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加新网
Exclusive Content
大温亚裔移民中$8000万大奖! 史上最高奖金 一夜暴富立马辞职 泪洒领奖台!
一张12元的彩票,搭配汉堡面包和奶酪,竟然让大温素里市的一位普通爸爸摇身一变,成了加拿大史上最富有的独赢彩票得主!
35岁的贾斯汀(Justin Simporios)在5月9日的Lotto Max彩票中独揽8000万加元巨奖,创下BC省有史以来最高彩票奖金纪录。
今天5月15日,他在温哥华的BC彩票公司(BCLC)办公室正式领奖,泪水与笑容交织,诉说这宛如梦境的幸运时刻。
他计划用这笔巨款让家人过上无忧生活,还立志回馈社区,让更多人感受到幸福。
贾斯汀之所以会买这张彩票,是因为一顿普通的家庭晚餐。贾斯汀回忆,当时他正准备为妻子和女儿做汉堡当晚餐,却发现家里缺了汉堡面包和奶酪。
于是,他开车前往素里中央商场(Central City)的沃尔玛超市,顺手花了12元买了一张Lotto Max彩票。
“那天是晚上6点,我知道Lotto Max的奖金高达8000万,就想着试试手气!”他笑着说,谁能想到,这随手一买,竟彻底改写了他的人生。
当晚10点半,贾斯汀得知素里有人中了8000万大奖,他半开玩笑地对妻子喊:“我们是百万富翁啦!”妻子却让他小声点,免得吵醒生病的小女儿。
贾斯汀悄悄用手机手电筒照着彩票,一个数一个数地核对。起初,他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当五个号码对上时,他的心跳加速;等到最后一个号码“38”也完美匹配,他再也忍不住,打开灯大喊:“我们真的中了!”
他激动得又哭又笑,连忙用BCLC的手机应用扫描确认,中奖信息赫然在目:8000万加元!那一刻,他和妻子都觉得像在做梦。
为了确保彩票安全,贾斯汀还求助了人工智能ChatGPT,询问中奖后该怎么办。AI建议他签名彩票、拍照留存并妥善藏好。
他照做不误,把彩票装进密封袋,塞到枕头底下,甚至去教堂时都随身带着一个装着彩票的行李袋,直到领奖当天。
作为一名移民,贾斯汀深知生活的不易。他坦言,过去自己也曾为生计挣扎,工作与家庭的平衡常常让他左右为难。
“我来自一个很穷的国家,加拿大人面临的难处我都懂。做父亲的,总想多陪陪女儿,但又得赚钱养家。”他说,这笔巨款不仅让他在领奖当天早上果断递交了辞呈,还让他的家庭彻底摆脱经济压力。
他计划先帮妈妈提前退休,替妹妹还清医学院的学债,还要为妻子的家人提供支持,让整个家族都能过上安稳日子。
除了家人,贾斯汀还心系社区。他表示:“我以前也需要过帮助,现在我有能力,哪怕只给别人带来一点快乐,我也想尽力去做。”
他已经开始考虑向本地慈善机构捐款,甚至梦想建一栋属于自己的理想之家。不过,他暂时不打算搬离素里,还幽默地说:“接下来我得暂停买彩票了,让别人也尝尝中奖的滋味!”
作为一名湖人铁粉,贾斯汀还有个小愿望:亲自去看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打球,趁这位球星还没退役。他也计划带家人回菲律宾探亲,弥补多年来因忙碌而错过的团聚时光。
被问到中奖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是时间。我终于可以多陪陪妻子和女儿,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这张中奖彩票的号码是06、10、16、17、30、38,奖金号25。据BCLC介绍,Lotto Max中头奖的概率仅为3329万分之一,而这次8000万大奖不仅是BC省史上最高,还创下加拿大单人中奖的最高纪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2024年9月Lotto Max奖金上限提高后,这是BC省首次有人独揽8000万巨奖。
正如贾斯汀所说:“这就像一场梦,但我会让它变成更美好的现实。”或许,下一个幸运儿就在你我之中,谁知道呢?
突发! 加拿大超市官宣大规模涨价 6000+商品”海啸式”暴涨 华人常买的全中招 赶紧囤!
特朗普接连与中英两国就关税进行谈判,都取得了进展,一个签了新的贸易协定,一个叫了“休战”90天,唯独加拿大,没有半点松绑不打紧,美国还说没有取消的打算。
本来这关税战开打,各种商品价格上涨都在所难免,但加拿大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出现大幅涨价,这是因为各大超市的存货没买完。
现在随着库存商品耗尽,加拿大和美国的关税谈判却还没有半点进展,就在本周,加拿大杂货巨头Loblaw超市与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相继宣布要涨价!
也就是说,加拿大人从现在开始买东西都要花更多钱了!
加拿大杂货巨头Loblaw今天表示,受关税影响的商品将激增3倍!
首席执行官佩尔·班克(Per Bank)昨天发文表示,目前商店内仍有部分未受关税影响的旧库存,但这些商品正逐渐售罄,一旦耗尽,部分商品将因新一轮进口成本上升而提价。
目前,Loblaw已标识出约1000多种受关税影响的商品,但这一数字将在未来一至两周内增长至3000多种,并可能在未来2个月内达到6000多种。
“尽管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税局势有所缓解,但加拿大的情况尚未改善。事实上,接下来数周,我们将面临一波大规模的涨价潮!”
