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热点
Exclusive Content
瞠目结舌! 华人富豪$620万买根香蕉 还要送马斯克! 水果摊老板: 就几毛钱
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一根用银色胶带贴在白墙上的香蕉成为了全场瞩目的焦点。这可不是什么恶作剧,而是一个价值连城的艺术品。
这件名为《喜剧演员》的概念艺术品被华裔币圈富豪孙宇晨,以6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500万元)的天价收入囊中。
消息一出,瞬间引爆社交媒体,也让这根香蕉成了史上最贵的香蕉。然而,一根香蕉凭什么值620万美元?
这件作品的作者是意大利艺术家毛里奇奥·卡泰兰(Maurizio Cattelan),他因大胆而幽默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当代艺术的挑衅者”。
2019年,《喜剧演员》首次在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亮相时,就已经让全世界艺术圈刮目相看。这幅“作品”简单到令人发笑——一根普通的黄香蕉,贴在白墙上,仅靠一卷普通的银色胶带完成。
但这也恰恰是它最有力的地方:一边调侃艺术收藏市场的疯狂投机行为,一边用极其简单的形式挑战人们对“艺术”的认知。
在最初的展出中,这根香蕉吸引了大量的围观者,甚至因为现场过于拥挤,主办方不得不撤下这件作品。
随后,这个系列的三个版本以12万到15万美元的价格陆续售出。如今,它的价格更是飙升了40倍之多。
拍卖会上,竞价从80万美元起跳,仅仅用了不到7分钟就突破了500万美元的成交价。最终,孙宇晨以620万美元击败其他六名竞标者,成为“天价香蕉”的新主人。
实际上,孙宇晨并没有买到“香蕉”本身。根据拍卖规则,他拿到的是一份真品证书、如何安装的说明书和一卷胶带——至于香蕉,只能不断更换,因为它会很快腐烂。
据悉,苏富比用于拍卖的这根香蕉,还是当天早上从曼哈顿一处水果摊花35美分买来的。
35美分的香蕉,贴上胶带就成了620万美元的艺术品,这简直是一场疯狂的“文化实验”。
对于这场堪称“荒诞”的交易,孙宇晨显然非常满意。他在声明中表示,这不仅是一件艺术品,它更是一种连接艺术、表情包和加密货币社区的文化现象。他相信,这件作品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引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作为一位90后的币圈大亨,孙宇晨早已不是第一次用高调的方式吸引全球目光。2019年,他就曾以456.7万美元拍下了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这一举动让他在金融圈一举成名。
而这次买下“香蕉”,他还计划进行更大胆的“行为艺术”:吃掉这根香蕉!他直言,这是对这件艺术品的致敬,也是对艺术史和流行文化的重要纪念。
不过,周四上午,孙宇晨的想法似乎发生了变化。他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表示愿意将这根香蕉捐给科技大佬马斯克(Elon Musk),并建议将它粘在SpaceX的火箭上,送往火星或月球。对此,马斯克尚未做出回应。
事实上,《喜剧演员》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争议。它是艺术,还是笑话?在2019年的展出中,两位行为艺术家就曾当众将香蕉从墙上取下,并直接吃掉,称自己的行为本身也是艺术。
尽管当时的场馆管理者紧急更换了新香蕉,但这一事件依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艺术边界的热烈讨论。
尽管不少人认为620万美元买下一个“概念”实属荒唐,但艺术市场却从未停下疯狂的步伐。同一场拍卖会上,一幅雷内·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的超现实主义油画《光之帝国》也以1.21亿美元成交,刷新了艺术家的个人拍卖纪录。
对此,有金融分析师指出,像《喜剧演员》这样的作品虽然从投资角度来看风险巨大,但其背后的娱乐价值和文化影响力让买家愿意承担更大的财务风险,“毕竟,快乐和热度在艺术市场中也是重要的‘回报’。”
尽管有无数批评声音认为这根“香蕉”不过是市场投机的笑柄,但孙宇晨显然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表示,这件作品与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理念不谋而合——无论人们如何看待或消费艺术,真正的艺术价值是不可被摧毁的。
让你“嗅觉死亡” 印度首都臭味破纪录! 美女网红被臭到呼吸困难 眼睛灼烧 真是服了
2024年可谓是印度“高光时刻”了,三天两头上热搜,评论区都吐槽出一个梗了,说地球就分4个度:轻度、中度、重度和印度。
原以为这就是个热梗,没想到印度真把自己干上“全球最臭”这个宝座。
11月13日,“印度首都空气污染达危险水平”、“全球最严重城市”等标题冲上各大新闻版面,点进去一看,仿佛毒气都能隔着屏幕冲出来,臭气熏天。
当地时间13日早上,印度首都新德里整个城市都被浓重的有毒雾霾笼罩,空气污染指数已达到今年的最高水平。气温下降,污染严重,部分地区能见度大幅降低。
根据瑞士环境监测机构IQAir的实时排名,新德里空气质量指数(AQI)一度突破1000,超过巴基斯坦拉合尔,成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就连德里机场管理部门都发出紧急预警,表示已启动“低能见度程序”,航班运行可能会受到影响。
这有多严重呢,根据印度气象局发布消息,截至13日上午8时,部分地区能见度降至100米。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连旅游景点印度门都看不见。北部更夸张,泰姬陵所在的阿格拉市能见度直接降为零,泰姬陵直接“消失”。
当局宣布停课,学生在家上网课,城市交通限流。
可以看到,整个城市都被浓浓的烟雾笼罩。数据显示,新德里多个地区监测到的空气污染指数已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安全限度的60倍。
当地不少居民抱怨出现了头痛、咳嗽等症状,就连政府都证实,年老体弱的人和孩子们都被空气熏得无法呼吸,严重到要就医。
18日一整天,整个印度北部都进入了医疗紧急状态。
事实上,每年冬季,新德里都会遭遇严重空气污染。冷空气使尘土、尾气及农田焚烧秸秆的烟雾滞留在城市上空,形成有毒的延误混合物。
网上有个段子相信不少人都听过,是一个华人机长吐槽印度脏乱差又臭气熏天的,他表示——
“不论你是在新闻上、书上、社交媒体上听到看到关于印度的臭的,不要怀疑,全部都是真的!”
