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求你住手”! SpaceX精英工程师发疯捅毙妻子 卧室墙壁留血字911 宛如杀戮场!

枕边人夺命 谁能知道,一个精英工程师居然会残忍杀害自己的妻子和母亲,手法极其残忍血腥,震惊全国。 34岁的萨缪尔·惠特莫尔(Samuel Whittemore)原本在SpaceX上班,从2015年起就担任高级航空电子系统工程师,是外人眼里光鲜亮丽的精英。 2021年,萨缪尔因缘际会下认识了32岁的瑜伽教练玛戈(Margaux Whittemore)。 玛戈的生活也很精彩,既教人做瑜伽,也是一名旅游博主。 去年9月,萨缪尔和玛戈在阿卡迪亚国家公园湖边婚礼,喜结连理。 在外人眼里,他们就是一对人人称羡的幸福夫妻,谁也没想到,这个家庭最后会变成如今这副模样。 2025年2月19日,萨缪尔和妻子回到位于缅因州的母亲家中。 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萨缪尔突然整个人情绪失控,追杀妻子! 察觉到危险,玛戈立即冲了下楼,萨缪尔手里拿着火钩,一边挥舞着、一边大喊大叫威胁。 玛戈和萨缪尔的母亲——67岁的多萝西·惠特莫尔(Dorothy Whittemore)见状都十分害怕。 玛戈先冲出家门逃命,萨缪尔跟了出去,被留在家里的多萝西趁机冲到楼上卧室报警。 没想到,先解决完妻子的萨缪尔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回来了,站在母亲的身后。 多萝西对儿子大喊:“萨姆,求你停下!你在干什么?” 但话音未落,多萝西就被掐住了脖子,拼命殴打,萨缪尔还用膝盖压住她的胸口,导致其无法呼吸。 最后还是萨缪尔的父亲外出回来,发现家里变成屠杀场,与儿子对峙,才让这场杀戮停止。 警方赶到现场时,就发现卧室的墙上用鲜血写着“911”三个数字,多萝西被塞进床底,萨缪尔全身赤裸着站在马路中央。 玛戈同样赤裸的尸体在车道上被发现,身上有多处刺伤与钝器创伤,就连现场的调查人员都被震惊了,称其手法“极其残忍”。 缅因州警方表示,他们赶到现场时,萨缪尔已经跳窗逃到了外面,被抓时口中还反复喃喃自语“谋杀”和“1776”。 据法庭文件称,惠特莫尔向警察说:“我简直不敢相信我杀了我妻子,我现在无法面对现实。” 所幸的是,多萝西当时奄奄一息,被送往医院治疗,命保了下来。 至于为什么萨缪尔会突然发疯杀人,现在还在调查中,多萝西告诉调查人员,玛戈曾提到过,说萨缪尔最近失眠。 就在几周前,这对夫妻才刚刚结束环球旅行,回到缅因州贝尔法斯特(Belfast)定居,结果悲剧发生。 目前,法庭认为萨缪尔暂时不具备出庭能力,正接受心理评估,下一次庭审定于5月29日进行。 更多精彩文章 炸锅! 温哥华沦"露天粪坑" 华人绝望怒铲! 上街像开"生化盲盒" 有钱人社区臭气熏天

特朗普首份协议落地! 加拿大房市崩了! 加元暴跌 央行拉响警报! 美国双重施压

加元跌跌不休 全球关税战对各国冲击加剧,美国踏出谈判的第一步,加拿大房市却先“崩”了,全国房屋销量狂跌!央行拉响警报!加元跌至3周新低! 今天,美国与英国达成突破性的贸易协议,特朗普保留对英国商品征收10%关税,英国同意将关税降至1.8%,提供更多美国商品的准入。这也是特朗普掀起关税战之后,签订的首份贸易协定。 特朗普这次在全球掀起关税战争,目的之一就是想与其他国家谈判,谈对美国有利的贸易协定,结果闹到现在,总算才签了一份。 但英美签订贸易协定,对加拿大而言确实一记警钟,因为卡尼才刚去访美,结果也没有谈出什么成果来。 不仅如此,刚刚央行突然发出警告——关税战已经扰乱市场,加剧“非理性”抛售的风险,可能对金融体系构成严峻考验! 这场冲击不仅可能波及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还将使家庭和企业更难偿还债务。 本周四,加币跌至了3周以来的最低点,兑美元汇率下跌0.7%,至1加元兑1.3930美元! 央行紧急发出风险警告的同时,美联储也正释放鹰派信号。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昨天才说,除非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全面生效,否则美联储将暂不采取进一步宽松措施! 换句话说,短期内美联储并不急着再次降息。此话一出,立即就提振美元,导致加元承压。 加元面临的下行压力也反映了加拿大经济对美国的高度依赖,约75%加拿大出口产品销往美国,包括石油等大宗商品。 加拿大央行行长蒂芙·麦克莱姆表示 ,加拿大的金融体系最近几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有一定的韧性,但美国挑起的贸易战总体上推高了风险。 “加拿大经济和金融体系面临新的威胁,美国贸易政策发生了戏剧性的保护主义转变,关税和不确定性大幅降低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 他还警告,贸易战长期化不仅会在短期内引发市场波动,还会在中期带来更多风险,包括经济增长放缓和失业率上升。 如果关税持续一段时间,加拿大人拖欠抵押贷款的金额可能会达到一代人以来的最高水平。 RBC最新报告显示,在贸易战的重压下,加拿大房地产市场正在“崩裂”,全国房屋转售数量显著下滑。 经济学家Robert Hogue指出,安大略省南部和BC省的购房热度下降最明显,很多人现在都不敢轻易出手买房。 “贸易战正对加拿大房市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潜在的经济冲击让许多准买家陷入犹豫。” 目前,多伦多、温哥华和菲沙河谷等市场都出现房屋滞销的现象,房价持续下跌,房源库存增多,买家占主导地位。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想真正提振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量、让购房者重拾信心,房贷利率必须降至3%。 另一头,虽然美元今天上涨了,但过去这几天全球货币市场剧烈波动,Eurizon SLJ Capital首席执行官斯蒂芬·詹(Stephen Jen)一直警告,美元可能会面临突然而无序的贬值,他将这种情形比作“雪崩”。 他认为,这一时刻现在可能终于来临。亚洲货币价值的突然飙升,可能预示着美元将迎来更大规模的抛售。 参考链接: https://globalnews.ca/news/11170604/canada-housing-market-cracking-trump-trade-war/ https://www.ctvnews.ca/politics/article/what-trumps-agreement-with-the-uk-suggests-about-trade-talks-with-canada/ https://globalnews.ca/news/11170352/bank-of-canada-economic-update/ https://financialpost.com/real-estate/mortgage-rates-3-or-lower-reignite-canadas-housing-market https://financialpost.com/news/economy/bank-of-canada-warns-tariffs-could-trigger-market-dysfunction 更多精彩文章 炸锅! 温哥华沦"露天粪坑" 华人绝望怒铲! 上街像开"生化盲盒" 有钱人社区臭气熏天

“地狱模式”开启! 西岸连震28次 火山喷发倒数 30万人封窗囤粮 恐全城被灰埋 航班瘫痪!

西岸裂痕正在撕开 突发!一早上起来,地震不断、火山即将爆发,大地正式开启“地狱模式”! 根据美国地震中心最新数据,美西时间今早7点43分,加利福尼亚州发生地震,规模2.6级,震源深度5.1公里! 昨天,加州富人社区附近才发生一场3.2级地震,结果没过12个小时,大地再次震动。 北美西岸一条线下来本来就是“历史级大地震”的高发区,尤其是进入2025年,全球大大小小地震接连不断,大家都害怕这不是正常能量释放,而是末日级强震的前兆。 不仅如此,过去这48小时内,加拿大BC省上方的阿拉斯加州,接连不断地震多次28次,全部是浅源地震! 与加州的地震不同,阿拉斯加的地震主要是当地的火山活动. 过去这一年来,距离安克雷奇(Anchorage)81英里处、高约11,000英尺的斯帕尔火山(Mount Spurr)已多次显示出不稳定迹象。 科学家们一直在密切监测这座火山的活动,并表示最早几周内,这座火山就会喷发,“新的岩浆正在向地表靠近”! 当地居民早就接到了政府的警告,半个月前就开始囤罐头和N95口罩,甚至把家中的门窗都封起来了。 住在安克雷奇的一位居民拍到了火山口释放出气体的一幕,只见灰色蒸汽从火山顶部升起。 阿拉斯加火山观测站的最新通报,火山口已经间歇性出现“蒸汽羽流”。 虽然火山还没有正式爆发,但周边近30万人已经做好了准备。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专家马特·哈尼(Matt Haney)表示,这座火山“一旦喷发,将是爆炸性的!” 正式爆发的时候,火山将喷出多股“高达5000英尺的火山灰羽流”,每次爆炸性喷发将持续3至4个小时,释放出的火山灰云可能覆盖安克雷奇及周边社区,形成厚厚的一层灰尘。 到了那时,当地的两个国际机场都会被迫停运,航班全面中断,对全美国、乃至全球航空运输造成连锁影响。 现在,每天都有数百架飞机飞经安克雷奇和费尔班克斯,安克雷奇国际机场还是“全球第四繁忙的货运机场”,每月有超过8,000架次货运航班。 除此之外,火山喷发还将引发泥石流与火山碎屑流,速度可达每小时322英里。 好在的是,专家指出,目前火山喷发不会直接影响周边社区。 本次喷发“最有可能发生在火山口峰(Crater Peak)侧火山口,这一侧上次喷发还是在1992年。 当年火山喷发,整个机场关闭长达20小时,浓密的火山灰云覆盖整个安克雷奇,正午时分天色却变暗,全城积灰,损失200万美元。 不仅如此,还有两人因此心脏病发作,其中1人不幸丧命。 从2024年4月份开始,地质局就一直在追踪斯帕尔火山的浅层地震、地表形变、气体与蒸汽释放等多项异常活动,并表示这些都是火山即将喷发的前兆。 哈尼表示,若火山活动持续增强,下一步迹象将是“火山震颤”(volcanic tremor)。 不同于目前的浅源地震,火山震颤是“持续几分钟到几天的连续震动”,发生于岩浆逼近地表、喷发迫近的时候。 上一次,斯帕尔火山喷发前3周就出现火山震颤了。

恐怖! 美女网红旅游离奇身亡; 华人遭绑架虐待 “不给350万就噶腰子”!

出国玩命没了 夏天本来就是全球旅游旺季,成千上万游客涌向各大旅游景点,但最近旅游景点出命案确实有点多,加拿大政府接连发布了好几条旅游警告! 一个30岁的美女网红博尔热斯(Amanda Borges da Silva)独自一人到日本东京旅行,原本是要在回家的,却在回国前突然失联,最后被发现陈尸在机场附近! 据报道,博尔热斯拥有文学学士学位和语言学硕士学位,在Instagram上更拥有超过1万名粉丝。 上个月,妹子一个人去日本看F1赛车,还去了东京迪斯尼乐园、富士山等知名的观光景点,在社交媒体PO文大喊“我爱上了这个国家”! 本来呢,博尔热斯是要在5月1日回国的,动身前还打过电话给母亲,说日本这个国家很安全,让家人不用担心。 谁知道,就在回国航班起飞前2个小时,博尔热斯就突然失去了联络,远在巴西的男友感不安,立即向日本警方报案。 有外国人在自己境内不见了,日本警方也很紧张,立即根据博尔热斯的动线开始搜索,结果在机场附近发现了一处火场,火一被扑灭,赫然发现一具女尸! 据悉,这场火灾是当天上午9点左右发生的,整个民俗都被烧毁,博尔热斯就陈尸在里面,法医正在厘清其确切死因。 目前,警方已经逮捕了一名嫌犯,正在调查案情。 除了这个网红陈尸机场附近的案例,5月5日,18岁中国留学生在马来西亚遭绑架,并被绑匪勒索虐待,凄惨画面曝光! 这个被绑架的男生在新加坡留学,4月30日入境马来西亚,没想到一落地就被一群男子绑架。 5月2日,在迪拜经商的父母收到绑匪发来的视频,看见儿子殴打+勒颈,瞬间就慌了。 绑匪向其父母勒索人民币350万元,还恐吓说,不付赎金就撕票,还要摘取器官! 好在,这个男生的父母没有犹豫,第一时间就报警临了, 短短48小时内,警方就逮捕一名嫌犯,救出人质,并表示此案不排除涉及跨国绑架及诈骗。 目前,被抓走虐待的留学生正在接受身体状况评估,暂未透露具体伤情。 当地警方表示,正全力追捕剩余绑匪,将彻查此案并依法严惩凶手。

14岁本拿比男孩华人区遭乱枪扫射 横死独立屋前 华人女屋主吓疯!

刚刚过去的周末,传染性超强的英国新毒株,在加拿大BC省被发现,忙着欢度圣诞的温哥华人,心情瞬间蒙尘。 然而,正在摧残这座城市的,远远不只是病毒。 一名年仅14岁的本拿比男孩,昨天晚上7点半,去了趟素里华人区Guildford,在当地一间知名小学附近,被乱枪扫射,身中多枪毙命。 据目击者称,枪声响起时,这名14岁男孩刚刚坐着出租车抵达,几乎是一下车,就立即被射杀。出租车司机目睹了全程,受到了很大的惊吓和心理创伤。 14岁男孩遭枪杀的地点,就在几栋独立屋门前。一些屋主正在家里过节,屋子外还挂满了圣诞彩灯装饰,结果枪声突然炸响,大批警车包围社区,不少业主都吓坏了。 而就在这名14岁本拿比男孩遭到枪击前几个小时,素里还有一名19岁少年,在车内惨遭枪杀,气绝而亡。 两名少年,原本都处在圣诞假期中,他们的父母家人,还都在眼巴巴盼着他们回家。然而,他们年轻的生命,却永远在素里画上了句号。 据悉,死于枪击的19岁少年,没有任何犯罪记录,其父母因在圣诞佳节痛失爱子,已在家中精神崩溃。 警方称,这两起枪击之间没有联系。 值得华人注意的是,14岁本拿比男孩遭到枪击的地点,正是相当多华人聚居的Guildford。该社区一向被认为是素里最好最安全的社区之一。 男孩在148A Street夹110 Avenue遭到枪杀,距离Riverdale小学和Guildford Park中学也仅有几步之遥。 枪击地点不远处就是华人常去的Guildford Town Centre商场,沃尔玛超市,大统华超市。高级酒店喜来登也在附近。 昨天下午,小编刚刚和家人去过Guildford Town Centre商场,今天看到新闻,不由心有余悸。 一名家住Guildford的华人妈妈向加西周末爆料,14岁男孩被杀地点,距离她家的独立屋,不到500米!这起发生在家门口的圣诞枪击案,让她感到非常恐惧。 “离我家太近了,我一直以为Guildford是素里出淤泥而不染的社区。枪击发生地点就在小学旁边,那个小学有个跑道,我有时候会去那跑步,经常看到很多孩子聚在一起玩。这样的地方发生枪击,真的是细思极恐。”华人妈妈告诉加西周末。 一位30年前就搬到Guildford居住的广东老移民爷爷,也震惊表示,Guildford本应是素里最安静最安全的区。 据报道,昨日素里的两起枪击案发生后,都发现了遭到烧毁的车辆。警方称,两起枪击都是有目标枪击。 “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想象,才14岁大的孩子竟会遭到枪击和谋杀。”警察说,“这种对生命的残酷掠夺,是一场悲剧。” 两名少年遭到枪杀的原因动机尚不明确,枪手成功脱逃,没有任何嫌犯被捕被控,警方仍在调查中。 年末了,请各位住在素里和要去素里的华人朋友们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吧… …

变种毒株横扫加拿大! BC再死74人 圣诞变忌日 1公寓46人感染 毒楼再现!

