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热点
Exclusive Content
惊险! 飞机引擎高空失灵 BC飞行员旅游胜地遇险情 113km/h高速坠海!
可以吹一辈子
上周末,加拿大BC省的飞行员麦克(Mike MacDonald)在墨西哥附近的海面上,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大逃亡。
他驾驶的小型飞机在执行任务时引擎突然失灵,坠入汹涌的加利福尼亚湾。面对巨浪和强风,麦克不仅成功迫降,还带着同伴安全脱险。
如今,他带着一身轻伤和一个传奇故事,准备返回家乡。这场惊险的经历,他可以吹上一辈子!
故事发生在上周六,麦克受雇驾驶一架单引擎小型飞机,载着一名海洋生物学家飞越加利福尼亚湾。他们的任务是从空中寻找并记录海洋动物的踪迹,比如鲸鱼、海豚等。
麦克笑着说:“我们得盯着海面,找动物,记下它们的位置和动向。”飞行进行了三个小时,一切顺利,可突然间,引擎发出一声怪响,然后彻底罢工。
“当时我同事还以为我在开玩笑,可这不是恶作剧,是真格的!”麦克回忆道。仪表盘上的指针疯狂跳动,飞机开始急速下降,距离海岸还远得看不到影子。
他迅速判断,唯一的生路就是迫降到海面上。时间紧迫,只剩不到三分钟准备。麦克一边安抚惊慌失措的同事,一边快速检查设备,试图重启引擎,但无济于事。他果断决定:只能硬着头皮撞向海面。
迫降的那一刻,飞机以每小时113公里的速度撞上波涛汹涌的海面,巨浪拍打着机身,白色浪花四溅,风声呼啸。
海水迅速涌入机舱,飞机开始下沉。所幸,麦克和同事迅速解开安全带,挣扎着爬出机舱,游到海面上。坠机冲击力巨大,但两人奇迹般地只受了轻微擦伤。
更幸运的是,一台海洋无线电设备从残骸中漂了出来,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麦克立刻用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联系到附近一艘潜水观光船。
对方火速赶到,将两人从冰冷的海水中捞起。随后,墨西哥海上救援队也抵达现场,将他们送往拉巴斯(La Paz)的医院接受治疗。
检查显示,麦克和同事只是有些皮外伤,连骨头都没断一根,堪称奇迹。
问到如何在生死关头保持冷静,麦克归功于多年的飞行训练和责任感。“我得对她负责,”他说,指的是同机的海洋生物学家,“如果只有我一个人,可能我会慌,但当时我满脑子只想着得让她平安回去。”
他坦言,训练让他在危机中像开了“自动驾驶”模式,迅速做出反应,连恐惧的时间都没有。
这场意外让麦克损失不小。飞机沉入海底,他的护照和其他随身物品也随之一同葬身鱼腹。目前,他正在墨西哥配合当地调查人员分析事故原因,等待新护照办理好后返回加拿大。
麦克自己也希望通过分享这段经历,呼吁所有私航飞行员定期进行严格的应急演练,并随身携带可靠的海事求救设备。
当他回到BC省的家中时,麦克无疑将带着一个终生难忘的故事,以及对生命新的感悟。
突发! 加拿大机场爆枪案 航站楼大乱! 10声枪响吓疯上万旅客 有人丧命! 大批航班延误!
早高峰赶飞机遇枪击
今天一大早,加拿大突发一场恐怖枪击案,一声声巨大的枪声响彻机场上空,警车封锁,交通堵爆,大批乘客目睹现场尖叫,有人死亡!
旅游旺季到来,即便是平日一大早,多伦多的皮尔逊机场也人来人往,很多人都赶着登机。
就在这个时候,接连的枪声传来,瞬间引发恐慌,机场大楼里的人不知道枪声究竟是从哪里传出来的,被吓得四处逃窜,生怕子弹下一秒就会击中自己。
他们不知道的是,机场外早就被大批警车封锁,堵得水泄不通。
目击民众西米克表示,自己今早来送朋友的机,结果刚下车就听见“至少10声巨响”,机场里的旅客被吓得魂飞魄散!
他离开的时候,看见一名男子躺在地上,头上和身上都在流血。
根据现场民众拍下的画面显示,机场航站楼的一座高架桥被堵死了,所有车辆动弹不得,着急赶飞机的人下车一看,都被惊呆了。
只见闪烁的警车灯在前面一字排开,挡住了前方去路,对面航站楼门口也被设了路障,所有车辆和行人都被禁止靠近!
可以看见,1号航站楼门口附近,数十辆紧急车辆停靠在路边,警灯闪烁,场面十分紧张,大家屏息看着眼前这一幕,不敢乱动。
在另一段视频中,还可以听到旁观者发出高声尖叫,一旁的警员迅速下车,奔赴现场。
据悉,今早7点之前,多伦多警方接到通报,说是1号航站楼出发楼层发现一名男子一直坐在一辆灰色SUV中不肯动,看起来“情绪失控”。
警方立即赶到现场,发现现场有2、3人围在一起吵架,警方沟通了10到15分钟无果。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男子突然掏出一把枪,枪口直指警方!
