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恶心! 加拿大麦当劳遭爆”地狱后厨” 女子当场yue了 立马退款: 谁敢吃?!

又爆一家 就是说,现在还有谁敢在加拿大快餐店吃东西啊,昨天是Tims暴雷,今天又是麦当劳出事,看得令人作呕! 这两天,一段麦当劳后厨的视频在加拿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上疯传,有人开车去买东西吃,结果瞟了一眼后厨,不看还好,一看吓一跳,当场要求退款! 这一幕发生在安大略省万锦市的一家麦当劳Drive-Thru,一个女子这天开车去买东西吃,刚点完餐准备给钱,结果趁着这个间隙,往窗口瞄了一眼。 结果,她一眼就看到后厨堆满了垃圾和使用过的包装物,地面看起来油腻脏乱,有不少垃圾凌乱洒落在地上。 这一幕,就让原本饥肠辘辘准备买东西来吃的网友,立马胃口全无! 在这段视频中可以听到,这个网友忍不住吐槽:这也太恶心了! 她也没忍住,当场就要求取消订单+退款,并投诉他们后厨卫生状况糟糕。 没想到,麦当劳的窗口员工一脸平静,完全不以为意,视频一经曝光,全网都炸了—— “赶紧把这家店关了!” “我在加拿大绝对不会在任何快餐店吃东西!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些餐厅脏得令人作呕的情况了,我保证他们连手都不洗!” “加拿大的快餐真是一年不如一年。我还记得2010年第一次吃A&W,那简直是让我惊艳,太好吃了,立马成了我最爱的快餐品牌。上周四我又吃了一次,简直恶心到不行,直接扔掉了。价格涨得离谱,质量却一落千丈。” “换个垃圾袋、捡起地上的餐巾纸,只需要30秒。这点都懒得做,说明厨房里肯定更脏。我已经不去Tim Hortons了,现在连麦当劳也要放弃了吗?” “那地方看起来确实像个垃圾堆,换我我也不会想在那儿吃东西。” 这已经不是麦当劳最近首次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了,今年1月份,加拿大的一个麦当劳还被拍到一个印度小哥在后厨抠鼻屎的画面,当时网友配文就写的是:这简直是肝炎+大肠杆菌加料啊,下次你再想去吃,先三思再说! 上个月才有一段麦当劳后厨脏乱差的视频在TikTok上疯传,引发轩然大波。 这个网友自称是麦当劳员工,拍了自己所在门店炸薯条区域的真实情况,画面触目惊心,令人作呕。 视频中,他从薯条出料设备中取出一大坨表面霉斑堆积成团的薯条,看得令人快yue了。

涨价警告! 加拿大超市食品疯涨 蛋肉面包全变贵 咖啡都喝不起! 以后更惨

苦日子要来了 特朗普关税实施到现在,加拿大不少行业都已经感受到了压力,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汽车制造行业。 本来大家最怕的就是物价上涨,尤其是日常杂货和食品,经济学家表示一旦超市现在的货存消耗完了,就会涨价。 今天,加拿大最大连锁超市公司Loblaw发布了最新的食品通胀报告,正式发出警告——加拿大全国通胀正在升温、食品价格将持续上涨!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报告显示,今年3月份,全国通胀率升至2.3%,其中食品通胀高达3.2%。 Loblaw指出,加拿大当前正面临特朗普25%的关税压力,不仅对关键行业构成挑战,也打击了消费者信心。 一般来说,贸易战初期不会立即影响到食品价格,就是因为超市还有库存可供销售。 如今一个多月过去,加拿大各大超市的库存正在消耗,供应链又受阻,价格影响也逐步显现。 加拿大零售协会副会长马特(Matt Poirier)表示,各大零售商本来也想着咬牙硬撑一下,延缓价格上涨的时间,特朗普一说要收关税,大家就手忙脚乱提前采购、大量囤货,这都是新冠疫情期间学到的经验。 然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一波接着一波,放过了其他国家,唯独死咬着加拿大不放,后面恐怕牛奶等乳制品和软木材也会遭殃。 按照目前这个趋势,关税恐怕一时半会儿是结束不了了。 如今,各大超市恐怕是要撑不住了,“我们可以用尽所有方法手段,但最终还是难逃价格暴涨或商品短缺的下场。” 不仅如此,Loblaw还警告各位加拿大人,虽然现在特朗普喊停针对75个国家的对等关税,但加拿大也会受到间接冲击。 举个例子来说,加拿大进口的大部分咖啡豆一般都是美国从越南进口原料,然后在境内烘焙和包装,最后卖给加拿大,一旦针对越南的关税恢复,再加上加拿大的25%关税。 原来花1刀就能喝到的咖啡,以后肯要花2、3刀。 今天早上,特朗普才说要对东南亚国家下狠手,新关税最高达3521%! 加拿大咖啡协会主席卡特(Robert Carter) 表示,关税威胁加剧了生咖啡豆价格已达到多年来最高水平的局面。 BC省的咖啡价格从2024 年到 2025 年就上涨了15%,一袋咖啡的价格上涨了1 刀。 预计,咖啡价格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上涨,“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例如气候变化影响农作物收成等。对于咖啡商来说,这将是一段艰难的时期……而关税显然是火上浇油。” 这次,Loblaw公布的“涨价名单”还包括鸡蛋、肉、坚果等产品、面包、蛋糕、饼干类烘焙产品、猪肉、鸡肉、牛肉等肉类。 美国鸡蛋稀缺到价格飙升,甚至“一蛋难求”,加拿大虽然禽流感控制得很好。 这些东西都是加拿大人每天都会吃的东西,之前特朗普还说要对加拿大乳制品征收250%关税,加拿大人真的是眼前黑了又一黑。

停车位引发血案!4娃爸遭枪杀 血洒家门口 女友当街被暴打

现代人的戾气究竟有多重,才能因为一个停车位大打出手,直接开枪杀人?! 近日,一起“停车杀人”案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因为实在是太过于血腥了。 2025年2月9日凌晨2点,一名49岁的男子特雷弗·休斯(Trevor Hughes)刚下班回家,却发现自己给了钱租的车位被占用了。 这个小区附近有个夜店,经产会有人乱停车,休斯遇见过几次,所以特意在车道上贴了个“禁止停车”的标志,没想到这天还是被占了。 休斯这天也是凌晨下班,回家累了,想休息个4小时,然后隔天还有活,有人找他去给一个早午餐派对坐DJ,所以就去夜店找车主,让他移车。 休斯走的是正规程序,要求移车,结果与对方发生了争执,这个车主身上带了枪,吵着吵着,直接掏出抢来! 邻居玛丽(Rose Marie)家门口的监控录下了这一幕,“那个人呛声说‘你想解决问题是吧?那我让你看看怎么解决’! 然后就听见砰——砰——砰——” 枪声的巨响惊醒了整个社区,有人马上报了警。 就在等待警察到来的时候,对方一伙人崩了休斯还不解气,把怒火撒在了他女朋友身上,一顿毒打,女子的惨叫声响彻街道,大家听得很揪心,但又不敢出去。 没多久,警车和救护车赶到现场,急忙把休斯和女友送医,但休斯还是因为伤势过重,被宣布死亡。 休斯的哥哥悲痛欲绝地表示:“就为了一个停车位!就在自家门口被杀!巡逻警车来了的,衙门本可以开张罚单,然后叫拖车把车调走,就这么简单!” 这名因为车位杀人的男子名叫拉瓦尔·戴维斯(Lavar Davis),46岁,是个前科犯,曾经因为谋杀被关了24年,2019年才被放出来。 不仅如此,他身上还有一条“一级袭击罪”,被判了10至20年。目前还是终身假释状态。 戴维斯杀人之后逃离了作案现场,躲进女友的公寓,将自己反锁起来。 警方找到戴维斯之后,发现他不肯出来投降,不得不派出特警紧急突袭,才将其逮捕。 目前,戴维斯被控以二级谋杀罪,法官下令不得保释。 可怜的休斯,下班回到家,居然碰上个杀人前科犯抢车位,丢了性命。 休斯是一名锁匠、兼职DJ,经常帮邻居修理家里坏掉的东西,深受大家喜爱,有4个孩子。 哥哥回忆,“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永远面带微笑,从不会拒绝邻居的求助”。 休斯是在18岁那年从加勒比海托尔托拉岛(Tortola)搬到纽约的,从此定居打拼生活,原本还计划今年11月回老家庆祝自己的50岁生日,现在永远也实现不了了。

华人警惕! Costco热销必备日用品暴雷 有人用完生病 医生早警告!

Costco摊上事儿了,爆出日常生活用品暴雷,出现健康问题?! 这次爆料Costco的是一个名叫Gisele的网友,说Kirkland品牌卫生纸让她感染了细菌! 表示自己之前干过护士,也是一个Costco的忠诚顾客,这天拍洋抖吐槽,说她最近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出来是尿路感染。 思来想去,Gisele就是没想到究竟是从哪里接触到细菌的,最后觉得就是Costco的Kirkland品牌卫生纸害的。 于是,Gisele决定去Costco退货,还投诉了,原因填的是“事故报告”,并警告网友们“大家可能会因为用了这个牌子的卫生纸而生病就医。” Gisele还提醒大家,如果也出现了尿道感染的问题,选择退货Kirkland卫生纸,记得向店员索要一份事故报告,“这样Kirkland才能弄清楚他们的卫生纸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妹子说得挺激动,立即吸引大批网友围观,目前观看量已经超93万,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和激烈讨论。 其实,今年10月就有网友爆料说Kirkland的卫生纸导致她患上了慢性酵母菌感染(chronic yeast infections),这是一种真菌感染的妇科病,会导致分泌物增多和剧烈瘙痒。 这名网友表示,自己试了各种方法来治疗细菌感染,但都不起作用,直到停用Kirkland品牌的卫生纸,症状才减轻,最后消失,觉得就是卫生纸的锅。 根据研究表明,卫生纸确实可能含有毒并引起刺激的化学物质,但公司可能不会特别公开有关生产卫生纸所用化学品的信息。 卫生纸是大家日常生活消耗品,大人小孩都有机会接触到,不仅上厕所,吃饭洗手也会用到,如果这个牌子真的出问题,大家还是很紧张的,于是立即引发激烈热议。 有北美网友表示,自己买Kirkland卫生纸很久了,从未遇到过健康问题: “坐标加拿大,我从未遇到过Kirkland卫生纸的问题”; “自己沾染尿道感染,就让卫生纸背锅”; “用了5年,没问题。”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网友表示担忧: “虽然没有尿路感染的问题,但我也讨厌Kirkland卫生纸,因为它会留下大量卫生纸屑!” “我用它家卫生纸,皮肤有严重的刺激感”。 “我是间质性膀胱炎。” “这牌子卫生纸用起来总让人感到灼热、并且很痒,我以为这只是我的问题,现在看来似乎不是。”。 “天哪!!我妈接二连三地得尿路感染,但没有任何原因,我们用的也是Kirkland卫生纸。” “好吧,我几个月前换了Kirkland的卫生纸,然后开始出现各种问题,但我从来没有怀疑是卫生纸的问题。现在我决定换回去,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同。” 还有加拿大网友提醒大家,说自己家庭医生就说过让他们别买这个牌子的卫生纸,“我的妇科医生两年前就告诉我不要再使用Kirkland卫生纸。” 虽然目前Costco暂时还没有回应,也不确定Kirkland品牌的卫生纸是不是真的出问题,但Costco最近经常召回热销商品是真的,希望大家还是注意一下最新通知,小心为好。

华人爱用取暖神器危险! 妹子一觉睡醒"肚子变黑"! 恐致皮肤癌

天气冷了,加拿大再次迎来漫长冬天,不少华人都会买各种取暖神器,电热毯、暖手袋。 但就在最近,洋抖上一条视频突然火了,一个妹子自爆用了“神器”之后,整个肚子被“烤黑”了,引发众多网友关注! 这个妹子名叫费丝·哈雷尔(Faith Harrell),她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上PO了条视频,只见她身穿橘红色吊带上衣,露出半截肚子,上面布满了黑褐色的不规则斑纹,乍一看还挺吓人的,以为是严重妊娠纹。 妹子配文写的是:“友情提示!不要把加热垫敷在肚子上!” 短短几秒钟的视频,妹子全程一言不发,就引来了390万次观看量,上千网友纷纷留言—— “我也有一样的疤!” “这叫烤皮肤综合征,需要1年多才能恢复。” “谢谢你让我知道,我昨晚还开着加热垫睡觉呢。” “我没有加热垫,但谢谢你,我不会去买了。” “天老爷,我正开着加热垫敷肚子刷手机呢,演算法就推给我了。” 留言区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经历,这个视频还引来网红医生转发,并提醒大家冬天要小心这种“热暴露”,这可能会导致皮肤发痒和疼痛,某些情况下,甚至会造成皮肤永久性损伤。 医生解释,所谓的“烤皮肤综合征”也叫“火源性红斑”,指的是皮肤因长时间热暴露形成棕色、紫色或红色的永久性网状斑纹,可能会引起瘙痒、灼烧感或刺痛感,有时难以与由皮肤癌引起的皮疹区分。 北美很多女生都会买加热垫,除了放在床上或沙发上取暖,还会用来在生理期时敷肚子。 一个女生网友就表示,自己高中时太过依赖加热垫,导致腿上也留下这种“火纹”,她使用的频率很高,经常放在膝盖和大腿,用来缓解关节和肌肉的酸痛。 还有男生分享:“我以前在工作时长时间坐在便携式电暖器前,结果膝盖和小腿都出现了奇怪的网状红斑,消退得很慢,我还很担心。” 另一位网友提到:“我用电热毯睡觉,结果早上起来发现背部有不规则的紫红色痕迹。” 除了加热垫,长时间将笔记本电脑放在腿上也有可能导致“烤焦皮肤综合症”。 一般情况下,“烤焦皮肤综合症”导致的皮疹会自行消退,但有时会留下瘢痕或导致皮肤变色的长期后遗症。在少数情况下,长期的热量刺激还可能增加皮肤癌的风险,所以大家也要小心点。

炸了! 列治文要设毒品注射屋 华人强烈反对 居民区沦毒品天堂?!

还嫌不够乱? 在列治文市,一个备受争议的提议在最近引起了社区的强烈反对:市议会正考虑在列治文综合医院附近,建立一个毒品安全注射站,就是那种让瘾君子来 “安全”吸毒的地方。 周一下午,市议会进行了投票,结果呢?有8票赞成探讨在列治文综合医院设立毒品安全注射屋,只有我们的区泽光市议员投了1票反对票。 这事儿一出来,简直让人火冒三丈,特别是在本地华人社区中,许多人对此表示了严重的担忧和反对。 市议员卡什(Kash Heed)和劳拉(Laura Gillanders)提出这提案的时候,可能想的是帮助吸毒者,减少毒品相关的死亡。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的,但这事儿真的这么简单吗? 我们的区泽光市议员不这么看。他指出,这根本不是什么“开放咨询”或者“研究”,而是直接让工作人员去搞这个注射站。 他还说,如果这些所谓的安全注射站真的有用,那我们应该看到滥用毒品导致的死亡数字在下降才对,但事实并非如此,简直就是在用纳税人的钱做一些毫无效果的事情。 而且,还有人担心,一旦这个注射站在市中心开了,别的地方也可能跟着开。如果Steveston和Hamilton社区也来个注射站,那我们这列治文还得了?城市的面貌会怎么样?社区的安全又能保障到哪儿去? 这事儿一出,反对的声音也是铺天盖地。就在市政厅前,一些居民就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大声疾呼他们的担忧和反对。 网上有人发起了请愿,希望能停止这个毒品注射站项目,目前已经有超过9000人签名。 前市议会候选人谢言信(Sheldon Starrett)还指出,自从临时模块化住房开了以后,市中心的犯罪、乱扔的针头和公共秩序问题就变多了。现在再来个毒品注射站,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不仅如此,谢言信还质疑了市议员希德与某药品公司的关系,以及他们和这个注射站、纳税人资助的毒品供应计划之间的联系。这事儿一出,就更让人觉得这背后可能有着不为人知的利益关系。 而且,你想想看,咱们这些辛苦交税的老百姓,纳税人的钱是不是应该用来建学校、修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而不是用来资助这种让人上瘾的地方? 前国会议员赵锦荣就明确表示反对,他说我们应该把资源用在治疗毒瘾、帮助吸毒者戒毒上,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提供一个所谓“安全”的吸毒环境。 居民们也是愤愤不平,在列治文住了30多年的居民Marianne Lim表示,她表示反对建立毒品安全注射站,并不是因为不关心这些瘾君子,而是觉得这种方法并不能真正帮助到他们。 她说过,那些吸毒的人其实是想要戒掉毒瘾,想要有个家,谁会真想过那种生活呢?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恢复健康,而不是提供一个让他们继续沉沦的地方。 所以,列治文居民们,这件事儿你怎么看?咱们是不是应该站出来,为我们的社区、为我们的家园发声?别让这种所谓的“安全注射站”破坏了咱们美好的家园,让咱们的孩子在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环境里成长。 这不仅仅是关于吸毒者的问题,这是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问题,关于我们的社区,关于我们的未来。

突发! 大批华人回国航班临时被取消 崩溃飙泪 "等10年才回趟家"! 加拿大机票要涨?!

