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新闻
恶心! 加拿大麦当劳遭爆”地狱后厨” 女子当场yue了 立马退款: 谁敢吃?!
又爆一家
就是说,现在还有谁敢在加拿大快餐店吃东西啊,昨天是Tims暴雷,今天又是麦当劳出事,看得令人作呕!
这两天,一段麦当劳后厨的视频在加拿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上疯传,有人开车去买东西吃,结果瞟了一眼后厨,不看还好,一看吓一跳,当场要求退款!
这一幕发生在安大略省万锦市的一家麦当劳Drive-Thru,一个女子这天开车去买东西吃,刚点完餐准备给钱,结果趁着这个间隙,往窗口瞄了一眼。
结果,她一眼就看到后厨堆满了垃圾和使用过的包装物,地面看起来油腻脏乱,有不少垃圾凌乱洒落在地上。
这一幕,就让原本饥肠辘辘准备买东西来吃的网友,立马胃口全无!
在这段视频中可以听到,这个网友忍不住吐槽:这也太恶心了!
她也没忍住,当场就要求取消订单+退款,并投诉他们后厨卫生状况糟糕。
没想到,麦当劳的窗口员工一脸平静,完全不以为意,视频一经曝光,全网都炸了——
“赶紧把这家店关了!”
“我在加拿大绝对不会在任何快餐店吃东西!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些餐厅脏得令人作呕的情况了,我保证他们连手都不洗!”
“加拿大的快餐真是一年不如一年。我还记得2010年第一次吃A&W,那简直是让我惊艳,太好吃了,立马成了我最爱的快餐品牌。上周四我又吃了一次,简直恶心到不行,直接扔掉了。价格涨得离谱,质量却一落千丈。”
“换个垃圾袋、捡起地上的餐巾纸,只需要30秒。这点都懒得做,说明厨房里肯定更脏。我已经不去Tim Hortons了,现在连麦当劳也要放弃了吗?”
“那地方看起来确实像个垃圾堆,换我我也不会想在那儿吃东西。”
这已经不是麦当劳最近首次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了,今年1月份,加拿大的一个麦当劳还被拍到一个印度小哥在后厨抠鼻屎的画面,当时网友配文就写的是:这简直是肝炎+大肠杆菌加料啊,下次你再想去吃,先三思再说!
上个月才有一段麦当劳后厨脏乱差的视频在TikTok上疯传,引发轩然大波。
这个网友自称是麦当劳员工,拍了自己所在门店炸薯条区域的真实情况,画面触目惊心,令人作呕。
视频中,他从薯条出料设备中取出一大坨表面霉斑堆积成团的薯条,看得令人快yue了。
新闻
涨价警告! 加拿大超市食品疯涨 蛋肉面包全变贵 咖啡都喝不起! 以后更惨
苦日子要来了
特朗普关税实施到现在,加拿大不少行业都已经感受到了压力,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汽车制造行业。
本来大家最怕的就是物价上涨,尤其是日常杂货和食品,经济学家表示一旦超市现在的货存消耗完了,就会涨价。
今天,加拿大最大连锁超市公司Loblaw发布了最新的食品通胀报告,正式发出警告——加拿大全国通胀正在升温、食品价格将持续上涨!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报告显示,今年3月份,全国通胀率升至2.3%,其中食品通胀高达3.2%。
Loblaw指出,加拿大当前正面临特朗普25%的关税压力,不仅对关键行业构成挑战,也打击了消费者信心。
一般来说,贸易战初期不会立即影响到食品价格,就是因为超市还有库存可供销售。
如今一个多月过去,加拿大各大超市的库存正在消耗,供应链又受阻,价格影响也逐步显现。
加拿大零售协会副会长马特(Matt Poirier)表示,各大零售商本来也想着咬牙硬撑一下,延缓价格上涨的时间,特朗普一说要收关税,大家就手忙脚乱提前采购、大量囤货,这都是新冠疫情期间学到的经验。
然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一波接着一波,放过了其他国家,唯独死咬着加拿大不放,后面恐怕牛奶等乳制品和软木材也会遭殃。
按照目前这个趋势,关税恐怕一时半会儿是结束不了了。
如今,各大超市恐怕是要撑不住了,“我们可以用尽所有方法手段,但最终还是难逃价格暴涨或商品短缺的下场。”
不仅如此,Loblaw还警告各位加拿大人,虽然现在特朗普喊停针对75个国家的对等关税,但加拿大也会受到间接冲击。
举个例子来说,加拿大进口的大部分咖啡豆一般都是美国从越南进口原料,然后在境内烘焙和包装,最后卖给加拿大,一旦针对越南的关税恢复,再加上加拿大的25%关税。
原来花1刀就能喝到的咖啡,以后肯要花2、3刀。
今天早上,特朗普才说要对东南亚国家下狠手,新关税最高达3521%!
加拿大咖啡协会主席卡特(Robert Carter) 表示,关税威胁加剧了生咖啡豆价格已达到多年来最高水平的局面。
BC省的咖啡价格从2024 年到 2025 年就上涨了15%,一袋咖啡的价格上涨了1 刀。
预计,咖啡价格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上涨,“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例如气候变化影响农作物收成等。对于咖啡商来说,这将是一段艰难的时期……而关税显然是火上浇油。”
这次,Loblaw公布的“涨价名单”还包括鸡蛋、肉、坚果等产品、面包、蛋糕、饼干类烘焙产品、猪肉、鸡肉、牛肉等肉类。
美国鸡蛋稀缺到价格飙升,甚至“一蛋难求”,加拿大虽然禽流感控制得很好。
这些东西都是加拿大人每天都会吃的东西,之前特朗普还说要对加拿大乳制品征收250%关税,加拿大人真的是眼前黑了又一黑。
新闻
惊人! 微塑料让人未老先衰 AI对比图吓哭网友!喝个水都能老 还有肥胖找上门
现代年轻人常说,自己的身体都是铁打的,各种预制菜和化学品吃进肚子里,但都没什么所谓,有种活人微死的感觉。
说什么生病寿命都没什么反应,但一提到衰老,个个都怕得不行。
最近,英国一家回收公司businesswaste.co.uk发布了一份最新报告:微塑料会加速人类皮肤衰老,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一看AI生成的前后对比照片,令人心下一惊——
这个公司用AI模型估计了长期暴露在低、中、高浓度微塑料环境下,可能对男性和女性外表产生的影响。
塑料废物专家马克·霍尔表示:“很明显,这种污染可能会对我们产生许多令人担忧的影响。研究显示出令人震惊的结果,我们希望这些图像能让人们正视这个更大的问题。”
研究表明,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颗粒已悄然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从每天饮用的瓶装水到穿着的衣物,从厨房用具到家居用品,无处不在。
现代人平均每周摄入约5克微塑料,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重量,在人的全身各处都有被检测到,包括血液和唾液,并渗入肾脏、胎盘甚至大脑等重要器官。
这些微塑料会随着时间在体内不断累积,可能扰乱荷尔蒙,增加心脏病、癌症、炎症性肠道疾病和其他疾病的风险。
科学家认为,这种荷尔蒙紊乱可能会增加体重增加的风险,污染程度还可能导致眼睛发红和发炎,以及咳嗽和喘息等呼吸困难。
不仅如此,微塑料还会导致皮肤过早衰老、发炎。
除了英国,韩国关东大学医学院也曾在去年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发表重要研究,发现微塑料会在脂肪组织中积聚,诱导细胞衰老、增强炎症反应,并破坏脂肪细胞的分化能力。
研究人员在小鼠实验中发现,仅摄入微塑料颗粒两周后,这些颗粒就会在脂肪组织中积聚,并显著增加细胞衰老标志物的活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体外实验证实,微塑料不仅能侵入人类脂肪干细胞,还会进入由这些干细胞分化而成的脂肪细胞中。随着微塑料浓度的增加,炎症标志物水平也随之升高。
研究还发现,微塑料会导致脂肪干细胞中脂滴合成减少,从而抑制其分化能力,这种影响对维持健康的代谢功能至关重要。
根据暴露程度的不同,微塑料对人体的影响可分为三个等级:
低浓度暴露:主要来自日常饮食和环境中的微塑料。
这种情况下,微塑料会干扰荷尔蒙分泌,导致皮肤干燥、发红和轻微炎症,这也是大多数城市居民所处的暴露水平。
中等浓度暴露:发生在经常食用加工食品和海鲜的人群中。
这些食品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微塑料,经常穿着尼龙、聚酯等人造纤维衣物也会增加暴露风险。
这一级别的暴露会导致更严重的皮肤问题,加速衰老过程,并可能引发眼睛发炎、呼吸困难等症状。
高浓度暴露:主要发生在特定职业人群中,如合成纺织工业和塑料制造业的工人。
长期使用合成纤维厨具、饮用受污染的水源也会导致高浓度暴露。
这种情况下,人体会出现明显的荷尔蒙紊乱、体重波动、消化问题,以及持续的疲劳感和脑雾症状。
目前,全球塑料使用量正以每10到1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就算全人类现在立即停止使用所有塑料制品,到2050年,环境中的塑料总量也将是现在的三倍。
也就是说,想要完全避免微塑料暴露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过,大家还是可以减少摄入的,如减少瓶装水饮用、选择天然纤维衣物、避免使用塑料餐具加热食物、尽量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
新闻
坐个飞机要人命! 加拿大女子站起来咳嗽3声 下秒昏迷 全身淤青受伤!
3月份春假即将到来,不少人都趁着这时候出国玩,然而,现在坐飞机出门不仅要看黄历,还得注意别在飞机上丧命!
最近,一个33岁的加拿大女子艾米莉就自爆坐长途飞机,没想到站起来就感觉到剧烈胸痛,然后就失去了意识!
这种情况居然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而且四分之一的人都会死亡。
这天,艾米莉搭飞机从多伦多出发,飞到迪拜去玩,这是一趟长达13个小时的长途航班,艾米丽从上飞机就一直坐着休息,一切都很正常。
10个小时过去了,艾米丽想去趟厕所,就站起身来,准备走出去。
结果,她刚站起来,就突然感到胸部传来一股剧烈疼痛,她忍着痛排队等待,没想到下一秒就失去意识,倒地昏迷!
“我只记得自己咳嗽了3次,然后就什么都不记得了。”
艾米丽一倒下,就昏迷了至少5分钟。
当时机舱内灯都关了,大家都在闭目休息,如果厕所没有人,可能都没人发现她,艾米丽搞不好会一个人昏倒在厕所里,想想都后怕。
幸好厕所里的人一出来就发现艾米丽倒在地上,赶紧找来机组人员。
飞机上一名乘客刚好是医生,立即参与急救,与几个空乘人员及时赶到,“他们给了我氧气罐,把我抬到商务舱,让我躺平,但我一直在呕吐,满身冷汗…”
从失去意识到飞机降落、再到送医紧急治疗,艾米丽经历了长达6.5小时的痛苦煎熬!
她跌倒的时候撞上头部,导致左眼瘀青、手臂多处擦伤,在迪拜医院住院6天,接受紧急治疗后才逐渐稳定。
艾米丽就感到奇怪了,自己还很年轻,自认身体健康,怎么会突然昏倒。
医生检查后发现,艾米丽患上的是极为危险的“双侧鞍状肺栓塞”(massive bilateral saddle pulmonary embolism).
这种血栓会阻断肺部供血,四分之一的患者会当场死亡。如果治疗不及时,每过1小时死亡率都会上升!
虽然每个患者的发病原因都不一样,但艾米丽的血栓的成因是长途飞行和长期服用避孕药导致的。
艾米丽病发前超过10小时未站立,长时间不活动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最终流向肺部;加上她本身服用雌激素类避孕药,也增加了血栓风险。
目前,她需要服用抗凝血药物至少6个月,并定期检查,确保残留血栓完全消除。
有过这次恐怖经验的艾米丽表示,大家必须对长时间飞行的健康问题重视起来,“请务必在飞行中多活动!如果你服用雌激素类药物,一定要提前咨询医生!”
根据医学专家的建议,长途飞行4小时以上的人群应采取以下措施,降低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风险:
每30分钟活动一次:伸展腿部,避免血液淤积定期站立行走(如去洗手间、走廊走动);
穿戴压力袜: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多喝水,避免酒精和咖啡因:保持血液流动,避免脱水增加血液粘稠度;
选择宽松衣物:避免紧身裤、袜子等影响血液循环;
如有高血栓风险,提前服用阿司匹林或血液稀释剂(需医生建议);
新闻
停车位引发血案!4娃爸遭枪杀 血洒家门口 女友当街被暴打
现代人的戾气究竟有多重,才能因为一个停车位大打出手,直接开枪杀人?!
近日,一起“停车杀人”案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因为实在是太过于血腥了。
2025年2月9日凌晨2点,一名49岁的男子特雷弗·休斯(Trevor Hughes)刚下班回家,却发现自己给了钱租的车位被占用了。
这个小区附近有个夜店,经产会有人乱停车,休斯遇见过几次,所以特意在车道上贴了个“禁止停车”的标志,没想到这天还是被占了。
休斯这天也是凌晨下班,回家累了,想休息个4小时,然后隔天还有活,有人找他去给一个早午餐派对坐DJ,所以就去夜店找车主,让他移车。
休斯走的是正规程序,要求移车,结果与对方发生了争执,这个车主身上带了枪,吵着吵着,直接掏出抢来!
邻居玛丽(Rose Marie)家门口的监控录下了这一幕,“那个人呛声说‘你想解决问题是吧?那我让你看看怎么解决’!
然后就听见砰——砰——砰——”
枪声的巨响惊醒了整个社区,有人马上报了警。
就在等待警察到来的时候,对方一伙人崩了休斯还不解气,把怒火撒在了他女朋友身上,一顿毒打,女子的惨叫声响彻街道,大家听得很揪心,但又不敢出去。
没多久,警车和救护车赶到现场,急忙把休斯和女友送医,但休斯还是因为伤势过重,被宣布死亡。
休斯的哥哥悲痛欲绝地表示:“就为了一个停车位!就在自家门口被杀!巡逻警车来了的,衙门本可以开张罚单,然后叫拖车把车调走,就这么简单!”