Loblaw有8万多种商品,他表示,受影响的商品仅占库存一部分,但涨价的主要都集中在大家日常会买的自然食品、食品杂货、健康与美容品等,消费者会明显感受到“钱包变扁”。
具体而言,液态蛋、烘焙食品、肉类和坚果价格涨幅最为显著。
加拿大从美国进口的液态蛋成本激增,直接推高蛋类及蛋制品价格,烘焙商品如蛋糕、曲奇等首当其冲。
肉类方面,鸡肉因供应持续紧张价格居高不下,牛肉因干旱和饲料成本上升,供应量创1970年代以来最低。
坚果价格因全球需求增长和产区天气恶劣,平均年同比上涨32.7%,其中杏仁、腰果和核桃尤为明显。
最近,就有不少加拿大华人在社交媒体平台抱怨:现在怎么比过去还要过分了?!去Costco买了两盒肉+一桶牛奶+一盒水果,居然花了快80刀?!
不少人表示:“我们家常吃的大米也涨了”、“第三世界物价失控正常”、“2升的牛奶,本来买7.49,今天看8.99刀了,面包直接从6.99窜到7.99”。
与美国谈判毫无进展,加拿大政府最近被迫调整反制性关税政策,就是为了减轻品制造商的负担。
4月中旬,加拿大联邦政府对600亿加元反制关税措施进行了调整,暂缓对部分用于生产和包装的美国原料征收额外关税,为期6个月。
举例来说,加拿大企业若进口牛奶用于加工食品,可免关税,但若用于零售销售,就还是要缴纳关税。
这也意味着,加拿大在实际上已暂停对大部分美国产品征收反制性关税,使得对美实施的实际关税影响几近于零。
不过,加拿大仍对部分“高关注度商品”维持反制关税,例如橙汁、酒类,及其他商品如意大利面、罐头等,这些东西都没逃过涨价的命运。
圭尔夫大学食品经济学教授迈克·冯·马索表示,加拿大的反制关税多施加于本地可替代性强的商品类别,例如乳制品、禽肉与谷物,尽可能减少消费者的受影响程度。
“只要你愿意稍微调整一下购物习惯,比如不选某个特定州出产的熟成奶酪,你或许就不会感觉差别太大。”
除了关税,贸易战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其他间接因素也可能推动价格上涨。例如,美国对金属产品征收关税将影响包装与运输成本,进一步抬高最终售价。
与此同时,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也宣布将调涨商品价格,应对特朗普新一轮进口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
沃尔玛首席执行官道格·麦克米伦表示,公司正在尽力消化部分成本冲击,但在零售利润空间本已狭窄的情况下,不可能完全吸收所有涨幅。
“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把价格压低,但考虑到关税规模,即便本周下调新关税,我们也无法完全承担这些成本。”
按照加拿大政府说的,与美国的关税谈判将分阶段、分成两步进行,但美国那边特朗普说的是不不打算取消关税,双方到现在都还没有敲定什么时候第二次会面。
也有人表示,万恶的资本家才是帮凶,政府都降低反制关税了,超市还要涨,就是他们打着关税的幌子硬要涨。
但不论是怎样,加拿大的橙汁、花生酱、葡萄酒、啤酒、冰箱、洗衣机、化妆品、牙膏等商品都即将迎来一波大规模涨价,这一点都不变,未来几周大家日子难过了。
惨了! 加拿大3巨头同时酝酿罢工 暑期航班或受影响 快递面临瘫痪!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马上就要到旅游旺季了,加拿大最近却遇上了罢工“全家桶”:DHL快递、加拿大邮政(Canada Post)和加拿大航空(Air Canada)的空服员都在谈判边缘,可能全线罢工。
三大巨头同时亮红灯,有商家哀叹:“去年圣诞快递噩梦要重演,这次还赶上旅游旺季!”
先说DHL,代表全国两千多名员工的Unifor工会在5月3日展开为期一周的投票,结果惊人:97%的DHL员工支持罢工。
一旦谈判破裂,这批包裹运输干线就会戛然而止。工会指出,这家全年营收高达840亿欧元(约合1317亿加元)的大公司,却把员工权益搁在一边:全职裁成了兼职,卫生间脏乱差,配送路线频繁调整、效率要求过高,还有住宿安排问题和大规模裁员。
Unifor全国主席拉娜·佩恩(Lana Payne)怒斥:“又一家跨国巨头,把利润放在第一位,把员工丢在最后。”谈判还从2024年9月就开始了,但至今薪资根本没碰面,随时可能一脚踢到谈判桌下。
紧接着,Canada Post也没闲着。Canada Post员工和邮工工会(CUPW)的谈判本来要在5月22日前敲定新合同,结果双方僵持不下。
上周,Canada Post跳出一记“暂停谈判”的闪电战,声称要更新“综合方案”,却没给工会任何回归谈判桌的时间表,被工会痛批“毫无诚意”。
Canada Post则一口咬定:“我们依然致力于谈判进程,但会为多种结果做准备,包括5月22日或之后可能爆发的停工。”
回想去年11月的罢工,超过5.5万名邮政员工曾停摆32天,直接导致圣诞旺季邮件、包裹大面积滞留,小企业发货困难,慈善捐赠也受拖累,最后还是联邦政府出面,强制返岗。
如今,工业调查委员会本周四就要出具最新报告,给政府提建议——但上一次挂了三周“追赶进度”,对消费者、商家都不是好事。
天上飞的也不太平,加航(包括Air Canada...
