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in
新闻
生活
地产
财经
娱乐
社会
电子报
Sign in
Welcome!
Log into your account
your username
your password
Forgot your password?
Password recovery
Recover your password
your email
Search
新闻
生活
地产
财经
娱乐
社会
电子报
Search here...
Search
新闻
生活
地产
财经
娱乐
社会
电子报
Search here...
Search
财经
新闻
狂飙! 加币兑人民币涨到这个数! 今天一笔福利金到账 最高7437元 下月还有钱可领!
Read more
加拿大
下周即将加息!温哥华房价却又涨了 一套公寓100人抢租 年薪$75K无家可归
据加通社(Canadian Press)今天的最新报道,加拿大央行预计将于下周三再次加息。 像《环球邮报》等加拿大主流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 看来下周加息已经基本上确定了。 更有经济学家已经预测,由于加拿大的通胀持续居高不下,央行非常有可能开启新一轮的加息周期,九月可能会继续升息。 加拿大的高通胀依旧是央行希望首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5月份通货膨胀率放缓至3.4%,远远低于去年夏天8.1%的峰值, 但是其减速的主要原因是能源价格下降,而其他价格则继续上升。 如果剔除了衡量标准中的波动性,加拿大的核心通胀率在5月份实际上加速了。 进入2023年以后,加拿大经济并没有像之前预测的那样出现衰退, 在利率处于几十年来最高水平的背景下,反而仍在继续扩张。 加拿大的就业市场也仍然保持紧俏,6月又增加了6万个工作岗位,薪资水平也在持续升高。 综合这些原因,央行和私营金融机构的经济学家们均认为达成加拿大通胀率回到2%的目标非常有挑战性。 这也解释了为何未来将再次加息的原因。 Desjardins银行加拿大经济高级主管Randal Bartlett表示,加拿大央行对控制通胀的表态非常鹰派,已经释放出在九月可能继续升息的信号。 央行的基准利率已经高达4.75%,再次升息将来到5%的近20年来最高利率。 现在加拿大5年期的浮动房贷利率已经接近7%。 本来以为高企的借贷成本将使房市降温,但加拿大房市的走向却令人琢磨不透。 温哥华和多伦多两个最大的房地产市场的房价不降反升,已经连续几个月持续上涨。 根据RBC的一项最新的报告,温哥华上月的房价又上涨了1.3%,前两个月的涨幅已经累计达到3.1%。 多伦多的房价6月份比上个月上涨了2.5%,其平均价格已经达到了116万元。 本来以为今年早些时候温哥华和多伦多房价上涨是由于市场上二手房房源不足导致的,但是两个城市近几个月的待售房数量不断增长。 想必大家在温哥华街头随便走走,也能感受到街边卖房的挂牌已经明显增多了。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房价还在继续上涨,真的是“惊到一些买家了”。(spooked someone buyers,这是RBC报告中的英文原话)。 就在这个周末,一名列治文的L姓买家,去参观了6个公寓单位的开放日(Open House),每个都有很多人参观。 他表示1房-2房价位在70万以下的刚需房源竞争仍然相当激烈。 自己看上的一处公寓在疫情期间的房价高点也曾经挂牌出售,但是现在竟然接受的offer价格比当时还要高几万。 与此同时,租房市场也再次进入了最火爆的时期,竟然出现了一套单位200人前来咨询,竞相抢租的状况。 一套一室一卫的本那比仅500呎的公寓,6月中要价租金每月2400加币,在一周里就收到了近200份咨询和十几份正式申请,许多想要租这套房子的租客为了能顺利租到,甚至还竞相提高租金。在短短几天内就已经成功租出。 列治文一套面积为606平方呎的一居室公寓,租金为2100加元,收到了107个申请,7天就成功租出。 大量移民涌入,开学季前有一大批留学生将来到加拿大,还有许多持工作签证的人士停留在加拿大, 再加上非公民和移民没有资格购买房产,使租房市场持续火热,房子供不应求,价格飞涨,也使一些本地人苦不堪言。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一名温哥华的Telus员工Karl Eaton年薪74900元,但却无力负担一套2居室的出租房。 