这名因为车位杀人的男子名叫拉瓦尔·戴维斯(Lavar Davis),46岁,是个前科犯,曾经因为谋杀被关了24年,2019年才被放出来。
不仅如此,他身上还有一条“一级袭击罪”,被判了10至20年。目前还是终身假释状态。
戴维斯杀人之后逃离了作案现场,躲进女友的公寓,将自己反锁起来。
警方找到戴维斯之后,发现他不肯出来投降,不得不派出特警紧急突袭,才将其逮捕。
目前,戴维斯被控以二级谋杀罪,法官下令不得保释。
可怜的休斯,下班回到家,居然碰上个杀人前科犯抢车位,丢了性命。
休斯是一名锁匠、兼职DJ,经常帮邻居修理家里坏掉的东西,深受大家喜爱,有4个孩子。
哥哥回忆,“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永远面带微笑,从不会拒绝邻居的求助”。
休斯是在18岁那年从加勒比海托尔托拉岛(Tortola)搬到纽约的,从此定居打拼生活,原本还计划今年11月回老家庆祝自己的50岁生日,现在永远也实现不了了。
华人警惕! Costco热销必备日用品暴雷 有人用完生病 医生早警告!
Costco摊上事儿了,爆出日常生活用品暴雷,出现健康问题?!
这次爆料Costco的是一个名叫Gisele的网友,说Kirkland品牌卫生纸让她感染了细菌!
表示自己之前干过护士,也是一个Costco的忠诚顾客,这天拍洋抖吐槽,说她最近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出来是尿路感染。
思来想去,Gisele就是没想到究竟是从哪里接触到细菌的,最后觉得就是Costco的Kirkland品牌卫生纸害的。
于是,Gisele决定去Costco退货,还投诉了,原因填的是“事故报告”,并警告网友们“大家可能会因为用了这个牌子的卫生纸而生病就医。”
Gisele还提醒大家,如果也出现了尿道感染的问题,选择退货Kirkland卫生纸,记得向店员索要一份事故报告,“这样Kirkland才能弄清楚他们的卫生纸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妹子说得挺激动,立即吸引大批网友围观,目前观看量已经超93万,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和激烈讨论。
其实,今年10月就有网友爆料说Kirkland的卫生纸导致她患上了慢性酵母菌感染(chronic yeast infections),这是一种真菌感染的妇科病,会导致分泌物增多和剧烈瘙痒。
这名网友表示,自己试了各种方法来治疗细菌感染,但都不起作用,直到停用Kirkland品牌的卫生纸,症状才减轻,最后消失,觉得就是卫生纸的锅。
根据研究表明,卫生纸确实可能含有毒并引起刺激的化学物质,但公司可能不会特别公开有关生产卫生纸所用化学品的信息。
卫生纸是大家日常生活消耗品,大人小孩都有机会接触到,不仅上厕所,吃饭洗手也会用到,如果这个牌子真的出问题,大家还是很紧张的,于是立即引发激烈热议。
有北美网友表示,自己买Kirkland卫生纸很久了,从未遇到过健康问题:
“坐标加拿大,我从未遇到过Kirkland卫生纸的问题”;
“自己沾染尿道感染,就让卫生纸背锅”;
“用了5年,没问题。”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网友表示担忧:
“虽然没有尿路感染的问题,但我也讨厌Kirkland卫生纸,因为它会留下大量卫生纸屑!”
“我用它家卫生纸,皮肤有严重的刺激感”。
“我是间质性膀胱炎。”
“这牌子卫生纸用起来总让人感到灼热、并且很痒,我以为这只是我的问题,现在看来似乎不是。”。
“天哪!!我妈接二连三地得尿路感染,但没有任何原因,我们用的也是Kirkland卫生纸。”
“好吧,我几个月前换了Kirkland的卫生纸,然后开始出现各种问题,但我从来没有怀疑是卫生纸的问题。现在我决定换回去,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同。”
还有加拿大网友提醒大家,说自己家庭医生就说过让他们别买这个牌子的卫生纸,“我的妇科医生两年前就告诉我不要再使用Kirkland卫生纸。”
虽然目前Costco暂时还没有回应,也不确定Kirkland品牌的卫生纸是不是真的出问题,但Costco最近经常召回热销商品是真的,希望大家还是注意一下最新通知,小心为好。
华人爱用取暖神器危险! 妹子一觉睡醒"肚子变黑"! 恐致皮肤癌
天气冷了,加拿大再次迎来漫长冬天,不少华人都会买各种取暖神器,电热毯、暖手袋。
但就在最近,洋抖上一条视频突然火了,一个妹子自爆用了“神器”之后,整个肚子被“烤黑”了,引发众多网友关注!
这个妹子名叫费丝·哈雷尔(Faith Harrell),她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上PO了条视频,只见她身穿橘红色吊带上衣,露出半截肚子,上面布满了黑褐色的不规则斑纹,乍一看还挺吓人的,以为是严重妊娠纹。
妹子配文写的是:“友情提示!不要把加热垫敷在肚子上!”
短短几秒钟的视频,妹子全程一言不发,就引来了390万次观看量,上千网友纷纷留言——
“我也有一样的疤!”
“这叫烤皮肤综合征,需要1年多才能恢复。”
“谢谢你让我知道,我昨晚还开着加热垫睡觉呢。”
“我没有加热垫,但谢谢你,我不会去买了。”
“天老爷,我正开着加热垫敷肚子刷手机呢,演算法就推给我了。”
留言区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经历,这个视频还引来网红医生转发,并提醒大家冬天要小心这种“热暴露”,这可能会导致皮肤发痒和疼痛,某些情况下,甚至会造成皮肤永久性损伤。
医生解释,所谓的“烤皮肤综合征”也叫“火源性红斑”,指的是皮肤因长时间热暴露形成棕色、紫色或红色的永久性网状斑纹,可能会引起瘙痒、灼烧感或刺痛感,有时难以与由皮肤癌引起的皮疹区分。
北美很多女生都会买加热垫,除了放在床上或沙发上取暖,还会用来在生理期时敷肚子。
一个女生网友就表示,自己高中时太过依赖加热垫,导致腿上也留下这种“火纹”,她使用的频率很高,经常放在膝盖和大腿,用来缓解关节和肌肉的酸痛。
还有男生分享:“我以前在工作时长时间坐在便携式电暖器前,结果膝盖和小腿都出现了奇怪的网状红斑,消退得很慢,我还很担心。”
另一位网友提到:“我用电热毯睡觉,结果早上起来发现背部有不规则的紫红色痕迹。”
除了加热垫,长时间将笔记本电脑放在腿上也有可能导致“烤焦皮肤综合症”。
一般情况下,“烤焦皮肤综合症”导致的皮疹会自行消退,但有时会留下瘢痕或导致皮肤变色的长期后遗症。在少数情况下,长期的热量刺激还可能增加皮肤癌的风险,所以大家也要小心点。
不忍直视! 华人富豪遭同乡好友分尸 万贯家财全被抢 身份还被顶替!
被看似亲密的朋友残忍分尸、焚烧,这听起来就像恐怖片剧情,但在英国曼彻斯特,这竟然是真实发生的惊悚命案。
2016年10月,英格兰德比郡的一名路过的英国司机,意外发现了一个可疑的行李箱,箱子里竟然藏着一具被焚烧过的尸体。这个尸体的主人,是来自中国的36岁男子刘洋(Yang Liu)。
然而,这背后的真相远比人们想象的更加骇人听闻——他的死,不是因为意外,而是被他那位来自北京的同乡好友42岁的江明(Ming Jiang)亲手残忍杀害并分尸。
江明和刘洋曾是好友,两人因为共同的赌博爱好而结识。刘洋来自一个富裕家庭,父母经营股市和赌场,家庭背景极为优越。
而江明则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他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赌徒,欠下了巨额的赌债。两人因共同的兴趣走到了一起,江明开始频繁出入刘洋的赌场圈,二人也渐渐建立了较为亲密的关系。江明常常向刘洋借钱,甚至把自己的债务都推到了刘洋的身上。
但刘洋并没有意识到,他的这位“好朋友”其实早已盯上了他的钱。江明不仅负债累累,还沉迷于赌博,甚至已无力偿还身上的273,115英镑债务。
但江明知道,刘洋家境富裕,且生活无忧,他决心通过最极端的方式来摆脱自己的困境。
2016年10月5日,江明约刘洋到自己位于曼彻斯特Beswick的简陋公寓见面。没有任何防备的刘洋如约而至,却未料到,这将是他生命的终结。
江明对刘洋动了杀心,他用极其残忍的方式,将刘洋的四肢和头部切下,尸体被肢解后,江明将其装入行李箱并将其焚烧,目的只有一个——掩盖罪行。
案件的突破点出现在尸体被发现后。尸体的头部、四肢被割掉,只有被烧焦的躯干留下。警察初步怀疑,这极有可能是一起有意图的谋杀案,嫌疑人刻意采取了手段来避免身份被揭露。
然而,直到一个路人提供了有关火灾现场的行车记录仪视频,警方才有了进展。
通过视频监控,警方发现了一辆奔驰B级车在案发时经过事发地点,而这辆车的车主正是江明。警方很快通过车牌信息锁定了江明,并将其带回审问。
不出意料,在江明的车内,警方发现了血迹,而这些血迹与尸体现场的血液相吻合。江明试图隐瞒一切,甚至谎称刘洋是自己的同性恋伴侣,企图混淆案件的焦点,然而所有的谎言最终都被揭穿。
江明不仅在杀害刘洋后冷血地开始盗用其身份,还在数天内使用刘洋的银行卡进行取款和赌博。更令人愤怒的是,江明还把刘洋的公寓房产挂牌出售,试图从中牟利。
尽管警方通过血液样本和指纹等证据,逐步拼凑出江明与谋杀案的联系,但案件并没有就此结束。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江明曾通过洗刷信用卡、伪造身份等手段,巧妙地假扮成刘洋,甚至开始以刘洋的名义继续生活。
在刘洋“失踪”的这段时间内,江明继续频繁出入赌场,几乎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在了奢侈的享乐和赌博上。
令人愤慨的是,在杀害刘洋后的两周内,江明竟然在曼彻斯特的235赌场赌掉了超过17万英镑,购买了高档的名牌包,并把刘洋的公寓拿去出售,企图将刘洋的财富变成自己的私产。
经过警方的深入调查,江明的种种罪行终究暴露无遗。2017年4月28日,江明在曼彻斯特刑事法院被判定谋杀罪成立,终身监禁,且不得假释,至少服刑33年。
这起案件令人震惊,不仅因为案件本身的暴力性质,更因为其背后隐藏着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与道德沦丧。江明不仅用冷酷的手段夺走了刘洋的生命,而且在事后冷血地践踏了死者的尊严和家庭的情感。
而刘洋的家人,尤其是母亲,永远也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事实。刘洋的父母以及亲朋好友的心情可想而知,他们不仅要面对亲人的死亡,更要承受这样非人道的对待。
如今,这起案件已经过去多年,但案件中的每一个细节依然让人毛骨悚然。江明的冷血、残忍以及对金钱的贪婪,深刻揭示了人在极端困境中可能作出的极端选择。
案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在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信任是多么脆弱,而贪婪则是如此深不可测。
苹果赔钱了! 砸近亿美元和解 每人能拿这么多! 数千万用户能领赔偿!
手机真的在偷听我们说话吗?这个困扰许多人的都市传说终于有了答案。
近日,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同意掏出9500万美元的天价和解金,只为平息一场关于其虚拟助手Siri偷听用户隐私的风波。
说起这事,还得从5年前说起。一群苹果用户发现了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他们苹果设备中的Siri,它不仅在主人喊出“嘿,Siri”的时候会有反应,竟然还会在没人叫它的时候偷听。
更让人咋舌的是,这种偷听行为据说已经持续了十多年!
要说这事最让人气愤的,还不是偷听本身,而是这些偷偷录下来的对话内容居然还外传了。
据原告透露,这些录音被分享给了广告商,用来给用户推送“量身定制”的广告。说白了,就是把用户的私密对话当成了商业情报在卖。
几位参与诉讼的用户的经历简直让人细思极恐。有人在聊天时随口提到了耐克(Nike)的Air Jordan运动鞋和Olive Garden餐厅,结果手机立马就像收到了指令一样,开始疯狂推送相关广告。
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有位用户在和医生私下讨论完治疗方案后,手机竟然开始推送相关的手术广告。
说起来真是讽刺,苹果公司一直以来可是把保护用户隐私当作金字招牌在打造。公司的CEO库克(Tim Cook)没少在各种场合拍着胸脯保证,要保护用户隐私。
虽然苹果最终同意支付巨额和解金,但公司到现在都死不承认自己做错了什么。目前,这份和解协议已经递交到了加州奥克兰联邦法院。
接下来还得等法官杰弗里(Jeffrey White)点头才算数。双方的律师已经约好了,打算在2月14日情人节这天在奥克兰召开听证会,好好审查一下这份和解协议的具体内容。
至于赔偿方案,只要你是在2014年9月17日到2023年底期间买过苹果设备的用户,都有资格参与瓜分这笔巨款。
每台装了Siri的设备最高能拿到20美元的赔偿,不过别高兴得太早,这个数字后面可能还会根据实际情况上下浮动,每个人最多只能为5台设备申请赔偿。
有趣的是,法庭文件显示,预计真正会去申请赔偿的用户可能只有3%到5%。换句话说,大部分人可能会因为嫌麻烦,或者根本不知道这回事,而错过这次分钱的机会。
不过对苹果来说,这笔9500万美元的和解金简直就是九牛一毛——自2014年9月以来,这家科技巨头的口袋里已经进账了惊人的7050亿美元!
要是这个案子真打到法庭上,情况可能会更有意思。按照代表消费者的律师团队估算,如果苹果被认定违反了窃听和隐私法,那可能要掏出15亿美元的赔偿金,这可就不是小数目了。
不过现在谈这个为时已晚,因为和解协议里规定,律师团队能从和解金中分走最高2960万美元的诉讼费用,这一下子就让普通用户能拿到手的赔偿又缩水了不少。
这起轰动一时的“偷听门”事件,不仅让我们对身边的智能设备多了几分警惕,也给各大科技公司敲响了警钟:用户的隐私,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动的!
注意! 加拿大买水果 贴纸上面编号有玄机! 这个数字要小心!
