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
加拿大
恐怖! 加拿大知名歌手遭连捅14刀 双肺萎陷遍体鳞伤 曾因枪击女星入狱!
狱中遇袭加拿大知名饶舌歌手托里·兰尼兹(Tory Lanez)周一在加州一座监狱内遭遇严重袭击,被刺14刀,双肺萎陷,情况危急。这位因枪击女歌手梅根·狄·斯塔利恩(Megan Thee Stallion)而正在服刑的歌手,现已被送往医院接受紧急治疗。据加州矫正与康复部门发言人佩德罗·卡尔德隆·米歇尔(Pedro Calderon Michel)证实,这起暴力事件发生在5月13日上午7点20分左右,地点是位于特哈查比(Tehachapi)的加州矫正机构。当时戴斯塔·彼得森(Daystar Peterson,托里·兰尼兹的本名)在监狱住宿区内突然遭到袭击。袭击发生后,托里·兰尼兹的Instagram账号于当天晚间发布了一则消息,详细描述了他所遭受的伤害:“他的背部、躯干、头部和脸部均被刺伤,总共14刀,导致双肺萎陷。”尽管伤势严重,但这位32岁的歌手目前已能自主呼吸,“虽然身处剧痛中,但他能正常交谈,情绪还算稳定,并对自己能够挺过这一关深感感恩。”监狱工作人员在事发后立即提供了医疗援助并拨打了911,随后将托里送往外部医院。目前,监狱调查组和科恩县地方检察官办公室正在对这一事件展开调查。这座位于莫哈韦沙漠山区的监狱距离洛杉矶北部约160公里,关押着约1700名中等和最高安全级别的囚犯。托里·兰尼兹于2022年12月被判三项重罪:使用半自动火器袭击、在车内携带已装填但未登记的火器,以及严重过失放枪。他目前正在服10年监禁。这一事件要追溯到2020年7月,当时托里与女饶舌歌手梅根·皮特(Megan Pete,梅根·狄·斯塔利恩的本名)从凯莉·詹纳(Kylie Jenner)位于好莱坞山的家中参加完派对后发生争执。据梅根在庭审中作证,当她从两人乘坐的SUV车辆中走出时,托里朝她的脚后跟开枪,并喊叫让她“跳舞”。子弹碎片嵌入梅根的双脚,不得不通过手术取出。直到事发数月后,她才公开指认托里是开枪者。尽管托里的律师试图申请重审,但法官驳回了这一动议,目前其律师正在上诉中。今年早些时候,梅根指控托里通过代理人从监狱中骚扰她,一位法官在1月份发布了一项持续到2030年的保护令,命令他停止任何此类骚扰或其他接触。托里·兰尼兹从2009年开始发行混音带,人气稳步上升,后来转向大唱片公司专辑,其中两张专辑在公告牌排行榜上进入前十。这个案件在嘻哈社区引起了轩然大波,牵涉到许多敏感议题,包括黑人受害者不愿向警方举报的倾向、嘻哈音乐中的性别政治以及针对黑人女性的特殊厌女症。审判过程也戏剧性十足,托里的亲友挤满法庭,他们认为他是司法系统和梅根周围有权势人物(她由Jay-Z的Roc Nation公司管理)的受害者。当判决宣布时,托里的父亲桑斯塔·彼得森(Sonstar Peterson)愤怒地跳起来谴责检察官和整个系统,最终被拖出了喧闹的法庭。法庭内许多观众也在高喊类似的言论。他后来向法官道歉。而30岁的梅根·狄·斯塔利恩在枪击事件发生时已经是一位冉冉升起的明星,此后她的音乐人气飙升。她在2021年获得格莱美最佳新人奖,与碧昂丝合作的《Savage》和与卡迪·B合作的《WAP》均登上排行榜榜首。
加拿大
加拿大感染破1000! 卫生官警告! 7省全沦陷 30年清零防线失守! 女子中招 “如全身着火”
夏天到来,按理说各种病毒应该都“休息”了,结果加拿大最近却悄悄掀起一股疫情,病例已经超过1000例了!卫生局急发警告!
近日,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发布警告——如果麻疹疫情继续以当前速度增长,加拿大“零麻疹”的纪录可能会在10月前就被打破!
安大略省公共卫生官莎拉·威尔逊博士(Dr. Sarah Wilson)表示,“这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加拿大在1998年就实现了消除麻疹的目标,我们已经有30多年未见过如此规模的疫情了”。
“作为一名医生,我只能用‘震惊’来形容当前的情况,麻疹传播将只有在病毒找不到可感染对象时才会结束。”
不仅加拿大,全球各地目前也正在经历麻疹病例激增,尤其是欧洲和美国。
麻疹是最具传染性的传染病之一,传染性超过新冠、流感和水痘,在疫苗接种率偏低的地区容易引发大规模疫情。
截至4月19日,加拿大已在7个省份已经报告了1177例麻疹病例,其中安大略省病例最多,占了993例。
一位住在萨斯喀彻温省的女子就不幸感染了麻疹,用自己的经历提醒所有加拿大人。
这位患者名叫米歇尔·卡诺尔(Michelle Knorr),今年55岁,连续多日高烧、浑身颤抖、脱水、呕吐和腹泻,上周才被送进医院接受治疗。
“我一直以为这只是普通流感,但是我一生中得过的最严重的,但疹子一出现,我就知道有问题了。”
米歇尔从头皮一直到脚趾尖全部发疹子,不仅发红发热,脸部还肿胀起来,毛孔都撑开了。
“我感觉自己就像着了火一样。”
这种斑疹是麻疹的明显症状,通常在最初发病几天后出现。
被送到医院之后,米歇尔又因为败血症、高血压、黄疸和肝损伤接受治疗。
“如果我的身体状况再差一点,可能今天就不在人世了,我的病情当时非常危急。”
萨斯喀彻温省目前是麻疹疫情的重灾区之一,排在安大略省和阿尔伯塔省后面,至少有 12 人检测呈阳性,米歇尔就是其中之一。
这也是萨省2016年以来感染麻疹人数最多的一次。
米歇尔是一个学校的老师,认为自己是在上课期间感染上麻疹的。
通常而言,麻疹疫苗通常分两剂接种,第一针出生 12 个月时打、第二针 18 个月打。
米歇尔就只接种了第一针,“1996 年,加拿大大部分地区都有补打第二剂麻疹疫苗的活动,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打。”
也就是说,1970 年以前出生的加拿大人对麻疹病毒比较有免疫力。
米歇尔现在已经回家了,疹子也消退了,但仍然感到疲惫,还有一点症状,并提醒其他人:这种疾病是可以预防的,“我就是这样,原本不应该这么严重的。”
加拿大
惨! 加拿大瘫痪男子在急诊担架上躺了4天 臀部都没了 ‘宁可安乐死’
作为一个以“全民免费医疗”著名的国家,加拿大的医疗事故却多得令人痛心,甚至都被网友嘲笑成热梗了:加拿大医疗确实不要钱,要命!
5月5日,加拿大蒙特利尔法院正在针对一起医疗悲剧举行公开调查会。
西尔维·布罗索(Sylvie Brosseau)的指尖轻轻摩挲着法庭外的长椅扶手,仿佛在寻找某种支撑。距离丈夫诺曼·梅尼耶(Normand Meunier)去世已一年,但每当她闭上眼睛,仍能看见他躺在圣热罗姆医院急诊室担架上的模样。
那个曾经身高1米93、体重136公斤的魁梧卡车司机,最后却被一块褥疮夺走了尊严与生命。
2024年1月,四肢瘫痪的梅尼耶因感染被送入圣热罗姆医院,当时急诊室里人满为患,他在担架上整整等了4天。
由于医院当时没有足够的防褥疮气垫,梅尼耶的臀部皮肤开始溃烂。几周后,伤口深可见骨。
“他的肌肉和骨头直接暴露在外,清晰可见了,”布罗索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医生说至少需要半年才能愈合,但诺曼没有那么多时间了。”
“太可怕了。他的臀部都没了,什么都不剩了。”
更令人痛心的时,就在死前的1天,梅尼耶才接受了CBC采访,并说他宁可安乐死,结束这种痛苦,“这种疼痛已经远远超越了人类忍耐的极限”。
隔天,也就是2024年3月29日,66岁的梅尼耶在妻子怀中离世。
魁北克脊髓损伤协会主席沃尔特·泽拉亚(Walter Zelaya)站在听证会外的走廊上,拳头攥紧又松开,“压疮不是绝症,我们缺的不是技术,而是协调。”
据他透露,许多医护人员甚至认为褥疮“只是小问题”,并不予以重视,但实际上它可能引发败血症,甚至死亡,梅尼耶的病例也暴露了医疗系统的致命缺点。
布罗索回忆,丈夫生前多次因感染住院,但每次家属都必须“像打仗一样”讨要防褥疮床垫。
“护士们尽力了,但整个系统像一盘散沙,”她红着眼眶说,“最后急诊主任真是威胁要禁止我探视,可我要的只是最基础的护理。”
5月6日,家庭护士埃卡特琳娜·克莱法斯(Ecaterina Clefas)站上证人席。
据描述,2024年2月1日是她第一次去梅尼耶家帮他换药,当时就被伤口的惨状震惊:“那根本不是普通溃疡,而是一个黑洞!”
护士立即联系医院,却被告知“没有专业设备接收他”,医生也无法出诊。
“诺曼当时对我说,‘我宁可死也不想回医院’。”
魁北克卫生部长克里斯蒂安·迪贝(Christian Dubé)承诺,政府将采取措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未来两周,30余名证人将陆续作证,包括涉事医院的医护人员、警方调查员和专科医生。
布罗索则表示,她对照顾丈夫的护士并没有任何不满,说他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我希望这件事能引起重视,大家必须团队协作,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点都没有做到。”
加拿大
惨! 旅游胜地变地狱 加拿大男子被冤枉关进监狱 $8万打水漂!
来自加拿大安省的男子戴维(David Bennett)原本只想带着老婆去多米尼加共和国享受一周阳光沙滩,谁料度假还没结束,却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行李箱,被扣上贩毒罪名,丢进牢房吃了一顿牢饭!
更离谱的是,虽然指控已经被撤销,他却因为当地法院的乌龙效率,至今被困在异国他乡两个多月,动弹不得。
不仅精神濒临崩溃,家里还为此花了整整8万加币的律师费和住宿费,堪称血亏!
事情得从2025年3月7日说起。戴维和妻子简(Jane Wilcox)在多米尼加的蓬塔卡纳机场准备开开心心回加拿大。
两人刚在度假村嗨了一周,正打算通过海关自动闸口时,戴维却被拦了下来,直接被带到审讯室。
海关人员甩出一张照片,上面是一个行李箱,标签上写着“Davi Bennett”——名字只差一个字母,但戴维和简一口咬定,这箱子压根不是他们的!
戴维的旅行证件上清清楚楚写着“David R. Bennett”,可海关不听解释,当场以贩毒罪名逮捕了戴维。
接下来,戴维的遭遇简直像噩梦。他先是被扔进一个连坐的地方都没有的站立牢房,挤得像沙丁鱼罐头,度过了一个煎熬的周末。
之后,他被转到一个稍微宽敞点的牢房,但里面还是塞了十几号人,环境恶劣得让人崩溃。简在接受采访时忍不住吐槽:“我们真的很艰难,这一切太煎熬了!”
戴维的律师加里(Gary Bouchard)也坦言,这段经历给戴维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他现在非常不好受。”
被捕后,简和家人四处求助,联系了加拿大大使馆、加拿大全球事务部,甚至还找了他们的国会议员卡琳娜·古尔德(Karina Gould)。
他们还请了当地法律团队全力应对。好在经过几周的努力,皇家加拿大骑警(RCMP)介入调查,确认那个可疑行李箱跟戴维没半毛钱关系,指控终于在两周多前被撤销。
简一家总算松了一口气,以为戴维可以立刻打包回家。可现实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多米尼加的法院系统效率低得离谱,案件撤销的文书工作还没处理完,戴维愣是被困在当地,至今没法离开。
“我们的律师天天跑法院,想让法官赶紧处理,可就是没动静!”简在电话里无奈地说。当地法院积压了大量案件,工作人员给的处理时间是10到15天,可这期限早就过了,戴维还是回不了家。
简气得直摇头:“就不能让一个无辜的人赶紧回家吗?我们感觉自己被彻底遗忘了!”更让她揪心的是,戴维的精神状态已经接近崩溃边缘。
他前几天发短信给简,说自己快到“极限了”。简担心丈夫的身心健康急速恶化,“他现在压力大到不行,我们甚至已经开始接受心理创伤辅导,但未来的路还很长。”
这还不算完,这场闹剧让戴维一家付出了惨重的经济代价。为了打官司和维持戴维在多米尼加的生活,他们已经花了8万加币的律师费和住宿费,而且费用还在不断增加。
简感叹:“这笔钱够我们再买一辆车了!但现在只能眼睁睁看着账单越堆越高。”更让人无语的是,加拿大大使馆和全球事务部的回应始终不温不火,简觉得他们就是在“走过场”,根本没提供实质性帮助。
她甚至联系了加拿大驻多米尼加大使杰奎琳(Jacqueline DeLima Baril),请求紧急干预,可至今也没看到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简透露,皇家骑警已经在加拿大抓捕了一名与此案相关的嫌疑人。虽然骑警官方表示无法确认或否认逮捕行动,但他们强调正在积极调查此案。
这让简一家稍稍看到了一点希望,但戴维什么时候能回家,仍然是个未知数。简忍不住呼吁加拿大政府改革相关机制,确保其他家庭不会再经历这种“漫长而无助的煎熬”。
如今,戴维的困境还在继续。他被困在多米尼加,简在加拿大焦急等待,两人每天都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
这场原本期待已久的度假,不仅没带来放松,反而变成了全家的噩梦。
不装了!零元购白天冲进店铺打砸抢;女子当街被劫车 特斯拉报废; 笨贼马上遭报应 贡献一天笑点?
加拿大的“零元购”有愈演愈烈之势,大白天就可以冲进店铺打砸抢。
多伦多警方今天公布了一段视频,显示一伙人周一冲入一家珠宝店,大肆劫掠,仅仅20多秒钟就“满载而归”。
五个人穿着统一的黑色连帽衫,带着口罩,突然拉门冲进一家珠宝店。
门口的狗子也被这阵势吓到了,赶紧躲一边。
五个人有一个人抵住门望风,另外四个分成两组。他们直接砸烂玻璃柜台和陈列柜。其中两个人拿着袋子,一伙人疯狂的往袋子里装首饰等值钱的商品。
其中一个黑衣人直接拿起柜台上的笔记本电脑,打碎陈列柜的玻璃,从里面划走不少东西。
劫匪身手矫健,跳过柜台,不到30秒就完成了零元购,离开逃跑。
全程只见到柜台上的一部笔记本电脑的屏幕还亮着,但却没有上班的售货员,疑似是工作人员眼见有人冲入,已经第一时间离开了。
不过,这次多伦多警方表现的不错,零元购黑衣人刚离开,警察就已经赶到现场,并且徒步追上了三人,将他们当场逮捕。
警方表示,他们追回了一辆被盗汽车、一罐辣椒喷雾剂、一些被盗珠宝和其他与调查有关的有价值物品。
被捕的3人最大的26岁,其他两人仅有18和19岁,警方还在继续追缉另外两名黑衣人。
同样是周一,BC省府所在地维多利亚有人公然抢车,造成损失。
一名女子把特斯拉停在繁华街道的路边,下车准备给一个正在出售的商业物业拍几张照片。
她刚走到自己车尾部,一个块头很大的男子就走了过来,与她擦身而过,并试图打开驾驶座一侧的车门。
“你在干什么,离我车远点”。
女子还没完全反应过来,男子就将她一把推到在地,上车飞速驶离。
女子所有的物品都在车里,跟车子一起不见了。
她真是目瞪口呆,没想到在一个原本十分安全的城市,现在竟然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街上的行人赶紧跑上前去帮她,女子拨打911报警。
女子试图通过特斯拉手机app将车停住或者减速,但显然没有成功。
男子开着抢来的特斯拉在街上飞速行驶,在一处十字路口与一辆丰田Yaris相撞,然后继续逃跑,又撞上了另一辆车。
这时,特斯拉的前部受损明显,所有的安全气囊都弹出来了。
男子下车,又试图抢劫另一辆汽车,但是被一群见义勇为者控制住,直到警察赶来。
特斯拉车主表示,车辆很大可能会直接报废。她被大家在事件中给与她的支持所打动,但却不再认为维多利亚是个安全的城市了。
同样是在温哥华岛上,纳奈莫市的一个盗窃案让人哭笑不得。
被盗店主将监控视频发到社交媒体上,还获得了不少点击量。
视频中,两名男子正在偷这家店的招牌。绿衣男子爬到白衣男子背上,试图拆下招牌。
第一次只完成了一半,他再次让白衣男子扛着他,去卸另一边。
虽然顺利得手,但由于招牌太重了,绿衣男子直接摔了下来,来了个“狗啃屎”。
后来两人将招牌抬走。
搞笑的是,店主Drzewiecki第二天并没有发现已经挂了10年的牌子被人偷走了,还是照常营业。
后来纳奈莫港务局的工作人员发现并归还了招牌,店主才发现。
店主表示,他发布的视频并不是整个过程,而是经过剪辑的。两个人偷牌子花了15分钟。
绿衣男子脸摔在地上,真是报应。
Drzewiecki表示很庆幸他没受伤,因为牌子重达100多磅,是一个做金属加工生意的朋友制作的,由一个不锈钢核心和两块钢板以及两块铝板组成。
周围几个酒吧老板表示,这两个人当天喝了不少酒。Drzewiecki也认为两人并不是故意要偷东西,而是喝醉了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由于没有损失,所以他没有报警,只是把视频配上搞笑的背景音乐发到网上,竟然已经获得了50多万的观看量。
当地警方表示,虽然这是酒醉行为,但如果店主报警的话,两人将面临盗窃和破坏罪名的指控。
美女在家喝碗汤 24小时全身瘫痪 靠呼吸机续命! 加拿大女子吃完失明 家里很常见
病从口入,这句话不无道理。这吃进肚子里的东西,还是得多注意些。
最近这段时间,北美接连爆出有人吃顿饭,结果在不知不觉中把病毒吞下肚子的新闻,其中很多都是大家日常生活会吃到的,让人担心。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一名年仅23岁的美女克劳迪娅·德阿尔布克尔克·塞拉达(Claudia de Albuquerque Celada)因为喝了一次汤,整个人瘫痪,只能靠呼吸机续命!
塞拉达来自巴西,是一名单板滑雪运动员,这次来美国是参加一次工作交流项目的。
这天晚上,塞拉达热了一碗汤当晚餐,饱腹一顿之后,就洗了澡上床睡觉,却没想到,她突然感到呼吸急促、视线模糊和头晕。
天旋地转中,塞拉达拼尽全力发了短信,让朋友们过来一趟,然后就整个人瘫软倒在地上了。
当他们赶到的时候,“她已经几乎无法自主呼吸了,面部开始瘫痪,不仅如此,肌肉、胳膊、腿部都很虚弱。”
姐姐路易莎表示:“她被送去了医院,没过多久,她就瘫痪了。”
在接下来短短24小时内,塞拉达的病情就迅速恶化到全身肌肉瘫痪,只能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的地步!
