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太乱了 骗子盯上警察的房子 是这么操作的
一名温哥华警察局前探员Paul Mcnamara最近遇上一件奇怪的事。这个月,他的一个朋友在租房网站Rentals.ca上找房子,却意外发现Paul在新西敏的独立屋正在招租。
网站上有30多张房子的照片,把这栋有3个卧室面积4000多呎的两层独立屋的内外都展示出来了。令Paul愤怒的是,连他未成年小女儿卧室的照片都大摇大摆的放在网上。
作为一名前金融刑事警察,Paul马上意识到他们的房子已经成为骗子钓鱼的诱饵了。
示意图,与文内独立屋无关
在联系了警方、网站都没有获得及时回复后,这名前警官开始了自己的调查。
他发现这栋独立屋竟然整栋租下来只需要2000块钱一个月,还需要交1个月的押金。也就是说,付出4000元就可以入住了。现在大温地区的房租这么高,简直像白住一样。
骗子就是靠这种低价来吸引无辜的人上当。
Paul直接给“房东”发了邮件,表示自己心动了,想租下这栋房子。
Rentals.ca首页截屏
“房东”自称Benjamin William牧师,马上回复了。邮件里全部都是坑。
这名牧师说自己和妻子本来想把房子卖掉,但由于地产经纪的原因,两人决定不卖了,转而将房子出租。房子在一个非常安全的社区,周围邻居也非常友善。
虽然房租只有每月2000元,但是还包高速上网,也可以养宠物。
不过,他和妻子正在参与一个慈善项目,现在不在加拿大。而他们的委托人因为在美国的亲人因新冠去世,现在还在加州,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回温哥华。
所以,想租房子的人现在只能自己在房子周围转一下,无法进入房子实地看房。
话说到这里已经很诱人了,“房东”最后还加了一句,如果你之前的租房记录良好而且具有一个好租客的特征的话,还可以在房租上打个折。
骗子将这个故事编的非常完美。先设立牧师的人设,靠大家对这个职业的信任度降低怀疑,然后编织不能出现的原因,既令人尊敬又不好反驳;再就是进一步用低廉的价格引诱租房者上当。
但这些也恰恰是租房骗局非常典型的特点。
Paul回复说,非常感兴趣把房子租下来,然后就开始跟“房东”发短信交流。
“房东”要求他先通过银行电子转账(e-transfer)1500块。
电子转账又是租房骗局中经常使用的支付手段。一旦开始转账,就几乎无法取消,而且收款人的资料也非常难以追踪。
Paul当然明白这一切,不可能真正付款。他做了一个e-transfer的付款凭证,然后Email给骗子。
骗子真的上当了,在短信里要了Paul的全名和地址(当然都是Paul编出来的),说会把租房合约和钥匙快递给他。
一般来说,骗局在这里就结束了。骗子收到这1500块后,就会原地消失,哪会有什么钥匙和快递呢。
但这次他面对的是一名前警官。
在“汇钱”之前,Paul要“房东”提供全名和银行账户信息,如果不提供的话,“房东”得先汇200块给他好让他看到“房东”的银行信息。
也不知道是骗子大意了还是什么别的原因,真的发来了一个名字George Aghogho,还有一个蒙特利尔TD银行的账号。
事到如此,Paul已经掌握了足够的信息,停止了与骗子的交流,并向警方、租房网站、TD银行和加拿大反欺诈中心(Canadian Anti-Fraud Centre)报告。
没想到,所有部门的反应都像蜗牛一样,没人回复他。
Paul感叹道,这些部门都不在状况内。
又过了几天,直到Paul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加拿大广播公司,媒体介入后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租房网站将虚假的广告下架,银行表示要进一步进行调查。
Paul以一名前警官的经验,认为自己房子的虚假出租广告可能已经导致5到10个人上当了!
突发大爆炸! 10多人死伤 大楼碎片喷空 视频惊悚; 火灾现场华人含泪找丈夫
刚刚,美国宾州大爆炸死亡人数上升到5人,仍有6人处于失联状况。
从现场的情况看,有可能凶多吉少。救援工作还在进行中,整个建筑已经几乎被夷为平地,能够抢救的可能不多了。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24日下午5时,美国宾州一家拥有850员工的知名巧克力工厂突发剧烈爆炸。
浓浓的黑烟直冲天际,镜头捕捉到的现场,宛如遭受导弹袭击,火光冲天,建筑碎片喷空。
00:32
几个街区之外的房屋都在摇晃。爆炸前无人疏散,直接导致人员伤亡,到发稿时间止共5人死亡8人住院,还有6人至今下落不明。
“这是我这辈子听到过的最响的声音!”
