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周末

Exclusive Content

突发! 加拿大上空载255人客机紧急掉头 剧烈颠簸 餐具行李甩上天

就在刚刚,一架载着255名乘客的飞机在高空遭遇“突发紧急状况”,机舱内一片狼藉,满地都是行李和餐具,乘客们惊魂未定! 据外媒最新消息,出事的是斯堪的纳维亚航空(SAS)的航班,今天计划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飞往美国迈阿密。 9个多小时的长途国际航班,飞机上有254名乘客和一名婴儿,飞机顺利起飞,在万丈高空稳定飞行,就在飞到大西洋上空的时候,这架飞机突然遭遇了严重颠簸! 上一秒还很安静的机舱,随着轰隆声响,下一秒就猛然剧烈颠簸,上上下下,全机人被晃得头都昏了,纷纷抓紧身边的把手,系好安全带。 其实这是飞机已经快飞到目的地的,但这个颠簸来得太突然了,机长当场无法判断是哪里出了问题,在联系过塔台之后,当机立断,决定改变航线,飞去丹麦哥本哈根。 于是,就在加拿大边境上空,这架飞机果断掉了头,又飞回欧洲了! 这起航空事故发生的很突然,因为航空公司在迈阿密没有维修设备,才决定先飞回欧洲检修,确定没有潜在的故障,最后决定能不能继续飞。 目前,航空公司也没有确认飞机上有没有受伤乘客,还需要等飞机落地才知道。 但已经有乘客拍下机舱内的一地狼狈景象,可以看到,地板上散落着塑料杯、纸袋和乘客的背包,情况相当混乱。 航空公司表示,航班上的254名乘客和一名婴儿先飞回哥本哈根,有地勤人员接待,解决食宿问题,然后再乘坐别的飞机飞往目的地迈阿密。 就在上个月,加拿大一架从温哥华飞往新加披的国际航班也发生了严重颠簸,当时是因为遇到了湍流。 也因为这样,这架飞机机舱也是一片狼藉,过道上散落着垃圾,甚至连餐食的残渣都被甩到行李架和天花板上。 遭遇湍流的是加航AC19航班,执飞机型波音787-9梦想客机,在出发约2小时后,就“发生了重大颠簸”,包括几个人在内的所有东西全都飞了出去。 飞机遇见湍流并不罕见,但今年接连发生的几起高空颠簸都挺严重的,甚至还有数十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受伤、老人心脏病发作死亡的。 年末旅游旺季来临,乘坐飞机出门旅行的人也越来越多,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吧。

印度孕妇挤爆加拿大医院 “免费产子”拿身份 全家移民!

今天,一段视频在外网疯传,直接把成千上万加拿大人给气炸了,全网议论纷纷! 一个加拿大男子昨天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分享,爆料说医院里面都挤满了印度孕妇,滥用医疗系统生娃,为的就是加拿大国籍,全部“免费”,都是纳税人掏钱! 这个网友名叫Chad Eros,他表示侄女刚生完小孩,他去医院探望,然后跟侄女聊了起来,对方跟她说,产房护士告诉她,现在医院里面都挤满了印度孕妇,都是来“免费产子”的。 “你知道,加拿大医疗系统不会对病人说不,所以呢,这些人就在快临盆的时候飞过来生。医院收了他们,给他们一切所需的治疗和药物,然后这些印度孩子就成为了加拿大公民。” 以为这就完了?还没呢,生完娃之后,这些人就会把孩子带回印度,等他们长大成人,然后以加拿大公民的身份再回来,然后再把一大窝子的印度亲戚全担保过来加拿大。 这算盘打的,算珠子都快崩到美国去了。 但小哥话才说到一半:“当然了,看病花钱正常不,这些人在这里生娃自然是有费用的,但你觉得他们会给钱嘛?还是直接搭飞机拍拍屁股走了?” “就算他们这么做,我们也不能拿他们怎样,我们总不能在机场拦住他们,让他们给了钱再走吧?他们可能会更开心,这样就有借口赖着不走了。” 这些印度孕妇没有加拿大医保,医院自然收不到钱,那么,这笔钱是从谁的口袋里掏? “我敢打赌,一切的都是‘免费’的,因为所有费用都由加拿大纳税人承担。” 就买张机票,来加拿大生娃,费用不用出、还有加拿大公民身份能拿,这样的好事自然吸引了成千上万印度人来。 小哥还说,这些孕妇不仅花了加拿大纳税人的钱生小孩,还占了本地人需要的病房空间。 视频一发出来,评论区都炸了,尤其是对比最近特朗普说要取消出生公民权,引得更多加拿大人极度不满。 所谓出生公民权,指的就是授予在一个国家领土内出生的任何人公民身份,无论其父母国籍或移民身份如何。 “要不还是让特朗普来管管吧,已经烂的没法救了。” “是时候结束出生公民权了。” “特鲁多才不关心这些,天天想着挥霍纳税人的钱。” “从留学生申难民到生子拿公民,印度人摸清加拿大移民政策的漏洞了。” “加拿大捅了蟑螂窝了这是?” “是真的。医院也有试过收回这笔费用,但根本收不回来,因为她们生完就跑了。” “我是印度人,我可以告诉你,确实如此。” “加拿大有自己的蛆。” “我的姐姐也是!她去急诊室,结果放眼看去满屋子都是外国人,这些印度人在走廊打横走,不肯为我70岁的父亲让路,我爸还低下肩想借过,结果直接被撞。” “疯了,这还赶得走嘛。”

惨! 一家6口出海翻船 5人遇难! 13岁儿被父亲塞进保温箱 奇迹生还!

