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周末

Exclusive Content

68人死伤! 万人庆典秒变踩踏地狱 有人触电倒地 如骨牌倒下 遍地横尸血肉

  原本这是一场热闹非凡的庆典仪式,成千上万人齐聚一堂,却没想到沦为血腥的踩踏事故现场,近百人死伤,遍地都是满身鲜血的人,哀嚎声此起彼伏! 这桩惨案发生印度一个村庄的莱拉伊女神庙,这里以印度教踏火仪式闻名,5月3日凌晨4点至5点,这里刚好要举办仪式,7万人涌入村里。 成千上万人趁着天亮之前就聚集在一起,等待仪式开始,热闹非凡,大家都引颈期盼,看着典礼的中心。 目睹惨剧发生的民众回忆,“当时大概有5~7万名信徒聚集在这里,大家都是要参加踏火仪式的,突然之间互相推挤,想挤到前面去。”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的手杖在推挤中不小心勾到电灯泡,下秒就被电击了,整个人往后倒,瘫在了人群中。 好端端一个人突然倒下,大家亲眼目睹到这一幕,都吓懵了,瞬间引发现场人群恐慌,开始疯狂推挤。 后面的人根本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只见前面的人不断推挤,下意识就跟着向往外围逃,免得被卷进去。 殊不知,这一挤,数万人就如同骨牌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倒下,大家都在疯狂踩踏! “虽然有许多村民都试着要阻止他们,但这些人根本不听我们的。这人触电之后,就摔倒在其他人身上了。” 当天其实是有警察的,有400名警察在现场执勤,虽然大家第一时间都在疏散民众了,最终还是造成至少6人死亡、80多人受伤。 原本一场人声鼎沸的庆典活动,结果演变成血腥的推挤悲剧现场,近百人瘫坐在地上哀嚎,有人被人流冲散,找不到家人,最后找到时,就已经是尸体了。 北果阿邦警察局长考沙尔(Akshat Kaushal)表示,目前警方仍在调查这起踩踏事件原因。这也是席尔高小真举办踏火活动多年来,第一次发生踩踏事件。 当地政府官员前往医院探视伤者时,表示会提供死伤者家属“一切可能的支持”,得知此事的印度总理莫迪也通过办公室对家属致哀。        

加拿大感染破1000! 卫生官警告! 7省全沦陷 30年清零防线失守! 女子中招 “如全身着火”

夏天到来,按理说各种病毒应该都“休息”了,结果加拿大最近却悄悄掀起一股疫情,病例已经超过1000例了!卫生局急发警告! 近日,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发布警告——如果麻疹疫情继续以当前速度增长,加拿大“零麻疹”的纪录可能会在10月前就被打破! 安大略省公共卫生官莎拉·威尔逊博士(Dr. Sarah Wilson)表示,“这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加拿大在1998年就实现了消除麻疹的目标,我们已经有30多年未见过如此规模的疫情了”。 “作为一名医生,我只能用‘震惊’来形容当前的情况,麻疹传播将只有在病毒找不到可感染对象时才会结束。” 不仅加拿大,全球各地目前也正在经历麻疹病例激增,尤其是欧洲和美国。 麻疹是最具传染性的传染病之一,传染性超过新冠、流感和水痘,在疫苗接种率偏低的地区容易引发大规模疫情。 截至4月19日,加拿大已在7个省份已经报告了1177例麻疹病例,其中安大略省病例最多,占了993例。 一位住在萨斯喀彻温省的女子就不幸感染了麻疹,用自己的经历提醒所有加拿大人。 这位患者名叫米歇尔·卡诺尔(Michelle Knorr),今年55岁,连续多日高烧、浑身颤抖、脱水、呕吐和腹泻,上周才被送进医院接受治疗。 “我一直以为这只是普通流感,但是我一生中得过的最严重的,但疹子一出现,我就知道有问题了。” 米歇尔从头皮一直到脚趾尖全部发疹子,不仅发红发热,脸部还肿胀起来,毛孔都撑开了。 “我感觉自己就像着了火一样。” 这种斑疹是麻疹的明显症状,通常在最初发病几天后出现。 被送到医院之后,米歇尔又因为败血症、高血压、黄疸和肝损伤接受治疗。 “如果我的身体状况再差一点,可能今天就不在人世了,我的病情当时非常危急。” 萨斯喀彻温省目前是麻疹疫情的重灾区之一,排在安大略省和阿尔伯塔省后面,至少有 12 人检测呈阳性,米歇尔就是其中之一。 这也是萨省2016年以来感染麻疹人数最多的一次。 米歇尔是一个学校的老师,认为自己是在上课期间感染上麻疹的。 通常而言,麻疹疫苗通常分两剂接种,第一针出生 12 个月时打、第二针 18 个月打。 米歇尔就只接种了第一针,“1996 年,加拿大大部分地区都有补打第二剂麻疹疫苗的活动,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打。” 也就是说,1970 年以前出生的加拿大人对麻疹病毒比较有免疫力。 米歇尔现在已经回家了,疹子也消退了,但仍然感到疲惫,还有一点症状,并提醒其他人:这种疾病是可以预防的,“我就是这样,原本不应该这么严重的。”