这个病例也引起了当地卫生部门的极大关注,他们怀疑,塞拉达应该是从食物中接触到病毒感染源的,于是开始调查那碗汤。
这是一个罐头汤,他们找到塞拉达买这个罐头的杂货店,从同类罐头取样检测,但结果显是阴性。
卫生部门表示,可能是塞拉达的保存方式不当,没有将罐头冷藏在足够冷的环境下、或是吃之前没有完全重新加热、或在冷藏前放置过久。
花了2周的时间,医生才找到塞拉达的病因:肉毒杆菌中毒。
肉毒杆菌中毒是一种罕见、但致死率高的瘫痪性疾病,由肉毒杆菌制造的毒素引起。
患者最开始会感到无力、看不清楚、疲倦、说话困难,接下来可能出现手臂、腿、以及胸廓肌肉无力的症状,也就是塞拉达发病后的症状。
在美国,每年仅有100人会不幸感染肉毒杆菌。
通常而言,肉毒杆菌中毒是由食用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食物引起的,最常见于低酸含量的食品罐头中,如芦笋、青豆、甜菜、玉米和土豆罐头。
这些细菌存在于土壤或水中,可以停留在水果、蔬菜和海鲜等食物的表面,在温暖潮湿的缺氧空气中释放毒素,人类一旦接触到,中枢神经系统就会受到攻击。
塞拉达的家人一周之内就飞到了美国陪她,直到现在,塞拉达已经住院50天。
虽然命保下来了,但现在估计恢复需要6个月至1年,他们正在努力筹20万治疗费和回国复建的费用。
2019年,科罗拉多州报告了4例食源性肉毒中毒病例,塞拉达是现有的最新病例。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虽然每100名肉毒中毒患者中只有不到 5 人死亡,但肉毒中毒可能导致终身残疾和物理治疗。瘫痪病人需要重新学习如何行走、说话和完成日常任务。
即使康复,幸存者也可能长年需要忍受疲劳和呼吸急促之苦。
事实上,加拿大之前也有过类似的病例。
去年夏天,两名名来自多伦多的女子——Jubilee Pridham和Gabby Chartier去法国波尔多度假,在当地一家葡萄酒酒吧吃了沙丁鱼后,结果就因严重肉毒杆菌中毒住院。
法国卫生当局称,至少有 15 人感染了肉毒杆菌,其中一名32 岁妇女去世。
Pridham是一家多伦多餐厅的经理,吃下沙丁鱼的第二天醒来时,就发现双眼复视,呼吸和吞咽困难,当天晚上就失去了视觉、语言和行动能力,很快被送往医院。
在接触肉毒杆菌 72 小时后,Pridham才接受了肉毒杆菌抗毒素治疗。现在交流能力已慢慢得到改善,可以用手挤压,也可以在白板上写字,但完全康复仍遥遥无期。
出事酒吧的老板曾公开表示,由于气味难闻和密封性不够,他扔掉了更多的沙丁鱼罐头。
报道称,Pridham已对这家葡萄酒酒吧提出了过失杀人指控。
不管是塞拉达还是加拿大女子的案例,都是由于罐头接触到感染源的。
在物价一天天飞涨的现在,不少加拿大人去超市买东西都会屯一点冷冻食品、罐头和打折商品的。
今天(4月24日),一份最新研究报告引起许多加拿大人担心:由于现在物价越来越贵,5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已经开始“折衷”选择快过期的打折商品!
一般来说,保质期快过了的食品会在前1、2天开始打折,很多人为了省钱就会直接买回家吃掉,反正管饱就行。
然而,食品科学家基斯·沃利纳提醒所有人注意,最佳赏味期限和保质期是不一样的概念。
最佳赏味期限是生产公司给出的商品“变质”预期时间,干粮、罐头、薯条、腌肉等即便过了这个日期,也能安全食用;虽说如此,罐头也不一定就是安全的。
卫生专家提醒:大家在保存和烹饪时要多加注意,像是汤类和易腐烂食品最好都要保存在4、5摄氏度或以下的环境中,吃之前要完全加热。
恐怖! 加拿大夫妇度假出海 上秒还在喝酒 下秒船沉了 救生衣都没发 老人小孩吓傻
大家出门玩还是小心点
夏天到来,越来越多加拿大人都放开了脚步,纷纷外出游玩,好山好水走个遍,更多人出国,但这出门也是危机四伏。
就在近日,一对加拿大夫妇就在去加勒比海国家旅游时遭遇“沉船”事故!
这对夫妇布洛克·麦肯齐(Brock MacKenzie)和凯里·沃兰斯基(Kerri Wolanski)趁着天气好,去了一趟多明尼加共和国,享受异国风情。
为了更好地享受这趟旅程,两人定了一个坐船去游览海地国家公园洞穴的行程,并搭上了游览船。
这天天气不错,一行人一边享受着海景,一边看着岩石峡谷的景观,都没有注意到脚下,海水正在悄悄渗入船内。
这个时候,他们距离岸边约25分钟。
大家一开始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在海上,一点水汽都是正常的,直到他们看到脚下开始渗水了。
“我就在想,你怎么被淋湿了,一开始也没想明白这水是从哪儿来的,环顾四周,才发现船正在下沉。”
这艘船上除了这对夫妇,还有大约30多人,至少1名儿童,还有老人,大多数人都没有穿救生衣。
船进水的时候,船员们都还没有察觉,正在给游客们分发朗姆酒。
“整段行程中最疯狂的事情还不是船进水这件事,而是我们没有一个人穿救生衣,这艘船是不是安全的,如果进水了如何应对,没有人跟我们说。”
接下来,这艘船的右舷似乎是被漂浮的木头撞到了,一阵晃动。
这个时候船员们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船长检查船内船外,然后请求救援,并决定先把船开到附近的岛屿,让大家避难。
麦肯齐表示,“船员们什么也没做,也没解释当下的情况,告诉大家怎么做,这真的是我碰过最可怕的事情之一。”
他们等了40分钟,救援人员才来。
组织行程的运营商Grupo Pinero表示,乘客们上船前都签过协议了,要求所有人都要穿救生背心。
但麦肯齐反驳,没人签过什么协议,这张纸是事故发生之后才发的,救生衣也是中途穿的。
他们这次的行程是通过越洋航空代表购买的,倒是航空公司有后续联系,并提供退款补偿。
虽然这次旅行最后没有人因此受伤或死亡,船上的乘客都安全返回岸边,但行程的安全性确实令人担忧。
麦肯齐甚至在考虑联系律师,因为他担心旅行社不会做出必要改变,以后更严重的悲剧会发生。
“他们不会改变他们的所作所为,直到有人需要为事情负责,这是极其危险的。”
最近这几年,加拿大人外出度假发生各种意外的频率越来越高。
上周,又有一名来自BC的女子去泰国旅游,却在骑摩托车的时候被酒驾车辆撞倒,腿骨都碎了,现在接连要接受手术,之后康复痛苦而漫长,还有天价医疗单等着。
还有人和朋友去南美玩,没想到一下飞机就遭遇出租车诈骗,信用卡被盗刷7000刀,银行还不管,最后还得是求助媒体,才得以解决。
加拿大政府就建议所有加拿大人,出国旅游之前,现在政府网站上做个登记,这样一旦在海外发生紧急事件,就能第一时间联系到在国内的家人,另外购买旅游保险也是必要的。
移民"捷径"!? 加拿大留学生狂钻漏洞 难民申请人数激增20倍 数据惊人!
近年来,加拿大留学生群体出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申请难民人数猛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异常的数据,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根据加拿大《环球邮报》的最新报道,过去五年间,申请难民的留学生人数猛增了近650%。令人咋舌的是,这种现象在大专院校尤为突出,其中某些学校的难民申请增加了超过2000%!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留学生突然决定申请难民呢?事情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专家们警告说,这可能是学签系统被滥用的一个信号。学签原本是为了学习使用的,但现在看起来,它成了一些人眼中进入和留在加拿大的“后门”。
相比之下,大学的留学生提出难民申请的数量相对较少。例如,麦吉尔大学从2018年的5起,到2023年也是5起,多伦多大学同样,一直都是10起,显示大学生中的难民申请并未增加。
与此同时,政府为了缓解住房压力,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减少国际学生的数量。今年1月,移民部长米勒(Marc Miller)实施了为期两年的国际学习许可申请上限,目的就是要控制这股势头,政府希望能够通过减少留学生的数量来缓解住房市场的压力。
让我们看看一些具体的例子。2018年有1,515名国际学生申请了难民身份,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飙升至11,305人。
在某些学院,增长尤为显著。例如,安大略省Seneca College的难民申请从2018年的45起增至2023年的615起,增加了1267%。尼亚加拉学院的情况更是令人震惊,增幅高达2550%,从2018年的20起跃升至2023年的530起。康尼斯托加学院则从25起增至420起。
这些数字无疑揭示了一种趋势:学签可能正在被某些人用作留在加拿大的策略。
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如多伦多律师Vaibhav Roy所说,有些学生面对激烈的永久居留申请竞争,发现自己的分数不够,便选择了申请难民。
而且,有不少移民顾问和律师也在鼓励这么做。他们告诉学生,申请难民不仅可以延长他们在加拿大的时间,而且还可能最终让他们成功申请永久居留。
移民律师库兰德(Richard Kurland)也表示,许多国际学生在国外的顾问曾承诺学签是通往永久居留的途径,但实际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那些真正需要庇护的学生,如来自海地等国家的学生,他们的家乡可能正遭受严重的社会动荡或暴力,申请难民成了他们的无奈选择。
Migrant Workers Alliance for Change的执行主任Syed Hussan提到,一些海地学生因为国内的暴力和混乱选择在加拿大申请难民身份。
随着难民申请者人数的增加,一些城市和省份面临着住房和基础设施的压力。今年的联邦预算中,政府拨款1.1亿加元用于三年内帮助地方政府应对住房难民的成本。同时,还有141万加元被用于支付临时住宿费用。
政府的响应和政策调整一直受到批评。保守党移民评论员克米克(Tom Kmiec)批评政府没有及时应对留学生难民申请数量的增加,认为他们多年来忽视了这个问题,直到现在为时已晚。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政府已经开始调整和控制学习许可的分配,但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今年,安大略省给公立大学分配了35,788个学签,公立学院则获得了186,167个。
Seneca College获得了20,388个许可,相比之下,多伦多大学只获得了6,256个。这一政策变动是否能真正解决留学生滥用难民申请的问题,还是个未知数。
通过这些举措,政府试图控制留学生的数量并缓解难民申请的压力。可正如尼亚加拉学院的通讯总监威尔士(Michael Wales)所说,减少学签的数量是否会导致难民申请减少,目前并不清楚。
他强调,学院不提供难民申请的咨询服务,如果学生有此需求,会被引导到有资质的社区机构寻求帮助。
确实,留学生借助学签漏洞“绕道移民”的做法,暴露出加拿大移民体系的一些管理疏漏。如何在确保国家安全和遵守人道主义的同时,合理有序地管控移民流量,将是加拿大政府需要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
华人注意! 携大额外币现金出境被抓; 机场扫描发现巨款 全部被扣; 女子入境温哥华遭罚6.3w刀!
近日,传出有人在出境时在海关被扣了。
据报道,4月18日,有华人从深圳罗湖出境时,被海关查获违规携带8.8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4万元!
这名男子在经罗湖口岸旅检出境大厅出境时,随身背着一个小背包,被海关工作人员抽查,结果被发现里面装了一叠现金,还是美元。
海关一下子就把这人抓住了,要求进一步检查,结果这一查,就在这名旅客的裤子两侧口袋、鞋底、腰腹部都找到了一叠叠厚现钞,一共加起来带了9沓美元现金。
经清点,这名男子光是“人肉”想带出去的现金就有8.86万元,折合人民币约64万元。
不得不说,就这么全身绑着现金出门的,也算是挺绝的,没想过安检要咋过嘛…
现阶段,国内对于大额现金出入境还是有规定的
携带大额现金出境——
进出境旅客携带人民币现钞最多不能超过2万元;
携带外币15天内首次出境,限额为等值5000美元;
15天内第二次及以上、当天内第二次及以上出境旅客分别携带等值不超过1000美元和500美元外币现钞,超出额度的海关不予放行;
如确需携带超出限额的大量现钞,应事先到外汇管理部门或相关银行申领相关证件
有人往外带,就有人往里搬。
现在很多华人回流,不少人都想着直接把存款带回去,殊不知可能已经触犯法律了。
上个月,杭州萧山机场海关也发现了一名乘客用行李箱装满了“巨款”想入境!
这名乘客在入境过安检的时候,行李箱机检图像出现异常,被拦了下来开箱检查。
没想到,海关一打开这个行李箱,发现“用各种废纸包裹并外缠透明胶带的块状物品”,打开检查后发现是现金,共计29.88万欧元,价值人民币220万元!
现金装满了整整一行李箱,海关一下子都不知道从何问起,最后找到了行李箱主人,并暂时查扣现金。
其实即便人在海外,不少华人还是保留了存放和使用现金的习惯,认为海外银行可能还是存在风险,但这里要注意了,大家携带现金入境回国还是违反了规定的。
即使运气好,逃过了海关检查,将外币现金带入境内,后续也可能面临无法有效使用的情况。
因为中国金融管理规定,巨额资金来源是需要询问的,一旦无法说明来源,也一样换不成人民币、存不进银行,等于一堆废纸放家里用不了。
对于携带大额现金入境,规定如下——
如携带超过5000美元的等值现金入境,且无入境申报,将面临后续处罚。
在这笔钱的来源是合法、且能被证实的情况下,可重新出发,最高处罚标准为20%的罚款。
若这笔现金的来源非法、或无法证实合法来源,可能会被全款没收,外加罚款处理。
事实上,除了中国,世界上很多国家对于携带现金出入境的管理条例也都是非常严格的,比如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一经发现,基本的都是没收。
就有人从国内回来,带了大量现金,结果被加拿大海关直接扣了!
尤其是温哥华这样富豪扎堆的地方,机场口岸更是不断查出现金。
仅2018至2021年,温哥华国际机场就查获了中国旅客携带现金总数达3.4亿加币,相当于人民币17亿!
海关也提醒,这只是被查出来的数字,还有大量未申报的现金被成功带入境了。
政府其实都是按照反洗钱的规定行事的,但也不是所有华人都是目标,很多人都是带现金过来旅游买礼物、给孩子交学费用的,只不过都没有正常申报。
而为了带现金进来,大家也是出尽了“奇招”,有人像上面那名男子一样,直接绑身上进来,有人藏在皮包的暗格…
也有华人留学生表示,自己上大学期间基本不敢自己带现金入境,刚出国时都是让家人汇款寄学费和生活费的,后来跟身边的朋友开始“互帮互助”。
只要有人回国,就会委托他们从国内带3000-5000元,但也不敢多,怕超额要申报。
加拿大边境服务部门表示,以往因为携带大量现金入境未申报而留下不良记录的旅客,以后过关都有可能被“重点对待”,希望大家不要抱侥幸心理。
注意,加拿大政府的要求并不是禁止携带入境,而是要申报,凡是身上携带现金达到1万加币的人,都要求主动申报。
不是1万以上才需要申报,刚好1万也要申报,币种不限,价值到1万加币的,都需要填表。
好在,因未申报被加拿大海关没收的现金,不是就回不来了,只要旅客向边境部门提出申诉,并提供个人陈述和资金来源证明,一旦获批就能把钱拿回去,但要交个500-5000的罚款。
入境加拿大,不但大额现金要记得申报,购买的高价物品也要如实申报纳税
去年夏天,加拿大海关就查得比较严,有人甚至连自己戴了2年的首饰都被税了2w刀!
据这位倒霉的华人介绍,自己是在2023年9月15日入境的,结果被带进小黑屋,但她身上当时没带多少现金、也没什么奢侈品,没觉得慌,淡定应对。
没想到,海关连她用了好多年的行李箱都问了。幸好这箱子是在加拿大境内买的,有刷卡记录。身上的包包也一样。
最后海关查到她身上戴的首饰,这是朋友2年多前送的礼物,自然没有收据,结果被税了2w...
此前,还有一名华人女子从温哥华机场入境加拿大,带了价值8万元的名贵手表、珠宝和其他奢侈品,结果就被BC省法院判了1.9万罚款,东西也被没收了。
想要赎回这些东西,这名旅客需要支付24%-80%的费用,一共加起来6.3万,外加社区服务90个小时。
还有个中国富二代带着给女友买的爱马仕包包,连盒子都没拆,也没申报,就这么大摇大摆过温哥华海关,直接就被扣下了,当场罚了1.1万加币,约人民币5万多。
这个包+配货价值人民币14.5万人民币,这人又是毫无遮掩带进来的,也难怪被税了。
加拿大海关表示,所有超过1万加币的贵重物品,他们都有权过问——
只要不是在境内购买的,不论新旧,都要申报;
不论是否为自用,旅客为购买者或是收到的人,都要申报;
如不能提供证明,任何理由都不成立,需要按照官网现价纳税和交罚金;
加拿大女子被迫卖房 花2倍房贷租房住; 华女狠人吃米饭+辣椒酱存钱 买6套房
2024年联邦预算案出来了,这一次可以看得出来,特鲁多重点放在了加拿大房市危机问题上,不惜砸重金,建更多房、限制租金市场、延长还贷期限,为的就是让更多人买得起房子。
然而,现实可能还有很多问题。
根据加拿大英文媒体报道,多伦多就有一名女子最近不得不卖掉公寓,重新开始租房住,结果没多久就被房东赶了出来!
这名女子名叫艾米莉(Emily Weedon),2015年在多伦多市中心买了一套带1.5间卧室的公寓,带着女儿一起生活。
房子不大,艾米莉把主卧给了女儿,自己用一道玻璃门隔了一个空间给自己睡,2个人住也刚刚好,主要是这个房子离孩子学校近,方便。
本来,这生活也过得好好的,2021年续约房贷的时候,艾米莉却因为被银行判定不符合贷款资格,而不得已卖掉了公寓,开始租房生活。
艾米莉今年50多岁,是一名编剧兼小说家,表示自己从未拖欠过抵押贷款,但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收入就被认定不符合要求。
“我刚买下公寓的时候,为自己感到自豪,但现在这股自信和身份认同感却因为失去房子消失了,我现在又成了租户。”
艾米莉也曾经梦想过努力工作,把小房子换成大房子,终有一天买一套独立屋,但现在可能再也负担不起了。
因为工作性质属于艺术工作者,一般被认为收入会出现波动,当初买房的时候,抵押贷款经纪人就建议艾粒米在申请书上加上另一个人做担保,确保自己有资格获得抵押贷款。
当时,艾米莉让男友签了1%的贷款,但钱是她自己来出。
两人后来分手了,前男友想要自己买房,这就需要从艾米莉的贷款中分离出来。因此,艾米莉又重新自己申请了一次,这次就没过。
“很显然,作为一个单身女性、又是电影工会作者,面对不断上涨的利率和压力测试,我根本无法通过。”
迫于现实,艾米莉只能忍痛卖掉了自己的第一套公寓,搬进了女儿学区内的一套两居室生活,租房子住。
虽然这个租的房子比原来自己的公寓大一点,有两个我是,还有一个后院花园,但房租几乎是原来开销的翻倍。
原来艾米莉的公寓大概是7、800平方英尺,贷款加各种费用要2000刀,现在租房每个月是4000刀。
这是一个两个单位的平房,隔壁的气味和噪音都隔绝不了,唯一的好处就是在学区内。
艾米莉也没想到,租房住会让人更穷,交的房租比原来的房贷还多,想存钱重新买房几乎不可能。
“现在我的所有钱都花在了房租上,理论上这些钱本来应该可以用来买新房。”
这也就算了,租房子住,等于是住在别人屋檐下,也不稳定。2023年秋天,艾米莉就接到房东的电话,说是准备把房子卖掉了,要她搬出去。
于是,艾米莉又要带着女儿四处找房子住。
RBC经济学家弗里斯通(Carrie Freestone)表示,艾米莉不是唯一一个面临存钱困难的租户。
她在自己的研究中写道,1999年屋主和租户平均都将四分之一的收入用于住房开支,但到了2022年,租户三分之一的收入都用在住房,屋主的开支则降至五分之一左右。
“租户存钱面临着比屋主更具挑战性的局面,如果以后都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可预期在加拿大看到更多的不平等。”
房地产是加拿大财富的主要来源,但仅有三分之一的加拿大人能够仅凭自己的收入购买房屋。
像艾米莉这样的租户也无法建立资产净值,用来自己将来退休或是给儿女继承。
每个人的故事都有自己的不易之处,艾米莉现在不仅要面对找房子的问题,过去这几个月更是经历了母亲离世、新书截稿日期临近、搬家最后期限等等,几乎每天都被追着跑。
她从不拖欠房租、也有良好的信用评分,但却被加拿大目前的“住房体系惩罚”了,不论是作为屋主、还是租户,都得不到保护。
“现在千禧和Z世代的人都说,自己永远都拥有不赖哦属于自己的房子,我感觉自己也是这样了。”
加拿大的住房问题,与本国的移民问题脱不了关系。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现在政府接收的难民越来越多涌向了西部省份。仅在去年1年,卡尔加里的新移民中心就接待了50000万人,相比前一年增长迅速且巨大。
“这个数字比2022年高出100%以上,更比5年前涨了3倍,部分服务在过去2年增长了超400%,”这一激增也反映了阿尔伯塔省创纪录的人口增长。
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阿尔伯塔省人口增加了202,324人,达到480万,是史上最大的年度涨幅,相当于平均每天有550人搬到这里,其中大部分都是国际移民。
阿省经济相对强劲,就业增长速度快,导致涌入人口增加,但“这次不同的是,负担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拿大的住房危机,尤其是全国最昂贵房市——多伦多和温哥华等地的负担能力,是阿尔伯塔省成为许多人搬家目的地的原因之一。
但也因为这样,卡尔加里的基准房价在今年3月达到了59.76万加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近11%.
