本地英文媒体报道了一对新移民夫妇的故事,满满写着“后悔”两个大字,主要就是实在是太贵了!每个月烧钱6000刀,这笔钱回国都够花大半年了!
这位“后悔移民加拿大”的人,名叫沙赫扎德·基德瓦尼(Shahzad Gidwani),在疫情席卷全球初期,就带着一家大小,从印度移民到了加拿大多伦多。
中年爸爸带着妻儿移民,展开新生活,这个剧本可喜可悲。
53岁基德瓦尼本身在印度就属于“精英人士”,有着数十年的销售国际工作经验,从美国高校毕业,手握商业硕士的学位,按理说吧,移民生活不应该太糟糕,他们一家也对多伦多的生活充满了憧憬。
然而,现实永远比想象的骨感。
疫情就算了,大家也都是这么熬的。可偏偏全球通胀严重,加拿大食品通货膨胀率攀升至40年来的最高水平,基德瓦尼一家的积蓄都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学历经历兼具的基德瓦尼,在加拿大没能找到一份能维持生活的永久性工作,开始恐慌。
加拿大现在就业的人很多,岗位空缺也多,但大部分雇主都希望雇用有本地工作加拿大经验的人,基德瓦尼就被过滤掉了。
从搬到多伦多至今,基德瓦尼一家每个月光是房租、家具、食物、生活必需品,就要花6000刀左右,时间一长,实在是吃不消。
“我们根本没有为通货膨胀做好准备,看到当前这个情形,都处于震惊状态,也在重新考虑移民是否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我们正在烧钱,这里一个月的开销都可以在印度生活九个月了。”
基德瓦尼一家的故事,并不是个例。
曾经是在一家公司担任CFO的萨拉在几年前就移民到了加拿大,她的工作经验算是丰富,希望在这里安家,并取得永居身份。
但移民加拿大听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差距的,光是在等PR这段时间,萨拉就没能顺利找到工作,积蓄花光,原本的满心期待变成了恐惧未来。
移民的第一年,她和丈夫就因为租金太高,被迫搬到了合租房,与其他人合住,同时拼命找工作。
一样的,萨拉也是因为“缺乏在加拿大工作的经验”,申请屡屡被拒,开始做起了Uber司机,维持生计。经过几波周折,才最终找到一份私人看护的工作。
“这实在是太可怕了,我们需要收入。所有东西的价格都在疯涨,我们的积蓄很快就花光了。”
虽然现在她们一家已经获得了PR身份,但生活的城市实在是太昂贵了。
“杂货账单几乎是我们刚来时的2、3倍,更不用说天然气和住房成本了。这超出了我的预期,生活成本在上升,但我们的工资却没有。”
42岁的劳拉·桑切斯(Laura Sanchez)和42岁的丈夫丹尼尔·福拉(Daniel Faura)在2021年带着孩子移民多伦多,但由于现在生活成本高昂,他们正在考虑搬离这里。
福拉在加拿大上的学,但即便如此,投了几百份简历,也没有任何回音。想要获得PR,他需要找到一份符合政府职业清单的工作,并获得12个月的工作经验。
夫妻俩原本在哥伦比亚做过记者,在加拿大的一个仓库找到了长时间夜班的清洁工作,时薪14刀,但每个月的房租就要2100刀了。
交了房租,两人连买菜做饭的钱都没有了,要到食物银行领救济品。“这就是我们考虑搬到另一个省份的原因,在多伦多工作太难了。”
说到生活成本昂贵的城市,温哥华如果说是第二,多伦多都不敢称第一。安省活着贵,BC也是如此。
就在今天,本地英文媒体报道,从下个月开始,BC省民的钱包又要瘪了!
4月1日开始,BC省民加油和购买啤酒、葡萄酒和其他酒类的费用将变得更高!
首先是加油,1日起,本省每升汽油碳税将增加约3分,使每升碳税总额达到14.31分!
此外,根据省民的具体居住地,还会增加其他税种。
碳税上调之前,温哥华司机加油就已经要支付了每升约38分的省税,这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油价上涨。
此前,BC财政厅就已经指出,未来7年会有3倍的涨幅,即每年每增加15元,每升油价将上涨3分,直到2030年达到 170元!
然后是买酒,由于联邦政府年度消费税调整,加拿大人为酒类支付的费用将略有增加。
今年通货膨胀疯涨,联邦酒类消费税上涨了 6.3%!
