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加新网
Exclusive Content
突发! 火车猛撞卡车脱轨 乘客下秒被甩飞 多人死伤惨况曝光; 35节车厢变残骸 起火冒烟
下秒就冲出轨道
就在刚刚!一辆载着近百人的客运火车突然撞车,当场脱轨,乘客瞬间被甩了出去,纷纷倒地,挣扎着爬出来,目前已多人死伤!
根据最新消息,这起火车撞车脱轨事故发生在今天上午,丹麦一列客运列车载着准备周末回家的人们,从首都哥本哈根出发,开往松德堡(Sønderborg)。
乘客们有当地人,也有游客,大家享受着窗外不断倒退的景色,满心期待,结果下一秒,一声巨响传来,他们都还没有来得及探出头去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被一股不可抗力,狠狠地甩了出去!
原来,是这辆列车在经过一个平交道口时,与一辆运载液态肥料的卡车相撞,导致两节车厢当场脱轨!
当时车上的乘客之一透露,“列车突然倾覆,我们只能爬出来,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住在附近的居民约翰尼·巴林·尼尔森回忆:“当时,我们听到一声巨响,不久后就闻到一种奇怪的金属味,四周全是警笛声。”
现场弥漫着刺鼻的气味,部分地段可见液肥泄漏。车上很多乘客都是孩子,很多人被吓得惊慌尖叫,在家长的帮助下,一个个爬出来。
当局立即派出救援队伍,将车上包括约20名儿童在内的乘客挖出车厢,部分乘客身上沾着泥土,一脸泥泞,裹着消防毛毯和绷带,坐在路边,惊魂未定。
警方证实,目前已经确认1人遇难死亡、多人受伤,但具体人数尚未公布,只知道其中2名伤者被急救直升机送往德国的医院,接受治疗。
丹麦国家铁路公司表示,事故发生之后,这个区段的铁路交通已完全中断,并启动了危机小组,并通知附近的居民远离事故区域,以便救援和调查顺利进行。
这次撞车脱轨事故的原因,就是是否与双方司机操作失败、平交道口信号系统正常运作有关,都要等调查结果出来之后才能知道。
火车脱轨的事故,在北美也时有发生,就在8月12日下午,美国德州才刚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火车脱轨事故”!共35节车厢脱轨,车厢歪七扭八地堆叠在一起,脱轨现场附近的田野还起火冒出浓烟!
这起脱轨事故发生在当地时间12日下午2点左右,地点就在戈登镇以东,戈登镇位在沃斯堡西南方约105公里处,这列火车突然脱轨,十分吓人,附近的居民都被一地堆积的车厢残骸吓了一跳。
当地紧急处理部门表示,事故已按危险物品事故处理,所幸没有发现物质泄漏,但还不清楚脱轨车厢内装载何种物品,目前没有人员伤亡,车上所有人员都已经平安被救出来了。
重磅! 加拿大移民部出手 收紧门槛 定居金一夜暴涨30% 连去乡下都变难了!
有人一夜之间多花好几千
加拿大移民部正在收紧各项政策,尤其针对留学生和新移民的各个通道,不少都被砍了。
就在近日,加拿大还宣布对受欢迎的“低门槛”移民项目进行重大调整!
这次被点名的是“偏远社区移民试点计划(RCIP)”,从2025年7月29日起,这个项目的最低定居资金要求将提高30%!
原本按照之前的要求,单身的申请人必须证明自己有7,963加元的定居资金,两口之家必须有9,692加元的定居资金。
调涨后,现在单身申请人必须证明自己有10,507加元的定居资金,两口之家的定居资金也升至13,080加元。
申请人可通过以下方式证明资金能力:
银行对账单(需显示可随时支取的存款)
银行本票、支票、汇票
投资证明(如股票、债券等)
担保人提供的资金支持文件(如适用)
移民部表示,这次调涨是根据统计局2025年发布的数据,将定居资金依照农村地区低收入线50%的标准进行调整。
家庭成员人数
旧标准(加元)
新标准(加元)
涨幅
1人
7,963
10,507
+31.94%
2人
9,692
13,080
+34.96%
3人
12,069
16,080
+33.25%
4人
15,056
19,524
+29.68%
5人
17,145
22,143
+29.15%
6人
19,015
24,975
+31.35%
7人
20,884
27,806
+33.15%
每增加1人
+1,869
+2,831
+51.47%
“这次是为了确保通过这个计划移民的人,都能在抵达后,有能力支持自己和家人在本地的生活。”
30%的定居资金上调,可能会对潜在申请者造成资金压力,但这个项目还在,技术工人和留学生也还是可以考虑的。
注意,已经在加拿大境内工作的申请者,无需满足定居资金要求。
这个项目是为了吸引有技能的工人前往加拿大偏远或农村社区长期工作和定居,同时缓解当地劳动力短缺,并支持急需员工的企业而设立的。
在这么多移民项目中,RCIP一直被视为“低门槛”移民路径之一,特别适合技术工人、普通劳动者和非高学历的申请人。
除了定居资金,申请人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获得社区指定雇主的全职工作offer(非季节性、长期职位)
过去3年内,至少拥有1年(1,560小时)相关工作经验(国际毕业生可豁免)
达到语言要求(根据职业类别,CLB 4-6不等)
...
利好不断! 加拿大再添回国新航线! $92拿下千元机票 低价神技曝光!
