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
加拿大
惨了! 加拿大寄美国包裹遭35%重税 小企业哀嚎”撑不下去” 温哥华老板被迫全面停运!
好日子到头了!从8月29日起,加拿大人往美国寄个包裹都变成了一场噩梦。
一项实施近百年的免税政策正式终结,现在几乎所有寄往美国的包裹,都必须得先交35%关税才能过境。
这项重大变化源于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签署的行政命令,终结了800美元以下商品免税进入美国的“最低限额”政策。
对于依赖美国市场的加拿大中小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记重锤。
BC省Lantzville居民瓦莱丽·伯顿(Valerie Burton)只想寄一枚西海岸步道徽章给美国朋友,却在邮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麻烦。
工作人员告诉她,所有寄往美国的包裹都必须通过Zonos应用程序预付关税。
伯顿不得不在信号微弱的邮局里下载应用程序,反复上传同一个徽章的照片。令她愤怒的是,应用程序给出了三个不同的价格,从8分到1.75美元不等,再加上手续费和清关费,总费用甚至超过了徽章本身的价值。
“我对此感到非常愤怒,平时遇到这种事我肯定会抗议到底,但这次我被逼得没办法,因为我必须把东西寄出去。”伯顿无奈地说。
更让人沮丧的是,邮局工作人员对新规定也不熟悉。伯顿致电加拿大邮政客服,却发现没有人能够提供有效帮助。“没有人知道我在说什么,因为这对他们来说也是新事物。”
个人寄包裹已经够麻烦了,那些指着美国客户吃饭的加拿大公司就更惨了。
温哥华服装品牌Free Label的创始人杰斯·斯滕伯格(Jess Sternberg)表示,美国客户占公司总销售额的45%,但现在不得不暂停所有对美发货。
“由于风险太高,信息又不充分,我们无法承受这样的损失。”斯滕伯格说,“如果情况不改变,我们的企业很可能撑不下去。”
她的公司专门生产女性包容性慢时尚服装,产品在加拿大制造,但使用了部分进口材料。
过去一年里,加拿大销售额下降,美国市场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现在这条生命线被彻底切断了。
当然了,也有公司选择硬扛的。安省圣凯瑟琳斯的本土美妆品牌Cheekbone Beauty Cosmetics决定自行吸收关税成本。这家原住民拥有的清洁美妆公司30-35%的销售额来自美国。
创始人詹恩·哈珀(Jenn Harper)表示,额外关税导致运费增加25-30%,公司目前选择承担这部分成本,但这只是临时措施。“我们不想吓跑美国客户,但长期来看可能无法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贸易升级和吞并威胁引发的“买加拿大货”运动,为该公司带来了订单激增,这给了他们承担额外成本的空间。
加拿大服装联合会执行董事鲍勃·柯克(Bob Kirke)将这项政策比作“双刃剑”。一方面,免税政策曾让许多小公司能够直接向美国消费者销售,无需文书工作和关税。另一方面,政策的终结让许多企业措手不及。
“很多公司应该更了解原产地规则,但这几年他们不需要了解,现在调整起来会很困难。”柯克说。
根据加拿大独立商业联合会的调查,约三分之一的加拿大出口企业依赖最低限额免税政策。如果当前贸易战持续,五分之一的企业将在六个月内倒闭,40%的企业撑不过一年。
各大物流和电商平台已经开始调整策略。FedEx仍在接受美国包裹,加拿大邮政与第三方合作收取并转交关税。
但Etsy和eBay已停止通过加拿大邮政为美国订单提供运单,而Chit Chats只接受已预付关税的包裹。
多伦多贸易专家、麦卡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约翰·博斯卡里奥尔(John Boscariol)警告,这项政策将对小企业造成“不成比例”的打击。
他指出,即使符合《美加墨协议》原产地规则的企业理论上仍可免税发货,但额外的行政成本如清关费用仍会增加负担。
“许多依靠对美低价值发货维持生计的企业正受到冲击,可能不得不关门。”博斯卡里奥尔说。
柯克担心的还不止这些。他觉得失去美国市场这个便捷通道,会直接限制加拿大企业家创新的能力。
“这会阻碍创新和增长,而这些正是我们行业的命根子。对于刚起步的公司来说,这真是个宝贵工具,现在没了。”
目前,加拿大人仍可向美国寄送价值100美元以下的信件或礼品而无需额外费用。但对于那些曾经依靠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来说,日子真的不好过了。未来会怎样,谁也说不准。
加拿大
恐怖乱流! 加拿大飞上海航班高空剧烈颠簸 猛然下坠 乘客尖叫呕吐; 乘客整个人被甩上天花板
最近高空事故接连发生,让不少人回趟家都留下心理阴影,不是飞机刚上天就引擎起火、就是万丈高空遇湍流疯狂颠簸,直接被甩飞撞向天花板骨裂,也是闹得人心惶惶。
也因为这样,不少经历过万米高空“生死时速”的惊魂时刻的人纷纷站出来分享,86岁的温哥华女子Petronila Taruc也是“受害者”之一。
她是菲律宾移民,在温哥华是一名法律秘书,现在退休了。Petronila Taruc每年都会和丈夫飞回去探亲,但就在2015年,他们经历了一次恐怖的颠簸。
“当时机组人员正在发水和咖啡,突然我听见‘咯吱’一声,飞机猛地往下坠。我甚至来不及害怕,只能死死抓住座椅。”
76岁的乔治(George Sharpe)也搭过一次遇到湍流的飞机,当时他是从温哥华飞往多伦多,算是国内航班了,不太长。
然而,就当飞机飞到了3.7万英尺高空、萨斯喀彻温省的上空,突然陷入强烈乱流。
“空姐刚提醒说可能会有‘轻微颠簸’,结果刚说完就像撞上了无形的墙壁一样,飞机瞬间下坠500英尺,又猛然上升500英尺。”
就跟前几天甩伤25人的达美航空一样,这架飞机也有乘客因没系安全带而被撞到天花板,一位女子脖子受伤,“她就像破布娃娃被甩上去一样”。
乔治回忆,当时飞机里面一片寂静,“大家都吓得不敢出声,有人开始默念祷告”,这场乱流持续了约20分钟。
72岁的约翰(John Parry)在飞往上海的的途中也被吓得魂都快没了,他当时还在悠闲地享用牛肉和红酒,结果飞机突然失去平衡。
“我正吃着饭,突然整架飞机像从天上掉了下去,物品四处飞散,红酒泼了我一身。”
“乘客们都在尖叫,有人呕吐,一名空服员被甩出厨房,摔倒在地。”乱流持续了3、4分钟,但那种恐惧让人感觉度秒如年。
62岁的奈吉尔(Nigel Osborne)与妻子刚从墨西哥参加完婚礼回来,结果在佛罗里达上空碰上了一场正在酝酿的雷暴,机长广播提醒,说会有乱流。
他回忆,整架飞机像疯狂的过山车,持续颠簸了将近20分钟。
“飞机突然坠落,然后又被拽回去。你能听见巨大的撞击声,整个机舱剧烈摇晃,你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坐着,特别无助。”
幸好他们夫妻二人当时都系了安全,“如果没系好,肯定会被甩出去。”
虽然高空乱流死亡的案例极为罕见,但不是没有,而且最近因为这个原因发生的航空事故接二连三,受伤人数也多,引起社会关注。
晴空乱流(Clear-Air Turbulence)往往发生在高空、云层之外,肉眼难以察觉,却可能因风速或风向的突然变化,导致飞机猛烈震荡。
2023年的一项研究指出,1979年至2020年间,晴空乱流的发生频率显著上升,尤其在北大西洋航线与美国大陆上空最为严重。
加拿大运输安全委员会数据显示,从2020年1月到2025年6月,加拿大共记录了67起与乱流相关的事故或事件,其中至少21人受到轻伤。
最重要的是,只要是在座位上,大家做好都系好安全带,以免下一秒就被甩上天了。
看到这里,不少人都在感叹:现在坐飞机就是一场豪赌啊,赌飞机的质量、赌机组人员的反应速度、赌天气、赌有没有别架往这儿撞,代价往往就是几百条人命....
加拿大
突发! 加航宣布停飞! 罢工+停工 周末恐全面停航 全国机场瘫痪! 华人注意 赶紧改签退钱!
大罢工倒计时!
闹了好几天的“加航罢工风波”,在今天迎来最新进展,代表加航空乘人员的工会发布72小时罢工通知,最早本周六就会全体罢工!航班提前取消!加拿大各大机场恐怕陷入瘫痪!
今天一大早,加拿大航空就宣布——将从明天起开始,分阶段取消航班,为可能在本周末爆发的空乘罢工及公司停工做准备!
届时,超过1万名空乘可能同时罢工,每天会有约13万名旅客因为航班取消被迫中止行程或改飞别的航空!
今天凌晨,加拿大公共雇员工会(CUPE)加航分部向公司递交了72小时罢工通知,同时告知会员,航空公司也已发出停工令,预计将在本周六凌晨生效!
这一举动,也让加航与空乘之间的劳资冲突进入临界状态。
根据最新声明,罢工通知已经在东部时间凌晨12时58分正式送达。
“这一决定并非轻率作出,但这是必要的。我们已做好准备,不会退让!”
工会主席韦斯利·莱索斯基表示,双方在某些问题上原本取得了进展,但在工资和无偿劳动问题上僵持不下,加航申请仲裁,但工会不同意。
“我们发出罢工通知不是为了罢工,而是为了向公司施压,因为最终的决定权在他们手里。合理的劳动报酬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公司完全有能力处理。”
被指控“剥削”的加航则表示,双方谈判已陷入“僵局”,工会提交的条件中包含“不可持续”和“过高”的薪酬增长要求,并拒绝了公司提出的由第三方仲裁的方案。
就在工会发出罢工通知后30分钟,加航也随即发出了锁员工会成员的停工令,计划本周六同一时间生效。
“在没有合理达成协议的前景下,我们无法在每天面对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继续运营,也不能让客户、员工和业务在工会随时可能罢工的威胁下运转。”
现在好了,罢工+停工,加航又往停飞更近一步。
也就是说,如果双方无法在72小时内达成协议,数以百计的航班和成千上万的乘客行程都可能受到影响,机场陷入瘫痪。
加航在发出停工令之后,就宣布明天起分阶段取消航班了,有计划搭乘加航飞机出行的乘客,都需要上官网查询自己的航班有没有被取消。
预计,首批被取消的航班信息明天就会出来,本周五规模还会扩大,到周末将全面停航!
加航今天发出提醒,所有预定在8月15日至18日出行、且已在8月13日或之前购票的旅客,可免费改签至8月21日至9月12日;
如果航班取消,加航将尽力为旅客改签至120多家国际和国内合作航司的其他航班,但夏季旺季机位紧张,旅客也可选择退款。
按照《加拿大航空旅客保护条例》,航空公司在取消航班时必须主动联系旅客,提供替代行程或退款。若无法在原定抵达时间48小时内安排至目的地的航班,旅客有权要求全额退票。
但是,如果周六罢工和停工真的同时生效,这将成为加航近10年来最大规模的劳资中断事件,对跨境及国内航线网络造成重大冲击。现在又正逢夏季旅游高峰,上万旅客都会受到波及。
加拿大
血泪教训! 加拿大女子找熟人装修 近10万打水漂 一查竟是老赖 靠娃骗钱!
不管是不是熟人 都得查清楚背景
不少人在外办事,都习惯找熟人,觉得一来有交情有保障、二来也容易沟通,但其实,“熟人办事”的陷阱也挺多的。
最近,一个加拿大女子就因为找熟人帮忙装修,结果被坑惨了!
这次的苦主名叫Aimee Carriere,住在阿尔伯塔省。家里需要装修,就开始到处找人。
刚好孩子打球的冰场有个朋友的家长,就是做承包商的。
而且他还给另外一个家长做过工程,还自称获得过知名家装节目《Property Brothers》的明星背书。
于是2024年5月,Carriere就雇了这个家长Alan Hrehirchuk,原因很简单:两人的娃一起打冰球。
“我当时想,反正每天都能见到他,不过是换几扇外门和做两个小浴室,他能跑到哪去呢?”
没想到,Carriere真的被坑了。
几个月之后,家里的工程迟迟不完工,工人也投诉说拿不到工资。
不仅如此,就连Alan说已经买了的材料,也不见踪影。
最后,Carriere付给Alan4万加元,又额外掏了1万加元补偿被拖欠工资的工人,才把烂尾的工程收尾了。
为了修复和完成未做的工程,她甚至动用了自己的退休储蓄计划资金。
“原本,我为这个工程留了5万加元的预算,最后却花了两倍多的钱,这让我们损失惨重!既没有假期,就连屋顶现在都没有装,太让人心寒了。”
气不过的Carriere最后决定把他告了,2024年7月,Alan被控诈骗罪。
警察调查之后发现,早在 2023年10月,省府就已禁止他执业了。
2024 年4月,Alan还犯下伪造发票罪被告,当时还有一条诈骗指控,但最后被撤销了。
这起案件的受害业主花了超10万,结果工程几乎未完成。
法官给予他有条件释放,不留案底。
没想到一个月后,他就接下了 Carriere 的项目,故技重施。
Carriere 表示,这次代价惨痛的经历让她坚信,无论对方是否是熟人,都应事先做背景调查。
“就算你觉得很了解对方、处在同一个朋友圈,至少也要用谷歌搜索一下,尽可能查到所有信息。”
经济地震! 加拿大就业跳水 狂失5万岗 年轻人无工可打 破产潮暴涨 特朗普100%关税雪上加霜!
