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热点
Exclusive Content
惊悚! 客机高空突爆火球 浓烟灌满机舱 全机吓疯; 香港航班起火; 载150人客机紧急刹车
本周一(7月21日),一架波音737客机刚起飞没多久,就开始着火,全机乘客吓疯!还有从香港起飞的航班起火!
据报道,昨天上午9点左右,维珍澳航一架从悉尼出发、飞往塔州霍巴特的客机出事。
这架飞机从登机到起飞都十分顺利,但就在准备降落的时候,客舱顶部的行李架突然起火,顿时冒烟!
原本都闭目休息的乘客闻到烧焦味,睁眼一看竟然发现客舱里面烟雾弥漫,都吓到了。
现场视频显示,客舱内浓烟滚滚,飞机上的乘客们被突如其来的火灾吓坏,大家纷纷帮忙灭火,有人逃到下一节机舱。
有乘客透露,飞机当时距离着陆只有10分钟,结果机组人员发现顶部行李架处有烟雾和异味。
当空乘人员打开冒烟的行李架时,里面“突然窜出火球”,部分旅客惊慌失措,有人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所幸的是,这架飞机最后平安落地,所有乘客按照指示下机。
在机场待命的消防人员冲上机,将着火的行李取了下来,还有1人因“疑似吸入烟雾”接受治疗。
航空公司随后评估了飞机的损坏情况,为返程航班调配了备用飞机,但也因此延误约5小时。
最近这段时间,飞机上锂电池爆炸的事故越来越多,比较常见的就是大家手里的充电宝。
各位回国的华人注意了,近日中国民航局已发布了充电宝新规,无3C认证的充电宝都不能带上飞机。
除了充电宝起火,就在今天,还有一架从中国香港飞往印度新德里的客机起火!
据当地媒体报道,这架飞机隶属于印度航空,航班号AI-315,在当地时间下午12点31分从香港国际机场起飞,抵达新德里机场第三航厦。
然而,就在飞机降落停靠登机门之后,乘客们刚开始一个接一个下飞机的时候,机尾的辅助动力装置突然起火!
人才下到一半,飞机的火警就响起,有乘客回头看见机尾着火,都吓到了。
最终,机上全部人员及时撤离,无人伤亡。
说起印度航空,也是令人害怕,这已经是它48小时内的第3起事故了。
昨天一天,就有一架飞机在大雨中着陆时偏离跑道,损坏引擎盖;还有一架航班在起飞过程中因技术问题紧急中止起飞。
6月12日,印度航空的一架波音787飞机在起飞32秒后坠毁,造成260人死亡(241名乘客及19名地面人员),仅1名乘客幸存,震惊了世界。
最后是加拿大人最爱的度假胜地墨西哥,一架客机在降落时差点撞上达美航空的飞机,上演惊险一幕!
据悉,这起事故发生在墨西哥首都国际机场,达美航空的一架波音737客机正准备起飞,结果与一架正在降落的墨西哥航空客机险些在同一跑道相撞!
根据航班追踪网站Flightradar24数据显示,事发当时,墨西哥航空的1631次航班在未清空跑道的情况下,从距离达美590次航班不足200英尺(约61米)上空飞越,并在前方着陆。
从航站楼的角度看,这架飞机就像是直接掠过达美航空的飞机,就差没停在人家头顶上了!
当时,达美航空590次航班正载着144名乘客与6名机组人员,准备自墨西哥城的贝尼托·胡亚雷斯国际机场起飞,前往亚特兰大。
达美航空透露:“当飞机在跑道5R起飞滑行,这时机长突然发现另一架飞机在他们前方低空飞越并落地”,立即决定中断起飞,将飞机滑回停机坪。
也因为这样,这个航班延误了3个小时。
达美航空表示,已主动向墨西哥民航局、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与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报告事件,并将“全力配合相关调查”。
最近这几年,重大航空灾难接连发生,每次的代价都是上百条鲜活的生命,希望这类的事故不要再发生,大家都能平安回家。
小美女长大了!乔布斯女儿成职业模特 上演奢华婚礼 每小时100万英镑 妈妈眼都不眨
转眼间,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离世已经快十四年了。
他最小的女儿伊芙·乔布斯(Eve Jobs),如今已经26岁。
伊芙
本周她将在英格兰牛津郡(Oxfordshire)举办一场耗资五百万美元的婚礼,场面之大,连当地居民都直呼“整个郡都被翻了个底朝天”。
婚礼尚未举行,但准备工作已经引发了各大媒体的关注。
仪式由美国知名策划人斯坦利·加蒂(Stanlee Gatti)亲自操刀,四天的婚礼活动安排得滴水不漏,整个村庄几乎被临时“戒严”。
为了维持现场秩序,不仅有大量保安进驻,还有不少便衣和特勤人员穿梭其间,有人形容“像电影里的FBI临时基地”。
伊芙
这场婚礼的宾客阵容更是令人咋舌。
据传美国前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将亲自到场祝贺。美国著名摇滚音乐人布鲁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的女儿杰西卡(Jessica Springsteen)、比尔·盖茨(Bill Gates)的两位千金詹妮弗(Jennifer Gates)和菲比(Phoebe...
人间炼狱! 中国女子赴美打工惨遭囚禁暴打5天 性侵后当牲口关进衣橱 断粮断水
走出国门,处处都得小心,一个不注意,都可能让自己身陷危险。
近日,一个中国女子的遭遇引起了整个华人圈的关注——明明是外出打工,最后却沦落到被人非法囚禁、暴力殴打性侵、断水断粮的凄惨境地!
不仅如此,这个女子还是被关进了一个用螺丝钉固定的衣柜!
