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周末

Exclusive Content

无解! 华女惨遭分尸 好莱坞富二代狱中暴毙 父母无尸骨可葬 百万豪宅成凶宅

轰动整个北美华人圈的“好莱坞高管之子杀妻案”,现在就连华人妻子的父母尸首都还不见踪影,却在今天迎来出乎意料的进展——凶手居然死了?! 今天,美国洛杉矶郡警局确认,涉嫌杀害妻子及岳父母的萨缪尔·邦德·哈斯克尔四世(Samuel Bond Haskell IV)7月12日在洛杉矶双塔惩戒中心内死亡,初步判定为自杀。 原本,他是要在今天出庭受审的,结果人没了,顿时引发社会极大关注和讨论。 这起杀妻案发生在2023年11月,一名流浪汉在洛杉矶恩西诺地区的垃圾桶内发现一具女性躯干,随即报警。 警方循着线索,结果摸到了一起惊天杀妻案,死者是37岁的华人李梅··哈斯克尔(Mei Li Haskell),年仅37岁,与丈夫哈斯克育有3个孩子,他们锁定凶手是就是哈斯克。 哈斯克尔今年35岁,是富二代,爸爸是前好莱坞著名经纪人、艾美奖得主 Sam Haskell III...

温哥华秒变”蒸笼”! 明日36℃创新高 政府急发节水令! 热浪狂夺1180命

这两天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那就是夏天真的到了,这天气,一天比一天热。 昨天大温地区的体感温度一下子飙到36℃,家里瞬间变成桑拿房,有空调纷纷打开救命工具,没有空调的也跑去商场图书馆蹭空调。 然而,这波高温天还没有结束——本周,大温地区还会继续热下去! 根据加拿大环境部的最新预报,今天大温地区一就迎来高温天,气温比正常水平还高。 明天,也就是7 月 15 日星期二,大温内陆地区最高气温可能达到 32°C,体感温度可达 36°C,紫外线指数为 8 ,非常高。 周三和周四两天,内陆地区气温还会在30°C左右徘徊,一直到周五晚间,可能出现阵雨。 也因为这场雨,本周末气温可能会大幅下降,让大家喘一口气。 气象学家表示,“这个周末,一股上升气流可能会进入BC南部,届时气温将回落至正常水平。周六可能还会有阵雨。” 预计,本周六、周日,大温地区白天最高气温仅为 21°C,夜间最低气温将降至...

恐怖! 大温女孩惨死家门口 父亲哭倒血泊中 路虎撞飞路人 山路坠崖

夏天正式到来,温哥华迎来了一年中天气最好的季节,蓝天白云、清风和煦,越来越多人走出家门,拥抱大自然。 然而,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大温地区各个地方接连发生车祸惨剧,多人不幸身亡! 昨天晚上,素里Panorama社区64大道与138街附近突然发生车祸。 事发现场位于一处联排住宅小区的入口处,平时会有家长出来溜娃,当时就正好有一个3岁小女孩在玩耍,结果被撞死! 素里警方表示,他们是在晚上8点15分左右接到报警的。 “我们到达现场时,医护人员正在对一名幼童进行抢救,但不幸的是,女孩最终还是去世了。” 根据现场目击民众的证词和行车记录仪,警方拼凑出车祸过程,孩子是在路面上被车撞到的,大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坏了,立刻冲上去帮忙。 据小区业主委员会副主席贾希尔·乌丁(Jahir Uddin)称,这个女孩来自当地一个阿富汗难民家庭,他家孩子经常与遇难女孩及其兄妹一起玩耍。 当时,他正要去买咖啡,还看到邻居家的孩子们在外面玩,回来时却看到了令人震惊的场景,“爸爸抱着满身鲜血的孩子。” 他立即拨打911求救,并尝试进行心肺复苏。 “我去感受孩子的脉搏,但我感觉她已经不行了,那太残酷了”,乌丁哽咽地说。 孩子们本来准备结伴去小区的游乐场,结果途中被撞。 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 警方表示,司机是一名成年男子,事发后留在现场,正配合警方调查,“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此次碰撞涉及刑事行为。” 事发区域现已全面恢复通行,警方发言人霍顿表示,悲剧会对整个社区造成沉重打击。 第二起车祸发生在不少前往小岛的游客必经的码头。 周六,Tsawwassen渡轮码头附近,一辆摩托车与SUV发生碰撞后,有人受伤! 三角洲警察局透露,摩托车骑士已经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目前伤势严重。 事故发生后,17号高速公路部分路段被双向关闭,导致通往渡轮码头的交通中断,车辆被迫绕道行驶。 据DriveBC通报,目前的绕行路线为从萨利希海大道绕至蓝鹭道(Blue Heron Way),然后再接上措瓦森大道。 “前往及离开渡轮码头的所有人请注意,交通将出现重大延误!大家需要预留时间出行,且遵从工作人员引导!” 就在同一天下午5点左右,温哥华于东 41 街近卡洛登街(Culloden Street )附近,一名 78...