"就业寒冬"恐持续到2025!
在全球贸易动荡与内需疲软的双重夹击下,加拿大经济虽说有一定韧性,央行也还在观望中,但7月就业市场还是再度释放令人担忧的信号!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全国7月份一共流失5.1万个全职职位,创下三年来最差表现!
与此同时,总工时下降、青年失业攀升、长期失业比例均升至新高,劳动力市场复苏仍然乏力。
就在就业低迷之际,蒙特利尔经济研究所(MEI)在向联邦政府提交的2025年预算前建议中,呼吁裁减64,000名联邦公务员,释放财政空间,也引发了各界广泛关注。
数据表明,7月的职位流失主要集中在私营部门,其中信息、文化与娱乐行业为“重灾区”,其次是建筑业。
本来6月份还新增了8.3万个岗位,结果7月的一掉几乎被抵消。
BMO首席经济师Doug Porter表示,这次的数据是过去这3年来最差的一次了。他还强调,7月全国总工时下降0.2%,预示着第三季度经济开局不利。
最令人担忧的是青年就业:15至24岁人群失去34,000个岗位,就业率下滑至53.6%,创下1998年11月以来最低!
Indeed平台高级经济学家Brendon Bernard指出,今年整个夏季对年轻求职者来说都是“异常艰难”的。
不仅是青年陷入困境,加拿大整体长期失业人口占比高达23.8%,即160万失业者中,就有近四分之一已求职27周以上,同样创下1998年以来最高值。
当前加拿大的“职位流动性”极低,人们不跳槽,岗位就不流动,求职者更难进入市场。
全国范围内,西岸的阿尔伯塔省与BC省失业最严重,魁省与安省相对稳定。
上周,央行已将基准利率维持在2.75%不变,市场普遍预期9月是否降息将取决于未来一个月的就业、通胀与GDP数据表现。
就在今天,蒙特利尔经济研究所在最新的预算前建议书中,提议联邦政府逐步裁减6.4万联邦公务员岗位,预计每年可节省约100亿加元,推动财政回归平衡。
2015年以来,联邦公共服务人数已增加约10万人。
找不到工作不说,还有越来越多加拿大人破产!
根据加拿大破产监管办公室(OSB)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的破产申请数量大幅上升,创下自2010年以来该月的最高纪录!
就业市场持续低迷,公共支出面临收缩,银行政策骑虎难下,加拿大经济正步入关键时期。专家直言,卡尼政府如果不能即时推出有效政策,加拿大的“就业寒冬”可能将延续至2025年底。
本周三,特朗普再砸关税重锤,宣布将对计算机芯片征收100%的关税!
“我们将对芯片和半导体征收大约100%的关税,”但如果你是在美国产的,那就不用交。”
美国针对加拿大商品的35%关税已经正式生效,现在又重启豁免的电子产品税,恐导致电子产品、汽车、家用电器及其他依赖芯片的关键商品价格上涨。
这场“经济寒冬”,可能会持续比人们想象中的更长。
绝美极光横扫加拿大! 全民肉眼可见 百年难遇极光秀 温哥华也有!
一眨眼,就是立秋了。
就在本周,加拿大人还将迎来一波绝美极光,而且将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出现,覆盖范围之广前所未见!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NOAA)发布的最新预报,预计从明天开始,一场地磁风暴即将袭来,最早明晚就可以看见极光!
从预测地图来看,从BC省、到草原三省、安大略、魁北克北部,再到拉布拉多地区,都是本次极光最可能出现的热点地区。
甚至连南部的大城市,如渥太华、温尼伯、埃德蒙顿,极光也可能肉眼可见。
科学家米歇尔·雷耶斯(Michelle Reyes)指出:“我们估计,几乎整个加拿大都将进入可见区,这是非常罕见的情形。如果天气晴朗,大家都将有机会目睹这一自然奇观。”
从北境之光到全民奇观,不少追光族都十分兴奋。
来自萨斯卡通的摄影师琳达·亨特激动地表示,“我从未在自家后院看到过极光。以前我还得北上好几百公里才拍得到,现在我居然可以在阳台上等它出现!”
这次为加拿大带来极光秀的,是一场太阳风暴。
NOAA 表示,8月5日,他们观测到一场日冕物质抛射(CME)强烈太阳活动,庞大而炽热的等离子体云团正以每秒 250~3000公里的速度,朝地球方向推进。
“这个日冕物质抛射,就像是太阳打了个喷嚏,把上亿吨磁化粒子喷向太空。这些粒子撞击地球磁场时,就会激发极光现象。”
根据目前模型预测,这次太阳活动可能在本周五抵达地球,引发一次中等级别的地磁风暴,所以极光才会在在更低纬度地区可见。
最新公告指出,本次地磁活动预计将达到 6 级,介于“中等活跃”(Moderate)与“活跃”(Active)之间。
这一等级足以触发部分电网或输油管道系统的预警机制,并对长时间暴露的变压器产生压力,但风险还算“可防可控”。
换句话说,大家不用太担心电网会受到影响,专心享受这场天文盛宴就可以了。
预计到了周六,地磁扰动就会减弱至“轻微”等级,极光活动指数下降至 5 级,可见范围也将逐步北移。
专家建议,想观看极光的民众,最好在远离城市光污染的地区,选一个开阔、没有云层遮挡的地方。“只要天气许可,午夜前后将是极光出现的高峰期。”
目前,各地极光追踪爱好者也已跃跃欲试,线上实时预报平台及手机APP使用量激增,一些旅行社甚至临时组团,开设“极光特快”巴士路线,带领民众前往郊区观测。
就在6月份,大温地区也爆发过一次大规模极光秀,不少人在家门口就能看,朋友圈都刷屏了。
加拿大的极光是大自然最神秘的奇观之一,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往一睹其美。
这周五,加拿大人不需远赴北境,又能在自家门前目睹这场浩瀚天象了。
恶劣! 加拿大亚裔男对同事疯狂下毒 多人中招症状严重 查获15000多粒毒片!
加拿大蒙特利尔北岸(North Shore)的布兰维尔警方,最近破获了一起让人毛骨悚然的职场投毒案。
一名叫范青东(Thanh-Tung Van,音译)的男子竟然暗中给多名同事下药,害得这些受害者头晕眼花、视力模糊,整个人都虚弱无力。
这起令人震惊的案件在7月30日东窗事发,范青东当天就被警方抓获。布兰维尔警方周二在社交媒体上爆料说,范青东趁同事们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给他们下毒。
倒霉的受害者都是范青东在“工业领域职业圈子”里的同事,大家平时一起工作,谁能想到身边竟然潜伏着这样一个危险人物。
警方说,这些有毒物质让受害者们吃了大苦头,不仅头晕得厉害,眼睛也看不清楚,整个人软绵绵的没有力气。
更让人震惊的是警方搜查后发现的东西,调查人员在进行搜查时,发现的毒品数量简直吓死人。
搜查的结果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警方总共缴获了超过15000片疑似冰毒的药片,还有约200克粉红色的冰毒粉末,以及45克像石头一样的冰毒物质。
示意图
除了这些,现场还搜出了60克疑似可卡因的白色粉末和30克大麻制品。
范青东现在可麻烦大了,面临着两项重罪指控:施用有害物质罪和以贩运为目的持有毒品罪。他现在还被关着,周三在圣热罗姆法院参加保释听证会。
布兰维尔警方表示,这个案子还没完,调查工作还在继续。警方正在查证是不是还有其他受害者,或者有没有别的人参与这件事。
警方特别强调,偷偷给别人下药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干,这是严重的犯罪行为。这种做法不光违法,更可能要人命。
现在布兰维尔警方希望知情的市民能够站出来帮忙。如果有人知道相关情况,可以打450-434-5300这个电话联系警方。
本来工作的地方应该是安全的,大家也应该能信任身边的同事,可范青东的所作所为彻底破坏了这种信任。
随着调查的深入,相信这起恶性案件的更多内幕会逐渐浮出水面。警方已经表态会全力以赴,一定要让受害者讨回公道,让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紧急召回! 加拿大爆发全国疫情 52人中毒 真实感染恐超千人 快查你家有没有!
本周二,加拿大卫生局(PHAC)宣布紧急召回多个品牌的热销零食,全国已经有52人吃了生病!
此次召回的是开心果和相关产品,因为被沙门氏菌污染了,现在全部回收!
此次沙门氏菌疫情在全国多个省份先后爆发,截止目前为止已经有52人生病确诊,其中9人严重到要住院了。其中,魁北克(39例)、安大略省(9例)、卑诗省(3例)和曼尼托巴省(1例)均有病例。
据统计,这些患者年龄从2岁至89岁不等,其中女性占比高达75%,所幸的是暂时没有死亡报告。
卫生局指出,本次疫情的源头是多个品牌的开心果产品,而且不仅仅是开心果本身有问题,还有相关衍生产品也出事。
被点名召回的品牌包括——
Habibi
Al Mokhtar Food Centre
Dubai品牌开心果与奶酪丝牛奶巧克力(Pistachio & Knafeh Milk Chocolate)
其中,Dubai品牌巧克力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购入,也曾在魁北克线下门店销售。
据悉,这些开心果也可能被用于零售面包店、咖啡馆等餐饮业的烘焙食品中。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表示,目前他们已经发布官方召回警告,需要大家注意的是,Dubai巧克力产品具体规格为:
规格:145克
UPC:6 11834 51237 1
产品编码:225.174
分销商:Distribution Bonbons JJ Candy
销售渠道:魁北克省及线上平台
尽管这个特定产品暂时没有直接致病报告,但作为预防措施,CFIA强烈建议民众立即丢弃或退回产品,以避免风险。
卫生局警告,这次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远远高于已确认的病例。因为轻症患者一般不会去看医生或接受检测。
按公共卫生统计模型估算,每确认一例沙门氏菌感染,就可能有多达26例未被报告。
也就是说,这次真实确诊的人数可能有1000人?!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引发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的常见食源性致病菌,通常在暴露后6至72小时内出现症状,包括:发烧、发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痛。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感染之后可在数日内自愈,但幼儿、孕妇、老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能出现严重甚至致命感染。
食检局特别指出,受污染食品可能在外观和气味上并无异常,但仍可能致病,大家一定不要掉以轻心,家里要是有这些牌子的开心果,赶紧退还或丢弃。
目前,食检局正展开食品安全调查,以确定是否还存在其他受污染产品。调查过程中可能会扩大召回范围,并对行业执行产品下架和分销移除核查。
CFIA同时提醒餐饮企业、零售店、网店经营者和消费者:
检查是否库存或售出相关召回产品
停止食用、销售或分发所有涉事食品
...
注意! 加航要罢工 数千航班面临取消 最早就在下周 几十万旅客受影响!
就在刚刚,加拿大航空超过1万名空乘人员以99.7%的压倒性支持率,通过了罢工投票。
这下事情闹大了,从8月16日午夜开始,加拿大最大的航空公司可能要面临前所未有的运营危机,数千个航班可能要被取消!
