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周末

Exclusive Content

惨了! 加拿大寄美国包裹遭35%重税 小企业哀嚎”撑不下去” 温哥华老板被迫全面停运!

好日子到头了!从8月29日起,加拿大人往美国寄个包裹都变成了一场噩梦。 一项实施近百年的免税政策正式终结,现在几乎所有寄往美国的包裹,都必须得先交35%关税才能过境。 这项重大变化源于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签署的行政命令,终结了800美元以下商品免税进入美国的“最低限额”政策。 对于依赖美国市场的加拿大中小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记重锤。 BC省Lantzville居民瓦莱丽·伯顿(Valerie Burton)只想寄一枚西海岸步道徽章给美国朋友,却在邮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麻烦。 工作人员告诉她,所有寄往美国的包裹都必须通过Zonos应用程序预付关税。 伯顿不得不在信号微弱的邮局里下载应用程序,反复上传同一个徽章的照片。令她愤怒的是,应用程序给出了三个不同的价格,从8分到1.75美元不等,再加上手续费和清关费,总费用甚至超过了徽章本身的价值。 “我对此感到非常愤怒,平时遇到这种事我肯定会抗议到底,但这次我被逼得没办法,因为我必须把东西寄出去。”伯顿无奈地说。 更让人沮丧的是,邮局工作人员对新规定也不熟悉。伯顿致电加拿大邮政客服,却发现没有人能够提供有效帮助。“没有人知道我在说什么,因为这对他们来说也是新事物。” 个人寄包裹已经够麻烦了,那些指着美国客户吃饭的加拿大公司就更惨了。 温哥华服装品牌Free Label的创始人杰斯·斯滕伯格(Jess Sternberg)表示,美国客户占公司总销售额的45%,但现在不得不暂停所有对美发货。 “由于风险太高,信息又不充分,我们无法承受这样的损失。”斯滕伯格说,“如果情况不改变,我们的企业很可能撑不下去。” 她的公司专门生产女性包容性慢时尚服装,产品在加拿大制造,但使用了部分进口材料。 过去一年里,加拿大销售额下降,美国市场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现在这条生命线被彻底切断了。 当然了,也有公司选择硬扛的。安省圣凯瑟琳斯的本土美妆品牌Cheekbone Beauty Cosmetics决定自行吸收关税成本。这家原住民拥有的清洁美妆公司30-35%的销售额来自美国。 创始人詹恩·哈珀(Jenn Harper)表示,额外关税导致运费增加25-30%,公司目前选择承担这部分成本,但这只是临时措施。“我们不想吓跑美国客户,但长期来看可能无法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贸易升级和吞并威胁引发的“买加拿大货”运动,为该公司带来了订单激增,这给了他们承担额外成本的空间。 加拿大服装联合会执行董事鲍勃·柯克(Bob Kirke)将这项政策比作“双刃剑”。一方面,免税政策曾让许多小公司能够直接向美国消费者销售,无需文书工作和关税。另一方面,政策的终结让许多企业措手不及。 “很多公司应该更了解原产地规则,但这几年他们不需要了解,现在调整起来会很困难。”柯克说。 根据加拿大独立商业联合会的调查,约三分之一的加拿大出口企业依赖最低限额免税政策。如果当前贸易战持续,五分之一的企业将在六个月内倒闭,40%的企业撑不过一年。 各大物流和电商平台已经开始调整策略。FedEx仍在接受美国包裹,加拿大邮政与第三方合作收取并转交关税。 但Etsy和eBay已停止通过加拿大邮政为美国订单提供运单,而Chit Chats只接受已预付关税的包裹。 多伦多贸易专家、麦卡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约翰·博斯卡里奥尔(John...

史上罕见! 生孩子遭遇医疗重大失误 妈妈获赔近10亿美元! 婴儿终生残疾!

