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热点

Exclusive Content

突发6.3级强震! 房屋瞬间成废墟 居民狂奔! 火山狂震66次 30万人迎战灾难!

满目疮痍 一阵剧烈的晃动,屋子瞬间崩裂倒塌,尖叫声四起,厄瓜多尔艾斯美拉达斯市,今天遭遇了一场规模6.3级的强震,当地居民正经历着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当地时间周五清晨6点44分,这场地震猝不及防地袭击了沿海城市艾斯美拉达斯,造成至少20人受伤,135个家庭受灾。 居民安德烈斯(Andres Mafare)心有余悸地回忆:“我正在去港口的路上,突然一声巨响,地面开始剧烈晃动。我疯了一样地跑回家,却发现家已经被震塌了。” 地震还摧毁了大量公共建筑和住宅,当地80%的地区停电,居民陷入恐慌。 厄瓜多尔总统丹尼尔·诺波亚(Daniel Noboa)迅速作出反应,派遣政府官员紧急前往灾区,搭建避难所,派发人道救援物资。 他向民众承诺:“政府与你们同在,我们一定能渡过难关。” 震后,艾斯美拉达斯炼油厂也临时关闭进行安全检查,两条主要输油管线短暂停运后,目前已恢复输油作业。 但该炼油厂作为厄瓜多尔最大的炼油设施,日产量高达11万桶,目前仍在检查中,具体恢复时间未确定。 这并非艾斯美拉达斯第一次遭遇强震,去年一场规模6.7的地震曾造成至少15人死亡,而2016年的一场7.8级大地震更是造成700多人死亡,上千人受伤。 这次6.3级的破坏虽不及当年,却也着实让人捏了把汗。 就在厄瓜多尔艰难应对地震灾情之时,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西部也在短短五小时内接连发生了多次地震,虽然震级较小,最高仅达到3.3级,但当地居民纷纷表示明显感受到了震动。 地质学家表示,这一系列地震很可能与当地频繁的石油开采活动有关。美国地质调查局指出,由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的废水注入地下,导致地下断层活动频繁,是引发地震的重要原因。 相比之下,更令美国民众担忧的是远在阿拉斯加的斯珀火山(Mount Spurr),这个巨大的活火山近期表现异常,已连续一周发生66次地震,引发了近30万安克雷奇居民的担忧与警戒。 阿拉斯加火山观测所(AVO)今天发布的最新消息称,虽然斯珀火山目前的喷发风险比今年三月略有所下降,但“高度不安”的状态依然持续。 观测所负责人马特·哈尼(Matt Haney)强调:“火山仍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我们预计如果喷发,将产生高达5万英尺的火山灰云,并迅速扩散至数百英里外的地区。” 火山灰可能覆盖安克雷奇及周边地区,形成厚厚的尘层,甚至引发泥石流和火山碎屑崩塌,速度高达200英里/小时。 最近一次实地调查显示,火山口附近仍持续有蒸汽喷发,卫星图像也显示火山正在释放二氧化硫,这意味着地下的岩浆正一步步地接近地表。 为了应对可能的喷发,安克雷奇居民掀起了一场“备战热潮”。许多家庭疯狂采购防护用品:口罩、防风镜,甚至宠物用的护目镜都成了热销商品,超市的防护装备都被抢购一空 当地宠物店老板马克·罗伯科夫(Mark Robokoff)表示,他在过去一个月里售出了超过500副宠物护目镜,甚至预售了1800多个宠物呼吸器。 安克雷奇居民莉亚(Lia)通过TikTok分享了她的备灾情况:“我们买了紧贴头部的游泳护目镜,甚至给狗也准备了一副。我家门窗密封得很好,所以就没有买胶带,但看到邻居们都在囤积各种物资,我还是感到有点紧张。” 尽管火山口湖的冰面没有明显融化,地表变形也放缓,但专家还是不敢掉以轻心。他们通过地震仪、卫星图像和空中侦察密切监控火山动态,力求在喷发前捕捉到任何预警信号。 专家强调,此次喷发仍有一定预警时间,但市民的担忧并非没有理由。历史上的1953年和1992年,斯珀火山曾爆发出强大的火山灰云,给当地带来了严重影响。 那场灾难中,火山灰铺满了整个城市,厚度达到了八分之一英寸。白昼瞬间变得如黑夜一般,机场也被迫关闭了整整20小时,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厄瓜多尔地震的灾后重建才刚刚开始,德州也在密切监测地震情况,而阿拉斯加的居民们则正忐忑地盯着斯珀火山的一举一动。 此刻,人类与自然的较量依旧持续,人们只能祈祷灾害尽量远离日常生活。

彻底封杀! 美国警告严打赴美生子 一律拒签! 生了的吊销签证 不得入境?!