惨! 加拿大瘫痪男子在急诊担架上躺了4天 臀部都没了 ‘宁可安乐死’

作为一个以“全民免费医疗”著名的国家,加拿大的医疗事故却多得令人痛心,甚至都被网友嘲笑成热梗了:加拿大医疗确实不要钱,要命! 5月5日,加拿大蒙特利尔法院正在针对一起医疗悲剧举行公开调查会。 西尔维·布罗索(Sylvie Brosseau)的指尖轻轻摩挲着法庭外的长椅扶手,仿佛在寻找某种支撑。距离丈夫诺曼·梅尼耶(Normand Meunier)去世已一年,但每当她闭上眼睛,仍能看见他躺在圣热罗姆医院急诊室担架上的模样。 那个曾经身高1米93、体重136公斤的魁梧卡车司机,最后却被一块褥疮夺走了尊严与生命。 2024年1月,四肢瘫痪的梅尼耶因感染被送入圣热罗姆医院,当时急诊室里人满为患,他在担架上整整等了4天。 由于医院当时没有足够的防褥疮气垫,梅尼耶的臀部皮肤开始溃烂。几周后,伤口深可见骨。 “他的肌肉和骨头直接暴露在外,清晰可见了,”布罗索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医生说至少需要半年才能愈合,但诺曼没有那么多时间了。” “太可怕了。他的臀部都没了,什么都不剩了。” 更令人痛心的时,就在死前的1天,梅尼耶才接受了CBC采访,并说他宁可安乐死,结束这种痛苦,“这种疼痛已经远远超越了人类忍耐的极限”。 隔天,也就是2024年3月29日,66岁的梅尼耶在妻子怀中离世。 魁北克脊髓损伤协会主席沃尔特·泽拉亚(Walter Zelaya)站在听证会外的走廊上,拳头攥紧又松开,“压疮不是绝症,我们缺的不是技术,而是协调。” 据他透露,许多医护人员甚至认为褥疮“只是小问题”,并不予以重视,但实际上它可能引发败血症,甚至死亡,梅尼耶的病例也暴露了医疗系统的致命缺点。 布罗索回忆,丈夫生前多次因感染住院,但每次家属都必须“像打仗一样”讨要防褥疮床垫。 “护士们尽力了,但整个系统像一盘散沙,”她红着眼眶说,“最后急诊主任真是威胁要禁止我探视,可我要的只是最基础的护理。” 5月6日,家庭护士埃卡特琳娜·克莱法斯(Ecaterina Clefas)站上证人席。 据描述,2024年2月1日是她第一次去梅尼耶家帮他换药,当时就被伤口的惨状震惊:“那根本不是普通溃疡,而是一个黑洞!” 护士立即联系医院,却被告知“没有专业设备接收他”,医生也无法出诊。 “诺曼当时对我说,‘我宁可死也不想回医院’。” 魁北克卫生部长克里斯蒂安·迪贝(Christian Dubé)承诺,政府将采取措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未来两周,30余名证人将陆续作证,包括涉事医院的医护人员、警方调查员和专科医生。 布罗索则表示,她对照顾丈夫的护士并没有任何不满,说他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我希望这件事能引起重视,大家必须团队协作,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点都没有做到。”

惨! 旅游胜地变地狱 加拿大男子被冤枉关进监狱 $8万打水漂!