29日对BC来说也算是特殊的一天。从平安夜至今,省府一直没有做疫情数字通告,此期间BC还出现了首例英国变种病毒案例。   今天是省府近5天以来的首次疫情发布会,很多人都屏住呼吸关注最新情况。首席卫生官Bonnie Henry带着略显疲倦的表情,表示:从24日至今,本省新增感染2206人,死亡74人。   至此,本省活跃病例达到7580例,住院人数创新高,达373人,其中80人入住重症监护室。总确诊50815例。已有882人丧命于新冠。   “我对所有失去亲人的家庭表示哀悼。”说起死亡数字,她又有点哽咽。     不过,持久的抗疫战似乎迎来些许曙光,第二款疫苗Moderna从今天开始将陆续抵达BC,因为该款疫苗不需要零下70℃的超低温,一些偏远地区这回可以首先安排接种。   Bonnie Henry表示,目前已有11930人接种了辉瑞疫苗,到目前为止,有2人过敏,这并不意外,两位有反应的都是医护人员,目前已经完全康复。      BC今天没有宣布更多的英国变种病毒发现案例,案例依然是12月15日乘坐加航AC855从伦敦飞往温哥华的温哥华岛居民。   不过,Bonnie 认为,既然目前已有这种变体,经过接下来的测序,“很可能会找到其他案例。”   而且,从确诊男子的行迹来看,       12月15日,他乘坐加航AC855从伦敦飞达温哥华YVR,在家隔离时出现了症状 12月19日,他确诊阳性 12月27日,他被证实为英国变种毒株病例。   从温哥华YVR到温哥华岛,通常还需要坐渡轮,虽然官方没有公布细节,但这期间他绝不可能完全没有接触任何人。考虑到英国变种毒株传播性高出75%,更觉细思极恐。     就在今天上午,魁省也发现了首例英国变种病毒,这是继安省、BC、阿省之后,加拿大第4个发现变种病毒的省份,短短3天,变种病毒横扫加拿大东西4省,尤其是安省的首2例甚至都没有旅行史,不得不令人担忧变种病毒正在全国无声蔓延。     值得注意的还有,在魁省的案例中,该确诊者从英国回到魁省家中后,很快就传染给全家,其他3名家人全部感染,传染性果然凶狠。   相比BC,安省近期的疫情更显糟糕——   仅仅2天时间就新增4500人感染,周二更是高达2553人确诊,为大流行开始以来的最高纪录。     疫情似乎正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坠落。   与此同时,另一种令人不安的消息传来,安省一栋高层公寓大楼疫情爆发,短短两三周时间,该楼近50名居民新冠检测呈阳性!   目前人人自危!     这栋不幸毒楼位于安省伦敦市,是双子楼,共259个单元。   卫生当局11日就接报出现了确诊案例,结果到上周,该楼已经发现了19例确诊。也是到了这个时候,卫生部门才决定宣告疫情爆发。   两个星期时间,卫生部门究竟做了什么?为什么不对外公布提醒民众注意?他们有没有通知楼内居民?有没有彻底消杀?   答案我们不知道,但结果很打脸。     两周过去,病毒早已在大楼内传播个遍!里面老老小小的家庭,进进出出,共用电梯,共用洗衣房、共用大堂……封闭的空间,简直是病毒的天堂。   很显然,19例不会是结束!最终,这一感染人数衍变成了46人!包括3名物业管理人员。   一起明明可以早日阻止的悲剧,在大流行将近1年的时间内,还是发生了。   卫生部门表示:“我们的团队正在与大楼管理部门密切合作,以确定传播源并减少任何进一步传播的可能性。”   所以 早干嘛去了呢?     卫生部门并建议大楼的居民监测自己的症状。同时,居民应互相保持至少两米的距离,并应经常洗手。   悲哀的是,这不是加拿大首起公寓大楼爆疫情事件。早在近半年前,加西卡尔加里一栋公寓就曾发生了52人感染的大楼爆疫事件,当时震惊全国。然而,震惊归震惊,半年过去,加东又一栋大楼沦陷。这如何让住公寓的居民们安心?   最后补充一下BC的疫情更新:   10多家超市现毒踪     Superstore 19851 Willowbrook Drive, Langley,:2名员工确诊,最后上班日期是12月17日和12月21日。 3185 Grandview Highway, Vancouver:1名员工确诊,最后上班日期是12月18日。 3000 Lougheed Hwy, Coquitlam:2名员工确诊,最后上班日期是12月18日和12月24日。 14650 104th Ave., Surrey:3名员工确诊,其中两人最后上班日期是12月19日,另一人为12月20日。 350 S.E. Marine Drive, Vancouver,1名员工确诊,最后上班日期是12月20日。   Shoppers Drug Mart 32390 South Fraser...

突发! 欧洲爆发“核弹级”大地震 多人死伤 12国有震感 城市毁灭 民众逃亡!

突发!全世界的人们刚刚在惨烈疫情中战战兢兢度过圣诞节,祈求这多灾多难的一年赶紧结束,2020年就冷笑一声击碎了人们天真的幻想—— 今天(12月29)中午,克罗地亚爆发有史以来最大地震,欧洲12个国家有震感! 6.4级的强震摧毁了城市,夷平了楼房,将无数鲜活的生命瞬间掩埋在断壁残垣之下。被毁的房屋废墟下,甚至可以听到绝望的哭声。 市民们在地震爆发后尖叫着逃上大街,有车的直接不顾封城令,开车带全家逃往其他城市避难。 早已被新冠病患塞满的医院,面临一批批涌入的地震伤者,彻底陷入混乱。 截至发稿前,巨震已造成至少7人死亡,26人受伤,其中6人重伤命危。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下落不明。 死者中有一名仅12岁大的小女孩,另外6名死者均为男性。伤者中的多名儿童,目前也凶吉未卜。 据报道,这场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60亿。为避免更大的灾难,该国唯一一座核电站被紧急关闭。 昔日被称为“欧洲后花园”的旅游胜地克罗地亚,如今只剩满目疮痍。 流离失所的居民在大街小巷仓皇奔走,望着自己不复存在的家园心碎欲绝。哭泣声,喘息声,呼救声,警笛声,淹没了本该沉浸在圣诞氛围中的城市。 当地时间中午12:20,地震在克罗地亚中部城市萨格勒布(Zagreb)附近爆发,一时间,全国多个城市地动山摇。 这场被专家形容为“极其强烈”的地震,甚至远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都能感受到。邻国斯洛文尼亚的一场议会会议甚至在直播中遭遇地震,官员们当场中断会议逃命。 克罗地亚一个名为佩特里尼亚的城市遭受打击最重,当地市长正绝望向外界请求紧急援助: “我们的城市已经被完全毁灭。我们有一个孩子死了。我无法形容这里的惨状。” “全城都处在恐慌之中,人们正在大街上寻找生还的亲人。” “有一间幼儿园倒塌了。我们正在把困在车里的人们拉出来,我们不知道他们是死是活。” 这名市长将此次巨震比作核弹,“如同日本广岛,我们城市的一半将不复存在。” 该市居民表示,这场地震“比战争还恐怖”。 另一座被地震撼动的城市,处境更加绝望——无数的伤者被从废墟中挖出,但却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因为当地的医院已经在地震中倒塌。 全城的楼房都如同遭到“拆迁”,在地震中被暴力撕裂,从天而降的钢筋砖块成了削铁如泥的武器,将汽车瞬间斩断。 没有人知道,废墟下还压着多少奄奄一息的生命。 实际上,这场灾难早有预兆,就在昨天,克罗地亚刚刚发生了5级地震,未造成太大损失。就在人们以为危险已经过去时,几小时后,毁灭性的6.4级巨震突然袭来。 余震依然在不断袭来,今晚,不少刚刚亲历大地震的人,恐怕都彻夜不敢合眼。很多人表示,害怕再度地震,不敢在屋里睡觉,只能在屋外过夜。 绝境之中,希望仍存。 一对父子在废墟中被困数小时后,终于被救援人员救出。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劫后余生的父亲顾不上自己身上的伤,紧紧抱住自己的孩子,不断地亲吻着孩子安慰道:“我们得救了,我们得救了,噩梦都结束了。” 2020年的苦难,仍未落幕。 愿克罗地亚人民能挺过此劫,愿死伤人数不再增加,愿活着的每一个人,都能平安。

加拿大居民染变种毒株 1人传染全家! 3天传遍4省 新毒株太凶狠!

马上就要踏入新年,加拿大的疫情数字却仍居高不下。周二(29日),全加拿大累积感染人数超过56万,死亡病例也已达到15278人。距离跨过这场灾难的终点,似乎还有一段非常艰难的路途! 魁省惊现新变种毒株 英国变种病毒来势汹汹,魁北克今日惊曝出现第一例变种毒株感染者! 据魁省卫生部长克里斯蒂安·杜贝(Christian Dube)公布,一名旅行者在12月11日从英国返回魁省,导致自己和3名家人全部感染新冠,其中1人被发现携带变种“S”型病毒! 这是加拿大目前第6起变种病毒病例。此前短短3天内,安省已发现3例,BC省报告1例,阿省也新增1例,变种病毒正在全国无声地蔓延! 为了防止变异毒株的进一步扩散,加拿大已经禁止所有来自英国的飞机航班,禁令至少持续到2021年1月6日。 魁北克省还报告了2381起新增病例,和64个死亡病例。该省的累计病例已达到19.7万例,省卫生部长杜贝认为“情况非常令人担忧,我们没有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安省官员面对严峻疫情失责 安大略省报告过去两天出现4492例新增确诊,分别是周一的1939例和周二的2553例,其中周二的感染人数再次打破最高纪录! 安省的死亡人数也新增78个,将累计死亡病例带到了4455。目前还有304名新冠患者身处重症监护病房,各医院不堪重荷,已经难以提供除了治疗新冠以外的其他医疗服务! 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安省在圣诞假期暂停接种辉瑞疫苗的举措让舆论感到非常不满。今天,安省疫苗分配工作组主席里克·希里尔(Rick Hillier)也承认了决策失误。 “我们不应该做出这个决定。我对此负责。显然,我们弄错了。我们被猛烈抨击,我们应该继续进行接种。” 在安省疫情一片水深火热时,省财政部长罗德·菲利普斯(Rod Phillips)却在国外旅行玩乐。据报道,菲利普斯在12月初就带着妻子出境了,简直是与安省有关减少出行的防疫建议对着干! 据菲利普斯自己声称,“如果当时知道12月26日全省将会封锁,我将取消这次旅行。”到今天为止,这位财政部长还待在国外,除了尽量在线上工作,似乎也没法为安省的防疫工作多做一丝贡献了! BC省大批超市员工感染 圣诞节日过后,BC省将在今天下午公布过去5天的疫情数据。 在发现一名从英国返回温哥华岛的省民感染变种病毒后,卫生官亨利博士就非常担忧:“如果变种病毒开始在BC省传播的话,我们可能会看到非常非常多的病例。” 大温地区又有两家私人养老院爆发疫情。位于本拿比的Rideau Retirement Residence出现7人感染,位于素里的Brookside Lodge的2名工作人员已确诊和隔离。 新冠航班也再增加7个。包括: 12月17日,Swoop航空WO106号,从Abbotsford飞往汉密尔顿,19至25排受到影响。 12月19日,加拿大航空63号航班,从温哥华飞往首尔,25至30排受到影响。 12月21日,加拿大航空8574号航班,从温哥华飞往萨斯卡通,17至23排受到影响。 12月23日,加拿大航空8737号航班,从萨斯卡通飞往温哥华,17至23排受到影响。 12月25日,加拿大航空45号航班,从德里飞往温哥华,1至7排受到影响。 12月25日,印度航空185号航班,从德里飞往温哥华。 12月26日,加拿大航空3号航班,从温哥华飞往东京,30至36排受到影响。 此外,大温地区最新报告有10多家超市出现感染病例,长长的列表让人触目惊心! Superstore 19851 Willowbrook Drive, Langley,:2名员工确诊,最后上班日期是12月17日和12月21日。 3185 Grandview Highway, Vancouver:1名员工确诊,最后上班日期是12月18日。 3000 Lougheed...

惊悚! 万米高空飞行员突然晕倒 航班紧急迫降! 原因竟“无法解释”!

简直是在拿乘客的性命做豪赌! 全球疫情加剧,各国都在警告民众减少旅行,甚至实行严格的封锁禁令。但在节日期间,仍有不少人乘飞机出行,冒着感染风险四处探亲度假。近日,一架英国的飞机还在万米高空中上演惊险状况,令机组人员和所有乘客都感到恐慌无比! 在26日Boxing Day上午,一架英国航空公司的空客A320飞机正满载着乘客,处于从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Heathrow)飞往希腊雅典的途中。 3个半小时的飞机旅程不算太长,很多乘客都在机舱中闭目养神,或者安静看书,默默期待着飞机落地后展开旅程。 驾驶舱中的机长和副机长本来也照常在执行着驾驶职责,但在飞机经过克罗地亚上空,距离抵达雅典仅剩1个多小时时,意外却发生了:副机长突然开始抱怨他觉得非常不舒服,可能没办法继续驾驶飞机,而在上飞机时他根本毫无症状! 飞机是复杂精密的设备,为了保证长途飞行的安全和防止意外情况,机舱内一定要配备两名飞行员。为了防止之后遇到问题,机长当即决定折回伦敦希思罗机场,换由其他人接管这班航班。 然而,还没撑到返回英国,深感不适的副机长竟直接昏了过去!此时,只有机长在一人苦苦支撑,也让人为这班飞机上的所有乘客捏了一把冷汗! 示意图 副机长仍在昏迷不醒,失去帮手的机长只能靠自己作出紧急判断了。考虑到很难一个人长途驾驶飞机,这名机长决定联系附近的瑞士苏黎世机场紧急迫降,将风险降到最低。 很多乘客也许还不知道飞机已经出现非常危险的意外情况,而独自面对这些的飞行员却是担负着所有人的性命,高度集中精神进行迫降,在顺利落地前,每一秒都紧张得让人屏住呼吸! 在潜藏的危险下,飞机终于毫发无损地降落在了苏黎世机场。乘客们都安然无恙,一场可能会引发重大事故的危机就此被化解。那名失去意识的副机长也被送往当地医院治疗。   但英国航空公司竟表示,无法解释副机长生病的原因。 有人分析,这名飞行员可能是吸入了飞机甲板上一股“难闻的气味”,因此导致昏迷。 这不是英国航空公司的机组人员第一次受到疑似有毒烟雾或气体的干扰。去年一班从希腊雅典返回英国的飞机上,也有副驾驶可能因吸入毒气而昏迷,机长不得不戴上氧气面罩,独自控制飞机着陆! 今年1月份,同样是英国航空公司的航班,在从伦敦飞往西班牙特内里费岛的航班上,两名飞行员全都因为“嗅到烟雾”感到头晕,勉强才完成了整个飞行! 自2019年以来,英国航空局收到300多次相关投诉,很多机组人员报告有“奇怪的气味”,使得他们呕吐或昏倒。据报道,这可能是由于发动机密封件泄漏而产生的,而波音型号的飞机上这种情况出现的比空客A320飞机上更多。 这种重大隐患简直让人感到无比害怕,设想一下,如果飞机的驾驶者全都昏倒,那飞机上的乘客们又要面对什么样的下场呢! 希望英国的有关部门能尽快解决飞机的安全问题,不要将机组人员和众多乘客的生命置于不顾!

