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热点

Exclusive Content

突发6.3级强震! 房屋瞬间成废墟 居民狂奔! 火山狂震66次 30万人迎战灾难!

满目疮痍 一阵剧烈的晃动,屋子瞬间崩裂倒塌,尖叫声四起,厄瓜多尔艾斯美拉达斯市,今天遭遇了一场规模6.3级的强震,当地居民正经历着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当地时间周五清晨6点44分,这场地震猝不及防地袭击了沿海城市艾斯美拉达斯,造成至少20人受伤,135个家庭受灾。 居民安德烈斯(Andres Mafare)心有余悸地回忆:“我正在去港口的路上,突然一声巨响,地面开始剧烈晃动。我疯了一样地跑回家,却发现家已经被震塌了。” 地震还摧毁了大量公共建筑和住宅,当地80%的地区停电,居民陷入恐慌。 厄瓜多尔总统丹尼尔·诺波亚(Daniel Noboa)迅速作出反应,派遣政府官员紧急前往灾区,搭建避难所,派发人道救援物资。 他向民众承诺:“政府与你们同在,我们一定能渡过难关。” 震后,艾斯美拉达斯炼油厂也临时关闭进行安全检查,两条主要输油管线短暂停运后,目前已恢复输油作业。 但该炼油厂作为厄瓜多尔最大的炼油设施,日产量高达11万桶,目前仍在检查中,具体恢复时间未确定。 这并非艾斯美拉达斯第一次遭遇强震,去年一场规模6.7的地震曾造成至少15人死亡,而2016年的一场7.8级大地震更是造成700多人死亡,上千人受伤。 这次6.3级的破坏虽不及当年,却也着实让人捏了把汗。 就在厄瓜多尔艰难应对地震灾情之时,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西部也在短短五小时内接连发生了多次地震,虽然震级较小,最高仅达到3.3级,但当地居民纷纷表示明显感受到了震动。 地质学家表示,这一系列地震很可能与当地频繁的石油开采活动有关。美国地质调查局指出,由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的废水注入地下,导致地下断层活动频繁,是引发地震的重要原因。 相比之下,更令美国民众担忧的是远在阿拉斯加的斯珀火山(Mount Spurr),这个巨大的活火山近期表现异常,已连续一周发生66次地震,引发了近30万安克雷奇居民的担忧与警戒。 阿拉斯加火山观测所(AVO)今天发布的最新消息称,虽然斯珀火山目前的喷发风险比今年三月略有所下降,但“高度不安”的状态依然持续。 观测所负责人马特·哈尼(Matt Haney)强调:“火山仍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我们预计如果喷发,将产生高达5万英尺的火山灰云,并迅速扩散至数百英里外的地区。” 火山灰可能覆盖安克雷奇及周边地区,形成厚厚的尘层,甚至引发泥石流和火山碎屑崩塌,速度高达200英里/小时。 最近一次实地调查显示,火山口附近仍持续有蒸汽喷发,卫星图像也显示火山正在释放二氧化硫,这意味着地下的岩浆正一步步地接近地表。 为了应对可能的喷发,安克雷奇居民掀起了一场“备战热潮”。许多家庭疯狂采购防护用品:口罩、防风镜,甚至宠物用的护目镜都成了热销商品,超市的防护装备都被抢购一空 当地宠物店老板马克·罗伯科夫(Mark Robokoff)表示,他在过去一个月里售出了超过500副宠物护目镜,甚至预售了1800多个宠物呼吸器。 安克雷奇居民莉亚(Lia)通过TikTok分享了她的备灾情况:“我们买了紧贴头部的游泳护目镜,甚至给狗也准备了一副。我家门窗密封得很好,所以就没有买胶带,但看到邻居们都在囤积各种物资,我还是感到有点紧张。” 尽管火山口湖的冰面没有明显融化,地表变形也放缓,但专家还是不敢掉以轻心。他们通过地震仪、卫星图像和空中侦察密切监控火山动态,力求在喷发前捕捉到任何预警信号。 专家强调,此次喷发仍有一定预警时间,但市民的担忧并非没有理由。历史上的1953年和1992年,斯珀火山曾爆发出强大的火山灰云,给当地带来了严重影响。 那场灾难中,火山灰铺满了整个城市,厚度达到了八分之一英寸。白昼瞬间变得如黑夜一般,机场也被迫关闭了整整20小时,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厄瓜多尔地震的灾后重建才刚刚开始,德州也在密切监测地震情况,而阿拉斯加的居民们则正忐忑地盯着斯珀火山的一举一动。 此刻,人类与自然的较量依旧持续,人们只能祈祷灾害尽量远离日常生活。

彻底封杀! 美国警告严打赴美生子 一律拒签! 生了的吊销签证 不得入境?!