在加拿大的水果蔬菜市场里,有一样不起眼却关系到你是否能吃到健康水果的小东西——水果标签上的那个编号。你是不是总觉得它只是个简单的价格标签?
其实,这个编号背后可是大有玄机,它不仅能告诉你水果的种类,还能揭示出水果的来源、是否采用过转基因技术,甚至是否有机认证,能帮助你做出更加明智的购买决策。
如果遇到开头数字是0的标签,则要记得尽可能避免!为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标签意味着什么。
这些标签上的编号,被称为“价格查找代码”(PLU Code)。它们早在1990年便开始使用,为的是帮助商家和消费者快速识别不同的散装水果和蔬菜。
你可能会注意到,不同水果的PLU编号是不同的,而且这些数字不仅仅是个简单的“ID号码”。
例如,编号为4011的香蕉是你熟悉的普通香蕉,同理,编号为4012的橙子、4031的苹果等等,每种水果都有独特的编号。
如果发现编号多了一位,比方说94011,这就意味着这款香蕉是有机香蕉,前面多加的“9”就意味着它是有机的。
有些水果的PLU码甚至能告诉你它是否经过转基因处理。比如,编号为8开头的水果,通常代表它们是经过基因改良的。
以3或4开头的标签,意味着这个水果是传统种植的。最重要的是,如果大家在标签上看到0开头的水果和蔬菜,一定要注意了,这意味着在传统种植中,可能使用了农药,在食用前,一定要清洗干净。
事实上,这个编号系统的目的,就是让消费者可以在购买时更加明智地选择。通过简单的几个数字,你就能快速判断自己买的水果是“天然”的,还是“改良过”的。
当然,除了品种和转基因信息,PLU码上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水果的产地。看过标签的朋友一定知道,水果的标签下方会标明水果的来源国家。
这不仅能让你了解水果的产地,还能帮助你做出更符合环保、健康需求的选择。例如,某些有机水果可能会在标签上标明来自特定国家,消费者就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进口还是本地的水果。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这些水果标签看起来挺复杂的,我怎么记得住呢?”其实,不用担心,现在超市里大多数的水果标签都会详细标明这些信息。
而且,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的关注越来越高,很多超市和品牌也都在推动更加透明的标签系统,让大家买得更安心。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PLU码到底是每种水果都有,还是每个品牌的水果才有?”其实,PLU码是全球通用的。
无论你是在加拿大、美国,还是其他国家,水果的PLU码都大致相同。这种全球化的标签系统,确保了消费者在不同地方购买水果时,能够快速了解水果的基本信息。
而这些信息,也正是商家和消费者互动的重要桥梁。
总之,下次当你在超市挑选水果时,不妨多留意一下这些小标签。它们不仅能让你更加了解水果的背景,还能帮助你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惊人! 家中常见的这些日用品 正默默侵蚀夫妻俩的身体! 扔掉后奇迹发生!
“我从没想过,那些家里随处可见的日用品,竟然会成为我们不孕不育的罪魁祸首。”30岁的克斯蒂(Kirstie Phillips)回忆道。
这位来自康涅狄格州的麻醉护士和她丈夫的经历,让不少人都感到有些担忧。
作为一对年轻健康的夫妇,克斯蒂和丈夫理所当然地认为要个孩子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几个月过去了,克斯蒂的肚子依然没有动静。更令人困惑的是,两人都很年轻,家族中也没有不孕不育的病史。
在一次例行体检中,医生告诉克斯蒂,她的卵巢功能出现了异常。这个的诊断结果让克斯蒂大吃一惊。
“我没有证据,但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克斯蒂在接受采访时说。她回忆备孕失败的那段时间,同时还翻阅了大量资料,她锁定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嫌疑人”:家中日用品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可能就是罪魁祸首。
于是,她和丈夫决定大刀阔斧地改变生活方式。说干就干,克斯蒂开始了一场彻底的“家庭大扫除”。
首先被清理出门的是散发着诱人香气的蜡烛和香薰插件,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荷尔蒙失衡,影响生育能力。接着,含有“永久性化学物质”的沐浴露和保湿霜也被一一替换。
就连厨房里的不粘锅和日常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也都被列入了清除名单。
这场看似极端的行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两年后,通过人工授精,克斯蒂成功怀上了儿子利维(Levi)。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儿子出生仅10个月后,克斯蒂又自然怀孕了,诞下了女儿塞奇(Sage)。
“这简直是生命的礼物!”克斯蒂感叹道。她坚信,是远离了这些日用品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帮助她的身体实现了自我调节。
克斯蒂的经历并非个案。科学研究显示,近年来,全球生育率持续下降,美国的生育率甚至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根据疾控中心的最新数据,2023年美国的总生育率仅为1.62,远低于维持人口稳定所需的2.0更替水平。
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的特蕾西·伍德拉夫(Tracey Woodruff)教授指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影响着人们选择怀孕的能力。我们知道这些化学物质的数量和含量都在增加,而且它们中的一些可以直接影响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健康。”
科学研究发现,永久性化学物质(PFAS)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炊具到地毯,从防水衣物到食品包装,甚至连自来水中都能检测到它们的身影。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类物质会干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导致卵子发育异常,降低雌激素水平,增加流产风险。
另外两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双酚A(BPA)和邻苯二甲酸酯同样值得警惕。它们不仅存在于婴儿奶瓶、收据纸、香水和护肤品中,还会影响精子质量和卵子产量。
根据2015年发表在《内分泌学前沿》杂志上的研究,及时停止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可能有助于逆转对卵巢的损害。
虽然完全避免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些物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像克斯蒂这样的经历提醒我们,在备孕期间适当减少接触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正如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内森·科恩(Nathan Cohen)博士所说:“计划怀孕的女性应该意识到这些化学物质的危害,特别是在备孕期间,要尽可能避免接触它们。”
也许,重新审视家中的日用品,改变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习惯,就能为未来的生命铺平道路。
注意! 加拿大Costco这款热卖零食出事 已有7起投诉 快看看你家有没有!
最近,如果你在加拿大的Costco、Metro、Food Basics等商店购买了MadeGood品牌的燕麦棒,那你一定要记得检查一下。
由于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这些燕麦棒被自愿召回,原因是可能含有金属碎片,消费者最好尽快将其退回并索取退款。
MadeGood公司在其官网上发布了这一声明,指出从今年1月到11月生产的部分燕麦棒可能存在金属碎片。
尽管公司强调,这只是“极小的风险”,但还是建议消费者不要食用这些产品。公司进一步解释称,金属碎片可能是一根小巧平坦的刷子毛刷,出现在产品中的几率非常低,但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安全,他们还是决定主动召回。
被召回的燕麦棒涵盖了多个口味,包括香蕉巧克力、巧克力、迷你巧克力、巧克力生日蛋糕味等。无论你在加拿大、美国,还是其他国家的零售店或在线购买了这些产品,都可能受到影响。
这次召回的燕麦棒销量不小,MadeGood公司表示,在数亿根燕麦棒中,仅收到了7起投诉。幸运的是,截至目前,并未接到任何因食用这些燕麦棒而引发的伤害报告。
尽管如此,MadeGood公司表示,他们依然非常重视透明度与消费者安全,因此决定采取召回措施,并与各大零售商合作,确保这些受影响的产品能够迅速从货架上撤回。
据Metro确认,已经将这些召回的产品从Metro、Food Basics和Adonis等商店下架。加拿大的Costco也在其官网发布了召回公告。MadeGood公司向消费者保证,他们已经查明了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根源,并已进行修正。
如果你手头有这些燕麦棒,MadeGood建议你尽快查看产品包装上的UPC码和保质期,确认是否在召回范围内。
你可以根据召回清单对照自己购买的产品,若属于召回范围,可以将产品退回购买地点,并获得全额退款。商店将会销毁退回的产品,确保不再流入市场。
MadeGood公司还表示,他们将继续与相关监管部门保持沟通,确保这一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并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所以,如果你近期购买了这些燕麦棒,别再食用了!赶快去退货并领取你的退款吧!你也可以通过查看产品信息确认是否涉及到召回范围,并确保自己的健康不受影响。
刚刚!加航出新规 事关廉价机票 这些都不允许 处处要加钱
加拿大航空今天刚刚宣布,从2025年1月3日起,购买最低价“经济基本舱”机票的乘客,将面临非常多的限制。要想享受原来普通机票的待遇,几乎事事都要加钱。
涉及的航线包括所有北美及那些“阳光”度假胜地的机场。
加航规定,购买最便宜经济舱机票的旅客将不能够携带随身行李上飞机,只能免费携带一件个人物品。
其定义也非常严格,仅限能放置在座椅下方的小包或者电脑包。换句话说,持这种机票的旅客将不能够使用头顶的行李舱。
登机标准拉杆箱或旅行包都不可以上机,必须在安检前付费托运,费用为第一件$35,第二件$50。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会有人强制提醒旅客这些行李是不能够带上飞机的。
如果没有提前托运的话,即使到了登记口,也会被要求再托运,并会被要求支付更高的费用,一件$65。
此外,从2025年1月21日起,购买基本经济舱票的乘客只能接受系统分配的座位。如果想更换,只能额外付钱,具体费用取决于所选座位的位置。
加航没有透露这项政策是否将适用于所有加航航班。
加拿大第二大航空公司西捷WestJet在今年六月就推出了类似的机票政策。加航这次推出的新规几乎与其最低价格的“超级基本经济舱”(UltraBasic)一模一样。
购买西捷的最低价机票的旅客更有可能被分配到机舱后部中间位置的座位,而且不保证能跟同行的人坐在一起,而且将会被安排最后登机。
这些机票也不可改签、取消、退款或积累航空积分。
虽然加航并没有公开表示选座是否会跟西捷一致,但可以预计应该不会有太大区别。
婴儿车、医疗设备和行动辅助器材不计为随身行李,仍可免费携带。
虽然最低价机票的福利减少了,但加航也宣布从2025年1月3日起,购买“舒适舱”票价的乘客将在全球范围内享受两件免费托运行李的权益,而此前仅限一件。
航空公司总会选择最低票价进行宣传,但现在这些票的含金量已经大大不如之前。另一方面,这些所谓的最低票价却也未必比之前更便宜。
大家在购票时还要注意,如果需要选座或者有改签的可能,购买这些最低价的机票可能会让你付出更多的钱。一旦出行日期需要改变,就会损失所有的票钱,只能重新再买一张了。
检查冰箱! 加拿大这些黄瓜 胡萝卜含致命病毒 已有1人死! Costco鸡蛋出事!
近期,加拿大和美国有多种食品和日用品因安全隐患被紧急召回,给消费者敲响了安全警钟。
从黄瓜到胡萝卜,从有机鸡蛋到儿童玩具,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用品背后竟隐藏着不可忽视的风险。
黄瓜
根据最新消息,加拿大市场上的一些新鲜黄瓜被召回,原因是可能存在沙门氏菌污染的风险。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分别发布了警告,提醒消费者避免食用这些受污染的黄瓜,并提供了相应的处理建议。
根据FDA的通报,受影响的黄瓜品牌为SunFed Produce。这些黄瓜包装在散装纸箱中,带有SunFed标签,或使用白色普通盒子或黑色塑料箱,其中贴有生产商Agrotato, S.A. de C.V.的名称,生产地位于墨西哥的索诺拉州。
召回的黄瓜大约在10月12日至11月26日期间在美国26个州以及加拿大的多个省份出售,包括安大略省、阿尔伯塔省、BC省和萨斯喀彻温省。
FDA还指出,这些黄瓜很可能通过食品服务和零售渠道进入其他地区的商店,消费者需要特别留意。
根据CDC的报告,至今已有68人因食用这些受污染的黄瓜而出现沙门氏菌感染症状。感染者的病情通常表现为头痛、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症状通常会在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后6到72小时内出现。
虽然大多数人能够自行恢复,但对于婴儿、老年人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感染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致命。
胡萝卜
除了黄瓜,另一起备受关注的召回事件是有机胡萝卜。加拿大食品检验局扩大了此前的召回范围,新增了Cal-Organic品牌的11.34公斤装有机胡萝卜。
这起召回源于一起严重的大肠杆菌0121疫情,已导致至少39人患病,并造成一人死亡。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被污染的食品可能看起来完全正常。大肠杆菌感染的症状可能包括恶心、呕吐、轻微到严重的腹部绞痛,以及从水样到血性的腹泻。
在最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癫痫发作、中风,甚至需要输血、肾透析,或遭受永久性肾损伤,甚至死亡。
鸡蛋
此外,Costco旗下的Kirkland Signature品牌有机鸡蛋也未能幸免。
纽约的Handsome Brook农场召回了约1.08万盒鸡蛋,这些鸡蛋可能受到沙门氏菌的污染。
不过加拿大的顾客不用太过担心,因为这些受影响鸡蛋从11月22日开始,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乔治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和田纳西州这5州的25家Costco门店进行销售。
玩具
值得消费者注意的是,除了食物之外,这次还有一起不同寻常的召回。加拿大卫生部发布了针对Hello Kitty毛绒玩具的召回通知。
这些由韩国制造的玩具因塑料鼻子存在脱落风险,可能导致幼童窒息。大约2000至3000件产品已在加拿大市场销售。
即便是这些看似最安全的儿童玩具,若设计上存在瑕疵,依然可能对孩子的健康带来威胁。生产商呼吁家长们带着受影响的玩具前往购买商店进行退换,以确保孩子的安全。
面对这些召回,专家建议消费者保持警惕:仔细检查已购买的产品,如果产品属于召回范围,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退货。
对于食品,建议彻底清洁可能接触过污染产品的表面,以防交叉污染。如果怀疑已食用了被召回的产品并感到不适,应及时就医。
Costco热销食品出事! 大规模召回+下架 面包鸡肉全中招! 华人常买
黑五周Costco又被挤爆了,大批华人排队抢鱼油,还有更多打折在后面,但大家注意了,Costco又有热销商品爆出有问题,正在大规模召回+下架!
根据加拿大食检局(CFIA)的最新召回通知,多款热销食盐被查出来含有金属碎片,紧急召回,范围包括了Costco等各大超市。
这次被查出来有问题的是Sifto品牌的Hy·Grade盐,10月30日被抽查出来有金属碎片,被食检局召回,但因为这款盐也是其他商品的原材料之一,11月18日,召回范围扩大了。
不仅仅是“餐桌盐”(原盐经加工精制成供餐桌调味用的盐),就连食品级盐、散装盐和其他加工食品全部受影响!