惊悚血案! 美女网红直播遭爆头枪杀 粉丝目睹3枪毙命全程 画面疯传
粉丝吓哭
加拿大人最爱的旅游天堂最近接连发生恐怖血案,一桩比一桩惊悚残忍。
本周二5月13日,墨西哥一名23岁的美妆博主在直播途中惨遭枪杀,全过程被录了下来,吓傻一票粉丝!
不幸丧命的网红名叫瓦莱里娅·马尔克斯(Valeria Marquez),不仅是教人化妆,也是一名美容师。
昨天,她就是在位于哈利斯科州的美容沙龙——“Blossom the Beauty Lounge”开直播的,画面里,瓦莱里娅对着镜头前边微笑边对粉丝说着什么。
就在这时,瓦莱里娅不知道听见了什么,突然望向窗外,紧接着几声枪响传来。
只见瓦莱里娅胸部中弹1次、头部2次,然后就缓缓倒地了,还本能地将手按在肋骨附近的伤口上,整个人失去力气,最后消失在画面中。
粉丝们都被吓得尖叫,紧接着一名身份不明的女子就出现画面中,关掉了直播。
据当地警方初步调查,枪手是先闯入美容沙龙后,才定准目标开枪的,杀人后骑着摩托车现场。
尽管警方和救护车迅速赶到现场,但这时瓦莱里娅已当场死亡。
目前,警方正在全力追查凶手,展开大规模搜捕,案发现场已被封锁调查,警方也誓言将凶手绳之以法。
哈利斯科州检察机关表示:“根据初步调查,她在自己的营业场所内遭到一名男子持枪多次射击,最终丧命。”
瓦莱里娅拥有超过11万名TikTok粉丝,主要分享美妆与生活方式相关内容,她这次在直播中遇害,震惊了整个粉丝群和评论区。
事实上,瓦莱里娅的遇害并非个案,墨西哥长期以来都有女性受害的社会问题,从街头言语骚扰到泼酸、谋杀等极端暴力,对女性的侵害层出不穷,形成社会根深蒂固的病灶。
就在瓦莱里娅被杀几天前,才有市长候选人在街头竞选集会中遭枪杀,就连她女儿与3名支持者也一同丧命。
事发当晚,这个候选人正在向居民问候,并全程Facebook直播,枪响突如其来,画面中顿时传出尖叫声与奔跑声,至少听到20声枪响。
据报道,当时她当时正与手抱婴儿的母亲们交谈,毫无预警地遭到枪击。现场发布的照片显示,多具尸体倒卧街头。
这已是本轮选举中韦拉克鲁斯州第二位遇害的市长候选人,4月29日,另一个女候选人赫尔曼·安努阿尔·瓦伦西亚也遭暗杀。
2人死亡! 加拿大野火失控 数千人紧急撤离 多个省立公园被迫封闭!
野火吞噬世外桃源
最新消息!一场突如其来的野火,在加拿大曼尼托巴省东南部造成了两人死亡、上千人紧急撤离的惨剧。
这场灾难发生在风景秀丽的拉克杜邦内(Lac du Bonnet)社区,曾是游客和度假屋主们喜爱的“世外桃源”,如今却被大火吞噬,成了一片焦土。
火灾最早在本周初爆发,并在短短几小时内失控蔓延。由于极端高温、干燥的天气和强风助燃,火势迅速扩大,仅拉克杜邦内附近的火场面积就达到了约4,000公顷,相当于5,600个足球场。
而在邻近的Nopiming省立公园,火势更为猛烈,火场面积已接近10万公顷。
悲剧发生在温迪戈路(Wendigo Road)附近,一对男女被困火场,由于火势太猛,紧急人员直到第二天清晨才能到达现场,却只能确认最坏的结果——两人已经死亡。
今天,曼尼托巴皇家骑警东区指挥官克里斯·哈斯蒂(Chris Hastie)在新闻发布会上哀痛地表示:“我们知道他们被困在那里,但条件太恶劣,我们没办法及时进入。”
警方尚未公布死者身份,仅表示相信两人是因火灾伤势致命,具体还需等尸检结果确认。
这对社区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这是一个非常紧密团结的小社区,大家彼此都认识。整个镇上都在为受害者家属哀悼。”当地区长洛伦·舒因克尔(Loren Schinkel)语带哽咽地说。
这场野火也迫使大约1,000人紧急撤离家园。部分地区包括皮纳瓦水道(Pinawa Channel)已经下达强制撤离令,许多居民只能带上最基本的物品匆忙逃离。
据舒因克尔估计,受灾的房屋数量还无法统计,但温迪戈海滩一带已有“重大建筑损失”。
当地政府出动了水上灭火机、直升机和重型设备参与灭火行动。来自安大略省的支援飞机也加入战斗。
然而,有人在火区飞无人机,严重干扰了空中灭火行动,导致灭火飞机一度被迫停飞。哈斯蒂严肃提醒公众:“请不要在火灾区域使用无人机,这可能让消防队员处于更危险的处境。”
不仅仅是拉克杜邦内,整个曼尼托巴省都陷入了野火危机。截至周三,省内共有24处活跃火灾,其中至少五处被列为“失控”。
六个地方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多个省立公园也被迫关闭,包括知名的怀特谢尔省立公园(Whiteshell Provincial Park)。该公园将从周四早上9点起全面封闭,所有露营者和游客必须在当天下午1点前撤离。
曼尼托巴省紧急管理组织副部长克里斯汀·史蒂文斯(Christine...
炸裂! 加拿大住房部长放话: 房价不用跌! 温哥华”房价推手”执掌 年轻人心凉 全网炮轰!