加拿大公共雇员工会航空分会周二公布了这个重磅消息。投票从7月28日开始,周二下午结束,足足有94.6%的工会成员参与了投票。
工会主席韦斯利·莱索斯基(Wesley Lesosky)在YouTube上发视频,直接表达了空乘人员的不满。
他毫不客气地说:“加拿大航空和加拿大航空Rouge的空乘人员已经表态了:我们厌倦了被低估、薪酬过低,甚至经常无薪工作。”
这场劳资纠纷的核心问题,就集中在薪酬待遇和无薪工作时间上。空乘人员现在签的是一份为期10年的集体协议,这些年下来他们的钱越来越不够花了。
工会给出了一组让人吃惊的数字:从2000年到现在,加拿大的物价涨了169%,一般全职工人的工资涨了210%,但加拿大航空新入职空乘的工资只涨了可怜的10%。
最让空乘人员火大的,就是无薪工作这件事。工会表示,空乘人员在飞机起飞前、飞行中、降落后都得做“好几个小时的无薪强制性工作”,比如安全检查、帮乘客上下飞机,还有照顾需要特殊帮助的乘客。
莱索斯基点出了问题:“要谈成一个公平的协议不难,关键是加拿大航空得承认一个道理——全职工作的人不应该穷到连生活都成问题,更不应该被逼着免费干活。”
加拿大航空当然不会承认自己有错,回应说公司“肯定有足够时间谈出个结果,不会耽误几十万乘客的出行安排。”航空公司还说,现在的协议“已经给那些在地面或正常上班时间外为乘客服务的员工额外补偿了。”
公司还为自己辩护,说他们给空乘人员的薪酬待遇“和世界上大部分航空公司都一样”,而且很想重新开始之前因为投票暂停的谈判。
要是真罢工了,影响可就大了。加拿大航空每天要飞500多个国内航班,430个去美国的航班,还有170多个国际航班。一旦停工,几十万乘客的出行计划全得泡汤。
按照法律程序,工会最早能在8月16日午夜发出72小时罢工通知。这个时间点很关键,因为那时候7月25日开始的21天“冷静期”就结束了,当时工会已经结束了长达60天的调解过程。
说起来,去年加拿大航空刚刚在最后时刻避免了飞行员罢工,那会儿航空公司和飞行员工会在罢工通知期限到之前总算谈妥了。
工会这次的投票结果说明了什么?就是空乘人员对这几个月没什么进展的谈判彻底失望了。争论的焦点还是那些老问题:工资多少、工作规则怎么定、无薪工作时间怎么算。
加拿大航空那边也承认了罢工投票的结果,在声明里说公司还是想继续谈判。公司表态说“一定要谈出一份公平合理的集体协议,既要认可空乘人员的付出,也要保证公司有竞争力,能长期发展下去。”
现在这场劳资纠纷升级了,整个行业都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如果谈判真的谈崩了导致罢工,这可能是加拿大航空业这些年来最大规模的停工行动,影响会波及整个北美的航空运输网络。
虽然双方还有两周时间想办法解决,但工会那99.7%的高支持率已经说明了空乘人员的态度有多坚决。这给接下来的谈判施加了巨大压力,看起来这场较量还远没有结束。
加墨联手抗美?! 财长出访释放重大信号: 另起炉灶! 关税回旋镖砸中美国 巨头损失数十亿
加拿大和美国谈不拢,特朗普上周五就签了全球关税令,35%的关税还是压在了加拿大的身上,卡尼第一时间明确表态:失望但没打算妥协,将继续努力开拓美国以外的市场。卡尼今天在BC访问,预计会到一家木制品制造工厂,美国已经提高了软木关税,这个行业也是受到巨大冲击的行业之一,预计他会接受媒体采访。与此同时,加拿大外长和财政部长准备开启为期2天的墨西哥访问,与墨西哥总统及航空、能源和金融业重要代编会见,推进两国之间的贸易活动,探讨加强区域供应链与基础设施协作的可能性。美国上周宣布豁免墨西哥90天,两国继续谈判,有人就分析,特朗普此举是做给加拿大看的,但加拿大没有回应,一个劲地拓展与欧盟和亚洲的市场,而同在北美大陆的墨西哥,就是新的经济支点。这一系列举动,也是在释放一个信号:美国爱怎么闹就接着闹,反正我们准备跟别人玩儿了。虽然美国针对加拿大的35%关税会对多个关键产业,但大部分商品在《加美墨协定》豁免范围内,现在加拿大政府大方向就是能谈谈,不能谈转向别的市场,同时推动国内市场,做强做大。一名加拿大政府官员表示,这次访问的核心就是建立关系,在面对美国这个“破坏分子”时,加拿大和墨西哥合作很有必要。墨西哥前驻美大使阿图罗·萨鲁坎也指出,过去30年北美贸易区所取得的成就,就是基于规则之上的合作,而这一体系正被特朗普逐步瓦解。“现在是加拿大与墨西哥联手采取行动、对抗美国的时刻。”多位省级领导人也公开呼吁联邦政府采取更强硬反击。安大略省省长福特表示:“我们不能接受任何糟糕的协议,现在不是妥协的时候。联邦政府应该对美国产品,特别是钢铁与铝,征收50%的报复性关税。”新斯科舍省省长蒂姆·休斯敦也表示,若有必要,将“毫不犹豫地采取省级报复措施”.虽然特朗普频频用关税打击加拿大,但加拿大的经济目前为止并没有如先前大家预测的那样,迅速进入衰退阶段。央行行长蒂夫·麦克勒姆也在近期表示,加拿大经济在面对美方关税时展现出“一定韧性”,并指出第二季度数据显示“略有收缩,但随后会有反弹”。据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初步数据,4月和5月GDP按行业略有下降,但6月出现反弹,预示第二季度经济总体保持持平态势,整体趋势显示经济活动趋于平稳。目前,加拿大经济表现呈“两极分化”——服务业和内需消费维持温和增长,但制造业、运输业等依赖出口的板块受到严重冲击。关税虽然未带来直接崩溃,但确实令部分出口链条疲软。加拿大联邦政府已推出系列补贴项目,支持受冲击的工人,并加快在基础设施与国防领域的支出节奏。同时,加拿大央行连续第三次将基准利率维持在2.75%,反映出其对经济基本面的谨慎乐观态度。麦克勒姆强调:“如果我们真认为经济无力承压,利率就会下调。”就业市场也出现分化趋势,部分贸易敏感行业出现裁员,失业率接近7%,但央行最新调查显示,消费者与企业信心指数正在缓慢回升。BMO银行也上调了第三季度经济增长预期,并认为加拿大今年有望避免“技术性衰退”。数据显示,加拿大对美出口6月增长3.1%,主要由原油出口推动,但同比依然下滑12.5%。同期,加拿大自美国进口增长2.6%。加拿大6月整体贸易逆差扩大至59亿加元,为历史第二高,仅次于4月创下的76亿加元纪录。在全球市场疲软、美方关税提升等多重压力下,加拿大出口商正尝试拓展至欧洲、中东乃至印太市场。再看看美国,特朗普关税开始对美国人造成压力了。底特律三大汽车制造商宣布,今年他们将因关税面临数十亿美元的额外成本!小企业也一样没逃过,田纳西州一家不锈钢炊具制造商在一次货运中就被征收7.5万美元的关税。因为特朗普针对巴西,导致咖啡豆价格上涨,咖啡店考虑调高咖啡售价。一开始,许多企业还试图通过“抢跑”进口或自我吸收等方式,自己承担关税成本,但如今,恐怕还是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那些大力支持特朗普加关税、一心相信关税都是别国给钱他们坐享其成的美国人,估计得崩溃...
加拿大”穷忙族”! 打8份工 月入$2800 买不起土 1000万人正”体面崩溃”!
因为特朗普关税威胁,加拿大本就因为疫情倒退的经济雪上加霜,市场需求疲软,大家日子都越来越难过。
近日,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发布了最新研究报告——2024年,加拿大普通家庭将42.3%的收入都用在缴税上了!
这笔税款包括可见税与隐藏税,总额已超过住房、食物和衣物三项生活必需品支出的总和(35.5%)。
“税收仍然是加拿大家庭最大的开支,大家应该要清楚自己每年实际缴纳了多少税。”
据研究数据显示,平均家庭年收入为114,289加元,其中总税负为48,306加元,其中包括向联邦、省级和市级政府缴纳的所得税、工资税和销售税等。
1961年,加拿大普通家庭用来纳税的收入比例仅为33.5%,56.5%的收入都是用来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
反观现在,大家赚的不多,快一半给了房租,快一半给了政府,口袋里没剩多少。
整体来看,只有37.7%的加拿大工人拥有单位养老金,这很多人将来都不得不卖房养老。
别说养老的,不少年轻人现在都是过得紧巴巴的。
住在BC省维多利亚的女子珍妮(Jeni Gunn)的家里全是外面捡来的家具,书桌、书架、椅子,全都是路边捡来的。
她租的是一间地下室单元里,房东让她在外面的小空地种点东西,她把番茄和草莓的种子和花盆都搞到手了,却没钱买土。
作为一个成年而言,挫败感不止一丢丢,但这就是她的现实生活。
珍妮今年51岁了,看上去有几份“体面”的工作:紧急事务协调员、私人侦探、自由撰稿人,但每个月才入账$2800。
外表看起来,她像个自由体面的中产阶层,但实际上,她就是妥妥的“穷忙族“(Working Poor)一枚——常年忙碌工作,虽然有收入,但却始终活在贫困线以下。
跟许多加拿大人一样,珍妮的收入几乎都用来交房租、保险、汽油、吃饭和还债了。
她和朋友之间的经济差距越拉越大——朋友们有大理石地砖玄关的房子,带孩子说走就走去旅游,超市买牛排不眨眼。
有些人家里能请人打理院子和修房子,甚至重新粉刷码头。
而她开的是一辆08年的三菱,穿的是二手衣服,买东西要站在货架边查品牌和原价,看准了才买。
珍妮不是不努力,恰恰相反,她的每一天都被各种打工填满——写博客、做调查、帮人搬家、剪草坪、教表演、写贺卡剧本,甚至填问卷,但收入仍然不稳定。
与很多加拿大人一样,珍妮属于“隐形打工贫民”:天天在工作,可收入还是低于贫困线。
为了省钱,她甚至自己剪头发。
现在已经不能只看收入了,而是看“能不能过得像样”来定义贫穷,比如能不能买新鞋、给人送个小礼物、偶尔外出庆祝等等。
这么看,那全加拿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差不多1000万其实都是勉强糊口。
现在,加拿大人的生活公式早已变了,父母那一代,还能靠一份小学教师工资养家,有房子,还能带孩子们去欧洲度假。
但她即便拼命工作30年,可能连退休储蓄都只能掏储钱罐,银行户头上只剩下$6。
2022年,她带着狗猫从温哥华岛一路搬到新斯科舍省,希望能降低生活成本,找到了红十字会的全职工作,以为生活就要步入正轨。
但现实是,那里的省税更高、物价差不多、房租依然很贵。
她第一次陷入了信用卡负债,“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欠债。”
这也是她第一次感受到,即便再努力,也很可能永远买不起属于自己的房子。
珍妮只是加拿大数百万“穷忙族”中的一个缩影,大家都在拼尽全力维持体面,只为了不被生活开支吞没,为生存日复一日忙碌。
加拿大飞机坠毁! 迫降途中失控 撞上高压线摔碎! 目击者亲述: 飞得太低 下秒就掉了
今天早上,加拿大传来空难的坏消息——一架飞机突然坠毁,途中还撞上高压电线,多人死伤!
这场坠机发生在本周四傍晚6点之前,首都渥太华国际机场附近。
据了解,这架飞机当时正飞到Riverside Drive靠近Hunt Club Road一带,是要迫降的,飞行员还试图强行返回渥太华国际机场,没想到失控坠落。
就在飞机不断下掉的过程中,撞上了高压电线,并最终卡在一棵树上。
当救援人员抵达现场时,机身还悬挂在距离地面约20英尺的空中。
更糟糕的是,飞机缠上的电线还通着电,救援人员在没有断电的情况下,没办法展开营救行动。
等到电力公司正式切断了电源,消防员才上去救人。
有华人网友表示,昨天附近的大统华一度断电,不仅如此,还出现了大面积堵车。
救援人员动用了高空作业吊篮和专业工具,才在一片残骸中挖到飞机上的人。
渥太华急救服务部门证实,这架编号为Grumman AA-5A的小型飞机上共有3人,男性飞行员当场身亡,2名乘客受伤送医,目前情况稳定。
坠机事故发生后,渥太华警方立即关闭了事发路段数小时,进行搜证调查和残骸清理工作。
一位目击者汤姆Tom Kazmirchuk目睹到坠机过程,回忆自己在下午5点45分左右驾车经过这里,结果一抬头就注意到有一架飞机飞得极低、而且速度很快。
“当时一看,我就知道它坚持不了多久”,虽然他并未目睹飞机坠地的瞬间,但看到飞机在空中快速下降的画面。
加拿大交通安全委员会(TSB)在事故后已派遣调查人员赶赴现场展开调查,目前事故的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
特朗普签41%全球关税令 加拿大硬气不跪! 美股暴跌 加元却逆势走强!
今天上午,特朗普就正式签署新一轮关税行政令,对包括加拿大在内的数十个国家商品加征最高达41%的进口税,令全球金融市场大幅震荡!
命令一下,美股三大指数齐跌,加拿大股市同步回落!