食检局表示,这些商品已经被售卖并分销到BC、曼省、阿省、安省、魁省、萨省的Costco等各大超市了,需要进一步扩大召回规模。
11月22日, Costco就单独发布了一个重要的召回通知——Sifto品牌的Table Salt和Hy-Grade Salt都已经被下架了,商品编号分别是#1002323和#1730。
除了盐本身,加拿大许多大型制造商及其他食品也受到波及,包括面包和冷冻鸡肉制品等,多达数十种商品,具体清单如下——
Sifto品牌Hy·Grade盐
多个品牌的面包和吐司;
Griffith Foods品牌干混合产品;
Snow Cap Enterprises品牌SNC96面糊金黄混合物;
Compliments、Great Value、Janes、No Name等多个品牌速冻鸡肉产品;
Baxter和Saputo品牌咸黄油;
Olymel - Cyberbytes品牌裹面调味鸡胸肉条;
Winkler’s品牌早餐香肠及烟熏火鸡腿;
Tartistes品牌烘焙食品;
La Fernandière品牌香肠;
与此同时,加拿大食检局近日还在全国范围内紧急召回了一批有机胡萝卜,原因是有被大肠杆菌污染的风险!
11月18日,食检局发布最新消息,除了最初召回的Cal-Organic、Bunny-Luv、PCOrganics和Compliments Organic等品牌有机胡萝卜,Cal-Organic榨汁胡萝卜也一并召回。
根据这个通知,以上产品都有可能受到大肠杆菌的污染。
或许胡萝卜看起来并没有明显变质,但由于携带细菌,吃进肚子里恐导致严重疾病,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泻和便血,严重恐致癫痫、中风、永久性肾脏损伤、甚至死亡。
受影响的产品是在8月14日至10月23日期间销售的,最佳食用期为9月11日至11月2日。
食检局提醒所有消费者,如果发现家里有以下这些商品,立即丢弃或退回,千万不要再食用或分发,出现症状的人应立即就医。
召回产品清单如下——
Bunny-Luv有机胡萝卜汁,11.34公斤,UPC078783902279(销售日期:8月14日至10月23日)
...
Costco热销食品爆雷! 全是"科技狠活"恐致癌?! 切开冒白色粘液
2024年北美接连爆出各种食安,平时中超韩超里卖的金针菇就算了,麦当劳吃死人、瓶装水都有问题,就连大家爱去的Costco也被爆出热销烤鸡有问题!
妮可(Nicole Shaw)是一个美国护士,平日里经常在自己的抖音账号分享日常,内容还包括各种食物里面的毒素。
最近,她PO了个视频,表示自己看了一眼Costco热销烤鸡的配料表,吓得连包装都没拆就扔了!
Costco的这个网红烤鸡,相信不少华人都买过,价格便宜还好吃,甚至有省钱博主用一只鸡捣鼓出一桌“穷人版满汉全席”,连鸡骨头都充分利用起来。
妮可也是这款热销烤鸡的“忠实顾客”,经常买回家给孩子们吃,“它的这个价格是烤鸡中最好的”。
但她这天闲来无事瞟了一眼烤鸡包装后面的配料表,结果发现上面有10种配料。
“里面有磷酸钠,众所周知,即使是健康人,长期食用这也会导致慢性肾脏问题;还有卡拉胶,这会导致炎症、腹胀和肠胃问题;最后,什么是香料提取物?你为什么不能准确告诉我你用的是盐、胡椒粉还是辣椒粉?”
一看完这个配料表,妮可整个人都不好了,写的不清不楚的,吃了什么东西进肚子里都不知道,于是决定不再买Costco的烤鸡了。
其实,Costco的烤鸡之前就被爆过一次,说里面的磷酸钠和卡拉胶都是用来保持鸡肉水分的。
营养学家 Krystal Goodmanshuo指出,”卡拉胶在欧洲是被禁用的,但在美国还能用,它确实有可能导致消化问题、甚至结肠癌。”
还有人担心Costco的烤鸡里面有抗生素,但Costco公布了供应商的调查,结果显示97%的Kirkland Signature 产品(包括烤鸡)在饲养过程中没有“经常使用”抗生素。
可以看到,他们并没有定义啥叫“经常使用”,它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
虽然Costco表示他们的烤鸡不是“激素鸡”,但也承认他们饲养的鸡是经过基因改造的肉鸡,长得非常大,且长得很快。
不管怎么样,妮可是决定不吃Costco的烤鸡了。
“我一直以为这些只是烤鸡,很健康,但现在我真的开始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了。我刚把冰箱里的两个烤鸡都扔掉了,我不在乎它们是不是便宜美味。”
评论区很多华人都不以为然,毕竟$4.99的烤鸡,你要想要什么自行车,价钱就摆在那儿;
甚至还有不少人吐槽妮可,说都买4.99刀的鸡了,就是奔着便宜来的,都知道不健康,再说看配料不看含量的嘛,又不是天天吃8只。
不过也有人表示,自己有一次用这个烤鸡的骨头熬汤,结果蔬菜一下子就烂了,估计里面全是科技与狠活,从此不再敢吃了,还有人和家人吃了几次都有轻微食物中毒反应。
不仅如此,甚至还有人在Costco买到过生的烤鸡!
这些人在澳大利亚的一家Costco买到生的烤鸡,外面的皮和肉倒是熟了,呈现焦黄色,但用刀一切开来,里面还是生的,大家看到都吓到了。
“我一刀切进去,实在是太恶心了,里面是生的!”
有人还买到里面有白色黏液物质…
北美也有华人发现买回来的烤鸡切开里面是粉红色的,拿回去问Costco工作人员,对方表示不可能,鸡肯定都是烤熟了的,应该是腌料的颜色,他拿回去半信半疑,但最终也没敢吃,以后再便宜也不买了。
要说烤熟了,便宜不常吃还可接受,那吃到生的又该怎么办?
离谱! Costco顾客拿2002年电视退货 堪称古董 路人全傻眼!
近日,一则离奇的退货事件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一名顾客竟然在Costco退还了一台2002年购买的老式电视!
这件“古董级”退货一经曝光,立刻掀起了社交媒体的疯狂讨论。
这台电视的退货故事最早由一位名为埃斯塔克(Estaack)的Reddit用户曝光,他在帖子中写道:“我刚刚目睹了一个人退了一台电视,购买时间是2002年。”
他还表示,当时以为这是个恶作剧,毕竟谁会想到一台已经使用22年的电视还能退货?这台电视来自三星的HCL552W系列,是当年风靡一时的背投机型,厚重的外形和大尺寸让它在今天显得尤为“复古”。
在Costco的这名顾客让人不禁好奇:22年后的退货,Costco真的会给全额退款吗?对此,埃斯塔克表示自己不确定该顾客是否成功退到了款项,但他隐约听到客服提到,这台电视的确是在2002年购买的。
这则消息一出,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真是不可思议!谁会在22年后突然想起来退掉一台电视?”还有人感叹:“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人居然还保存了22年前的收据!”
为什么这位顾客会想到退还一台如此古老的电视?不少网友分析道,可能是因为Costco独特的退货政策。
在2007年之前,Costco对电子产品的退货政策非常宽松,除了电脑类产品,几乎所有电子设备都可以在购买后的任何时间退货并获得全额退款。
但在2007年,Costco收紧了对电视、投影仪、大型家电和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退货要求,改为只允许90天内退货。
虽然2007年后,电子产品的退货变得严格,但Costco的其他商品退货政策依然堪称“业内最宽松”。
据Costco官网介绍,除了少数例外,Costco对所有商品提供100%的满意度保证。比如家具、衣物甚至食品,官网上并未明确标注退货期限,这意味着某些顾客的确可以在多年前购买商品后依旧轻松退货。
其实,这并不是Costco第一次遇到“奇葩退货”了。就在今年早些时候,一名顾客成功退还了一张已经使用了五年的床垫,另一位顾客则退回了一张用了两年的沙发。
这样的事件在Costco并不罕见,毕竟其“灵活”的退货政策一直以来都是顾客们津津乐道的“福利”。
不过,Costco也不是毫无底线地接受所有退货。据了解,Costco对于频繁退货的顾客会进行记录,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可能会采取取消会员资格的措施。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Costco可能会对“退货专业户”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以确保政策不被滥用。
关于这次退货事件,加拿大Costco公司在回应媒体时表示无法就此具体案例发表评论。不过他们强调,公司对退货政策一向自信,认为自己拥有“业内最好的退货政策”。
如此宽松的退货政策固然为Costco带来了好口碑,但也让不少顾客忍不住测试它的“极限”。
无论如何,这台2002年的三星电视确实见证了退货政策的“传奇”,也让我们看到了一家零售巨头的服务底线和它对顾客满意度的重视。
警惕! 加拿大热销面包土司出事 热水壶也召回 全是华人爱买的!
大家注意了,加拿大食检局正在召回37款热销面包吐司,全是大家常买的牌子,早餐必备!
据最新召回通知,这次出问题的是加拿大人热销面包土司,包括Country Harvest、D'Italiano、Deli World、Giant Value、Great Value、No Name、President's Choice和Wonder,原因是里面有金属碎片!
一共加起来37种面包,在安大略省、魁北克省、纽芬兰省销售,此次召回是由Wonder Brands Inc.公司发起的,他们发现问题之后,就立即宣布召回了。
食检局提醒所有消费者,仔细查看召回通知,一旦买到召回批次的面包,立即停止食用!
不少华人都表示:“别呀,我才刚吃完整包,真害人!”
在此之前,加拿大食检局表示,Compass Minerals Canada Corp.因发现金属碎片,紧急召回2款散装盐。这个公司是面包所用盐的原材料供应商
Giant Tiger宣布自愿召回门店贩卖的15种Wonder Brands Inc.产品,原因是“可能含有异物”;10月29日,Costco也宣布召回24日、25日在安大略购买的Wonder Brands Inc.产品,消费者可获全额退款。
就在前几天,加拿大食检局才紧急召回了一批华夫饼,理由是这些产品受到了李斯特菌的污染,凡是从Loblaw、Walmart、Sobeys 或 Metro超市买了冷冻华夫饼的人,都需要仔细检查。
召回的华夫饼都出自用一个制造商——TreeHouse Foods。
受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可能导致幼儿、体弱者或老年人及其他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出现严重感染,症状包括高烧、头痛、僵硬、恶心、腹痛和腹泻等,严重可能致命。
2024年夏天,加拿大召回了一批植物奶,当时也是李斯特菌疫情,导致3人死亡。
除了食品之外,加拿大早些时候还在全国范围内召回了一大批电水壶,也是华人家中厨房必备电器。
召回的电水壶是由À la Cuisine 品牌生产,出问题的数量超数万个,原因是底座过热,融化电线上的塑料,从而引发火灾。
截至 5...
垂涎欲滴! 温哥华中餐厅大奖揭晓 15强名单出炉 看看哪些餐厅上榜!
温哥华的餐饮界迎来了年度盛事——第十五届温哥华中华食肆大奖(Chinese Restaurant Awards)颁奖典礼。经过一年的激烈角逐,昨天,来自本地的餐饮精英们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荣誉时刻。
今年的评选名单更是让人垂涎欲滴。特别是备受瞩目的“精英15强”(Elite 15),这15家餐厅的名字无疑是温哥华最具代表性的中餐厅之一。
评选团队由21位专家组成,他们深入温哥华及周边的餐厅,亲身体验并投票选出了这些年度最佳餐厅。
除了“精英15强”,今年的评选还特别设置了“食评人大奖”(Critics’ Choice Signature Dish Awards)和多个专业奖项。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获奖的餐厅吧!以下是精英15强:
食评人大奖:
这些获奖的餐厅和厨师们,证明了本地中餐行业在不断创新和提升,向世界展示着温哥华独特的中餐魅力。
温哥华直飞中国航班激增 川航加倍! 回国航班大汇总 “白菜价”机票重现!
“终于等到了!”对于许多归心似箭的温哥华华人来说,这个消息无疑是最好的年末礼物。中加直航时隔四年,终于迎来了低价时代,再也不用绕远路中转回国了。
随着中加航班限制的全面解除,各大航空公司竞相增班,机票价格也随之大幅跳水,甚至出现了2000多人民币的“白菜价”回国机票,让许多人激动不已。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各大航空公司航班回归的具体情况。对于温哥华的旅客们来说,加航可能是目前航班增加最多的。
上月底,加拿大交通部宣布取消此前针对中国大陆航司的航班限制,加拿大航空公司(Air Canada)紧接着官宣:将从温哥华恢复每日直飞北京的航班,并把飞往上海的航班增至每天一班。
中国的航空公司也不甘示弱,陆续推出增班计划。东航、南航、厦航、海航、川航等纷纷宣布从11月中旬到12月恢复或增加多条直飞加拿大航线。
不少华人都喜欢的川航,从11月29日起,成都-温哥华的航班增至每周2班。
而国航也将于11月8日开始取消北京-温哥华航线的沈阳经停,并在12月进一步增班至每周四班。
还有厦门航空,自2024年11月14日起,厦门-温哥华航班增至每周2班。
至于多伦多,东航的上海-多伦多航班将从11月16日起增至每周四班,南航也将增至每周四班广州-多伦多的航班。
还有海南航空,将于11月10日恢复北京-多伦多的直飞航班,每周一班。
最让人惊喜的是,机票价格也迅速回落,最低价竟已跌至2000元人民币左右,简直让人梦回疫情前的价格。
即使是直飞上海,机票价格也回到了4字头。
《北美票帝》的数据显示,12月的机票已经大幅降价。不少直飞航班只需2000+元,而中转航班的价格与直飞几乎持平,甚至更贵。
这次增航不仅让机票更便宜,汇率也来“助攻”。加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持续下跌,已低至5.10元。这对计划换汇的华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不过,尽管中加航班增加,航线仍未恢复至疫情前的规模,也就是每周72个航班。目前,加航仅恢复了温哥华往返中国的航班,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的航线还未开通。
除此之外,最近这几年华人前往北美都喜欢在韩国或日本转机。尤其是大韩航空,不仅能有最低的价格,同时服务还更为优秀。
因此,虽说直航比较方便,但中加直航仍然会受到韩日转机的冲击。
旅行社工作人员透露,咨询和订票的客人显著增加,大家都在趁低价抢票回国。春节前的机票价格虽然依旧较高,但春节后有望进一步下降。
总之,华人们归家路越来越顺畅,久违的直飞航班和“白菜价”机票让明年的回国梦变得更加轻松。
小心! 机票上有这四个字母 你就被盯上了 可能会有大麻烦!