被”高薪“二字骗到陌生地方,结果换来一顿毒打,就差没被噶腰子了...
7月14日,美国德州休斯顿哈里斯县警方接到当地居民报案,说自己听到女性尖叫的求救声,还看见一名亚裔女子在街上上狂奔,随后被一名男子强行拖回屋内的可怕景象。
警方立即赶到现场,并抓到了一名自称自己是”工人“的男子,对方说这里是"机械修理厂",根本不知道有什么女子求救的事情。
这人的态度闪躲,言辞间试图搪塞的样子引起了警方的怀疑,于是他们开始查看周围的环境。
就在这时,一名警员敏锐地注意到屋内传来微弱的敲击声。
心下觉得不对劲的警方立即进入屋内,结果在里面的一个衣柜里面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受害者——她的双手被绑,嘴唇干裂,身上布满淤青!
被救出来的女子表示,自己本来是一名正规按摩师,在纽约上班,被”高薪工作“诱骗南下,结果中途护照就被人没收了,还被带到这个偏僻的拖车屋。
“我是来工作的,却成了囚犯”。
谁知道,从此就被关进了暗无天日的“牢笼”——一个被钉死的衣柜!
这一关就是5天之久,期间断水断粮,还会遭到陌生男子的暴力殴打和多次性侵。
期间她不是没有试过逃脱,但每次试图逃跑,都会遭到更残酷的对待。
“她拼命挣扎,他强行将她抱回屋里。”
附近居民的监控也拍下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
一名亚洲面孔的女子拼命挣扎、双腿乱踢,一名身穿粉色T恤的男子将她整个人扛起,强行拖回屋内。
亚洲人显小,居民看见了以为是在拐卖儿童,立即就报警了,这才使案情浮出水面。
而现场被抓的男子名叫卡尔卡莫(Jose Carcamo),2020年就非法入境美国,至今都是黑户。
警方在卡莫的住所发现了多项作案证据,人赃俱获,这人还大喊冤枉,说自己是无辜的。
经调查,拐卖中国女子的人不是卡莫,也就是说,这只是人口贩卖犯罪产业链的其中一环罢了。
"他不是从纽约拐带她的人,她从纽约到德州,路上耗时4、5天,还有其他人参与。我们相信这起案件涉及更大的非法人口运输与性交易网络。”
目前,调查人员正追查其他涉案人员,担心可能还有更多受害者。
所幸的是,这名受害者最后被发现、并救了出来,目前 脱离了危险。
命虽然保下来了,但心理阴影恐怕无法被抹平,目前正在接受医疗救助和心理治疗。
特朗普会将我们压碎碾平!35%关税倒计时 加拿大终于清醒 不反击就是死
距离美国35%关税的生效日子不远了,加美贸易谈判前夕,加拿大总理卡尼本周会与各省长举行为期3天的关门会议。
今天,卡尼再次强调,他将以加拿大的国家利益为核心,在谈判中寻求“对加拿大最有利的协议”!
特朗普频频用关税施压,加拿大已经意识到现实,不管怎么谈,关税都是躲不过的了,问题就是会被榨多少的关税。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卡尼明确表示,加拿大必须集中力量,加强国内经济,增强国家内部贸易连通性。
除了尽全力与特朗普政府谈判,加拿大也在“自救”。
一方面,寻找美国以外的贸易伙伴,推动对外贸易多元化,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并缓解经济被动局势。
另一方面,卡尼政府也在推动省级自由贸易合作。
目前,加拿大各省之间正在积极建立跨省自由贸易网络,打破长久以来的内部贸易壁垒。
立场一向强硬的安省省长福特也表态:加拿大必须采取“关税对关税、金额对金额”的对等反制措施。
“我们必须狠狠还击——这是特朗普唯一能听懂的人话。如果你表现出一丝退让,他就会像压路机一样从你身上碾过去。”
福特反击:“特朗普说不需要加拿大?那他也别要阿省的石油、萨省的钾肥和铀和安省的镍矿。”
他还呼吁联邦政府准备好迅速行动,配合各省共同应对即将到来的加美贸易战。
不仅如此,安大略省、萨斯喀彻温省和阿尔伯塔省正在考虑建设新能源基础设施。
是这样的,美国和加拿大之间有一条5号线管道,每天将54万桶的石油和天然气经过威斯康星州和密歇根州,输送到安大略省的炼油厂。
但加美贸易战一开打,密歇根州长就不断威胁说要切断5号线,“这会导致我们的机场和大部分地区关闭,我们不能再冒险了,我们需要独立出来,自力更生。”
“我们不能再依赖美国了。”
卡尼也表示:“让加拿大人能够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生活和经商,才是我们经济主权的体现。”
根据美方通告,如加美两国没能在8月1日前达成新的自由贸易协议,大部分加拿大商品都将面临35%的关税冲击,进一步对加拿大制造业、资源出口和农业形成极大压力。
卡尼上周已承认,即便能谈成新协议,也不太可能完全取消所有关税,现在我们只能争取关键领域豁免或对等关税。
加拿大各省都“希望谈判能出最好的结果”,但也“已准备好承担应尽的责任”。
“我们必须传递一个强烈的讯号:加拿大不需要仰仗任何国家,更不用在特朗普面前低头。”
事实上,美国向加拿大发起关税战,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
加拿大商会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指出,美国对加拿大实施进口关税,可能会令美国住房市场进一步失衡,购房成本全面上扬!