晴天霹雳 特朗普的强硬移民政策正在引发民众不满,从一开始的驱赶非法移民,到收紧加拿大和美国边界、再到拿绿卡的华人回家探亲3周回美困难,越来越严格。 除了定居拿绿卡的人,还有一群人也被也朗普拦在了门外——赴美生子的孕妇们! 要知道,赴美生子是很多有钱人都会选择的一条路径,包括华人,附带还有月子中心等一条产业链, 近日,美国驻华大使馆在社交平台X转发美国国务院的文章,明确表示,政府会拒绝所有“生育旅游”的签证申请! 不仅是准备去美国生的,就连已经生完孩子的,签证也可能被吊销、拒绝入境! 特朗普打击赴美生子的风声今年初就已经放出来了,国务院最近表示,一些外国人申请美国旅游签证,主要就是要把孩子生在美国,让孩子获得美国公民身份,“这是不可接受的”。 这些人在美国生孩子,但费用最后可能要由纳税人来买单,也就有了所谓的“生育旅游”。 美国政府警告,现在移民法拒绝所有此类签证申请,想通过“生育旅游滥用我们移民制度的人,可能会失去今后申请美国签证或前往美国的资格!”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打算去美国生娃顺便拿身份的人,可能会遭到“重大的签证制裁”。 事实上,赴美生子这个路径本来就有很多争议,一开始很多孕妇甚至是“骗”进海关的,要学会藏肚子、申请轮椅过安检装病。 很多有钱人穿着名牌、租着豪宅,去美国生子,但生孩子的费用一毛不出,越来越多人这么做,最终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注意。 2015年,美国国土安全部扫荡洛杉矶罗兰岗和尔湾,狠狠打击非法的华人月子中心。从此之后,大家赴美生子开始采用“诚实签”。 所谓“诚实签”,就是大家在申请签证时就明确告知签证官,自己是去美国生孩子,只要出具足够的财力证明,一般都能获得美国签证,甚至能停留6个月,把月子都做了。 现在,美国就是连“诚实签”这条路都彻底堵死了,就算老实说去生孩子的,一样会被拒。 不仅如此,国务院还警告会“追溯惩罚”,把已经通过“生育旅游”成功在美国生下孩子的人的签证或入境资格取消! 对于赴美生子的家庭来说,这个消息晴天霹雳,虽然美签有效期长达10年时间,但头批“10年签证”也在陆续过期,估计这部分人就续签不了了。 按照特朗普政府目前这个作风,即便签证还有效,也可能被吊销签证,甚至被拉入黑名单,从此被永久拒绝入境。 除了想让孩子绕过高考,也有人是想着等孩子18岁之后,给自己也申请绿卡,现在全部泡汤,别说绿卡了,就连旅游签证都可能被拒。 与美国一样,加拿大也有“出生即获身份”的规定,吸引不少人前来“生育旅游”,甚至有人来读个项目,就能顺便把娃一块儿生了,还能拿补贴。 美国的移民和医疗系统有没有被滥用不知道,但加拿大人前段日子就抱怨过了。 一个BC男子爆料,自己去医院看望刚生完孩子的妹妹,结果在病房看到很多印度裔的孕妇,根护士聊天才知道,很多印度人来温哥华生孩子,生完就搭飞机走了。 这些人拍一拍屁股,医院的账单没人给、还顺便给孩子拿了个加拿大身份、18年后还能给自己申请绿卡,这个算盘打的,珠子都蹦到加拿大纳税人脸上了,引发众怒。 很多网友就表示:政府这个漏洞不补,只会越来越惨,印度人越来越多,纳税人还得给他们交生孩子的钱,倒霉到了极点。

天塌了! Costco热销品缩水 网友集体破防! 意面薯片卫生纸全变少!

