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热点

Exclusive Content

疯狂! 邮轮爆发大规模斗殴 乘客竟为炸鸡柳打成一团 场面失控!

一艘从迈阿密出发的嘉年华邮轮近日陷入混乱,船上乘客竟然因为炸鸡柳发生大规模群殴,场面极其激烈,让人瞠目结舌。 凌晨2点,当大多数乘客都在熟睡时,船上却爆发了一场让人意想不到的暴力冲突。视频显示,几名年轻乘客在船舱内互相殴打,拳头如雨点般落下,有人被重重打倒在地。 围观的乘客们聚集在打斗区域周围,许多人拿出手机疯狂拍摄这难得一见的“船上大戏”。打斗过程中,鞋子和手机像天女散花一样散落在地板上,场面相当狼藉。 现场有人大喊:“保安哪儿去了?”声音中满含着愤怒和不解。 安保人员试图介入制止这场闹剧,但效果并不理想。其中一名保安看到情况不妙,转身离开现场,赶紧拿起对讲机呼叫支援。 录制这段震撼视频的迈克·特拉(Mike Terra)成了这起事件的见证人。他在两天前将视频上传到社交媒体,瞬间引发网友热议。 特拉在录制时忍不住感叹:“为了炸鸡柳打架,这也太疯狂了吧!” 关于这场群殴的具体原因,特拉透露说不仅仅是为了炸鸡柳那么简单,“但这确实是最基本的导火索”。他还爆料称,这起事件是“孤立的”,不过听起来似乎还有更复杂的内情。 对于嘉年华邮轮的整体印象,特拉毫不客气地说:“我总是听说嘉年华邮轮很粗俗、很低端。我坐邮轮很多年了,但这是我第一次在自己乘坐的船上亲眼目睹这种打斗场面。” 社交媒体上的网友们对这起群殴事件的反应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网友开玩笑说:“嘉年华的炸鸡柳一定特别好吃,值得为它拼命。”还有人调侃道:“船上的炸鸡柳明明有无限供应,至于这样吗?” 也有网友更加直白地评论:“你就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改规则了。”这里指的是嘉年华邮轮最近专注于打造更“成人化”氛围的一系列改变。 还有人对保安的表现表示理解:“保安就像在说,算了吧,我可不想掺和这种事!” 更有网友毫不留情地说:“看吧,又是嘉年华邮轮,看起来真的像个马戏团一样。” 不过也有理性的声音出现:“嘉年华需要重新考虑登船的最低年龄要求了。” 说到嘉年华邮轮的“黑历史”,这次炸鸡柳群殴事件绝对不是个例。该公司的船只上已经出现了一连串让人头疼的暴力事件,每次都会引发媒体和公众的强烈关注。 就在今年6月7日,嘉年华邮轮上又发生了一起群殴事件,视频显示多名客人发生激烈冲突,现场至少有两把椅子被当作武器扔来扔去。这起事件直接导致几名乘客被终身禁止登船。 到了4月份,情况变得更加严重。当乘客们从嘉年华欢庆号邮轮下船时,竟然又爆发了大规模冲突,结果嘉年华公司一口气禁止了24名乘客再次登船。 面对接二连三的暴力事件,嘉年华公司也坐不住了。为了遏制邮轮乘客的不良行为,公司实施了一系列严厉的新规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17岁以下没有21岁以上成人陪同的乘客实行凌晨1点宵禁。 根据嘉年华公司官网的说明,他们对任何非法物质和活动或破坏性行为采取“零容忍”政策。 公司在声明中强调:“我们客人、团队成员、我们访问的目的地以及我们航行水域的安全和保障,已经融入我们公司的价值观中,并指导着我们的运营。” 公司还特别提醒:“邮轮是一个共享空间,所有客人都应该尊重他人。” 不过从这次炸鸡柳群殴事件来看,这些规定和政策的实际效果似乎还有待检验。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长期以“家庭友好”著称的邮轮公司最近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在11月宣布了首次仅限成人的邮轮航行。 这个决定很可能就是为了应对频发的暴力事件和形象危机。毕竟,当一家以家庭度假为卖点的公司频频出现打架斗殴的新闻时,确实需要做出一些改变来挽回声誉。  