生活在温村的人,租房、吃饭、各种账单、税单,大家就差呼吸不收钱了,本地人活着都艰难,更别说新移民了。
当前正处于加拿大“万物皆贵”的时候,加拿大人都感受到了高昂的生活成本带来的压力,新移民和正在申请PR的人更惨,希望大家都能加油吧…
加拿大央行暂停加息?! 加币汇率连夜跌! 食品价格要涨7%? 温哥华人: 1份工作不够活了!
2022年底到2023年初,加拿大人的生活就一个字:难!各种物价飙涨,房价、奶价、菜价、油价,现在报税季,又有各项税要交,人们叫苦连天,别说生二胎了,能不能养活自己都是问题。
本周三,也就是明天,又是一个月一次的央行加息日,就在利率会议即将召开之际,加拿大央行放出风声:有可能暂停加息!消息一出,加币汇率连夜跳水!
要知道,央行连续加息已经差不过1年了,通货膨胀率近期出现下跌,但生活用品物价居高不下,加拿大人已经被不断增加的债务逼到尽头了,过去12个月借贷成本上升了 425个基点!
就在本周,央行公布了一份详细的议息报告,向公众解释此次利率政策制定的原因,行长也再次表态:央行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暂停加息,评估现有政策对于控制通胀是否已足够有效!
“如果经济发展与 MPR(Monetary Policy Report)货币政策报告前景大致一致,管理委员会预计将把政策利率维持在当前水平,同时评估累计加息的影响。”
虽然没有拍板暂停加息,但“几乎可以确定”,对此,不少人喜出望外。
然而,就在加拿大央行放出风声之前,美联储放话了:加息进展不会终止,将进一步提高利率!
美国和加拿大在加息问题上,一直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相似,有人担心加拿大也会跟进。经济学家认为,现在就说加拿大利率已达到峰值,还为时过早。
加拿大考虑暂停加息,主要是为了观望,但通胀回落并没有那么简单,分析师预计,即便加拿大现在决定暂停,大概率还是得重新回到加息节奏中来。
加拿大丰业银行资本市场经济学主管德里克·霍尔特(Derek Holt)表示,央行的加息幅度要限制落后于美联储的差距,因为这个差距可能会削弱加元,加剧通胀。
央行此前也再三强调,必要时将恢复加息。
就在美国宣布加息后,加币兑美元汇率出现下跌趋势,从0.752下滑至今天的0.7434:加元兑美元的交易价格为 73.42,过去一个月从75美分一路下滑。
不过话说回来,这利率再往上走,加拿大人不知道还能不能撑住,且不论房贷吧,就说这一日三餐,都成问题了。
UBC和达尔豪斯大学一份最新报告指出,2023年,加拿大全国食品价格可能会上涨5%至7%!预计食品价格不会很快下降。
2023年,生活在BC的一个四口之家,在食品上的平均支出将高达16288刀!比去年增加1065刀!
全省各地的食品银行正经历“创纪录的需求”——2022年夏天以来,大温地区食品银行定期为2.1万人提供服务,这一数字正在迅速地增长,平均每个月都有800到1000个新居民来请求帮助。
2022年前往食品银行领取救济粮的人中,28%是儿童,15%是老人,57%是成年人。
达尔豪西大学农业食品分析实验室主任Sylvain Charlebois表示,加拿大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也可能是导致价格飙升的原因之一,加拿大商家的利润率是美国商家2倍。
本周三,前段时间被骂上加拿大热搜的Loblaw等连锁杂货商CEO将出席下议院会议,接受调查和提问!
明明通货膨胀率正在缓慢下降,但食品价格迟迟不下调,大型杂货店每年盈利这么多,议会将开始进行食品价格调查,Loblaw、Empire和Metro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总裁也将出席。
这食品价格再不降,加拿大人真的吃不消了,万物均涨,就是工资“按兵不动”,不少人身兼数职,身心都开始受挫了!
家住温哥华的26岁小哥辛格,与女友住在地下室,每个月租金550刀,UBC毕业,现在在建筑业工作,每周工作60+小时,还要兼职Uber司机和送外卖;
28岁的妹子奥莉维亚(Olivia)是一名初级物理治疗师,身上背着上万的学生贷款,每周上2个夜班,同时兼职餐厅服务员。
“我不知道温哥华还有多少人只有一份工作,”她的主要工资全部用来支付学生贷款和房租,如果不做服务生,就不能正常生活了。
住在一个房价和生活成本都居全球最高之列的城市,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已经远远不够了,租金飙涨、通货膨胀、食物成本上升。
2023年,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育空地区、曼尼托巴省、纽芬兰省、新斯科舍省、萨斯喀彻温省、爱德华王子岛将上调最低工资。
唉,日子难过天天过,大家咬牙撑过去吧…
惨! 加拿大人穷得揭不开锅 天价小费给不起 二胎不敢生! BC发福利金!