“一出机场,就是扑鼻而来的恶臭。你以为出了机场就不臭了?不是,这整座城市每个角落都逃不过这个臭味。”
“我都无法用言语形容,只有你亲自到了才会相信。一走出机场,满大街男人当街拉屎,女人也会蹲在草丛里尿尿。”
“这城市,你一出机场就是一个震撼,嗅觉死亡,3天之后,鼻子就麻痹了。”
当然了,这也不是一个人这么说,最近就刚好有网红去印度旅游,也是一落地就被整懵了。
这个女网红是因为工作去印度首都德里的,表示之前就听说过这个很臭,有一定心理准备,没想到现实能这么恐怖。
她表示,以前以为是城市的垃圾和粪便臭,实际到了之后发现,就是连空气本身都是臭的,臭气熏天,有种塑料被烧焦的味道、烧出刺激气体的味道。
人刚下车几个小时,就开始出现头痛、喉咙和鼻子不舒服的症状,连眼睛都被熏得睁不开了。
虽然强忍着总算把工作完成了,但她也表示,大家没事还是别来找罪受了。
何止是游客,就连住在德里的本地居民都抱怨:空气污染实在是太严重了,出门都要戴口罩,下午更严重,眼睛睁开都会有灼烧感,伴有呼吸困难。
雾霾被认为是导致成千上万例过早死亡的罪魁祸首。根据瑞士空气质量监测机构IQAir的评估,新德里的空气质量被评为"危险"。
根据IQAir的数据,印度德里18日空气中含直径为2.5微米或更小的颗粒物(PM2.5)水平达到907,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最大限值的65倍!
就这个空气质量,直接被列为“危险水平”,WHO规定了24小时PM2.5安全值为15,超过这一水平就对人体健康不利。
这种颗粒物能够穿透肺部,并影响器官,还可导致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
研究表明,这种质量的空气,还可能延缓幼儿的发育。
不仅是小颗粒,就连较大颗粒物(PM 10)的平均浓度也达到495微克/立方米,是WHO认定的安全标准的10倍以上!
IQAir今年3月份公布的数据报告显示,德里连续第4年被评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首都”。
《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德里每日死亡人数的7.2%,都可归因于细颗粒物污染。
约81%的德里地区受访者表示,有一名或多名家人因空气污染而患病;40%家庭因此去看过医生,最严重的情况直接去医院;50%的人表示,过去3个星期内,他们购买了各种药品或设备,包括止咳糖浆、呼吸器,还得备上抗生素。
就不说旅游景点什么的了,就这个天,一去一个不吱声儿。一眼望去以为是雾霾,其实全是"生化武器"...
加拿大人失业破产欠债创纪录! 难民1年爽赚8万赖着不走 遭新移民抛弃
11月16日,加拿大挥霍纳税人钱养难民的新闻再次上了社交媒体热搜榜,130万人围观,怒火中烧!
同时,最新数据报告,五分之一的新移民都抛弃加拿大了!
网友@Ryan Gerritsen在自己的X社交平台账号PO出了一条加拿大难民补贴的帖子,没想到短短2天就引来130万网友围观、1600多人评论。
这张照片其实是今年5月份保守党国会议员公开的,当时就引起社会极大议论。
可以看到,在加拿大,一个难民每天可以领取政府补贴224刀,主要用于食宿(住宿140刀+吃饭84刀)。
换算下来,一年一个人也能拿到8.1万,这比加拿大人平均年薪都高出了2万。
这该是没算上其他的必需用品,政府还给他们免费提供洗漱用品、药物、尿布等生活必需品。
“从境内申请的难民,无论是以何种方式进入加拿大的,一旦得到重新安置,都会获得食宿保证,”这是加拿大政府给国会议员的回复。
当时这个国会议员都也在社交媒体谴责特鲁多政府:你们给非法移民的钱是补贴加拿大老人的10倍!
这次网友重新PO了一遍,直接拿和加拿大人的平均工资对比,直接惹火了不少民众,帖子迅速发酵。
“别忘了,这个还是免税的,所以即使上来说,实际收入是11万加币左右。”
“这些难民基本上拿的是联邦政府员工出差申请酒店和餐费报销的标准待遇,唯一不同的是,这是他们每天都在烧的钱!”
“我的天,这比我全职工资都还多,政府要停手了!”
“退休老人冬天没钱取暖吃饭,你给这些人???太恶心了。”
“那个马斯克当部长的政府效率部门,给加拿大也来一个!”
“加拿大公民勒紧裤头交税,都用来干啥了???”