晴天霹雳 特朗普的强硬移民政策正在引发民众不满,从一开始的驱赶非法移民,到收紧加拿大和美国边界、再到拿绿卡的华人回家探亲3周回美困难,越来越严格。 除了定居拿绿卡的人,还有一群人也被也朗普拦在了门外——赴美生子的孕妇们! 要知道,赴美生子是很多有钱人都会选择的一条路径,包括华人,附带还有月子中心等一条产业链, 近日,美国驻华大使馆在社交平台X转发美国国务院的文章,明确表示,政府会拒绝所有“生育旅游”的签证申请! 不仅是准备去美国生的,就连已经生完孩子的,签证也可能被吊销、拒绝入境! 特朗普打击赴美生子的风声今年初就已经放出来了,国务院最近表示,一些外国人申请美国旅游签证,主要就是要把孩子生在美国,让孩子获得美国公民身份,“这是不可接受的”。 这些人在美国生孩子,但费用最后可能要由纳税人来买单,也就有了所谓的“生育旅游”。 美国政府警告,现在移民法拒绝所有此类签证申请,想通过“生育旅游滥用我们移民制度的人,可能会失去今后申请美国签证或前往美国的资格!”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打算去美国生娃顺便拿身份的人,可能会遭到“重大的签证制裁”。 事实上,赴美生子这个路径本来就有很多争议,一开始很多孕妇甚至是“骗”进海关的,要学会藏肚子、申请轮椅过安检装病。 很多有钱人穿着名牌、租着豪宅,去美国生子,但生孩子的费用一毛不出,越来越多人这么做,最终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注意。 2015年,美国国土安全部扫荡洛杉矶罗兰岗和尔湾,狠狠打击非法的华人月子中心。从此之后,大家赴美生子开始采用“诚实签”。 所谓“诚实签”,就是大家在申请签证时就明确告知签证官,自己是去美国生孩子,只要出具足够的财力证明,一般都能获得美国签证,甚至能停留6个月,把月子都做了。 现在,美国就是连“诚实签”这条路都彻底堵死了,就算老实说去生孩子的,一样会被拒。 不仅如此,国务院还警告会“追溯惩罚”,把已经通过“生育旅游”成功在美国生下孩子的人的签证或入境资格取消! 对于赴美生子的家庭来说,这个消息晴天霹雳,虽然美签有效期长达10年时间,但头批“10年签证”也在陆续过期,估计这部分人就续签不了了。 按照特朗普政府目前这个作风,即便签证还有效,也可能被吊销签证,甚至被拉入黑名单,从此被永久拒绝入境。 除了想让孩子绕过高考,也有人是想着等孩子18岁之后,给自己也申请绿卡,现在全部泡汤,别说绿卡了,就连旅游签证都可能被拒。 与美国一样,加拿大也有“出生即获身份”的规定,吸引不少人前来“生育旅游”,甚至有人来读个项目,就能顺便把娃一块儿生了,还能拿补贴。 美国的移民和医疗系统有没有被滥用不知道,但加拿大人前段日子就抱怨过了。 一个BC男子爆料,自己去医院看望刚生完孩子的妹妹,结果在病房看到很多印度裔的孕妇,根护士聊天才知道,很多印度人来温哥华生孩子,生完就搭飞机走了。 这些人拍一拍屁股,医院的账单没人给、还顺便给孩子拿了个加拿大身份、18年后还能给自己申请绿卡,这个算盘打的,珠子都蹦到加拿大纳税人脸上了,引发众怒。 很多网友就表示:政府这个漏洞不补,只会越来越惨,印度人越来越多,纳税人还得给他们交生孩子的钱,倒霉到了极点。

天塌了! Costco热销品缩水 网友集体破防! 意面薯片卫生纸全变少!

日子越来越难过 重重关税之下,北美人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东西贵也就算了,买回来一看还缩水了,一买一个糟心。 最近,不少人在逛Costco的时候就发现,就连自己经常买回来放家里充饥的大盒饼干都缩水了,瞬间天塌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买过,但Costco有款新口味的焦香黄油砂糖饼干(Brown Butter Sugar Cookies),每盒售价仍为$7.99,这一大盒看起来还是挺多的。 然而,细心的消费者发现,盒子里原本应该有24块饼干,现在却只剩21块。价格没变,内容却实打实地少了3块。 这个照片一po上网,就引来大批网友调侃:“先是玛芬缩水,现在连饼干都不放过,Costco你变了。” 近几年美国通胀高企、消费者预算吃紧,最新报告显示,过去5年美国人常购买的近百种产品中,有超过三分之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水现象。 薯片变小包、冰淇淋桶看着没变但容量减少、洗衣液从原来的“可洗80次”变成“60次”,就连卫生纸卷数都偷偷减了几张。 这种操作几乎涵盖了超市中所有类别的商品,而饼干、麦片和冷冻食品首当其冲。 分析师马特(Matt Schulz)指出:“本来物价上涨就够让消费者沮丧的了,现在缩水式通胀简直就是在大家伤口上撒盐。这种悄悄缩水的方式,会让消费者觉得自己被欺骗了。” 一般超市也就算了,作为北美家庭“批发天堂”的Costco稿缩水,确实让不少人集体破防,毕竟他们一向以物美价廉的形象深入人心。 对于许多华人家庭而言,Costco不仅是采购粮油副食的首选,也是养家糊口的经济之选,现在房租、通勤成本和医疗支出统统上涨,就连买菜都要被“骗”,也难怪大家心理上有落差。 一盒饼干少3块看起来不多,但放在日常便当中,就意味着本来能分5天的点心,现在只能撑4天,对于精打细算的家庭而言,还是有差的。 其实,这种现象也被称为“缩水式通胀”(Shrinkflation),就是商品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份量变少了。消费者表面上没花更多的钱,实际上却买到了更少东西。 缩水式通胀其实就是看不见的涨价,不少加拿大网友纷纷自嘲:呦,这不是我们的舒适区嘛,关税前超市里的东西就已经开始缩水了,这下子还要缩到什么程度?? 意大利面缩水: 薯片缩水: 还有包装缩水,直接“花钱买空气”的:

惨了! 女子去Costco购物 竟全家被拘留 年幼孩子生病 只因导航失误!