确定这名男子手持武器之后,警方立即升级行动,形势变得紧张,期间3名警察开枪,一声声枪声响起。
人们慌乱之中,就看见这辆车被警戒线包围了,后备箱被打开,里面放着一个自行车轮胎和一个儿童自行车头盔,地面散落着星巴克杯子和儿童座椅及其他个人物品。
这名男子的遗体就这么躺在地上,身上盖着黄色的塑料布,手脚露了出来,旁边是一只黑色行李箱和一件夹克。
目前,警方尚未公布死者身份,仅透露男子年龄为30岁,没有警方受伤,且这是一起“孤立事件”,对公众安全不构成威胁。
由于这起突发枪案,通往1号航站楼出发大厅的409高速公路都被关闭调查,前往机场方向发生拥堵,周边交通挤爆了,部分航班可能造成延误。
上午7点41分,900号机场快线也发出最新通知:由于紧急情况,巴士将绕行3号航站楼。
案发当时人就在机场的乘客克里斯(Chris Rhind)表示,自己在托运行李时,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巨大的爆裂声”,巨响让现场保安措手不及,大家都在张望,想探清楚发生什么事情。
金·乔纳森(Kim Jonathan)当时正与家人一起坐Uber抵达机场1号航站楼,准备搭加拿大航空的航班出门,结果突然听到附近传来“多声枪响”,然后就是一片死一般的寂静,还以为是自己起太早幻听。
他们一行人走进航站楼内部,一切如常,“里面非常平静,就像一个普通的清晨,等托运行李的时候,转头一看就发现出发楼层两边的坡道停满了紧急车辆。”
乔纳森这次出门与丈夫和两个孩子同行,“知道枪击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真的非常震惊,感激家人都平安无事,”
另一位乘客凯文·麦克劳克林(Kevin McLaughlin)表示,他大约是在早上7点30分坐机场快线巴士抵达的,下车就看到很多警察,1号航站楼外的交通被拦停。
“接近目的地的时候,我们感觉就很奇怪,现场有很多闪烁的警灯,明显是出了什么事。”
现阶段,多伦多特别调查小组已指派6名调查员和3名法证调查员介入,展开全面调查。
一大早的,这场机场枪案把不少人都吓懵了,加拿大枪案本来就比较少见,又发生在人流量较大的机场,引起不少人恐慌。
“这个时间是皮尔逊机场的早高峰,很多美国的航班起降,人流量非常大,最多可超过10万人。”
根据机场最新的航班起降告示,不少早上的班机出现延误。
加航败诉赔钱! 乘客将获$1000万赔偿 买过这些机票就能拿钱 快看看你有没有!
“钓鱼式定价”
加拿大航空公司(Air Canada)最近摊上大事了!魁北克上诉法院今天一锤定音,判加拿大航空(Air Canada)得掏出1000万加币,赔偿那些被“隐形收费”坑了的乘客。
这场官司打了整整15年,起因是加航在网上卖票时玩“价格障眼法”,标出的票价看着便宜,结果结账时一堆额外费用冒出来,让人措手不及。
这意味着过去曾购买机票的旅客们,现在可能有钱拿了!
这次事件要从2010年说起。当时蒙特利尔居民迈克尔·西拉斯(Michael Silas)在加航网站买机票时发现,自己最后支付的价格居然比网站最初显示的票价高出了124加元。
这多出来的钱主要是一些未事先标明的税费和燃油附加费,西拉斯认为这明显违反了魁北克省刚通过不久的消费者保护法,于是和消费者权益团体一起把加航告上了法庭。
一审法院当时的裁定有点意思。法院承认加航确实违法了,但觉得消费者并没有实际受到损害,所以不需要赔偿。不过,消费者们显然不服气,立即提出上诉。
今年4月,这桩官司出现了戏剧性的逆转。魁北克上诉法院法官朱迪斯·哈维(Judith Harvie)严厉批评加航,认为航空公司表现出“无知和松懈”,并且错误地认为自己无需遵守省级消费者保护法律,导致大量消费者无法准确了解票价的真正成本。
法官的裁决书措辞严厉,批评加航把自身商业利益置于消费者权益之上,行为严重且蓄意,因此必须通过惩罚性赔偿以示警戒。
哈维法官指出,加航的做法属于一种“钓鱼式定价”(bait and switch),先展示低票价吸引消费者,再在结账时加收各种额外费用,使消费者无法有效进行价格比较,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根据判决,加航需要支付1000万加元的赔偿金,平均下来,每位受影响的消费者可以拿到约14.45加元,只要他们在2010年6月30日至2012年2月8日期间购买过机票。
加航发言人彼得·菲茨帕特里克(Peter Fitzpatrick)表示,这次判决主要涉及的是联邦和省级法律在2012年前的一些解读分歧,而这些问题目前早已不存在。
但消费者联盟组织并不同意加航的说法,明确表示法院的判决并非只是“技术性问题”,而是严肃谴责了加航在票价透明方面的严重疏忽。
值得一提的是,加航近年还因类似问题惹来不少争议。比如,今年1月,加航开始对最低票价档次的乘客收取行李费,连随身携带的小型行李也需额外付费。
很多人认为这类层出不穷的附加费用是一种变相涨价,越来越不透明,引发了消费者对航空公司定价策略的强烈不满。
目前,加航正在考虑是否继续对这次裁决提出进一步上诉。消费者联盟也表示,虽然法庭判决了惩罚性赔偿,但未要求加航全额退还所有不当收取的费用,他们正在评估是否提出进一步的法律行动。
总而言之,这场官司不仅是对加航的一次严重警告,也再次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机票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注意票价细节,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那些曾经受影响的乘客们,记得关注后续消息,说不定马上就能收到赔偿金了!
疯了! 特朗普吃瘪 拿加拿大撒气 精准打击提高关税!? 12州集体起诉!
盯着加拿大不放?
继昨天特朗普“认怂”,说要降低对中国关税之后,有消息传出来,美国正在考虑再次让步——豁免汽车关税!
如果真的是这样,这将是特朗普在自己发起的全球关税战中的又一次让步!
据英国金融时报引援两位知情人士报道,说汽车制造行业遭受巨大压力,也在向白宫施压,特朗普才考虑退一步的。
现阶段,美国对所有进口美国的汽车产品征收25%的关税,5月3日还有个单独的25%汽车零部件关税。
北美汽车制造业高度一体化,特朗普也是想往死里搞,收个关税还得整个汽车和零部件分开征收。
加拿大的汽车行业已经因为关税受到极大打击,现在美国人也担心特朗普关税政策会推高美国汽车价格、扰乱供应链,掀起失业潮。
过去这一周,汽车企业高管们加大了对关税的批评力度,三番两次警告说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正在危及美国和欧洲的汽车产业”。
今天,白宫放出消息,说特朗普正在考虑豁免汽车制造商的部分美国关税,但可能会提高对加拿大汽车征收的25%关税!