全员遇难!飞机俯冲坠毁 爆成火球;波音737温哥华突发引擎火灾;客机冲出跑道

刚刚过去的周末,世界各地又发生了好几起飞行事故,其中一架飞机从英国机场刚刚起飞就坠毁,一架西捷航空(WestJet)客机在温哥华机场发生引擎火灾。 坠毁发生在英国伦敦的Southend机场。周六下午,一架长约40英尺的比奇B200飞机从这里飞往荷兰。 飞机在跑道上滑行时,飞行员还向机场人员挥手,然而,起飞后几秒钟,机上的所有人就葬身火海。 一位当时在现场的男子说:“我们全家向飞行员挥手,他们也向我们挥手致意。” 起飞后大约三四秒,飞机开始严重左倾,然后几乎倒转式俯冲,撞地后爆炸成巨大火球。 爆炸导致的强烈气浪在1000米外的一个高尔夫球俱乐部都能感受到,几乎所有人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热浪,坐在室内的人也感觉“像被烤焦了一样”。 这架飞机通常用于测绘或医疗后送任务,已经有31年机龄。当天曾执行两趟飞行任务,从希腊雅典飞往克罗地亚普拉,再从普拉飞往绍森德,并于下午2:51抵达英国。 机上当时有4人,包括2名飞行员,均已当场遇难。 乘客中一名是来自智利的女性,另一名则是一个欧洲国家的男性医务人员。 7月13日星期日,一架类属于尼日利亚的和平航空公司(Air Peace)的波音737客机在该国哈科特港国际机场降落时冲出跑道。 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飞机停在草地上,四周已经看不见跑道的踪影。也没有放出紧急逃生梯。 有乘客拿着自己的随身行李离开飞机,走向候机楼。 事件原因还在调查中。 周六晚间,温哥华国际机场发生客机着火事件。 晚上11点多,一架从美国佛州坦帕(Tempa)飞来的西捷航空的波音737Max8飞机已经停靠在登机口,但是突然发生发动机尾管小型火灾。 机组人员放出救生滑梯,紧急疏散了大约50名仍在飞机上的乘客。 机载灭火系统启动扑灭了火灾。 加拿大运输安全委员会已派遣一个调查小组前往现场,“收集信息并评估此次事件”。

罕见双重警报! 加拿大被高温+毒雾笼罩 这里全球空气第2差! 狂飙40℃!

就在今天一大早,加拿大环境部就紧急连发了好几条警报——由于山火弥漫,多个地区空气质量恶化,多伦多被列“全球空气质量最差城市”之一!同时发布持续高温警告!环境部表示,现在加拿大中部和东部的部分地区受野火烟雾影响,空气质量恶化、能见度降低,恐影响当地居民外出。安大略省南部温莎到渥太华、大多地区和魁北克南部地区的空气质量警报已正式生效,这种状况可能会持续一整天,甚至延续到周二。“在浓烟条件下,无论年龄或健康状况如何,所有人的健康都处于风险之中。”环境加拿大提醒,风险较高的人群包括65岁及以上人群、孕妇、婴儿和幼儿及患有慢性病的人,建议大家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关闭门窗防止野火烟雾进入室内。根据瑞士空气质量技术公司IQAir的全球排名,截至今早8点,多伦多是全球第二污染最严重的大城市。除此之外,阿尔伯塔省东部、萨斯喀彻温、曼尼托巴和育空领地也发布了空气质量警报。不仅空气质量降低,加拿大环境部同时还发布了多个高温高湿警报!大多地区白天气温可能在29℃至32℃之间,其体感温度为35℃至40℃!预计夜间最低气温也在19℃至23℃之间。纽芬兰省包括克拉伦维尔和博纳维斯塔半岛在内的地区,将经历最高32°C高温,湿度指数可达37。新斯科舍省多个地区天气炎热和潮湿计,白天气温最高可达33℃,人们体感温度可达37℃。就连一向以“气候宜人”著名的西海岸也迎来了高温天气!周日,大温地区气温25℃,全天以晴天为主,岸边气温25℃,内陆地区可达31℃,但体感温度飙到36℃!昨天上午西风将增强,阵风可达每小时40公里,带来些许缓解,但紫外线指数达到8,属于“非常高”的等级。温哥华市政府提醒市民,外出注意做好防晒,寻找阴凉处,戴帽子,并避免长时间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尤其是在下午最热的时段。环境部表示,高温警报预计将于本周四晚上结束,建议加拿大人不论外出还是留在家中,千万留意自己和他人是否出现中暑症状。中暑症状可能包括皮肤发红发热、头晕、恶心、意识混乱和意识变化。“在等待医疗救助期间,尽量让患者冷却,将其转移到凉爽地点,脱去多余衣物,在身体上使用冷水或冰块敷冷。”