希望大家都能顺利回家 春节开始倒计时,许多海外华人都准备踩点回国团聚过年,但就在今天,一个突发消息打乱了大家的计划! 根据外媒最新消息,当地时间本周三,也就是今天凌晨4点开始,到明天上午7点10分,德国汉莎航空25000名地勤人员正式罢工! 知道有多少华人就计划着在除夕前最后一个回国的嘛? 这一罢工,法兰克福、慕尼黑、汉堡、柏林和杜塞尔多夫的航班全部受影响,取消的取消、改飞的改飞,大家全部崩溃! 一早打开手机,就收到航班取消的消息,不少人都是大写的绝望,看着早早就准备好的行李,不知道怎么办。 据悉,此次罢工是因为薪资纠纷引发的,将有超10万名乘客被影响。 汉莎航空公司表示,目前他们正在计划制定“特殊航班时刻表”,并严厉批评了工会,“在实际谈判开始前就搞如此大规模且持续这么长时间的罢工,完全无法理解。” 且不说工会和航空公司之间双方的诉求究竟是什么,此次罢工临近华人最重视的传统春节,大批赶着回家过年的人都被迫成了罢工的“受害者”。 今天是海外的年二十八,大家都赶着上飞机,临上机前想要改签,谈何容易。 在德国的华人心态都崩了—— “心痛!踩着点回家过年,结果遭遇机场罢工……” “提前半年订的机票,说取消就取消。” 在被罢工困住的华人中,很多人都已经因为疫情好几年没能回国过年,就等着这一天。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要回家过年了,前前后后因为疫情已经四年没在家过年了,躲过了火车罢工,躲过了2月1号,以为买个机票应该稳了,结果看到新闻眼泪要飙出来了。” “10年没能回家过年,今年好不容易有机会,提前两个月的定了票,每天心心念念期待过年和家人团聚,万万没想到等来了这个结果。” 有的人可能是因为系统延迟或是起飞机场未受影响,到现在还没有收到航班取消的信息,但又怕自己去机场前来,一夜没睡,疯狂打电话去确认。 “电话根本打不通,一等就是几个多小时也没人接听”。 此次罢工影响的不只是在德国的华人,还有从其他欧洲国家中转德国回家的人。 有网友表示,自己没有申根签,担心前半段航班正常,后续航班取消会被滞留在德国机场。 对比欧洲的一片混乱,北美稍微好一点,甚至传出“机票大跳水”的好消息! 据@北美票帝爆料,日前,东方航空公司放出了一批从洛杉矶和旧金山中转上海浦东,飞往其他城市的低价机票,经济舱单程含税不到2500人民币! 这机票价“魔幻”到什么程度—— 洛杉矶-上海-南京,含税2498人民币起; 洛杉矶-上海-成都,含税2538人民币起。 洛杉矶-上海-大连,含税2538人民币起; 这些是网友们从东方航空APP上面查到的价格,想赶在最后一刻回国的华人,也可以去冲冲看。 反观加拿大,回国机票基本没什么变动。 根据订票网站显示,年前回国的机票还是在1万人民币左右,很多航班还需要中转; 要等3、4月份春假期间回国,票价也在2000加元上下,7、8月份夏天旺季更贵一点,涨到2500元左右。 有专家就表示,现在可能是加拿大人购买机票的最佳时机,因为今年夏天,机票价格将全面飙升。这里指的不仅仅是国际航班,就连国内航班也是。 目前,加拿大主要的几家航空公司都想在旅行淡季增加业务,尤其是廉航Flair Airlines和Lynx Air,都正在带头降价,其他航空公司(加航、西捷、波特)紧随其后。 问题是,这种情况不太可能持续下去。 夏季本来就是旅游旺季,加上燃油价格上升,“票价肯定会上涨。” 不管怎么样,这也是夏天的事情了,更多华人想的是过好眼前的春节,希望所有人都能顺利回国和家人团聚吧。

多掏1000刀都得破产! 加拿大妈妈后悔: 早知打死不生娃! 15%移民出走 这些华人也回流

到哪儿都是难 2024年,相信不少人都下了决心要存钱,但这个新年愿望对于加拿大人而言并不是这样简单。 对于正在“财务困境”中苦苦挣扎的加拿大人而言,别说存钱了,解决日常三餐都成问题。 近日,加拿大统计局公布一份令人心酸数据报告——要让很多加拿大人现在掏出1000块,等于让他们破产! 数据表明,26%加拿大人表示没有能力支付500加元的“意外费用”,也就是人们理财中常说的“应急金”。 一般来说,应急金应该要是3个月到半年的工资,作为突发状况要用的钱。但现在物价飞涨、唯有工资是死的,想存下这么多钱太难了。 报告指出:“绝大多数加拿大人担心汽油和食品价格上涨,近一半(44%)的人表示非常担心家庭支付住房或租金的能力。” 在海外论坛上,这个问题也引起加拿大人热烈讨论—— 经济状况较好的人表示,临时掏个1000刀不是问题。 “我是退休的婴儿潮一代,可以轻松应对。作为一名图书馆馆员,我有养老金。尽管如此,我真的很担心年轻人们。” “我可以,但我比较偏激,存了大量紧急储蓄。” 然而,对于一些人而言,这1000刀根本就存不到应急金里,而是要用来交房租或账单。 “我能,但我将无法支付下个月的房租。” 还有人就遇到急需用钱掏不出来的情况,“我的笔记本电脑坏了,因为大部分时间我都在远程工作,所以它至关重要。我必须购买一个新的,但我不知道从哪来这笔钱。” 对于其他人来说,临时掏出1000刀,可能就意味着削减支出,减少必需品的预算。 “这将意味着账单将被推迟1或2个月,我的信用降为0、食品杂货预算紧张、没有兴趣爱好花费,没有网购、零外卖、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内几乎不出门。” 还有人更惨:“我无法支付,除非我选择无家可归,一个月不支付任何账单、吃得更少。我是残疾人,目前无法工作。我不得不辞职,失去了积蓄 ,1000元就会毁了我。” 就别说1000块的应急金了,就连日常生活,都有很多人在苦苦挣扎,甚至把一位妈妈逼得说出这句:如果我能重新选择,打死我也不会生孩子! Marianne Larson今年50岁,是一名平凡的加拿大母亲,目前住在BC基洛纳。 随着物价逐年飙升,Larson越来越感受到生活的压力。 她表示,自己已经尽一切努力省钱了,换节能灯泡、买混合动力汽车、买便宜货,对家庭花费进行“细致入微”的追踪,但这还远远不够。 Larson表示,无论她做什么,仍然无法跟上食品价格上涨。 现在她买东西都挑打折的买,只买必需品,改变饮食搭配,“现在越来越难了。” 就这么点东西,90刀。 2022年,她每周养活自己和十几岁的孩子们,买菜只需要85刀。现在大儿子都搬出去了,每个礼拜买差不多的东西,都要花150刀。 除了棉花糖、糖果和快餐面外,现在每周多支出40刀。 有网友也表示同感—— “我薪水不错,房租也合理,没有车,但仍然勉强维持温饱。” “东西已经贵得离谱,无论我们买什么食物,价格都在大幅上涨。” “我注意到,我年迈的父母买了很多谷物,早餐有时也吃谷物和零食。理由很简单,一盒麦片粥比一盒树莓、草莓或葡萄更抗饿。” Larson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名护士,还以为自己以后肯定能买得起房子,但因为一次受伤辞职了, 多年来经历了财务压力。 大儿子现在长大了搬出去,也一样努力做三份工作维持生计。她甚至劝过儿子,以后不要生孩子。 “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不要再生孩子了,我甚至不在乎是否能成为奶奶。” 她表示,她很爱自己的孩子,但现实和他们没关系,是真的太难了。 儿子也表示理解,“当我大儿子意识到独自生活有多么昂贵时,他说:妈妈,我不怪你不想要孩子。” 就别说牛奶鸡蛋麦片了,鸡腿都飙到天价了。 最近,一名在加拿大的博主卡斯·摩根(Cass Szabo-Morgan)PO出一段视频—— 她在埃德蒙顿的一家Costco发现一个标着202.18刀的鸡腿,一瞬间以为自己看错了,结果下一秒看到更夸张的:224.58刀! “这是给打算搬到加拿大的人看的,我们的食品价格高得离谱。这个故事的主旨就是:不要搬来这里”! 当然了,这其实是标错了,被博主拿来讽刺本地物价的。 “不要担心,鸡肉上的标签肯定是印错了的”。 摩根表示,虽然这个玩笑,但加拿大的生活成本并不那么好笑。 “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搬移民到加拿大,来了却发现找不到工作,甚至可能变成流浪汉,这是令人难以置信、令人心碎的事情。生活成本飙升,移民又被迫离开。” 而在加拿大全国范围内,温哥华的物价算是最被人唾弃的了,就没有不贵的。 CMHC最新数据表明,温哥华仍然是加拿大租金最贵的城市。 2023年,温哥华的平均房租上涨了8.6%,空置率保持在0.9%不变,“创纪录的移民人数和购房负担能力的下降,推动了租房需求。” 紧随温哥华其后的是多伦多,最便宜的大城市是蒙特利尔,两居室的平均月租金为1096加元。 本地居民61岁的萨拉·史蒂文森(Sarah Stevenson)就表示,自己和丈夫两个人的年收入加起来有几十万,但这都不够了,正在收拾行李搬离温哥华。 “我们本应过得很好,把钱存起来,攒钱买房子的,但不幸的是,每每计划都被打乱,然后杂货又涨价了"。” 他们是老少配,丈夫今年45岁,在基斯兰奴(Kitsilano)租一套公寓,包水费在内每月房租超3200 元。 “我们付的房租简直太荒谬了。我不知道在温哥华,一个单身的人是如何生存下去的,更不用说一对夫妇,简直就是绝望加倍。” 下个月,这对夫妇将就会搬到奇利瓦克,因为实在是受不了了。 “我们找到了一个地方,价格便宜一半,面积还大了300平方英尺。” 由于搬家,她不得不辞去工作。“我丈夫可以在家工作,但这意味着我必须辞职,但我们束手无策。” 过去几年,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挑战,先是新冠,然后母亲又被查出癌症去世了,父亲目前正在住院治疗。 “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足以击倒他们的事情,会有紧急支出,这我明白,但我们甚至都无法攒下钱来应对这些事情。我们没有很多账单:一张信用卡、一辆车、房租、水电费,仅此而已。” 2023年12月,加拿大统计局人口数据就显示,BC省人口出现了季度性的跨省大迁移,7月到9月有近1.3万人迁到了其他省份或地区,其中9589人去了隔壁阿尔伯塔省。 本地人都受不了了,更不用说移民了。 今天,加拿大统计局又公布最新调查结果——超过15%移民在抵达加拿大后的20年内,决定离开加拿大! 这部分离开的移民要么回流,要么移民到另一个国家。 这个研究调查了1982至2017年加拿大的整体移民情况,发现移民在抵加后的3-7年间二次移民的现象更为普遍。 其中,来自中国香港和台湾、美国、法国、黎巴嫩的移民离开加拿大的可能性更大。 数据表明,以上这部分移民超过25%在进入加拿大后的20年内离开。 理由也很简单:“他们的出生环境还是吸引人、且有更高的生活水平,或者他们在加拿大定居只是移民的一步。” 反观,菲律宾、越南、斯里兰卡、牙买加来的移民不太可能离开。 除此之外,以下移民离开加拿大的可能性也更大—— 没有孩子的移民家庭; 年龄在65岁或以上的移民; 新斯科舍省的移民; 投资和企业家类别的移民;(40%以上投资者移民和30%企业家移民在入境后20年内离开) “这类移民包括流动性高的有钱人,即使他们获准移民,也可能打算在未来离开加拿大。” 报告最后也指出,根据教育水平的不同,移民也有明显的梯度,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比程度较低的移民更有可能离开。

可怕!半夜客厅突然火球四射 大温男子惨死;苹果耳机自燃 烧毁名牌包包 妹子吓坏

多加小心 今天,一起发生在温哥华的惨剧被曝光。一名男子在自己家中突遭横祸,不幸丧生。 蒂姆•利利(Tim Lilley)与妻子凯莉•夏普尔斯(Kelly Sharples)住在温哥华西尾区(West End)的一栋公寓里。 当天晚上半夜,两人正在熟睡,客厅中突然传出一声巨响,惊醒了蒂姆。他冲到客厅查看,发现那里已经燃起了熊熊大火。 他大喊"着火了",叫妻子赶紧跑,而自己试图将大火扑灭。 妻子醒来后先是试图前往客厅查看,但是那里已经弥漫着浓烟,温度也高的让人难以忍受。 更可怕的是,屋里飞溅着火球,像一个个小型火箭,慢无目标的高速射向各个方向。其中一个火球击中了凯莉的腿部,造成了烧伤。 凯莉大声喊着丈夫的名字,但是无人回应。 从正门出去已经没有可能了,凯莉只得壮着胆子敲碎卧室玻璃,冒着从四层楼上坠落的危险,踩着一个裸露的窗台,爬到邻居的阳台上,捡回了一条命。 示意图 丈夫蒂姆被送往温哥华总医院紧急抢救,但是不治去世,年仅36岁。 家人们在讣告中表示,他当天勇敢的与大火搏斗,直到最后一刻。 事情发生在2022年1月31日。时隔两年后,凯莉向BC法院提起诉讼,寻求赔偿,更多的细节才得以曝光。 原来,大火是由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引发的。 蒂姆和凯莉有好几辆电动自行车,每天靠它们代步。每辆自行车都有自己的便携式锂离子电池,插上家用电源插座就能充电。 示意图 2022 年 1 月 30 日晚,蒂姆将 Daymak 电动自行车的一个电池插入原厂充电器充电,但是“几个小时后,当电动自行车电池充电过程结束时,就出现了过充和过热现象”,凯莉在法庭文件中这样描述。 锂离子电池由单个电池单元连线组成,过充时会过热,可能导致一个或多个电池单元引发“热失控”,从而产生更多热量,引起“灾难性的连锁反应,波及电池组中的每个单元,导致起火或爆炸”。 索赔书称,“电动自行车电池的充电系统缺乏检测过量电荷,并切断电路以防止进一步过热的机制。” 示意图 当天的火势迅速蔓延,来势汹汹,以至于引起了闪燃(flashover)。房间里所有暴露在外的易燃表面都被同时点燃。 而那些喷射的火球则是电池单元的部件。 "从电池单元顶部喷出的火焰气体把每个单元都变成了一个微小的、无导向的金属火箭,(在房间里)四处弹射,又点燃了其他物体"。 凯莉提出了两项索赔,一项要求赔偿其因火灾所受的伤害,另一项要求赔偿丈夫死亡给她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 示意图 被告为生产销售电动自行车的安大略省 Daymak 公司和位于素里的从事维修和保养电池的 Royer公司。 这对夫妇在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1 月 25 日期间,分别在Royer 公司维修或保养了五块电池。 索赔书称,起火原因是...

亚裔女性Costco门前遭抢劫枪杀 顾客情绪怪异 疯狂结账;烤鸡热狗爆棚 年年赔钱 就是不涨价

事儿挺多 Costco在北美人们生活中是现象级的存在,今天的内容都与它有关。 在刚刚过去的周五,一名亚裔女性大白天在一间Costco商场外遭到抢劫,被当场打死。 事发在上午10点多,位于美国西雅图附近的Tukwila的一间Costco超市停车场已经停了不少车。 没想到,突然传出了枪声,一名年长的亚裔女性随即瘫倒在地。行凶的是一名男性,驾驶一辆白色汽车迅速逃离了现场。 受害者在一辆蓝色的本田SUV附近遇袭,经抢救无效当场死亡。 有目击者称,她的尸体被披上了一条红色的毯子。 枪击案发生在上午10点半左右,虽然出了人命,但是前来购物的人们依旧络绎不绝,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停车场发生了什么事情,商店一开始也没有任何动作,仍然开门迎客。 一名正走进店里购物的女士Katie Hof被前来采访的电视台记者告知停车场发生了枪击案,她感到十分惊讶。 “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想。挺恐怖的,我觉得今天不应该进去购物了。” 另一名前来购物的Jo Darras则目睹了仍在现场的受害者的尸体: "我一下车就走了过去,那位女士还躺在地上,她身上盖着一条红色的毯子,这真的太令人心碎了。在商店内,大家的情绪非常怪异,人们像疯了一样结账,就像一场糟糕的风暴即将来临。" 随着枪击案的消息在购物者中传开,店内的氛围越来越诡异,最终Costco宣布在下午1点提前结业。 现在嫌犯仍然在逃。 购物者Alex Sampson表示:“听到这个消息很令人担忧,因为这发生在Costco停车场,周围有很多人,这简直太疯狂了。希望警方能迅速抓住他,因为一个如此大胆的人四处逃窜是非常危险的。” 热狗套餐、烤鸡大卖 Costco1月18日召开了年度股东大会,一直是“加分项”的熟食部在去年的销量惊人,两个明星产品要数热狗套餐和烤鸡了。 凭借着在加拿大1.5元加币,美国1.5美元的超低价格,Costco的热狗套餐在去年销售了将近2亿份,远超2022年的1.56亿份,已经几乎成为全球公认的低价套餐。 另外一个就是烤鸡了,在美国卖4.99美元,加拿大卖7.99加币。这款烤鸡23年在全球狂卖1.37亿只,比2022年增加了2000万只,人气爆棚。 烤鸡最吸引之处是它的价格,即使在通货膨胀猛于虎的今天,也没有涨价。 Costco首席财务官曾经披露,每年烤鸡业务都要亏损好几千万,但由于其超高的人气,吸引了大量客流,可以带动其他商品的销量。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烤鸡不仅便宜,而且量足,还可以有多种吃法,非常方便。 Costco的烤鸡至少有三磅重,而其它超市销售的烤鸡重量通常是一磅半到两磅。 这些鸡先在工厂进行调味,然后运到Costco。虽然这里的烤鸡是加工食品,但是却没有太多额外成分。平均一只烤鸡约含有460毫克的钠。 烤鸡不但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在其他食谱中再利用,比如做成鸡肉沙拉或者将肉添加到炒饭、炸玉米饼、砂锅菜和汤中。 有一名美国购物者曾经在网上评论:“用5美元的烤鸡可以做出这么多不同的饭菜,真是太神奇了。” 大量庆祝春节产品上架 华人一直是Costco消费的主力军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针对华人的产品不断上架。 再过几天就要进入农历龙年了,Costco在几个月前就上架了龙年的庆祝金条。最近一个月,很多庆祝春节的季节性货品也都上架了。 有网友实拍后,发在英文论坛上,货品确实十分丰富。 今年,你在costco里买过年货吗?