双重好消息
九月对华人旅客来说简直是个好消息连连的月份!南航和东航双双宣布增班复飞,让回国机票更好抢、价格更亲民。
根据最新消息,南航计划从9月16日起,新增广州到温哥华的直飞航班,每周两班,分别安排在周二和周五。
CZ329航班从广州凌晨00:25起飞,次日晚上21:45抵达温哥华;回程CZ330则是温哥华凌晨01:05起飞,次日早上06:00到达广州。
票价方面相当给力,南航官网显示9月16日首班温哥华到广州单程直飞经济舱只要3,954人民币,约合760加元。
如果买往返票更划算,以9月16日到10月17日一个月行程为例,经济舱往返票价仅6,120人民币,大约1,177加元。
东航也没闲着,预计从8月27日开始,两条航线每周都有3个班次,具体可以参考我们之前发布的文章:突发! 东航宣布复航 温哥华直飞上海! 中加航线大爆发 直飞航班已有这么多!
就在华人为航班增加和低价机票欢欣鼓舞时,另一个省钱秘籍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
来自芝加哥的理财网红奥帕拉(Casper Opala)在脸书上分享了他用ChatGPT买机票的经历,声称仅用92美元,就买到了原本要1,050美元的机票,直接省下了900多美元。
这位拥有超过800万粉丝的理财达人说,ChatGPT能够发现Google和Skyscanner等传统搜索引擎遗漏的28%航班信息。他把人工智能称为“永不休假的旅行代理”,并分享了七个精准指令步骤。
第一步是告诉ChatGPT“找到下个月从城市A飞到城市B最便宜的路线,包含隐藏路线与替代机场”。
接着询问“哪家经营此航线的廉价航空没有在Google航班与Skyscanner的清单上?”这能揭露那些被主流搜索引擎忽略的航班选择。
对于愿意灵活调整行程的旅客,奥帕拉建议要求ChatGPT“建议可以降低价格的转机城市,即使要分两次订也可以”。这种分段购票的方法被他称为“秘密手段”。
第四步是询问AI“这个月是否有从某机场起飞的错误票价、快闪特价或超乎寻常便宜的航班?”奥帕拉表示,AI能获取比旅游博客更新的信息。
随后让ChatGPT“在所有平台上比较此一航班的价格,现在哪里最便宜?”省去了自己逐一对比数十个网站的麻烦。第六步是要求AI“连续监测这个路线4天,如果出现低于95元的票价就通知我”。
最后一步是“比较订两张单程票与来回机票哪一种较便宜”。奥帕拉说,通过这套方法,他现在每次旅行都使用ChatGPT,效果远超传统搜索引擎。
旅游优惠网站专家莫伍德(Dawn Morwood)也支持这种灵活搜索的方法。她表示,选择周二或周三出发的航班通常比周末便宜,因为大部分旅客喜欢周末飞行来充分利用休假时间,所以周六票价通常最贵。
莫伍德还提醒,提早订票不一定能省钱。她曾见过有人提前十个月订票,结果在出发前几周同一航班降价了200英镑。
对于经常往返中加两地的华人来说,九月简直是双重好消息。航班选择增多,票价更合理,再加上AI助手帮忙找便宜机票,回国旅行变得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实惠。
豪华邮轮噩梦! 乘客被困32℃”水上蒸笼” 天花板漏水 花15万买罪受 “走廊全是咳嗽声”
纯纯煎熬
炎炎夏日里,外出度假不用想行程,搭上豪华游轮,吃喝玩乐应有尽有,船停哪儿就在哪儿玩一会儿,简直不要太享受。
谁也没想到,一趟本该悠闲自在的豪华之旅,最后竟会演变成地狱般的噩梦。
来自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的一对夫妻——78岁的约翰·卡萨(John Kaasa)和77岁的罗斯玛丽·卡萨(Rosemary Kaasa),最近计划了一场豪华邮轮之旅。
约翰之前生病了,花了一段时间才康复,想着人生就是用来享受的,走过大半辈子的老两口就决定来一场奢华的欧洲邮轮之旅,花了2.2万美金,登上了维京邮轮。
此次航程计划是15天,沿着欧洲内河惬意航行,
“我们以为这是一次圆梦之旅,结果没想到成了噩梦。”
目前,欧洲各国正在经历罕见的极端热浪,虽然各大旅游景点人山人海,但热也是真的热,气温不断飙升,有的地方有41℃!
本来吧,只要不下船,这天气也跟他们没关系,可偏偏就这艘邮轮的空调突然坏掉了!
这下子,原本清凉舒适的船舱顿时变得闷热不已,成了“桑拿房”,大家被热得受不了了,只能拿着小电扇和湿毛巾物理降温。
空调坏了,总得开窗通通风吧。
但邮轮的船员却下发了通知,让乘客们“不要开阳台门,否则飞虫会进来。”
夏天就怕这种虫蚊疾病,船舱周围迅速聚集大量小飞虫,大家都快崩溃了。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全船人在高温天中苦苦煎熬了5天,然后又遇上了河道水位因旱情下降。
邮轮公司紧急安排全体乘客转移到另一艘船上去,没想到,这艘船的空调也坏了,舱内温度一度达到32℃!
本来以为这已经不能再糟了,但就在这时,他们又发现天花板开始漏水,水滴直接落在行李与床铺上!
这一滴水,直接把罗斯玛丽原本就紧绷的理智彻底断线,当场要求与船长交涉,情绪激动到连丈夫都不得不拉住她:“我得让她坐下来冷静”,约翰苦笑道。
气冲冲地投诉完,夫妻二人又生病了!