如果美国对加拿大木材、钢铁、铜等建筑关键材料的高额关税持续至2027年,每栋新建美国住宅的平均成本将上升14,000美元,累计可能高达20,000美元。
据美国全国住宅建商协会(NAHB)统计,仅2023年一年,美国约有1840亿美元都是用来买新建住宅建筑材料的,其中约130亿美元(7%)来自进口。加拿大是第三大来源国。
有不少美国人注意到了这一点,但特朗普政府一再否认。白宫发言人还在坚称:
“政府始终认为,加征关税的成本由外国出口商承担,而不是美国消费者。美国是全球最大最强的消费市场,他们依赖我们的市场。”
加拿大“刻薄”“难缠”!美国倒打一耙,也太不讲武德了
一场原本关于旅游振兴的会议,意外掀起一轮外交口水战。
7月中旬于西雅图举行的太平洋西北经济区峰会上,美国驻加拿大大使霍克斯特拉(Pete Hoekstra)公开表示,加拿大人“刻薄”“难缠”,“不好合作”(mean and nasty to deal with)。
理由是部分加拿大人抵制前往美国旅行,并且禁止美国产酒进入省级销售渠道。
“如果你们不来旅游,还禁止销售我们国家的产品,这样的姿态,当然让人难以合作。”
他还以一种半开玩笑的方式补充:“如果我愿意,我可以从密歇根带酒回来——他们不会检查我车。”台下传来一阵笑声,但这番话在加拿大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卑诗省省长尹大卫随后在接受CBC《Power & Politics》采访时回应称,加拿大人之所以对美国采取保留态度,正是因为美方的先行挑衅。
他指出,特朗普此前多次发出威胁言论,不仅计划对加拿大商品加征35%的新关税,还扬言将对钢、铝、铜等资源产品加税至50%。这些措施将于8月1日起陆续实施。
“如果有人告诉你:要么接受我们的话语权,要么成为美国第51个州,否则就让你经济崩溃——你会怎么反应?”尹大卫表示,“加拿大人对此当然愤怒。”
他强调,加拿大省级政府的“禁美酒”政策,是对美国加征关税的直接回应。
目前,包括卑诗省、魁北克省、新斯科舍省在内的多个省份,已暂停政府酒类商店对美国产葡萄酒的采购与销售。
“这是非常具体的反制行动,而非情绪表达。”尹大卫说,“我们没有攻击任何人,但不会对攻击我们的经济与主权坐视不理。”
据加拿大统计局数据,今年3月加拿大人驾车返回本国的总次数同比下降近32%,是自疫情以来最明显的跨境流动降幅之一。
同月,经由飞机返回的旅客数量也下降了13.5%。分析普遍认为,这一变化部分受到对美国产品和政策反感情绪的影响。
霍克斯特拉在发言中承认,加拿大部分省份限制美国产酒“对双边关系无益”,但仍坚持认为,加方做法“缺乏善意”。
面对“谁先难缠”的指控与反指,加拿大官方态度趋于冷静。
尹大卫呼吁民众坚持理性立场,支持本地经济,也要维护彼此关系。“普通美国人和加拿大人之间没有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政策层面的话语和行动。”
被公开捉奸后 两人消失 正宫酝酿大反击分走几千万 女方未离婚 老公家族背景显赫
那对在Coldplay演唱会上被“kiss cam”拍到的男女,现在太有名了。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了他们的婚外情。
男方是AI独角兽公司Astronomer的CEO 安迪·拜伦(Andy Byron),女方是公司HR高管克里斯汀·卡博特(Kristin Cabot)。不过,报应马上就来了,两人已经双双从公司消失。
他们先是被公司停职,随后拜伦宣布正式辞去CEO一职。
Astronomer公司在声明中说得很克制,却刀刀见血:
“我们的领导者应为行为树立榜样,但却并未做到。”
而卡博特这边干脆“跑路式消失”:
她的LinkedIn账号彻底注销,工作履历、照片、所有公开资料一夜清空。
曾经被拜伦大力称赞为“公司文化建设关键人物”的她,如今连个道歉都没留下。
不过,两人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出轨视频流出后,拜伦的妻子梅根·拜伦(Megan Byron) 没有发声,也没有对外控诉,但动作比什么都快。
她带着孩子第一时间搬离了两人位于马萨诸塞州诺斯伯勒(Northborough)、价值140万美元的房子,转而搬进了一套位于缅因州肯纳邦克(Kennebunk)的海边别墅。
这房子更气派,市场估值240万美元,总面积超过4000平方英尺。
她的姐姐莫拉(Maura)和数位家庭成员也已抵达,豪宅临时变成“家庭战时作战中心”,围绕这段婚姻的去留,正紧张磋商中。
Maura(左)、梅根(右)和她们的妈妈Patti(中)
就在搬离同一周,梅根在社交媒体上将姓氏悄悄改回娘家的姓——Kerrigan,还删掉了与拜伦的大部分合照。
一张曾经刷满点赞的家庭徒步照——父母与两个孩子挽手站在溪流前笑得灿烂,如今也已被移除。
更讽刺的是,这些照片不过拍摄于几个月前。
那时的拜伦还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侃侃而谈,为公司完成9300万美元融资兴奋不已。
而现在,他面对的,是潜在的离婚官司、高额赡养费、名誉损毁与企业声誉塌方的“四连击”。
现在Astronomer公司的估值大约是12亿美元,拜伦作为前CEO,手里有个1%-5%的股份是没的说,值个2000-7000万。
根据马萨诸塞州婚姻法,结婚七年以上就必须分割夫妻共同累积的任何财产。
屋外风平浪静,屋内针落可闻,梅根对渣男老公的大动作肯定就要来了。
再说女方卡博特。
之前说她离异单身,没想到马上就有人爆料:她之前离过婚,后来又结了,这次也是婚内出轨。
令人迷惑的是,她老公也身家不菲,还是豪门之后。只能说她跟拜伦是真爱了。
她老公名叫安德鲁·卡博特(Andrew Cabot),是美国精品朗姆酒品牌Privateer Rum的CEO。
卡博特家族是波士顿老牌的“布拉明贵族”(Brahmin aristocratic lineages)之一,能追溯到英国殖民者时期。
家族16世纪美国革命时就开始经营朗姆酒生意了,到现在积累的财富已经超过154亿美元。
这个家族在波士顿一直是个无人敢惹的存在,长期占据参议员位置,直到1952年被一个年轻人翻盘。而这人名叫约翰肯尼迪,也就是之后的美国总统。
今年2月,卡博特和丈夫还一起购入了一栋220万美元的新英格兰风格别墅。
短短几天,一个AI公司的高管上演了一幕活剧,表面的光鲜亮丽也难掩背后的龌龊。
真是应验了这句话:科技可以预测未来,AI可以分析大数据,但人心的bug,从来没法debug。
加拿大央行警告: 最早明年4月回调利率!普通家庭当房奴 全是投资者的锅!
