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热点

Exclusive Content

全球警报! 80人死亡! 全球蔓延 无特效药 多国爆发新疫情

夏天正是旅游旺季,但就在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出紧急警告——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正在爆发新疫情,已经有22万人感染、80人死亡,没有特效药! 这次爆发的是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截至2025年7月,已有14个国家报告了超过22万例感染病例和80例死亡,疫情呈全球爆发趋势。 最开始爆出疫情的是印度洋地区的留尼汪岛、马约特和毛里求斯,今年初就出现感染潮了。 留尼汪岛估计已有三分之一人口(近30万人)感染,比2004–05年的疫情扩散更快、影响更广,当时感染26.6万人、死亡203人。 随后,病毒就一路蔓延至马达加斯加、索马里、肯尼亚和印度,并迅速向欧洲蔓延。 5月1日以来,法国就出现了约800例输入性病例,其中12例为本地感染。 意大利本周也出现2例本地病例,这是疫情首次在该国境内出现传播。 专家认为,气候变迁正在使携带病毒的伊蚊(Aedes)在欧洲地区逐步“安家落户”。 与此同时,美洲与太平洋岛国同样告急。据美国疾控中心统计,截至7月中旬,美国已报告24例感染,大多数患者都曾经去过巴西、哥伦比亚、印度、墨西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和泰国等高风险国家。太平洋岛国库克群岛、萨摩亚、汤加、法属波利尼西亚、斐济的病例也在持续上升。 基孔肯雅病毒属于蚊煤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不会通过人与人接触、唾液等方式直接传播。 患者的症状多以高烧、剧烈关节疼痛为主,常伴随肌肉酸痛、头痛、疲倦、皮疹和恶心。 虽然大多数病例可在一至两周内缓解,但关节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对患者生活造成长期影响。 在极少数情况下,病毒可引发心脏、眼睛及神经系统严重并发症,如心肌炎、脑炎等。 目前,全球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病毒的特效治疗药物,治疗多以缓解症状为主。 世卫组织医学官员表示,“我们正在目睹历史的重演”,提醒全球各国警惕2004–2005年疫情的悲剧重演。与此同时,美国还拉响了另一个恐怖疫情的警钟——狂犬病! 几天前,美国纽约州纳苏郡公共卫生部门发布紧急公告,宣布“迫在眉睫的公共健康威胁”(Imminent Public Health Threat)——时隔近10年再次爆发狂犬病疫情! 这波狂犬病毒传播范围迅速扩大,威胁到大纽约地区约1100万居民的公共安全。 纳苏郡位于纽约市东部的长岛地区,距离曼哈顿约30英里,仅过去12个月内,就已经确认25起动物狂犬病感染病例,还有4起疑似病例正在检测中。 卫生局长警告:“狂犬病卷土重来,且在这个高人口密度地区传播迅速!” 卫生部门初步分析,本轮疫情极有可能是由于来自纽约市的感染动物外迁引发的,已有三只来自纽约皇后区的野猫在长岛被检测出携带狂犬病病毒。 专家指出,相比野生动物,猫狗等“类家养动物”更容易接近人类,儿童甚至可能误将带病猫当作宠物而接触,从而增加人类感染风险。 要知道,狂犬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疾病,主要通过带毒动物的唾液传播,常见传播方式包括被咬伤、抓伤,或被带毒唾液接触眼睛、口鼻黏膜或伤口。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狂犬病每年在全球约150个国家造成5.9万人死亡,多数集中在非洲与亚洲。尽管在美国,人类感染极为罕见(每年少于10例),但其一旦发病,几乎无药可救,死亡率接近100%。