截至上午10时,美股三大指数跌幅均在1.7%至2.5%之间,其中纳斯达克指数领跌,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SX)也下跌约1.5%。
在关税阴云下,加元却意外走强。由于大量商品仍可通过《加美墨协定》获得零关税待遇,加元兑美元汇率短线上涨近0.5美分。
事实上,对加拿大商品征收35%的关税,从今天午夜起就生效了。
新关税生效后,如果企业想要通过第三国转运商品,规避关税,将被征收高达40%的“惩罚性关税”;
白宫发言人表示,是因为加拿大没能“有效遏制芬太尼等毒品流入美国”、且“继续对美商品征收反制关税”,不想和美国合作,所以最终决定上调关税。
特朗普强调,加拿大必须为“拒绝打击毒品走私、维持乳制品配额体制及报复性关税”承担责任。
“如果你们选择提高你们的关税,我们就加倍回应。”
对此,加拿大总理卡尼今天凌晨也正式回应了——
“加拿大政府对这一行动表示失望,但我们仍将坚定履行CUSMA义务,这一协议是全球第二大自由贸易协定,涵盖的贸易总额仅次于欧盟。”
虽然CUSMA保障了大部分商品的免税地位,但此次新增的行业关税还是对加拿大多个出口支柱造成压力,尤其是钢铁、铝、木材与汽车制造四大领域。
卡尼表示,“对于这些受影响行业,加拿大政府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就业岗位、投资于工业竞争力、优先采购加拿大本土产品,并加快出口市场多元化。”
不难看出,加拿大和美国此次谈判僵局难破,两国“冷处理”信号也愈发明显。
对于特朗普的关税重压,卡尼表示,加拿大决定将把重心放在“强化内需、扩大出口多元化”上。
“我们要做的是打造一个强大的加拿大。加拿大人将成为自己的最大客户。”
另外,加拿大也正努力打破省际贸易壁垒,推动形成“一个统一的加拿大市场”。
这番表态,也表明了加拿大不仅不打算在特朗普强压下让步,还将以此为契机,推动经济自立与市场多元化战略。
一句话,就是加拿大现在要关注自身,做强做大,起码要努力到不要美国打个喷嚏就跟着抖的程度。
当然,按照特朗普到目前为止的套路,关税虽然生效,谈判空间还是有的。
卡尼指出,加拿大将继续就双边贸易与美国展开谈判,但同时会与各省、原住民政府合作,推动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及重大基建投资计划。
这个方案也得到了国内主要商界组织的支持,加拿大独立企业联合会主席Dan Kelly表示:宁缺毋滥,现在这样也总比谈一个不利于加拿大的贸易协议回来的好。
代表超过31.5万名工人的Unifor工会主席Lana Payne更直言:“这是勒索,不能牺牲我们所有的制造业来讨好特朗普。”
预计,这轮关税可能会影响加拿大约20%的对美出口商品;若加拿大选择继续征收反制关税,还可能引发加美新一轮“双边矛盾升级”。
虽然针对加拿大的35%关税是从今天起生效,但这新一轮的全球关税计划全面生效日期是在8月7日,也就是下周四,未来几天会将成为各国与美方谈判的密集窗口期。
目前,加美贸易部长本周仍在华盛顿进行磋商,但无论谈判结果如何,加拿大这次似乎没这么好搞定了。
9月17日,加拿大央行公布下一次利率决策,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若美方关税持续生效、且谈判无突破,央行有可能会考虑再次降息,刺激国内投资与消费。
参考链接:
https://globalnews.ca/news/11314811/stock-markets-august-1-tariffs/
https://nypost.com/2025/08/01/business/dow-drops-600-points-as-trump-tariffs-jobs-report-spook-wall-street/
https://www.cnn.com/business/live-news/trade-deadline-tariffs-trump-deals
https://www.cbc.ca/news/world/trump-tariffs-federal-appeals-court-hearing-oral-arguments-1.7599499
https://globalnews.ca/news/11313050/donald-trump-de-minimis-exemption-canadian-businesses/
https://www.ctvnews.ca/politics/article/canadians-will-be-our-own-best-customer-carney-hits-back-on-new-trump-tariffs/
特朗普刚刚宣布! 35%关税午夜生效! 凌晨发飙! 加拿大成”硬骨头” 不谈了!
就在刚刚,特朗普宣布签署行政令——本周五起将针对加拿大的关税上调至35%!午夜起正式生效!
距离特朗普35%关税生效不到24小时了,加拿大到现在还没有动静,反倒是美国,今天宣布再给墨西哥“90天的喘息期”!
按照往常的规律,美国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待遇都是一样的,甚至对加拿大更加宽待,但这一次,特朗普似乎和卡尼死磕上了。
就在今天早上,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宣布——他已与墨西哥总统通话,决定将原定于8月1日生效的关税再度延后90天!
在90天“喘息期”间,美国对墨西哥的关税措施将维持不变,作为交换,墨西哥也将暂时取消对美国的部分贸易壁垒。
特朗普说,“我们将在未来90天继续谈判,力争尽快达成一项全面贸易协定。”
美国最近正在“多战线”开打贸易战,已经先后与英国、欧盟、日本、印尼、菲律宾等国谈成贸易协定,与中国也在重启谈判。
除了墨西哥,特朗普今天也同时宣布对对韩国进口商品加征15%关税,相较原定25%有所下调,同时对巴西与印度实施新一轮严厉贸易限制!
不管结果好坏,这些国家总算是有些进展,但作为美国邻居的加拿大,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动静,卡尼政府这次态度强硬,没打算继续跪了,特朗普也坦言“加拿大很难搞”。
8月1日,也就是明天前,如果特朗普还是未能与加拿大达成协议,美国将对不符合《美加墨协定》规定的加拿大商品加征35%关税,直接冲击加拿大制造业、资源出口与跨境供应链。
特朗普不断极限施压,用关税威胁强迫各国签署更利于美方的市场准入与投资协定,进一步加剧全球供应链不稳定,尤其是在半导体、汽车、农业等关键领域。
而在关税倒计时临近之际,加拿大成为全球焦点。分析普遍认为,若加美谈判最后真的失败了,明天正式启动的35%关税将成为两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贸易对抗。
昨天,加拿大总理卡尼才表示,加拿大将在9月份正式“有条件”承认巴勒斯坦建国,更是“激怒”了特朗普。
特朗普今天凌晨发出严厉警告,说加拿大的这个决定将“极大影响”正在进行的贸易谈判,暗示可能不再给加拿大谈判空间。
“我们原本在接近达成协议的这个目标,但现在加拿大突然转向,这是对以色列的背叛,也是对我们所主张国际秩序的挑战。”
对此,加拿大并未正面回应,但卡尼表示:“加拿大拥有自主外交决策权,尤其在人权与和平事务上,绝不受其他国家摆布。”
贸易专家指出,如果明天关税生效,加拿大GDP可能在未来两个季度下滑0.7%,就业市场将遭波及,通胀压力也将回升。
正好加拿大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5月全国经济再次收缩,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1%!
但由于6月零售、批发贸易预计有所反弹,加之房地产与制造业在5月稍微回升,统计局初步预测第二季度整体经济将实现零增长,也就是持平。
数据显示,5月全国商品生产类行业整体下滑,尤其是采矿、采石及油气行业表现疲弱表现。
制造业5月增长0.7%,但整体产出水平依然比3月低1.1%。
5月份,加拿大全国二手房市场交易明显提速,尤其是在多伦多等大都市地区。
昨天,央行第三次将基准利率维持在2.75%不变,释放“观望”信号,行长麦克勒姆表示,如果经济持续走弱、且贸易带来的通胀压力受控,不排除秋季再次降息的可能。
加拿大飞机出事! 载230人波音客机高空引擎失效 盘旋3小时放油迫降!
在短短不到24小时内,加拿大和美国的两个繁忙机场接连发生航空事故,令人担忧。
一架飞机在加拿大多伦多机场突发故障,另一架载了230人的波音787客机在起飞后引擎失效,紧急返航!
今天一早,一架飞机在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准备降落,没想到就在这时,起落架突然出现故障!
飞行员立即联系了塔台,报告情况,机场方面也证实,这架飞机“着陆后滑行至跑道交叉口附近后才停下,两条跑道暂时关闭,其他航班仍正常起降。”
出事的飞机为Hawker 850XP的私人喷气机,当时除了飞行员,还有一名乘客,幸好没有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加拿大交通部与运输安全委员会已介入,开始调查。
除了今天这起飞机故障,本周美国那边也出事了。
美联航的UA108航班原定从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起飞,前往德国慕尼黑。
这是一个长途国际航班,飞机上共有219名乘客和11名机组成员,执飞机型为波音787-8梦幻客机。
飞机缓缓离地,大家都准备休息了,没想到刚上天没多久,在爬升至约5000英尺高度时,左侧引擎突然失效了!
机组人员发现问题之后,在高空中向空中交通管制发出“MAYDAY”紧急呼叫!
引擎失灵,机长判断不能再继续飞了之后,就在机场上空保持6000英尺盘旋了近3 个小时,一边释放燃油、一边等待塔台指示。
最后,这架飞机才获准降落在19号跑道。
虽然落地过程还算顺利,但因为一边引擎已经失效,飞机无法滑行,需由牵引车拖至停机位。
美联航随后证实了这次事件,并表示全体乘客已安全下机。“本次航班因机械故障被取消,我们正努力将所有旅客重新安排新的航班。”
目前,这架飞机还停在杜勒斯机场,接受评估。
虽然这两起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飞机故障事故接连发生在北美繁忙航线上,令人不禁担心,毕竟夏天本就是全球旅客出行度假的旺季,飞机不是起落架断掉、就是飞到一半引擎失灵,如何让人放心飞。
吃瓜! 特鲁多密会流行天后被拍 高级餐厅吃龙虾 满面春风?! 女方刚分手
今天,一个绯闻吸引了不少人吃瓜——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和美国歌手“水果姐”在餐厅约会被拍?!
不少网友看到这一幕,不禁感叹:谁懂、有种次元壁破了的感觉...
40岁的美国流行天后凯蒂·派瑞(Katy Perry),因为演唱会服装总是五彩缤纷,人称“水果姐”,昨晚在蒙特利尔市中心的高级餐厅Le Violon被拍到和特鲁多共进晚餐。
根据民众拍到的视频来看,两人靠坐着交谈,谈话间神情专注,“水果姐”时而手势飞舞,时而微笑倾诉,特鲁多在一边专心聆听。
这一幕,也直接把他俩送上了娱乐版面。
关键是,这两人像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去,咋就和“暧昧晚餐”这个字眼放在同一行字了。
目前,“水果姐”正在举办《Lifetimes》巡演,刚好唱到加拿大这一站;
而特鲁多这个刚卸任的总理,身上没啥要事,到处晃晃,回到自己政治生涯的起点城市,也不奇怪,可能就是刚好碰到一起的。
“水果姐”最近才与分分合合了8年的明星男友奥兰多·布鲁姆分道扬镳,在澳大利亚演出时还意思情绪崩溃落泪,要说她想转换心情约个会,也不奇怪。
不过,两人也没有正面回应。
这个Le Violon位于蒙特利尔高档Plateau街区,今年被评为全加拿大第11佳餐厅,还获得“米其林推荐”荣誉。
餐厅方面表示,当晚他们确实接待了“水果姐”与特鲁多,“他们与其他客人一样被安排就座,行为举止非常温和友善。”
厨师Danny Smiles特意上前去打招呼,他们在离开前还亲自来到厨房感谢员工。
“这对我们整个团队而言,是一次真正的荣幸。”
餐厅透露,两人点选了主厨精致品鉴菜单,包括吞拿鱼与番茄、牛肉塔塔、生龙虾与芦笋、手工意式团子及羊肉,但没有”粉红泡泡“氛围,就是正常友好交谈。
据悉,晚餐之后是特鲁多掏钱买了单。
先不说”水果姐“的婚恋史,特鲁多2023年8月才宣布和在一起18年的发妻苏菲分居,结束婚姻,最近忙着和孩子们相处。
不过两人也不是第一次见,特鲁多曾经出席在惠斯勒举行的“伤残军人运动会”,当时“水果姐”就是活动的特别表演嘉宾,估计那时候打过招呼,这次碰巧遇上就当了次饭搭子叙叙旧。
谈判陷死局?! 加拿大拒签”卖国协议” 特朗普发狠上调关税 追溯征税逼死人 “要卖房缴税”
经过一个周末,美国的贸易谈判有了新进展,与欧盟敲定了15%统一关税,与此同时,加美两国的谈判陷入了僵局!
今天,卡尼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加拿大与美国的谈判进入“极为激烈的阶段”。
尽管面临美方施压,加拿大依旧不打算因为被“关税死线”逼着,就贸贸然谈一份协议回来,一切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
这么看来,加拿大似乎不吃特朗普这套了。
但既然是谈,加拿大政府也有一个预期,也做好了在“部分领域做合理让步”的心理准备,只是特朗普接不接受,就是另一回事了。
上周,特朗普才在白宫前面公开表示,不准备跟加拿大接着谈了,“没有协议就加税吧”!
目前,加拿大钢铁与铝制品正面临高达50%的美国进口税,加拿大能源与钾肥出口也被课了10%关税。
美国和加拿大的到现在还没谈成,一是因为双方在关税上都不让步,但也没有完全中断,因为两国贸易确实也高度互相依赖。
尽管加拿大在制造业和农业方面被美国威胁,但在能源领域,加拿大是美国的关键供应国。
卡尼强调:加拿大在清洁能源、关键矿产、医疗产品供应等领域对美国至关重要,这将是谈判中的重要杠杆。
事实上,加拿大已经释放出“谈判诚意”了,不仅采取多项边境监管政策、加强药品出口管制,还取消了原定今年生效的数字服务税。
双方留有谈判余地,但时间紧迫,现在距离特朗普给的8月1日“加税死线”不到5天,加美谈判还没有定数。
如果这周五前还谈不出来一份贸易协议,加拿大可能会被全面卷入特朗普下一轮贸易攻势之中,经济代价与政治后果都不容小觑。
除了8月1日准备生效的200%药品关税,就在今天,美国商务部还正式将加拿大软木产品的反倾销税率上调至20.56%!
这一举动,也引发BC林业界震动。业内人士批评此举“毫无依据”、且是“高度保护主义”,会波及成千上万名工人及两国消费者。
BC省森林厅长Ravi Parmar直言,“特朗普政府正在有系统地摧毁加拿大经济”。
“这不是一纸关税那么简单,它将直接导致更多工厂削减产能,甚至关闭,对林区家庭和社区造成毁灭性影响。”
更过分的事,特朗普这波要求强制“追溯征税”,要求加拿大家具及木材企业追溯支付自2023年1月1日以来的所有应征税款,令本已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不堪重负。
“部分本地小型木材企业将无法承担这笔历史税款,甚至可能被迫变卖私人资产或房屋来抵押贷款,才勉强缴清。”
幸运!华人中$6000w大奖 强忍喜悦照常开会 还以为遇上电诈了
加拿大又出了一名超级幸运儿——多伦多一位华人喜中6000万加元大奖。
26岁的梅博成(Bocheng Mei)是一名程序员。一天上班时,他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安大略省彩票局的工作人员。
在电话诈骗屡见不鲜的今天,他的第一反应是怀疑,于是立刻在谷歌上搜索了对方的号码和背景。
不过,对方并没有索取任何银行信息,只是建议他登录彩票局官网OLG.ca,查看自己的账户。
这一查,梅博成“手脚都麻了”!