约翰和罗斯玛丽的身体接连出现严重不适,别说下船观光了,只能卧床休息,直至15天的煎熬航程结束。
约翰回忆,他们走廊里到处能听到乘客咳嗽的声音,“一间接一间,没有逃避的空间。”
回到美国后,医生诊断他们双双患上支气管炎。
好好一场庆祝大病初愈的豪华之旅,结果还害得两人又生病了,花了2万块还啥都没享受到。
罗斯玛丽越想越气,直接联系邮轮公司的CEO投诉。
起初,公司只愿意提供价值1000美元的抵用券作为补偿,但罗斯玛丽的顾问鼓励她“向各个渠道投诉,让他们觉得让你走才是最省事的办法”。
罗斯玛丽照做了,直接爆料到媒体。
终于,在电视记者介入并联系维京公司后,双方才达成了和解。但由于签署了保密协议,具体赔偿内容未对外公布。
尽管事情已告一段落,但他们两人的心情仍难以平复。“我已经不只是愤怒了,我是非常、非常失望。旅行会有意外,但至少应该让乘客觉得自己被照顾和尊重吧。”
突发! 飞机失控坠毁 当场起火; 载174人波音高空出事; 机场惊传枪声 乘客抱头趴地
生死瞬间
最近这一周也不知道咋了,各种空难和航空事故接连发生,让人出趟门都不能安心。
本周三,一架从度假胜地飞回美国的飞机突然坠毁,掉落在住宅区,瞬间起火,浓烟滚滚!场面恐怖!
据悉,这架飞机原定从加勒比海的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出发,飞回美国。
本来都已经快接近机场跑道了,没想到,就在距离跑道仅仅1英里的住宅区,飞机突然失控,从高空猛然坠入附近的住宅区,高速冲入一棵大树,最后重重摔落在地上!
事发当时,这里正好居民密集,大家都在外面活动,亲眼看一架飞机直冲冲地往这边俯冲过来,都吓得四处闪躲。
下一秒,巨响传开,好好一架飞机就已经摔成了满地残骸狼藉,当场起火冒烟!
整条街区都陷入混乱,离得最近的居民最先冲向冒烟的破碎的飞机残骸,有人从自家花园拉起水管,就拼命喷洒机身,防止火势蔓延。
一名打着赤膊的男子因为担心随时发生爆炸,不断大喊着,让围观者远离残骸。
飞机坠毁的地点距离民宅就几米的距离,就连警察都感叹,这真的算幸运的了,如果飞机砸进房子里,后果不堪设想。
据调查,是一家4口开飞机去度假,然后在回程中出事,机舱内的4名乘客,包括两名十几岁的女孩,被困在严重损毁的机身内,随后被居民与赶到的警察合力救出。
所幸的是,所有人都存活下来。
除此之外,本周还有两架客机发生意外——
一架法航客机在西班牙上空发出紧急求救信号、另一架飞往伦敦的瑞安航空班机因“安全威胁”被战机紧急护送!
8月13日,法国航空的AF1896航班按照计划,从巴黎戴高乐机场起飞,原定飞往摩洛哥卡萨布兰卡。
然而,正当飞机在西班牙领空巡航至35,000英尺高度时,机组人员突然向空中管制员发出“7700”求救信号!
紧接着,这架飞机就偏离原定航路,向西南方向转飞,并最终紧急降落在选择在西班牙机场。
目前,法航方面尚未公布事件原因。
8月11日,瑞安航空的一架波音737客机载着174名乘客,从保加利亚起飞,原定飞往伦敦。
没想到,就在这个FR9962航班进入塞尔维亚空域时,保加利亚当局接到举报,说机上有“一名巴勒斯坦男子计划实施危险行为”!
捷克当局在接到情报后,立即拒绝这架飞机进入其领空,并要求航班改道至德国空域。
机长判断后选择不进行紧急迫降,而是申请额外安保措施,按计划直飞伦敦。
于是,德国派出了两架德军“台风”战斗机全程护送。
降落后,这架飞机立即就接受调查。这架飞机上并没有巴勒斯坦籍乘客,报警是虚假信息。
8月13日,还有机场突然传出枪声,航站楼瞬间陷入混乱,乘客惊慌失措!
事情发生在13日上午,悉尼机场T2航站楼。
一个平常工作日,机场里面人来人往,大家都在忙着登机托运行李。
就在这时,一声枪响突然响彻整栋航站楼,大家都吓到了,有人下意识地寻找庇体,有人探头查看发生什么事。
澳大利亚联邦警察透露,这天,他们是接到了通报,说有一名曾被赶出机场的男子再次出现,于是出警。
当时,这名41岁的男子不顾劝阻进入机场,且在航空公司的值机柜台附近“表现可疑”,引起工作人员注意。
警方试图与这名男子交涉,但这人表现出“攻击性言语和动作”,被多名警员及路人合力制服。
就在双方搏斗挣扎中,一名警员的步枪意外走火,子弹击中1米以外的咖啡馆烤箱。
随后,这名男子被警方逮捕。
所幸的是,这次走火事件没有造成人员受伤或航班延误。
惊魂! 航班机舱内乘客疯狂互殴 小孩吓到尖叫 全体被困等警察!
机舱成战场
瑞安航空一架从伦敦斯坦斯特德飞往里斯本的航班昨晚发生严重骚乱,警方紧急出动,处理机上打斗事件。
而事件起因,竟然是一名婴儿的哭声,引发了乘客间的激烈冲突。
昨晚近7点,这架航班刚刚在里斯本机场着陆,机舱内便爆发了混乱场面。现场视频显示,乘客们站在过道中相互推搔,惊恐的儿童在背景中不断尖叫哭泣。
一位母亲试图安慰自己的孩子,声音颤抖地说:“没事的,我们马上就走。”整个机舱弥漫着紧张恐惧的气氛。
据当地媒体报道,冲突发生在两名乘客之间,导火索是一名婴儿在飞行过程中的哭声。
虽然婴儿在航班早期就开始哭泣,但乘客间的紧张情绪直到飞机降落后才彻底爆发。
警方接到机组人员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为确保安全,所有乘客被要求留在机舱内,直到执法人员到达并控制住局面。
瑞安航空发言人向媒体表示:“这架从伦敦斯坦斯特德飞往里斯本的航班机组人员在8月12日请求警方协助,因为两名乘客在机上行为失控。飞机降落后立即由当地警方接管,这些捣乱乘客已被带离。”
该发言人强调,瑞安航空对乘客不当行为采取零容忍政策,将继续采取坚决行动打击无理乘客行为,确保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中出行。
这并非瑞安航空近期发生的唯一乘客冲突事件。上个月,保加利亚索菲亚机场发生了另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
一名女乘客因手提行李超重被禁止登机,当场崩溃大哭,甚至跪在地上用拳头敲打舱门。机场工作人员告知她的手提行李尺寸超标,需要支付额外费用。
目击者尼古拉·斯特凡诺夫(Nikolay Stefanov)描述了这一令人震惊的场面。这名女性乘客拒绝缴费,坚持认为自己的行李符合规定,随后在登机队列中开始尖叫哭泣,发泄对瑞安航空严格行李政策的不满。
瑞安航空发言人解释说,这名乘客购买的是基本票价,只允许携带一个小型随身包。由于她的行李超出允许尺寸,按规定需要支付标准行李费用。但乘客拒绝付费并对工作人员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因此被拒绝登机。
航空旅行本应是便捷的体验,然而,类似的事件提醒我们,旅途中一个小小的误解或情绪失控,都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
突发!美国暂停对加拿大加税!绝不妥协硬刚到底 特朗普服软;劝你别再折腾 好自为之
纯纯折磨人
就在刚刚!特朗普宣布对加拿大的25%关税再延迟一个月!
