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热点

Exclusive Content

马斯克厌恶值爆棚! 加拿大开特斯拉被集体鄙视; 车主连卖2辆 Cybertruck也退了

”我买这车的时候 马斯克还没疯“ 因为最近特朗普和马斯克的种种操作,让成千上万美国人心怀不满,懂王就不用说了,马斯克在就职日做出类似纳粹敬礼的手势、疯狂炒公务员,引发争议。 不仅是美国,加拿大人对这对“戏精义父子”也不太喜欢,甚至有人患上“特斯拉羞耻症”! 最近这段时间,加拿大的特斯拉车主们都挺纠结的,尤其是对马斯克有意见的人,有人直接换车了。 来自魁北克的车主阿兰·罗伊(Alain Roy)就表示,就因为马斯克在就职日上做的那个手势,让他不想再支持他了,决定把家里两台特斯拉全卖掉,还把准备买的Cybertruck的订单取消了! “我再也无法忍受开特斯拉了。” 这个老哥说,马斯克本来就是一个全球首富+特斯拉创始人,但自从和特朗普扯上关系之后,种种行为都带着争议。 老实说,他很喜欢自己的特斯拉Model Y,所以才买了两台,自己和妻子人各一台。 “车没有毛病,问题不在特斯拉,而在马斯克”。 “对我来说,做出那个手势太过分了。我立刻取消了Cybertruck订单,然后把两辆特斯拉都挂上网卖了。” 罗伊老哥透露,从听到马斯克被特朗普政府任命时,就开始感到些许不安了。 他不是个例,市场数据显示,特斯拉在欧洲、英国和澳大利亚销量持续下滑,反映出全球范围内的特斯拉抵制潮,越来越多消费者因马斯克而放弃特斯拉。 在魁北克,还有一个特斯拉车主俱乐部,会员基本都是特斯拉车主,大家很喜欢这个电车品牌,志同道合之人分享自己的驾驶经验,还会参加活动。 然而,俱乐部会长斯蒂芬·帕斯卡隆(Stéphane Pascalon)现在表示,曾经的“特斯拉骄傲”已经变成“特斯拉羞耻症”了,大家都在拼命切割。 内部调查显示,在1700名会员中,80%的车主现在都想和马斯克划清界限,50%的人不愿意再参加特斯拉的公开活动。 不仅如此,俱乐部现在还会发贴纸,让车主贴在后车厢,表明自己的立场。 比如这张照片,车主在后面贴的是:买二手的,没把钱给马斯克! 这不是作秀,是车主表示自己因为开特斯拉上路,遭到路人无端攻击侮辱,竖中指、当街挑衅啥都有,真的被搞怕了,才赶紧贴上去划清界限。 4%受访者表示,他们下一辆车不会再买特斯拉了,甚至有人和罗伊一样,准备把受伤的特斯拉买了,“我亲眼见过特斯拉车主因马斯克而遭受路怒。” 反特斯拉情绪蔓延至加拿大多个城市,温哥华岛Langford的一家特斯拉门店遭到涂鸦破坏,墙上被喷上带有辱骂马斯克的字句。 温哥华警方表示,这起破坏事件发生在上周六深夜,目前已经清理了涂鸦,但还是能看见残留的痕迹,案件还在调查中。 全球范围内,其他特斯拉门店也遭到抗议:荷兰的特斯拉展厅被涂上纳粹符号和反法西斯标语;德国特斯拉柏林工厂上个月遭到破坏。 加拿大电动车协会(Electric Vehicle Society)董事会成员 蒂姆·伯罗斯(Tim Burrows)认为,反马斯克情绪将影响特斯拉在加拿大的销售。 “我认识至少一位原本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买特斯拉的人最终决定选其他品牌。” 然而,伯罗斯警告称,马斯克的行为可能会影响整个电动车行业,减缓加拿大电动车市场的发展。 “特斯拉是电动车行业的领导者,而马斯克的形象会让整个行业受到波及。我认为,这会拖慢加拿大电动车的普及速度,政府对电动车的补贴也在减少。” 当然,也不是所有特斯拉车主都同意这种做法。 俱乐部会员之一的盖德(Gad...

惨烈! 加拿大女子度假胜地突遭鲨鱼撕咬 双手全断; 老婆被河马咬碎身体头颅 丈夫全程目睹!

