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in
新闻
生活
地产
财经
娱乐
社会
电子报
Sign in
Welcome!
Log into your account
your username
your password
Forgot your password?
Password recovery
Recover your password
your email
Search
新闻
生活
地产
财经
娱乐
社会
电子报
Search here...
Search
新闻
生活
地产
财经
娱乐
社会
电子报
Search here...
Search
温哥华热点
Exclusive Content
突发!拜登确诊癌症,已经扩散至骨骼!
新闻
2025-05-18
0
美国前总统拜登自一月离开白宫后,一直非常低调,鲜有讨论度。没想到,今天他一跃冲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他确诊前列腺癌,而且已经转移至骨骼! 拜登办公室今天发表声明称,他在上周因排尿症状就医时,发现前列腺结节并进行了活检。 5月16日完成活检后,拜登的主治医师凯文·奥康纳(Kevin O’Connor)团队迅速安排了骨扫描。 经活检和骨扫描确认,病灶为“高度侵袭性”前列腺癌,且已转移至骨骼,Gleason评分9分(Grade Group 5),属高风险范畴,但因“对激素敏感”,可通过抑制睾酮实现有效控制。 现年82岁的拜登在担任美国总统期间,曾因为呼吸暂停、脊柱关节炎与周围神经病变等健康问题接受治疗,2023年还在胸部切除过一处基底细胞皮肤癌,病灶已彻底清除、无需后续治疗。 在今年初的例行体检中,他的心肺功能、血压和认知状态均被评估为“良好、适合继续履职”。没想到仅过几个月就确诊癌症转移。 专家表示,前列腺癌具有很大“隐匿性”,往往让人措手不及:大多数病例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仅凭血清PSA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才能及早发现。 消息一出,美国政坛立刻出现罕见的跨党派关切。 拜登的老冤家、现任总统特朗普发文表示,“梅拉尼娅和我都为拜登及其家人祈祷,祝他早日康复”; 副总统哈里也在社交平台写道:“乔一向坚韧,这次同样会以乐观与决心面对挑战”。 前列腺癌是美国男性中仅次于皮肤癌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2025年新发病例预计超过28万例,死亡率仅次于肺癌。 拜登的家庭多年来都被不幸所笼罩。长子博·拜登(Beau Biden)于2015年5月30日因胶质母细胞瘤去世,享年46岁。 他在确诊后的三年里,曾接受手术、放疗和化疗,并在被诊断后短暂重返特拉华州司法厅任检察长,却最终不敌病魔。 博的离世不仅对拜登夫妇造成沉重打击,也促使他发起“癌症登月计划”(Cancer Moonshot),旨在加速癌症研究、推动新疗法问世,以减少更多家庭的伤痛。 接下来的数周内,拜登团队将根据最新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在此期间,他可能会减少公开活动,但仍将保持一定程度的社会参与。 无论最终结局如何,这场突如其来的健康风暴再次告诫我们:定期体检、重视身体发出的任何警示信号,是每个人都应承担的健康责任。
惊! 住这附近帕金森风险增126% 呼吸饮水污染无人可逃 隐形杀手需警惕!