11月2日傍晚,在美国加州博德加湾(Bodega Bay)发生了一起令人心碎的船难事故,年仅13岁的朱拉迪·坎蒙坤(Juladi "Jude" Khammoungkhoune)成为了唯一的幸存者,而他的父亲巴颂(Prasong)以及其他四位亲人却不幸罹难。 让人动容的是,在危难之际,这位少年因为父亲的一个惊人决定,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 当天,朱拉迪和他的父亲、其他亲友共六人一起出海捕捞加州的特产珍宝蟹(Dungeness Crab),顺便庆祝捕捞季的开始。 他们在下午3点从岸边出发,计划于晚上7点返回。然而,大自然却毫不留情。当天夜晚,海面上突然刮起狂风,掀起巨浪,原本平静的家庭出游瞬间被打破,转变成了一场生死攸关的噩梦。 晚上约9时56分,朱拉迪一行的船只突然被大浪击翻。翻船的瞬间,朱拉迪的父亲巴颂当机立断,指示儿子钻进船上的保温箱里。这台保温箱通常用于储存捕捞的海鲜,但在这一刻,成为了朱拉迪的“救命舱”。 当时,朱拉迪虽然已经穿上了救生衣,但父亲认为保温箱能为儿子提供更好的保护。在剧烈的海浪中,巴颂尽可能紧紧抓住保温箱,希望确保儿子的安全。 然而最终,他为了让儿子漂向更远、更安全的地方,不得不选择放手,任凭自己被巨浪卷走。 漂流在冰冷的海水中的朱拉迪孤身一人,心中满是恐惧与悲痛。他回忆道:“看到爸爸逐渐消失,真的太可怕了。我在那时不停地哭喊着‘爸爸’,希望能再听到他的声音。” 他无助地抱紧保温箱,任凭海浪推动自己向未知的方向漂流。朱拉迪不敢闭眼,因为他知道这可能是生与死之间的唯一一线希望。他不断祈求上天和自己已故的亲人,希望能活着见到自己的家人。 黑暗与寒冷持续了一整夜,朱拉迪靠着救生衣的支撑,勉强度过了这漫长的十三小时。漂流过程中,他利用保温箱的门控制水的进入,使自己在海浪的推动下逐渐靠近岸边。他说:“我只能紧紧抓住,让海浪把我推到岸上,真的很冷,我也很累。” 在漫长的等待与漂流后,朱拉迪终于成功靠岸。上岸的他发现四周无人,在海滩上休息到天亮后,便拖着疲惫的身躯开始步行,最终遇到一群露营的路人,获救并得到了帮助。 朱拉迪是船上六人中唯一的幸存者。在搜救行动中,他17岁的表哥的遗体被找到,其他几位亲人,包括他的父亲巴颂和其他两名亲戚及一位朋友,仍然下落不明。 搜救行动覆盖了超过2100平方英里的海域,但仍未找到其他失踪者。此次事故使朱拉迪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亲情的珍贵,他表示:“我很幸运能够活着见到家人,但失去父亲,我的生活中少了一份重要的支撑。” 事发后,朱拉迪被安置在位于圣何塞的亲属家中,为了帮助这个失去顶梁柱的家庭,亲友们发起了募捐活动。截至目前,募款已超过5.8万美元,为朱拉迪的未来提供了一份保障。 朱拉迪在募款活动页面上感谢所有的捐助者。他表示:“能再次见到家人,感觉就像一个美好的梦,家人的陪伴和支持让我有力量继续前行。” 朱拉迪的父亲巴颂在他人眼中是一位出色的父亲和丈夫,深受家人和朋友的喜爱。 据组织募款的亲友凯尔(Kyle Souvanhnaboupha)透露,巴颂的离去为家人带来了无法填补的空缺,但能知道他是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时离开的,带给了家人一丝微弱的安慰。