拘留中心是一个“黑箱”,人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会被关押多久 一位居住在密歇根州底特律地区的女子萨拉希(Sarahi),与家人原本只想去Costco购物和吃午餐,却因导航指错了路,意外来到美国与加拿大的边境,结果居然被美国移民官员拘留了整整五天! 3月8日,萨拉希带着她1岁和5岁的两个女儿,以及19岁的弟弟,打算去当地的Costco购物。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导航系统正把他们导向加拿大温莎市的一家Costco。直到美国移民官员走近他们的车辆时,萨拉希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萨拉希和她的弟弟都是来自危地马拉的移民,在美国没有合法身份,但她的两个女儿都是美国公民。官员们将兄妹俩分开,并告知他们将被驱逐出境,同时他们有权与律师交谈。 萨拉希声称,官员给了她送孩子回家的选择,但当时她拒绝让孩子们离开。她回忆说,她被迫签署了一份文件,承认自己非法入境,并表示希望让女儿们跟她在一起。 在拘留期间,萨拉希称他们睡在简易床上,饮食仅限于方便面、通心粉或燕麦片。她还指控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试图说服她将女儿带回危地马拉,但她拒绝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她最小的女儿开始生病发烧,但据称官员告诉她他们没有药物。 直到那周三晚上,两个女孩才被释放给萨拉希的嫂子。第二天,萨拉希获释,但被告知她的弟弟将被驱逐出境。 她的律师鲁比·罗宾逊(Ruby Robinson)来自密歇根移民权利中心,他在一份声明中称CBP的拘留中心是一个“黑箱”,人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会被关押多久。 “被拘留的人甚至不被允许给任何人打电话,包括律师,”他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在美国的任何拘留环境中,每个人都有权获得法律咨询,这必须适用于CBP拘留的人员。无论你是谁,来自哪里,你都应该得到公平和有尊严的对待。” 令人惊讶的是,像萨拉希和她弟弟这样在前往Costco的路上走错方向而最终来到美加边境的情况并不罕见。 非营利组织ACLU密歇根分部的一位代表在电子邮件中表示,底特律居民走错路,无意中到达通往加拿大的桥上的情况很常见。 ACLU在一份新闻稿中指出:“他们被关押在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里五天,无法获得医疗服务、足够的食物和其他基本必需品。她没有机会联系律师或领事馆。” 美国国会议员拉希达·特莱布(Rashida Tlaib)访问了CBP在大使桥拘留人员的地点。她的访问揭示,从2025年1月到3月,CBP拘留了210多人,其中90%是意外到达这座桥。隧道拘留点的一个人甚至曾试图自杀。 特莱布在现场直斥:“一条错路不该让人‘消失’在边境。这种对待邻居的冷酷无情,正蚕食我们作为一个国家的良知。” 媒体已联系萨拉希的律师和CBP寻求更多回应,后续进展将持续跟进。对这位只想买包卫生纸、却险些全家被拆散的母亲来说,这一次“Costco之旅”注定成为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

突发! 飞机失控坠海 全员遇难 断成2截残骸四散; 波音引擎爆燃 狂喷4米火舌 机身都烧熔

刚上天人就没了 今天一大早,就又接连3起航空事故消息传来,2架飞机惨烈坠毁、1架飞机引擎故障喷出巨大火球! 当地时间今天早上8点左右,一架飞机在泰国华欣机场附近突发坠落,机上全员遇难! 据报道,这架飞机当时正从机场出发,没想到刚飞离陆地,就突然失控,整架飞机疯狂坠落,最后直接掉进大海! 坠机地点距离海岸约100米,附近是当地的一个热门海滨小镇,还有不少豪华酒店,不少游客都目睹到了空难画面,大家被紧急疏散。 目击者拍下坠机画面显示,这架飞机坠入大海的瞬间被摔成了2截,残骸碎片不断往下沉,看得大家心惊。 这架飞机隶属于泰国警方,当时正在执行试飞任务,机上一共有6名警察,正在为跳伞训练做准备,没想到遇到意外,直接全员身亡。 当局证实,包括飞行员在内的6名警官被打捞上来之后已经身亡,目前正在调查飞机黑匣子的记录,调查坠机原因。 国家警察总长吉特拉特表达,“我们会全力支持遇难者家属,并为他们安排丧葬事宜,我已下令对坠机原因进行详细调查。” 除了这架坠海的飞机,本周四下午,美国也有飞机坠毁! 美国的这起空难发生在弗吉尼亚州,当时这里正在举办表演的彩排,不少民众都到场围观。没想到就在这时,一架飞机突然失控! 一名目击者表示,这架飞机刚完成”倒飞滚转“的动作,结果下秒就像是失控,当场急速下坠!然后在大家的一片惊呼声中坠毁! 有人立马就报了警,现场消防员1分半钟之内就赶到了,但这架飞机已经完全坠毁,搜救队在残骸里面挖人。 不幸的是,当时驾驶这架飞机的飞行员罗伯·霍兰德(Rob Holland)已经遇难。 霍兰德是美国著名特技飞行员,参与这场彩排,原计划要在本周末的汉普顿航展上表演,与美军雷鸟飞行队同台献技,却再也没有机会上天,终年49岁。 最后是美国飞机起火,昨天晚上8点左右,内华达州机场一架联邦快递货机在起飞时,右侧引擎突然喷射出4米长的火舌,橙红色火焰瞬间吞没引擎外壳! 这架波音757货机是在8点15分推出停机位的,按照塔台指示开始滑行; 8点18分,地勤人员看到飞机在启动引擎之后,突然冒出浓浓的黑烟,立即上报; 8点21分,飞机突然传出巨大的爆炸声,引擎尾部迸发巨大火球! 2分钟后,机场就派了3辆消防车抵达现场,紧急灭火! 根据参与救援的消防队长杰森·米勒回忆,火势越烧越烈,明火持续约90秒,高温导致部分机身蒙皮出现熔融痕迹。 “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引擎冒烟的意外,但这次火势窜得太快了!” 也幸好这架货机的飞行员在发现引擎起火之后,没有重新启动,避免了燃油二次爆燃,造成更严重的火势。 联邦快递1个小时之内就调派了备用的货机,重新出发,没有耽误机上重要医疗物资的运输。 据悉,这架货机已经服役29年,引擎型号都已经停产。 最近这段时间,美国货机引擎起火的案例接连发生。 航空安全专家托马斯·李表示,“这类老型发动机的燃油喷嘴就像老化的血管,冷启动时未燃烧的燃油积聚,遇到高温部件就会变成喷火器。”