“抱歉,您需要额外安检。”这句话恐怕是旅客都不想听到的。然而,如果你在登机牌上发现“SSSS”这四个字母,那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了,这可能意味着你接下来要面临一次不太平凡的安检经历。
“SSSS”全称为“二次安全筛查选中”(Secondary Security Screening Selection),通俗点说,就是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TSA)随机挑选了一部分乘客进行额外的安全检查。
很多旅行专家提醒,这四个字母几乎成了“不想经历”的代名词。
“SSSS”标记是安全部门用来筛查特定乘客的额外检查措施。美国航空专栏作家扎克·格里夫(Zach Griff)解释说,这种标记是美国安全部门与航空公司共享乘客名单后,由相关部门提前选出的。
因此,一旦被选中,旅客通常会在出发前几天收到通知,而这种标记也会印在登机牌上。
对于“SSSS”旅客来说,网上值机基本无望,必须到机场柜台领取登机牌,这一点就给旅客出行带来不便。
在此之后,还要在安检口接受更严格的检查,不仅需展示登机牌,还可能被要求进行全身扫描、行李清点,甚至一些额外的问询。
虽然大部分旅客并不乐意看到“SSSS”,但航空专家也提醒,这是确保航空安全的重要一环。
像乔丁·维尔泽拉(Jordyn Verzera)这样的旅行博主就亲身体验了“SSSS”带来的额外安检。作为知名旅行博主,她曾在登机牌上看到这个标记,结果整个旅程变成了一场安检马拉松。
维尔泽拉分享说,在她试图用手机app获取登机牌时,竟然无法完成操作,只好去柜台办理登机手续。而她的同伴JT·莫卡尔斯基(JT Mocarsk)则依然能够顺利使用电子登机牌。
维尔泽拉表示,“SSSS”不仅印在登机牌上,还被特意圈了出来,安检人员几乎每步都要求她出示登机牌,从她进机场到最终登机,整个流程极其繁琐。
到达目的地后,维尔泽拉还不得不经历一次“深入的海关检查”:她的所有行李物品,包括洗漱用品,都要被逐一清空并重新扫描,连电脑都要开机检查。
莫卡尔斯基也曾在罗马遇到“SSSS”的标记,不过他的经历相对顺利,主要因为不同机场的检查强度有所不同。
莫卡尔斯基后来总结道,关键在于保持冷静,尊重安检人员的要求,避免过度紧张。此外,他和维尔泽拉还建议,频繁飞行的乘客可以考虑购买旅行保险,以便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更有保障。
TSA发言人对此解释说,“SSSS”标记的设置是为了确保运输安全。从旅客踏入机场的那一刻起,安全措施就已在全程跟踪,以防范任何潜在的安全风险。
同时,TSA也指出,乘客的选择是随机的,没法提前避开。这也意味着,一旦你的登机牌上印有“SSSS”,无论多不情愿,你都得接受一系列的额外检查。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觉得遇到“SSSS”标记简直是旅行者的噩梦。然而,专家们普遍认为,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安检流程是最有效的应对方式。
对于需要经历“SSSS”标记安检的乘客来说,提前规划出行时间、准备必要证件、耐心等待是顺利通过安检的关键。
这四个字母虽然可怕,但也代表了航空安全的另一种保障——对潜在风险的提前防范。因此,下次飞行时,如果你的登机牌上出现了“SSSS”,记得深呼吸,配合检查,继续安心踏上旅程。
官宣!北京直飞温哥华正式恢复 航班数量翻2倍 机票价格狂跌
加拿大刚宣布取消针对中国航线的禁飞令,接连几天,各大航司都宣布复航,机票价钱已经开始出现下降,更有华人已经买了1200刀往返的机票。
继加拿大航空之后,中国国际航空和海南航空也接连发布了最新的复航通知!
从11月18日起,温哥华飞北京的国航航班就会从每周1班,增至每周3班,周一、五、六各有航班!
更重要的是,华人飞回北京不用再技术经停沈阳了,直飞抵达。
除此之外,海南航空也宣布—11月10日起,多伦多直飞北京的航线也正式恢复,每周1班!
此次加拿大解除航班限制的主要涉及7大中国的航空公司,国航、首航、东航、南航、海航、川航和厦航。
除了国航和海航 给了明确的复飞时间,其他航司暂时还没有发布通知,但应该也不远了。
目前加拿大直飞中国的只有温哥华和多伦多,温哥华执飞航司比较多:国航、川航、海航、厦航和加航都有,相反多伦多比较少,只有东航和南航每周1班。
因此,不少华人表示这次增航对多伦多华人的意义更大,但也有人表示:温哥华回国机票一直下不去,尤其是想一大家子一起回去的,每次看机票犹豫几天还是下不去手,这一增航,机票也有望便宜。
加航就更不用说了,第一个宣布增航的,机票已经开始下降了。
加航增航虽然得等到12月7日,但他们的消息最先出来,机票下降也比较早。
现在查官网,3月春假温哥华直飞上海的机票是809刀;
赶在国内除夕回去,单程659刀,回程616刀,加起来算上税1274刀;
同一个时间段,1月29日至2月6日,温哥华直飞上海,去程836刀,回程793刀;
国航温哥华飞北京的11月19日的机票也出来了,往返6529人民币;
另外,虽然温哥华直飞广州的航班还没有消息,但厦航中转航班的价钱也下来了,有人买到1200刀来回,圣诞节前1300刀。
成都单飞温哥华的票也到了2500人民币;
有人表示,先不论价格下没下来,有直飞就很高兴了.
“总算有直飞北京的了,这些年飞了多少趟中转美国,想想都心累。”
海南航空多伦多直飞北京的票暂时还没放出来,官网还是还是显示中转航班、一周2班的票,价钱在7929人民币;
现阶段,已经确定复航的有——
加航:温哥华飞北京(1月15日起,一周7班)
加航:温哥华飞上海(12月7日起,一周7班)
东航:多伦多飞上海(11月18日起,一周4班)
国航:温哥华飞上海(11月18日起,一周3班)
南航:多伦多飞广州(11月16日起,一周4班)
厦航:温哥华飞厦门(11月14日起,一周2班)
海航:多伦多飞北京(11月10日起,一周1班)
临近圣诞新年,许多华人都在实时蹲票。
有人在社交平台晒出航旅线平台大数据显示,飞往多伦多的搜索指数环比上周增长1.1倍,飞往温哥华增长1.5倍。热门航线机票价格低至人民币3500,即690刀上下。
这才刚宣布复航,机票价格就已经下降了,等到全面恢复,还会更低,到时候华人回家就更方便了。
激动! 惠斯勒连下3天雪 80厘米新雪覆盖 滑雪爱好者们抓紧计划!
惠斯勒黑梳山滑雪场已经进入了银装素裹的世界,滑雪季的脚步越来越近!
就在刚刚过去的三天里,这座加拿大西部最受欢迎的滑雪胜地迎来了80厘米的新雪,雪层的增长让人不禁期待即将到来的滑雪季。
滑雪场的造雪团队早在10月16日便开始了造雪工作,已经填满了相当于15个足球场面积、约一英尺深的雪层,为即将到来的游客们精心铺设了一个理想的雪场。
根据目前的情况,惠斯勒黑梳山滑雪场预计将在11月22日正式开放,届时滑雪爱好者们可以尽情在雪地中驰骋,迎接一整个冬季的滑雪狂欢。
不仅是惠斯勒黑梳山,就连温哥华周边的山峰也已染上了冬日气息。早在本月初,位于大温的雪山便首次出现降雪。
Cypress Mountain在10月16日报告了首场降雪,而Mount Seymour的雪景摄像头也捕捉到了山顶的白雪覆盖。
随着气温的下降,整个滑雪季都逐渐拉开了帷幕,滑雪爱好者们的热情也随之高涨。无论是专业滑雪者还是家庭游客,惠斯勒和温哥华周边的滑雪胜地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好了准备。
这个冬天的滑雪季,你准备好了吗?
特大喜讯! 加拿大取消中国航司全部限飞令 航班爆炸式增长! 华人回国机票价格必将大降
突发!加拿大运输署于周一发布重要公告,宣布撤销此前对中国大陆航空公司实施的限航措施。
这意味着自2024年10月25日起,中国各大航空公司往返加拿大的航班数量将不再受到每周最多6个往返航班的限制,同时解除了此前对北京直飞加拿大客运航班的禁令!
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让所有加拿大华人欢欣鼓舞。
此次限制措施的解除涉及七大中国航空公司,包括中国国际航空、首都航空、东方航空、南方航空、海南航空、四川航空和厦门航空。
这些航司此前持有的定期和不定期国际航线许可证上的限制条件将全部被移除。
新政策一出,不少中国航空公司迅速做出响应。比如中国南方航空,其实早在1个月前就宣布了航班恢复的通知。
不仅如此,有网友表示,从2024年11月16日起,南方航空还将增加更多多伦多往返广东航线。
据消息人士表示,中国一些航空公司其实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准备要增航了,但就是受限于加拿大的政策而无法实现。
如今限制彻底放开,想必中加航班数量即将出现爆炸式增长。
有消息灵通的旅客表示,一些第三方订票平台已经开放了增班后的机票预订服务。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加拿大撤销限制措施将对中加航空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在压抑了这么久之后,如今航班数量的增加将显著提升两国间的客运能力,为商务、留学、旅游等各类出行需求提供更多选择。
其次,随着航班供给的增加,机票价格有望逐步回归理性区间,这将大大减轻旅客的经济负担。
此外,航班的增加也意味着航班时刻将更加灵活,旅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更合适的出行时间。
可以预见,未来几个月内,各大航空公司将陆续推出新的航线规划,中加航空市场有望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政策调整距离加拿大运输署2022年2月3日发布的限制令已有将近三年时间。
此次限制的解除,可以说是标志着后疫情时代国际航空市场的进一步复苏,将为促进中加两国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和人员互访带来新的机遇。
恶心! Costco热门零食竟吃出大量蛆虫 不断蠕动! 三文鱼藏寄生虫群!
华人最爱的Costco最近可谓是风波不断,就在上周Costco才刚面临一场大规模的李斯特菌疫情风波,召回了多款广受欢迎的产品,结果没想到,还有更多出问题的商品。
根据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有人在一袋坚果中发现了蠕动的虫子,除此之外,还有网友声称自己在Costco购买的三文鱼里看到了可怕的寄生虫。
这些发现让消费者惊恐不已,纷纷表示“再也不敢吃了”。
事情的起因源于TikTok上的一段视频。视频的发布者是肯德尔·布朗(Kendall Brown),她上传了自己和朋友在家中拆开一袋来自Costco的Kirkland Signature品牌坚果的场景。
当她们倒出坚果准备享用时,竟然用镊子从其中一颗花生里夹出了一条小虫,看上去像是蛆虫的幼虫,还在不断蠕动。更夸张的是,虫子还不止一条,布朗竟从坚果中夹出了一大堆的虫子。
布朗对着镜头吐槽道:“袋子上根本没写里面会有虫子啊!”她还强调,这袋坚果的保质期显示到2025年5月10日,意味着这包坚果才刚刚上市不久。
布朗的视频迅速走红,短时间内获得了超过750万次观看,近30.4万个点赞,成为热点讨论话题。
人们对在坚果中发现虫子的情况感到不可思议,纷纷留言表示恶心,有的甚至称Costco可能会因为这件事被起诉。
对许多消费者来说,坚果是他们日常饮食的一部分,而这段视频彻底打破了他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
然而,这还不是Costco食品质量问题的唯一投诉。就在不久前,另一位TikTok用户萨维(Sav)则在她的账号上曝光了在Costco购买的阿拉斯加三文鱼中,发现寄生虫的惊悚经历。
萨维的视频中,她一边展示着冰箱里的三文鱼块,一边讲述了自己在解冻准备烹饪时的惊魂一刻——在鱼肉中发现了大量寄生虫,甚至一块三文鱼里密密麻麻布满了寄生虫群。
萨维在视频中说道:“我不只是发现了一条虫,而是整整一团!”她还愤愤不平地表示:“Costco,你们能不能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买的三文鱼里会有寄生虫?!”
随后,她不无怀疑地自问这些寄生虫是否与三文鱼的养殖方式有关,比如野生捕捞和养殖鱼的区别,但无论如何,她已经对晚餐失去了胃口。
这种情形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大家纷纷留言讨论三文鱼中寄生虫的问题。一些网友指出,寄生虫在海鱼中其实并不罕见。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曾报道,数据显示75%的野生太平洋三文鱼都感染了寄生虫,其中一种叫做拟环虫的线虫尤为常见。
多年来,因三文鱼中发现寄生虫而产生的“恐怖故事”屡见不鲜,有些超市甚至因此被网友公开批评。
然而,科学家们指出,如果三文鱼被彻底煮熟或冷冻到足够的低温(如零下20摄氏度冷冻一周),这些寄生虫其实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看到萨维的视频,不少人留言表示自己早就知道鱼类中会有寄生虫的存在。有人留言称:“大部分鱼类都有虫子,他们已经尽力去除掉了。”
也有来自阿拉斯加的网友补充说:“我们这边都知道冷冻和煮熟是最保险的方法,反而不敢碰养殖的三文鱼。”一位在海鲜行业工作了十年的网友甚至说道:“所有鱼类都有寄生虫,想完全避免这类情况的话只能不吃鱼了。”
尽管如此,这些发现还是让消费者感到恶心,并对Costco的质量控制提出质疑。许多人呼吁Costco应该在产品标签上明确说明存在寄生虫的可能性,以避免顾客在食用时产生困扰。
同时,消费者对于Costco等大型超市的信任也受到了冲击,因为他们对这些知名超市往往寄予更高的质量期待。
警惕! 华人搭2小时飞机 落地就猝死! 温哥华航班飞到一半出人命 全机伴尸飞
近日,据《福建卫生报》报道,一名年仅40岁的男子,搭乘仅2个小时的短途航班,却发生意外。飞行全程一切正常,结果在下机时着急起来取行李,引发肺栓塞,紧急送医后却不幸离世。
近年来,乘客搭飞机猝死的新闻越来越多。
2023年10月,一对夫妇搭乘卡塔尔航空QR908航班飞往悉尼,14个小时的航程竟成噩梦。
坐在两人后面的60岁女子突然发出“奇怪的声音”,“她看起来是在睡觉,但发出很大的声音,但渐渐没声儿了”,于是他们叫来了机组人员。
空乘人员过来查看之后,紧急抢救,先是用了氧气面罩,然后实施心肺复苏术,最后上了除颤器了,都没能把人救回来。
周围的乘客都被转移到了其他位置,这个女子的尸体就这样留在原地,盖上毯子,全机人伴尸飞完剩下航程,直到落地。
2022年8月,一架从中国香港飞往英国的航班上,46岁的妈妈海伦(Helen Rhodes)和丈夫决定带孩子搬回英国。
可没想到,她就死在了这架航班上,再也没能醒来。
他们本来是准备先飞往德国法拉克福转机的,然而几小时过去,家人发现她竟一动不动,异常安静。
发现不对劲的丈夫和孩子赶紧试着叫醒她,但为时已晚,这是海伦的呼吸已经十分微弱,陷入昏迷状态!