加拿大新流行病太可怕!男子全身起疹出现幻觉 竟引发心脏衰竭! 有人痛到吃饭像喝硫酸

看个医生太难了 最近,加拿大的A组链球菌疫情愈加严重,原本就因为流感和RSV挤满病人的医院更是超负荷运行,现在新的患者入院十分困难。 这个新烧起来的A组链球菌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肺炎、食肉病、风湿热或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等严重感染,全国感染人数正在激增,患者颈部会出现疼痛、全身疼痛。 然而,有很多病人现在想接受治疗都挤不进去医院,甚至有人被拒之门外,凯文·约翰斯顿(Kevin Johnston)就是其中之一。 约翰斯顿感染了A组链球菌,“我的症状逐渐加重,甚至在睡觉时产生了幻觉。我的关节僵硬,一开始还不知道自己身上出了疹子”。 实在是太严重了,约翰斯顿都站不起来了,他哥哥立马把人带到了最近的医院。这个时候的约翰斯顿,都已经没有办法行走了。 到了医院,医生简单看过之后表示,确实是感染了病毒,但他的身体正在与其对抗,然后丢了一句:“会好起来的”,看样子是没打算再进一步治疗。 “他给我开了阿莫西林,就让我回家了。” 但到了第二天,约翰斯顿身上的疹子已经蔓延到大半个身体了,喉咙疼痛加剧,眼睛也开始充血。 他再次去医院就医,这次就连急诊医生都看不懂了,不明白这一夜之间怎么症状就加重了,立即安排了更深入的检查。 经过几次血液化验、核磁共振成像和胸部 X 光检查,约翰斯顿得到的结果是,喉咙后面有脓袋。 “直到我住进心脏科病房,他们才告诉我得了风湿热。医生说,'你心力衰竭了!你的心脏功能只剩 30%。” 就因为这一耽误,约翰斯顿在医院住了7天,每小时都要接受抗生素治疗,随时准备送入重症监护室。 约翰斯顿并不是唯一一个感染甲型链球菌感染被耽误的加拿大人,家住魁北克省的埃莱娜·伯尼尔(Elena Bernier)等了将近一周,才得到诊断和药物治疗。 伯尼尔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感染了链球菌之后,她吞咽任何东西都感觉喉咙被撑到极限,就连吞口水都困难。 “我丈夫做了意大利面,但我吃的时候简直感觉像把酸倒进了喉咙。” 一开始伯尼尔买了强效的Advil和Tylenol,试图减轻疼痛,但到了第5天,她都已经没有办法进食了,就给医生打了电话。 “他告诉我,很抱歉系统没有提醒我检查结果,但结果是在一周前出来的。” 当天,医生就给开了青霉素,症状才减缓了。 还有孩子感染之后出现新症状的,家长带着孩子去诊所,结果其实早期就感染了,但因为被忽视了,痛苦的症状持续了一个多礼拜。 也就是说,孩子其实从1月6日就生病了,但因为当地急诊太多人了,诊断和治疗都被拖延了。 类似的一幕也出现在新不伦瑞克省,一位母亲带着8周大的孩子求医,却眼睁睁看着孩子痛苦12个小时才看上病。 就在最近,才出生8周大的孩子拉斯洛(Laszlo)因为突然发烧、呕吐、腹泻,被妈妈艾米丽·博罗斯-劳施(Emily Boros-Rausch)带到当地医院。 “家庭医生告诉过我们很多次,新生儿但凡有一点发烧,就要马上带去看急诊,所以我们一发现马上就赶去了。” 他们是在晚上8点左右赶到医院的,哪里有很多人,光是等待分诊就等了1个半小时,然后又等了12个小时,才看到医生。 “12个小时后,我们终于见到了医生,他试图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医生实在不够,等待时间变得非常漫长,这很危险。” 她说,当晚急诊室几乎满员,但只有一名医生值班,因为创伤科病人比较紧急,被困在那儿了。 “有好几次我都快流泪了,非常担心和沮丧。我在怀疑:我们带着小孩子在这里,真的安全吗?怎么会这么大个医院,一个晚上只有一名医生在急诊室?” 他们实在是太急了,必须等到医生给孩子治疗,甚至有几个人都没有得到治疗,就离开了。 “这真的很让人难过,我遇到了很多人,听说他们等了很久,看到人们痛苦地哭泣,这真是一次令人心碎的经历,我简直不敢相信这种事情会发生在我们省。” 带着孩子在急诊室的这一个晚上,他们没有地方让孩子躺下,她不得不一直抱着他。 “他哭了很久,有一位好心护士看到我绝望,就过来抱了他一会儿,让我去洗手间。当时场面非常混乱。” 因为不舒服,孩子吐在了急诊室的椅子和地板上,保安也来帮忙清理呕吐物。 孩子还拉肚子,需要频繁换尿布,医院也没有卫生的地方给他换尿布,急诊室的卫生间地板上和水池里都有呕吐物,她直接在走廊的桌椅上换的。 最后,总算轮到了他们,医生给孩子输液、还进行了血液检测,好在没有大碍。 但在医院呆了18个小时之后,艾米丽真的很担心当地的医疗系统。新省是没有专门的儿童医院的,就连这个医院都没有儿童科室。 “问题不在于医生或工作人员,他们都在不知疲倦地工作。我看到护士们连续12个小时通宵达旦地工作,尽量满足人们的需求。连护士都说,'我们需要两个医生,一个医生根本不够'。”

奇葩! 男子飞机上疯狂放屁 引爆乘客不满 航班紧急返航 空姐将其撵下飞机!

太粗鲁了 在一起让人哭笑不得的事件中,一位男子由于在飞机上疯狂放屁,不仅引发了乘客的公愤,还导致一架飞往德州奥斯汀的美国航空班机不得不紧急掉头! 一切发生在1月14日,当天,美国航空一架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飞往德州奥斯汀的班机上,上演了一幕荒诞不经的闹剧。Reddit网友lamgalatx成为了这场闹剧的见证者。 他描述了整个事件的始末,让人禁不住对这位“放屁男”的行为哭笑不得。 据这位网友回忆,在登机前就已经有征兆了。一名男乘客显然心情不佳,可能是宿醉,或是经历了糟糕的一天。他上机后就开始不断地自言自语抱怨,似乎对某些事情十分不满。 但真正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当大部分乘客都坐定后,这位男子突然发出了一声“挑衅”:“你认为这很粗鲁吗?那这个味道怎么样?”随后,他竟然放了一个响屁! 这种行为在飞机上显然是不受欢迎的,尤其当来自一个成年男子时。但这还不是结束,他随后还大声并带有讽刺地说:“好吧,让我们同时吃最臭的食物吧!”看来,他似乎对其他乘客的食物味道也颇有微词。 这样的举动自然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情况也开始升级。一名坐在附近的乘客回应道:“如果你不喜欢,可以坐私人飞机。” “放屁男”愤怒地回应:“真是太粗鲁了。”一听这话,另一名乘客忍不住插嘴道:“我想,我们都同意你才是这里最粗鲁的人。” 这场闹剧迅速演变成一场小型冲突,空乘人员也介入进行了干预,导致飞机不得不在滑行过程中停下,然后返回登机口。空乘人员,告知这位男乘客,他将无法继续这趟航程。 “放屁男”似乎对此感到困惑,但空姐态度坚决地表示,“可以下了飞机再谈。”最终,“放屁男”还是收拾行李,灰溜溜地离开了飞机。 整个事件虽然令人哭笑不得,但也引发了对飞机上礼仪的关注。此事在Reddit上迅速走红,网友们纷纷调侃起了这位“放屁男”,这哥们的屁想放就能放,也算是厉害。 对于这次“放屁男”事件,只造成了15到30分钟的延误,美国航空的迅速应对赢得了乘客的称赞。据称,当这位男子被赶下飞机后,所有乘客都松了一口气,因为大家都很担心他接下来可能会说出或做出更怪异的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大约二十年前,美国航空曾经历过一个更加严重的类似事件。那次,一名乘客为了掩盖自己的屁味,竟然在飞机上点燃了火柴,结果导致飞机紧急降落,该乘客也被航空公司列入黑名单。 这个荒唐的故事提醒我们,在公共场合,尤其是在狭小的飞机舱内,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到他人。我们应该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为周围的人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环境。毕竟,谁也不希望因为一些小事,而成为下一个“放屁男”,对吧?

惊! 华人留学生街头遭长刀疯捅 手筋被砍断 肠胃刺穿! 有人来加拿大上个学成残疾人

各位华人警惕 最近这段时间,接连有留学生在海外街头遇袭案发生,让不少人上个街都深感恐惧。 根据外媒报道,近日有一对华人留学生情侣好端端走在街上,结果被陌生人持长刀狂砍泄愤,全身鲜血倒下,因为失血严重被送进ICU! 治安一向较美国好的加拿大,21岁留学生走在街上被枪击,上个学成了残疾人! 先来说说华人情侣留学被砍案,这起恐怖袭击案件发生在澳大利亚,实际上当天墨尔本的3个地区在短短3个小时内就发生了4起持刀伤人案,一共造成5人受伤,震惊了当地社区。 而在这5名伤者li,就有2名中国留学生。 据受害者华人Shawn回忆,1月6日晚,他和女友从市中心搭电车回家,结果下车之后,就在街头遭到严重袭击。 毫无预警的情况下,他被人从背后抓住肩膀,然后朝背部、后腰、手臂和手部连捅了好几刀! 他被捅倒在地后,这名陌生人又转身袭击女友,一刀接着一刀地捅。 当时,他因为失血过多,意识已经不太清醒了,但仍听能到女友在不断地尖叫。 “我们流了很多血,我以为我们会死。” 这人似乎是真的疯了,捅完女生之后,又转过来想接着捅他,就是抓着这两个人不放。 意识模糊之间,他奋力踢腿自卫,直至对方停止攻击,逃离现场。 有路人目睹这一幕,着急地帮忙报警,这是Shawn已流血过多昏迷过去了。 “我不记得警察什么时候来的,只记得女朋友非常痛苦,在医院醒来后才记起发生了什么”。 他依稀记得,犯人是一名手持长刀的年轻的洋人男子,在电车上曾坐在他们对面,有过眼神接触。 当地警方证实,这人在当晚9点20分左右,先刺伤一名28岁的男性行人,然后10点左右在一家汉堡店外从背后刺伤另一名24岁男子。 11点左右,他坐电车来到尾随Shawn和女友下车,然后捅伤了他们。 凌晨1点半左右,警方就在火车上逮捕了这名31岁的男子。所有受害者与他之间都没有任何联系,就连警方都搞不清楚他一系列袭击的动机。 被送往医院的Shawn和女友虽然幸存下来了,他左手筋断了,掉了一大块肉,接受了手术,目前手还发不上力,只能慢慢恢复了;女友伤势更严重,被刀刺到肠子和胃,现在仍在ICU。 人在外留学,他们现在也还不敢告诉国内的家人,怕他们担心。 类似的景象,也发生在加拿大,只不过凶器不是刀,而是子弹。 前段时间,多伦多一名21岁的留学生在回家途中遭遇枪击,现在成了残疾人。 受害者是一名从印度来加拿大留学的学生,学习的是工程学,课业之余也有打工赚生活费。 这天凌晨,他刚结束了一个打工,准备回家,因为想呼吸新鲜空气,就决定散布到公车站搭夜间巴士回家,却没想到在一个十字路口看见一群不良少女在沿街拦车抢钱。 一开始他也没太在意,深夜的多伦多,这种景象不少。 结果,就在他等车的时候,这群人朝他们走了过来,他和朋友拒绝了对方的索要。 原以为就是一群不良少女,没想到她们被拒绝之后,当场摇人过来! 两名男子从马路对面冲过来,其中有人拿着刀,捅向他朋友,但没有得逞,下一秒不知道谁开了枪,只听见6、7声枪响炸开。 等他意识过来,自己已经在流血了。 “我的手指渐渐失去知觉,那时,我还没注意到我的膝盖也中枪了。一分钟后,我就无法走路了,腿也不能用力了。” 这个留学生被赶来的警察送到医院,住了8天,接受了2场手术,手臂和腿都装上了了钢板。医生告诉他,还有一颗子弹擦伤了他的背,幸好没有集中胸部或脊柱。 但也因为这次袭击,他背上了5万刀的医疗债。 “他们都是十几岁的青少年,凌晨三、四点带着刀和枪到处游荡,还是一个周二晚上,甚至不是周末。他们的父母在哪里?” “我的未来被毁了,以后在任何地方找工作的可能性都会降低,因为我现在是残疾人了。” 感觉现在留学生上个学也是不容易,前阵子还有华人女生出门坐个网约车被打的,貌似是因为关车门太大力了惹怒司机,被打到鼻青脸肿、右手骨折。 出门在外,希望大家都能平安。

加拿大12月通胀率升至3.4%! 杂货巨头被骂爆 网友晒3年前超市传单

没有对比没有伤害 加拿大统计局公布12月的年通胀率升至3.4%,较11月份的3.1%有所上升! 经济师们此前普遍预计到通胀上升,原因是2022年12月的汽油价格更低。 加拿大央行衡量潜在通胀的核心指标之一——CPI-trim,小幅上升至3.7%,而CPI-media值保持在3.6%。核心指标未能显著放缓,表明通胀可能会缓慢下降。 2021年3月以来,加拿大总体通胀率就一直高于2%,即央行1-3%目标区间的中点。 为了抑制通胀,央行在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将关键政策利率上调至22年来最高的5%。下次宣布利率是在1月24日,预计将维持政策利率不变。 12月的食品杂货价格同比上涨4.7%,与11月份的涨幅持平。 就在本国杂货物价不断上涨,政府三番五次催促各大杂货巨头推出应对措施的时候,Loblaw直接改变临期食品的政策——将肉类、水果和蔬菜等易腐食品的折扣从30-50%,减少至最多30%。 被曝光之后,Loblaw发布最新声明证实:他们将不再为即将过期商品提供高达50%的折扣。 发言人Catherine Thomas表示,这是为了“更有预见性和一致性”,超市将为最后一天的促销商品提供30%的折扣。 在此之前,最后一天的特价商品折扣都是30%到50%,Loblaw通过促销和flyers,给很多加拿大人提供了省钱的方法,还通过应用程序Flashfood为即将过期的食品提供大幅折扣。 经济大环境不好,物价攀升,很多人确实也充分利用了这些折扣。 尽管现在食品价格已从高点稍有回落,去年11、12月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7%,但价格上涨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少加拿大家庭都是依靠折扣来养家糊口。 甚至有加拿大的三娃妈妈为了让孩子们都吃饱饭,自己和丈夫偶尔还得挨饿入睡,实在没钱买吃的,需要上脸书社群求助要吃的。 现在,Loblaw将即将过期食物的折扣降低,人们想找到好价格更难了。 这不,上周刚宣布,就被狂骂,本周一又宣布取消了! “我们听取了顾客和同事的反馈意见,正在恢复五折优惠” 达尔豪斯大学教授农业食品分析实验室主任Sylvain Charlebois表示,“如果多家杂货店艘采取类似的政策来维持高价格,即使是针对即将过期的商品,都可能被视为反竞争行为。” Loblaw旗下拥有的超市包括Loblaw、Superstore、No Frills、Value-Mart、Real Canadian Superstore等。 从去年开始,加拿大联邦政府就一直要求包括Loblaw在内的大型食品杂货商稳定食品价格,最近更加注重解决这一问题,包括食品杂货回扣和食品杂货行为准则,希望降低食品价格。 最近还有网友晒出2020年的超市传单,那时的物价和现在的一比...

大崩溃! 大温公交全面停摆 交通乱套! 打车价格暴涨6倍 天车岌岌可危!

UBC和SFU紧急调整课程 上周才刚经历完大雪封城,今天一大早,成千上万大温出门通勤的市民们又遇到了一种新的挑战:公交罢工! 首先,背景得说清楚。加拿大公共雇员联盟(CUPE)4500分部的成员们,和Coast Mountain Bus Company(CMBC)的薪酬谈判破裂,从而引发了这场罢工。 罢工的这些工人负责公共汽车和海上巴士的运行,这意味着这两项服务在罢工期间将无法运行。 更让人担心的是,事情可能还会继续升级。CUPE Local 7000分部,也就是代表天车员工的工会,表达了支持罢工的意向。这可不是小事,因为一旦天车也加入罢工,那大温地区的公共交通就要陷入更大的混乱了。 这场罢工狠狠地影响大家日常生活,平时习惯坐公交去上班、上学的市民,今天一起床突然发现,自己的通勤计划全乱套了。 这场罢工已经引发了乘客的极大不满,许多人都在社交媒体上开骂,有人直言,这种行为就是把公众挟为人质,简直就是一帮恐怖分子。 买了月票市民瞬间觉得自己做了大冤种,纷纷表示要“退钱”。但骂归骂,大部分人还是开始考虑解决办法了。 有市民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说:“我可能得请病假了。” 另一位则说:“我可能要求开车的同事帮忙。” 这还只是个开始。许多人不得不开始考虑出租车、共享打车服务,甚至向亲友求助。 就在这个用车需求达到高峰的环境下,打车服务价格暴涨。出租车的价格是受管制的,高需求会导致更长的等待时间,而优步(Uber)等共享出行公司,则会在乘车请求多于司机数量时,实施所谓的“激增定价“。 Uber 表示,与上周同期相比,周一早上 7 点到 8 点之间上路的司机增加了70%。然而,Uber发言人还是表示:“期望 Uber 填补公交罢工留下的巨大缺口是不合理的。” 有市民就在社交媒体上吐槽称,周日晚上估计为10加币的行程,到周一早上就飙升到了60加币。 这场罢工对很多人的钱包都是个大考验。就像一位乘坐公交上班的男士说的:“肯定会更贵。下雪那天,去上班的费用涨到50加币。” 对于普通上班族来说,这笔额外开销可不小。 这还不算完,学校和公司也面临挑战。有人打算申请在家工作,但这能持续多久呢?还有人担心,如果罢工持续,他们的工时可能会被减少。 UBC和SFU大学一直在为学生制定备用计划,因为这些学校的一些地点如果没有公交车的话很难到达。周一上午,UBC就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确认,由于罢工,部分课程已转移到网上。 SFU 表示也有类似的计划,一些教师打算将课程转移到网上,一些课程可能需要取消,学生需要向他们的导师咨询。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开始寻找替代方案,比如,有位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会考虑拼车,但她担心:“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车位肯定不够。” 还有些人选择骑自行车或步行,但对于远距离通勤的人来说,这并不现实。 好消息是,罢工并未影响所有交通服务。TransLink表示,天车、West Coast Express、HandyDART(残障巴士),以及West Vancouver Blue Bus和Langley社区班车仍将照常运行。 那么,谈判怎么样了呢?目前看来,罢工计划持续48小时,这意味着罢工将于周三早些时候结束,但还没听说双方会重回谈判桌。 不过,无论是乘客还是交通公司,大家都在期待解决这场危机的方案。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刻,大温地区的居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出行方式,同时也希望这场罢工能够尽快结束。 虽然大家都在努力应对,但这场罢工确实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从上班族到学生,从日常购物到重要行程,每个人的日常都被这场罢工左右着。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只能希望问题能够尽快得到解决,让大家的生活重新回到正轨。

狗血! 华人女子嫁加拿大79岁老人 成功移民买房 离婚后面临$55万赔偿!

