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周末
Exclusive Content
天塌了!加拿大遭特朗普毁灭性打击 加征25%关税 加币瞬间狂跌 全国炸锅
本周一,特朗普突然乱挥“关税大棒”,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宣布,上任后将对加拿大、中国、墨西哥进口的所有商品加征关税!
他表示,将对中国进口的所有商品加征10%关税,对“北美兄弟”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25%!
特朗普这次口气也很硬,称新关税将一直有效,直到墨西哥和加拿大更好地控制毒品问题,特别是芬太尼和非法越境的移民问题。
“在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之前,加拿大和墨西哥将付出非常大的代价!”
此言一出,今天一大早,加拿大各大主流媒体的头条都是关税,各省省长更是早几个小时就要求赶在特朗普再次上台之前召开紧急会议!
特鲁多也表示将在本周三晚上召开首次省长会议,讨论美加边境问题。
与此同时,加币立即应声下跌,一度跌至4年半来的新低点!
本来特朗普是把中国和墨西哥当成多次威胁加征关税的施压对象,加拿大近来还表示愿意与美国达成双边贸易协议。
因为特朗普上次就是用的美墨加协定,且这次重新上台打算重启,继续实施保护主义贸易措施,加拿大还想抢在他再挥“关税大棒”之前,将墨西哥踢出去,与美国达成新协议,没想到今天被背刺了。
加征25%关税的消息引起了加拿大各省和商界的极大关注,加美商业委员会连夜表示,特朗普此举将对两国企业造成伤害,且“削弱北美经济和地缘政治实力。”
每年与美国贸易额超4500亿的安省,省长福特第一时间就发推表示,对加拿大商品征收25%的关税将对两国工人及就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我们需要立即行动,制定出共同应对方案。”
福特表示,“这就跟被家人往心上捅了一刀一样”,且不排除进行“报复”的可能性,“希望我们不会走到那个地步,但要真是那样,我们也别无选择。”
福特也是加拿大联邦委员会的主席,代表各省长表示希望成为“加拿大团队的一部分”,参与处理贸易、边境安全、能源、国防及跨境供应链等各项事务,且想知道政府对此次美墨加协定的审查态度。
魁北克省长、BC省长、阿尔伯塔省长也在随后接连表示,这个关税提议将会伤害加拿大和美国,加拿大人必须团结一致,强硬应对这个问题,尽一切努力避免关税政策生效。
加拿大商会的模型分析指出,别说25%了,就算是实施10%的关税,加拿大的经济规模都就减少0.9%至1%,相当于每年约300亿加元的经济损失。
经济学家史蒂芬·泰普指出,这对美国而言也是1年1250亿美金的损失,且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将面临更高的生产成本和价格,使美国商业环境竞争力下降。
如果加拿大建立自己的关税壁垒,美国加征10%关税,加拿大收入会下降1.5%、生产力下降1.6%,如果是特朗普昨天说的25%,损失还会更大。
加拿大超过77%的出口是销往美国的,贸易站加拿大国内生产总值的60%。
仅仅是关税的威胁,就已经对加拿大企业的投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在通胀本来就严重的现在,商品价格再次上涨,日子更是难过。
特朗普上一次任期期间,就因为特朗普不断威胁,美加墨用新的协定取代了原本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这次重新上台,特朗普就打算重启这个美墨加协定,并为美国争取更好的条件。
TD银行预测,特朗普的关税可能最终使加拿大对美出口量在2027年初减少5%。
经济学家建议,加拿大企业应在关税生效前做好准备,抢在关税实施前完成订单,同时也要为接下来4年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和混乱做好心理准备。
距离特朗普正式上任还有2个月,这期间还能出什么乱子,加拿大又该如何应对和准备,才是大家睁大双眼紧盯着的。
妇科医生强奸87名患者 偷录6000小时视频 未成年也不放过!
妇科医生本应是患者最为信任的人,然而在挪威,一位妇科医生竟被控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对87名女性实施性犯罪。
其中,受害者年龄跨度之大令人触目惊心——最年轻的仅14岁,最年长的已67岁。两名未成年人也赫然在列,令人不寒而栗。
55岁的阿恩·拜(Arne Bye)作为一名前市政卫生主管和村镇医生,利用职业权威和患者的信任,在诊所和患者家中肆意犯罪。
警方在调查中查获了超过6000小时的视频,这些未经同意的录像几乎记录了每一次令人发指的犯罪细节。调查人员形容这些视频“敏感而详细”,记录了阿恩如何在妇科检查中肆意侵犯患者。
起诉书显示,阿恩不仅多次对患者实施强奸,还在没有任何医疗必要的情况下,往患者体内不当插入类似除臭剂、瓶子和圆柱体等异物。
一位被称为“第18号女性”的受害者在法庭上痛诉,她原本只是因为喉咙痛就诊,却遭遇了极度痛苦的检查。
她内心的恐惧和无助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她的陈词中:“我当时觉得自己快要死了。尽管不明白为何要接受妇科检查,但因为相信医生,所以服从了他的指示。”
更令人发指的是,阿恩的犯罪手法极其精心。据报道,在第18号女性的案件中,视频显示拜在检查开始前精心安排了多个摄像头。
从录音中可以听到,他甚至会询问受害者是否感到疼痛,并在某一时刻冷酷地警告:“这会很痛”。
第19位受害者更是揭露,阿恩经常要求她们坐上妇科检查椅,尽管她们并无任何腹部不适。这些检查往往持续时间很长,且极其痛苦。
早在2006年,当地医院妇科病房的一名医生就对阿恩的异常行为提出质疑。当时,一位患者报告称阿恩在检查中按摩了她的生殖器官,并表示其他患者也有类似经历。
然而,阿恩当时予以否认,并成功逃过调查。直到2022年8月,卫生当局向警方发出犯罪警告,警方才正式立案调查。在此之前,这位变态医生仍然在诊所执业,肆意伤害无辜患者。
检察官理查德·豪根·吕恩(Richard Haugen Lyng)表示,这起案件的证据极其特殊——大量犯罪行为都被阿恩亲自录制。
阿恩在法庭上为自己辩解称是为了防范可能的诉讼,声称从未观看这些视频。然而,证据显示,他在录制视频时甚至会精心安排摄像头角度。
阿恩目前已承认3起强奸指控和35项滥用职权的罪名,可能面临最高21年的监禁。尽管犯罪情节极其恶劣,他目前仍未被羁押。
这个仅有2600名居民的小镇弗罗斯塔(Frosta),阿恩曾是当地备受信任的公众人物和市政卫生主管。
这起案件堪称挪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性虐待丑闻,不仅是对个人的极大伤害,更是对职业道德和医疗伦理的赤裸裸践踏。
案件正在继续审理,相信正义终将得到伸张。
瞠目结舌! 华人富豪$620万买根香蕉 还要送马斯克! 水果摊老板: 就几毛钱
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一根用银色胶带贴在白墙上的香蕉成为了全场瞩目的焦点。这可不是什么恶作剧,而是一个价值连城的艺术品。
这件名为《喜剧演员》的概念艺术品被华裔币圈富豪孙宇晨,以6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500万元)的天价收入囊中。
消息一出,瞬间引爆社交媒体,也让这根香蕉成了史上最贵的香蕉。然而,一根香蕉凭什么值620万美元?