可怕! 著名富豪CEO遭6吨大象踩扁惨死;象群撕裂护林员身体 仅剩头颅躯干

近日,一起“富豪被自家大象反复踩踏惨死”的新闻震惊了全世界。 悲剧发生在当地时间7月23日早上8点左右, 南非顶级野生动物保护区——贡德瓦纳私人自然保护区(Gondwana Private Game Reserve)。 39岁的知名企业CEOFC·康拉迪(FC Conradie)走进园区,想把一群非洲象从游客小屋区域驱离。 没想到就在这时,象群里的一头公象突然发疯,猛烈冲撞过来,把人活活踩死了! 示意图 目击者透露,其中一头体重高达6吨的雄性大象突然发起攻击,用象牙刺伤康拉迪,又多次踩踏他的身体,人当场就死了。 这个保护区目前正迎来旅游旺季,很多人都来这里近距离观赏大自然和野生动物,当天就有数十名从世界各国来的游客在园区内度假,一晚费用就高达900英镑。 发生这种事情,也吓坏了不少人。 当园区里的护林员亲眼目睹了意外发生,但大象的攻击猛烈,他们一时之间无法干预阻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老板惨死。 园区高层工作人员表示,“他深爱自然,也深爱这些大象。但无论它们是否生活在保护区内,本质上依然是野生动物。” 随后,这头大象被转移到别的地方。 这个贡德瓦纳私人自然保护区面积相当于一个野生动物园,占地面积达2.7万英亩。 里面除了大象,还有狮子、水牛、犀牛、豹子等动物。 他是这个园区的首席执行官,常亲自前往园区拍摄大象。 康拉迪生前居住在开普敦附近葡萄酒产区斯泰伦博斯(Stellenbosch),妻子La-ida也才33岁,目前在国际财务顾问公司Moore Stephens任职,两人育有三名年幼男孩,分别为6岁、11岁和12岁。 据悉,家属接到噩耗之后悲痛欲绝,目前正接受心理援助。 这也是贡德瓦纳保护区这2年内第二起由大象引发的员工致死事件,2024年3月,36岁的护林员大卫·坎德拉(David Kandela)在引导象群经过生态帐篷区时遭袭。 一头名为“邦妮”(Bonnie)、曾经在马戏团待过的母象突然反常发起攻击,先用象牙刺穿他多处,再拖拽进灌木丛中,与其它象一同撕裂大卫的身体,致其惨死,仅留下头颅与躯干。 当时,“护林员当时甚至没有配枪,只能朝象丢石头试图制止。现在又发生了类似惨剧,太令人担忧。” 近年来,非洲多地频发大象袭击致人死亡事件。 今年7月初,一名英国老太与新西兰女游客在赞比亚南卢安瓜国家公园游玩,不幸被带幼象的母象踩踏致死。 2月,南非祖鲁兰Munywana保护区,两名反偷猎护林员突遇象群,一人遭踩死; 1月,一名爷爷在克鲁格国家公园为救孙子冲向大象时,惨遭践踏身亡。 2023年,皮兰斯堡国家公园,西班牙游客卡洛斯·卢纳为靠近象群拍照,被母象及两头公象联手践踏致死; 世界自然保护组织(WWF)资料显示,非洲象每年造成约500人死亡。 非洲象为全球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公象体重可达6吨、身高4米、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40公里。 即使在驯养或封闭环境中,非洲象都依然存在巨大的攻击潜力,特别在繁殖期或感觉被威胁时。 目前,贡德瓦纳保护区目前正配合警方进行全面调查,南非警方已立案。 验尸官证实,康拉迪死前“被象牙重击、并反复踩踏”,急救人员抵达现场时,他已无生命体征。 动物行为专家警告,象群虽然通常温顺,但“曾被圈养或驯养的大象,若精神受创、迁徙受限,易产生攻击性。” “每一次靠近大象,都是对它野性的试探。”南非自然历史学者马丁·卢卡斯(Martin Lucas)指出,“我们应当以敬畏的态度对待这些动物,而不是抱有控制它们的幻想。”

惨剧! 名校教授旅游胜地遭5枪毙命 竟是前妻合谋男友”黑帮式处决” 要给娃换新爸

最近,一名美国名校教授光天化日之下遭歹徒枪毙的新闻爆出来,令人痛心。 原以为就是一起旅游胜地的意外惨剧,没想到本周迎来狗血反转——竟然是枕边人买凶杀人?! 这起案件发生在7月4日下午,希腊首都雅典。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知名学者普热梅克·耶日奥尔斯基(Przemyslaw Jeziorski)在光天化日之下遭枪击身亡,终年43岁。 当天,耶日奥尔斯基本来是要去在前妻家探望孩子的,结果就在房子外遭到五次近距离射击,当场倒地身亡! 案发现场刚好有监控,拍到枪手杀人后迅速逃逸的瞬间。 命案发生之后,希腊警方迅速展开调查,结果循着线索锁定了嫌疑人,居然就是死者43岁的前妻娜迪娅·米歇利达基与其现任男友——35岁的克里斯托斯·杜尼亚斯! 因为案发地点距离娜迪娅家不远处,警方也封锁了这里搜集证据,然后判定此案为“有预谋杀人犯罪”. 除了前妻和男友,还有3人被捕,涉嫌提供作案枪支,并协助枪手逃逸。 消息称,警方认为就是杜尼亚斯开的枪,两人涉嫌合谋谋杀,目前面临一级谋杀等多项指控。 耶日奥尔斯基此行不仅仅是去探望一对儿女的,还要出席一场监护权听证会。 也就是说,他们两人之间还在为孩子监护权扯皮,这个时间点人死了,警方不免要怀疑到前妻身上。 事实上,警方确实发现了端倪—— 今年5月份,米歇利达基在自己的社交平台Facebook发布一张AI生成图像,一名男子一边钓鱼、一边拥抱一个男孩,画面温馨。 她标注现任男友并配文:“当你意识到自己为孩子选了最棒的爸爸。” 这篇PO文也在案发后被挖了出来,人们现在认为是米歇利达基为了给孩子换新爸爸,才下手杀人。 据美媒报道,耶日奥尔斯基今年5月曾向旧金山法院申请对前妻的人身保护令,表示“担心自身安危”。 他指控米歇利达基曾以研究成果威胁自己学术声誉,要求共享署名,还威胁说要“联系院系主任”。 不仅如此,法庭文件显示,耶日奥尔斯基生前指控杜尼亚斯两次对自己实施身体攻击,包括踢打和推搡。 “她试图控制我,即使我知道她的指控没有根据,我依然感到恐惧”。 目前,米歇利达基通过律师表示,自己否认参与谋杀案,但未对证据细节发表意见。 然而,据多家希腊媒体报道,杜尼亚斯已向警方供认开枪行为,并称女友是“主谋”,相关案件现由希腊警方与检方联合审理。 耶日奥尔斯基虽然是美国名校的教授,但他其实出生在波兰,曾就读于华沙经济学院、芝加哥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并于斯坦福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他先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UC伯克利任教,深受学生与同行敬重,曾指导超过1500名MBA及博士生。 此外,他还是为AI短租管理平台“Keybee”的联合创始人,并曾为微软、万事达卡、MIC坦桑尼亚等企业担任数据顾问。 据悉,他在旧金山拥有一套价值83万美元的高层公寓。 耶日奥尔斯基与米歇利达基是在2014年结婚的,2021年提出离婚,两人从此关系恶化,长期为子女监护权及财务问题争执不下。 他的家属痛心的回忆,“他深爱着孩子们,并为他们奋战到生命最后一刻,却付出了最沉重的代价,这让我们心碎。” 妈妈被抓、爸爸被枪毙,现在两人10岁的孩子暂由希腊儿童福利机构照管,家人正全力协助他们尽早返波兰团聚。