惨烈! 选美皇后遭绑石块沉海 双眼蒙布+自行车锁颈 家人4天后才报警 已成腐烂浮尸

说到“浸猪笼”这三个字,不少中国人都会汗毛竖起,这是古代私刑的一种,却没想到会在现代社会上演,令人毛骨悚然。 最近,一起“前选美皇后惨遭杀害”的命案yin不少人,手法之残忍、细节之惊悚,一般人真干不出来。 这个案件发生在菲律宾,莱特省的奥尔莫克市。 7月31日上午,35岁的前选美皇后 Acquene Arradaza出门买菜,她来到的是当地的一家超市。 稀疏平常的一天,她也没有想到,死神正在悄然向她靠近。 就在这个时候,一辆黑色的丰田悄悄靠近,然后停在了超市附近的路边。3名持枪男子迅速下车,目标明确,直接把Arradaza整个人拖走! 一个女人的力气根本敌不过3个大男人,她就这样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推上车,然后带走了。 监控画面显示,这辆车朝卡南加(Kananga)方向一路逃窜,沿路驶向塔克洛班市。 事情发生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又是商店林立的闹区,并不是没有人目击到这场猖狂而凶残的绑架,但却没有人能上前去阻止。 目击者回忆,这伙人的行动十分迅速,下手果断,配合娴熟, 更重要的是,一看就是有预谋、有目标的犯案,疑似对受害者的生活规律与行动路线早有掌握。 8月4日清晨,塔克洛班市村外海域的渔民在海面上发现了一具漂浮女尸,吓得立即向警方报告。 警方到场后确认,这具尸体就是Arradaza。 他们也是花了一段时间,才确认死者身份的,因为这具尸体的死状实在是太惨烈了—— 因为泡在海水里太久了,整个尸已经处于腐烂膨胀阶段,全身赤裸,死者嘴里被塞了东西,双眼被蒙起来,头被盖了一层黑布,并用胶带层层缠绕; 更夸张的是,脖子上面还套着一把自行车锁,手脚也被捆绑。 这还没完,凶手将Arradaza整个人和两个装有石块的麻袋绑在一起,让她就这样“石沉大海”! 警方表示,从这种抛尸手法可以看出凶手的反侦查意图,因为他们第一时间也辨认不出来死者是谁。 最后,是警方请来Arradaza的家属,他们从她背后的纹身,才确认身份的。 据初步判断,Arradaza在死前曾遭受严重的捆绑折磨,但至于死因是不是窒息,还有待确认。 令人费解的是,Arradaza 的家人直到遗体被发现当天上午才,向警方正式报案。 警局发言人直言,如果失踪案能更早通报,警方或许还能在市区或边界拦截嫌疑车辆,甚至可能救回Arradaza 。 妹妹在报案时透露,案发当日上午,姐姐曾与一名男子通话。警方已将此人列为调查对象之一。 警方指出,从绑架手法、处理尸体的方式到作案路线,这起案件有明显的预谋性和针对性,他们目前正全力追查涉案的三名男子及涉案车辆,并调查是否存在雇凶或个人恩怨背景。 据悉,Arradaza家族曾有过与警方的交锋。 2024年,死者的哥哥在一次缉毒行动中与警方交火,被当场击毙,现在尚未确认此次命案是否与家族背景或旧怨相关。 不管动机是什么,从超市绑架到海上弃尸,短短五天,Arradaza 才35岁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