人类和野生动物还是保持一定距离比较好 最近北美各种暴风雪,不少人都纷纷出逃,到更加温暖的地方度假避寒,但也有很多人在旅行中出事,轻则受伤、重则丧命! 2月7日,一名加拿大女子在加勒比海度假游泳的时候,不幸遭到鲨鱼的猛烈袭击,双手被咬断,血染大海! 这名55岁女子是和丈夫一起出门玩的,地点就在加勒比海普罗维登夏莱斯岛的汤普森湾海滩。 上午10点半左右,这对夫妇结伴下海游泳,当时女子人在浅谈,看见不远处有鲨鱼,觉得自己离岸上也不远,便放下了戒心,拿出手机,准备跟鲨鱼来个“近距离接触”,顺便拍个照。 很显然,这条鲨鱼也看到了女子,不断靠近,下一秒就张开血盆大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死死咬住了女子的手脚! 丈夫听见这边的惨叫声之后,立即赶到她身边,试图从鲨鱼口中救下妻子。挣扎间,女子已经浑身是血,大腿也被咬伤。 目击者回忆那一幕表示,“鲨鱼松口之后,还一直在附近不断徘徊,整整40分钟都没有离开。” 可能是等待“猎物”再次下水。 这名受伤女子立即被送往当地医院紧急治疗,双手被咬断、一只手腕完全断掉、另一只手也被咬到前臂的一半,大腿没断但也重伤,目前已经回加拿大接受进一步治疗了。 无独有偶,2月9日,两名年轻的美国女孩——20岁的莱利·德克尔和24岁的萨默·莱曼结伴去加勒比海地区的巴哈马度假村,结果遭遇鲨鱼袭击! 当时,两个女孩和朋友开着游艇出海,到了中间的位置,两人就手牵着手跳进水里,享受着加勒比海的美丽风光。 殊不知,她们已经成了鲨鱼的猎物,一双眼睛正在不远处死死盯着。 德克尔回忆:“我感觉有什么东西突然碰了一下我的腿,”然后立即转头问了莱曼,对方也被吓到了:“别吓我。” 女孩们觉得可能不安全,便慢慢往回游,2分钟之后,终于回到了游艇边,正准备从梯子爬上去。 就在这个时候,德克尔突然感觉到有一股强大的拉力,“我的腿被猛地拽了下去,我知道自己被鲨鱼咬了。” 船上的家人和朋友见状,立即冲过来将两人从水里救出来,用止血带仅仅绑住德克尔的右腿,这时才发现,莱曼也被咬了,脚上有严重的刺裂伤! 处于极度恐惧的莱曼本人都没有察觉,“他们告诉我,我的脚背被撕碎了。我低头看才发现。” 两人立即被医疗直升机送往当地医院接受手术和治疗,现在已经回美国进一步治疗了,目前正在等待接受第三次手术。 有人作死被鲨鱼咬断手脚的,也有人遭到野生河马的袭击,直接当场丧命。 70岁的美国女子曼德斯和丈夫克雷格一起去非洲赞比亚参加为期10天的“梦想之旅”,到野生动物园观赏动物。 旅途中有一天,夫妇两人去丛林漫步,没想到,突然间有只河马从水里冲出来,猛然向曼德斯发动攻击! 克雷格则惊恐地看着恐怖一幕,全身血液似乎都在倒流,吓得动弹不得,“她根本无法逃脱,河马猛烈攻击,用嘴咬住她、把她抬离地面,摇晃整个身体,猛力咬碎她的头和身体。” 河马看起来呆萌,但它们是动物界中最危险、最凶猛的动物之一,顶翻狮子,口撕鳄鱼都不在话下,更不用说脆弱的人类,曼德斯当场死亡。 事后,克雷格将旅行社告了,说导游应该知道野生河马对旅客是很危险的,但期间他还鼓励大家靠近水边、站在岸边观察河马。 “我们竟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面临如此极端的危险,而导游却让曼德斯独自徒步,这让危险进一步加剧,这实在令人震惊。” 克雷格的律师指出,这本来是一场“完全可以避免的”悲剧。

华裔女学霸遭白人丈夫残害致死 头部伤口深可见骨 满地是血! 凶手连夜逃跑 竟是隐婚男!