可怕! 30岁华人坐11小时飞机回国 落地就猝死! 这些人要警惕 别再拖延!

坐个飞机回国,竟然要了命!7月3日,30岁的李女士(化名)从新西兰飞往广州,11小时的长途飞行刚结束,她脚还没踏稳地面就倒下了。 这一切发生得太突然。李女士刚走出机舱不到10分钟,人就晕倒在广州机场里。机场医生赶紧抢救,但为时已晚,她被紧急送到医院后还是没能救回来。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白云医院ICU彭主任说,李女士送到医院时心室已经在颤动,接着心跳就停了。 医生分析,罪魁祸首就是肺栓塞,而这跟她在飞机上坐了11个小时脱不了关系。 这个消息一出,“女子坐11小时飞机后心跳骤停去世”直接冲上热搜,网友们都被吓到了。 说起肺栓塞,可谓是“沉默杀手”。医生们给它起了个更吓人的名字——“藏在腿上的死神”,因为超过90%的血栓都是从下肢深静脉跑出来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殷文朋解释说,人长时间窝在狭小的空间里,腿部血液回流就会出问题。血栓一旦脱落,跟着血流跑到肺动脉,那就真的危险了。 因为这种病经常发生在坐飞机经济舱的乘客身上,医学界还专门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经济舱综合征”。不过话说回来,真正的元凶不是经济舱,而是“不动”这两个字。 类似的悲剧其实不少见。今年2月,33岁的创业者张先生就差点栽在这上面。这哥们体重超过130公斤,天天坐着剪视频,吃饭全靠外卖。结果有一天,他走在路上突然就倒了,呼吸困难,四肢没劲,眼前发黑。 张先生被抢救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时,血压只有60/40mmHg,氧饱和度都测不出来,血气分析的氧合指数从正常的400-500mmHg直接掉到75mmHg。 所有的检查结果都指向一个诊断:肺栓塞!好在医生抢救及时,张先生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另一个案例更让人意外。今年5月,27岁的小于骑车时摔了一跤,腿上划了个不小的口子。他在家躺了一周养伤,然后回到办公室又坐了一周。 伤口好得差不多了,小于准备重新开始骑车。没想到就在这时候,他突然感到胸闷气急,稍微动一下就更厉害。 医生一看这症状就觉得不对劲,马上安排了肺动脉CTA检查。结果出来把人吓一跳:小于的右肺动脉主干和分支都被血栓堵住了。医生赶紧给他做了手术,放了个下腔静脉滤器防止血栓再次脱落,小于总算脱险了。 专家特别提醒,久坐、肥胖、长期卧床的人最容易中招。高危人群包括:久坐不动的人,比如长途飞行、长时间开车、久坐办公室;体重超标的人;长期卧床的病人;抽烟喝酒的人;还有肿瘤、肾病综合征、心衰患者,以及服用口服避孕药、激素治疗的人。 怎么预防这个沉默杀手呢?医生总结了几个“保命”法则。 首先得动起来。久坐1小时就要活动5分钟,做做踝泵运动。长途旅行时,每隔2小时一定要起身走走。 其次要控制体重,戒烟戒酒。肥胖就是血栓的帮凶,抽烟会损伤血管。 再次要多喝水,每天至少1500到2000毫升,别让血液变得黏稠。 最后,高危人群要特别注意。手术后的病人、长期卧床的人要听医生的话,该用抗凝药物就用,还可以穿弹力袜帮助血液循环。 如果腿部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和肿胀,千万别大意,赶紧去医院。要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血、胸痛这些症状,很可能已经是肺栓塞了,必须马上拨打120。 专家最后特别强调,千万别以为肺栓塞离我们很远。连续3个小时以上不动,血栓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记住,真正危险的不是坐什么舱,而是“不动”这两个字。
spot_img

警报! 印度死亡突然暴增 破全球最高纪录 变种病毒打过疫苗也难防!