恐怖乱流! 加拿大飞上海航班高空剧烈颠簸 猛然下坠 乘客尖叫呕吐; 乘客整个人被甩上天花板

最近高空事故接连发生,让不少人回趟家都留下心理阴影,不是飞机刚上天就引擎起火、就是万丈高空遇湍流疯狂颠簸,直接被甩飞撞向天花板骨裂,也是闹得人心惶惶。 也因为这样,不少经历过万米高空“生死时速”的惊魂时刻的人纷纷站出来分享,86岁的温哥华女子Petronila Taruc也是“受害者”之一。 她是菲律宾移民,在温哥华是一名法律秘书,现在退休了。Petronila Taruc每年都会和丈夫飞回去探亲,但就在2015年,他们经历了一次恐怖的颠簸。 “当时机组人员正在发水和咖啡,突然我听见‘咯吱’一声,飞机猛地往下坠。我甚至来不及害怕,只能死死抓住座椅。” 76岁的乔治(George Sharpe)也搭过一次遇到湍流的飞机,当时他是从温哥华飞往多伦多,算是国内航班了,不太长。 然而,就当飞机飞到了3.7万英尺高空、萨斯喀彻温省的上空,突然陷入强烈乱流。 “空姐刚提醒说可能会有‘轻微颠簸’,结果刚说完就像撞上了无形的墙壁一样,飞机瞬间下坠500英尺,又猛然上升500英尺。” 就跟前几天甩伤25人的达美航空一样,这架飞机也有乘客因没系安全带而被撞到天花板,一位女子脖子受伤,“她就像破布娃娃被甩上去一样”。 乔治回忆,当时飞机里面一片寂静,“大家都吓得不敢出声,有人开始默念祷告”,这场乱流持续了约20分钟。 72岁的约翰(John Parry)在飞往上海的的途中也被吓得魂都快没了,他当时还在悠闲地享用牛肉和红酒,结果飞机突然失去平衡。 “我正吃着饭,突然整架飞机像从天上掉了下去,物品四处飞散,红酒泼了我一身。” “乘客们都在尖叫,有人呕吐,一名空服员被甩出厨房,摔倒在地。”乱流持续了3、4分钟,但那种恐惧让人感觉度秒如年。 62岁的奈吉尔(Nigel Osborne)与妻子刚从墨西哥参加完婚礼回来,结果在佛罗里达上空碰上了一场正在酝酿的雷暴,机长广播提醒,说会有乱流。 他回忆,整架飞机像疯狂的过山车,持续颠簸了将近20分钟。 “飞机突然坠落,然后又被拽回去。你能听见巨大的撞击声,整个机舱剧烈摇晃,你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坐着,特别无助。” 幸好他们夫妻二人当时都系了安全,“如果没系好,肯定会被甩出去。” 虽然高空乱流死亡的案例极为罕见,但不是没有,而且最近因为这个原因发生的航空事故接二连三,受伤人数也多,引起社会关注。 晴空乱流(Clear-Air Turbulence)往往发生在高空、云层之外,肉眼难以察觉,却可能因风速或风向的突然变化,导致飞机猛烈震荡。 2023年的一项研究指出,1979年至2020年间,晴空乱流的发生频率显著上升,尤其在北大西洋航线与美国大陆上空最为严重。 加拿大运输安全委员会数据显示,从2020年1月到2025年6月,加拿大共记录了67起与乱流相关的事故或事件,其中至少21人受到轻伤。 最重要的是,只要是在座位上,大家做好都系好安全带,以免下一秒就被甩上天了。 看到这里,不少人都在感叹:现在坐飞机就是一场豪赌啊,赌飞机的质量、赌机组人员的反应速度、赌天气、赌有没有别架往这儿撞,代价往往就是几百条人命....

7.5级强震! 美洲拉响海啸警报! 西岸1天狂震2000次! 巨型火山恐数月内喷发?温哥华处“灾害范围内”

8月22日,一场7.5级规模地震袭击了美洲! 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表示,当地时间22日晚上11点16分,德雷克海峡发生强烈地震! 一开始媒体报道的规模为8.2级,后来官方确认为7.5级地震,震中位于乌斯怀亚东南约710公里处,震源深度约为10.8公里,属于浅源震,通常伴随较强地面震动。 地震发生后不久,智利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就立即发出海啸预警,提醒居民部分沿海区域可能受到影响,随后取消了, 德雷克海峡地处南极板块、南美板块与斯科舍板块交界处,是全球极为罕见的三板块汇聚区之一,地壳活动复杂。 2025年5月2日,这个海啸海峡曾发生7.4级地震,震中位于智利普罗维登西亚附近,震源浅,引发智利南部多处地区的海啸预警,民众撤离。 北美西海岸也不平静,接连的地震让居民越来越担心“大地震”正在悄然靠近。 除了三天两头的地震和“神秘海啸”,科学家们正在密切关注一座潜在即将喷发的巨型海底火山,他们警告——“轴心海山”(Axial Seamount)恐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迎来新一轮喷发! 这座轴心海山位于太平洋西北部,距离美国加州海岸线约480公里,火山口位于海平面以下近1600米的地方。 轴心海山也是这个地区最活跃的海底火山,上一次喷发发生在2015年,当时释放的熔岩形成了厚达450英尺的熔岩层。 与美国本土的圣海伦火山、雷尼尔火山和胡德火山不同,轴心海山的岩浆气体含量较低,岩浆流动性更强,因此喷发方式更接近夏威夷或冰岛火山,爆炸性较弱,但熔岩流量巨大。 近期,科学家在海山监测到显著增强的地震活动。 今年夏季,这里曾在1天内发生了超过2000次地震,此后平均每天约有100次余震! 研究人员发现,这个区域的海底地壳出现明显抬升,与2015年喷发前的迹象相似。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地球物理学家威廉·查德威克(William Chadwick)表示:“按照目前的膨胀速度,预计它会在今年年底前喷发。” 这些地震大多为1至2级,规模较小,人类无法在岸上感知,但却显示出岩浆正在沿裂缝上升,挤压地壳,造成地震“蜂群”效应。 问题是,虽然地震数量和频率一直在波动,目前还没有立即喷发的迹象,专家们也不知道怎样的触发条件,才会引发下一次喷发。 值得庆幸的是,专家普遍认为,这次海底火山喷发不会对西海岸居民造成直接威胁。 虽然喷发点深藏海底、且远离陆地,人类可能几乎无法察觉,但还是会引发海底剧烈震动,科学家预计,地震次数将从当前的每日约100次骤增至单日10000次。 危险的其实是距离轴心海山仅240英里、被认为是北美最危险的活火山之一的雷尼尔火山。 从上个月开始,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雷尼尔山就看来是蠢蠢欲动,发生数百次小地震。 这座巨大的活层状火山高耸于华盛顿州西雅图及俄勒冈州波特兰等城市,波及近9万居民。 尽管雷尼尔山已经有1000多年未发生重大喷发,但它还是有随时喷发的可能性,且一旦喷发,将造成广泛破坏。 如果这座火山最终喷发,除了熔岩流和火山灰云,猛烈、快速流动的泥流可在几分钟内席卷整个社区!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称,大型逆流可摧毁、磨蚀、掩埋或卷走沿途几乎所有物体。 美国火山学家警告,雷尼尔火山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喷发,成为太平洋西北部地区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加拿大的温哥华,距离雷尼尔火山仅373公里,可能也在“灾区范围内”。 回顾历史,火山泥流也曾造成极大的灾难—— 1985年,哥伦比亚托利马内瓦多德尔鲁伊斯火山喷发,引发的泥流造成了约25000人死亡,成为最致命的火山泥流灾难之一。 1980年,圣海伦火山的喷发,致命火山泥流造成57人死亡,200多座房屋被毁。