新婚丈夫深夜弃尸逃亡 一场看似浪漫的蜜月旅行,却演变成骇人听闻的血案。近日,一起震惊全球的蜜月杀妻案终于迎来判决。 36岁的华裔女学霸陈女士(Christe Chen)在斐济度蜜月期间,惨遭新婚丈夫布拉德利·道森(Bradley Robert Dawson)残忍杀害。 经过近三年的审理,2月11日星期二,斐济劳托卡高等法院判处嫌犯布拉德利终身监禁,在服刑至少18年后才可申请假释。 陈女士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华人女性精英,毕业于田纳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不仅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还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她曾在田纳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担任社区药学住院医师,获得临床交流卓越奖,之后在克罗格超市担任药剂师,事业蒸蒸日上。 然而,就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陈女士却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布拉德利。这段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在认识仅仅三个月后,陈女士就与这位在非营利组织“青年村”任职的IT专员步入婚姻殿堂。 然而,身边的朋友都说,在结婚之前,认识陈女士的人很少见过布拉德利,这也为之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2022年7月,新婚不久的两人来到了位于斐济亚萨瓦群岛的海龟岛度假村度蜜月。这座只有500英亩的偏远小岛,同时最多只能接待14对旅客,本该是天堂般的浪漫之地。 出发前,陈女士还兴奋地向邻居炫耀即将开始的“天堂之旅”。谁能想到,这个充满期待的蜜月之旅,竟成了她生命的终点站。 案发当晚,两人参加了度假村举办的“家庭娱乐之夜”活动。据目击者透露,布拉德利当晚与他人“不雅地跳舞”,引发了两人的争执。 他们先是在海滩上争吵,直到午夜时分才回到房间。邻近房间的住客随后听到一声尖叫,之后一切归于沉寂。 布拉德利随后做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选择——他抛下重伤的妻子,仅带着护照和钱包,趁着夜色用皮划艇逃往附近小岛。 直到第二天中午,惨剧才被揭开。度假村的私人管家发现了陈女士的遗体,她躺在浴室和墙壁之间的狭小空间,满身是血,遍体鳞伤。 现场的情况令人触目惊心:四处喷涌的鲜血和破裂的马桶水箱盖,无声地诉说着案发时的惨烈场景。 验尸报告揭示了更多骇人听闻的细节:陈女士死于脑外伤,她头部两侧靠近眼睛处的伤口深可见骨,严重程度超出想象,以至于遗体无法进行防腐处理。 她的父母不得不在斐济将女儿的遗体火化后才能带回美国。 更令人愤怒的是,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布拉德利始终否认谋杀指控,他的律师甚至声称陈女士是醉酒摔倒致死。 但经过14位证人证词、详尽的尸检报告以及道森案发后逃离现场的种种表现,法庭最终认定其行为极其残忍且故意导致死亡,证据确凿,无法抵赖。 然而,法官哈姆扎(Riyaz Hamza)在判决时严厉指出:“你的行为令人震惊。在对死者造成严重且危及生命的伤害后,你竟然逃离现场,将她独自留在房间中等死。” 随着调查深入,布拉德利的真面目逐渐显露。他的大学前女友克里斯汀(Kristen Baker)站出来作证,揭露布拉德利一直是个极端的人,不仅善妒,还有强烈的控制欲,曾对她实施暴力。 更讽刺的是,布拉德利与陈女士结婚时,他与前妻的离婚手续竟然都还没有完成。 在法庭上,陈女士的母亲泣不成声:“没有一位母亲应该承受这样的痛苦,看着自己的女儿惨死在一个曾发誓要爱她、尊重她的人手中。她是我唯一的孩子,是我活着的全部意义。自从她离开后,我每天都在苦苦寻找活下去的理由,但生活已经变得一片空虚。” 虽然布拉德利目前还有30天的上诉期,但在铁证如山面前,他想要逃脱法律制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法官严厉的判决与公众的广泛关注,似乎为陈女士讨回了一丝公道,但这丝公道远远无法抚平她家人心中的创伤。 至此,原本充满浪漫色彩的蜜月旅行成为了一段挥之不去的黑暗记忆,而道森的一生,也将永远沉浸在无尽的悔恨与痛苦中。

尴尬! 特朗普"嫌弃"印度记者口音: 一个字也听不懂! 印度网友气炸!