yue了!为了人能吃上小强 加拿大政府投入近千万 几十亿只爬爬爬 刚刚大裁员

加拿大人一直不缺乏奇思妙想,五名麦吉尔大学学生想出的一个创业项目却让人有点头皮发麻。 他们提出养殖大量的小强,最终实现人类食用的目标。这个计划得到了特鲁多政府近900万元的资金支持。 然而,仅仅两年以后,今天爆出消息,工厂已经砍掉了三分之二的员工。特鲁多的又一个面子项目又要黄了吗? 得到政府投入后,Aspire Food group去年刚刚在安省的伦敦市启用了一座15万呎的巨型工厂,号称是世界最大的可食用小强工厂。 据说工厂内将养殖40亿只小强,每年产出1300万公斤可食用小强。 加拿大政府之所以看重这个项目并投入巨资,是看中了公司宣称小强食品可以以更低的环境足迹提供大量健康食品。 非常符合zzzq和环保的尿性。 生产小强食品“可以用更少的水、能源和空间,排放更少的温室气体,满足全球食物的需求”。 问题是,现在的人们已经做好准备接受小强食物了吗? 显然没有。 公司在22年9月与韩国的乐天糖果公司(Lotte Confectionary Co Ltd)签署了一份协议,销售小强粉供人类食用。不过,熟悉内情的人表示,这份协议不过是个谅解备忘录,表示两家企业将合作销售和宣传小强作为人类食物。 直到现在,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仅仅是用来制造宠物食品,还没有运用到人类食品中。 公司的员工已经从150人减少至50人,公司公开宣布的理由是由于需要对生产系统进行改进,最终将每天两班改为一周四次。这看上去是减少了产能? 虽然小强的名声不是太好,但现在养殖小强确实已经成为了一个产业。 早在2018年,中国四川宜宾的2家餐馆就开始售卖油炸小强。 老板反应:一开始没人点,有胆大的尝试后,觉得味道还不错,就慢慢开始有人吃了,到现在吃小强的回头客很多。这些客人都觉得油炸蟑螂味道特别,关键是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好。 曾有一名叫孙国诚的台湾网友,直接将小强用来煎鸡蛋,并在镜头前直接吃掉一整盘。 他表示已经连吃了几天小强,吃完后觉得饱足感很强烈,不需要吃太多的食物,坦言真心爱上吃小强。 不过,营养师表示,昆虫的蛋白质比例含量不少,质量跟一般肉类相当,不过肉类还有铁质或其他维生素B群。在鸡蛋、鸡肉、猪肉都很方便可以取得的地方,没必要选择吃昆虫。 现在想想,加拿大这个小强工厂,是不是步子扯的有点大?

1.4万加拿大留学生申难民! 印度人刚落地就申 移民部长: 造假!

加拿大移民部长昨天才刚说了严抓非法移民,今天移民数据就爆出来,2024年1月至9月,就有1.4万留学生提交了难民申请! 移民部长马克·米勒直言,在这上万份难民申请中,有很多是中介帮留学生提交的“虚假申请”。 也就是说,是留学生为了留下来走捷径申的难民。 今年还没有过完,加拿大的移民政策是一收再收,留学生、游客、新移民、外来工人,无一不受影响。在诸多移民问题中,留学生申请难民的人急剧增多引发了社会极大关注。 因为加拿大收紧了申请永居身份的政策,更多留学生都转而申请难民,其中大多数都是印度人。 据联邦移民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9月30日,国际留学生共提交了13,660份难民申请,这还是前9个月的数据而已,对比2023年增加了1000份,对比2018年的1810份更是不知道翻了几倍。 今年1月份,加拿大宣布新政,对学签申请实施限制,希望减少留学生数量。前9个月,加拿大发放的学签就减少了10万多份。 但没想到,这么多人刚入学就申请难民。 米勒表示,这些申请多数是假的,“一个人在这里待了一年、甚至更久,其母国条件也并未改变,却提出庇护申请,这明显不合常理。这并不是加拿大庇护系统的本意。” 今年持学签申请难民的留学生中,人数最多的来源国家是印度、尼日利亚、加纳、几内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 米勒已经将虚假难民申请的事情传达给了各个部门,下令调查。 今年加拿大说有20万印度留学生的签证即将过期,那时候就有不少加拿大人表示:这些人会回去嘛?该不会全去申请难民了吧? 甚至还有移民顾问表示,加拿大有2、30万的临时工人都想获得永居权,在各项政策都收紧,但难民政策宽松的大环境下,很多人就会选择这条路,最后产生一条“无限加籍链”。 没想到,一语中的。 别说入境一年申请难民了,很多印度人入境机场就交申请了,数量创下新高。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尤其严重,省长不止一次向政府抗议说,让他们管管,都没有什么效果。 问题是,政府的操作也很迷,前段时间还传出有印度“富二代”来加拿大探望上学的姐姐,结果途径蒙特利尔去多伦多的时候,被边境官员要求提交难民申请。 当时这个印度人辛格因为签证计划是与母亲同行,但落地时只有他一个人,被边境官员注意到,说他撒谎,让直接回去或是申请难民。 辛格虽然一脸懵,也解释了为什么母亲未能成行的原因,但也不想就这么回去,就在文件上签了字,从机场出来就成了“难民申请人。” 这个算是比较特殊的例子,今年1月到6月,就有2.7万人落地申难民,超三分之一都是印度人,只有1603人撤回并离开,294人被驱逐离境。 不少网友纷纷谴责—— “他们国家都没有打仗,哪来的难民,主打一个胡扯。” “现在才注意到的?呵呵。” “正经学签工签收紧,这些人申请难民赖在这里领福利,你就老实了吧。” “捅了蟑螂窝了属实是。” “千辛万苦移民加拿大,来了才知道千辛万苦移民印度,天塌了。” “难民也可以不批的吧?不然每个月4000多刀的补助,让特鲁多自己掏。” 别说,加拿大人了,就连美国英国都被坑惨了, 加美边境越来越多无证印度因民越境,让美国都受不了了,谴责加拿大签证太过宽松,让他们深受其害,可谓害人不浅。

视频疯传! 惠斯勒游客竟围堵野生黑熊拍照 险遭攻击 行为太失控!