这可能是每个准妈妈最害怕的噩梦,本来满心期待的怀孕,却因为医院的严重失职,让一个家庭的生活彻底改变。 安妮莎·赞坎内拉(Anyssa Zancanella)怎么也没想到,一次短途旅行会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女儿出生后严重残疾,法院判决赔偿近10亿美元,震惊全美。 2019年10月,怀着第一个孩子的她正在盐湖城地区旅行时,羊水突然破了。 距离怀俄明州的家庭医生有好几个小时车程,情急之下,一家人冲向了最近的约旦谷医疗中心西谷分院,然而,这个选择竟带来了惨痛的后果。 到了医院,问题就开始了。医护人员给赞坎内拉注射了“过量”的催产素来催产,但接下来却对她不闻不问。更要命的是,负责照顾她的护士竟然是新手,几乎都是头一回独自处理产妇分娩。 “这些护士要么是第一次,要么就是最初几次独自负责产妇。”法庭文件显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赞坎内拉的情况越来越危险,但医生们就是不做剖腹产。直到她入院超过24小时后,医生才终于决定手术。但一切都太晚了。 这个致命的延误让婴儿严重缺氧,造成了永久性的脑损伤,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脑瘫。 法庭文件指控,产科医生明明知道分娩过程出现了严重危险,却仍然“抛弃了母亲和胎儿”。 现在,小阿扎伊利(Azaylee)已经5岁了,但她的生活和普通孩子完全不同。她不会说话,经常癫痫发作,每时每刻都需要人照顾。 全家人现在都睡在一张床上,因为阿扎伊利根本没法独自睡觉,她还得定期接受各种治疗。 “她的人生被偷走了,我们所有人的人生都被偷走了。”赞坎内拉在法庭上哭着说。“我知道我的女儿还在那个身体里,但她就是出不来。我每天都在想这件事。” 这样的话听起来让人心碎,一个母亲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困”在受损的身体里,这种痛苦恐怕没人能真正理解。 审理此案的第三区法官帕特里克·科勒姆(Patrick Corum)听完整个案情后,简直气炸了,他认定现已倒闭的斯图尔德医疗保健公司必须承担责任。 法官在法庭上毫不客气地说:“她在加油站厕所里生孩子,或者在非洲某个小屋里生,都比在这家医院生要安全得多。说真的,这里就是全世界对她来说最危险的分娩地点。” “她本来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她应该拥有的人生,现在全都被困在了一个脑损伤孩子的身体里,”法官继续说道。“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这更彻底、更完全的损失了。” 最终,科勒姆法官判决赞坎内拉、她的伴侣丹尼尔·麦克迈克尔(Daniel McMichael)和他们的女儿总共获得9.51亿美元赔偿。 不过法官还说,如果斯图尔德公司没有在诉讼过程中玩失踪,赔偿金额可能会更高。“如果被告还在场的话,证词肯定会更详细,也更有说服力。”法官表示。 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这笔钱能拿到手吗? 斯图尔德医疗保健公司基本上已经彻底退出了这个案子。该公司在2024年申请了破产保护,把所有医院都卖掉了。简单来说,就是想赖账。 家庭律师詹妮弗·莫拉莱斯(Jennifer Morales)倒是比较乐观,她认为这家人至少能拿到一半的赔偿,也就是惩罚性赔偿那部分。 科勒姆法官对斯图尔德公司的做法非常不满:“从2024年春天开始,被告的整套策略就是想方设法阻挠司法公正。” 法官还坦言,正是因为被告方不露面,他在判决时反而有些犹豫,不想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这起案件现在已经成为美国医疗事故赔偿史上金额最高的案例之一。它不仅让这个家庭承受了巨大痛苦,也暴露出医疗系统管理上的严重漏洞。 一次本该充满喜悦的分娩,却因为医院的疏忽大意,变成了一个家庭永远的伤痛。这个案子也再次提醒大家,选择医院时一定要格外小心,医疗安全真的关乎生命。

热议! 美国$2.5万贱卖加美边境站 网友吵翻: 大批非法移民开直接涌入?!

8月19日,“加美边境口岸遭美国政府贱卖”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咋了,加美这是彻底撕破脸了,连口岸都能被拍卖,岂不是给人口走私开绿灯?! 据悉,这次被美国总务管理局(GSA)用低价公开拍卖的,是位于缅因州马达瓦斯卡(Madawaska)的边境口岸设施。 美方表示,这个公共资产将于8月19日正式通过在线竞拍的方式,公开拍卖,起拍价仅2.5万美元。 这个口岸位于缅因州布里奇大道63号,之前是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的出入境检查站。 由于跨越圣约翰河的旧桥年久失修,2021年起,美国缅因州和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及边境服务局就一起合作,推进跨境大桥及口岸迁建工程。 去年6月,新建的马达瓦斯卡—埃德蒙斯顿大桥正式启用。新桥不仅拓宽了车道,还增加了人行道与应急肩道,设计寿命长达百年,总投资达到 9750万美元。 随着新桥和新口岸投用,旧的设施也被彻底闲置。 换句话说,这次被竞拍的口岸,其实就是废弃不再使用了,美国政府卖掉不仅能省掉维护开支,还能挣回一点。 最新公告指出,这次被拍卖的口岸包括一栋主建筑和附属设施。 主楼一层占地2900平方英尺,地下室面积一样,总占地近1英亩,临近圣约翰河,附带警卫亭与发电机房。 缺点就是,这个口岸的部分地块位于洪泛区,未来建设受限。 美东时间8月19日上午10点,拍卖正式开始,起拍价定为25000美元,报名参与竞拍要交5000美元押金,每次加价幅度为 1000美元;有意者可提前预约实地勘察。 GSA公共建筑服务区域专员格伦·罗通多表示:“这是一次资产处置。我们将闲置的边境设施转化为社区与经济发展的机会,同时最大化美国纳税人的利益。” 虽然拍卖对象曾是联邦边境设施,但一旦售出,新业主将可根据土地规划与分区规定作再利用。 考虑到这里紧邻加美边境和河畔,未来能够被改造成跨境物流企业仓储点、当地社区活动中心或博物馆、旅游设施(如旅馆或临河餐厅) 反正,就是不会继续作为口岸使用,所以大家也不用担心非法移民从这里大摇大摆的进入加拿大. 至少官方是不会的,至于会不会有人钻漏洞从这里过,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没有边境官员在这里守着了。  

离谱! 女子请病假躺平16年 照领800万工资 被抓还告政府 网友集体破防!