被媒体问及此事时,特朗普表示:“现在还没有考虑,但未来可能会提高,我们其实不太希望加拿大为我们制造汽车。”
关税战开打到现在,别说别的国家吃不消了,美国人自己都快受不了了,一大堆网友破口大骂:这是想搞死自己人使的阴招吧?!
就在刚刚,美国12个州政府——纽约州、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州、康涅狄格州、特拉华州、伊利诺伊州、缅因州、明尼苏达州、新墨西哥州、俄勒冈州和佛蒙特州,正式在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诉讼,把特朗普政府告了!
这些地方政府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简直就是在“违法征税”,要求法院立即废止这些政策!
目前,这个诉讼已经正式立案,这12个州表示,特朗普征收关税已经超越总统职权了,严重侵害国会宪法职责。
此前,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森也就说要就关税问题起诉特朗普政府,指责他滥用关税政策的行为实属“违法”,是首个对特朗普关税“大棒”发起挑战的州政府。
全城警报狂响! 诡异棕雾笼罩如末日 神秘毒气吞噬 居民手机集体尖叫!
出门吸口毒气
就在刚刚,一股神秘的毒气笼罩了整座城市,成百上千居民手机警报狂响!
美国芝加哥,午后时分,人们结束午餐休息时间,正准备回去上班上课,就在这时,大家的手机突然集体炸响,不少人都接到警报。
有人表示,自己接到警报,说是芝加哥的空气质量指数飙到了405,着急地在网上发文:咋了这是?!我今天还能带孩子出门吗?这有多危险?
据报道,今天这座城市被“疑似有毒化学物质的烟雾”大片笼罩,空气污染指数达到“极端危险水平”!
从公开的空气质量监测图来看,确实有一片巨大的“有害空气云团”覆盖了整个芝加哥大都市区,空气质量指数高达500,这个数字是谷歌地图所显示的最高级别。
通常来说,空气质量指数达到500,就意味着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极高,已接近或超过监测系统的测量极限,一般只在大规模山火、火山爆发等极端自然灾害发生时才会出现。
那么,就究竟是什么样的“毒气团”,才触发了警报?
在社交平台X上,一名网友晒出自己手机收到的空气质量预警通知,内容明确警告称:“所有人暴露在这种空气中,都极有可能出现严重健康影响。”
还有网友住在芝加哥北郊的20 楼,看到湖面上空有一层褐色的东西,从北向南延伸。空气质量指数显示的是200多,但整个城市是400~500。
“几年前罗克福德发生火灾,我也看到了同样的棕色层。”
美东时间下午2点,城市空气监测数据显示芝加哥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为318 ppb(十亿分之一浓度单位)。
虽然318 ppb在户外空气中属于较低水平,但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10)浓度却令人震惊,触发谷歌地图空气质量追踪系统的最高级别警报。
据报导,芝加哥的PM10浓度高达669微克/立方米(µg/m³),严重超标,属于空气质量指数中的“有害”(Hazardous)等级,意味着所有人都面临严重的健康风险。
与此同时,苹果手机用户也收到了“重大警报”,警告居民当地空气“极度有害”。
当然,也有人抱持质疑态度,“除了苹果和谷歌,其他的软件和网站都没有响警报,估计是技术故障吧。”
今天芝加哥确实有几个地方火灾,但是没有重大火情。事实上,芝加哥一直以来就以空气质量不佳而闻名。
根据美国肺脏协会最新发布的《2023年空气状况报告》也指出,芝加哥在全美“臭氧污染”城市排名中位列第15位。
“自2000年以来,通过对交通运输、能源生产和工业排放的持续治理,美国大部分地区的臭氧污染水平有明显下降。”
目前,还不知道这次警报究竟是空气真的收到污染、还是系统出现报错,当局暂时也没有给出一个解释,但还是有很多居民感到不安,担心未来这几天的空气质量会持续变差。
由于空气污染指数突破安全上限,专家也建议市民尽量避免外出,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更应严加防护,必要时佩戴高等级防护口罩。
倒也不怪芝加哥人这么谨慎了,今年年初,美国各地连续多日出现雾霾,引发民众恐慌:美军这是又拿美国人当白老鼠搞实验?!
住在佛罗里达州的男子大卫(David Bamber)抱怨:“这些雾霾白茫茫一片,令街道的能见度非常低,还有一股奇怪的化学品气味…”
另一名蒙大拿州的网友莎拉(Sarah Smith)也表示,当时外面虽然在下雪,但一走出门还是可以感觉到有“一大团模糊的东西”在空气中,闻起来还有烧焦的塑料味。
甚至就站在外面吸了几口气、加个油,回到家就开始莫名其妙咳嗽和发烧。
“不到一个小时,我就开始打喷嚏,眼睛也肿胀起来,我感觉自己感冒了,胃也开始痉挛。”
突发! 6.2级强震 236伤! 数百人跳楼生死瞬间 大地狂晃100+次 “公寓像被扔进搅拌机”
只是"大地一次咳嗽"
2025年这才过了4个月不到,就已经接连发生了好几场强震,夺命上千条,大地开启“狂震模式”,震惊世界的“末日级灾难”脚步似乎渐近。
就在今天,土耳其突发6.2级强震,最大城市伊斯坦堡及周边地区被狠狠撼动,民众拼了命四散逃窜,涌上街头,目前已有236人受伤!其中很多人是跳楼受伤的!
这场最新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今天中午12点13分,分了3波,首次地震袭击了锡利夫里区海岸。
36分钟后,同一地点再次剧烈震动,这次规模大到6.2级!属于强震范围!
又过了2分钟,当地时间12点51分,第三场地震袭击了伊斯坦堡的大切克梅杰区,规模为4.4。
美国地质调查局表示,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属于浅层地震。
三场地震的震央都在马尔马拉海(Sea of Marmara),周边有大量的滨海城市,包括首都伊斯坦堡,378栋建筑受损!
强烈震动持续了13秒,此后还接连发生了100多次余震,其中最高震级为5.9级!