在BC省著名的滑雪度假胜地惠斯勒,一段令人担忧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 视频中,一群游客为了拍摄照片和视频,竟然将一只野生黑熊团团围住,这种危险且不负责任的行为招致当地居民的强烈批评。 “这简直太不负责任了!”当地居民迪伦(Dylan Knott)看到这一幕后愤怒地表示,“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有丰富自然生态的地方,但人们却不懂得如何尊重野生动物,这真是太遗憾了。” 视频显示,在惠斯勒village购物区,十几名游客举着手机将一只黑熊围在中间拍摄。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便黑熊已经表现出攻击性的行为,向一些游客突然冲撞,大多数人仍然不为所动,甚至有人还向黑熊大声吼叫,试图靠得更近。 目击这一危险场面的居民乔什(Josh Merrin)当时正要去酒吧。“我就站在Roots商店的招牌附近,看到十几个人围着黑熊拍照。他们竟然还想靠近黑熊拍视频,这简直太不明智了,”乔什回忆道,“我当时对他们大喊:‘快TM离开那里,那可是野生动物啊!’” 对此,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官员服务处(Conservation Officer Service)发表声明,严正提醒游客切勿投喂或接近黑熊。 “投喂黑熊是违法行为,这不仅危及人类安全,也会给黑熊带来生命危险,”声明中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段视频传播的同一周日,一只曾在惠斯勒村庄引发过多起冲突的黑熊,因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而被执法人员实施了安乐死。 虽然视频中的这只黑熊最终在有人拍手制造噪音后逃离现场,但这一事件再次警示人们要更加重视野生动物保护。 野生动物保护官员特别建议,民众在可能遇到野生动物的地区要采取以下防范措施:时刻注意周围环境、与熊保持足够距离、为宠物系上牵引绳,最好结伴而行。如果发现有人违规投喂或骚扰野生动物,可拨打举报热线1-877-952-7277进行举报。
spot_img

加拿大接种疫苗第1人确诊! 大温毒王自驾游1传18 变种毒株越来越恐怖

令人揪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加拿大首位接种疫苗的89岁的奶奶,在上个月接种了第一针两周后,还是感染了新冠。 魁省Saint-Antoine养老院,89岁的老人GisèleLévesque是加拿大第一位新冠疫苗的接种者。 当时,得知自己是“第一人”,老人还很淡定地说:“他们选择了我呀,太好了。”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就在新年前夕,已经接种了疫苗的她还是感染了。 确诊之后,她说:“症状比较轻,有些呼吸困难。不过我并不害怕。” 管理机构表示,养老院在开打疫苗之前就已经爆发了疫情,奶奶的感染可能与此有关。 奶奶感染的消息让很多人忧心——疫苗有效吗? 昨天,挪威23名老人接种辉瑞疫苗后死亡的消息更是将人们对疫苗的恐惧推上了高点。 有关疫苗之事,我们暂时无解。不过,相比疫苗,变种毒株则更令专家们警惕。 16日,CBC重磅报道,新冠变种毒株的传播将彻底改变加拿大疫情,“更多的人死亡,更多的人住院,更多的人久病不愈”。在BC,变种毒株一旦广泛传播,将在3月造成日增5000病例! 变种毒株在短短几个月内传播到50多个国家,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它可能已经在加拿大悄然传播。 而根据美国CDC的预测,两个月之内,也就是到3月,变种毒株将成为美国的主流毒株! 加州医学专家Dr. Eric Topol说:“变种毒株不会导致重症,但是,会有更多的人被感染。如果毒株更有感染性,那代表有更多的人死亡,更多人住院,更多的人久病不愈。” 到目前为止,加拿大已经发现了25例变种毒株病例,安省有14例,3例没有旅行史。 BC省有4例英国变种毒株,周四时又发现了1例南非变种,且南非变种的患者也没有旅行史。 没有旅行史,意味着暂时找不到毒株的源头或已经在社区传开。专家警告,当我们能够确认变种病毒在社区传播的时候,它其实早已经像野火般传开了。 变种毒株将给BC带来什么?来自SFU的研究者们发出了警告:如果变种毒株在BC省造成高度传播,预计3月份,BC日增病例可能达到5000例。 进行这项研究的数学家和流行病学家Caroline Colijn一直在追踪病毒的轨迹,根据她的最新建模,假设来自英国的变种毒株是在1月25日之前进入BC社区传播,预计2月下旬,BC病例就会发生井喷,令人担忧。 如果这个毒株的传播速度增加了50%,40%,30%,那么接种疫苗远远不够。 Colijn由此警告,BC省应该立即加强限制,停止跨省旅游,并要求回程旅客隔离,让能防止变种毒株的快速传播。 同时,另一个专家小组也在向BC省府提出建议,由于变种病毒的高传染性,BC应该加强封锁措施。 病毒是看不见的。有时候我们觉得很安全,其实未必。BC卫生当局近日给出了一个典型案例,有时候某些行为看似无害,其实也充满危险——比如自驾游。 在很多人看来,疫情之下,避开公共交通,自己驾车出游,应该是比较安全的方式了。去年夏天疫情曲线稍平之时,很多人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到郊野户外透透气。 谁也没想到,就这样小众的一次出行,只因为一个无症状患者,最后导致18人确诊,64人需要自我隔离,无法上班上学! 这是来自菲沙卫生局的真实案例。 第1天,一群人一起自驾游,去往本省的另一个地方。其中1人感染了新冠,但本人并没有意识到。 就这样,他们开启欢乐的自驾游,一路上停下来吃饭、买东西、喝咖啡,第2天和第4天到了目的地,活动很是丰富——参观酒庄、逛商店、吃冰淇淋、和朋友一起烧烤……简直是一个完美的假期。 这个期间,感染者没有不适,同行者也无人察觉,病毒就这样悄无声息完成了传播,从一个场所到另一个场所,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 第5天,他们结束假期,回到家里,回去工作,回到各自熟悉的日常生活中。 从这天起到第18天,参与自驾游的人全部阳性,加上他们接触的人,共有18人确诊,另有64人需要隔离。 菲沙卫生局在推特中写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呼吁,非必要,不旅行。 目前,疫情失控的安省已下达居家重令,BC的街头依然车水马龙。防疫似乎主要靠自己,华人们还是自己多加小心吧,千万不要大意了。