这件作品的作者是意大利艺术家毛里奇奥·卡泰兰(Maurizio Cattelan),他因大胆而幽默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当代艺术的挑衅者”。
2019年,《喜剧演员》首次在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亮相时,就已经让全世界艺术圈刮目相看。这幅“作品”简单到令人发笑——一根普通的黄香蕉,贴在白墙上,仅靠一卷普通的银色胶带完成。
但这也恰恰是它最有力的地方:一边调侃艺术收藏市场的疯狂投机行为,一边用极其简单的形式挑战人们对“艺术”的认知。
在最初的展出中,这根香蕉吸引了大量的围观者,甚至因为现场过于拥挤,主办方不得不撤下这件作品。
随后,这个系列的三个版本以12万到15万美元的价格陆续售出。如今,它的价格更是飙升了40倍之多。
拍卖会上,竞价从80万美元起跳,仅仅用了不到7分钟就突破了500万美元的成交价。最终,孙宇晨以620万美元击败其他六名竞标者,成为“天价香蕉”的新主人。
实际上,孙宇晨并没有买到“香蕉”本身。根据拍卖规则,他拿到的是一份真品证书、如何安装的说明书和一卷胶带——至于香蕉,只能不断更换,因为它会很快腐烂。
据悉,苏富比用于拍卖的这根香蕉,还是当天早上从曼哈顿一处水果摊花35美分买来的。
35美分的香蕉,贴上胶带就成了620万美元的艺术品,这简直是一场疯狂的“文化实验”。
对于这场堪称“荒诞”的交易,孙宇晨显然非常满意。他在声明中表示,这不仅是一件艺术品,它更是一种连接艺术、表情包和加密货币社区的文化现象。他相信,这件作品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引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作为一位90后的币圈大亨,孙宇晨早已不是第一次用高调的方式吸引全球目光。2019年,他就曾以456.7万美元拍下了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这一举动让他在金融圈一举成名。
而这次买下“香蕉”,他还计划进行更大胆的“行为艺术”:吃掉这根香蕉!他直言,这是对这件艺术品的致敬,也是对艺术史和流行文化的重要纪念。
不过,周四上午,孙宇晨的想法似乎发生了变化。他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表示愿意将这根香蕉捐给科技大佬马斯克(Elon Musk),并建议将它粘在SpaceX的火箭上,送往火星或月球。对此,马斯克尚未做出回应。
事实上,《喜剧演员》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争议。它是艺术,还是笑话?在2019年的展出中,两位行为艺术家就曾当众将香蕉从墙上取下,并直接吃掉,称自己的行为本身也是艺术。
尽管当时的场馆管理者紧急更换了新香蕉,但这一事件依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艺术边界的热烈讨论。
尽管不少人认为620万美元买下一个“概念”实属荒唐,但艺术市场却从未停下疯狂的步伐。同一场拍卖会上,一幅雷内·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的超现实主义油画《光之帝国》也以1.21亿美元成交,刷新了艺术家的个人拍卖纪录。
对此,有金融分析师指出,像《喜剧演员》这样的作品虽然从投资角度来看风险巨大,但其背后的娱乐价值和文化影响力让买家愿意承担更大的财务风险,“毕竟,快乐和热度在艺术市场中也是重要的‘回报’。”
尽管有无数批评声音认为这根“香蕉”不过是市场投机的笑柄,但孙宇晨显然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表示,这件作品与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理念不谋而合——无论人们如何看待或消费艺术,真正的艺术价值是不可被摧毁的。
让你“嗅觉死亡” 印度首都臭味破纪录! 美女网红被臭到呼吸困难 眼睛灼烧 真是服了
2024年可谓是印度“高光时刻”了,三天两头上热搜,评论区都吐槽出一个梗了,说地球就分4个度:轻度、中度、重度和印度。
原以为这就是个热梗,没想到印度真把自己干上“全球最臭”这个宝座。
11月13日,“印度首都空气污染达危险水平”、“全球最严重城市”等标题冲上各大新闻版面,点进去一看,仿佛毒气都能隔着屏幕冲出来,臭气熏天。
当地时间13日早上,印度首都新德里整个城市都被浓重的有毒雾霾笼罩,空气污染指数已达到今年的最高水平。气温下降,污染严重,部分地区能见度大幅降低。
根据瑞士环境监测机构IQAir的实时排名,新德里空气质量指数(AQI)一度突破1000,超过巴基斯坦拉合尔,成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就连德里机场管理部门都发出紧急预警,表示已启动“低能见度程序”,航班运行可能会受到影响。
这有多严重呢,根据印度气象局发布消息,截至13日上午8时,部分地区能见度降至100米。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连旅游景点印度门都看不见。北部更夸张,泰姬陵所在的阿格拉市能见度直接降为零,泰姬陵直接“消失”。
当局宣布停课,学生在家上网课,城市交通限流。
可以看到,整个城市都被浓浓的烟雾笼罩。数据显示,新德里多个地区监测到的空气污染指数已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安全限度的60倍。
当地不少居民抱怨出现了头痛、咳嗽等症状,就连政府都证实,年老体弱的人和孩子们都被空气熏得无法呼吸,严重到要就医。
18日一整天,整个印度北部都进入了医疗紧急状态。
事实上,每年冬季,新德里都会遭遇严重空气污染。冷空气使尘土、尾气及农田焚烧秸秆的烟雾滞留在城市上空,形成有毒的延误混合物。
网上有个段子相信不少人都听过,是一个华人机长吐槽印度脏乱差又臭气熏天的,他表示——
“不论你是在新闻上、书上、社交媒体上听到看到关于印度的臭的,不要怀疑,全部都是真的!”