连动物园的狮子都没躲过病毒的攻击 印度虽然最近每天的确诊人数依旧接近10万,但相比前段时间,已经有了不小的缓解。不过在昨天,印度的死亡人数突然暴增70%。 据印度卫生部10日公布数据,过去24小时内,印度新增新冠确诊病例94052例,累计确诊2920万例,新增死亡病例6148例,累计死亡359676例。 如此高的死亡人数,直接打破了全球的单日死亡新高,超越了美国2月12日的最高记录5463例。 为什么印度死亡人数会猛地一下上升这么多? 据报道,10日死亡病例数激增,是由于印度东部的比哈尔邦修改了死亡病例的计入模式,算上了在家中或私人医院里死亡的病例,经过核实后增加了此前的死亡病例数。 比哈尔邦9日上报的数据中,新增了此前的3951例死亡病例,这让当地的死亡病例数大幅修正至9429例,死亡病例数突增72.7%,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其实在此之前,就有人批评当地政府隐瞒死亡和确诊人数,于是高等法院要求对4月至5月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死亡病例数进行审核。 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今年4月至6月7日期间,比哈尔邦的死亡病例数达到7775例,大约是去年死亡病例总数的6倍。 据印度的卫生专家表示,像比哈尔邦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印度各地的死亡人数和确诊人数都被严重低估。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印度有三分之二的人都生活在农村地区,而农村地区的检测设施又很少。再加上当地医疗资源相当紧缺,这就导致很多人甚至都还没进行新冠检测,就不幸病死在了家中。 面对着如此严峻的局面,印度现在目前依然在艰难抗击从4月初开始爆发的第二轮新冠疫情。 虽然每日新增病例已于5月初达到顶峰,但印度政府官员已经发出警告,今年晚些时候可能还会出现第三波疫情。 就连印度的动物们都没有躲过病毒,据当地媒体报道,印度金奈市动物园一只九岁的雌性亚洲狮在本月上旬因感染新冠死亡,目前还有9头狮子感染新冠,其中2只病情危急。 为此,当地一名森林管理员表示,在出现狮子确诊死亡后,他们现在正在对营区的大象进行采检。 与此同时,在印度首先发现的Delta变种新冠病毒正在全世界范围内疯狂扩散,已经在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至少60个国家传播。 这其中,英国就被害惨了,据英国的卫生部长汉考克 (Matt Hancock)今天警告,Delta变种病毒现在占全英国所有病例的91%。 变种病毒的扩散,也让英国整体的疫情水平都出现了上升,据当地卫生数据显示,全国现在有九成地区的感染人数出现了激增,英国在今天更是新增了7,393 例新病例,比上周四公布的数字增加了40%。 原本英国在6月21日就要正式解封了,但现在英国的卫生官表示,英国没有朝着“正确的方向”,解封日岌岌可危。 从英国的情况就不难看出,这种Delta变种病毒非常恐怖,一下就把英国先前的抗疫成果给彻底击溃了。 根据最新的结果显示,Delta变种病毒对接种过疫苗的人来说,仍具有高度传染性。 据多家印度媒体今天的报道,位于新德里的全印医学科学研究所(AIIMS)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接种了新冠疫苗后仍被感染的患者群体中,被Delta病毒所感染的人占据了多数。 研究人员对36个接种疫苗后仍惨遭感染的患者进行了病毒样本分析,结果显示,有23人感染的都是变异毒株,约占63%。 这36名患者中有19人只接种了一针,而有17人已完成了全部两针的接种。研究人员认为,这表明变异毒株对于接种过疫苗的人仍具有高度传染性。 不过,这并不是说疫苗没有用,这些感染病例中没有死亡案例,最多就只是发个5到7天的烧,没有进一步恶化的症状。 加拿大现在Delta变种病毒也是越来越多,大家平时还是要记得遵守防疫规定,不要重蹈英国的覆辙。

突发! BC多地0新增 有望基本”消灭新冠”! 加拿大这省认可中国疫苗!