BC家庭日长周末过后,加拿大联邦统计局在今天公布最新数据报告——1月份通货膨胀率放缓至 5.9%,低于经济学家先前预期的6.2%!
上一次加拿大年通货膨胀率上一次低于 6%,还是在2022年2月,当时为 5.7%。BMO首席经济学家道格波特(Doug Porter) 表示,这次罕见下行,“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1月通胀率数字低于许多商业银行预期,对加拿大央行来说是个好消息。有人分析,市场的反应是略微下调了央行加息的预期。
2022年3月以来,央行已连续8次上调关键利率,将利率从接近零,提高到4.5%,是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央行表示,将“有条件”暂停加息,评估加息对经济的影响。
央行预测,到2023年中期,通胀将放缓至3%左右,并在明年降至2%的目标。
虽然通货膨胀率放缓,加拿大人的钱包一样空空——因为全国杂货价格继续以比12月份更快的速度上涨!
除此之外,央行连续大力度加息,以高利率抑制通胀,导致抵押贷款利息成本继续上升,1月份达到 21.2%,创下1982年9月以来最大增幅!
先不说贷款利率的问题,就看加拿大人日常的开销,都足够惊人。
上个月通货膨胀放缓,杂货价格上涨却还在上涨,与1年前相比涨了11.4%,其中肉类、烘焙食品和蔬菜价格都上涨得更快。
相信大家都感同身受,每次进超市买东西,都可以看到价格上涨,新鲜和冷冻鸡肉的价格尤其昂贵,比去年12月涨了9%。
在家煮饭成本变高,下馆子就更不用说了,菜单上的食物都在变贵,小费更是夸张。
现在不少餐厅的消费选项都只有18%、24%和30%,加拿大消费者都开始不淡定了!
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加拿大人在给小费方面“已经达到承受极限”——
62%受访者表示他们被要求多给小费;五分之一受访者表示,他们上次外出就餐时给了20%或更多小费。
人们觉得,加拿大的小费已经“失控”了。
这对于加拿大人而言,吃住是日常生活必需开销的大头,房租不降、食费上涨,大家都开始吃不消了。
在打工人养活自己都困难的现在,二胎这件事情已经被许多加拿大人剔除在未来规划里了。
一位家住在新不伦瑞克省的24岁新手妈妈Autumn Oliver-Giasson在去年8月生下第一个孩子后,不敢再生第二胎了。
“我现在都不知道是否可以在儿子2岁前重新回去工作。没有人看孩子,托儿服务也很贵。”
生完孩子休产假,她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甚至开始帮忙照看其他父母的孩子。
“除非我们挣的钱非常多、或者通胀下降,或者托儿服务可负担,否则我们不会再要孩子了。”
加拿大统计局一份2021年的报告显示,2008年以来,全国生育率就一直在下降,2020年更是达到了2006年以来的最低出生人数。
住在阿尔伯塔省的另一位新手妈妈——27岁的艾米莉(Emily Pigeau)也在去年5月生下了第一个孩子。
不说二胎,他们夫妻俩一开始连第一胎都没打算要。Emily是一名设备操作员,生孩子期间无法工作,所有压力都落到了丈夫身上,他是一名卡车司机。
“3年前去一趟杂货店,每周费用是50加元左右,现在基本都是150加元,差太多了。”
他们家现在基本上都很少吃新鲜蔬菜了,大多都是买冷冻产品,因为更便宜。
孩子已经出生,艾米莉一家决定,在财务问题没有好转之前,他们是不会再生育了。
别说生孩子了,22%的加拿大人都破产了!
根据益普索公共事务调查公司的最新民调显示,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处于“完全没钱”的处境,无法支付更多的家庭必需品。
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四分之一的居民会表示自己“已经完全被掏空”,35%家庭收入低于$40,000加元的人都是如此。
32%的受访者表示,满足衣食住行等必需品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迫使他们对支出计划做出重大改变;
总体而言,超过一半(54%)受访者表示,他们很难消化进一步的价格上涨。女性、有孩子的人和18-34岁的人反应最大。
在生活艰辛的现在,加拿大还有几项福利金准备发放,请大家注意!
首先是加拿大儿童福利(CCB),特鲁多政府去年宣布提高这个福利金之后,符合资格的家庭2023年可得到近7000加元!
其次是BC的家庭福利(B.C. Family Benefit),家庭日当天(2月20日周一),省财政厅宣布:将会有超过35万个家庭收到BC家庭福利(B.C. Family Benefit)三笔款项中的的第二笔!