难民享福、加拿大人受苦的日子,实在是让不少人受不了了,逼得大家直接收拾包袱出走。
就在今天,最新报告显示,来加拿大的新移民中,有五分之一在25年内都会离开加拿大,其中约三分之一的人在入境5年内就走人了。
这份报告是由加拿大公民研究所和加拿大会议委员会完成的,结果显示,过去30年内,离开加拿大的移民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
“2020 年离开加拿大的移民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尽管当时因为新冠疫情旅行受到严格限制,但移民仍想方设法离开加拿大,人数创历史新高,疫情结束后就算有多次回加拿大的机会,他们也选择不回来。”。
“离开的移民包括为我们建造房屋的技工、照顾我们亲人的护士、促进商业流通的卡车司机,以及推动创新的企业家。”
1982年以来,抵达加拿大的移民平均以每年0.9%的速度离开加拿大。
虽然加拿大在收移民的时候最优先考虑的是经济移民和法语移民,但实际上近一半的经济移民都会选择离开,没有留下来。
法语移民也比英语移民更有可能离开加拿大,比例为35%。而难民最不可能离开。
从城市来看,多伦多、温哥华、蒙特利尔的移民流失比例也比较高,卡尔加里、哈利法克斯和蒙克顿等较小城市的移民保留率更高。
不仅新移民,加拿大人都想逃了。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加拿大青年失业率达到14.5%高位,为10年来的最高水平!
10月份,18至24岁加拿大人的失业率为12.8%,是25岁以上加拿大人失业率5.4%的两倍多。
专家表示,“工作机会越来越少,现在年轻人出来找工作,要求3年工作经验、研究生学位、双语能力,时薪20刀,实在是太难了。”
报告表明,青年就业率的下降可能导致加拿大国内生产总值损失185亿加元,政府收入损失超过50亿加元。
不仅如此,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加拿大家庭债务总额首次超过3万亿加元!
这一纪录的增长主要受抵押贷款和消费信贷的推动,但消费信贷的增速明显更快,这表明家庭正在加速借贷,但用于住房的比例有所下降。
也难怪了,好好纳税的加拿大人失业的失业、破产的破产、借钱的借钱,与此同时,政府每天大把大把钞票烧给难民,也怪不了大家想跑。
6死14送医!加拿大急发警告! 度假胜地爆集体中毒惨案 美女大脑肿胀 抽搐惨死
今天,加拿大正式更新旅游警告,由于旅游胜地爆出假酒死亡案件,现已有6名游客死亡,政府提醒所有加拿大公民前往度假时千万小心!
“接连几名外国游客疑似喝假酒而中毒死亡,大家前往时请保持高度谨慎。”
老挝假酒事件愈演愈烈,接连有外国游客去玩结果喝到假酒,把命喝没了,引起当局注意。
11月20日,美国国务院、丹麦政府、英国政府先后证实,有公民在老挝万象死亡,全是因喝了假酒,紧接着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也都发出警告。
是这样的,最先爆出来的是澳大利亚,一名少女琼斯趁着这个月学校放假,和一个朋友去老挝首都万象游玩,期间在下榻的背包客栈的酒吧喝了酒,之后外出,紧接着忽悠出现身体不适。
11月13日,琼斯她们本来是要退房的,但一直迟迟没有出现在大厅,客栈的工作人员才上去找人,发现她们都快不行了,紧急将其送医。
没想到,琼斯的病情严重到当场被转移到隔壁泰国的医院救治。
当地医院的医护表示,她们刚被送到医院是“看上去醉醺醺的,很疲惫,呼吸沉重,但还能交流和走动”,其中一个女孩头晕、胸闷、呼吸困难。
这个症状比较严重的女孩应该是琼斯,医生给她输了液,但后来她直接癫痫发作,陷入昏迷,当场被插管,两个人都被转到了大医院,最后送到了泰国2个医院的ICU,。
21日,年仅19岁的琼斯被宣布不治身亡。负责诊治琼斯的医生表示,初步判断她的死因是饮用假酒而甲醇中毒。
琼斯被送来的时候,体内甲醇的含量很高,整个大脑都肿胀了。
与琼斯同行的女孩也喝了这杯酒,一样甲醛中毒,目前还在医院抢救,情况危急,正在与死神搏斗。
但其实在琼斯之前,就已经有2名丹麦游客和1名美国人在万象不小心喝到掺了甲醛的假酒,事后身亡,另外还有12名游客出现身体不适。
也就是说,琼斯已经是第4名死者了,之前确诊死亡的丹麦游客也都是20多岁的年轻女性。
琼斯和朋友这天是在客栈和100多个游客一起喝的免费酒,对此客栈老板甩锅表示他的酒吧没有卖假酒,其他人也都没事,为了自证清白还自己喝了一杯,但这个客栈暂时停止接收新预定了。
英国媒体报道,在这6名已经死亡的游客中,包括了一名28岁的英国律师西蒙娜·怀特。
怀特是一家美国律所的助理律师,常驻伦敦,专门从事知识产权和技术方面的案子。
她是和闺蜜一起去的,当天玩得比较嗨,就让客栈经理兼调酒师给她俩上了几杯虎头伏特加配制的one shot,两个妹子一点不含糊,一口就闷了。
除了她们,还有一名56岁的美国背包客和2名丹麦妹子,至少有7个人都喝了这个调制虎头伏特加,每人至少来了3杯,一行人继续狂欢到晚上10点半才结束。
13日凌晨,怀特和闺蜜都瘫软在床上,感觉身体 “非常糟糕”,几乎直不起身来,还不断呕吐。意识到出问题了,她们求客栈员工在他们去医院。
到医院之后,怀特也被诊断出甲醛中毒,抢救无效身亡了,闺蜜活了下来,但现在全身插管勉强保命。
好好一个前途光明的律师,就因为去万象背包旅行玩喝了杯酒,连命都没了,亲朋好友都崩溃了。
同行朋友表示,“我们都在同一家酒吧喝了免费的烈酒,6个人全部甲醛中毒住院。”
东南亚是不少人穷游的热门目的地,老挝万象也因此火了起来,旅游业带动了当地客栈餐厅酒吧的生意,不少店家都会免费提供烈性酒,吸引观光客。
大家平时听到甲醛,一般都是装修油漆用的。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易燃液体,多用于家用和工业产品中,如脱漆剂、杀虫剂、油墨、汽油、喷雾罐等,但是因为比乙醇更便宜,经常被人加到酒里面。
人如果喝了掺了甲醛的酒,可导致失明、肝病,严重的甚至会死亡。
甲醛本身的毒性就极强,误饮4毫升以上就会出现重度症状,超过10毫升就会对视神经产生永久破坏,导致失明,30毫升就能夺人性命。
甲醛中毒症状一般在12个小时后出现,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呼吸苦难、失明、抽搐。
老挝的“毒酒死亡事件”还在继续扩大,不排除后续还会出现更多死者,各方都在密切关注中。
加拿大政府今天发的这个警告就提到——
千万不要贪便宜或新鲜,去喝免费的烈酒;如果真的要喝就,请保持警惕,只从正规商家购买密封的瓶装或罐装酒;如有不适,立即求医,不要拖!