卫生官:新时代即将到来了! 重磅突发!刚刚,BC省公布最新疫情模型,首席卫生官Bonnie Henry宣布,本省有望在9月前,基本消灭新冠! 根据卫生官最新发布的数据,如果人们将社交接触水平,保持在疫前水平的70%,并且大多数人已完成两剂疫苗注射,那么在9月初之前,BC省的每日新增感染数,将接近于0! 目前,BC省的每日新增病例正接连下挫。今天,BC省报告新增153例,达到了自去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更令人振奋的是,BC目前因新冠病毒住院的人数,也达到最近7个月的最低值。 卫生官激动指出,最近几周,BC省的病毒传播“急剧下降”,很多社区这阵子甚至已经没有新增病例出现。 与此同时,新增死亡人数也在降低。 在过去的9个月中,全省没有任何学龄儿童因新冠死亡。家里有孩子上学的父母们,可以稍稍放下悬着的心了。 全省的种种迹象表明,疫苗正在发挥效力,挽救生命。 目前,处于解封第一阶段的BC,已有约75%的成年人接种第一剂疫苗。这一接种率,已经远超解封第二阶段所需要求,甚至连第三阶段的门槛都超过了。现在,BC省每天注射的第二剂疫苗数量,已经是第一剂数量的2倍。 这意味着,下周,温哥华人将顺利迎来第二阶段解封,可以开始在省内旅行度假,去电影院看电影,在室外进行50人以下聚会。再等半个月,Canada Day国庆日时,温哥华人就可以在加拿大全国自由旅行,享受重回正常状态的室内和室外聚会。 按照今天的模型,9月初,新增病例趋近于0时,BC也将进入解封最后阶段,彻底恢复正常生活。届时,人们可以摘下口罩,重新享受初秋的拂面清风。 “我们正在从充满命令和限制的时代,过度到可以再次可以和他人安全共处的新时代。第二阶段的解封,即将到来!”卫生官说。 BC卫生部长确认,将在下周一宣布从第一阶段解封进入第二阶段解封的细节。 不只BC省,今天,整个加拿大都在传来好消息。 安省在今天最新发布的疫苗接种计划中,宣布将为Delta变种热点地区的居民,提前施打第二剂,誓要打赢对抗变种这场硬仗。 同时,安省也在一份官方文件中,正式认可了中国的国药疫苗,指出目前世卫授权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包括辉瑞,Moderna,牛津,强生,和国药疫苗(Sinopharm)。 文件称,已经接种了以上疫苗任何一种的人,将被安省认为已经完成疫苗接种,不再需要任何额外的注射。 如果,有华人在国内接种了一剂国药新冠疫苗,而没有完成两剂注射,并来到了加拿大安省,则可能在安省当地,再被提供一剂加拿大卫生部批准的疫苗。 加拿大首席医生谭咏诗称,本周,加拿大所有与新冠疫情严重程度相关的指标——包括新增病例数,住院人数,新增死亡人数——全部都在持续下降。 “我知道,大家都渴望重新开始做那些被我们错过的事情。随着全国各省在未来几周加快第二剂的接种,我们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大跨步迈进!”谭咏诗说。 在一剂疫苗提供的66%保护力下,希望大家能继续稳住,平安等到第二剂疫苗接种,和全家人顺利迎来“消灭新冠”的那一天!

喜人! BC省活跃病例数破新低 电影院下周重开 国产片重回大温荧幕!