“一出机场,就是扑鼻而来的恶臭。你以为出了机场就不臭了?不是,这整座城市每个角落都逃不过这个臭味。”
“我都无法用言语形容,只有你亲自到了才会相信。一走出机场,满大街男人当街拉屎,女人也会蹲在草丛里尿尿。”
“这城市,你一出机场就是一个震撼,嗅觉死亡,3天之后,鼻子就麻痹了。”
当然了,这也不是一个人这么说,最近就刚好有网红去印度旅游,也是一落地就被整懵了。
这个女网红是因为工作去印度首都德里的,表示之前就听说过这个很臭,有一定心理准备,没想到现实能这么恐怖。
她表示,以前以为是城市的垃圾和粪便臭,实际到了之后发现,就是连空气本身都是臭的,臭气熏天,有种塑料被烧焦的味道、烧出刺激气体的味道。
人刚下车几个小时,就开始出现头痛、喉咙和鼻子不舒服的症状,连眼睛都被熏得睁不开了。
虽然强忍着总算把工作完成了,但她也表示,大家没事还是别来找罪受了。
何止是游客,就连住在德里的本地居民都抱怨:空气污染实在是太严重了,出门都要戴口罩,下午更严重,眼睛睁开都会有灼烧感,伴有呼吸困难。
雾霾被认为是导致成千上万例过早死亡的罪魁祸首。根据瑞士空气质量监测机构IQAir的评估,新德里的空气质量被评为"危险"。
根据IQAir的数据,印度德里18日空气中含直径为2.5微米或更小的颗粒物(PM2.5)水平达到907,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最大限值的65倍!
就这个空气质量,直接被列为“危险水平”,WHO规定了24小时PM2.5安全值为15,超过这一水平就对人体健康不利。
这种颗粒物能够穿透肺部,并影响器官,还可导致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
研究表明,这种质量的空气,还可能延缓幼儿的发育。
不仅是小颗粒,就连较大颗粒物(PM 10)的平均浓度也达到495微克/立方米,是WHO认定的安全标准的10倍以上!
IQAir今年3月份公布的数据报告显示,德里连续第4年被评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首都”。
《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德里每日死亡人数的7.2%,都可归因于细颗粒物污染。
约81%的德里地区受访者表示,有一名或多名家人因空气污染而患病;40%家庭因此去看过医生,最严重的情况直接去医院;50%的人表示,过去3个星期内,他们购买了各种药品或设备,包括止咳糖浆、呼吸器,还得备上抗生素。
就不说旅游景点什么的了,就这个天,一去一个不吱声儿。一眼望去以为是雾霾,其实全是"生化武器"...
加拿大人失业破产欠债创纪录! 难民1年爽赚8万赖着不走 遭新移民抛弃
11月16日,加拿大挥霍纳税人钱养难民的新闻再次上了社交媒体热搜榜,130万人围观,怒火中烧!
同时,最新数据报告,五分之一的新移民都抛弃加拿大了!
网友@Ryan Gerritsen在自己的X社交平台账号PO出了一条加拿大难民补贴的帖子,没想到短短2天就引来130万网友围观、1600多人评论。
这张照片其实是今年5月份保守党国会议员公开的,当时就引起社会极大议论。
可以看到,在加拿大,一个难民每天可以领取政府补贴224刀,主要用于食宿(住宿140刀+吃饭84刀)。
换算下来,一年一个人也能拿到8.1万,这比加拿大人平均年薪都高出了2万。
这该是没算上其他的必需用品,政府还给他们免费提供洗漱用品、药物、尿布等生活必需品。
“从境内申请的难民,无论是以何种方式进入加拿大的,一旦得到重新安置,都会获得食宿保证,”这是加拿大政府给国会议员的回复。
当时这个国会议员都也在社交媒体谴责特鲁多政府:你们给非法移民的钱是补贴加拿大老人的10倍!
这次网友重新PO了一遍,直接拿和加拿大人的平均工资对比,直接惹火了不少民众,帖子迅速发酵。
“别忘了,这个还是免税的,所以即使上来说,实际收入是11万加币左右。”
“这些难民基本上拿的是联邦政府员工出差申请酒店和餐费报销的标准待遇,唯一不同的是,这是他们每天都在烧的钱!”
“我的天,这比我全职工资都还多,政府要停手了!”
“退休老人冬天没钱取暖吃饭,你给这些人???太恶心了。”
“那个马斯克当部长的政府效率部门,给加拿大也来一个!”
“加拿大公民勒紧裤头交税,都用来干啥了???”
难民享福、加拿大人受苦的日子,实在是让不少人受不了了,逼得大家直接收拾包袱出走。
就在今天,最新报告显示,来加拿大的新移民中,有五分之一在25年内都会离开加拿大,其中约三分之一的人在入境5年内就走人了。
这份报告是由加拿大公民研究所和加拿大会议委员会完成的,结果显示,过去30年内,离开加拿大的移民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
“2020 年离开加拿大的移民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尽管当时因为新冠疫情旅行受到严格限制,但移民仍想方设法离开加拿大,人数创历史新高,疫情结束后就算有多次回加拿大的机会,他们也选择不回来。”。
“离开的移民包括为我们建造房屋的技工、照顾我们亲人的护士、促进商业流通的卡车司机,以及推动创新的企业家。”
1982年以来,抵达加拿大的移民平均以每年0.9%的速度离开加拿大。
虽然加拿大在收移民的时候最优先考虑的是经济移民和法语移民,但实际上近一半的经济移民都会选择离开,没有留下来。
法语移民也比英语移民更有可能离开加拿大,比例为35%。而难民最不可能离开。
从城市来看,多伦多、温哥华、蒙特利尔的移民流失比例也比较高,卡尔加里、哈利法克斯和蒙克顿等较小城市的移民保留率更高。
不仅新移民,加拿大人都想逃了。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加拿大青年失业率达到14.5%高位,为10年来的最高水平!