突发警报! 6.6级地震袭来! 隐秘”死亡断层”苏醒 美西恐迎7.5级强震 天崩地裂

最近这段时间,“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并不平静,接连地震,7月25日,太平洋岛国萨摩亚西南海域发生6.6级地震。 2025年至今大小地震不断,令不少人担心“历史级大地震”即将到来,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就在今天,一项最新研究报告更是惊了不少人的心—— 北美一条“沉睡的断层”正在苏醒,恐怕悄然积蓄足以撼动加拿大和美国的巨大能量! 最新研究显示,位于加拿大育空地区、距道森市仅12英里,向西南延伸至阿拉斯加内陆的地底下,藏着一条断层——Tintina Fault。 本来相较于南边的两大断层,这里算是比较平静的,没什么动静,几百年来几乎没有活动记录,但就在近日,地质学家探测到这个地下已经悄悄积累超过50厘米的错动能量! 一旦这些能量被释放出来,可造成超过7.5级的强烈地震,对偏远社区的高速公路、重要河流、输油管道等基础设施以及民居造成毁灭性打击! 阿拉斯加地震中心首席地震学家Michael West发出警告:“Tintina并非不危险,而正是因为没人关注它,才最危险!” 确实,相较于随时都可能在西海岸引发地震海啸的两大断层——圣安德烈斯断层和卡斯卡迪亚俯冲带,Tintina Fault根本不在人们的雷达中。 甚至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4年新版地震模型中,它都没有被独立列为风险源,也并未纳入主要灾害监测名单。 这是因为Tintina断层上一次断裂,是发生在1.2万年前,正是这种“沉睡周期”掩盖了,它的危险性。 经过比对卫星图像与地形扫描,专家们发现地貌上仍保留着多次历史断裂的“伤痕”,包括冰川地貌侧移超过3000英尺,因此担心目前这种“静默”状态,恰恰意味着下一次爆发的临近。 据预测,如果Tintina断层真的“暴动”,突然发生地震,加拿大育空领地、BC省及阿尔伯塔省边境城镇将无一幸免! 不仅仅是居民住的地方,跨境关键设施如阿拉斯加输油管道、公路、水坝等也都会被摧毁。