1900万! 致命美国在假日狂欢 忙碌川普正挥汗如雨 ICU里的新冠屠杀 死神已哔哔走近…

每一间重症监护室都通往残酷的未来 “至暗时刻不是已经过去,而是还未到来!” 当美国传染病专家福奇喊出这句话时,相信很多人都已经麻木了。28日,美国新冠总确诊已经达到了1925万,死亡破33.3万。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新增100万人染疫,有超过63000人死于疫情,迎来新冠疫情大爆发以来“最致命”的一个月。 而与美国疫情一样火热的,是美国的“天空”。 这是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TSA)发布的27日的航空图。 尽管卫生官员们扯破喉咙高喊,请大家不要在圣诞期间出行! 但这个周日,仍然有128万美国人乘坐飞机,在城市之间穿梭。 对不起,这个数字,是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是比感恩节更浩荡的春运队伍,这是新冠住院人数连续26天超过10万例的美国。 此时,每17个美国人中就有1个感染。 每1000个美国人中就有1人因新冠死亡。 然而,还是有这么多的人,不愿意放弃缤纷的圣诞大餐,不愿意放弃千里团聚。 福奇说,疫情最坏的情况可能还没出现,民众在圣诞及新年假期旅行将让疫情蔓延,将美国推向疫情的“临界点”。 福奇还说,他已和总统当选人拜登表达自己的忧虑,并一再建议川普接种新冠疫苗。 不过,此时的川普可能没有时间回应福奇——他太“忙”了。 一连4天,川普都在自己的私人高球场挥汗挥杆。此时佛罗里达风和日丽,是打球的好天气。 他执拗地戴着经典的“小红帽”,忙得不亦乐乎。 回家路上看到围观的支持这们,笑得露出八颗牙齿,竖起两个大拇指点赞。 完了掏出手机,开始了推特治国。 他表示:自己“将继续为美国人民不懈努力!” 每日邮报用了这样一个标题:《“讲真,我正在辛苦工作!”》 此时的美国人民,正“冰火两重天”。与那些不戴口罩疯狂聚会、不听劝阻千里出行的情况相对应的,是各地医院的ICU病房。 那里没有喧闹、没有圣诞颂歌、没有欢声笑语,只有血氧检测仪发出的“哔哔声”,一阵接一阵,召唤着死神的到来…… 圣诞节当天,美国居民Angelica Rojas好到的最好的礼物是,医生告诉她,在ICU躺了进1个月的丈夫,今天醒了。 她喜极而泣,结婚6年,遭遇如此厄运,昏迷1个月终于清醒,这真的是“圣诞奇迹”吗? 然而,“圣诞奇迹”并没有到来,那天下午,丈夫再次发烧,再次陷入昏迷。Rojas的圣诞夜是这么过的:守着iPad,看着屏幕那头的丈夫祈祷:“主,请帮助他。” 另一边,一位91岁的老人正戴着口罩挣扎,人已经不清醒了,护士赶紧拿来iPad,拨通家人的视频电话,让家人在那头喊她的名字。然而,这一声声呼唤没能起到作用,老人的血氧量再次下降,不得不结束通话。 据描述,入住ICU的,已经不只是羸弱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被送了进来,有的不过年仅20. 许多人通过镇静剂睡着,醒来时仿佛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重症监护室的门后,是一位位带着加压口罩的病患,在呼吸机缺乏的此刻,这是他们能够获得的最大的帮助。 痛苦的还有那些ICU 里守护天使,他们是战士,但也是疲惫了的战士。 一家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Harry Peled说:“当你看到病例数,和人们拒绝戴口罩的情况时,简直令人沮丧。” 是的,2020的圣诞新年假期,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是残酷的。 越来越多的住院、进ICU……病人在挣扎,医护人员也一样。他们全天候在这些病床间不停来回奔波,查看病人的情况,上药,替病患移动身躯,以免造成褥疮。 这并不是最磨人的部分——如果你的工作,除了体力和脑力的双重重压外,还需要每一天都面临的生死,几乎每隔一阵子,你精心照顾的人就宣告离开…… 这样的工作,该需要多大的承受力才能扛得过来? “我们非常担心圣诞新年期间民众的聚会和出行会引发更大一波的疫情。每一间重症监护室,都是通往残酷未来的窗口。” 护士Joan在圣诞依然值班,“最近几周相当艰难,几乎每天都有紧急状况代码呼叫,告诉我又有一条生命在挣扎”,虽然圣诞没能和家人团聚,但“仍然是美好的一天”,因为这一天,她工作的医院里没有一位病患去世或病危,“这就是圣诞奇迹吧。”她说。 可惜,不知道这样的圣诞奇迹,能延续到什么时候,那布满美国上空的飞机,会不会将更多人载向医院、载向恐怖的ICU病房呢?

列治文女子车祸横死! 1家5口全遭意外! 不要让节日成忌日!

圣诞节日期间,虽然疫情尚未退却,很多人还是忙着驾车出去吃饭购物,也造成车祸事故更是频发,因此大家千万要当心! 一名列治文女子,就在26日boxing day当天不幸因车祸横死,礼物日意外变成祭日! 当天傍晚约5点30分,一名女性在列治文No.2 Road与Andrews Road交界处过马路时,被一辆行驶中的汽车撞倒,送医后宣布不治身亡。 警方声称,该女子是在有标记的人行横道上行走;但显然那辆撞到她的汽车并未减速停下,而是直接将她撞飞! 尽管警方已表示,驾驶者没有超速和酒驾的问题,事故的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但根据No.2 Road夹Andrews Road附近的居民说,他们平常会尽量避免在此处横穿马路,因为很多司机注意不到这有一条需要减速的人行斑马线,行驶经过时快得吓人! 列治文皇家骑警的肯尼斯·刘(Kenneth Lau)也提醒司机们,在繁忙的节假日出行时一定要多注意:“这个季节我们都必须格外小心。路况并不理想,太阳落山也很早,有时由于光线的影响,行人很难看清。” “我理解司机们往往有地方要去,急着赶到目的地,但要注意路上的行人。当你开到十字路口时,当你接近人行横道时,都记得看看两边,与周围的行人进行眼神交流,确认他们是否要过马路。” 列治文警方也正在寻找目击者或当时的行车记录仪视频,希望人们能够拨打604-278-1212或1-800-222-8477提供匿名线索。 高贵林汽车失控撞翻一家五口 就在28日周天早上,高贵林1号公路夹Brunette Avenue附近发生重大车祸,造成6名当事人包括3名儿童伤情严重! 周日上午9点左右,一辆警车在1号公路靠近Government Street处,侦测到一辆灰色的Dodge Charger汽车涉嫌超速行驶,于是在后方追踪,试图拦截对方。 没想到Dodge车的车主并不打算乖乖停下,而是猛踩油门想从Brunette Avenue出口离开1号公路,结果失控撞上了另一辆在路口等红灯的SUV汽车! 根据目击者形容,由于肇事车辆当时车速过快,事故现场的状况非常惨烈。被撞的Kia Sorrento汽车整个掀翻过来四脚朝天,车身已经严重损毁变形,路上到处散落着零件碎片; 而造成事故的Dodge轿车也飞出护栏,整个跌入沟壑草丛中! 这起严重车祸使被撞汽车上的一家五口人,包括2名成年人和3名儿童,以及肇事的司机全都遭受重伤,被紧急送医救治。目前所有人均已脱离生命危险,但仍有2人情况严重。 目前IIO(BC省独立调查办公室)正在调查追踪超速汽车的警员是否与这起交通事故相关,也呼吁目击证人拨打热线1-855-446-8477提供相关信息。 可怜这些车祸事故中的受害者,明明过马路或开车时自己没有问题,却突然遇到了致命意外,真是人在外面走,祸从天上来。 无论是节日期间还是在平日里,大家都要时刻注意路面周围的情况,不要制造危险,也尽量躲避风险!

接种辉瑞疫苗2小时后 男子猝死家中! 多地延迟注射! 加拿大卫生部发声

28日,新冠变种病毒已肆虐全球20多个国家,各地纷纷启动大规模接种疫苗,期望能尽快狙击变种病毒。 然而,今天,一个不幸的突发消息爆出——一名75岁的男子,在接种辉瑞疫苗2小时后,猝死家中。 据报道,28日,一名75岁的老人,于早上8:30在当地的一个诊所接种了辉瑞疫苗。疫苗打完通常需要留观一段时间,这期间男子并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一切再正常不过了。见到老人安然无恙,护士便放他回家了。 谁也没有想到,仅仅2个小时后,回到家中的老人突然死亡! 这起令人震惊的疫苗接种后死亡案件立即引发广泛关注,正当疫苗全面开打之际,这样的“噩耗”不由得让所有人心头一颤。 猝死的老人是以色列居民。在事情发生后,当地卫生部立即展开了调查。 “我们和逝者家人一样悲痛”。以色列卫生部随后表示,并表示,老人的猝死或与疫苗没有直接联系,疫苗接种工作将继续。 以色列从12月19日开始全民接种疫苗,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接种了新冠疫苗,成为以色列的首位接种者。 “这是个人的一次小接种,却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步!”在接种完后,他还模仿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月时的一句名言,并表示自己“感觉好极了”。 到目前为止,以色列大概有38万民众已经注射了第一针疫苗。卫生部证实,仅仅昨天周日一天,就有10万人接种。 卫生部指出,该名男子患有心脏病和癌症,曾多次心脏病发作。死亡的原因也是由于心脏骤停。 虽然,专家已经证实,男子的死亡与疫苗无关。但民众对疫苗的担心并没有平息。根据一项调查,不少以色列人目前不愿接种新冠疫苗。所以总理挺身而出,成为该国疫苗接种第一人,并敦促国民尽快接种。 现在发生了这样的死亡事件,无疑会为犹豫中的民众蒙上一层阴影。 辉瑞疫苗在试验阶段还曾出现过2起接种疫苗后死亡情况。不过,美国FDA称,这2人的死亡原因分别为心脏骤停和动脉硬化,与疫苗本身无关。 而在疫苗批准上市后,又发生了多起过敏案例,1名医护人员甚至被直接送进ICU,更是引发民众的担忧。 除此之外,辉瑞疫苗在运输和保存上的超低温(-70℃)要求也造成了不少麻烦。 在德国,约有1000剂疫苗怀疑在送达时没有存于-70℃,涉及8个城市,导致这些地方的接种工作被延迟。 当地政府发表声明称:“当读取冷藏箱中的温度记录时,我们有理由怀疑,疫苗在运输过程中是否符合了超低温要求。” 有关疫苗的“坏消息”不只来自辉瑞疫苗,在美国Moderna疫苗全面开打之际,一位医生在接种Moderna疫苗后严重过敏的情况也引发人们的关注。 波士顿医学中心医生Hossein Sadrzadeh是首批Moderna疫苗的接种者,也是Moderna疫苗疫苗在全美范围接种后的首例过敏者。在接种后不久,他开始感到头晕,心脏剧烈跳动。 “我的心率到了150,在接种六七分钟后,舌头和喉咙都麻木了。” 接着,医生浑身是汗,浸透全身,头晕目眩,血压不断降低。人被放上担架,送往急诊室。 好在Hossein自己就是一个医生,在面对这种严重的过敏反应时,他首先想到,会不会因为自己有贝类过敏的情况? 他当机立断,给了自己一针EpiPen(一种常见的抗急性过敏注射器)。几个小时后,人在急诊室的医生“活”过来了,然而,回想起当时的情况,医生还是心有余悸: “我被吓死了”,医生称,这是他经历过的“最糟糕的过敏反应。” 辉瑞和Moderna疫苗都出现了接种后过敏的情况,尤其是辉瑞,在美国已经出现了6例严重过敏情况。 科学家们目前正聚焦于一个潜在的罪魁祸首:合成的聚乙二醇,简称PEG。Moderna疫苗与辉瑞疫苗都含有PEG。 加拿大上周刚刚喜迎Moderna,预计本周就将开始接种。 加拿大卫生部表示,疫苗或任何药物引起副作用的情况并不少见,建议对辉瑞和Moderna疫苗中所列成分有任何过敏反应的人不应该接种,如感觉自己产生了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 今天,加拿大新冠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5万,所有人都等候着疫苗的拯救,而病毒已经变种。疫苗对新毒株是否仍有效?是否能阻止病毒的扩散?前路依然还有许多未知,或许认真抗疫,不让病毒找上自己,才是目前最有效的。

英国研制新冠新药 直接注射抗体! 全球突现3568种病毒变异体 传播更猛!

圣诞佳节已经过去,新冠病毒的传播却愈演愈烈。全世界今天新增了45万例确诊病例,累计病例为8101万例! 今天,喜讯传来,英国伦敦大学科学家研究出了一种可以瞬间(instant)对新冠病毒免疫的药物! 根据《每日邮报》《卫报》等大型媒体报道,英国科学家正在进行一种新的抗体疗法临床试验,这种疗法有望使那些暴露在新冠病毒高风险环境中的高危人群立刻拥有免疫力。 英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和伦敦大学学院附属医院(UCLH)共同研发了一种名为AZD7442的抗体,UCLH正在对这种抗体进行研究,作为新冠治疗药物试验“风暴追逐者”(Storm Chaser)的一部分。 据悉,这个抗体可以中和病毒,一旦注射,可以瞬间对新冠产生免疫。 就算是那些已经暴露在病毒里的人也可以使用,可以做到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抗体——就是人体产生抵抗感染的蛋白分子。 英国这次研究出的药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直接注射进人体就能用。 和疫苗不同,疫苗是训练人的身体去产生抗体。风暴追逐者是直接把人工做好的抗体注射进人的体内。 UCLH 伦敦大学医院 目前,抗体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已有10人接受了注射,UCLH计划在全球招募1125人参与试验,主要对象为医务工作者、住校学生、新冠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等。 UCLH的研究团队希望这种抗体药物能够使高危人群对新冠病毒立即产生免疫力,效力保持6至12个月。 如果此疗法被证实安全有效,获得批准后,可为8天内接触过新冠病毒的人进行紧急治疗。 UCLH的研究团队认为,在新冠疫苗普及之前,新的抗体疗法可能会为抗击疫情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从新的新冠变种病毒在英国被发现后,全世界的感染数量以更迅猛的形势在疯狂增加! 全球疫情疯狂蔓延 科学家发布3568种病毒变种 在疫情重灾区美国,感染数就像一列无法停下的死亡列车,正在咆哮前进。 就在刚刚,全美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过了1900万例。 根据美国卫报报道:美国或将迎来历史上“最致命”的一年,死亡人数超过33万,是自1918年大流感以来最大的单年死亡率跃升。 半数以上的城市,今年出现死亡人口超过新生人口的现象,这在美国是首次发生。 根据统计,这周六美国的疫情到达了一个严峻的里程碑,全国死亡人数已经到达33万2145人,相当于每1000个美国人就有1人死于新冠! 加拿大和美国比邻,这两天疫情也有点失控。 魁北克省从平安夜开始竟然累计增加了6783例确诊,110人死亡! 安省连续13天确诊数超过2000,今天新增病例为2005例,累计病例数达到17万1316例! 昨天,安省更是出现首例英国变种的新冠病毒,还是一对没有旅行史的夫妇,这证明变种病毒已经在社区内传播了。 还有更可怕的数字传来! 环球邮报报道,其实计算生物学家早就验算出新冠的变种病毒传播的家谱了。 一个由全世界顶级的遗传数据生物信息学专家们建立的网站nextstrain.org上,发布了整整3568种不同的新冠病毒变种。 并且还可以播放这些病毒的变异传播过程: 从这个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冠病毒已经分散出5个大的分支,分别是19A,19B,20A,20B,20C。但是这些病毒的变种都只是略微的差异,引起的疾病是相同的。 但是最近在英国发现的新病毒变种不是这样的。 在英国最新发现的病毒,稍微改变了病毒突刺蛋白的结构——就是冠状病毒突出的小手部分。 让这个部分可以恰好固定到人类细胞上,由此导致更高的感染率。 南非和尼日利亚的病毒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但是又不完全一样。 渥太华大学的病毒学家MarcelineCôté表示:“新冠病毒有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花招” 上周,英国突然爆发“传染力高出70%”的超强新冠变种毒株,伦敦立即封城! 非必要设施暂停营业,禁止离开高风险区,非必要不出门…防疫措施一度引起民众混乱,各国也开始封闭和英国之间的往来。 超过40个国家对英国断航,日本更是实施了“封国”,关闭所有疫情严重国家的国际航班! 恐慌之下,“欧洲病夫”、“国际弃民”等帽子都被扣到英国的头上。英国人突然成了最“不受待见”的欧洲群体。 但是封锁没有起到作用,目前至少有13个国家报告已经有人感染新的变种病株。 其中包括,澳大利亚,丹麦,加拿大,法国,意大利,日本,约旦,黎巴嫩,荷兰,尼日利亚,新加坡,西班牙,南非,瑞典。 而最引人深思的是,后续BBC报道提到新变种最早发现的时间能够追溯到9月。11月时它已经占到伦敦总感染数约四分之一。到12月中旬,预计这一数字已狂飙到三分之二。 那会不会有可能,这种变种其实早就开始在人群中传播,英国只是第一个撕破面具的呢? 曾几何时,我们还曾经幻想过和病毒就这样一起生存下去,戴口罩,消毒洗手成为新的普通生活。 但是病毒从来没想过和人类一起生存下去,如今全球沦陷,确诊数有增无减,2021年又会是什么样的光景呢?