日子越来越难过 重重关税之下,北美人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东西贵也就算了,买回来一看还缩水了,一买一个糟心。 最近,不少人在逛Costco的时候就发现,就连自己经常买回来放家里充饥的大盒饼干都缩水了,瞬间天塌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买过,但Costco有款新口味的焦香黄油砂糖饼干(Brown Butter Sugar Cookies),每盒售价仍为$7.99,这一大盒看起来还是挺多的。 然而,细心的消费者发现,盒子里原本应该有24块饼干,现在却只剩21块。价格没变,内容却实打实地少了3块。 这个照片一po上网,就引来大批网友调侃:“先是玛芬缩水,现在连饼干都不放过,Costco你变了。” 近几年美国通胀高企、消费者预算吃紧,最新报告显示,过去5年美国人常购买的近百种产品中,有超过三分之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水现象。 薯片变小包、冰淇淋桶看着没变但容量减少、洗衣液从原来的“可洗80次”变成“60次”,就连卫生纸卷数都偷偷减了几张。 这种操作几乎涵盖了超市中所有类别的商品,而饼干、麦片和冷冻食品首当其冲。 分析师马特(Matt Schulz)指出:“本来物价上涨就够让消费者沮丧的了,现在缩水式通胀简直就是在大家伤口上撒盐。这种悄悄缩水的方式,会让消费者觉得自己被欺骗了。” 一般超市也就算了,作为北美家庭“批发天堂”的Costco稿缩水,确实让不少人集体破防,毕竟他们一向以物美价廉的形象深入人心。 对于许多华人家庭而言,Costco不仅是采购粮油副食的首选,也是养家糊口的经济之选,现在房租、通勤成本和医疗支出统统上涨,就连买菜都要被“骗”,也难怪大家心理上有落差。 一盒饼干少3块看起来不多,但放在日常便当中,就意味着本来能分5天的点心,现在只能撑4天,对于精打细算的家庭而言,还是有差的。 其实,这种现象也被称为“缩水式通胀”(Shrinkflation),就是商品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份量变少了。消费者表面上没花更多的钱,实际上却买到了更少东西。 缩水式通胀其实就是看不见的涨价,不少加拿大网友纷纷自嘲:呦,这不是我们的舒适区嘛,关税前超市里的东西就已经开始缩水了,这下子还要缩到什么程度?? 意大利面缩水: 薯片缩水: 还有包装缩水,直接“花钱买空气”的:

惨了! 女子去Costco购物 竟全家被拘留 年幼孩子生病 只因导航失误!

拘留中心是一个“黑箱”,人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会被关押多久 一位居住在密歇根州底特律地区的女子萨拉希(Sarahi),与家人原本只想去Costco购物和吃午餐,却因导航指错了路,意外来到美国与加拿大的边境,结果居然被美国移民官员拘留了整整五天! 3月8日,萨拉希带着她1岁和5岁的两个女儿,以及19岁的弟弟,打算去当地的Costco购物。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导航系统正把他们导向加拿大温莎市的一家Costco。直到美国移民官员走近他们的车辆时,萨拉希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萨拉希和她的弟弟都是来自危地马拉的移民,在美国没有合法身份,但她的两个女儿都是美国公民。官员们将兄妹俩分开,并告知他们将被驱逐出境,同时他们有权与律师交谈。 萨拉希声称,官员给了她送孩子回家的选择,但当时她拒绝让孩子们离开。她回忆说,她被迫签署了一份文件,承认自己非法入境,并表示希望让女儿们跟她在一起。 在拘留期间,萨拉希称他们睡在简易床上,饮食仅限于方便面、通心粉或燕麦片。她还指控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试图说服她将女儿带回危地马拉,但她拒绝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她最小的女儿开始生病发烧,但据称官员告诉她他们没有药物。 直到那周三晚上,两个女孩才被释放给萨拉希的嫂子。第二天,萨拉希获释,但被告知她的弟弟将被驱逐出境。 她的律师鲁比·罗宾逊(Ruby Robinson)来自密歇根移民权利中心,他在一份声明中称CBP的拘留中心是一个“黑箱”,人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会被关押多久。 “被拘留的人甚至不被允许给任何人打电话,包括律师,”他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在美国的任何拘留环境中,每个人都有权获得法律咨询,这必须适用于CBP拘留的人员。无论你是谁,来自哪里,你都应该得到公平和有尊严的对待。” 令人惊讶的是,像萨拉希和她弟弟这样在前往Costco的路上走错方向而最终来到美加边境的情况并不罕见。 非营利组织ACLU密歇根分部的一位代表在电子邮件中表示,底特律居民走错路,无意中到达通往加拿大的桥上的情况很常见。 ACLU在一份新闻稿中指出:“他们被关押在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里五天,无法获得医疗服务、足够的食物和其他基本必需品。她没有机会联系律师或领事馆。” 美国国会议员拉希达·特莱布(Rashida Tlaib)访问了CBP在大使桥拘留人员的地点。她的访问揭示,从2025年1月到3月,CBP拘留了210多人,其中90%是意外到达这座桥。隧道拘留点的一个人甚至曾试图自杀。 特莱布在现场直斥:“一条错路不该让人‘消失’在边境。这种对待邻居的冷酷无情,正蚕食我们作为一个国家的良知。” 媒体已联系萨拉希的律师和CBP寻求更多回应,后续进展将持续跟进。对这位只想买包卫生纸、却险些全家被拆散的母亲来说,这一次“Costco之旅”注定成为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