童话总有结束的时候 跨国婚恋有时候并不只有表面的浪漫,更多的还有背后的狗血,安省法庭最近就审理了一起华人女子的跨国婚恋案。 华人王女士(音译)在参加女儿毕业典礼时,偶遇了79岁的伊朗裔加拿大人奈耶尔(Jamshid Nayyer)。两人的相遇充满了浪漫和意外,很快就在2012年,决定步入婚姻的殿堂。 奈耶尔老先生不仅资助了她在加拿大的移民申请,还慷慨地帮助她的女儿买房,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 然而,好景不长,几年后,王女士拿到了绿卡后,两人关系破裂,奈耶尔提出分居。然而,他为王女士付出的50多万加币,王女士一家却拒绝还钱。 奈耶尔老爷子没办法,只好告将王女士和她的女儿在法庭上相见。结果,法官判决王女士要赔给奈耶尔55.5万加元。 这位奈耶尔老先生可是个有故事的人——拥有电气工程博士学位,带着他一生的积蓄,大约50万加元,来到了加拿大。 这对“金童玉女”很快就坠入了爱河,奈耶尔老先生不仅答应资助她的移民申请,还慷慨地帮助她的女儿王小姐(音译)买房。 从外人眼中来看,这不是童话里的故事嘛?但是,童话总有结束的时候,这段关系最终也走到了尽头。 几年后的2018年,他们的婚姻破裂了。奈耶尔老先生感觉自己被利用了,认为自己对王女士女儿的房子有部分产权,却一直没能得到认可。于是,他决定把这件事情告上法庭。 法庭上,各种证据和说辞纷至沓来。奈耶尔老先生坚称,他投入了不少钱财,包括帮助王女士女儿买房,甚至还承担了房子的部分维护费用。他声称他们之间达成了口头协议,他拥有房产的20%产权。 示意图 奈耶尔老先生说,他从来没有要过收据或房子的产权,因为他们是一家人,他完全信任王小姐。 而王小姐夫妇(也就是王女士的女儿和女婿,音译)的解释却大相径庭。王小姐有中国的学士学位,2006年,她以学生的身份来到加拿大。 王小姐和倪先生(音译)在2008年结婚。王小姐现在是一个房地产经纪人。倪先生以前是一个装修工人,现在是王小姐的助手。 奈耶尔和王女士分手后,他就想要那个给王小姐的公寓,但是王小姐不肯给。后来,王小姐把公寓卖了,赚了55.5万。 示意图 奈耶尔就要求王小姐赔偿他55.5万,但是,王小姐和和倪先生都不承认有这样的协议。 他们说,那些钱中有10万加币是婚礼时奈耶尔给王女士的“彩礼”,还有一部分是奈耶尔替王女士在中国的房产欠款付的钱,其余的则是他们共同生活时的房租。 法庭审理过程中,更是充满了戏剧性。证词相互矛盾,情节扑朔迷离。法官发现,王女士和女儿之间的证词存在很大差异,都在编造故事。 法官指出,奈耶尔和王女士是在2012年结婚,王小姐买房是在2013年。文件显示,奈耶尔是在买房的时候给的钱,这怎么能解释为什么要在结婚一年后才给“彩礼”呢?而且“彩礼”为什么要给王小姐,而不是给王女士呢? 还有,王小姐说,奈耶尔每个月要付3500元的房租,一共是15.1万元,但是她没有任何证据。奈耶尔却有每个月的银行账单,证明他付的房租是每个月690元。 后来,王小姐承认,她收到奈耶尔的钱总共是26,866元,这和26,910元(每个月690元乘以奈耶尔和王小姐夫妻住了39个月)很接近。 至于王女士说的10万彩礼为什么不是结婚的时候给,而是几年后王小姐买房的时候给,而且还是给王小姐,而不是给王女士,王女士和王小姐都说不清楚。 法庭的文件显示,奈耶尔和王女士是按照伊斯兰的传统,在伊朗伊斯兰中心订婚和结婚的。结婚证书上写着,给王女士的结婚礼物是一本《古兰经》和一个金戒指。王女士签的结婚证书和移民申请里,也没有说有其他的彩礼。 最终,法庭判决王小姐必须向奈耶尔支付55.5万元。 这场婚姻,看似是一场跨国的浪漫,却以金钱和法律的纠缠告终。它不仅仅是关于一家人的故事,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跨文化婚姻中的复杂性和挑战。 有时候,即使法律能让你得到赔偿,但失去的信任和感情却难以挽回。每个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都有不同的故事,但最重要的是,无论处于何种情境,都要保持真诚和理智。 这样,或许我们才能避免落入类似的困境,或者至少,在面对困境时,能够更加坦然和明智地应对。

突发! 建筑狂震 民众凌晨逃命! "地震地图"曝光 美西危险 这恐有"灾难性强震"

想想就可怕 一觉醒来,全球多处都在“狂震”——亚洲、太平洋小岛,就连北美都连发几场地震! 美国公布最新“地震地图”,新发现580多条断层,75%地区都有地震风险,距离加拿大不远的地方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高达95%。 临近农历新年了,人们才正准备欢庆春节了,就被大地震醒了,隔壁吉尔吉斯斯坦也发生5.8级地震,大地疯狂摇晃,就连印度首都新德里都有强烈震感。 与此同时,当地时间1月23日凌晨,哈萨克斯坦突然发生地震,初步测定地震震级为6.7级,阿拉木图震感强烈,部分居民上街躲避。 阿拉木图紧急情况部门透露,阿拉木图震感约为5级,暂时没有收到建筑物损坏和人员伤亡的报道,并呼吁当地居民保持冷静,建议为了安全考虑,暂时到户外避难。 仅仅美洲大陆,就在刚刚过去这几天接连震了好几场—— 美国阿拉斯加州突发5.3级地震,当地居民纷纷在社交平台表示有震感! 哥伦比亚5.6级地震,民宅剧烈摇晃,造成损伤,就连商店货架上的东西都掉落!智利昨天突发5.1级规模地震、巴西6.5级地震! 2024开年,日本能登一场大地震就引发了全球关注,至今仍在灾后救援,大自然的狂怒下,人类渺小如蝼蚁。 几场地震下来,“火环”上的国家开始严阵以待,大地震发生。 近日,美国出炉了一份“地震地图”,结果显示全美75%的土地面临着破坏性地震的风险,数亿人的家园都危险! 这其实是一份“国家地震危险模型”,这次是更新了,并以地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自2018年上一个模型出炉以来,地质调查局又在境内发现350条断层,总数已经达到约1000条。 更加令人担心的是,“风险范围”也扩大了,华盛顿特区、费城、纽约和波士顿所在的中部和东北部“大西洋海岸走廊”都可能发生灾难性地震。 与此同时,西海岸的加州、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原本就处于地震活跃地区也面临着更高的风险,其中加州海湾地区在下个世纪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高达95%! 就在去年,加州北部就发生一场6.4级的地震,导致数万人断电。 根据更新模型,未来100年内,全美有25个州都有“中等至高”的地震概率。 与地面震动相关的建筑物损坏每年将造成平均147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而身处“火环”的加拿大BC,也有着相同的恐惧。 温哥华岛去年才刚发现一个断层线,地点就位于维多利亚附近“卡斯卡迪亚北部弧前的一个先前未识别的断层”。 这个断层长72公里, 沿着维多利亚的萨尼奇半岛,一路从西北向东南斜延伸。它是所谓的“倾斜滑移”断层,其中两块岩石在其接触点上下移动,而不是左右移动。 由于这个断层穿过萨尼奇湾下方,因此一旦发生地震,就有可能在乔治亚盆地引发局部海啸。 而这个乔治亚盆地,就包括了美国的贝灵厄姆、西雅图、塔科马和奥林匹亚等城市、及加拿大的温哥华、维多利亚和惠斯勒。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温哥华岛新发现的这个断层线附近发生中等规模的地震,约40万人可能会受到影响;若地震规模上升至6.1-7.6级,会对整个首府维多利亚“造成重大损害”。 断层布局表明,这个裂缝可能会在加拿大引发大地震。 即便没有这几个新发现的断层,平均每150年就会发生一次大地震的海沃德断层就已经够让人紧张的了。 未来30年内,这个地区发生此类地震的可能性高达51%,如果真的来了,整个美西都难逃厄运…

高空惊魂! 乘客大闹航班引发紧急迫降 遭警察强行锁喉拖走 现场视频曝光!

其他乘客纷纷叫好 今天,一段令人震惊的视频疯传。由于与飞机上的空乘人员发生冲突,一架飞机紧急迫降,机上几名乘客随后被警察强制带离,其中一名男子更是直接被卡着脖子,被硬生生地拖下了飞机。 这名男子被铐上手铐时,其他乘客都在一旁叫好,说“给他上手铐”、“把他弄下去”。 这名男子和乘务员之间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才会整出这么大的动静? 据葡萄牙警方称,这名男子因“不服从、抵抗逮捕和对公务员施加胁迫”被逮捕,不久将出庭受审。 这起事件发生在当地时间的今天,在一架从英国卢顿飞往西班牙兰萨罗特岛的瑞安航班上,这趟航班最终改航飞往葡萄牙。 媒体采访了航班上的一名乘客,他说,一共有七个人,在这趟瑞安航空班机上制造了恐怖场面。 目击者詹姆斯(James)回忆,最初在登机排队时就注意到他们在搞破坏,其中包括三名男子和四名女孩。 詹姆斯说:“他们在那里咒骂,对其他乘客很粗鲁。” 这伙人一上飞机,就坐在最后面,继续闹腾。据另一名目击者称,情况开始失控时,一名乘务员试图介入,结果不知怎的被撞倒了。 詹姆斯说,其中一名男子把乘务员推进飞机后部的厕所,弄得厕所都坏了,无法使用。 随着吵闹持续,一名乘务员去找机长。一名名叫西蒙的乘客回忆:“乘务员安东尼奥跟机长说了情况,机长立刻决定改道。然后他通过扩音器告诉大家,因‘操作需要’,请大家回到座位上并系好安全带。” 大约10分钟后,飞机降落,几名警察登机处理情况。一名乘务员告诉警方:“有些喝醉的乘客,他们开始骚扰我们,骚扰飞机,还骚扰所有乘客。他们总共有七个人,坐在一起。我们在后面发现了一瓶免税酒。” 据詹姆斯称,前五名乘客被告知下飞机时都很平静。其中一名女孩在被带到跑道时对一名乘务员大喊:“你怎么敢这样,怎么敢!”还一边录像。 被手铐的男子据说还非常嚣张地对警察和机组人员说“走开”、“别挡我的路”,然后就被警察抓起来,摁在地上戴上了手铐。 他随后被扔进警车后座,其他六人则被带走。詹姆斯说:“说实话,机组人员都被吓坏了。我很同情他们,但他们整个过程都很专业。” 其他乘客见到警察把这些捣乱的人带下飞机时,都鼓掌欢呼。 葡萄牙警方表示,有七名乘客卷入了一场争执,其中一人被逮捕。他们说:“登上飞机后,这些乘客通过大声喧哗、反复敲击行李舱门、饮酒并无视机组人员的指示,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然而,其中一名乱来的乘客表现出敌对和侵略性行为,拒绝离开,反复无视他所接受的指令。因此,警方被迫逮捕他,并使用武力将他从飞机上带走,因为他不断抵抗。 这架飞机从伦敦卢顿机场出发,原定于当地时间中午12:15抵达兰萨罗特,但最终改道至法罗,并于当地时间上午10:50在葡萄牙阿尔加维地区的法罗机场着陆。 瑞安航空的一位发言人说:“机组提前呼叫警察协助,飞机抵达后被当地警方迎接,并带走了这些滋事的乘客。飞机在短暂延误后继续飞往兰萨罗特。这一事件现在交由当地警方处理。” 上个月,有三架从英国出发的瑞安航空飞机因不同原因改道至法罗。 12月20日,该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飞机在从伦敦斯坦斯特德飞往里斯本的途中因技术问题改道,搭载了202人的飞机安全降落在阿尔加维机场。 12月12日,另一架从曼彻斯特飞往特内里费南部的瑞安航空班机因飞机技术问题也改道至同一机场。 就在那之前的周二,一架从伦敦斯坦斯特德飞往摩洛哥的瑞安航空飞机也因为飞行员身体不适在法罗降落。 在万米高空之上,无论是乘客还是机组人员,每个人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格审视。我们在飞行旅途中,一定要记得保持文明,尊重他人。

注意! 大温公交下周或全面停摆 交通大乱!180名主管集体威胁罢工!

坐公交的朋友们注意了 大家注意了,大温地区的公共交通可能要大乱了!这可不是天气惹的祸,而是TransLink公交和SeaBus服务可能从下周一开始全面停摆。 为啥呢?原来是海岸山公交公司(CMBC)的公交运营主管们的罢工行动升级了。 CMBC 是大温地区交通管理局TransLink 的子公司。据 TransLink 网站称,该公司共有近6000名员工,其中大部分是巴士司机。 这事儿的起因是加拿大公共雇员联合会(CUPE)当地4500分会今晨发了个紧急公告,给CMBC下了道最后通牒,威胁道:在1月22日星期一服务开始前,必须达成一份“公平的集体协议”,照顾到180名公交运营主管的利益。 这些主管可不是普通角色,包括了CMBC的各路大佬,像是交通监督员、维护主管、服务主管、轮胎人员主管,还有那些TComm主管、现场服务培训师、工程师和保修管理员等等。 他们负责的部门也是五花八门,从零部件到车身车间,从无轨电车架空线到票箱,无所不包。 可如果这180名主管们和雇主谈不拢,他们就打算从周一凌晨3点起,罢工48小时。工会说,这次罢工会导致为期两天的公交车和SeaBus服务全面停摆,至少得到周三早上才能恢复。 CUPE 4500的发言人奥尼尔(Liam O'Neill)在新闻发布会上也是一脸严肃:“我们已经等了四个多星期,希望Coast Mountain公司能回应我们的提案。我们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我们的成员应得到一个公平的协议。” 他还说:“我们真的不想给乘客添麻烦,但我们也没辙了。如果Coast Mountain不保证给我们的监督员和其他类似工作的人一样的工资,也不重视我们的工作量问题,那我们只能罢工了。” 从1月6日开始的公交运营主管加班禁令也将继续。这个禁令本身就已经够让人头疼的了,现在看来形势更加严峻。 这次的争议点主要围绕工作条件、薪酬,以及CMBC对于那些难以管理的工作量采取的措施。CMBC之前的回应则是,他们觉得工会的薪酬要求太高了,超出了给其他员工的范围。 要知道,这180名公交运营主管的角色真的很关键,他们负责协调、领导和监督成千上万的公交司机、工程师和其他运营维护工人。不过这些工人属于另一个工会,目前并没有参与到这场工作行动中。 去年,通过加拿大总工会,这些公交司机和运营工人已经和CMBC达成了协议。加拿大总工会还负责了2019年秋季影响TransLink服务的那次罢工。 西温的蓝色公交车、天车的expo和千禧线、天车加拿大线和西海岸快车的工人也没参与这次行动,因为他们隶属于其他工会。根据劳动法规定,其他公共交通服务也不能增加运力来弥补减少的公交车容量。 所以,大家如果下周一要出行的话,可能得另谋高就了,这场争议和罢工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可不小。 希望各方能尽快找到解决方案,别让我们的日常出行受到太多影响。毕竟,谁也不愿意在冷冷的冬日里等不到公交车,对吧?

天降大礼! 加拿大这家银行将付1590万赔偿金 客户坐等收钱 快看看领取条件!