“加拿大不复存在”! 特朗普放狠话引爆选情! 6大关税压死人 “滞胀风暴”恐席卷全国!

若停留在2015年 每人多赚4200刀 下周一就是加拿大2025联邦大选日了,在特朗普这个“外敌”的屡次挑衅下,加拿大人这次投票热情高涨,光提前投票就有730万人了。 卡尼上台没多久就启动联邦大选,别说干出点成绩了,也就外访了一次,与特朗普也没打过招呼。 总算通上电话了,结果特朗普张口闭口还是要吞掉加拿大,还说:要是没有美国,加拿大也不复存在?! 卡尼比特鲁多地位稍微高一丢丢的地方,也就体现在特朗普没把他叫成“州长”了… 此言一出,加拿大国内的“反美情绪”再一次被挑起,本来就看特朗普不顺眼,现在更是怒火烧心。 今天,卡尼在BC穆迪港参加竞选活动,透露特朗普确实在最新一次通话中提到了“第51州”的言论,但暂时对加拿大主权保持尊重。 特朗普放狠话,三番两次提及军事开支,说美国每年补贴加拿大2000亿,要是美国不买加拿大的东西,加拿大将“不复存在”! “老实说,作为一个州,加拿大运作得很不错。” 卡尼重申:“加拿大是时候重整领导地位了,我们是一个团结的国家,需要团结起来对抗特朗普。加拿大和美国的关系已经结束了。” 特朗普一头说要松口降低对中国的关税,另一头就对着加拿大撒气,挑这个在他眼里的“软柿子”狂捏,暗示要提高汽车关税。 目前正是联邦大选前的关键时期,特朗普这时候插一脚,既说要加关税、又威胁加拿大主权,让人怎么忍。 卡尼的这个反应,更让他成了其他竞争对手攻击的目标:软趴趴的一国之首,任打的,也没谈来半点实质成绩。 作为自由党的强劲对手,保守党频繁提及一个词_“加拿大的失落10年”,拿数据说2015年自由党执政以来,加拿大所有发展指标几乎都在落后! 经济恶化、犯罪激增、公共服务变糟、生活成本飙高、难民爆炸、甚至人均预期寿命等,12个数据全崩。 如果加拿大的时间就停在了2015年,照当年的趋势发展,现在加拿大人每年能更多赚4200刀;上千人死于犯罪、毒品和医疗短缺的人也会还活着。 虽然加拿大本来的住房危机、医疗资源短缺问题、移民危机、生活成本问题就很严重,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一大堆,但2024年多了个特朗普这颗炸弹,关税一层层地叠加,经济+主权成了加拿大人此次大选最看重的两大议题。 3月份加拿大全国通胀数据稍微出现下降,但大家对经济衰退即将到来的担忧丝毫未减。 今天,加拿大独立商业联合会发布了一份最新报告预测——2025年第一季度加拿大经济将“温和增长”,第二季度会出现“显著收缩”! 数据显示,加拿大第一季度仅增长0.8%,第二季度预计将收缩,而经济衰退常常就伴随着增长停滞。 报告还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通胀率为2.4%,第二季度将上升至2.7%,明显高于央行设定的2%目标。 多种因素叠加,经济学家发出警告——“滞胀”风险正在上升! 所谓“滞涨”,指的就是一个经济体在增长停滞的同时,通胀仍然居高不下的时期。 “通常情况下,只有经济活动过热才会导致高通胀。经济放缓时,消费和投资减少,通胀下降”。 换句话说,经历滞胀的人们不仅要承受经济衰退带来的高失业、裁员等后果,还要面对生活成本的持续上涨。 这种“双重打击”正是滞胀对经济最具破坏力之处,“这是经济的‘死亡双重亲吻’(double kiss of death)。” 中产受不了了,纷纷出走,不少华人就连拿了多年的身份都不要了,直接回流,更别说工人了。 本周三,“全球工作场所状况报告”出炉,加拿大“光荣”成为工人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每10 名受访者中,就有近6 人表示自己每天都有很多压力,这一比例比全球高出整整18 个百分点,也高于任何地区的平均水平. 也是荣登“全球最惨打工人了”... 算上正在生效的钢铁税、汽车关税、进口商品税,即将生效的汽车零部件关税,有可能实施的软木材税和乳制品税,6项关税一起压下来,大家的日子恐怕更加难过…
spot_img

发钱! 加拿大政府撒89亿抗通胀! 涨牛奶金老年金住房福利 免费看牙!