我们卷生卷死,她躺赚16年 钱多事儿少,这简直是打工人的梦想。 最近,一个“女子请病假16年领了800万工资”的新闻让不少人惊掉了下巴,众网友纷纷破防,都坐不住了:告诉我这公司在哪儿,还能白嫖这么多工资?! 这个奇葩的新闻就发生在德国,一名女老师2009年请了病假,却依然每个月领着教育部门发的薪水,一直2025年! 也就是说,她白嫖了16年的工资,累计上百万欧元! 这个女老师的工种其实属于德国公务员,享有比其他国家部门工作人员更多的福利,包括特殊的健康福利、更高的养老金和更好的工作保障。 更重要的是,病假期间可以领全额工资、且没有时间限定。 法律规定,这个“beamte”公务员的是终身制的,只有在犯有重罪的情况下,才能彻底终止雇佣关系,属于是“铁饭碗中的铁饭碗”。 这个女子也是瞅准了这一点,发现请病假还可以拿工资后,彻底开躺了。 2009年的某一天,这个老师就因为健康问题申请了休假,从此“消失”在学校里。 人虽然没到,教育部的工资可是每个月准时到账。 事情之所以败露,是因为当地州政府例行排查信息,结果发现有这么个人在白嫖工资,就让提交体检记录,证明自己确实身体不好才请假。 本来这事儿吧,她就不占理,没想到这人还挺横,一听火了,觉得区区州政府还敢拿捏自己,反手就把政府告上了法庭,说自己在职场受了委屈。 据她表示,政府没有权力要求自己去做体检,他们让她去做心理健康评估,侵犯了个人权利。 案子实在是太奇葩了,负责的法官都惊呆了,无从下手,表示这人的情况“确实令人费解”,但最终还是驳回了她的诉求。 德国法院也是松 ,裁定她可以延迟提供疾病证明,这段时间内依然可以白嫖工资。 媒体统计,这个教师所在的州每月教职员工收入最高可达6174欧元。 照这个数字算,这人在病假期间每年的收入约为72000欧元,16年下来超过百万。 德国法律规定,病假的教师不能被炒被换,她的同事必须承担她的工作量。 法院也表示,如果她想继续领取工资,必须再接受一次资格考试,还必须支付2500欧元的诉讼费。 这事儿被大肆报道后,当地教师工会的主席也出来发声了,说她的行为是“对工会成员的侮辱”。 至于为啥能让这人钻空子,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录入教育系统问题。 系统里一直有她的信息,教育局定时给她打钱,但同事和校长都见不到这个人,以为她早就离开学校,双方的信息没有对齐。

惊悚! 2架客机万尺高空”相撞”; 航班突发”神秘病情” 乘客接连倒下 紧急迫降

坐趟飞机出门遭罪 接连两天,航空事故频发,吓坏了不少人,不是乘客空姐集体生病、穿着防护服的人冲上来消毒、就是两架客机在空中“迎面相撞”,每一幕都让人胆战心惊! 8月25日这天,美国佐治亚州杰基尔岛上空惊现一幕恐怖的场景——一架精神航空的客机与一架西南航空客机似乎在三万英尺高空“迎面相撞”! 拍下这一幕的是迈克·格里芬(Mike Griffin),他是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这天刚好在岛上拍鸟,没想到一抬头就突然看见两架客机“快速接近”,眼看下一秒就要撞上了! “我真的被吓到了,看起来就像两架飞机要撞在一起。我立刻拿起相机狂按快门。” 从照片来看,黄色机身的精神航空客机和西南航空客机仅在空中“一线之隔”,随后在网络上疯传。 “看着就觉得心脏骤停了”! 然而,这两架飞机的飞行记录显示,事发时西南航空客机在33,000英尺高空巡航,而精神航空客机在35,000英尺,实际差了2,000英尺,超过美国联邦航空局规定的安全间隔。 也就是说,是安全的,只不过是从地上的角度看错位了,看起来快要撞了。 虽然是虚惊一场,但这个画面还是在社交媒体平台掀起巨大波澜,因为最近美国航空安全问题确实令人担忧,频频出事。 7月25日,一架西南航空从加州伯班克飞往拉斯维加斯的客机,因空域内突然出现一架霍克猎人军机,被迫急降475英尺避险,多名乘客被抛飞,机上2名空乘受伤。 今年1月,美国航空一架客机在华盛顿里根国际机场附近与美军“黑鹰”直升机相撞,造成 67人死亡,成为数十年来美国最严重的航空灾难。 除了这两架飞机,还有一架航班真的遇到突发状况,被迫紧急迫降! 出事的是一架从伦敦起飞、计划飞往埃及英国航空客机,这架飞机在万丈高空中发生“紧急情况”,机组人员报告突发“技术故障”,机上乘客与机组人员接连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请求紧急降落。 61岁的梅拉妮·威尔斯(Melanie Wells)人就在这架飞机上,她这趟是带着19岁的女儿伊莫金出门度假,来一场为期8天的母女之旅。 没想到,旅程还没开始,才刚登机不久,梅拉妮就感到整个人头晕乏力,一开始还以为机舱温度过高才这样的。 结果,身边的乘客一个接着一个病倒,就连空乘都出现症状。机舱内逐渐陷入混乱。 梅拉妮回忆:“大约飞行一个半小时后,我看到空乘人员在过道里不断奔跑,神情慌乱。我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最后,在乘客头昏眼花中,飞机紧急迫降在了意大利威尼斯,但所有人没有第一时间被放下飞机,整架飞机被警车、救护车和消防车包围了。 正当大家疑惑时,身穿防化服、佩戴呼吸器的消防人员就冲了上来,逐一扫机组人员与所有乘客。 现场一度陷入混乱,梅拉妮说:“那一刻我彻底慌了,感觉身处一场灾难现场。” 事后,英国航空在声明中表示,飞机是因为出现“技术问题”,机组人员出于谨慎考虑,才选择改降的,并透露机体已经过工程师检查,没有发现有毒烟雾或空气污染的痕迹。 不过,这一解释并未打消部分乘客的疑虑。 梅拉妮直言:“我们全程未得到机长任何说明,所有信息都没传达到乘客这边,整个过程大家都充满恐惧和不安。” 飞机迫降后,大家就在意大利滞留了8个小时,最终被迫返航,回到伦敦盖特威克机场。直至次日清晨,乘客才抵达埃及。 梅拉妮无奈地说:“我和女儿整整折腾了40个小时,原本精心准备的假期被彻底毁了。” 她原本还打算在埃及享受一次“高级全包式度假”,犒劳一下自己的,却没想到旅行从第一天就崩溃了。 英国航空提出支付2130英镑作为赔偿,包括机票、餐饮和额外开销,但她假期已经被毁,“这真的是一趟‘地狱航班’。”