让人期待 今天周三,在过去的24小时里,BC省的疫情数字进一步下降,一共新增了148例新冠确诊以及3例死亡案例。 不仅新增的感染人数依旧保持在了相对较低的水平,活跃病例数也时隔近8个月,重新回落到了2,000例以下。 目前,全省的活跃病例为1,975 例,这是自 10 月 22 日以来,该省目前的活跃病例数首次低于 2,000 例。 住院病人相比昨天也有下降,目前BC省医院内有 195 名新冠患者,低于昨天的 203 名。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也从57人降至了 47 人,相比一周前更是大降了33%。 疫苗的接种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过去一天里注射了将近 65,000 剂疫苗。 BC 省所有成年人中现在有 74.5% 都接种了第一剂疫苗,12 岁及以上的人则有72.4%接种了第一剂疫苗。 由于将近四分之三的市民都已经接种了第一针疫苗,根据最新的数据,BC省在周一当天,接种第二针的市民已经比第一针的市民要多了。 根据BC省的卫生官员表示,随着疫情的不断缓解,BC省预计将在6月中旬进入重启计划的下一步。 根据BC省的重启计划,最早从6月15日,也就是下周二开始,将进入重启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中,省际旅行限制将被解除,同时,市民们可以参加最多50人的室内聚会。 这对于电影爱好者们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下周就可以去电影院里看电影了。 Cineplex就在今天宣布,将在下周二的时候,重新开放BC省的电影院。 Cineplex宣传部的发言人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欢迎观众们重新回到影院了,在家这么久,大家都很想念久违的大屏幕和大音响。 当然,现在疫情还没彻底结束,影院将会引入一些强化的安全和清洁措施,并更新观影流程,以便观众能够在电影院内外都保持社交距离。 在重新开放后,影院也将播放一些新上线的电影,比方说恐怖片《招魂3》,《寂静之地2》,还有动画片《比得兔2》等。 在列治文的Riverport影院,还有两部华语电影上映,分别为前段时间大火的《悬崖之上》和《你的婚礼》,爱看国产片的朋友们也终于能在电影院的大银幕上一饱眼福了。 如果市民还是不放心和这么多人一起看电影,部分影院也提供了私人放映,可以叫上家人朋友一起,来影院聚会。 下周二时,大温地区的这些影院将会开门迎客: Cineplex Cinemas Metropolis,本拿比 Cineplex Cinemas Coquitlam and...

悲剧! 妈妈嫌3岁女儿太吵 把她吊出阳台 失手摔死! 易怒的父母害死多少孩子?

父母的坏脾气,是孩子一生的噩梦。 每个当妈的人一定都经历过孩子哭闹不停的阶段,有的妈妈可以成功帮孩子缓解情绪,有的妈妈却无法忍受,造成一生无法挽回的惨剧。 近日,一名23岁的俄罗斯妈妈,就为惩罚孩子,不小心把孩子摔死了。 23 岁的安娜·鲁赞基娜 (Anna Ruzankina) 是一名妈妈,但是她更是一名夜生活爱好者。 这天,鲁赞基娜哄孩子睡下后,就盛装打扮去了夜店蹦迪,一整夜都在狂欢喝酒,直到凌晨才回家。 然而她一进屋子就听到她3岁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声。 不知道孩子发现妈妈不见了之后有多惊慌,也不知道她已经哭了多久了。   但是又醉又困的鲁赞基娜对她一点耐心都没有。 她试着告诉孩子:“不许哭,不要哭了”,但是一点用都没有。 睡起来发现妈妈不在了的恐惧,对于一个3岁小孩来说仿佛天塌了一般。 孩子哭的更厉害了。 听着她刺耳的哭声,鲁赞基娜的酒劲上来了,她不耐烦地揪起孩子的衣服,粗暴地把她推出了阳台,仅凭一只手的力气把孩子挂在阳台外面。 突然悬空的感觉把小女孩被吓坏了,哭的更厉害了。 监控摄像里记录了小女孩撕心裂肺的尖叫声,只听她不停地大喊:“妈妈我害怕,我害怕,妈妈我害怕,害怕……” 有一名邻居闻声出来看情况,却只听到了一记闷响,孩子从6楼坠落,趴在地上毫无知觉,浑身是血。 下面的视频记录了小女孩坠落前的影像,背景音里她哭的十分惨烈。 孩子掉下去之后,鲁赞基娜的酒才终于醒了。   她想起这是6楼,孩子恐怕凶多吉少,她赶紧跑出去坐电梯下到了一楼,寻找孩子。   可以看到,她在等电梯下行的过程中十分焦躁,不停地捋头发,扒门。 她把孩子抱回来后,情绪更加不稳定。 期间她拼命晃动孩子,试图唤醒她,然而孩子已经失去意识,头和身子如同玩偶一般毫无知觉。 无论她此刻是不是抱着孩子痛哭流泪,或者懊悔万分,都晚了,一切都晚了。 邻居报警后,鲁赞基娜接受了调查,她对外说:孩子是自己爬到阳台上去的。 而自己为了救孩子一直都抓着她的T恤,但是没想到布料破了,孩子不小心摔下去了。   然而,在警察的审问下,鲁赞基娜的精神很快就崩溃了。 她只能痛苦地承认,是自己为了惩罚孩子,威胁她不要再哭了才把她推出阳台,失手摔死的。 目前,鲁赞基娜被指控谋杀未成年人,如果罪名成立,她将面临21年的监禁,还有一辈子的心理上的折磨。 其实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 2020年11月,一个妈妈怀疑女儿偷了自己的28块钱,就用塑料按摩板多次殴打女儿,致其失血性休克死亡。 疫情期间,一名怀着二胎的妈妈辅导儿子学习,因为儿子不用心,就对其殴打,结果凌晨儿子突然呕吐送医,不幸死亡。 法医鉴定,儿子生前受外力多次殴打头部,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睡觉的时候呕吐物堵塞了呼吸道而死。 这些还不懂事的孩子们,全都因为妈妈一时的怒火,伤痕累累地在眼泪中死去了。 妈妈们也一定没有想到打一次,威胁一次,竟然会让孩子死亡。 易怒的父母养不出幸福的孩子,为人父母,一定要学习的就是情绪管理。 一名心理医生Juliette Virzi采访了那些在易怒父母陪伴下长大的孩子,并总结出了15个特点: 一个暴躁、易怒的父母,是孩子一辈子的噩梦。 幸福的童年治愈医生,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来治愈。 成年人的生活不易,压力大,但那些都不是孩子的错。 可是天下的父母都能做到永远不向孩子发火吗? 答案是不能。 很多父母的易怒情绪来自于生活或者工作上的压力和不顺心,孩子就很容易成为父母借机发火的对象。 美国情绪管理专家罗纳德博士曾说: 研究表明,暴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爆发时摧毁一切,但过后却风平浪静,控制好这12秒,就能排解负面情绪。 当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一定不要在这个时候尝试教育孩子。 同时也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解决的方法总比问题多”、“我不能随意冲孩子发火”…… 然后闭上眼,深呼吸,给自己12秒,你将会逐渐告别坏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无需金山银山,他们更渴望一对情绪稳定平和的父母,一个安全快乐的家。