怎么了?本拿比租金大跌 部分地区降16% Metrotown也没hold住

Liv.rent发布了2025年7月大温哥华地区最新的租金报告,数据显示本月温哥华地区的租赁市场整体趋于稳定,但城市之间及不同房型之间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 大温城市仍然包揽全国租金最贵城市前五名。西温排名第一,其次是北温哥华、温哥华、列治文和本拿比。 根据报告,7月份大温地区一居室无家具单位平均租金达到每月2,232加元,较上个月微升9加元,但同比去年仍然下降了129加元。 无家具一室租金走势图 这种微弱的上涨反映出市场正处于温和调整阶段,虽然整体趋势趋稳,但尚未完全恢复到去年的高峰水平。 各城市无家具房屋租金 各城市带家具房屋租金 温哥华市中心的租金表现尤为突出。 在经历了5月份的回落后,市中心地区的一居室无家具租金已连续两个月上涨,目前租金水平达到2,818加元,较5月回升了约4.1%。 不过即便如此,这一数字仍然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显示出市中心市场的复苏步伐依然缓慢。 租金变化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本拿比市的租金情况,本月其租金跌幅超过了温哥华市,成为区域内租金下降最显著的城市之一。 本拿比一居室无家具单位租金同比下降了7.6%,尤其是Central Burnaby(中本拿比)地区租金跌幅高达16.1%,甚至连最繁忙的Metrotown社区租金也下降了超过9%。 本拿比的这种整体下行趋势,可能与区域内大量新出租房源进入市场有关,增加的供应给租客带来了更多选择。 另一方面,传统上被视为具备更高租金溢价的配家具单位,也出现了值得关注的变化。 大温无家具一居室单位的平均租金略有上升。目前配家具一居室单位的平均租金比无家具高出77加元/月。 一室带家具与无家具租金对比 报告指出,目前大温地区超过半数城市的配家具单位租金甚至低于无家具单位,尤其是兰里(Langley)和本拿比等城市最为明显。 这意味着市场对配家具单位的需求明显减弱,租户更倾向于选择价格相对更低的无家具单位,导致“配家具溢价”现象逐渐消失。 从单位面积租金的角度来看,温哥华依然是整个大温地区最昂贵的城市,平均每平方英尺租金达到3.76加元,新西敏紧随其后,而兰里、西温哥华和高贵林的单位面积租金则相对实惠,分别低于2.8加元。 各城市每呎租金比较 这种单位面积租金差异明显反映了各地区租赁市场供需结构和人群分布的不同。 社区分布方面,温哥华市内租金最高的社区依旧是West Point Grey/UBC地区,这里的无家具一居室租金高达2,863加元/月,这也再次强调了UBC地区稳定而旺盛的租赁需求。 各社区租金比较 此外,报告中的房源统计显示,目前公寓仍是大温哥华租赁市场的主要房型,占市场份额的74%左右,而一居室和两居室单位占据了市场租赁房源的主导地位。 出租房源类型 这些数据可以为房东和租客提供更多决策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

震惊世界! 百年寺庙被曝埋葬数百女性 遭性侵毁容焚尸 太可怕了

一个每天被上千人朝圣的“圣地”,背地里居然干着肮脏龌龊的见血勾当,上百个年轻女子的生命终结在此,成为残破不堪的尸体,被埋葬、被焚烧。 这个光用文学描述都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居然真实发生了。 近日,“神奇的国度”——印度爆出了一个恐怖血案,被百姓奉为圣地的神庙,居然可能埋藏着数百具尸骨,瞬间引发整个社会震动! 这个事情之所以被爆出来,是庙里的一个清洁工爆料,说他曾在1995至2014年期间目睹、甚至参与埋葬大批谋杀案遇害者遗体! 7月11日,这个清洁工作为法院保护证人,现身卡纳塔克邦法院。 他全身披黑,只露出眼睛,表示自己曾被迫处理大批“不正常死亡”的尸体——其中许多是衣物不整、下体受伤的少女与妇女,更有遗体带有酸液灼烧痕迹。 “我无法再承受这些记忆,也无法继续沉默了。” 他表示,自己是在当时的主管威胁与殴打下,才被迫一起掩埋尸体的,对方出言恐吓说如果不乖乖听话,“你和家人都会被一起埋了!” 埋尸的地点遍及寺庙附近的树林、河岸、村子后山等,“在我任职的近20年里,被处置的尸体数量高达数百具,部分尸骸是直接用柴油焚烧的。” 为证明自己没有撒谎,他还亲自前往一个旧址挖出了一具遗骸,并由律师向警方提交了尸骨及照片。 根据法庭文件,2010年,男子接到上级主管的通知,对方让他去距离寺庙30公里的地方,结果他到了现场就发现一名看起来只有12-15岁少女的尸体。 “她穿着校服衬衫,裙子与内衣失踪,颈部有勒痕,明显遭到性侵。他们命令我,说让我把她和书包一起埋了。” 他还回忆道,有一位20多岁的女子被毁容后,被人用报纸包裹起来焚烧,他还被命令把死者的鞋子的个人物品都收集起来,“一并烧毁”。 2014年,男子亲戚的小孩在寺庙遭受性骚扰,嫌犯正是就是他主管的熟人。 于是,他下定决定,带着全家人连夜出逃,开始了长达12年的流亡生活,辗转他州、频繁更换住址,更不敢联系任何老友,就怕被人找到。 现阶段,这些描述均被警方记录在案,特别调查小组已经立案调查。 事实上,这个Dharmasthala寺庙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卷入强奸谋杀的风波中了—— 1987年,17岁少女Padmalata遭强奸杀害,曾引发当地居民大规模游行抗议。 2012年,一名名叫Sowjanya的少女在树林中被发现尸体,身上多处性侵与暴力迹象,案件至今未破。 维权律师Balan指出,Dharmasthala的相关案件最早可追溯至1979年,如今终于有人愿意以证人身份站出来,“这是正义的曙光”。 据悉,这个Dharmasthala寺庙是由Heggade家族世袭管理的,现任首席为Veerendra Heggade,现为印度议会上院议员,由总理莫迪提名,在地方十分有影响力。 换句话说,背后权力关系网深的很。 目前,这个事件已经在印度国内、甚至国际社会引起舆论风暴,政府设立的特别调查小组已展开初步现场勘查,证人也表示愿意接受测谎、脑电图等科学检测。 这个Dharmasthala寺庙位于印度西南部卡纳塔克邦的西高止山脉山脚下,是一座拥有逾800年历史的朝圣之地,每天都会有2000名信徒前来。 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样一座表面祥和的小镇,背地里居然会是埋葬上百名妇女儿童尸骸的大型坟墓...
spot_img

担忧! 加拿大470万年轻人没打疫苗 本周入境人流增25%! 卫生部: 可能需要第3剂!