突发! 特朗普关税被判违法 法官痛斥总统越权! 1420亿关税或要退 白宫愤怒反击!

取消关税可能导致“财政崩溃” 就在今天,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扔出一颗“重磅炸弹”,宣布特朗普总统对加拿大等多国征收的关税属于违法行为! 不过,这些关税暂时还不会取消,法院给了特朗普政府时间上诉到最高法院,一场更激烈的法律大战即将上演。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11位法官以7比4的票数支持了此前贸易法院的判决。 法官们认为,特朗普的行为超越了总统的权限范围,对加拿大、墨西哥、中国以及数十个贸易伙伴挥起了关税大棒,把全球贸易搞得一团糟。 判决一出,特朗普立马在社交媒体上开火回击:“所有关税仍然有效!”他还气愤地称这个法院“高度党派化”,显然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 问题出在哪里呢?原来,特朗普动用的是1977年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这把“尚方宝剑”。 这部法律本来是用来在国家安全紧急情况下控制经济交易的,但里面压根就没提到“关税”这个词。 更要命的是,美国宪法明确写着,关税和税收这种事儿得国会说了算,不是总统一个人能拍板的。法院在判决书中毫不客气地写道:“这些关税没有得到法律授权。” 特朗普曾利用这项法律推行两大贸易政策:一个是对几十个国家征收“对等关税”,声称贸易逆差构成国家紧急状态;另一个是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征收“反走私关税”,指控这些国家让芬太尼流入美国。 代表受害企业的律师杰弗里·施瓦布(Jeffrey Schwab)总算松了口气:“总统不能想征关税就征关税,法律没给他这个无限权力。这个判决保护了美国企业和消费者。” 白宫当然不服气,发言人库什·德赛(Kush Desai)回应说:“特朗普总统的做法完全合法,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我们期待最终胜利。” 上诉法院的这项决定,对加拿大来说算是个天大的好消息,特朗普在3月份突然宣布北部边境出现芬太尼紧急状态,对加拿大征收了全面关税。 8月份更是把税率提高到35%,理由是加拿大搞报复性关税,还不好好配合打击芬太尼。 可是数据打脸了,美国政府自己的统计显示,在加美边境查获的芬太尼还不到全美查获总量的1%。这点数量说成国家紧急状态,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特朗普的贸易战规模有多大?4月份他直接对全球开火,对几乎所有国家都征收关税,说美国的贸易逆差就是国家紧急状态。 到现在还有大量关税在执行,至少8起官司在法院排队等着审理。 除了这些“紧急状态关税”,加拿大还得承受钢铁、铝、铜和汽车的关税重担。特朗普用的是另一部1962年法律的权力,这个倒是没被法院否定。 法院里也有不同声音。4位持异议的法官认为,对加拿大他们的关税其实是“谈判筹码”,用来让这些国家在打击芬太尼方面更配合,他们觉得紧急状态法律应该给总统更大的灵活性。 现在最大的悬念是钱的问题,如果关税最终被取消,美国政府可能得把已经收的进口税退回去。 截至7月,关税收入达到创纪录的1420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这要是退回去,美国财政部肯定头疼。 美国司法部在文件中警告,取消关税可能导致“财政崩溃”。特朗普也在网上放狠话:“如果这些关税消失,对国家来说就是彻底的灾难。” 这场官司最初是几个州的检察长和一群美国企业联合发起的。他们抱怨关税增加了贸易成本和不确定性,伤害了依赖进口商品的小企业和消费者。
spot_img

决战大选夜! 拜登领先川普 股市飙升 白宫封锁 万人空巷 挤爆地堡!