低利率只是昙花一现
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警告称,随着利率开始上升,在过去一年多时间以来,因低利率影响产生的高水平家庭债务和房地产投资热潮可能会破坏加拿大的经济稳定。
加拿大央行副行长保罗•博奥德里(Paul Beaudry)11月23日在一次有关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演讲中说,那些竭尽全力进入爆火的房地产市场的加拿大人,正在面临不断增加的还贷成本。
过去一年,由于不少投机者买家涌入房产市场,迅速推高了房价,加剧了加拿大住房负担能力的问题,房地产市场回调的风险也在增加,接近难以控制的局面。
自疫情爆发以来,加拿大全国平均房价已涨约30%。
加拿大央行正在筹备加息,以应对急剧上升的通胀。加拿大10月份的通胀率达到18年来的最高点4.7%。央行预计,最早可能在明年4月份上调隔夜利率。从疫情爆发开始,央行的隔夜利率就一直维持在0.25%。
“家庭以极低的利率积累的高债务将伴随他们很长一段时间。与此同时,随着疫情的影响减弱,经济中的过剩产能得到充分吸收,预期利率必然上升,”博奥德里说。
“财政紧张的家庭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来吸收任何对他们收入的影响。许多人可能会大幅削减开支,以继续偿还债务。”
成了不折不扣的“房奴“。
加拿大的整体家庭债务状况好坏参半。一方面,加拿大人在疫情期间设法增加了储蓄,并偿还了信用卡债务,提高了信用额度。央行估计,自2020年至今,加拿大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平均节省了8300加元,拖欠债务或申请个人破产的家庭比例降至历史低点。
然而,与此同时,抵押贷款债务却在激增,疫情期间,除了对疫情的恐惧令不少人搬离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外,很多加拿大人也相信,购买不动产是稳妥的投资方式之一。
“最近几个季度新抵押贷款质量不断恶化,到今年年底,加拿大高负债家庭的比例可能会超过2019年的峰值。”
博德里指出,房地产投资者在这其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
这也是加拿大央行第一次公开点名批评他们在推高房价中扮演的角色。央行表示,自疫情爆发以来,投资者的购买量增加了100%,而首次购房者的购买量才增加了约45%。
但是投资者有富裕的钱还贷款,而首次购房者面对飙涨的高房价,大多数时候只能勉强进入市场,结果就是一旦利率升高,贷款债务对他们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而且也不利于市场回调,因为可能造成更大的风险,毕竟不是谁都能承受得起未来的,尤其是利率上的改变。
加拿大央行表示,他们正在做“大量工作来评估”投资者如何影响房地产的脆弱性。
在加拿大价格最高的两个市场多伦多和温哥华,投资者是主要参与者。仅在多伦多,近40%的公寓就被投资者拿走了。
而且由于大城市的房价过高,购房者只能选择在郊区或其他小城市的更便宜的市场,结果就是大城市的高房价也带动了周边小城市的房价。
房地产专家和经济学家一直难以量化投资者对房价的影响。许多人指出,投资者对新公寓大楼的涌入做出了贡献,因为开发商需要出售一定数量的公寓才能获得建设融资。
但是,大多数新共管公寓都是一居室或单间公寓,并不适合加拿大大多数家庭。
加拿大自由党在最近的竞选活动中承诺,将暂时冻结外国投资者购买住宅地产。他们还承诺,“在保护小型独立房东的同时”,将审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税收待遇。
崩溃! 近一半加拿大人拒绝圣诞节防疫! 室内疯狂扎堆狂欢 又抱又亲!
一大波疫情正在接近……
根据BC省府的数据,在刚刚过去的周末,BC省总共报告了1052例确诊病例,平均每天新增350例。
其中菲沙卫生局报告345例;温哥华沿岸卫生局报告125例;内陆卫生局报告227例;北方卫生局报告196例;温哥华岛卫生局报告159例。
在11月12日到18日的7天确诊病例中,突破性感染病例占40%。
目前全BC省共有3,132例活跃病例。
虽然加拿大的新冠疫情还没有结束,甚至第四波都没有出现持续性的下降,但是一项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大约一半的加拿大人计划在圣诞节假期聚会期间放弃社交距离,与朋友和家人握手、拥抱,甚至亲吻!
由加拿大市场和民意调查公司莱杰(Leger)和加通社合作开展的民意调查发现,45%的加拿大人表示,他们会在圣诞聚会和其他节日聚会上“用握手、拥抱或亲吻来问候他人”,这意味着在他们与他人之间将不存在2米左右的社交距离!
而且,现在室内聚会根本不被要求戴口罩,再不注意社交距离,最希望看到这一幕的大概只有Delta病毒吧?