紧急警告! 沃尔玛冷冻虾检出放射性物质 食用恐致癌 门店火速下架!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近日发出紧急警告,称在沃尔玛销售的部分冷冻虾可能含有放射性物质铯-137,涉及美国13个州的消费者。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公众关注,FDA呼吁消费者切勿食用相关批次产品,并立即将其丢弃,以免健康受到威胁。 这批问题虾来自印尼的PT. Bahari Makmur Sejati公司,品牌为沃尔玛自有品牌Great Value,具体为2磅装的冷冻去壳带尾白虾。 受影响的批次包括三个批号:8005540-1、8005538-1和8005539-1,保质期均到2027年3月15日。 这些产品在阿拉巴马、阿肯色、佛罗里达、乔治亚、肯塔基、路易斯安那、密苏里、密西西比、俄亥俄、俄克拉荷马、宾夕法尼亚、得克萨斯和西弗吉尼亚的沃尔玛门店有售。 事情的起因是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在四个港口的货运集装箱中检测到可能存在铯-137的异常情况。 FDA随即对来自印尼的虾样品进行测试,确认其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尽管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受污染的虾已进入美国市场流通,但FDA出于谨慎考虑,建议消费者和零售商立即处理掉相关批次产品。 铯-137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长期低剂量接触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FDA指出,若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长期摄入铯-137,可能会导致DNA损伤,从而增加患癌风险。 专家建议,若怀疑自己可能接触了高剂量的铯-137,应尽快咨询医疗专业人士。 目前,FDA已要求收到问题批次产品的分销商和零售商启动召回程序。沃尔玛作为主要销售商,已被要求协助处理相关产品的下架和销毁工作。 为防止更多问题产品流入市场,FDA已将PT. Bahari Makmur Sejati列入新的进口警示名单,禁止该公司产品进入美国,直至另行通知。 FDA表示,这批虾可能在不卫生的条件下加工、包装或储存,违反了《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存在安全隐患。 此次事件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敲响警钟。FDA强调,调查仍在进行中,将继续追踪问题产品的流向,确保公众健康安全。 消费者如发现家中存有上述批次的Great Value冷冻虾,应立即将其妥善丢弃,避免食用或烹饪。 食品安全无小事,公众的警惕和及时行动至关重要。FDA提醒,任何与此次事件相关的信息或疑虑,都可以通过其官方渠道反映,以便进一步调查和处理。

索赔1个亿! 中国留学生沦为苦力 狂喷7000小时农药 一查竟患癌!