大家要时刻关注自己的银行账户 如果你是TD银行的客户,近期可能可以分到一笔意外之财哦! 在加拿大银行业界,最近发生了一件令人瞩目的大事。五大银行之一行TD银行,就一桩关于存款不足手续费(NSF费用)的集体诉讼达成和解,同意支付高达1590万加元的赔偿金。 下面就让我们一探究竟,看看这场“银行界的大戏”是究竟如何上演的。 早在2022年12月7日,安省高等法院就已经批准了这起针对TD银行的集体诉讼。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有人控告TD银行在处理一些交易时,不合理地多次收取了存款不足手续费。 简单来说,就是你的账户里钱不够,TD银行不止一次地收你的“过桥费”。虽然TD银行自己嘴硬说“我没错”,但法律的天平似乎更倾向于普通消费者,最终,TD还是选择了和解。 2022年12月7日,安省高等法院批准了这起集体诉讼,2024年2月13日还会有个听证会,届时将决定是否正式批准这个和解方案。 如果一切顺利,TD银行将会把赔偿款项直接存入符合条件的客户账户中。 那么,谁能领到这笔“意外的红包”呢? 这笔钱不是谁都能分的,首先,你得是TD银行的客户,而且在2019年2月2日到2023年11月27日期间,因为那些自动转账交易被TD银行收过多次NSF费用。 如果满足这些条件,那么恭喜你,你可能就是这笔巨款的受益者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你的账户得在分钱的时候还开着,才能获得赔偿。 如果你符合这些条件,那恭喜你,赔偿金很可能就直接蹦进你的账户里,不用你操心。 而对于那些不希望受到和解协议法律约束的客户,他们必须在2024年1月26日之前退出集体诉讼,或将自己从集体诉讼中除名。 这起针对TD银行的集体诉讼并非孤例。加拿大正在进行的多起集体诉讼中,科技巨头Meta和苹果公司也分别因不同原因提供了巨额和解金。 这些诉讼反映出,无论是金融还是科技领域,大型企业都面临着来自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挑战。 在这场集体诉讼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提一下TD银行最近的财务状况。2024年第一季度,TD银行预计其在Charles Schwab的持股将带来约1.41亿加元的股权净收入。 听起来很不错对吧?但别急,这比去年同期的2.85亿加元,还是少了不少。你可能会问,这是怎么回事?专家们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整个银行界都面临着收入压力,尤其是在商业地产贷款和资本市场方面。 展望未来,TD银行及其同行可能会继续面临诸如资本市场的波动、商业地产贷款的挑战以及加拿大消费者相对较高的债务水平等问题。 而对于TD银行来说,如何在保持财务稳健的同时,提升对消费者的服务质量和透明度,将是它们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 银行的财务状况也间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贷款利率、存款收益等等。这里还是个提醒,大家要时刻关注自己的银行账户,别让这些“小错误”损失了自己的利益。 如果你是TD银行的客户,别忘了留意一下自己的账户,说不定就有一笔意外之财等着你呢!至于TD银行,希望他们能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惨剧!大温男子惨遭铲雪车撞死;一家3人雪中被电死;BC一月36人户外死亡 美国更多

请一定要小心 连日的极寒和大雪天气,不仅给生活带来了不便,更导致不少人不幸去世。 今天就发生了一起惨剧,阿伯特斯福德(Abbotsford)一名31岁的男子被疾驰而来的铲雪车撞倒,不治身亡。 早上,这名男子开车出行,但是由于路滑,车子不慎滑出了主路。男子下车顺着路边步行,看来是希望寻求帮助。 大约在6点15分,他被一辆疾驰而过的铲雪车撞倒,生命垂危。 中午12点半左右,警方证实此人已经不治身亡,大雪和恶劣的路况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连续两天的大雪,使大温道路变得特别湿滑,溜车、撞车不断。警方就表示有不少车辆滑进主路旁边的沟里无法动弹。 不过,弃车在马路边行走非常危险。在有冰的路面上,司机往往无法完全控制车辆,出事的风险大增。 此外,铲雪车路过时,大家也需要特别小心。BC省已经连续出现了2起车辆与铲雪车相撞的事故。 在Coquihalla高速,一辆皮卡车在从右侧超越一辆铲雪车时与雪犁相撞,损坏严重。 被撞车辆所属公司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指出,千万不要从右侧超越铲雪车。前面的雪犁一般都会向右伸出,整个雪犁的长度可能达到一辆GMC皮卡车身长度的一半。 一旦撞上,将导致严重事故。 BC尸检服务处(BC Corners Service)今天发布的一份报告触目惊心。 截至本周二,2024年开年的16天内,BC省有36人在户外死亡。 在最冷的1月12日,就有5个人去世。当天BC省最低温度达到了零下50摄氏度,省会维多利亚打破了61年的低温记录。 虽然尸检处的报告指出这些人的死亡原因还在调查中,但本地媒体在报道中均提到了恶劣的天气。显然这些死亡个例有不少是由于恶劣的天气和低温。 尸检服务处去年的一份报告曾经指出,2012年和2022年,有超过600名无家可归人士死亡,而之前的平均数字仅为每年183人。 BC急救服务的一份报告也指出,在1月5日至16日,全省范围内共出现了90起失温或冻伤的事件。 在加拿大遭遇极寒和大雪天气的同时,美国多个州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最惨的要数俄勒冈州波特兰的一家人。本周三,狂风暴雪导致这家人门前一棵大树的树枝折断,并且拉断了一根输电线。 带电的电线正好搭在他们的红色福特SUV上。 当时他们刚刚停好车,准备下车回家,完全没有意识到车子已经通上了电。 当他们下车时,脚一接触地面,强大的电流马上穿过他们全身。三个大人瞬间全部触电倒地。 附近的邻居听见一声像枪响的声音,伴随着一道闪电。 父亲纳什(Nash)下车时抱着2岁的儿子,瞬间扑倒在地,失去了生命。 一名路人冒着触电的危险,将孩子拖到了安全地带。 一起遇难的还有他21岁的妻子,身怀6个月的身孕,以及她15岁的弟弟Ta'Ron Briggs. 更令人心碎的是,纳什妻子的父亲Randy Briggs和老伴在旁边目睹了女儿和儿子被电死的场景,悲痛欲绝。 Randy表示自己眼睁睁的看着女儿和儿子死去,但却无能为力。他有6个孩子,周三一天就失去了2个。 专家表示,汽车是通过轮胎与地面接触,轮胎是绝缘的,所以这种情况下,人坐在车里是不会触电的。 但当人体接触地面时,则会形成电路,导致触电。 令人略感欣慰的是,2岁的孩子并没有受伤,状态良好。 这场横扫美国东西部的暴风雪一共导致9个州中至少43人死亡。仅在密西西比州就有14人不幸遇难。 在宾夕法尼亚州的I-80高速公路上,一辆载着4名女子的mini van因为大雪路滑而失控,撞到左侧路肩的隔离带,无法继续行驶。 随后,车上一名女子的两名亲戚开着一辆小轿车停在右侧路边,然后穿过两条车道,站在马路上与他们交谈。 一辆大货车开来,瞬间与mini van相撞,导致车中的2人和站在车外的3人死亡。 BC省的恶劣天气仍在持续,惨痛的悲剧提醒大家,在恶劣路况下一定要注意安全。 Drive BC已经发出警告,希望民众不要进行非必要出行。 祝大家平安。

29厘米!50年罕见 大温多地破降雪记录 新一轮又来了 路面结冰 又要瘫痪 没事别出门

就快过去了 BC省从周三开始的极端天气,还将继续。又一轮的降雪和冻雨马上就要来了。 周三的降雪量已经超过了之前20厘米的预估,温哥华国际机场(YVR)的降雪量达到了27.2厘米,已经是近50年来最大的降雪。 YVR降雪的最高记录是1972年圣诞节当天的41厘米。 阿伯特斯福特的降雪高达29厘米,远超原来记录的7.4厘米。 白石的降雪量为25厘米,此前的记录为15.2厘米,是1935年创造的。 大雪带来的冲击为近20年来最大。大温公立学校周四再次宣布停课,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天停课。 包括温哥华、列治文、素里、本拿比、北温、西温、阿伯特斯福特、吉利瓦克、高贵林、三角洲、兰里、枫树岭、新西敏和Mission的所有公立学校都已经关闭。 UBC、SFU、BCIT和其他大温主要专上学院也再次取消所有面授课程。 周四下午,又一轮降雪将来临,随后在部分大温地区还有冻雨,路况将变的更加危险和湿滑。 根据加拿大环境部的预报,温哥华的降雪将从中午开始,下午将降雪2厘米,略等于上周的降雪量。 晚些时候,可能有冻雨风险。环境部已经对素里、兰里、阿伯特斯福特、吉利瓦克和希望镇(Hope)发出了冻雨警报。 今晚,温哥华还有2厘米降雪。明天早上,温度将回升至零上2摄氏度。 但是周五仍然会下雨,温度为零上5度。 需要注意的是,冻雨对路况带来的风险甚至要超过大雪。 联邦气象局警告说,高速公路、道路、人行道和停车场等路面可能会结冰打滑,司机应该格外小心。 Drive B.C. 也发布警报,周四至周五出现的降雪和冻雨,路况将迅速恶化,有的道路可能会被关闭。除非必要,否则不建议出行。 今天早上6点刚过,一名阿伯特斯福特31岁的行人在马路上被撞,现在有生命危险。警方认为糟糕的路况和大雪是导致这起悲剧的原因之一。 在BC省内陆的Coquihalla高速以及乔治王子市,连续发生了两起汽车与扫雪车相撞的事件。 被撞的扫雪公司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提醒司机千万不要从右侧超车扫雪车。因为前方的雪犁的宽度几乎是一辆GMC皮卡车长的一半。 温哥华岛的状况更严峻。加拿大环境部刚刚发布了新一轮的降雪警报。周四下午至晚间,大维多利亚地区将会有高达10厘米的降雪。 温哥华岛的其他地方还可能有高达20厘米的降雪。 豪湾(Howe Sound)和中央海岸(Central Coast)预计将出现强风,阵风可达分别达到每小时 100 公里和 120 公里。预计从周四到周五,温哥华岛北部还将刮起时速 90 公里、阵风 110 公里的东南风。 B.C. Ferries 周四上午表示,由于恶劣天气和不安全的停靠条件,往返于温哥华岛和南湾群岛(Southern Gulf Islands )以及Tsawwassen和南湾群岛之间的几个航班已经取消或延迟。 温哥华国际机场(Vancouver International Airport)的航班有80%都在正常飞行,但也有不少延误和取消,建议旅行者提前查询。 令人比较吃惊的是,大温公交系统Translink表示全大温的公共交通昨天运行基本顺畅,今天也将正常运行。 在BC省遭遇大雪之际,加拿大大草原地区正在经历极寒天气,预计阿尔伯塔省北部、萨斯喀彻温省南部和曼尼托巴省西南部部分地区的气温在风寒作用下将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

继续下! 温哥华暴雪创纪录 学校停课 2万人断电 华人回国航班悬了 全省40个降雪警告 全城堵瘫了

一下雪就瘫城 环境部没骗人,昨晚还心怀侥幸觉得不会下雪的人,今早看着门前20厘米的积雪,都无言了。 再看看手机,学校通知停课、交通部门警告没事别出门、机场、渡轮航次都被取消,大写的绝望,但你先别绝望,因为这雪一时半会儿还停不了! 根据天气预测报告,这场雪还得再下到今晚,明天转雨夹雪,也就是说,过两天估计就是脚踩熟悉的黑冰上路了... 温哥华人今早一起来,估计内心都是崩溃的,因为走出家门看到的都是—— 这样的 这样的 然后一出门就是—— 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一夜之间,整个温哥华成了冰雪世界,银装素裹,还飘着鹅毛大雪,确实很漂亮,但对于今天有事儿要出门的人而言:这雪你就下吧,一下一个不吱声儿。 一大早的,大温地区公共交通TransLink就警告所有人:由于本地降雪量将高达20厘米,预计今天整个交通系统都会出现延误和取消!请大家避免“非必要旅行”,能在家不出门就别出去了! “我们会在巴士环路和天车站撒盐和沙子,请大家多加注意安全,部分公交路线和天车月台可能会特别拥挤。” 所有18米长的公车全部都换成了12米的车型,目前三条天车线都运作正常,但班次和速度都会有所减少和降低,所有上下班通勤的人都要多预留时间出来。 这话音都还没落,一早Alex Fraser Bridge就出车祸了,往91号高速公路北行车道走的车全被堵了。 同一时间,狮门大桥附近的泰勒路多辆车被困;99号高速发生车祸,梅西隧道交通受影响。 以为只有高速堵了?不不不,小街小巷照样堵,堵的还是救护车,还不止一辆! 这辆救护车就被卡在了菲沙街和东第7大道上,拖吊车本来是去救救护车的,结果自己也被卡住了动弹不得... 最后,还是出动了带液压升降机的大型拖车,才把救护车从雪地里拉出来。 雷曼山路和1号高速上也有救护车被困 本地新闻短短一个采访视频里,每辆车的表现可以说是十分“精彩”—— 素里这个司机一头撞上民宅旁边的电话线路杆 上一秒才刚经过这辆车的小白车,下一秒丝滑冲下坡道,埋进雪里: 警车出任务,结果当街玩起“漂移” 高贵林也差不多 这个记者直个播,都能随手捡个刚撞完跑掉的车零件 车都被堵了,电板车就更不用说了... 列治文路也堵了 不仅如此,一早不少大温家长学生都接到了通知——下大雪停课不上学!!! 由于暴风雪的缘故,以下学区的公立学校今天早上就全部宣布停课了—— 温哥华、素里、本拿比、北温、西温、阿伯茨福德、奇利瓦克、高贵林、三角洲、兰里、枫树岭、新西敏、米逊和列治文。 温哥华岛的部分地区学校也宣布停课,维多利亚学区照常上课,苏克学区所有学校正常开放,但公共汽车都停运了。 学校发放通知:“由家长和监护人决定是否愿意送孩子上学,请及时通知学校就行。” 与此同时,大学也都通知停课—— UBC、SFU、BCIT、Capilano University、Emily Carr University、 Kwantlen Polytechnic University、Langara College、Vancouver Community College全部转网课。 也因为这一夜的雪,温哥华国际机场宣布多个航班取消和延误! 机场表示,目前机组和地勤人员都在努力清理跑道,并为飞机除冰,但是下雪天持续,航班正在受影响。 “由于冬季暴风雪的天气条件,起降的航班都会减少。” 查看了一下机场的在线起飞航班行程,原定今天中午之前起飞的数十个航班都已经被取消,其中大部分都是加航和西捷执飞的境内航班,国际航班信息还需要各位华人自己出门前上网确认。 Uber司机基尔(Inderraj Gill)从凌晨5点就开始上班了,接人从白石到温哥华机场,这一路上是开得心惊胆颤的。 “大家都开得很慢,我记得去年暴雪在新西敏被堵了7个小时。” 就连气象局专门观测风暴的部门都表示,温哥华的这场大雪可能会创纪录! 到今天下午,温哥华的积雪恐怕已经超过了20厘米,内陆地区更夸张,厚度达30厘米! 这场降雪可能会打破1962年1月17日创下的13.5厘米记录! 气象学家迈克尔·库斯表示,这场雪要下到下午才会慢慢会减少,然后明后天出现雨夹雪,道路会更加湿滑。 截至目前为止,全省大温地区、维多利亚、豪湾、惠斯勒、阳光海岸、温哥华岛、海天公路一带等40个多地方的降雪警告仍然生效。 整个大温地区现在有超20000户停电,大部分都是因为大雪或断木掉在电线上造成的。 加拿大邮政今天也暂停投递工作。 其实,昨天环境部发布大雪警报的时候,很多华人就开始担心了: “我的天,能不能晚一天下?我明天飞回国啊,这该不会一下雪就走不了了吧?” “同样是明天飞,希望别下。” “后天的飞机,要死的节奏啊…” 下面网友回复: “温哥华的雪一下,怕不是飞机飞不了了,而是你到不了机场…” “实在不行,你现在出门去机场吧,真说不准。” 还有人表示:“你下就下,千万别给我停电就行。” “BC电力公司已经给我们通知了,说可能会停电。” 结果,悲伤的预感往往都会成真,一早起来,学校停课、温哥华国际机场航班取消延误、渡轮出不了岸、路上公车又开始打滑了… 本地网友开始吐槽了:温哥华明明每年都下雪,为啥每年都能“失灵”?! 外地来的华人也在吐槽:“我在多伦多生活的时候,更大雪都得去上班,在温哥华上周小小雪,车都打滑了,这大雪有点让人担心啊。” “我住在多伦多十几年了,那边的雪不一样,这边温度经常零上,下完雪马上就开始化了,然后没几天又来个小寒流,全冻上了,雪胎的作用都不大,政府也不作为。” Ip在卡尔加里的网友:“前几天零下三十几度都得去上班…” 小编一起床开门就看见隔壁邻居站在自己车子旁深深叹了口气,纠结了没多久似乎就放弃出门,默默拿起铲子哐哐铲雪了… 对于对于今天要出门的人而言,可能是地狱;但对今天在家的人而言,这场雪简直不要太美,把圣诞节失去的冬日仙境气氛全补回来了。

10倍雪量狂砸温哥华! 20厘米连下24小时 暴风雪封城 又要渡劫

目测温哥华又得瘫 一波-14摄氏度的极寒流才刚过,温哥华眼看着就要回到零上的温度,大家以为暖冬又要回来的时候,新一轮冬季风暴马不停蹄又杀到了,这一次降雪量是上周的10倍! 加拿大环境部刚针对大温地区发布了2024年第一个大雪警报——从今天晚上到明天晚上,大温将迎来持续24个小时不间断的大雪! 根据最新预测报道,这场风暴已经逐渐接近,且在夜间登陆,南海岸地区将迎来“大范围降雪”,预计积雪量将高达10-20厘米!海拔较高的地方降雪量会超过20厘米! 这个降雪量,是上周四的10倍! 与上次的极地寒流不同,此次为大温地区带来降雪的是“太平洋低压系统”,与尚未走远的寒流相遇,带来典型的沿海暴风雪。 环境部表示,除了大温地区,整个BC低陆平原都在此次风暴的范围内。 温哥华岛上的积雪量预计在10厘米左右;菲沙河谷、奇利瓦科和霍普小镇的冬季风暴警告已经生效,降雪量在20-25厘米,且伴有强烈东北风或吹雪。 BC南部靠近美国边境的地区还可能会出现冻雨。 就在大雪和冬季风暴警告生效之前,省交通部门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应对了,并提醒所有居民,他们已经在彻夜提前撒盐了,但各位司机也要确保更换雪胎,出行前查看路况。 冬季风暴来临,曼港大桥和Alex Fraser大桥会投入电缆环系统,有些道路或桥梁有可能会突然关闭,为了上下班高峰不出现拥堵,大家还是要随时关注路况。 以下路段尤其需要注意更换雪胎—— 1号高速公路温哥华到霍普路段; Lougheed高速公路从高贵林到枫树岭路段; 99号高速公路列治文到美国边境路段; 太平洋高速公路; 91号高速公路从列治文到三角洲路段; 17号高速公路从Tsawwassen到三角洲路段; 众所周知,温哥华虽然在加拿大全国范围内不算是特别冷的城市,但近两年冬天接连发生“雪灾”,倒不是说降雪量特别多,而是一下雪整个城市就“失灵”了,尤其是交通,直接瘫痪! 上周四虽然说是今年下的第一场雪,但也不多,薄薄2、3厘米的雪,就已经让大温地区不少路瘫痪了,随处可见疯狂打滑的车辆,司机行人上街跟渡劫没什么两样。 前有本地华人在Edmond天车站附近遇见“混乱一幕”,一个女司机因为连续被4辆打滑的车擦撞,自己又被困在路上动不了,当场就要崩溃了,大喊大叫骂脏话,跪求大家别撞了。 后有公车堵在路上动弹不得,前方私家车司机“出奇招”在路上铺毛巾,借此增加摩擦力,试图让车能走… 想想今天晚上可是2024开年第一场大雪,还是不间断下24小时,明天早高峰的上班路会是如何“精彩”,不难想像… 今天入夜之后,温哥华将会先迎来降雨、然后雨夹雪、在后半夜正式飘雪,明天下一整天,一直到晚上;周四转回雨夹雪,最后变回降雨,这周后面都是下雨天… 地势较高的本拿比和高贵林,这场大雪可能会下得更久,下到后天下午,降雪量更多,居民需要做好连下2天雪的准备。 本周气温虽然较上周有所回升,但还是在零度冰点上下徘徊。今晚南海岸气温稳定在-1摄氏度,然后在明天回升到0度,但风寒温度在-7摄氏度,周六最高气温达8摄氏度。 其余地区依旧寒冷,在-25摄氏度上下。 这场大雪过后,大温地区可以“休息”一下,喘口气,下几天雨,紧接着从1月27日开始,部分城市又会迎来降雪+雨夹雪天气,一直持续到2月初春节前后。 不像前两年,温哥华2023年圣诞节和跨年夜都没有下雪,气温也相对暖和,大家原本以为这就是圣婴现象带来的暖冬,却没想到“冰雪在年后”。 不仅仅是BC,东部也一样被暴风雪覆盖。 美国也没好到哪儿去,都成这样了—— 芝加哥的湖被冻住 人们脚踩7尺积雪的艰难打工路 桥下 “仙气飘飘” 德州一片雪白 一家餐厅直接冻成“冰宫” 各位温哥华村民预计明天也将迎来白雪皑皑,上班上学路目测也是一片混乱。 目前,大温地区尚未有学校发布停课通知,但建议家长们随时留意;打工人就没有停班这一说的了,必须回办公室上班的人,也记得更换雪胎,出门查看路况。 最后,大家也别忘记铲雪~

预警! 要下大雪 30厘米降雪包围大温 交通再受挑战 全城做好瘫痪准备!