许多居民第一时间从各大建筑物中蜂拥而出,狂奔上街,就怕跑慢了,下一秒就被活埋了。
有民众因为惊恐直接从2楼阳台上跳下来,结果受伤,随后被送医治疗。
BBC记者盖林(Orla Guerin)刚好当时人就在伊斯坦堡欧洲侧的社区,地震发生当时立即就从大楼里冲了出来,“我在自己的公寓里感觉非常明显”。
回想到地震当时的情景,盖林描述道:“整栋建筑都在摇晃,我先在里面躲了几秒钟,但意识到震动持续时,就立即冲出了大楼。一位邻居说,她家的灯都被震掉到了地上”
伊斯坦堡的街道上,率先逃出来的居民们仅仅抱在一起,瑟瑟发抖,大家尽量寻找原理建筑物的空地,生怕下一秒地震再次袭来,自己就会被废墟瓦砾淹没,惊魂未定。
“我在伊斯坦堡生活的6年里,我从未感到像这次一样强烈的地震。”
健身教练莱拉·乌恰尔住在20楼的公寓,“我们像被扔进搅拌机!所有东西猛然砸向墙壁,根本站不稳,起初还以为是炸弹袭击。”
住在3楼的居民塞诺尔·萨里回忆,“听到轰隆声时,我抓起两个孩子就从楼梯冲下去。现在虽然回家了,但谁还睡得着?”
曾经历过2023年惨烈大地震的父亲詹·博兹泰佩表示,“这次晃动比上次弱了,但孩子们依旧被吓哭,我们带着应急包,去公园搭帐篷过夜,是不敢再有屋顶的地方睡觉了。”
6.2级强震发生当时,新闻节目《CNN Türk》正好在现场直播,完整地拍下了全过程,女主播博兹别奥卢冷静的表现也引起网友关注,
当时,棚内一度陷入短暂停顿,大家都被突如其来的晃动给震惊住了,不敢乱动,这时博兹别奥卢冷静向观众说道:“地震了!现在是非常强烈的地震!”
只见她努力保持镇定,继续补充:“我们在伊斯坦堡明显感受到强震,大家保持冷静。我们在摄影棚里能感觉到很强烈的震动,规模应该相当大。”
在这间隙,博兹别奥卢还请同事帮忙联络自己的母亲,挂念亲人安危,想确保他们都平安。
2023年,土耳其南部发生毁灭性地震,当局这次反应十分迅速。
12点49分地震的,55分就启动了应急模式,开放体育馆和清真寺作为避难所;所有学校紧急关闭,操场作为临时露营场;燃气公司立即切断高风险区域的供气。
强震袭来,许多民众都收拾家当,准备暂时逃离灾区,加油站一下子就爆满了,超市里的瓶装水和罐头食品也被抢购一空。
此次地震位于北安纳托利亚断裂带上,专家表示这次震动算是“大地一次轻轻咳嗽罢了”,这个地带每250年就会发生一次7.5级以上强震。
上一次这里发生大规模地震,是在1766年。也就是说,能量已经继续了258年!随时发生都不奇怪。
根据预测模型,未来30年内,伊斯坦布尔发生7级以上地震概率72%!如果发生7.5级地震,预计会有4.5万栋建筑倒塌,死伤不计其数!
2023年土耳其7.8级强震,夺走5.3万条鲜活的生命,30万建筑被震毁,经济损失高达1000万亿。
相较之下,6.2级地震确实算是“咳嗽”了,虽然是浅层地震,但目前尚未出现死亡(后续可能会更新)。
市长表示,这座城市横跨欧亚大陆,又位于断层之上,“我们不是在预测灾难,而是为必然到来的灾难做准备!”
惊! 莫德纳3个月就能推出强化疫苗! 加拿大人完全接种后可以干什么 谭博士这样说!
“未来或要长期注射新冠加强针!
在6月22日的加拿大疫情发布会上,首席卫生官谭咏诗博士警告大家:
“疫苗并非万无一失,我们还不能取消新冠防疫措施。”
谭博士表示,即使完全接种了疫苗,仍然需要评估风险。
加拿大卫生部正在研究为完全接种的人们提供一个“风险评估工具”,可以让加拿大人了解,接种后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什么。
“这不是一个非错即对的事,这取决于每个人自身的情况,以及他们所居住的区域,进行风险评估。”
因此,谭医生认为给出的建议将是让人们进行自我风险评估,问自己如下的问题:
● 打了一针,两针疫苗还是没打?
● 自己是否有潜在的身体健康问题?
● 外出会遇到的人是否打了疫苗?
● 去的地方是室外还是室内?
● Delta变种的风险如何?
用这些问题再来评估是否应该放松防疫措施。
另外,谭博士还表示,Delta变种增加了新的感染风险,疫苗并非100%有效。
不过,针对这一点,莫德纳科技制药公司好像已经有了答案。
近日,美联社报道,莫德纳公司将在未来推出强化疫苗,以针对变种病毒,最快只需要3个月的时间。
本次,美联社代表广大民众问了几个受关注的问题。
问:未来是否需要注射Covid-19的加强针(BOOSTER SHOTS)?
答:我相信会有一个长期的加强针需求。
谨慎地说,我们都不希望在明年11月我们再来一次封国抗疫。我们一直在更新我们的疫苗,以确保它能让这个世界转起来。
并且,我们计划将在2021年第四季度提供的变种强化疫苗(variant booster)。
问:开发新的疫苗来对抗变种需要多长时间?
答:第一个版本的疫苗,我们在大约用了五个月内就完成了,但我们必须进行大量的临床试验。我们现在不需要这样做了。对于针对新冠变种的加强疫苗,我们可以在大约三个月内完成。
问:是什么让mRNA如此有用?
答:mRNA实际上只是一本说明书。它不再是制造的药品,它是对你身体的指示。我们可以把我们想要的任何东西放进那本说明书,告诉它要做什么,例如COVID-19病毒上突刺蛋白。如果你想改变这个突刺蛋白,你只需剪切和粘贴。
问:mRNA还能治疗什么?
答:没有什么疾病是我们最终无法克服的。
问:你们正在研究什么?