豁免范围是北美贸易协定项下的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为期一个月,到4月2日为止!
预计,美国从这两个国家进口的商品中有一半以上将有资格获得豁免。
卢特尼克也强调,这项最新的暂缓措施只会持续到4月2日。
大家注意一下这个日期,4月2日也是特朗普2.0政府第二波关税的生效日期,届时特朗普计划实施对等关税,对其他国家征收与美国出口产品相同的进口税。
特朗普到时候会不会发癫,一下子两项关税一起加起来征收,现在谁都说不好。
卢特尼克透露,美国现在喊暂停,也就是在给加拿大和墨西哥更多时间,在限制芬太尼进入美国方面取得更多的进展。
如果一个月后拿不出让特朗普满意的结果,25%的关税可能会重新实施。
特朗普接二连三的关税威胁已扰乱金融市场、降低消费者信心,并使许多企业陷入不确定的氛围,招聘和投资均出现延迟。
昨天美国豁免汽车产品关税的时候,加拿大就已经强硬表示,除非取消,加拿大报复性措施不会停止,各个省长也已经纷纷下架美国酒类。
美国酒业大佬表示,加拿大下架酒类产品比实施关税还可怕。
除此之外,安大略长道格·福特从本周一开始,就对向纽约、密歇根州和明尼苏达州 150 万户家庭和企业提供的电力征收 25% 的关税。
今天早上,加美股市全面下跌,暂停的消息传来之后,出现小幅反弹。
特朗普上任30天,仅在关税问题上就反反复复快10次,一天一个变。
关税战开打的48小时内,美加两国政府各个层级都进行了密集的通话往来。加拿大这次会如何应对,还要等特鲁多和各省长回应,但白宫现在释放的不可预测性和混乱性太多了。
加拿大外长乔利接受表示,加拿大对“每30天经历一次这种无理闹剧”不感兴趣,特朗普想削弱加拿大,试图吞并,“他(特朗普)自己就曾经这么说过”,但加拿大强硬起来了。
到这里,大家应该都看出特朗普的套路了,捉摸不定,纯纯折磨人、搞人心态的。
美国明尼苏达州州长蒂姆·沃尔兹表示,这是一场“不必要且代价高昂的贸易战,虽然总统可能不重视为我们的经济贡献数十亿美元的合作伙伴关系,但明尼苏达州却重视。”
但特朗普哪是能听一个州长话的人,该干嘛还干嘛。
昨天才和特朗普通过电话的特鲁多表示:可预见的未来里,关税战还将持续!
BC省长刚刚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豁免是一回事,但这次特朗普已经让加拿大意识到,不能太过依赖单边国家,不论是在什么问题上。
就目前来看,加拿大暂时没有因为豁免1个月而取消报复性措施,所有美国商品入境都加征25%附加税的措施已经生效!去美国购物也需要申报!
附加税适用于所有原产于美国的商品,无论是商业用途还是个人用途,即使这些商品从非美国国家出口至加拿大,仍需缴纳附加税。
受25%附加税影响的美国商品涵盖肉类、牛奶、奶油、黄油、酸奶、奶酪、面包、意大利面、木材制品、服装、行李箱等多个品类。
边境据透露,这些措施适用于商业货物、邮寄或快递进口商品,以及超出个人免税额度的旅客携带物品。
加拿大政府表示,附加税将一直有效,直到美国取消其对加拿大的不公平贸易限制措施。
附加税的支付方式与海关关税和税收相同,需在规定时间内缴纳。
BC省长尹大卫表示,希望居民优先在本省及加拿大境内旅行和消费,支持本地经济,而不是前往美国购物。
关税照加! 刚刚! 特朗普土豆通电话 再次羞辱特鲁多 给点小豁免 没有加拿大的份儿
预计是一场硬仗
就在刚刚!美国宣布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关税松绑,豁免汽车行业1个月!
今天中午,特朗普和特鲁多通话50分钟,挂了电话后,特朗普就连PO了两条贴文。
“特鲁多打电话给我,问我关税的问题,我告诉他很多美国人都因为从加拿大和墨西哥流入的芬太尼死亡,但现在已经没什么让我相信这种现象能被阻止了。他说情况已经在好转了,但我说这还不够好。”
他表示,双方还算“友好”地结束对话。
“他没告诉我加拿大选举什么时候举行,我就好了奇了,为啥呢,然后就意识到,这人可能试图藉关税赖着不想下台,祝你好运吧,贾斯汀!”
