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热点

Exclusive Content

恐怖乱流! 加拿大飞上海航班高空剧烈颠簸 猛然下坠 乘客尖叫呕吐; 乘客整个人被甩上天花板

最近高空事故接连发生,让不少人回趟家都留下心理阴影,不是飞机刚上天就引擎起火、就是万丈高空遇湍流疯狂颠簸,直接被甩飞撞向天花板骨裂,也是闹得人心惶惶。 也因为这样,不少经历过万米高空“生死时速”的惊魂时刻的人纷纷站出来分享,86岁的温哥华女子Petronila Taruc也是“受害者”之一。 她是菲律宾移民,在温哥华是一名法律秘书,现在退休了。Petronila Taruc每年都会和丈夫飞回去探亲,但就在2015年,他们经历了一次恐怖的颠簸。 “当时机组人员正在发水和咖啡,突然我听见‘咯吱’一声,飞机猛地往下坠。我甚至来不及害怕,只能死死抓住座椅。” 76岁的乔治(George Sharpe)也搭过一次遇到湍流的飞机,当时他是从温哥华飞往多伦多,算是国内航班了,不太长。 然而,就当飞机飞到了3.7万英尺高空、萨斯喀彻温省的上空,突然陷入强烈乱流。 “空姐刚提醒说可能会有‘轻微颠簸’,结果刚说完就像撞上了无形的墙壁一样,飞机瞬间下坠500英尺,又猛然上升500英尺。” 就跟前几天甩伤25人的达美航空一样,这架飞机也有乘客因没系安全带而被撞到天花板,一位女子脖子受伤,“她就像破布娃娃被甩上去一样”。 乔治回忆,当时飞机里面一片寂静,“大家都吓得不敢出声,有人开始默念祷告”,这场乱流持续了约20分钟。 72岁的约翰(John Parry)在飞往上海的的途中也被吓得魂都快没了,他当时还在悠闲地享用牛肉和红酒,结果飞机突然失去平衡。 “我正吃着饭,突然整架飞机像从天上掉了下去,物品四处飞散,红酒泼了我一身。” “乘客们都在尖叫,有人呕吐,一名空服员被甩出厨房,摔倒在地。”乱流持续了3、4分钟,但那种恐惧让人感觉度秒如年。 62岁的奈吉尔(Nigel Osborne)与妻子刚从墨西哥参加完婚礼回来,结果在佛罗里达上空碰上了一场正在酝酿的雷暴,机长广播提醒,说会有乱流。 他回忆,整架飞机像疯狂的过山车,持续颠簸了将近20分钟。 “飞机突然坠落,然后又被拽回去。你能听见巨大的撞击声,整个机舱剧烈摇晃,你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坐着,特别无助。” 幸好他们夫妻二人当时都系了安全,“如果没系好,肯定会被甩出去。” 虽然高空乱流死亡的案例极为罕见,但不是没有,而且最近因为这个原因发生的航空事故接二连三,受伤人数也多,引起社会关注。 晴空乱流(Clear-Air Turbulence)往往发生在高空、云层之外,肉眼难以察觉,却可能因风速或风向的突然变化,导致飞机猛烈震荡。 2023年的一项研究指出,1979年至2020年间,晴空乱流的发生频率显著上升,尤其在北大西洋航线与美国大陆上空最为严重。 加拿大运输安全委员会数据显示,从2020年1月到2025年6月,加拿大共记录了67起与乱流相关的事故或事件,其中至少21人受到轻伤。 最重要的是,只要是在座位上,大家做好都系好安全带,以免下一秒就被甩上天了。 看到这里,不少人都在感叹:现在坐飞机就是一场豪赌啊,赌飞机的质量、赌机组人员的反应速度、赌天气、赌有没有别架往这儿撞,代价往往就是几百条人命....

7.5级强震! 美洲拉响海啸警报! 西岸1天狂震2000次! 巨型火山恐数月内喷发?温哥华处“灾害范围内”