今天上午,加拿大官宣抗通胀福利,再次撒钱! 刚刚,加拿大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来到多伦多帝国俱乐部(Empire Club)发表演讲,提出了89亿加币的抗通胀计划。 昨天下午,美联储官宣利率上调1994年以来最大涨幅0.75%,加拿大很可能在7月份跟进;与此同时,政府方消息人士透出风声:加拿大财政部长方慧兰会在今天官宣政府更多的抗通胀福利。 结果,今天,计划详情就出来了! 这个计划在不增加政府预算的基础上,总计支出89亿加币,包括增加加拿大儿童福利、老年保障金、住房福利金和工人福利金,以及提供免费的牙科保险等。 方慧兰表示 :“我们知道加拿大人担心通货膨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一个新的负担能力计划——今年提供89亿的新支持,将在国民最需要的时候将更多的钱放在他们的口袋里。” 这项89亿加币的抗通胀新计划一共包括6点: 其中17亿将用来提高加拿大工人福利,预计有300万名符合条件的全职最低工资工人将通过他们的纳税申报单获得最多1200加币的额外补助——现在,个人工人每年可以获得高达1395加元的福利,每个家庭每年可以获得高达2403加元; 加拿大家庭的儿童保育费用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平均削减50%,到2025-2026年,保育费将降低至平均每天10加币; 颁布一项长期承诺,将7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老年保障养老金提高10%,第一年向全额领取养老金的人提供超过766加币的补助; 发放一次性住房支付能力支付金,今年向近100万低收入加拿大人提供500加币的补助金; 承诺实施免费牙科医保计划,今年将为收入低于9万加币的加拿大人提供保险,从12岁以下的儿童开始。 增加与通货膨胀挂钩的福利,包括养老金计划(OAS)、老年低收入补助(GIS)、加拿大退休金计划、加拿大儿童福利和GST抵免额。 据报道,这是方慧兰继4月公布联邦预算之后首次就加拿大的经济问题发表重要讲话,也是对于其他党派指责自由党政府应对通胀不利的回应。 方慧兰表示,加拿大很好地度过了新冠大流行,并列举了大量数据来反驳抨击政府的人,称加拿大“在大流行最黑暗的几个月里恢复了117%的工作岗位,而美国只有96%。国家的失业率为5.1%创历史新低,年轻人、原住民、女性和‘新加拿大人’受益于G7中最强劲的就业复苏。” 但她承认通胀的问题确实存在:“如果数据如此乐观——如果反弹如此强劲——我们为什么感觉并不太好?为什么加拿大人如此担心?这里的每个人都知道答案——通货膨胀。 “工作机会很多,商业也在蓬勃发展,但对很多加拿大人来说,在月底支付账单也变得更加困难。” 她也表示,通胀现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这是一种全球现象,由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负责的因素驱动,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孤立自己。” 疫情中,消费者的需求从“服务转向商品”,而俄乌冲突导致食品和燃料价格上涨进一步加剧。 统计数据显示,加拿大4月份的通胀率为6.8%,而英国为9%,德国为7.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为9.2%。 她说:“现在,考虑到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我站在这里,排除未来需要进一步支持的可能性,这是否明智?当然不。” 而对于此前保守党要求取消碳税的呼吁,方慧兰表示政府不会撤回,捍卫了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定下的碳税计划。