新闻
2025-05-18
0
高尔夫球场旁的生活,听起来是不是很有小资情调?绿草如茵,空气清新,推窗就能看见球场风光。 然而,最近一项研究却给这种“高雅”生活泼了一盆冷水:住在高尔夫球场附近,患帕金森氏症的风险竟然高得吓人! 你喝的水、呼吸的空气,可能都在悄悄“埋雷”。这可不是耸人听闻,美国最新研究已经拉响警报,住在球场1.6公里内的人,帕金森风险比远处的邻居高出126%!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项研究5月8日在《美国医学会网络开放期刊》上发表,研究者们把目光投向了高尔夫球场常用的农药。 球场为了保持草坪完美,经常喷洒各种化学药剂,比如除草剂和杀菌剂。这些东西不仅让草地绿得发亮,还可能让附近的居民付出健康代价。 研究发现,住在高尔夫球场1.6公里范围内的人,患帕金森氏症的几率比住在9.6公里以外的人高出整整126%。风险最高的是那些离球场最近的居民,稍微远一点,风险就会逐渐降低。 研究的主力军来自美国梅奥诊所,他们翻看了1991到2015年间的大量医疗和环境数据,涉及419名帕金森患者和5000多名健康人士。 他们还细致地研究了这些人的居住地,精确到与明尼苏达南部和威斯康星西部139个高尔夫球场的距离。 结果一目了然:离球场越近,帕金森的风险越高。纽约Atria健康与研究所的神经科专家雷(Ray Dorsey)直言:“这不是农药危害的头一回曝光,但这次我们发现,受害的不只是田间劳作的农民,郊区居民也逃不掉。就像二手烟一样,他们可能通过呼吸空气或喝水,无意中接触到这些化学物质。” 说到水,这可是个大问题。研究发现,饮用地下水的人尤其危险。如果你的家附近有高尔夫球场,而自来水又来自地下水,患帕金森的几率几乎翻倍! 更糟的是,如果地下水源属于“易污染区”,比如土壤稀薄或基岩较浅,农药更容易渗进去,风险就更高。研究者推测,球场喷洒的农药可能通过土壤渗透到地下水,污染了居民的饮用水。 除了水,空气传播也是个隐患。即便不考虑水源,住在球场1到3公里内的人,患病风险依然比远处的居民高,可能是因为农药随风飘散,悄无声息地钻进了你的肺。 帕金森氏症可不是小病。这是一种会逐渐恶化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出现手抖、身体僵硬、走路不稳,甚至连平衡都成问题。 据加拿大帕金森协会统计,加拿大目前有超过11万人深受其扰,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个数字还会继续攀升。 更让人揪心的是,帕金森至今没有治愈的方法,也没有药物能减缓它的恶化。 农药和帕金森的关联早就不是新闻,尤其是像百草枯和maneb这样的化学物质,早就被研究盯上。 不过,加拿大已经禁止了这两种农药的使用,听起来似乎可以松口气?别急,研究没说清楚高尔夫球场到底用了哪些农药,其他仍在合法使用的化学品可能照样是个威胁。 更何况,农药的危害还不止于帕金森。2024年另一项研究发现,打高尔夫或园艺等户外活动,可能让男性更容易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 雷博士警告:“这些农药有神经毒性,帕金森只是它们制造的麻烦之一。我们吃的食物、喝的水、呼吸的空气,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推高脑部疾病的发病率。” 这项研究让人不寒而栗,但专家也提醒,别急着把高尔夫球场附近的房子挂出去卖。帕金森基金会的医学顾问麦克(Michael Okun)表示,研究虽然指出了关联,但还没能证明农药和帕金森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现在就喊着要搬家还早了点,”他说,“但这确实给我们敲了警钟,那些用在球场上的化学品,可能需要更严格的监管。”凯伦也补充道,帕金森的成因很复杂,农药只是拼图的一块,不是全部答案。 科学家们希望通过更多研究,找到更精准的治疗方法,甚至是预防的办法。
警惕! 热销预制菜爆致命细菌 10人住院 加拿大也死过2人! 美国下牛肉禁令
新闻
2025-05-18
0
最近这两天,北美接连传出食品问题,大批人吃完热销“预制菜”之后生病!经确认,美国最近爆出李斯特菌疫情,截至目前为止已有至少10人感染,严重到要住院治疗!美国食品药物监管局通报确认,位于加州圣费尔南多的Fresh & Ready Foods LLC 食品公司爆出李斯特菌病毒,在加州和内华达州造成感染潮。据了解,此次发现爆出细菌污染的有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和华盛顿州。零售店和食品服务销售点、医院、酒店、便利店、机场和航空公司等渠道均有销售。事实上,这家Fresh & Ready Foods LLC 食品公司去年开始就被FDA调查了,但一度陷入僵局,直到今年4月,FDA在样本中分离出与患者体内同源菌株,调查才有突破。在确认菌株匹配后,Fresh...