巨大的爆炸冲击波及附近好几个街区,一位市民描述当时的惊魂时刻:“感觉就像地面从你脚下坠落,整个房子都在摇晃,我的狗都吓呆了,一动不动。”
消防局长Samantha Kaag在爆炸发生后的几分钟内赶到现场。据Kagg表示,爆炸的威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将一栋公寓楼向前移动了“四英尺”。
爆炸建筑前面的教堂和一栋公寓大楼也遭到了损毁。
在进行紧急救援时,爆炸发生街区的所有居民都被要求撤离,以防进一步的伤害。
到发稿时间为止,爆炸原因尚未确定,但有官员表示,现场看像是一次瓦斯爆炸。
据报道,事发工厂RP Palmer 公司成立于1948 年,据该公司网站介绍,该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糖果商之一,拥有 850 名员工,专门生产季节性巧克力产品,像是情人节的心型巧克力,以及复活节兔子造型巧克力等。
目前还不知道爆炸发生当时有多少名员工在事发大楼内上班。
当地委员会主席Philip Wert 表示,该建筑建于50 年代末或 60 年代初,官员们不得不“访问档案,提取建筑蓝图,以获得更好的建筑布局。”
“所有这一切的一线希望是有人被发现还活着,有人被发现还活着,但在瓦砾中,不知道他们是生是死,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那个人,他们有了第二次机会,希望我们会找到更多,”他说。
意外总是不期而至。
同样是周五24日下午,纽约曼哈顿华埠也突发一起重大火灾,已造成10人受伤!
火势蔓延极快,楼内的住户还没来得及反应,匆忙逃生,有人甚至没穿衣服就跑出楼外。
一位华人老妈妈听到失火消失后急赴现场寻找家中的老伴,却又不会英语无法与消防员沟通,在现场急得飙泪。
老妈妈姓梅,家住该建筑的6楼,事发时只有老伴一个人在家。
她在外听得大楼起火,急忙赶回来,但现场已经黑烟滚滚被拉起了黄线。丈夫生死不明,梅妈妈又不会英语不知道怎么跟警察沟通,急到眼含热泪。
好在一个现场的华人记者帮忙翻译,终于获悉丈夫及时逃出,没有大碍,梅妈妈这才松一口气。
据梅妈妈的丈夫回忆,火灾发生后,他看到窗外有浓烟进入,随后烟雾警报器狂响,立即意识到起火了,开始向楼下逃生。出门时发现已经有很多人在撤离。
家住4楼的王先生回忆称,事发时正在电脑前工作,突然注意到地板的缝隙间有看着像干冰一样的烟雾冒出,以为是楼下活动导致,便没太在意,
但随后发现烟雾愈来愈浓和黑,便匆忙跑下楼,等跑到街上,发现口罩已被熏黑。
一位2楼的住户表示,自家就位于火源礼品店的上方,起火后便看到窗外烈火熊熊,根本来不及思考便拉着女友向楼下跑去,连衣服都没来得及穿,最后是在消防员和沿街店铺的帮助下,才得到了外套和毯子。
现场还有数名老人被消防员抱出或抬出,被放上担架接受治疗。
华裔陈女士80岁的母亲当时就被困在3楼,“消防员把她抬下来,她什么也看不见,但当她打开门时,烟雾扑面而来。”
一些家人在匆忙赶到后同样难以控制情绪流下眼泪。
目前,有关火灾的原因还在调查当中,一楼礼品店被烧得干干净净,多年赖以生存的生意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化为乌有。
而楼内21户家庭日后将住在哪里,是否会面临流离失所还不得而知。
不幸中的万幸,这场大火没有吞噬人命。
只是在生存唯艰的时局下,这样的意外对受灾家庭来说也可以是一场沉重的打击。
希望他们,以及密州遭受龙卷风侵袭的成百上千的人们,都能坚强度过这道难关。
惊魂! 港男到泰国蹦极 救命绳断了! 秒变10层楼自由落体! 画面疯传
极限运动是不少喜欢体验刺激人士的首选,其中蹦极是一大热门项目。然而就在近日,外媒曝出一起十分恐怖的蹦极事故!