8月22日,一场7.5级规模地震袭击了美洲! 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表示,当地时间22日晚上11点16分,德雷克海峡发生强烈地震! 一开始媒体报道的规模为8.2级,后来官方确认为7.5级地震,震中位于乌斯怀亚东南约710公里处,震源深度约为10.8公里,属于浅源震,通常伴随较强地面震动。 地震发生后不久,智利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就立即发出海啸预警,提醒居民部分沿海区域可能受到影响,随后取消了, 德雷克海峡地处南极板块、南美板块与斯科舍板块交界处,是全球极为罕见的三板块汇聚区之一,地壳活动复杂。 2025年5月2日,这个海啸海峡曾发生7.4级地震,震中位于智利普罗维登西亚附近,震源浅,引发智利南部多处地区的海啸预警,民众撤离。 北美西海岸也不平静,接连的地震让居民越来越担心“大地震”正在悄然靠近。 除了三天两头的地震和“神秘海啸”,科学家们正在密切关注一座潜在即将喷发的巨型海底火山,他们警告——“轴心海山”(Axial Seamount)恐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迎来新一轮喷发! 这座轴心海山位于太平洋西北部,距离美国加州海岸线约480公里,火山口位于海平面以下近1600米的地方。 轴心海山也是这个地区最活跃的海底火山,上一次喷发发生在2015年,当时释放的熔岩形成了厚达450英尺的熔岩层。 与美国本土的圣海伦火山、雷尼尔火山和胡德火山不同,轴心海山的岩浆气体含量较低,岩浆流动性更强,因此喷发方式更接近夏威夷或冰岛火山,爆炸性较弱,但熔岩流量巨大。 近期,科学家在海山监测到显著增强的地震活动。 今年夏季,这里曾在1天内发生了超过2000次地震,此后平均每天约有100次余震! 研究人员发现,这个区域的海底地壳出现明显抬升,与2015年喷发前的迹象相似。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地球物理学家威廉·查德威克(William Chadwick)表示:“按照目前的膨胀速度,预计它会在今年年底前喷发。” 这些地震大多为1至2级,规模较小,人类无法在岸上感知,但却显示出岩浆正在沿裂缝上升,挤压地壳,造成地震“蜂群”效应。 问题是,虽然地震数量和频率一直在波动,目前还没有立即喷发的迹象,专家们也不知道怎样的触发条件,才会引发下一次喷发。 值得庆幸的是,专家普遍认为,这次海底火山喷发不会对西海岸居民造成直接威胁。 虽然喷发点深藏海底、且远离陆地,人类可能几乎无法察觉,但还是会引发海底剧烈震动,科学家预计,地震次数将从当前的每日约100次骤增至单日10000次。 危险的其实是距离轴心海山仅240英里、被认为是北美最危险的活火山之一的雷尼尔火山。 从上个月开始,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雷尼尔山就看来是蠢蠢欲动,发生数百次小地震。 这座巨大的活层状火山高耸于华盛顿州西雅图及俄勒冈州波特兰等城市,波及近9万居民。 尽管雷尼尔山已经有1000多年未发生重大喷发,但它还是有随时喷发的可能性,且一旦喷发,将造成广泛破坏。 如果这座火山最终喷发,除了熔岩流和火山灰云,猛烈、快速流动的泥流可在几分钟内席卷整个社区!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称,大型逆流可摧毁、磨蚀、掩埋或卷走沿途几乎所有物体。 美国火山学家警告,雷尼尔火山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喷发,成为太平洋西北部地区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加拿大的温哥华,距离雷尼尔火山仅373公里,可能也在“灾区范围内”。 回顾历史,火山泥流也曾造成极大的灾难—— 1985年,哥伦比亚托利马内瓦多德尔鲁伊斯火山喷发,引发的泥流造成了约25000人死亡,成为最致命的火山泥流灾难之一。 1980年,圣海伦火山的喷发,致命火山泥流造成57人死亡,200多座房屋被毁。

紧急警告! 沃尔玛冷冻虾检出放射性物质 食用恐致癌 门店火速下架!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近日发出紧急警告,称在沃尔玛销售的部分冷冻虾可能含有放射性物质铯-137,涉及美国13个州的消费者。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公众关注,FDA呼吁消费者切勿食用相关批次产品,并立即将其丢弃,以免健康受到威胁。 这批问题虾来自印尼的PT. Bahari Makmur Sejati公司,品牌为沃尔玛自有品牌Great Value,具体为2磅装的冷冻去壳带尾白虾。 受影响的批次包括三个批号:8005540-1、8005538-1和8005539-1,保质期均到2027年3月15日。 这些产品在阿拉巴马、阿肯色、佛罗里达、乔治亚、肯塔基、路易斯安那、密苏里、密西西比、俄亥俄、俄克拉荷马、宾夕法尼亚、得克萨斯和西弗吉尼亚的沃尔玛门店有售。 事情的起因是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在四个港口的货运集装箱中检测到可能存在铯-137的异常情况。 FDA随即对来自印尼的虾样品进行测试,确认其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尽管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受污染的虾已进入美国市场流通,但FDA出于谨慎考虑,建议消费者和零售商立即处理掉相关批次产品。 铯-137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长期低剂量接触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FDA指出,若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长期摄入铯-137,可能会导致DNA损伤,从而增加患癌风险。 专家建议,若怀疑自己可能接触了高剂量的铯-137,应尽快咨询医疗专业人士。 目前,FDA已要求收到问题批次产品的分销商和零售商启动召回程序。沃尔玛作为主要销售商,已被要求协助处理相关产品的下架和销毁工作。 为防止更多问题产品流入市场,FDA已将PT. Bahari Makmur Sejati列入新的进口警示名单,禁止该公司产品进入美国,直至另行通知。 FDA表示,这批虾可能在不卫生的条件下加工、包装或储存,违反了《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存在安全隐患。 此次事件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敲响警钟。FDA强调,调查仍在进行中,将继续追踪问题产品的流向,确保公众健康安全。 消费者如发现家中存有上述批次的Great Value冷冻虾,应立即将其妥善丢弃,避免食用或烹饪。 食品安全无小事,公众的警惕和及时行动至关重要。FDA提醒,任何与此次事件相关的信息或疑虑,都可以通过其官方渠道反映,以便进一步调查和处理。

索赔1个亿! 中国留学生沦为苦力 狂喷7000小时农药 一查竟患癌!