大温公寓楼爆枪击 女子中弹 警方紧急封锁 数百居民遭疏散!

近日大温真不太平! 今天(16日)凌晨,大温高贵林市突发枪击,呼啸而至的警车纷纷赶至位于Burquitlam Whiting 路652号的一栋公寓大楼,并将整个街区拉黄线封锁。大楼内的数百名居民遭疏散,在寒冷的户外度过漫漫长夜。 大楼前,一名因中枪流血倒地的女子被送往医院,目前情况未明。平静的周末,以此血腥开场。 一位大楼内居民描述,午夜时分,他听到楼内传来几声巨响,声音源自楼梯间,尖锐的警报声随后响起。 他赶紧前往查看,在地上发现了血迹。 “我们不久后就在大楼进门处看到女受害者,她看起来伤势很严重。” 警方、消防车和救护车在接警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闪烁的警灯照亮了整个街区。中枪的女子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楼内数百名居民被紧急疏散,在寒冷的户外待了好几个小时,等候警方排查。 高贵林的Burquitlam因为毗邻本拿比,又有天车站,交通便利,是一个颇受华人喜爱的社区。事发大楼附近还有小学和社区设施,如今发生这样的枪击事件,定令周边民众倍感不安。 凌晨3点左右,警方将一名男子铐上手铐带走,但骑警尚未对发表评论。 这是过去一周高贵林市的第二起枪击事件。 1月10日,Burke山的一名居民目睹一起驾车枪击事件,一名男子中弹送医,破碎的车窗玻璃洒满一地。 警方暂时没有就两起案件发表太多评论。但是从去年12月最后一个星期以来,大温有5起致命枪击事件被认为与帮派冲突有关,包括黑帮老大Gary Kang,在南素里父母家中被枪杀身亡。大温的帮派行动十分活跃。 Gary Kang上个月刚刚在BC高等法院认罪,他涉及非法枪支、毒品等多项罪名,涉及到的人员更是不计其数。就在等候宣判期间,他于1月6日在父母家中被射杀。 在他被杀后,大温在短时间内发生多起枪案,包括列治文、高贵林、素里等多地,屡传致命枪击。 1月7日,在Garry Kang被杀后的第二天,列治文Steveston社区公园附近晚上8点半传枪声,一名29岁的男子受伤,被送往医院后死亡。警方认为死者是帮派人物,事件为有目标枪击。 1月10日晚,列治文和高贵林同时发生枪击事件,Landsdowne路8100号的一栋公寓内,一名20多岁的男子身中多枪后不治身亡。 在列治文枪案发生1个小时后,警方又接报高贵林Kingston街1400号发生枪击,一名男子受枪伤送院。 而在12月底,大温两名少年先后遭枪杀身亡。年龄分别才19岁和14岁。 其中一起枪击就发生在素里华人聚居的Guildford街区,当地一些华人居民得悉后震惊不已:“枪案发生地离我家只有500米,附近还有学校,我平常没事时经常带孩子在附近玩!” 帮派火拼,目标袭击。看似与普通民众不相关。但是子弹是不长眼睛的。 2018年1月,温哥华Broadway就发生一起黑帮当街互射案件,造成2死2伤。其中受伤的都是无辜市民,而2名死者中,1个是目标人物,另1个不幸遇难者,是一位路过的15岁华裔少年。在被流弹击中前,他刚刚和父母吃过饭,坐上父母的车回家,却不幸惨遭流弹击中,不治身亡! 少年的生命永久地停留在15岁,为了更好的生活而移民加拿大的父母,面对如此意外,悲痛欲绝。 看似岁月静好的大温,危险其实就在身边。 希望每个人都保持警觉,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月赚$5000 在加拿大只算最底层中产? 华人甩出各公司工资单揭老底!