机组人员也立即赶来抢救,但仍没能挽救海伦。
年幼的孩子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妈妈被宣告死亡,接下来8小时,他们一直坐在妈妈的遗体旁。
之前加拿大航空也曾发生过类似的悲剧,当时一架从温哥华起飞,原定飞往澳大利亚的国际航班上,一名男子突然猝死,抢救都没来得及!
这名38岁男性乘客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 Woodgate)当时是与妻子和另一个亲戚,带着5个孩子出发的,目的地是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没想到飞机才飞到一半,他突然感觉到身体极度不适,当场就倒下了,机组人员通知机长之后,飞机临时迫降在夏威夷檀香山。
但因为克里斯托弗发病突然且严重,没等到抢救就死了。
也因为这起突发紧急医疗事故,全机257名乘客和13名机组人员都受到影响,隔天重新出发。
除此之外,一名来自温哥华的10岁华人女孩詹妮斯(Janice Xu)在乘坐达美航空DL2423航班从洛杉矶飞往西雅图时,也在途中心脏骤停死亡。
据当时报道,飞机落地之后,已经有急救人员等在机场,第一时间就为她提供心肺复苏,可惜还是无力回天。
还有一名62岁的德国男子在费了10个小时之后,突然猝死,医务人员初步判断,他可能是因长途飞行中久坐不动,导致被称为“经济舱综合征”的肺栓塞,才酿成了死亡悲剧。
针对今天这个华人男子肺栓塞的例子,医学专家解释,肺栓塞正是静脉血栓中最严重的一种疾病表现。
经济舱座位空间有限,乘客在狭小空间内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血流速度自然减慢,甚至淤滞,就容易形成血栓。
经常搭飞机的人,应该都有听过“经济舱综合征”这个词,指的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有研究表明,连续飞行5-6小时以上,就容易诱发血栓。
血栓一旦出现,新鲜的时候很容易从血管脱落,通过下肢静脉回流到右心房、左心室,然后流向肺部。
如果肺部的细小血管发生栓塞,人会感到呼吸困难、胸疼;但如果不幸堵的是肺动脉,就容易引发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肺栓塞,可能会毫无征兆地引起猝死。
不少网友也表示——
“久坐真的要注意,每40分钟到1个小时就要站起来活动一下,但不要猛地一下子大动作。”
“才2个小时就肺栓塞?长途飞机怎么办。”
“有听说过有人坐飞机回国脚会肿起来,所以要走一走。”
“2个小时也要走动走动,拍打一下腿部,”
“睡觉的时候咋办呀,不是也长时间不动嘛。”
女子偏头痛 半边脸麻木 一查竟是癌 癫痫昏迷! 这些症状千万别忽视!
随着癌症年轻化,越来越多年轻人因为一点身体不适去看医生,结果查出各种癌症,令人痛心。
尤其是现代年轻人大病没有,总有些小病小痛,但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年轻没什么大问题,结果错过了身体释放出来的重要信号,27岁的金伯莉·巴格利(Kimberley Baggley)就是其中之一。
2023年6月,金伯莉突然开始频繁的偏头痛,一开始也没注意,只觉得是工作压力太大或是生活作息不规律导致的,没放在心上,日子照样过。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金伯莉发现自己偏头痛的症状不仅没有减轻,反而频率和强度逐渐加大,而且左侧面部出现麻木感!
这不寻常的症状,这让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去医院看看。
跑了几趟医院,医生也没看出个什么大病来,只是根据症状给开了一些常见的止痛药,并建议她多休息。
原以为症状会就此减轻,但金伯莉病情却一天天在恶化,有过偏头痛的人都知道,痛起来是真的难受,啥也干不了。
金伯莉在经历了一次强烈的头痛后,症状又明显加重,她是个宝马,与丈夫卢克(Luke Baggley)与有一个6岁的儿子乔治,这个年纪的孩子正式活力充沛的时候。
为了照顾妻子的身体,卢克带着乔治出门玩,去游泳,试图让金伯莉得到短暂休息。
然而,等他们玩得差不多回到家,却发现金伯莉因癫痫发作而昏迷在床上!
卢克立即把她送去医院,医生给她做了CT和MRI扫描,诊断结果出来:脑肿瘤!
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让她和家人完全无法接受。
医生表示,金伯莉得的是三级星形细胞瘤,属于恶性肿瘤,生存率相对较低。
回忆起那个时刻,金伯莉眼中含泪:“‘你有脑肿瘤’这五个字改变了我们的整个生活,让我感到无比恐惧,感觉一切都失去了控制。”
为了保命金伯莉接受了开颅手术,医生成功切除了95%的肿瘤,然而,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她的病情比预期更为复杂。
为了确保尽可能彻底地清除肿瘤细胞,她还进行了33次放疗,并开始化疗,这一切让她饱受折磨。
金伯莉说,这是她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有时我真的想放弃,但为了家人,我必须坚持下去。”
卢克在妻子生病后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不仅要工作养家和支付巨额医疗费用,还得照顾妻儿。
“看到我的妻子遭受这些痛苦,我感到无能为力。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希望,金伯莉的坚强让我感到自豪。”
因小病发现自己患癌的,还有15岁的苏格兰女孩尼娅夫。
今年6月,尼娅夫全身开始出现“持续的瘙痒”,起初家人认为这可能是过敏或某种食物不耐受,家庭医生建议他们记录下孩子每天摄取的食物。
但很快,瘙痒的症状就失控了,尼娅夫都痒得无法入睡了,手也停不下来去抓。
这天,尼娅夫突然发现自己脖子上出现一个肿块,家人们立即把她送到了急诊室。
经CT扫描、活检和超声检查,8月份,尼娅夫就被诊断出霍奇金淋巴瘤——一种在淋巴系统中发展的癌症,而且已经进入二期了,现在正接受化疗。
看着女儿这样,妈妈黛博拉也很难过,表示:“尼娅夫曾是一位受欢迎的女孩,美丽动人,但现在她不想让任何人看到自己,因为头发都已经掉光了。”
她和3个女儿6月份才从葡萄牙度假回来,没想到回来尼娅夫就生病了。
“她那段时间感觉不太好,全身都在痒,这让她夜不能寐,不断地去抓挠自己的皮肤,于是我们带她去看医生,医生检查发现她的叶酸水平较低,开了三个月的叶酸。”
尼娅夫的治疗将包括4个28天的化疗周期,目前她已经完成了两个周期。
警报! Costco大批热卖食品出事 恐含致死病菌 加拿大也遭殃 家里有赶紧扔!
最近,加拿大和美国的Costco超市正面临一场大规模的李斯特菌疫情风波,各地纷纷召回多款广受欢迎的产品。
这些产品涉及日常速冻小吃、鸡肉意面、熏鲑鱼等,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各大超市强烈建议顾客立即停止食用、丢弃或返回购买地办理退货。
涉及产品规模之大,令人震惊。
这场疫情的中心来自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一家名为BrucePac的食品加工厂。这家工厂专门生产即食鸡肉和其他肉类产品,供货渠道遍布全美,涉及包括Costco、Aldi、Trader Joe's和Walmart等大型零售商,同时还供应给学校和餐馆。
由于工厂在产品的例行检测中发现了李斯特菌,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服务局(FSIS)展开进一步调查,最终确认疫情源头是BrucePac的即食鸡肉产品,后续在检测中发现的感染产品总量达到了1200万磅。
为安全起见,BrucePac全面召回其分销到各地的鸡肉和牛肉产品,防止可能的疫情扩大。
作为主要零售渠道之一,Costco立即启动了广泛的召回行动。此次召回的食品包括多款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包括Readywise紧急蛋白罐、Red's墨西哥风味迷你鸡肉卷、El Monterey鸡肉芝士玉米卷、Rana鸡肉松露意面以及白鸡肉蘑菇酱意面等。
这些产品的最佳食用日期远至2026年,使得召回范围进一步扩大。
其中,特别引人关注的是Readywise 110份应急蛋白罐,这款产品专为紧急情况下使用,具有长达25年的保质期,虽然并未直接检测到李斯特菌,但Costco出于“极度谨慎”依然选择了召回该产品。
FSIS提醒消费者,由于许多被召回的产品分布广泛,可能会出现在学校、餐馆等地,因此相关机构也应停止使用并立即退回。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在美国,加拿大的Costco也未能幸免。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近期宣布,由于李斯特菌的潜在污染,上文中提到的Rana品牌的调味白鸡肉蘑菇酱意面,在加拿大范围内也被召回。
召回产品的重量为1.14公斤,最佳食用日期为2024年10月10日至11月16日之间,CFIA呼吁加拿大消费者尽快将产品退回或丢弃,以防万一。
此外,CFIA也提醒公众,即便食品外观和气味正常,仍可能存在细菌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孕妇、老年人以及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应特别警惕。
除了鸡肉制品,Costco最近还召回了Kirkland品牌的熏鲑鱼。这款产品由Acme Smoked Fish Corp.生产,于10月9日至10月13日期间在美国东南部部分Costco商店有售。
此次召回是由于生产商在例行检测中发现了可能存在的李斯特菌风险,虽然尚未收到任何因食用该产品而导致的感染报告,但Costco依然建议顾客立即停止食用、将产品退还商店并进行全面消毒,以防扩散。
李斯特菌感染会引发一种叫做李斯特菌病(listeriosis)的疾病,虽然大多数人感染后症状较轻,但对于孕妇、免疫力低下者和老年人来说,该病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致命。
在严重情况下,李斯特菌感染可能会侵袭人体的神经系统,导致脑部炎症、血液感染、癫痫发作甚至脑部肿胀。
一位来自佛罗里达的86岁老人迈克尔(Michael Silberman)就在今年感染李斯特菌,他在感染后出现了严重的脑部肿胀和癫痫发作,被迫接受了数周的镇静治疗,导致其日常生活受限,如今只能借助助行器在家中移动。
除了食品安全问题,加拿大Costco目前还在进行多项产品召回。其中包括去年2月召回的柯克兰品牌Extra Strength止痛片,因其不符合相关标准;2020年11月召回的Crock-Pot 6夸脱多功能电饭煲,因存在烫伤风险;以及今年2月召回的BISSELL无线吸尘器,因电池组可能出现过热问题。
家电产品方面,LG 86英寸4K智能电视因支架存在倾倒风险被召回,Vitamix搅拌机的部分型号因刀片可能脱落造成割伤风险也在召回之列。此外, Sunbeam品牌的超柔软电热毯因存在起火和烧伤风险,也被列入召回清单。
其他还包括Bialetti法式咖啡压滤壶、Danby除湿机、Cuisinart和Krups华夫饼机、以及Contigo儿童水瓶等。这些产品均因设计缺陷或材料问题被召回,Costco提醒消费者注意家中是否有类似产品,确保家庭环境的安全。
Costco表示,消费者如发现自己购买了上述任何产品,即使已经使用多年且未遇到任何问题,仍可将产品退回门店获得全额退款,无需出示购物小票。
麦当劳汉堡出事 顾客吃完身亡! 已49人中招 死亡率高达20%!
突发,麦当劳今天摊上事了!