6级强震! 一月多震 天花板砸落 民众尖叫逃命! 美日密切关注地质活动
新闻
2025-05-17
0
不知不觉,2025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一,全球多国发生强震,闹得人心惶惶,就连不处在“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的地方都罕见地震,让人不得不担忧,今年是不是真的是“灾难年”。 5月8日,秘鲁北部接壤厄瓜多的边境地区发生规模5.6地震,震源深度仅10公里。 南美洲今年也是怪了,上周智利才震完,当局甚至紧急全面撤离了一个地区,上千人逃上街头避难。 没想到过了几天,就轮到秘鲁了。 5月6日,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有两大城市分别发生地震! 第一场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凌晨12点半,奥林达地区的Mount Dandenong外,规模2.8级,震源深度5千米,当地600名居民有震感,大半夜的被吓醒,一开始还以为是自己睡糊涂了,产生幻觉。 不到2个小时之后,阿德莱德东部又发生了一场2.7级地震。 从地理上来看,阿德莱德和墨尔本都因澳大利亚板块移动频繁发生地震,这个板块每年移动约7厘米。 5月3日晚上7点51分,印尼中部的发生规模6.0强震! 美国地质调查所(USGS)表示,这起地震深度为108公里,震央距离省会哥罗塔洛市海岸不到5公里。 这起地震虽然最终没有引发海啸,但6级强震让陆地上的居民吓了一大跳,学校建物景况天花板掉落地面,遍地狼藉。 居民表示,这场地震晃动感很强,“还好孩子们都不在学校”。 当地一个服饰店的监视器画面显示,地震袭来当时,顾客与店员感受到强烈摇晃,瞬间尖叫,夺门而出。 印尼国境东西幅员广阔,地处“火环带”,境内有127座活火山,地震频繁。 可能也因为地震过于频繁,日本和美国最近这段时间都在密切关注各种地质活动,先后更新了预测模型报告和防灾指南。 首先是担心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日本,今年1月份,日本地震调査委员才把南海海槽巨大地震30年内的发生率从70%上调至80%,曾经神准预测了311大海啸的漫画家竜树谅再次预言——今年7月份,亚洲恐面临巨大海啸威胁! 这话一出,让本来就因为地震传闻不断害怕的日本人更加紧张。 3日早上,青森县部分地区的居民还听到“巨大地鸣”,瞬间在社交媒体上引发骚动。 居民纷纷Po文表示:“刚才听到好惊人的地鸣声”、“怎么有地鸣?” 这个现象发生在上午9点15分,津轻市、五所川原市、青森市等地都有人听到,甚至有民众家中监视器录下巨响发出时的瞬间,只听到震动声,但没有感受到摇晃。 与此同时,一路从美国北加州向北延伸到加拿大BC的卡斯凯迪亚断层,也是一颗不定时炸弹! 5月8日,一项最新研究为美加西岸居民再敲响另一个警钟—— 一旦这个断层发生大地震,可能致沿海地区土地永久下沉,增加其长期遭受洪水侵袭的可能性! 众所周知,卡斯凯迪亚俯冲带是一条大断层,因其可导致沿海地区面临大地震和海啸的危险而闻名。 如果今天发生7.7至9.2规模的地震,华盛顿州南部和汉宝德湾(Humboldt Bay)之间的沿海地区地面会直接下沉半尺到6尺,使这些地区的洪水风险加倍。 专家表示,胡安德富卡板块(Juan de Fuca plate)被推到北美板块(North American plate)下方时,水会被取代,从而引发海啸。这种运动也可能导致水边的土地突然下降,从而增加洪泛区的面积。 这种情况若真的发生,预计到2300年,海平面就会明显上升,情况相当可怕,而且会持续数十年甚至数百年。 这个规模的地震,通常每450到500年就会沿着断层发生一次,具体震央在哪里,完全是不可预测的。 这里断层上一次发生大地震,还是在1700 年,当时低洼湿地就突然下沉了6尺。
离谱! 奢侈品多到用卡车装 加拿大律师挪用700万公款 名牌鞋包堆满豪宅!