不仅仅是酒精,如“快乐披萨”、“特制奶昔”等听起来就很可疑的食物,里面可能掺了鸦片等毒品,当地经常出现这种东西,此前也有包括加拿大人在内的游客因此丧命,千万小心。
万象当局表示,他们已经锁定了部分参与假酒事件的嫌疑人,并进行逮捕拘留,目前尚未提出控诉,还在调查中。
今年8月份,泰国曼谷也曾经爆出假酒中毒事件,一周内21人出现视力模糊、呼吸困难、心脏骤停等“代谢性酸中毒”症状,紧急送医,1人死亡、1人伤重,、7人失明,多人需要终身洗肾。
加拿大要给30万临时居民发”枫叶卡”!? 挥霍4亿给难民看病
加拿大政府才因为难民问题被全网130万人疯狂吐槽,结果今天移民部长马克·米勒(Marc Miller)宣布,将再拨款4亿加币,用来给难民看病!
不仅如此,加拿大还有可能发枫叶卡给30万持临时特殊签证的乌克兰人,目前暂时没有计划将他们遣送回国!
“虽然这并不是加拿大当前最重要的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视这件事情。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人已经在加拿大生儿育女,并开始融入我们的社会,显然有留下来的意愿和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该说‘不’。”
2022年初,加拿大启动了一项难民计划,允许逃离战乱的乌克兰人入境,并在这里工作学习,最长年限为3年。
今年8月份,政府又宣布允许他们延长3年,继续留在加拿大。
当初申请来加拿大的乌克兰人有120万,最后进来的有29.8万人,其中一部分人已经回国了,还有一部分则是申请萨省和阿省的省提名计划,获得了PR身份。
据悉,有乌克兰人组织表示,超过90%持临时特殊签证的乌克兰人希望最终能定居加拿大,并呼吁政府给他们创造条件。
然而,加拿大政府今年已经调整了未来移民计划,缩减了永久和临时居民人数目标,主要就是想减缓本国住房和医疗的压力,且计划把目前在境内的40%临时居民转为永久居民。
也就是说,总的数额是已经定了的,现在如果要把配额分给难民,可能就会占了通过其他渠道申请PR的名额。
对此,大家议论纷纷,有人感到不满,表示加拿大人现在自己都活得特别艰难了,政府还拼命挥霍纳税人的钱养难民,现在还要给身份,简直不管民生了;
还有人表示,如果把印度人的名额给乌克兰难民的话,就同意,但是现在越来越多印度留学生故意申难民,很难保证不会把他们也放进来。
难民问题本来就让不少加拿大人不满,结果政府现在还要再拨款4.11亿加币,用来给难民看病,支出直接激增7倍!
当然,特鲁多政府提出的这个计划还在等待议会批准,最后过不过还得看结果,但他们表示,近年来加拿大新移民数量创下新高,用于医疗的费用也急剧上升。
这个加拿大临时联邦医疗计划(Interim Federal Health Program,IFHP),主要是为不符合省级或地区医疗计划资格的新移民提供医疗保障,帮助了很多难民。
从2016年起,IFHP的支出就开始飙升,从$6000万飙到今年的$4.112亿,以远超通货膨胀的增长速度,这一增长也反映了新移民人数的快速上升。
这8年来,加拿大不断接受新移民,其中许多人都是通过“非正规”途径入境的。特朗普第一任期期间,就曾加大移民执法力度,强化驱逐政策,使更多人逃来加拿大。
偏偏加拿大放宽了访客签证要求,导致落地机场庇护申请人数大大增加。也因为如此,本就资源紧张的加拿大医疗系统更是不负重荷。
今年的种种,让大部分加拿大人对移民的态度发生大转变。
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加拿大人认为政府对难民太好了,这个比例从2023年的49%,一路增长到2024年的56%。
印度前亚洲首富出事! 加拿大多名高管涉案 陷$2.65亿诈骗贿赂丑闻!