风险仍存 就在加拿大完全接种率有望达到80%的目标之际,最新的两种变异病株接连入境,各界现在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疫苗接种。 一方面,加拿大现在虽然接种率较高,但儿童及少部分人群尚未获得免疫力;另一方面,辉瑞突然传出说要第三针加强剂。 在这个问题上,加拿大将如何应对,成为不少民众关注的重点, 就在本周五(7月9日),联邦首席卫生官谭咏诗(Theresa Tam)表示,她对本国年轻人群的接种率感到担心! 这不仅仅是昨天提到的12岁以下儿童现阶段尚无法接种的问题,7月份截至第一周,全国预约接种疫苗的人不到5万人,比6月份同期的近25万人少了很多。 联邦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有超过470万12至39岁的加拿大人尚未接种首剂新冠疫苗,占了该年龄段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相比之下,40至60岁人群只有不到四分之一没有接种疫苗,60岁以上的人中不到十分之一。 谭咏诗警告,仍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仍存在疫情爆发的可能性,这是“未来的现实”。 在新闻发布会上,她举了育空地区的例子,该地区整体新冠疫苗接种率较高,但接种率低的年轻族群仍爆发疫情,然后蔓延到其他人群,包括日托中心的儿童。 “因此,在减少儿童聚集的环境中的风险方面,政府和学校仍然需要指定一些计划。” 新不伦瑞克省的首席医疗官詹妮弗·拉塞尔本周早些时候也表示,虽然年轻人感染后的症状不如老年人那样严重,但“任何未接种疫苗的人都有更高的感染风险。” 7月8日,加拿大全国新增感染病例565宗,全国累计确诊超过1,419,000人;新增18人死亡,全国死亡病例增至26,405人。 再来说说加强剂的问题,加拿大卫生部今日表示,虽然有加强剂的说法出现,但目前尚未收到辉瑞公司的申请。 现阶段,卫生当局也正在研究2剂疫苗所提供新冠抗体的时间。 据早前报道,辉瑞计划在几周内先向美国和欧洲药物监管机构申请加强剂量的批准请求。 然而,在一份联合声明中,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和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表示,已完全接种疫苗的美国人此时暂时不需要加强剂;欧洲药品管理局 (EMA) 也表示,现在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三剂注射还为时过早。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声明,根据截至目前为止的数据显示,大多数人在接种2剂新冠疫苗后9个月都获得了良好的免疫力。 “在我们通过目前的推广达到足够的小区保护水平后,加拿大人可能需要接种第3剂疫苗,加强免疫力。鉴于令人担忧的变异病毒已经被检测到,卫生部也正在密切监测对未来加强剂的需求。”如果加拿大收到相关申请,将“评估所提供的数据”。 最新数据显示,加拿大已有超过78.5%的12岁及以上人群至少接种了1剂疫苗,46%的人完全接种。 对于加强剂,也有专家提出了不一样的意见。 传染病专家Zain Chagla直言,接种疫苗,避免感染后发展成重症或死亡,是恢复正常生活的关键,而现在种种数据也表明疫苗在起作用——医疗系统压力减小,社会文化经济生活开始重启。 现在就讨论加强剂的问题,还为时过早。 “我认为,现在还没有出现很好的临床证据,证明人们需要第3针。” 纽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病毒学家约翰摩尔也表示,“人们普遍认为现在不是接种第三剂 mRNA 疫苗的合适时机”。 6月底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mRNA疫苗会产生更“持久”的B细胞反应。这意味着,免疫反应更强、更持久。 研究人员对接受第1剂辉瑞四个月的参与者进行检查,发现他们淋巴结不断产生免疫细胞。 而辉瑞公司认为,“人们很可能需要”在全面接种疫苗后的6到12个月内接受第3剂疫苗。 疫苗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答,加拿大夏季旅行旺季近在眼前,人们正蓄势待发。 早前,加拿大宣布了放松边境限制的决定,完全接种了2剂新冠疫苗的旅客可以免隔离,一定程度上为未来重开国门做了铺垫,吸引更多已经完全接种的人入境。 加拿大边境服务局表示,自本周一以来,入境人数增加了约25%! 旅客部门副总裁丹尼斯·维内特 (Denis Vinette) 表示,这种趋势可能会在本周末继续下去。“我们要求人们保持耐心,本周末可能会有人潮入境。” 在进入加拿大的人中,约50%已经被拒绝了,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完全接种疫苗或接种了未获准在加拿大使用的疫苗。 本国未接种疫苗人群很多,完全接种了疫苗的人也可能携带病毒,传播给儿童或弱势群体,希望加拿大这一次能够小心再小心,直到疫情真正结束。

警戒! 加拿大Lambda毒株增至27例 秋季开学有风险! 特鲁多: 不欢迎未接种旅客!