阿省商业委员会主席Adam Legge表示,新房的建设速度跟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医疗和教育资源也跟不上。
“我们必须确保自己的成功不会招致负面影响,并解决一些已经对我们生活质量造成压力的挑战。”
买房,似乎是所有人执念。不仅仅在加拿大,在别的国家也一样。
在澳大利亚,一个华人疯狂省钱狂买6套房子的故事近日被媒体报道,引起不少人关注。
这个华人姓张(音译,Maggie Zhang),现在是一名医疗管理咨询师,同时与别人共同运营一家短期住宿管理企业,已经有6套房产,包括自己自住房和一套跟朋友一起翻修待出售的公寓。
墨尔本当地的土地税也较高、且利率不断上升,张女士为了投资房产,平日里非常节省,经常晚上都只吃米饭。
“在财务紧张的那一年里,我每晚只吃糙米、小西兰花拌辣椒酱,也不愿错过任何房产机会。这并不容易,但我非常高兴自己做了这个决定。”
每天晚上吃白饭+辣椒酱,也是个狠人了…
骇人听闻! 加拿大父母性侵虐待孩子17年 禽兽行为遭曝光 "完美家庭"竟是地狱!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伦敦市,最近有一起案件震惊了整个社会。一对夫妇因为被指控对自己的孩子们进行长达十七年的身体虐待和性侵,因而受到审判。
这起令人发指的案件也揭开了一个表面看似完美家庭的黑暗面纱。现已成年的受害者们站出来在法庭上作证,控诉自己从小就遭亲生父母长期身体和性虐待,经历犹如地狱煎熬。
这对被指控的夫妇,现年分别为57岁和54岁,如今面对的指控包括性侵犯、持械性侵犯、强制监禁、乱伦以及未能提供生活必需品等多达47项重罪。
据悉,这些虐童罪行横跨17年之久,从2003年持续到2020年,涉及四名子女。
一名证人描述了自己在家中的恐怖生活:“我自暴自弃,情绪低落,体重急剧增加,每个月都被父亲强奸一次,我从小就放弃了。”
她指控母亲严控他们的社交生活,以防止他们向外界透露家庭内部的虐待情况。证人回忆,他们被禁止外出,且常被用胶带绑在椅子上,受到性侵和身体虐待。“我们就像垃圾一样被对待。”
如果学校作业没完成,他们就会被命令坐在桌子前写好几天的作业。
除了遭受虐待,证人的个人生活也被严严实实地封闭起来,与外界隔绝。证人表示,即使有少数几个来家里玩的朋友,也会被父母的古怪行为吓跑,这就导致他们也成了其他人眼中的怪孩子。
而这正是父母的目的,让他们交不到朋友,也很难留住朋友。
另一名21岁的证人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描述,指出父母尽管对外维护着完美家庭的形象,家中却是地狱般的存在。
他说:“我们家看似是一个有白色栅栏的美满家庭,即使邻居都认为我们家很完美,但那完全是假象。”
示意图
这位证人通过监控作证,向陪审团详述了他在这个充满宗教的家庭中的成长经历,包括日常的祈祷和严格的教会出席。
从婴儿时期开始,父母就对他们实施性侵犯,家中几乎赤裸裸地穿行。母亲常常躺在沙发上,命令孩子们去摸她的身体。
证人描述说,经常会被从睡梦中惊醒,被带到地下室或花园的小屋里,被绑在凳子上,被命令去摸母亲。有时母亲会拿刀,将他们割伤。
据估计,这样的事件发生了约150次,其中12岁那年是最惨的一年,几乎每天都会遭到毒打和性侵。
这名证人最早的恐怖记忆是在五岁左右,当时母亲试图把他们淹死在家里的游泳池里,因为他们问了父亲太多的问题。
除此之外,这位证人还能回想起大量被母亲用电线殴打的记忆。那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成长环境,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家庭中都始终弥漫着恐惧和恐吓的暗流。
直到2019年夏天,生活才逐渐发生转机。证人表示,从6月开始,他们开始每天打电话给“儿童求助热线”,连续两个月左右,透露了一些家中的情况。
8月初,儿童援助会介入调查,中旬时母亲就搬走了。母亲搬走后,父亲不让他们离开卧室,“我的卧室就是我的牢房。”证人说。两个月后,证人第一次向警方作证,但父亲威胁他们不要泄露他的事。
在审判过程中,受害者们描述了其深受打击的心理状态,甚至在作证时需要频繁休息以控制情绪。审判现已进入第三周,被告夫妇坚称自己无罪。
这起惊世骇俗的虐童案震惊了全国,令人痛心疾首。无辜的孩子竟要在亲人的虐待下度过人生宝贵的儿童时期,给他们带来永久的身心创伤。
希望随着调查的继续,真相能够早日水落石出。
唏嘘! 男子在斯坦利公园独自露宿30年 曾是富裕家庭高材生 与世隔绝只为…
在温哥华斯坦利公园的深处,茂密森林和蜿蜒小径旁,藏着一处不起眼的露营地,这里住着一个特别的人——贝利(Christenson Bailey)。
从外面看,他的家仅由几块绿色篷布和几根绳子支撑在树木之间。即使有行人路过,也很可能注意不到。然而,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营地,而是贝利选择在这座城市的绿肺中,安家落户超过30年的地方。
贝利是斯坦利公园里居住时间最长的“森林居民”。今年74岁的他,从1990年开始就在这片树林中安家落户。
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位看起来有些像流浪汉的老人,曾经竟是滑铁卢大学的高材生,过着相当优渥的生活,可如今他为什么会选择在树林中露宿呢?
近日,贝利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向世人揭露了他身处城市中心,却又与世隔绝的生活。
三月初的温哥华冬日阳光明媚,贝利身穿羽绒服和面罩,尽管气温仅有2度,但他似乎并不觉得寒冷,在微凉的空气中,贝利谈起自己这些年在公园里的生活体验。
他的小营地虽然简陋,却别有一番情趣,处处透着生活的气息。他的帐篷内,阳光透过作为屋顶的白色篷布洒下,小山雀在帐篷侧面自由出入。帐篷内摆放着他的画作、绘画用具、音乐器材以及鲜花,构成了一片“纯粹的幸福”。
贝利的这种生活方式背后有着深远的寻求:“对心灵的追求。”他解释说,他选择在这里生活,是为了探索森林的宁静对创造力的影响。
他的生活方式简朴但却功能齐全,大部分设施都是使用从附近码头回收的旧渔网和绳索制成的。多层篷布确保了防水,还有一个小木箱,用于存放必需品如手电筒、面包和手机充电宝。
在保暖方面,他有一条毯子和四个睡袋,足以抵御零下20度的寒冷。尽管帐篷空间狭小,不能站立,但贝利始终希望其住所与森林和谐共处,不给自然环境带来负担。他对自己的存在充满敬意,把森林当作欣赏、研究和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起初,贝利只靠蜡烛照明。随着年龄渐长,他开始依靠养老金购置生活用品。但无论生活环境多么简陋,公园的风景和宁静总能给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画笔、乐器和文字成为他表达自我的方式,也让他在与世隔绝的生活中感到快乐知足。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贝利过着宛如流浪汉一般的日子,他可能是被逼无奈,才选择了这样的生活。然而让人惊讶的是,这样的生活,是贝利自己选择的。
1949年出生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贝利,几年后随家人移居费城,住在一个富裕的社区。1965年,他们一家人移民加拿大,在渥太华定居。
贝利学习成绩不错,数学尤其出色,曾位列全班前十。后来他进入滑铁卢大学攻读工程学位,17岁就结了婚,但三年后离婚。
大学毕业后,贝利先后在汉密尔顿的斯特尔科钢铁公司和蒙特利尔银行工作,负责分析商业银行运营。
对于这样的生活,贝利直言:“本可以过得很愉快,但我并不开心,那不是我的菜。”直到70年代末期,贝利在蒙特利尔接触到艺术,他才发现了真正的兴趣所在,开始追求创作之路。
1981年,贝利第一次造访温哥华,从多伦多搭便车一路向西。他在切里科海滩(Jericho Beach)和斯坦利公园扎营,大海与森林的独特景观让他十分向往,最终决定在温哥华定居。贝利于1990年回到斯坦利公园,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
贝利的森林生活不乏挑战。他经历了1996年的“世纪风暴”,当时温哥华下了约80厘米的雪。尽管他的计划没有考虑到如此极端的天气,但他仍然设法在帐篷中坚持下来。
而2006年的风暴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飓风级的大风摧毁了41公顷的森林。他回忆说,那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是我不愿意让任何人经历的。”
在森林中,尽管面临这些自然的挑战,贝利并未感到孤立。公园管理者和警察对他的存在早有耳闻,并且与他保持了一种长期的、默契的关系。
贝利经常在风暴后主动与他们联系,让他们知道自己安全无恙。警方对他进行了背景调查,并与他进行了多次会面,确认他的居住没有安全隐患。
不仅如此,警察们其实都还挺喜欢贝利的,因为他完全不像公园里的流浪汉那样吸毒,酗酒,犯罪,贝利是个非常友好有魅力的人,生活也非常自立。
然而可惜的是,贝利的森林生活即将结束。公园内部的害虫导致了大量树木的砍伐,改变了这片森林的面貌。
同时,贝利也已是高龄,需要考虑更适宜的生活方式。尽管他即将离开这片长达三十年的家园,但他所创造的艺术作品、音乐和从林中生活中汲取的故事,都将随他一同离开。
贝利的画
贝利的故事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一种挑战,也是对自然与人类精神的一种深刻探索。在即将离开斯坦利公园的这个时间点,他不仅留下了对自然深刻的理解和敬畏,还展示了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可能。
即便离开,贝利在斯坦利公园的足迹和影响将继续存在,激励着未来的探险者和思考者。
"毫无幸福感"! 大批华人退籍回流 小哥搬来后悔了 加拿大人举家出走
最近这段时间,加拿大接连宣布各种新政,又是兴建住房、又是大砍移民、还计划改善医疗条件,但“逃离加拿大的人潮”似乎并没有因此停止,反而越来越多。
想离开加拿大往外“润”的人中,就有不少华人。
最近很多人都在搜“退籍回流”的帖子,引起不少正有此计划的网友纷纷在下面留言。
首先是一位加拿大华人网友分享了自己的退籍回流的经历,表示结束了近20年的漂加生活,跟着父母回国发展,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
这位华人是在2004年随着父母移民到加拿大的,到现在也快20年了,也拿了加拿大国籍。
加拿大本来是养老天堂的,但现在经济大环境不太好,父母就决定还是回国养老,以后没打算再回来了。
深思熟虑下,这位华人也觉得想回国发展,开始了“退籍之路”,这一搜才发现,最近好多人退籍的,一篇篇攻略看下来,手续也算是办好了,带着二老就回去了。
其实,这位华人并不是个例,还有一位入籍了加拿大10多年之后,回流北京的华人表示,自己正式退加拿大籍、恢复中国籍之前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最后还是决定回去。
甚至小红书上近期还出现了多篇“申请退籍加拿大全攻略”,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教大家申请的,评论区里不少华人都在提问题,也有网友表示自己也有这个意向。
“我已经回流很多年了,最近也准备恢复中国国籍。
“我也在考虑走这条路,感觉这辈子都不会再回温哥华定居了。”
“现在的加拿大已经不是以前的加拿大了,我觉得毫无幸福可言。”
除了华人,还有其他移民也决定出走。
33岁的美国人林登(Dexter Linton)是一名业务员,在2015年带着妻儿来到了加拿大,原因很简单:想体验不同文化、享有更好的医疗系统及生活品质。
可他现在后悔了,林登搬来的时候一方面是为了读硕士、一方面也是觉得这里比较安全,不像美国动不动就biubiubiu。
如今9年过去了,林登想回美国的念头越来越强烈,想带着老婆孩子回德州,理由也很简单:那里的生活开销没这么贵、气候更好、就业发展机会更多。
他坦言:不该这么年轻就搬到加拿大的,如果可以重新来过,他不会再做出一样的选择。
事实上,德州也是美国国内近年来人口迅速增长的地方前3名,甚至有加拿大人搬去居住。
前一阵子,就有搬去德州的加拿大妹子在抖音上对比了当地超市和加拿大Superstore的菜价,一比一个不吱声儿。
别说移民待不住了,就连加拿大本地人都脚底抹油跑了。
网红夫妇——32岁的Sana和37岁的Muhammad都是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从小在BC欧肯那根长大,结婚生了孩子之后就搬到安大略省了。
两人有自己的有关频道,粉丝人数130万人,也算小小网红。
2024年2月,Sana和Muhammad带着3个孩子去了一趟马来西亚,就决定离开加拿大了。
他们表示,“这里的生活成本已经变得不可思议了,房租、账单、日用品、车辆付款、保险,所有这些都让人难以承受,而们在加拿大永远也买不起房子。”
现实的种种,让Sana和Muhammad开始考虑他们在加拿大的未来,并开始寻找一个适合的居住地,多次去了迪拜,但因为天气实在是太热了,大自然环境缺乏,所以就pass了。
这个时候,两人突然想起了10年前的蜜月度假地——马来西亚。
“当时我们就爱上了这个国家,并决定有朝一日会再回来。10年后的今天,我们要带着三个孩子来到这里定居!”
当然了,全家移民并不是小决定,两人也是仔细权衡之后才决定的。
首先,他们喜欢马来西亚的多样性;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马来西亚生活成本较低。
在马来西亚,两人租了一套4卧5卫的公寓,一个月租金是1000刀,这个价钱别说在温哥华,就是在欧肯那根也租不到这个坪数。
不仅如此,“我们在马来西亚的手机套餐有80GB流量,是加拿大的10倍,但一个人话费只要12元。在加拿大,我们两个人加起来要200元。”
作为参考,Fido现在一个月60BG流量普通套餐也要45刀上下。
然后是日常买菜,“在加拿大,我们全家吃一顿饭通常要花100多刀,一点不夸张。在这里,你花2、30元就能解决一顿饭,全家人都能吃得很饱。”
就算不为买房,这剩下来得钱干点什么不好,也不用每个月被账单追着跑,过得紧巴巴的。
“你省下来的钱可以用来做其他事情,比如旅游。”
夫妇两人也担心过语言障碍的问题,但交流下来发现是可以克服的。
“大多数都会说英语,即使是我们去过的一些村子,有一些人说英语比较困难,但你完全可以应付过去。这里到处都有英语标识,这真是太棒了。”
两人表示,要搬到别的国家也不是没有挑战,“这里的签证很复杂,外国人买房也不容易。”但比起好处来说,不是不能克服。
“我们希望能在这里度过余生,看到孩子们在这里长大、结婚、生子。”
Sana和Muhammad透露,不只是他们,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在纷纷逃离加拿大,有人已经早一步离开,搬到了阿联酋。
当然,不论是退籍回流、还是本地人出走,大家都有自己的原因,大部分人可能是因为加拿大经济治安确实不如往年,为了未来更好发展选择离开的,但不管怎么样,加拿大都不是他们的优先选择了。
警惕!新一波骗子又来割加拿大华人了 冒充著名华人电话公司 收到客服电话要小心
今天也是绝了。正当小编绞尽脑汁想选题的时候,选题就自己送上门来了。
新一波针对华人的电话诈骗又开始了,有更新版的剧本,大家谨防上当。
下面把骗术的过程展示给大家,千万要小心。
以下来自温哥华小A的爆料,今天刚刚发生的。
小A收到一个显示为iTalkbb Hacienda Heights的电话。
接起来一听,是一个南方口音的男子,并且报出了小A的名字,问近期是不是开过一个iTalkbb的手机号。
是一个东部的号码。
小A表示没有开过,第一反应是自己的身份信息被盗用了。
对方表示,手机号是通过网站注册的,注册时上传了身份信息资料。
然后这个号码就开始发送大量垃圾信息,骚扰了很多人。
这下小A就更害怕了,开通得付费吧,难不成我的信用卡信息也被盗用了?
现在小A比“客服”还急,连忙询问,这个注册电话的是怎么付钱的?
对方回答是用现金付的。
网上注册怎么用现金付?
是线下门店取卡,到店交了400现金。
小A就更慌了,连忙问是在哪个门店里取的。
这时,“客服”表示要查一下,就暂停了几秒钟,再通话的时候,已经换成了他的“主管”。
估计这时他们感觉小A马上就要入套了。
这个主管又把前面开卡、打骚扰电话的事说了一遍。
小A问他,到底是用什么证件开的户。
主管表示是可能是驾照、护照或其他政府证件。
小A再追问开户证件的具体信息,这位主管就表示根据加拿大的法律,不能透露。
又问了一下拿卡的地点。
回答出人意料。
说是在湖南某个机场拿的卡,交了400美金。
虽然小A不是专业人士,也总有点常识,在国内销售外国电话卡,还外币交易,是不是涉嫌违法了。
这个剧本编的有漏洞。
小A告诉主管,那你就把这个号关了吧,不是我开的,我也没付钱无所谓。
主管非常有耐心,又给小A重复了一遍这个号码骚扰别人的严重程度,说这样就可能要追究她的责任了。
这么说小A可不干,出了这么大事,你们电话公司不是责任更大么?
主管发现事态有点失控,马上又说,我们已经把号码停了。
并再次提醒小A,必须在2个小时内采取措施,否则就要把小A的个人信息提交给加拿大执法部门了。
骗子的剧本都是这个套路。
不过,到现在,骗子还没有表示他们要什么。
这时,小A同事们也听得有点不耐烦了,不就是骗子吗,别上当了,赶紧干活。:)
小A对主管表示,你们这个剧本还得改改,这样能骗到人吗?
你猜怎么着,小A这最后一个字刚说完,那边电话就挂了。
如果再跟他墨迹的话,估计后续的剧情要么是再给你个号码,跟警官联系,要么就是让你提交个人信息了。
虽然剧本有漏洞,但小A觉得一开始还是挺唬人的,有挺高的欺骗性。
特别是这家电话公司也是华人家喻户晓的大公司,客户量也很多,难怪骗子会盯上。
之前还有冒充Fido等加拿大大型通讯公司客服进行诈骗的先例,现在骗子又转移阵地冒充华人公司了。
示意图
不论是谁来的电话,切记不要在电话中透露自己的证件号码、信用卡号码等敏感信息。
大家还要小心的是,现在正在报税季,还有很多骗子冒充加拿大国税局CRA给你打电话,要你补税什么的。
国税局专门提醒,如果有人自称是税局工作人员,大家有权先核实他的身份,可以要求他提供姓名、电话号码和办公室地址,然后打电话至税局核实。
电话号码是1-800-959-8281(个人税务),1-800-959-5525(公司税务)。
请大家千万记住,税局不会在电话里要求你:
用电子转账、加密货币、预付信用卡、来自 iTunes、亚马逊或其他零售商的礼品卡付款
付费与联络中心代理通话
使用攻击性语言或以逮捕或报警相威胁
留下威胁性或提供个人或财务信息的电话留言
但是国税局工作人员可能会询问你以下问题,如果你感到怀疑,可以先打电话确认后再回答。
询问你的全名、出生日期、地址或 SIN 等个人信息来核实身份
询问你在 "我的账户"(My Account)或 "我的商业账户"(My Business Account)中的档案详情
询问欠税情况或开始审计程序
致电给您,为您的小企业提供免费税务帮助,或在帮助您的客户获取福利和抵免方面提供支持
发送自动电话信息,提醒您的报税或其他纳税义务
骗子卷土重来,大家小心点!