10月份,18至24岁加拿大人的失业率为12.8%,是25岁以上加拿大人失业率5.4%的两倍多。
专家表示,“工作机会越来越少,现在年轻人出来找工作,要求3年工作经验、研究生学位、双语能力,时薪20刀,实在是太难了。”
报告表明,青年就业率的下降可能导致加拿大国内生产总值损失185亿加元,政府收入损失超过50亿加元。
不仅如此,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加拿大家庭债务总额首次超过3万亿加元!
这一纪录的增长主要受抵押贷款和消费信贷的推动,但消费信贷的增速明显更快,这表明家庭正在加速借贷,但用于住房的比例有所下降。
也难怪了,好好纳税的加拿大人失业的失业、破产的破产、借钱的借钱,与此同时,政府每天大把大把钞票烧给难民,也怪不了大家想跑。
6死14送医!加拿大急发警告! 度假胜地爆集体中毒惨案 美女大脑肿胀 抽搐惨死
今天,加拿大正式更新旅游警告,由于旅游胜地爆出假酒死亡案件,现已有6名游客死亡,政府提醒所有加拿大公民前往度假时千万小心!
“接连几名外国游客疑似喝假酒而中毒死亡,大家前往时请保持高度谨慎。”
老挝假酒事件愈演愈烈,接连有外国游客去玩结果喝到假酒,把命喝没了,引起当局注意。
11月20日,美国国务院、丹麦政府、英国政府先后证实,有公民在老挝万象死亡,全是因喝了假酒,紧接着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也都发出警告。
是这样的,最先爆出来的是澳大利亚,一名少女琼斯趁着这个月学校放假,和一个朋友去老挝首都万象游玩,期间在下榻的背包客栈的酒吧喝了酒,之后外出,紧接着忽悠出现身体不适。
11月13日,琼斯她们本来是要退房的,但一直迟迟没有出现在大厅,客栈的工作人员才上去找人,发现她们都快不行了,紧急将其送医。
没想到,琼斯的病情严重到当场被转移到隔壁泰国的医院救治。
当地医院的医护表示,她们刚被送到医院是“看上去醉醺醺的,很疲惫,呼吸沉重,但还能交流和走动”,其中一个女孩头晕、胸闷、呼吸困难。
这个症状比较严重的女孩应该是琼斯,医生给她输了液,但后来她直接癫痫发作,陷入昏迷,当场被插管,两个人都被转到了大医院,最后送到了泰国2个医院的ICU,。
21日,年仅19岁的琼斯被宣布不治身亡。负责诊治琼斯的医生表示,初步判断她的死因是饮用假酒而甲醇中毒。
琼斯被送来的时候,体内甲醇的含量很高,整个大脑都肿胀了。
与琼斯同行的女孩也喝了这杯酒,一样甲醛中毒,目前还在医院抢救,情况危急,正在与死神搏斗。
但其实在琼斯之前,就已经有2名丹麦游客和1名美国人在万象不小心喝到掺了甲醛的假酒,事后身亡,另外还有12名游客出现身体不适。
也就是说,琼斯已经是第4名死者了,之前确诊死亡的丹麦游客也都是20多岁的年轻女性。
琼斯和朋友这天是在客栈和100多个游客一起喝的免费酒,对此客栈老板甩锅表示他的酒吧没有卖假酒,其他人也都没事,为了自证清白还自己喝了一杯,但这个客栈暂时停止接收新预定了。
英国媒体报道,在这6名已经死亡的游客中,包括了一名28岁的英国律师西蒙娜·怀特。
怀特是一家美国律所的助理律师,常驻伦敦,专门从事知识产权和技术方面的案子。
她是和闺蜜一起去的,当天玩得比较嗨,就让客栈经理兼调酒师给她俩上了几杯虎头伏特加配制的one shot,两个妹子一点不含糊,一口就闷了。
除了她们,还有一名56岁的美国背包客和2名丹麦妹子,至少有7个人都喝了这个调制虎头伏特加,每人至少来了3杯,一行人继续狂欢到晚上10点半才结束。
13日凌晨,怀特和闺蜜都瘫软在床上,感觉身体 “非常糟糕”,几乎直不起身来,还不断呕吐。意识到出问题了,她们求客栈员工在他们去医院。
到医院之后,怀特也被诊断出甲醛中毒,抢救无效身亡了,闺蜜活了下来,但现在全身插管勉强保命。
好好一个前途光明的律师,就因为去万象背包旅行玩喝了杯酒,连命都没了,亲朋好友都崩溃了。
同行朋友表示,“我们都在同一家酒吧喝了免费的烈酒,6个人全部甲醛中毒住院。”
东南亚是不少人穷游的热门目的地,老挝万象也因此火了起来,旅游业带动了当地客栈餐厅酒吧的生意,不少店家都会免费提供烈性酒,吸引观光客。
大家平时听到甲醛,一般都是装修油漆用的。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易燃液体,多用于家用和工业产品中,如脱漆剂、杀虫剂、油墨、汽油、喷雾罐等,但是因为比乙醇更便宜,经常被人加到酒里面。
人如果喝了掺了甲醛的酒,可导致失明、肝病,严重的甚至会死亡。
甲醛本身的毒性就极强,误饮4毫升以上就会出现重度症状,超过10毫升就会对视神经产生永久破坏,导致失明,30毫升就能夺人性命。
甲醛中毒症状一般在12个小时后出现,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呼吸苦难、失明、抽搐。
老挝的“毒酒死亡事件”还在继续扩大,不排除后续还会出现更多死者,各方都在密切关注中。
加拿大政府今天发的这个警告就提到——
千万不要贪便宜或新鲜,去喝免费的烈酒;如果真的要喝就,请保持警惕,只从正规商家购买密封的瓶装或罐装酒;如有不适,立即求医,不要拖!
不仅仅是酒精,如“快乐披萨”、“特制奶昔”等听起来就很可疑的食物,里面可能掺了鸦片等毒品,当地经常出现这种东西,此前也有包括加拿大人在内的游客因此丧命,千万小心。
万象当局表示,他们已经锁定了部分参与假酒事件的嫌疑人,并进行逮捕拘留,目前尚未提出控诉,还在调查中。
今年8月份,泰国曼谷也曾经爆出假酒中毒事件,一周内21人出现视力模糊、呼吸困难、心脏骤停等“代谢性酸中毒”症状,紧急送医,1人死亡、1人伤重,、7人失明,多人需要终身洗肾。
突发! 刚刚 川普大儿子确诊新冠 川普开发布会咆哮: 全天下都负我!