真听不懂还是装的? 最近,在白宫与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特朗普(Donald Trump)以“听不懂印度口音”为由,回避印度记者提问,引发了轩然大波,也让不少印度网友炸锅了! 这个戏剧性的场面发生在记者会接近尾声时。来自印度的记者先是抛出尖锐问题:“美国是否应该继续允许那些持续发出反印度声音的组织存在?” 随后补充道,印度民众正期待美方引渡2008年孟买恐袭案嫌犯塔哈沃尔·拉纳。 然而特朗普的反应让全场陷入尴尬——他先是皱眉摇头要求“说得大声一点”,当记者重复问题时,特朗普竟直接摊手打断道:“我一个字都听不懂,这个口音对我来说实在太难了!”随后便转向了下一位提问者。 这一场景被印度斯坦时报、新德里电视台等印度主流媒体广泛报道,现场视频在网络上病毒式传播,短短数小时就获得数百万播放量。 众多印度网民对此表示不满,他们指出视频中记者的口音清晰可辨,特朗普的做法显得“态度傲慢、极其粗鲁”。 部分网民更进一步指责这是一种“种族歧视”行为,并对此举可能损害美印关系表示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随后对另一位记者关于哈利斯坦恐怖分子的提问做出了明确回应。 他表示美方正在将一名“非常暴力的人”引渡回印度,并强调说:“我们收到了印度方面多项类似请求,未来还会有更多行动。我们正在与印度在打击犯罪方面开展合作,希望能为印度带来实质性帮助。这种关系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更引人关注的是,就在一周前,特朗普在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的联合记者会上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当时,一位来自阿富汗的女记者情绪略显激动,询问特朗普关于改变阿富汗局势的计划、是否承认塔利班政权以及对阿富汗人民未来的规划等问题。 特朗普同样以听不懂口音为由回避了回答,只是语气相对温和地表示:“这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声音和动听的口音,只可惜我一个字都听不懂。在此只能祝你好运,愿你和平生活。” 在同一场记者会上,特朗普还对美印关系做出评论,称印度与拜登政府的关系“不够理想”,并以拜登政府拒绝向印度出售石油和天然气为例。 政治观察家指出,特朗普频繁使用“听不懂口音”这一说法似乎并非单纯的交流障碍,更像是一种有意识的回避策略,特别是在面对敏感或棘手问题时。 虽然说印度口音确实很难听懂,但作为世界大国的领导人,至少更应该展现出包容和尊重,而不是因口音问题轻易否定对方的提问。

突发! 美国客机紧急迫降加拿大; 载300人波音燃油几近耗尽 离坠机剩20分钟!