加拿大最大黄金劫案 加航经理作案 海鲜单子掉包 过程“简单”到离谱 400公斤金条消失
内鬼配合
今天是4月17日,一年前的同一天,加拿大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黄金大劫案。价值2千万加元的6600根金条和等值250万元加币的外币不翼而飞。
一年后,具体细节终于公布于众,但是里面的细节却让人哭笑不得,安保漏洞百出,拉胯的要死。
在多伦多皮尔警方今天举行的发布会上,调查此次案件专案组做了情况说明。
现场的背景是一辆白色的箱式卡车,这辆卡车正是运输被盗黄金的工具,已经被警方没收。
专案组也有一个顶呱呱的名字Project 24K,“24K计划”。被盗走的黄金纯度高达99.99%,专案组起这个名字真的是非常配合。
不过,公布的结果跟很多雷声大雨点小的发布会如出一辙。
在辛勤工作了一年后,警方对9名嫌犯提出指控,抓了其中6个人,3个人在逃。这6个人现在全部取保候审,看起来都不是主谋。
其主要嫌疑人的却仍旧在逃。
被盗走的金条相信已经被熔化重新铸造,警方仅仅追回了使用熔化黄金打造的6个黄金手镯,价值8万9000加币,还有43万元的赃款。
其他……就没有其他了。
这结果不知道是算什么程度的胜利。
大劫案的过程也荒唐到离谱,面对上千万的金条,运输过程中安保稀烂,加航仓库还出现了内鬼,加拿大历史上最大大劫案,简单到难以想象。
被盗的6600块不同大小的金条是由瑞士苏黎世一家铸币厂发运的,总重400.19公斤。它们被放置在一个运输容器中,由加航从瑞士苏伊士飞往多伦多皮尔逊机场的航班运输。
货物于2023年4月17日下午3点56分到达后,被拉进加航的仓库存放。
当天6点32分,一名男子开着一辆白色的5吨卡车,来到仓库区,并倒入一个上货码头。他拿出一张运货单(Waybill)去跟工作人员交谈。
随后,加航仓库的工作人员就用铲车将装载着黄金和现金的集装箱运进卡车。司机随后离开。
运货单上一般写着货物的详情。劫匪手持的运货单并非是伪造的,但货物并不是黄金,而是海鲜。
所列的货物在前一天已经被提走,这是一张重复打印的单子,似乎只是为了让卡车能够合法停进仓库。
这样分析,开铲车上货的应该是合谋,但警方没有明确说明,只表示逮捕了加航仓库的员工,51岁的Parmpal Sidhu。
单子是由仓库内的打印机打印的,还有其他内鬼配合。
3个小时后,这批货的真正收货人代表,Brink’s公司的安保人员来到仓库取货。工作人员这才发现根本找不到黄金了,就开始了内部调查。
5个小时后,还是没找到,只得报警。这距离白色卡车离开已经超过8个小时了,黄花菜都凉了。
运输黄金的货主心真的也太大了,2千万的货物竟然像普通货物一样的运输。
打印出运货单的加航员工是仓库一名31岁的经理Simran Preet Panesar。事发后,他还带着警察在仓库里巡视了一番。
当年夏天,他辞职走人,现在下落不明,已经被全加拿大通缉。但估计已经回老家了吧。
警方不无自豪的表示,他们立即展开了调查,花了四周的时间收集周围的225个监控镜头。由于仓库区的商家非常密集,警方成功的拼出了卡车离开后的行进路线。
不过,由于后来进入了监控摄像头较少的乡村地区,线索就中断了。
一年时间内,警方共发出了37个搜查令,询问了50多人。
案件渐渐有了眉目,加拿大警方锁定了卡车司机是25岁的Brampton居民Durante King-Mclean。
但问题是,没人知道他在哪里。直到9月的一天,他在美国由于非法运送武器被扣。
当天,Durante开着一辆尼桑Sentra轿车在宾夕法尼亚公路上行驶。州警察发现这辆车的行迹很可疑,而且挡风玻璃非常暗,就将其截停。
Durante停车就跑,后来被抓。警方在车的后备箱中找到65把枪。他当时正准备把这些枪运进加拿大。
通过调查Durante的聊天记录,再加上加拿大警方的调查,黄金大劫案的内情更加清晰。
犯罪集团将盗窃来的黄金熔化后铸成其他形态,然后卖掉牟利,将利润在美国购买武器,再走私回加拿大。
警方在搜查行动中获取了2个犯罪集团的账单,上面记录显示这批黄金疑似被以一半的价格卖掉,获利大约1000万元。
现在,最大的内鬼还在逍遥法外。他的作用不言而喻,Simran Preet Panesar熟悉加航仓库的内部运作,让这起大劫案显得非常“简单”。
不过,其实还有很多谜团没有公开的答案,比如他是如何知道会有黄金运来的,是否还有别的同谋,负责接货的公司是否有责任等等,可能要在案件最后终结时才有答案吧。
大家觉得这案子办的怎么样?
崩溃! 加拿大地产投资公司大暴雷 $2.1亿不翼而飞 投资者血本无归!
一家自诩“便利式房地产投资”、承诺超高回报的加拿大公司,最终却陷入资金枯竭的境地,以惨淡的方式宣布倒闭。
房地产投资公司Epic Alliance本部在萨斯卡通,在融资达到2.119亿元后宣告倒闭。超过120名主要来自卑诗省和安大略省的投资者,因为这起事件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虽然创始人罗谢尔(Rochelle Laflamme)和艾丽莎(Alisa Thompson)同意支付30万元的罚款,并被禁止在未来20年内销售和推广投资产品,但这一切对于受损的投资者来说,似乎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Epic Alliance公司在2013年创立,曾经推出了包括“无忧房东”项目和“翻新出售”(Fund-A-Flip)计划等服务。这些服务看似能提供稳定的收益和高额回报,但实际上却隐藏了巨大的风险。
“无忧房东”项目的设计是为省外投资者提供一站式的物业管理服务,承诺投资者只需负担房屋抵押贷款,而Epic Alliance会负责寻找租户以及房产的维护。
然而,由于许多房屋实际处于空置状态,承诺的15%的投资回报率并未实现。其中一个极端的例子是,一位投资者以为自己拥有的房产正在出租,结果实际上房子却被烧毁了,公司对此从未透露过任何信息。
另一项名为“Fund-A-Flip”的计划,则是允许投资者通过Epic Alliance购买并翻新房屋,之后出售以获利,通常宣称的是一年的投资回报率达10%。
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高回报的承诺并未能如实兑现,许多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如同沉入大海。
2022年,一项由法院命令的调查揭露了这一切。调查发现,尽管投资者们共投入了超过两亿加元,这些资金大部分已不翼而飞。
在随后的一个月里,公司的创始人罗谢尔和艾丽莎通过Zoom会议向投资者宣布了公司的即将倒闭,会议中的描述非常直白,称这整个投资就像是一个“糟糕的三明治”。
尽管如此,这两位创始人与萨斯喀彻温省的金融和消费者监管机构(FCAA)达成了和解协议。在和解中,Laflamme和Thompson同意支付30万元的罚款,并且在未来20年内被禁止销售和推广投资产品。
不过,和解协议中并没有涉及任何欺诈指控,也未对投资者提供任何形式的赔偿。
FCAA在4月5日的裁决中指出:“和解协议没有涉及对被申诉人的虚假陈述和/或欺诈问题。”这意味着尽管罗谢尔和艾丽莎的行为给投资者们带来了损失,但他们的过错仅限于未经许可销售投资产品和在被禁止后继续筹资等具体违规行为。
这引发了外界强烈质疑,部分受害投资人的代理律师指出,Epic Alliance的运作模式极具欺诈嫌疑,两名创始人“滥用公众信任、编造虚假投资项目”。受害者已委托律师追究二人刑事责任,但能否最终讨回被骗走的钞票,目前还是前景堪忧。
萨斯卡通警方已经确认对Epic Alliance进行了刑事调查,且正在协商是否提起指控。
对于那些遭受重大财务损失的投资者来说,尽管有关部门的裁决和罚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正义的存在,但没有获得实际赔偿的他们仍感到失望。
这场风波对投资者们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也是对整个房地产投资行业的一次警钟。对于未来的投资者而言,一定要深入了解投资项目真实情况,投资需谨慎!
还敢来加拿大吗?400亿赤字 再次加税 这些有房的又被扒层皮 华人哀嚎一片
就在刚刚,加拿大财政部长方慧兰公布了2024年政府财政预算案,宣布撒钱升级多项福利、增加富人税,口号喊的就是:让更多人跻身中产阶级!
在全国经济正处于复苏关键期的现在,这个预算案引起了更多加拿大人的关注,尤其是今天通胀数据也出来了,还在上涨。
方慧兰表示,本次预算案旨在为加拿大千禧和Z一代提供“跻身中产阶级生活的公平机会”,规划了未来6年内的财政计划,预计投入392亿加元的净新支出。
今天这个财政预算有几大重点,其中一个就是税收,政府在预算案中提出,将“要求加拿大最富有的人支付更多税款”,以带来新收入,用于各项政策的支出。
为了在不超出财政赤字目标的情况下,政府想要完成各种新政的实施,还是需要支出来源的,这次他们瞄准的是“最有钱的加拿大人的投资利润”(an increase in taxes on capital gains for Canada's highest earners)。
政府提高有钱人的资本利得税,预计未来5年将带来193亿加元的收入。
加拿大政府将目标锁定在最富有的0.13%人身上,通过增加资本利得的包含率来提高税收,而且这次下重手。
投资收入为25万以上的人,这部分税收将会从目前的55%堦至近67%。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投资收入刚好就是25万,那么要纳的税会从12.5 万变成15.8万!
这里的资本收益,包括且不仅限股票、公司或个人信托基金、卖房收入,无一幸免!
新税率适用于2024年6月25日或之后实现的收益。
预计,这项征税将影响全国约12%的公司和年收入在142万加元上下的加拿大人。
另外,还有一类有房族这次可能也被扫到“台风尾”被征税。
这个67%的投资利润税率,对加拿大出售自住房所得的收益是不适用的,但有投资房的人就不一定了。
不是自住的投资房卖掉,收益超过25万不难,但政府一下子收走67%,基本没啥剩的了。
举例来说,一个住在多伦多的“高收入个人”年收是40万加元,同时卖掉了第二套房赚了30万收益。
按照现在这个税率要交15万的税,但明年开始就要交近16万。
因为这部分人的收入落在了高收入区间,联邦+省级税率,他们还要多交4461加币的收入税。
在此之前,特鲁多政府就一再承诺不会对加拿大的中产阶级增税,今天这个预算案出来,也算是给了答案。
方慧兰表示,这一变化不会影响99.87%的加拿大人,也不会影响加拿大企业的竞争力。
除此之外,联邦政府还将提高烟税,为未来5年带来13.6亿税收,并将电子烟消费税提高12%,以获得3.1亿收入。
但即便是如此,加拿大政府大动刀斧改革房市和医疗等政策,预算赤字还是比预期的更大。
根据预算报告,2024-25年度的联邦赤字预计为398亿加元,2025-26年为389亿加元,并在随后3年内逐渐下降,到2028-29年降至200亿加元。
方慧兰预计,本财年加拿大将出现400亿的赤字,联邦政府未来5年的支出比计划多出529亿,且联邦公共债务费用预计在2028-29年增加到643亿。
就有人表示,加拿大政府债台高筑,现在宣布增税想“填窟窿”,但这能填多少?这又能撑多久?
就算方慧兰一开始就喊出“为数百万加拿大年轻人敞开中产阶级的大门”这个口号,许多经济学家还是对这个预算案保持悲观态度,并警告政府“几乎不提要怎么增加资本投资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另一个危机信号是,加币今早又跌了,已经是连续5天下跌。
现在北美市场美元兑加元在1.3840交易,上涨0.37%,加币已累计下跌1.9%。
现在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央行真的降息,且速度和幅度都比美国大,加币恐怕会遭受重创。
很多人都是盼着央行尽快降息的,但现在看加币的走向,如果降息力度和速度掌握不好,加币可能会“崩盘”!
央行上周都没明说,仅仅暗示6月份降息,加元兑美元就下跌了超过半个百分点。
2024年年初以来,加元兑美元的汇率就呈现不断下跌的态势,到现在为止已下降至少3个百分点。
今天加币进一步走软,接近5个月低点。
丰业银行副总裁兼资本市场经济主管德里克·霍尔特(Derek Holt)表示“美联储推迟降息,使加拿大央行更难在不导致加元暴跌的情况下放宽政策”。
预测,加元将在第3季度跌至71美分,在第四季度跌至70美分。
加币贬值,也就意味着物价会变得更高,别说外出旅游了,就连日常生活各方面开支都会受到影响。
这将给加拿大民众带来冲击,加元的贬值意味着物价更高,出外旅游也更昂贵。
BMO Capital Markets利率和宏观策略师Benjamin Reitzes指出,如果央行领先美联储降息太多,加元贬值会抬高通胀,可能会使加拿大陷入困境。
现在市场预测加拿大和美国的降息步伐可能不一致,加拿大这边6月份降息的可能性是50%,年内可能还会降2次,但美国那边6月降息基本没戏,可能要等到7月和11月。
与美国相比,加拿大经济疲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负增长,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开始下降,这也给加元带来压力。
就在下午预算案出炉之前,前央行行长就已经直说:现在这个预算案指明了错误的方向,可能是几十年来最糟糕的!
“可能是自1982年时任财长Allan MacEachen以来最糟糕的预算案,因为它在如何提高加拿大人收入和经济增长方面给我们指明了错误的方向”!
最后,简单提一下2024年联邦预算的几大要点:
住房方面
加快建房速度,承诺到2031年建造390万套住房;
拨款15亿加元用于新的租房保护基金;
提供6亿加元资金扩大模块化和预制房屋的规模;
将公共土地转变为住宅用地来“解决250,000套新住房”;
福利升级
拨款207.6亿加元推动工作实习计划,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给更多学生助学金和无息贷款;
新全国性普惠药品计划,包括拨15亿元帮助支付糖尿病和避孕药物的费用;
6年拨610亿发放加拿大残疾福利,首笔补贴金将在明年7月到账;
5年10亿的全国学校食品计划;
5亿的青年心理健康基金;
支持加拿大企业
拨款20亿在2026-27年增加对“具股权资格企业家”和非主要中心外企业家的风险投资访问;
花25亿实施新的可退税的税收抵免,将2019-20至2023-24年的联邦碳税收益退还给企业;
“加拿大企业家激励计划”,提供税收优惠;
拨款24亿用于提高人工智能能力,主要用于计算能力和技术基础设施;
承诺35亿用于战略研究基础设施,用于投资现代化设施和核心研究,培养本土人才;
治安措施
计划推进“刑法”对犯有与汽车盗窃相关的犯罪的人的“额外处罚”;
拨款3040万回购冲锋式枪支;
花费2.736亿承诺打击仇恨行动计划;
加币连续5天跌 央行6月降息恐引崩盘! 联邦预算案遭前央行长狠批"42年来最糟糕"!
进退两难
今天一大早,加币连续第五天下跌!现在北美市场美元兑加元在1.3840交易,上涨0.37%,加币已累计下跌1.9%。
上周三的利率会议之后,央行决定维持目前水平不变,但暗示可能在6月份降息。
现在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央行真的降息,且速度和幅度都比美国大,加币恐怕会遭受重创。
按照目前加拿大和美国的经济状况来看,这种可能性很大,现在加拿大经济没有美国强劲。
今天也是加拿大统计局公布最新通胀数据报告的日子,3月份通货膨胀率同比上升至2.9%,高于2月份的2.8%,也高于市场预期的2.7%
数据表明,汽油价格和住房成本的大幅上涨是经济小幅加速的驱动因素。
现在加拿大央行已经连续6次将利率维持在5%的水平,且很有可能在通胀降到2%之前都不会急于降息。下一次决定是否降息的日期定在6月5日,在这之前的各项数据都将成为参考。
通胀、降息、加币汇率都是息息相关的,现在加拿大人也在纠结降息究竟会不会让本国经济变好。
很多人都是盼着央行尽快降息的,但现在看加币的走向,如果降息力度和速度掌握不好,加币可能会“崩盘”!
央行上周都没明说,仅仅暗示6月份降息,加元兑美元就下跌了超过半个百分点。
2024年年初以来,加元兑美元的汇率就呈现不断下跌的态势,到现在为止已下降至少3个百分点。
今天加币进一步走软,接近5个月低点。
丰业银行副总裁兼资本市场经济主管德里克·霍尔特(Derek Holt)表示“美联储推迟降息,使加拿大央行更难在不导致加元暴跌的情况下放宽政策”。
国家银行经济学家Stefane Marion和Kyle Dahms也在一份最新报告中表示:“2024年,加元兑美元的表现乏善可陈,尤其是在近期油价飙升的情况下,这一点值得关注”。
他们预测,加元将在第3季度跌至71美分,在第四季度跌至70美分。
加币贬值,也就意味着物价会变得更高,别说外出旅游了,就连日常生活各方面开支都会受到影响。
这将给加拿大民众带来冲击,加元的贬值意味着物价更高,出外旅游也更昂贵。
BMO Capital Markets利率和宏观策略师Benjamin Reitzes指出,如果央行领先美联储降息太多,加元贬值会抬高通胀,可能会使加拿大陷入困境。
现在市场预测加拿大和美国的降息步伐可能不一致,加拿大这边6月份降息的可能性是50%,年内可能还会降2次,但美国那边6月降息基本没戏,可能要等到7月和11月。
长远来看,加拿大的通胀和承受能力问题对加币构成严重问题。房价租金高昂,必然会迫使人们追求更高的工资,反过来加剧通货膨胀,如此反复。
与美国相比,加拿大经济疲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负增长,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开始下降,这也给加元带来压力。
与此同时,就在今天下午,方慧兰就会公布最新的财政预算案!
在这之前的几个星期,特鲁多、方慧兰、住房部长、移民部长已经“轮番上阵”,宣布了各种新政改革,不难看出,加拿大房市将成为这次预算案的重点之一。
就在预算案即将公布之前,各界质疑的声音也不断传来。
特鲁多宣布新政的背后,基本就是撒钱,许多经济学家就批评这种做法,是把账单留给了子孙后代来收拾,就连前央行行长都直说:现在这个预算案指明了错误的方向,可能是几十年来最糟糕的!
加拿大央行前行长道奇(David Dodge)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方慧兰即将公布的这个2024年联邦预算案,“可能是自1982年时任财长Allan MacEachen以来最糟糕的预算案,因为它在如何提高加拿大人收入和经济增长方面给我们指明了错误的方向”!
“有些事情就说不通,有一个大问题是,所有承诺的支出中有多少将在今年和明年入账,有多少将被推迟?我认为,他们很有可能会做完全错误的事情,向那些打算进行投资的人和公司征税。”
方慧兰上周已经放出风声,说政府这次加税主要针对的是富人,并借此来给中产阶级减税,但道奇担心,“富人税”会减缓加拿大经济增长,更倾向于政府“增加储蓄”,而非一味加税。
除此之外,道奇也对特鲁多政府日前提出的这个住房计划表示怀疑。
不仅仅是前央行行长,加拿大商业委员会的前工作人员也表示,政府征税现在可能会有三个方向,向大公司征收新暴利税、公司税或富人税,但不论是哪一种,这些成本都会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当你做这种骗人的事情时,你会在未来几年推动结构性支出,而账单留给其他政府或其他子孙后代以后去收拾,这是不好的。”在财政支出方面,政府最好还是谨慎一点。
好消息! 加航增加温哥华回国航班 每周11班! 还有折扣机票 回家路更顺畅!