突发! 飞机失控坠海 全员遇难 断成2截残骸四散; 波音引擎爆燃 狂喷4米火舌 机身都烧熔

刚上天人就没了 今天一大早,就又接连3起航空事故消息传来,2架飞机惨烈坠毁、1架飞机引擎故障喷出巨大火球! 当地时间今天早上8点左右,一架飞机在泰国华欣机场附近突发坠落,机上全员遇难! 据报道,这架飞机当时正从机场出发,没想到刚飞离陆地,就突然失控,整架飞机疯狂坠落,最后直接掉进大海! 坠机地点距离海岸约100米,附近是当地的一个热门海滨小镇,还有不少豪华酒店,不少游客都目睹到了空难画面,大家被紧急疏散。 目击者拍下坠机画面显示,这架飞机坠入大海的瞬间被摔成了2截,残骸碎片不断往下沉,看得大家心惊。 这架飞机隶属于泰国警方,当时正在执行试飞任务,机上一共有6名警察,正在为跳伞训练做准备,没想到遇到意外,直接全员身亡。 当局证实,包括飞行员在内的6名警官被打捞上来之后已经身亡,目前正在调查飞机黑匣子的记录,调查坠机原因。 国家警察总长吉特拉特表达,“我们会全力支持遇难者家属,并为他们安排丧葬事宜,我已下令对坠机原因进行详细调查。” 除了这架坠海的飞机,本周四下午,美国也有飞机坠毁! 美国的这起空难发生在弗吉尼亚州,当时这里正在举办表演的彩排,不少民众都到场围观。没想到就在这时,一架飞机突然失控! 一名目击者表示,这架飞机刚完成”倒飞滚转“的动作,结果下秒就像是失控,当场急速下坠!然后在大家的一片惊呼声中坠毁! 有人立马就报了警,现场消防员1分半钟之内就赶到了,但这架飞机已经完全坠毁,搜救队在残骸里面挖人。 不幸的是,当时驾驶这架飞机的飞行员罗伯·霍兰德(Rob Holland)已经遇难。 霍兰德是美国著名特技飞行员,参与这场彩排,原计划要在本周末的汉普顿航展上表演,与美军雷鸟飞行队同台献技,却再也没有机会上天,终年49岁。 最后是美国飞机起火,昨天晚上8点左右,内华达州机场一架联邦快递货机在起飞时,右侧引擎突然喷射出4米长的火舌,橙红色火焰瞬间吞没引擎外壳! 这架波音757货机是在8点15分推出停机位的,按照塔台指示开始滑行; 8点18分,地勤人员看到飞机在启动引擎之后,突然冒出浓浓的黑烟,立即上报; 8点21分,飞机突然传出巨大的爆炸声,引擎尾部迸发巨大火球! 2分钟后,机场就派了3辆消防车抵达现场,紧急灭火! 根据参与救援的消防队长杰森·米勒回忆,火势越烧越烈,明火持续约90秒,高温导致部分机身蒙皮出现熔融痕迹。 “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引擎冒烟的意外,但这次火势窜得太快了!” 也幸好这架货机的飞行员在发现引擎起火之后,没有重新启动,避免了燃油二次爆燃,造成更严重的火势。 联邦快递1个小时之内就调派了备用的货机,重新出发,没有耽误机上重要医疗物资的运输。 据悉,这架货机已经服役29年,引擎型号都已经停产。 最近这段时间,美国货机引擎起火的案例接连发生。 航空安全专家托马斯·李表示,“这类老型发动机的燃油喷嘴就像老化的血管,冷启动时未燃烧的燃油积聚,遇到高温部件就会变成喷火器。”

“加拿大不复存在”! 特朗普放狠话引爆选情! 6大关税压死人 “滞胀风暴”恐席卷全国!