泪崩! 跨国恋情遭家长拆散 70年后因一个温哥华华裔女孩重逢: 我没有抛弃你 我只是找不到你

一个白人小伙子与亚裔女子相恋,因世事被迫分隔太平洋两端,小伙子誓言会回去赢取已怀孕的她,却遭双方家长强行拆散……   2022年6月,这个令人心碎的故事,在70年后迎来了圆满大结局——这对牵挂了一生的恋人,在一个23岁温哥华华裔女孩的帮助下,重逢密歇根。   昔日帅气的小伙子,如今已是一个戴着氧气管的91岁老人。与旧情人重逢的那一刻,两人步履蹒跚、颤抖着拥抱、亲吻,时间瞬间倒回到1953年,那时,22岁的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恋人……     “小伙子”名叫曼恩Duane Mann,当时一名“美国大兵”,虽部队驻扎日本横须贺港。   也是在那里,曼恩认识了他的初恋——山口佩姬(Peggy Yamaguchi)。   有情饮水饱,世事再乱,有人深爱,时光便带上了粉色的浪漫。   但世事又是残酷的——海军突然提前将士兵送回美国,这场初恋戛然而止。     “我想娶她。”曼恩说。纵有万般不舍,作为士兵的曼恩也必须告别。他与山口说好,他会回到家乡,拿回这些年存在父亲那里的钱,然后再找日子回日本将山口带回美国。   “等我。”轻轻一句,是期盼,也是一个爱人的最庄重的诺言。   现实却在这里给这对恋人开了一次玩笑。待曼恩回到家乡,他才发现父亲已经花光了他代存的所有的积蓄。这个退伍士兵成了个身无分文的穷光蛋,更买不起去日本的船票。   为了早日把山口接回来,曼恩开始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他写信告知山口自己的情况,然后开始拼命地工作、玩命地赚钱。 但是,一个月后,他再也没有收到山口的信。 也是直到很后来他才直到,母亲反对他和日本女孩交往,拦下并烧毁了山口的来信。 只有一封信被曼恩的姐姐偷偷藏起来,交给了他。那是山口的最后一封信,却是一封“分手书”。   “山口在信中说,她失去了肚子里的孩子,嫁给了一名美国空军。” 这一刻,巨大的失落吞没了曼恩,但往后的时光里,这样的失落却被强烈的罪恶感占据了——   “我担心她以为是我抛弃了她。”曼恩说。   人生就是这样,会错过,会遗憾,但日子还得往前走。   后来,曼恩成功地开了家农产品公司,他一生结了2次婚,生了6个孩子,但他从未忘记过山口,直到今天,他的随身钱包里依然藏着两张山口的照片。   70年光阴,快起来是如同眨眼过。   91岁的曼恩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帅气的大兵,身体已经虚弱到需要考吸氧了。   但人至暮年,年轻时的感情和回忆却如同放电影一般回到脑海,甚至越来越清晰。   我要找到她。   这是91岁的曼恩最后的坚持。   今年5月,曼恩开始在脸书Facebook上发起寻人请求,分享了他与山口的故事。   这段70年未熄的战时爱情故事立即引发全世界网友的关注,认识的不认识的,都纷纷转发,希望帮助曼恩找到他的山口。当地新闻频道甚至也报道了此事。   就在这时,23岁的温哥华华裔女孩Theresa Wong也看到这个报道,70的爱情感动了她,她决定加入寻人行列。“我无法忘怀这件事,曼恩已苦苦找了70年,很难想像这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这个故事好像把我的灵魂切开了。”   根据LinkIn信息,Theresa Wong毕业于UBC历史和国际关系学专业,对历史、文化、人类学十分感兴趣,还曾任UBC历史研究助理,对温哥华的移民历史进行过研究。   沉浸于“故纸堆”的她,希望能利用这些自己的研究经验,帮曼恩找到山口。 “我当时并没有期望自己能真正找到,”Wong在接受采访时说。她只是将自己再次埋在“历史”里,从旧资料、旧报纸中去寻找蛛丝马迹。   然后,奇迹就砸了下来——她在一份1956年2月的报纸文章中发现了山口佩姬的名字。   全世界重名的人这么多,这个山口未必就是曼恩的那位,但万一,如果是呢?   就这样,Wong将她搜集到的所有资料就交给原先报道这个故事的记者Michelle Bandur。   Wong的资料后来被证明是有用的——两位相隔了70年的旧情人,终于迎来了他们的团聚时刻。     事实还证明,其实,他们相隔得并不遥远——   佩姬在嫁给美国空军后也来到美国,改从夫姓,过去这么多年一直和她的3个儿子定居在密歇根州,而曼恩一直住在爱荷华州。   当佩姬66岁的儿子Rich Sedenquist向91岁的母亲展示曼恩的旧照时,山口立刻说:“我记得他。他以前非常爱我。”   6月1日,还戴着氧气管的曼恩,与长子一起踏上圆梦之旅,父子俩从爱荷华州开车14小时到密西根州。   “佩姬……你好吗?”   “我的天啊,很高兴见到你,谢谢你,天啊,好久了,对吗?”   “已经70年了。”   “我想了一辈子,我担心你认为是我抛弃了妳,我来这里告诉你我没有,我真的找不到你。”   说完,曼恩从他的皮夹子里,掏出了那两张他珍藏了70年的照片……   两人相拥而泣。   一旁,两人的家人也被泪水打湿了笑容。   “你的中间名是什么?”记者问佩姬的大儿子。   “Duane,D-U-A-N-E,我现在才知道这名字是怎么来的。”儿子说。   Duane, Duane Mann, 这是曼恩的名字。

华人注意! 温哥华司机停车等人 几分钟就被开罚单! 人都没下车!

 这年头,油价贵、就连停车都贵,出趟门分分钟口袋就空了。 近日,温哥华还发生了一起停车事件——一名司机暂时停在收费停车位等朋友,期间没有下车,结果照被开罚单! 这位司机名叫Shawn Bosu,6月12日,他开车到Olympic Village附近一个付费咪表车位,坐在车上等朋友来,本来打算几分钟后就离开。 因为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加上自己并未下车,Shawn并没有留意执法人员的靠近。结果下一秒,交警就过来告诉他要缴纳停车费,还开出罚单! “我印象中,还以为只要人还坐在车里,就不用付钱,可能是我误会了。” 对此,温哥华市府给出了回应:任何占用付费车位的车辆,都必须立即开始付款,无论司机是留在车内还是打算很快离开。 “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执法人员可能会向司机确认他们是否正要下车付款,就像本案一样。执法人员向事主确认了他们有义务支付停车费,但遭这名司机的拒绝。” Bosu随后表示,一开始还觉得交警在胡搅蛮缠,但在阅读温哥华的泊车咪表附例后,他意识到错在自身。 根据法规条例,即便咪表显示损坏、故障或四格都是闪烁的零,该停车位也禁止泊车。司机可选择在被开罚单的14日内,通过向独立第三方要求裁决,对停车罚单提出异议。 市政府提醒,仲裁人无权减少罚金,只会根据司机及附例执法人员提供的证据确定是否发生违规行为。 这里也给所有华人车主提个醒,外出在咪表位停车多加注意!