年轻人:我们永远买不起房了!
卡尼新内阁名单公布,两位部长新官上任立即引起加拿大人热议,一是昨天移民部长刚上来,EE就抽分了,二就是今天住房部长放话表示:加拿大房价不需要下降!
昨天有认真看的人应该都知道,加拿大这次的新住房部长是前温哥华市长罗品信(Gregor Robertson)。
用卡尼的话来说,他选罗品信当住房部长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当了全加拿大最昂贵城市——温哥华10年的市长,上任当时正值温哥华房价大幅上涨时期,因此深信他拥有解决加拿大住房危机所需的“经验”。
在所有加拿大人都为之焦虑的住房问题上,罗品信在去参加首次内阁会议的路上被记者逮着就问,问他是否认为房价需要下调,他的回答是:不需要!
“我不这么认为,我们需要的是提供更多住房供给,确保市场稳定,这也是我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说:“我们需要提供更多可负担住房。加拿大联邦政府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没有再建造可负担住房,结果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短缺。这正是我们目前最迫切的需求。”
现在,加拿大的年轻人都已经被迫躺平了,买房难如登天,想有一个家的梦想破碎。
据最新报告显示,安大略省年轻人买房越来越难,许多地区住房支出已占收入的40%以上,让买房变得遥不可及。
西岸的温哥华房市更令人绝望,人口不到100万的城市,能找到100万以下的房子难上加难,常常被称为“加拿大住房危机的震中”。
25年前,威洛·山内和丈夫用27.5万加元在温哥华买下了一个家,当时的他们只是“普通人”,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家庭,也能找到一个家。
但现如今,这个房子的价值已达数百万加元。
2000年,温哥华独立屋的平均价格约为35万加元,现在已超过200万加元。
“我和丈夫很幸运,能够在那个时候买房,”
她表示,对于现在的加拿大年轻人来说,情况并非如此。如果没有父母支持,他们实际上“被自己成长的城市的高房价”拒之门外。
就在今天,温哥华和本那比并列被评为全国租金最贵的2大城市,买买不起、租租不起,年轻人集体emo。
放眼加拿大,也不是只有温哥华一个城市的房价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总体而言,加拿大全国的房价与收入比都在发达国家中位居前列。
2021年,加拿大税后平均家庭收入约为8.8万加元,同年平均房价达到71.35万加元,是平均家庭收入的8倍多。
在多伦多和温哥华等主要城市,这一差距甚至更大。
24岁的UBC学生艾米丽·朱表示,为了工作,她曾不得不推迟2年学业,因为她难以同时承担学费和房租。
“对大多数她这个年纪的人来说,买房甚至是不可能的,大家都觉得我们永远买不起房。”
28岁的温哥华妹子玛格丽特·多夫加尔自嘲:“你要么中彩票,要么嫁给一个千万富翁,这些差不多就是全部选择了。”
对于罗品信担任住房部长一事,保守党魁博励治(Pierre Poilievre)的反应也是绝了:让温哥华前市长来当住房部长这件事就挺魔幻了。
“他将温哥华的住房税提高了141%,结果房价上涨了149%。现在卡尼把他安排来主管住房事务。如果这就是卡尼所说的新血液,那对加拿大人来说,很遗憾,什么都不会改变。”
他指出,罗品信在处理房屋政策方面的“成果”大家有目共睹——温哥华在他担任市长期间房价飞涨,使其成为北美房价最贵的城市。
根据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CMHC)的数据,罗品信担任温哥华市长期间,大温地区的单幢住宅和半独立式住宅的平均价格上涨了179%。
罗品信这个人,温哥华华人应该相当熟悉,2005年当选BC省NDP议员,2008年转战市政、连续三次赢得市长选举,担任温哥华市长达10年之久。任期内,温哥华房价一飞冲天,迅速翻倍。
卸任后,他加入了一家私人可持续发展公司Nexii,但在2023年底选择离职。
此次重返政坛,罗品信提到,总理卡尼在竞选中承诺将住房建设速度翻倍,目标是在未来10年达到每年新建近50万套住房的速度。
“我们必须借助加拿大的科技力量,比如工厂预制建筑。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可能一夜之间完成。住房建设是一个进展缓慢的过程,我们必须尽全力加快速度。”
刚刚! 特朗普小泽公开爆发激烈争吵 谈崩翻脸; 遭万斯指责竟回怼 被轰出白宫
就在今天上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的会谈中多次发生冲突,居然直接在众多媒体面前大吵了起来,现场火药味浓到呛人,令人咂舌。
本来这场会面是为了签一份经济协议,帮乌克兰重建战火后的国家。可谁想到,会议还没开多久就彻底翻车了。
“你在拿第三次世界大战赌博!”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对着泽连斯基怒不可遏。
最终泽连斯基提前离开白宫,原定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也被取消,乌克兰和美国之间原本备受期待的联合开发自然资源协议也没有签署。
大家可以通过视频感受一下当时剑拔弩张的情形:
这场45分钟的会晤开始时气氛还算友好,双方都表示希望结束战争。然而,当泽连斯基开始反驳特朗普关于战争的一些言论时,会面气氛急转直下。
在一旁的美国副总统万斯(JD Vance)对泽连斯基发难:“总统先生,恕我直言,您来到椭圆形办公室在美国媒体面前争论这些,这是不尊重的。”
这一表态瞬间点燃了会议的导火索。
“你有没有说过一次‘谢谢’?”万斯质问道。泽连斯基辩解说,他已多次感谢美国的军事和人道主义援助。万斯却不依不饶:“你在10月还去宾夕法尼亚州为反对派竞选。对美国和正试图挽救你国家的总统表示一些感谢吧。”