来自加拿大安省的男子戴维(David Bennett)原本只想带着老婆去多米尼加共和国享受一周阳光沙滩,谁料度假还没结束,却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行李箱,被扣上贩毒罪名,丢进牢房吃了一顿牢饭! 更离谱的是,虽然指控已经被撤销,他却因为当地法院的乌龙效率,至今被困在异国他乡两个多月,动弹不得。 不仅精神濒临崩溃,家里还为此花了整整8万加币的律师费和住宿费,堪称血亏! 事情得从2025年3月7日说起。戴维和妻子简(Jane Wilcox)在多米尼加的蓬塔卡纳机场准备开开心心回加拿大。 两人刚在度假村嗨了一周,正打算通过海关自动闸口时,戴维却被拦了下来,直接被带到审讯室。 海关人员甩出一张照片,上面是一个行李箱,标签上写着“Davi Bennett”——名字只差一个字母,但戴维和简一口咬定,这箱子压根不是他们的! 戴维的旅行证件上清清楚楚写着“David R. Bennett”,可海关不听解释,当场以贩毒罪名逮捕了戴维。 接下来,戴维的遭遇简直像噩梦。他先是被扔进一个连坐的地方都没有的站立牢房,挤得像沙丁鱼罐头,度过了一个煎熬的周末。 之后,他被转到一个稍微宽敞点的牢房,但里面还是塞了十几号人,环境恶劣得让人崩溃。简在接受采访时忍不住吐槽:“我们真的很艰难,这一切太煎熬了!” 戴维的律师加里(Gary Bouchard)也坦言,这段经历给戴维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他现在非常不好受。” 被捕后,简和家人四处求助,联系了加拿大大使馆、加拿大全球事务部,甚至还找了他们的国会议员卡琳娜·古尔德(Karina Gould)。 他们还请了当地法律团队全力应对。好在经过几周的努力,皇家加拿大骑警(RCMP)介入调查,确认那个可疑行李箱跟戴维没半毛钱关系,指控终于在两周多前被撤销。 简一家总算松了一口气,以为戴维可以立刻打包回家。可现实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多米尼加的法院系统效率低得离谱,案件撤销的文书工作还没处理完,戴维愣是被困在当地,至今没法离开。 “我们的律师天天跑法院,想让法官赶紧处理,可就是没动静!”简在电话里无奈地说。当地法院积压了大量案件,工作人员给的处理时间是10到15天,可这期限早就过了,戴维还是回不了家。 简气得直摇头:“就不能让一个无辜的人赶紧回家吗?我们感觉自己被彻底遗忘了!”更让她揪心的是,戴维的精神状态已经接近崩溃边缘。 他前几天发短信给简,说自己快到“极限了”。简担心丈夫的身心健康急速恶化,“他现在压力大到不行,我们甚至已经开始接受心理创伤辅导,但未来的路还很长。” 这还不算完,这场闹剧让戴维一家付出了惨重的经济代价。为了打官司和维持戴维在多米尼加的生活,他们已经花了8万加币的律师费和住宿费,而且费用还在不断增加。 简感叹:“这笔钱够我们再买一辆车了!但现在只能眼睁睁看着账单越堆越高。”更让人无语的是,加拿大大使馆和全球事务部的回应始终不温不火,简觉得他们就是在“走过场”,根本没提供实质性帮助。 她甚至联系了加拿大驻多米尼加大使杰奎琳(Jacqueline DeLima...

气愤! 2华裔少女遭多人铁棒围殴两小时 剃发羞辱重伤住院 凶手还录视频炫耀!

纽约皇后区凯辛纳走廊公园(Kissena Corridor Park)本该是孩子们放学后嬉戏的乐园,却接连成为暴力事件的温床。 继去年一名13岁亚裔少女在此遭遇性侵后,5月2日下午,这片公园再次上演令人发指的暴力事件:两名华裔少女——16岁的玛丽(Mary)和14岁的艾米(Amy)——被15人持铁棒围殴长达两小时,惨遭掐颈、剃发羞辱,身心重创被送往医院急救。 施暴者不仅抢走她们的手机和限量球鞋,还将部分行凶过程录下上传网络,嚣张至极! 目前警方仅抓获两名嫌疑人,另有十余人在逃,受害者家属悲愤交加,呼吁社区伸出援手,揪出凶手! 事发当天下午4点左右,玛丽和艾米刚从I.S. 237中学放学,来到公园对面的篮球场打球。两人正玩得开心,一名陌生女子突然上前,声称“不跟我走,就在球场揍你们”。 玛丽本能地感到不对,犹豫着不想跟去,但艾米误以为对方是熟人,劝说下两人勉强跟随。谁知刚走进公园深处的一片树林,噩梦便开始了。 玛丽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一根铁制棒球棍从背后猛砸头部,当场昏厥。紧接着,15名青少年一拥而上,手持铁棒、拳脚并用,对两个女孩展开了长达两小时的疯狂殴打。 图源:世界日报 “他们轮流用铁棒打,掐着脖子把人按在地上,像行刑一样!”玛丽的家人回忆起事发视频,声音颤抖,“玛丽被打晕了好几次,又被硬拽醒接着打,连头发都被剃掉一块,太残忍了!” 艾米同样没能幸免,身上多处瘀青肿胀,伤势严重到需要转院治疗。玛丽虽保住性命,但头部、四肢和内脏均受创,心理创伤更让她至今几乎无法开口说话。 施暴者中,一名手臂有大片刺青的女子格外显眼,据说她曾与受害者的朋友有过交集。 这场暴行不仅让两个女孩身心俱伤,还让她们的随身物品——手机、限量球鞋等被洗劫一空。家属痛心疾首,认为这绝非简单的“抢劫”。 “这是一场有预谋的集体暴力,像帮派报复!”他们对警方初步将案件定性为“抢劫”极为不满,担心若不严惩凶手,社区安全将进一步恶化。 图源:世界日报 更让人愤怒的是,部分施暴者还将殴打过程拍成视频,上传到社交平台炫耀,嚣张气焰令人发指。 警方接报后迅速将两名少女送医,并逮捕了两名涉案嫌疑人,但仍有至少13名凶手逍遥法外。 家属恳求社区居民提供线索,无论是目击者还是看过相关视频的人,都希望能联系警方或媒体,帮孩子们讨回公道。 皇后区市议员黄敏仪也在事件发生后迅速发声,痛斥这种针对未成年人的暴力行为“令人憎恶”。 她透露已与纽约市警109分局及皇后区检察官办公室联系,承诺持续跟进案件,并为其中一名受害者家庭争取到法律援助。 图源:世界日报 黄敏仪还提到,凯辛纳走廊公园的治安问题由来已久。去年那起性侵案后,她曾推动在公园周边安装ARGUS监控系统,但显然这还远远不够。 她呼吁市府加快公园内照明设施和步道建设的进度,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打造一个更安全的活动空间。 “孩子们应该在公园里快乐地玩耍,而不是担惊受怕!”她语气坚定地说。 这起事件不仅让受害者家庭陷入无尽的痛苦,也让整个社区为公园的安全隐患敲响警钟。两名少女的遭遇令人揪心,她们的伤口或许能慢慢愈合,但心灵的创伤却需要更长时间来修复。 家属希望凶手能尽早落网,社区也能因此变得更安全。“我们不希望再有下一个玛丽或艾米!”他们哽咽着说。 如果你知道任何线索,请立刻联系警方或相关媒体。让我们一起为正义发声,守护孩子们的安全! 参考链接: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70/8722218?from=wj_hot_story&zh-cn      