印度第二大富豪、前亚洲首富阿达尼(Gautam Adani)正面临他商业生涯中最严峻的挑战。
美国检方日前以证券欺诈和串谋进行证券及电汇欺诈等罪名,在纽约布鲁克林对这位62岁的印度亿万富翁提起诉讼。
更让人惊讶的是,卷入这场风波的不仅是阿达尼本人,还有七名与他集团相关的高管,其中包括三名前加拿大魁北克储蓄与投资基金(CDPQ)的高管。
据起诉书显示,阿达尼涉嫌在印度的一个大型太阳能项目中,通过向政府官员行贿约2.65亿美元来推进项目进程,并向投资者隐瞒这一事实。
CDPQ是魁北克最大的养老基金,这三名前高管分别是西里尔(Cyril Cabanes)、阿加瓦尔(Saurabh Agarwal)和马尔霍特拉(Deepak Malhotra),他们被指控妨碍大陪审团、联邦调查局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调查工作。
根据起诉书,这三人均非加拿大公民或居民。魁北克储蓄投资集团发言人证实,涉案的三名员工已于2023年被解雇,目前该机构正在配合美国当局的调查。
作为印度最大的煤矿运营商和基础设施开发商,阿达尼的商业帝国横跨能源、港口、媒体和农业等多个领域,拥有数万名员工。
南亚研究所威尔逊中心主任库格尔曼(Michael Kugelman)表示:“这对阿达尼来说是沉重打击。此前他的公关团队花了将近两年时间修复欣德堡做空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这次起诉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将其声誉和商业帝国的重建努力付之东流。”
分析人士指出,阿达尼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善于将自己的商业计划与莫迪政府的政策目标完美对接。然而,这种“亲密关系”如今成了反对派攻击的利器。
当然,也有专家认为,这场危机对整个印度市场的影响可能是有限的。尽管投资者短期内可能会对阿达尼集团避而远之,但从长期来看,阿达尼集团依然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庞然大物。
反对党已经抓住这一争议,要求逮捕阿达尼,并指责莫迪包庇他。随着印度议会冬季会议即将召开,反对党议员很可能加大对莫迪的施压。
这一事件已经影响到阿达尼的海外利益,肯尼亚总统取消了与阿达尼集团的机场现代化和能源项目合作,孟加拉国法院也下令对一个能源项目展开调查。
市场分析师巴利加(Ambareesh Baliga)认为,这次事件的影响主要限于阿达尼集团,不会引发金融危机蔓延。他坦言:“贿赂和腐败在印度经济中早已司空见惯,这并不会让投资者彻底放弃阿达尼集团。毕竟,这种规模的公司不是说避开就能避开的。”
目前,涉案人员均未被逮捕。对于阿达尼本人来说,这场危机无疑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黑暗的时刻之一。
从一个靠煤炭起家的企业家到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野心家”,阿达尼曾被视为印度经济奇迹的缩影。
然而,如今的他,不得不面对可能长达数年的诉讼纠缠,也许他的商业帝国会在这场风暴中挺过来,但他的个人声誉,恐怕再也无法回到过去那样光鲜亮丽了。
警惕! 大温华人嫌犯骗走$8.7万保时捷 16名卖家含泪踩雷 总损失超$85万!
温哥华最近有个老哥倒了大霉,他好不容易找到买家,准备卖掉自己价值8.7万加元的保时捷卡宴,结果却落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陷阱。
主人公是梅尔达德·埃布拉希姆内扎德(Mehrdad Ebrahimnezhad),一位来自伊朗的加拿大居民,他把自己的车挂上了Facebook Marketplace出售。
没过多久,就有买家前来询问,并表示有购车意向。买家拿出貌似正规的银行支票,还出示了看起来完全真实的身份证明。
在ICBC汽车服务中心,双方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车辆过户手续。埃布拉希姆内扎德当时也没想太多,甚至还感叹交易过程之顺利。
然而,噩梦随之而来。他很快发现,自己不仅被骗了8.7万加元,整个交易过程简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买家给他的汇票居然是假的。
“我简直不敢相信,在加拿大竟然还有假银行汇票这回事,”埃布拉希姆内扎德回忆道,“在我的祖国伊朗,他们有中央银行系统,能立即检验支票真伪。”
买家不仅提供的汇票是假的,连身份证也是假的,用的是一张偷来的身份证。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车辆过户环节,办事人员甚至连最基本的身份验证都没有进行。
当埃布拉希姆内扎德询问为什么不核实买家身份时,对方竟然理直气壮地表示:“这不在我们的工作职责范围内。”
ICBC 在一份声明中承认卖家处于“非常令人痛苦的境地”,但表示在这些交易中,买卖双方都应该保护自己。
警方调查揭示,这是一个由3名列治文华人组成的职业犯罪团伙,分别为洪家庭(Ka Tin Hong,音译)、黄盛伟(Shing Wai Wong,音译)和朱培熙(Pui Hei Chu,音译)。
他们的作案手法令人咋舌:使用伪造银行支票和虚假身份证,在大温哥华地区连续诈骗16名车主,作案金额高达惊人的850万加元!
被骗的车型基本都是豪华品牌,包括宝马X3、保时捷卡宴、奔驰GLB、奔驰C63、奔驰C43、雷克萨斯RX350、奥迪A6等,每辆车价值在3.3万到10.3万加元不等。这些车主大多是通过在线销售平台进行交易,毫无防备地落入骗局。
列治文分部警察局长迈克尔·科希(Michael Cohee)表示:“这起案件充分展示了犯罪分子的狡猾和作案手段的精细。我们的团队经过数月侦查,终于将这个犯罪团伙绳之以法。”
值得庆幸的是,警方最终追回了16辆被盗车辆中的10辆,其中8辆已归还给原车主。对于埃布拉希姆内扎德来说,尽管最终找回了爱车,但他仍需支付7000加元的法律费用,心里的阴影可想而知。
警方郑重提醒所有车主:在线交易平台虽然方便,但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建议在完成任何交易前,务必到开具银行支票的金融机构进行严格核实。
目前,3名华人已面临30项严重刑事指控,包括价值5000加元以上的欺诈罪、身份文件相关罪名以及为犯罪组织犯罪的教唆罪。
“他们必须改进系统,堵住漏洞,”埃布拉希姆内扎德坚定地说,“因为骗子总是比系统更精明。”这番话道出了受害者的心声,也是对社会治安的深切呼吁。
风暴再袭BC! 40cm暴雪在路上 110km/h狂风席卷 大片居民停电!