"我们必须警惕!" 本周四(7月8日),加拿大首席卫生官谭咏诗(Theresa Tam)表示,国内发现了Lambda毒株的踪迹,但现在就断定疫情会出现转机还为时过早。 根据魁北克公共卫生研究所的最新数据,目前现在已有27人确诊,全部发生在2021年3、4月份,比昨天公布的11例还多!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将Lambda毒株列为“密切关注的变种之一”,而且这种病株已经占秘鲁新增病例的81%,加拿大目前还没有特别对待这种毒株。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目前还只是处在观察阶段,表示Lambda毒株只是众多变异病毒之一,对疫苗的反应差不多。 萨斯喀彻温大学的病毒学家安吉拉·拉斯穆森 (Angela Rasmussen) 表示,每次出现新变种时,大家都会担心疫苗都不起作用,“但实际上,Lambda毒株只是具有以前突变的新组合。” 早期研究显示, Lambda毒株可能对辉瑞和莫德纳疫苗产生的抗体有一点抵抗力,但不足以“导致严重丧失防疫力。” 谭咏诗表示,目前尚不清楚的Lambda毒株是否会取代加拿大的其他变体。在加拿大,现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Alpha毒株,传染性比原始病毒高出约50%。 迄今为止,加拿大250,000例已确认的关注变异病例中,近90%是由Alpha毒株。在安大略省,Delta毒株正在慢慢赶超;全国范围内,Delta毒株病例累计为4,654 例。 “现阶段,加拿大需要做的事弄清楚Lambda毒株是否对我们的疫苗缠身任何影响。” 与此同时,联邦卫生部目前正在与各省份和地区讨论如何保护尚未有资格接种新冠疫苗的儿童。 虽然大部分加拿大成年人已经至少接种了1剂新冠疫苗,但是目前12岁以下儿童还没有疫苗可用。 加拿大国家免疫咨询委员会 (NACI) 主席Caroline Quach表示,预计要到 2022 年,儿童疫苗才能获得批准。 在这个前提下,不少家长担心秋季复学的问题。 “我们正在与各省讨论,孩子们目前还没有接种疫苗,学校还需要制定一些计划,降低儿童发生群聚感染的风险。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存在爆发疫情的风险,这是未来的现实。我认为,要让孩子们尽可能多地参与社交和学校环境,学校要考虑通风和所有其他措施,”谭咏诗说道。 根据加拿大卫生局的最新数据,迄今为止,加拿大已接种新冠疫苗超过4000万剂,78%的12岁或以上人群至少接种了1剂疫苗,完全接种人口为44%。 为了在秋冬季节来临之前为更多加拿大人提供新冠免疫能力,使完全接种率提升至80%,卫生部正在敦促更多人预约第2针疫苗。 Delta和Lambda等高传染性变种正在出现,加拿大需要尽快达到“尽可能高的疫苗覆盖率”。 两周前发布的国家模型表明,虽然加拿大新冠病例正在 “持续下降”,但变异的威胁继续构成风险,需要“持续的控制努力”,避免疫情死灰复燃。 加拿大日前放宽入境隔离政策,更有不少人呼吁早日开放国界。 对此,特鲁多今天做出回应——新冠疫情尚未结束,在可预见的未来,加拿大并不打算对尚未接种新冠疫苗的游客开放边境! 在BC省高贵林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特鲁多明确表示:“这种情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我们还没有完全摆脱疫情,仍然必须小心、保持警惕。我们必须确保现在走的每一步都不会后退,不必重新关闭。” 今天,魁北克省卫生厅长克里斯蒂安·杜贝宣布,最早将在今年9月份开始使用数字疫苗护照,禁止未完全接种疫苗的人进入部分场所! 为了防止新冠疫情再次袭击魁省,省府可能会采取这种方式禁止未完全接种疫苗的人出入具有“中高风险”场所和活动,如健身房、团队运动和剧院。“这对社会、教育、经济都有好处,对我们的健康网络也非常有好处”。 魁北克省是第一个引入疫苗护照的省份,其他省份则是为完全接种疫苗的人提供福利。 种种迹象表明,新冠疫苗将成为加拿大抗击变种病毒的一大利器。 辉瑞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在今天表示,由于人们在接种疫苗6个月后再次感染的风险升高,将计划向美国监管机构申请在下个月内批准疫苗加强剂。 “辉瑞疫苗对 Delta 变体非常有效,但随着抗体6个月后逐渐减弱,可能存在再次感染的风险。”

悲剧里程碑! 全球新冠死亡破400万! 加拿大卫生官疾呼: 不可过早解封!