泽连斯基试图为自己辩护,特朗普却火上浇油:“你在拿数百万人的生命冒险!你在赌第三次世界大战,你对这个国家非常不尊重。”
当泽连斯基指责万斯“说话太大声”时,特朗普更是毫不留情:“他没有大声说话,你的国家有大麻烦。你没有赢,你赢不了这场战争。因为有我们,你才有很大机会能安然无恙。”
场面越发失控,特朗普继续抨击:“我们通过那个愚蠢的总统(拜登)给了你3500亿美元,给了你军事装备。如果没有我们的军事装备,这场战争两周内就结束了。”
特朗普就像训斥孩子一般,对着泽连斯基毫不留情地开骂:“你必须心存感激。你没有筹码。你的人民正在死亡,你的士兵越来越少。然后你却告诉我们‘我不想要停火’。”
最后,特朗普下了最后通牒:“你要么达成协议,要么我们退出。如果我们退出,你就自己战斗,我不认为结果会很好看。”
这次会晤原计划签署一项经济协议,让美国参与开发乌克兰的稀土资源,同时为战后重建提供资金。泽连斯基还希望获得美国对乌克兰未来安全的保障。
然而,这些目标都在这场争吵中化为泡影。
泽连斯基离开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Truth Social上发文:“通过情绪表达出来的东西真是令人惊讶,我已经确定,如果美国参与其中,泽连斯基还没有准备好和平,因为他觉得我们的参与会给他谈判优势。我不想要优势,我要的是和平。他在美国珍视的椭圆形办公室不尊重美国。当他准备好和平时,他可以再来。”
泽连斯基此访正值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刚刚访问华盛顿,恳求特朗普维持对乌克兰的支持。
这场会面从一开始的客套寒暄,到最后变成互呛大战,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两国总统撕破脸像普通人一样吵架,这种场景实在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
十年最高遣返潮! 加拿大铁腕驱逐非法移民 人数激增95% 还有230万人需离境!
给美国的投名状?
加拿大政府正以铁腕手段掀起大规模驱逐行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加拿大已将7,300名无合法身份人士驱逐,不仅比去年全年增长8.4%,更是较2022年猛增了95%!
这一数字创下了近十年来的最高纪录,自特鲁多领导的自由党政府2015年上台以来,从未见过如此大规模的“清退潮”。
“是否离开是个人选择,但如果他们不离开,就必须承担后果——包括依法被遣返。”加拿大移民部长马克·米勒(Marc Miller)在接受采访时态度坚决。
据路透社获取的独家数据显示,在这7,300名被驱逐者中,高达79%为难民申请被拒者,这一比例逐年攀升(2023年为75%,2022年为66%)。
此外,约11%的人因违反签证条件(如逾期停留)被驱逐,还有7%因在加拿大或其他国家有犯罪记录而被强制离境。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据并不包括主动离境者和根据美加边境协议被送回美国的申请人,实际上加拿大的移民管控力度可能比数字显示的更为严格。
加拿大为何突然变脸?背后原因其实大家都能猜到。首先,加拿大近年来面临严重的住房危机,房价和租金飙升让民众对不断涌入的移民产生了抵触情绪。
同时,难民申请积压数量达到惊人的278,457宗,创下数十年来的最高纪录。这些堆积如山的申请单让整个难民系统不堪重负。
多伦多大学法学教授奥德丽·麦克林(Audrey Macklin)一针见血地指出:“政府可以选择通过增加遣返来表明自己‘有效管理边境’,而最容易找到和遣返的人,往往就是难民申请者。”
不仅如此,加拿大政府正加大在遣返上的投入。2023-24财年,边境服务局在遣返上的支出达6,580万加元,比前一年度的5,600万加元显著增长。
更令人咋舌的是,政府已承诺在未来三年内额外拨款3.05亿加元,专门用于“送人回家”,这笔钱足以组建一支更为高效的遣返队伍。
与此同时,加拿大还承诺向边境安全投入13亿加元,以安抚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这一外交压力也促使加拿大在移民政策上做出调整。
这场驱逐风暴也引发了人权组织的担忧。加拿大难民律师协会主席艾斯林·邦迪(Aisling Bondy)提出警告:“即便在风险评估中存在重大错误,他们也可能会被遣返。我们担心这些人被送回会面临迫害或生命危险。”
对此,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发言人卢克·雷默(Luke Reimer)回应称,只有在所有法律途径都已用尽的情况下,遣返令才会生效。他强调这些措施“对维护加拿大难民系统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加拿大政府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让超过230万临时居民离开加拿大。2025年预计有120万名临时居民(包括外国工人和留学生)需要卷铺盖走人,2026年则有110万人。
这一计划是加拿大削减临时和永久移民数量政策的一部分。
加拿大的政策转向似乎反映了全球大国对移民问题的态度变化。在欧洲,多国已加强边境管控;而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则以强硬反移民立场著称。
专家认为,加拿大此举可能也旨在威慑未来潜在的难民申请者,减少“毫无希望”的难民申请,从而缓解系统压力。
这波操作下来,加拿大算是把“铁面无私”四个字写脸上了。遣返人数创十年新高,预算年年加码,连临时居民都逃不过一劫。
有人说这是为了平息国内对住房紧张的不满,有人觉得是给美国看的“投名状”,对此你怎么看呢?