小心驾驶,注意安全! 各位温哥华的朋友们,准备好迎接新一轮的冬季挑战了吗?根据天气预报显示,从周二(1月16日)傍晚开始,大温地区可能将再次出现大范围的降雪天气,并一直将持续到夜间。 上周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把所有温哥华人都整得够呛,这还没缓过来,怎么恶劣天气又要来了!? 气象服务部门表示,一个太平洋低压系统正从西边向海岸方向移动,带来的湿气将与已经在南岸的北极冷空气发生反应。这将导致“周二晚到周三出现雨、结冰雨和雪的混杂情况”。 低陆平原的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15至30厘米的降雪。 加拿大环境部警告说,这段时间的天气可能会给旅行和户外活动带来挑战。继上周四晚上一阵风雪和冰雨之后,寒冷终于有望消退。 周日早上,加拿大环境部已经解除了温哥华地区的北极气流警告。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寒流虽然在慢慢离开,但看起来雪花并没有打算这么快离开我们。 本周的日间温度预计会在-5°C至8°C之间波动,周二还是有可能会下雪,从周二傍晚开始,在南海岸的“大部分地区”降雪。 气温将在冰点附近徘徊,目前降水类型尚不确定,大温地区的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冻雨夹雪,而不是明显的降雪。 加拿大环境部的气象学家菲利普(Philippe-Alain Bergeron)提醒我们,周二晚上到周三是关键时期。这场降雪可能会在我们最不希望的时间到来,所以,周三早上上班路上可能会特别困难。 这次降雪的关键点在于,到底会下多少雪,以及雪什么时候会变成雨。菲利普说:“这可能是一个低海拔地区的重大降雪事件。” 虽然本周一开始可能会下雪,但随着北极空气被推开,雪将转变成雨,到周五,温度预计将升高到8°C。 至于BC省的其他地方,东南部和东北部还在极端寒冷的控制下,而内陆地区可能迎来多达20厘米的降雪。 加拿大环境部说,一个强劲的低压系统将从周一晚上开始,从北海岸一路带着大雪前进,预计到周二下午或傍晚时减弱。同时,东南部的地区,比如东库特尼和埃尔克谷,还在极端寒冷中挣扎,风寒效应让人感觉温度低至-35°C。 所以,如果你要去那些地方,记得穿暖和点,注意身体的反应,比如呼吸急促、肌肉疼痛、手脚的麻木和颜色变化等。 上周大温的雪下得可不小,给很多司机和公交乘客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涉及十几辆车的事故,造成部分路段关闭。网络上还有很多视频记录了车辆在滑溜溜的路面上打滑和碰撞的情景。 ICBC透露,在上周最严重的北极气流天气期间,收到的索赔比平时的1月平均水平高出160%。通常情况下,ICBC每天接收大约1,300起索赔,但在1月11日那天,由于大雪和恶劣的驾驶条件,接收到了3,500起索赔。 如今,我们可能很快又将迎来一波降雪。ICBC的道路安全主管沙布内姆(Shabnem Afzal)表示,大温地区应该已经做好了准备,道路上已经撒了足够的盐。 沙布内姆说:“人们已经对恶劣天气条件时会发生什么有了一些了解,所以我希望人们会更加谨慎。” 不过,如果你可以呆在家中,就尽量避免出门吧。对于那些必须开车的人来说,沙布内姆建议提前计划,给自己留出额外的时间,准备好你的车辆,并随身携带应急包,如果没有雪胎,还是不要出门了。 有了上周的经验,这次希望市民们都能够重视起来,准备好雨伞和雪地靴,小心驾驶,注意安全!

警惕! 加拿大紧急召回多款华人爱吃食品 有的快扔! 宜家热销产品退款!

大规模召回 近日,加拿大公布了一连串的召回事件,从食品到日用品,再到汽车,这些召回可谓是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不注意,很可能会有重大安全风险!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和其他相关机构最近宣布的多项召回措施 。 桂格(Quaker)召回 首先是我们早餐桌上的常客——桂格(Quaker),不少华人都很爱吃他们家的食品。最近他们因为谷物棒和其他一些谷物产品可能被沙门氏菌污染,在加拿大进行了大规模召回。 据悉,我们熟悉的Dipps谷物棒、咀嚼棒、酸奶棒、水果碎片棒的多种口味产品都在召回名单上。 此外,像Harvest Crunch Light & Crisp Raisin和Harvest Crunch Original Granola谷物也受到影响。 这次召回可不是小事,是因为美国桂格公司发起的类似召回行动所触发的。 根据加拿大食品检验局的说法,沙门氏菌这玩意,虽然不见得能闻出来或看出来,但这些产品可能会引起短期症状,如发烧、头痛、呕吐、恶心、腹部痉挛和腹泻,尤其是对于儿童、孕妇、老年人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来说,风险更大。 宜家(Ikea)召回 接下来轮到家居巨头宜家(Ikea)了,他们因为一款40瓦的USB充电器可能导致热烧伤和电击,也在加拿大发起了召回。 据报告,这款名为ÅSKSTORM的充电器由于长期使用导致电缆磨损或折断,可能导致使用者烫伤或触电。 这款深灰色的充电器自2020年4月至2023年12月,在加拿大销售了超过10,000个。尽管加拿大还未报告任何受伤事件,但宜家已在全球范围内收到了17起相关报告。 如果你家有这款充电器,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退给宜家来拿到退款,不需要提供购买证明。 其他召回事件 除此之外,还有一大堆产品被召回了。比如说,Farm Boy品牌的素食无麸质玛格丽特披萨,因为含有未在标签上声明的牛奶成分而被召回。 还有NOW品牌的南瓜籽油胶囊,因含有异物而被召回。 来自Versailles Home Fashion的百叶窗,因可能构成窒息或勒颈危险而被召回。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也特别提醒大家,他们还在继续对一些高咖啡因含量的能量饮料进行召回,因为这些饮料不符合加拿大的咖啡因含量规定,还有的连双语标签都没有。 总共有47种品牌的能量饮料被召回,包括Bucked Up和Noo Fuzion饮料的所有口味。CFIA警告公众不要消费、供应、使用、销售或分发这些产品。 在汽车领域,Transport Canada也宣布了对多款福特和起亚汽车的召回。涉及的车型包括2018至2022年款的福特Ecosport和2016至2018年款的福特Focus,原因是这些车辆的发动机油泵张紧器和/或油驱动带可能失效,导致失去发动机油压,从而引发动力故障和制动辅助功能减弱。 起亚则因为部分车辆的侧气囊可能由于制造不当而在无碰撞情况下意外膨胀而召回,涉及2024款KIA Seltos以及2023款Soul和Soul EV。 消费者如何应对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这么多召回,我该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就是保持警惕,关注CFIA和其他相关机构的最新消息,并遵循他们的指导,以确保安全。 如果发现家里有召回的产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遵照召回通知中的指示进行处理。如果因为使用这些产品出现了健康问题,记得要及时联系医生。 总之,无论是食品、家用产品还是汽车,我们都得保持警惕,确保它们的安全性。 公众应保持警觉,密切关注最新的召回信息,确保个人和家庭的安全。

惊! 女子染流感硬扛10天昏倒 一查双肺全白 呼吸衰竭! 加拿大急诊要等20小时!

不能硬扛 加拿大严寒天气来袭,各个省份迎来狂风暴雪。然而极寒中,本国的各种呼吸道疾病疫情也正在逐渐加重蔓延,给原本就超负荷运转的急诊室雪上加霜。 现在的加拿大急诊室,很多都已经挤满了感染新冠、流感、RAV的病人,人满为患,等待时间有的甚至需要超过20个小时以上,让不少人感叹:这急诊室都不能去,只能在家等自愈! 然而,这流感可不是普通感冒,不是忍忍就能靠自身免疫力撑过去的。 就在今天,一条“女子硬抗流感10天,两个肺都白了”的新闻冲上热搜。 国内一名51岁的女子不小心感染了流感,结果她没去看医生,硬生生在家扛了10几天,终于扛不住了,去医院打点滴。 却没有想到,这水挂着挂着,人突然就昏倒了! 医护人员看见立即把患者送去检查,结果依照CT才发现,这名女子的肺部感染多种病毒,两个肺都已经全白了! 扛了10多天,这名患者已经发展成了重症肺炎,肺功能基本丧失,严重呼吸衰竭,到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地步,根本就不是到医院打点滴就能治好的。 医生透露,女子本身患有基础疾病,自身免疫力偏低,感染流感病毒之后硬抗,导致致病真菌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最终才造成“双肺全白”的局面。 新闻一出,大家都惊了—— “吓得咳嗽一个多月的我立马跑到医院检查。” “感染多种病毒,那估计流感只是其中一种。” “这人是真把流感当感冒了?流感不能硬扛啊…” “还是要及时就医啊,硬扛的花运气好可能还能熬过去,运气不好问题会更严重的。” 医生也提醒,老年慢性病患者属于重症肺炎高风险人群,一旦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要立即就医。 国内现在继甲流之后,又在年前掀起一波乙流感染潮,这一波接一波,让人招架不住,甚至有人直接住院,就连元旦都在医院度过。 还有“幸运”被流感病毒选中的人,刚刚甲流痊愈,又感染了乙流,难受到直呼:疼到骨头缝里了!乙流是王中王! 有人接连高烧4天,最后才查出来是乙流。 这让不少加拿大的华人都吓了一身汗,最近加拿大很多人也都感染新冠和流感,其中大多数人的症状都是持续高烧、全身痛,去看医生,对方给的结果也是流感。 虽然不想硬抗,但加拿大现在很多医院急诊室基本都被挤爆了。昨天,BC卫生厅召开新闻回,警告民众:本季流感即将达到高峰,现在全省住院人数已超1000人破纪录! 到急诊室看诊要等,如果情况严重到需要住院,等待时间更长。 本国呼吸道病毒肆虐,急诊室的情况可怕到让医生都担心。 加拿大急诊医生协会主席迈克尔·豪莱特(Michael Howlett)表示:“我从1987年开始在急诊科工作,这是迄今为止最糟糕的一次。”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报告,安大略省医院现在平均急诊室等待床位的时间超过22小时,只有23%的人在省级目标时间,病人能在8小时内从急诊科入院。 8小时,这也不算短的,基本上1/3天就搭在医院了。医生们表示,这会造成严重后果。 “有些人在候诊室里奄奄一息,但我们没有地方安置他们,人们只能在救护车的担架上或地板上被抢救。” 急诊室等待时间的最大因素不是人员配备,而是医院床位不足。“就在最近,我们听说一个新生儿被迫等了5个小时才看到急诊,这只是冰山一角。” 除了加拿大,隔壁美国的流感疫情也在不断恶化,纽约长岛还在爆发百日咳疫情,绝大多数病例都是孩童及父母。与此同时,当地的新冠及流感病例也在激增。 寒冬还未结束,春节即将到来,希望各位华人外出做好防范措施,健健康康过年。

大温17车连环相撞 交通瘫痪 大马路惨变汽车溜冰场;加油枪都冻住了 创纪录低温还要持续

冷爆了 周四下午的一场雪,让大温瞬间瘫痪堵爆。雪从3点左右开始下,4点时,在温哥华国际机场记录到了2厘米的降雪,之后降雪逐渐减小。 下午6点20分,91号高速公路在靠近Nelson Road附近的S型转弯处发生多车相撞事故,将东向车道全部堵死。 从温哥华和列治文向高贵林、素里、本那比方向车辆在大雪和寒冷中被困在高速公路上动弹不得,长达三个小时。 多辆救护车和消防车赶来处理事故,整个路段都被封锁。当天的报道称有25辆车连环相撞,后来修正为17辆。 从事发现场的照片看,有几辆车已经冲出了高速,现场救援车辆的警灯闪烁,还有大型扫雪车前往事发地帮助清理路面。 这只是周四下午和晚间大温地区糟糕的交通的一个缩影。 由于气温骤降,降雪在地面迅速结冰,路面非常滑,导致车速非常慢,但仍然出现了不少事故。 温哥华消防局周四下午4点44分发推表示,已经有30辆车发生了车祸,而那时候刚刚降雪1个多小时。 一位华人网友表示,下午从温东下班回列治文,本来40分钟的车程竟花费了3个小时。 在Queensborough桥,多辆半挂卡车和公交车也被堵在桥上,几乎无法移动。 1辆公共汽车下午3点在北温1号高速公路和Mountain Highway交界处打滑,几乎将西行交通完全堵塞。 在高贵林靠近Burquitlam的一个上坡路段,路上歪七扭八的停着10几辆车,均是爬坡不成功或者不敢再冒险下坡的。 明显有几辆车已经撞到了路边的围栏上。 上坡时打滑: 本那比Marine Way在Market Crossing路段全是冰,完全无法通行。 即使装有雪胎,车开起来还是左冲右突。从Boundary Road下坡的马路上有很多车,就像在肥皂上开车一样。 南本那比的Marine Way上,有人直接弃车步行。 雪还不是最大的考验,寒冷的天气才是。 今天温哥华的气温已经下降至零下12℃,大部分路面上都覆盖着冰,对出行是极大的考验。 路上的车辆明显减少,车速也普遍较慢。 由于周五的气温会一直保持在零下之下,路面结冰的状况无法短期解决。 此外,相对于前几天温度零上的温暖,大温居民一时无法适应突如其来的寒冷,一位列治文居民惊呼到:“穿了一条裤子去送孩子上学,一下车就冻透了”。 BC省多地也出现了创纪录的低温。省会维多利亚周五早上的温度为零下11度,是60年来最低的一次,打破了1963年零下9.4度的记录。此外Malahat和Bella Bella也都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低的温度记录。 BC省最冷的地方是位于温哥华以北320公里Cariboo地区的Puntzi Montain机场,周五早晨的温度是–48.1℃。 其他记录到极端温度的地区还包括Fort Nelson的-42℃、Dawson Creek 和 Burns Lake的-40℃、乔治王子市的-39℃和幽鹤国家公园(Yoho National Park)的-38℃。 低温至少将持续至周末结束,周六温哥华的温度为-6℃,到下午寒风渴望减弱,但体感温度在早上仍有-10-20℃。 气温在下周一才可能回升至0℃以上。 BC滑雪胜地Whistler山上寒风凛冽,两名滑雪者竟然出现了意外。 两人下滑的太远,卡在了溪沟里。周四晚上的体感温度已经接近零下50℃,如果得不到救援,两人肯定会命丧当场。 好在北岸救援队在天黑后及时找到两人,出动直升机将他们救出。当时两人的双脚都出现了冻伤。 不仅是BC,阿尔伯塔也出现了创纪录的寒冷天气。 卡尔加里周五创下了近20年来最冷记录,上午气温达到-33℃,晚间则低至-39℃。 极寒导致的停电使轻轨列车停运,众多旅客被困在车上或者车站。一名女士发推表示,在卡尔加里最寒冷的日子之一,成千上百的旅客被困在各个车站。自己已经在列车中被困超过2小时。 极低的温度甚至将加油站的油枪都冻住了。加油站工作人员Alison表示,必须先往油枪中加入一些防冻液,才能除去里面的冰。 整个加拿大本周末都将笼罩在极寒之下,但大温地区天气晴朗,有天气预报指出,周二可能会再来一轮降雪。

苹果赔钱了! 加拿大iPhone用户能领$150! 集体诉讼赔惨 旧手机变值钱!