BC省出现首例新变种毒株感染者 乘加航落地YVR 大温暴增31架新冠航班

昨天,新变种病毒登陆加拿大,安省一对没有旅行史的夫妇确诊。 今天加拿大就出现了第三例,第四例,分别是在渥太华和BC省温哥华岛。 今天(12月27日)下午,BC省首席卫生官邦尼亨利发布了一份声明。 她确认,BC省已经发现了第一例英国变种毒株感染者。 这名患者居住在温哥华岛卫生局,他于2020年12月15日乘坐加航AC855从英国返回BC省。 据悉,这趟航班从伦敦机场起飞,落地大温机场YVR。 然而这名旅客对自己感染的事情毫不知情,他随着人流走下飞机,取行李,走出机场,不知道是否搭乘公共交通。 就这么从机场所在地列治文,回到了他在温哥华岛上的家!一路上,不知道他已经接触了多少人! 好在这名旅客自觉地遵守了隔离令,他在居家隔离时突然出现新冠症状,于12月19日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 随后,BC疾控中心分析了他的取样,发现了和英国变种毒株完全一样的基因组序列。 不过,邦尼亨利在声明中强调: “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新变种会引起更严重的疾病,也没有证据证明疫苗无法防御新变种。” 但是,有证据证明,新变种的传播速度更快更强。 邦尼亨利反复提醒人们:“请BC省人们必须保持谨慎,遵守所有的卫生禁令和准则,呆在家里,避免不必要的旅行,安全为主,在公共室内空间保持社交距离,并且佩戴口罩!” 英国变种毒株传播飞快 儿童和成人一样容易感染 根据BBC发布的最新消息,新变种毒株最早发现的时间能够追溯到9月。11月时它已经占到伦敦总感染数约四分之一。到12月中旬,预计这一数字已狂飙到三分之二。 而且,新变种毒株正在快速取代旧版本的病毒,就像一个被强迫的升级。 英国变种毒株改变了病毒突刺蛋白的结构——就是冠状病毒突出的小手部分。 让这个部分可以恰好固定到人类细胞上,由此导致更高的感染率。 BBC还发布了一个坏消息,那就是,新的变种病毒可能会使儿童变得和成年一样容易感染。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病毒学专家巴克利称:新变种病毒的突变之一是它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发生变化,这意味 “儿童可能与成年人一样容易受到这种病毒的侵害”。 BC省教师联合会主席表示,新毒株一旦进入BC,传播速度将会是惊人的。 她表示,这将加剧学生父母,学生和教师的担忧,因为在儿童中的传播可能性或会增加。 BC省教师联合会将继续推动全省学校强制口罩令,降低班级密度,保持社交距离,使用通风系统过滤器。 此外,英国疾控中心CDC还发布了5个与新冠新毒株症状有关的警告,分别是: 呼吸困难 持续的胸部疼痛或压力 新的精神错乱 无法唤醒或保持清醒 嘴唇或脸发青 CDC表示,如果民众出现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应立即寻求紧急医疗服务。也就是说,除了发烧、干咳和丧失嗅觉、味觉等传统症状外,民众还需要留意这些最新症状。 YVR暴增31架新冠航班 圣诞佳节刚刚过去,无数旅客顶着被感染的风险执意出行旅游。 就在本周末短短3天里,大温的YVR机场新增了31架新冠航班! 请所有在圣诞期间出行的旅客,仔细检查自己的登机牌,确认自己是否乘坐过新冠航班。 如果乘坐过以下航班,请自我隔离,自查14天是否出现症状。 再次强调,BC省卫生官建议人们避开不必要的旅行,尽量待在家里。 12月23日新增新冠航班: •12月14日:加航63,温哥华至首尔,第25至30行 •12月18日:墨西哥航空696,墨西哥城至温哥华,座位第7至15行 •12月18日:加航/JAZZ 8208,乔治王子到温哥华,座位第1至4行 •12月18日:加航/JAZZ 8622,温哥华至温尼伯,座位第12至18行 •12月18日:WestJet 3171,卡尔加里至Comox,座位第1至5行 •12月19日:加航855,伦敦至温哥华,座位第4至8行和第24至30行 •12月19日,阿拉斯加航空/ Horizon 2154,西雅图至温哥华,座位第14至18行 •12月19日:WestJet 706,温哥华至多伦多,座位第1至4行 •12月19日:WestJet 3290,乔治王子城至温哥华,座位第4至10行 12月24日新增新冠航班: •12月19日,西捷325,卡尔加里至基洛纳,座位第7至13行 •12月20日,加航45,德里至温哥华,座位第18至21行 •12月20日,西捷253,卡尔加里至基洛纳,座位第2至8行 •12月22日,加航3,温哥华至东京,座位第17至23行 •12月23日,日本航空17,温哥华至东京,座位第48至54行 12月25日新增新冠航班: •12月7日:加航44,温哥华至德里,座位第19至25行 •12月16日:WestJet 320,温哥华至埃德蒙顿,座位第19至22行 •12月16日:WestJet 3290,乔治王子城至温哥华,座位第16至19行 •12月18日:WestJet 3169,埃德蒙顿至温哥华,座位第15至19行 •12月18日:WestJet 3287,温哥华至乔治王子城,座位第15至19行 •12月19日:WestJet 325,卡尔加里至基洛纳,座位第7至13行 •12月20日:加航45,德里至温哥华,座位第18至21行 •12月20日:WestJet 253,卡尔加里至基洛纳,座位第2至8行 •12月20日:WestJet 3109,卡尔加里至纳奈莫,座位第15至19行 •12月21日:加航127,多伦多至温哥华,座位第35至41行 •12月22日:WestJet 3106,露台至温哥华,座位第6至12行 •12月23日:加航241,埃德蒙顿至温哥华,座位第15至41行 •12月23日:Nippon Airways 115,温哥华到东京,座位第31至37行 新增12月26日新冠航班: •12月19日,加航244,温哥华至埃德蒙顿,座位第24至29行 •12月21日,加航/JAZZ8408,基洛纳到卡尔加里,第1至4行 •12月22日:Pacific Coastal Airlines 8P715,温哥华至坎贝尔河 •12月23日Harbour Air 220,维多利亚港至温哥华港 新冠变种毒株已经登陆加拿大并开始蔓延,节日后或会迎来又一波爆发,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我们只能管好自己,多呆在家里,少出门。 在真正的曙光到来之前,再多忍耐一下。

准备搬家! 伊万卡豪掷3000万买小岛 打扮美艳见粉丝 竟当场遭熊抱!

眼看距离川普1月份正式卸任、搬离白宫的日子一天天近了,“第一女儿”伊万卡最近依然是行程满满,在各地活跃露面,为几名共和党联邦参议员在即将举行的参议院复选中拉票。 周二(22日),伊万卡出现在了佛罗里达州,为当地的居民们分发食物。 只见这位39岁的美国千金穿着Zara79美金的浅色波点长裙加裸色高跟鞋,配上亮金圆形耳环,一头标志性的金色长发被绑到脑后,蓝色的口罩也掩盖不住她精致的妆容。 即使忙着搬运很多满载着蔬菜的重箱子,伊万卡依然显得举止十分优雅迷人。 在活动间歇,伊万卡还接通了她父亲川普的电话,以此再次号召现场的川粉们! 川普在电话那头激动地表示:“他们偷走了数十万张选票,这是一场被操纵的选举,我们正与之斗争。” “我们得到了7500万张选票,这是在任总统得到票数最多的一次。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正在非常努力地战斗。” 通过照片来看,伊万卡电话上的来电显示是“白宫私人”(White House PT);而川普一讲话就是20多分钟,即使知道现在难以改变大选结果,对支持者们的动援还是那么不遗余力! 一向以亲民形象受到欢迎的伊万卡也在送食物之余,跟到场的佛州粉丝们不停亲密互动。 有的人激动地把口罩拉下来,对着她吐沫横飞地讲话,伊万卡也丝毫没有躲避,被对方熊抱合影留念。 此前有知情人士透露,伊万卡和丈夫库什纳足足花费了3100万美元,在迈阿密附近知名的“富豪居住地”印第安溪岛(Indian Creek Island)买了约 2 英亩(约 8100 平方米)的土地。 因此在离开华盛顿后,他们一家人很有可能会搬来这里居住。 不光伊万卡看中了阳光充裕、风景迷人的佛州,她父亲川普显然也对这非常有感情。 据报道,川普打算在明年1月卸任后,带着第一夫人梅拉尼娅和小儿子巴伦搬到佛州棕榈滩的海湖庄园(Mar-a-Lago)居住。 海湖庄园是川普在80年代收购的,后来被他改为豪华会员制俱乐部用来盈利。在川普任职美国总统期间,他也经常来这里度假和举办重要聚会。 只不过川普要真想搬过来,还得过了棕榈滩的富豪邻居们这一关。 他们嫌弃川普每次过来都声势浩大,影响周围邻居正常的生活;还联名写信提醒川普,他之前和镇政府签了协议,不能把海湖庄园当私人住宅,除非完全放弃那里的私人俱乐部业务。 无论如何,距离2021年1月的到来越来越近了,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从川普、梅拉尼娅到伊万卡的这一家著名人物,在离开白宫后到底都会何去何从吧。

温哥华人挤爆奥莱 凄风苦雨排长队 凌晨4点抢折扣 朋友圈转疯!

26日节礼日Boxing day,是加拿大最大、最热闹的一个购物节。为了折扣,无数人凌晨排队、贴身肉搏,最后欢天喜地地抱回大彩电,赢得了又一场省钱大战。 往年,这场面通常如下:   “闸门”一开,疯狂的购物者如潮水般涌入商场,“杀”入主战场。此时商品不是商品,是战利品;对每一个抢红了眼的购物者来说,抠抠搜搜了一年,就等着这一刻洒千金! 今年,按理来说情况应该大不同。 一场新冠疫情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截至发稿,全国有超过54万人确诊新冠,BC省已经逼近5万。上午惊传“噩耗”——传播力高达70%的英国新毒株,在加拿大发现了首2例!无旅行史!接下来这款新毒株将会以什么样的速度在社区流传,细思极恐。 不过,这些消息,对于那些正在奥莱排队的购物者来说就是一场浮云。 26日,大温华人朋友圈都在疯传这样一个视频: 机场OUTLETS外,戴着口罩裹着厚棉袄的购物者在排队等候入场。 此时的温哥华,苦雨凄风,温度就那么几度。但购物者们热情如火,队伍一再蜿蜒,看不到尽头。 这场面,让每一个居家避疫的或刚有出门想法的人惊呆了。视频随即在朋友圈疯传。 接着,News1130侧面证实了这个新闻:司机们注意,通往机场奥莱方向的路已经被购物者堵死了! 有人好不容易把车一步步挪到奥莱,还没入场,就被这场面吓住了。 停车场被改成“排队场”,进大门要排队,完了每进一个商店都至少排一个小时。 在病毒面前,折扣它更香。图片左下角那个提着大包小包离开的大姐,此时是真正的赢家。 车龙、人龙……此景不只奥莱有,各大商场可见无? BestBuy Metrotown Tsawwassen Mill 一个购物者表示,他在停车场转了半个多小时才找到停车位。 有网友评论:大家在家都憋疯了,嘴上说不去,身体很诚实。 还有网友说,看到这些图,我真的觉得特别可怕,你们说本身大家都隔离防护的特别到位,都在家憋着,可是突然都出去购物,然后大家都在mall里,都在店里这种密闭空间里,然后呢?这不是加速传播速度嘛?感觉boxingday一过去,这瞬间确诊人数会疯狂上飙啊! 不只是温哥华人疯狂,零下8度的卡尔加里,购物者们在冰天雪地里排起了长队 一个满载而归的消费者表示:“早上6点,我在沃尔玛,只花了300元就买了一台55寸的电视。然后去了HomeDepot,那里正减价75%!” 病毒?“我有洗手液,有口罩,所以,没有问题的!” 节礼日Boxing Day是起源英联邦国家的一个节日。英国皇宫贵族及贵妇,习惯将赐予仆人的礼物用盒子包起来,到12月26日那一天送给他们,作为圣诞节前辛勤工作的奖励。 当然,发展到现在,就已经成了全民购物日了。 这一天,重疫之下的英国,更是惊呆了世界。英国伦敦等地区已经进入4级最严防疫了,但还有一些地区不那么严格…… 于是,Boxing Day的街头,爆了。 说这场面人山人海绝不为过,谁能说这是总确诊22万,日增3万的英国呢? 大包小包满载而归。 再恶劣的天气也拦不住我排队 被摆得花花绿绿的停车场从高空看过去是如此壮观。 有人戴口罩,有人不戴。 低至4折的标志在向人们招手呼唤。 凌晨4点,支起折叠椅苦守开门的人,不知道有没有收获他们想要的幸福? 此时的世界,已有8000万人被新冠捕获,BC省马上要破5万。温哥华一家养老院有156人染疫、31人死亡,可能是全省迄今为止最严重的养老院疫情。 BC省疾控中心又公布了13班国际及国内航机上出现新冠病毒。Loblaws及Sobeys再有18间超级市场及药房有员工确诊,涉事店铺来自温哥华,列治文,本拿比,高贵林,三角洲,素里,Langley及Abbotsford…… 疫情严不严重,瞥一眼就可知。然而,这些都不能与今天只花300元就可以买大彩电相比。好吧,你赢了。

惊人发现! 新冠病毒散播长达5米 狭窄走廊最危险 经过感染者身后就中招!

近日,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如果感染者在狭窄过道中经过,从其口中释放出的新冠病毒颗粒,将在感染者身后散播长达5米的距离! 病毒有可能在很多的密闭空间中传播,中国科学院的多名学者就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在《流体物理学》(Physics of Fluids)科学期刊上发表研究结果。 通过计算机模拟视频来看,在狭长的走廊中,如果感染者打一个喷嚏,含有病毒的空气颗粒会在感染者的身后徘徊数秒钟,可能会让任何经过感染者背后的人接触到病毒! 如果是一位身高1米8的人以1.5米/秒行走,同样是不戴口罩咳嗽出来,在只有1.2米宽的走廊前行,比在宽6米的过道中行走,会向更远的后方散播更多病毒。 在6米的开放空间中,随着呼吸排出的病毒颗粒,会主要在感染者腰部流动,并在身后形成一个细长的尾巴。 到了在1.2米宽走廊行动的感染者这里,他所喷出的病毒飞沫会有特定的“分离模式”(detached mode),形成悬浮的传染性气溶胶团,一直飘散到人体身后5米处,并且在散播5秒后有更高的液滴浓度。 这种向后向下的散播方式,会使身高较矮的儿童增加感染病毒风险。这也对人们遵循的2米社交距离是一种挑战,就算人们离感染者更远,还是有可能接触到病毒! 当处于塞满了新冠病患的医院中时,病毒的传播情况就更加恶劣了。据研究,从医院走廊和厕所抽取的空气样本中,竟有多达50%含有高浓度的新冠病毒! 法国南特大学中心医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2020年1月1日至10月27日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韩国等8个国家的数据,研究了普通病房、重症监护室、护士站、更衣室、走廊、厕所等各类区域的空气样本。 他们发现,包括重症监护室、走廊和洗手间都是被病毒污染的重灾区。重症监护室空气中含有的病毒是25.%,比普通病房的10.7%一倍还要多; 洗手间内的空气则含有23.8%,很可能是由于厕所狭小不通风、马桶冲洗导致病毒遗传物质雾化等原因; 此外,走廊中竟有高达56.3%的样本检测出新冠病毒,还有像餐厅这样的公共区域也并不安全,特别是人们还要摘下口罩用餐。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即使一直戴着个人防护设备,但长期与其他人一起处于通风不良的密闭环境中,接触高浓度病毒的空气,最终可能还是会感染新冠病毒! 另一项最近的研究也指出,戴透明面罩是无法防止病毒传播的。 大温的朋友们出门时都看过不少路人戴着这样的透明面罩,然而它却对感染者呼出的气溶胶毫无招架之力,简直让人心惊! 这项研究是由日本福冈大学(Fukuoka University)的科研团队发布。在实验中,当有感染者打喷嚏时,裹挟着传染性病毒颗粒的“涡流气环”(vortex rings)在不到1秒钟内,就会粘到周围1米远的人群的面罩上,然后从面罩与脸部之间的空隙渗到脸部。戴面罩者或许还毫不知情,自己已经暴露在了病毒之中!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也曾在7月就表示,防护面罩对新冠病毒的防护效果不如口罩,不建议人们将它代替口罩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于新冠病毒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了。希望在看过这些研究之后,大家能更有防疫意识,尽力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卫生安全!