川普:我胜选机会很大,感觉超棒! 2020美国大选最终进入倒计时。不只是美国本身,全世界都在屏息盯着这场选举。在美国新冠总确诊人数达940万之时,它注定将成为美国历史上一场不平凡的选举! 到发稿时间为止,投票结果暂时显示,拜登明显领先川普! 此时此刻,白宫已经提前围上了栅栏和铁网;全国各地的商店纷纷上木板,担忧他们在选后会被洗劫一空;纽约警局600名警察已做好准备迎接“最糟糕的情况”;一些公司、诊所今日纷纷歇业。加拿大、澳洲等国家更是对国民发出警告:“不要去美国!” 白宫日前已经紧急加装了厚厚的水泥挡板和铁网,以应对有可能发生的暴动。 木板包住的时代广场,透着暴风雨来临前的诡异宁静。 第五大道川普大厦对面停满了纽约市警局的卡车,暴乱一旦发生,它们立即发动。 大厦的外面,身负重荷的武装者在持枪巡逻。 忙碌的还有装修工人,他们一天工作10几个小时,加班加点,将昔日繁华都市在大选期间秒变木板之城,以应对可能到来的打砸抢烧。 在前几次暴乱中损失惨重的唐人街,这一回也武装到牙齿。 一场大选,山雨欲来。 (唐人街图取自世界日报) 纽约市警早就放话:对暴乱者绝不姑息!同时,麻州也启动1000多名国民警卫队成员,做好准备在选举日维护公共安全。 (图取自世界日报) 而另一边,有川普的支持者用车队封锁了一段高速公路,大量汽车停在车道上鸣笛喊叫。封路直接导致大堵车。 目前,这些制造拥挤交通的大篷车已经蔓延至纽约及其他地区,可以想像,一旦开票后选出的不是川普,这批人会做出什么举动。 毕竟2020的美国,已充满太多暴力记忆,那些烧砸劫掠的场景每隔一段时间就来一次。就在10月26日,费城再次因为警察枪杀平民而激发暴力示威活动。 加拿大在其旅游局网站上警告民众:自5月以来,抗议活动在美国多个城市进行,建议民众不要前往美国。 澳洲同样发出了类似警告:告诫人们因潜在暴力,不要前往美国、包括阿拉斯加、夏威夷等地旅游。 相比“外国人”,美国人自己更紧张——一家枪支店日前遭遇“挤兑”,老板比尔表示:“他们甚至不知道怎么用枪。”“他们就是想买枪。我每天都会接到100多个电话。” 除了囤枪,一些缺乏安全感的美国人选择躲到一个特殊的地方——末日幸存者营地。只要交上1000多美元,就可以买到安全感。一个幸存者营地的创始人表示,自己已有数十位顾客在本周末抵达秘密地点——那里有武装守卫,可以让他们安然度过可能因为大选而发生的动荡。 一边是焦虑与担忧,另一边,各阵营在最后时刻的拉票也堪称疯狂。 (川普25日宾州造势大会,现场人潮惊人,一片红海,几乎看不见尽头) 美国第一千金伊万卡到处帮父亲拉票,不但以新发型亮相2日的竞选集会,更是“紧箍腰带”,勒出小蛮腰。被网友笑称“美人计”。 她一直到3日凌晨才回到白宫,稍后继续劳模上身,发与川普的合影,呼吁选民投川普。一身红装喜气洋洋。 川普也超级乐观。3日投票日当天上午,他在接受福克斯新闻访问时表示,今天早晨的感觉“棒极了”,他相信自己“胜选的机会很大”。 他还邀请数百名支持者参加在白宫东厅举行的选举之夜派对。 2020,美国选民的投票热情也是空前高涨。 据统计,有近1.02亿美国人已提前投票,显示选民之焦虑。 而周二的投票现场相当踊跃,各大投票站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龙。仅密歇根一个州今天登记投票的人数就超过1.8万。 一位选民表示:“我以为一大早赶过来是个聪明的做法,看起来大家这这么想。投票的队伍几乎长达百米。” 还有一对夫妇发推:为了投票,他们已经排了3小时的队,此时排队的人数已经是他们刚来的时候的两倍。 第一夫人今天也出马投票,不过因为没有戴口罩而遭到网友群喷。 此外,本次投票还贴心地为新冠患者提供了投票站点,工作人员全身防护服接待患者选民。 有意思的是,大选前的最后一天,全球股市飙升,标普500指数在早盘交易中上涨2.3%,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671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2.1%。香港恒生指数和澳大利亚S&P/ASX 200指数上涨了2%以上。 有观察者认为,市场的乐观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投资者押注拜登获胜;他如胜选或令美国议员批准更慷慨的刺激方案以刺激经济活动的可能性增大。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今天的讲话中表示,将密切关注美国大选:无论谁赢得大选,联邦政府都已经做好准备与美国新政府合作。 他说:但有可能今晚还不知道结果,甚至本周末或更长的时间都无法知道结果。我们将关注并确保维护加拿大人的利益。 话虽如此,专家认为,不论是谁当选,都有不利于加拿大的方面。川普对加贸易政策不友善,而拜登在油管问题上公开表示了反对。 对待美国大选,加拿大人也表现出紧张和焦虑,就像看着邻居家着火一样。 今晚,美国即将开票。不过,由于今年邮寄选题大大超过往年,终究花落谁家或要过几天后才见分晓,但这究竟将是分裂还是分裂的结束,谁也无法预测。而天下黎民百姓最终的愿望,莫过于岁月静好,经济繁荣,国富民强。 谁又能担此大任呢? 美国选举小贴士: 美国总统并非纯粹以直选方式产生,而是采取选举人团制,选举人团由全国538位选举人组成。在各州得票率最高的总统候选人,全拿该州的选举人票(赢者全取),只有缅因州和内布拉斯加州例外。若能拿下270席以上,可视为当选。若出现平手,各候选人均赢得269张选举人票,众议院将召开会议选出总统。

惨烈! 华人夫妇在餐馆遭恐怖分子乱枪狂射 1死1伤 食客集体躲地下室5小时!