若停留在2015年 每人多赚4200刀 下周一就是加拿大2025联邦大选日了,在特朗普这个“外敌”的屡次挑衅下,加拿大人这次投票热情高涨,光提前投票就有730万人了。 卡尼上台没多久就启动联邦大选,别说干出点成绩了,也就外访了一次,与特朗普也没打过招呼。 总算通上电话了,结果特朗普张口闭口还是要吞掉加拿大,还说:要是没有美国,加拿大也不复存在?! 卡尼比特鲁多地位稍微高一丢丢的地方,也就体现在特朗普没把他叫成“州长”了… 此言一出,加拿大国内的“反美情绪”再一次被挑起,本来就看特朗普不顺眼,现在更是怒火烧心。 今天,卡尼在BC穆迪港参加竞选活动,透露特朗普确实在最新一次通话中提到了“第51州”的言论,但暂时对加拿大主权保持尊重。 特朗普放狠话,三番两次提及军事开支,说美国每年补贴加拿大2000亿,要是美国不买加拿大的东西,加拿大将“不复存在”! “老实说,作为一个州,加拿大运作得很不错。” 卡尼重申:“加拿大是时候重整领导地位了,我们是一个团结的国家,需要团结起来对抗特朗普。加拿大和美国的关系已经结束了。” 特朗普一头说要松口降低对中国的关税,另一头就对着加拿大撒气,挑这个在他眼里的“软柿子”狂捏,暗示要提高汽车关税。 目前正是联邦大选前的关键时期,特朗普这时候插一脚,既说要加关税、又威胁加拿大主权,让人怎么忍。 卡尼的这个反应,更让他成了其他竞争对手攻击的目标:软趴趴的一国之首,任打的,也没谈来半点实质成绩。 作为自由党的强劲对手,保守党频繁提及一个词_“加拿大的失落10年”,拿数据说2015年自由党执政以来,加拿大所有发展指标几乎都在落后! 经济恶化、犯罪激增、公共服务变糟、生活成本飙高、难民爆炸、甚至人均预期寿命等,12个数据全崩。 如果加拿大的时间就停在了2015年,照当年的趋势发展,现在加拿大人每年能更多赚4200刀;上千人死于犯罪、毒品和医疗短缺的人也会还活着。 虽然加拿大本来的住房危机、医疗资源短缺问题、移民危机、生活成本问题就很严重,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一大堆,但2024年多了个特朗普这颗炸弹,关税一层层地叠加,经济+主权成了加拿大人此次大选最看重的两大议题。 3月份加拿大全国通胀数据稍微出现下降,但大家对经济衰退即将到来的担忧丝毫未减。 今天,加拿大独立商业联合会发布了一份最新报告预测——2025年第一季度加拿大经济将“温和增长”,第二季度会出现“显著收缩”! 数据显示,加拿大第一季度仅增长0.8%,第二季度预计将收缩,而经济衰退常常就伴随着增长停滞。 报告还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通胀率为2.4%,第二季度将上升至2.7%,明显高于央行设定的2%目标。 多种因素叠加,经济学家发出警告——“滞胀”风险正在上升! 所谓“滞涨”,指的就是一个经济体在增长停滞的同时,通胀仍然居高不下的时期。 “通常情况下,只有经济活动过热才会导致高通胀。经济放缓时,消费和投资减少,通胀下降”。 换句话说,经历滞胀的人们不仅要承受经济衰退带来的高失业、裁员等后果,还要面对生活成本的持续上涨。 这种“双重打击”正是滞胀对经济最具破坏力之处,“这是经济的‘死亡双重亲吻’(double kiss of death)。” 中产受不了了,纷纷出走,不少华人就连拿了多年的身份都不要了,直接回流,更别说工人了。 本周三,“全球工作场所状况报告”出炉,加拿大“光荣”成为工人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每10 名受访者中,就有近6 人表示自己每天都有很多压力,这一比例比全球高出整整18 个百分点,也高于任何地区的平均水平. 也是荣登“全球最惨打工人了”... 算上正在生效的钢铁税、汽车关税、进口商品税,即将生效的汽车零部件关税,有可能实施的软木材税和乳制品税,6项关税一起压下来,大家的日子恐怕更加难过…
spot_img

惊悚! 列治文捞出恐怖无名浮尸 民众吓惨! 西温商场附近爆随机袭击 男子头破血流!