注意!又一场猛烈的风暴正在向BC省袭来。
最新气象数据显示,本次风暴已在部分地区掀起高达100公里/小时的强风。豪湾地区(Howe Sound)在黎明前就已经记录到100公里/小时的阵风,其他地区的风速也接近90公里/小时。
气象部门预计,温哥华岛西部地区将出现最强劲的风力,风速可能达到110公里/小时,预计会持续到周五下午达到峰值,随后在周五晚间或周六早晨逐渐减弱。
虽然气象部门表示,这次风暴的强度不及本周早些时候的“炸弹气旋”,但仍给当地居民带来不小的困扰。
据BC Hydro报告,温哥华岛偏远地区的部分居民可能要到周六晚上才能恢复供电。截至周五上午10点,包括低陆平原地区、阳光海岸和温哥华岛在内的地区仍有约8000户用户处于停电状态。
除了强风天气,本次风暴还带来了大量降雪。气象部门已经对多个地区发布了降雪预警,其中包括从霍普(Hope)到梅里特(Merritt)的科奎哈拉山口,以及从保尔森山口到库特尼山口的3号公路沿线地区。
预计科奎哈拉地区周五将迎来约15厘米的降雪,而3号公路沿线地区的累积降雪量可能高达40厘米,预计要到周日下午才会减弱。
气象部门特别提醒,虽然这次低气压系统的强度不及周二和周三的强风暴,预计的最大风速也普遍较低,但强风仍可能造成破坏和干扰,并可能减缓当前的清理工作进度。
不过好消息是,根据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ECCC)的预测,在又一个潮湿的周末之后,阳光终于将要回归,下周二三四全是阳光好天气。
尽管阳光重回,但到下周三气温将继续下降至接近冰点,夜间最低气温将只有 1˚C。
太惨! 华人赴温哥华续签成噩梦 烧光上万加币 苦等2个月 无奈滞留!
为了续签美国工作签证H-1B,很多美国的华人选择到邻近的加拿大温哥华办理面签,期望能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手续,回到美国继续工作。
然而,现实往往没有那么顺利。温哥华的美国领事馆最近的签证办理延误现象,令不少华人上班族陷入困境,等待的时间拖得越来越长,费用也逐渐攀升。
许多本来计划短暂出国的工作签证持有者,结果被硬生生地困在温哥华,几个月的时间让他们不仅陷入了生活上的困扰,经济压力也随之增大。
托马斯(Thomas)是一名在美国湾区工作的华人,他的故事就是许多人的写照。他持有H-1B签证,按照规定,这种签证到期后需要离境办理续签。
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他选择了温哥华进行面签,因为温哥华与美国时差相差不大,工作时间也能保持不受影响。
托马斯于7月30日飞往温哥华,提交了签证材料,原本认为事情会很快办妥。没想到,签证面试顺利通过后,整个流程却变得异常漫长。
尽管所有材料都齐全,托马斯还是在面签后等了近两个月,才终于拿到签好的护照。在这段时间里,他四次搬家,住过酒店、Airbnb,也尝试过短租房,光是房租就花了6000元加币,加上餐饮和交通等费用,总计花费了约1.5万元加币。
这还不算他在美国湾区的房租,每月仍需要支付3000美金的租金,而房子却一直空着。
托马斯并不是个例,很多在温哥华办理H-1B续签的华人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他通过社交媒体和其他留学生群体保持联系,发现许多人也遇到了相似的情况。
有人等了三周,有人等了一个月,但多数人的等待时间都远远超过了预期,具体原因,大家也无法确定。有人认为可能和工作内容有关,美国对于AI相关产业的人员似乎尤为严格。
“真的是运气不好。”托马斯这样总结他的经历,表示签证处理的延迟似乎有些随机。“我有朋友回中国续签,签证就很快通过了。”
他提到,自己所就职的公司对于签证问题并不太担心,但许多同行则对特朗普政府可能再次加强对工作签证的审查感到忧虑。
根据一些专家的看法,特朗普再次当选总统,可能会加大对留学生和国际劳工的签证限制,这让许多华人打工人心情沉重。
不仅仅是在温哥华,其他加拿大城市的签证办理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徐先生(Michael Xu,音译)是另一位在美国工作的华人,他也遇上了类似的问题。
徐先生原本计划在多伦多申请H-1B工作签证的续签,没想到因为加拿大邮政的罢工,他被困在了多伦多。
原本他已经提交了所有必要的材料,并且获得了签证批准,护照也被邮寄回多伦多,准备按计划拿到签证后立刻回美国工作。
然而,正当他准备在周五去邮局领取护照时,加拿大邮政开始了全国范围的罢工。邮局关闭,导致他无法取回自己的护照,必须继续滞留在多伦多。
在这三周的等待过程中,徐先生已经花费了4000加元住酒店,原定的返美机票也因此错过了。
由于无法回到美国工作,徐先生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他形容自己几乎崩溃。“我本来是计划好了的,结果这一切都被打乱了。邮政罢工的事完全不在我的预料之内。”他说。
尽管邮政工会和加拿大邮政仍在进行谈判,但局势似乎没有迅速解决的迹象,徐先生和其他滞留的华人只能无奈地等待。
“这就是生活,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托马斯最后说,“我们只能随机应变,做好准备。”
可怕! 超级风暴横扫西海岸 飞机被吹翻 2人被砸死 27万户停电 树木倒一片!