一坐一个不吱声 2025年才过了个多月,美国短短15天内就接连发生了7次航空事故,让不少人担惊受怕。 就在刚刚,一架美国客机刚起飞没多久,就紧急迫降在加拿大!消防车和救护车现场待命! 据最新消息,这次迫降加拿大的飞机隶属于美联航,原定今天凌晨1点07分从纽约肯尼迪机场出发,飞往爱尔兰都柏林。 这条航线每天都有飞机,今天出事的是UA23航班,执飞机型为波音 777-200ER,服役已超24年。 飞机顺利从纽约起飞,因为是国际长途航班,乘客们都陆续开始休息了。2个小时过去,飞机到达了3.7万英尺的巡航高度。 就在这时,飞机上有一名乘客“出现医疗紧急状况”,机组人员立即上报机长。飞机刚好飞到北大西洋上空,经塔台调度,决定让飞机临时改道,迫降在加拿大圣约翰国际机场。 清晨5点56分,这架客机就安全降落在加拿大,救援人员登机将乘客接下来送医治疗。 今天这起突发迫降事件纯属意外,与机械故障无关,但另外一起事故就不一样了。 本周四,一份航空事故调查报告公布——一架载着近300名乘客的飞机途中燃油耗尽,距灾难发生仅20分钟,机长发出“Mayday”警报! 这架波音787客机当时正在执飞从坎昆飞往英国曼彻斯特机场的航班,原计划飞行时间为8小时45分钟,但这天曼彻斯特有风暴,天气条件原因,无法降落。 早上7点18分,飞机逐渐接近目的地机场,空管告知机组,现在风大,大家都降落不了,7架飞机都在等待降落,无法提供具体可落地时间。 但这时,飞机只剩下5500公斤的燃油了,只能再飞90分钟,于是机长求助别的塔台,请求备降,东米德兰机场拒绝接收,因为场地不够,无法容纳波音787。 最后,伯明翰机场表示有空位能够让这个飞机降落,当时燃油只能再撑1个小时了。 8点05分,飞机获准降落,但就在距离地面仅240英尺时,因强风被迫复飞。3分钟后,机长紧急发出求救信号,燃油告急。 偏偏这个时候,伯明翰的空管犯下一个错误,把这架飞机指引到了机场南边的跑到,先调整了另一架飞机的路线,才来处理这架飞机。 结果就是这架飞机燃油已经快耗尽了,却多飞了28英里,最终降落时只剩够飞20分钟的燃油了。 飞机燃油耗尽,有两种情况—— 一是飞机在1万米高空的情况下,飞机不会立马掉下来,而是依靠惯性继续向前飞行100公里左右,然后坠下; 二是这架飞机的情况,低空飞行,在没有动力的前提下,直接失速掉下来; 不论是哪种情况,都是坠机空难。 波音客机+空管失职,这两个词条让不少人联想到了最近的空难,华盛顿客机撞直升机67条命、宾州小飞机诡异坠毁26条命、白令海峡飞机失踪10条命,北美航空安全引起全球极大关注。 1月29日华盛顿空难发生后,特朗普第一时间发出灵魂拷问,空管干什么吃的,连疏通空中交通都做不到?! 甩锅甩了半天,就是没人出来担责,黑鹰直升机为什么出现在商业航班飞行路线上、直升机飞行员为什么没看到客机、当时有没有另一架客机扰乱视线,众多疑点都没有解答。 飞机就在白宫附近掉的,却没有第一时间急着下水捞人,政府“恐怕全员遇难”声明反倒先出来,眼睁睁看着坠机幸存者泡在冰冷的河水里,慢慢失去体征的做法,引起不少民怨。 不论怎么说,机场管控调度确实有问题,美国空管人员一直紧缺,总缺口高达3000人,华盛顿塔台的空管经常要加班加点,一周连续工作6个昼夜,每天指挥航班高达2000架次。 航空安全岗位不是IT业,压榨也出不了奇迹,反而会让风险系数飙升。 美国机场近年来经常出现两架飞机相撞的事故,上周西雅图才有一起,很多时候也是调度不周导致的。 除此之外,波音飞机的质量也令人堪忧。 这半年来,起飞或降落期间爆装备的案例数不胜数,轻则掉轮子、爆胎、掉逃生滑梯、引擎着火、机翼受损、降落侧翻,重则起落架伸不出来导致空难。 韩国客机空难机型就是波音737-800,181人中仅2人生还,事故原因各种说法都有:机场跑道那堵墙、鸟击,起落架故障。 有人甚至嘲笑: 从来只听说鸟卷进引擎导致故障,没听过说鸟击导致起落架伸不出来的,架子在飞机腹部下方,伸不出来与鸟有什么联系?这锅甩的。 “波音脆皮飞机”再次被提起,就连内部都有吹哨人出来指控了,外包出去的波音飞机,只要能短时间内组装起来不散架,就能上天,连工程师自己都不敢坐。 这个月初爆出一则新闻,美国航空有一架波音787客机,在25天之内出了4次问题,都是起飞后不久被迫返航、还有2次航班直接被取消,而且飞的大部分都是国际航线。 结果,美航中途修了几次、再出事、再返航、反正就是没给出个说法,究竟是什么问题。 不少人就自嘲:这美国飞机,一坐一个不吱声儿,活着全凭八字够硬。 不抗造的飞机+不靠谱的空管地勤,全机动辄几百条鲜活的生命全搭在上面了…

官宣! 列治文叫停流浪汉收容所项目! 多方激烈交锋 火药味十足 华人松口气!