本地治安,已经成为大温村民心中的一根刺,枪杀、纵火、捅人、盗窃事件随处都是,更别提帮派斗争频频发生。就连华人聚居城市列治文,都沦为帮派枪战的战场,让不少华人村民人心惶惶。 继列治文爆出枪击2死之后,就在6月12日,列治文再一次爆出死尸案!警方在菲沙河中打捞上来一具冰冷的尸体,身份不明! 根据当地皇家骑警的最新消息,有人在Steveston的Imperial Landing dock发现可疑漂浮物,立即报了警。 他们赶到之后,立即将这个物体打捞了上来,结果竟然是一具人类的尸体! 这个码头刚好位于菲沙河的Steveston河段,警方目前也还不清楚这具尸体的身份,正在积极调查,并表示一旦确认,将第一时间告知家属。 菲沙河里打捞出尸体,这已经不是首次了。 去年夏天,一样是6月份,BC全省各地接二连三有女子失踪,引起社会大众和警方的高度关注。 当时,菲沙河高贵林河段也漂了一具尸体,经确认是5个月前失踪的23岁2娃妈妈Shaelene Bell。她是在1月30日离开公寓后失踪的,2天后警方在菲沙河附近发现她的车辆,手机钱包都在车上,唯独不见人。 最后被发现,已经是一具尸体,2个孩子丧母。 这一次轮到列治文河段发现尸体,不少居民就纷纷猜测:这会不会是6月7日刚刚失踪的女子Lynn Higgins,她的车子留在了Alex Fraser bridge的南向车道,一样也是不见人影。 同样的悲剧重复上演,令人悲伤。 还有居民表示,自己前一段时间在这个码头看见两个渔民在吵架,动手推人,猜测会不会是有人被推下了河溺死的。 列治文居民众说纷纭,但最终尸体身份还得等警方确认。 与此同时,BC内陆地区的基洛纳也有人离奇失踪,可能早就掉进米逊溪(Mission Creek)被冲走了! 因当地已经因为洪水泛滥在昨天下午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人可能找不着了! 据悉,基洛纳有一名男子失踪,搜救队出动了22名志愿者、花了整整8个小时,沿着溪流找人,但是因为近期融雪和降雨,水位升高、溪流湍急,水里还有危险的碎片杂物,至今还没有找到失踪男子的下落。 当地政府已经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搜救难度增大。 除了从河里打捞上尸体和人口失踪,就在本周二,西温著名的商场——Park Royal Mall附近还爆出了恶劣袭击案件!有人手举巨石狂砸陌生人,致其头破血流! 14日凌晨,一名55岁的流浪男子正在商场附近徘徊,就在这个时候,一名陌生男子突然靠近,朝他大吼大叫,然后不知道从哪里弄来几块巨大的石头,恶狠狠地向流浪汉砸去。 手无寸铁的流浪汉突然被袭击,根本没反应应过来,就被石块砸中,当场头破血流,赶紧用手挡住头自保。 没想到对方越砸越狠,就连手都被砸得撕裂了,满手都是血! 警方接到通报之后立即赶到现场,并确认附近的监控录像,现在正在寻找这名嫌疑男子。 根据描述,嫌疑人是一名男性,留着一头黑卷发,案发当时身穿黑色连帽衫、黑色裤子和蓝色帽子,请所有目击了这场攻击事件的市民积极举报。 最后,根据温哥华警方的最新消息,前段时间网红海滩附近的入室捅人案件调查有了新进展——疑是Airbnb纠纷,房东冲进房间里面发狂捅伤2名女房客! 唉,希望大家不管去哪里、做什么,都随时注意人身安全吧。对于没有这些遭遇的人而言,确实挺远的,但不代表就没有发生,多一个心眼有益无害。

实惨! 温哥华6月下了11天雨 YVR飙破纪录! 今年冬天暴雪还要来?!

 昨天才刚吐槽完温哥华的天气,今天BC中部地区就银装素裹了,让人一下子“梦回寒冬”。这都6月份中旬了,还能在家门口飘雪,也是醉了。 一名住在BC东南部城市的居民凯瑟琳(Kathleen Murray)昨天一早在抖音上PO出自己家门口的景象,雪白一片,几厘米的积雪厚厚地覆盖在草坪上。 深怕别人不相信,她还报了日期:2022年6月14日,我人在BC,随后认命地吐槽:好吧,至少我不用浇花了!语气中透着无奈。 就在今天,加拿大环境部公布了大温地区6月份降雨报告——才刚过15天,已经下了11天的雨!温哥华国际机场YVR降雨量为63毫米!已经远高于30年来整个6月份的平均水平! 更夸张的是,这夏天都还没有正式到来呢,加拿大就开始研究今年冬天的天气了! 根据最新报告,今年冬季,拉尼娜现象可能连续第3年出现,为加拿大西部省份带来疯狂的冬天! 世界气象组织(WMO)最新数据指出,事实上,拉尼娜现象就没有离开过,有70%的可能性将陪我们一起进入夏天,一直延续至今年年底的可能性高达50%-60%。 一旦拉尼娜现象持续,北美上空的急流就会向北移动,导致气温、风暴路径和降水量都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冬季。 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的研究科学家内森·吉列特透露,“这往往就意味着,加拿大西部省份和地区的气温要低于正常水平,BC省南部靠近海岸地区则会高于正常水平。” 如果这一次拉尼娜现象真的在加拿大下持续到2022年冬天,这将会是1950年第一次连续3年出现! “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现象。” 看到这里,温哥华人又开始瑟瑟发抖了——去年冬天全省暴雪瘫痪,出趟门成了折磨,天车公交分分钟卡在路上几小时的噩梦历历在目,这是又要来?! 再往前翻一点,2020-11年冬天,也是拉尼娜现场出现,史无前例的雪席卷了加拿大西部,到12月下旬,温哥华岛的华盛顿山度假村降雪量超过500厘米! 这…夏天都还没来,冬天就预报又是极端天气,温哥华实在是太难了…

瑟瑟发抖! 温哥华附近突发4.6级地震 6月第2次! BC每天1震!