一名香港男子到泰国蹦极,结果绳子突然断掉了!直接整个人自由落体!
这一幕,刚好被旁边的游客拍了下来。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这名男子面朝前方,没有太多的犹豫,就从10层楼高的跳台纵身跃下,准备迎接“濒临死亡”的刺激感。
却没有想到,他下一秒真的与死神擦身而过了!
他下落的速度很快,眨眼就来到了回弹的位置,就在这个时候,只听见“啪”的一声,绳子断了!
上一秒还在享受着“速度与激情”的男子,下一秒就变成“自由落体”,猝不及防地整个人砸入水中!周围尖叫声一片,都没有预料到意外发生!
根据美国媒体CNN最新报道,这名男子名叫Mike(因为不想被网友骚扰,不愿意透露姓氏和中文名字),来自中国香港,今年39岁,在今年1月份到泰国滨海胜地巴达雅(Pattaya)旅游。
这一天,他来到巴达雅知名游乐园区——泰象塔普拉亚野生动物和冒险公园(ChangThai Thappraya Safari and Adventure Park),想体验一下蹦极的刺激, 结果尝试了一把“濒死体验”。
他本人回忆,当时自己是从一处水域上方往下跳。
绳索突然断开,千钧一发之际,他意识过来的时候,已经十分靠近水面了,重摔落入水中。也幸好下面是水,他会游泳,捡回一条命,但也受了伤。
“真的很高,所以我闭上眼睛,准备等到被弹回来才张开。结果我张开眼睛的时候意识到绳索断裂,人已经在水中!”
“我身体左边先落下去,那里伤得比较重,就好像被人狠揍一顿。“
掉进水里的麦克,双脚还被断掉绳索的下半段绑住,但当时也顾不了这么多,拼了命赶快游出水面。“不会游泳的人,麻烦就大了。”
幸好,这次事故没有闹出人命。园方当场给麦克退费,支付了照X光和超音波的费用。
园方证实,这个也是他们第一次发生绳索断裂的事故,“我们立刻将他捞了上来,并询问情况。他说自己瘀伤,所以立即送医了”。
当然,在这种项目之前,院方一般都会要求游客签署“生死状”,出了什么事情自己负责。
麦克也签署了免责声明,写得清清楚楚,“如果发生任何差池或意外,本公司会支付医药费用。但是顾客不能针对其他花费要求赔偿。”
不论如何吧,希望大家外出游玩也多注意安全!
多伦多女子急诊等到吐血昏迷死亡; 留学生被索$33万医疗费 医疗令人惊心
加拿大的医疗系统积患已久,纵使用猛药也难医沉疴。因此,许多华人常常感慨,真要得了什么严重的病,那要是国内有医保,还是回去赶紧治才好——而在加拿大只能“等死”。
如此调侃虽有些夸张,但的确曾多次真实发生。
今年年初,一名多伦多的女子便因得不到妥善治疗,在急诊室内死不瞑目。她的兄弟姐妹至今无法接受亲人离世的事实,于是向媒体曝光了医院的荒唐行径。
40岁的梅琳达·穆特 (Melinda Moote)是加拿大多伦多地区伯灵顿市的一名居民。今年1月6日,她前往圣约瑟夫医院(St. Joseph’s Healthcare)急诊室就诊,因为她发现自己身上的一种罕见严重疾病似乎复发了。
据悉,梅琳达在2020年怀孕时被该医院诊断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了她的生命安全着想,医院建议她流产,并接受长期治疗。
这3年,梅琳达感觉自己病情已经稳定,在1月6日,她突然看见复发症状。
于是,全家人马不停蹄把她带到了急诊室——稍有耽误,恐怕就会危及生命。
然而,“皇帝不急太监急”,医院急诊室慢悠悠告知她拿号排队,根本不管梅琳达处于危险之中。
她在急诊室等了一个多小时,前面还有34个人在排队。
而家人坐在等待区,不能进去找她。她们感到焦急,去催促护士,却被恶语相加,并被保安请了出去。
梅琳达的姐姐后来得知,妹妹坐在轮椅上,没有人看顾。她非常虚弱,时而靠在垃圾桶边上吐血,时而昏迷不醒。
姐姐曼迪无法忍受,不顾保安阻拦冲进病患区,她看见妹妹嘴唇已经开始发紫:“求求你们,我妹妹快死了!”