炸锅! 加拿大”乞讨姐”开宝马要饭 被扒年入8万不交税! 实拍’丐帮’上班 SUV接送

善心喂了狗 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加拿大人看到路边的乞丐,还会释放善意给钱,但最近2个视频在社交平台上疯传,引起网友疯狂讨论! 第一段视频是在大多伦多地区的旺市,只见一辆崭新的SUV缓缓开进停车场,然后两名穿着朴素、手持乞讨牌的妇女走下车。 到这里,不少网友就已经看出端倪了:开SUV出来乞讨?? 拍下这个视频的网友在镜头外吐槽:看看这些人,开着崭新的suv,装扮一番,假装成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这两个人就像是打卡上班一样,一个人明显已经准备好了,举着手里的牌子,径直走向街角,随时准备“开工”,要向路人乞讨。 而另外一个人气定神闲地站在路边,整理自己手里的“工牌”,上下检查了好一阵子,确定自己看起来更像是“乞丐”之后,直接锁定目标,走向一辆停在红绿灯前的汽车,开始乞讨。 这一整套流程下来,行云流水,完全不像是刚出来“讨”一两天的人。 看到这里,拍视频的网友都忍无可忍了,“好手好脚的,去找个工作吧”! 网友纷纷表示,加拿大街头的这些假乞丐,其实都是“老演员”了—— “我有次看到她抱着孩子,好心给她送牛奶和食物,结果被拒绝了,人要我给钱!” “你要不看看,她老公就坐在车里看着她上班呢!我才不把辛苦赚来的钱给他们。” 不止是旺市,网友爆料这些“丐帮”也常驻万锦,有人就曾经在No Frills超市外,看见一个女的坐在街口,好心想去给她买点麦当劳,结果被无视了。 几次下来,大家总结出一个结论:真正生活有困难,凄惨到要出来乞讨的地步的人,是不会拒绝食物的,因为这才是解决三餐温饱,这些要钱的,都是骗子。 演乞丐也就算了,还有人爆料她们在超市偷钱包?! 有网友表示,自己遇过这些人在超市里面偷顾客的钱包,“大家最好小心点!” 第二段视频还是在多伦多拍的,一名加拿大男子在天车站发现一名乞讨的女子,甚是眼熟,立即拿起手机拍,曝光这人。 男子气愤地说道,这些人一年挣8万多,不用交税,还连吃带拿,把加拿大政府的福利拿好拿满。 之所以这么气,是因为这个对着镜头和曝光一脸淡定,甚至眼神带了点鄙夷的“乞丐”,一边在地铁站讨钱,出去之后就开宝马车回家。 不少网友越看越气:“感谢所有投自由党票的人!这只会越来越糟!”
spot_img

33层豪华公寓遭烈火吞噬 住户集体绝望逃上屋顶 民众哭泣围观!