加拿大
2025-05-17
0
谁能想到,光鲜亮丽的律师袍下竟藏着如此肮脏的秘密? 多伦多房地产律师辛格·裴(Singa Bui)和丈夫尼古拉斯·卡特尔(Nicholas Cartel)的豪宅里,警方用卡车运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战利品”——58双莫罗·伯拉尼克高跟鞋、52件亚历山大·麦昆时装、16双克里斯提·鲁布托红底鞋,还有堆积如山的爱马仕领带和香奈儿配饰。 本以为律师赚钱天经地义,没想到他们奢华背后,竟是靠盗用客户存放在事务所信托账户的钱财。 据调查,他们偷走客户的资金高达700多万元,挥霍在高级时装、名牌鞋子和豪华度假上。 警方从去年12月开始调查,近日公开了从他们家搜出的奢侈品清单。这对律师夫妇位于多伦多市中心的家,简直像奢侈品商店,名牌衣物、鞋子、包包堆满了房间,警方不得不用卡车搬运。 这些财物被怀疑都是用挪用客户资金购买的,警方认为这是犯罪所得,也可能涉及洗钱行为。 辛格-裴已经在法庭上承认,她从2014年就开始偷偷挪用客户资金,最初只是为“填补家用”。可渐渐地,胃口越来越大,每次挪用数万元,钱都花在了哪儿?豪华度假、高级餐厅、孩子的高昂私校学费,还有那些摆满豪宅的精致家具和名贵艺术品。 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奢侈品,这些价值从150元到上万元不等的1153件奢侈品,装满了她家的衣帽间,也装满了她对奢华生活的执念。 她在法庭上坦白,自己有“购物强迫症”,只能用疯狂买买买来缓解生活和工作的压力。 而她的丈夫卡特尔,专攻集体诉讼的律师,却坚决否认自己与此事有任何瓜葛。他把所有责任推给妻子,称家里的财务和事务所的账目全由妻子一人打理。 “我绝对不可能卷入此事”,他信誓旦旦地对媒体说,甚至表示警方至今没找过他问话。 尽管如此,案件受害者多达20人,多数是买卖房屋时委托辛格-裴处理资金交接,却遭到侵吞。 安东尼-英格拉(Anthony Ingarra)及其家人朋友就因此损失了41万加元。他和家人朋友通过Cartel & Bui LLP处理私人抵押贷款,结果这些钱全都不翼而飞。 他愤怒地表示,这些被查扣的奢侈品相比实际受害人的损失,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据警方和法庭记录,受害者损失的总额高达700多万元。2023年12月到2024年5月,共有20人向警方报案,他们大多是委托辛格-裴处理房产买卖的普通人。 买房卖房,可能是普通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笔交易,可谁能想到,信任的律师竟然把钱卷走,拿去买名牌包? 英格拉自己就是个抵押贷款代理人,他痛心地说:“这简直让人恶心!他们利用无辜者的信任,偷走他们的钱,破坏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笔交易。” 据警方调查,两人的消费水平早已严重超过正常收入水平,为维持奢侈生活,他们不惜挪用客户资金,同时在被客户追问时,还多次撒谎掩盖资金去向。 这场风波不仅让受害者血本无归,也让法律界的监管漏洞暴露无遗。在加拿大一些省份,房产交易必须由律师处理,可如果连律师都不可靠,普通人该怎么办? 如今,两人已被安大略省律师协会暂时吊销执照,事务所也遭关闭。 辛格-裴面临的指控尤其严重:13项挪用客户资金的指控,外加一项未能诚信行事和不尊重司法的罪名。 她还因为在民事诉讼中拒不配合法庭,藐视法官命令,被关了20天。卡特尔也没能全身而退,他同样因藐视法庭被监禁30天,但他坚称自己无辜,还计划上诉,甚至要争取拿回律师执照。 如今,Cartel & Bui...
赚翻! 华人网红转卖Costco热门商品 狂赚$600 网友却喊卖早了!