麦当劳经典的盎司牛肉汉堡(Quarter Pounder),卷入了一场严重的大肠杆菌疫情,导致美国一名老人不幸去世,另有49人在美国10个州出现感染。
这场疫情不仅让消费者感到恐慌,也给麦当劳的声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报告,这次疫情主要集中在科罗拉多州(27 人)和内布拉斯加州(9 人),几乎所有患者都在发病前食用了麦当劳的盎司牛肉汉堡。
除了去世的老人之外,还有10人住院,其中一名儿童因为感染引发了严重的肾功能衰竭,被紧急送医抢救,生命垂危。
盎司牛肉汉堡每天在美国要卖出超过11万个,怎么突然就出事了?目前,调查人员怀疑这次疫情可能与汉堡中的切片洋葱或牛肉饼有关。
麦当劳为了确保顾客的安全,已经在受影响的多个州下架了盎司牛肉汉堡,并暂停了切片洋葱的使用。
麦当劳北美的首席供应链官塞萨尔·皮尼亚(Cesar Piña),在一份声明中解释道,初步调查显示,问题可能与一家为三个配送中心供货的供应商所提供的切丝洋葱有关。
为了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麦当劳决定暂停该供应商的洋葱供货,并立即将受影响的原料从餐厅撤下。
麦当劳已暂停在美国12个州的部分地区的盎司牛肉汉堡销售。同时,所有当地餐厅已被要求清除相关原料库存,并暂停切丝洋葱的配送。
与此同时,麦当劳还强调,除了盎司牛肉汉堡,菜单中其他的菜品,比如巨无霸、芝士汉堡等都未受影响,顾客可以放心食用。
至于加拿大的麦当劳,根据麦当劳向媒体发表声明称,加拿大的餐厅并未受到疫情的影响。
麦当劳在声明中表示:“我们想向加拿大的客人保证,美国某些州的部分麦当劳餐厅出现的情况,不会影响我们的加拿大餐厅或菜单项目。”
这次疫情来得突然且严重,最早的病例是在9月29日出现的,而最后一例确诊发生在10月11日。
疫情最早爆发的两个州分别是科罗拉多州和内布拉斯加州,但随后在其他8个州也报告了类似的病例。
CDC专家解释说,本次疫情涉及的是O157:H7型大肠杆菌,这是在人类中最常见的致病菌株之一。
感染者通常会在接触细菌3至4天后出现症状,包括腹部剧痛、血性腹泻和呕吐等。虽然大多数患者能在5至7天内自行康复,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严重的并发症。
专家提醒,如果在食用麦当劳Quarter Pounder后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就医:体温超过102华氏度(约39摄氏度)的发烧、持续3天以上且未见好转的腹泻、血性腹泻、严重呕吐导致无法补充液体,或出现脱水症状(如尿量减少、口干、站立时头晕等)。
此次大规模下架对麦当劳造成了重大影响,公司股价在CDC公布消息后的盘后交易中暴跌9%。
据统计,大肠杆菌每年在美国造成约95,000人感染,死亡率高达17%至20%。其中,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较弱,是感染后死亡风险最高的群体。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美国快餐行业第一次因为食品安全问题陷入危机。2015年,墨西哥卷饼连锁品牌Chipotle也因大肠杆菌爆发,遭受了沉重的市场打击和品牌损失。而这次麦当劳的疫情事件,再次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提高了警惕。
对于消费者来说,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需求。麦当劳作为全球最大的快餐品牌之一,自然也明白这一点。
麦当劳表示,未来将会进一步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确保类似的事件不会再次发生。
疫情的调查仍在继续,麦当劳承诺将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并在第一时间向公众通报最新进展。
滑雪爱好者注意! 惠斯勒今年滑雪票价再度飙升10% 提前购票能省一半!
今年如果你决定去惠斯勒滑雪,走到窗口买票时可能会被吓一跳——单日缆车票的价格已经飙升到了330加元(税前)。相比去年刚刚不到300加元的票价,这次涨幅达到了10%。
其实,早在去年惠斯勒就让滑雪爱好者们吃过一次惊,去年时,惠斯勒把当天购买的缆车票价格提高到了2022-23雪季的1.5倍!
而今年看来,这个价格调整还远没有结束的意思。
不过,如果你是提前规划的那类人,惠斯勒倒是提供了一个“省钱”的办法。目前网上提前买一张单日票的价格是151加元(税前),但等滑雪季正式开始后,这种好价格可能就看不到了。
另外,惠斯勒也鼓励大家购买几日捆绑票或是季票,这样可以摊低每天的费用。但别高兴得太早,这些票的价格也没放过涨价的机会。无论是专属惠斯勒的季票,还是Epic Pass,价格都比去年涨了100加元以上。
惠斯勒Blackcomb的发言人戴恩·格尔戈维奇(Dane Gergovich)曾解释过,2021年Epic Pass发布时曾有过一次20%的降价调整,但自那以后,价格每年都在缓慢上涨,大致与通货膨胀同步。
去年滑雪季开始时,滑雪者们面对的是暖得不太寻常的天气和满山的泥泞,体验相当差。不过根据今年的天气预报,情况可能会好很多。
《农民年鉴》预测,这个冬天可能会冷得彻骨,因为拉尼娜现象(La Nina)要来了!看样子,滑雪条件会好上不少。
总之,尽管票价上去了,但天气的回暖可能让这个雪季更加值得期待。至于你是否愿意为这一切多掏腰包?那就要看你有多想体验这冰冷刺激的冬天了!
恐怖! 妹子拆个亚马逊包裹 整个家差点毁了 简直噩梦!
现代人已经离不开网购了,尤其是现在临近年末,很多人下了班最大的乐趣,就是拆大大小小的包裹。
然而,大家拆快递的时候也要小心,最近有妹子收了个亚马逊包裹,结果被“不速之客”入侵家里,遭了大殃!
是这样的,妹子Niamh在网上买了东西,周六一大早,快递就寄来了,她当场就在家里打开了。
结果没想到,快递的箱子里藏了蟑螂!
蟑螂这种生物,你看见一只,实则是一大家子都带来了。
果不其然,妹子很快就在家里发现了5只蟑螂的身影,开始在家里四处乱窜,速度之快让人措手不及,抓都抓不住。
妹子一开始不知道这蟑螂是怎么进到家里来的,只知道各个角落都开始出现小强,看得人头皮发麻。
崩溃的妹子直接请了专业的灭虫公司来杀蟑螂,他们告诉她,蟑螂很可能就是从包裹进来的。
更要命的是,这次入侵妹子家的还是德国蟑螂。
众所周知,德国小强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蟑螂,长相恶心但生命力顽强到令人发指。
德国小强最长有2厘米,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出没,畏寒,基本在室内活动。
与其他蟑螂相比,德国小强对杀虫剂具有特别强的抵抗力。
化学药品对蟑螂作用不大,对某种药剂成分有抵抗力的蟑螂可以在一代之内对其他药剂成分也产生抗药性,存活下来的蟑螂会在几个月内再次大量繁殖。
由于蟑螂平均寿命为三个月,其抗药性发展的速度极快,因为最具抗药性的蟑螂会将基因传给下一代。
灭虫公司来了之后,直接进行熏蒸处理,把妹子家的“重灾区”——厨房全部清了一遍。
经过这次,妹子也把经历PO出来,并提醒大家:收到包裹最好在外面打开!
这条视频发出来之后,就引起不少人评论——
“我们上周也遇到一样的事情,先是看见小蟑螂,立马就喊了灭虫公司来处理,结果发现是德国蟑螂,他们喷了药,说21天之后还会回来复查。”
“这次过后,我可再也不敢在家里拆快递了,灭虫公司也是这么跟我们说的。”
还有网友分享,除了亚马逊网购包裹,还有别的“雷区”。
“我们在二手市场淘冰箱的时候也遇到这种情况,真是学到教训了,再也不买二手东西了。”
“我公寓隔壁的邻居也是,买了二手东西,结果里面有蟑螂,他们更惨,整个公寓都被入侵了,大家花了超过4年的时间去处理这个问题,纸箱真的会藏蟑螂”
“这就是为什么每次我从Facebook市场或二手店买东西时,都必须在外面清理,因为这些小虫子藏得很好。”
注意了,大家在拆包裹时最好在明亮的地方打开包裹,这样可以更容易发现潜在的蟑螂。而且一定要仔细检查包裹和物品,特别是蟑螂卵囊,拆完之后迅速处理纸箱。
Costco网红烤鸡出事! 营养学家自曝吃完次次生病 多人已中招!
尽管频频被吐槽,Costco还是不少北美家庭的买菜首选,很多人还在挖掘“隐藏菜单”,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好吃的。
没想到,就在近日,有人爆料Costco广受顾客喜爱的网红烤鸡居然成了“病源”!?
这个网友名叫@thejacked.gentleman,在洋抖上PO了条视频,吐槽自己吃了几次Costco的烤鸡之后都生病了,结果吸引了58.3万人观看!
在视频中,这个小哥表示,“自从Costco把烤鸡改成袋装之后,我就买了2次,结果2次吃完都生病了。”
网友是个营养学家,研究了半天没弄清楚是哪儿出了问题,最后发现应该是换了的塑料袋包装滋生细菌。
“我觉得买它的当下应该是没啥问题的,就是买回来之后,在常温下放凉了,然后又放进冰箱之后,滋生了细菌。”
“之前装烤鸡的容器就是为了把鸡肉放在里面,又有汤汁,不是热腾腾出来之后把肉泡在装有汤和化学细菌的塑料里,反正我以后是不会再吃了。”
今年早些时候,Costco为了减少塑料的使用和浪费,将其烤鸡包装从塑料翻盖包装改为更薄的塑料袋。
看完这个视频,不少网友都坐不住——
“我第一次吃的时候就生病了。从此再也没吃过了。”
“我上次吃了Costco烤鸡后就生病了,所以从那以后我再也没买过了,没想到可能是包装袋的原因。”
“找到病友了!我也买了2次,吃完生病了,还一直在想究竟是为什么,我以为只是巧合,看了这个之后,我更加确信了。”
“他们改新包装后,我就不买了。”
还有人觉得是博主的保存方式有问题,不怪烤鸡的包装:
“任何加热食品如果保存不当,都很可能会滋生细菌的。”
“不应该先放在外面的,这样会滋生细菌,应该买回来马上拿出来,直接放进冰箱快速冷却。”
事实上,塑料袋装热食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很多商家图方便都会直接把包子或热菜装进塑料袋等容器,但有人指出,这种包装有致癌风险。因为大部分的塑料袋中都有塑化剂成分,塑化剂的熔点很高,一般不会被溶解出来,但若是长期使用塑料袋装高温食物,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一定危害。
塑料袋中的塑化剂如遇高温高油脂,可能会导致塑化剂迁移到食物上。塑化剂还有毒性,当进入人体后会造成肝脏的负担加重,可能会诱发肝炎,还会影响肠胃健康,诱发胃溃疡等疾病的发生。
一次性塑料中恐无形中带有病毒、细菌以及致癌物,且在高温下可产生多种有毒物质。
所以,专家建议大家生活中少用塑料袋装熟食,如果一定要用,一定要选择食品级的塑料袋,且避免接触高温高油脂的食物。
Costco开卖铂金条 限量发售 价格比金条便宜 又要疯抢!
在卖金条赚得盆满钵满之后,Costco最近又放出一个大招,居然开始卖铂金了!
现在只要你是Costco的会员,就可以在他们的网站上花1089.99美元买到一块1盎司的瑞士制造铂金块。虽然价格不菲,但这可是铂金啊!
而且,这些铂金块是限量的,你可得抓紧时间,不然下次可未必有了。
Costco最近在贵金属市场可是玩得风生水起。去年8月,他们悄悄上线了金条,结果火得一塌糊涂,连补货都经常在几小时内卖光,前段时间在加拿大还推出了限量版的金币。
根据富国银行的分析,Costco光是靠卖金条,每个月就能赚上2亿美元。这可真是把“仓储式超市”做到了极致,谁能想到平时去Costco买日常用品的你,竟然还顺手能买一块金条?
既然金条卖得这么火,Costco自然不会停下来。今年年初,他们又推出了银币,如今更是直接升级到了铂金块。
铂金这种金属虽然没金条那么抢眼,但它也是贵金属中的一员,价格也不便宜。过去一年里,铂金的价格上涨了15%以上,虽然最近略有回落,但它的收藏和投资价值还是很受追捧的。
而且,很多人都知道,贵金属价格波动是很正常的事,跌了反而是个好时机,过段时间它可能又涨上去了。
不过,Costco卖这些贵金属,可能不仅仅是为了赚大钱,更多的是在塑造它特有的“寻宝”购物体验。
创始人曾经说过,他们的经营理念之一就是要让顾客有种“看到就得赶紧买”的感觉,因为下一次再来可能就没有了。
即便你不买,光是看到这些商品的存在,就让你对Costco产生一种“哇,这也卖”的惊奇感。
别忘了,想买到这些铂金块,你还得是Costco的会员。这Costco的会员费一年也不贵,基本版只要65美元,升级版130美元。对那些喜欢投资贵金属的人来说,这点会员费简直不值一提,关键是买到之后,心理上还有种“赚到了”的满足感。
虽然铂金的价格波动比黄金大,但收藏家们可不这么看,贵金属就是贵金属,不管是黄金还是铂金,都有其独特的投资价值。
而且,Costco卖的这些东西都是真的瑞士制造,质量上没得挑。你买下它,也许不是为了眼下的回报,而是看中未来的增值空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这些铂金条只有美国有卖,加拿大的网站上还没有。
总之,Costco的这次操作不仅让贵金属爱好者多了一个购买渠道,还让普通会员也多了一次“投资未来”的机会。
这样看来,下一次你去Costco的时候,或许可以顺便看看有没有这些稀有的贵金属上架,毕竟,谁不想在买日用品的时候顺手来块铂金呢?
全网炸了! 加航空姐被炒怒曝猛料 飞机上这些全是雷 千万别踩
临近年尾,各种假期将至,又是一年一度的旅游旺季,很多华人都提前买好了机票,准备回国探亲或出去度假。
就在最近,一个加拿大空姐就在社媒上大爆前东家加航的料,提醒各位坐加拿大航空的飞机,千万别干这些事情,否则就踩了大雷!
这个妹子网名是@travelwithanyaa,之前是加拿大航空的空姐,干了3年,然后有一天被人投诉说“跟一名乘客调情,接着就被炒鱿鱼了”。
妹子估计是觉得委屈,直接拍片爆料加航,“现在,我要爆出所有那些他们不想让你们知道的事!”
第一件事情就是,上飞机别点带冰块的饮料。
原因很简单,就是不干净。
“千万不要加飞机上的冰,这些冰很可能已经被细菌和大肠杆菌污染了,还有可能接触厕所水槽等不卫生表面,挖冰的勺子也不清洗!!”
很多人看到“厕所水槽”这几个字的时候就已经快yue了…
就在不久前,一个23岁的加拿大空姐Aislinn Swain也发视频提醒过大家,说飞机上的冰块其实特别脏。
“我见过很多次空乘人员直接把冰块摔在地板上,摔成小块,这样方便加进饮料里面。”
Aislinn不是加航的空姐,家住卡尔加里,从18岁就当空姐了,算比较资深了,她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加冰!”
还有就是,空乘人员虽然会带手套,但手套不总换,你也不知道他们摔冰之前碰没碰过马桶或是垃圾之类的,如果真想要冰块,上机前找登机口附近的咖啡店要点也成。
第二点就是别在飞机上点热茶或是热咖啡,因为煮水的壶从不换,可能会有霉菌滋生,“大家最好要瓶装水!”