在加拿大人口最多的安大略省,准备在圣诞节期间放弃社交距离的人数高达50%。
相比之下,在BC省,这个比例只有37%。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昨天,安省的627例新增确诊病例中,疫苗完全接种仍遭突破性感染的病例(286例)已经首次超过未接种感染者(282例)!
报告显示,在加拿大年轻人群体——18岁至34岁的人中,愿意在假期与亲朋好友拥抱的比例最高,为52%。
而现在加拿大各省确诊高升,入院率增加的也是这个年龄群体!
莱格执行副总裁克里斯蒂安·布尔克(Christian Bourque)认为,根据这个调查结果可以认为,加拿大人现在对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很有把握,甚至有些自负,只是因为他们接种了疫苗:“既然我们所有家里人都接种了疫苗,那还有什么问题?”
调查还显示,有49%的加拿大人非常乐观,承认他们根本不怕会不会感染病毒……
然而就在隔了一道大西洋的欧洲,第五波疫情才刚刚开始。
就在11月21日,法国政府发言人阿塔尔表示:“第五波疫情正以闪电速度蔓延。”他指出,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法国新增病例爆炸式增长了80%,感染发生率从每10万居民100人上升到164人。
目前,法国日增2.1万人确诊新冠,已累计11.8万人死亡!
为了减轻病毒传播的速度,法国已经决定——凡是65岁以上人群,没有接种3针新冠疫苗,健康证视作无效处理!从下个月起,50岁以上人群将开始接种第3针加强剂!
德国也已经连续多天单日新增病例超过5万例,7天新冠感染率每10万居民已达201人。
德国是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完整疫苗施打率仅68%。在某些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在ICU病房很快爆满的情况下,当局已经下令实施新的封锁措施,包括关闭圣诞市集。
德国等待接种疫苗的人群
据悉,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德国相对控制得比较好,还能接受邻国的重症病人,但近来形势发生逆转,医疗系统几近崩溃,患者等2小时等不来一张病床!
美国国务院已经发出最高的第4级警示令,警告民众禁止前往德国和丹麦旅行,“指出该国COVID-19程度非常高”。
另外,荷兰、波兰等国近日疫情反弹也在加剧。
欧洲的疫情还不是主要问题,目前各国间彻底放开边境和防疫限制的做法,加速了非常住人口在各国间的流动,扩大了病毒传播的途径,提高了民众感染的风险。
人类对新冠疫情不设防,认为只要接种疫苗就能高枕无忧,能免死,免进ICU……情况之危急,已经超过了过往三波疫情。
莱格的调查还显示,35%的人说他们会邀请没有完全接种疫苗的人到家里做客!只有47%的加拿大人确认,他们会在邀请人们参加节日聚会前询问对方是否接种了疫苗。
去年的圣诞节,很多人是在ZOOM上和亲朋好友聚会的
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计划找更多的朋友和家人一起庆祝圣诞和新年。
调查还显示,引入疫苗护照之后,有近两成(18%)的加拿大人计划跨省或跨国在假期期间看望朋友和家人,9%的人计划在假期乘飞机去度假,有51%的加拿大人认为疫情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
疫情根本都没有结束,就这样撒欢真的好吗?而且现实很残酷,完全接种两剂疫苗根本难以百分之百保护感染者不会死亡,尤其是对于身体条件本来就弱的老年人,比如美国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Colin Powell)。
科林·鲍威尔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在超过1.87亿已经完全接种疫苗的美国人中,有7,178人死亡!其中85%的人属于65岁或65岁以上年龄组。
加之加强剂疫苗和第二针之间还有6个月的限制,在接种加强剂疫苗之前的这段真空期里,会发生什么都说不好,更应当小心谨慎。
这项在网上开展的调查共有1547名加拿大人参与。
孩子偏瘫竟被误诊“扭伤”! 加拿大顶级儿童医院拒绝回应! 母亲急了“看不出来他动不了?!”
这是正确的态度吗?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位母亲爆料称,自己前几天带孩子去医院急诊看病,结果去了3家医院,看了6个医生,才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
34岁的萨娜·穆罕默德(Sana Mohammad)接受CBC Go Publi栏目采访时抱怨,说自己被急诊科医生们的敷衍弄得非常无语,没想到自己都能看出来的,非常显而易见的问题,医生们根本不走心不好好看。
她的儿子乌扎尔(Uzair)刚满11个月,两次在诊所中被医生诊断为手臂扭伤,但是实际上,他中风了,肢体部分瘫痪。
萨娜·穆罕默德和儿子
萨娜说,她理解婴儿中风是非常少见的事,但她认为医生也应该能看的出来,孩子的情况不可能是简单的扭伤。
“他的左半身完全不能活动。他的头向左倾斜,”她说:“他的左手紧握着,左手臂、左腿和脚都像没有知觉一样。”
这样的症状,即使在多伦多病童医院的医生们看来,只是需要更多的解释去证明自己错误的猜想。
这件事还要从头说起。
今年8月28日,孩子在地上爬着,并试图坐起来,但失去了平衡向后跌倒,头撞在地板上。
孩子大哭,不过萨娜和丈夫以为只是简单的摔伤,安慰了一番就忙别的事情去了。
但是很快,萨娜突然发现,孩子的左半侧身子有问题,似乎根本用不上力气。
他们赶紧把他送到附近的拉克里奇健康医院,医院急诊的医生诊断孩子是扭伤了。
然而两天后,孩子的情况没有改善。“他不吃也不玩,情绪很低落,他的左半身仍然没有任何动作。”
于是萨娜一家又换了一家更专业的医院,这次去的是多伦多病童医院。但是在那里,孩子还是“扭伤”。
顶级儿童医院也会犯错误
直到摔倒5天后,在萨娜一家的强烈要求下,第三家医院才给孩子做了CT扫描,结果显示孩子中风了。