新闻
2025-05-17
0
一根只有一盎司的小金条,居然能让华裔金融博主狂赚近600美元?大家都知道Costco是省钱天堂,但你可别小看它,也可能是赚钱利器! 最近,一条播放量达650万的TikTok视频把这件事搬上了舞台——拥有340万粉丝的金融网红杨先生(Humphrey Yang)就靠在Costco买金条,差价套利,轻松赚到595美元。 事情是这样的:2024年4月,杨先生在Costco以2,359美元的价格买了一根来自PAMP Suisse的1盎司金条。 他当时并不是冲着投资大师去的,只是出于好奇拍视频分享。没想到,时隔11个月后,他把这根金条带到旧金山湾区一家名为Witter Coin的贵金属交易商,店员看了看报价单:“我们现在的回收价是每盎司2,955.42美元。” 尽管现货金价当时已经逼近3,020美元,交易商回收会按略低于现价的水平,扣掉大约130美元的手续费,杨先生依旧爽快地完成了交易——到账利润整整595.43美元! 在视频里,他兴奋地说:“整个过程出奇地轻松!”从下单到卖出,不到一分钟就能搞定。店员还补充,店里卖黄金给顾客的数量要比回收的多,买卖比例大约6:1,每天能回收5到10根类似金条。 可见,这事儿门槛不高,只要你手里有一根金条,就能随时拿去卖! 不过,评论区却不全是喝彩。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你这也太早卖了吧!”甚至有所谓“理财顾问”留言:“别急,黄金可能冲到8,000美元。” 事实也颇为“打脸”:在杨先生卖出后不久,金价一路飙升,短期内一度触及3,300美元/盎司,高盛更是把年底预期从3,300上调至3,700美元。 当然,Costco也不是傻子。谁让这款小金条成了“断货王”?从最初每位顾客每天最多能买两根,到后来官网明文规定“24小时内限购一根”。 而在加拿大,政策更严:每人每96小时只能买两根。即便限购,金条库存依旧几小时内被一扫而空。Costco只得不断收紧政策,却迟迟未回应为何再次升级限购。 如果你也想跟风,不妨先对比一下买入与卖出的时间差,以及手续费成本。毕竟,金价涨跌受全球形势影响——特朗普当年关税风波、市场避险情绪,都可能让黄金价格出现大幅波动。 Costco不仅是我们省钱买日用品的地方,还可能藏着发小财的机会。当然,黄金市场瞬息万变,赚到钱的关键还是得看眼光和运气。你觉得杨先生这波操作怎么样?
"冬季风暴"警报! 25cm暴雪今晚杀到 平安夜雨雪交加! -30度极寒天! "明天别出门!"
生活
温哥华热点
-
2022-12-22
2022年第二场暴雪,来得比第一场还要更加猛烈、更加大。一夜之间,整个温哥华都被雪给埋了,海陆空交通全线瘫痪,温哥华机场YVR航班取消、旅客被迫睡在大厅地板上。 就连移民多年的华人都不禁感叹:前所未见!还有人吐槽:不是说温哥华是全加拿大最温暖的地方吗?这都快成卡尔加里了!多伦多今年都比温哥华暖和! 还有吐槽更狠的:搭个天车在零下等成雪人也就算了,进了车厢感觉离阴间也不远了,连门都是结冰的,冷风飕飕地刮。 以为这样的就结束了? 还没那么简单,根据气象局的最新“冬季风暴”警报—— BC将迎来另一场“寒冷天气”!预计今天晚上寒流就会杀到南海岸!新一轮降雪估计会有10-25厘米!然后转为降雨! “寒流天气系统过渡期间,本地可能会出现冻雨,但确切的降水量和转为降雨的时间目前仍不确定,周五早上可以看到天气将有所转变。” 今天到本周六,也就是平安夜,太平洋锋面系统和BC上空寒冷的北极空气团相结合,南海岸预计会下起大雪; 平安夜和圣诞节2天,大温地区白天温度约为8、9摄氏度,48小时内出现近20摄氏度的波动。 预计这场强风暴系统会带来这个冬天第三场大雪,同时伴有冻雨和冰粒,最后下雨,持续到本周六! 