病毒(疫苗),如流感和巨细胞病毒,以及其他难以攻克的病毒,如艾滋病毒。我们还有癌症和心脏病方面的项目。
问:莫德纳公司会在接下来的10年里做些什么?
答:我们将专注于癌症、传染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癌症方面,我们有几个处于中期研究阶段的项目。我们正在努力防止黑色素瘤的复发。我们正在与阿斯利康合作开发可以注射给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人的mRNA,以培养心脏细胞。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那将是变革性的。
加拿大入境措施放宽 可免除隔离! 这几点要注意 违者重罚$75万!
好消息!加拿大政府在今天宣布,从7月5日开始,对完全接种了新冠疫苗的赴加旅客的限制将被放宽。
两周后,完全接种两针疫苗的加拿大人在入境加拿大时,只需要新冠检测结果呈阴性,就可以免去强制隔离!
最新政策变动
从东部时间7月5日晚上11:59开始,完全接种疫苗的加拿大公民以及永久居民入境后,如果满足条件,那么将可以免去14天的检疫隔离。
如果是乘坐飞机入境加拿大,同样,不用再去政府授权的酒店中进行隔离。
对于所有想要入境加拿大的旅客,不管打没打疫苗,都需要向海关告知他们的疫苗接种情况。
旅客需要提供他们接种疫苗的品牌名称,接种日期,以及接种了多少剂。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新冠疫苗都能够得到豁免的,只有目前在加拿大批准使用的4款疫苗才行,也就是辉瑞,莫德纳,牛津阿斯利康,以及强生疫苗。
随着加拿大对其他疫苗进行的研究,这份疫苗清单在未来可能会扩大。
除此之外,想要跳过隔离,还需要在入境前至少 14 天完全接种了两剂疫苗才行。
如果旅客已经打完了两剂加拿大批准的疫苗,入境时还需要提供在抵达前72小时内的新冠病毒测试阴性证明,并在抵达后将进行第二次测试。
旅客在入境时依旧需要给出详细的隔离计划,以防抵达时测试结果呈阳性。
对于那些没有资格接种疫苗的人,比方说 12 岁以下的儿童,仍然面临着旅行限制。
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将可以免于强制酒店隔离,但是仍然需要在家隔离14天,并在回家8天后进行新冠检测。
如何申请检疫豁免?
联邦政府表示,对于想要获得检疫豁免,以及在抵达后减少检测要求的人,需要提供他们的疫苗接种证据。
旅客将必须上传英语或法语文件(或经认证的翻译件)到ArriveCAN应用程序,来提供他们接种疫苗的证据,这点必须要在抵达加拿大边境之前完成。
政府表示,关于需要哪些信息,以及如何向应用程序上传信息的更多细节,将在7月5日之前公布。旅客还将需要拥有最新的ArriveCAN应用程序,该程序也将在届时发布。
除了上传文件到应用程序上,旅客还需要保留一份他们的疫苗接种文件(纸质或电子),以便在边境进行核实。这份文件在入境加拿大后,必须要保留两个星期,使用翻译件的人也被要求保留其原始文件。
如果你想要在新政策上钻空子,最好还是早点打消这个念头,因为政府今天表示,任何提交有关疫苗接种状况的虚假信息的人,都可能被处以最高 750,000加币的罚款或面临六个月的监禁,甚至可能两者兼施。
加拿大人仍不鼓励非必要的旅行
虽然联邦政府已经制定了第一阶段放宽旅行限制的细节,但仍在敦促加拿大人避免非必要的旅行。
公共安全部长布莱尔(Bill Blair)表示:“尽管新冠病例呈下降趋势,全国各地的疫苗接种工作进展顺利,未来看起来比之前都要光明,但我们不能放松警惕。”
对未完全接种疫苗的旅客,边境措施没有发生变化,对包括美国公民在内的外国公民的旅行限制,至少在7月21日之前仍然有效。
对于最近需要出入境加拿大的朋友们来说,如今的当务之急,就是早日接种完疫苗。
警钟敲响! 加拿大Delta毒株激增66% 这省11天感染增10倍! 专家: 恐影响9月开学!
糟糕!
北美新冠疫情放缓,各省各州,解封的解封,重启的重启,不少人开始蠢蠢欲动,吵着要重开两国边界。
本周五(6月18日),加拿大联邦公共安全部长宣布——将加拿大和美国边界封锁令延长一个月,至7月21日,确定不开!
对于重开边界这件事情,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的态度还是较为谨慎的。
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他坚持加拿大需要在满足了首剂新冠疫苗接种率达75%、完全接种率达至少20%的条件后,才考虑取消边境限制措施。
他虽然也理解人们想要回归正常生活的心理,但现在允许人们自由旅行,很可能会导致新一波疫情出现。
“现在我们还没有摆脱这场大流行,全国各地病例不断出现。希望大家知道,我们在开始放松限制之前,需要达到一定的目标。即使是完全接种了新冠疫苗的人,依然可以将病毒传播给未接种者。”
公共服务和采购部长安妮塔·阿南德 (Anita Anand) 在今天宣布,加拿大有望在7月底之前收到新冠疫苗共6800万剂,足以为全国3320万12岁以上的加拿大人接种2剂新冠疫苗!
此前,加拿大政府预计在8月份前为75%符合条件的人接种疫苗。现在莫德纳疫苗供应量也恢复了,预计可以在6月底、7月初再注射1100万剂。
截至目前为止,现已有四分之三符合条件的加拿大人接种1剂疫苗,不到五分之一的人完全接种。
联邦首席公共卫生官谭咏诗(Theresa Tam)表示,有迹象表明,第1剂疫苗的接种速度正在放缓。
现在,加拿大将开始从大规模疫苗接种转向更有针对性的工作,为难以获得疫苗或犹豫不决的人提供疫苗!
特鲁多:牛津疫苗接种者旅行不受限
根据国家免疫咨询委员会的最新指南,加拿大建议第2剂牛津疫苗改打mRNA疫苗,且2剂mRNA疫苗最好为同款疫苗,引起不少人恐慌。本周五,特鲁多透露联邦政府正在研究疫苗护照,有望在今年秋天推出。
对此,特鲁多在今天也做出保证——加拿大正在与美国和其他国家可合作,确保接种了牛津疫苗的人在以后出国旅行时不会遇到任何障碍!