最近,一名中国留学生因为把母校告上法庭,还“狮子大开口”一告就要1亿赔偿,引起海内外华人围观! 这次控诉母校的是中国前留学生魏玲珑(音译,Linglong Wei),15年前来美留学,就读密歇根州立大学(MSU)。 魏玲珑的在校时间是 2008~2011年,攻读的是园艺学硕士学位。 她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场逐梦的留学,最后却让她躺在了病床上,与病魔斗争。 根据法庭文件显示,魏玲珑当时是一个项目的研究助理,参与了田间试验,负责在试验田里喷洒多种农药和除草剂。 研究期间,她每天都要背着喷雾器,连续几个小时站在太阳底下,在田里喷洒草甘膦、敌草快、氧氟草等化学品农药。 估算下来,魏玲珑表示自己暴露在各种农药的环境中超过7000个小时。 问题就在于,她当时并没有接受任何系统的培训,也没有配备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基本防护装备。 “有时风一吹,农药就直接糊在脸上了”。 在校期间,魏玲珑就时有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去校医院看,医生仅仅诊断为焦虑症,但是没有为她进行检测。 她当时怀疑过是农药的问题,也跟导师反映过,但对方的回答是:“这些化学品是安全的。” 魏玲珑当时是国际学生,既没身份、也没经历,另一方面也十分信任导师,于是就没有再追究下去,继续完成了研究工作。 然而,就在2020年初,魏玲珑身体不舒服,去医院一查——乳头状甲状腺癌! 医生建议魏玲珑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且术后也将依赖激素药物,来维持身体机能。 手术之后,魏玲珑的脖子上留下了疤痕,身体也恢复不到从前,经常感到疲劳抑郁,生育能力也可能受到影响。 “这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是精神和生活的巨大阴影。” 于是,就在2025年8月18日,魏玲珑正式向密歇根州法院提交诉状,要求MSU及农业与园艺系、国际学生事务相关负责人赔偿1亿美元。 对此,MSU回应表示,学校“始终将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但由于案件正在审理,暂不便作进一步评论。 这一案件也在美国华人圈引发热议—— 部分网友认为,农药暴露10多年后才确诊癌症,因果关系链条过长,难以在法庭上成立; ”喷农药要带基本防护这事儿,不信一个搞科研的人不知道,农村的人都晓得。“ 也有人质疑,开口就要1亿,怕不是模仿“孟山都案”。 当然也有不少人表达同情,认为校方确实未尽到保护责任。 “每天喷药8小时,根本就是拿学生当廉价劳动力。” 事实上,“化学品暴露导致癌症”的诉讼在美国并不少见,但往往争议极大,主要是因为案件的难点在于举证:要把十多年前的农药接触与今天确诊癌症挂钩,还要说服法官和陪审团,难度很高。 美国司法史上最著名的相关案例,就是网友在评论区提到的农化巨头孟山都“草甘膦致癌”官司。 在这个案子中,部分原告成功获得赔偿,但很多类似案件都是以败诉收场。 现阶段,这个案件才刚刚开始审理,结果尚难预料,但无论输赢,“魏玲珑农药致癌案”已在学术界和公众舆论中激起涟漪。
spot_img

BC海岸突发4.1级地震 1个月连震4次 居民慌了!

在平静的周一早晨,一场地震突然袭击了加拿大BC省的海岸。 这次震级为4.1的地震发生在太平洋海域,位置位于贝拉贝拉(Bella Bella)西南约228公里,正好在温哥华岛和海达瓜伊岛(Haida Gwaii)之间的海域。 加拿大地震局(Earthquakes Canada)报告,这场地震发生在早上6点24分,震源深度约10公里。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虽然4.1级的震级听起来并不小,但由于震中位置在海洋中,这场地震并没有引发地面的明显震感或任何破坏性影响,目前也尚未接到居民报告表示有震感。 令人疑惑的是,美国地质勘探局(US Geological Survey,USGS)并未发布关于此次地震的报告,这与以往情况有所不同。 示意图 通常,在北美地区发生的地震,USGS会及时更新地震信息,并为公众提供相关警报和建议。然而,这次BC省的4.1级地震却未被USGS记录在案。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由于两个国家的地震监测系统覆盖范围和灵敏度存在差异。 本次地震仅是BC省在一个月内的第四起地震。回顾近一个月的地震情况,10月4日当天,BC省也遭遇了两场地震。 当天的第一场地震发生在贝拉贝拉西南偏西198公里处,震级同样为4.1,震源深度约为10公里。然而与今天的这场地震相似,这场地震同样没有在地面引起震感。 同一天,另一场3.8级地震发生在距温哥华和维多利亚附近的Tsawwassen海域18公里处,震源深达57公里。这场地震虽然不算强烈,但轻微的震动仍然在温哥华及大温地区周边引起了一些居民的注意。 还有在10月2日时,温哥华岛也被地震波及,这次的地震强度为4.1级。 9月26日凌晨4点05分,位于萨尼奇半岛和圣胡安岛之间的哈罗海峡(Haro Strait)发生了4.0级地震。这次地震震感较为明显,不仅仅是在温哥华岛地区,甚至大温地区的居民也感受到了震动,数千人报告有震感。 这次4.1级地震只是一次比较小的地质活动,不会对当地造成任何影响。不过,这种频繁的地震活动还是提醒我们,西海岸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居民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防震准备。 近年来,BC省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在不断加强地震监测和灾害预防措施,致力于通过先进的地震预警系统和灾后应急预案,为居民提供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加拿大政府相关部门表示,将继续密切监测该地区的地震动态,如果发生任何重大变化,一定会第一时间向公众通报。

注意! 温哥华周边出现毒蘑菇 千万别吃 后果很严重!