突发!刚刚,韩国一栋33层高公寓大楼遭烈火吞噬,88人受伤,数百人撤离,不少住户跑到楼顶避难,被冲天火焰逼入绝境! 据报道,当地时间今天(10月8日)夜里11点,首尔东南部城市蔚山,大火突然从一栋住宅商业混合建筑的12层爆发,接着便借助当晚的大风,迅速席卷整栋大楼。 该大楼共33层,高达102米,里面住着136户人家。大火在深夜爆发,很多人已经睡觉,突然被浓烟呛醒,睁开眼睛才发现整栋楼都被熊熊燃烧的火光点亮。 现场视频显示,滔天烈火已将整栋建筑烧了个透,无数单位已被烧得只剩骨架,分崩离析。 浓烟笼罩的夜空下,大块的混凝土不断从烧成火龙的大楼上剥落,从高空砸向地面。   目击者称,吞没公寓的大火,甚至蔓延到了附近乐天购物中心的屋顶。 据报道,大火爆发后,至少有40名居民逃至公寓屋顶,绝望等待救援。 接到报警后,当地消防局派出了26辆消防车和97名消防员,紧急营救被困大楼内的居民。 由于火势太大,消防队奋战5个小时,大火仍未被扑灭。 多名市民在起火大楼楼下驻足围观,很多人因为自己的家人困在大楼内生死不明而当街痛哭。 一名男子是该栋大楼的居民,起火时,他刚好不在家,等他回家时,就目睹了这炼狱一般的景象。 “建筑物正在猛烈燃烧,数十辆消防车停在路边,消防员使用高架梯子喷水,但水根本到不了33楼。” 最新消息显示,大楼内有88人因为吸入烟雾和外伤被送往医院。 有报道称,大火是从公寓12楼的空调室外机开始的。火灾的具体原因目前仍在调查中。 目前,消防局仍然努力灭火,并将在大楼内寻找可能未成功逃出的生命。 截至发稿时,暂时没有死亡报告。 然而,数百人已注定失去原本温馨美好的家园。 近年来,韩国一直因为对建筑物安全标准宽松导致火灾隐患而饱受诟病。就在今年4月,首尔东南部的利川市,一栋仓库起火爆炸,38人死亡,其中一名死者是中国公民。 住公寓的人都知道,高层公寓起火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不论如何,希望这场灾难的死伤人伤不要再增加了... ...

旅游胜地遭飓风 4万游客地狱式度假 美国人挤爆5星酒店 场景恐怖!

多灾多难的2020,新冠疫情已经在全球范围夺走了106万条生命,山火、洪水、飓风等自然灾难也没有放过脆弱的人类。 近日,又一场热带风暴Delta登陆北美华人最爱的旅游胜地——坎昆,在当地造成巨大破坏!4万游客前一秒还在享受着阳光沙滩,飓风一来,甚至都来不及跑。当地一家5星级酒店,一个大厅挤进数百名游客。疫情之下,这样人挨人的场景,加上一大堆没戴口罩的人,让人看得头皮发麻…… 坎昆,墨西哥知名旅游胜地,北美华人最爱去的度假场所之一,同时也号称北美富人的后花园。有人说,这座城市简直是为度假而生。 定一个全包酒店,享受沙滩时光,日子简直不要太惬意。 这座城市的魅力大到,纵使疫情肆虐,墨西哥有近80万人感染,坎昆旅游业依然在坚挺。 昨天上午,当飓风Delta登陆坎昆时,没有人想到,这场预报中的“热带低气压”,竟然在短短30小时内疯狂演变成4级飓风,时速达到145,成为大西洋海域今年的第二强风暴,威力仅次于前阵子的飓风劳拉(Laura)。 4万名游客被紧急疏散。数百名美国游客由于飞机滞留,只能寻求庇护,硬生生的把墨西哥5星酒店变成了避难所。 DailyMail将这场景描述成了“地狱式度假”。 这里是当地的Hard Rock酒店。酒店房间早就满了。 于是成百上千的游客被挤成沙丁鱼罐头一样,塞进一个房间,在临时安排的排得紧密无比的躺椅上,等候飓风过去。   疫情期间,如此密集的距离,没有戴口罩的人,怎么看都是一副恐怖场景。 这其中只要有一个游客感染了病毒,对于这其他数百人来说,或许都难逃病毒的魔爪,那真的就是“地狱式度假” 了。 而此时此刻,飓风过境,城市一夜遭灾。 大街上的树被连根拔起。 救生塔无助地躺倒沙滩 原本美丽的沙滩和城市此时一片狼藉 4万多名游客被安置到当地160多个避难所。 兴冲冲过来旅游的人此时困在避难所内打牌、看电视。 人挨人,垫子挨着垫子。有人戴口罩,有人不戴。 一个叫Juan Carlos Avila的迈阿密男子,带着怀孕7个月的妻子和三岁的儿子前脚刚抵达坎昆,就遇到飓风,结果被直接安排到避难中心。 他说,工作人员让他们感到舒适,并且准备充分。 飓风肆虐玩坎昆后继续转移。 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表示,Delta正离开墨西哥,朝着美国前进。 佛罗里达、阿拉巴马、路易斯安那州等墨西哥湾沿岸各州人民紧急准备,迎接“悲惨现实”的到来。 居民们在超市和五金店排起长队,购买食品和物资。 “带病在身、百忙之中”的总统川普也发来提醒。请大家“做好准备,小心有点,注意安全”。 最新消息,CBS 新闻报道,Delta飓风正变得越来越强大,或将在沿岸掀起“威胁生命”的风暴。 美国红十字会提醒飓风三角洲地区的人们:收听当地广播电台或电视台的信息,准备撤离,并且不要忘记将洗手液包装在应急包中。 唉,疫情未去,天灾不停…… 不消停的2020,岁月静好真的已是最大福气,愿灾难远离人类。

川普已有抗体 白宫惨变鬼城! 大批员工接连感染: 白宫正掩盖真相!