根据本地英文媒体报道,就在本周一(6月13日),BC再一次发生地震!震级4.6级! 就在5.1级地震刚过一周之际,BC海岸再一次地牛翻身,震央在位于温哥华西北偏西 534 公里处的地方,深度5公里。 上午10点34分左右,地震局探测到这里发生地震,并没有触发海啸警报。 加拿大地震局指出,这个海域6月份截至目前为止已经发生过2起地震了,上一次地震发生在 6 月 4 日星期六,当时震源深度为18公里,震央在温哥华西北偏西645公里处。 过去这一周,BC每天1起地震;过去这1个月,就已经发生了31次大大小小的地震;过去这1年,就已经震了480次之多! BC地震防灾演习官网写着:“与加拿大其他省份和地区相比,BC的每一个城市都在地震高风险之中。” 也是,位处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整个BC都在高风险区,这一点也不意外。 加拿大每年平均发生地震4000多次,其中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BC是全国最容易发生地震的省份,地陆平原几乎每天一次,由于震级都不大,所以大部分人都没什么感觉。 2021年10月,地震学家在温哥华岛测得“轻微震颤”超过2000多次,地图表明,整座岛正在悄悄被“震走”,缓慢向西移动。 按照历史大地震发生周期来看,“Big One”早就应该发生了,我们现在已进入预计9级大型断裂地震的时间范围。 这种大规模的破坏性地震,每隔200-800年会发生一次,最后一次还是在300年前。 1700年 1 月 26 日,一场 9级地震(类似于 2011 年日本沿海的东北地震)震动了整个省,就连毗邻的美国华盛顿、俄勒冈和加利福尼亚都跟着地震,并引发了巨大海啸。 作为本国“地震重灾省”,BC每年都有防震演习活动,还有“海啸周”科普活动,高危地区政府会带着社区居民熟悉紧急时刻的避难逃生路线,以防万一。

崩溃! 温哥华列治文办护照要等6小时 门口堵得水泄不通 华人狂抱怨!

北美正式放开旅游限制,国内探亲签证又放开了,不管是拿了枫叶卡还是加拿大护照的华人,都已回国或出国旅游,一解疫情被关在家的郁闷了。 只是没想到,这出趟国门,简直难比登天!办个护照等几个月都没下来!办公室门口大排长龙! 根据加拿大服务局最新推出的申领护照排队估计时间表,温哥华Sinclair Centre及列治文办公室本周二早上及下午等待时间都超过6小时,素里早上需要约4小时。 随着防疫限制放宽、民众恢复外游,办理护照需求急增。预测2022年全年护照申请会达到360万宗,明年升至430万宗。 上一周截至6月12日,72%申请护照的公民在40工作日内收到新护照,96%到特别办公室申请的,10工作天内收到。 工作人员表示,申请者平均要等候约5个小时才能轮到自己办理手续,建议早上6点来排队,引起广大民众强烈不满。 还有人抱怨加拿大护照申请程序繁琐,“英国、美国、澳洲等国家申请护照都比较简单,而加拿大要填写7页表格,把所有个人信息写上,然后才等待结果。” 唉,就照着加拿大政府的这个工作效率,估计也没那么快。希望有计划出国旅行的人,早一点开始计划和准备,不要等到飞机都要起飞了,护照都还没有下来,浪费钱和时间。

惊爆! BC知名明星枪杀母亲 带枪奔特鲁多住宅 还想进SFU屠杀!