不得掉以轻心! 这场持续了18个月的新冠疫情,却似乎还看不见尽头。 本周三(7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秘书长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瑞士日内瓦记者会上宣布,全球新冠死亡病例人数已突破400万大关,迈过又一“悲剧里程碑”! 不仅如此,世卫也表示,实际染疫死亡人数可能比这个数字要高得多。 相较于疫情出现明显反弹的英国和以色列,加拿大整体疫情暂时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但也不可放松警惕。 就在今天,联邦卫生局公布了一项最新数据报告,有超过一半的新冠感染患者在确诊后出现了“新冠综合症状”,且持续超过3个月! 这项报告结合了全球20项以上的研究结果,初步发现有80%的新冠患者在确诊后4至12周内至少出现了一种长期症状,超过50%的人症状持续12周或以上! 研究人员表示,新冠患者出现疲劳、疼痛、呼吸急促和睡眠障碍为最常见的症状,其次是焦虑情绪、咳嗽和脱发。 在一份声明中,加拿大首席卫生官谭咏诗(Theresa Tam)表示,虽然大多数人会在确诊后几周内痊愈,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所谓的“长期新冠症状”,且影响所有年龄段的患者,不论严重程度。 就在加拿大宣布放宽入境隔离政策、准备分阶段重开加美边界的同时,安大略省尼亚加拉地区的高级公共卫生官员Mustafa Hirji表示,尽管当地商界领袖和政界人士呼吁重开国界,恢复地区旅游业经济,但他个人还是希望两国边境可以一直保持关闭,直至今年秋天。 “今年夏天重新开放边境的风险太大了,尤其是美国中西部现在已经出现了传播力更强的Delta毒株。我认为,过早开放边境会让加拿大面临特别的风险。” 与其他国家相比,加拿大在控制新冠变异病毒传播方面相当成功,过早取消边境措施可能会逆转这一进展。 “我预计,我们可能还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最大限度地接种疫苗的阶段,然后才重新开放的阶段”。 在加拿大全国范围内,安大略省的Delta毒株疫情算是较为严重的,全省都有热点,今天还有一家健身房爆发Delta疫情。 最近,以色列政府公布了最新数据报告。数据表明,与其他新冠毒株相比,辉瑞疫苗Delta的效果似乎较差。 截至6月6日,辉瑞疫苗的保护力将为64%。5月份时,这个数字还在95.3%。以色列也表示,辉瑞在预防严重疾病和住院方面的有效率为 93%,相较5月份医学杂志《柳叶刀》报告的97%有所降低。 不管有没有用,新冠疫苗都是加拿大手里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各省正在拼进度。 根据安省最新统计数据,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底,全省有超过986万人接种了至少1剂新冠疫苗,同期确诊病例为400,413例。其中,3.9%的确诊者部分接种了疫苗,0.4%病例为完全接种者,被称为“突破性”病例。 专家指出,接种疫苗后被感染的人中,有51.7%没有完全免疫,且距离第1剂疫苗接种不到14天。随着时间推移,接种疫苗后的病例数量“急剧下降”,通常在第1剂后10天开始下降, 28天或更长时间后出现“显著下降”。 对于接种2剂疫苗的人,接种后“很少出现病例”,4.6%病例发生在接种后14天或更长时间。在死亡和住院方面,接种疫苗和未接种疫苗的人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 不论如何,加拿大目前尚未出现英国那样明显反弹的情况,各省份和地区正顺利解封中。希望这一进程不会被Delta和Lambda毒株推翻,加拿大能顺利迎来疫后夏天!

悲剧! 加拿大48岁飞行员坠机身亡 运输部紧急下令彻查零件!

安全第一 7月6日,加拿大联邦运输部发布一则紧急适航指令——部分Bell 212, 204B和205系列直升机的主旋翼毂带销必须接受检查和更换! 上周,埃德蒙顿西部发生了一起致命直升机坠毁事故,原因疑是有缺陷的转子销,导致北美部分Bell直升机停飞。 运输部门警告说,直升机销钉有使用寿命,零件过期可能会导致旋翼头和桨叶在飞行途中与飞机主体分离,失去控制,进而发生悲剧。 受影响的Bell直升机旋翼毂带销上的序列号必须根据适航指令中的列表进行检查,才能再次飞行。 加拿大运输安全委员会的一位发言人透露,这条指令是在6月28日在阿尔伯塔省埃文斯堡附近发生的Bell 212致命事故后决定发布的。 在这起事故中,48岁的飞行员希思·科尔曼 (Heath Coleman) 驾驶的直升机在火线附近的农村地区坠毁,确认死亡。 科尔曼来自BC省乔治王子市,驾驶的直升机故障部件仅仅服役20小时,故障原因尚未确定。

拼进度! 130万加拿大人混打新冠疫苗! 诊所误打生理盐水 超200人恐补第3剂!