惊恐! 医生爆料 Delta变种或导致坏疽 多名患者遭截肢 有人惨变耳聋!

如临大敌 虽说随着疫苗的不断接种,世界各地的疫情都有所缓解,但新的Delta变种病毒,也就是首次在印度发现的变种病毒,却像一颗定时炸弹一般,时时刻刻悬在了人们的头上。 包括加拿大在内,很多国家都受到了Delta变种病毒的威胁。虽然疫情已经持续一年多了,但新冠病毒总能给人新的“惊喜”。 根据医生的最新研究,Delta变种病毒不仅传染性更强,并发症也更为严重。据印度的医生表示,新的Delta变种病毒会让人们患上坏疽以及听力受损,而旧的毒株却不会。 据彭博社报道,除了典型的新冠症状之外,印度的医生们表示,他们已经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出现因血栓而造成的坏疽,以及耳聋症状。 所谓坏疽,指的是身体因感染、血栓或其他原因缺乏血液循环,而造成身体组织坏死和腐烂的症状。 示意图 由于新冠病毒会在很多患重病的人身上造成血栓,而血栓很容易卡在小血管里,切断血液供应,如果治疗不当就会导致坏疽。 大多数情况下,坏疽最容易影响手和脚,包括脚趾、手指和四肢,但有时候也会影响肌肉和内脏,严重情况下甚至需要截肢保命。 孟买的心脏病专家Ganesh Manudhane医生说:“去年一整年里,我只看到了三到四个(出现坏疽的)病例,而现在是每周都会有一个。” 据报道,在过去的两个月里,Manudhane已经治疗了八名患者,其中有两名患者甚至不得不截肢,一个截去了手指,另一名截去了脚。 Manudhane表示:“我们怀疑,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新的变种病毒。” 除此之外,很多原本听力正常的人,在感染Delta变种病毒后却突然丧失了听力,甚至耳聋。 示意图 病毒会造成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以及某些类型的疱疹,攻击内耳的耳蜗,因此可能会造成永久性损害。 目前还不太清楚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但免疫反应引起的肿胀,可能会损害敏感的内耳或听力所需的耳部绒毛。 Delta变种病毒由于传染性强,现在加拿大和美国都对此如临大敌。 一位加拿大曼尼托巴重症监护室的医生近日发出了警告称,如果曼省重新开放太快的话,可能会引发第四波疫情。 曼省在周末的时候发现了首例Delta变种病毒,截至周二,全省一共记录了61 例变种病毒,其中有一人死亡。 温尼伯重症监护室的医师兼传染病专家库马尔(Anand Kumar)医生说,虽然现在全省的变种病毒不多,但随时都有可能会“爆炸”。 库马尔医生警告称,如果提前解封,那么在今年秋天就会引来第四波疫情。 BC省同样不容乐观,虽说Delta变种病毒只占所有病毒的4%,但在数量上却高达765例。 白宫首席医疗顾问福奇博士今天也发出了警告,称Delta变种病毒可能会成为美国最主要的毒株,这让他十分担忧。 如果要控制住这波变种病毒浪潮,除了需要大家继续遵守防疫措施外,更重要的是,大家要及时接种第二剂疫苗,只有打完两剂疫苗,才会对Delta变种病毒有更强的保护作用。