好消息!随着夏季的临近,加拿大航空公司(Air Canada)宣布将增加往返温哥华和香港的航班数量,每周新增一班,总数达到11班。
这一变化将从2024年5月13日开始生效,目的是满足北美与亚洲之间日益增长的旅行需求。对于计划回国或寻求国际旅行的加拿大华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
新加入的航班将在早上从香港出发,在抵达温哥华后,旅客还可以在同一天便捷地转机前往北美的多个热门目的地,比方说坎昆、墨西哥城、迈阿密和巴亚尔塔港等。
这种安排无疑增加了旅行的灵活性,特别是对于那些希望利用假期探索北美或其他地区的旅客。
除了新增加的香港之外,根据加拿大航空之前发布的夏季航班时间表,乘客可以选择多个直飞或转机的航线前往加拿大,包括从上海直飞温哥华,或通过首尔、东京和大阪转机到加拿大。
此外,加航还提供晚间航班服务,连接北美的主要城市,包括多伦多等西海岸城市。无论是商务旅行还是休闲度假,旅客都能找到符合他们时间表和需求的航班。
加航作为加拿大最大的航空公司,此次航班增加是为了应对北美不断增长的旅行需求。除此之外,加航还不仅仅是增加航班那么简单,为了庆祝航班的扩张,加航推出了一系列促销活动和服务优化。
在4月10日至18日间,加航将提供飞往美国和加拿大各个目的地的折扣票价,让乘客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高达10%的票价优惠。
在全球航线方面,中国国际航空、厦门航空和海南航空也均有调整和增加服务。例如,国航将在新航季中执行448条航线,包括96条国际客运航线和12条地区航线,覆盖40个国家及地区的187个城市。
特别是北京至温哥华的航班,每周一班往返,并在沈阳进行技术经停。
此外,厦门航空包括每周一次的厦门至温哥华往返航班,而海南航空则在夏秋新航季中,增设了每周四执行的加拿大温哥华至深圳的往返航班。这些航线的增加和优化,进一步丰富了旅客的选择。
然而,不是所有的航空新闻都是好消息,最近的国际局势也对航空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近由于局势动荡,加拿大航空不得不取消了一些预定飞往以色列的航班,并且加拿大政府也发布了针对该地区的旅行警告,希望旅客避免所有前往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的旅行。
此外,加拿大政府还对前往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的旅行发出了警告,建议在访问约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沙特阿拉伯时保持高度警惕。
总之,随着夏季的到来,加拿大航空不断增加和优化航班,为广大华人游子回国提供了更多选择。大家在出行前可以通过官网、APP或微信小程序等官方渠道查询最新的航班信息和票价,安排自己的旅行计划。
发钱了! 最高$450 加拿大首笔碳退税今天开始发放 快查查账户!
从总理到普通市民,每个人都有资格获得这笔退税
注意了!就在今天(4月15日),2024年加拿大首批碳退税将开始发放。对于符合条件的居民来说,最多可以收到450加元的碳退税,大家快看看自己的银行账户!
根据政府的最新政策,这笔碳退税金旨在帮助普通民众应对碳排放定价带来的经济压力。而且好消息是,几乎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从阿尔伯塔的450加元到新布伦瑞克的190加元,大家或多或少都能领到一笔钱,如果你住在农村地区,还可以多拿20%的补贴。
截至4月15日,一个四口之家可获得的季度付款金额如下:
阿尔伯塔省450加元
曼尼托巴省300加元
安大略省280加元
萨斯喀彻温省376加元
新不伦瑞克省190加元
新斯科舍省206加元
爱德华王子岛省220加元
纽芬兰和拉布拉多298加元
BC省、西北地区和魁北克省拥有自己省级系统,因此不会收到来自联邦的钱,但最终的退税还是会符合联邦基准严格性要求。
政府今年将这一政策重新命名为“加拿大碳退税”(Canada Carbon Rebate),目的是让这个计划的意图和与碳定价系统的关系更加直观。
你可能会问,这笔钱是怎么计算的?其实很简单,政府每年都会根据预计在每个省份收取的碳价格来设定这笔退税的金额。
不论你是独居还是一家四口,只要你按时提交了税务申报,这笔钱早晚会到账。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收入多少,从总理到普通市民,每个人都有资格获得这笔退税。
然而,就在这笔退税如期发放的同时,不少人却因为银行账单上的描述模糊不清而对这笔钱浑然不觉。银行方面显示的可能是“来自加拿大的电子转账”,或者是其他令人困惑的描述。但不用担心,政府正在与各大银行商讨,力求在账单上提供更清晰的标注。
此外,如果你节省燃油消费,你不仅能拿到这笔退税,实际上你节省的钱可能会更多。因为退税金额是固定的,但如果你减少了燃油消费,你实际上节省的钱将会超出退税金额。政府认为,这不仅仅是节省开支,更是对抗气候变化的实际行动。
尽管如此,有关碳税的争论依然存在。有些人认为碳税提高了生活成本,但专家指出,碳税其实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极小。事实上,那些认为碳税影响生活成本的人可能忽略了其他因素,如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变动。加拿大的通货膨胀率与没有碳税的国家相比并没有显著高出太多。
虽然政府的数据显示,大约80%的加拿大人从这笔退税中获益超过了他们因碳税增加的支出,但仍有人担心长期来看,碳税可能对工资水平产生负面影响。然而,政府方面强调,如果不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其经济影响可能更为严重。
从今天起,不少加拿大人将会分别在7月、10月及明年1月接收到后续的碳退税。只要你按时提交了税务申报,那么这笔钱将自动出现在你的银行账户中。
最后,对于那些仍在疑惑中的市民,政府已经在其网站上提供了一个新的在线估算器,你可以通过它来预测你将收到的碳退税金额。https://www.canada.ca/en/revenue-agency/services/child-family-benefits/cai-payment/how-much.html?utm_campaign=cra-arc-ccr-rcc-estimator-estimation-24-25&utm_medium=vanity-url&utm_source=canada-ca_ccr-estimator-tool
总的来说,碳税虽然大家都在骂,但如今第一笔钱到账,不知道能否浇灭一些人心中的怒火呢?
加拿大男子感染病毒送急诊 被丢担架苦等95小时 身上烂出大洞 绝望安乐死!
加拿大医疗系统一直是近年来人们所诟病的问题之一,倒不是医疗水平不好,就是要等的时间太长,小病还能忍忍,大病基本就是睹一个运气。
今天(4月12日),加拿大英文媒体爆出一个令人遗憾而痛心的故事:一名男子生病被送进急诊室,却没想到被晾了95个小时,最后痛苦不已,选择求安乐一死!
这个悲剧发生在魁北克蒙特利尔,66岁的莫尼耶(Normand Meunier)曾经是一名卡车司机,但在2022年因为脊髓损伤导致四肢瘫痪,不能工作了,只能卧床度日。
就在2024年1月份,不幸再次找上门,莫尼耶连续3个月感染呼吸道病毒,身体病情恶化,被送进了当地的Saint-Jérôme医院。
原以为进了医院就能得到更好的照顾和治疗,却没有想到,莫尼耶就这样躺在了急诊室的担架上,无人搭理,躺了整整4天。
95个小时之后,因为感染病毒本来就痛苦的莫尼耶又患上了严重的褥疮,整个臀部都出现了严重的褥疮,最终恶化到骨头和肌肉裸露可见的程度。
病已至此,莫尼耶想要再康复就很困难了,并对家人表示,“我不想成为谁的负担”,决定寻求安乐死。
3月29日,莫尼耶在家中去世。
明明是可以得到治疗的,莫尼耶的死让家人怎么也接受不了。
莫尼耶的遗孀布罗索(Sylvie Brosseau)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被困在担架上95个小时,这是不可接受的,”且正在呼吁政府对丈夫的死亡展开独立调查。
因为丈夫长年瘫痪,布罗索在把他送进医院的时候,就已经告诉过医护人员,需要使用特殊的交替压力床垫,避免出现褥疮。
但医院直到第5天才找到适合的床位,那个时候莫尼耶已经患上褥疮了,为时已晚。
“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床垫是最基本的东西。”
作为瘫痪病人,莫尼耶在这之前也不是没有患过褥疮,之前脚后跟也出现过,但都没有像这次住院那样严重。
就在莫尼耶去世前一天,他曾接受媒体采访,表示自己宁愿选择安乐死来结束这场身心的折磨。
医生告诉莫尼耶夫妇,说他身上的这个疮口是一个直径几厘米的大洞,至少需要几个月才能愈合。
莫尼耶在1个月内接受了2次清创手术,这是一种从伤口上刮除坏死或感染组织,帮助康复的治疗方法,“但我不想成为负担。”
拉瓦尔大学医学院教授兼老年病学家Jean-Pierre Beauchemin表示,如果医院没有可转移压力点的床垫,就必须定时(通常是1-2小时)把病人翻过来。
“当你躺着且始终保持同一个姿势时,骨头和皮肤间会产生过大压力,而这个褥疮可在不到24小时内形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愈合”,臀部、脚跟、肘部和膝盖尤其容易出现。
为魁北克残疾人提供支持的组织RAPLIQ表示:“整个故事令人非常痛心,这真的令人难以置信,我们怎么才能帮助残疾人或病人在死去前有尊严地生活?”
这个组织的总干事表示,这是医院的“疏忽大意”,因为这种床垫并不难找,属于基本的设备。
“无论如何,我也不相信在几个小时内就找不到合适的床垫,这完全是缺乏专业精神的表现。如果他们够专业,莫尼耶今天可能还活着。”
当地卫生厅表示,他们将严肃处理这件事情,内部调查正在进行中。
卫生机构也证实了,本地医疗设施(包括医院和长期护理设施)拥有450个治疗床垫,其中包括145个交替压力床垫,如果工作人员需要,是可以随时取用的。
这个医院的护理主任Steve Desjardins表示,急诊室里并没有合适的床垫和病床。
“因为急诊室不使用床铺,真的没有一种床垫适合放在担架上。对于脆弱的病人而言,急诊室的风险确实更高,所以我们都将努力提供病房的床位。”
所以,是因为急诊室放不下这种床垫,有没有病房给他,莫尼耶才被晾了95个小时…?
多伦多大学卫生法教授Trudo Lemmens表示,这个案例说明加拿大医疗系统确实存在问题,且让弱势群体感觉自己像是系统中的负担。
“人生病了得不到最基本的护理,但当他们想安乐死的时候,他们又会说‘好吧’。”
他表示,自己已经听到越来越多类似的案例了,生病的人们在医疗系统中苦苦挣扎,最终不得不选择安乐死,何其讽刺。
不少网友也表示——
这种事情放在别的国家都可能算大事,但现在放在加拿大,却已经见怪不怪了,也是悲哀;
安乐死不应是解决医疗困境的手段;
太恐怖了,这就是活活等死啊,医院就没人能帮他翻个身嘛…
除了这个案例,就在本周,媒体还报道了另一起医疗纠纷——老人生病送医了,却被医院逼着腾出床位,否则每天罚400刀!
今年83岁的露丝(Ruth Poupard)在过去几年接连经历了癌症、心脏瓣膜移植手术和老年痴呆,女儿米歇尔因为担心妈妈,搬回了家一起住,照顾老人。
因为老年痴呆症,露丝在一天夜里产生幻觉,不小心摔倒,摔断了臀部,被送进医院接受了手术。
术后,露丝就被转到了温莎的Hôtel-Dieu Grace Healthcare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今年2月21日,露丝的主治医生表示她的病情已经好转,可以出院,但子女都认为他们的母亲需要更多的照顾。
按照当地的法规,为了释放急需的医疗空间,出院后仍需要长期护理的病人可以选择疗养院继续治疗。
“我们都认为,是时候接受长期护理了,”便让医院把露丝的名字加到当地5家疗养院的名单。然而,这5个长照机构都已经满员了。
等了好久,露丝总算等到了一个空位。
“他们打电话给我,说为她找到了一家疗养院,让我在24小时内去看一看,然后给出答复。”
这是一家位于温莎市中心的养老院,米歇尔表示“这实在是太恶心了”,大厅里乱糟糟的,房间很脏,她花了15分钟才找到工作人员。
“我给医院回了电话,告诉他们‘对不起,那里简直不是给人住的。’”
医院表示,如果露丝死赖着不出院,他们将每天收取400加元的费用,并发了一封警告信,内容如下——
“鉴于您不再需要医院的专业护理,并院方已提供安全且有支持的出院计划和目的地,您的主治医生于2024年3月9日允许出院。从2024年3月11日开始,你住院一天将收取400加元。”
米歇尔表示,她去那家养老院之后,医院此后一个月都没有再联系他们,也没有给出更多的备选,但也表示不会退缩,“这钱我是不会给的。”
医院的立场是,我们给你找了,你没要,就是你的问题了。“非首选疗养院也是临时的措施,你们待到那5家养老院有位置就行了。
米歇尔则表示,这整个过程都是痛苦和沮丧的,“这项法律很简单:就是虐待老人。”
重磅! "加拿大房价今年将上涨近10%" 买家强势入市;再次放款 这些有房的人可以拿
再出新政
这周,加拿大接连出台了几项住房政策,昨天方慧兰前脚才宣布延长还贷时间和提高提款额。
今天一大早,联邦住房部长又宣布最新住房策略:准备加强建造住房力度,出租公用土地!
只能说,加拿大政府最近频频大动作改革住房政策,确实是被逼到一个地步了。
住房部长肖恩·弗雷泽(Sean Fraser)今天在安大略省沃恩(Vaughn)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这个“加拿大住房计划”(Canada's Housing Plan)。
这个计划主要内容就是要建造更多住房,让加拿大人租房或买房都变得更容易,为现在的无房族提供更多支持。
“这项住房建造计划规模将会是几代人都没有见过的,目标是到2031年建390万套住房。”
新政策还有一个亮点——联邦政府计划出租目前尚未被充分利用的公共土地,用来建造更多可负担住房,并提供追踪土地库存情况的工具。
具体计划将在4月16日本年度联邦财政预算案公布时透露。
不仅动用共用土地,加拿大政府还将扩大对公立大学和学院建造学生公寓租金的消费税豁免范围,将适用于2023年9月14日或之后及2031年前开始建设、2036年前建成的新学生公寓。
除此之外,政府还推出“加拿大第二套房贷款计划”(Canada Secondary Suite Loan Program),为有房族提供最高4万加币的低息贷款,允许他们加建第二套房。
为了防止投机,这些人需要确保房屋是加拿大人居住的,政府针对海外投资者拥有本国住宅物业的禁令依旧生效,一直到2027年1月1日。
今天这个加拿大住房计划事实上是特鲁多政府的第二个国家住房战略,2017年,政府就曾推出过一个为期10年的住房计划,旨在建造10万套经济适用房,修缮30万套经济适用房。
特鲁多本人今天也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并表示政府最近这一系列大动作是“加拿大有史以来最全面、最雄心勃勃的住房计划”。
当然了,特鲁多最近大力度改革住房政策,人们对此的反应不一。
有议员表示,特鲁多都执政8年了,“还推迟了保持可负担住房措施,这令加拿大人失望。”
还有省长直接回击表示不会配合,还指责特鲁多试图侵犯他们的管辖范围,魁省和安省省长就先后表示不会配合部分政策,原因是认为政府此举治标不治本,不解决移民问题,都是白扯。
但不论如何,房价和租金高涨确实是事实。
就在今天,加拿大巨头房产商Royal LePage还上调了年终房价预测——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房价将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
根据Royal LePage最新房价调查结果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加拿大房屋总价格同比上涨4.3%,至81.21万元,已经比早前预测的高了,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hil Soper表示,许多买家不再观望,预计春季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正如我们之前预测,市场确实在第一季度达到了关键临界点,房价触底反弹,开始再次升值。越来越多购房者是想赶在房价上涨前买房,而不是采取等待抵押贷款利率下降,我们正迅速从买方市场过渡到卖方市场。”
此前,Royal LePage曾预测第四季度总房价将上涨5.5%,现在上调至9%,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的涨幅预计最大,分别为10%和8.5%;温哥华房价将上涨5.5%。
本周三,央行选择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但表示6月可能会降息。一旦央行利率降低,更多买家将进入房市。“即使只是降25个基点,我们都将看到价格升值曲线向上走。”
当然,Soper也表示房价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仍然是住房供应短缺。
房价上涨,租金也下不来。
根据在线租房平台liv.rent四月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大温地区,租房者平均房租支出占月收入的61.65%!是建议水平的2倍有多!
这一数据,也反映出了本地区住房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目前在大温地区,带家具的一居室单位的平均租金也大幅上涨,比三月份增加了10%;不带家具的一居室单位比上涨1.68%,平均租金飙到了2376加元。
本省短期租赁法规将在5月份正式生效,也就是说,这些房源有可能会流入长期租赁市场,租金有望降低。
报告显示,大温哥华地区最便宜的是兰里,一居室租金约为1954加元,两居室月租金约为2499加元。
与此同时,刚刚发布的租房报告显示,3月份加拿大所有类型房产的平均要价租金上涨了8.8%,达到2181加元。
希望特鲁多这住房市场改革大计是真的能够帮更多加拿大人住得起房,而不是说说而已吧。
重磅! 加拿大宣布2大住房新政 房贷还款期延长 购房提取额翻倍! 也是拼了
就在刚刚,加拿大联邦财长方慧兰在多伦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最新两大住房政策——房贷还款期延长、购房提取额翻倍!将影响未来每一个购房者!
方慧兰表示,这一系列住房改革措施旨在帮助更多加拿大人能够负担得起抵押贷款、并购买人生中的第一套房。
首先,加拿大政府准备把首次购房者可从退休基金(RRSP)提取用于购买房屋或公寓首付的金额提高近一倍,将上限从目前的3.5万提高到6万!
“这个可以与之前的首次购房储蓄账户结合起来,为年轻人们购房提供更多帮助。”
这一措施将于联邦预算公布的4月16日当天生效。
政府现在还给加拿大人5年的时间开始偿还这笔金额,而不是之前的2年,适用于2022年至2025年进行或已进行“购房者计划”提款的任何人。
其次,加拿大还将修改现在抵押贷款规定,允许每月有偿还房屋债务困难的人将还款期限永久延长至35年!
从8月1日起,购买新建房屋的首次购房者也将获得30年期的抵押贷款。
方慧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面对住房短缺及高昂的租金和房价,年轻的加拿大人感觉自己处境不利,这是可以理解的。这(新政策)意味着大家每月还款额降低,更多年轻人可负担得起每月的抵押贷款。”
根据现行规定,如果首付款低于房价的20%,允许的最长摊销期为25年。
政府表示,现实就是现在大家买房所需的首付和攒钱所需的时间都比以前多得多,因此提出这一新政,2022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已经或将取款的人也会有更多时间开始还款。
加拿大房屋建筑商协会也主张延长摊销期限,表示延长5年将有助于提高负担能力、刺激更多建设。
2023年4月2日,加拿大推出的首次购房储蓄账户(First Home Savings Account)首次上线,鼓励大家充分利用这个计划存钱买房。
这个账户允许潜在购房者开户后开始储蓄,时长15年,每年存款上限为8000加元,终身供款上限为40000加元。
截至目前为止,加拿大已经有超过75万的加拿大人开设了FHSA。而最近加拿大政府一系列的住房新政策都将与这个计划相互作用。目的只有一个:让更多加拿大人买房。
除此之外,加拿大政府还宣布了对《加拿大抵押贷款宪章》的修改,其中就包括要求金融机构提供永久摊销减免,以保护某些现有房主,允许符合条件的人将每月抵押贷款还款额减少到可负担水平。
从上周开始,特鲁多就接连宣布了好几项住房新政,又是拨款建房、又是打压房价,可以看得出来,加拿大的住房危机是真的迫在眉睫了。
一方面,政府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加拿大人能够买房、租房;另一方面,现有住房资源短缺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去年年底,联邦住房部就宣布了“战时建房计划”,试图通过重启当时的建房模式,在加拿大建造更多房屋。
本周三,加拿大国会预算官表示,如果想要填补目前的“住房缺口”,加拿大需要在2030年之前多建造130万套住房,才能将空置率恢复到历史平均水平。
CMHC预计的数字更多,表示加拿大需要多建造350万套住房,才能将负担能力恢复到2003-04年的水平。
当然了,政策是出来了,加拿大民众对此的信心却不太高。
一项民调结果显示,大部分加拿大人对自己拥有住房的前景越来越悲观,别说买房子了,就连租房子都成问题,而政府试图通过一系列新政,重新赢得年轻人的支持,
CIBC最新民调显示,现在76%没有房产的加拿大人感觉买房就是一件遥不可及的“梦”!
至少有70%的无房族表示自己“被房价排挤”;63%的人表示很难攒够首付;55%表示他们只有通过继承或家人的资助,才能买得起新房;25%的人表示正在考虑与朋友一起合资买房。
昨天,加拿大央行宣布维持利率在5%不变,许多潜在购房者也决定继续保持观望,等待进入房市的最佳时机。
Ratesdotca抵押贷款和房地产专家Victor Tran表示,“部分人已厌倦等待利率下降,并对利率大幅和快速下降失去信心,正在放弃购房打算。”
然而,也有人愿意等待,
他指出,房地产市场现在的状态就是“继续处于停滞状态”,特点是供应紧张,“对理想房产的竞争激烈”。
有不少华人就吐槽,又来一堆治标不治本的政策,有时间作秀,没时间解决经济和难民问题,先不说年轻人哪来6万多的RRSP,目前这房价,多出来这2万5能买个啥…
倒计时! 20年一遇地震今年恐袭加州 温哥华也逃不过?! "定时炸弹随时爆"
以台湾7.2级大地震开始,到美国纽约罕见地震,整个“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大小震接连不断,让不少人心中的那根弦再次紧了起来。
纽约地震过后,就有专家警告,东岸地震实属罕见,但这一震也让大家认识到一个事实,如果大地震真要来,美国人没有准备好。
与7.2级相比,纽约4.8级地震属于“Baby Shake”,即便如此,也让4000万人乱了手脚。
而就在今天(4月10日),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更是让许多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加州可能在几个月内发生6级地震,这恐成为20年来最强震!