终于,有一名护士不在乎排队顺序,协助她紧急转入心脏血液科的重症监护病房。医生说,梅琳达已经开始肾衰竭,他们将通过血透析洗肾治疗。
5天后,梅琳达病情好转,她甚至可以在社交媒体发帖冲浪。
可又过了2天,1月13日,情况急转直下——由于医院将她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出到了普通的临床教学病房,医护人员的失误导致她血小板急剧下降,无法接受血浆治疗。
她的尿液中开始出血,可普通病房里的新人却根本不知道这是血液病导致的,还以为那是梅琳达的月经。
于是,1月16日,梅琳达因心脏骤停和一系列并发症不治去世。
她的丈夫以及7个兄弟姐妹目睹了她的意外离去,她们对加拿大的医疗系统感到绝望——而梅琳达同样死不瞑目。在她还能自理的最后时刻,她正在网上发帖讲述自己的遭遇。
起初是急诊室的冷漠,之后又是转病房后新人的疏忽,层层失误,最终将梅琳达推向了死亡。
而她的家人,还在执着于为她讨个说法。
除了“等死”问题令人诟病,天价的医疗账单同样令许多加拿大人费解——拿着这么多钱,却办不好这么点事儿,这合理吗?
最近,一名20岁留学生的遭遇再次引发网友热议。
据CBC News报道,20岁的哥伦比亚留学生马可去年10月抵达多伦多上大学,但今年2月却因一场意外中风。
2月6日,他在和朋友聚餐时突然失去知觉,随后送医被诊断为出血性中风。医院称,必须要为他做2次脑部手术和一次喉部手术,才能使他恢复正常生活。
由于马可孤身一人在加拿大,他的亲人全部都在哥伦比亚。家人得知孩子重病时,感到惊讶。他们第一时间同意了手术,却被告知费用高达$30万加币。
或许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孩子是不是没买MSP,导致无法报销医疗账单。但事实上,马可在来加拿大时购买了一份医疗保险,只是这份医疗保险只能覆盖其中的$65000加币。
并且,医疗费用还在增加。
由于马可已经昏迷了22天,他一天不做手术,医药费便会一天天往上涨。目前已经涨到了$33万,使得他的家人不得不在GoFundMe网站上筹款。
这无疑是令人震惊的……
1天4起! 素里司机碾过行人; 两少年180km/h狂飙飘移 撞警车烧成焦炭
好不容易熬过了寒冬,即将迎来最适宜温哥华人出行的春季,许多按捺不住的司机却在马路上肆意狂飙,酿成多起车祸。
光从昨天到今早的24小时内,便发生了4起!其中2起发生在素里,1起发生在本拿比、1起发生在列治文。
先说说发生在素里的2起车祸。
据素里皇家骑警称,第一起车祸发生在周一晚上6点15分左右。一名司机驾驶银色现代轿车在驶过第140街附近的第88大道区域时,超速撞倒了一名在人行道上的行人。
据素里皇家骑警出警现场时提供的照片,当时还没有天黑,该司机完全有能力看清行人。并且,该司机冲上人行道的行为,本身就足够匪夷所思。
好在路牙和人行道都起到了缓冲作用,尽管车辆碾过行人,但最终只造成了轻伤。
过往路人报警后,警方已将受害者送往附近医院救治,并逮捕了肇事司机。
素里皇家骑警指出,超速是引起车祸的原因之一,但由于此事故还在调查中,暂时无法提供更多细节,司机是否存在酒驾、毒驾或分心驾驶,也还要等待进一步的调查。
第二起车祸则发生在今天早上6点15分左右。这一次,一辆商务用车在第148街和第64大道的交叉路口直接撞上了电线杆。
素里皇家骑警称,肇事车辆撞上电线杆后导致了附近区域断电。目前BC Hydro正在配合紧急修复附近区域的电力供应。
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但警方否认了酒驾和超速。既然排除了这两项原因,估计就是看手机之类的分心驾驶了。只是可怜了附近居民以及早高峰不得不绕路的打工人了!