他竟然中了5月7日Lotto 6/49黄金球头奖,奖金高达6000万加元,账户余额后面的一连串“0”让人有些数不过来。
他心理素质挺高,强压住内心的激动情绪,还照常参加了一个工作会议。
下班后,他第一时间拨通了父母的电话,告诉他们从今以后不用再为钱发愁,可以安心退休、享受生活了。
父母听到消息时简直惊呆了,反复向儿子确认是否真的没有被骗。
大约过了一周时间,梅博成才将中奖的消息告诉了自己小圈子的几位朋友。
朋友们得知后欣喜若狂,为他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张中奖彩票来自OLG.ca网站上的“永不错过抽奖”订阅功能,该功能会自动将玩家选择的号码加入即将举行的每一期抽奖。
当初,梅博成因为看到多位中奖者的新闻受到触动,决定碰碰运气,于是在线注册了该订阅服务。
他亲自选了一组号码,添加了Encore附加抽奖,并开启自动购买功能,从此无需每期手动操作,系统会自动扣款。
事实上,系统曾通过邮件向他发送过中奖通知,但他未看见。于是彩票局工作人员才打电话来提醒。
如今,账户里已实打实躺着6000万加元。梅博成表示,他将花时间认真规划下一步的人生。
“我热爱学习,所以想利用各种教育机会。我也想探索不同文化,因此计划去很多地方旅行。”他说,特别想亲眼见到极光,目标地包括芬兰和冰岛。
他还希望能在多伦多购置一套房产。
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子,他认为,最重要的是为父母提供保障。
“我现在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也改变我自己的生活。”梅博成说,“我能为他们提供所需,让我们全家实现许多以前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突发警报! 6.6级地震袭来! 隐秘”死亡断层”苏醒 美西恐迎7.5级强震 天崩地裂
最近这段时间,“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并不平静,接连地震,7月25日,太平洋岛国萨摩亚西南海域发生6.6级地震。
2025年至今大小地震不断,令不少人担心“历史级大地震”即将到来,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就在今天,一项最新研究报告更是惊了不少人的心——
北美一条“沉睡的断层”正在苏醒,恐怕悄然积蓄足以撼动加拿大和美国的巨大能量!
最新研究显示,位于加拿大育空地区、距道森市仅12英里,向西南延伸至阿拉斯加内陆的地底下,藏着一条断层——Tintina Fault。
本来相较于南边的两大断层,这里算是比较平静的,没什么动静,几百年来几乎没有活动记录,但就在近日,地质学家探测到这个地下已经悄悄积累超过50厘米的错动能量!
一旦这些能量被释放出来,可造成超过7.5级的强烈地震,对偏远社区的高速公路、重要河流、输油管道等基础设施以及民居造成毁灭性打击!
阿拉斯加地震中心首席地震学家Michael West发出警告:“Tintina并非不危险,而正是因为没人关注它,才最危险!”
确实,相较于随时都可能在西海岸引发地震海啸的两大断层——圣安德烈斯断层和卡斯卡迪亚俯冲带,Tintina Fault根本不在人们的雷达中。
甚至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4年新版地震模型中,它都没有被独立列为风险源,也并未纳入主要灾害监测名单。
这是因为Tintina断层上一次断裂,是发生在1.2万年前,正是这种“沉睡周期”掩盖了,它的危险性。
经过比对卫星图像与地形扫描,专家们发现地貌上仍保留着多次历史断裂的“伤痕”,包括冰川地貌侧移超过3000英尺,因此担心目前这种“静默”状态,恰恰意味着下一次爆发的临近。
据预测,如果Tintina断层真的“暴动”,突然发生地震,加拿大育空领地、BC省及阿尔伯塔省边境城镇将无一幸免!
不仅仅是居民住的地方,跨境关键设施如阿拉斯加输油管道、公路、水坝等也都会被摧毁。
突发! 特朗普摊牌: 不谈了 加拿大准备挨更重关税吧! 200%天价税砸来! 迎”窒息式”打击
今天一早,特朗普在白宫外接受采访,轻飘飘地丢出一颗“炸弹”——
美国和加拿大的贸易谈判没啥进展,可能会对加拿大商品征收更高的关税,还警告说不会谈判?!
加拿大总理卡尼才和各省长开会讨论关税问题来着,表示一定会尽力给加拿大谈回来对本国有利的协议,没想到,特朗普根本不想谈了。
换句话说,不仅8月1日的35%关税可能会按时生效,未来税率恐会进一步提高!
“我们与加拿大的谈判没有太大进展,我认为,加拿大可能不会有谈判,只会有关税。”
最近,特朗普忙着和各国谈判贸易协定,目前英国、日本、菲律宾等国都已经谈完了,基本上都是美国占了便宜。
与加拿大的谈判,特朗普这两周一直避而不谈,直到今天,他松口表示,“在与加拿大的谈判中,我们似乎运气不太好。”
这一句话,无疑也预兆着加美贸易紧张局势会在未来进一步升级。
8月1日,美国针对贸易伙伴的新一轮关税就要落实了。7月10日,特朗普才威胁卡尼,说如果新的协议谈不成,就等着35%关税砸下来吧。
要知道,这35%的关税之前,加拿大商品已经被征收了25%关税,能源和钾肥面临10%关税,加钢铝制品也被统一征收50%关税了。
尽管到目前为止,被涵括在《加美墨协定》(CUSMA)下的多数商品都被豁免了,但特朗普现在警告,如谈判失败,加拿大将失去部分惠及待遇。
对于未来一周,特朗普表示,美国将会完成大部分协议,与澳大利亚、欧盟和中国的谈判也有所进展。
但谈到加拿大时,他直言不讳地说:“我们与加拿大没有协议,我们甚至没有把重心放在他们身上”。
这么看来,加拿大达成协议的希望渺茫。
加拿大在这轮关税战中,态度似乎也比较强硬。
加拿大对美贸易部长多米尼克·勒布朗(Dominic LeBlanc)表示:“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在8月1日前达成协议,但所有的谈判都基于一个前提——我们必须确保协议符合加拿大经济和工人的最大利益。”
卡尼也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加拿大不会“为了达成协议而盲目妥协”。
本周会议结束之后,各省省长的态度也比较坚决,认为美国要是想打,那就打吧,加拿大不能再依赖美国了,人家专挑软柿子捏,捏久了都觉得你好欺负。
分析人士担忧,一旦美国如期提高关税,加拿大制造业、农业和出口依赖型产业将面临新一轮冲击,甚至可能引发“报复性关税战”。
8月1日生效的不只有35%商品关税,美国还有可能在同一天起,对所有进口药品征收最高达200%的关税,其中也包括来自加拿大的药品!
加拿大仿制药协会(Canadian Generic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主席吉姆·基恩指出,
“尽管加拿大只占美国药品进口总量的约5%,但这项关税计划仍可能对加拿大的医疗系统造成实质冲击。”
不说药品,单说钢铁行业,在特朗普主导的这波关税战下,也在重新走向高壁垒贸易保护主义。
加拿大钢铁企业也因此面临双重压力:一边是来自美国的高额关税,另一边是国内针对“倾销”的新一轮限制性措施。
UBC供应链管理学者克里希南直言,美国“锤子式”的关税政策只会加剧长期成本结构恶化。“若加拿大效仿,将面临同样的问题”。
事实上,加拿大政府也在加强保护本国市场,卡尼上周就宣布了一系列限额措施,支持”国钢优先“政策。
8月1日,加拿大究竟会迎来新的贸易协定、还是更重的关税,目前也只能等那一天揭晓了。
反差!加拿大对美国已经出离愤怒 但人家根本不在乎
特朗普上台以来,加美关系就急转直下。他先是威胁要把加拿大变成美国的第51个州,然后又开始大幅加税。两国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不管加拿大人对美国多么愤怒,但大多数美国人似乎并不在乎,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刚刚出版的最新一期《纽约》(New York)杂志的封面是一只愤怒的海狸将一只瘦弱的白头鹰锁喉,标题写道:“你根本不知道加拿大人有多愤怒”。
特约撰稿人西蒙·范·祖伊伦-伍德(Simon van Zuylen-Wood)到多伦多住了一个月,亲身感受到加拿大人情绪的明显转变。
刚到机场,反美情绪就扑面而来。
在一个报刊亭,加拿大老牌杂志《Maclean’s》的封面标题是《选择加拿大的20个理由》。主编专栏写的是取消去马萨诸塞州度假的计划。
下一期杂志内容包括“为什么加拿大永远不会成为美国的一个州”、“如何反击特朗普的关税”和“在边境小镇的恐惧与仇恨”。
在加拿大的超市里,他看到“所有加拿大品牌都标注了红枫叶徽章——这是一种官方团结象征”。
消费者还会把美国产品倒过来摆放以避免购买。
很多人下载一个叫 Maple Scan 的手机应用,可以帮助识别加拿大本地产品。
多伦多一家名为 Grizzly Bar 的加拿大主题酒吧,酒单上有“TVO Kids”(加拿大著名儿童节目)、“Hadfield”(Chris Hadfield,加拿大著名宇航员,因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太空中的地球和弹吉他而全球走红)等命名的鸡尾酒。
酒吧墙上挂着加拿大“英雄墙”,展示着像瑞安·雷诺兹(Ryan Reynolds,好莱坞著名演员)、伦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加拿大传奇音乐人)等名人的照片,还挂有1812年加拿大抵抗美国入侵战争的关键战役地图。
自从两国关系恶化后,加拿大人的爱国主义就被激发了起来,即便在魁北克的某些分离主义者中仍有这样的爱国情绪。
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以“加拿大国王”身份在议会演讲,也获得了满堂喝彩。
得益最多的要数联邦自由党,在支持率陷入历史低谷的情况下,竟然以反击美国而成功在大选中翻盘,再次执政。
文章作者认为,美国人应该明白,加拿大已经不再是那个温和、好相处的国家了。
也许有部分美国人会开始自省,但大部分并不在乎。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嘲讽的评论:
谁在乎?我们不需要他们。
我们才是房间里的大象。
总之,没人把加拿大的愤怒当头等大事。
美国一些政策研究者和外交事务专家,现在更关心北极安全和格陵兰的关键矿产问题。没人真正在“加拿大问题”上费很多脑子。除了特朗普,看起来没人把这当作重点议题。
不少加拿大人已经对美国彻底失望,表示不管下任总统是谁,我们都不想去了,这段关系结束了。我们不受欢迎。
讽刺的是,去与不去,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在边境的另一边泛不起一丝波澜。
加拿大陷入衰退! GDP恐连两季负增长 35%关税压顶 中小企业窒息 零售业雪崩!
关税战开打到现在,加拿大各行各业都受到冲击,下一波35%还要压上来,大家日子会更加难过。最新报告显示,美加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发酵,加拿大经济预计会出现负增长!近日,加拿大独立企业联合会(CFIB)发布最新报告,2025年第二与第三季度,加拿大经济预计将连续出现负增长,中小企业信心普遍低迷,私营投资明显收缩!预测模型显示,加拿大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0.8%,第三季度预计将再次下滑0.8%。尽管总体情况略好于年初的悲观预期,但“企业信心持续低迷,贸易战阴影仍笼罩各个行业。”加拿大经济之所以出现收缩,主要是受到制造业疲软的影响,尤其是运输设备、机械、石油与天然气领域下滑严重。同时,CFIB还预测私人部门投资将于第二季度暴跌13%,第三季度继续下跌6.9%。“许多企业选择暂停或取消投资决策,观望未来贸易政策走向。美国持续的关税威胁、边境出现严重延误,正迫使企业寻找替代方案,但这一过程本身也增加了成本和不确定性。”另外,2025年第二季度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涨幅已降至1.8%,第三季度预计还将略微升至1.9%,食品与住房成本上涨对价格指数造成压力。统计局数据指出,过去三个月,全国有48%的企业经历供应链中断,64%预期未来情况将更糟。其中,制造业与批发业受边境延误冲击最为严重。相对而言,以本地为主的服务业受影响较轻,因为其对跨境物流依赖程度较低。尽管整体经济低迷,加拿大私营部门的职位空缺率在第二季度还是维持在2.8%,约39.7万个岗位还空着,其中个人服务与建筑业空缺率最高。数据显示,第二季度零售额增长4.6%,但CFIB表示这是各个企业抢在关税生效前,企业“抢跑”集中下单,预计这一增长将在第三季度放缓至2.0%。统计局就放出了最新数据——2025年5月全国零售销售总额下降1.1%,至692亿加元!9大零售子行业中,有3个销售下滑,其中汽车及零配件经销商的销售下降了3.6%。新车经销商销售下跌最为严重,环比下降4.6%,成为本轮下行的“主力军”。与此同时,加油站及燃料供应商的销售也下降1.4%。食品与饮料零售商也下降1.2%,主要集中于酒类专卖店和超市类零售商,家庭消费意愿正在减弱。统计局指出,5月份,有32%的零售企业表示受到贸易紧张局势影响,包括:产品价格上涨、客户需求下降、原料与运输成本增加等。一些零售商为了应对美方不断升级的关税政策,不得不调整商品种类、缩减进口比例,甚至暂停部分销售渠道。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迈克尔·达文波特(Michael Davenport)也警告称,若在8月1日美加新一轮谈判截止前无法达成关税减免协议,加拿大家庭可支配收入将进一步收缩。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加拿大当前经济处于一个微妙的“弱复苏”窗口期。关键在于美加贸易谈判是否能在8月前破局、及央行在未来数月是否会宣布降息。
特朗普会将我们压碎碾平!35%关税倒计时 加拿大终于清醒 不反击就是死
距离美国35%关税的生效日子不远了,加美贸易谈判前夕,加拿大总理卡尼本周会与各省长举行为期3天的关门会议。
今天,卡尼再次强调,他将以加拿大的国家利益为核心,在谈判中寻求“对加拿大最有利的协议”!