打疫苗注意! 新冠变异病毒不断出现,英国硬着头皮解封摘口罩,民众议论纷纷。加拿大虽然疫情没有出现明显反弹,却也默默加快疫苗接种的速度,希望跑赢病毒,不影响夏天解封进程。 随着对于来越多新冠疫苗接种,多个省份的接种进度都比原计划要超前得多。然而,打疫苗依旧是不少人纠结的问题。打不打?打什么?混不混打?这些都是不少加拿大人考虑的问题。 本周二(7月6日),加拿大卫生部表示,2021年6月份,至少有130万加拿大人选择了混打疫苗! 最新公布的每周疫苗接种覆盖率报告指出,5月31日至6月26日期间,约有650万人接种了第2针疫苗,其中五分之一的人选择的是混打的方式。 分析数据表明,在选择混打疫苗的人中,将近有一半的人首剂打的是牛津疫苗,第2针打的是辉瑞或莫德纳;约五分之一的人首剂打的是辉瑞。 由于牛津疫苗副作用案例增多,6月初,卫生部就已经宣布首剂接种了牛津疫苗的人第2剂可安全接种mRNA疫苗,且有证据表明混打疫苗产生的免疫反应更强,部分省份更是从4月份就开始为民众提供第2剂混打的选项,但具体情况还是视疫苗供应量变化而定。 进入6月份第3周以来,辉瑞和莫德纳疫苗供应量发生逆转变化,莫德纳剂量上升,更多第1剂打了辉瑞的人选择了莫德纳。 来自安省汉密尔顿St. Joseph's Healthcare 的传染病医生Zain Chagla表示,不少民众似乎并不排斥混搭疫苗,“我认为,人们遵循了现有的科学证据,并接受了NACI的建议。这很好,因为这意味有更多人完全接种疫苗。” 截至6月26日为止,加拿大只有189,907人完全接种了2剂牛津疫苗,统计数据还在完善中。 蒙特利尔儿童医院的儿科传染病医生克里斯托斯·卡拉齐奥斯 (Christos Karatzios) 也表示,疫苗正在起作用,人们很容易受到新冠病毒的伤害,直到他们完全接种疫苗为止。 各项数据证明,现在正在席卷全球的Delta毒株面前,2剂疫苗尤其重要。 安大略省首席卫生医疗官Kieran Moore透露, 5月15日至6月12日期间,在2.9万多新增确诊病例中,只有 1.2% 的人接种了2剂疫苗;83.2%的病例发生尚未接种任何疫苗的人中,15.6%病例出现在只打了1剂疫苗的人群中。 截至目前为止,加拿大全国至少有78%的12岁以上人群接种至少1剂疫苗,完全接种率为42%以上。 混搭疫苗是一方面,错打疫苗又是另一回事。 根据最新消息,6月16日,安大略省尼亚加拉地区一家疫苗诊所误给6个人注射了生理盐水,超过200人受影响! 当地卫生部门表示,当天有6剂疫苗的剂量没有被算在内,另外一瓶盐水稀释剂被用完,才发现注射错了。 生理盐水稀释剂本来是用来稀释辉瑞疫苗浓缩剂用的,对人体无害,但不能起到预防新冠的作用。 目前,疫苗诊所还不能确定是哪6位民众被误打了生理盐水,仅在当天前往诊所的1148人中将范围缩小至205人。 诊所正在积极联系这些民众,请求他们重新预定疫苗接种,接受第3剂疫苗。 卫生部门表示,接种3剂新冠疫苗是安全的,但也不会提供额外的免疫力。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卫生部门已进行审查,并已引入新的剂量跟踪和培训协议。这已经不是安省第一次发生误打生理盐水的乌龙事件的,自疫苗开打以来,至少报告了一起此类事件。

激动! 特鲁多宣布要建高铁 时速200km/h 加拿大人准备疫后旅行!

好消息! 随着加拿大疫情逐渐好转、各省份放宽限制措施,省际间旅行开始恢复,越来越多加拿大人接种完疫苗之后都计划夏日旅行。 本周一(7月5日),加拿大政府正式宣布——将建设一条新高铁路线,加强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主要城市之间的联系! 联邦交通部长奥马尔·阿尔加布拉 (Omar Alghabra) 表示,特鲁多政府将启动采购程序,在魁北克市与多伦多之间建一条时速200公里/小时的高铁! “它将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并提高城市间乘客出行的频率,加强联系。” 他也透露,政府将在明天公布更多细节。 此前,前联邦交通部长Marc Garneau曾宣布,加拿大将在2019年为新铁路提供超过7100万加元的资金。 国有企业维亚铁路 (Via Rail)表明,这条高铁旨在区别客运和货运铁路运营,为旅客和货物都创造更大的空间和容量,列车准点率将提高95%以上,并建议政府在高铁走廊沿路建设新的火车站,将人们出行的时间减少25%。 据统计,多伦多、渥太华、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市之间是全国通行最频繁的地区,大部分人目前都是开车来往地区之间,新的高铁“将提魁北克-多伦多走廊的可靠性,提高交通频率,并为人们节省时间。” 与此同时,新高铁线路也将使加拿大人疫后与家人团聚更快捷方便,加强本国国有企业的联系,同时减少道路拥堵,倡导低排放的旅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