美国校园枪声不断,一起德州校园枪击案,至今都闹得风风雨雨,葬礼上就有2人心脏骤停,可见冲击力之大。 而就在今天,BC本地一起弑母案的最新判决,居然也挖出了惊天猛料——凶手原本的目标是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还计划冲进SFU大屠杀! 三月底,BC省Squamish城,一段优美琴乐被“砰”地枪响打断,正在弹钢琴的64岁妇女倒在血泊之中。杀死她的不是别人,而是她的亲生儿子瑞恩·格兰瑟姆(Ryan Grantham)。 这个2020年的案情被审至今,法庭透露出更多案件细节,包括凶手计划在谋杀母亲后,开车前往渥太华,行刺总理贾斯汀·特鲁多。 凶手格兰瑟姆是SFU学生,曾因参演数十部影视作品,成为加拿大知名童星。 原有大好前途,却在读书期间吸食大麻酗酒,对失败感到愤怒和焦虑,产生自我厌恶、绝望的心理问题,最后实施暴力的欲望不断升级。 2020年3月31日,当64岁的母亲Barbara Waite在其Squamish联排别墅内弹钢琴时,格兰瑟姆将枪支的十字准线对准了母亲的后脑勺,闭上眼睛扣动扳机,母亲瞬间倒入血泊。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在谋杀案前几天里,格兰瑟姆甚至演练过几次,至少有一次用枪偷偷接近他的母亲。 虽然他说自己杀完母亲后吓坏了,但还是拿GoPro相机,将案发现录了下来,视频他对着母亲的尸体说:“我朝她的后脑勺开了一枪... 过会儿,她就会知道是我。” 随后他拿钱出去买了大麻和啤酒,回到家里,尝试制作莫洛托夫鸡尾酒,还看了两个半小时的Netflix。最后,他用床单盖住母亲冷冰的尸体,上床睡觉。 第二天,母亲的尸体仍倒在血泊中,格兰瑟姆在钢琴上挂了一串念珠,在尸体周围布置了点燃的蜡烛。 随后,他将三支枪和弹药、12支莫洛托夫鸡尾酒和露营用品装上车,还带了一张打印的谷歌地图,上面有前往总理渥太华住所的路线,想谋杀总理特鲁多。 “他是我唯一能想到的人,是加拿大最重要的人,”格兰瑟姆告诉警方,“杀死特鲁多,这就是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他开始向东行驶,但只到了BC省的Hope,他很快意识到这不是一个合理的想法,转身向西走去。 他有考虑大规模杀戮,在温哥华狮门大桥还是SFU大学间徘徊。 最后,他开车到东温哥华的温哥华警察总部自首,向警官承认说:“我杀了我的母亲。” 4月1日晚,受害者的女儿丽莎·格兰瑟姆因母亲未回电话和信息,决定去家里看望,结果发现母亲的尸体,悲痛欲绝。丽莎格兰瑟姆说她的生活和事业都被这场谋杀所摧毁。 本案的预计判决将持续到6月15日。凶手已认罪二级谋杀,该谋杀罪附带自动无期徒刑,法庭要求17至18年不得假释。

炸锅! "潮牌"大麻店要开进UBC?! 学生家长全吵翻! 要堕落到啥地步?!

加拿大大麻合法化,在许多本地华人的眼中,弊大于利,随着大街小巷大麻店越开越多,随处可闻的大麻味道令人头晕。 这也就算了,BC省这个月还通过了成年人少量持毒去罪化,已经引起争议。结果,今天毒品还要进校园?! UBC要开大麻店的消息,已经在本地华人圈里传了开来,家长学生都炸锅了! 事情是这样的,1年多前,加拿大本土的“潮牌大麻店”——Burb Cannabis计划在UBC大学校门口开店。2021年4月,BC酒类和大麻监管处(LCRB)对这个申请进行评估。 当时,这个计划得到了UBC学生会的支持,但是遭到了居民的反对,他们认为这将会影响外国购房者,很多国际学生也不能接受。 今年6月9日,这个大麻店的牌照申请在区域会议进行讨论,投票后通过。最终结果将在6月24日召开的大温地区政府董事会(Metro Vancouver)会议决定。 这个消息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 UBC的立场,是支持的,甚至就连官方学生会Alma Matter Society都写信表示支持。 前主席Cole Evans说:“对我们的学生社区来说,能够方便地获得安全和值得信赖的大麻是很重要的。Burb Cannabis采用负责任的零售模式,将使我们的UBC社区受益。 历经一年,当地居民的意见并没有改变。 根据反馈意见,绝大多数当地居民都反对这家大麻店,比例高达90%。 一名有执照的心理健康专家提出,更直接、方便的大麻来源可能会伤害生活在周围居民区的儿童。 “这个地区不只是UBC的所在地,还有许多学校和社区中心,许多儿童和青年都在这里。” 除此之外,附近有一家大麻商店,更容易吸引不良人群和犯罪分子,危及社区环境安全,且影响该地区房地产的价值,特别是外国买家。 对于许多海外买家而言,他们不了解加拿大是一步步如何将大麻合法化的。 “请记住,大麻合法化在大多数国家仍未实现,非医疗用大麻在这些地方都是非法的。” 大学捐赠地社区咨询委员会指出:“大学本身已禁止校园内开设大麻商店。在UBC不受理此类申请时,政府在校园附近发放大麻零售许可证,将违背公众利益。” 更多居民则是在意空气质量的恶化问题,生活在温哥华这么多年,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在街上闻过大麻的味道,十分刺鼻,而且久久不会消散。 只能说,温哥华这也是够行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