由于牛津疫苗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批准安全使用的,美国部分地区就曾表示只认证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疫苗,即辉瑞疫苗、莫德纳疫苗和强生疫苗。
目前,美国政府还没有强制要求入境旅客出示疫苗接种证明。
安省:疫苗预约遭取消
本周五,安大略省药剂师协会表示免疫咨询委员会的建议让不少安省人纷纷取消原有的牛津疫苗预约,导致剩余剂量最终可能会被浪费掉!
目前,安省并没有宣布跟进联邦的建议,想接种牛津的人还是可以接种。协会首席执行官贾斯汀·贝茨表示,“如果人们不接种牛津疫苗,它就会被放在冰箱里,直到过期,这太可惜了。”
现在安省的剩余牛津疫苗剂量为约 16万剂,省民可通过药房和保健机构预约注射。
省卫生部长克里斯汀·埃利奥特 (Christine Elliott) 的发言人亚历山德拉·希尔肯 (Alexandra Hilkene)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如果您第1剂打的是牛津,可以安全地继续选择牛津,也可选择莫德纳或辉瑞。为了最大限度防止新冠病毒和Delta毒株传播,人们应尽快接种疫苗,并在符合条件时预约第2剂。”
在多伦多,许多市民也因为这样而陷入混乱。
多伦多Junction Chemist 药房的老板Barbara Violo表示,很多人打电话来问,“很多人都因为不得不做出决定而感到非常紧张”。一家Pharmasave的老板Kyro Maseh也表示,药店现在需要更多的mRNA 疫苗供应,满足需求。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有资格接种第2剂疫苗,多伦多将在未来两周内增加90,000个新疫苗预约。
谭咏诗:加拿大Delta毒株激增66%
正当人们因疫苗而混乱不已之时,Delta毒株已经抓紧了机会,迅速蔓延。
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谭咏诗透露,截至18日,加拿大10省1区已经累计发现Delta毒株确诊病例2000例以上!本周确诊病例人数激增66%!
就在3天前,联邦公共卫生局给出的数字还是1187例。
Delta毒株现在已经是英国的主流病株,主要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传播,比Alpha毒株传染力高1.5倍。
虽然现在加拿大的主流病株还是Alpha毒株,但未来走向会怎么样还不知道。
曼省:变异病毒恐影响复学
本周五,曼尼托巴省有医学专家发出警告——Delta毒株有可能会影响今年秋天全省校园重新开放!
他们指出,现在距离9月份开学只有大概80天的时间了,全省未接种新冠疫苗的12岁儿童有超过21.1万人;已经接种了疫苗的12岁以上青少年人群,只打了1针,对Delta毒株还不足以形成保护力。
省府在指定重启计划时,并没有将Delta毒株纳入考虑范畴,有可能会影响解封。专家们提醒省府,防止第四波疫情,疫苗接种和接触者追踪是关键,并呼吁政府建立新的公共卫生模型,将 Delta毒株涵括在内,重新考虑。
“省民们需要明白,再多几个月保持警惕和谨慎是至关重要的。”
过去11天内,曼省的Delta毒株确诊病例已经增加了10倍!
“Delta毒株的传染性是Alpha (B.1.1.7) 菌株的2倍,住院可能性是其2倍,且它对单剂疫苗的抵抗力更强。新冠病毒不会消失,第四波和第五波疫情也可能存在。”
阿省:7月1日全面解封
在众多谨慎的声音中,先前医院爆发Delta毒株疫情的阿尔伯塔省算是“逆向操作”——省长杰森·肯尼在今天宣布7月1日取消剩下的公共卫生措施,开启第三阶段解封!
阿省也将成为加拿大全国第一个取消所有新冠限制措施的省份!
数据显示,现在已有70.2%的12岁及以上人口已接种至少1剂疫苗。
“多亏了疫苗和数百万受到保护的阿尔伯塔人,我们终于在这新冠疫情中占上风,可以安全地开放全省!”
现阶段,阿省已重新开放大部分商业活动,但大部分地方客流量受限。一旦宣布解封,阿省的婚葬礼将没有限制;也不再禁止室内社交聚会、健身房、运动活动;餐厅、零售店或礼拜场所不再有容量限制;开放非必要旅行;公共室内空间的强制口罩令也将结束;仅保留长照中心的防疫措施。
一些医生警告,该省需要更多人接种第2剂疫苗,才能更好地防止Delta毒株散播。
混乱! 加拿大更改接种建议 恐停打牛津! 打完1剂辉瑞的人注意! Delta疫情热区扩大!
慌!
Delta毒株开始在加拿大蔓延,就在今天,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爆发疫情的医院出现2名死亡病例,其中1人已经完全接种新冠疫苗,拉响了警报。
变种病毒越来越凶,加拿大将希望寄托在了新冠疫苗上,争取为更多人接种完2剂疫苗。
然而,加拿大在疫苗接种指导工作却一变再变,让不少人摸不清头脑。
就在本周四(6月17日),国家免疫咨询委员会 (NACI)再次更改了新冠疫苗接种建议——
第1剂牛津疫苗的人,第2剂应该接种辉瑞或莫德纳疫苗!
在大多数情况下,各省份应该停止接种牛津疫苗,即使是第2剂!
第1剂接种了mRNA疫苗的人,第2剂最好接种同种疫苗!
联邦首席卫生官谭咏诗(Theresa Tam)表示,在综合考虑了牛津疫苗血栓副作用和加拿大牛津疫苗剂量的因素后,专家认定牛津疫苗和mRNA疫苗混合接种后,人体可以产生“更好的免疫反应”,且“越来越多研究表示混合接种是安全的。
先前,由于国内连续出现接种牛津疫苗后发生血栓的病例,加拿大就已经表明混打牛津疫苗是安全的,不同mRNA疫苗混打也是安全的。
事实上,已经接种1剂牛津疫苗的人,即使被告知可在牛津和辉瑞之间选择,还是很多人选择接种牛津;而第1剂接种了mRNA疫苗的人,也开始慢慢接受混打的方式。
现在NACI再次更改建议,有让不少人感到混乱。牛津疫苗究竟还安不安全?如果第1剂打了辉瑞,第2剂打了莫德纳怎么办?