“嘤嘤嘤,你们都欺负我”
突发!刚刚,川普大儿子小川普(Donald Trump Jr.)确诊新冠,现已隔离!
至此,川普一家已有4口人感染新冠病毒,包括川普本人,川普妻子梅拉尼娅,川普小儿子巴伦川普(Barron Trump),和今天最新爆出阳性结果的大儿子小川普。
川普对此尚未发表评论。
美国现任总统川普自败选以来,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今天(11月20日)下午,特意把头发重新染成金黄色的川普,在大选后首次返回白宫简报室,举办新闻发布会,并在落后拜登600万票的情况下,再次错误声称“我赢了”。
整场新闻发布会,川普怒气冲天,抱怨全天下都负了他:“大型医药公司对付我们,媒体对付我们,科技巨头对付我们。他们对我们不诚实。”
川普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指责医药公司故意等到大选后才公布疫苗结果。
“他们等啊,等啊,等啊,一心想着等到选举结束后几天才公布。”川普满心委屈。
可能因为被愤怒蒙蔽了双眼,川普甚至连美国最大医药公司辉瑞(Pifzer)的名字都记错,说成了“FISA”。
“FISA故意不及时审核疫苗结果,硬要等到大选结束后才推出疫苗。”
“如果不是我,你们4年后也不会有疫苗。” 川普说。
怼天怼地怼空气后,川普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白宫简报室,没有回答任何记者的提问。
在举办这场发布会前,今天上午,美国乔治亚州完成重新机票,审计结果显示,拜登票数仍然高于川普。这一结果,对川普的“翻盘大计”造成重大打击。
乔治亚州州务卿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中指出:“数字不会撒谎。我们今天出示的数字是准确的。”
白宫里日夜紧张等待结果的川普,这下可不干了,抄起电脑怒发冲冠地发起了推特。
他指责乔治亚州的州长和州务卿隐瞒选举欺诈,拒绝给他“一个巨大的胜利”。
同时,他再次毫无根据地声称,“这次选举就是一场骗局”。
火烧眉毛的同时,川普还不忘转发推特,在全美1200多万人确诊的情况下呼吁:
不要封锁国家,不要实施宵禁,不要关闭学校,让美国人为自己做决定,好好庆祝感恩节!
尽管川普在推特上显得运筹帷幄,但实际上,他在全国发起的25项法律诉讼,全部失败。
本周二,在法庭上,川普的私人律师朱利亚尼(Rudy Giuliani)贡献了“灾难级”的表现。据多名在场律师表示,朱利亚尼甚至听不懂法官使用的法律术语。他给出的证据也没有任何可以查证的内容。
这名大律师,举证时使用的都是“大家都知道”“到处都在传说”这样村口大爷大妈嚼舌根的经典开场白,对于他的指控毫无帮助。
实际上,朱利亚尼上一次出现在法庭上已经是1990年代的事了。近30年没有上过法庭的朱利亚尼,如今似乎已经沦为了一个门外汉。
作为一国总统,渴望翻盘的川普为什么会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花2万美元1天的高薪,雇佣76岁水平不佳的朱利亚尼来给他打官司呢?
有分析指出,现在,只要是还要点脸面的律师,可能都不愿意出来给川普打官司。比如川普一个长期合作的律所,已经无情回绝了他所有和选举欺诈相关的诉讼代理。
所以说,走投无路雇老朱,川普大概也很绝望。
当然,对于力不从心的朱利亚尼来说,这2万块钱,也着实不好赚。
昨天(11月19日),朱利亚尼召开新闻发布会,引用各种电影片段,甚至现场模仿表演,继续宣传毫无根据的选举欺诈说法。
然而,似乎没有人把这位律师的任何一句话放在心上,因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他两颊淌下的黑色假发液吸引。
哎,老爷子一把年纪拼个事业也是不容易。
距离11月3日大选分出胜负,已经过去17天。实际上,除了依依不舍的川普,很多白宫员工们都已经“认命”,开开心心地举办起了“离席派对”。
有国外网友甚至恶搞了一部“川普”在白宫内自拍向拜登炫耀的短片,引无数网友捧腹。
重磅! 新冠疫苗或提前上市 Costco免费打! 加拿大人均10支 全球第一!
多款疫苗有望尽快上市!
重磅消息!在前几天宣布疫苗取得95%有效率的辉瑞,在今天已经向美国食品药监局(FDA)提交申请,请求其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
如果审批通过,FDA将在24小时之内就开始向全美配送疫苗,随后每周发货。由于这种复杂的审批可能需要3周左右,民众将预计最早在12月中旬开始接种疫苗!
这对于累积确诊病例超过1226万、日增确诊人数已逼近20万的美国来说,简直是撕裂黑暗的一道曙光。到时候,美国的小伙伴们就可以去Costco、沃尔玛等连锁药店接种疫苗了,而且据美国卫生部长表示,所有人都是免费接种!
辉瑞和联合研发疫苗的BioTech曾在上周发布中期报告,表示辉瑞疫苗对新冠高达90%的有效率;仅一周后,辉瑞更是公布了三期试验结果,宣告疫苗对预防新冠有效率达到了95%!
这个天大的好消息令全球振奋不已。据估算,辉瑞和BioTech将于2020年在全球范围内生产5000万剂新冠疫苗,并在2021年生产13亿剂,这其中就包含了给加拿大的部分!
而在本周一(16日),辉瑞的竞争对手Moderna也宣布其疫苗达到94.5%的有效率。并且与保存辉瑞疫苗长期保存需要的-70℃超低温不同,Moderna疫苗在大多数医生办公室、药房冰箱的温度下就可维持30天!
Moderna公司CEO宣称,他们已在美国生产了数百万剂Moderna新冠疫苗;而FDA也表示,期待很快会开始Moderna疫苗的审批!
另外,在本周四(19日),备受期待的牛津疫苗也公布二期试验报告,表示560名健康的成年受试者有99%出现抗体,特别是作为易感染高危人群的老年人在接种牛津疫苗后产生了强烈抗体反应!
牛津疫苗预计在年底前发布第三期试验报告,也就意味着又一款加拿大订购的疫苗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加拿大人均10剂疫苗排世界第一
加拿大曾在第一波疫情来袭时一度保护曲线平稳,可如今在第二次疫情的席卷下,已有超过32万确诊病例,以及11334例死亡病例。
随着各省疫情数字猛涨,总理特鲁多和卫生官谭咏诗再三向人们强调,如今疫苗虽带来新希望,但如果再不遵守防疫措施,可能等不到疫苗就已感染!