现年55岁的Karl按理说收入并不低,但是作为一名单身父亲,他跟自己16岁的儿子住在一起,租一个两居室的房子是基本需求了。 然而,他到手的工资税后只有每月3400元,儿子没有收入,现在租一套像样的公寓便宜的也要接近3000元。 根据Rentals.ca的数据,在温哥华的话,2室公寓的平均租金是3600元。他实在无力承担。 此前两年,他一直跟儿子住在地下室单元,但由于房主卖房或亲人需要居住,他们不断搬家,现在借住在朋友家,但必须在7月底搬出去。 Karl的收入比能申请政府福利住宅的收入上限72000元年薪高3000元,没有资格租廉租屋。 现在他陷入了绝望。表示即使搬离居住了39年的温哥华,到周边像高贵林这样离自己上班地点很远的城市居住也可以,但仍然还没有找到房子。 人口的激增带来了房子需求的增加,又导致了房价的上涨。央行为了抑制通胀不断加息,又导致房贷支出占CPI的比例增高,又再次推高通胀数字。 不知这样的循环何时才能结束。
新闻
华人一夜爆赚$460亿 从不良少年到硅谷千亿富豪 和初恋恩爱42年
科技产业日新月异,几天不见,一个新公司的崛起,就可能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IT民工捧成叱咤硅谷的亿万富豪。 而最近,硅谷最炙手可热的红人,要属被誉为“华人企业家第一人”的黄仁勋。一些人可能早就听说过,黄仁勋是显卡公司英伟达的老板。 但你们不知道的是,他最近靠给AI提供算力,身家一夜飙升$460个亿,也带领英伟达公司市值突破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六。 作为芯片行业的领军人物,黄仁勋再创奇迹并不稀奇。 随着AI和ChatGPT的爆火,GPU芯片的需求水涨船高,成了硬通货,在如此情形之下,黄仁勋的英伟达一手握住了AI算力的命门,成为了全球科技公司追捧的顶流。 人们高呼黄仁勋为AI教父。 除了捏住AI算力命脉,英伟达还掌握着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中最核心的GPU芯片……未来十几年的科技发展,都少不了他。 透过如今鲜花着锦的表象,去探究黄仁勋的成功之路,你会发现,这一路充满曲折,但步步都是传奇。 1963年,黄仁勋出生在台湾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化学工程师,母亲则是名小学老师。一家人为了更好的待遇发展多次搬迁,最开始是去泰国,他9岁那年,又搬迁美国。 他曾如此描述自己的童年:“我看见到处都是那么的明亮、漂亮、繁华,像是麦当劳和必胜客一样的餐厅让我惊叹。而我当时面对这个陌生的环境,甚至感到恐惧和难过。” 到了美国后,黄仁勋还不会英语。 母亲只得督促他每天从字典里背10个单词。正因为一家人都初来乍到,黄仁勋被亲戚稀里糊涂的送到了一所乡下的寄宿学校上学。 在哪里,他的同学包括不少出狱劳改的问题少年…… 黄仁勋也因此学会了抽烟、偷窃等坏习惯。 但不到4年后,这个16岁的不良少年以几乎天才的水平,考上了俄勒冈州立大学,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这究竟是如何转变的? 黄仁勋坦诚说道:“我并没有学坏。只是我身边危机四伏。譬如我的室友,我当时11岁,他17岁,他刚刚出狱,背上还有7道刀口!他们让我扫厕所,我就去扫,让我做什么,我当然也只敢去。” 在那所环境恶劣的学校,黄仁勋学会了隐忍、坚强、适应环境。 比较好笑的一点是,即使“狱霸”那样的室友,他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他成为好友,还从那儿偷师了健身和举重技巧。 后来,黄仁勋的父母搬迁到俄勒冈州,为他找到了正常的社区高中,他终于可以发挥自己的天赋,释放聪明才智。 16岁那年,他成功考上了俄勒冈州立大学读电子工程,并邂逅了自己的初恋Lori,两人携手扶持,这一过就是42年。 黄仁勋在斯坦福读完硕士后进去了芯片行业,30岁那年,他揣着自己工作积攒下的4万美元创立了英伟达公司,并向Lori求婚。 面对家庭和事业,黄仁勋选择了两手抓。 他六点起床,锻炼一小时7点去公司,下班回家后陪妻子和孩子吃晚饭,饭后继续工作到深夜。 主打的就是一个挤出时间回家。 这么多年,1儿1女,和妻子和和睦睦,属于硅谷清流。 