然后一辆救护车和一支医疗队才从多伦多病童医院赶了过来,把孩子和母亲接了回去。
孩子后来被诊断为矿化血管病,即大脑中的血管僵硬而脆弱,轻微的头部损伤也会增加中风的风险。医生建议孩子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直到两岁,并接受康复治疗。并且以后也不能参加可能会跌倒的活动。
研究表明,在被送往加拿大医院急诊室的患者中,有10%至15%的人被误诊。哈利法克斯戴尔豪西医学院的帕特里克·克罗斯克里(Patrick Croskerry)博士说,急诊室最容易被误诊的疾病是心脏病、败血症和中风。
出现误诊问题的医生们已经往往在得出结论后,会觉得病人其实只是小问题,因此便不会进行更全面的检查,而是直接让他们回家找家庭医生跟进病情。
帕特里克称,疫情使得误诊的可能性更大。
而且,在误诊的问题上,婴幼儿存在更大的误诊率。
加拿大急诊医师协会(Canadian Association of Emergency Physicians)儿科部门负责人古林德·桑加(Gurinder Sangha)博士说,对于一个还不能清楚表达的孩子来说,确定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非常困难的。
“患者无法告诉你他们正在经历什么,这会大大增加误判率。”
“现在大家都(因为疫情)累了,”古林德说:“一线工作人员筋疲力尽,诊断工作也会变得更加困难。”
据古林德透露,今年10月份,他的急诊室的病人流量大约是正常水平的130%-140%,很多疫情期间不敢去医院看病的人,也在现在这个安全的时期跑去医院。
两家出现误诊的医院都没有接受CBC的采访,理由是为病人保密,即使病人都主动找上了媒体。也没有医院表示任何形式的道歉。
多伦多病童医院的一份给CBC的声明,可能是在找理由,称医院急诊科每年接待8.2万名患者,但是在过去20年里,只遇到过14例乌扎尔这样的病例。
由于耽误了孩子的病情,萨娜一家已经向安大略省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学院提出投诉。
坑人!4年暴涨74% 楼花开发商竟要求买家加钱 否则取消合同!
投资楼花需谨慎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升温,加之因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紧张,尤其是建材市场出现供不应求和通胀严重的问题,不少加拿大的房地产开发商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索拉雅·帕尔马(Soraya Palma)疫情前在安大略省巴里购买的第一套房,如今已经打好了地基,而且她也早就支付了4万加元的首付。但今年29岁的她现在别无选择,只能离开选择推出这个Townhouse楼花项目,带着从开发商手里拿回的钱离开。
索拉雅·帕尔马(Soraya Palma)
本来一切都好好的,虽然疫情耽误了楼花的进展吧,比如工期,但是好歹大楼已经开始建造了。
可以说,直到大楼破土动工的那一天,帕尔马才略微松了一口气。很多时候,购买楼花的买家最担心的,就是开发商暂停项目,不过只要楼开始建了就行。
然而,上周三,帕尔马收到一封开发商的邮件,要求她加钱。
这家叫“Pace Developments Inc.”的开发商称,他们从2020年3月7日起,就在逐步取消与之前客户签订的合同,虽然大楼已经开工,但是如果帕尔马不能多支付开发商10万加元,就还是拿着她的4万加元走吧。
项目动工前市府人员和开发商的合影
根据网上的介绍,PACE Developments Inc.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在大多伦多地区非常活跃,综合开发经验至少有30年。
“人们一直在寻找由这个开发商建造的房屋,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哲学宗旨。他们以敏锐的工匠精神和对客户服务的热情来对待他们所做的一切。他们对这些信念的承诺似乎正在奏效。这可能就是为什么他们是整个GTA中最杰出的总体规划社区建设者之一的原因。”
大公司热情是热情,但是说翻脸,也就翻脸了。
“这太可笑了,我现在彻底完蛋了,”帕尔马很难接受这样的结果。据她说,为了买房,她做出了太多的牺牲。她推迟了的婚礼,为了省钱而搬去和父母住在一起,因为疫情,她还被解雇了,她现在只能自己做点小买卖,然而现在房子也没了。
“10万加元可不是个小数,我只能放弃了。”
和帕尔玛一样受到影响的还有这处位于巴里的“Urban North Townhomes”项目的1期工程的另外70名客户。
项目由70个单位组成,都是Townhouse
虽然有像帕尔玛一样选择退出的客户,但是也有人选择乖乖交钱。虽然对开发商的邮件惊到,但是他们都接受了开发商的理由:
“由于我们无法控制的情况,我们的项目受到了新冠疫情的挑战。目前,无法按照卖家满意的条款为项目安排融资……很不幸,这将迫使项目供应商取消你们的买卖协议。”
Pace的总经理伊冯(Yvonne Sciavilla)告诉CBC News,公司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完成项目,主要是因为在疫情的影响下,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增加了60%。
该Townhouse项目的概念图
伊冯还甩锅称,要不是市府拖着不批项目,现在也不至于是这样的境况。
然而巴里市府却打脸表示,批准项目的时间在平均时间以内,不存在任何延误的问题。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虽然地处大多伦多地区的外围,但是巴里绝对是整个南安省中房价飙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2017年,Pace Development销售楼花的时候,平均房价才502,755加元,然而截止今年10月,平均房价已经增长到876,018加元,四年时间狂涨74%!