令人惊叹的是,加拿大平均每人会拥有约10剂疫苗,在人均疫苗数量方面领跑全球!
由于加拿大早前花费10亿加元,订购了7种候选疫苗共计4.14亿剂,而加拿大人口只有3790万,因此加拿大人可能将拥有远超每人接种所需的1-2两剂疫苗!
加拿大大幅超量预订新冠疫苗,也是希望以最大程度从疫情中保护民众,减少感染和死亡病例。据悉,如果之后有效疫苗有剩余,加拿大计划将通过新冠疫苗全球获取机制(COVAX)帮助低收入国家。
在4.14亿剂疫苗中,就包括近来接连传出积极结果的7600万剂辉瑞疫苗、5600万剂Moderna疫苗、以及2000万剂牛津疫苗。如今辉瑞疫苗已在美国申请紧急使用,相信加拿大接收疫苗也指日可待了!
惨! 老爸败选后 伊万卡遭闺蜜爆料: 她和川普一样粗鲁 放屁还嫁祸同学
人前一套,人后又一套
自从父亲特朗普竞选总统失败后,今年39岁的伊万卡一直相对保持着低调,平时出门基本都是在车库坐着特勤的汽车,不怎么在公众面前抛头露脸。
但在11月18日上午,伊万卡罕见地从大门走了出来,虽然当时气温只有5摄氏度左右,但伊万卡还是穿着一身蓝色的长裙,露着胳膊和腿。
同时,伊万卡还不忘戴着口罩,看起来仪态万方,端庄文雅。
虽然外表看起来十分优雅,但就在这次出门的前一天,伊万卡却被自己曾经的好闺蜜爆猛料,曝光了她不为人所知的一面。
这位提供曝光的信息的闺蜜名叫莱桑德拉·奥斯特罗姆(Lysandra Ohrstrom),她在《名利场》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向读者讲述了少女时期的伊万卡。
据奥斯特罗姆称,她和伊万卡曾一起就读于纽约上东区的一所女子私立学校,当时她们才十多岁,算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
伊万卡15岁时
两人之前关系非常好,奥斯特罗姆还参加过伊万卡在2009年和贾里德·库什纳的婚礼,并且是两个伴娘中的一名。
据奥斯特罗姆描述,少女时期的伊万卡“早熟而充满魅力”,长得好看身材又好,大家都觉得她是年轻版的辛迪·克劳馥。
辛迪·克劳馥
姣好的外表给她加了不少印象分,因此,不少人都会觉得伊万卡和她粗鲁的父亲特朗普不太一样。
但实际上,私下里的伊万卡其实和特朗普一个德行,是个对金钱很痴迷又很势利的人。
比如,有一次奥斯特罗姆想推荐伊万卡去看一本关于餐厅经理的小说时,伊万卡的第一反应却是:“你为什么会叫我去读一本关于穷人的书?”
当时学校老师买了新车之后,伊万卡也对此嗤之以鼻,表示“老师什么时候能买得起宝马?”
伊万卡15岁时
不仅对穷人有着毫不掩饰的鄙视,在奥斯特罗姆的描述当中,伊万卡在人品上也有问题,经常把坏事嫁祸给别人。
奥斯特罗姆在和伊万卡成为朋友之前,她对伊万卡没什么特别深的印象,除了一件事:伊万卡在班上放屁了,会把屁成功栽赃给其他同学。
放屁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把这赖给别人,就显得很居心叵测了。虽然这起“放屁事件”只是一件小事,但这让奥斯特罗姆注意到了伊万卡的冷酷无情。
伊万卡18岁时
除此之外,伊万卡还经常拉着姐妹们一起干坏事。
奥斯特罗姆回忆道,伊万卡伊万卡有一次怂恿她和其他几个女孩在教室的窗户外,对着卖热狗的摊贩袒胸露乳。
伊万卡14岁时
当时,伊万卡基本上就是这起事件的主谋,但一群人被老师抓住后,伊万卡却向校长辩解自己是无辜的,最后逃过了惩罚。
但其他同学可就没这么幸运了,全都因此被了停学。这种充满心机的举动,简直婊得不行。
奥斯特罗姆在文章中还特意提到,伊万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种族主义者。
奥斯特罗姆曾经有一条项链,上面用阿拉伯语写着的她的名字,这小小的项链很快就引起了伊万卡的不满。
伊万卡有一次直截了当地问奥斯特罗姆:“当你在啪啪啪的时候,项链打在你犹太男友的脸上,他是什么感觉? ”、“你怎么能穿这种配饰?你没听见它在尖叫着喊‘恐怖分子’吗?”
虽然伊万卡的种种行为可以说是劣迹斑斑,但奥斯特罗姆和她之间的友谊还是维持了10多年,可是在2009年伊万卡的婚礼过后,两人彻底闹崩了。
当时参加伊万卡婚礼时,奥斯特罗姆作为伴娘出席,当时她和伊万卡抱怨了一下自己的新工作,但伊万卡却非常冷淡,十分粗鲁地和奥斯特罗姆说:“我可没时间关注你那些鸟事。”
奥斯特罗姆(左)和伊万卡
这样冷漠的态度让奥斯特罗姆非常受伤,自己把对方当朋友吐露心事,却换来这样的反应。
这篇文章发表之后让不少人都惊了个呆,没想到伊万卡人前一套,人后又一套,不过目前,伊万卡和她的发言人并没有对此作出回应。
警惕! 加拿大17岁女孩献一次血 整条胳膊从此废了 一辈子变残疾人!
这献血的代价也太大了
义务献血,于任何人而言,都是十分光荣的一件事。只要想到自己的鲜血可能拯救一条生命,就觉得欣慰。在不少国家,义务献血成为许多年轻人证明自己真的长大成人的一个标志,加拿大也不例外。
然而,对于现年21岁的加拿大姑娘加布里埃拉·埃克曼(Gabriella Ekman)来说,献血二字已经成为她人生中不可磨灭的噩梦和痛。
4年前,刚刚满17周岁的埃克曼思前想后,还如何庆祝自己生日,最后决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义务献血!