“他是一个训练有素的袭击者,他沉着而精准的射击,向一个战士一样。” 昨夜,维也纳“屠城式”恐袭震惊世界,截至发稿前,恐袭已遭称至少5人死亡22人受伤,其中7名伤者生命垂危。今天,最新噩耗传来,有2名华人不幸在恐袭中被恐怖分子开枪射中,两位同胞1死1伤!有媒体报称这两位华人是一对夫妻,在维也纳市中心一家炒面店里遭恐怖分子无差别射击,丈夫中两枪身亡,妻子肩膀中枪,受伤送医。 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已确认,1名奥地利国籍华人在袭击中遇难,1名中国公民受伤。大使馆发布公告,提醒在奥华人注意人身安全,非必要勿外出。 今天(11月3日),发动恐袭的枪手身份已确认,奥地利内政部长表示,被警方击毙的一名枪手是伊斯兰恐怖分子。 ISIS也在今天宣布,对周一的维也纳恐袭负责。 据报道,被击毙枪手名叫Kujtim Fezjulai,年仅20岁,在维也纳出生和长大,拥有奥地利和北马其顿双重国籍,曾因试图前往叙利亚加入ISIS而被定罪。 Fezjulai在2019年4月入狱,他原本的刑期是22个月。也就是说,原本在2021年2月之前,他不可能走出大牢。 然而,由于他犯罪时未满19岁,根据当地的少年法律,他于2019年12月被提前释放。 当时,司法人员判定Fezjulai“没有能力发动攻击”。 显然,他们错了。如今,奥地利官员承认,这名年轻的恐怖分子骗过了该国的司法部门。 在发动惨绝人寰的恐袭前,该男子曾在Instagram上发布一张令人不寒而栗的自拍。 照片中,他手持AK-47突击步枪,手枪,和一把长砍刀,面无表情地看向镜头。 这3种武器,正是他在随后发动的恐袭中使用的武器。 留下一句向ISIS首领Abu Ibrahim al-Hashimi al-Qurashi表忠心的社交网络配文后,全副武装的Kujtim Fezjulai冲上维也纳市中心街头,展开了震惊世界的杀戮。 血腥一夜过后,多名目击者回忆还原了当晚8点的恐袭现场。 一名在家中目睹恐袭爆发瞬间的市民称,他亲眼看到一名枪手手持长枪冲进一家酒吧。枪手进入酒吧后,这名居民听到了密集的枪声,随后,枪手从酒吧内离开,15-20分钟后,枪手离开的方向再次响起多声枪响。 “他像一个训练有素的职业袭击者一样行动。他看上去非常专业,他没有任何的困惑和犹豫,他不是随便乱射,他沉着而精准地射击,就像一个战士一样。” 这一点从一则现场视频中也可以看出。视频显示,枪手十分冷静地射击了一名无辜路人,路人中枪倒地几秒后,曾试图爬起来,但枪手又折了回来,路人赶紧趴下,并伸出手作出投降求饶状,然而,枪手还是非常冷血地再次对着路人补了一枪,两枪过后,路人彻底倒地不动了。 一名咖啡馆的服务员称,昨夜枪声突然炸响时,原本在咖啡馆外的露天座位用餐的客人们瞬间尖叫着冲进咖啡馆室内躲避。 该服务员称,他确定自己听到了15-20声枪响,尽管自己也十分惊慌,但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锁上咖啡馆的门,将所有顾客保护在咖啡馆内,直到警察到来。 “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敢相信发生的事情。枪击爆发的瞬间,我以为自己在美国的某个地方。这种场景是我们在美国,伊拉克,或阿富汗才能看到的,在奥地利从来没有过。”这名服务员说。 一名在市中心餐厅和妻子共进晚餐的男子称,他最初听到枪声时,以为是有人在放烟花。但随着枪声越来越近,他意识到大事不好。 “所有人都逃到了餐厅后面的花园里,很多人都吓坏了。” “不一会儿,特种警察部队进来了,他们叫我们全部去地下室避难。大约有50人,我们在地下室一直躲到了凌晨1点多,警察确认没有威胁了才让我们出来。”彼时,距离恐袭爆发的8点钟,已经过去5个多小时。 恐袭发生后,警方最初认为有多名枪手,并突击逮捕了14人,但目前尚未发现存在第二名枪手的明确证据。 警方已经收到公众发来的20000个现场视频,并正在加急观看搜寻更多证据。 据CNN报道,4名被杀害的平民分别是一位年轻的路人,一位女服务员,一位年长男士,和一位年长女士。德国外交大臣称,死者之一是德国公民。‍ 奥地利宣布全国哀悼3天,维也纳所有学校和幼儿园关闭,所有家长确保孩子留在家中。 鉴于维也纳遭受的袭击,今天,英国当局宣布,本国的恐怖威胁水平已上升至“严重”(severe)等级,并要求公众保持警惕。 愿死者安息,伤者痊愈。愿在恐袭中痛失至亲的华人同胞早日走出阴影,坚强面对今后的生活… …

房主哀嚎! 温哥华地税或大涨12%! 疫情还没完 又要掏腰包!