加拿大出现第1例英国变种毒株! 原因蹊跷! 这里急宣“封国”全球沦陷

突发! 刚刚,加拿大出现首例英国变种新冠病毒!在坚挺数日之后,新变种还是登陆美洲! 周六26日,安省卫生部首席卫生官BarbaraYaffe宣布了这一“噩耗”。 根据卫生官,确诊案例来自Durham地区的一对夫妇。与其他发现新变种国家的多为英国输入的情况不同,加拿大安省这对夫妇并没有旅行史、暴露史,也没有与高风险人士接触。 没有旅游史,不是从英国入境!加拿大这首例英国变种毒株的发现,来的太蹊跷! 不过,卫生部门却认为,在国际入境旅行仍开放的情况下,在安省发现新变种并不意外。 这一回,狼真的来了。 在英国宣布发现变异新毒株泛滥后,尽管40多个国家已经在第一时间宣布停止与英国的航班往来,然而,这种变种毒株还是找到一切可趁之机,传播至世界各地。 26日一早,加拿大公共卫生署(PHAC)应急准备和响应中心前总裁RonaldSt. John在接受CTV采访时表示,“如果说它不在加拿大,我会感到很奇怪,因为没有什么理由从9月至今,这种新毒株还没有被人带进加国。” 由于加拿大公共卫生局(PHAC)在12月24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指出,卫生局正在对本国的新冠病例进行分析,到目前为止,在超过2.5万个样本中没有找到变种毒株的踪迹。 对此,PHAC前总裁 RonaldSt. John认为,没有找到是因为检测的样本量不足。毕竟目前加拿大总确诊已经高达54万。 “寻找到这个首例如同大海捞针,但它很可能会出现。” 话音刚落,安省就宣布找到了首例! 不只是加拿大,新变种病毒最新感染的国家名单还在不断增加…… 西班牙 西班牙证实,首都马德里发现4宗感染新变种病毒的案例。 法新社报道,这4名确诊者是亲戚,最近曾前往英国旅行。 法国   法国于12月25日星期五发现了第一例新毒株的病例。卫生当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感染者是一名居住在英国的法国男子。该名男子于12月19日从伦敦抵达法国,21日入院治疗,并被检测为阳性。 法国几天来一直担心变种病毒会在本国境内出现,因此果断封锁了和伦敦及英国部分地区的交通,并暂停了跨境物流,还要求从英国回法的人员强制核酸检测。尽管如此,千防万守还是没能挡住新变种病毒。 至此,欧洲方面,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瑞士、意大利、爱尔兰、荷兰、丹麦、瑞典全部中招。 而在最新沦陷的国家名单中,日本也赫然在列! 日本政府26日宣布,从28日开始到明年1月底,全面禁止外国旅客入境,变相封国! 日本昨天宣布,已检测到5名男女感染了英国变种毒株。这5人分别于12月中旬至12月底由英国返回。其中两人在东京羽田机场,3人从关西国际机场入境。 日本近期的感染率持续上升,多地新增创历史新高。英国新变种在亚洲(香港、新加坡、马拉西亚)的出现更让日本如临大敌。为了防止这种传染力高达70%的新变种入境,日本在24日起中断对英国的往来,没想到,百密仍有一疏,在24日前还是有新变种毒株的感染者入境。 新毒株的“环游世界”再次说明了病毒无国界。旧的尚未被阻断,新的又再次来袭! 目前,为了继续阻断新变种病毒,英国政府已经宣布在今天节礼日Boxing day起进一步加强封锁措施,进入4级防疫:民众除购买必需品外必须居家,禁止与非家庭成员的室内外聚会,关闭所有非必需品商店。 此外,英国疾控中心CDC还发布了5个与新冠新毒株症状有关的警告,分别是: 呼吸困难 持续的胸部疼痛或压力 新的精神错乱 无法唤醒或保持清醒 嘴唇或脸发青 CDC表示,如果民众出现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应立即寻求紧急医疗服务。也就是说,除了发烧、干咳和丧失嗅觉、味觉等传统症状外,民众还需要留意这些最新症状。 加拿大目前疫情本来就急转直下,这下新毒株一来,还将面临怎样的劫数谁也不好说。 看来,要想重回过去的生活,我们需要更漫长的等候……

圣诞老人持加拿大护照抵达大温 新冠检测阴性 已打疫苗 华人孩子乐疯!

12月25日是一年一度的圣诞节,今年很多小朋友都担心受到疫情影响,圣诞老人来不了了。 大人们为了安抚小朋友们的担忧,也都是操碎了心。 12月19日,美国国家传染病学家安东尼·福奇博士通过美国CNN向全世界的小朋友传达,他已经亲手给圣诞老人打了疫苗了: 孩子们,不要担心,这事儿我已经帮你们搞定了。   我去了趟北极,亲自给圣诞老人打了疫苗,我还测试了他的防疫水平,没问题,他可以出发了。 虽然福奇博士这么说了,但是还是有小孩不放心。 为了自己的圣诞礼物,一名来自爱尔兰的6岁男孩直接给开发疫苗的辉瑞公司写了一封信。 在信里,小男孩非常有礼貌地问辉瑞公司: “亲爱的辉瑞,有一天我在去学校的路上听说,你们居然开发出了新冠疫苗,你们太棒了。 可不可以请你们送给圣诞老人一些疫苗,让他和他的小精灵们可以接种疫苗。求求你们了,让所有的孩子们过个圣诞节。” 孩子的母亲安慰他说,辉瑞里面的科学家都很忙,不一定会回复他。 谁知,两周后,他们就收到了辉瑞的回信!  在信里,辉瑞的首席执行官跟小男孩保证,他们已经和圣诞老人取得联系了。 同时提醒小男孩,只有勤洗手勤消毒,会乖乖待在家里的孩子才能收到礼物! 不得不说,辉瑞公司这一次也是非常暖心了! 这下,孩子们可以放心了—— 因为圣诞老人是打完疫苗,才来送礼物的! 全球各地都给圣诞老人打了疫苗,圣诞老人的老家——加拿大也不能错过。 加拿大最大的检测机构Lifelab在12月23日发声明表示,他们已经去北极给圣诞老人做了检测,圣诞老人和他的精灵们测试结果都是阴性! 他们可以出来送礼物啦! BC省首席卫生官邦尼亨利早早就打了招呼,表示,圣诞老人将会是第一个接种疫苗的人。 不过,邦尼也强调,圣诞老人虽然已经免疫了,但是他送礼物的时候依然会很小心。 他会戴着口罩和手套去送礼物,孩子们也不要留糖果和牛奶给他,根据卫生禁令他不能喝的。 其实,早在2010年,加拿大政府就宣布,圣诞老人是加拿大公民。 加拿大议员曾经一本正经地将此作为正式议题进行辩论,加拿大还对北极地区宣誓过主权。 当时的加拿大外交部长贝尔德称,宣誓对北极的主权是为了保护住在北极的“加拿大公民”——圣诞老人。  不光如此,圣诞老人还有一本加拿大护照哦! 圣诞老人在加拿大还有地址,有住处,邮编更是可爱的“H0H 0H0”。 所以孩子们给圣诞老人写信,圣诞老人是可以收到的。 加拿大邮政更是雇佣了多个小精灵志愿者给全世界的孩子回信! 据悉,这些志愿者每年工作时间超过20万个小时,足以看出全球的信件之多。 小编朋友圈有个妈妈昨天刚刚晒出圣诞老人的回信。 这名家住素里的妈妈表示,女儿不知道哪里听来的传闻,说世界上没有圣诞老人,圣诞节的礼物其实是爸爸妈妈送的。 然后女儿问:“妈妈你是圣诞老人吗?” 她认为,与其直接告诉孩子真相,不如让她自己去寻找答案。 于是她就让刚上一年级的女儿给圣诞老人写信,刚刚会写字的女儿努力写出了一封信寄了出去。 没想到真的收到了回信: 圣诞老人在信里讲了他们在北极多么地开心,玩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做了各种各样的美食。 最后衷心地祝愿她圣诞快乐。 配上可爱,调皮,五颜六色的信纸,看起来足够让孩子高兴上好一阵子了! 在众多大人的努力下,今年孩子们可以放心地过圣诞了。 为孩子们保留下一份纯真的对爱与美好的期盼,2021年会更好!

惊! 圣诞大餐变新冠大餐 病毒10分钟吞噬全家! 一个动作救命 瞬间逃过感染!

‍‍‍‍‍‍‍‍‍‍‍‍‍‍‍‍‍‍‍ 平安夜,记住这招,护全家平安! 今天是12月24日平安夜。平安夜,平安夜,不求发财,不求升官,就只求个全家人平平安安。然而,在特殊2020年,简单朴素的“平安”二字,竟成了圣诞老人能送给人类最宝贵的礼物。 尽管疫情仍在肆虐,在这样一个温馨的节日里,很多人还是希望能在遵守本地防疫规定和做好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和最爱的家人朋友一起坐下来,吃一顿暖心暖胃的圣诞大餐。 但是,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想到,今明两晚的平安夜大餐和圣诞大餐上,一个小小的动作,就可能会改变在场所有人的命运——不做,可能全家感染;做了,即使桌上有携带病毒的感染者,其他人也不会被传染。 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今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平安夜圣诞节除了在家聚餐的,打算去餐馆搓一顿的也不少。早在几天前,列治文一家生意火爆的中餐馆服务员就向小编透露,圣诞节当天的堂食座位,已经被订满。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按照目前BC省的规定,圣诞节是可以和家人以及核心社交圈的人共同庆祝的,去餐厅也可以,但必须在除了吃饭以外的时间戴口罩,每桌不超过6人。 如果一顿圣诞大餐在所难免,那么如何最大程度地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呢? 日本几名专家近期发布的一则最新模拟视频,揭示了如何在新冠疫情下,和全家人吃上一顿安全安心的圣诞大餐。 想要平安欢乐地度过“平安夜”,甚至在同桌聚餐者有人感染的情况下,也能逃过一劫—— 只需要打开窗户。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但也非常容易被忽略的点。 大家都知道,通风能降低室内病毒密度,但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如果坐在你对面和你一起吃饭的人真的感染了,打开一扇小小的窗户,又能顶什么用? 这回,日本专家团队通过建立科学模型,用不到1分钟的视频,直观地向所有人展示出聚餐时开窗与不开窗的巨大差别。 这是在家里或饭店的餐厅内,一桌6人聚餐的场景。假设桌上有一人已经感染新冠,他张开嘴呼吸、说话、吃饭的每一刻,都在向外释放病毒。 那么,在餐厅不开窗,不通风的情况下,这名感染者喷出的含有新冠病毒的飞沫液滴,会迅速扩散,在短短10分钟内就充斥满整个房间,笼罩身边每一位对此毫无察觉的人。注意,这个模型只模拟了感染者正常呼吸和说话时散播病毒的水平,还没有囊括感染者打喷嚏或咳嗽时瞬间喷射出大量病毒的情况。 而假如,这间餐厅房间打开了门窗,形成了良好的通风,那么所有人的命运将截然不同—— 感染者喷出的病毒飞沫,绝大多数将迅速被吸出室外,鲜少有病毒飞沫在餐桌区域停留。 两个场景放在一起对比,差别更加触目惊心。 这一和无症状感染者聚餐的风险模型,由日本Hexagon Manufacturing Intelligence的专家建立。专家希望,能通过这个模型,让人们清醒认识到节日聚集时可能面临的风险,并了解如何最大程度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该公司的总监佩林(Keith Perrin)解释道,在这个模型中,餐厅房间里的暖气,食物,和人身上的热量,会先将感染者喷出的病毒微粒推向高处,直至天花板。但是,如果室内没有足够通风,这些病毒微粒将无处可去,最终只能被迫再落回餐桌区域,并在房间内旋转。 然而,可以打开窗户,进行通风,那么病毒几乎会“立刻被吸出”,远离桌上的其他人。 “良好的通风是关键。一定要记住,尽量多开窗开门,帮助空气流通,避免病毒微粒聚集堆积。”佩林呼吁。 佩林透露,根据专家们的计算,在这个模型中,没有开窗通风的房间内,最终6人全部感染。 而在开窗通风了的房间内,另外5人没有被那名感染者传染。 佩林表示,开窗造成的这一差别非同小可。 “给你举个直接的例子,经过3轮同样情况的传播迭代后,就少感染了215人!” 该团队建立的另一个模型,更加近距离且直观地展示出,在一个较为封闭的室内空间,一个无症状新冠感染者,站在你面前对着你说话,会让你陷入怎样的境地: 对,就是这悲催的模样: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今晚和明晚,不管是在家吃饭还是下馆子,一定一定记得开窗!别怕冷,多穿点衣服,开着暖气,喝点热汤,挨冻总比感染强!无论如何,千万别让圣诞大餐变病毒大餐! 祝大家圣诞节快乐,健健康康迎来平安喜乐的新一年! ‍‍‍‍‍‍‍‍‍‍‍‍‍‍‍‍‍‍‍

今天 加拿大收最强圣诞大礼! Moderna疫苗提前登陆 奇迹来了!

喜大普奔! 今天,24日平安夜,加拿大迎来一个令人意外激动又兴奋的消息——昨天才刚刚被卫生部批准的Moderna疫苗,已经登陆加拿大!送给加拿大人一份厚厚的圣诞大礼! 今天一大早,特鲁多春光满面地站在装点得喜气洋洋的家门口,发表圣诞献词。   “今年,在我们继续应对全球性新冠疫情冲击之时,圣诞节的传统将有所不同。家庭不能聚在一起共享大宴,朋友也不能来串门吃饼干和蛋奶酒,但我们依然可以、而且应该感谢将我们凝聚在一起的一切。”    “与疫情的斗争会持续到明年,加拿大必须继续互相支持。危机即将结束,加拿大将从中变得更加强大和团结!”     能量满满的发言刚刚结束,一个“圣诞大礼”就送到了。 上午,第一批Moderna疫苗乘坐FedEx航空,抵达加拿大多伦多皮尔逊机场。距离该疫苗获批仅仅24小时!   加拿大人渴望疫苗之心让Moderna长上了翅膀,先于圣诞老人抵达加拿大,带来希望之光,总理特鲁多也忍不住发推。     特鲁多表示,今天到达的是16.8万剂中的一部分,余下的部分将在12月底悉数到达。   加拿大从Moderna一共订购了4000万剂疫苗,这就是2000万国民的希望。 目前,物流公司Innomar正在将这份圣诞大礼拆分成小剂量包装,将于下周分发到各省和地区。 和辉瑞疫苗不同的是,Moderna疫苗的保存不需要极度低温,这对加快疫苗的运输、分发和接种都有帮助。 尤其是那些偏远地区的人们,这一次,他们是真的等到了! 此外,Moderna之“妙”,除了常规冰箱可保存外,还在于18岁以上都可接种,100%预防重症。 甚至,在一项研究中,有一个细节让亚裔更感激动—— 这项研究发现,在受试者中,Moderna对亚裔100%有效。而在辉瑞的3期试验中,对亚裔的有效性为74.4%。 昨天,BC卫生官Bonnie Henry透露疫苗接种的更多计划时特别提到了Moderna。 她说:“这是所有人迈向前并令人鼓舞的另一大步。下周开始,Moderna就将运抵BC。” 根据省府昨日公布,卫生部门在明年3月前,预计能为54.9万名省民注射第一剂疫苗,这其中就有25万剂是Moderna疫苗。 这比之前公布的3月前接种40万人的计划更为乐观。 如果加拿大订购的其他几种疫苗也能早传佳音,人均可获7针的加拿大人将可以更早接种到疫苗、更安心安全地度过2021。 久旱逢甘霖。这一回,连远在佛州度假的美国总统川普,都忍不住Po出他和夫人早已录好的视频,于这平安之夜,给民众带去祝福。 在视频中,川普穿着黑色西装,打上圣诞红领带,站在闪耀的圣诞彩灯前,略带感慨地说道: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奇迹!感谢上帝将平安带给我们,将欢乐带给世界。新冠疫苗会将我们的生活恢复平常。我们将提供数百万的安全有效疫苗,这些疫苗将很快结束这一可怕的大流行,拯救数百万生命。” “这确实是圣诞节奇迹!” 最后,祝大家圣诞快乐,平安幸福!

突发! CDC警告: 发现第三种变异毒株 传播彻底失控 2020最后一击太猛!