天花板无误! 温哥华租金逆天了 全国榜首 住地下室也要2000刀!

本周三下午,美联储宣布加息抗通胀,涨幅直接飙到28年来最大;加拿大央行有可能会在7月13日宣布跟进,这下子大家的日子会更好过吗? 不知道,但温哥华人的日子是注定过不下去了。 北美疯狂加息抗通胀,加拿大房市受到一定冲击,25%的房主哭说自己要被逼卖房了。这有房的人都受不了了,还让没房的人怎么过? 在大温地区买房,现在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难比登天,就连租房都快租不起了。 根据Rentals.ca的最新报告,在经历几个月的停滞期之后,加拿大租赁市场平均租金出现了自2019 年以来的最大月度涨幅!其中温哥华的租金简直逆天了! 现在温哥华市区一套一居室租金同比上涨近20%,至2,377加元!两居室套房价格上涨超过24%,至3,495加元,稳居全国之首! Rentals.ca最新数据报告指出,仅BC就有3个城市位居“全国租金最昂贵的城市”前10。继温哥华之后,本拿比排名第3,维多利亚第9。 报告指出,“在所有房产类型中,温哥华今年前5个月的平均月租金最高!温尼伯单户住宅平均每月1,780加元,温哥华平均每月4,494加元。” 还是那句话,没对比没伤害。那么,就让我们互相伤害一下吧—— condo apartment租金:埃德蒙顿平均月租金最低,每月1,357元,温哥华平均每月租金3,188元; rental apartments:里贾纳平均月租金最低,每月993元,温哥华平均每月2,661元; basement apartments:萨斯卡通平均月租金最低,每月1,096元,温哥华平均为每月2,115元; 嗯,没有看错,地下室公寓也要2000刀+。 当然,不同的调查公司排名会有所不同,但是不变的是温哥华第一的事实: 作为“宜居城天花板”,温哥华领先全国的,可不仅仅是月租水平。就每平方英尺的最高成本而言,我们也是光荣地名列前茅。 温哥华和北温仍然是最昂贵的城市,分别为 3.87元和3.62元每平方英尺。 与从同时,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大温地区还杀出一匹“黑马”——新西敏,每平方英尺最高成本经历显著价格增长,达到3.55元(每年增长 36%)。 华人聚居城市列治文也经历了26%的显著增长,达到每平方英尺3.17元。 总体而言,温哥华所有类型的住房都很昂贵,不管是单户住宅、联排别墅、公寓,还是地下室,大家会发现能住的房子越来越少。 加拿大许多主要市场都经历了大幅租金增长,温哥华公寓租金每年都在上涨23%,多伦多上涨19%。 面对住房需求增加、自有住房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由于供应链延迟和劳动力停工导致的新供应延迟交付,今年秋季租金上行压力还会增加。 Rentals.ca表示,房租飙升与城市出租空置率没有真正改变脱不了干系。 纵观全国35个城市,萨斯卡通一居室租金才算是合理,975加元每个月,也是目前全加拿大最便宜的。 看到这里,温哥华无房族的表情应该是这样的吧:

恐怖! 温哥华校园突爆袭击 近24师生中招! 2000人紧急撤离!

大温治安问题究竟还能不能好了,昨天才刚刚报道过列治文码头捞出死尸的新闻,西温商场又爆出随机袭击事件,这回轮到对孩子们下手了?! 根据本地英文媒体的最新报道,本周三,温哥华一所高中遭到袭击,有人冲进校园,持防熊喷雾攻击在校师生,近24人中招,全校被紧急疏散! 这起攻击事件就发生在上午9点过后不久,位于温东基拉尼中学(Killarney Secondary School)。这个时间点,学生们都正准备上课。 就在这个时候,2名青少年偷偷闯入校园,掏出事前准备好的防熊喷雾,企图袭击其中一名男学生,随后在教室和楼道里见人就喷,然后乘车逃离了现场。 由于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近24名师生都被防熊喷雾攻击,纷纷痛苦倒地,警方和救护车随后呼啸而至,紧急疏散了整栋大楼的2000人,并将中招的人送往医院救治。 防熊喷雾是一种常见的防熊用品,用胡椒粉制成,虽然属于非致命性喷雾剂,但能造成暂时性失明、且使动物失去行动能力,一般用在动物身上。 经初步调查,警方确诊这两名犯案学生并非基拉尼在校生,而是外校人员,事件应是有针对性的,目前正在积极调查中。 不幸中招被送往医院的师生目前正在接受治疗,具体情况没有公布。 当然了,与美国动不动就校园枪击比起来,温哥华学校防熊喷雾攻击事件显得没有那么严重,但这是在校园,受害者都是学生和教职员工,不管使用什么袭击工具,校园安全问题一样需要重视。

炸锅! BC确诊增加 加拿大全美洲最多! 柳叶刀研究: 不应排除气溶胶传播! WHO慌了!

