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穷忙族”! 打8份工 月入$2800 买不起土 1000万人正”体面崩溃”!

因为特朗普关税威胁,加拿大本就因为疫情倒退的经济雪上加霜,市场需求疲软,大家日子都越来越难过。

近日,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发布了最新研究报告——2024年,加拿大普通家庭将42.3%的收入都用在缴税上了!

这笔税款包括可见税与隐藏税,总额已超过住房、食物和衣物三项生活必需品支出的总和(35.5%)。

“税收仍然是加拿大家庭最大的开支,大家应该要清楚自己每年实际缴纳了多少税。”

据研究数据显示,平均家庭年收入为114,289加元,其中总税负为48,306加元,其中包括向联邦、省级和市级政府缴纳的所得税、工资税和销售税等。

1961年,加拿大普通家庭用来纳税的收入比例仅为33.5%,56.5%的收入都是用来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

反观现在,大家赚的不多,快一半给了房租,快一半给了政府,口袋里没剩多少。

整体来看,只有37.7%的加拿大工人拥有单位养老金,这很多人将来都不得不卖房养老

别说养老的,不少年轻人现在都是过得紧巴巴的。

住在BC省维多利亚的女子珍妮(Jeni Gunn)的家里全是外面捡来的家具,书桌、书架、椅子,全都是路边捡来的。

她租的是一间地下室单元里,房东让她在外面的小空地种点东西,她把番茄和草莓的种子和花盆都搞到手了,却没钱买土。

作为一个成年而言,挫败感不止一丢丢,但这就是她的现实生活。

珍妮今年51岁了,看上去有几份“体面”的工作:紧急事务协调员、私人侦探、自由撰稿人,但每个月才入账$2800。

外表看起来,她像个自由体面的中产阶层,但实际上,她就是妥妥的“穷忙族“(Working Poor)一枚——常年忙碌工作,虽然有收入,但却始终活在贫困线以下

跟许多加拿大人一样,珍妮的收入几乎都用来交房租、保险、汽油、吃饭和还债了。

她和朋友之间的经济差距越拉越大——朋友们有大理石地砖玄关的房子,带孩子说走就走去旅游,超市买牛排不眨眼。

有些人家里能请人打理院子和修房子,甚至重新粉刷码头。

而她开的是一辆08年的三菱,穿的是二手衣服,买东西要站在货架边查品牌和原价,看准了才买。

珍妮不是不努力,恰恰相反,她的每一天都被各种打工填满——写博客、做调查、帮人搬家、剪草坪、教表演、写贺卡剧本,甚至填问卷,但收入仍然不稳定。

与很多加拿大人一样,珍妮属于“隐形打工贫民”:天天在工作,可收入还是低于贫困线。

为了省钱,她甚至自己剪头发。

现在已经不能只看收入了,而是看“能不能过得像样”来定义贫穷,比如能不能买新鞋、给人送个小礼物、偶尔外出庆祝等等。

这么看,那全加拿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差不多1000万其实都是勉强糊口。

现在,加拿大人的生活公式早已变了,父母那一代,还能靠一份小学教师工资养家,有房子,还能带孩子们去欧洲度假。

但她即便拼命工作30年,可能连退休储蓄都只能掏储钱罐,银行户头上只剩下$6。

2022年,她带着狗猫从温哥华岛一路搬到新斯科舍省,希望能降低生活成本,找到了红十字会的全职工作,以为生活就要步入正轨。

但现实是,那里的省税更高、物价差不多、房租依然很贵。

她第一次陷入了信用卡负债,“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欠债。”

这也是她第一次感受到,即便再努力,也很可能永远买不起属于自己的房子。

珍妮只是加拿大数百万“穷忙族”中的一个缩影,大家都在拼尽全力维持体面,只为了不被生活开支吞没,为生存日复一日忙碌。

推荐阅读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