省府将向有18岁以下子女的中低收入家庭,发放三笔增强型家庭福利金。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在1月至3月期间最多可收到$350福利金。
财政厅长康洛绮 (Katrine Conroy)表示,随着全球通货膨胀导致生活成本上升,养育子女的日常开支也在涨,许多省民面临重重压力。政府发放额外的财务补助,希望能帮助家长们减轻家庭开支负担。
有孩子的家庭,请注意政府发放福利金的时间和渠道。
2023年,日子依旧艰辛,希望大家都能挺住
警惕! Richmond Centre附近爆随机袭击 女子倒地送医! 温哥华公园有可疑白男尾随!
家庭日周末将至,大温地区接连传出治安案件,列治文随机袭击、高贵林可疑火灾、温哥华公园有可疑男子游荡,处处都是危险,令人担忧。
根据列治文皇家骑警的最新消息,就在本周二(14日)一大早,Richmond Centre附近就连续发生2起无端袭击案件!一名陌生男子袭击2名女性,致其受伤!
案发地点位于本地华人聚居城市列治文的市中心,距离Richmond Centre只有几分钟的路程。
这天早上,一名警察开着巡逻车执勤,在经过Buswell St. 6400号路段的时候,被民众招手拦下,发现现场有一名女子倒地不起,立即提供了急救措施。
随后,救护车赶到现场,将受伤女子送医接受治疗。
一开始,警方也以为这只是单纯的“紧急医疗状况”,人既然送医了,就没事了。
没想到,就在同一天,相近的地点,有另一名女子向警方报案,说走在路上时候,突然遭到一名陌生男子袭击。
经初步调查,列治文警方认为这两起案件存在关联,可能是同一人犯下的,并提醒民众注意,目击到袭击案的人联系警方,提供线索或行车记录仪证据。
除了列治文的随机袭击案件,就在本周四(16日),高贵林突发大火,2栋民宅被烧毁,居民被迫流离失所!
火灾发生在晚上11点20分左右,高贵林消防局接到警报,说是River Springs附近发生大火,立即出动30名消防员灭火。
“其中2栋房屋被完全烧毁,另外2栋房屋外部有轻微损坏,”消防员赶到火场的时候,所有住户都已经被疏散,站在外面。
被烧毁的,是位于Parkland Drive附近Keith Place的2处房屋,消防员花了整整1个小时,最终才把大火扑灭,火场里面一只狗狗被困,最后被救出。
其中一位屋主史蒂文·帕里什(Steven Parish)在这里住了很久,1989年就买下这里,现在用于出租。
“这是一栋很棒的房子,我们买下后住在这里,现在房租出去,我为租客们感到伤心,他们失去了一切,但不幸中的大幸,人没事就好。”
现阶段,消防员正在调查这起火灾是否为人为恶意纵火,起火原因还在确认中。
根据本地英文媒体的报道视频,一名男子在火场外被拘捕,手上戴着手铐。
警方尚未对此做出回应,仅表示会公布更多调查细节。
最后是温哥华公园有可疑男子游荡的案件——
根据温哥华市警的消息,就在本周二,UBC附近的Pacific Spirit Regional Park公园有可疑男子出没,请所有民众近期前往时,最好结伴前行!
本周二当天,警方接到2份民众报告,说North West Marine Drive 5300街区附近有一名男子形迹可疑,尾随在一群散步民众的身后;
另一人报告说自己遇见一名男子当众做出“不雅行为”。
两起通报的对象,都指向一名白人男子、身材苗条、留着一头“脏兮兮的”金发,年龄在17至25岁之间。
由于此人现在还没抓到,有可能还徘徊在这个区域,警方要求大家外出保持警惕,尽量不要戴耳机散步,最好与朋友一起行动!
除此之外,维多利亚警方最近被爆出丢失了重要资料,可能将60人置于危险之中!
事情发生在2个月前,维多利亚一名警察不小心丢失了一个笔记本5天,上面记载着包含维多利亚、Esquimalt、Saanich及西海岸地区大约60个姓名和 50个地址。
这名警察当时并没有上报,直到这个月才被发现,里面的内容已经被散布出去,在各种犯罪份子之间流传!
警方表示,笔记内容提及的每一个名字,都与警方的行动或调查有关,没有证人或受害者的姓名或地址,局长出面致歉:
“发生如此严重侵犯隐私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我代表维多利亚市警方向所有受影响的人道歉”。
除了受影响的人外,警方接下来将向每个地址的居民提供信息,制定安全计划、并帮助确保其住所的安全。
目前,警察投诉专员办公室 (OPCC) 和信息和隐私专员办公室 (OIPC) 也已收到通知,展开调查。
唉,本地治安差也就算了,就连警方都这么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