随着冰点不断上升,本周五晚或周六早,温哥华岛和低陆平原将下起大雪,风暴可能会产生大雪,能见度接近零。 圣诞节当天,温哥华可能会出现“灰色圣诞”,也就是雪后的泥泞道路。 这场温和潮湿的太平洋系统可能会持续7-10天,直到2023年。 此次冬季风暴预警生效范围—— 东温哥华岛; 弗雷泽河谷; 大维多利亚地区; Goldstream和Mill Bay之间的 Malahat; Howe Sound; Squamish到惠斯勒的海天公路; 温哥华岛; 大温地区; 南部海湾群岛; 阳光海岸; 西温哥华岛; 惠斯勒; 今天也是北美的冬至,温哥华的大家可能会迎来“超冷零下冬至”! 加拿大环境部警告,大温地区和菲沙河谷地区风寒值可能介乎-20至-30摄氏度! 环境部向北部及内陆多个地区发布极度寒冷警告——预料今天晚上气温将低至零下30度,在风寒效应下,体感更可能低至零下40度! 强劲的外流风使低陆平原气温比正常值低了5至10度,风寒下体感温度将低至零下20至30度,寒冷天气将最少持续至周四。 由于即将到来的这场雪会是湿雪,也就是雨雪混合,道路状况也会变得更加糟糕,能见度低,气象局也提醒所有司机:上路千万要小心! 气象学家卡尔(Carl Lam)表示,明天这场风暴和之前的天气系统非常相似,20-30厘米的积雪也不奇怪,把强风也考虑在内,明天早上通勤将变得十分困难! “如果你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说要买圣诞礼物啥的,请在今天白天内全部完成,然后回家躲起来,明天一天最好都待在家里别出门!” 平安夜和圣诞节两天,大温地区将迎来40毫米左右的降雨,下周会更加潮湿,随后气温会回到季节性平均水平。 先不说这场大雪什么时候会融化,现在的温哥华,简直就成了“雪城”—— 温哥华YVR就不用说了,飞机都被雪埋了,进不来出不去,成千上百的旅客被迫睡在候机大厅。 就在今天早上,机场也警告所有人——现在航班正在稳定恢复,但未来的这一场暴风雪可能会带来变数! 截至今天早上,温哥华国际机场每小时有20个航班起飞,为正常情况的50%左右;入境的国际航班仍然受限,且将持续到本周五晚上。 “短短两天之内,我们就看到了两年的降雪量。” YVR表示,他们正在为了今天即将到来的更恶劣天气做准备。“大家应该要预料到,未来这场天气系统将带来大范围延误和取消。” 温哥华整个交通大乱,公路堵了,就连公车都出事,北温一辆公交车就打滑失控,一路撞上了停在路边的4辆私家车,还擦撞了树和电线杆,最后停在一栋民宅面前,目击者吓傻! 警察追窃贼都成了车祸现场: 有人想趁着大雪出门滑滑雪、骑骑摩托车,结果被困在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下: 不仅仅是YVR,就连BC渡轮也受到影响,本周一到周二早上,已经有13条航线受影响,100个航次被取消,船上管道爆裂、设备冻结,不得不停航。 BC渡轮也提醒所有人,出行之前请查看官网,有可能会有更多航次被取消,且避免不必要旅行。 每每下雪,温哥华就跟瘫了一样,但不是所有大温城市都这样的,看看人家高贵林港—— 市长表示,截至本周三为止,高贵林港左右优先级1、2、3级的道路除雪工作完成,就连绿色垃圾也正常回收中,而温哥华及其他城市的这个工作已经被取消了。 这次暴风雪,除了温哥华打破了自己84年来最寒冷12月20日的纪录,全省还有15个地区打破低温纪录。 乔治王子市(Prince George)录得零下41.1度,打破98年前零下40度纪录; 圣约翰堡(Fort St. John)最新纪录为零下41度,破了1933年零下39.4度纪录; 鲁珀太子市(Prince Rupert)及桑斯皮特(Sandspit)录得零下16.3度及8.5度,是58年来最低; ...