最近温哥华及其周边地区频频出现一种叫“毒蝇伞”的蘑菇,看起来可爱又迷人,却带有致命的危险。 这些毒蘑菇不仅引起了市民们的关注,甚至让许多人忍不住想拍照留念,不过大家注意了,千万不要被它们萌萌的外表骗了,误把它们当成美味! 毒蝇伞(Amanita muscaria)以鲜艳的红色和白色斑点的外观为人熟知,它的形象甚至成了“超级马里奥”游戏中蘑菇头的原型。 不过,UBC植物学教授玛丽·贝尔比(Mary Berbee)提醒说,吃下这种蘑菇不会让你“变大变强”,反而会带来十分不愉快的体验,比如强烈的胃部不适和幻觉。 华人们想必也都听说过“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的梗,说的就是毒蝇伞。 贝尔比教授指出,毒蝇伞其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对生态系统有着重要作用。它们的菌丝体(mycelium)可以与树木的根系共生,为树木提供矿物质养分,帮助树木生长。 最近在社交平台上,许多温哥华市民纷纷分享了在本地看到毒蝇伞的照片,大家在评论区里都很喜欢这小巧可爱的蘑菇,但同时也不乏惊叹它们的毒性。 一位网友甚至开玩笑说:“我怎么就没碰上这种酷蘑菇?”另一位则感叹:“它们真的好可爱啊!” 对于这类毒性蘑菇,贝尔比教授建议大家远观欣赏即可,千万不要尝试食用。她说:“它们是秋季户外自然环境中美丽且有益的组成部分,看看就好,千万别吃。” 虽然触摸它们不会带来直接危害,但误食的后果可不轻松,通常会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虽不致命但非常难受。 因此,温哥华的小伙伴们,遇到这种蘑菇时,可以拍张照,远远地欣赏它们的美丽,但一定要记住:千万别吃!

4名华男迎战2劫匪 竟被控团伙暴力罪! 双方街头械斗 头破血流!

就在10月26日周六夜间,纽约法拉盛樱桃大道(Cherry Ave)一间中餐馆外,上演了一出令人惊心动魄的街头斗殴戏码。 四名华裔男子挺身而出,与两名企图抢劫的劫匪展开激烈对抗,木椅、折凳、铁棍都成了临时“武器”。 尽管一心维护正义,四名华裔男子最终也未能幸免,全员被警方逮捕并指控团伙暴力罪。 事件的起因竟是两个心怀不轨的劫匪闯进一家餐馆,索要钱财未果后不甘心,随即开始打砸破坏。劫匪掏出盆栽直接砸向餐馆经理,还用砖头等硬物摧毁餐馆设施,场面一度失控。 然而,四名华裔男子迅速出手,试图阻止劫匪的暴行,双方矛盾随即升级,演变为激烈的肢体冲突。 这一幕也被在场民众拍下并上传到社交媒体。视频中可以看到,四名华裔男子手持木椅、折凳、铁棍等物品,奋力还击,招招直击两名劫匪。 期间,一名劫匪被按倒在地,动弹不得,似乎意识到事情不妙,痛苦地向同伙喊话:“我们走吧!”然而另一名劫匪却并未退缩,不甘示弱地继续挥动手中的武器与四名华男对抗。 双方激烈交战的后果显而易见:两名劫匪被打得头破血流,头部伤势严重到需要缝针。与此同时,一名华裔男子的头部也不幸受伤。 地面散落着碎玻璃、被打烂的椅子以及各种被用作武器的残骸,场景如同电影般血腥暴力,引来路边群众纷纷围观。不少路人眼见冲突愈演愈烈,急忙劝阻并报警,才逐渐平息了这一场街头纷争。 不久后,市警109分局的警员赶到现场,将涉案的六人全部带回警局。在调查过程中,警方从一名劫匪身上搜出毒品,因而对两名劫匪追加了持有毒品的指控。 他们不仅被控抢劫、攻击,还面临破坏物品和持毒等罪名。而四名见义勇为的华裔男子,尽管意图是阻止犯罪,但在警方眼中,他们的行为已构成团伙暴力罪,目前全案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这场激烈的街头斗殴也让原本热闹的餐馆第二天无法正常营业,依旧大门紧闭。至于四名华男是否是餐馆的员工,警方尚未公开相关信息。 法拉盛近年来的治安情况也不容乐观。根据纽约市警109分局最新发布的CompStat报告,截至10月20日,辖区内今年已发生253起抢劫案件,仅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起,下降幅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法拉盛作为一个华人聚集区,近年来暴力犯罪频频发生,让不少当地居民倍感担忧。 四位华裔男子无畏站出来捍卫正义的行为固然让人敬佩,但因过激举动而被控罪的结局也引人深思。