10月7日,在川普回白宫住了两晚之后,白宫医生表示,总统已经24小时没有出现任何症状,超过4天没有发烧,且检测出新冠抗体。 看来,总统的身体正在逐渐恢复,热爱工作的他还心急地自我结束隔离、回到椭圆办公室,听取有关经济刺激计划及飓风消息的简报。 白宫的工作人员们却是人心惶惶——已有超过12名员工确诊,谁也不知道下一个中招的会是谁。 恐惧如影随形,美媒报道:白宫西翼已成鬼城(Ghost town)。 近日的白宫,“不寻常地安静”。 这里除了第一家庭,本来还住了90名全职员工,包括迎宾员、厨师、木匠、服务员等。另外还有20多名来自国家公园管理局的职员负责打理白宫的庭园。 如今,这上百人住的大房子异常冷清。   几天前,不爱戴口罩的总统爆确诊,工作人员都慌了神。 总统一坐直升机入院,白宫立即开始全面大扫除,这么大的房子,清洁起来也真是不容易。 加班加点了几天后,总统川普自行决定:我好了,我要回白宫! 然后,他又坐着直升机英雄般归来了。 至此,白宫已经有10多人确诊。除了总统川普、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白宫发言人之外,亲信Kellyanne Conway、参议院Thom Tillis等川普的朋友圈已有23人确诊。 但是,川普说了,不要太担心新冠病毒,不要让它占据你的生活,它的死亡率还不如流感。 川普要回白宫,爱女伊万卡空投热情欢迎之后,立即改成了在家上班。 但是,那些要给川普洗衣服、做饭、收拾屋子的工作人员们是没有办法远程工作的,只能老老实实硬着头皮上。 而且,对于白宫内部的确诊情况,他们一无所知,因为这是属于白宫的秘密。 工作人员被告知,不能随意对外公开白宫相关信息,包括自己是否确诊。因此,别说外界很难获知白宫里面真正的染疫情况,员工甚至都难知道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事已被感染。 10月6日,负责管理白宫住所的第一夫人办公室发表声明,职员必须穿上全套个人保护装备(PPE)。所有住所内与第一家庭有直接接触的人员都要每日检测,支援人员则是每隔48小时检测。 对于白宫疫情的不透明,传染病专家还提出公开质疑:认为白宫没有遵守防疫规定。 主要质疑白宫是否有恰当地隔离确诊者以及是否追踪接触者。 毕竟,这个防疫基础动作,在早前被称为“超级传播事件”的“玫瑰园事件”中,白宫都没有做到…… 就在这时,前白宫厨师长Sam Kass也表示,他认为白宫在掩盖着什么。 “我们开始知道这里面正在掩藏着什么,这里没有透明度……它正将人们的生命至于危险当中。”  他说,很多员工已经在白宫工作了几十年,现在他们正冒着生命危险工作,无法保护自己和家人……美国死了21万人,而总统竟然还在要大家不要关注新冠! “我知道里面的人很害怕,他们正于危险中。” 不过,来自白宫医生的消息依然是正面的。“今天值得注意的是,周一提取的化验结果显示,总统有可检测水平的SARS-CoV-2-IgG抗体。”   在周三的最新备忘录中,康利医生表示,总统已经24小时没有出现任何症状,自周一离开国家军事医疗中心以来,也没有再补充氧气。总统继续在白宫接受新冠病毒治疗。 “总统今天早上说‘我感觉棒极了!”康利写道。 每天都感觉棒极了的总统,已经迫不及待回到了椭圆办公室。 白宫副发言人摩根史登(Brian Morgenstern)表示,川普希望很快可直接对美国民众发表谈话。 按照目前白宫的要求,工作人员都是全套防护服。 不知道新冠肺炎患者的川普,是否也会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才进椭圆办公室。