生活在加拿大,大家平时没事一般不会互相打听“你工资多少”“你老公一个月赚多少钱”这类问题。这也就导致很多人对于在加拿大挣多高的薪水才能算是“小康”或“中产”,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近日,知乎上一位网友发起提问: “一个月4000-5000加币在加拿大多伦多工作,在加拿大是怎样的生活水平?”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提问很快就在知乎上成为热帖,100多名网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彼此截然不同的回答。 一位33岁的华人妹子称,自己2011年在加拿大硕士刚毕业时,每月税后到手工资就$2900,当时租住在一栋独立屋的小套间里,租金530一个月。房子就在公司附近,每天步行10分钟上班,因此也没买车。吃饭每个月大概400,其余消费300,每个月支出稳定在1200左右。一年下来,就攒了2万加元(10万人民币)。 3年后,这位华人妹子拿着自己攒下来的6万加元当首付,买了一栋2年新820呎价格30万的公寓,成功上车。又过了4年,妹子把公寓以46万的价格卖出,赚了一笔,换了Townhouse。接下来,妹子一边上班,一边搞副业,在2019年买了一栋130万的独立屋,首付45万,都是自己的钱,以后每月还贷款。 示意图 从这位华人妹子的励志经历来看,每月工资4000,税后3000的情况,只要生活不奢侈,就能逐步达成自己攒钱买房的目标。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坚称,月入四五千,在加拿大多伦多简直“活不下去”,最多只能混成“最底层的中产”,在房价飙升的地区,很难靠自己存出首付,如果有了孩子,要买玩具、衣服、奶粉、报课外辅导班等,日子就更是紧巴巴了。 众人争论不休之际,一位华人小哥看不下去,直接放出大招——当场揭露了他所知道的多伦多多种职业的真实工资。 “我真的想说知乎上有些人太扯了吧,动不动年薪五六万不要活了,不知道一个个做什么工作。” 撂下狠话后,小哥直接上证据: 好友在IBM做项目IT,技术含量很高,但工资税后不过3000罢了; 一位在加拿大五大银行之一做全职销售的朋友,一个月税后到手仅1800; 多名在多伦多市中心公司做文职的朋友,每个月就2000; 之前待过的公司,加拿大本地企业大集团,部门经理,40多岁,手下管10几个人,一个月税后4000多。 小哥甩完一系列“工资表”后,直接吐槽:“难道以为外国的钱会从天上下吗?” “都是最近的事,不是很久以前的价格,都是多大、UBC本科毕业的,说起来大家学校都还行,工作说出去也都体面的,但拿到手的工资确实就这么个工资。现实一点吧,加拿大不是温柔乡。” “四五千就是对于一个在这边受过较好学校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在有职业专长、工作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过关的情况下,所能寻摸到的一份非体力非劳力非重活的蓝领以外的工作来说,挺不错的工资!” 的确,据小编了解,加拿大温哥华的很多国际大公司,比如所有毕业生挤破头想进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之类,实际上工资低得超出很多人想象——刚进去的毕业生,担任初级会计职位,年薪也就4万出头,每个月3000多,税后到手更少。 不过,正如回帖中一位网友所说,在加拿大的好处是,工作和生活可以平衡,空闲时间可以做自喜欢的事情,或者搞副业搞兼职都行。并且,加拿大最看重工作经验,通过工作时间的积累,跳槽,升职,加薪,前景都是比较稳定和光明的。 究竟赚多少钱,才能在加拿大过上理想的生活,这个引发无数网友争议的问题,你怎么看呢?