而当他有更多时间回归家庭后,不少人会惊讶的发现,这个硅谷大佬就像中年高启强,会一个人提溜着塑料袋去菜市场买菜、买麻花。 还曾逛街路上乱入街头网红主播的歌唱直播。 年过六十像个好奇宝宝,也是网红眼中萌萌哒的可爱小老头一枚了。 从他对家庭的态度,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工作的态度和信念感。 而他在事业上的成功,远远不只专注一个原因。 事实上,英伟达曾至少有3次失败。最惨的一次,他对员工说,公司离破产倒闭不到30天了。 当时,英伟达和日本游戏巨头世嘉的合作出现了差错,开发的产品偏离主流市场。他害怕极了,却鼓起勇气,非常诚实地找到世嘉的CEO,承认了产品问题,并请求重新开发。 世嘉打来的款项让公司多活了6个月,而新开发出的产品,不仅拯救了公司,也让公司在业内一战成名。 专注、诚心、有恒心、能平心静气,这都是大佬成功背后的因素。
新闻
爆雷! 又一家银行要"倒"! 股价跌成渣 储户疯狂挤兑 专家: 灾难序幕 冰山一角! 加拿大人心惶惶
垂死挣扎之后,处于风口浪尖的美国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到底扛不住了,这个周末,可能就是它的生死时刻。 消息人士透露,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准备即刻接管第一共和银行。摩根大通等6家集团正在明天(周日)前提交最终竞购方案。 曾被称为“华尔街的宠儿”的第一共和,即将成为继硅谷、纽约签名银行之后,又一家在风暴中倒下的美国区域银行。 专家们已毫不留情地发出警告:如果还觉得这场危机只波及第一共和银行,那就太天真了; 这只是一场即将发生的灾难的序幕,因为这只是冰山一角。 就在昨天(28日)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将接管第一共和银行的消息透露之后,第一共和的股价断崖式暴跌,多次触发停牌。 按年看,其股价已从每股$145.71元暴跌到昨天的$3.51,跌幅高达97.65%,几乎跌成了渣。 股民内心之凄凉可想而知。 曲线很明朗—— 断崖暴跌开始于3月,正是硅谷银行因遭遇储户挤兑、无法及时筹措资金而“垮台”的大事件发生时。 2天后,签名银行也遭关闭。第一共和岌岌可危,拜登喊话救市。 此后,美国11家银行向第一共和注资300亿以防银行挤兑潮。 然而,恐慌一旦蔓延,谁也无法阻拦…… 近日,纽约时报报道,第一共和还是遭到储户和投资者的挤兑,损失了1020亿美元的客户存款。 早前砸了300亿“互救”的买家们,这 300亿美元存款都没有保险。据华尔街见闻,如果他们认为第一共和银行即将破产,他们可能会面临彻底失去这笔钱的风险。 有分析师认为,第一共和已经“不可能”存活,其出售也只成为“买家难以下咽的一颗药丸”。 第一共和的命运将如何,也许很快就见分晓。 但在专家看来,这绝不仅仅是第一共和一家银行的命运故事。 悉尼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舒米·阿克塔表示,我认为这只是一场即将发生的灾难的序幕,因为这只是冰山一角,这种情况不能轻易化解。无论美联储或美国政府介入或者其他公司试图接管,都只能是一个“创可贴式”的解决方案。 "这是一个非常深的伤口,事实上伤口感染非常严重,创可贴可能根本不起作用。" 国际律师事务所 Dorsey & Whitney 的合伙人Joe Lynyak则认为,第一共和不会带来系统性的风险,但如果它引起了其他银行的连锁反应,公众也开始挤兑,情况则不好说。 “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美国银行的接连爆雷对加拿大不无影响。 就在不久前,空头增加了对TD银行的空头押注,投资者担心TD 道明银行在放缓的房地产市场的风险。 一时间,加拿大人也人心惶惶。 为稳定人心,加拿大专家纷纷给出信心,指出加拿大金融体系稳定, “完全不用担心银行的存款或机构本身处于严重危险之中。(高级投资顾问 Allan Small)” 相比担心银行是否稳定,加拿大经济会否崩盘才是更需要民众关注的问题。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昨天(周五)最新数据,加拿大2月份经济增长0.1%,批发和零售贸易及制造业都出现收缩,预计加拿大经济今年将停滞不前并可能进入衰退。 尽管如此,TD经济学家Marc Ercolao认为,加拿大降息的可能性依然很小: "今天的GDP数据证实了加拿大央行最近的指导意见,即货币政策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限制性'。这并不一定意味着额外的加息会开始,但它确实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表明在2023年减息的可能性较小。”他认为,当下的利率会一直保持到2024。 而另一边,从本周加拿大央行发布的调息会议纪要,央行更是不排除进一步加息的可能。 看来,被房贷压到透不过气的加拿大人,要继续煎熬了。