短短3分钟后,特朗普又PO了一条,又把矛头对准了“加拿大州长特鲁多”,说加拿大边境政策薄弱,允许大量芬太尼和非法移民涌入美国。
白宫官方的最新声明:我们将对通过美加墨贸易协定来往的所有汽车提供一个月的豁免期!但4月2日的对等关税还按计划实施!
昨天加拿大宣布报复性关税之后,特朗普就当场跳脚,放狠话说:你们现在加多少,下个月对等关税我会全部算上去再要回来的!
这么看来,下一轮关税恐怕更恐怖...
也就是说,这次全面关税政策还是照样实施,只不过对“汽车三巨头”豁免,延迟1个月征收,包括Stellantis、Ford 和General Motors,均不是加拿大车企。
昨天,美国商务部长就透露,说特朗普正在考虑妥协,给关税松绑,并多次强调美国对加墨征税的主要原因是芬太尼问题,暗示关税可能仍维持在25%,但部分商品类别可能获得豁免。
因为关税松绑的消息,加拿大股市稍微反弹,加元对美元小幅回升。
加拿大财政部长多米尼克·勒布朗(Dominic LeBlanc)明确表态:“我们不接受任何部分减免关税的方案,我们的目标是让自由贸易协议得到尊重,让所有关税被完全移除。”
安大略省长福特也表示:我们将坚守立场,一系列报复性措施照样进行,没有什么所谓折中方案,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取消关税!
“他们低估了加拿大人民的力量和意志,美国商务部长和特朗普都是很聪明的商人,但他们打错算盘了。”
安大略省的美国酒类商品每年销售额近10亿,全部下架。
特朗普这次的大规模关税政策,影响的是整个北美的经济,就连产业专家都表示,“这就好比一场8级地震,就算做好了完全的准备,冲击还是不言而喻!”
第一波征收关税的是加拿大、中国、墨西哥,美国3大贸易伙伴一起得罪,长年进口中国商品的西岸港口货物吞吐量立刻骤减,未来几个月各种商品的价格就会出现暴涨。
加拿大更惨,本来物价就逆天,这下子直接凉凉。
下周就是央行利率决定会议了,在美国关税已经生效,一些经济学家预计加拿大央行这几个月可能会被逼无奈,加快降息的频率!
目前,加拿大央行的隔夜利率维持在3%。
经济研究机构Capital Economics 北美副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布朗表示,美国维持关税政策会使加拿大经济陷入衰退。即便关税持续不久就被取消,美加贸易关系仍将受到深远影响。
在移民减少、生产力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加拿大的GDP增长可能会比此前预测的更加疲软。
为了挽救经济,“央行在下周的会议上极有可能降息至少25个基点,甚至可能大幅下调50个基点。”
关税推动物价上升、加元贬值加剧生活成本危机,加拿大即将迎来“裁员+涨价潮”!很多加拿大人都已经开始囤货了!
第一波关税针对的行业是:汽车行业(推迟1个月)、铝业、制药行业、木材行业、石油和天然气(税率10%);
作为首轮反制措施,加拿大对美国的柑橘类水果、家禽、鸡蛋、乳制品、番茄和咖啡征收25%关税。
第二轮报复关税清单包括美国牛肉、部分生菜、鱼类、尿布、坚果类。
食品行业专家表示,虽然加拿大杂货价格不会立马上涨,因为这些东西加拿大也有,实在不行还能从别的国家进口,但成本还是上升的,有一段“反应期”。
很多人也趁着现在加上还有货、便宜的时候,赶紧囤刚需品。
有媒体甚至整理出来一份“囤货清单”,142种进口商品将全线涨价——
从吃的:进口鸡肉等禽肉类产品、牛肉、猪肉、羊肉等肉制品、鸡蛋、牛奶、酸奶、黄油、奶酪等乳制品
生活必需品:香皂、洗发水、牙刷、牙膏、剃须产品、化妆品、卫生纸、餐巾纸、纸巾、包装纸盒、床单、枕头、等家具类产品
电器、机械及汽车用品:吸尘器、洗碗机、微波炉、电熨斗、空气炸锅、咖啡机、烤箱等厨房家电
服饰和鞋类:服装、鞋帽、围巾、皮包、公文包、手提箱、旅行箱、手套
奢侈品:钻石、金银、名牌包、手表、太阳镜
到建材和家具:地板、门窗、橱柜、沙发、椅子、床架、书桌
统统涨价!
一个住在多伦多的妈妈重新算了家里的开支,表示孩子还吃的花生酱三明治都快成“轻奢午餐”了。
加拿大人纷纷取消美国行,航空公司和旅行社也将迎来寒冬。
旅行社Flight Centre Travel Group Canada 透露,今2月份前往美国的机票预订量较2024 年同期暴跌40%。过去3个月内,每5名游客中就有1人取消赴美行程。
加拿大廉航Flair Airlines 抓紧机会,推出 “反关税”特惠机票,鼓励旅客避开美国,转而前往加拿大国内、墨西哥及加勒比海等热门度假胜地!全线机票直降25%!
据经济专家分析,这场贸易战有三种走向——
一,速战速决:特朗普30天之内取消关税,物价还能缓慢回落;
二,寻求出路:加拿大转向国内、欧洲、亚洲市场,找新的供应商,过渡期可能会有短暂缺货现象;
三,死磕到底:贸易战持续到今年年末,引发新一轮通货膨胀,年均通胀率上涨30个基点,加拿大失业率上升到8%;
加拿大零售委员会建议:大家优先选择本地产品,随时关注各大超市的折扣消息,必要时适量囤点货,大家皮绷紧一点,这次贸易战有可能比加拿大的冬天还要漫长。
突发! 美加贸易战正式开打! 特朗普"摧毁加拿大经济"为吞并铺路; 报复加税 经济雪崩才刚开始!