最近,一名中国留学生因为把母校告上法庭,还“狮子大开口”一告就要1亿赔偿,引起海内外华人围观! 这次控诉母校的是中国前留学生魏玲珑(音译,Linglong Wei),15年前来美留学,就读密歇根州立大学(MSU)。 魏玲珑的在校时间是 2008~2011年,攻读的是园艺学硕士学位。 她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场逐梦的留学,最后却让她躺在了病床上,与病魔斗争。 根据法庭文件显示,魏玲珑当时是一个项目的研究助理,参与了田间试验,负责在试验田里喷洒多种农药和除草剂。 研究期间,她每天都要背着喷雾器,连续几个小时站在太阳底下,在田里喷洒草甘膦、敌草快、氧氟草等化学品农药。 估算下来,魏玲珑表示自己暴露在各种农药的环境中超过7000个小时。 问题就在于,她当时并没有接受任何系统的培训,也没有配备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基本防护装备。 “有时风一吹,农药就直接糊在脸上了”。 在校期间,魏玲珑就时有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去校医院看,医生仅仅诊断为焦虑症,但是没有为她进行检测。 她当时怀疑过是农药的问题,也跟导师反映过,但对方的回答是:“这些化学品是安全的。” 魏玲珑当时是国际学生,既没身份、也没经历,另一方面也十分信任导师,于是就没有再追究下去,继续完成了研究工作。 然而,就在2020年初,魏玲珑身体不舒服,去医院一查——乳头状甲状腺癌! 医生建议魏玲珑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且术后也将依赖激素药物,来维持身体机能。 手术之后,魏玲珑的脖子上留下了疤痕,身体也恢复不到从前,经常感到疲劳抑郁,生育能力也可能受到影响。 “这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是精神和生活的巨大阴影。” 于是,就在2025年8月18日,魏玲珑正式向密歇根州法院提交诉状,要求MSU及农业与园艺系、国际学生事务相关负责人赔偿1亿美元。 对此,MSU回应表示,学校“始终将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但由于案件正在审理,暂不便作进一步评论。 这一案件也在美国华人圈引发热议—— 部分网友认为,农药暴露10多年后才确诊癌症,因果关系链条过长,难以在法庭上成立; ”喷农药要带基本防护这事儿,不信一个搞科研的人不知道,农村的人都晓得。“ 也有人质疑,开口就要1亿,怕不是模仿“孟山都案”。 当然也有不少人表达同情,认为校方确实未尽到保护责任。 “每天喷药8小时,根本就是拿学生当廉价劳动力。” 事实上,“化学品暴露导致癌症”的诉讼在美国并不少见,但往往争议极大,主要是因为案件的难点在于举证:要把十多年前的农药接触与今天确诊癌症挂钩,还要说服法官和陪审团,难度很高。 美国司法史上最著名的相关案例,就是网友在评论区提到的农化巨头孟山都“草甘膦致癌”官司。 在这个案子中,部分原告成功获得赔偿,但很多类似案件都是以败诉收场。 现阶段,这个案件才刚刚开始审理,结果尚难预料,但无论输赢,“魏玲珑农药致癌案”已在学术界和公众舆论中激起涟漪。

载200人客机高空故障! 导航驾驶全失灵 零件摇摇欲坠 机长连喊3次Mayday!