根据这个研究,加州中部圣安地列斯断层的帕克菲尔德地区(Parkfield)每隔22年就会发生一次地震,今年已经接近节点了!
这个圣安地列斯断层贯穿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存在时间已超过2000万年。据研究预测,由圣安地列斯断层引发的大地震周期为200至300年。
1857年和1906年,加州北部、中部就分别爆发了两次大地震。其中,1906年4月18日的那场地震,就成为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凌晨5点12分,大地一阵强烈晃动惊醒了沉睡中的旧金山,持续45秒的晃动后,至8.3级的主震袭来。
短短1分钟内,整个旧金山仿佛崩塌了。
地震引发大火烧了3天3夜,10平方公里的市区付之一炬,死亡3400余人,30多万人无家可归, 成为旧金山建城以来的最大梦魇。
现在说地震还要来一次?!
研究人员卢卡·马拉尼尼指出,这个断层最近一次地震是在2004年,也就是20年前,当时震级为6级,方圆350英里都有震感,先后还发生150多次余震。
再往前推,1983年发生过一次6.7级地震,1966年发生过6.级地震,1934年发生过6.5级地震。
照着这个规律,每个20年,断层就会发生一次类似规模的地震,现在是2024年,“已接近平静期的尾声,今年可能会发生地震”。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监测这个被看作“大地震”源头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线。
通常来说,一次大地震(通常指的是7级或以上规模)可能会造成至少1800人死亡、5万人受伤,损失超过200亿美元。
1989年10月17日,位于圣安德烈亚斯断层沿线的洛马皮耶特拉发生过一场6.9级地震,造成 63人死亡,3757人受伤。
马拉尼尼认为,今年这个断层将发生地震,但震中与20年前不一样,可能会在帕克菲尔德段附近。
正因为接近窗口期,科学家们一直在密切关注地震模式,目前尚未测量到噪音,但发现了“不同的信号”,似乎表明这个地区的岩石裂缝正在开合。
由于这附近火山数量不多,研究人员更加确定目前测量到的地震波变化是来自断层。
作为两大板块相互剪切滑动形成的平错型边界,圣安地列斯断层平均每年滑动距离为33-37毫米。通常而言,断层带平均滑动速率越大,边界通道相对平滑。
尽管短周期内不会有什么显著影响,但这也意味着断层所聚集的受力会越来越大。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能量在断层附近的岩石中长期积累到达临界点时,断层上的某一点就开始断裂错动,并使周围积聚的能量突然释放,错动沿着断层迅速扩展,断层两侧的岩石体向相反方向突然滑动或跳动,产生相对位移,大地震由此爆发。
所有这些动态过程都是同时发生的,因此研究人员现在也很难预测下次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这也是地震的不可预测性。
自上次圣安德烈亚斯地震以来,地震学家和地质学家就一直在仔细检查断层线,认为这是一枚“定时炸弹”,并意识到一场巨大的灾难随时可能发生,加州必须做好准备。
尤其是这个断层南部已有250多年没发生过大地震,聚集了惊人的应力,如果突然释放,足够在加州南部的洛杉矶和圣迭戈附近造成一次强度在7级以上大地震。
加州就在大温的南边,虽然比起西雅图是远了一点,但一旦大地震袭击西岸,必定也会受到影响,恐怕会引发海啸。
与圣安德烈亚斯断层一样著名的,还有卡斯卡迪亚断层,西雅图、波特兰、旧金山、温哥华等城市都分布在这条线上。
这是一条从北温哥华岛到北加州,绵延长达1000公里的断层线。加拿大和美国的地震学家们多年以来一直预言,一场9级大地震可能就会发生在卡斯卡迪亚俯冲带上。
UBC地震专家吉利就曾警告,加西海岸地震不断,大家都担心的大地震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
“如果BC发生9级地震,这是非常可怕的,海岸一带将遭受重创,大温地区无法幸免,包括温哥华都将受到波及。”
地震确实难以预测,但加拿大政府也不是完全没有准备的,前两年就已经着手准备升级防震措施,并在BC安装地震传感器和警报系统。
上个星期的台湾大地震中,台北捷运的地震感测和警报系统引起了不少国家关注,其实,作为地震高发区的大温,天车也已经安装了地震预警系统。
大温地区的3条天车线都已经与加拿大海洋网路的地震预警感测器连接。
政府至今投了12万在温哥华岛西海岸附近的海底安装了40个感测器,为的就是能在强烈地震到达前20至120秒前发出警告,给人们争取多几秒钟的生存时间。
一旦警报响起,天车系统将第一时间判断地震大小,原地停车或缓慢进站,所有车站的检票口也会自动打开,让人们疏散逃生。
虽说“大地震”这话已经说了十几年,很多人已经无感了,甚至觉得大地震就是炒作出来的,不用担心,但经过这两年“火环”几场大地震,大家又开始担心起来,毕竟明天和灾难哪一个会先到来,谁也说不准。
意外之财? 加拿大男子收到神秘包裹 里面竟是大笔"钞票" 真相出人意料!
生活常常出人意料,就在最近,一位来自加拿大里贾纳的男子威贝(Jesse Wiebe)在查看家中邮箱时,收获了一次超乎想象的“惊喜”。
就在四月初,威贝像平常那样检查邮箱时,发现了一个标注“退回给发件人”的神秘棕色信封,威贝先生一开始还以为是谁在开愚人节玩笑。
不过当他打开信封,顿时目瞪口呆:整整14张未裁切的50美金钞票整齐叠放其中,加起来高达4200美元!这份意外的礼物立刻让威贝陷入了困惑与震惊之中。
“离愚人节还有那么近,我当时真的怀疑是不是有人在捉弄我,不过这个玩笑未免也太大胆和冒险了。”威贝说。
作为一个相当谨慎的人,威贝随后马上买了一支假币检测笔,并拿出一张真钞与这些疑似“钞票”进行对比。结果令他大跌眼镜,这一大叠全是高仿的假钞。
这一发现令威贝大吃一惊,他随即将这些假钞交给了当地警方,就连警方也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遇到这种离奇的情况。
面对如此意外之财,威贝先生没有丝毫贪念,也幸好他没有想着去花这笔钱,不然问题可就大了。
至于这笔钱为什么会出现在自己家的信箱里,威贝对此表示:“我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会选中我公司Wiebe's Roofing Ltd的地址作为这批赝品的发货地址,不过我当然希望警方能够彻底查清楚缘由。”
通过进一步追查,威贝尝试了解这个包裹预定的实际收件人,在谷歌地图上查了那个收件地址,发现这批赝品钞票的原定收货地址竟然位于纽约的唐人街,相关信息全都用中文书写,因此他也不知道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尽管这批假币的制作质量出乎意料的高,但威贝认为,让这批钞票最终落入他手中的原因,是因为邮寄过程中存在的一个致命漏洞——邮资不足。
正是因为邮费没给够,才导致包裹半路就被扣下,贴上“退回发件人”的邮戳,然后不明就里地落入了威贝先生手中。
威贝对于犯罪分子的这一失误感到不可思议,他笑着说:“我感觉制作这些假钞的人应该还算是非常聪明的,不过在运输环节也着实是太粗心大意了,竟然会因为付的邮资不够,而令整个运送计划付诸东流。”
出于对警方的绝对信任,威贝在将赝品移交时还打趣地说:“希望你们别查我网页浏览记录啊,现在看来我好像是在研究如何制作假钞一样。”
目前,这批被查获的赝品假钞已被警方移交给加拿大反假钞局调查。加拿大警方表示,反假货币局将对这批假钞进行深入调查,以揭露更多背后的真相。
而作为一个遭遇这桩奇闻的当事人,威贝先生也郑重地向所有人发出忠告,如果大家有朝一日也收到了这种离奇的意外之财,记住,千万别试图去花掉它们!
美女网红刚到加拿大 大半屁股没了! 狗狗popo臭爆头等舱 航班迫降
谁能想到,就是坐个飞机出门,还能遇到各种糟心事儿?
根据外媒报道,最近一名百万网红在飞往加拿大航班上“突发意外”,被迫臀部被切除!
这名网红叫Yered Licona,来自墨西哥,在社交平台Instagram上拥有200万粉丝,也是一名喜剧演员。
这天,Licona坐飞机来加拿大探望女儿。没想到飞机坐到一半,Licona突然感觉到自己屁股有点不对劲,
“我开始感到疼痛,然后去了趟洗手间查看,摸了摸屁股,发现它变得非常硬。当下就心想‘这是怎么回事?’”
但人在天上,她也没有办法,一直忍到了下飞机,才去医院检查。结果一查才发现,Licona在之前的一次整形手术中臀部被注射了聚合物,这次是因为里面东西漏出来了,感染到组织,才引发的疼痛。
医生进一步检查之后,发现Licona患上了罕见疾病—ASIA综合征,即佐剂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综合征,这种病是因为人体自身免疫对外来的硅胶等物质过度反应而引起的。
ASIA综合征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疼痛、疲劳、认知问题、神经系统问题和其他疾病,这些症状可能会在人体接触到诱发物质后的2天至23年的任何时间发生。
知道检查结果的Licona都懵了,她确实接受过多次整形手术,但从未同意进行臀部注射聚合物。
也就是说,这些物质是在她本人不知情的前提下被注射进身体里的。
也因为这样,医生需要切除Licona臀部近四分之三的组织,才能避免感染持续。
这对Licona 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我很相信医生,让他们调整我的身体,他们却偷偷地在我的臀部注射了聚合物,这种物质让我患上了ASIA综合征,我将不得不终生忍受病痛。”
结果就是,Licona被推进手术室,截掉了上半部分的臀部,“他们从两侧臀部四指宽的位置开始切,我很伤心,那是从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
更令她感到绝望的是,她到现在都不知道是哪一次手术出了问题,要找谁负责。
有人坐飞机坐到一半屁股痛,还有人因为有狗拉屎,整架飞机被迫返航的!
4月5日,美国联合航空的422航班原定从休斯顿飞往西雅图,却没有想到因为一次“突发状况”,整个飞机陷入一阵混乱。
航空数据网站Flightradar24记录显示,这个航班起飞才不到1个小时,临时迫降在同在德州的达拉斯机场了。
原来,这架飞机上的乘客带了一只服务犬登机,结果这只狗可能是因为紧张,拉在了头等舱靠近厕所的通道上,造成一阵混乱。
尽管地勤人员事后花了2个多小时善后,用纸巾疯狂清洁地毯,浓烈的屎味还是散不去了,令人作呕。
“那股臭味一直无法完全消散,头等舱厕所直接被停用了。”
实在没办法,这架飞机只能宣布紧急情况,临时降落在别的机场。这一停,全飞机人的行程都被打乱了。
有乘客表示,似乎看见有一名女子带着服务犬下飞机。
雪上加霜的是,滞留达拉斯期间,飞机上的食物变坏,只剩下少许零食。有人留言回复说,似乎看到一名女士与服务犬离开飞机。
随后,联合航空证实了这起“狗屎”事件。
一般情况下,美联航部分国际线航班是不允许乘客将宠物带入客的舱,国内线的话,只要将猫狗装入可放置于座位下方的笼里,即可带入机舱,导盲犬等服务性动物无须关笼。
但也因为这样,是不是会发生这样令人尴尬的事件。
今年2月,美联航就有一个航班因为有一只狗逃出运输笼后,在机上乱排泄造成骚乱,空乘人员被迫穿着防护服去清理。
最后是一架小飞机坠毁的消息,就在昨天北美“日全食盛宴”之后,一架飞机在返航途中不幸坠毁在树林里!
这起坠机发生在昨天下午东部时间2点15分左右,有人开着小飞机飞去阿肯色州观赏日全食的奇景。
一行4个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并目睹了难得一遇的日全食,然后开飞机回家。
结果,飞机才起飞不到2分钟,就坠毁在克拉克斯维尔市机场附近的树林里!
机场管理员鲁尼(Jim Looney)引述目击者说法表示,这架飞机“甚至都还没有飞出跑道尽头,”引擎就突然失去动力,然后整架飞机坠入树林里。
消防员赶到坠机现场之后,努力撬开舱门,才把人救出来。不幸中的大幸是,飞机上4人全都意识清楚,虽然都受了伤,但小命还是保住了。
这个克拉克斯维尔市本地人口才1万人左右,因为是观赏日全食的最佳地点,仅8日一天就吸引大量人潮,这天约有15架飞机降落,都是来看日全食的,看完就走,待不到3小时。
重磅! 成千上万加拿大人的爹竟是“假的” 白人男女生出黑人孩子
细思极恐
就在今天,加拿大一家DNA实验室暴雷,原本是为孕妇做产前亲子鉴定的实验室,结果居然是错误的?!不仅如此,这种情况还持续了10年之久,恐怕成千上万人“认错爹”!
根据CBC调查报道,这个DNA实验室名叫Viaguard Accu-Metrics,总部坐标多伦多,在各种网络平台商店出售产前检测产品,其中也包括了Prenatal Paternities Inc.。
这个产前亲子鉴定,也称胎儿亲子鉴定,是指利用基因技术鉴定胎儿遗传意义上的父亲。
如果孕妇或是亲属想要确定孩子的亲生父亲时,可从孕妇羊水或静脉血及胎儿绒毛中提取胎儿DNA,确认亲缘关系。
然而,这个实验室被爆料提供了错误的亲生父亲信息,“直接排除了真正的父亲!”
CBC派了一个制片人假装成想要做亲子鉴定的客人,来到实验室,并用隐藏摄像头录下了一段令人细思极恐的对话,。
Viaguard公司的老板——91岁的哈维·特南鲍姆(Harvey Tenenbaum)在办公室接待了这个客人,表示自己是一位“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的科学专家”,但说出来的话可一点都不科学。
当制片人表达自己的疑虑,说害怕鉴定结果会出错,“如果弄错了,害别人打掉孩子,这会牵涉到很多问题,影响这个人的一生。”
CBC其实对这个公司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调查,知道一些内幕,这名“客人”为了钓出更多信息,表示自己看到过Viaguard检测结果出错的新闻。
对此,特南鲍姆没有隐瞒,表示“这种情况还真的发生过,我们给白人做检测,结果婴儿生出来却是黑人,那位父亲都惊了,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可能是放松了,这老板直接承认,他们的产前亲子鉴定结果“并不是那么准确,我们现在也很不放心。”
有了这句话,CBC调查小组基本就确定了,后来直接找到特南鲍姆,这时候他意识到不对劲,赶紧改了口供,说这些测试都是“准确且完美的”,但由于管理成本上升,现在已经停止销售了。
这个特南鲍姆其实并不是什么专家,而是一名商人。根据记录,他在2013年就注册了产前亲子鉴定部门,销售这种DNA测试包,价钱从800至1000刀不等。
从2014年至2020年,接连有人爆料自己在这家实验室接受检测,结果是错误的,受影响范围从加拿大蒙特利尔、安省北湾到美国蒙大拿州、加利福尼亚州,再到危地马拉、英国和澳大利亚都有。
来自安大略省北湾市的科拉尔·梅耶尔(Corale Mayer)就是这个实验室的受害者之一,她在2020年怀孕时去这里做了一次产前亲子鉴定,结果收到了两份错误的鉴定结果,一份鉴定出了错误的生父,另一份排除了真正的生父。
梅耶尔表示,就因为这份亲子鉴定,她找错了孩子的爸爸,让一个完全不想与他们有牵连的男人参与进自己的生活,“这给我造成了极大的创伤”。
事情还得从2019年开始说起,当时才19岁的梅耶尔发现自己怀孕了。
这次意外怀孕对她的身心都造成了极大伤害,一是因为孕吐症状厉害,而是因为她也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
梅耶尔表示,不知道孩子父亲这件事情让她感到羞愧,所以当她了解到有产前亲子鉴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觉得一定要做,觉得这能多少给自己带来一点稳定感。
由于没有经验,她就用手机随手搜了下附近的产前亲子鉴定诊所,找到了Viaguard,分两次付了800刀,当时她认为“这是一个DNA实验室,是科学的,”不可能会出错。
没多久,梅耶尔就收到了Viaguard寄来的产前亲子鉴定试剂盒。
梅耶尔从她认为是孩子父亲的人那里取得了样本,将它密封包装,放入一个盒子,然后寄回给了Viaguard。
结果显示,她检测的那个男人不是孩子的父亲。
紧接着,她又把另一名男子的样本寄给了Viaguard。这一次,结果显示匹配。
然而,这第二个男子一直认为自己不是这娃的爹,等梅耶尔生下女儿之后,又要求做了一次产后亲子鉴定,这一次,结果显示无血缘关系。
这下,梅耶尔都崩溃了,同一个人在Viaguard接受两次检测,结果却是不一样的!
为了更加确定,孩子满2个月后,梅耶尔找了另一家实验室,把第一个男人的样本送去再做了一次鉴定,结果显示:原本与女儿血缘匹配概率为0的男人,才是真正的亲生父亲。
美国男子约翰·布伦南(John Brennan)也踩了Viaguard的坑,当时他被女友告知怀孕了,虽然没有心理准备,但也急忙买了车和房,接受自己成为父亲的现实。
好在,家人们都很支持他们,孩子出生后,儿子成了他的全世界。原本生活应该越过越好的,但约翰与孩子母亲的关系出现了裂缝。
为了争取孩子的监护权,约翰请了律师,花了2万美金打官司,却没有想到对方瞒着他做了产后亲子鉴定,结果显示他不是生父!
当初怀孕时,女友在Viaguard做了产前亲子鉴定,结果显示是他的,约翰才决定负责,迎接人生新阶段,现在一切都崩塌了。
还有其他数十位因为Viaguard错误的鉴定结果被影响生活的人都站了出来,组成一个互助小组。
这件事情被爆出来后,Viaguard辩称他们用的是一种常见的产前亲子鉴定方法,“如果操作得当,测试的准确度是很高的。”
注意,这里说的前提是操作得当。
一名曾在这个实验室工作的西卡·里科特(Sika Richot)表示,老板特南鲍姆在处理“至少一些”产前亲子鉴定时,更多靠的是猜测,而不是科学。
里科特在2019年在这个实验室上了3个月的班,主要是接电话的。
她回忆,实验室会询问前来做产前亲子鉴定的客人如月经周期等信息,工作人员将这些日期输入在线排卵日历APP,缩小生父范围。里科特会将这些信息输入一份表格,交给特南鲍姆签字。
“他总会说,‘这个人肯定是生父。’”
另一名接电话的前台工作人员做得久一点,上了1年多的班,观察到这个实验室的所有操作,表示老板眼里只有钱,所有在多伦多实验室“做了DNA检测的人都应该考虑重新做一次。”
但对于媒体的追问,特南鲍姆把锅甩给了客人,说是客户收集样本邮寄的方式错误。
事实上,像Viaguard这样的私营商业实验室是不需许可证就可经营和销售的,既不受加拿大联邦卫生部的监管,又可以绕过错综复杂的法规运作。
不少人就表示,希望政府能够介入这些灰色空间,避免让更多人收到牵连。
负债累累 加拿大要开征“富人税”?特鲁多花钱如流水 飞机上吃掉20万
钱从哪里来?