第三点就是,如果想要得到特别待遇,比如说免费升舱或是饮料,可以穿得好一点,别穿运动裤上来。
“我们会注意乘客的穿着,如果你看起来体面一些,得到这些服务的可能性会更高。”
另外,“如果你想要额外的点心零食,只管问空姐要就行,这个不限1人1份的,开口就行。”
第四点是安利,这个妹子提醒大家刷廉价航班的时候一定要用私人浏览器,而且一般周二的航班是最便宜的。
第五点是隐藏的省钱妙招,“很多人都不知道,但其实如果你到FlyRewarded.com这个网站给Expedia反馈评论,他们会给你价值$700的加航消费券,等于是免费度假了是!”
最后一点,也是加航被无数人吐槽过千百遍的点:丢行李。
妹子透露,他们很多行李丢失的原因是旧的行李标签没有摘,所以“如果你不想让行李丢失,一定要记得取下以往的行李标签!”
这个视频一出来,瞬间就火了.
有网友分享自己薅羊毛成功经验的:“我姐告诉过我Expedia送券的事儿,我一直不相信,结果最近试了试,现在已经用券订了票。”
还有答疑解惑的,“之所以要用私人浏览器搜廉价机票,是因为这些网站会悄悄往你电脑安cookie,这样你一旦多次搜索,机票价格就会上涨。”
评论区还炸出同行:
“我以前就是打扫飞机的,但他们总弄不干净,我受不了,所以辞职了”
“笑死,我以前也在加航工作,一周都不清洁消毒,我都看恶心了,没想到现在你还把Expedia的事儿都告诉大家了。”
BC省10月发放多项福利金 上千加币免费拿 快看看你符合哪一项!
秋天的凉风吹来,BC省的市民们将迎来一大波暖心的福利。从家庭福利金到气候行动税收抵免,再到工人福利金,政府希望通过多种福利帮助大家缓解生活成本上涨的压力。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秋天你有哪些福利可以领取!
BC家庭福利金(BC Family Benefit)
对于BC省的家庭来说,10月最期待的莫过于继续领取BC家庭福利金。今年夏天,省政府宣布提高这一福利金的金额,帮助家庭更好地应对生活开销,特别是杂货、儿童运动等日常花费。
自7月开始,每个家庭收到的福利金比去年提高了25%,预计家庭平均能比去年多收到445加元。
根据省政府的规定,BC家庭福利金的具体金额如下:
- 第一个孩子每年可获得2188加元
- 第二个孩子每年可获得1375加元
- 每增加一个孩子,每年可再获得1125加元
这些钱将分12个月支付,从2024年7月一直到2025年6月,且完全免税。每月大约有34万家庭通过直接存款或邮寄支票的方式收到这笔福利金。
这个月的家庭福利金将在10月中旬发放,别忘了查查你的银行账户哦!如果你想知道自己能拿到多少福利金,可以通过BC省官方网站进行计算。
气候行动税收抵免(Climate Action Tax Credit)
BC省还推出了气候行动税收抵免,帮助市民应对生活成本上涨。今年夏天的预算中,政府增加了这一税收抵免的额度,特别是为了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群。新的抵免金额和收入门槛已于夏季开始生效。
根据规定,个人每年可获得504加元,配偶或同居伴侣可获得252加元,每个孩子则可以获得126加元。同时,个人的收入门槛提高到了41,071加元,家庭的收入门槛提升至57,288加元。
这笔抵免金将和GST/HST抵免金一起,通过加拿大税务局发放。10月的季度付款将于10月5日左右发放,不过由于处理时间,到账可能会延迟几天。
GST/HST抵免 GST credit
GST/HST抵免金是每季度发放的免税款项,旨在帮助低收入或中等收入的个人和家庭抵消所缴纳的商品和服务税。今年的GST抵免将在10月4日发放,这笔福利金无需单独申请,只要你报税了,系统会自动评估你是否符合资格。
根据收入水平,你可以获得的GST抵免金额如下:
- 如果你是单身,最高可获得496加元
- 如果你已婚或有同居伴侣,最高可获得650加元
- 每个19岁以下的孩子可获得171加元
去年,为应对高通胀,联邦政府曾将GST抵免金翻倍发放了六个月,这一措施让许多家庭受益。
加拿大儿童福利金(Canada Child Benefit, CCB)
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会期待每月的加拿大儿童福利金(CCB)。这是一笔由加拿大税务局发放的免税款项,专门用来帮助家庭应对育儿成本。
今年7月,随着新的福利年度的开始,加拿大儿童福利金的最高金额也有所提高。
如果你有孩子,那么10月18日,你就可以查查账户,看是否收到了这笔福利金。如果你还不确定自己是否符合条件,或者不清楚如何申请,可以通过加拿大税务局的网站查询相关信息。
加拿大工人福利金(Canada Workers Benefit, CWB)
对于那些低收入的劳动者来说,加拿大工人福利金是一项非常实用的补贴。这是一种可退还的税收抵免,专门帮助那些低收入的个人和家庭。只要你年满19岁,并且全年居住在加拿大,同时收入低于所在省份或地区的净收入标准,你就可能符合领取资格。
如果你是单身,最多可以领取1428加元的基本福利金。如果你有家庭,最多可以领取2461加元。此外,如果你有残疾,还可以根据年收入获得最多737加元的补贴。
这笔福利金将在10月11日发放,建议你留意一下自己的银行账户。
如何确保你拿到这些福利?
虽然很多福利都是自动发放的,比如GST/HST抵免金和儿童福利金,只要你按时报税,就不需要额外申请,但也有一些福利需要你在省或联邦网站上进行申请或计算。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符合某项福利的资格,最好去相关的政府官网查询,确保不会错过任何福利。
大温车主注意! BC这些路段今天起强制使用雪胎 小心重罚 要换趁早!
从今天开始,BC省的司机们要注意了!如果你计划驾车上路,尤其是前往山区或乡村道路,记得你的车辆需要配备雪胎,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还得准备好防滑链。
这项规定从每年的10月1日开始生效,持续到次年3月31日,对于一些高雪量的山区道路甚至会延长到4月30日。
冬季轮胎不仅是雪地的保护伞,也是雨天和寒冷天气的救星。
具体来说,冬季轮胎的要求涵盖了BC省的以下路段:
所有北部地区的高速公路
内陆地区的所有高速公路
南海岸部分路段,如著名的Sea to Sky公路
温哥华岛的部分路段,包括Malahat段
南部沿海的部分地区,如大温地区和南温哥华岛,因气候温和暂时不受此规定限制。
那么,怎样的轮胎才算是合规的“冬季轮胎”呢?根据BC省交通部的规定,带有“M+S”(泥泞和雪地)或是“山峰/雪花”标志的轮胎都符合标准。
此外,轮胎的胎纹深度不得少于3.5毫米,以确保在复杂路况下依然能够提供足够的抓地力。
如果你驾驶的车辆没有按照要求更换冬季轮胎,可能会被罚款121加元。对于重型车辆而言,若没有携带防滑链则会面临196加元的罚款,甚至在必须使用防滑链的路段未按要求使用的话,罚款金额将高达598加元。
其实每年10月初,BC省交通部门都会推出这项规定,因为到了秋冬季节,不仅积雪、冰冻等问题会频繁出现,气温下降和频繁降雨同样会增加驾驶的危险性。早点换上冬季轮胎,安全出行才是硬道理。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常走的路段是否需要冬季轮胎,可以登录BC省交通部官网,查看具体公路的冬季轮胎要求地图,确保安全驾驶。
妹子充个电烧起来了 大家常犯错误! 下秒爆炸起火 少女受伤
日常不起眼的东西,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要命,轻则毁了整个家,重则连命都丢了。
最近,洋抖一个妹子就PO了个视频,用自己的经验警告各位网友:千万要小心充电线,因为她家就差点被整个烧了!
这个名叫Jules的女生前几天正准备出门,结果就在脚要踏出家门之前,她突然闻到了一股烧焦的味道,猛然回头一看!
“肯定有什么东西烧起来了,我环顾四周,心里很害怕。”
找了一圈,Jules并没有在家里发现究竟是什么东西起火了。
就在她摸不清楚头脑的时候,卧室的一条充电线引起了妹子的注意:插着电的充电线放在一条毯子上,毯子已经开始燃烧了!
眼看着毯子要被烧没了,Jules慌了神,手忙脚乱地一把扯下充电线插头,然后开始灭火,这才避免了整个家陷入火海的悲剧。
冷静下来的Jules才想起来,自己没有把充电线这么放着,问了一圈发现是儿子把正在充电的平板拔下来,充电线就直接扔在了一旁的毯子上,人就走开了。
通着点的充电线就这样被放在毯子上整整4个小时,导致热量积聚,最后烧了起来。
这次实属是意外,Jules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吓得没魂,只觉得后怕。
她表示,自己以前听说过有这种意外,但怎么样也想不到会真的碰到,而且这条充电线才刚买不久,是新的,用得也不多,居然也存在隐患。
Jules把这个视频PO出来,主要是想借自己的经历,提醒大家注意防范家庭电器,因为很多人充完电也不会拔插头。
果不其然,评论区就有很多网友表示——
“我也是这样,现在吓得拔掉了,谢谢。”
“我都不知道这种事情可能发生,很高兴你发视频告诉我们。”
也有网友也经历过一样的事情:
“我们家着了2次!一次烧了我家沙发、一次烧了我的车!”
“我也遇过类似的情况,当时我用的是一个小型手钻,插电的状态下被一条薄毯子盖着,我不是故意的,就是忘了。”
“我刚刚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用的USB-C在枕头后面烧起来了,我都没闻到。”
也有网友说:
“我从来不插着电源,因为我注意到插头会变热,要么拔掉插头,要么插入关闭的电源板”。
“仅仅因为它没有插在设备上并不意味没电,你必须把电源线从墙上拔下来,否则它会通过电源线保持电流。”
之前,还有人因为充电器爆炸受伤的!
在这个事故中受伤的是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的16岁少女Audra Cataldo,这天晚上,她到朋友家中看电影,用从亚马逊用25刀买的便携式充电器为iPhone手机充电。
她跟往常一样,把充电器插入墙上插座,再贴在手机背面。
却不料,充电期间Audra突然听到一阵嘶嘶声,转眼间充电器就爆炸!
很快,浓烟就充斥了房间,担心房子可能会起火,两人马上打电话叫消防车。
几分钟之后,朋友的父亲就赶回了家,消防车已到场扑救,他们花了整整45分钟才成功扑灭大火,只有床褥被烧毁,造成约5,000刀的损失。
Audra和朋友虽然安全逃出,但因为火灾受到惊吓,运动衫被烧焦,手臂也受了轻微烧伤,“我低头一看,就看见整个手臂都被火焰覆盖,很痛”。
不幸中的大幸是,这场意外没有带来更惨重的伤亡,她表示不会再使用在亚马逊购买的产品,甚至永远不会再使用便携式充电器。
最后也提醒大家给手机充电时注意以下几点——
充电器烫手或电池发胀可能是爆炸的信号;
劣质产品的结构不良,可能会导致短路,酿成火灾;
边充电边用电话不仅损耗电池寿命,也是高危动作;
通宵充电问题不大,但充电器长期处于备用会耗电,也会加速老化或短路。
惊呆! 哈佛博士一个月吃700个鸡蛋 身体竟发生这些变化 颠覆常识!
一个月吃700个鸡蛋,人体会发生什么?哈佛大学博士生尼克·诺尔维茨(Nick Norwitz)拿自己做实验,给出了让所有人都震惊的答案。。
他发起了一场“鸡蛋挑战”,每天吃24个鸡蛋,一个月下来一共吃了700个。他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亲自验证鸡蛋到底会不会像传说中那样,吃多了会让胆固醇飙升,从而影响健康。
实验的结果却令人出乎意料,不仅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增加胆固醇,甚至还降低了所谓的“坏胆固醇”!这下可真是颠覆了不少人对鸡蛋的看法。
鸡蛋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材,一直以来都有不少争议。健身达人和营养专家们往往认为鸡蛋是超级食物,富含优质蛋白,几乎是完美的营养来源。
然而,另一方面,很多医生却提醒大家,鸡蛋中的蛋黄含有大量胆固醇,吃多了可能对心脏不利。
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一直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因为它可能在动脉中积累,增加中风和心脏病的风险。
所以,许多人都对鸡蛋敬而远之,总觉得多吃几颗蛋就会影响健康。
那么,鸡蛋到底是不是“健康杀手”?尼克不信邪,于是决定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他开始了这个疯狂的鸡蛋挑战,每天吃24个鸡蛋。这相当于每小时吃一个鸡蛋,还得吃满一个月,挑战强度简直恐怖。
实验刚开始时,大家的猜测都是尼克的胆固醇一定会飙升,但最后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经过一个月的实验,尼克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不升反降,竟然下降了18%!
他的“坏胆固醇”不仅没有增加,还减少了。这个结果让很多营养专家都感到震惊,因为大家一直认为,吃这么多鸡蛋肯定会导致胆固醇增高。
尼克在实验结束后分享了一段视频,他在视频中详细解释了为什么他认为鸡蛋不会像大家担心的那样,导致胆固醇水平上升。
他说:“我吃了720个鸡蛋,总共摄入了133,200毫克的胆固醇,但我的坏胆固醇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
根据尼克的解释,肠道中的胆固醇与受体结合,会释放一种叫做“胆素”的激素。这种激素通过血液传送到肝脏,告诉肝脏减少LDL的生成,进而维持体内胆固醇的平衡。
因此,即便摄入了大量胆固醇,身体依然能够调节,不会让胆固醇水平疯狂上升。通过这个实验,尼克希望能够打破人们对鸡蛋的偏见,证明适量食用鸡蛋不仅无害,甚至可能有益健康。
除了吃鸡蛋,尼克在实验的最后两周还决定每天摄入60克碳水化合物,这部分营养他主要从水果中获取,比如香蕉、蓝莓和冻樱桃。
他把这些水果蘸上夏威夷坚果酱吃,一边享受美味,一边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也对胆固醇水平有积极作用。
当一个人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时,身体不再依赖脂肪作为主要能量来源,LDL水平自然也会下降。
其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鸡蛋中的胆固醇对人体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尤其是适量食用鸡蛋,可能对心脏健康还有益处。
虽然尼克的实验只是一个个体的经历,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让我们重新思考鸡蛋的健康问题。
正如尼克所说:“科学是不断进步的,饮食习惯也需要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调整。”未来或许还有更多的研究会为我们揭示鸡蛋和胆固醇的关系,而尼克的这次实验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讨论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