“他们就是想赚更多的钱,这是不对的,我们已经履行了合同,他们也该按照合同办事,”同样选择推出的玛格丽特·吉尼奥尔(Margaret Geniole)抱怨道。
玛格丽特签字当天,和老板在这处项目的标志下合影留念
老人家今年已经75岁了,本来在巴里买房是为了在小城市养老,为此他们还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搬去和女儿一起住。然而现在只能接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果。
因为他们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而且他们也没有钱请律师和开发商对簿公堂。
虽然看起来不公平,但CBC采访到的专家透露,开发商的这类做法很可能是合法的。在安大略省,很多地产项目的合同在施工前会允许开发商取消销售协议,要求更多资金,并在出现“不可避免”的情况(如疫))时推迟项目。
而且买家基本上被吃得死死的,如果真的想不开,去和开发商打官司,案子也会被搁置数年,花费更高。
“开发商的律师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才把合同做得天衣无缝。”当地房地产经纪大卫•弗莱明(David Fleming)解释道:“他们还拥有比你更雄厚的资金和更优秀的律师。”
加拿大华人大妈5年狂骗千万加元给儿子买房!汇丰银行不作为也被告上法庭
大家怎么看?
据Vancouversun报道,一位BC省法官证实,加拿大汇丰银行HSBC因涉嫌参与一桩涉案金额高达3000万加元的庞氏骗局,被卷入集体诉讼。
这起案件最早于2016年被曝光,被告是一名家住西温的60多的华人大妈谭某(Virginia Mary Tan)。
大妈一开始是靠融资款项向一些个人和小生意放短期的高利贷,还算是正经生意。
但是,从2011年,大妈在教堂中发现了财富密码。她经常借着去教堂的机会诈骗善良的教友,忽悠大家自己有特别好的投资项目,年化回报高达12%,最高能做到24%。
教友们对此都深信不疑,纷纷出钱。后来大妈自己骗还嫌忙不过来,居然还拉上自己的丈夫和儿子骗,结果从2011年到2015年疯狂卷走3000万加元。
“谭向我解释说,她提供的是过渡性融资,她只把钱借给她认识的人,这些人主要经营着企业,他们在政府工作,等着拿工资,十分保险。”
“她说,她几乎没有客户违约,正因为如此,她的投资非常安全。”
一位受害者——名为Jastram Properties Ltd.的公司回忆称,该公司总共向谭某和其家人投资了660万加元,但只拿回了180万加元。
被骗钱的受害者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手里有些闲钱,但是嫌正经投资项目收益太低,希望能大赚一笔,有的拿出家里积攒多年的积蓄,希望能一步登天。然而并没有人知道,新投资者的钱,一部分被拿去给老投资者支付本金和利息,另一部分则被谭某转移给自己的儿子,相继在素里、Fort St. John以及阳光海岸Sunshine Coast买了31套房产……
一直到2015年中,谭某的资金链断裂,这种拆西补东的庞氏骗局不灵了,只能停止支付大家。最后,随着谭某宣告破产,别说利息了,大家3000多万的本金也要不回来了。
据一些参与该项目的受害者称,自己当时还被谭某骗说去拉亲戚朋友参与,这样自己也能拿到谭某给的佣金,更何况本来就是“好事一桩”。
去教会的人能有什么坏心眼,结果越来越多的人的钱进入了谭某的腰包。
干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加拿大肯定能帮大家把钱要回来!
然而,另受害者们大跌眼球的是,2017年,谭某与BC证券委员会达成和解协议,承认了骗局的若干所作所为,承诺支付罚款300万加元。
当然,就像她当初承诺给受害者们的利息一样,因为宣告破产,300万加元的罚款也根本无从缴纳。
但是,这事不能就这样完了。大约有80名受害者发起了集体诉讼,将谭某和其家人,以及谭某的开户行汇丰银行一并告上法庭。
针对谭某、其丈夫和儿子的集体诉讼已经于上周和解,待赔偿的金额为350万加元。
对加拿大汇丰银行的集体诉讼,已经获得法官批准,正在审理当中。
根据法庭文件,在欺诈实施的最初三年,谭某都是通过汇丰银行的账户操纵该项目的。
不过汇丰表示,2013年发现了谭某的欺诈行为后,就赶紧和她断了联系。谭某之后将自己的银行业务转移到了其他机构,并继续欺诈了三年。
汇丰表示,自己早前并不知道谭某在操纵庞氏骗局。
但是诉讼认为,作为最早发现谭某欺诈行为的银行,仅仅终止和谭某的关系是不够的,银行有责任进行调查和咨询,并就谭某的欺诈行为向有关部门投诉,警告其他金融机构不要与谭某往来。但是很显然,HSBC没有选择承担这些义务,而是选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求自保。
HSBC则表示,这场针对银行的集体诉讼“新奇和危险”。
该案审理法官,BC最高法院法官杰弗里·戈梅里(Geoffrey Gomery)主持了正义,他表示,他没有被银行的论点说服,并作出了批准集体诉讼的裁决。
受害者一方对法院的态度表示欢迎,但同时也对警方居然不追究谭某的刑事责任感到不满。
针对HSBC银行额诉讼仍在进一步审理当中。
2021全球极端天灾频发 BC省洪水或成常态!留给人类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不要等到那一天真的到来才后悔!