刚刚! 特朗普再次翻脸 25%关税下周征收! 加拿大百万人发誓空场美国企业! Costco难逃抵制
忍无可忍
突发!特朗普又改口了!对加拿大关税还是会在3月4日生效!
短短4天改口4次,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表态一改再改,让人摸不清楚头脑,市场也跟着波动,加元与墨西哥披索对美元汇率一度短暂上升。
经过混乱的一周,特朗普似乎总算下定了主意,从下周二起对大多数加拿大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
今天,特朗普表示自己需要采取行动阻止毒品涌入境内,“不能允许这一祸害继续危害美国”,所以维持对加拿大征收关税的决定,“直到这个现象停止或受到严重限制”。
自从美国发出关税威胁之后,加拿大就推出了边境安全计划,也有证据证明跨毒品数量正在减少, 但特朗普说“毒品仍在涌入我们国家”。
就25%关税这一件事情,特朗普说法一天一个变,搞得大家一颗心卡在嗓子眼。
周一,特朗普指控加拿大“正在占美国便宜”,将如期对加拿大商品征收25%关税;
周二,白宫说特朗普指的是“其他贸易行动”,25%关税仍有待谈判;
周三:特朗普在内阁会议上表示,将延后对加拿大征收关税至4月2日;
周四:特朗普明确表态,为了打击毒品,还是按计划实施关税;
这一套操作下来,就连市场的信心都下降了。
美国经济研究机构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报告显示,消费者信心指数下跌7点至98.3,是自2021年8月以来的最大单月跌幅。
与此同时,2月份消费者对未来12个月平均通胀预期从5.2%上升至6%。
不过目前看来,特朗普暂时是要收的,而且每波关税还得“戴个帽子”,25%关税是希望用来遏制边境毒品流入美国的,所以商务部长把3月4日的关税称作“芬太尼关税”。
然而,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的最新数据显示,从加拿大流入美国的芬太尼量已大幅减少。
与2024年12月相比,今年1月美国截获的芬太尼数量下降了 97%。
加拿大公共安全部长今天表示,政府推出下13亿边境安全计划已取得成效,这都是有证据的,而且美国也看见、并承认了。
加拿大边境服务局今日报告,他们在边境进行了多起重大缉获行动,其中包括在温莎-底特律隧道抓获2名美国公民,他们身上携带了足以杀死1万人的毒品数量。
加拿大皇家骑警本周三表示,最近6周内,加拿大执法部门报告了“489起与芬太尼和合成阿片类药物有关的事件”,逮捕了524人,并查获了“大量毒品和其他商品”。
加拿大驻美大使克尔斯滕·希尔曼表示,近几个月来,从加拿大进入美国的非法移民数量下降了约 90%,特朗普顾问对这一进展感到“满意”。
今天下午,加拿大公共安全部长和移民部长将会见美国的“边境沙皇”霍曼,讨论两国的移民和毒品问题。
种种迹象显示特朗普开的条件,加拿大都做到了,但他还是说,“非法毒品仍从墨西哥和加拿大大量涌入我国,数量之多令人难以接受”。
除了“芬太尼关税”,特朗普再次威胁,3月14日的“钢铁关税”和4月份的对等关税还会陆续生效!
不仅如此,后面还考虑对汽车、电脑晶片和药物征收额外关税!
作为加拿大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实施关税必定会给加拿大经济带来冲击,导致建筑、制造业及能源等多个行业成本上升,最终吃亏的还是两国的企业和消费者。
最近,加拿大社交媒体上掀起大规模“抵制美货”运动,其中有一项号召,就是在2月28日这天不光顾任何美国企业,以示抗议!
也就是说,明天,加拿大Costco、沃尔玛、Home Depot、Best Buy、麦当劳、Gap、Toys R Us等商店可能空无一人!
特朗普这一套操作下来,惹怒加拿大人,全面抵制美货,甚至有调查显示,不少加拿大人宁愿多花钱买本地商品,也不买美国制造。
在本地论坛和社媒群组中,加拿大人号召所有人:
“2月28日,在加拿大抵制所有的美国零售店!只支持加拿大本土商店!是时候站起来并让大家听到我们的声音了!”
截至发稿前,已经有数千人评论支持。脸书上“购买加拿大国货”的小组成员已经接近100万,大家都在逐渐减少购买美国商品。
按照目前这个趋势,加拿大是否还会谈判也不明确,反正看特鲁多最近的行程,是没有前往白宫的打算,集中内部开会商议。
也是,特朗普这个行事作风,一天一个样,特立独行,想加关税,就算加拿大把边境封了,不让毒品出入,他都能造出一个理由。
与其他一张嘴,加拿大就屁颠屁颠跑去谈判,不如提前想好关税实施之后的应对手段。
关税风暴压顶! "特朗普成二战以来最大威胁" 加拿大放弃谈判?! 准备迎接最惨经济衰退
加拿大的苦日子才刚开始
特朗普一张嘴,加拿大就遭殃。
特朗普说下周起实施对加拿大和墨西哥25%关税的,又引起轩然大波,谈判这么多轮下来,他提的条件加拿大都照做了,结果还是这样。
但特朗普的作风似乎没变,话放出来了,公开场合几次表示:美国被坑害了,我们会按计划、按时实施关税措施!