关键时刻被叫停 列治文市的支援房屋项目到底要不要建,牵动着不少当地华人的心。 就在今天,在社区居民的强烈呼声下,列治文市议会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正式叫停在Cambie Road和Sexsmith Road交界处这个备受争议的项目! 这一决定由市议会和市长马保定(Malcolm Brodie)联手作出,而事件背后复杂的政治角力和社区反响,也让整个事件火药味十足。 这个支援房屋项目,也被大家称为流浪汉收容所项目。“保卫列治文安全”联盟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发声,指出这个项目可能带来的潜在安全隐患。 该联盟的担忧得到了众多本地居民的认同,他们认为低门槛的住房政策很可能会影响到社区的整体安全。在持续的社区反对声浪下,市议会最终选择了倾听民意。 市长马保定表示:“任何项目的推进都必须建立在社区支持的基础之上。我们听到了居民的声音,也看到了他们的担忧。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市政府,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些意见。” 这个项目的发展过程充满戏剧性。去年夏天,在居民的强烈反对下,省政府被迫在10月省选前暂停项目。 列治文市议员希德(Kash Heed)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其中的政治考量:“这个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新民主党在列治文的选情,他们不得不按下暂停键来挽救支持率。” 然而,就在上周,省住房部长柯议伦(Ravi Kahlon)突然宣布要在原址重启项目,这一决定立即引发了新一轮的社区抗议。 马保定对省政府的做法提出了尖锐批评:“省政府在评估替代地点的过程中完全不透明。他们声称考察了五个地点,但从未向我们透露具体位置,也没有说明评估标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块地段价值不菲。马保定透露,这是一块“价值数百万元”的市有地。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黄金地段是否适合用作支援房屋项目,本身就值得商榷。 马保定强调,市政府叫停项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建设任何类型的项目。选址必须恰当,要充分考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我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宣布传达一个明确信息:任何支援房屋项目都必须建在合适的位置,并经过适当的程序。” 虽然柯议伦(Ravi Kahlon)部长对市政府的决定表示失望,称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逆转”,但市议会展现出了坚定的立场。 马保定表示,作为“省政府的附属机构”,市政府的决定可能会面临省方的质疑,但他们会坚持维护社区利益。 目前,两处临时支援房屋的租约将于2027年到期。对于是否延期的问题,马保定谨慎表态,表示需要进一步评估。 马保定表示:“任何项目都必须以社区利益为重。我们将继续倾听居民的声音,确保列治文的发展方向符合大多数市民的期望。” 尽管项目被取消,马保定强调,列治文市府仍然致力于为弱势群体提供支持。“我们支持为无家可归者提供住房,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意建设。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既能满足居民需求,又能获得社区支持的地点。” 住在这附近的居民,至少现在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
spot_img

傻眼! 一男子搭飞机不戴口罩 得意自拍 赞航空公司“训练良好”!

保命至上!理解万岁! 近日,一名Air Transat乘客在推特上的分享影片火速走红,引起加拿大人注意。 克里斯·萨索卡西亚(Chris Saccoccia)在自己的推特上分享了一则影片,自己坐在飞机上,分享自己疫情期间搭乘飞机的经验。 影片中,克里斯没有佩戴口罩,但周围的乘客都佩戴了口罩,他还大赞空乘人员“受过良好教育,非常专业且友好”。 一经发布,立即引来轩然大波。 疫情期间搭飞机,居然不戴口罩,让不少人愤怒。 对此,Air Transat15日回应,克里斯已于登机前向机组人员出示了“由医疗专业人员签署的有效医疗证明,表明他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他在飞行过程中佩戴口罩。” 根据加拿大运输部规定,所有乘客必须戴上非医疗口罩或面罩,遮住嘴、鼻子和下巴,防止新冠病毒扩散,有医疗原因的人群除外。

突发! 加拿大日增6300例 48小时内医院启动“应急计划” 重灾省急封锁18天!