后面还有好几轮关税
美国25%的全面关税生效第一天,加拿大反应激烈。
一大早,特鲁多就召开新闻记者会,正式回应特朗普的关税措施:“非常愚蠢的行为”!加拿大人的未来将十分艰难!
“我不准备美化现实,现实就是,一切会变得很艰难,但我们会团结一致,这是加拿大人一直以来的做法。”
今天凌晨12:01起,关税已经全面生效,美国对所有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征收25%关税,同时对加拿大的能源出口额外征收10%关税。
对此,加拿大迅速实施反制:
对3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征收25%关税(首批报复措施);
3周后,对额外125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征收关税;
特鲁多表示:
“加拿大的报复性关税将一直持续,直到美方撤销关税。加拿大是理性而有礼貌的,但我们绝不会在国家利益受损时退缩,我们会强硬回击,让美国明白,与加拿大开战,没有赢家。”
“特朗普想看到加拿大的经济彻底崩溃,因为这样吞并起来更加容易,但这绝对不会发生!”
加拿大政府还将采取法律和经济层面的双重反制手段:
美国的关税政策违反了《美墨加贸易协定》且损害北美自由贸易,加拿大会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交争端解决申请,指控美国违反国际贸易规则;
“特朗普的关税锤子将沉重打击加拿大经济,”BMO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道格·波特(Doug Porter)警告,“如果关税持续1年,经济将面临中度衰退的风险。”
4月2日,美国还计划对所有贸易伙伴实施“全球对等关税”。
与此同时,昨天说要断美国电的安大略省省长福特也召开了的新闻会,强硬表示,安省也将在第一时间实施反制措施,所有美国酒类下架、禁止美国公司参与加拿大基础建设采购案竞标、撕毁与马斯克星链价值1亿的合约!
福特表示,加拿大需要意识到,美国这次关税措施会摧毁加拿大的经济,而加拿大需要转移重心了,与其依赖不靠谱的美国,需要走出舒适圈。
除了美国,加拿大与全球51个国家都有免税政策,转移经济重心才是活路,拓展欧洲和亚洲国家的市场。
特朗普还在在位4年,各种不稳定因素还将持续很长时间。
至于断电措施,福特表示这场贸易战才刚刚开打,按照美国目前的计划,未来还有好几波关税措施,“拉电闸”会留到后面用。
他今天也明确警告美国纽约州、密歇根州和明尼苏达州的州长,如果特朗普进一步征收关税,安大略省将分阶段切断电源,先对各州电力征收25%的附加费用,然后直接拉下电闸!
仅安大略省,就为这三个州的150万户提供电力。
“不要怪美国老百姓,要怪就怪特朗普!”
在谈到撕毁星链合同的时候,福特还顺带骂了一顿马斯克忘恩负义,“他是在我们省皇后大学接受的教育,结果现在成了美国总统的右手,反咬加拿大,他应该感到羞耻!”
最后,福特表示今天下午特鲁多和各省长要开会讨论具体应对细节,到时候各省的报复性反制措施计划和补助民企民众的计划都会更加明确。
虽然没有提到具体金额,但福特透露政府准备像新冠疫情时期那样,宣布各种补贴政策,帮助加拿大人渡过难关。
加拿大商界对美加贸易战的升级也表示强烈担忧,认为将对加拿大制造业、农业和普通消费者造成重大影响。
加拿大独立企业联合会主席丹·凯利(Dan Kelly)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加拿大经济是一次重大打击。”
保守党党魁今早也对表示加拿大一定会挺过去的,加拿大人现在要做的就是别把钱花在美国货上,寻找我们自己能生产的、舍弃不需要的、转向别国生产的商品。
关税将导致加拿大出口商成本上升、生产链受阻,并推高国内商品价格,加剧通胀压力。
美加贸易战不是没打过,2018年特朗普第一次在任期间就开打过一次,但此时非彼时,疫情过后的加拿大经济更加脆弱,现在是雪上加霜。
但面对特朗普的重重威胁,加拿大也下定决心反击了。
如果特朗普不撤回关税政策,加拿大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报复行动,包括:对更多美国产品实施高额关税(如农业、能源和消费品);限制美国企业投资和运营;通过国际贸易组织施压;
与此同时,正如特鲁多先前预告过的,政府可能出台企业补助计划,帮助受影响行业渡过难关。
消费者面临物价上涨风险,可能影响日常用品、能源和汽车市场。不少加拿大人提前2周就开始囤粮、囤卫生纸等生活必需品了。
重税政策下,加美供应链可能重组,更多企业或将寻求欧洲或亚洲市场,替代美国。
目前来看,美加贸易战升级,美国和加拿大只会是两败俱伤。
加拿大出口商将遭受直接冲击,尤其是汽车、钢铁和能源行业。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也将付出代价,特别是依赖加拿大能源和原材料的行业。
2月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以“非法移民跨境”和“芬太尼入境”为由,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实施关税政策。
加拿大和墨西哥接连推出计划,在这两个问题上做出成果,特朗普却玩起了套路,1天1个说法,把人耍得团团转,最后关税大刀还是砍下来。
不仅如此,数据显示最近两年从美国流入加拿大的毒品和枪支数量翻了一倍,美国却熟视无睹,只看自己想看到的,一味指责加拿大。
美国政府目前的状态,对加拿大而言,敌大于友。
今天这个25%全面关税+10%能源关税仅仅是贸易战的开端,4月2日还有对等关税,后面还有软木材关税翻倍、针对药品和晶片的关税。
美国商务部周一宣布,计划大幅提高对加拿大软木(softwood lumber)的反倾销关税,对多数加拿大木材生产商的关税从7.66%提高至20.07%,几乎翻三倍!
只要特朗普觉得美国委屈,未来4年乱挥关税大刀也不是不可能。
周一下午,特朗普一开口确定关税暗示生效,美国股市立即受到冲击,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2%,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1.5%,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2.6%。
议会成战场! 烟雾弹炸响 催泪瓦斯乱飞 议员互扔鸡蛋 多人受伤!