这些旧手机突然变值钱了 苹果要给加拿大用户们赔钱了!大家赶紧翻翻抽屉找找自己的旧手机,因为即使是10年前发布的iPhone 6,如今也可能价值高达150加币! 根据一项集体诉讼的和解方案,苹果公司同意向拥有iPhone 6或iPhone 7系列手机,并在2016年12月21日前下载了新版 iOS操作系统的加拿大人,支付高达1440万的赔偿金。 如果你是iPhone 6、iPhone 6 Plus、iPhone 6s、iPhone 6s Plus、iPhone SE、iPhone 7或iPhone 7 Plus的用户,并且在2017年12月21日之前安装或下载了iOS 10.2.1或更高版本(对于iPhone 6系列和SE),或者是iOS 11.2或更高版本(对于iPhone 7系列),你就可能有资格获得这笔赔偿。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起官司的背景,起因还要追溯到2016年。一些消费者投诉,他们的iPhone在安装了新版的iOS系统后,运行速度明显变慢,卡得不行。 苹果公司表示,这是为了防止老款手机因电池老化而突然关机,但消费者怀疑这实际上是苹果故意为之,想逼用户更换新手机。 关于苹果公司和 iPhone 有个著名的玩笑:苹果CEO库克的桌上有个小按钮,每次发布新手机的时候都会按一下,两年以上的 iPhone立刻变卡。 我们谁都没想到,这个玩笑,居然是真的! 科技分析师利维(Carmi Levy)指出,苹果公司希望尽快把这个被称为“电池门”的问题解决掉。苹果公司虽然没有承认任何过错,但还是选择和解,以避免进一步的诉讼纠纷。 事实上,苹果此前已经同意向美国消费者支付约5亿美元,另外在其他国家也支付了数百万美元的赔偿。 现在,苹果公司同意支付至少1110万加元,最高1440万加元的赔偿金,加拿大每位受影响的iPhone用户最多可以获得150加元赔偿。如果提交有效索赔的人数超出预期,赔偿金将按比例分配,这意味着消费者可能会得到少于每部150加元的赔偿。 对于加拿大的iPhone用户来说,这可是一条重要的消息,毕竟那部早就被束之高阁的老旧iPhone,现在可能值150加元呢! 那怎么申请这笔赔偿呢?很简单,你只需要在不久后由法院批准的官方网站上填写一个索赔表格。表格中需要提供你的iPhone序列号,并宣誓你在上述日期前安装或下载了指定版本的iOS系统。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公司有时候会忽视消费者的权益,但这次的和解对于加拿大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次胜利。 消费者委员会的执行主任怀特赫斯特(Ken Whitehurst)表示,对于一个价值3万亿美元的大公司来说,这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但对消费者而言,这绝对是个好消息。 利维也指出,这不是加拿大科技行业的首例集体诉讼和解,但却是最受瞩目的一次。他认为,由于涉及苹果这样的大公司,人们对此案格外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苹果公司的这起和解案,加拿大的科技行业还有另一起重大的集体诉讼和解案。 Facebook的母公司Meta提出支付5100万加元,以解决在加拿大四个省份对Facebook用户图片在广告中未经许可使用的集体诉讼。 BC省一名妇女提起的法律诉讼称,她和其他人的图像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用于Facebook的“赞助故事”广告项目,该项目现已停止运营。 这些和解案的发展,不仅对受影响的消费者有着直接的经济意义,同时也是对大型科技公司的一种监管信号。 在全球范围内,关于用户隐私和产品质量的争议越来越多,这样的和解案或许能促使更多的公司重视消费者的权益。而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了解自己的权益,积极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同样重要。

下大雪了!路上狂堵 事故频发 大温气温骤降至零下12℃ “史诗级寒冷” 全加拿大发布极寒警报

极寒来了 开始下雪了,一场席卷整个加拿大的寒流终于来到了大温地区。 最新的天气预报显示,大温气温将在晚上骤降至零下12度,明天的气温仅有零下11度至零下8度。 这次的寒流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冬日寒流,而是北极直接吹来的超级冷空气。 我们要面对的是“史诗级的寒冷”。 大温地区在下午3点后已经开始下雪。雪下的极大又急,积雪已经造成了出行的不便。 在温哥华的Hillcerst Centre,积雪已经超过1厘米。 积雪湿滑的路面已经导致大温地区各条主要道路和高速公路出现严重拥堵。今晚回家要花费更长时间。 开始堵了 北温1号高速 温哥华False Creek 温哥华Downtwon 已经有公交车发生了交通事故。 这是在高贵林的实景 天车上看出去 素里 Port Moody Willingdon大堵车 加拿大环境部表示,此次北极冷空气加上高达60公里/小时的强风,致使至少在周六之前大温地区的体感温度都会保持在零下20度。 维多利亚的温度也将降至零下10℃。 Hope市今天上午就已经开始降雪,积雪已经覆盖了3号高速公路Hope段。学校宣布停课,所有校区所运营的校车也停止服务。 温哥华沿海地区还面临着另一个问题——强风和大浪可能导致沿海地区洪水,特别是低洼地带。 乔治亚海峡、斯坦利公园沿岸、UBC、基斯兰努、列治文和Delta三角洲都有沿海洪水的风险。 由于天气寒冷,并伴有大雪,BC很多滑雪场也在周四或周五关闭或仅提供有限的服务。 位于Terrace附近的Shames山周四已经关闭,当地的气温已经降至最低零下30度,再加上强风,已经无法滑雪。 惠斯勒的黑梳山(Blackcomb),周四很多上山的缆车已经停运。 基隆那附近的大白山(Big White)关闭了Bullet Express缆车,当地气温已经降至零下15度,夜间滑雪和课程已经全部取消。 再看看加拿大全境。 周四早上,加拿大环境部几乎向全国所有省份都发出了极寒预警。 草原省份在本周结束前的温度都会保持在零下30℃到40℃。 卡尔加里周四早晨的温度已经达到了零下30摄氏度,而且明天将进一步降至零下40度,体感温度低至零下50度。 为了保持校车的顺利运行,员工不得不更早上班,先发动汽车以确保其能成功发动。 本次极寒天气中,加拿大最冷的地方要数育空地区,刺骨的寒风将使Dawson、Mayo,Pelly-Carmacks、Old Crow和Dempster等地的体感温度达到零下55度。 在东部,刚刚经历了一次雪暴的居民又要迎来一次大规模的降雪。 安省休伦湖附近的区域周末将降雪15-30厘米。 在周三刚刚过去的风暴中,魁北克部分地区累积降雪量高达35至40厘米。 而即将到来的周末,可能部分地区仍将降雪。 这次极寒天气非比寻常,加拿大环境部特别发布预警,提醒大家切勿掉以轻心。 如果在户外没有采取足够的预防措施,几分钟内就可能发生冻伤和体温过低。 无论你做什么,出门一定要记得多穿衣服,尽量不要暴露皮肤。 如果出现冻伤或失温,应该立刻前往温暖的地方,脱下湿衣服,用干的多层毛毯或被子回暖,将冻伤的皮肤置于温水(切勿使用热水)中。 市政撒盐车已经上街,大家自己的私人通道,也尽量早点撒盐,效果更好。 同时,大家还要注意取暖问题。寒冷天气里,很多人会用各种方式取暖,但也别忘了安全。每年这个时候,因为取暖不当导致的火灾案例都会增多,谁都不想看到这种事情发生。 周五低温将持续,但预计降雪会停止,但路况一定更加糟糕,如果需要通勤,请提早安排。 祝大家安全到家,温暖如春。

加航载319人波音777出事 乘客摔出机舱门! 飞机坠毁公路 民宅屋顶"炸开"

到底是怎么回事 距离春节不到1个月了,越来越多华人踏上了回国的旅程,可偏偏最近这飞机频频出事,要不然就是因为天气延误停飞,让人放不下心来。 1月8日,加拿大航空又出事故,一名乘客从飞机上掉下来了!还有警用飞机“从天而降”,直接坠毁在高速公路上! 根据CTV报道,8日晚上,加拿大航空一架原定从多伦多飞往迪拜的航班突发事故,一名乘客从飞机上面掉出来,整个人摔在机场停机坪上! 这个AC056航班是长途航班,从加拿大飞往迪拜的,预计飞行时间13小时15分钟。执飞机型为波音777,预定319名乘客搭载。 这架飞机事发当时还没有起飞,停在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乘客们刚刚完成登记手续,陆陆续续找好位置坐下了。 本来一切都挺顺利的,结果一个乘客接受完检查、顺利登上飞机之后,做出了“异常行动”。 这人没有乖乖找到自己的座位,放行李坐下,而是径直走向了飞机的另一侧,走到一个舱门面前,直接开门,然后整个人就掉了下去! 旁边的人都没想到他回来这么一出,当场都看傻了,根本没时间反应,更别说出手相救了。 虽然飞机还没起飞在地面上,但从那么高的地方摔下来,这名乘客还是免不了受伤的,救护车马上就赶到了,将其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也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事故,这个航班延误了将近6个小时,最后才得以起飞,全机乘客跟着受影响。 加拿大航空随后发布了最新声明,表示已经确认他们已遵守所有批准的登机和机舱操作程序。 至于这名乘客为什么会做出如此行为,目前尚无透露,加拿大航空表示将继续对此事件展开调查。 就在同一天,巴西还有一架警用直升机“从天而降”,直接坠毁在高速公路上面,现场监控曝光,画面令人不寒而栗! 据当地媒体报道,8日,巴西联邦公路警察直升机在运送一名事故受害者的途中,坠毁在贝洛的一条大道上。 案发当时,这架飞机上坐着6个人,其中包括2名医护人员,他们正在护送伤者去医院。 却没有想到,在经过一条高速公路的时候,直升机突发旋翼出故障,飞行员控制不住,直接坠毁! 飞行员中途试图轮换旋翼,但是失败了,尾翼撞上栅栏。 因为冲击力,附近民宅屋顶的瓦片也跟着炸开。 居民Elisa Loures表示,“飞机准备往上爬时,瓷砖炸开、掉进房子里了。” “为了避免我儿子受伤,我立马跳到他身上。直升机起飞时发出奇怪的声音,突然一切都开始坠落。” 一名刚好在路上的司机也目睹了这一幕,“真的很吓人”。 也幸好他反应够快,避免被卷入坠机现场。 “它就在我面前,只需要几秒钟,我就可能被压在下面。” 幸好,当时这条路上交通没有堵塞,车辆数量不算多,没有车辆被卷进来。 更加幸运的是,坠机后机上6人都没有受伤。 “我们一共有六个人。每个人都很好,没有人受伤,感谢上帝。” 目前,巴西航空事故调查机构正在调查这起事故。

摊上事! 华人妹子炫耀上班"没事做" 竟闹上外媒头条 市民集体怒了!

不懂得什么叫“闷声发大财” 轻轻松松上班摸鱼,啥活儿不干还有工资拿,这可能是很多人梦想的工作吧,但如果把这事儿挂在嘴边天天炫耀的话,结局可能并不美妙。 近日,一名华人女工程师的“摸鱼”日常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甚至火速登上了多家外国媒体的头条,结果惨遭公司调查,让这场炫耀变成了一场“史诗级大翻车”。 这位华人妹子是一位拥有运营研究和分析硕士学位的新毕业生,今年5月加入了新西兰一家水务公司,职位是工程师。这家公司属于政府机构,是个地地道道的国企,条件好得很,可以说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 但工作稳定归稳定,这位华人妹子的工作日常却似乎有些“空闲”。1月5日,她发布了一段视频,记录了自己那天的工作状态:早上9点20分抵达公司,由于众多同事选择在家工作,办公室空荡荡,只有1个人在。 这位华人妹子称自己在圣诞节前就已完成所有任务,因此除了回几封节日祝福的邮件外,似乎没什么正事。 随后,她与朋友一边喝咖啡一边“开会”,最终在上午11点40分选择提早下班。而在剩下的时间里,她选择去健身、看电影、洗车,享受闲暇时光。 在视频结尾,这位妹子表示,今天出勤的时间为2.5小时,有效工作时间为0。 视频中,这位华人妹子还自豪地称自己可能是那种“中国老板眼中找不到工作要做的员工”,并毫不避讳地表示自己“凭实力”摸鱼,甚至还希望2024年能继续这样轻松过日子。 这视频一出,网上瞬间就炸锅了。有的网友觉得这位华人妹子太狂了,简直是在挑战公司底线。 许多人对这位华人妹子的行为表示不满,认为这是对工作的极度不负责任。不少吃过苦头的网友一下子就指出,她的轻松很可能都是建立在其他同事努力加班的基础上的。 不仅如此,毕竟在政府工作和在私企工作不同,在私企摸鱼还能美其名曰“薅资本主义羊毛”,但是这名华人妹子在政府部门摸鱼,那就妥妥的是“浪费纳税人的钱”了。 果不其然,新西兰的英文媒体也没闲着,纷纷把这位华人妹子的“摸鱼”生活报道了出来,甚至还上了头版头条。 原来,新西兰现在正面临着严重的缺水问题,水费账单还在涨,大家都在担心将来的水源。此时此刻,看到一个水务公司的员工竟然在如此悠闲地“摸鱼”,自然是让大家怒不可遏。 面对日益升温的舆论,这位华人妹子所在的水务公司不得不出面回应。公司发言人确认,这位华人妹子确实为公司员工,并表示正在对她进行内部调查。看来,这位华人妹子的职业生涯可能要岌岌可危了。 他们强调,这位妹子的行为并不代表公司其他员工的工作态度,水务公司的大部分员工都是忠诚和敬业的。 网友们对这一事件的反应也是褒贬不一。有的网友认为这位华人妹子自作自受,有好日子不好好珍惜,非要在网上炫耀,活该被公司调查。 也有人表示,其实很多人都在摸鱼,只是没这位妹子这么高调,不懂得什么叫“闷声发大财”。还有人觉得,这事儿很可能是妹子的朋友捅出去的。 也有人指出,这件事同样揭示了公司管理层的问题。如果一个员工能在不影响工作完成的情况下轻松度过工作日,这可能反映了公司内部管理和分工的不合理。 总之,这位华人妹子的“上班摸鱼”故事,可以说是一场史诗级的翻车现场。对于她来说,打算在今年继续摸鱼的计划,估计是要彻底泡汤了。

邻里大战! BC俩华人邻居闹到法庭 要求巨额赔偿 只因共用的这个…

邻里之间的争吵,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升级 你有没有遇到过邻居之间因为一些小事而争吵不休的情况?有时候,这些争吵可能会升级成为法律纠纷,甚至闹上法庭。 就在最近,加拿大BC省的两户邻居,就因为一道围栏,而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这两户邻居分别是丁先生(音译),以及胡女士(音译)和丈夫刘先生(音译)夫妇。 他们的房子相邻,中间有一条边界线。按照规定,这条边界线应该是双方共同维护的。 然而,丁先生却在2022年9月,未经胡女士夫妇的同意,就在边界线上建起了一道围栏。他还把围栏的一部分建在了胡女士夫妇的物业范围内,占用了他们的土地。 这可把胡女士夫妇气坏了,他们认为丁先生的行为是一种侵犯,侵占了他们的财产权。他们要求丁先生拆除围栏,或者把围栏移回到边界线上。 但丁先生却固执己见,声称这堵墙是建在自己的地上的,他没有侵占任何人的土地。他还说,他建围栏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防止胡女士夫妇的狗进入他的院子。他觉得胡女士夫妇无理取闹,不讲道理。 示意图 胡女士夫妇不甘示弱,决定聘请专业人士来做一次土地勘测,结果证实,这堵墙确实是侵占了他们的土地。面对这铁一般的事实,丁先生不得不承认错误,并提出要把围墙移走。 但丁先生提出的解决方案并没有得到胡女士夫妇的认可,因为丁先生不愿意将围墙往后移至少两英尺,这让两家的矛盾愈发尖锐。 双方争执不下,最终将这件事情告上了法庭,寻求法律的裁决。 胡女士夫妇要求法庭命令丁先生拆除围墙,并索要土地勘测费、园林维护费和因侵权、滋扰及骚扰所造成的各种赔偿。 法庭经过审理,站在了胡女士夫妇这边。 法官认为,丁先生的围栏确实侵占了胡女士夫妇的物业,违反了《土地法》(Land Act)的规定。法官还指出,丁先生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证明他的围栏是为了保护隐私或防止狗的侵入。 丁先生坚称,那片土地上的分界线已经默认了8年,是胡女士夫妇挑战了这个“现状”。 但法庭认为,赵刚建造围墙时没有进行土地勘测,这是他的不当行为。因此,赵刚被判决必须支付2467.50加币的土地勘测费用。 法官下令,丁先生必须在30天内,拆除或移动他的围栏,使其不再侵占胡女士夫妇的物业。 除了2467.50加币的土地勘测费用外,法庭判决,丁先生还需要赔偿胡女士夫妇160加币的花园维护费用、301加币的非法侵入损害赔偿,以及法庭费用和预判利息,总计3203.41加币。 这起邻里之间的围栏之争,最终以法律的方式得到了解决。不过,这样的结果,是否能够让双方的关系得到改善,还是个未知数。 有时候,邻里之间的争吵,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升级。如果不能及时沟通和调解,可能会造成更大的麻烦。所以,我们在和邻居相处的时候,还是要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少一些争执和冲突,才能够和谐相处,共建美好社区。

加拿大1家5口难过活 妈妈为娃挨饿 网上求面包! 全国经济迎"黎明前黑暗"?