特朗普频频用关税施压,加拿大已经意识到现实,不管怎么谈,关税都是躲不过的了,问题就是会被榨多少的关税。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卡尼明确表示,加拿大必须集中力量,加强国内经济,增强国家内部贸易连通性。
除了尽全力与特朗普政府谈判,加拿大也在“自救”。
一方面,寻找美国以外的贸易伙伴,推动对外贸易多元化,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并缓解经济被动局势。
另一方面,卡尼政府也在推动省级自由贸易合作。
目前,加拿大各省之间正在积极建立跨省自由贸易网络,打破长久以来的内部贸易壁垒。
立场一向强硬的安省省长福特也表态:加拿大必须采取“关税对关税、金额对金额”的对等反制措施。
“我们必须狠狠还击——这是特朗普唯一能听懂的人话。如果你表现出一丝退让,他就会像压路机一样从你身上碾过去。”
福特反击:“特朗普说不需要加拿大?那他也别要阿省的石油、萨省的钾肥和铀和安省的镍矿。”
他还呼吁联邦政府准备好迅速行动,配合各省共同应对即将到来的加美贸易战。
不仅如此,安大略省、萨斯喀彻温省和阿尔伯塔省正在考虑建设新能源基础设施。
是这样的,美国和加拿大之间有一条5号线管道,每天将54万桶的石油和天然气经过威斯康星州和密歇根州,输送到安大略省的炼油厂。
但加美贸易战一开打,密歇根州长就不断威胁说要切断5号线,“这会导致我们的机场和大部分地区关闭,我们不能再冒险了,我们需要独立出来,自力更生。”
“我们不能再依赖美国了。”
卡尼也表示:“让加拿大人能够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生活和经商,才是我们经济主权的体现。”
根据美方通告,如加美两国没能在8月1日前达成新的自由贸易协议,大部分加拿大商品都将面临35%的关税冲击,进一步对加拿大制造业、资源出口和农业形成极大压力。
卡尼上周已承认,即便能谈成新协议,也不太可能完全取消所有关税,现在我们只能争取关键领域豁免或对等关税。
加拿大各省都“希望谈判能出最好的结果”,但也“已准备好承担应尽的责任”。
“我们必须传递一个强烈的讯号:加拿大不需要仰仗任何国家,更不用在特朗普面前低头。”
事实上,美国向加拿大发起关税战,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
加拿大商会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指出,美国对加拿大实施进口关税,可能会令美国住房市场进一步失衡,购房成本全面上扬!
如果美国对加拿大木材、钢铁、铜等建筑关键材料的高额关税持续至2027年,每栋新建美国住宅的平均成本将上升14,000美元,累计可能高达20,000美元。
据美国全国住宅建商协会(NAHB)统计,仅2023年一年,美国约有1840亿美元都是用来买新建住宅建筑材料的,其中约130亿美元(7%)来自进口。加拿大是第三大来源国。
有不少美国人注意到了这一点,但特朗普政府一再否认。白宫发言人还在坚称:
“政府始终认为,加征关税的成本由外国出口商承担,而不是美国消费者。美国是全球最大最强的消费市场,他们依赖我们的市场。”
加拿大“刻薄”“难缠”!美国倒打一耙,也太不讲武德了
一场原本关于旅游振兴的会议,意外掀起一轮外交口水战。
7月中旬于西雅图举行的太平洋西北经济区峰会上,美国驻加拿大大使霍克斯特拉(Pete Hoekstra)公开表示,加拿大人“刻薄”“难缠”,“不好合作”(mean and nasty to deal with)。
理由是部分加拿大人抵制前往美国旅行,并且禁止美国产酒进入省级销售渠道。
“如果你们不来旅游,还禁止销售我们国家的产品,这样的姿态,当然让人难以合作。”
他还以一种半开玩笑的方式补充:“如果我愿意,我可以从密歇根带酒回来——他们不会检查我车。”台下传来一阵笑声,但这番话在加拿大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卑诗省省长尹大卫随后在接受CBC《Power & Politics》采访时回应称,加拿大人之所以对美国采取保留态度,正是因为美方的先行挑衅。
他指出,特朗普此前多次发出威胁言论,不仅计划对加拿大商品加征35%的新关税,还扬言将对钢、铝、铜等资源产品加税至50%。这些措施将于8月1日起陆续实施。
“如果有人告诉你:要么接受我们的话语权,要么成为美国第51个州,否则就让你经济崩溃——你会怎么反应?”尹大卫表示,“加拿大人对此当然愤怒。”
他强调,加拿大省级政府的“禁美酒”政策,是对美国加征关税的直接回应。
目前,包括卑诗省、魁北克省、新斯科舍省在内的多个省份,已暂停政府酒类商店对美国产葡萄酒的采购与销售。
“这是非常具体的反制行动,而非情绪表达。”尹大卫说,“我们没有攻击任何人,但不会对攻击我们的经济与主权坐视不理。”
据加拿大统计局数据,今年3月加拿大人驾车返回本国的总次数同比下降近32%,是自疫情以来最明显的跨境流动降幅之一。
同月,经由飞机返回的旅客数量也下降了13.5%。分析普遍认为,这一变化部分受到对美国产品和政策反感情绪的影响。
霍克斯特拉在发言中承认,加拿大部分省份限制美国产酒“对双边关系无益”,但仍坚持认为,加方做法“缺乏善意”。
面对“谁先难缠”的指控与反指,加拿大官方态度趋于冷静。
尹大卫呼吁民众坚持理性立场,支持本地经济,也要维护彼此关系。“普通美国人和加拿大人之间没有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政策层面的话语和行动。”
警惕! 热销品爆雷 9名儿童死亡 狂卖520万个 加美同步召回!
今天,加拿大和美国同步大范围召回一款不少家庭都必备的热销品,原因竟然是已经有9个孩子死亡!
据最新消息,北美热销家庭用游泳池正在被紧急召回中,出事的还不止一个牌子,接连几个品牌统统爆雷!
出事的泳池产品包括Bestway、Intex Recreation 和 Polygroup等牌子,从2002年就通过Walmart、Target、Lowe’s、Costco、Amazon等各大零售商售往家家户户。
然而,就在今天,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与加拿大卫生部同时发布通知——
由于这些泳池在外部设置有“压缩带”(compression straps),孩子们进泳池的时候经常会踩着往上爬,家长一个不注意,就会造成溺水事故。
事实上,截至目前为止,美国已经确认9名儿童因使用这些泳池而溺亡。
事故报告显示,死者年龄在22个月至3岁之间。
过去这20年间,美国和加拿大一共售出了的超过520万套地上游泳池。
虽然加拿大目前没有出现有人因此死亡,但卫生部还是决定召回,请各位消费者注意查看家中泳池的型号。
召回泳池品牌:Bestway、Intex Recreation、Polygroup
召回产品规格:48英寸(约122厘米)或更高
购买时间:最早可追溯至2002年,最新售于2025年
销售地区:美国(约500万套)、加拿大(约26.6万套)
卫生部提醒,如果家里有这些泳池的人,应立即联系相关品牌厂商,获取免费维修包。
在修好之前,最好还是确保家里的孩子不要单独靠近泳池,或考虑暂时将泳池排空。
除此之外,年幼孩子在使用泳池的时候,监护人最好在场,以免发生意外。
悲剧! 加拿大9岁女孩度假时遭离奇”绑架” 陈尸水塘 凶手竟然富商父亲
今天,一个“加拿大人伦惨剧”新闻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原本一场属于父女之间的温情暑假旅行,最终却演变成骇人听闻的悲剧!
9岁的女孩梅丽娜·弗拉托林(Melina Frattolin)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会死在至亲的手里。
7月13日星期六晚上6点30分左右,小梅丽娜还打电话给人在加拿大的母亲,说自己和爸爸正在从纽约回家的路上,声音听起来很欢快。
却不想,死神正在悄悄靠近。
7月14日,梅丽娜的尸体在纽约北部提康德罗加一处偏远水塘被发现!
当地警方表示,他们一开始是接到梅丽娜的父亲——卢西亚诺·弗拉托林(Luciano Frattolin)报案,才赶到现场的。
弗拉托林向警方声称,说他们回家途中经过乔治湖,想上厕所,所以就停了下来,结果一个转身就看见女儿被“不明身份男子强行带上白色货车”,然后就消失了。
警方本来也是循着这条线索找人的,还发布了Amber警报,但在调查中很快发现这人的说辞漏洞百出。
“我们没有发现任何她曾被绑架的证据,现场没有打斗痕迹,也没有第三方车辆或人员踪迹。也就是说,这是一场被人为掩盖的悲剧。”
不仅如此,弗拉托林口供中的多个时间点和位置都自相矛盾,“整个案件的时间线和逻辑根本不通。”
看着弗拉托林言辞闪躲的样子,美国警方心里更加肯定这个绑架事件是捏造出来的。
经过一番地毯式搜索,他们在距离乔治湖(Lake George)以南约45英里的地方找到了梅丽娜的尸体。
孩子的遗体被丢弃在一处浅水塘,地点偏远,几乎没有车辆可以开进这里。
今天,法医团队已经正式展开尸检调查,目前尚未公开死因,但据警方透露,尸体上并无外伤。
据悉,这对父女来自于加拿大蒙特利尔,梅丽娜的父母从2019年就分居了,监护权在母亲手上,目前住在魁北克。
这次,父亲带着孩子去美国度假,计划玩一个礼拜就回家。
梅丽娜被发现陈尸的这一天,就是约定交还孩子的日子。
没想到,梅丽娜竟然在这前一天被残忍杀害。
现年45岁的弗拉托林是意大利和埃塞俄比亚混血,是“Gambella”有机咖啡品牌的创始人,履历光鲜亮丽,结果却成了杀人犯。
梅丽娜的邻居都知道孩子和父亲出门旅行了,还等着她回来,听到这个噩耗都深感震惊和悲痛。
“她本应安全地回来,继续上学、交朋友。”一名邻居在媒体镜头前哽咽道。
在家等着孩子回到怀抱的母亲更是痛心欲绝,到现在还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7月15日,弗拉托林身着白色看守所制服在提康德罗加镇地方法院出庭,整个人看上去憔悴邋遢,神情羞愧。
现阶段,他被控二级谋杀与掩埋尸体等罪名,但依然坚持“不认罪”立场。
加拿大突发坠机! 少年惨死; 载266人客机高空故障 机长求救迫降 机场紧急停飞!
就在刚刚,加拿大突然发生一起坠机事故,有人死亡!
根据最新消息,这场空难发生在今天中午12点25分左右,多伦多附近地区,一架小型飞机失控坠入Scugog湖。
急救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且确认一名青少年当场死亡,还在处理后续。
除此之外,今天下午还有一架载着266名乘客的客机出事迫降,机场一度停飞!
据美国联邦航管局通报,达美航空的一架飞机突发故障,机长紧急宣布进入最高级别应急状态!
这架航班的执飞机型为空客A330-300,共载着266名乘客,从意大利罗马飞抵纽约,原定降落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
没想到就在降落前,这架飞机的液压系统突然出现异常,机长立即向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发出“紧急求救”,请求优先降落。
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是美国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事故发生之后,塔台一度实施地面停飞措施,并第一时间关闭跑道。
也因为这样,机场大批航班延误,旅客被迫滞留。
下午1点30分,这架飞机才降落在机场跑道,被拖到指定停机口,机上所有乘客有序下机,飞机由维修技术团队接受全面检测。
下午2点30分左右,地面停飞措施才解除,机场恢复正常运营。
虽然此次紧急事件没有演变成不可挽回的灾难,机体也没有遭到结构性破坏,但液压系统异常确实可能导致飞机转向或刹车失控。
一旦处置不当,极易造成严重飞行事故。
同样是今天,当地时间下午6点左右,一架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飞往密歇根州底特律的达美航空航班,在飞行途中突发惊险一幕——
一名23岁男性乘客试图在高空中打开紧急舱门,导致飞机紧急迫降爱荷华州!