下周,加拿大将公布新财年的预算案。在民意低迷的情况下,自由党政府可谓是拼命撒钱拯救人气。
在疯狂撒币支持育儿、修建可负担住房,成立补助租房者基金后,今天,财政部长兼副总理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又推出了一个5亿元的基金,用来支持社区健康组织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精神卫生服务。
预算案还没有公布,但是联邦政府许诺的新拨款已经超过了350亿。
奇怪的是,没有人出来说明这些钱到底从哪里来。
要知道,现在加拿大早已经是负债累累。今年二月的官方数字显示,在23/24财年的前9个月,赤字已经高达230亿加元,政府的支出远远超过收入。
面对更大的花费,加拿大将开征“富人税”的说法甚嚣尘上。而且没有任何政府官员出面否认这两种说法。
今天(周二),就有人直接询问方慧兰,是否会对较富裕的加拿大人或加拿大企业开征新税或者调高税率。
方慧兰没有直接回答,只表示现在必须加大对国家和国民的投入。
此外,还有传言表示,联邦政府将对大型杂货零售企业开征“超额利润税”(excess profit tax),方慧兰也没有正面回应,只表示政府不会提高“辛勤工作的中产加拿大人”的负担。
这就让所谓的“有钱人”人心惶惶。
本周一,加拿大下议院预算管Yves Giroux表示,根据他的计算,如果自由党希望征收富人税,那将是 "非常微妙的",因为资产很容易被转移出加拿大。
至于对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Giroux说,自由党必须界定他们认为的正常利润,并面临投资者转移到其他不太可能成为超额利润税目标的行业的风险。
自由党将在下周宣布预算案,是否将开征新税就将水落石出。
虽然加拿大已经负债累累,但是政府官员的花费却没见节俭。
国家邮报National Post今天一篇最新调查文章指出,特鲁多去年的6天印太之行就花费了近200万元,光在飞机上的餐食就花了20万。
去年9月,特鲁多飞往印尼、新加坡访问,并随后前往印度参加G20峰会。
他的长子Xavier全程跟随,同行的还有其他51人。
被公开的资料显示,一行人的费用包括 19 万多元的机上餐饮费、64.3 万元的飞机装卸费和燃油费、42.2 万元的住宿费、12.9 万元的地面交通费和 42.7 万元的皇家骑警安保费。其中还有2500多元的官方礼品费用。
由于发票和报销仍在处理中,花销可能还会上升。
一行人在新加坡和雅加达各预定了53个酒店房间,在新德里预定了58个。
令人尴尬的是,加拿大机龄已经接近30年的总理专机在从印度返航时遭遇了技术故障,无法起飞。
但是特鲁多拒绝乘坐印度提供的行政专机印度一号Air India One回国,而是从国内派来维修团队,并最终派遣了另一架飞机将所有人接回国,又增加了额外费用。
加拿大官员的大手大脚早就遭到纳税人团体的诟病。
2022年,加拿大总督Mary Simon一行29人前往迪拜参加世博会,飞机上的餐饮就花掉10万元,其中包括包括新鲜鲜花、惠灵顿牛肉以及 165元的数量不明的柠檬和酸橙。
此外,加拿大有惊人的633人前往迪拜参加2023年COP28世界气候大会,花费140万元。公开的信息中并没有说明里面到底有多少人的机票和住宿是加拿大政府支付的。
加拿大纳税人协会联邦主任Franco Terrazzano表示:政府负债累累,也许可以在这些昂贵的国际旅行中冷静一下。
警惕! 加拿大夫妇1天内双双丧命 才确诊"流感" 病情迅速恶化! 女儿悲痛警告
在加拿大看病,第一关就是要找到家庭医生,如果没有家医,去医院急诊室就是一个字:等,小病小痛还能等个一天半天,最后看好了就行,但遇到大病,全靠运气。
然而,有家庭医生似乎也不是万能的。最近,一对加拿大夫妇生病去看医生,结果还是在同一天先后死亡,等医生意识到是什么病时,为时已晚。
据报道,这对夫妇是金妮(Ginny Killam)和杰弗里(Jeffery Killam),住在新斯科舍省的伍兹港(Woods Harbour)。
金妮和杰弗里今年都是59岁,本来还有几周金妮就要迎来60岁大寿的,却在2月25日这天,与丈夫一起离开人世。
据两个女儿回忆,母亲在去世前几天出现了类似流感的症状。
虽然现在是春天,但加拿大天气还不稳定,并未完全转暖,东部省份甚至迎来4月大雪纷飞,她们也没有多想,觉得可能是天气忽冷忽热导致的感冒。
“周二,她去看了家庭医生,被诊断出来是流感,当天就回家了,回来之后就上床休息。”
没想到才过了一天,周四,金妮症状就变得更加严重了,“脸色苍白、还冒冷汗”,家人们觉得不对劲,立即叫了救护车送医。
当晚,金妮就陷入了感染性休克。
陪妻子去医院的杰弗里在第二天也开始出现了症状,随后病情加重,也被送到了医院。
这个时候,两人的最终诊断结果才出来,女儿Sammi和Meta接到卫生部通知,说她们父母双双感染了A组链球菌。
为了以防万一,卫生部让姐妹俩也赶紧接受了抗生素治疗。
周日上午10点,杰弗里的心脏就停止了跳动,“两个小时候,母亲也去世了,我们同时失去了他们两个人。”
悲剧来得令人措手不及,姐妹俩一边悲伤,一边指责家庭医生,她们认为,如果母亲当时去看家庭医生的时候,诊所可以帮她做A组链球菌检测,及时治疗,而不是误诊成感冒,她可能就不会死了。
而且,如果母亲能够早一步被诊断出来,医院也可以尽早一步采取预防措施保护杰弗里。
杰弗里本来就在接受透析,身体状况不好,在这样的传染病面前属于高风险人群。
“他应该从周五晚上就开始服用抗生素的。”
新省卫生厅表示,2024年迄今为止,本省已经有40人感染A组链球菌,其中10人死亡。除了今天爆出来的这对夫妇,还有一个6岁男孩也因此丧命。
2022年以来,新斯科舍省的侵袭性A组链球菌发病率就有所增加,各个年龄段患者人数上升。仅2023年,全省就有5人死亡,今年才过了3个月人数就翻倍了。
这个A组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细菌,它可以无害地存活于人体喉咙和皮肤上。某些A组链球菌可引起像喉咙痛等轻微疾病,也会引发诸如猩红热等更严重疾病,可用抗生素治疗。
在极少见情况下,A组链球菌会引发非常严重疾病,如肺炎、败血症或骨骼感染,需住院治疗。
A组链球菌高发季节为秋冬呼吸道疾病常发的季节,全球新冠措施取消之后,病例就不断增加,由于患者症状与流感相似,不少人被误诊。
新省的公共卫生官员也表示,她们正在与各级医疗保健提供者合作,教他们如何准确诊断A组链球菌。“对于临床医生来说,确定这为常见呼吸道疾病还是更令人担忧的疾病是具有挑战性的。”
A组链球菌感染症状包括,高烧、受影响部位严重疼痛肿胀和发红、头晕和意识混乱、皮疹、恶心呕吐、身体四肢严重疼痛、脱水。
卫生官员警告,如果这些症状急剧加重,都是危险信号,即便症状类似感冒,都需要提高警惕,不要拖着,立即就医!
“这些症状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如果过了18个小时症状还是没有好转,就寻求医疗帮助。”
今年1月份,也是在新斯科舍省,一名年仅49岁的男子因为感染A型链球菌去世,妻子表示,“他就是因为一拖再拖,才没了命的。”并提醒所有人千万注意。
这名男子名叫丹·维特摩尔(Dan Wetmore),在一个当地超市上班,这天突然感觉到身体不适,一开始是喉咙痛,紧接着症状加重,想着不传染给同事,他就休息了一周没去上班。
周一再去上班时,身体症状再次加重,全身疲惫、疼痛、还呕吐。
妻子让他去医院看看,但丹却说“没事,只是流感。”
结果情况没有好转,丹最终被送进了医院,检查发现,他感染的就是A型链球菌,直接被推进了ICU,人是上午进去的,命是下午没的。
丹的妻子事后也接受了抗生素治疗,还需要隔离,一边处理丈夫病死的噩耗,一边警告所有加拿大,千万不要轻视自己身体出现的病症,及时就医,保命重要。
北美全民出动! 日全食震撼降临 数十万人堵爆交通 又有人囤厕纸了!?
今天,一场罕见的天文盛宴——日全食,在北美大陆上空上演,成为天文爱好者和公众期盼已久的一景奇观。
自墨西哥海滨小镇开始,日全食如同太阳和月亮之间的神秘舞蹈,逐渐遮蔽了大片地区的阳光,为北美大陆带来了一丝暂时的黑暗。
这场壮观的天文现象令无数天文爱好者和普通民众兴奋不已,数百万人沿着日蚀路径等待,希望一睹这一不可多得的天文景象。
加拿大东部正是观看日食的最佳地点,在尼亚拉加大瀑布地区,数十万游客和居民挤爆现场,看到了一生难得的日全食。
当地下午2点左右,月球开始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移动,日偏食开始。在下午3点18分左右,月亮完全挡住了太阳,日全食正式开始。
不少当地的市民也都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拍摄的照片:
现场的记者都被如此壮观的景象震撼,忍不住激动落泪。
为了观看这百年一遇的天文盛宴,处在观测区域的人们可以说是倾巢出动,把交通堵了个水泄不通。
尼亚加拉大瀑布地区,从周末开始就出现了大批人群,天还没亮就有人开始等待了。
由于预料到了人流高峰将至,尼亚加拉大瀑布所在的安省区域政府早在11天前就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潮水般的游客涌入和可能出现的严重交通阻塞。
然而即便有着提前的准备,现场的人潮还是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比方说开往大瀑布的Go火车上,乌央乌央全是人,很多人在今天头一次坐上了站票的火车。
等待巴士的人也是大排长龙。
不过在多伦多市区,由于天气原因,云层太厚,很多人都看了个寂寞,只有一些运气比较好的市民,才在厚厚的云层中抓住了一丝机会。
日环食带一路东移,先后掠过魁北克、新不伦瑞克、 新斯科舍、爱德华王子岛,最后于下午5时15分结束。
身在渥太华总理总理办公室的特鲁多,上午也在屋顶上兴致勃勃地看日食。
而在日食带之外地区,民众将只能看到部分日食的日偏食景象,出现一轮月牙状的残阳,日光明显黯淡。
比方说在BC省地区,在这里,我们最多只能看到28%的日食。可惜的是,温哥华今天乌云密布,下着瓢泼大雨,完全观测不到。
不少市民都表示很可惜,遇上这样的天气,日偏食也完全看不到了。
日食先于当地时间上午10时许在墨西哥西南部墨西卡利湾沿岸出现,当地有数以千计的人聚集在海滩,佩戴了特制的日食观测眼镜,在乐队奏响《星球大战》主题曲的伴随下欣赏着这场“日月伴舞”。
随着最后一丝光亮被吞噬,月球彻底遮蔽太阳时,当地所有人都爆发出了欢呼,这一刻,仿佛整个宇宙都只剩下了黑暗。
即使被月球遮挡,太阳依旧发出了一丝夺目的光亮,形成了一个壮美的光环。观测者们将在这近2分钟的黑暗中,看到太阳光球周围出现一圈淡蓝色的日珥发光环,令人向往而又神秘。
整个日食过程只持续了2分钟,随着月亮的移动,太阳终于露出了一丝光亮。
随后,这条日环食弧线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途经美国得克萨斯州后,于当地下午3点15分穿过加拿大西南部的安大略省。
在路径所及范围内,将出现罕见的“日全食”奇观,月球将完全遮挡住太阳,使白昼顷刻间变为伪夜。
除了著名景点,多伦多等城市的公园、图书馆等也纷纷举办户外观测活动,向公众免费派发太阳镜,现场教授制作简易观测仪的方法。
更有趣的是,多伦多动物园将此次日蚀视为特殊的动物行为研究机会,邀请游客们通过在线表单记录动物们在日蚀前后的反应变化。
目睹如此罕见壮观的日环食过程固然令人向往,但人们务必牢记必要的防护措施。专家提醒,直视日食极易造成眼部永久性损伤,因此外出观测时必须佩戴经过认证合格的日食观测眼镜。
政客也不忘把握如此难得的时机,好好地挖苦一下对手,希拉里就在社交媒体上就拿特朗普为反例,提醒大家一定要戴好眼镜。
毕竟在上次日食的时候,特朗普就毫无防备地盯着太阳看:
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儿童和宠物直接观看。多伦多人道协会呼吁,主人们应在家中为宠物准备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它们受到突然日光变化的惊吓。
除此之外,社交媒体上还充斥着人们关于“日食病”的讨论,他们声称日食前后感到身体不适,症状包括失眠、头痛甚至月经周期紊乱等。
尽管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但它反映了人们对这种自然现象深深的好奇和关注。NASA明确指出,日食与人类健康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唯一的健康风险来自于不安全的观测行为。因此,正确的观测方式和适当的保护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就在日全食开始前,不少人都如临大敌,和现在遇上紧急事态时的情况一样,不少美国人又开始囤厕纸了。
这还不是少数,不少人都表示自己早就已经囤好了纸,只为有备无患。
实在是没办法理解这些人的脑洞,难道他们担心日全食对人的肠道也会有影响?
虽然这场日环食在加拿大大部分地区持续时间较短,但对于每一位亲眼目睹的幸运儿来说,这都将是一生难忘的天象奇观。
天文学家表示,这次日环食同时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绝佳机遇,世界各地有数百家天文台在全程观测记录,未来将汇总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你看到日全食了吗?
壮观奇景! 日全食正式降临 加拿大市民狂欢! 2分钟梦幻黑夜 绝美瞬间!
一生难忘的天象奇观
今天,一场罕见的天文盛宴——日全食,在北美大陆上空上演,成为天文爱好者和公众期盼已久的一景奇观。
自墨西哥海滨小镇开始,日全食如同太阳和月亮之间的神秘舞蹈,逐渐遮蔽了大片地区的阳光,为北美大陆带来了一丝暂时的黑暗。
这场壮观的天文现象令无数天文爱好者和普通民众兴奋不已,数百万人沿着日蚀路径等待,希望一睹这一不可多得的天文景象。
日食先于当地时间上午10时许在墨西哥西南部墨西卡利湾沿岸出现,当地有数以千计的人聚集在海滩,佩戴了特制的日食观测眼镜,在乐队奏响《星球大战》主题曲的伴随下欣赏着这场“日月伴舞”。
随着最后一丝光亮被吞噬,月球彻底遮蔽太阳时,当地所有人都爆发出了欢呼,这一刻,仿佛整个宇宙都只剩下了黑暗。
即使被月球遮挡,太阳依旧发出了一丝夺目的光亮,形成了一个壮美的光环。观测者们将在这近2分钟的黑暗中,看到太阳光球周围出现一圈淡蓝色的日珥发光环,令人向往而又神秘。
整个日食过程只持续了2分钟,随着月亮的移动,太阳终于露出了一丝光亮。
随后,这条日环食弧线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途经美国得克萨斯州后,于当地下午3点15分穿过加拿大西南部的安大略省。
就在截稿时,加拿大各地也开始陆续迎来了日食。
据当地媒体报道,现在尼亚拉加瀑布已经挤满了观看日全食的市民。
现场的记者都被如此壮观的景象震撼,忍不住激动落泪
在路径所及范围内,将出现罕见的“日全食”奇观,月球将完全遮挡住太阳,使白昼顷刻间变为伪夜。
日环食带之后继续东移,先后掠过魁北克、新不伦瑞克、 新斯科舍、爱德华王子岛,最后于下午5时15分结束。
而在日食带之外地区,民众将只能看到部分日食的日偏食景象,出现一轮月牙状的残阳,日光明显黯淡。
比方说在BC省地区,在这里,我们最多只能看到28%的日食。可惜的是,温哥华今天乌云密布,下着瓢泼大雨,大概率是观测不到了。
尽管阴雨天气可能会影响观测,但今天日食沿线的各大城市仍有大量专业天文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观赏这一奇景。
根据天气预报,在日环食带经过的安大略、魁北克等地区多云或阴雨,气象条件不太理想,但到达加拿大东部地区时天气会转好。
由于人流高峰将至,尼亚加拉大瀑布所在的安省区域政府早在11天前就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潮水般的游客涌入和可能出现的严重交通阻塞。
除了著名景点,多伦多等城市的公园、图书馆等也纷纷举办户外观测活动,向公众免费派发太阳镜,现场教授制作简易观测仪的方法。
更有趣的是,多伦多动物园将此次日蚀视为特殊的动物行为研究机会,邀请游客们通过在线表单记录动物们在日蚀前后的反应变化。
目睹如此罕见壮观的日环食过程固然令人向往,但人们务必牢记必要的防护措施。专家提醒,直视日食极易造成眼部永久性损伤,因此外出观测时必须佩戴经过认证合格的日食观测眼镜。
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儿童和宠物直接观看。多伦多人道协会呼吁,主人们应在家中为宠物准备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它们受到突然日光变化的惊吓。
除此之外,社交媒体上还充斥着人们关于“日食病”的讨论,他们声称日食前后感到身体不适,症状包括失眠、头痛甚至月经周期紊乱等。
尽管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但它反映了人们对这种自然现象深深的好奇和关注。NASA明确指出,日食与人类健康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唯一的健康风险来自于不安全的观测行为。因此,正确的观测方式和适当的保护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虽然这场日环食在加拿大大部分地区持续时间较短,但对于每一位亲眼目睹的幸运儿来说,这都将是一生难忘的天象奇观。
天文学家表示,这次日环食同时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绝佳机遇,世界各地有数百家天文台在全程观测记录,未来将汇总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根据计算,北美下一次能观测到日全食将是在2044年8月23日。届时,爱好者们无疑将更加兴奋期待。
最新! BC留学生配额几近腰斩 加拿大狂砍学签数量 这些人要受影响!
加拿大的BC省和安省向来是广大留学生的聚集之地,然而在今后,这样的局面可能很快就会被打破。
就在今天(4月5日),加拿大移民部部长米勒(Marc Miller)宣布了一项重大调整,对2024年全国各省和地区的留学生配额进行了重新分配。
首当其冲的便是安省和BC省,两省的留学生配额均遭到大幅削减。BC省面临着近乎“腰斩”的局面,配额数量从60,864人减少到32,183人,下降47%。
安省则更惨,削减的幅度全国最大,从2023年的239,753人骤降至2024年的91,436人,降幅度高达62%。
这样的变化无疑给想要来加拿大留学的学生和教育机构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之所以会推出这般举措,旨在应对日益增长的国际学生数量,确保加拿大各地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
移民部长米勒在声明中强调,这一决策旨在保护加拿大省级高等教育系统的完整性,并通过吸引最优秀的国际学生来到加拿大学习,为经济发展领域培养关键人才。
此外,米勒也提到,此次配额的分配采用了“净零增长”模型,即2024年新批准的学签数量将与今年到期的学签数量相等,2024年的目标是批准48.5万份学签。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留学生可以不受此限制,例如中小学生、硕士或博士生,移民部从2024年获批学签的目标数量中扣除了这些群体的预计数量。
因此,2024年加拿大移民部获批学签的目标是23.6万份,换句话说,2024年只有23.6名本科和大专的留学生能够前来加拿大留学。
米勒认为,这一模型的应用,旨在抑制国际学生数量的无序增长,同时确保加拿大各省和地区的教育资源得到均衡发展。
在具体的分配方案中,安大略省、BC省以及其他一些省份的留学生配额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调。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爱德华王子岛、曼尼托巴省等省份也面临10%至28%不等的减幅。
反观阿尔伯塔省和魁北克省等地区,名额则获得了增加,分别增幅23%和33%。
此外,米勒部长还提到,对于那些学签批准率低于平均水平的省份,将会通过一次性的额外配额调整,来帮助这些省份达到他们预期的国际学生数量。比方说西北地区,配额相比去年就一下子增加了6968%。
然而,这一配额方案最终将直接导致2024年加拿大新来大学和大专院校的国际学生数量锐减约42%。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如今正面临住房危机和临时居民人数激增的问题,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和安大略省省长福特均表达了对留学生和临时居民增长速度的担忧。
特鲁多强调,加拿大需要控制临时居民的数量,而福特则明确表示希望安大略省的大学和学院优先招收本地学生。
尽管政府的这一系列调整措施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但移民部强调,这些变化旨在为国际学生提供更多支持,同时促进加拿大各省和地区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但是,对于许多梦想来加拿大留学的年轻人来说,这次的配额调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加拿大华人回国一趟家被洗劫 有人亲历在家遭砸门! 窃贼持枪劫宝马
加拿大治安越来越令人堪忧,这件事情估计很多加拿大人都深有体会。
本周,大温地区列治文的一个华人超市老板娘才向媒体抱怨,自家超市成了小偷光顾热点,已经猖狂到人都甩脸甩到她面前了,叫警察也没用。
以为这就够离谱的了,没想到人外有人,有华人在小红书上爆料,说自己回国探亲家里被人入室洗劫,引来网友纷纷大吐苦水,甚至有人表示:我人还在家呢,他们就直接砸门了!
真的是,一言难尽。
先来说说这个回国探亲的华人,这位苦主住在多伦多列治文山,也是个华人聚居的社区,前段时间回国探亲去了,4月4日才回到加拿大。
大包小包行李回来,本来心情挺愉悦的,结果走进家门的那一刻都快崩溃了:窝被端了?!