新闻
美国银行狂失1200亿存款! 加拿大1年10万人破产! 前央行长警告! 大温夫妇房贷月供暴涨!
继瑞信德银接连被爆出“闪崩危机”消息之后,全球不少投资者就忧心忡忡,股价下跌,整个银行业的信心被动摇,经济学家们都担心,此次经济衰退恐怕来得比预想中更快。 根据外媒最新报道,就在短短一周之内,大批美国人从银行提取存款,一下子就少了1190亿美元,这已经是此前破纪录降幅的2倍多!也是2007年3月份以来最大降幅! 此次银行大幅猛跌,基本都发生在小型银行。 不仅如此,加拿大前央行行长也在今天发出警告:本国经济硬着陆风险加大!1年内就有10万人宣布破产!千禧一代更惨!年薪10万的人都买不起房子! 美联储最新数据显示,到截至3月15日当周,美国银行存款总共流失近1000亿美元,达到了984亿美元,其中小型银行的存款总额流失近1200亿美元,大型银行存款总额所有增加。 相比于加拿大央行在本月宣布暂停加息,美联储连续9次激进加息,导致美欧银行业陷入危机。 美国摩根大通银行分析师此前估算,2022年以来,美国“最薄弱”的各家银行存款金额可能共计流失大约1万亿美元,其中约半数存款外流发生在今年3月美国硅谷银行被接管之后。 虽然瑞信和德银目前都被传出危机,但政府和央行都先后跳出来保证不会出事。 尽管如此,在目前西方金融市场对美欧银行业前景普遍极度缺乏信心的形势下,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储户的挤兑和投资者的恐慌出逃。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对任何银行来说都将是灾难性的。 今天,加拿大安大略一家调查公司Hoyes Michalos公布最新数据——仅在2022年,全国就有10万人申请破产! 这其中,千禧一代(80后、90后)面临的财务问题尤其严重,包括没有还清的学生贷款、信用卡坏账、高息贷款等等。 平均年龄为33岁的千禧一代,每人平均欠下$47,283的无担保债务。 家住BC高贵林就一对年轻夫妇就面临着财务困境,本来买了一套房子,结果央行一次次加息,现在月供都飙到了40%,又借了一笔建筑贷款。 31岁的丈夫戴夫·洛克是一名地产经纪,妻子塔拉从事的是劳资关系的工作,小两口的收入算是高的,但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也实在是撑不下去了。 别说买了房的人崩溃,那些苦苦挣扎还买不起房的人更惨。 加拿大连续8次大幅加息,虽然现在房价有所下降,但利率升高,购房者获批贷款的收入要求比去年更高了。这也意味着,住房可负担性更难。 加拿大有些城市的买房收入,已经要求远远超过当地平均家庭年收入。 Zoocasa最新报告显示,温哥华、多伦多和维多利亚的中位家庭收入都在10万元左右,但这三个地方购房的平均收入要求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温哥华平均房价为112万3400元,买房的平均收入要求为17万3663元; 多伦多房屋均价109万1300元,收入需要达到16万8712元; 维多利亚的房价平均为85万8600元,平均年收入要达到13万2750元才符合要求; 观光胜地尼亚加拉地区,房产均价为62万7500元,年薪有10万是符合买房贷款要求的,但当地的中位家庭收入仅为8万7510元… 住在成本较高城市的人,生活已经力不从心了,别说买房了,很多人都陷入了发薪日贷款和信用卡的高息债务循环。 前加拿大央行行长Stephen Poloz发出警告——全国经济面临更大“硬着陆”风险,即在经济增长期之后迅速放缓,并接近经济衰退! 下周二,联邦政府就会公布今年最新财政预算,方慧兰先前提到的“针对性补助措施”的具体细节也会释出,希望真的有真正惠及国民的政策吧…
刚刚! 美联储宣布加息 又一银行危险! 加拿大准备撒钱 救济这些人!