怀疑老婆出轨 壮汉豪宅杀妻 操起壁炉火钳打晕 拖至地下室等死

所谓冲动杀人,一般指的是一个人在遭受突然性变故、或一般人都难以自制的情感冲动后,实施的杀人行文,在美国可分为预谋杀人和非预谋杀人两种。 不管法律上如何定义这种行为,动机如何,动手夺取他人生命这一点,都是极其可怕的。 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就发生一起“杀妻案件”,手法极其残忍,丈夫先是用火舌刺伤妻子,在用火钳重击起头部,再将满身是血的被害者拖到地下室,放任其死亡! 这桩骇人的谋杀案就发生在宾夕法尼亚州普利茅斯的一处豪宅,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想象,这样血腥、残忍的凶案就发生在这里。 40岁的丹尼尔·巴雷特(DanielBarrett)和43岁的玛丽·巴雷特(MaryBarrett)结婚5年,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平日里两人在社区里的口碑不错,尤其是妻子玛丽,邻居都大赞其“亲切且助人为乐”。 玛丽还有一个14岁的女儿,与前任所生,不住在一起,但是个好妈妈。 1月11日,丹尼尔与玛丽在家里发生争吵。夫妻间的吵架,无非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两人越吵越烈,随后丹尼尔讲出了自己心中的那个疙瘩——他怀疑玛丽出轨,与他人有染。没想到,玛丽在争吵中承认自己对“婚姻不忠”。 这一句话,让丹尼尔脑中的那一根弦断了。 几乎是一瞬间,他一拳砸在玛丽的脸上。没等她反应过来,就反手抄起家中壁炉中的火钳,刺向玛丽,,一下接着一下,直到她倒在地上,浑身是血,不再动弹。 可惜,杀红了眼的丹尼尔已经彻底失去了理智,看着玛丽还在喘气,他又拿起火钳,用力砸向玛丽的头部,致其重伤。 然后,丹尼尔将失去意识、还在流血的玛丽拖到地下室,任其在里面慢慢断气,这是一种极其残忍的死法,玛丽可能在期间意识回流,却全身无法动弹,默默接受自己被丈夫杀死的事实,然后闭上双眼。 第二天,丹尼尔到地下室,确认妻子已经断气后,拿了一张床单,盖在她身上。 事发2天后,丹尼尔来到当地警察局自首,承认自己谋杀妻子,坦承犯案过程。警方指出,那天傍晚,丹尼尔来警局自首,“情绪激动不已”。 随后,警方根据丹尼尔的证词来到他们位于盖洛德大街100号街区的住宅,沿着房里的血迹,一路到了地下室,才发现了玛丽冰冷的尸体。 法医鉴定结果显示,玛丽的死因是钝器外伤,案件性质为谋杀。 丹尼尔表示,他当时完全失去了理智,脑中一片空白,回过神时就发现自己站在玛丽的头顶上,手里举着一支火钳。法庭文件称,丹尼尔在“回过神来”后,还多次重击玛丽,还拿了一把刀,刺向玛丽的下背部。 若是真的失去理智,又是出于什么动机,才会又拿起刀捅向已经奄奄一息的被害者?害怕她死不透? 根据他的证词,他事后想冲去玛丽身上的血迹,便去接水,没想到回来听见玛丽发出痛痛苦的声音,便把她拖进地下室。 现在,丹尼尔·巴雷特被控以刑事杀人罪,关押在卢塞恩县惩教所,不得保释。 玛丽是退伍军人,曾在美国空军服役长达20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服役3次,并于2014年退休,定居普利茅斯,担任普利茅斯市镇秘书。 2015年5月,玛丽和丹尼尔结婚,开始了婚姻生活,搬进这栋大房子,却没想到自己的生命会以这种方式结束在这里。 人生无常,谁又能想到,自己的枕边人,会是亲手结束自己生命的凶手。希望玛丽的家人能够早日走出悲痛,凶手得到应有的惩罚。

华人混血美女27岁身家过亿 被誉为天才 却和培养她的虎妈决裂 坚决不生娃

陈美是国际知名的华裔天才小提琴家,拥有大批粉丝的她曾在全球超过300个城市演出,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造诣都很深。   但是,这位美女演奏家年少成名的背后,却充满苦痛的回忆,因为她母亲的精英式“虎妈”教育实在太令人窒息! 1978年生的中泰混血儿陈美,从小跟着离婚改嫁的华裔母亲生活在英国。她3岁时就已接触钢琴,5岁开始拉小提琴; 10岁就在伦敦皇家节日大厅首次独奏; 13岁时,已经录制3张备受好评的古典音乐专辑; 到16岁,少女陈美已经有了稳健潇洒的台风,还被誉为“打通了古典和流行的界限”; 27岁时,她已经拥有了3200万英磅身家(约人民币2.8亿); 32岁时,拥有13张专辑的陈美身价上涨至7000万美元(约合4.5亿人民币)。 陈美并不是天生就会拉琴,而是活生生被“虎妈”教育锤炼出来。 陈美的妈妈帕米拉(Pamela Tang Nicholson)是一位新加坡裔华人律师,自己也精通钢琴演奏。在陈美成名后,帕米拉就辞去律师工作,变成了女儿的经纪人,以及她早期唱片的制作人。 除了过生日,帕米拉每天要监督陈美练琴4小时。她10岁那年,母亲就花费重金送了她一把1761年的意大利名琴瓜达尼尼(Guadagnin),可以看出对女儿给予了厚望。   虽然陈美从小衣食无忧,但母亲实在是在太过极端了。帕米拉曾亲口对陈美说,如果不能把小提亲拉好,“你对我来说就什么都不是”。 如果陈美练琴出现错误,这位虎妈会扇她巴掌、揪她的耳朵或者让女儿下跪,即使女儿已经20岁,还是这么对她! 除了梦魇般的暴力体罚,年少时的陈美如同一只毫无自由的金丝雀,生活中所有大大小小的事都被妈妈控制住。 陈美不能自己出门,去度假或者看电影时必须带保镖,连化妆穿着都由母亲规定;为了保护陈美的手指,帕米拉连切面包片这样的日常都不让女儿做。 帕米拉还给陈美聘请私人家教,这样女儿只能每两周或一个月才去一次学校。更夸张的是,她迫使陈美与学校认识的同学都不再往来,更不能谈恋爱! 陈美的其他爱好,也都被母亲扼杀在了摇篮中。她从小喜欢滑雪、骑马,都被母亲勒令放弃了。 在陈美想去大学念英文或历史时,遭到了帕地拉无情的耻笑,认为这些都没有意义,赢得权利和财富才最重要! 到了21岁生日时,忍受专横控制多年的陈美终于爆发了。她坚持不再让帕米拉担任经纪人,还彻底和母亲断绝了关系! 陈美终于能做其他真正想做的事情,比如滑雪。她减少了小提琴演出,大部分时间都在瑞士认真练习滑雪,甚至参加了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滑雪项目! 习惯了成功的陈美,滑雪成绩并不理想,在比赛中位列倒数第一。雪上加霜的是,同年11月,陈美因涉嫌修改成绩进入冬奥会,被国际雪联禁赛4年。 很多人感叹这也与陈美年少时所受的严苛教育相关,太注重要赢得结果,可能忽略了其他珍贵的品质。 一晃眼20年过去,“辣妹小提琴家”陈美如今已经43岁。虽然心里还存在着童年时的阴影,但她也坦言感谢母亲将她教育成材,也数次尝试联系过母亲。 但是,她的母亲还没有释怀,自己为陈美投入了一切的精力和时间,女儿却“叛逆地”选择了与自己断交,令陈美相当于失去了一位至亲之人。 陈美自己也曾表示,自己对婚姻和养育子女都没有信心。她不想生孩子,害怕会重蹈覆辙,走上母亲“虎妈”的老路,逼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 “虎妈虎爸”式的严苛管教,也许孩子会获得成功,但心里一定会有所缺失,甚至性格变得畸形。希望父母们把握好教育孩子的度,意识到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加拿大中餐馆突然爆火 华人老板竟亲自吐槽: 我家饭不好吃 菜不正宗!