下面这两张照片,仅仅相隔了不到5个月时间:
但是都发生在加拿大BC省,真的是“水深火热”。
在今年夏季的热浪袭击中,全BC省有超过其中仅大温地区就有140人不幸遇难。
位于弗雷泽峡谷(Fraser Canyon)的利顿(Lytton)镇常年气候湿润凉爽,6月份的平均最高温度通常保持在24摄氏度左右,但是2021年的6月27日,利顿的最高气温突然飙升到46.6°C,然后是47.9°C,48°C,最终在6月30日刷到了惊人的49.6°C。
当天晚上,利顿在一场森林大火中,被从地图上抹去。从发现首个浓烟后仅仅15分钟内,整个小镇沉入火海,这个曾经的旅游目的地,一瞬间变成了炼狱。
250人失去了家园,一位当地居民的父母,在慌乱逃命中,不幸双双被垮塌的电线杆砸死。
当时,利顿东部的梅里特(Merritt)设立了一个收容中心,救助惊慌失措的逃难人群们。
可是谁曾想到,4个半月后,梅里特这座小城自己也成了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疏散民众的那一个。
淹水前后的梅里特:
一个月的降雨量在一天内砸在梅里特,数千人被命令紧急撤离,从航拍的视频中能看到,梅里特超过一半的市区被洪水淹没。
所有当地居民都被通知前往其他地区的亲属家,没有亲属的居民则前往坎卢普斯或基洛纳。
而且,像夏季的高温气候一样,这次的洪涝灾害也几乎席卷了整个南部BC省。
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造成包括1号公路、3号公路、5号公路、11号公路、91号公路和99号公路部分或全部路段损毁、关闭,数百人被困在两头堵死的7号高速公路上,只能靠加拿大空军派遣直升机协助脱险。
99号高速公路还发生了多辆汽车被山体滑坡冲下悬崖的惨剧,皇家骑警已经在附近发现一具女性遇难者的遗体,虽然下落不明的人数和车辆总数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已知有两人失踪。
周二下午,继梅里特之后,考虑到,一旦如果巴罗镇泵站发生故障,水位将迅速上升,对生命构成重大风险,阿伯茨福德也宣布紧急疏散民众,要求居住在苏玛斯草原(Sumas Prairie)低洼地区的居民立即撤离。
周三早上,据消息人士透露,BC省政府正在考虑是否宣布全省进入紧急状态。
回望正在走入尾声的2021年,这一年中,自然灾害频发,多个国家遭遇天灾袭击。
不知道大家对7月份发生在欧洲国家的大洪水还有没有印象。2021年7月12日至15日期间,英国、德国西部和邻近的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都下了大雨。
其中,洪水在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阿尔韦勒县造成的损失最为惨重,当地河水上涨,许多建筑物坍塌,造成至少18人死亡。
除了已经确认的死亡人数外,洪水还导致部分国家大面积停电,强制疏散,并破坏了部分受灾地区基础设施和农业设施,尤其是德国基础设施的破坏相当严重。
之后便是中国的“7.20”河南暴雨,郑州国家站最大小时雨量达到了灾难级别的201.9毫米。郑州、漯河、开封、新乡、鹤壁、安阳等地由黄淮低涡主导的暴发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引发了极为罕见的特大水灾,1400多万人受灾。
同样在7月,印度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也发生了一系列洪水,水灾共造成209人死亡、8人失踪。马哈拉施特拉西部有13个县受影响,超过37.5万人已紧急疏散避难。
除了洪水外,2021年还至少发生了5起森林大火:
2021年7月28日,土耳其马纳夫加特爆发森林大火,随着火灾疯狂蔓延,土耳其有17个省受到影响。欧洲委员会和欧洲太空总署的哥白尼计划当地测得的最大日热强度约为20吉瓦,是之前记录的400%。
2021年8月9日,阿尔及利亚卡比利亚地区和其他地方陆续发生发生多起火灾,山火造成41名平民和28名士兵死亡。大部分士兵是在救援时被困大火后死亡。
同样在8月,法国和希腊在经历了史无前例的高温热浪席卷(47°C和46°C)后,也相继发生森林大火,造成无数民众失去家园,多人死伤。
所有这些惨剧并非无中生有,多数与现在的气候变化有关。
而且,据UBC气候科学家西蒙·唐纳透露,BC省这次的洪涝灾害,在未来可能会变得十分寻常。
据悉,造成BC省洪水的主要推手有两方面,其一是一种密集而狭窄且充满水分的,叫大气河流(Atmospheric River)的空气带。
大气河流可以输送令人难以置信的水蒸汽量——最多的时候甚至可以携带25倍密西西比河的水量。而当大气河流在登陆后,便会以雨或雪的形式释放这些水。
不过,大气河流并没有出现异常,是今年夏天的高温天气和森林大火,烧没了植被,并且也破坏了每年准备接受水分的土壤。而且,在这一轮洪水中,很多受影响的地区刚刚经历过降雪,过多的降雨又会增加雪融化的速度,结果已经被山火烤得半残得土壤,较往年吸收水分的能力十分有限,于是就造成地表的水分无处可去……
另外,西蒙也介绍称,高温使得灌木丛中的任何水分都被吸走,形成了类似于火绒的条件,使得火灾很容易发生并蔓延。
所有这一切都如同蝴蝶效应,一环接着一环,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并非是地球变得暖和,而是极端气候频发,温度的激烈改变。而在温度升高的问题上,加拿大更是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的两倍。
2020年刚刚被联合国记录为“有史以来最暖的三年之一”,到了2021年年初,寒潮却席卷了整个欧亚大陆。
日本札幌市在元旦的最高气温为零下8.9°C,是144年以来同日最冷的纪录。
1月7日,北京最低气温为零下19.6°C,是自1966年以来最冷冬季温度。
1月8日韩国首尔最低温为零下18.6度,是1986年以来的最低气温,是有纪录以来第二低……
看到这里,也许你已经明白,为什么我们的世界要召开气候会议,甚至中美两国会愿意携手应对气候问题。
“环保”两个字看起来简单,但是却和我们的家园,我们爱的人,以及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在这两个字的另一边,是恐惧,是灾难,是死亡,是流离失所。
现在我们所做的,或将要做的,与其说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不如说是为了我们的晚年。
当人类还在为环保议题争执不休的时候,地球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