这日子还咋过啊 疫情之下,大家的日子都不怎么好过,对于温哥华的各位房主来说,明年的日子可能还会更难,因为地税很有可能又要涨了,而且最多可能要涨12%! 根据一份即将递交给议会的报告显示,疫情之下,无家可归者的问题日益严重,同时还带来了更多吸毒过量的问题,这需要更多的治理以及街道清洁服务,导致政府成本压力骤增。 不仅如此,在今年,来自于停车费、执照费,开发费以及各类设施和项目的收入都出现了减少,这让政府财政状况变得颇为紧张。 遇上财政危机怎么办?那只能从市民身上下手了。地税占据了温哥华市绝大部分的收入,光2019年一年就收了8.74亿加币,所以,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涨地税。 然而,涨个一星半点可没有办法堵住大窟窿,如果想要平衡住预算,政府在2021年需要将地税上升整整12%才行! 这么高的涨幅,不少人都无法接受,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大家的收入都或多或少得受到了影响。早在今年四月时,就有超过一半的业主表示,没办法全额支付地税。 因此在报告当中,政府工作人员建议政府应当拿出5700万的储备金,以此来控制住地税的涨幅。 不过,储备金也不是说用就用的,市政府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一般不愿意依赖储备金,因为储备金被认为是一次性资金来源,需要保持平衡,以应对未来的紧急情况,比方说下大雪和疫情今后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储备金余额也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 如果能够动用储备金的话,地税还是会涨,只是上涨的幅度会相对而言小很多。报告中就提供了三种上调地税的方案,包括上调3%、4.3%或5%。 在加税5%的情况下,温哥华可以为那些因为疫情而关闭的设施提供全年的运营资金,固定成本的增加也可以满足。 同时,还有理事会的一些优先事项,比方说退伍军人免费停车、临时天井许可以及一些市政计划等都可以得到满足。 一些资本计划项目将被推迟,以此来腾出800万元,用于市府的优先事项。 在此方案下,由于受到”相关服务影响”,2020年削减的1%至1.8%的员工空缺将继续存在。 4.3%的方案与5%的方案大致相同,但会将几乎所有的资本计划重新调整,然后靠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填补那缺少的0.7%。 至于3%的加税方案,市府工作人员并不建议采用,因为这一方案将对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大规模的裁员。 如果只加3%的地税的话,那么温哥华警察局将减少106名警员,还要裁减25名消防员,削减公园委员会20名全职员工,缩短营业时间或关闭两个小型公共图书馆分馆,这会影响19名全职员工,工程部人员进行基础设施维护的时间也会减少。 面对这样的窘境,温哥华市长斯图尔特(Kennedy Stewart)也多次向政府高层发出呼吁,要求提供资金帮助抵消疫情影响。 斯图尔特 去年,温哥华市将地税提高了7.7%,如果今年政府不调用储备金,地税再上调12%的话,那对温哥华的房东们来说,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暴雨将至! 大温今夜75mm降雨预警 BC省恐受暴风雪侵袭!

冷冷的冰雨在脸上…… 温哥华的小伙伴们注意了!加拿大环境部已发出暴雨预警,表示大温地区从今天(2日)晚上至周二(3日)下午将会面临50至75毫米的暴雨天气! 眼看着2020年只剩下2个月,气温也是一天比一天降低,虽然不想承认,但温哥华漫长寒冷的雨季似乎又要来了。 每年11月一般都是大温降雨量最多的月份,平均能达到185.8毫米。 没想到才刚月初,老天就送来了这样一份“豪礼”——受太平洋锋面系统的影响,今夜至明天温哥华地区的降雨量将达到50-75毫米,比夏季月份整月的降雨量还要多! 根据加拿大环境部的预测,这次的太平洋热带湿气流将影响到整个BC省。除了大温地区,还有豪湾(Howe Sound)、托菲诺(Tofino)等地区都会有强降雨天气。其中温哥华岛局部在明天(3日)上午,将可能迎来100至150毫米的大暴雨! 加拿大环境部同时发布警告,宣布BC省的东北部将迎来暴风雪袭击,一些地区预计将达到25-45厘米的总降雪量!  以往一到这样的恶劣天气,就有可能产生更多的交通事故,甚至导致道路积水、部分地区断电或引发山洪。 因此开车出行的朋友一定要小心,冬季日照时间短,如果是天黑加上暴雨天会使视线受到一定阻碍,还是谨慎驾驶,或者尽量不要出门! 眼看BC省即将迎来暴风雨雪天气,加拿大东部的民众也率先感受到了冬季的来临。多伦多的居民们今早一睁开眼就发现,2020年的第一场雪已经到来了! 早就有专家预测,加拿大今年的冬天会比往年更加寒冷;没想到东部的降温来得如此猛烈,这场大雪足足比去年的早了半个月,紧跟着万圣节到来! 多伦多的居民们已经开启了“晒雪模式”: 无奈的是,看来我们距离迎接“多伦多下雪+温哥华下雨”的加拿大冬季,已经没有多久了。 大家还是珍惜秋冬季为数不多的好天气,有机会就好好享受阳光吧!

惨烈! 5国全线封城 感染翻倍破千万 暴动席卷全欧洲 警方开装甲车包围!