哪里还有净土? 正当全世界对英国变种毒株严防死守之时,24日平安夜惊传另一个噩耗:新冠病毒的第三种变异毒株似乎已经出现!“这是与英国和南非发现的不一样的变种!” 在英国和南非相继宣布发现新变种毒株之后,这一简直令人绝望的消息再次引发世人警觉:人类真的能控制住新冠疫情吗?面对不断变异的病毒,疫苗还会有效吗? 24日,非洲疾控中心CDC表示,新冠病毒的又一个新变种似乎已经在尼日利亚出现。这种变异病毒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也更高。 负责人John Nkengasong说:“这是与英国和南非不同的一个变种。” “给我们一些时间……现在还处于传播早期。” 目前,尼日利亚已经有超过80,000例确诊病例。疾控中心指,12月17日的每日病例创纪录,超过1100例,过去两周感染率更是“迅速增加”。 现在还无法证实,第三种变异毒株是否比之前的几种都要可怕。不过,令人闻风丧胆的英国和南非新变种已经开始迅速泛滥。在40多个国家都对英国采取了旅行措施的前提下,它依然攻陷了欧洲、亚洲、澳洲多地……   新加坡 昨晚,新加坡深夜宣布,出现首例英国变异病毒案例,感染者是一名从英国返回新加坡的17岁女留学生。 她12月6日从英国返回新加坡后,第二天就开始发烧,并被确诊阳性,经过检测,她感染的英国新毒株。 香港 就在新加坡公布该消息前,香港也发现了2例英国新变种病毒感染案例,确诊者也是从英国返回的留学生。 马来西亚 《星洲日报》报道,马来西亚卫生总监诺希山23日表示,在该国沙巴收集到的新冠样本中发现“类似于在南非、澳大利亚和荷兰发现的一种毒株。” 但“我们仍未确定该毒株是否具有高传染性,是否比一般的病毒更具有侵略性”。 德国 路透社报道,今天,德国发现了第一例英国变种毒株。 一名妇女于12月20日从伦敦希斯罗机场飞抵法兰克福,经测试对该新变种毒株呈阳性。 卫生部公告:“这是德国第一个已知病例。” 至此,欧洲、亚洲和澳洲全部都发现了超强传播力的英国变种病毒。并且在“呈指数级传播”。以伦敦为例,英国公共卫生部24日表示,伦敦的新增病例在短短2周内猛涨2倍。死亡人数也激增。 而且,所有年龄段的感染率都在上升,显示出新毒株似乎不挑年龄性别,甚至从20-39岁的人群感染激增的情况看,新毒株简直在弥补之前老毒株更易攻击年长人士的“弱点”,将感染面进一步放大。 美国和加拿大暂时没有发现变异病毒,但是CDC警告说,基于美国测序的严重不足,因此该变种可能早已经在美国流传,只是未经发现而已。加拿大卫生官谭咏诗早前表示,加拿大暂时没有发现,但这种新毒株总能找得到来加拿大的路。 根据加拿大公共卫生部信息,在过去的2周内,有5架从英国起飞入境加拿大的航班爆毒,包括12月15日伦敦飞往温哥华的加航855航班。此时新毒株早已在英国爆发,它是否随着这些新冠航班来到加拿大,暂时不得而知。 然而,这还不是2020的最后一击。 巴西 里约高校和科研机构早前宣布他们在里约发现一种疑似高风险性新冠病毒变种的消息, 目前巴西科学家正在紧急研究这种新毒株和英国本土的这一波变异病毒是否为同一变种,和其传染性到底如何。 智利 智利麦哲伦大学也在这两天透露,研究人员在当地找到9种新冠变异病毒,其中一种最令人担心,因为目前只在智利境内有发现,并且伴随的较强的传染性。 是的,新冠病毒正在环游世界,并不断变异,不断强大。这场赛跑中,科学家们正争分夺秒抢时间,然而,就在这个当头,一种人类从未遇到过的病毒似乎也在蠢蠢欲动…… 近日,科学家们似乎又发现了一种神秘的“X疾病”。 一名女子因为出血热、高烧、腹泻等埃博拉类似的症状入院治疗,然而,专家们担忧地发现,她的数次埃博拉病毒检测都呈阴性。 “这是一种未知病原体,而她可能是这种X疾病的‘0号病人’。” 令人惊悚的是,这种病毒比新冠还可怕:“死亡率可能高达90%”   2020马上就要过去,于这欢乐祥和的平安之夜,我们实在不想报道太多过于沉重的消息。 然而,现实却总如此无情:在这12月将逝的日子里,人类最后的净土南极沦陷;英国新变种病毒传遍多国后,本土又发现了第二种更强新变种;南非确诊不断创纪录,越来越的年轻人中招……而来自刚果的疑似X疾病更是将人类拉入恐惧旋涡。 “万物皆有裂痕处,那是光漏进来的地方。”病毒强大,人类也不能羸弱。就让我们的迎着光,接受这份挑战吧。

最新! 孟晚舟律师: 要求申请改变软禁时间! 引渡案今年结不了!

失自由 本周三(23日),孟晚舟的律师表示,将向BC省最高法院提出申请,改变监禁时间和释放条件。自在温哥华国际机场被捕以来,孟晚舟已被软禁在加拿大近2年时间。 2018年12月,孟晚舟缴1000万加元获保释,在西温一处豪宅接受监管,且晚上11点至隔天凌晨6点不得外出。 左脚踝戴GPS监测器,且出行须有保安人员跟随,确保她不会偏离法院设定的活动范围,包括大温哥华地区、列治文和北岸地区。 今日,孟晚舟辩护律师莫娜·达克特(Mona Duckett)向BC省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希瑟·福尔摩斯(Heather Holmes)提出要求,申请缴纳保释金,变更白天监禁时间。

突发! 英国宣布禁止所有南非航班入境 又一新冠变种病毒出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本周三(23日),英国运输部长格兰特·沙普斯紧急下令,禁止从南非起飞的所有航班入境! 目前,英格兰大部地区面临封锁,防止变异病毒大范围传播。但就在燃眉之时,英国又在南非发现另一种新冠变异病毒,已有2人中招! 沙普斯表示,明天上午9点起,临时停止从南非进入英国的所有航班。 卫生部长马特·汉考克(Matt Hancock)透露,过去一周中,全国每日感染病例增加57%,今日更是达到创纪录的39,237例,住院人数每天增加1,900。 截至12月26日,封锁措施已扩大至英格兰地区的近一半,伦敦和英格兰南部部分地区也处于封锁状态,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则颁布禁聚令。 汉考克说,“在感染率、住院率上升和死亡人数上升的当下,采取行动绝对至关重要,限制性措施持续时间待定。” 沃里克医学院分子肿瘤学教授劳伦斯·扬透露,虽然变异过的新冠病毒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都产生病毒刺突蛋白遗传变化,可使病毒更容易附着在人细胞上。 目前尚不清楚南非的变异株是否比肯特变异株更具传染性,但有迹象表明,儿童可能更容易受到这些变异的影响。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流行病学家尼尔·弗格森(Neil Ferguson)表明,肯特变种病毒更容易攻击15岁以下的儿童。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警告新冠会反复突变,且已发现至少4,000种变体。

惊! 新毒株引爆恐慌 超市一夜扫空 大妈疯狂囤货 价格翻倍炒卖 爽发横财!

疫情失控下的乱象! 自从英国突然宣布出现了传播率高出70%的新型新冠毒株,疫情在短短几天内越发失控,民众的恐慌情绪就迅速蔓延开来。 包括伦敦在内的越来越多城市面临最严格等级”Tier 4″的全城封锁。越来越多人加入了去超市囤积食品、厕纸等必需品的浩浩荡荡队伍中,使得很多地方的货品被瞬间抢空! 对于英国雪上加霜的是,很多国家担心变异毒株传播,对英国施行禁飞航班、关闭货运通道的方针。法国就在20日关闭了来自英格兰东南部的贸易通道,导致至少3000辆货车滞留在港口无法通行,难以在圣诞节前用来采购更多货品! 尽管英国政府说圣诞节期间有充足的食物,但英国最大连锁超市乐购(Tesco)和排名第二的森宝利(Sainsbury’s)都表示,如果疫情带来的混乱持续下去,食品供应将会有很大问题! Tesco甚至已经开启限购政策,每个消费者只能最多购买3份包括鸡蛋,大米,肥皂或厕纸等热销货品。 眼看必需品随时可能出现短缺危机,有的人竟然开始发灾难财,干起了倒卖超市货品的缺德生意! 一位名叫卢·卢卡斯(Lou Lucas)的42岁英国大妈,在政府发布了变种毒株和封城的消息后,就开始去各大超市疯狂囤积必需品,并以将近原价一倍的费用售出,还说自己是在帮助他人! 卢生活在英国防疫政策较为宽松的Tier 1地区,当她听说了部分城市会被完全封锁后,就马上打电话给那里的熟客,说自己愿意帮他们购物,不过他们必须接受40%的加价,以及付给她的20英镑时薪! “从上周末以来,我已经花了1000英镑增加库存,所以别人要么买我的囤货,要么花钱请我去排队买食物,这让我很容易能赚上一笔。” 白人大妈说,她都是凌晨4点起床,然后去超市排队排在第一个,进去抢牛奶,厕纸,水果,蔬菜,罐头食品等等。 “有人告诉我把东西放回去。但不管怎样,我都要这么做——反正别人也都装满了手推车!” 显然大妈对此根本不感到羞愧,即使面对别人对她的指责,她也认为这是她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做的事。 卢在疫情前是一位美容师,但在封锁后就没什么钱赚了,家里还有两个已成年的儿子需要她照顾。然而,比起接受救济或者努力找寻别的出路,她选择走了倒卖货品的捷径! 卢甚至觉得自己帮到了很多不愿去拥挤的超市排队、或者根本买不到东西的人:“我是真正的社区帮助者。我有15个回头客,还有越来越多人听说了我给我打电话,想确保得到食物,他们乐于付钱给我;我也不会从不愿加价的人那里赚钱,没人强迫他们跟我买东西。” 这位大妈似乎从没想过,正是她这种无良的抢购者,才使得很多需要帮助的人难以买到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不过大妈也承认,一些朋友对她40%的高额加价感到不可理喻,甚至因此与她断绝了往来。但为了能大赚一笔,大妈显然已经拼了,根本来不及考虑什么道德底线! 有媒体通知了Tesco有关卢大妈的倒卖行为,也让英国这家最大连锁超市感到无比震惊:“我们正在调查这种滥用我们系统的情况,并会考虑关闭与她关联的任何帐户。” 不知道如果这位白人大妈被禁止在超市中购物,一心只想发横财的她又会想出什么应对方法?疫情乱象之下,很多人的真实嘴脸都显露出来,有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也有这样为了赚钱什么都能干出来的无良投机者,实在让人感叹无比!

致死率90%! 比新冠还可怕的神秘“x疾病” 疑现0号病人 恐威胁全球!

潘多拉的魔盒再次被打开 2020只剩下寥寥数日,各种坏消息却不断传来!正当大家对英国和南非的新变种新冠病毒心存担忧时,又一种令人恐怖的不明疾病出现!科学家们担心,这种神秘的“X疾病”将对人类造成更大的威胁!“我们有理由恐惧!” 23日,据CNN等多家媒体报道,非洲刚果一名女性出现了与致命传染疾病埃博拉类似的症状——高烧、腹泻。 然而,当专家们对她展开病毒检测时,令人不安的情况发生了——该女子的埃博拉病毒检测为阴性。 如果不是埃博拉,那会是什么? 这一猜想令专家深感不安——专家们怀疑,她感染的不是埃博拉,而是一种症状类似的未知病原体,而这名女子,可能就是这种神秘疾病“X疾病(Disease X)”的零号病患! “X疾病”并不是当地专家临时创造的一个词。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公布9种可能导致严重的国际爆发的疾病,包括埃博拉、寨卡Zika等。 而在这份名单中,第9种就是“X疾病(Disease X )”,代表爆发条件已经成熟的未知疾病。 这种病毒比新冠更可怕,死亡率高达50%-90%。 接诊患病女子的医生但丁(Dadin Bonkole)表示:“如果该女患者确诊的并非埃博拉,而是不明的X疾病,那么她将成为0号病人。我们都感到害怕。埃博拉是未知的,新冠是未知的,我们不得不害怕新的疾病。” 如果噩梦成真,该女患者被确诊为X疾病0号病人,那么是不是又有一种类似新冠,但致死率却高得多的疾病即将横扫全球? 目前,科学家们对此展开追踪。研究人员担心,这种神秘的未知疾病将对全球造成更大的冲击。埃博拉研究专家Jean Tamfum发出警告:这不是科幻小说情节,而是基于科学事实引发的恐惧! 对人类的威胁 Tamfum教授一生都在研究病毒,他在1976年发现了埃博拉病毒。这种可怕病毒此后多次大爆发,夺走上万人性命。除了非洲,病毒还传至美国、意大利、英国,至今未绝。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新病原体出现的世界,”Tamfum教授说道。“这对人类构成了威胁。” 他警告,将来很可能会发现许多潜在的致命和致命病毒。其中很多病毒都可以从动物传播给人类,并导致大流行的爆发。 比如艾滋病毒,从一种黑猩猩中产生,如今却成为人类的灾难。 再比如SARS和新冠病毒,都是冠状病毒。Tamfum教授认为,他们是从动物界未知的“宿主”中传播到人类身上。 教授认为这个宿主,很可能就是蝙蝠。 他认为,未来的大流行,可能会比新冠疫情更严重。 当真如此,那这将是一幅多么可怕的未来图景。挣扎于新冠泥沼中的人类,刚刚迎来疫苗,却又要面临“X疾病”可能带来的大流行。人类的灾难,这场尚未终结,却又将开始另一场?!   Tamfum教授指出,埃博拉是如何感染人类的仍然成谜。但他相信,这与人类屠杀野生动物有着莫大的关联。 在当地一个市场,有人拿着烟熏的疣猴在叫卖,熏过的猴子露出可怕的牙齿,但当地人并不惧怕——烟熏猴肉是非洲的一种“美食”。当地人逮着猴子了,就将猴肉熏过后,蘸着蚁酱吃。 这个卖猴人很是得意地表示,他还有办法通过空运,将这些猴子出口到欧洲。 “这是禁止的,我们必须砍掉它们的头和胳膊,将它们包装在其他肉类中出口。” 有需求才有市场。嗜好野味的不只是欧洲当地人。一位野生动物犯罪调查员Adams Cassinga表示,“成吨的野味,烟熏猴子、熏蟒蛇……在这里出口,有些运到美洲,但更大的一部分是运往欧洲。主要是布鲁塞尔、巴黎和伦敦。” 如果说已经死亡的野生动物传播病毒的概率要小一点,那么市场的另一端,一些还活生生的野味,就更令人毛骨悚然。 一条短嘴鳄鱼被捆得扎扎实实的被叫卖。还有巨型蜗牛、乌龟、黑猩猩……这些原本属于大自然的野生动物们成为人类的口中食或收藏物。 而X疾病,可能从这些动物中的任何一种出现,传至某个人,最后遍布世界。 疑似的0号女病人已经隔离治疗了几周,她的埃博拉检测依然是阴性,她究竟得的什么病至今没有明确诊断。 科学家们也很绝望。在近年的论文中,他们不断在发出预警:如果人类继续如此,还会有更多的传染病蔓延,这不是会不会发生的事情,而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It’s not an “IF”it’s a “WHEN”.) 2020,潘多拉的魔盒再次被打开。谁也不知道人类还将面临什么。愿上天保佑。

警报! 英国发现第二种新毒株 突变更大 传播更强! 伦敦毒航班攻入温哥华!

 “很难想象,两种传播力超强的毒株齐攻,会酿成何种灾难。” 全球新冠疫情进入最危急时刻,一种可能将人类推入更黑暗深渊的突变毒株,令所有国家警铃大作。   加拿大对英国的72小时航空禁令即将解除失效之际,刚刚,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紧急宣布,将对英禁航令延长2周,直至2021年1月6日,严防新毒株,死守加拿大! 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美国顶级传染病学家福奇已发出警告:新毒株可能已经在加拿大存在,只是还没有被检测出来。 最初的新冠病毒,在各国使出各种防控手段的情况下,依然只用1年的时间,就彻底攻陷了地球上的每一片土地。   而发生突变后,有超强传播能力加持的新毒株,这回更是如虎添翼。尽管各国如临大敌,甚至闭境自守,它却似乎气定神闲,有条不紊地开始攻城略地——在成功蔓延欧洲,登陆澳洲后,昨日,英国新毒株疑已侵入亚洲。两名从英国返回香港的确诊华人学生,病毒基因排序,似与新变种病毒吻合。 而就在人们对这一变种毒株应付不暇时,一个更令人绝望的消息传来——   深陷泥潭的英国,刚刚发现了又一种“突变更甚”且“传播力更强”的新毒株! 这第二种突变毒株,与在英国发现的一种突变毒株不同,来源于南非有关。 两名确诊感染最新毒株的病患,都是近期从南非入境英国游客的接触者。 目前,两名感染者以及他们的密切接触者都已经被隔离。   今天,英国紧急宣布,禁止所有来自南非的航班入境。 刚刚举行的发布会上,英国卫生部长开门见山,毫不掩饰地给出了令人不寒而栗的警告:   “这种新变种,高度令人担忧。因为与在英国发现的第一种新毒株相比,它更易传播,并且似乎突变程度更大。” 根据英国卫生专家,在英国首次发现的突变毒株,和在南非首次发现的突变毒株,虽然都是新冠病毒的突变毒株,但是二者“非常不同”,是“完全不同的变种”。   唯一相同的是,“两种毒株都具有更强的传播力。” 这种来自南非的新毒株有多可怕?   它让南非在短短3周内,单日新增感染人数从3000飙到了9500,直接翻了3倍不止,且所有新病例中,90%都是感染突变新毒株。南非医生警告,医院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感染者,并且有人出现了更严重的病症。 鉴于此,英国卫生部长当场下令,所有在过去2周内,去过南非的人,以及他们的密切接触者,都必须立即开始严格的自我隔离,不许跟任何人有接触。“我们会修改法律,使这一命令立刻具有强制效力。” 此时此刻,圣诞节前夕的英国,俨然已被愁云惨雾笼罩。最初的一种突变毒株,已经让英国的感染死亡破了记录。仅昨天一天,英国就有超过3.6万人最新确诊,744人在这24小时内死亡。 如今,第二种突变毒株已成功入侵。很难想象,一旦两种传播力超强的毒株齐攻,会酿成何种灾难。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加拿大刚刚延长了对英国的禁航令,但对南非,加拿大从未禁航。作为一个移民大国,加拿大的南非裔移民不在少数。而所有来自南非的加拿大永久居民、加拿大公民及其直系亲属,目前都可以自由从南非乘坐飞机入境加拿大。 就连加拿大的对英禁航令,似乎也已是亡羊补牢——   根据加拿大公共卫生部信息,在过去的2周内,有200架加拿大航班发生了新冠病毒感染及暴露,其中,就包括5架从英国起飞入境加拿大的爆毒航班。   其中最近一次,是12月15日从伦敦飞往温哥华的加航855航班,机上有人确诊,感染的是否是新毒株未知,34至40排乘客都有风险。要知道,这个时间点,新毒株早已在英国广泛传播。 如果把时间线再拉长一些,从今年9月开始,从加拿大起飞或在加拿大落地的航班中,有1300架都发生了潜在的新冠暴露。这些航班来自全球各个国家,是否有可能已将某种全新的毒株带入加拿大,目前无人知晓。 除此之外,巴西也在今天宣布,在对该国新冠肺炎感染者所携带病毒进行分析后,发现了新冠病毒的新变种,目前尚无法确定是否与英国或南非相同的变种,还是第三种变种… …   截至发稿前,全球已有7884万人感染新冠,173万人死亡。   无论如何,希望更大的混乱不要发生,请各位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愿每个人都平安。‍

突发! 英国发现第二种新毒株 突变更大 传播更强! 5架英国毒航班攻入加拿大!