严重颠簸 满载乘客的客机上天才10分钟,就突然传来机长着急的呼救声:“Mayday!Mayday!Mayday!”全飞机人的心都吊着,就怕自己从此脚不再着地了。 事情发生在8月17日晚上,美国波士顿的洛根国际机场。 当地时间6点45分左右,美国航空的AA2616航班准时起飞,载着20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飞往费城。 然而,就在起飞仅10分钟后,这架飞机突然遭遇“多重系统故障”,驾驶舱内警报接连响起! 航班跟踪平台 FlightAware 数据显示,这架飞机当时已经飞至8000英尺高空,还在波士顿上空,机长突然通过无线电向空管三次高声呼叫“Mayday”,当场申请紧急返航! 不同于PAN求救信号,Mayday信号是用于报告飞机或船只遇到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时才会使用的,例如沉没、火灾、爆炸、机械故障等。 录音记录中,机长语速非常快地向塔台报告:“我们需要立即返航!我们失去了自动驾驶和自动推力,两套飞行管理系统数据不一致!” 当时的情况十分紧急,飞机导航与自动化系统同时故障。 只听见机长着急地报告:这架飞机一共有200人,燃油储备还剩约237分钟! 与此同时,机舱内不少乘客也已经感觉到不对劲。 乘客莎妮拉·阿里夫(Shanila Arif)回忆:“飞机开始剧烈晃动,我们以为遇上了严重的颠簸。直到前排乘客打开舷窗,看见机翼后面的零部件松动。” 她随后用手机拍下视频,只见机翼上的襟翼部分脱落,半悬在空中,随时可能完全断裂。 她心有余悸地说:“我当时想,如果它掉下来砸到尾翼,飞机就可能坠毁。” 机翼算起来还算小事的了,因为飞机系统本身出了故障,导航和自动驾驶都失灵了,就连返航,都必须靠机长人工驾驶和空管引导方向。 一位乘客心有余悸地表示:“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听到机长大声喊‘Mayday’,心脏几乎要停止跳动。” 最终,这架空客飞机在当地时间7点30分顺利降落在洛根机场的22L跑道,上天53分钟之后,回到原点。 机上200人经历了近一小时的“恐怖飞行”,所幸最终安全降落,未造成人员伤亡。 飞机落地滑行时,跑道旁已经有大批消防车和紧急救援队等在现场。 飞机一停稳时,机舱内响起一片掌声与欢呼声,许多人激动得流下泪水,感激自己还能活着落地。 “直到安全落地,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劫后余生’。”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事后证实,这个航班因“飞行系统问题”返航,目前已展开调查。 涉事客机已被立即停飞,交由维修团队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 就在AA2616返航的同一天,从波士顿起飞的另一架达美航空班机也因机械问题折返。 据悉,这个航班原定是要飞往盐湖城的,但途中突发“机门指示异常”故障,被迫返航。 经过维修检查后,飞机重新启程,最后顺利抵达目的地。 这一连串的意外,再次让公众对航空安全问题深感忧虑。 专家指出,这个系统故障的AA2616航班使用的是空客A321机型,已服役12年,虽然仍在安全寿命内,但系统老化,可能增加突发故障风险。 现代的飞机一般都配备了多重系统,就是为了能最大限度避免事故发生,但这次多系统同时失灵,需调查是否存在潜在设计缺陷或维护疏漏。 “机长冷静果断的处置,避免了一场潜在灾难。”

注意! 亚马逊多款热销产品召回 火灾隐患+健康威胁 速查家中有没有!

别让危险潜伏家中 加拿大亚马逊近日发布通知,提醒消费者检查家中是否持有被召回的商品,涉及电池、空调、化妆品等多类产品,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以下是今年部分被召回的热门商品,其中有不少华人爱用的产品,尤其需要留意,尽快核查并妥善处理。 一款名为Powerextra 4000mAh V6的吸尘器电池替换装引发关注。这款电池适用于戴森V6系列吸尘器,包括DC58、DC59、DC61等型号。 召回原因是电池可能过热,存在火灾风险。截至1月8日,深圳市Haiming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已接到6起火灾报告,部分还涉及财产损失。消费者需立即停止使用该电池,并按照当地市政指引安全处置。 Igloo 90夸脱Flip and Tow滚轮冷藏箱也被列入召回名单。它的牵引手柄可能夹伤手指,造成指尖截断或挤压伤害。截至5月7日,已有4起轻微受伤报告。Igloo公司正免费为消费者更换手柄,建议尽快联系处理。 一款Dckazz Stitch and Scrump...
spot_img

突发! 29名加拿大华人遭逮捕 $1.5亿财物没收 警察冲进列治文住宅抓人!