温哥华餐厅一家三口遭枪击 顾客尖叫逃命 夫妇俩在沙发上被射杀

2020年,注定是个多事之秋,温哥华的天空,枪声不断。 本周三(10月7日)凌晨5点45分左右,温哥华西边Dunbar Street and 29th Avenue发生一起枪击案,一名42岁的男子在餐厅门口的车内遭受枪击,被紧急送医! 案发当时,还有一名女性和3岁的婴儿坐在车里,目睹这起枪案发生!目击者表示,这三人才刚从一家餐馆走出来,就遭到枪击,餐厅不少顾客都被吓得尖叫着躲到桌子底下。 所幸的是,警方随后赶到,在附近一辆车中发现两名嫌疑人,并逮捕归案。送医后,受伤男子现无生命危险。 人们或许永远都不会相信,这个世间充满着数不清的黑暗与不幸,直到悲剧降临到自己身上。在经历一切大苦大难之后,人们才会了解到,平淡而细水长流的日常,才是幸福。 今天这起悲剧,就要从一个过着平淡幸福人生的小家庭开始讲起。 利安娜·劳拉·麦克法兰(Leanne Laura MacFarlane)和杰弗里·托德·泰勒(JeffreyTodd Taylor)是一对夫妻,结婚后育有三名子女,过着平凡的小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却很自得。 2006年,夫妻俩决定移居BC省;2010年,两人搬到更广阔的郊区生活,给孩子们更广阔的奔跑空间。看来看去,他们看好了一块地,在克兰布鲁克郊区(Cranbrook)安定了下来。 这个时候的麦克法兰和泰勒,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家将会是他们生命的终点。 2010年5月29日,麦克法兰和泰勒正在家中看电视。突然,一声巨响,两名男子闯进家中,一声不吭,就这么直直冲着两人开枪! 砰!砰!砰! 枪声响彻整个社区,麦克法兰正坐在沙发上,满身是血,当场死亡。丈夫泰勒站在沙发边上,目睹整个过程。然而,枪手并没有给他半点反应的时间,将枪口瞄准他,随后逃逸。 两名枪手走后,泰勒躺倒在地的身躯动了两下,他并没有失去意识,慢慢爬到厨房,吃力地找到电话,拨打了911。只可惜,上天并没有眷顾这个家庭。抢救中,泰勒还是离开了。 死亡时,泰勒才42岁,妻子才43岁,人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他们却无法陪伴3个孩子走完。 2018年6月,当地皇家骑警逮捕了两名嫌疑人——41岁的科林·雷蒙德·科雷亚(Colin Raymond Correia)和30岁的谢尔登·约瑟夫·亨特(Sheldon Joseph Hunter),被控一级谋杀罪。 法官卡法罗指出,大量证据表明,这两人就是这起残酷枪案的枪手。甚至在枪杀麦克法兰和泰勒之后,两人还去了隔离邻居家,问了一句“道格拉斯在哪里?” 住在麦克法兰和泰勒隔壁的,是麦克法兰的一名亲戚姐姐。突然被这么一问,她也不明所以,随后才发现自己的妹妹被杀。 那么,疑点来了——谁是道格拉斯?这起枪案是有预谋的?有目标的? 翻阅过往法庭文件,法官发现,科雷亚和亨特要找的这个“道格拉斯”,其实是一名当地的毒贩,全名道格·马洪(Doug Mahon)。 巧的是,这个毒贩先前的住址就是麦克法兰和泰勒的家,只不过在2009年底被驱逐出去了。 较早时候,克兰布鲁克市中心曾经发生过一起贩毒帮派斗争,双方展开枪战,一名男子受重伤。 受重伤的帮派中,就有科雷亚和亨特,而道格拉斯在对方集团中。有证人表示,枪击事件后,科雷亚动了大怒,同伙有人受伤,“江湖义气”一上来,喊着要向道格拉斯复仇。 事发当天,一名同伙开车载着科雷亚和亨特到了麦克法兰和泰勒的家,随后在附近放风。他回忆,“下车前,科雷亚恶狠狠地说了一句‘道格拉斯这下死定了’。” 两人全副武装,带着枪和一腔的怒气,直冲冲地进去,枪声大作。不一会儿,两人全身沾满血地回到车上。 种种迹象表明,这两人根本不知道道格拉斯已经搬走的事实,有预谋地进入案发现场后,实施了这场惨无人道的犯罪,且两人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标搞错了,才会在事后到隔壁家询问道格拉斯的下落。他们知道,刚才死在自己枪下的人,不是自己寻仇的对象。 接下来,BC省最高法庭将召集约80名证人,为这起10年前的枪杀案展开为期14周的审判。 事情过去10年,或许这起当时震惊整个社区的案件,随着时间流逝,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但这在受害者家人、甚至整个社区的记忆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 正义有时候会迟到,但希望不会不到,真心希望法庭能早日将这两人绳之于法,还死者一个公道吧。

加拿大华女嫁白人 生娃想起中文名竟遭反对: 孩子会被歧视的!

日前,来自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的华裔女记者丽萨·邢(Lisa Xing,音译)道出了自己为刚诞生不久的女儿起名字时遭遇的问题,反映了不少海外华人父母的心声。只是想给孩子起一个动听的中文名,却因为如今歧视华裔的问题严重而深感顾虑! 丽萨表示,自己在5岁时,就随着当时30多岁的父母移民加拿大了。她一直在这里上学和工作,也和当地人结婚了,老公是一位在安省西南部烟草农场长大的白人。 示意图 在今年丽萨和白人老公的第一个混血宝贝要诞生时,他们都感到非常兴奋,丽萨时不时幻想着孩子会长什么样,还想着以后要教她学普通话。 考虑到孩子有华裔的血统,她请父母为即将出生的小孙女起个中文名字。本以为这会令年迈的双亲感到骄傲开心,没想到,她父母却强烈反对这么做,说应该起一个容易发音的名字,令丽萨感到无比的惊讶和沮丧。 在丽萨的女儿于今年9月29日出生后,丽萨和她的白人老公内森(Nathan)决定为女儿取名为“旻旼(Minmin)”,“旻字”的意思是秋天,“旼”则代表随和和温柔,两个字既读起来顺口,又巧妙地拥有了相同的部首偏旁。这也是丽萨在坚持要给女儿起中文名后,她母亲最终妥协给出的建议。 丽萨说:“之所以为孩子选中文名,是我想让她能为自己的华人身份感到自豪。我希望她能接受这一点,虽然在新冠疫情以来,针对华裔的种族问题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在疫情的影响下,丽萨感到最近针对华裔的种族歧视程度已经和从前不可同日而语了,也不会只是小孩子们间的取笑行为那么简单。   丽萨承认自己心中有很多的担忧,她写道:“我不想这么说,但在如今的情势下,一些表面文章,比如看起来更“白”或者有一个英文名字,可以让我的女儿免受很多痛苦。” 说到这里,丽萨也回忆起了自己改名的经过。她的本名是邢雅曦(Yaxi Xing,音译),可是在加拿大念书时,总有人管她叫“Taxi(出租车)”或者“Yucky(恶心)”,无奈之下,丽萨在上高中前的暑假,和有类似遭遇的好朋友一起改了名字。   丽萨表示:“我想把自己的名字改成Melanie,致敬辣妹组合里的Mel B,还为此和父母吵了一架;最后我还是妥协改成了Lisa,这是我刚来加拿大时,爸爸给我选的英文名。我的朋友艺晴(Yiqing, 音译)则把名字改成了Myra。” 想起以往的经历,丽萨还是坚持为女儿起中文名的选择没有错。尽管如今的种族主义问题越来越严重,也明白女儿以后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丽萨仍希望她不对此感到惧怕,并且对身为华人而感到骄傲!