埃克曼家住安省沃萨加比奇 (Wasaga Beach),这天,她看见路边的加拿大血库(CanadianBlood)车辆,就决定献上人生中第一袋血。
殊不知,这一念,让她的人生彻底转变。
握着身份证在车外站了好一会儿,埃克曼终于鼓起勇气上了车。狭小的空间,却十分整洁,医务人员熟练地将埃克曼指引到抽血处,让她躺下,安慰她,让她放轻松。
深呼吸中,冰冷的针头伸进埃克曼的手臂,些微的疼痛逐渐传来。就在这时,埃克曼听见医生惊呼了一声“whoops!”但并没有太在意。
“那年我刚刚17岁,总算等到献血的年龄,我根本不知道哪里出了错,”她回忆道。
长年在血库工作的司机在一旁目睹全过程,他告诉埃克曼,针头可能扎到她的动脉了。但那时的埃克曼才17岁,根本不知道动脉抽血会有什么后果,就这么下了车。
一般来说,抽血都是从静脉抽。相较动脉,静脉血管的压力更小,血更容易抽出来,且病人感受到的疼痛感也较轻。血液透过细小针头回流的机率较低,伤口更易愈合。
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医护人员出现差错,将针头误插进动脉。
埃克曼就是这少数情况之一,简单来说,就是医疗操作失误。
结束抽血后的10到15分钟后,埃克曼开始感觉到不适了。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献血,埃克曼并不知道这是正常范围内的疼痛,还是哪里出了差错,但她记得下车前,一名护士曾告诉她,如果被抽血的手臂感到疼痛,立刻到医院检查。
埃克曼马上到医院检查,或许是相隔时间不长,医院的医生也没有看出什么端倪,就这把她放回家了。
接下来,埃克曼慢慢感觉到自己的手臂有种剧烈的收缩感。一天天过去,埃克曼连手臂都伸不直了,从手腕到肩膀,全是狰狞的淤青,青一块紫一块,触目惊心。
她说道,“我整只手臂都肿了,从上到下都淤青,非常疼。”当埃克曼再次回到医院的时候,情况已经非常不乐观了。医生直接表示,这已经关乎生命安全了,并将埃克曼转诊至巴里(Barrie)的一位血管专家。
专家认定,由于错误从动脉抽血,埃克曼手臂动脉的针孔无法愈合,血从动脉不断往外冒,流满整个手臂,加上抽血时氧气跑进血管,情况更加糟糕。
这个时候,埃克曼才反应过来,司机说中了——医生是从动脉采的血!
但现在说什么都迟了,医院立即召集专家小组,为埃克曼进行手术,止血并清除血块,也修复了动脉上的针孔,救了埃克曼一命。
然而,这场手术并不是这起事故的终点。
动脉止血后,埃克曼手臂依旧感到“无法言喻的疼痛,”此后她还进行过多轮手术和物理治疗,但是埃克曼的手臂已经失去了活动的能力,基本上残疾了。
经诊断,埃克曼患的是一种名为复杂区域疼痛综合症(CRPS)的慢性疼痛症,受伤后影响整条手臂。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神经痛疾病,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更糟糕的情况下还会引发患肢烧灼、肿胀、痉挛及变态反应。
一次献血,埃克曼的人生被彻底改变,再也回不到过去。从此,疼痛成为埃克曼生活的一部分。
今年21岁的埃克曼,由于手臂失去活动能力,必须一直戴着护具生活。
埃克曼的家人已经把加拿大血库告上法庭,正处于诉讼阶段,但不管判决如何,埃克曼再也回不到17岁献血之前那个无忧无虑、快乐的时光了。
灾难! 一家21口聚餐 相继感染 父亲刚死 母亲住进ICU 子女毁断肠!
“你不知道谁会接受透析,谁会住进医院,谁会住进ICU!”
秋冬季第二波疫情的形势仍然让人揪心。单就加美两国来说,曾一度保持疫情曲线平稳的加拿大如今累计病例已突破31.5万,死亡病例为11264例;
而美国的新增病例仍在以每天10万+的惊人数量增加,确诊病例超过1161万,死亡病例则达到了25万。
在受到疫情影响的近一年中,很多人虽然感到枯燥无奈,但也习惯了减少出门和聚会、注意卫生防疫的日常。但是,仍有一部分人不中招就认识不到新冠严重性,违反规定大肆聚会,到头来害人又害己!
居住于美国芝加哥的迪亚兹一家(The Family Diaz),就尝到了这种苦头,现在感到后悔也已经晚了。
他们在万圣节期间组织了一场21名家族成员参与的大型聚会,最终导致多人接连染疫,75岁的老母亲情况危急,住进ICU!
作为这场聚会导致的感染者之一,琳达(Linda Diaz)在万圣节要去她婆婆家之前曾有过犹豫。
是她的丈夫马里奥(Mario Diaz)劝她说没事,毕竟她的公公在今年7月因癌症去世后,家族亲戚就没少聚会来安慰彼此,还集体参加了老爷子的葬礼。大家都很注意洗手清洁和外出戴口罩,所以还没出过什么问题。
然而,哪怕是最亲近的家人,有越多的人聚集在一起,就越有可能产生感染风险。万圣节当晚,大大小小21名家族成员来到琳达的婆婆家,为他们的一位侄女欢庆生日。
没人戴口罩,也没人知道谁可能携带着病毒。等到派对结束,人群散去,病情才突然开始如狂潮般向大家袭来,琳达、马里奥的两个姐姐、马里奥的母亲、他的侄子和侄子女友都已确诊!
琳达和马里奥的4个孩子在那次聚餐后就出现了如感冒般的症状,包括流鼻涕和咳嗽。很快地,琳达就病倒了,她接连测试了两次,结果都显示她感染了新冠病毒!