“很难想象,两种传播力超强的毒株齐攻,会酿成何种灾难。” 全球新冠疫情进入最危急时刻,一种可能将人类推入更黑暗深渊的突变毒株,令所有国家警铃大作。   加拿大对英国的72小时航空禁令即将解除失效之际,刚刚,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紧急宣布,将对英禁航令延长2周,直至2021年1月6日,严防新毒株,死守加拿大! 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美国顶级传染病学家福奇已发出警告:新毒株可能已经在加拿大存在,只是还没有被检测出来。 最初的新冠病毒,在各国使出各种防控手段的情况下,依然只用1年的时间,就彻底攻陷了地球上的每一片土地。   而发生突变后,有超强传播能力加持的新毒株,这回更是如虎添翼。尽管各国如临大敌,甚至闭境自守,它却似乎气定神闲,有条不紊地开始攻城略地——在成功蔓延欧洲,登陆澳洲后,昨日,英国新毒株疑已侵入亚洲。两名从英国返回香港的确诊华人学生,病毒基因排序,似与新变种病毒吻合。 而就在人们对这一变种毒株应付不暇时,一个更令人绝望的消息传来——   深陷泥潭的英国,刚刚发现了又一种“突变更甚”且“传播力更强”的新毒株!   这第二种突变毒株,与在英国发现的一种突变毒株不同,来源于南非有关。 两名确诊感染最新毒株的病患,都是近期从南非入境英国游客的接触者。 目前,两名感染者以及他们的密切接触者都已经被隔离。   今天,英国紧急宣布,禁止所有来自南非的航班入境。 刚刚举行的发布会上,英国卫生部长开门见山,毫不掩饰地给出了令人不寒而栗的警告:   “这种新变种,高度令人担忧。因为与在英国发现的第一种新毒株相比,它更易传播,并且似乎突变程度更大。” 根据英国卫生专家,在英国首次发现的突变毒株,和在南非首次发现的突变毒株,虽然都是新冠病毒的突变毒株,但是二者“非常不同”,是“完全不同的变种”。   唯一相同的是,“两种毒株都具有更强的传播力。” 这种来自南非的新毒株有多可怕?   它让南非在短短3周内,单日新增感染人数从3000飙到了9500,直接翻了3倍不止,且所有新病例中,90%都是感染突变新毒株。南非医生警告,医院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感染者,并且有人出现了更严重的病症。 鉴于此,英国卫生部长当场下令,所有在过去2周内,去过南非的人,以及他们的密切接触者,都必须立即开始严格的自我隔离,不许跟任何人有接触。“我们会修改法律,使这一命令立刻具有强制效力。” 此时此刻,圣诞节前夕的英国,俨然已被愁云惨雾笼罩。最初的一种突变毒株,已经让英国的感染死亡破了记录。仅昨天一天,英国就有超过3.6万人最新确诊,744人在这24小时内死亡。 如今,第二种突变毒株已成功入侵。很难想象,一旦两种传播力超强的毒株齐攻,会酿成何种灾难。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加拿大刚刚延长了对英国的禁航令,但对南非,加拿大从未禁航。作为一个移民大国,加拿大的南非裔移民不在少数。而所有来自南非的加拿大永久居民、加拿大公民及其直系亲属,目前都可以自由从南非乘坐飞机入境加拿大。 就连加拿大的对英禁航令,似乎也已是亡羊补牢——   根据加拿大公共卫生部信息,在过去的2周内,有200架加拿大航班发生了新冠病毒感染及暴露,其中,就包括5架从英国起飞入境加拿大的爆毒航班。   其中最近一次,是12月15日从伦敦飞往温哥华的加航855航班,机上有人确诊,感染的是否是新毒株未知,34至40排乘客都有风险。要知道,这个时间点,新毒株早已在英国广泛传播。 如果把时间线再拉长一些,从今年9月开始,从加拿大起飞或在加拿大落地的航班中,有1300架都发生了潜在的新冠暴露。这些航班来自全球各个国家,是否有可能已将某种全新的毒株带入加拿大,目前无人知晓。 除此之外,巴西也在今天宣布,在对该国新冠肺炎感染者所携带病毒进行分析后,发现了新冠病毒的新变种,目前尚无法确定是否与英国或南非相同的变种,还是第三种变种… …   截至发稿前,全球已有7884万人感染新冠,173万人死亡。   无论如何,希望更大的混乱不要发生,请各位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愿每个人都平安。

刚刚! 加拿大正式批准Moderna疫苗 马上发货 100%预防重症 疫情有救了!

又一种高效疫苗要来了!   距离圣诞节只有两天了,加拿大的新冠感染人数却已突破50万,并且仍在迅猛增长。就在今天,笼罩在第二波疫情阴霾下的加国民众迎来了新的曙光——加拿大卫生部宣布,有效率为94.1%且可100%预防重症的Moderna疫苗已正式获得批准! 这是95%有效率的辉瑞疫苗在全国范围内开打数日后,又一令人欢欣鼓舞的巨大好消息。总理特鲁多更表示,第一批Moderna疫苗预计在获批后48小时就会运到加拿大,比原定的1月到货要快上好几周! “现在加拿大卫生部已经批准Moderna疫苗,我们得到了可以在全国接种它的通行绿灯。我们从Moderna订购的4000万剂疫苗中的第一批,将在几天内就会到达!” Moderna疫苗被称为“改写游戏规则”的重要疫苗。比起需要-70℃的严苛储存条件的辉瑞疫苗,Moderna可以在常规冰柜中-20℃保存。 这就意味着储存和运输都会更便捷,可以将这种疫苗分发到加拿大的每个地方,包括很多偏远地区,供所有18岁以上人群接种! 加拿大的疫苗接种点也在不断增多,将在下周扩大到70个。不仅如此,此前获批并展开大规模接种的辉瑞疫苗还在源源不断地运到。 特鲁多宣布,加拿大在1月还将再多收到25万剂辉瑞疫苗:“算上已运达的疫苗和预定发货,1月31日之前我们有望收到辉瑞和Moderna共120万剂疫苗!” 有效性方面,辉瑞和Moderna疫苗都是mRNA疫苗,根据试验数据,两种疫苗都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甚至包括了加拿大卫生部所说的、与英国新出现的变种毒株“相似”的毒株! 预计到明年秋天,辉瑞和Moderna两家公司将为加拿大提供6000万剂疫苗,足够为全国3000万人接种! 在喜讯接踵而至的当下,加拿大又有一款本土新冠疫苗被批准进入了人体试验阶段,有望在2021年下半年推出! 这支本土疫苗由萨斯喀彻温省大学的疫苗和传染病组织(VIDO)开发,已获准通过加拿大疫苗学中心开始1期临床试验,将在2021年1月开始为志愿者接种。 据了解,VIDO正在开发的两支候选疫苗都属于蛋白质亚单位疫苗,比RNA或病毒载体疫苗更容易批量生产,且不需低温贮存,大大降低了运输难度,可为更多需要接种的民众带去福音! 除了这款即将开始人体试验的加拿大疫苗,还有加拿大之前订购的牛津疫苗、强生疫苗等等,都处于紧锣密鼓的审查阶段。 看来在马上就要来临的2021年,对每个加拿大人来说,打上疫苗只是时间问题,不必担心是否有充足的疫苗可用! 当然,面对来势汹汹、不减当初的新冠疫情,我们还是要做到严加防范。就像总理特鲁多说的:“现在,我们需要极度小心。疫苗已经在这了。但是我们需要在最好的情况下撑过这个冬天,而不是再看到更多悲剧!”

撒钱! 迎最难冬季 BC省豪拨1亿拯救旅游业! 土著社区也有份!

振兴旅游业 新冠疫情一天不结束,旅游业复兴就不可能开始。本周二(22日),BC省府正式宣布为在疫情期间挣扎的旅游业提供更多资金。 省旅游部长梅兰妮·马克(Melanie Mark)表示,省府将拨款1.05亿,帮助旅游业度过难关。在BC省9月份的经济复甦计划中,已经有5000万元专门用于救济旅游业。 旅游工作组主席塔玛拉·弗鲁曼(Tamara Vrooman)表示,这笔救助金为旅游行业在后疫情时期复甦奠定了第一步。“许多企业经历了艰难的夏季和秋季,现在又正进入严峻的冬季,为企业提供紧急资金,是为了确保疫后重建。” 数据显示,每一年旅游业为BC省经济贡献超过205亿加元,超过16万人就业问题得到解决。 政府还将向BC省土著旅游局提供500万加元的救济金,帮助管理土著旅游业。

最新! 方慧兰与英国达成临时协议 加拿大这些商品免关税!

加拿大利益优先 本周二(22日),加拿大副总理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宣布,加拿大和英国已经达成一项临时协议,确保两国部分商品不会因英国正式脱欧而受关税限制。 1月1日起,英国不对加拿大部分商品,包括枫糖浆、龙虾、牛肉和汽车零件等征收关税。 在一份声明中,方慧兰表示,联邦政府将确保与英国进行商品贸易的加拿大企业继续享有优惠待遇。 根据联邦政府数据,加拿大和英国每年贸易额约为290亿元,英国是加拿大的第三大出口市场。 目前,加拿大与欧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但是一旦英国正式脱欧,情况将有所变化,因此需要重新谈判。 宣布脱欧后,加英两国便针对新条约进行谈判,计划将欧盟协议的条款扩展至两国之间,但议会尚未批准该协议。

解封! 法国对英国重开国门 旅客需持72小时内阴性报告登机!

总算可以回家了 本周二(22日),法国宣布将于明日(23日)对英国旅客重新开放边境,结束针对变异病毒的封锁。 在英国传出更易传播的新冠病毒后,大部分地区都切断了与英国的边境交流,严防病毒入境。就在圣诞节前几天,成排的卡车在英国城市内大排长龙,超市的货架被一扫而光。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要求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解除对英国的禁令,让人们回家。 今日晚些时候,英法两国达成一项协议,允许滞留在英国的法国人和其他欧盟居民回家,前提是须持有最近72小时内的新冠病毒阴性报告,方可入境。23日起,英国将在多个地点提供新冠病毒测试,但这一过程将花费一些时间。 英国运输部长格兰特·沙普斯(Grant Shapps)表示透露,“我们将确保人们可以接受病毒”。早些时候,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不鼓励任何非必要往返英国的旅行,但允许人们回家,但必须接受新冠检测并隔离10天。

重磅! 加拿大又一本土疫苗进入人体试验 最早2021年投放使用! “变异病毒迟早入境”!

小心至上! 在这个谈新冠色变的时代,稍微一点风吹草动,大家都能吓得魂都没了。一听是新冠病毒变异了,全球多个国家行动迅速,赶紧关了国门,就怕感染力增强70%的病毒入境。 本周二,加拿大传来一则好消息——联邦卫生部门正式批准本土新冠疫苗进入人体试验阶段,并有望在2021年底推出! 这支本土疫苗由萨斯喀彻温省大学的疫苗和传染病组织(VIDO)开发,已获准通过加拿大疫苗学中心开始1期临床试验。 不久后,工作小组将招募志愿者,从1月开始接种,收集数据。VIDO董事兼首席执行官Volker Gerdts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如三阶段试验成功,VIDO候选疫苗最早可在2021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据了解,VIDO正在开发的两支候选疫苗都属蛋白质亚单位疫苗,由死菌的特定部分而非活病毒制成的。亚疫苗通常用于预防乙型肝炎、人乳头瘤病毒、百日咳和带状疱疹。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61种候选疫苗中,有18种属蛋白质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比RNA或病毒载体疫苗更容易批量生产,且不需低温贮存。“为了获得可持续的长期疫苗供应,加拿大使用自己的疫苗很重要,”专家表示。 同时,联邦首席卫生官员谭咏诗(Tamsa Tam)表示,目前尚未在加拿大国境内发现变异的新冠病毒,但卫生部正在检测进入新冠基因组测序。 她指出,不可否认的是,新冠病毒在不断变化。在英国检测到新病株之前,加拿大一直在对新冠病毒进行测序,追踪此类变化。“这种新病株很有可能成为更常见的毒株之一,我们已经知道这种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在加拿大现有数据库中,目前存有25,000个新冠病毒基因序列。 谭咏诗表示,卫生部尚未检测到新病株,也没有证据表明新冠冠苗将会失效。目前,新病株已在荷兰、丹麦和澳大利亚被侦测到,加拿大也正提高警惕。随后她也承认,“极有可能,这种新病株最终会进入加拿大。” 对于国际上的新冠疫情新动向,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长道格·福特(Doug Ford)很紧张,并呼吁政府加大加拿大入境口岸的新冠检测力度。对此,加拿大政府表示现有管制已经充足。 联邦公共安全部长比尔·布莱尔今日回应,加拿大的边境管制及检疫要求已经十分严格。“目前,与国际旅行有关的新冠病例仅占所有病例的1.8%。这意味着,98.2%的新冠病毒传播是社区传播造成的。“ 副首席公共卫生官霍华德·恩乔(Howard Njoo)也表示,卫生部主要检疫工作重点一直是境内传播。 本周,安省已经宣布封省,周六将进入“最严封锁状态”。福特表示,如果联邦政府再无所作为,安省将出台自己的入境新冠检测政策,保护省界,“我们已经开始准备在机场布置新冠测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 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公布最新数据,2020年3月31日至2020年11月12日,在抵达加拿大的650万旅客中,有81%获免检。换句话说,边境管制实际上并没有被使用。 对此,另一重灾区省份——魁北克省省长弗朗索瓦·莱戈特持相同意见,他希望联邦政府能够提供更多从国外返加人员实施14天隔离规定的信息,且不排除部署省级边境新冠检测的可能性。 省长们如此紧张,除了因加拿大在检疫规定方面确实存在漏洞,也因本国疫情热度不断升温。截至22日,加拿大累计新冠确诊人数超52万人次,新冠死亡人数也达1.4万。 安大略省 今日新增2,202例感染,7天滚动平均日新增病例2,265宗,整体呈阳率达5%,为过去6天来最高! 多伦多新增636例,皮尔地区新增504例,约克地区新增218例,温莎-埃塞克斯郡新增172例。今日新增新冠死亡21例,现有活跃病例19,300人,新冠住院人数1005,273人在ICU。 安大略省危急医疗服务中心(Critical Care Services Ontario)报告,这是安省二波疫情期间新冠住院人数首次超过1,000例。一波疫情期间,新冠住院患者人数峰值为1,043人。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安省医院的新冠ICU患者数量将在未来10天超过300人。 福特表示,“我们需要尽一切所能,防止本省医疗系统崩溃,并阻止新病株进入加拿大。”省卫生部长克里斯汀·埃利奥特(Christine Elliott)表明,本省尚未发现突变病毒,但这种病毒一旦在安省开始传播,后果将十分严重。 截至目前为止,安省累计16万余人感染新冠病毒,4188人死亡。 阿尔伯塔省 今日新增1,021例感染,累计9.2万人确诊;新增死亡11例,累计871人死于新冠病毒。现有活跃病例18,311人,802人住院,152人在ICU。 省长约翰逊·肯尼迪说,本省医疗保健系统已承受“巨大压力”。 在即将到来假期里,独居的阿省省民可以参加另一个家庭的聚会活动,限期12月23日至12月28日。他也警告,“请注意,圣诞节期间仍然禁止举行大型社交聚会!” 全省范围内,圣诞节期间一个家庭最多可容纳两个人。 魁北克省 今日新增2183例感染,新增死亡28人。 曼尼托巴省 今日新增155例,累计23180人感染;新增死亡18人,累计新冠死亡590人。 现有275人住院,其中36人在ICU,4382宗活跃病例,总体呈阳率为11.5%。

刚刚! 大温南面一列满载原油火车出轨爆炸起火! 黑烟蔽日 毒气扩散!