央行降息没用?! 加拿大200万人领救济餐 近半人背债 破产达新高 年薪6万拣剩菜

加拿大央行连续4次降息,基准贷款利率降至3.75%,经济家们预测2025年中利率会降到2%或更低,但人们对经济前景看法却普遍消极。 利率降了,首波影响的应该就是房市。 考虑到目前房地产价格趋势,利率需要进一步下降,买家才会觉得有必要出手。“房价仍然很高,对很多人来说,进入房地产市场没有意义。” 加拿大房地产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个月加拿大售出房屋平均价格为66.9万,比2023年9月上涨了2.1%。 就连CREA都下调了今年房地产市场预测,表示央行降息并未像预期刺激房地产市场逐步,到明年春天,全国房地产市场都会处于“搁置状态。” 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主要收入来源为55至64岁人群的加拿大家庭的抵押贷款债务总额为$3157亿。 2020年7月至2024年7月,加拿大人的抵押贷款利息成本增加46.2%,各个年龄段人群偿还抵押贷款都变得更加困难,甚至不少人在距离退休仅剩5-10年时,身上还背着50万贷款,被迫延迟退休。 整体经济环境不好,撑起一家生活的重担也分到了老人的肩上。 本来因为贷款还不上,很多人都搬到了更远、更小的房子里面,但很多人搬不走,原因是家里还有成年子女要“养”。 年轻一代买不起房子,很多人都搬回去跟父母住了,或者三天两头往家跑。 越来越多人背的债更多了,面临破产。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加拿大消费者债务水平上升至2.5 万亿加元。 加拿大破产与重组专业人员协会(CAIRP)报告指出,本国债务破产率已达到令人恐惧的新高。 “许多加拿大人都背负着巨额债务,尤其是抵押贷款、信用卡债务和个人贷款,” 调查发现,46%的加拿大人身上至少背着一种债务。 今天,加拿大食物银行公布最新数据报告,加拿大人“走投无路”到了一个新境界—— 2024年3月份,足足200万人靠食物银行救济,比去年高出6%,是5年前的2倍! 年度调查结果表明,快速通货膨胀、住房成本和社会支持不足,都在快速推动加拿大“贫困和粮食不安全”。 加拿大食品银行首席执行官Kirstin Beardsley 表示,他们正被推向“边缘”,政府需要给低收加拿大人一个交代了。 从前的加拿大,年轻人暑假出来打个工还不用跟上千个新移民抢一个麦当劳收银员的岗位,毕业生出来也不用立马加入失业人士的行列; 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最近,一个加拿大硕士生背债10万的故事被英文媒体报道。 小哥Marc-André Gagnon是蒙特利尔商学院说是毕业的,当初读书不知道社会艰难,光拼命读书了,没有打工攒钱,现在沦落到睡车里、吃剩菜省钱、每天只睡5个小时还债。 Gagnon读书当时是跟银行借的免息学贷,靠着3.1万信用额度和4.9 万的学生贷款支付了他8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当时他相信:即便上学背负债务,出社会就能慢慢还清;商学毕业生出来年薪6万起跳。 但现在Gagnon说,“我太傻、太天真了“。 2023 年春天,他找了一份商业顾问的工作,年薪6万。当时Gagnon想,终于可以开始还债了,但看到工资单的那一瞬间就被现实拍醒了,税后每月只有$3,100,付完最低债务月付后,钱包里没剩多少了,钱很快就用完了。 东缴西缴一堆债之后,口袋里就剩个900刀,要吃喝、要交房租(合租650刀/月)、要供车和保险。 为了生存下去,Gagnom兼职每周送 25个小时外卖,加起来一周工作65 小时,今年6月还是因为室友不合租,自己又交不起1200刀一个月的房租,住到了车里。有时候还会被警察赶,只能睡在沃尔玛的停车场。 因为没钱,女友也和他分了手。 现在的Gagnon,每天在Too Good To Go 的APP上淘”剩菜“,这个平台专门打包低价出售超市和餐馆卖不出去的快过期食物。 这样的生活,还有很多加拿大人正在过…

治安告急! 温哥华市中心突发捅人案! 小偷购物中心疯狂盗窃6次 狂偷$6万!