看饿了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中餐馆“戴阿姨”堪称一绝,这个头像看似“老干妈”的饭馆,曾被评为当地最佳中餐馆,CBC、CTV等加拿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抢起头条来比汪峰还厉害。 这不,最近“戴阿姨”又上CBC了,一语惊人:“我们才不是最好的。” 嗬,还有老板自己说自己菜不好的。实诚,真实诚。 “这道菜没那么好” 这一次带火“戴阿姨”的不是他们家的某个菜品,而是他家的菜单…… 就在所有餐馆都盯着菜单较劲,恨不得将自家菜品吹上天,不吃悔终生的时候,戴阿姨家的菜单却是这样描述的: “太干了。” “这道菜,也没那么好吃。” 纳尼?还有开餐馆的说自己餐馆的菜不好吃的? 在一道标价11.99元的菜下面,老板的介绍语是: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顾客们都喜欢花生酱鸡。” 更实诚的还有,一道沙爹牛肉,老板评语: “这是一道新菜,我还没有机会尝一下它。看来我应该花更多时间在自己餐厅吃饭。” 一道菜下,介绍语为:“不要让这个名字愚弄你,这可不是正宗的中国菜。” 还有“左宗棠鸡”——一道每个中国人吃了郁闷,外国人吃了惊艳的菜,原本不在菜单里,禁不住一些顾客苦苦哀求,老板终于加上了,附赠点评:“我可不是什么北美中餐专家,但我非常喜欢我们的左将军。” 每一道,都有一段来自自家老板的“魔鬼评语”。 但即便如此,戴阿姨还是在当地火得不要不要的。 读到这里,只怕大家可能都想认识一下这位“中国阿姨”老板娘了。能引起西媒三番五次报道,敢情真是老干妈陶碧华老板的好姐妹? 令人大掉眼镜的是,事实上,这位“戴阿姨”,竟然是个留在山羊胡的汉子! 网络上至今还有一篇长长长长的博客连载《蒙特利尔中餐馆,一个IT 工程师跨行的逆天奋斗》。原来,和蔼可亲的戴阿姨的背后,是一个从IT 工程师华丽转身餐馆老板的加拿大奋斗故事。 男主角在网站上写道:“2011年,我一个姓戴的朋友的父母从中国过来,有一天,他们在家做饭,邀请我和妻子吃饭。” …… 吃了这位“戴阿姨”的饭,年轻的IT工程师顿时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要在蒙城开一家中餐馆,名字就叫“戴阿姨”! 2014年,“戴阿姨”正式开业。按老板费先生(Feigang Fei)的话来说,饭店开张的头半年,那是“愁云惨雾”,客源寥寥,痛苦挣扎在刚开张就面临倒闭的边缘。 但费老板没有放弃,精心打磨菜品,呕心沥血给每一道菜注上评语,事情终于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CTV将戴阿姨评选为当地最佳中餐馆。 一上电视,戴阿姨立马火了,店里塞得爆满,等位的队伍拉得老长…… 2020,因为疫情的原因,戴阿姨和其他餐馆一样,也遭遇不少挫折。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位推特网红转发了戴阿姨和老板的个性菜单,并送上超高评语,一下子又将戴阿姨推上了当地头条。 费老板还蛮不好意思地表示,其实这个菜单评语是原来还在做IT工程师的时候写的…… 当然,在上面,老板也对他本人超级爱吃的几道菜给出了“中肯”评价,比如头图里的红烧肉红薯粉—— “这是一道超级受欢迎的菜,顾客们才不会在乎它的油腻。味道超丰富而且完美平衡。你可以就着这道菜吃下几大碗米饭。简直是一开动就停不下来。” 现在,戴阿姨在疫情中坚挺着,老板感谢老顾客们的忠实订单,说到:“我们很幸运很活下来。” 最后看看网友们传的这些菜吧,真是看着就觉得饿呢…… 希望老板们都挺过这个寒冬。疫情过去,我们还要去吃这些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