这日子是越过越难过 2024新的一年开始了,但对部分加拿大人而言,这不过是“饥饿生活”的延续,在经济大环境正式变好之前,都还看不见希望。 家住在纽芬兰省的三娃妈妈塔拉·桑德斯 (Tara Saunders) 为了喂饱孩子们,都过上了自己挨饿的日子了。 桑德斯表示,在新冠疫情到来之前,她还是有足够的钱持家的,付各种账单和买菜都没问题,但央行接连加息,生活成本不断上涨,现在手里的钱都得1块掰成3块钱用了。 “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我常常去沃尔玛买菜,一个袋子塞满学校的零食,但现在我买菜杂的成本已经是好几倍了。” 本来丈夫还能正常工作一起养家,但后来健康出现问题,不得不失业在家,一家人就被迫靠着政府的救济金维持生活。 这些钱要放在过去还够用,现在是完全不行了。 家里除了有3个孩子嗷嗷待哺,还有养宠物,这么多张嘴等着,每天都是压力。 “圣诞节前不久,我们一无所有,真的一无所有。” 为了让孩子们吃饱,桑德斯和丈夫有时候会忍着不吃,把食物让给孩子们,大人们挨饿。 当地有一个脸书社群“Neighbors in Need”,专门提供本地人求助的,桑德斯有时会在上面发帖。 这个组织是在 2020 年历史性的冬季风暴期间创建的,当时纽芬兰部分地区遭遇大雪,被埋了好几天,有人创建了这个平台,将寻求帮助的人和有能力提供帮助的人联系起来。 目前,这个群组有3万成员,每天都有人发帖求助备用食物和衣服,还有基本必需品,比如:洗发水、护发素、洗洁精、洗衣皂、卫生纸等。 一位75岁的老人也有类似的经验,他不会用脸书,好心的邻居就帮忙PO了文,结果有人给了一条烤好的面包,这就是他整整一个星期唯一的食物。 有人说圣诞节有其他想要的也可以说,能做到的都会给,但这位老人表示只要面包就好。 桑德斯也十分懂得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心,自己也善于给予,“有一次我的账户只剩5刀了,但看见有人发帖,就把钱寄出去了,这本来可以买一条面包的,但我那天已经吃了,就给出去了。” 类似心酸而暖心的故事,还在加拿大各地上演。 然而,这也可能是黎明前的黑暗。 据《金融邮报》报道,最新消费者债务指数显示,在经历近2年的惩罚性加息和高通胀后,加拿大人对债务的态度降至最低水平。 63%的受访者担心自己偿还债务的能力,一半的加拿大人表示他们能不能担心支付抵押贷款。 "假期的账单即将到期,抵押贷款续期临近,成本持续上升,这些都在增加压力,你可以看到有多少加拿大人可能在精神上和财务上都接近危机点。" 好消息是,加拿大央行9月暂停加息,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本轮加息周期应该就到这里了,但利率何时开始下调、降多少又是另一个问题。 蒙特利尔银行首席经济师Douglas Porter表示,2023年底,加拿大人的乐观情绪高涨,以为降息会更快到来,但新年后“对降息前景作了冷静的重新评估”。 "加拿大人目前对债务的看法已降至历史低点,受通胀和利率上升的影响,他们对目前的债务状况感到最悲观。 上周公布的就业数据显示,通胀担忧尚未消除,工资增长加速至5.4%,比整体通胀率高出两个百分点,“对加拿大央行来说,这个涨幅太高了”。 与此同时,贷款和抵押贷款比较网站Sambla在近日发布一项最新研究报告,比较20个不同国家的退休成本,加拿大名列前茅! 报告指出:“我们整理了100个国家的无租金生活成本,将这一数字与每个国家的退休年龄和平均预期寿命进行了比较”。 根据结果显示,加拿大是第6大退休生活成本最高的国家,无房租每月生活费用为 1099 加元。 加拿大人的平均退休年龄为 60 岁,平均预期寿命为83 岁,如果想退休,加拿大人需要储蓄约300500 加元。

加拿大地产“拐点”来了?真实情况是……

您怎么看? 自2023年7月加拿大央行再次加息后,地产市场就一片愁云惨淡。买卖双方同时进入了观望期。 不过,越来越多的消息显示,央行可能在2024年的第二季度降息。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加拿大经济学家认为,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拐点”(turning point),今年会出现反弹。 道明银行经济学家里希-松迪(Rishi Sondhi)表示:"我们显然在关注市场的转折点。” 过去几个月中,地产销量和价格都有些疲软,但现在的一些迹象表明,“至少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市场正在开始好转”。 安省的房价最先出现了下跌,去年年底,大温菲莎河谷、温尼伯和哈利法克斯的房价也开始走软。 不过,阿尔伯塔省、萨斯喀彻温省、新不伦瑞克省、爱德华王子岛省、纽芬兰省和拉布拉多半岛等省的房价大多保持坚挺或继续攀升。 即使央行真的在三四月降息,地产市场预计也不会马上火热起来。 加拿大地产协会(CREA)主席Larry Cerqua12月份时就指出:“我不会指望未来几个月的二手房市场会有什么太抢眼的表现。” 他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房市在一些供需平衡的地方稳定下来,预示着市场软着陆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想比之下,地产经纪对于市场的预期更加乐观,温哥华地产经纪Tim Hill表示,由于最近几个月房价略有上涨,他的客户情绪已慢慢转变。 然而,他也承认,可能不得不等到第二季度,才能明显的看出消费者信心的增长。 加拿大皇家银行(RBC)助理首席经济学家内森-詹森(Nathan Janzen)认为加拿大经济不振,劳动力市场持续疲软。 在这种背景下,房地产市场表现低迷不足为奇。 与此同时,通胀正在放缓,意味着央行越来越有可能降息。 他预测房市将在下半年变得更加活跃,房价会“小幅上涨”。全国所有地方的房价都会逐渐走高。 他也表示,即使降息周期开始,房价并不会迅速回升。 不过,加拿大央行仍未明确表示将放弃加息。如果未来几个月通胀仍然 "比预期的更顽固",不排除央行还可能继续维持现有的高利率,甚至再次加息。 对于当下的市场,多伦多地产经纪Anne Marie Lorusso表示,任何一次降息都会“刺激市场活动”。 "我认为春季市场会很好。卖家会很兴奋,会坚持自己的价格。” 温哥华经纪Tim Hill对客户的建议则是,尽管现在借贷成本很高,但是如果确实需要购房,最好不要拖延。2024年底可能出现抢购潮。 "当市场发生变化时,就像水龙头重新打开,每个人都会跑过来。”

加拿大极寒模式! -50℃冰雪天+40cm暴雪 狂风刺骨 全城雪白! 大温飘冰粒 交通恐又瘫…

爆冷天来袭 2024年第2周,“加拿大极寒模式”正式开启,各地迎来狂风暴雪,40厘米大雪封城,全国最冷飙到零下50摄氏度! 今天一大早起来,相信不少加拿大人都能感受到寒风刺骨的感觉,不想出门上班的心情达到了顶点。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一系列冬季风暴正式登陆,阴雨连绵,甚至昨天华人聚居的列治文和本那比部分地区下起了冰粒和湿雪。 根据加拿大环境部最新警报,最先迎接2024年第一波极地寒流的西岸,BC省中部和南部海岸地区可能从今早开始就会出现大量降雪! 今天下午开始,大温地区靠近海边的地方,降雪会转为降雨。但这才是刚刚开始,明后天开始气温会一路往下走,并在周四、周五降到零下10摄氏度以上,然后再次迎来降雪。 内陆和地形较高地区今天就会下雪,并在晚上雪势变大,预计会有大量的积雪。 本周四,低陆平原地区就会出现“冰冻天气”。 SFU山上本校区已经出现2厘米的积雪,都够堆个小雪人了。 环境部表示,今明两天温哥华岛西部和南部会刮起“非常强的风”!预计到明天,这股强风就会抵达大温地区,届时会有新的天气警报。 到本周四,阿拉斯加的高压脊将把寒冷空气一路推到BC海岸,导致气温骤降,并在晚上正式抵达大温地区,寒冷天气会持续到周五,沿海地区白天最高气温比正常水平低约10度,内陆地区则比正常水平低15度以上。 海天高速公路也发布了降雪警告,预计从今天早上开始,降雪量将达到20厘米。 5号高速公路在霍普小镇到梅里特之间的路段已经发布了“冬季风暴监测警告”,能见度可能接近零。 天气网络最新警告指出,“随着周二低气压抵达,大范围降雪、大雨、狂风,甚至冰粒和冻雨都将蔓延到全省。” 虽然今冬到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为止都是暖冬,但温哥华人并没有忘记前两年被暴雪带来的全城交通瘫痪支配的恐惧。 昨天,大温地区就已经开始为连夜降雪做准备了,各大主要道路,包括曼恩港大桥都在进行预备工作。直到今早为止,部分车道可能因此被暂时关闭。 气象学家迈克尔·库斯表示,“千万不要低估积雪,这里哪怕是积了一点点雪泥,也可能是一场彻底的灾难。” 省交通部警告各位司机,菲莎大桥也可能会关闭车道,大家出行前一定要计划好路线。 “冬天天气不可预测,请大家为不断变化的路况做好准备,确保雪胎更换好了、油箱加满,手机充好电、应急包放置等等。” 这次“寒冬模式”不仅仅是西部省份,而是全国都一夜进入极寒。 本周,环境部在全国范围内发布了天气警报,除了BC部分地区从今天开始将迎来20厘米的大雪,东海岸也是狂风暴雪,甚至更加恐怖,积雪可达到40厘米! 预计在本周二、周三,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将迎来一场“大风暴”! “这是一场典型的冬季风暴,庞大的低压系统会把加拿大的冷空气和来自墨西哥湾的温暖潮湿空气汇合,然后在落基山脉上方产生一些列‘危险天气’。” 这场风暴会直接进入五大湖区,经过安省中部,然后移向南部。 从明天开始,安省南部将会出现大范围降雪,多伦多及周边地区积雪可达2-8厘米,越往北积雪量越多,最多可到30厘米,东北阵风风速高达60公里每小时。 本周二下午开始,一场大风暴将进入魁北克省西部,并在晚上抵达中部地区,降雪可达40厘米,还伴有吹雪和强风。 育空领地、西北地区、萨斯喀彻温省部分地区都已经发布了极端寒冷警告,有的地方气温下探到零下50摄氏度。 北极气团将停留在育空地区,带来极严寒的冷风,温度在零下35摄氏度上下,这股冷空气可能一路延伸到萨省,体感下探至零下45度,这一整周都是“冷风寒天”。 联邦环境部的气象学家布莱恩·普罗克特(Brian Proctor)表示,“加拿大经常出现极地漩涡。” 一般来说,如果占据主导的是圣婴现象,冬天一般都比较温暖,出现像现在这样的寒冷天是比较罕见的,这次是极地漩涡带来了气温骤降。 与此同时,隔壁美国也一样,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已经早加拿大一步尝到了寒冬的滋味。 本周末,强烈冬季风暴“Storm Ember给纽约市和纽新康三州地区来了场“下马威”,降雪、雨夹雪、降雨一起来! 气象部门最新预测,下周还会有一场更强风暴——Finn来袭,河流水位上升、引发“洪水威胁”,可能造成危险的路况和部分停电。 届时,将有近7000万人在风暴预警中面临极端天气的风险! 上周五到周六,新的风暴系统已在美国太平洋西北部形成,沿着西风方向急流,从阿拉斯加以南的太平洋出现。 纽约、新泽西、康州三州地区出现降雪。纽约州橙郡等地的降雪量最大,积雪已达1英尺厚。 下周初,这股风暴将继续增强,升级成更猛烈的冬季风暴,朝东北部袭击! 预计,大平原和中西部地区将迎来一场重大的冬季风暴。 受恶劣天气影响,陆空交通都可能会受到影响,航空公司已在风暴来临之前采取措施,请各位旅客在出门前查询航空公司的最新航班资讯。

"复旦神童"沦"流浪博士"! 华人流浪纽约街头16年 15岁高考状元 曾是华尔街精英

令人唏嘘 最近这几天,一则“华人物理博士流浪美国街头16年”的新闻在北美华人圈引起极大关注,网友深扒背景后无尽唏嘘。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一名在纽约的华人博主拍了一段视频,他在大街上偶遇了一个流浪汉,对话中发现对方居然会说中文,于是在寒冬里请他吃了一顿热乎的饭。 这一偶遇,让一段曲折而心酸的故事浮出水面。 这名流浪汉表示自己是中国江苏人,姓孙,复旦大学物理本科毕业,然后来美国读硕博,毕业之后在华尔街工作了一段时间,年薪曾高达13、14万美元,也结过婚,但现在只身一人,沦落到睡地铁站。 这一连串的信息,让华人博主的CPU都给干烧了,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人究竟都经历了些什么? 视频已经发布,引起了广大国内外网友讨论,有人认为这是剧本,复旦、博士、华尔街、流浪这些都是捏造的,无从考证。 经过几天的发酵,这名流浪博士的身份被确认了,他名叫孙卫某,1969年生人,出生在江苏一个美丽的小城江阴,15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复旦大学,是当年的高考状元。 孙卫某还不是一般的复旦高材生,是85届少年班的,更是曾被老师同学们称为“神童”的存在。 复旦大学毕业后,19岁的孙卫某被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看好,于是拿到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学研究生计划”名额,决定留美继续深造。 今天,还有复旦的校友搜出孙卫某在美国留学期间发表的论文,7年内一共发表了32篇SCI论文!大多数都刊在了物理学的权威期刊《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上。 谷歌学术平台显示,孙卫某1997年毕业于纽约城市大学,论文导师为Carl M.shakin。 甚至有人扒出他被美国大学录取后与同学们的合影—— 如果没有后面那些事情,他妥妥就是一个物理学的新星,回国当个高校教授没有问题。 那么,究竟这些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交谈中,孙卫某告诉这个华人博主,自己毕业了就到美国华尔街工作了两年,从事的是软件开发的工作,年薪在13-14万之间,之后又拿到绿卡,并加入美国籍。 华尔街的工作没做多久,孙卫某就换工作了,“后来经济就不是很好了,付不起房租。” 孙卫某说自己结过婚,但仅在一起了4年,就与前妻分居了7、8年,最后以离婚收场,此后再无联系。 有自称是孙卫某同乡的网友爆料,说孙卫某的前妻也是华人,从东北来到纽约,单亲妈妈带个孩子,结婚之后拿到绿卡就离开了。 孙卫某本来也打算回国的,带着3万美金,但后来被偷走了,从此沦落。 但目前,这个消息还没有得到证实。 据孙卫某本人表示,从2007年开始,他就开始了长达16年的流浪生活,夏天睡长椅、冬天睡地铁站,里面有椅子有暖气,勉强还能对付。至于吃的,一般就是吃点面包,晚餐基本没着落。 面对华人博主的追问,孙卫某口齿清晰,表达逻辑流畅,淡定大方,也没有特别窘迫的感觉,但娓娓道出的故事,却让人无尽唏嘘。 孙卫某表示,自己事业婚姻都失败之后,就因为生活不稳定陷入了孤独症和忧郁症的痛苦,整天都有幻听,无法再继续正常工作。 有一段时间,孙卫某还靠着教堂的资助生活,但逐渐成为了纽约街头流浪汉大军中的一员。 由于孙卫某流浪的据点不固定,后续媒体想找到他也花了一段时间,再次见到他,孙卫某表示自己也想回国,现在需要与家人取得联系。 另一方面,孙卫某现在幻听的症状似乎好一些了,他表示自己也想重新找工作,回华尔街上班,“几万块也可以。” 1月5日,曾是孙卫某小初同班同学的刘先生接受采访表示,他以前性格开朗,学习好、也爱好体育,是老师口中流传了十多年的“神话”,没想到几十年后会在网上看到他流落美国街头的视频,感觉非常唏嘘。 另一位小学同学的李女士向记者透露,“当年孙去美国的事情大家基本都知晓,最近两天镇上的人都在讨论这件事情。” 2017年,南菁中学87届4班毕业三十年同学聚会上,同学们好像就听说孙在美国失联,连家人也联系不上他。当时大家只是知道他近况不佳,却没想到会这么糟。 有同学表示,同窗看到他最新的视频后忍不住流泪,和孙同时考上复旦少年班的同学则表示愿意捐一万元接他回国养老。 孙卫某的弟弟也出面回应了,表示自己是通过媒体才知道哥哥的遭遇,现在已经在想办法了,因为母亲年近80,身体不好有脑梗和高血压,暂时不敢让老人家知道这件事情。 5日上午,复旦大学美国校友会也向记者确认了孙卫某的身份,表示目前纽约校友们正在积极想办法为他提供帮助。 曾经是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眼中已不再有光,大家唏嘘不已的同时,也希望他最后能够顺利回国,叶落归根吧。

华人注意! 加拿大回国机票大跳水 温哥华往返仅$1100! 签证更省心!

回国更方便划算了 新年将至,很多在加拿大的华人都想趁着假期回国探亲,享受一下家乡的温暖。但是,回国机票的价格和签证的手续,一直是让人头疼的问题。 近日,有关回国机票和签证的好消息不断传来,让华人回国更加方便和划算。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机票价格的最新动态。近日,加拿大航空公司发布了新的机票促销信息,包括温哥华和多伦多的回国机票。 根据加航官网的显示,最新的优惠机票必须在2024年1月9日前订票,旅行时间是2024年1月12日至12月25日之间。 例如,温哥华往返香港的机票,今年5月左右的价格为1264加元,多伦多往返香港的机票,今年5月的价格为1441加元。 9月温哥华直飞香港的往返航班,票价仅为1229加元。 这些价格看起来比较合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机票的数量有限,而且可能随时变动,所以你要抓紧时间下单,不要错过机会。 很多人回国现在选择经日本或韩国转机,因为这样可以节省不少钱,而且也不会太影响旅途的舒适度。 加航的官网显示,温哥华往返东京有直飞,今年9月的行程,价格仅999元。而多伦多往返东京也有直飞,今年4-5月的行程,单程飞行时间约13小时,价格不到1400元。 如果你想从东京再飞往中国的其他城市,你可以选择一些廉价航空,比如Zipair。Zipair是日本的廉价航空,根据其官网数据,有仅510美金(加币约681刀)的温哥华-日本往返机票。 这个价格确实不错,不过Zipair的服务可能不如其他航空公司,比如行李额度和餐食选择等,所以你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决定。 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上的华人网友们也在热烈讨论关于回国机票的信息。一位网友在帖子中分享了他的发现:从多伦多飞香港往返的机票最终价格为1481加元。 他询问网友们是否有更低价或其他路线的推荐。果然,社交媒体上的回应热烈,其中一位网友晒出了仅需1100加元的东京转机路线,让整个评论区为之沸腾。 根据这名网友的截图,他是3月1日出发,从温哥华直飞香港,3月12日从香港飞东京,15日再从东京飞温哥华。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东京停留时间比较久,这样飞的话需要日本签证。 除了机票的价格和路线,回国签证的手续也是让很多华人头疼的问题。不过,近日,有关回国签证的好消息不断传来,让华人回国更加便利和省心。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近日宣布,自2024年1月1日起,减免L字(旅游)签证申请材料,如往返机票、酒店订单等。尽管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尚未发布类似通知,但按照惯例,相信不久后加拿大华人也将迎来同样的好消息。 不仅如此,中国外交部还宣布了新的入境免签政策。自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六个国家的公民持普通护照来华旅游,可享受15天免签政策。对于包括加拿大在内的53个国家的公民,中国更是提供了72/144小时过境免签的便利。 目前,中国已有27个城市实施了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杭州、西安等。另外,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上海、江苏、浙江三地,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等9个城市,实施了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另一方面,中国央行副行长张青松表示,境外来华人员的支付便利化问题已有解决方案,如“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这无疑为回国华人提供了更多支付选项。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也对赴华签证费用进行了调整,自2023年11月20日起,取消了签证申请的在线预约,同时自2023年12月1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按现行收费标准的75%收取来华签证费。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也公布了最新的签证费用: 1、加拿大公民:75加元/人(无论入境次数) 2、美国公民:190加元/人(无论入境次数) 总的来说,无论是回国机票价格的波动,还是签证便利化的进展,都表明了一件事——对于加拿大的华人来说,回国正变得越来越容易。 随着春节的脚步渐近,愿每一位远在海外的游子都能顺利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