“刚开始的五六天我感觉很糟糕,”琳达说。她经历了身体疼痛、恶心、腹泻、极度疲劳,并最终失去了味觉和嗅觉。不过,她还是很感激自己的病情并没有严重到需要住院。
但对马里奥的三个姐妹之一、琳达的嫂子伊娃·迪亚兹(Eva Diaz)来说,新冠对她家人的影响似乎无法预测,也更让她恐惧无助。马里奥和伊娃觉得他们的另一个妹妹曾在3月感染,尽管她从未做过测试,但她至今都没有恢复嗅觉。
“你不知道它在你体内会有什么反应,”伊娃说,“你不知道谁会接受透析,谁会住进医院,谁会住进ICU。”
尽管伊娃自己也感染了,但她还是去看望了几兄妹年迈的母亲。他们75岁的老母亲在7月份丈夫去世后就一个人生活,而不幸的是,她也是那场万圣节聚餐中的感染者之一。
“她不能走路,非常虚弱,”伊娃说。最终,这位老太太血氧水平骤然下降,被送往医院并很快被推进ICU,现在仍在急救中,也令众多子女对当初聚会的行为感到万分后悔!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加拿大BC省阿伯茨福德的一位妈妈身上。丹妮斯·汤普森(Denise Thompson)在10月份邀请了一些朋友到家里举行生日聚会,之后就出现了急剧的新冠症状,已在ICU里架着呼吸器苦苦挣扎了2周!
“我把自己隔离在一个房间里,远离我的两个儿子,但仅仅过了30分钟,他们就紧急把我送进了医院,就是那么突然!”
一切的日常都被打破了,这个阿伯茨福德的33岁母亲本来每天都要送2个儿子去学校,然后再去工作;而现在,她只能虚弱地躺在病床上,祈祷孩子们不会被病毒影响!
而这一切,都源于她自己组织的一场生日聚会。在丹妮斯邀请的朋友中,有一个人并没有告诉大家他已经中招了,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人群中,丝毫不顾及其他人的安全。
后来,是丹妮斯自己发现了那位感染者的姐姐也确诊了,还不计前嫌地劝他应该隔离。然而,那位自私的朋友继续我行我素,带着新冠病毒照常出门,令丹妮斯不得不和他断绝来往!
卫生部门和疫情专家再三强调,疫情凶猛,民众应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聚会;可总有人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想着就和家人朋友聚一下不会怎样吧,到头来自讨苦吃。圣诞季将至,希望大家继续保持警惕,不要让病毒在你和你在乎的人身边传播!
刚刚! BC推最严口罩令 室内公共场所必戴! 社交禁令延至12月 每家发$1000!
终于!
刚刚,BC宣布了重磅省级限制令,明确了全省所有的室内公众场所,都必须戴口罩!并将早前颁布的大温卫生禁令扩大到全省范围,延长到12月——禁止一切不必要的旅行,除自家亲戚外,不得串门!
早前一再有声音呼吁BC出台强制口罩令,BC卫生官Bonnie Henry都没能狠下心来,只对乘坐交通工具等提出相关要求。
但是,今天,她改变立场了。
Bonnie Henry宣布,即日起,所有室内公众场所、工作场所和商店,都必须佩戴口罩!
她指出,近期激增的疫情传播主要不是发生在工作人员和公众之间,而是发生在工作场所中的休息室内,多为员工之间的传染。
“这是我们非常不情愿做的事情之一,但是现在,我觉得有些场所即使我们已做了防疫措施,但依然会发生感染。现在,我觉得(要求室内公众场所戴口罩)这种措施非常重要。”
根据最新口罩令,在工作场所、商场内、走廊上、电梯里都需要戴口罩。在餐厅时,顾客在自己桌前不用戴口罩,但离桌时必须戴口罩,同时服务员必须佩戴口罩。
有关口罩令的更多详细信息将在下周发布。
不过,该室内口罩令还是没有将学校包括在内。Bonnie Henry认为学校不是公众场所,且防护级别已经足够。这令不少家长再感失望。
此外,新限制令还将本该在23日结束的针对大温地区(菲沙卫生局和沿岸卫生局辖区)的社交聚会禁令延长到12月,同时还将范围扩大到全省。除了直系亲属外,都不得串门。
在12月7日之前, BC省民都应该避免不必要的旅行,其他省份的省民,也不要在未来两周来BC旅游。
此外,可以举行10人以内的婚礼、洗礼和葬礼,但禁止任何宗教活动。也不允许在这些活动之前举办任何招待会。
雇主尽可能让员工在家里工作。
卫生官还补充,新禁令不会影响到理发店和餐馆,但是省民只能与直系亲属一起光顾。
此外,她还提醒,会提高执法力度,对于那些没有遵循防疫安全规则的酒吧等,“如果我们认为它们有传播风险,我们会立即关闭它们。”
19日周四,BC报新增538例1死,为11月11日以来单日新增最少的一天。但是,住院人数正在急剧攀升,达到217的新纪录,另有59人在重症监护中。活跃病例也达到了6929的历史新高。总确诊24,960。
希望这最新限制令能起到作用,在未来几周控制住这火箭般爬升的感染数字。受限总令人煎熬,总比付出生命的代价要好。
下防疫狠手不只是BC。安省和曼省今天也有重拳。
安省今日新增1210人,但有150人住进ICU,病床告急!
CBC报道,安省截至18日新冠住院人数达到535人,其中150人是进的ICU,占比之高令人震惊,且已经达到了省府规定的关键门槛。
省长福特已经开始着急了,放言“封锁只是时间问题。”
“明天,我们会宣布进一步的公共卫生限制,针对疫情最严重的地区,这些措施必须是严厉的。”
“星期五,你们最好做好准备,你们会知道,什么聚会、游行,都不会存在了。”
曼省今天也宣布了新的限制令,包括禁止商店出售非必需品;不得留宿他人等。
曼省首席卫生官Brent Roussin说,早前,我们恳求人们待在家,只出门买基本商品,但是到现在我们还是看到人们在聚会,商店里挤满了人,停车场全是车,我们看到人们继续买那些非必需品。
因此,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宣布进一步的限制措施来保护曼尼托巴人,限制病毒的传播。
疫情大难当头,尽管加拿大在这场防疫战中的漂亮开场没能持续太久,但是,随着各省限令的进一步出台以及疫苗捷报频传,希望病毒总有一天可以被控制住。
对于BC省民来说,倒是还有一个“好消息”可期——省长贺谨早前承诺过的每家1000元疫情补助金有了盼头。
贺谨将目标定在了圣诞前发放,也有可能是在1月5日之前。
年收入低于12.5万元的家庭可以收到1000元全额,高于12.5万的但不到17万的家庭也可以收到一定比例的补助金。
他希望这笔一次性的补助金能帮助BC人减少一些因疫情造成的财务影响。
管他是不是大棒+萝卜,希望这些措施能控制住疫情,帮助大家早日恢复往常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