涉事航班为达美连接航空(Delta Connection)3612号班机,一名名叫马里奥的乘客在飞行途中突然情绪失控,试图打开位于紧急出口排的舱门,意图不明。
当时飞机刚飞到三分之一,机长紧急联系塔台,表示“有乘客正在与空服员发生肢体冲突,试图打开紧急出口。”
在紧急与东爱荷华机场塔台沟通后,机长果断决定实施迫降。
机上其他乘客见状,与空乘人员合力制服住这名男子。
被迫降落后,航班在机场接受安全检查,并确认无人员伤亡,飞机又当晚8点24分重新起飞。
据爱荷华州林恩县惩戒中心记录,这名男子曾被控多项罪名,包括扰乱公共秩序、袭击行为、非法持有处方药物及一级恐吓等罪名。目前,这个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吵翻! 加拿大妹子被Costco”套路” 因$68扯皮 竟遭威胁: 再闹标记会员号
很多人选择Costco,一是因为“量大价廉”,二是因为它的退货政策,但就在近日,一名加拿大女子却因为68刀跟Costco展开了一场“扯皮大战”!
这个妹子家住曼尼托巴省,6月7日在温尼伯Regent Ave的Costco门店购买了4棵绿植,每棵售价34.99加元.
6月13日,她发现同款植物降价至17.99加元,于是就前往门店,询问是否可以申请差价退款(Price Adjustment)。
当时,店内的员工明确表示:“30天内凭收据返回,即可进行调整。”
然而,到了6月19日,当妹子返回门店时,他们却翻脸不认了,一名客服代表甚至直接拒绝办理,语气还特别不客气,说:“你别想了,我不会帮你处理的。如果我自己都拿不到补差,你也拿不到!”
更让她错愕的是,这个客服站的就是上次说可以退钱的员工.
但店长坚称:“全体员工都知道,我们现在不再对这些植物做价格调整”,因为“商品已售罄”,还说“这些植物可能卖出时就快死了,而且不是我们的货,是第三方的。”
妹子表示,之前员工从来就没提到过这一附加条件。“我是付款给Costco,不是第三方供应商,作为消费者为什么要为供应链负责?”
事已至此,妹子也不想跟门店纠缠下去,转而联系Costco总部。
6月19日,她通过客服表单提交询问,对方称“将在5到7个工作日内回复”,结果之后音讯全无。
她随后又分别在7月3日、7月9日与7月16日三次发邮件催办,总部客服每次都回复“将在2至7个工作日内联系”,但始终无人跟进。
妹子在爆料文中写道:“从始至终,我都遵循Costco的步骤,也很礼貌。”
结果就是,Costco不仅没处理,还有员工暗戳戳地威胁她,说妹子的会员账号可能会因为这样被公司标记,这让她感到十分不安。
这个网友的遭遇也引发Reddit论坛热议,但大家意见出现分歧。
部分网友认为,妹子本身“理解有错误”,因为Costco的价格调整政策其实包含一个隐性前提:商品仍需有库存。
一位网友评论:“你确实在30天内回来,但商品已经售罄,因此不再符合调价条件。”
但也有网友对Costco门店员工的态度前后不一表示不满,“调价原本很简单,电脑查看降价当天是否仍有货即可。一开始说可以,现在又否认,还甩锅给第三方,这是信用问题。”
也有人支持妹子表示:“她照流程办事,却被敷衍。无论是否符合政策,员工和公司最基本的责任就是把事情说清楚。”
Costco官网写道:“若商品自购买之日起30天内降价,有资格申请价格调整。”但并未明确注明“商品需仍在售”这一前提。
央行警告! 60%房奴月供暴涨 明年更穷! 贫富差距创新高 买房靠啃老
6月份通胀上升、美国关税威胁仍在,加拿大人肩上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
今天,加拿大央行警告——随着大量抵押贷款即将在2025和2026年到期,约60%加拿大人将面临更高的月供!
最新报告指出,2025年到期续签的房贷将平均上涨约10%,2026年续签的月供涨幅预计放缓至约6%。
然而,这也意味着,许多贷款人仍将承担更高的月供。
在各类贷款中,五年期固定利率贷款者面临的月供波动最为剧烈,平均涨幅预计在15%至20%之间。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2020年买房,那时候的利率还是比较低的。
你在那年贷款买了一套市场均价的房子,今年夏天续约时,月供就可能要涨424加元,年增幅接近5100加元。
尽管整体趋势呈现上行,但并非所有房贷人都将面临“涨供”。
报告指出,多亏了央行先前几次降息,采用浮动利率、且按月调整还款额的贷款人月供还是有望下降5%至7%的。
央行表示,面临月供上涨的贷款人,抵押贷款偿债比率(Mortgage Debt Service ratio, MDS)也会明显上升。
也就是说,他每个月从工资抽出来还房贷的比例会更多,从2024年12月的15.3%,升至2026年底的18%。
预计,未来三年内将有74%的贷款人需要续约,约五分之一的房贷者表示对即将到来的续约持“担忧”态度。
分析人士指出,除非未来利率下调幅度更大、速度更快,否则大多数固定利率贷款人都难以回到疫情期间的“超低利率甜蜜时期”。
但加拿大统计局本周公布了最新通胀数据,6月份通胀率小幅上升至1.9%,央行近期降息的可能性依旧不大。
别说抵押贷款了,还有很多加拿大人连入市的机会都没有。
最新《2025年住房市场状况调查》指出,现在加拿大人如果“不啃老买房”,想拥有一个自己的家基本无望。
在过去两年内买了房的人中,有70%的人坦承,如果没有人帮忙给首付,根本就买不起房子。
说难听点,父母援助、亲友借钱等“外部资金”都成了“刚需”。
加拿大抵押贷款专业人士协会( MPC)首席执行官劳伦·范登伯格表示,“对于许多加拿大人来说,家庭支持已不再是应急选项,而是获取住房的前提条件。”
从首付到房贷,加拿大的住房危机日益恶化,这个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
随着房价维持在高位、抵押贷款压力测试门槛上调,越来越多年轻家庭即便有稳定收入,也难以靠自身力量筹足首付。
报告指出,这种结构性障碍可能进一步扩大贫富代际差距。
昨天统计局才爆出最新报告,加拿大财富差距已经在2025年第一季度创下了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收入分布前40%的家庭与后40%的家庭之间的可支配收入份额差距已扩大至49个百分点!
突发! 加拿大客机高空冒烟 陡降1万英尺急转弯; 温哥华劫机警报 封锁停飞39分钟
本周才过了2天,就有2架波音接连爆雷,一架载着166人的客机上天25分钟引擎就起火、还有载着华人的737降落起落架断裂,让人心惊。
就在本周二晚7点半,加拿大客机也发生事故,一架原定从安大略省汉密尔顿飞往温哥华的波特航空客机突发异常,机长宣布紧急迫降!
据悉,这架飞机当时载着85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在飞越美国蒙大拿州上空时,机组人员发现机舱内冒出烟味,紧急上报给机长。
据航班追踪网站FlightRadar24记录,这时飞机正以38,000英尺高空巡航,突发异常之后,开始以每分钟下降高达1万英尺的速度,急剧降落!
在7,000英尺高空短暂停留、并评估飞机情况后,这架飞机一度再次爬升至14,000英尺的高度,并朝向卡尔加里方向继续飞行。
但没过多久,机长突然急转弯,联系塔台,宣布要在萨斯喀彻温省里贾纳国际机场(YQR)迫降。
当地时间8点33分,这架飞机才平安降落,所幸没有人受伤。
今天早上,波特航空发布最新声明,证实机组人员在飞行途中察觉机舱有“烟味”,“机长出于谨慎考量,决定改降里贾纳机场。”
所有乘客均已在当地安排过夜住宿,预计将于今日搭乘另一架航班继续前往温哥华。
与此同时,昨天下午温哥华国际机场(YVR)突发“劫机警报”,多个航班一度停飞!
本周二下午1点30分左右,一架涉嫌被劫持的小型私人飞机闯入机场空域,被塔台发现,拉响警报,引发短暂“空中安全事件”。
也因为这样,温哥华机场空域关闭39分钟,至少9架航班被迫改道,
一开始,等候登机和飞行的乘客只看见大批警察围着一架飞机,都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随后航班就被宣布停飞了,还有原定降落的飞机被迫改航。
温哥华国际机场透露,当时机场雷达发现一架小型私人飞机在附近空域活动异常,触发安全机制,YVR随即对所有进港航班下达临时“地面停止”(ground stop)命令,暂停任何航班进场降落。
不久后,加拿大皇家骑警就证实,这架飞机为一架Cessna 172型轻型固定翼飞机,早些时候被报告自温哥华岛地区遭劫持。
警方称,接警时间为下午1点10分,他们接到线报说这个飞机正朝YVR方向飞行,全面戒备,空中广播预警周边航班,并迅速协调部署。
同时,飞航管制部门也向周边所有在空飞机发出劫机广播通告,提醒注意这架飞机。
据悉,这架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了约20分钟,一度引发现场飞机和旅客的不安。
涉事飞机在下午1:45安全降落在机场北侧跑道,警方迅速控制现场,并将机上唯一人员拘捕。
警方确认机上只有一人,无其他乘客,目前嫌疑人身份及动机尚未公布,事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截至周二晚间,YVR机场已全面恢复正常起降运作。
航空安全专家指出,此次事件虽未造成物理性损害,但“此类小型飞机的行为轨迹有可能造成重大威胁,若飞行员不配合或具有破坏意图,后果可能极为严重。”
加拿大对中国下重手! 卡尼祭限制令 配额砍半+50%惩罚关税 “国钢优先”!
昨天才承认不可能与美国谈成“零关税”贸易协定,就在今天早上,卡尼总理就宣布一系列新措施——进一步限制外国钢铁进口,保护加拿大本土产业,重塑供应链韧性!
面对特朗普加倍钢铁关税带来的持续冲击,卡尼表示,“我们必须确保加拿大钢铁占据主导地位,”
事实上,今天这一系列措施是在上月联邦政府调整钢铁进口关税配额制度的基础上推出的。
当时,政府决定将对没有自由贸易协议的国家设定上限,但业内批评这个门槛“仍然过高”。
今天,卡尼宣布的新“配额政策”包括——
7月底起,无自由贸易协定国家(如中国、土耳其)其钢铁产品配额将砍至2024年进口量的50%;
超出配额部分将征收50%的惩罚性关税;
所有含有“在中国冶炼与浇铸”的钢材,无论最终加工地为何,只要是来自非美国国家的进口商品,将额外征收25%的特别关税;
即便是与加拿大签有自由贸易协定的非美国家,其配额将设为2024年基准水平,超额部分也将征收50%关税;
与加美墨(CUSMA)相关的安排不变,对美国不新增反制措施;
以上政策立即生效。
对于今天宣布的新政策,加拿大钢铁生产商协会主席凯瑟琳·科布登(Catherine Cobden)表示,“这不是最完美的方案,但配额上限将帮助加拿大钢铁厂重新夺回本地市场。”
数据显示,自3月特朗普对加拿大钢铁与铝加征25%关税以来,钢铁产量5月已下滑30%。行业担心随着6月美方进一步上调关税至50%后,情况将更加恶化。
除了限制配额,卡尼今早还同时宣布“配套政策”——
将拨出7,000万资金,用于为多达1万名受影响钢铁工人提供技能培训和收入支持;
通过战略创新基金(Strategic Innovation Fund)追加10亿加元投资,推动钢铁企业开展本地项目与技术创新;
联邦政府采购制度将调整,未来所有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包括住房、港口、桥梁、能源与国防)建设的企业,必须优先使用加拿大钢材。
这也算是加拿大“自救”措施,毕竟昨天卡尼才承认不管怎么谈,与美国达成“零关税”协议都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现实一点,目前几乎没有证据表明美国愿意签署一份完全零关税的协议。”
“高额关税的直接后果之一,是推动这些钢材及其衍生品进入我们市场。这就是我们今天采取措施的原因——为了防范由美国政策引发的‘二次冲击’。”
虽然卡尼政府最近一系列动作都受到在野党的批评,说他口口声声说会为加拿大谈成完整的贸易协定,现在“打不过”特朗普,节节退败。
面对美国持续强压、全球供应链动荡,加拿大也只能选择以本地优先政策与贸易防线来稳住钢铁核心产业,减少对外部供应的依赖。
虽然加拿大暂时不会改变对美国的反制性关税政策,但卡尼表示,所有涉及钢铁的贸易条款都将重新评估,并与美国方面的谈判保持一致。
“我们正在密切关注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钢铁谈判,这些结果将直接影响我们下一步的立场。”
2026世界杯门票开售 豪华套票马上就能定 买普通票记住这个日子
今天,距离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开幕已经不到一年,球票销售也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开启的是豪华套票的预售。现在登录国际足联官网就可以预订——当然,价格不便宜,但“土豪”请随意。
进入国际足联官网后,会弹出购票提示窗口,可以直接点击进入球票页面。
本次开放的套餐包括:单场球票、某个体育场所有比赛的套票,以及某支球队小组赛阶段的全套门票。其中,普通单场票最低售价为每张 2,500加元起,而两类套票的起价则分别高达 15,975加元 和 9,720加元。
目前最低价的套票出现在温哥华,分别是两场小组赛,分别是6月21日和6月26日的比赛,单张价格为 2,575加元起。
这些票均由FIFA官方票务合作伙伴 On Location 发售,豪华套票也根据服务等级划分为不同类别:
FIFA Pavilion:起价2,500加元,最高3,215加元,持票人可在比赛前后进入体育场外的封闭露台区;
Trophy Lounge:起价3,700加元,中场休息时可进入带空调的贵宾区域;
Pitchside Lounge:起价5,350加元,抵达现场即赠送香槟,并有专属服务人员在贵宾室内提供茶点等全程服务。
对于不需要这些额外特权的球迷来说,今天也传来普通球票的最新消息。
第一轮球票抽签申请窗口将于2024年9月10日正式开启。想要参与购票的球迷可以前往国际足联官网创建账号。
窗口开放当天,只需填写并提交球票申请表,即可参与抽签。若被选中,球迷将获得一个购票时间段,并以“先到先得”的方式完成购票。
不过,国际足联尚未公布抽签的具体时间,9月10日仅是注册开放时间。此外,门票也将分批发售,具体时间仍待官方确认。
本届世界杯将在加拿大举办13场比赛,其中:
温哥华将承办7场比赛,时间从2026年6月13日至7月7日;
多伦多将承办6场比赛,时间从6月12日至7月7日。
加拿大男足将于6月12日在多伦多BMO Field迎来首场比赛,随后转战温哥华B.C. Place体育馆,于6月18日和6月24日完成剩余两场小组赛。
除了在FIFA官网购票,加拿大球迷也可以通过加拿大足球协会(Soccer Canada)的抽签系统购买加拿大队的比赛球票。
加国足协预计在7月底推出新版 “Canada Red” 会员计划,会员等级从免费到每年5,000加元不等。所有会员均可获得加拿大队球票抽签资格,等级越高,中签几率越大。
目前,该会员计划官网仍疑似处于维护状态,暂时无法登录。
你准备好买票了吗?