欢迎大家积极举报! 加拿大全国备战秋冬疫情,各省卫生官员天天忙着更新疫情消息,为人们带来最新疫情进展。 偏偏就在大家都忙着抗疫的关键时刻,有些人看准时机,钻法律空子,大摇大摆种起非法大麻。 这不,本周,加拿大警察也没闲着,东西部开工,出动警力进行地毯式搜查,一一抓获这些偷着“种毒”的老鼠。   本周四(10月29日)一早,东部安省多个地区——万锦、King、Stouffville和EastGwillimbury等地公布15项Project GreenSweep行动的搜查结果,共查获非法大麻28,964株和收成大麻3,990磅,市值约$1.5亿加元! 搜查行动中,共有37人被逮捕,其中华人就有29人! 在加拿大,大麻虽然是合法的,种大麻也是合法的,但联邦政府规定每个家庭只能在自家种植4株大麻,室内室外均可,只要不超过4株。 除了魁北克省和马曼尼托巴省政府,加拿大其他省份的省居民都可以在室内或室外种植大麻,享受自种大麻的自由。 警方表示,这些人在自家种植大量大麻,全部是用于黑市交易。在全国各地,都有犯罪团伙通过医用大麻获取法规(ACMPR)漏洞,进行非法大麻交易,获取巨额利润。 而这些利润,会全部用在为犯罪团体提供冰毒、可卡因和枪支上面,严重影响本地的治安。 目前,警方对这37人提出指控67项,包括非法种植大麻、非法贩卖大麻、未经授权拥有武器等等。除了大批大麻,警方同时缴获枪械7支、弓箭2支、能量武器1把、袋鼠3只和斑马2只。 这已是2020年夏季以来,警方第二次大规模打击非法大麻行动,同样涉及华裔。 西边的BC省,同样也在进行非法大麻种植的打击活动。 本周三(28日)一早,大温地区的列治文市皇家骑警、三角洲地区皇家骑警、大温紧急应变小组和帮派调查组联合执法,在华人聚居区——列治文的多处商业用地进行搜查,逮捕数人! 三角洲警方发言人克里斯·莱考夫(Cris Leykauf)透露,此次行动主要集中在Westminster Hwy14000号和20000号路区的数个商业物业。 目前,已有数人被逮捕,因警方尚未进一步公布具体细节,目前未知是否有华人被捕。 事实上,列治文市的大麻种植问题从去年夏天就出现了。 (示意图) 就在靠近9号公路和威斯敏斯特高速(Westminster Highway)附近,有一处列治文农业保留地(Agricultural Land Reserve)曾被用作大麻种植区,户外12英亩,加上两个温室,共占地20英亩,全部用来种大麻! 什么概念呢?12英亩,也就是49000平方米、52.3万尺的户外,全用来种大麻。在获得加拿大卫生部的种植许可证后,这里直接建设起大麻工厂,每年可生产高达10000公斤的大麻! 有闻过大麻味道的人都知道,那股味道并不好闻,想想10000公斤大麻的味道飘在空气中,列治文的市民心理阴影面积该有多大。有人更是无奈称,列治文是要变成“小金三角”的趋势。 也是为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和治安问题,列治文市政府和市民们也坚定要取缔大面积大麻种植的心,居民们只要看见这种大规模的室内外大麻种植活动,就会主动举报。 虽然尊重吸食大麻是个人选择,但对社会治安、空气品质造成一定影响也是不争的事实。 希望大家还是明智选择,别在新冠病毒肆虐横飞的世界里,给社会添乱了。

有车族哭了! 停自家门口也要钱 温哥华或将再无免费停车 市府计划狂揽$1500万

昨天,温哥华市府突然宣布进市中心可能要收过路费之后。   今天,温哥华又宣布了全温哥华取消免费停车,全部都要购买停车许可证的消息。 外媒毫不留情指出:温哥华这是要掀起一场汽车之战。 根据温哥华市府工作人员的一项提议:今后,温哥华的所有街道停车都需要持有停车许可证。 停车许可证以前只在一些工业区以及零售区是必须的,但是目前,温哥华市府打算将这个规定扩展到每个街道,包括居民区。 这项建议将在下周提交给市议会,这是温哥华市府工作人员提出的《气候紧急行动计划》的一个主要战略之一。 如果获得批准,将在2021年开始,温哥华所有街道停车都需要有停车许可证。 首先,停车许可证并不是免费的,就算是在你自己家门口,停车也必须付钱。 停车许可证的费用也是用区域划分的。 温哥华西区的价格最贵,一张停车许可证最高每年费用为$393.27。 位于核心区域以外的地方,一张停车许可证最低每年费用为$41.32。 核心区域如下: 目前,温哥华综合医院和学校附近的住宅区的停车许可证收费较高,为$61.02/张/年。 温哥华市政府人员表示,他们正在模拟对不同的车辆收取不同的费用,对总排放量的影响。 比如,他们将对汽油车和柴油车增加额外的停车附加费,目的是不鼓励使用这些排放较高的车辆。 但是,他们可能会对电车等零排放的车辆降低收取的费用,以此鼓励人们购买低排放的车。 温哥华市府的工作人员还指出,他们最初会把停车证的价格设置为“低”,然后根据市场慢慢调整价格。他们的长期目标是制定一个基于市场的收费停车计划。 “当然我们会考虑停车证根据需求变化而变化,比如收入、残疾等不同的状况。” 2019年,停车许可证为温哥华市政府带来了$120万加元的收入。 如果停车许可证的应用扩大到整个温哥华市。 那么第一年,温哥华市府的收入将增加$100万加元,三年后每年将增加$1500万加元! “温哥华市的街道上目前有三分之一的空间是用来停车的。这些空间只对有车的家庭来说有意义。但是,温哥华有四分之一的家庭是没有车的,对他们来说,这些地方就没有意义了。” excuse me sir? 所以,有车的人要为那四分之一没有车的人买单吗? 温哥华市府的工作人员接着说: “此外,大多数路边的停车位都是免费的,这对整个市区而言,是一个价值的严重低估!既不能反应市场对车位的需求,也不能将空间规划出来发挥其潜力,比如变成步行道,自行车道,或者别的公共场所。” 不光如此,这个所谓的《气候紧急行动计划》还预备将建筑物里面的停车场缩小到最小。 为什么呢? 因为建地下停车场不环保啊,要用混凝土啊。 所以如果这个计划通过了,未来在温哥华建新的建筑物的时候,就会被限制停车位的数量。 这一次,温哥华市府真的惹怒了全温哥华人。 看看这篇文章下面的评论吧: “你说要照顾那四分之一没有车的人???为什么你要让开车的人付钱给骑自行车的人建自行车道?难道不应该骑自行车的人自己出钱建吗?你以为温哥华是什么理想的居住城市吗?天天下雨,山区一样的坡道一个接一个,骑自行车?得有多时髦的人才会想在这骑自行车啊!” “你考虑过看护者的心情吗?我生长在西区,现在住在北温,我的妈妈还住在西区。我需要经常去照顾她,但是我总是在找车位上抓狂。 就这个破停车许可证根本不允许我去申请,因为我不住在那里! 我姐姐生活在岛上,她来看我妈妈的时候就根本不可能停车了,每一次我们都花钱停在附近的商区。但是我们真的需要经常来照顾她,太不人性化了!” “温哥华市府,常常和现实脱节,发布这些不合实际的政策,荒谬无用地收钱,加税。” “温哥华的小型企业已经完了,没人会去那里吃饭了,这将会是一个严重的经济打击,温哥华市府的人太没眼界了。” 对于温哥华市府挑起的汽车之战,你怎么看?