对此,咨询委员会也做出了说明,已经完全接种2剂牛津疫苗的人不必担心,因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保护力,可防止人们感染后发展成重症。”
截至 6月5日,已有 210 万加拿大人接种了1剂牛津疫苗,15,186人接种了2剂,还有约60万剂没有使用。6月11日以来,在7,408起出现不良副作用的报告中,1,565起被认为是“严重的”。
蒙特利尔流行病学家Christopher Labos在记者会上承认,卫生部在牛津疫苗的使用问题上存在沟通失误。
一开始,专家了解到接种完1剂疫苗之后,人们可能会出现血栓副作用,但根据最新研究和案例,第2剂牛津之后也存在血栓风险,虽然比第1剂的发生率低,但是可能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因此决定喊停。
除此之外,就在6月初,NACI才表示,辉瑞和莫德纳疫苗可安全混合接种,现在又建议每个人都应该接种同一种mRNA疫苗。
谭咏诗说道,“NACI现在建议任何接种了1剂mRNA疫苗的人,第2剂应该选择相同的疫苗。”
说了这么多,NACI现在所建议的,就是尽可能接种2剂相同的mRNA疫苗。
也就在今天,加拿大疫苗分配指挥官克里斯塔·布罗迪 (Krista Brodie)透露,到这个月底,加拿大将收到950万剂新冠疫苗,包括今天早上美国宣布多捐赠的100万剂,比政府预计的多150万剂!
“疫苗供应正在迅速增加。”联邦卫生官员表示,本周计划到货的疫苗数量将超过2021年前三个月的数量,包括 240 万剂辉瑞和 850万剂莫德纳,“本周是自2020年12月以来出货量和交付量的最高水平的一周。”
加拿大之所以加快疫苗接种工作,一方面是为了重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内的Delta毒株开始变大。
今天,安大略省卫生厅宣布本省Delta毒株热区扩大,将更多地区划分到热点名单!
截至今天为止,汉米尔顿、Simcoe-Muskoka 和达勒姆地区、多伦多、皮尔地区、滑铁卢、惠灵顿、荷顿地区和约克地区全部被列入“Delta毒株热点地区”,感染率不断升高。
从下周开始,热点地区的成年居民将按日期优先预约并接种第2剂疫苗!
同时,昨日爆出严重疫情的北部Kashechewan First Nation原住民社区也已被完全封锁,积极应对,但今天还是新增了9宗病例,1800人中有210人是活跃病例,确诊居民被直升机送往安省金斯敦的医院隔离治疗。
面对Delta毒株的威胁,加拿大也丝毫不敢放松。
就在这个时候,美国方面催促重开两国边境的声音却越来越高。政府间事务部长多米尼克·勒布朗 (Dominic LeBlanc) 本周表示,政府将在21日封锁令到期前就“分阶段”重新开放的问题进行讨论。
警报! 加拿大突爆138儿童感染新冠 最小的才7周! 民众凌晨1点排队 抢打疫苗!
又亮红灯!
加拿大疫情整体出现下降趋势,全国首剂新冠疫苗接种率世界排名第一,解封已经成为大多数省份的大趋势。
然而,近期不断有迹象表明——新冠疫情还没完全结束,新一波病毒还在路上。先是渥太华废水中新冠病毒含量上升,还包括了Delta毒株,值得警惕。
本周三(6月16日)下午,安大略省北部又传出新一波疫情正在肆虐的消息,而且感染者大多是儿童!
据当地卫生局表示,暴发疫情的是位于安省被捕的原住民社区Kashechewan First Nation,这个仅有2245居民的偏远社区,138名儿童感染!现有活跃病例232宗,占了全国原住民活跃病例的25%!
卫生官员表示,由于目前新冠疫苗仅限12岁及以上人群接种,这个社区内的大部分新增病例都是12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其中包括2名婴儿,一名才7周大,另一人4个月大!
在这个社区中,约65%的活跃病例是17岁以下人群。
为了最快时间控制疫情,目前加拿大联邦政府已经紧急派出了15名军人和15名护士,上前线帮助支援应对。
现在社区内唯一的杂货店也已经强制关闭,由16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为居民分发食物和日常用品,整个社区进入封锁模式,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为了缓解医疗系统压力,政府也已经发放了帐篷,用来隔离感染者。
加拿大原住民服务部公共卫生首席医疗官 Tom Wong表示,与前两波疫情不同,这一次社区疫情爆发,老年人口种的高疫苗接种率形成了某种“防火墙”,新增感染者多为未接种疫苗的人。
2、3月份,安省北部的31和偏远社区都开设了疫苗接种诊所,但这个小区内还有26%的成年人及17岁以下的人没有打疫苗,现在大部分都被感染了。
“新冠病毒已经向野火一样,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蔓延开来!这也是对其他社区的一个警告!”
早期数据表明,未注射疫苗者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8倍!
目前,医疗团队正在开展紧急疫苗工作,为还没有接种的疫苗的12至18岁人群打针。
加拿大土著服务部长马克·米勒预计,未来这个小区将迎来“艰难的一周”,“尽管每个人都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这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社区”,目前已经有约十分之一的居民感染了新冠病毒。
就在Delta毒株威胁蔓延之际,加拿大各个省份出尽新招,为人们接种新冠疫苗。
魁北克省
目前,魁省大部分地区已经从红区转为橘区,甚至绿区,政府正在开始开展第2剂疫苗的接种工作。今天,省卫生部宣布省内部分疫苗接种诊所可以开放无预定接种服务!
安大略省
近日,安省多伦多市宣布推出流动新冠疫苗接种诊所,加快第2剂疫苗的注射工作。消息一出,不少市民就已经连夜排队!