紧急召回! 加拿大84人中招 这款香肠千万别吃; Costco多款产品出事
近日,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发布紧急食品安全警报,宣布召回 Rea’s 牌甜味 soppressata 意大利香肠,原因是可能受到沙门氏菌(Salmonella)污染!
此次召回是继6月10日之后的第二波,此前CFIA曾召回Rea牌热味与甜味 Genoa 意式香肠及Bona 牌 Mild Genova Salami,均涉及沙门氏菌感染。
据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4月以来,全国已有84人感染沙门氏菌,其中9人因病情严重住院治疗。
此次被召回的产品标识为 UPC(通用产品代码)841571 042200。CFIA呼吁消费者立即检查自家产品是否与上述编号相符,如发现相关产品应立即停止食用,并选择退货或妥善丢弃。
本次召回涉及产品已在阿尔伯塔省、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销售,覆盖零售门店及部分熟食柜台。
PHAC表示,感染病例涉及的产品包括被召回的Rea牌和Bona牌香肠,通过杂货店销售,也有部分出现在三明治等即食食品中。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细菌,健康成年人感染后可能出现症状如发烧、头痛、呕吐、恶心、腹痛、腹泻。
CFIA特别提醒,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可能在外观和气味上无异常,但仍有致病风险。
消费者应立即检查家中是否有被召回产品。比对商品标签上的品牌、产品名称及 UPC码(841571 042200);严禁食用已被召回的产品。丢弃或退回;处理被污染食品时,务必清洗双手与接触表面,避免交叉污染。
如出现相关症状,特别是持续性腹泻、呕吐、发烧等,应及时就医,尤其是老人、儿童或免疫力低下者。
除了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香肠,加拿大Costco最近也召回了多款产品!
bblüv Gröw 可转换婴儿高脚椅
召回原因:有卡住婴儿的风险
目前,商家已收到1起事故报告(无受伤),建议立即停用。
Ninja Foodi OP300 系列压力锅
召回原因:锅盖可能在加压状态下被打开,导致热汤喷出、烫伤风险.
官方建议丢弃原有锅盖,并到官网申请免费更换锅盖。也可以直接将整台压力锅退回Costco。
Igloo 90 Qt Flip and Tow滑轮保冷箱
召回原因:拖拉手柄夹手,存在夹断手指风险
目前加拿大尚无受伤报告。如有这款产品,可以联系Igloo公司免费替换手柄,也可以直接拿去Costco全额退款。
再谈也没用?! 加拿大绝望承认逃不过关税 特朗普挑衅 通胀再涨
距离特朗普宣布的35%关税生效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就在今天,加拿大总理卡尼承认,我们再怎么跟美国谈判,最后可能都逃不过被征关税的下场!
就在内阁会议举行之前,卡尼接受了媒体采访,并透露直到目前为止,特朗普提出的贸易协议中,都包含了一定的关税,加拿大就算拼尽全力去谈,恐怕也是避免不了的了。
“目前,几乎没有迹象表明美国愿意达成完全零关税协议。”
在上个月的G7峰会上,卡尼曾表示,加拿大只会签署“符合本国利益的协议”,但即便是与美国存在贸易顺差的英国,与美国达成的贸易中也包含了10%的基础性关税。
卡尼指出:“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加拿大政府始终在为本国工人和企业据理力争。预计在本月底之前,双方讨论将会更加激烈,我们将为此努力。”
本来卡尼是定了最后期限,争取要在7月21日把协议谈下来,结果特朗普先发制人,寄了信函过来,说在8月1日,美国就会正式把现有的加拿大商品边境关税上调至35%,还在昨天放话“嘲笑”加拿大和各国——
“他们还在谈‘特朗普什么时候会达成协议?’其实,协议早就达成了。我发出去的信就是协议,根本没什么要谈的。”
多项最新民调显示,虽然大多数加拿大人信任卡尼政府有处理对美关系的能力,但更倾向政府采取强硬手段对抗特朗普,60%的人支持加拿大应对美实施报复性关税。即便损害双边贸易关系,也不愿作出过多让步。
不少加拿大企业都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比如BC省维多利亚一家杂货店Urban Grocer,就坚持连续117天不卖任何美国产品。
今天,加拿大统计局公布了最新数据,6月份全国通胀率小幅上升至1.9%!
据数据显示,汽车价格显著上升,同比增长4.1%,服装和鞋类价格也加速上涨,同比上涨2%,主要归因于关税的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食品杂货价格同比上涨2.8%,新鲜水果和蔬菜价格自2021年10月以来首次下跌。
BMO首席经济学家道格·波特(Doug Porter)指出,住房成本居高不下也是导致通胀持续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加拿大央行在本月内降息的可能性较低,“在核心通胀处于‘容忍区间’上限时,央行不会轻易降息。”
特鲁多大儿子出道,开口就是“点上一支”;老爸跟弟弟疯玩BC省 真嗨了
辞职后的特鲁多,这半年过得格外安静。不再吵架,不发言,一度低调得像是“彻底隐退”。
结果这个夏天,他一家人突然集体上线了,还玩得出奇高调。
先说大儿子Xavier Trudeau,今年17岁,跑去搞说唱,在渥太华要开线下演唱会,还取了个艺名Xav。
不搞温柔民谣,他在年初上线的第一首歌《Til The Nights Done》,风格直接往Drake和比伯那种情绪感走。
歌词不藏着掖着,第一句亮点就是“卷一点,点上一支”,暗示意味相当明显。
讽刺的是,大麻合法化这事,当年正是他爸在任时一手推出来的政策。
但Xav目前连合法年龄都没到,在魁北克至少得21岁。
这歌词一出,网友直接炸锅,你爸批的法,你却还不能用。
当然,也有不少人质疑他靠爹出道,资源全开挂,发一首歌就上热搜。
但Xav接受采访时表现得很“习惯”这一套。他说从小就一直被贴着“特鲁多儿子”的标签,网上怎么酸他都不是新闻。
他说得很佛,也很拽:“我知道支持我的人会一直支持我,骂声我已经习惯了。”
他家人对这事倒是挺支持的,尤其是他爸,不但没泼冷水,还上Instagram帮他宣传MV,留言点赞,堪称全网最配合的Rapper爹。
这孩子的音乐路线和他爸妈完全不是一个频道。他妈是席琳·迪翁的忠实听众,他爸是The Tragically Hip那挂的老摇滚迷。
但Xav偏偏要选说唱。他自己说小时候虽然不算叛逆,但就喜欢走自己路,谁也拦不住。
另一边,小儿子Hadrien也没闲着。
最近几天,特鲁多带着他,在BC省来了一场典型的“自由人父子行”:从温哥华开到惠斯勒,又顺路玩到了维多利亚。
漂流也漂了,缆车也坐了,还在水族馆打卡,看照片,玩的比旅行团还丰富。
这不是第一次特鲁多在BC省放飞。他本身就是个BC控,Tofino海滩、三角洲餐厅、温哥华酒吧,都被他轮番打卡过。
甚至辞职以后,他还发自拍在Canadian Tire买家居用品,简直把“退休生活范本”拍成了系列剧。
这家人是放下了沉重,开始认真过生活?还是全家太有表演欲,退了政坛的场,走向了另一种舞台。
罕见双重警报! 加拿大被高温+毒雾笼罩 这里全球空气第2差! 狂飙40℃!
就在今天一大早,加拿大环境部就紧急连发了好几条警报——由于山火弥漫,多个地区空气质量恶化,多伦多被列“全球空气质量最差城市”之一!同时发布持续高温警告!环境部表示,现在加拿大中部和东部的部分地区受野火烟雾影响,空气质量恶化、能见度降低,恐影响当地居民外出。安大略省南部温莎到渥太华、大多地区和魁北克南部地区的空气质量警报已正式生效,这种状况可能会持续一整天,甚至延续到周二。“在浓烟条件下,无论年龄或健康状况如何,所有人的健康都处于风险之中。”环境加拿大提醒,风险较高的人群包括65岁及以上人群、孕妇、婴儿和幼儿及患有慢性病的人,建议大家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关闭门窗防止野火烟雾进入室内。根据瑞士空气质量技术公司IQAir的全球排名,截至今早8点,多伦多是全球第二污染最严重的大城市。除此之外,阿尔伯塔省东部、萨斯喀彻温、曼尼托巴和育空领地也发布了空气质量警报。不仅空气质量降低,加拿大环境部同时还发布了多个高温高湿警报!大多地区白天气温可能在29℃至32℃之间,其体感温度为35℃至40℃!预计夜间最低气温也在19℃至23℃之间。纽芬兰省包括克拉伦维尔和博纳维斯塔半岛在内的地区,将经历最高32°C高温,湿度指数可达37。新斯科舍省多个地区天气炎热和潮湿计,白天气温最高可达33℃,人们体感温度可达37℃。就连一向以“气候宜人”著名的西海岸也迎来了高温天气!周日,大温地区气温25℃,全天以晴天为主,岸边气温25℃,内陆地区可达31℃,但体感温度飙到36℃!昨天上午西风将增强,阵风可达每小时40公里,带来些许缓解,但紫外线指数达到8,属于“非常高”的等级。温哥华市政府提醒市民,外出注意做好防晒,寻找阴凉处,戴帽子,并避免长时间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尤其是在下午最热的时段。环境部表示,高温警报预计将于本周四晚上结束,建议加拿大人不论外出还是留在家中,千万留意自己和他人是否出现中暑症状。中暑症状可能包括皮肤发红发热、头晕、恶心、意识混乱和意识变化。“在等待医疗救助期间,尽量让患者冷却,将其转移到凉爽地点,脱去多余衣物,在身体上使用冷水或冰块敷冷。”
逆天好运!加拿大女子买彩票再中大奖 今年1月刚中6000万巨奖
加拿大女子半年内两中大奖,这运气逆天了!有些人买彩票,是图一乐;有些人买彩票,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比如这位住在安省密西沙加的女子——Trang Pham。2025年1月,她刚和四位同事合买中得6000万加元Lotto Max头奖,一人独分1200万!这已经够让人羡慕了,结果最近她又中奖了——这次是刮刮乐,奖金25万加元!简直就是锦鲤本鲤啊。据安省彩票局(OLG)披露,Pham购买的是一款叫“Instant Golden Multiplier”的即开票。中奖场景也相当随意:她说自己当时在Hornby奥特莱斯逛街,口渴了去加油站买瓶水,顺手买了几张刮刮乐。第二天早上,她坐车里一刮——中啦!她自己都惊呆了,说:“感觉像是一年内被闪电劈了两次。”当然,是那种劈出钱来的闪电。其实,Trang Pham并不是唯一一位中大奖两次的幸运儿,加拿大还有不少运气爆棚的彩票买家。新斯科舍省的Raymond和Gaye Lillington夫妇,2013年中了320万,2020年又抱回1740万。阿省Lethbridge的James Hill今年2月靠10刀刮刮乐赢了20万,5月又通过另一款刮刮卡赢了10万。安省小哥Ryaan Othman在三周内连中两次。2022年末中得18万,不到一个月后又中Lotto Max Encore奖金100万。绝对老天赏饭!魁北克女子Sylvie Bertrand中奖速度更快。她先是今年1月在节目La Poule aux oeufs d’or中赢得3.2万,不到一周又在同一个节目的网络彩票上抽中一栋价值10万加元的房子,直接变身“房产自由人”。达尔豪斯大学数学和统计学教授Jason Brown表示,一个人如果每周都买一张Lotto 6/49彩票,在七年内中两次头奖的概率大约是一百亿分之四。滑铁卢大学统计与自然科学系副教授迈克尔·华莱士(Michael Wallace)也说,不管你选择什么数字、玩法或策略,中一次大奖的几率都“非常小”。“别幻想靠彩票发财,把它当娱乐吧。”他苦口婆心地说。可现实就是这么“打脸”——还是有人接二连三中大奖。当然,还是那句话:理性购彩,别冲动!但如果哪天你口渴顺路进了加油站,不妨也来一张。说不定大奖就来找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