温哥华最狠大妈! 光天化日进店偷沙发 扛起来就撤 走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

温哥华的治安一直令人担忧,尤其在疫情爆发后,各种小偷小摸的现象屡见不鲜,让周边店家们颇为头疼。 不仅如此,小偷们的行动也是越来越大胆,就在周一的时候,温哥华一家精品服饰店内就发生了一起不同寻常的盗窃案件。 之所以不同寻常,是因为这个小偷没偷钱也没偷衣服,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大摇大摆地扛走了店里的沙发! 被小偷光顾的这家店名叫CityLux,店里平时主要卖一些女装,由于就在车来车往的Howe St.上,平时经过的人有不少。 就在周一下午五点左右,店里还有着几名前来购物的顾客,突然,有一名大妈走进了店里。 这名大妈身穿一身黑衣,戴着白色帽子,进店后也不看衣服,径直走向了店里的沙发。 这张蓝色的绒面沙发不仅能让客人休息,也算是店里的一个装饰品,经常在店家的宣传图中出现。 本以为这位大妈只是逛街逛累了,想找个沙发休息会儿,但她接下来的举动却让大家惊呆了。 从监控中能看到,只见这名大妈将沙发一路拖到了店门口,之后气沉丹田,看起来瘦小的她竟然凭一己之力将沙发扛在了肩上,直接扬长而去! 店里的工作人员都被吓到了,但面对这么一个充满洪荒之力的大妈,没人敢上前制止,直到她走出了店,才掏出手机,将这疯狂的举动录了下来。 只见大妈扛着沙发脸不红气不喘,走起路来依旧身轻如燕,只用右手就支撑住了整个沙发的重量,左手还得意洋洋地甩来甩去,走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 … 这扛沙发的熟练程度,都快赶上专业团队了。 店员从来没见过这么嚣张的小偷,在视频中,即使大妈都走远了,还能听到店员惊讶的WTF,同时,立即联系了警方。 店长苏南·斯普里格斯(Sunan Spriggs)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起事件“令人难以置信”。她认为,小偷这一连串的行为,简直就好像是完全不怕警察一样,非常失控。 斯普里格斯还说,这位大妈是一个瘾君子,在事发时考虑到安全问题,她和她的员工们都不敢上前,生怕遭到攻击。 事实上,店员们没有上前阻止,确实救了他们一命,警方后来表示,这名大妈其实算是警察局的熟人了,在过去有暴力史,在进店偷沙发的时候还随身带着一把剪刀! 如果当时店员进行阻拦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警方后来在周边地区展开了搜寻,很快就找到了嫌疑人以及被偷走的沙发。 在警察的帮助下,沙发顺利退还给了店家,可是嫌疑人由于没有足够的证据将其逮捕,目前已经被释放。 对于发生这样的事,店长斯普里格斯也是很无奈,她在这里开店的时间里,已经见过各种事件了,尤其是疫情爆发的这几个月里,有偷东西的小偷,有赖在店里不走的游民,还有在店门口吸毒的瘾君子,偷沙发的倒还是头一次碰到。 由于在商店的附近有一处给低收入人群居住的房屋,他们每天都能看到来往的警察,医护人员或消防员,作为一个店主,这样提心吊胆的日子实在太艰辛了。 再加上如今的疫情,像他们这样的小企业根本没钱去加装一些安保设备。 温哥华市长肯尼迪·斯图尔特(Kennedy Stewart)在周二提出一项议案,建议市议会拨出高达3000万加元的紧急资金,用于购买或租赁房屋,在疫情期间帮助这些无家可归的市民。 这样的做法不知是否会改善周边的治安问题,店长斯普里格斯也称,她对这些游民其实很同情,因此,她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能适合所有人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