家长崩溃! BC师生集体感染 又一校宣布关闭! 学生不戴口罩挤爆走廊!

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新冠疫情,愣是人们已对新冠数据感到麻木,3天新增817例新冠确诊这一事实,还是吓到了不少人。 26日,BC省公布最新疫情数据,3天内狂增817例,活跃病例升至2,325例,5,077正被隔离观察。 截止目前为止,BC省共有21处医疗设施爆发新冠疫情,其中19处为长期护理设施。周末新增的3名死亡病例,全是来自于长期护理机构。 医院前线疫情爆发,校园疫情也不可小觑。 继基洛納(Kelowna)的法语学校École de l’Anse-au-sable宣布疫情升级,重新关闭校园至11月4日之后,今日(27日),BC省又有一所学校宣布重新闭校2周! 据BC省卫生部门释出的信息,宣布关闭校园的学校,是位于菲沙河南岸的奇利瓦克(Chilliwack)一所基督教会学校——Mount Cheam Christian School。10月16日,这所学校暴发疫情,但卫生部门当时并没有给出具体确诊人数。 Mount Cheam Christian School选择关校的原因,正是因为校园疫情爆发,教师人数不足以正常开课。为了围堵病毒扩散,校方只能选择关闭学校。 同样的,Ecole de l’Anse-au-sable疫情爆发,11名师生确诊,也造成教师不足。 截止目前为止,BC疾控中心给出的疫情通报显示,已有近220起校园疫情案例。 本周二,大温地区再有3所小学爆出新冠疫情—— 圣母永助学校(Our Lady of Perpetual Help Catholic School),位于温哥华西区的天主教小学,病毒暴露时间10月19日至22日; HolyTrinity Elementary School,位于北温哥华,病毒暴露时间10月19日至22日; UniversityHill Elementary,UBC校区内的小学,病毒暴露时间10月20日; 目前,校方已向受影响师生和家长发放紧急隔离通知,其他没有接到通知的学生可以正常返校。 可正常返校,轻飘飘5个字,在这病毒肆虐的世界,究竟意味着什么,恐怕没人能够说清楚。 近日,一张英国校园复学后的的日常照传遍家长群。长长的走廊里,学生们人挤人,挤得不见缝隙,无一人戴口罩。 有人说,学生上课课间时间出来活动、换教室在所难免,不必大惊小怪。那么,如果说这是在学校爆出有确诊者之后出现的景象呢? 这所学校是位于苏格兰的哈里斯学院,近日刚爆出有2人确诊新冠病毒。 这样的情景,也在BC省部分学校出现。 不知是不是意识到危机将至,在宣布全省聚会人数上限降至6人之后,亨利少见地提及戴口罩的重要性,“从现在开始,所有人进入公共场所,不论室内还是室外,都应该佩戴口罩。” 虽未明确对校园戴口罩问题提出改变,但她暗示“这是学校和学生个人的选择”。 与此同时,位于大温地区3695 Lougheed...

BC一学校因大批学生确诊 宣布重新关校! 家长群炸了!