有人甚至从凌晨1点半就开始在诊所外面排队等候,等待5个小时,只为了接种第2剂疫苗。
阿尔伯塔省
在最新公告中,阿尔伯塔省政府宣布——已经完全接种了新冠疫苗的省民,将有机会赢得100万元的“疫苗彩票”、WestJet和加拿大航空的假期套餐及其他奖品。
省长杰森·肯尼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阿省政府正在尽一切努力鼓励阿尔伯塔人接种疫苗,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夏季全面开放。”
突发! 加拿大重启夏天计划或有变! 这3地Delta毒株成威胁! 30万强生疫苗遭退货!
小心谨慎!
随着越来越多人接种新冠疫苗,加拿大的接种人口比例也开始上升。
本周二(6月15日),加拿大正式赶超英国和以色列,成为世界上接种首剂新冠疫苗接种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
联邦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为止,已经有74%符合条件的加拿大人接种了至少1剂新冠疫苗!
首席卫生官谭咏诗(Theresa Tam)表示,全国已有约3800万人接种1剂新冠疫苗,注射疫苗超2900万剂!
虽然加拿大完全接种人口比例仍然落后,仅为13%,与英国、智利和英国差了一大段距离,但目前疫苗供应两充足,预计将在未来加快接种速度。
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谭咏诗透露,本国新冠疫情也有显著好转,每日新增不到1500例确诊,“这些积极的趋势让我们非常乐观,说明我们有机会战胜这种病毒!”
随着疫苗供应增加,许多省份现在已经开始接种第2剂疫苗,加拿大也即将实现首个全国疫苗接种目标!
按照4、5月份公布的预测模型,当加拿大75%的12岁及以上人口接种至少1剂疫苗,且20%人口完全接种,各省可以开始安全放宽限制措施。
然而就在今天,谭咏诗话锋一转,暗示加拿大疫苗接种目标和计划有可能会有变化,提醒所有人注意目前的解封标准或许不够高。
由于加拿大多地开始显现出Delta毒株病例激增的迹象,目前的疫苗接种率目标可能形不成保护!
她表示,加拿大必须再次加大疫苗接种力度,“原先的模型并没有将Delta毒株纳入考虑范围,如果将Delta毒株放进模型分析,加拿大需要更高的疫苗接种覆盖率,才能更好地防止新冠住院人数上升,卫生保健系统不受影响!”
数据表明,单剂疫苗的效果不如2剂好,她敦促所有人尽快完成疫苗接种。
事实上,Delta毒株的威胁已经不仅仅限于安大略省了。
阿尔伯塔省
在卡尔加里医院爆出10例完全接种疫苗医护感染Delta毒株之后,阿尔伯塔省的Delta毒株确诊病例正在缓慢增长,自6月1日以来已累计292人感染!
省卫生部今日表明,Delta毒株的传播能力比原始病株高60%,住院率翻一倍,“病例正在呈指数级增长,如果我们在现在不采取任何措施,全省将迎来第4波疫情!”
6月以来,Delta毒株占全省新增病例的比例已经从9%升到13%!
努纳武特地区
今天,联邦公共安全部长比尔·布莱尔 (Bill Blair)透露,已经派遣加拿大红十字会人员前往努纳武特地区巴芬岛北端的一个矿场,帮助追踪Delta毒株病例传播路径!
这是一个相对偏远的地区,但Delta毒株已经入侵,5月2日暴发疫情,23名员工确诊,至今还有9例为活跃病例!
问题是,矿场疫情爆发时,公司已经停止了所有人员换班和不必要出入,但病例还是继续攀升,从最初的9人升到23人感染!
矿场大多数工人在结束工作后都返回了自己的家乡,遍布全国各地,尤其是安省、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等地。
安大略省
根据安省北部卫生局的最新消息,儿童、18至30岁的年轻人和尚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正在推动而本地区新冠感染病例的激增!
卫生官员表示,现在本地区每10万人中就有290例感染病例,几乎为安省重启标准的5倍!
Delta毒株已经在社区内形成传播,卫生部门正在限制人们的活动,并敦促所有人继续遵守公共卫生措施,重启前景不明朗。
鉴于以上的情况,谭咏诗向所有加拿大人发布警告——Delta毒株对本国疫情和重启构成威胁,加拿大需要等到至少75%的12岁及以上人口完全接种了新冠疫苗,才考虑谨慎解封!
谨慎、分阶段解封,将有利于控制Delta毒株病株激增。
最新研究表明,面对Delta毒株,2剂辉瑞疫苗比2剂牛津疫苗更加有效!
14日,《柳叶刀》发表了这篇研究报告,指出“强烈的疫苗效应”要等到第1剂疫苗的28天后。
接受第2剂疫苗 14 天后,研究人员发现辉瑞疫苗对Alpha变体(原英国病株)的有效率为 92%,对Delta变体的有效率为 79%。
与此同时,牛津疫苗的有效率分别为73%和60%。
专家指出,这两种疫苗对变体仍然有效,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不容忽视。
“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差异,”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教授埃里克·阿特斯表示。
根据临床试验数据表明,人们在接种第2剂莫德纳疫苗两周后显示出 94.1%的保护力,与辉瑞的 95% 相当。
与此同时,谭咏诗也在今天表示,加拿大将会把超过30万剂未使用的强生新冠疫苗退还给该公司!
“强生公司将自行如何处置这些疫苗,”但加拿大将不会使用这批疫苗。
加拿大与强生公司签有疫苗合同,这批疫苗由于质量问题被退回,后期将需要加大疫苗供应,补足剂量。
先前,强生公司在巴尔的摩 Emergent BioSolutions 工厂的疫苗出现污染问题,卫生部表示将不再接受来自这一工厂的新冠疫苗。
目前,辉瑞疫苗和莫德纳疫苗已经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全国疫苗接种需求,卫生部将与各省和地区最终确定,是否还需要强生疫苗。
加拿大已向全国各省和地区提供了超过 3,290 万剂疫苗,预计到 7 月达到 5,500 万剂,足以为全国3,759万人口的 80% 接种疫苗。
到 2021 年底,全国的辉瑞、莫德纳、牛津和强生疫苗将超过至少5000万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