(示意图)
就是害怕发生这种事情,华人在回去之前还特意在后院安了定时开关灯,想着制造点家中有人的假象,怕被小偷惦记上。
结果,人小偷直接敲爆了玻璃进来的,保险柜被洗劫、几年打工攒点积蓄全没了。
(示意图)
华人表示,上个月一个住在附近的亲戚也被偷家了,一个路数,都是从后院进的,没想到这回轮到自己。
以前总听别人抱怨多伦多治安差,觉得自己没遇见,这些人未免太过于片面,直到这种事情真的降临在自己头上,才意识到这才是常态,合着之前是运气好躲开了…
最后,这位博主也无奈嘲讽:夜不闭户,闭了也能给你打开。路不拾遗,路上掉的东西哪有人放家里的好呀…
这还是没人在家的呢,有人是在家被洗劫了。
家住安省布兰普顿的一位居民Vinay Saini分享了自己的恐怖经历:窃贼突然冲进他们家,用砖头砸碎门,直接登堂入室索要车钥匙!
当时家里16个月的孩子都还在睡觉,Saini和5岁的孩子还醒着,瞬间也吓得傻了。
“他们大喊‘给我们钥匙!给我们钥匙!我们有枪!’我五岁的孩子站在我旁边,对着那个人大喊大叫。我当时就在想,如果今天我出了什么事,我 16 个月大的孩子会怎么样?”
更可怕的是,这群人一边抢劫一边还恐吓,说自己身上带了枪。
监控录像画面显示,这家人门前停了一辆白色的路虎揽胜,一名身穿黑衣的男子试图打开停在车道上的宝马车门,另外两个人跳下车直奔他家。其中一人砸碎玻璃,其他人开始踢门。
几秒钟后,Saini的妻子突然发出尖叫声,歹徒们四散奔逃,冲回路虎上车,然后飞速驶离。
(示意图)
Saini的宝马虽然没有被抢走,但也被撞坏了。
类似的案件也发生在华人家里,就在本周二,一名家住多伦多的华人陈先生在社交媒体上PO出自己的监控录像,一个刚上岗的小贼夜袭他们家!
只见一名身穿蓝色卫衣和黑色背心的蒙面男子来到了陈先生家门口,先是四处张望,看起来有点苦恼,接着一手拿着手机,一手在他们家的越野车引擎盖上摸索。
可以看到,这个小贼在开盖时眼神还时刻关注着周围,但可能是对这个车型不太熟悉,这人摸了很久,才终于打开引擎盖。
因为没找着引擎盖的支架,小贼直接用头顶着盖子,正式开工,可能是想偷零件??
这人也是专心得很,借着灯光两手不断操作着,眼见裤子都快掉了。然而,小贼可能业务并不熟悉,捣鼓了一会儿没啥收获,又小心翼翼地盖上引擎盖,意犹未尽地发了会儿呆。
他在车旁站了一段时间,似乎在思考怎么把车开走,还趴在后车窗观察了下,尝试几次都没能把车门打开,最后讪讪离场。
下面就有网友嘲笑:
“这货业务不熟悉呀,在多伦多这个地儿,偷个车平均就花1、2分钟搞定。”
“5分钟还没偷走?”
唉,吐槽中又带了点心酸…你们平常究竟咋活的?
更多网友是吐槽这治安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昨天我人在家呢,就有人来砸门,没砸开走了,吓死我了,好怕以后还来。”
“装摄像头也没用,歹徒都是蒙着头进来的,前门摄像头啥也没拍到,直接带了WiFi屏蔽器来做案,报警等了半个多小时才有人来看一眼。”
“5年前移民面试时感觉这里好极了,不知道为啥就变成这样了,满地流浪汉,到处见抽叶子疯了的。”
有人是已经回流了,“我才回来5年,多伦多就乱成这样了,太夸张了,我之前待了9年都没听说过这样的事。”
温哥华似乎没这么夸张,但也不遑多让,尤其是市中心东区,乌烟瘴气。
根据温哥华警局最新数据,2024年前两个月,全市发生225起入室盗窃案、256起商家被盗案件。
相比多伦多去年家庭入室盗窃和汽车盗窃激增400%,确实要好点儿…
加拿大爸爸带5娃 一觉醒来全家被踢出家门 锁被换掉! 竟是因为…
一觉醒来家没了
最近这一周,特鲁多撒大钱搞住房,不仅要建造更多房屋,还要打压高租金,可见加拿大住房问题已经成了政府优先工作之一。
大家买不买得起房、租不租得起房是一回事,在加拿大,还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被赶出家门。
今天,英文媒体CTV就报道了这样一个案例:本周三,加拿大一位带着5个孩子的爸爸被赶出了家门,无家可归,独自带着孩子流浪!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家住萨斯喀彻温省里贾纳的一位父亲原本是带着5个孩子住在政府的住房单位,但在前天突然被赶出来了,就连家里的门锁都被换了,根本回不去。
带着5个孩子,这位父亲用身上仅剩的钱找了个汽车旅馆凑合了一晚,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隔天,这位父亲就去找了当地的司法相关部门求助。
他先打电话给收入福利部、然后又给住房部打了电话,结果又被踢回上一个部门,无奈之下只能求助法律。
“这家人没有拖欠任何房租和水电费,一切缴费都正常,但是被省住房部门赶出来了。”
原来,这家人住的是政府支持下的住房单位,可能因为家里孩子多,有噪音,已经被附近邻居投诉过好几次了,这次直接被踢出家门。
最后受理这个求助的部门表示,这个家长还带着孩子,即便确实有问题,省府应该还有更好的处理措施的,而不是就这样把人踢出去。
“这不是个案,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在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住房这方面还缺乏真正的基本保障,这令人担忧。”
目前,社会服务部正在为这个家庭提供帮助,政府也会提供汽车旅馆给他们暂时住宿,但接下来这家人该如何安家,还是个待解决的问题。
紧接着昨天宣布拨款15亿打压高涨的租金之后,就在刚刚,特鲁多再次宣布要拨款6亿,创新住宅建设,旨在扩大加拿大模块化住宅和预制住宅的发展规模!
特鲁多今天在卡尔加里召开记者会,宣布了预算案中的这一项内容,并表示这个资金将会改变加拿大房屋的建造方式,让房子建起来更加容易、成本更低,以帮助解决目前住房短缺的问题。
这个计划其实与去年政府宣布要恢复的“战时住房”计划差不多,主要是想用更加创新的技术更加快速地建房,提供给市场需求。
这6亿的拨款中,5亿加元将用于公寓建设贷款计划,支持新的租赁住房项目,这些房屋将特别采用了预制和模块化住房制造商提供的创新建筑技术;
5000万将用于扩大住宅技术和材料的规模,并使其商业化;
5000万用于地区倡导,通过模块化住房、大规模木结构建筑、机器人技术、3D打印和自动化技术实现建筑实践的现代化;
特鲁多这一顿“强势输出”,都会被包括在即将发布的联邦政府预算案中,而这些措施都将是一个起点,目的就是让住房、建筑和建材部门及工会和专家参与进来,“制定加拿大住房建设产业政策”。
然而,还是有不少省府对此抱持质疑的态度,认为特鲁多没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目前存在的种种住房问题并不是撒钱建房就能解决的,还需要更加具体的政策和方案。
大温居民突然晕倒 确诊肺癌 竟收到3700刀医院账单! 说好的免费医疗呢
加拿大公费医疗,一直是被不少人吹爆的一大福利之一,尤其是隔壁美国,人们看医生动辄上千上万,大家生点小病也宁愿咬牙撑着等它自己好。
但现实中,这个公费医疗真的实施起来似乎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就在今天,英文媒体报道了一个住在大温地区列治文居民的糟心经历,上着班昏倒进了趟医院,结果没几天收到医院账单:3700多刀?!
这位居民名叫安迪,3月份在工作途中突发晕倒,被同事发现之后立即叫了救护车。由于是紧急情况,医护人员很快就赶到了现场,将他送到了列治文医院。
可能是人已经晕厥过去了,安迪被送进急诊室之后没等多久医生就来了,为他进行诊治。
几个小时之后,检查结果出来了:安迪被诊断出侵袭性肺癌!
刚醒过来就听到自己患癌的诊断消息,安迪差点没再次昏过去,感到非常震惊,但更令他怀疑人生不是自己得癌症这件事情,而是医院的账单!
确诊了癌症之后,医院工作人员开始确认安迪的医疗保险计划,要求他提供自己的健保卡ID。
安迪在新冠疫情期间还接种过几次疫苗,用的也是这个号码,因此没觉得什么不对,就给了。
结果,对面护士一查,表示安迪没有MSP计划,这次看医生的钱需要自付。
3月14日,列治文医院的账单就寄来了——总计3738.11刀!其中包括了急诊室、医生评估、CT扫描和检查胸腔内脏的费用。
“我都快哭出来了,这太令人沮丧了!”
安迪表示,自己已经40年没有看医生了,“但有谁在乎我没有用过医疗系统这件事?现在你们让我觉得自己就是个非法入境的外国人。”
这还只是一次急诊室就医的费用,安迪得了癌症,后续肯定是要治疗的,现在他都不确定自己能否承担后续的账单。
了解到安迪的情况后,安迪的姐姐试图帮忙,打电话到BC健保部门,想搞清楚这中间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安迪是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但BC生活了几十年,有MSP,而省府在2022年就已经取消了每个月的健保费,按理来说不应存在没付健保费而被取消的事情。
“但他们自己都解释不了为什么安迪的医保被取消了,还一直问我他是不是在加拿大出生的。他从不看医生,也很少生病,所以以为一切都很好。”
姐姐表示,MSP部门的一个工作人员在电话里提到了一个“错误的地址”,可能是因为安迪的住所一直不稳定,但他是有工作的,上的是全职班,这不能解释为什么医疗得不到保障。
最后,他们被告知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给安迪申请医保。
一般来说,本省新到的居民想要申请医保计划,需要居住3个月以上才行。
针对安迪这个特殊案例,本地媒体花了2天的时间联系上卫生部门,想要了解更多信息,但被狄德安拒绝了。
卫生厅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安迪追溯保险最早可追到3月1日,所以急诊室的账单和后续癌症治疗费用都可以不用担心,但他们在安迪的过往档案中发现部分“文件遗失”,目前尚未搞清楚为什么他的MSP被取消了。
也幸亏姐弟两人第一时间就选择了曝光给媒体,卫生部门在这之后的措施还是很快的。
安迪的姐姐表示,“当他被送到圣保罗医院做活检的时候,就有人表示他应该至少拿到MSP编号再去,但外科医生觉得情况紧急,需要立马做。”
在治疗病人方面,医院还是很负责的,第一时间确诊,并立马着手化疗的准备,想争取提高安迪的存活率。目前,两人都对治疗保持乐观态度。
“他们的态度非常好,与我交谈过的每位医护都非常出色,我对治疗感到满意。”
虽然安迪最后找到方法解决了,但这个案例还是凸显了一个重点:在加拿大没保险真的不行。
之前就有华人留学生在加拿大突然头痛,然后半身都麻了,连东西都拿不住,最后因为脑出血住了26天,做了个长达10多个小时的开颅手术,最后看到账单都吓昏:24万!!!
幸好这个华人还是学生,每年交1000多刀买的学校保险,所以最后全给报销了。
这还是自己花钱买的保险,那么,加拿大公费医疗真的是免费的嘛?
其实也不是,因为这个公费医疗成本本来就是从纳税人的钱包里出的。
菲沙学会之前公布过一份报告,初步估计,2023年加拿大6种常见家庭类型的公共医疗保险平均支付额为5373刀到17039刀不等,具体取决于家庭类型。
具体来说——
一个4口人、收入为169296刀的普通加拿大家庭,将支付约16950刀的医疗保险费;
一个3口之家、收入为167831刀的家庭,将支付约17039刀的医疗保险费。
一个没有孩子的2人小家,医保费是16162刀;
单亲家庭更少一些,要付6294刀;
单身人士最少,医保费需要交5622刀;
大多数加拿大人是看医生不用付钱,所以也不知道每年自己从钱包里具体掏了多少钱给医保系统,但近几年来这个开销一直在大幅上升速度甚至高于人们收入增长。
希望这个公费医疗还是能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是被滥用,真正需要的人反而用不了,也希望像安迪这样的例子可以不再发生。
重磅! 特鲁多宣布撒15亿打压高租金 从他们手里抢公寓! 全国房价还要涨
有人不买单
就在今天(4月4日),特鲁多再次撒钱,宣布政府将启动一项15亿元的“加拿大租金保护基金”计划,目的是维持全国各地的可承受租金价格!
刚刚,特鲁多在温尼伯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这一消息,并表示——
“我们需要更多可负担住房,在全国各地都需要。不幸的是,太多这样的房屋面临拆除,改造成公寓,或者卖给投机者和大公司,从而提高租金。”
“人们被租金赶出了自己的社区,这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必须提供帮助。”
最近这一周以来,特鲁多接连宣布了多项拨款新政,其中多项都是针对住房问题的,这些也都是即将在4月16日公开的2024年联邦预算案预告内容。
今天拨的15亿预算,主要是为了不让投机商购买租赁公寓。
特鲁多表示,这笔钱将向非营利组织、社区住房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分为10亿贷款和4.7亿捐款,帮助他们购买廉价租赁房屋,不让投机商有机会抢先。
他表示,这15亿将作为维持租金价格的一步,确保低收入租房者的长期负担能力。
今天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加拿大住房部长弗雷泽(Sean Fraser),他表示,在这过去10年,加拿大失去了数十万套可负担房,其中有的是因为建筑物没有得到适当维护而被拆除,但也有很多是被转手,业主翻新并“抬高”了租金。
“在加拿大,只有不到4%的住房库存是由非营利组织或政府在市场之外持有的。相比之下,世界发达经济体的比率约为8%。”
“在道义上,我们有义务确保国家的每个人都有栖身之所,都有一个安全、负担得起的家。”
确实,加拿大现在很多地方的租金都一涨再涨,尤其是温哥华和多伦多,已经几近失控了。
不仅是租金,房价也一样。
今天,加拿大按揭与住房公司(CMHC)发布了预测报告——到2025年,本国房价将达到2022年初的峰值水平,并在2026年达到新高!
这份最新住房市场前景报告指出,预计今年加拿大的住房开工率将下降,然后在2025年和2026年恢复,这反映了利率上升对新建筑的滞后影响。
2023年,加拿大6大城市共开工建设137915个新单位,新公寓激增,开工水平与过去三年持平,但预计供应量还是跟不上需求量,导致未来几年租金上涨,空置率下降。
未来三年,住房所有权市场的可负担性也将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因为抵押贷款利率下降和强劲的人口增长可能会刺激住房销售和价格的反弹。
CMHC预测,2025-2026年的销售水平将略微超过去10年平均水平,住房仍然非常昂贵。
特鲁多最近这一系列大动作,也不是全都被支持的。
前几天,他宣布联邦预算案新政,表示将拨款60亿基础设施基金,用于支持住房建设,还有4亿的住房加速基金。
不过,这基金是有附件条件的,以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带头的几个省份都直接拒绝了这个计划,表示这侵犯了他们的管辖权。
特鲁多表示:“我们需要更多经济适用房,需要基础设施来帮助建造这些住房,帮助更多加拿大人拥有自己的住所。这事关公平--确保社区拥有他们需要的安全、高质量的住房。”
这笔基础设施基金的目标是加快住房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供水、污水处理、雨水排水和固体废物处理。
其中10亿将用于城市的紧急基础设施需求,因应“支持迫切的基础设施需求”,需要建造更多的房屋;50亿用于与各省和地区达成协议,支持长期优先事项。
联邦政府对各省和地区附加了条件:只有承诺采取一系列行动的情况下,才会拨出资金,但各省似乎并不买单,尤其是接收了大部分移民和难民的两个东部省份。
最先跳出来反对的就是魁省,他们表示,特鲁多如果真的想要解决住房问题,应该要先解决移民问题。
“我们绝不接受联邦政府干涉管辖范围,其责任范围内的紧急问题却没有得到处理。”
“如果联邦政府想帮助解决住房问题,就应该纠正目前流入魁北克的寻求庇护者比例过高的问题。”
说白的就是:移民问题不解决,撒再多钱都是白扯!
最近这几年,加拿大广收难民,早就引发加拿大人的强烈不满,而安大略省一直是接受难民最多的省份。仅2023年,加拿大就共接收6万难民,其中4万人都留在了安省。
另外,通过航空入境加拿大的难民大多从蒙特利尔的特鲁多机场进来。2022至2023年,抵达并申请难民的人数几乎增加了10倍;多伦多皮尔逊机场同一时期的难民申请数量也增加3倍以上。
也难怪这两个省反应这么大了…
加拿大移民局数据也显示,2019至2023年间,约有7.2万人在机场提出难民申请,占这5年所有难民申请约18%。即便申请被拒了,还是有许多申请人非法都留在加拿大。
加拿大边境服务局表示,他们已向“被拒绝的难民申请人”发出了超过28000份“有效逮捕令”。这也说明了,政府在驱逐非法难民方面确实面临着困难。
就是说,这难民问题不解决,特鲁多还得再花纳税人多少钱“善后”?
重磅! 房子不够住 特鲁多要控制移民数量! BC租房新规 房东又有麻烦了!
就在今天,BC省政府宣布将对住宅租赁法案进行一系列修改,旨在保护租户免受恶意驱逐的困扰,同时也考虑到了房东的利益,力求实现公平。
这些变革不仅仅是一纸公告,它们触及了从恶意驱逐到租金上涨,再到解决租赁争议的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政府在平衡租户与房东利益方面的决心和努力。
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以下这些:
首先是打击“恶意驱逐”行为。举个例子,如果房东声称需要房子自住,却没有搬进去,反而以更高的价格将房子重新出租,这就是典型的恶意驱逐。
之前,如果房东在提出终止租赁理由后的至少6个月内,并未按承诺使用该单位,这种行为就构成了恶意驱逐,但在6个月后,房东就可以将房屋再次出租。
现在,政府打算延长时间,在提出终止租赁理由后,房东必须占用出租单位的时间从6个月延长到12个月。租户对终止租约通知提出异议的时间也从15天延长至30天。
在恶意驱逐方面,修正案还禁止在拥有5个或以上单元的专门建造的租赁建筑中,以个人使用为由驱逐租户;以及禁止将出租单元改建为特定非住宅用途的驱逐行为。
其次,是保护那些刚刚迎来新生儿的家庭。以前,当租户家中增添了不满19岁的孩子时,房东可能会以此为由提高租金,今后,这种情况将不复存在。
省政府明确表示,即便租约中有条款规定新住户会导致租金上涨,房东也不得因租户家庭增加新成员而提高租金。
除此之外,还将加快解决租赁纠纷。RTB最近几个月案件数量激增,这无疑增加了解决争议的难度和等待时间。
但好消息是,政府已经采取措施,不仅增加了RTB的人手,而且通过引入新的指导方针和灵活性来处理问题租户,显著缩短了解决争议的时间。
特别是对于未支付租金或水电费的争议,处理时间已经从过去的10.5周缩短到不到5周。
在保护租户免受不公平待遇的同时,省政府也没有忽视房东的困境。对于那些不幸遇到“问题租户”的房东,政府承诺将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护。
特鲁多拨款60亿用于住房建设 还要控制移民
与此同时,在住房方面,联邦政府今天也宣布了一项重大的住房建设资金计划,总额达到60亿加元,旨在解决加拿大面临的住房危机。
其中,10亿加元将直接用于满足市政的紧急基础设施需求,而其余的50亿加元则是为了鼓励省份和地区采取措施。
但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特鲁多今天在宣布这项住房计划时,透露出的移民政策立场。
今天,一名记者询问政府是否会减少临时移民以平息住房危机,无论是在负担能力还是供应方面,对此,特鲁多承认,现有政策导致新移民数量过多。
他明确表示,政府打算对进入加拿大的临时移民数量进行控制,特别是临时外籍工人和留学生,因为他们的数量增长速度远远超出了加拿大的吸收能力。
加拿大临时移民的比例已经从2017年的2%激增到现在的7.5%,这对社区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
特鲁多随后表示,这给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依赖临时外籍工人,导致一些行业的工资下降。
因此,通过调整政策,不仅能够确保移民政策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缓解因移民激增带来的住房和就业市场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