场面太魔幻
烟雾弥漫、照明弹闪烁、议员互殴,塞尔维亚周二的议会上,场面堪比好莱坞动作片!
春季会期刚开议,议会就变成了一个政治“擂台”,一场不折不扣的大乱斗让至少三名议员受伤,其中一人还伤得不轻。
当地时间周二,塞尔维亚国会本该是好好讨论一项增加大学教育经费的法案,谁知会议开始还不到一小时,整个议场就乱成一锅粥。
反对党议员先是吹起哨子抗议,接着竟然点燃并扔出烟雾弹和照明弹,有人说他们甚至往议场里放了催泪瓦斯!现场还有人四处投掷鸡蛋和水瓶,一时间,议会秩序彻底崩盘。
面对这场闹剧,议长安娜·布纳比奇(Ana Brnabic)气得不轻,直接把反对党骂成了“恐怖分子团伙”,还通报说有一名伤者情况挺严重。
她在混乱中对反对党怒斥道:“这个国家会继续存在,会继续运转,也一定会继续胜利!”
那么,是什么点燃了这场“政治火药桶”呢?说白了就是双方的政治分歧太大。
反对党坚持认为,总理米洛什·武契维奇(Milos Vucevic)已经递交辞呈,在议会正式确认他辞职之前,政府根本没资格通过任何新法律。
左翼议员拉多米尔·拉佐维奇(Radomir Lazovic)也表态说,反对党愿意支持学生们要求的教育经费法案,但坚决不接受议程上其他那些决议。
这场议会“大闹剧”,其实是塞尔维亚深层次政治危机的一个缩影。自从去年
11月1日那场悲剧发生后,这个巴尔干国家就一直处于动荡不安中。
当时,塞尔维亚北部城市诺维萨德(Novi Sad)的一座火车站,混凝土雨棚突然轰然倒塌,夺走了15条无辜的生命。
民众和批评者们都认为,这不是什么意外,而是政府腐败和无视安全规定的必然结果。
事故发生后,由学生主导的抗议活动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增加教育经费正是抗议学生的核心诉求之一。
在持续数月的民众压力下,塞尔维亚总理武契维奇于今年1月递交辞呈,但根据程序,议会必须确认其辞职才能生效。
目前,塞尔维亚政局依然紧张。反对派要求成立过渡政府并举行自由公正的选举,而执政党则拒绝让步。
在这种政治僵局下,议会骚乱是否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政治变革,仍有待观察。
关税凌晨生效!加拿大硬刚“敢动手就断电”; 本国元首无动于衷 民众疯狂囤货
特鲁多赶紧摇人
按美国给出的时间表,第一轮关税在今晚午夜过后开始生效。这也就意味着,美加贸易战正式开打!
然而,特朗普政府的态度却还是令人捉摸不清,特朗普本人上周口号喊得很响亮,按时收关税,但商务部长昨天接受采访时漏了口风:没有最终决定。
在昨天的采访中,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关税会先“实施某些项目”,且税率比25%低,但具体细节还要等特朗普定夺。
一如既往的模糊说法,加拿大已经不纠结特朗普会不会实施关税这件事情,专注于如何应对。
就在今天,上周刚连任的安大略省长福特召开记者会,强硬表态:
如果美国对加拿大商品征收关税,就直接切断向多个州输送的电力供应!采取一系列报复措施!
“如果他们想摧毁安大略省,我会毫不犹豫地、面带微笑地切断他们的能源供应!”
注意,安大略省是纽约州、密歇根州、明尼苏达州的主要电力供应来源,福特如果真的发狠,这些地方都会遭殃。
福特这么强硬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明天25%关税一实施,安省的汽车制造业、钢铁生产等关键行业都会受到严重冲击,商品零售价格也会大幅上涨,加剧本就严重的通货膨胀。
虽然特朗普最终实施的具体规模和范围还没有定数,但福特从一开始态度就强硬,表示一定会报复,拟定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断美国的电、撕毁与马斯克价值1亿的合约、禁卖美国酒品、支持联邦政府的对等报复关税。
在加拿大10省3地中,除了阿尔伯塔省之外,其余地区政府对美国关税政策都持强硬态度,与安省一样可以断美国水电的还有阿省和BC,但BC政府目前忙着转移经济中心,没有明确表态。
一旦新的全面关税实施,不仅加拿大各行各业受到冲击,美国经济也会受影响并被重塑,与三个最大贸易伙伴—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的关系也会被颠覆,新关税很可能成为特朗普2.0时代影响最全面的政策,对年进口值达1.5兆的商品课征关税。
不仅如此,特朗普昨天还下令启动新的贸易调查,未来还可能对进口木材征收进一步关税!
全面关税+金属关税+对等关税+木材关税,这一系列关税最后会实施到什么程度、什么范围,目前都是未知数,但肯定是一大波冲击,未来4年美国到处“收钱”也不无可能。
有人认为特朗普是希望通过关税政策增加财政收入,有人说特朗普只是想用关税作为谈判的筹码,用来吓唬人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面对美国10%关税威胁到现在都没回应,就是在观望他究竟想要什么。
但放在加拿大身上,可能就有点费解了,因为美国提出的要求,加拿大都照做了,边境安全加强、跨境毒品打击加大,美国也承认确实有成效,但关税大刀还是要砍下来。
就连美国也承认,关税可能会使北美的供应链陷入混乱。
周旋了好几周,加拿大放弃谈判,开始准备报复。
明天关税一实施,除了关键产业受冲击,加拿大零售商店里的东西也会跟着涨价,尤其是冬季新鲜农产品。
加拿大连锁超市巨头Loblaw表示,他们只有不到10%供应是来自美国,主要是农产品,关税会影响直接进口的食品,如生菜和西红柿。
不少加拿大人早就开始囤货了,家住哈利法克斯的帕克和妻子爱丽丝过去几周一直在囤大豆、黑豆、花生酱、卫生纸、厨房用纸和面巾纸。
自从听说美国关税的威胁后,他们就陆陆续续开始囤东西了。
帕克是个退休教师,他担心美国和加拿大的贸易战会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但至少我们已经有所准备。”
另外,加元也因为美国关税威胁不断下跌。
即便没有关税,加拿大的经济本身也在持续下滑。
数据显示,2024年加拿大人均实际GDP下降 1.4%,2023年下降1.3%,加拿大人的经济状况正逐步恶化,央行副行长Carolyn Rogers将当前经济形势形容为“紧急状态”!