而发生在本拿比和列治文的两起车祸就更加令人愤怒了!关键词都是青少年、超速。
列治文皇家骑警称,昨晚9点30分左右,一名19岁的青少年在6号路与91号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处以超过180km/h的惊人车速驶过。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匝道的建议速度是70km/h,虽然没有强制限速,但若开得太快,司机纵然有再高的水平,也无法完美减速过弯。
而这位艺高人胆大的年轻司机,却以2倍的速度超速飞驰,最终撞裂了消防栓,差点闹得个“人仰马翻”。好在司机本人没有受伤。
但这种幸运,可不是回回都有的。
周一凌晨4点左右,本拿比Kingsway与Tyne Street的交叉路口发生一起车祸,肇事车辆高速撞上警车并导致起火。
本拿比皇家骑警指出,当天早上,一名16岁的青少年载着另两名未成年人危险驾驶。
也不知道是哪个大聪明想出来的主意,他们在大马路上玩“甜甜圈挑战”——即一边猛踩油门加速,一边急打方向盘,使得汽车漂移,在地面上拉出一圈一圈的原形痕迹。
罪证一箩筐,警察署都数不过来:超速、无证驾驶、未成年,危险驾驶。
毫不意外,这辆白色SUV失控撞上了一辆便衣警车,燃起熊熊大火。
整辆车付之一炬,烧成焦炭。但3名未成年人并没有受伤。
可倒霉的却是蹲守的便衣警察。
一名警员脊柱和头部严重受伤,尽管没有生命危险,但很可能错过至少好几个月的工作;另一名警员伤势较轻,需要在家中休养一段时间。
频频发生的车祸实在是让人愤慨:某些大温的司机究竟是怎么考出的驾照?
看来出门在外,只能自己多留神,若是在马路上遇到这种行为古怪,很可能分心驾驶的司机,尽量躲得远远的了。
华人女博士后离奇失联 刚来加拿大1周 7人同时消失 生死未卜 拆楼搜救
这两天,很多人都在社交媒体平台刷到了一则寻人启事:一名美国的华裔博士后来加拿大学术交流后神秘失踪。所有人都在为她祈祷。
下图这个女生叫做吴安,她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生物科学部的一名博士后,也是该校神经生物学科古见山实验室的一名成员。
在实验室的官网上,有这样一段自我介绍:
她来自安徽省,本科在武汉大学学习生物学,又在迈阿密大学念神经科学的研究生,一路向上,一直读到了博士后。她通常对神经生理学感兴趣,主要研究感官系统。除了研究,她还喜欢文学、电影和观看体育比赛。当她难以寻找生命的意义时,她就去旅行。
只言片语,便描绘出她的形象:尽管瘦瘦小小的,身体却能迸发出强大的能量。这也是她的朋友们对她的印象,永远充满活力。
据她的朋友介绍,吴安来加拿大是做学术交流的。
因为在3月9日至3月14日期间有一场有关神经科学的学术研讨会(COSYNE)。这是学术界一场一年一度的盛会,今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明年在葡萄牙。
然而,14号大会落幕之后,吴安却失踪了。她本来预订了16号返回美国的机票,可实验室的同事没有等到她回来。而她的朋友给她发短信、打电话都得不到回复。
有一些参加COSYNE的学术人员表示在大会上还和她说过话,因此认为她失联的时间至少是15号。
她的朋友全网接力寻人,终于得到了零星的信息,但这消息更令人心碎!吴安的失踪很可能与绑架行凶无关,而与3月16日凌晨发生在蒙特利尔老城区的大火有关。
原来,吴安的亲友打电话询问了COSYNE大会的举办场地蒙特利尔Fairmont酒店,得知她从9号到14号都住在该酒店内,而这也是大会官方为所有参会人员统一预订的住所。
可吴安在该酒店并没有预订3月15日的房间。
那么,这一天的自由时间,她去哪儿了?