“隧道尽头的光,离我们还很远,很远。” 近日,欧洲疫情剧烈恶化。面临感染和死亡人数的持续激增,欧洲多国被迫重回封锁。截至目前,法国、德国、英国、希腊、比利时5国已宣布全境封城,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荷兰、瑞士、波兰、捷克等国也相继宣布收紧限制。 然而,一连串的封锁与限制措施不仅没能如愿让欧洲人居家避疫,痛定思痛,反而在全欧洲范围内引发了如同海啸般的抗议活动。 这些抗议封城的人,部分是自由主义者,他们认为禁令干扰了他们的个人自由,其中不乏阴谋论者,至今还在鼓吹,新冠病毒自始至终都是一场骗局。还有部分抗议者是企业主和工人,封城令将重挫他们的经济收入。 刚刚过去的周日,欧洲新冠感染人数突破1000万大关之际,宣布新一轮限制措施的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爆发大规模抗议,人们高喊口号抗议口罩令。神奇的是,部分抗议者在参加抗议口罩令活动时,自己却戴着口罩。 抗议人群中,还有马德里市民举出了支持川普的标语。 政府一遍遍地解释:“这些措施是为了挽救生命,我们正在执行一项防止人们死亡和医疗系统崩溃的命令!” 然而,不是所有国民都能“深明大义”,宵禁令引发了众多西班牙年轻人的抗议,他们成群结队地冲上大街,纵火焚烧车辆,恶意堵截道路,向防暴警察扔砖头、火把、路障挑衅, 甚至赤手空拳与警察肉搏。 警察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抄起警棍和泡沫子弹枪反击,将抗议者扑倒在地。 城市的街道变成了战场,惊恐的民众躲进了商店,趴在窗户上观察局势。 ‍ 另一边的德国,餐厅,酒吧,电影院,体育馆等休闲场所全部被关闭,酒店和旅馆被禁止接纳游客。曾经在早起抗疫中受到国际认可的德国,如今已经在第二波疫情中迷失了方向。德国官员指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该国75%的新冠感染病例追踪不到来源。连遭到感染的德国卫生部长都无助地表示,他不知道自己是在哪里染上了这种要命的病毒。 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该国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新冠患者人数在10天内暴增了1倍,政府已经无法再袖手旁观。她明确表示,德国今年将没有新年派对。 然而,部分德国民众显然不吃这一套,他们跑上街游行,要求政府结束所有的新冠病毒限制。游行者们慷慨激昂地吼着:“我们在这里高呼,因为我们的自由遭到了抢劫!”有人甚至企图纵火焚烧德国的国家疾控机构。 奥地利政府下令,从本周二开始,直到11月底,该国餐厅和酒吧都将关闭,所以文化体育休闲活动被取消,全国人民被要求从晚上8点到早上6点待在家中。 在意大利,除宵禁外,政府还规定,关闭健身房、游泳池、电影院和剧院,酒吧和餐厅必须在下午6点前关闭,购物中心和博物馆周末不得开放。可想而知,此举亦引发了连夜的暴乱。示威者们高喊着口号: “工作是我们的权利!” “如果你让我们关闭,那就给我们付钱!” 抗议者与警方在多个城市爆发冲突,警察发射了催泪瓦斯。 意大利餐厅厨师们聚集在人民广场,抗议政府禁令斩断其活路。 据报道,警方最后用装甲车将抗议者封锁在了广场上,被包围的民众坐在地上,齐声高喊:“自由!自由!” 比利时宣布了二次封锁,该国首相警告,比利时如果再不封城,就将面临医疗系统崩溃。尽管如此,比利时布鲁塞尔依然在封城令下发之际爆发了抗议。 英国伦敦,政府宣布全国封城后,无数人涌上商业街,进行最后的大抢购 根据路透社统计,欧洲的新冠感染病例在短短5周的时间内翻了一番。在疫情爆发后的前9个月中,欧洲的确诊病例从0逐渐增至500万,然而,接下来的1个多月,这个数字从500万迅速翻成1000万。 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10%,但欧洲的感染病例占全球感染病例22%,新冠死亡人数更是占据全球新冠死亡人数的23%。 正如德国总理默克尔所说:“隧道尽头的光,离我们还很远,很远。”

突发! BC惊现1120例确诊6死 再破历史新高! 列治文超市沦陷!

疫情大爆发!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万圣节如约而至,虽然亨利博士再三强调,希望BC省居民一定不要举行大型活动,都要好好待在家里,但让人无奈的是,这个周末疫情还是再度出现了大爆发。 BC省在刚刚过去的三天当中,一共出现了1120例确诊,以及6例新增死亡。 从周五至周六,共出现了352例确诊,从周六至周日,共出现了389例确诊,从周日至周一,共出现了379例确诊。 新增确诊人数打破了有史以来最高的3日确诊记录。至此,BC省的确诊总数达到了15501人,死亡总数达到了268人。共有超过6400人因为可能接触到病毒而处于隔离状态。 截至目前,BC省一共有2945例活跃病例,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人数上升了12人,目前共有90人。重症监护室内的病例比上周五少了6人,如今共有19人。 数据显示,BC省确诊病例从2000升至3000一共花了71天的时间,但是从14000升至15000只有花了3天的时间。 列治文Shoppers确诊 今天,大温又有一家Shoppers爆出疫情,这次还是在华人聚集的列治文。 根据Shoppers母公司Loblaw在今天11月2日发布的公告,在列治文二号路上的一家Shoppers出现员工确诊,这家门店的地址为8180 No 2 Road。 这名确诊员工最后一次工作的时间为10月23日,在此之前去过这家门店的顾客需要格外注意。 大温超市确诊 除了列治文的Shoppers,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里,大温还有多家超市的员工爆出确诊。 首先是位于Delta的Superstore,地址是8195 Scott Road,确诊员工最后上班的日期为10月25日。 其次是北温的Loblaws City Market,地址是1650 Lonsdale Ave,确诊员工最后上班的日期为10月24日。 还有素里的Superstore,地址是2332 160th Street,确诊员工最后上班的日期为10月19日。 最后是素里的Thrifty Foods,地址是15745 Croydon Drive,确诊员工最后上班的日期为10月26日。 学校确诊 在刚刚经过的这个万圣节周末,BC省学校中爆出了多起新冠确诊病例。 其中,奇利瓦克(Chilliwack)的情况尤为严重,光11月1日这一天里就出现了11个疫情。 以下为11月1日奇利瓦克爆出疫情的学校: A.D. Rundel Middle School Chilliwack Middle School Chilliwack Senior Secondary G.W. Graham Secondary Li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