特鲁多执政9年来,加拿大人均GDP仅增长1.9%,而美国同期增长了14.7%,加拿大经济落后程度可谓前所未有。
用数字说话,2024年美国人均GDP是$66,300,加拿大人均GDP$44,400(按2015年美元汇率算),差了$22,000。
如果按2024年的汇率算,差距直接拉到$28,000。
卡尔加里大学经济学家Trevor Tombe指出,2023年美国人均GDP已比加拿大高43%,预计2024年差距将扩大至50%,“这种惊人的经济差距,在现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这次摆在加拿大面前的不仅仅是经济危机,还有主权危机。
特朗普三天两头喊着要吞并加拿大,已经让不少人不满,加上谷歌前段时间把用在墨西哥湾的损招故技重施在加拿大身上,把省立公园偷偷改成美国州立公园,大家危机感满满。
今天,特鲁多就去“摇人”了!
据悉,特鲁多今天去见英国国王查尔斯了,讨论如何保护加拿大国际主权。
他表示,“对加拿大人来说,当前没有什么比捍卫我们作为一个国家的主权与独立更重要的了”。
最近美国动作多多,英国王室对此保持沉默,引发不满。
前加拿大驻挪威大使阿图尔·维尔琴斯基昨天在社交平台X发文质问:
“如果查尔斯三世国王连为我们的国家主权发声都做不到,加拿大人需要重新思考他作为加拿大元首存在的意义。”
要说加拿大也是够难的,本来就因为经济和移民问题忙得焦头烂额,经过政坛动荡,特鲁多宣布辞职,党内准备选举,现在又碰上个懂王+癫公属性的特朗普,日子没一天是好过的。
说来说去,默默咬牙扛的还是老百姓…
狂摇10秒! BC突发4.1级地震 大温居民被震醒 余震在路上!
没有收到任何警报
周一清晨5点02分,BC省南部一场4.1级地震猛然袭来,成千上万的大温居民从睡梦中被惊醒。
这次地震震中位于温哥华岛的西德尼(Sidney)以东约42公里处,接近美国华盛顿州的奥卡斯岛(Orcas Island),距离省府维多利亚约45公里,距离温哥华市中心约70公里。
地震深度在15-20公里左右,震感范围从库特尼(Courtenay)一直延伸到美国塔科马(Tacoma)。
加拿大自然资源地震学家约翰·卡西迪(John Cassidy)表示:“这真是个粗暴的叫醒方式。”
卡西迪在接受采访时称,他当时正在北萨尼奇(North Saanich)熟睡,突然间“一切都在疯狂晃动,还伴随着持续至少10秒钟的隆隆声。我用枕头蒙住头,等到震动完全停止后才起身查看电脑。”
从居民的亲身经历来看,这次地震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吓。
住在维多利亚附近科尔伍德(Colwood)的罗恩·斯彭斯(Ron Spence)告诉媒体,他和妻子是先听到后感觉到地震的:“我们在地震袭击房子前大约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秒就听到了它的声音。震动持续了约半秒到一秒,房子摇晃,窗户上的防风百叶窗哗哗作响。”
居住在北温的菲尔·塔平(Phil Tapping)和妻子同样被晃动惊醒:“感觉床在摇晃,我们的婴儿监视器也被激活了。虽然震动相当短暂,但我们俩立刻就知道这是地震。”
作家让·帕特考(Jean Paetkau)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这是她在该地区感受过的最强烈的地震:“我躲到床和书柜之间的空隙,双手仍在颤抖。现在与孩子们坐在楼上坚固的木桌旁。”
不少大温华人也都感受到了震动。
值得注意的是,最初地震被报告为4.6级,但不久后被修正为4.1级。另外,美国地质调查局则报告称这是一次4.5级地震,位于奥卡斯岛以东约10英里处。
卡西迪提醒公众,可能会有几次余震:“这次地震足够大,我们预计会看到3级左右的余震,可能会有感。”
但他同时强调,这次地震与该地区过去两周发生的其他地震并无关联:“我们不认为最近几天感受到的这些地震之间存在联系。它们相隔足够远,也是不同类型的地震。但这个地区每天都有小地震发生。”
尽管地震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据紧急信息部门(Emergency Info B.C.)通报,目前没有收到任何损坏报告,也不会发生海啸。
由于地震震级和强度低于可能造成伤害的阈值,因此没有发布公共警报。然而,不少居民对此都非常不满。
住在北温哥华的贾斯明(Jasmine Bryan)被她的伴侣利亚姆(Liam Montgomery)叫醒,才知道发生了地震:“他把我叫醒说‘地震了!’我很震惊,因为我正在睡觉。他解释说公寓一直在晃动。我说‘你确定吗?我们的手机上没有警报。’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做梦了。”
卡西迪建议:“现在是更新和检查你的地震应急包的好时机。知道该怎么做——躲到桌子下面,抓紧,因为在较大的地震中,家具可能会移动。”
这是BC南海岸地区过去两周内感受到的第四次地震,虽然所有地震活动都不同寻常,但专家表示,该地区每天都有地震发生,居民应保持警惕并做好应急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