“这是我见过最可怕的风暴!”
一场被称为“炸弹气旋”的超级风暴,昨夜至今晨肆虐BC省南部沿海地区。狂风暴雨仿佛给这个地区套上了一层末日滤镜,温哥华岛和大温地区陷入一片混乱。
数十万居民陷入黑暗,交通瘫痪,生活陷入混乱。有人惊呼:“这是我见过最可怕的风暴!”
这场骇人的炸弹气旋不仅在BC省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美国也带来强风暴雨,甚至造成至少两人死亡!
风暴昨晚登陆BC省,强劲的东南风达到飓风级别,萨廷岛(Sartine Island)的阵风速度飙到170公里/小时。温哥华岛北部沿海地区的气象站录得近160公里/小时的狂风速度。
温哥华机场(YVR)一度刮起时速78公里/小时的狂风,就连平日相对平静的列治文地区也难逃一劫。这样的风速足以将树木连根拔起。
在温哥华岛的Courtenay Airpark,就有一架小型飞机被直接吹飞,飞机底朝天的场景,诉说着昨夜恐怖的风暴。
温哥华斯坦利公园大片树木被吹倒,导致多条通道关闭,修复工作预计需要数小时。
风暴袭击时,超过27万名BC Hydro的用户停电,成为今冬最严重的停电事件之一。温哥华岛成为重灾区,其中超过90,000户居民一晚上都未能恢复供电。
华人聚集的列治文情况也很不乐观,昨天晚上有不少列治文市民都经历了停电,BC Hydro在昨晚7点时表示,已经派出工作人员为列治文受影响的3,376个用户进行抢修,目前已全部恢复。
BC Hydro发言人凯文·阿奎诺(Kevin Aquino)表示:“我们的团队通宵奋战,但风暴强度太大,很多地区无法第一时间安全展开修复工作。”
供电公司还提醒居民远离倒下的电线,保持至少10米的距离(相当于一辆公交车的长度),以防发生触电事故。
北温就有电线倒在了树上,结果引发了火灾。
同时,BC Hydro建议居民备好应急物资,包括水、食物和手电筒等,至少能支撑72小时。
住在大温的玛丽亚(Maria,化名)描述她昨夜的经历:“风声像野兽的咆哮,窗户一直在震动。我担心它会被风吹破,整夜都不敢睡。”
而住在温哥华岛的史蒂夫(Steve,化名)则表示,家门口的大树被连根拔起,电线杆倒在自家车道上。
至于咱们隔壁的美国,南县消防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华盛顿州林伍德,一名妇女周二晚上因一棵大树倒在一个无家可归者的营地而死亡。
除此之外,美国的消防官员还表示,在西雅图以东的贝尔维尤,一棵树倒在一所房屋上,导致一名妇女周二晚上死亡。另外,美国西北部有超过50万户家庭停电。
说回BC省,强风卷起的巨浪拍打着沿海地区,许多低洼地带更是面临洪水威胁。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凌晨发出警告:“东南风和潮汐叠加可能导致水位急剧上升,沿海低洼地区有可能出现严重洪水。”
BC省渡轮公司取消了50多趟航班,包括重要的温哥华至温哥华岛的航线。渡轮公司代表杰夫·格鲁特(Jeff Groot)表示:“我们的决定完全基于安全考量,风速、浪高是我们主要参考的指标。”
风暴还导致多条高速公路封闭,包括连接Port Alberni和托菲诺(Tofino)的关键路段。托菲诺市长丹·劳(Dan Law)提醒司机尽量避免出行,尤其是不熟悉该区域的居民。
此外,在大温地区,公交系统也受影响,部分线路因树木阻碍被迫中断,交通部门建议市民提前查询实时路况。
温哥华岛附近的阿胡萨特原住民社区受到重创,房屋和船只损坏严重。一名紧急协调员阿尔弗雷德·迪克(Alfred Dick)无奈地表示:“这是我们近些年见过最强的一次风暴,具体损失要等到白天才能完全评估。”
尽管强风预计将在今天逐渐减弱,但救援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BC Hydro所有工作人员和承包商团队都在加班加点清理倒下的电线和树木。此外,紧急部门呼吁居民配合清理工作,远离危险区域。
BC省政府和相关部门提醒大家保持警惕,尤其是在未来几天可能继续面临恶劣天气的地区。居民可通过官方渠道实时查看渡轮、道路和电力的最新情况。
著名女星张咪三度确诊癌症 要切一半舌头! 住温哥华多年 曾自曝患2个癌症晚期
就在今天,曾长住温哥华多年的知名女星张咪在微博宣布:自己确诊第三种癌症,要切掉半边舌头!
因为需要做手术治疗,医生告诉张咪可能会切掉半个舌头,她一开始还很难接受,当场崩溃,但也只能接受命运,并趁着自己还能说话的时候,预先录了几首歌,以后放给粉丝听。
2019年,张咪公开自己罹患口腔癌晚期,因为肿瘤面积大、扩散严重,当时她已经呼吸困难,连张嘴吃东西和说话都做不到,癌细胞侵蚀了她的面部肌肉、舌头、下颚骨、牙齿,乃至整个口腔。
病情一度严重到医院直接下死亡通知书,张咪也准备好迎接死亡,安排起自己的后事,还准备了一条红色的长裙和遗照。
面对病魔,张咪没有放弃,坚持化疗,终于战胜了病魔,今年8月还很高兴地与粉丝们分享近况,说这几年癌症没有复发。
“经过与病魔抗争的这5年、2个癌症晚期!今天,我终于战胜了病魔,也战胜了自己!我回来啦!”