然后白宫又悄悄放出风声,说关税不是板上钉死的事情,还有谈判余地。
美国本来是宣布要向加拿大和墨西所有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对能源产品征收10%的关税,经谈判,加拿大同意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安全,换来1个月的延缓期。
当时特朗普说的是,这一个月内加拿大和美国可以双方商讨出一个“最终的经济协议”。
最近几周,加拿大政府派出外交部长、经济部长和各省长们去谈判,但始终搞不清楚特朗普到底想要什么,只知道他一味地喊口号,让加拿大成为美国一个州。
昨天,加拿大自由党党魁候选人举行辩论大赛,应对美国和关税的议题也成了大家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辩论中,前财长方慧兰直接指出:“特朗普是二战以来加拿大面临的最大威胁”!
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方慧兰就参与《美墨加协定》的谈判,她表示,特朗普当时就誓言要对加拿大发动“经济战”,但这威胁更严重,他想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
看特朗普这次上台各种骚操作,不少加拿大人内心警铃大作:就这货在台上的4年,大家都别想过好日子了。
虽然特朗普放出了风声,说还有谈判余地,但同样的把戏玩多了,也有失灵的时候,加拿大这边暂时没有谈判的行程。
今天,特鲁多将与10省3地的领导人举行线上会议,并主持联邦内阁会议,预计讨论应对关税的措施。
今晚,加拿大劳工大会(CLC)也将举行紧急会议,讨论美国关税对本国工人和社区的影响,来自加拿大各个行业的工会领导人都会参加。
现在看来,比起和特朗普谈判,加拿大更加关注应对即将到来的关税。
约230万加拿大人从事与美国出口直接相关的工作,劳工大会主席比阿·布鲁斯克表示,我们需要一个“全面的、以工人为优先的战略”,保护本国产业和社区免受经济冲击。
依赖对美国出口的行业,如汽车、建筑、能源、农业和消费品等,都会受到极大打击。
现在加拿大各级政府和业界的一个共识就是,加拿大经济需要转向,拓展多元化贸易、投资国内产业,并推出特别就业保险措施和财政援助,帮助本国人渡过难关。
CLC还呼吁加拿大考虑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同时切断美国对电力、木材、矿产、石油和天然气等关键资源。
分析师和经济学家担心,持续的关税可能会将加拿大推入衰退。
加拿大皇家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弗朗西丝·唐纳德表示,“这一冲击远超2018年关税的影响。”
“2018年,美国的平均进口关税从1.5%上升到大约3%。而在2025年新政策下,美国平均关税率升高至接近11%,是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加拿大央行行长蒂夫·麦克勒姆上周五也表示,关税带来的冲击与新冠导致的经济衰退不同。“关税带来的经济衰退是长期且广泛的,就不会有反弹。”
特朗普这轮关税征收后第一年,加拿大出口将下降8.5%,各大企业为了生存,会大规模减产和裁员。
“对美国的出口约占我们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一,将冲击加拿大各地。”
这还只是特朗普关税威胁的第一波,后面还有针对钢铁和铝材的关税、针对全球多国的对等关税,三重叠加。
更糟的是,加拿大实施报复性关税,也会推高物价,到2027年中期,消费者在各方面的支出预计下降2.5%。
关税可能会让加拿大陷入自1992年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才有望复苏,直接“抹去2025年和2026年的经济增长”。
钢铁关税尚未实施,加拿大的房市已经率先反应了,由于建筑成本上升,很多项目已经宣布延迟或直接取消,为本来就严重的房市危机雪上加霜。
与温哥华并列加拿大最昂贵的多伦多房市,目前已经跌入”冰点”。
本周二,加元兑美元汇率下跌.3%,期间一度跌至69.93美分,至近两周低点;加元兑人民币也再次跌至5.0705,是最近3周来的最低水平。
加拿大对美国出口占比高达75%,其中包括原油,油价近日大跌至两个月低点,进一步拖累加元走势。
美国要边境安全、要打击毒品跨境,加拿大都照做了,结果关税大刀还是准时砍下来,特朗普这次又打的什么算盘,谁也不知道,但很多加拿大人都被反复威胁到愤怒了。
甚至有网友表示:
“别谈了,谈了也白谈,直接开打吧,反正都是两败俱伤。”
“让美国回忆一下,为什么白宫是白色的。”
可怕!加拿大首都建筑被雪压塌!50辆车被埋 支柱崩断混凝土狂泻
本可以避免
周三凌晨,渥太华市中心的一座六层停车场突然发生部分坍塌,大块的混凝土块和墙体从高处轰然坠落,场面惊险。
此次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什么人员伤亡,但有约50辆车辆至今仍被困在这座横跨Slater Street至Laurier Avenue W的建筑内。
这场事故在周二下午就初见端倪。当天接近5点时,一位细心的市民发现停车场一根柱子出现损坏,立即拨打了911。
渥太华消防部门闻讯迅速派出技术救援队赶往Laurier Avenue W 265号的现场。
消防员到达后发现,情况令人担忧——约5至6根支撑整个建筑的主梁已经弯曲变形,构成严重威胁。
随着搜索的进行,他们还发现加固上层屋顶的水泥柱已经开裂和断裂。渥太华市副建筑官员斯科特(Scott Lockhart)对媒体表示,工程师们认为由于屋顶堆积了大量的雪,建筑物面临随时可能坍塌的风险。
在工程师确认情况危急后,周围道路被迅速封锁,人员全部疏散。然而,这一切并没能阻止灾难的发生——周三凌晨4点47分,停车场的西北角终于不堪重负,轰然倒塌。
从对面大楼拍摄的照片显示,上层的一部分已经坍落到一楼,并被厚厚的积雪覆盖。