原油中的有害物质泄漏 将对这片土地产生巨大的危害 突发快讯!12月22日星期二11:40am,美国华盛顿州一列满载原油的货运列车,在距离美加边境仅仅10公里的地方意外脱轨!至少有7节油罐车泄漏爆炸起火! 出轨发生在市区卡斯特(Custer)地区,附近的街道已经被关闭,半径一英里内的居民被命令紧急撤离。 这个位于西雅图北部的小镇Custer其实距离加拿大边境Peace Arch只有10公里,距离素里市中心只有30公里! 已有大温网友反映闻到了石油的味道! 这辆运油火车原定开往华盛顿州的芬代尔(Ferndale),可谁知,刚开出边境不久,就发生了如此惨烈的意外! 油罐车脱轨的瞬间,发出巨大爆炸声,一颗火球从火车尾部窜出,原油被点燃,熊熊大火烧起来,黑烟冲天。 现场实在太过危险,刚开始媒体和救火人员都不许接近事发地。附近公路都立刻被封锁。 刚刚,下午2点,公路重新被开启,才有人拍下视频: 可以看到,画面的浓烟都是有毒黑烟,地上全是泄漏的原油和残渣,正在流向四面八方。 北美最大的铁路货运网络BNSF公司发言人称:这列火车满载原油,有3-5辆油罐车出轨了,就在火车的尾部,随后原油被引燃,爆炸起火。 后来,华盛顿州的生态部门补充,其实有7辆油罐车出轨了,其中5辆已经被烧毁! BNSF发言人称,出轨事故原因目前正在调查中。 华盛顿州已经派了大量消防队员前往现场救火: 截止美西时间4点,火势已经得到控制,还有一小部分的火还在燃烧。 然而,专家指出,原油中挥发出来的化学成分毒性很强,这些气体将对大气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 同时,原油里面含有苯和甲苯等有毒化合物,这些东西挥发后或者渗入土地,都有可能进入食物链或者哺乳动物,甚至危害人类健康。 环保组织还列举了2013年加拿大魁北克Lac Megantic的运油货车出轨事件,这是史上最惨烈的出轨事件,造成了47人死亡。 2013年7月6日凌晨1时15分左右,一列由73节车厢组成、载有770万升原油的火车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在距离蒙特利尔约250公里的Estrie地区的Lac-Mégantic小镇中心出轨。 车上载有的原油随之起火继而发生剧烈爆炸,造成47人死亡,镇中心30多座建筑被爆炸和大火吞噬。 当时,猛烈的石油爆炸,瞬间把这个风景如画的小镇变成了人间炼狱,类似“核爆炸”现场。 现在,我们只能祈祷,这一次运油货车出轨泄漏事件不会造成大面积的污染和破坏。 毕竟2020年已经很难了,让我们平平安安迈入2021年吧。

惨剧! 华人爸爸冒病毒来加拿大探亲 却被乱刀捅死在别墅 冬至团圆变屠杀!

可怜天下父母心 新冠疫情肆虐近一年,不少移民海外的华人,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和国内亲人团聚。 目前,加拿大华人想要回国,需要提供登机前2天内的新冠核酸抗体双阴性证明,并获取健康码,才有资格踏上回国班机。落地国内后,还要在指定地点集中隔离14天,才能真正回家。 如此困境下,国内一些思念儿女的老人,体谅孩子的不易,竟不惜从疫情已经控制住了的中国,不远万里来到确诊病例超过50万的加拿大,冒着风险与劳累,只为和孩子团圆。 照理说,这样来之不易的团聚,在疫情下应该尤为珍贵。然而,万万没想到,一场横跨中加两国的探亲之旅,却酿成了骇人听闻的悲剧—— 一位近期从中国来到加拿大探望女儿的华人父亲,竟因为三言两语的不快,被女儿的丈夫,自己的华人女婿,当场乱刀捅死,命殒他乡! 据CTV报道,昨天(12月21日)夜里9点左右,多伦多一华人社区的独立屋内,一名72岁的华人男子全身多处遭刺伤,送医后宣布死亡。 死者名叫张敬(Jing Zhang 音译),来自中国,游客身份,此次来加拿大是专门探望女儿一家。案发地点,正是死者女儿和丈夫的房子。 警察接到报警赶到现场后,除了身中多刀命在旦夕的张敬外,还发现了一对中年夫妇,两人均受轻伤,也被送往医院。 这对中年夫妇,是张敬的女儿和女婿。 经过调查,警方很快锁定了嫌疑人。 今天(12月22日)一早,张敬的女婿,50岁的罗景福(Jingfu Luo)就遭到警方逮捕,并被控一级谋杀罪。 调查人员称,导致中国老人张敬被捅死的原因,是家庭纠纷。 根据警方消息,华人嫌犯罗景福在家庭纠纷后,持刀刺伤了岳父张敬,罗景福的妻子,看到丈夫攻击父亲,冲上前阻止,没想到也被丧心病狂的罗景福刺伤。 警方称,在现场发现了杀人的凶器。 案发当天,是中国传统节日冬至,也是西方圣诞节前夕。 从现场照片看,凶案发生的房子内,已经做好了精致的圣诞装饰。 都说“冬至大如年”,昨夜,加拿大不少华人都在朋友圈里晒阖家团圆吃饺子。 老人千里迢迢从中国来到加拿大,盼的大概就是能和自己心心念念的女儿坐在一起,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饺子,聊聊分别日子里的家常。 然而,这样一个温暖的节日,却成了这位无辜老人的忌日。 经手此案的警察表示,自加拿大疫情爆发以来,由日常矛盾引发的家庭伤人案数量激增,很多案件都和人们在疫情期间遭受到的精神压力有关。 即便如此,依然很难想象,嫌犯罗景福,究竟为何会因为一点家庭琐事,就挥刀砍向自己的老丈人,而且还是连捅多刀,铁了心要老丈人性命,连前来劝架的妻子也不放过,说捅就捅。 能在多伦多住上这样的独栋别墅,罗景福夫妇的收入条件应该不差。然而,人到中年,苦心经营了半辈子的生活,就这样一夜之间被毁了。 实际上,这样的人伦惨剧,已经不是第一次在海外华人的家庭中发生。 2016年,美国洛杉矶,43岁华人工程师汪勋厉(Caminero Wang),因为言语上的争执,在自己家中,枪杀了从中国成都来美探亲的岳父岳母。对着两位老人,汪勋厉似有深仇大恨,打完了整整两个弹夹。邻居称,听到了间隔很有节奏的12声枪响。 汪勋厉三个不到10岁的孩子,亲眼目睹了爸爸杀死姥姥姥爷的一幕,吓得尖叫着躲进了卫生间。事发当晚,汪勋厉的护士妻子正在医院里加班赚钱,浑然不知自己的父母已被自己的丈夫乱枪射死在血泊中。 更令人心痛的是,两位老人自知不受女婿欢迎,原本已经买好机票准备回国,甚至为保全孩子婚姻,连和女婿之间的不愉快都从未和女儿提起。没想到,两位忍气吞声的老人,最终在登上回国班机的两天前,被女婿索去了性命。 据邻居称,枪案发生前1小时,两位老人还在带着外孙在房前院子里玩耍… … 哎… …有的婚姻,会带来幸福与庇佑,有的婚姻,却会带来灾难与诅咒。 愿悲剧不再发生,愿逝去的灵魂在天堂安息。

危险! 变种病毒或起源美国 疫苗有效性不确定 华裔亲述: 新毒株感染力太强了!

灾难预言成真? 英国的新变种新冠病毒已导致全世界闻之色变,各国如临大敌,挥刀立斩与英国的联系,已有超过40个国家对英国采取禁航令,火车航班公路交通全断,一夜之间,这个昔日帝国沦为世界孤岛! 然而,今天,美国传染病专家福奇博士在接受采访时一语惊人:新变种毒株有可能已经在美国广泛流行。另一个顶级专家则表示,新毒株甚至可能就起源于美国! “新变种毒株已经在英国广泛流传时,它在南非也出现了。如果它已经在美国,我一点都不会惊讶。”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传染病研究小组更是表示,“它很可能就在这里,它甚至可能是从这里起源。It may have even started here.” 目前,新变种病毒已传遍英国各地,丹麦、荷兰、冰岛、意大利甚至澳洲也出现了该毒株。 加拿大目前暂时没有发现英国变种病毒,不过,首席卫生官谭咏诗今天表示,存在这个“可能性”,新变种病毒最终会找到来加拿大的路。 南非的变体新冠病毒虽然与英国发现的这支无关,但这正是令人细思极恐的事情——在疫苗起到保护作用前,病毒还会怎样突变?对疫苗会有影响吗? 针对这一问题,22日,辉瑞疫苗的共同研发者BioNtech创始人Ugur Safin表示,自家疫苗“非常有可能”能抵御这种新变种, “但是只有实验完成后我们才能知道,从现在开始大约需要两周时间才能获得数据。” “我们疫苗起作用的可能性……相对较高。(The likelihood that our vaccine works … isrelatively high)”他说。   他警告,病毒的变异也会使得由疫苗带来的群体免疫进程会变得更加困难。因为要形成群体免疫,至少要有四分之三的人接种了疫苗。(接种的速度赶得上变异的速度吗?) 不过,他依然还是给出了希望:“原则上,mRNA技术的优点就是,我们可以直接开始修改疫苗,让疫苗与变种病毒一模一样,理论上可以在6周内提供新疫苗。” 另一个已获批的疫苗莫德纳Morderna也发表声明说:“到目前为止,我们预期莫德纳疫苗能抵御英国的变种病毒,我们会在未来几周进行额外测试来确认。” 至此,两大疫苗巨头虽然都表达了对自家疫苗的信心,但面对狡黠的病毒,谁也无法拍胸脯保证。 危急之下,世卫组织站出来说话:“英国当局已经通知我们,他们认为对疫苗的有效性也不会产生影响。因此,这应该是个好消息。” 来自世卫的证实固然可稳定人心,不过专家们总是担忧更多。 西雅图生物学家Trevor Bedfrod说,大量病例显示,某些新冠病毒的突变株已经对抗体疗法产生了耐药性! 剑桥大学治疗免疫学和传染病研究所的古普塔教授也表示:“如果我们让它有发生更多突变的机会,那就得开始担心了……这种病毒可能正走在逃逸疫苗的路上,它已经朝着那个方向迈出一步了。” 简单来说,这也是一场赛跑,就看人类接种疫苗的速度能不能跑赢变异病毒的疯传。 对于还要等候数月才能接种到疫苗的普通人来说,赶在接种前躲开变种毒株或许并不容易。 一名居住在英国的华裔网友近日发贴自述染疫过程——他和妻子俩在家工作近1年,长期戴口罩,每天狂用消毒纸巾,之前一直没事,新冠新毒株一来,竟不幸惨中招,直叹变种病毒感染力太强! 该华裔说,上周刚看到病毒在英国变异的消息,他还和妻子感慨,庆幸两人都长期戴口罩,每天用超多消毒纸巾。 夫妻俩自疫情爆发以来就开始居家办公,有近1年时间没去办公室,认为应该不会有事。 然而,就在病毒变异消息传开后,妻子就开始发烧了。一下子烧到39度不退。 他们立即怀疑是感染了新冠,但又感到疑惑:防疫措施都做到这个程度了,怎么就感染了呢? 第二天,夫妇俩开车去检测中心检测。48小时后,结果出来了,妻子确诊。与此同时,他也开始了高烧不退,每天睡不到3小时,半夜常常被烧醒,狂吃退烧药,且不停闻到酸臭气,且吃东西也没有味道了。 莫名奇妙就中了招,华裔男子表示,变种的新冠病毒的感染力真的太强了…… 总的来说,这一场病毒变异太快,依然充满未解谜题。 人类生命的大浩劫,于2020年末,究竟算是结束还是开始?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灾难语言会成真吗? 我们不能迷信,但病毒是真实的,希望的微微幽光刚起,让我们守护好它,严格遵守防疫措施,保护自己保护世界。 希望海外的华人同胞们能独善其身,度过难关,平安健康。

悲剧! 大温29岁美女死于致命感染 10天去医院4次都没查出!

就在身边上演的悲剧! 一位温哥华的母亲正处于痛失爱女的错愕和悲伤之中。她的女儿在10天内去了4次医院,但负责的医师却没能给出正确的治疗,最终导致这名29岁的女孩猝然长逝! 安·弗里(Ann Forry)认为,她亲爱的女儿娜塔莎(Natasha)是因北温狮门医院(Lions Gate Hospital)的误诊而去世的。 2020年10月2日,娜塔莎(Natasha)因为担心自己腿上的一块囊肿,而到狮门医院(Lions Gate Hospital)进行了一次轻微的引流手术。 10月9日,娜塔莎感到腹部疼痛而回到这家医院。经过了数小时的X光扫描等检查后,她被诊断为胃中的淋巴结肿大,医生开了一些止痛药就让她回家了。 10月10日,娜塔莎给母亲安打了电话,甚至因为疼痛边说边哭。安很难过自己因为疫情无法跟女儿在一起,只能让女儿的朋友送她第三次去医院。 在那里,娜塔莎又进行了更多的血液检查,但最终只拿了更多的止痛药回家。 10月11日,娜塔莎感到几乎无法呼吸,她给母亲去了电话,被救护车紧急送往医院治疗。 在娜塔莎抵达医院后,医生就很确定地表示,她是患上了新冠。但安并不这么认为。 “我对他说,’好吧,这与她在10月2日切的囊肿有什么关系吗?‘结果这竟然是医生第一次听说我女儿有囊肿。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担心。” 安穿上了所有的防护装备,隔着重症监护室的玻璃看望了女儿,朝她比着“我爱你”的手势,而娜塔莎也在病床上望着她。 “我真的没想到那会是我最后一次见她。”而令安悲痛无比的是,第二天早上7点多,她的女儿就死在了手术台上。 根据后来的尸检,娜塔莎患的是恶性葡萄球菌感染。致命的细菌从她做手术的腿部,扩散到腹部和肺部,最后脓毒症导致了血压下降和心脏骤停。而这一切都没有在她来医院求助时被诊断出来!   温哥华海岸卫生局(Vancouver Coastal Health)为娜塔莎的死亡发表了声明,称“这是一个悲剧性的状况,我们向亲人们表示最深切的慰问。”并对此展开了调查。 另一名调查的医生也指出,在娜塔莎最后一次急救入院时,负责医师对“新冠”的执着使患者错失了关键的诊断和治疗时间,而这些时间本可以用作帮助她找到真正的病症! 然而,到底谁来对娜塔莎的死负责,却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狮门医院的数名医护人员都在她死后推说压力太大而临时请假。 甚至在为女儿的死寻求正义的过程中,安发现自己无法为娜塔莎申诉非正常死亡,因为娜塔莎没有任何子女;而根据BC省的《家庭补偿法》(Family Compensation Act.),这是必要的条件。 安和其他家人不得不展开行动,找到BC省非正常死亡法律改革协会(BC Wrongful Death Law Reform Society)合作,并以女儿的名义发起了请愿书,要求更新《家庭补偿法》的内容。   “我们希望有某种方式来承担责任和伸张正义。”安说,“我想说的是,我已经失去了我唯一的孩子,这完全毁了我的生活。实际上,我到现在还对发生了这种事情感到非常震惊。” 本来年轻鲜活的女孩,却因为医院的耽搁而导致病情加重致死,实在令人太过惋惜。希望本省的卫生部门尽快改善医疗规范,不要让这样的悲剧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