全球猴痘疫情持续升温,WHO已经开始坐不住了,准备本月召开紧急会议。 2022年截至目前为止,全世界39个国家已经爆出了2027多例确诊病例,还有1500宗疑似病例正在等待检测结果,72人死亡。 截至今天(6月16日),加拿大公共卫生署证实——全国猴痘确诊已经增至159例,其中魁北克省132例、安大略省21例、阿尔伯塔省4例,BC省病例增至2例! 北美猴痘疫情是由美国传入加拿大的,但是现在加拿大的确诊数量却成了整个美洲地区最多的国家,甚至比其他国家病例总人数还要多! 这一认知,也让卫生部门亮起了红灯,正在为有感染风险的人提供疫苗接种。 6月14日,BC省疾控中心悄悄更新了官网信息,本省确诊病例上升1例,患者所在卫生辖区、是否为首例密接、传播来源,这些信息目前全部尚未公开。 目前BC已放开大多数新冠限制措施,卫生官员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次数减少。 对于省内猴痘疫情,可能是因为确诊人数并没有其他省份多,并没有太过重视,卫生厅长狄德安也只是呼吁大家不用紧张,但是需要知道病毒确实在传播。 在每43名确诊或疑似患者中,就有1人面临死亡威胁的数字下,WHO预计死亡率在3%到6%,病毒威力不可小觑。 情况紧急,WHO决定在6月23日,也就是下周四召开紧急会议,探讨此次全球猴痘疫情,包括是否宣布全球卫生紧急状态及为猴痘病毒改名! 说到“全球卫生紧急状态”这个词,还是在2020年1月30日,新冠疫情爆发当时,WHO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宣布了这件事情。 而距离5月4日英国爆出首例猴痘患者,现在已经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猴痘以英国外中心四向扩散开来,整个欧洲大爆发,然后跨越大洋来到美国,又传到加拿大。 WHO直言:“是时候考虑并加强应对措施了,猴痘病毒表现异常,已牵扯到更多国家,需要国际协调。我们不想等到局势失控,重蹈新冠疫情的覆辙!” 使WHO和各国卫生部门如此紧张的,除了日益增加的确诊和死亡病例、症状严重程度出现变化、可伪装成其他疾病之外,还有病毒的传播方式。 猴痘病毒目前已经被证实的传播方式,只有人际传播,性行为、空气、飞沫等传播途径目前还在研究中。 BC疾控中心的官网上明确写着:“猴痘不会通过性行为传播,”尽管加拿大首批确诊者基本上都是通过这个途径感染的。 问题就在于,仅仅通过人际传播,并不足以解释为何病毒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之快。 路透社报道,有最新研究指出,猴痘有可能可以通过性行为传播。 罗马斯帕兰扎尼研究所报告指出,他们在4名患者的精液中发现了猴痘病毒。其后又对7名住院患者做进一步采样,发现其中6人精液中都有病毒遗传物质;从精液中提取出的病毒,仍具有感染他人并复制的能力。 猴痘病毒的潜在传播方式并不仅限于性行为,还有空气传播,这也引得不少人担忧。 结果就在今天,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不应排除猴痘病毒“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 英国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呼吸医学系的团队指出,本国现在确诊病例中,很多患者没有旅行史,也没有接触过确诊病例。这一点,广泛的人际传播并不能解释。 新冠大流行早期,人们认为病毒通过有症状患者的飞沫传播,现在有充分证据表明病毒确实能通过气溶胶(远程)传播, 无症状或症状发生前的患者占传播链的主要地位。 虽然对于猴痘病毒而言, 无症状和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假设可能还为时过早,但鉴于猴痘疫情目前正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必须考虑这种传播方式的可能性。 空气传播、气溶胶传播,这些传播途径令人不禁想起2020年新冠疫情大爆发时期,WHO下周的会议究竟会讨论出个什么,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WHO怎么说,也改变不了猴痘病毒正在加拿大蔓延的事实。 本国猴痘疫情正在升温,重灾区魁北克省已经开始接种天花疫苗了,但世界卫生组织本周发出警告,最好还是接种专门针对猴痘病毒的疫苗,上世纪的天花疫苗可能不适用于当前猴痘疫情。 本周二,WHO 发布了一份临时猴痘疫苗接种指南,其中提到:“一些国家正在使用1980年左右的天花疫苗,目前我们并不建议将储备的第一代疫苗用于当前猴痘疫情,因为它们已经不符合当前的安全和制造标准了”。 那么,加拿大现在有什么疫苗能对抗猴痘病毒呢? 在加拿大,被批准使用的疫苗是MVA-BN,由丹麦公司Bavarian Nordic制造。同一个疫苗,加拿大的正式名称为Imvamune,美国则是Jynneos。 Imvamune疫苗中含有一种弱化的牛痘病毒株,可以激发免疫反应以抵抗天花和猴痘。 这个疫苗一开始也是用来针对天花病毒的,早在1970年代就已经停打了,因此大多数50岁以下人群都没有免疫力,传染病专家透露,这也有可能是现在加拿大猴痘病毒拓展迅速的原因之一。 现阶段,WHO和NACI都建议接种2剂疫苗,间隔时间28天。当然,只针对易感染和高危人群。 根据全球各国卫生专家的说法,猴痘疫情确实正在蔓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但应该不会发展成新冠疫情那样,大家也不用过度恐慌或害怕,但需要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并多加小心,及时就医。 目前BC已确诊2例,相比其他3个省份算是很少的,传播链没有公开,又存在空气传播和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希望大家外出多加注意,并听从卫生官员的建议. 一旦发现自己或周边的人出现相似症状,请佩戴好口罩、遮盖住病灶,立即前往医院就诊确认,且提前告知医院做好隔离其他病人的准备,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