BC省新冠疫情再亮红灯,继全省创下日新增最新高记录233人之后,大温各地连爆疫情。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新冠病毒已经使脱了缰的野马,收不住了。 而在众多“新冠热点”中,人们最关注的,除了医院之外,就是校园疫情。坏消息是,校园疫情远没有卫生部门轻描淡写的那般缓和。 今日(26日),第一起被正式宣布爆发新冠疫情的学校——位于基洛納(Kelowna)的法语学校École de l’Anse-au-sable宣布疫情升级,将重新完全关闭校园,为期两周,直至11月4日! 上周,École de l’Anse-au-sable宣布爆发新冠疫情,校内出现新冠确诊病例3宗,160人被迫紧急隔离;一天后,确诊病例升至5人;截至发稿前,这所学校的病例已经翻了一番,增加至11例! 讽刺的是,从宣布疫情爆发到决定重新关闭学校,卫生部门从头到尾都是被动的,这条消息还是由学校透过当地媒体Castanet报道的。   在BC省Interior Health卫生部的官网上,仅列出École de l’Anse-au-sable的病毒暴露时间段为10月13日、14日、15日、16日、19日和20日,并无其他更新消息。 也就是说,若不是校医和校方没有及时判定目前疫情已经失控,且需要紧急关闭学校,阻断传播源,并果断行动,单靠卫生部门慢半拍的行动,疫情将继续发展,被定义为“未爆发”,直至更多学生和老师感染病毒。 看École de l’Anse-au-sable的果断行动,再对比卫生官员在对待校园疫情上的一派云淡风轻,只能感叹,防疫真心要靠自己。 就在宣布完全省新增223例之后,温哥华和列治文一共再有5所学校爆出新冠疫情! PointGrey Secondary,1人确诊,最后到校时间为10月16日; IdealMini School,1人确诊,最后到校时间为10月16日; SirJames Douglas,1人确诊,最后到校时间为10月20日; HJ Cambie Secondary,1人确诊,最后到校时间为10月13日至16日、19日; PythagorasAcademy,1人确诊,最后到校时间为10月13日至14日; 目前,以上学校已将确诊者送回家隔离治疗,并向受影响的师生家长发放紧急隔离通知。 令人细思极恐的是,此前就已经有家长反应,孩子的学校已经有10例确诊病例,但没有得到卫生部门的重视。照此类推,其实大温很多学校其实疫情早已严重到需要关闭的程度,只是卫生部门没说? 除了校园疫情,大温一家Spa和瑜伽教室也包出新冠疫情,遭紧急关闭! 位于大温兰里6315 202 St的Coast Spas Manufacturing,1日前爆出有12名员工感染新冠肺炎,被卫生部门勒令关闭。 早在13日,这家店就已出现1例新冠感染者,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目前,所有工作人员已接受病毒检测,确诊员工被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也被通知隔离检疫。 除此之外,位于Port...

BC两场“新冠婚礼”爆感染 校园疫情再扩大 消防局沦陷 !

22日,BC省再次打破疫情爆发以来日新增最高纪录,24小时内新增274人确诊新冠病毒,比前一天的203人还高出71%! BC省第二波疫情爆发,已经成为不可挽回的事实。就在公布完最新疫情数据之后,省卫生官员邦妮·亨利(Bonnie Henry)警告所有省民,秋冬疫情已经杀到,所有人必须严格遵守省卫生部门的防疫措施,将各形式聚会的人数上限控制在6人,且避免大型社交场合。 在新增的274宗病例中,有很多人是从本地的两场大型婚礼中感染到新冠病毒的。 本周五(23日),菲沙卫生局(Fraser Health)公布了这两场“新冠婚礼”的具体信息,提醒所有参加过婚礼的民众,接下来14天内自我检疫。 据了解,这两场婚礼都发生在菲沙卫生局的辖区内,且都是在10月10日举办的。 一场婚礼位于满地宝 (Port Moody)的Saint St. Grill,病毒暴露时间为凌晨5点至晚上11点,所有到场人员皆暴露在新冠病毒环境下。 第二场婚礼位于米申地区(Mission)埃洛克湖畔(Lake Errock) ,一样是凌晨5点至晚上11点。 卫生部门警告所有到场宾客,随时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不适,及时接受新冠检测。 亨利表示,本省社交活动频率、规模不减,直接影响本省新冠疫情走向,政府正在考虑收紧现有防疫措施,防止新冠病毒进一步扩散。 目前,BC省的室内聚会人数上限为50人,但很显然,人们并没有把这项规定当回事,该聚照聚,自以为病毒永远不会找上自己。 亨利透露,若疫情继续恶化,政府将会缩减室内聚会人数上限,且收紧婚姻批准程序。 “婚葬场合对于人们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人生时刻,但也是绝佳的病毒传播场合。特殊时刻,人们需要简化这类社交活动,减少婚礼人数。目前,病毒已经扩散至人们的工作场所、学校和医院,这不值得。” 她建议,任何类型的聚会,都应该是6个人以内的活动。“保护好我们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和安全,才是眼前的首要之务。” 除此之外,大温地区三角洲一名消防员于上周参加冰球比赛,将新冠病毒带到赛场和工作场所,导致当天参加冰球活动的人、与他有过接触的当班消防局人员,39人全员被迫隔离! 截至目前为止,BC省的新冠病例累计达12,331人,大多数新增病例为30至50岁人群,新冠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尤其是孩子们。 本省第一起官方承认的校园疫情,发生在基洛纳(Kelowna)地区的法语学校Écolede l’Anse-au-sable,确诊病例已从3例增至5例, 160人仍处于隔离状态。 自9月复学以来,已发生 213起校园疫情,菲沙卫生局辖区下的素里学区和温哥华沿海卫生局的学区占了三分之二。亨利强调,只有确诊教师人数达到一定程度,才会考虑重新关闭校园。 根据BC School Covid Tracker最新校园疫情信息,本省2所学校疫情范围扩大,新增2校爆疫情! 灰点中学 (Point Grey Secondary School),校址温哥华Kerrisdale和Shaughnessy社区,扩大暴露时间——10月16日; Ideal Mini School,校址855 W 59th Ave,扩大暴露时间——10月16日; Martha...