乖乖待在家! 辉瑞疫苗已经开打,Moderna疫苗在路上,加拿大这场新冠疫情,似乎已经能够看见尽头。 本周二(15日),特鲁多(Justin Trudeau)正式宣布,12月底前加拿大将收到首批Moderna疫苗,数量多达数千支! 目前,Moderna疫苗的审批程序处在最后阶段,联邦卫生局有望在本周内公布最新疫苗审查结果。如果顺利获批,加拿大边远省份也能够获得首批新冠疫苗! 卫生部首席医学顾问夏尔马}(Supriya Sharma)表示,“Moderna疫苗看起来确实很有希望获批。” 与此同时,下周还会有20万剂辉瑞疫苗抵达加拿大,全国接种疫苗地点也会从目前的14个增至70个! 至于Moderna疫苗,一旦获批,2021年3月底之前,加拿大将收到200万剂,2021年底获得4000万剂。 按照原定计划,Moderna疫苗最早要到1月份才能入境加拿大,但卫生部如果能在本周批准,12月便可以开始输送工作。Moderna疫苗疫苗和辉瑞疫苗一样,需要接种2剂,但储存条件相对容易,更容易运送到偏远地区和前线。 目前,辉瑞疫苗仅适用于16岁以上人群中,孕妇、正在母乳喂养妈妈、免疫系统受损人群和过敏体质人群需注意,在接种前向医院告知自身情况,酌情接种。 近期,英国出现新冠病毒变异的消息,令不少医学专家担心新冠疫苗的有效性是否会因此受影响。 对此,安大略省金斯敦皇后大学传染病系主任杰拉尔德·埃文斯表示乐观,“到目前为止,新型冠状病毒变种的速度慢于专家的预期,尚不足以影响新冠疫苗的防御能力,但未来还将如何发展还说不定。” 本周二,加拿大全国6353例确诊,累计感染人数47.5万人次,这还是在部分省份未更新数据的前提下,多省再次亮起红灯,重灾区更是响起警报,宣布圣诞节全面封锁18天! 安大略省 今日新增2275例感染,创下疫情来首次单日破2000的最高纪录! 新增死亡20人,累计144396人感染,3992人死亡,整体呈阳率达5.4%! 多伦多711例,皮尔地区新增586例,温莎-埃塞克斯新增185例,约克地区新增154例。目前,全省有921人住院,249人在ICU,156人上了呼吸机。 省卫生部长克里斯汀·埃利奥特(Christine Elliott)表示,“数字确实令人担忧,但更加值得警惕的是,这不是尽头!人们不遵守卫生规定,是最直接原因!” 疫情爆发以来,安省已增加3,100张病床,依旧不够用。省长道格·福特(Doug Ford)表示,政府正在考虑进一步封锁省内重灾区。 今日,霍尔顿地区新增65例,达勒姆地区新增92例,汉密尔顿新增99例新病例。汉密尔顿市市长弗雷德·艾森伯格(Fred Eisenberger)则坦承,新冠确诊病例继续攀升,全城封锁“不可避免”。 迈克尔·加隆医院(Michael Garron Hospital)重症监护医学主任迈克尔·沃纳(Michael Warner)说,大多伦多许多医院已“不堪重负”,准备启动“应急模式”,取消常规手术,重新部署前线医护人员,扩大床位。 这也意味着,医疗系统正式崩溃,医院全面进入新冠病人的抢救工作,常规病人病情再次被耽误,整体死亡率上升。 省卫生局首席执行官马修·安德森(Matthew Anderson)已向所有医院下发指令,随时准备48小时内启动“应急计划”。 今日,多伦多有300多名医护人员接种了新冠疫苗,随后再次投入前线抗疫。 多伦多地区学校委员会(TDSB)紧急宣布,斯卡伯勒一所小学由于爆发新冠疫情,6人确诊,即日起全校关闭,直至假后! 魁北克省 今日新增1,741例,全省累计感染167,276人;新增39人死亡,累计死亡人数7,571。全省现有959人住院,125人在ICU,现有活跃病例16,811宗。 省内病例数增幅最大地区是蒙特利尔,新增540例(共58,913例),蒙特雷吉新增285例(共23,323例),拉伐尔新增208例(共13,575例),魁北克市新增155例(14,560例)总计)。 省长弗朗索瓦·莱戈特正式宣布,12月25日至1月11日,全省封锁,所有非必要服务统统取消! 12月17日至1月11日,全省黄色区域自动升级为橙色区域,橙色区域则转为红区,餐厅、健身房、博物馆和剧院全部关闭; 杂货店、药房、银行、五金店和宠物店保持营业;大型商店允许开业,但仅限于必需品服务,例如杂货和药品。 除此之外,所有中小学生寒假延长至1月11日。 过去6天中,全省单日新增病例超1600人,全省新冠住院人数超900人,卫生保健系统已达极限。 卫生部长克里斯蒂安·杜贝(ChristianDubé)说,昨今两天已有1200人接种新冠疫苗。 新斯科舍省 今日新增6例,现有活跃病例57人。 本周二,首批新冠疫苗抵达,总数达1,950剂。该省将首先为350人接种疫苗,前线人员优先,Moderna 疫苗也有望在本月到达。它们必须存储在-20 C的温度下。 截至目前为止,全省已有1,426人确诊,65人死于新冠病毒。 新不伦瑞克省 今日新增1例确诊,活跃病例从59例下降到47例。累计确诊559例,8人死亡。 曼尼托巴省 今日新增272例,累计21,535人感染;新增死亡7人,累计508人死亡。 现有活跃病例5762例,311人住院,44人在ICU,总体呈阳率为14.2%。 本周三,曼省首批新冠疫苗即将接种。 萨斯喀彻温省 今日新增194例,7人死亡,现有活跃病例4,204例。 全省最新限制措施将于12月17日生效,现有公共卫生措施将持续到1月15日。