重磅! 以色列首现本土0新增 将取消所有防疫措施! 挪威医生: 疫情已完结!

加拿大全国新增跌至8个月最低点,BC今日0死亡,卫生官宣布大流行即将结束! 重磅好消息!随着全球疫情出现下降趋势,即将全面取消室内口罩令的国家出现了! 刚刚过去的周末,以色列疫情跌破纪录。自大流行开始以来,该国首次纪录了0例本土新冠新增病例。当天,全国境内查出阳性的,只有4例,全部是从国外进入以色列的病毒携带者。 周日,以色列卫生部长宣布,将从6月15日起,取消以色列室内强制戴口罩的规定! 这意味着,以色列继取消室外口罩令,取消聚会限制,取消社交距离限制后,向彻底恢复疫前生活,再次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大步。 室内口罩令,几乎是目前以色列仅存的重大防疫措施。卫生部长说,如果未来几天感染人数没有出现意外增长,政府很快将取消全国所有防疫措施。 目前,以色列全国人口中,已有57%完全接种完2剂疫苗。随着新增病例不断趋近于0,该国正逐步接近群体免疫。 周日起,以色列正式开始为12-15岁青少年接种辉瑞新冠疫苗。数千名名孩子迫不及待,排队争当首批接种者。 一位12岁的小男孩打完第一针后告诉记者,他之所以接种疫苗,是因为两周后“要和全家人一起去瑞士度假”。 另一个12岁的小女孩则表示,她接种新冠疫苗,是为了“保护家人”。 现在的以色列国内,年轻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聚会,吃大餐,看电影,参加演唱会。 摇滚音乐会上,人声鼎沸的盛况,让人仿佛重新回到了疫情发生前的世界。 一位歌迷表示:“我认为和其他国家相比,以色列真的很幸运,因为我们几乎恢复了正常。” 在该国举办的医护人员抗疫表彰大会上,卫生部长说:“5个月前,发病率达到最高峰时,每天有1万多例新增,而昨天,只有4例境外输入。” 以色列总理也激动致辞:“这就是胜利的景色!无数以色列人坐在一起,开心欢笑。以色列的胜利要归功于两个根本原因:我们进口了数百万剂疫苗,并快速为公民配送施打。” 传来捷报的不只以色列。北欧国家挪威,也迎来了抗疫里程碑。 周末,挪威公共卫生研究所感染防控中心首席医生Preben Aavitsland公布数据,表示新冠感染者住院率,已降至去年夏天以来的最低水平。这名首席医生在推特上写道: “大流行已经结束。” “在挪威,疫情可以说已经结束了。我们可以开始准备好迎接新的生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新冠只会占我们生活中微不足道的极小部分。” 在第三波疫情中,挪威是欧洲感染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该首席医生表示,由于新冠住院人数很少,疫苗接种不断增加,未来挪威只可能出现局部的疫情,而这种小型的疫情,当局有能力处理。 “森林大火已经扑灭。” 不过他也指出,大流行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控制,可能还需要时间。“直到疫情对每个人来说都结束了,这才算真的结束。”   今天,加拿大的全国新增病例,也达到了8个月以来的最低点。全国各省新增病例都在持续降低,疫苗接种率正快速提高。今天报告0死亡的BC省,卫生官更宣布,全省大流行即将结束,新冠即将转变为普通可控传染病。 希望全球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传来好消息,希望全世界人民都能早日摆脱疫情,迎来胜利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