没想到,才时隔4个月,张咪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却是崩溃痛苦的模样,好不容易痊愈的她,再次检查出来第3种癌症——舌癌。
此前,张咪已经确诊过扁桃体癌和口腔癌。
再次遭遇病魔打击的张咪也十分崩溃,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病魔就是不肯放过自己。
张咪一生在演艺圈不争不抢,为人也随和,突然宣布隐退,就是因为确诊癌症要化疗,一度被折磨得心力交瘁,好不容易抗癌成功,二婚生活也很幸福,以为就能这样安享晚年了,没想到命运又给了她一记重击。
2019年抗癌成功到现在的这5年来,张咪一直坚持复查,结果也都没有问题,却没有想过还是没逃过。
张咪透露,医生现在给出的方案就是切除一半的舌头,作为一个歌手而言,这是多么残忍的事情,可想而知。
也有网友感叹,扁桃体癌、口腔癌、舌癌,3次癌症的位置都很相近,可能是之前癌细胞残留转移,导致复发吧。
58岁的张咪确实经历过了许多磨难,除了接二连三的癌症,她也经历了两段婚姻。
张咪与前夫育有一女,后来两人分手。
2010年,张咪认识了第二任丈夫——加拿大人弗雷德,并于2017年结婚。
弗雷德曾在温哥华警察局任职,还曾参与过市长竞选。
婚后,弗雷德就跟着张咪回到了国内,两人定居北京,经常同框秀恩爱。
弗雷德对张咪宠爱至极,即便张咪重病成了病秧子,天天跑医院,弗雷德也不离不弃,寸步不离陪着她治疗,成为张咪抗癌路上的精神支撑。
张咪今天也在微博写道:“怎么可能会得三次癌症?但我会一如既往的坚强勇敢。人生究竟要经历多少磨难,才算是尽头。又一次挑战生死,命运会怎么安排?”
听闻噩耗的粉丝们也纷纷为张咪应援加油,希望她这次也能战胜病魔。
降息悬了! 加拿大通胀意外反弹 这些食物价格飙升 冬天还得勒紧裤腰带!
加拿大的通货膨胀最近又有了新动向。根据加拿大统计局今天最新公布的数据,10月份的年通胀率升到了2%,相比9月份的1.6%明显反弹。
这个消息可让不少人头疼,因为这意味着食品、房租等开销还是居高不下,而对于央行来说,这也让即将到来的降息计划有些扑朔迷离。
这次通胀率的上升,能源价格成了推手。10月份,虽然汽油价格还是下降了4%,但比起9月份10.7%的降幅,明显放缓了不少。
与此同时,食品价格也在加速上涨。去趟超市你可能会发现,那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制品简直是节节攀升,新鲜蔬菜涨了7.3%,水果制品更是涨了7.6%。
房租这块儿,虽然涨幅比之前稍微温和了一些,但依然不便宜。数据显示,10月份房租比去年同期涨了7.3%,相比9月份的8.2%有所放缓。
不过要是拉长到三年看,房租的涨幅还是高达21.6%。至于房贷的成本,虽然10月份涨幅也从16.7%降到了14.7%,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是个不小的负担。
这通胀数据一出来,直接让央行的降息计划陷入了两难。大家知道,今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四次降息,把基准利率从年初的5%降到了现在的3.75%,目的就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
市场原本猜测,12月份央行可能会再来一波50个基点的大降息。可现在,随着通胀反弹,这个可能性从37%直接降到了28%。
不少经济学家已经调整了自己的预测。比如蒙特利尔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道格拉斯·波特(Douglas Porter)就说,除非未来的就业数据特别糟糕,不然央行更有可能选择小幅度降息25个基点。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像加拿大皇家银行和帝国商业银行的经济学家还是觉得50个基点的降息有戏,他们认为接下来的第三季度GDP数据可能会显示经济放缓,而这会给央行更大降息的空间。
其实,央行更关注的是核心通胀数据,这个数字能更直观地反映物价的“基本面”。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核心通胀指标CPI中位数和CPI修剪均值分别上升到2.5%和2.6%,比9月份的2.3%和2.4%有所提高。
更让人不安的是,过去三个月的核心通胀平均值已经从2.1%升到2.8%,远远超过了央行的目标范围。这些数据告诉我们,物价稳定的路还道阻且长。
普通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生活成本还是高得让人喘不过气。虽然统计局说服务价格的年涨幅降到了3.6%,这是2022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过去三年里,服务价格整体已经涨了14.2%。
部分商品价格虽然在10月份只微涨了0.1%,但这并不代表它们便宜。事实上,很多东西的价格早在过去几年里就蹭蹭往上涨了。
央行行长蒂夫·麦克勒姆(Tiff Macklem)之前说过,降息的规模和速度要看未来的经济数据表现。接下来,12月的利率决议将成为一个关键节点。
不管未来政策怎么走,大家都盼着这个冬天能稍微轻松一点,生活成本别再继续压得这么重。
希望央行和政府能拿出更有力的措施,既要稳定物价,也要让普通人的日子好过一点。毕竟,经济数据再怎么变化,最后买单的还是咱们这些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