近日,温哥华的犯罪事件接连发生,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从市中心的刺伤案件到大规模盗窃案,再到郊区超市的可疑火灾,这一系列事件让市民们感到不安。 温哥华市中心刺伤案引发关注 就在今天早晨,温哥华市中心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刺伤事件。事发地点位于West Hastings和Richards街交叉口,受害者随后被送往医院。 据警方发言人塔尼娅·维辛廷(Tania Visintin)表示,尽管受害者伤势严重,但情况已稳定,暂无生命危险。然而,这起案件的具体发生地点并不在受害者被发现的位置。 警方初步怀疑刺伤事件发生在别处,而后受害者自行移动至事发地。目前,案件的调查还处于初期阶段,尚无嫌疑人被捕。 维辛廷警官通过邮件表示,警方将持续跟进案件,并会在获取更多线索后提供更新信息。 这一事件让许多温哥华市民深感不安,尤其是案件发生的地段是市中心人流密集的区域。 窃贼疯狂作案,盗窃金额近六万加元 与此同时,警方在本拿比逮捕了一名涉嫌大规模盗窃的男子。 根据警方昨天发布的新闻稿,这名41岁的男子达里尔·约翰·多兰(Darryl John Dolan)在9月8日至17日期间,涉嫌在Metrotown购物中心的一家零售店内,进行了多达六起盗窃,总价值接近六万加元。 本拿比皇家骑警表示,调查过程中通过监控录像锁定了这名嫌疑人,并在9月28日的一次针对性执法行动中将其抓获。 皇家骑警的社区响应小组(Community Response Team)在Metrotown购物中心内执行任务时,成功逮捕了多兰。 据小组负责人尼尔·琼斯(Neil Jones)表示,这类有针对性的执法行动对打击类似的犯罪行为起到了显著作用,通常这些盗窃案的背后是少数几个人不断作案。 多兰目前仍被拘押,BC检察院已对其提出六项超过5000加元的盗窃指控,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 卫生纸货架上突发火灾 此外,本周二晚上,距离大温不远的米逊(Mission)发生了一起可疑火灾,这场火灾发生在当地一家Superstore的卫生纸货架上。 根据警方报告,火灾发生在晚上11点左右,商店正准备关门。当消防员和警方赶到时,发现店内已被浓烟笼罩。 米逊消防救援队副队长伊恩·格拉斯哥(Ian Glasgow)表示,当时超市的员工已经使用了六个灭火器试图扑灭火灾,但火势蔓延至货架顶部,直至自动喷淋系统启动,才终于将火势控制住。 虽然超市的员工和顾客都安全撤离,但部分人员因吸入烟雾感到不适,不过没有人需要住院治疗。 米逊皇家骑警发言人哈里森·莫尔(Harrison Mohr)表示,这场火灾的损失“范围广泛,严重影响了商店的运营”,超市可能会关闭较长一段时间。 警方认为这场火灾可能是人为纵火,但需要进一步调查才能确认这一点。目前,警方正在查看超市的监控录像,寻找更多的线索。 这一系列事件,反映出大温地区目前面临的治安挑战。对于这些案件的后续进展,我们将持续关注,期待警方能早日破案,恢复城市的宁静。

华人超爱的宠物鱼被捕杀 新物种入侵BC河流 政府警告!

最近,温哥华岛的一个城市正在对华人最爱的宠物鱼“赶尽杀绝”。 坎贝尔河市政府表示,他们花了9天执行一个“重大行动”,把当地一个巨大的池塘抽干,排出超过3900万升的水,把里面超过1700条的金鱼全部捕捞出来。 他们提醒所有居民,随意将宠物金鱼丢弃到野外是违法的,且会造成严重的生态损害。 这些金鱼属于入侵物种,可能会取代、甚至吞食本地物种,影响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BC省入侵物种委员会的盖尔·沃林(Gail Wallin)表示:“你以为在桌子上的小金鱼,其实会长得和水族箱一样大。” 这次从池塘中捕捞出的最大金鱼,竟然重近3磅,BC截至目前发现最大的金鱼长达24厘米。 事实上,这不是BC第一次有城市捕杀金鱼,早就有官员警告过,千万不要把不要的金鱼丢进河道里。 金鱼看起来小小一条,但雌性金鱼一次可产50,000个卵,一个夏天产3 次,它们与本地物种争夺食物和空间。 不仅如此,并携带传播给其他鱼类的疾病,是本地鱼群种类处于危险之中。 在过去10年里,金鱼种群已从温哥华地区扩散到BC北部和内陆地区的湖泊。 有相关组织还提出让宠物商店承担一部分责任,如果他们出售非加拿大本土的动物,就要对这些动物售后负责。 隔壁阿尔伯塔省也被金鱼霍霍过,圣艾伯特市有人在水塘里放生了一对金鱼,结果它们迅速繁衍,如今数以千计,成为本地鱼类的巨大威胁。 市政府几年来想了各种办法,仍然无法清除它们。 2015年,市政府把水塘的水放掉大半,想让它们在寒冬里彻底冻住,没想到水塘冻得结结实实,金鱼们却活了下来。 2016年,市政府用上了电击法:给水塘通电,然后把被电流击昏的鱼捞出来,但它们不仅没被杀绝,反而把地盘扩大到了另一个水塘。 现在,政府在考虑用化学品解决掉这些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