魁北克积雪重量专家诺曼德(Normand Tetreault)表示:“积雪加上雨水的累积可能创造了过重的负荷,建筑结构无法支撑。”他还指出,如果及时清除积雪,这场灾难本可避免。
事故发生后,不少车主守在警戒线外,焦急地眺望自己的车辆。尼克(Nick Denton)告诉记者:“我的租来的卡车就停在坍塌部分旁边,如果再有别的地方塌下来,它肯定会被砸中。”
他说在周二傍晚停车时建筑已经被封锁,但当时并没有让他担心的迹象。不过后来散步时,他确实“听到了建筑物发出噼啪和开裂的声音”。
对于一些日常在此停车的上班族来说,这次事故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达娜(Dana Vaughan)说她感到非常幸运,因为周三恰好乘坐公共交通上班,但现在她不得不为寻找新的停车场而发愁,“市中心的停车位本来就很有限。”
她还提到,本周她曾注意到车库内有很多水滴落,当时只以为是雪在融化,“但现在想来,可能就是雪水渗透进建筑结构导致了坍塌。”
从金斯顿开车前来的提姆(Tim Sheffield)和梅(Mae Whalen)则有些庆幸。当他们首次得知坍塌消息时,以为自己的车已经被压扁。
但周三早上到现场一看,似乎他们的车并无大碍。“现在我有点乐观了,”提姆说,“希望他们能在建筑物完全坍塌前加固一下。”
他们计划搭火车回家,还得留好各种票据等着报销。
目前,渥太华市建筑检查项目经理帕特里斯(Patrice Dumais)表示,坍塌的确切原因尚未确定。
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确定建筑物其他部分是否需要拆除或加固,以及能够安全移出多少车辆。
渥太华首席建筑官约翰(John Buck)补充说:“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现场安全,确保剩余的结构稳定。”
目前,警方已关闭了Bank Street和O'Connor Street之间的Slater Street路段,以及Laurier的北侧人行道。停车场管理公司Indigo正在协助那些车辆被困的车主,包括提供出租车凭证等帮助。
这座距离国会山仅四个街区的停车场,去年六月刚被市规划部门批准在此建造一座公寓大楼。
停车场的所有者,保险公司加拿大人寿(Canada Life)目前尚未对此事发表评论。
羞辱! 加拿大在谷歌已变成美国"第51州" 公园全变“州立公园"
又搞这些小动作
美国“霸凌型”人格又出来了,先是特朗普宣布将按时在下周对加拿大实施25%的关税,然后是谷歌地图开舔,把加拿大“省立公园”(Provincial Park)标注成美国“州立公园”(State Park)!
这个举动,直接惹怒了加拿大人,立即炸锅,连政府都出面了。
最开始注意到这件事情的是一个名叫莎蔓莎(Samantha Gietema)的网友,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个朋友在脸书上分享了个北温省立公园的谷歌地图截图,她发现之后立即去查。
一查之后,莎蔓莎发现多个省立公园的标注都被改成了“州立公园”,甚至连“省立公园”这个类别都彻底消失了!
“我一开始还以为是个系统错误,但后来发现很多人在谷歌地图的Help Centre提问,大家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加拿大网友一下子就炸锅了:“这是Bug还是故意的?”
除了BC省,阿尔伯塔省的多个省立公园也被标成“州立公园”。
埃德蒙顿附近的Miquelon Lake省立公园和Lois Hole Centennial省立公园都变成了“State Park(州立公园)”。
现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关系恶化,大家本来对美国意见就很大,加上谷歌地图才把墨西哥湾改成美国湾,一样的把戏现在想用在加拿大身上,网友质疑谷歌地图是否在“刻意误导”。
这件事情在网上引起热议,惊动到了加拿大环境与公园部长。
他表示,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一现象,并向谷歌正式提出更正要求,要求恢复“省立公园”的标注。
没想到,谷歌居然回应,说他们最近没有更改加拿大公园的标签,并强调大部分公园几年前就已经这样标注了。
这个回答不但没有平息网友们的怒火,然而让大家更加火大:“明明几天前还是‘省立公园’,怎么突然变了?”
莎蔓莎质疑:“前几天,这些公园还是正确的标注。甚至有人录屏记录了标签变化的全过程,短短几个小时内,‘省立公园’就被改成了‘州立公园’!”
最近特朗普不止一次提到“第51州”、“吞并加拿大”、“特鲁多州长”等言论,让加拿大人极度不爽,卡在这个时间点改标注,令不少人不得不怀疑,谷歌地图是故意的。
此前,特朗普还在接受采访时大放厥词,说“加拿大本来就不该有边界,它应该是美国的一部分。”
面对舆论压力,加拿大政府也已经出面了,要求谷歌立即恢复“省立公园”标签,并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我们必须明确捍卫加拿大的主权,加拿大永远不会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
谷歌最新声明表示,他们正在积极调整标注,以避免进一步混淆。
一模一样的把戏,谷歌今年已经是第二次骚操作了,之前把墨西哥湾改成美国湾,就已经让墨西哥总统不爽至极,公开表示如果谷歌坚持使用该名称,墨西哥政府不排除对谷歌提起诉讼。
墨西哥总统辛鲍姆表示,墨西哥仍控制着该海湾的大部分区域,“我们对本国大陆架拥有主权”,因此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行政令有效性仅限于“美国大陆架”。
如果说海湾美国和墨西哥有共享主权,这次谷歌手伸得过长了,想改加拿大境内的公园,也是很嚣张了,不能怪加拿大人反应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