根据网上的传言,吴安3月15日预订了位于135 Rue du Port的Airbnb民宿。该民宿位于一栋建立于1891年的历史建筑物,旁边就是加拿大历史有名的圣劳伦斯河,据说吴安是想体验一下蒙特利尔老城区的风情,也方便16号赶往机场。
而这个说法的可能性很高,因为该民宿距离大会所在地开车仅需7分钟,徒步20分钟。
可偏偏这栋民宿就是蒙特利尔本地新闻里周四(3月16日)凌晨起火的那栋建筑物。
周四早上,加拿大媒体的确报道了这起发生于蒙特利尔老城区的5级大火(火灾最高等级),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
一方面,当天早上埃德蒙顿发生了警察殉职案,所有媒体头版头条都在哀悼,自然无人在意蒙特利尔的火灾;
另一方面,当时当地媒体称,火灾仅造成9人受伤,可能存在1人失踪,没有死亡。看起来灾情并不严重。
直到昨天,蒙特利尔消防局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称至少有7人报告失踪,所有人这才瞠目结舌,回过神来意识到这场火灾的恐怖。
根据火灾幸存者阿丽娜·库兹米娜 (Alina Kuzmina) 的介绍,当天早上5点30分左右,她和她的恋人正在Airbnb民宿房间里睡觉,突然被爆炸声惊醒。
“我们开始看到门下面发出橙色的火焰和橙色的光,还有噼啪作响的火焰声,所以很明显门外着火了。”
很幸运,库兹米娜订的房间在地下室,他们砸碎了一扇窗户爬了出来。但他们在街上亲眼目睹了更恐怖的场景:有人从二楼窗户跳下来摔伤,消防员抬出许多重度烧伤的遇害者。
库兹米娜感到后怕,火都烧到门口了,火灾警报器居然没有响。
而悲剧发生在了更多Airbnb租客身上。
由于该建筑并没有Airbnb的短租资格,网上挂着出租的民宿其实都是非法的。正因如此,当地消防部门和警方没能拿到Airbnb租客的全部名单。
他们不知道会不会还有更多租客失踪——可能比7个人还要多,只是这些旅居此处的游子尚未有亲人得知失踪,因而不曾报案。
18岁的少女查理·拉克鲁瓦(Charlie Lacroix) 和朋友旅游订了该大楼内的一间房,却遭遇意外,生死未卜。
她的父亲和祖父得知消息后心都要碎了。
孩子不是悄无声息地失踪的,警察告诉父亲和祖父,她曾在3分钟内2次拨打911求救。她说自己所住的单元没有窗户也没有防火梯,她无法逃脱。
可想而知,拉克鲁瓦在被大火吞没前该是有多绝望,她唯一的希望是消防队能快点来……
拉克鲁瓦的祖父
今天早上,蒙特利尔警局和消防队正式展开了对该建筑物的拆除工作。他们将确保该建筑被“一砖一瓦”地谨慎拆除,而不是炸毁,以确保可能存在幸存者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
说句实话,虽然不想妄加揣测,但在小编看来,失踪者很可能全都葬身火海了。
首先,大火已经过去了3天。当天灭火的时候,消防员在建筑外围没看到这些失踪者,说明他们肯定在更内部的区域。
其次,就算当时奄奄一息,3天过去,也早过了抢救的72小时黄金期。不说是被火烧死的,吸入过多的烟雾,估计也不会生还了。
而单纯对于吴安这个个例来说,据说她订的房间在3楼,更不好逃离……
能对她最好的猜想,就是火灾时逃了出来,但财物手机全部被烧毁;又或者祈祷她并不在民宿里。
对于吴安的亲友来说,可能宁愿相信她是被绑架了,都比相信她被困在这栋楼里的生还几率要高。
目前吴安的父母已经闻讯,正在美国办理前往加拿大的签证,准备第一时间赶到蒙特利尔来寻找女儿的下落。
让我们为吴安祈祷!
我们实在不愿看到一个华裔的杰出人才因为一场大火意外殒命。
而这起火灾,或许对我们普通人也有一些启发:
第一,出行时尽量选择住酒店而不是民宿。民宿固然比酒店更有价格优势,但很多时候,酒店能提供比民宿更多的安全保障。维权时也更容易讨个说法。
第二,如果非要选择住民宿,一定询问房东下列问题:
1.是否有合法的短租许可证?
2.房间和建筑物的火警设备是否正常运作?
3.有没有消防逃生通道?在哪里?能否给个地图?
4.各种设备有没有定期检修,是否存在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