新闻
加西周末
-
2023-03-22
惨! 加拿大通胀放缓 食品物价继续涨 温哥华人买个菜都肉疼! 太难了!
财经
加西周末
-
2023-01-17
炸锅! 方慧兰今公布经济报告 要征新税?! 央行吹风 恐大加息!
财经
温哥华热点
-
2022-11-03
嘚瑟! 马斯克抱大水槽去推特总部 一去就发威 准备恢复特朗普账号!
财经
加拿大加新网
-
2022-10-28
加拿大又加息0.5! 到08金融危机水平 朋友圈哀嚎一片 房贷月供+1000多!
财经
加拿大加新网
-
2022-10-26
发钱! 特鲁多宣布 加拿大1100万人下月领双倍钱! IKEA家具涨价80% 财长警告经济寒冬!
财经
加拿大加新网
-
2022-10-19
加拿大央行最狠警告! 没有退路 只能加息! 房贷恐至6.7% 加元暴跌 经济衰退在即?!
财经
加西周末
-
2022-09-27
刚刚! 加拿大央行加息至1.5%! 2个月加息2次 史无前例! 加币大涨!
财经
加拿大加新网
-
2022-06-01
重磅! BC省拟新政打压楼市! 4大改变 两大期限! 买卖双方要公开这些信息
财经
温哥华热点
-
2022-05-27
突发! 股市狂泄 原油暴跌 加币兑人民币竟低到这个数! 疫情恐慌卷土重来!
财经
加西周末
-
2021-07-19
注意! 加拿大央行警告 多地房市已经过热 家庭债务超高 威胁全国经济!
财经
加拿大加新网
-
2021-05-20
惨烈! 比特币暴跌30% 加密货币遭血洗 1万亿美元灰飞烟灭 马斯克却说…
财经
加拿大加新网
-
2021-05-19
刚刚! 加元暴涨至3年最高位 兑人民币这个数! 美联储宣布大消息!
财经
加西周末
-
2021-03-17
最新! 加拿大央行即将公布新利率 或成为首个调涨的银行?!
财经
加拿大热点
-
2021-01-19
跨不过的鸿沟! 加拿大贫富差距再拉大 富人更富! 更多!
财经
加拿大热点
-
2021-01-18
最新! 加拿大央行将公布新利率政策 或降至25基点以下!
财经
加拿大热点
-
2020-12-08
加拿大华人富妈离奇失踪 SUV遗弃高速 名下多套房产 子女悬赏5万!
加西周末
-
2023-09-20
Read more
狂飙! 加币兑人民币涨到这个数! 今天一笔福利金到账 最高7437元 下月还有钱可领!
新闻
轰动! 华人博士枪杀导师案开庭! 父母去世 他疑一心求死 拒绝律师辩护
新闻
绝美极光降临大温 这些地方都能看见! 今晚还有 温哥华人乐疯!
新闻
惊恐! 华人女子当街晕倒 双肺塌陷险死亡! 导火索竟是去扎了针灸
新闻
出入境中国申报简化 这些情况免签! 温哥华飞北京有变 加航幽灵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