BC首次承认学校疫情爆发 一学校160人紧急隔离 1000学生已感染!

BC疫情愈发严峻,昨日(21日),全省日新增病例再次刷新记录,24小时之内暴增203例,连续6天日新增超150人,新增2人死亡! 自从全省累计病例超过1万人次,BC省疫情就刹不住车了,一路飙升。 第二波疫情中,大家最关注的,莫过于校园疫情。9月复学以来,全省已有近200所学校出现新冠确诊病例,1000名以上学生感染病毒,可卫生官邦妮·亨利(Bonnie Henry)死活就是不肯松口,一直坚称“校园疫情未爆发”。 就在今天(22日),BC省卫生部门首次松口承认——本省一所学校爆发新冠疫情! 在昨天公布的疫情数据中,有3例来自省内基洛纳地区的一所法语学校——Écolede l’Anse-au-sable。 据了解,这所学校出现了3宗确诊病例,经确认,160人为密切接触者,现已被紧急通知回家隔离,不得返校! 复学以来,学生们陆陆续续回到校园,家长千百个不放心,也只能硬着头皮把孩子送回学校。不到2个月,全省已知的就有178所学校爆出新冠疫情,35所学校出现多宗病例,现在才来说校园疫情爆发,会不会太晚? BC省疾控中心表示,之所以宣布Écolede l’Anse-au-sable疫情爆发,一部分原因是确诊病例影响范围较广,另外一部分原因就是学校医务人员坚持宣布疫情爆发,以引起学生和家长的注意。 BCCDC表示,通常情况下,只有“需要采取特殊措施来控制病毒传播”时,BC省才会宣布疫情爆发。换而言之,要是学校不坚持,BC省还不承认了? BC省这般纠结的操作,实在是很迷。就拿加拿大别的省份举例,同是第二波疫情的重灾区,阿尔伯塔省对校园疫情爆发有着这样的定义——2周之内出现2宗病例,且病毒起源于学校内部,就算校园疫情。 既没给定义,又迟迟不宣布爆发、采取及时措施,也难怪家长们群起抗议BC省卫生局了。 本周四,BC省新爆出新冠疫情的学校还有如下—— 位于温哥华东南地区的John Henderson Elementary,1人确诊,最后到校时间为10月13日;   位于列治文的H.J. Cambie secondary,具体信息未知,只表示已向部分密切接触学生的家长发放了紧急隔离通知;   位于阿伯茨福德的Dave Kandal Elementary School,病毒暴露时间为10月15日至16日; 位于本拿比的Lakeview Elementary,病毒暴露时间为10月13日至14日; 学校疫情如此,卫生部门不紧不慢,但有市议员早就看不过眼了。今日,西温哥华市议员克雷格·卡梅隆(Craig Cameron)提出动议,呼吁学校推行强制口罩令。 卡梅隆表示,随着本省新冠病例持续攀升,学校和家长应该尽快采取措施,确保孩子们的安全。从一开始,卫生当局就低估防疫措施在控制病毒传播方面的作用,错估疫情走向。 现在还不晚,及时升级防疫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未来经济再一次停摆。说实话,BC省负担不起二次封锁的代价。“戴口罩并不那么困难,我两个10岁的孩子,戴口罩的频率比我认识的成年人要高得多。” 根据华盛顿大学健康与评估研究所公布的BC省疫情预测模型显示,到2021年2月1日,全省死亡人数或攀升至634人。传染病专家安德鲁·莫里斯(Andrew Morris)表示,目前全省的疫情发展正与预测一般。 疫情爆发至今,BC省日新增的最高纪录为174人,在过去5天中,全省3次打破纪录,并于周三录得最高纪录——203人。 按照这个走势,到2021年1月1日前,BC省日新增病例可增加1倍,并在2月2日升至4倍,到800例。 如卫生部门再不作为,BC省将在11月和12月迎来秋冬疫情高峰。 研究人员表示,新冠病毒的活动存在季节性变化,欧洲多国已经宣布二次封国,仍抵挡不住新冠病毒的肆虐。 按照现在的人口社交活动频率和接触面,BC省再次面临封锁,不无可能。 众多防疫工作中,戴口罩就是其中一种有效抑制病毒传播的手段。戴上口罩,BC省的日新增2月份能降到44宗。 英国的方舱医院已重启、半年前在意大利医院尸体堆积如山的噩梦,如今在俄罗斯上演,病毒没有消失,只是休息了一下,走得更远、更加凶猛了。 自持疫情把控得很好的BC省,还能在第二波疫情中走多远,温哥华市中心的临时方舱医院能不能逃过开启的命运,全看政府、卫生部门和省民们自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