好消息! 新冠疫苗注射开始 加拿大2021年GDP将增长2.6%!

曙光即将到来 根据最新经济报告,加拿大全国新冠感染病例持续增加,一定程度上延迟加拿大经济的反弹,但不会对中期增长产生永久性影响。 彭博社月度调查指出,2021年3月份,加拿大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以年率计算增长2.6%,低于此前预测的3.3%。从第二季度开始,加拿大经济将迎来强劲的增长。 经济学家表明,明年大规模疫苗接种,将振兴全国经济。目前由于二波疫情袭来,加拿大家庭消费还受到封锁措施的限制。 本周,加拿大各省陆续进入首批疫苗接种阶段,魁北克和安大略率先完成完成第一支疫苗接种。 特鲁多(Justin Trudeau)上月底表示,2021年初开始,大多数加拿大人将分批、陆续接种新冠疫苗。 因此,经济学家认为,到2021年最后三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4%,大大高于11月调查的3.8%。 尽管如此,投资仍然是一个问题,经济学家已将未来六个月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从先前的5.5%下调至1.7%。

紧急! 卫生部再召回5款洗手液 或造成皮肤过敏 快看看家里有没有!

家里有的赶紧扔! 本周一(14日),加拿大卫生部紧急召回部分洗手液! 召回产品名单如下—— Heyseller Inc.生产的HeyPur洗手液(批号NPN 80099351),召回原因是含有丙醇等不可用药用成分; Canada Inc./Bio Life Sciences Corp.生产的Daily Shield和Bio Life洗手液; Concept Manufacturing Ltd生产的Sani-Soft洗手液; Groupe LAV Inc.生产的PurGerme洗手液(4升规格); Snake Lake Brewing Company(DIN 80100225,批号0002); 召回原因为内含工业用乙醇和甲醇,可能造成使用者皮肤炎、眼睛刺激、上呼吸道感染和头痛等。 卫生部门建议所有消费者,如家中已购买以上产品,请及时丢弃或退回。 卫生官员呼吁所有加拿大人,养成定期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钟的良好习惯,限制新冠病毒传播。

最新! 孟晚舟案出新证据 皇家骑警曾向FBI“汇报逮捕进度”?

新证据! 本周一(14日),华为孟晚舟引渡案再次释出新细节! 一名负责监视加拿大皇家骑警电子邮件的安全分析师杰森·艾伦(Jayson Allen)表示,孟晚舟在温哥华国际机场被捕的次日,一名高级皇家骑警曾向美国联邦调查局发送一封电子邮件。 这一证据也在今日的听证会上被提出,过往历史纪录显示,2018年12月2日,一名皇家骑警Ben Chang向FBI发送了一封邮件。 他从Chang发出的共116封外部电子邮件中,找到了一封寄给FBI的邮件,内容尚未被公布。

泛着绿光! 加拿大未来10年种树20亿棵树 只为成为“清洁大国”!

绿色大国 本周一(14日),加拿大联邦政府表示,未来10年内,将拨出31.6亿政府预算,在全国范围内种植树木20亿棵。 自然资源部长西莫斯·奥里根(Seamus O’Regan)于今日在圣约翰的一个树木育苗场宣布这一消息,并表示这将有助于加拿大实现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2019年大选期间,特鲁多曾承诺将在10年内种树20亿棵.。 目前,加拿大每年种植树木约6亿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