打脸! BC卫生厅长: 延误手术全完成! 男子苦等4年快要瘫痪! 等待名单1.5万人!
生活
温哥华热点
-
2022-12-20
漫天大雪中,本地“三疫流行”依旧在折磨着人们。 就在本周一(19日),BC卫生厅长狄德安(Adrian Dix)表示,过去2年5波新冠疫情中被延误的手术,现在都已经全部完成!现在本省医院手术量已经远高于疫情前水平! 在最新医疗手术进展报告中,狄德安表示,“事实证明,每当手术被推迟,患者很快就会重新安排手术时间。我们正在证明本省手术系统的实力,让患者能够获得所需的医疗救治。” 新冠疫情来袭,2020年3月16日,BC首次宣布推迟非紧急手术,由于染疫者激增、极端天气和人员短缺等各种因素,此后陆续有手术被推迟。 截至11月10日,在第一波疫情期间被推迟手术的14,783 名患者中,99.9%已接受手术;在第二波疫情期间被推迟的 3,166 名患者中,99.2%患者已接受手术;第三、第四、第五波疫情期间被延误的6,620名患者中,98%也已经手术。 2022-23财政年度年中,本省所进行的手术比 2019 年同期增加了 4%。 狄德安也承诺,最近因呼吸系统疾病激增而导致推迟的手术,也会很快重新安排时间。 然而,省府似乎还是漏掉了疫情前就被推迟的手术。 根据本地英文媒体报道,Chilliwack一名男子光是等自己的背部手术,就苦苦等了4年!等到现在都快算瘫痪了,还没有等到! 今年76岁的格伦·米勒德 (Glen Millard)在过去这4年中,每一天都过得十分折磨,疼痛日益加重。 现在走路都得拄着拐杖的格伦表示,“我现在都算得上是严重瘫痪了,每天起床特别痛苦,做什么事都很慢。” 格伦有几个椎间盘和椎骨损坏了,疼痛异常,无法正常行动,等待手术的这4年,他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也在逐渐恶化。 医生告诉他,他的手术规模比较大,需要恢复的时间也很长,这新冠疫情以来,直接被无限期延后了,等待名单上有15,000人,但不清楚自己排在第几个。 外科医生还告诉他,不要接受任何超过8小时以上的手术。 格伦的朋友胡珀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看着他的健康每况愈下,他也很难受。“这真的令人心碎,他白天很难起床、几乎不能动弹,而且疼痛如此严重,” 格伦也很无奈:“我对医疗保健系统感到非常失望,这么多优秀的人在工作,但它却对很多人都不起作用。” 格伦每天都需要服用大剂量止痛药,如果不尽快接受手术,那将是灾难性的,“它会恶化到我无法移动。” 就在许多人还在受尽折磨之际,联邦政府和各省府还在踢皮球,省府想要联邦拨款、特鲁多要省长们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受苦的还是百姓。
今起生效! 加拿大禁塑令来了! 购物袋吸管餐具统统禁! 去超市注意!
生活
温哥华热点
-
2022-12-20
加拿大喊了好久的禁塑令,从今天(2022年12月20日)开始,正式生效! 换句话说,从今天开始,加拿大将禁止制造和进口销售用的一次性塑料,朝着2030年实现零塑料垃圾的目标前进一大步! 早在今年6月20日,特鲁多政府就宣布将禁止和进口一次性塑料,从年底开始实施,给本国企业足够的时间,过渡并消耗现有库存。 包括购物袋、餐具、食品服务餐具、环托、搅拌棒和吸管在内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将全部禁止!另外,进口环形托架的禁令将于2023年6月生效! 联邦环境部统计数据显示,加拿大人每年至少扔掉300万吨塑料垃圾,其中只有9%可回收。 UBC大学海洋污染研究中心研究助理Juan José Alava表示,一次性塑料禁令是“重要的一步”,每年可消除130万吨左右难以回收的塑料垃圾,相当于100多万个完整的垃圾袋。 他说,加拿大必须禁止一次性塑料,才能实现零塑料垃圾的目标。“在对抗塑料污染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次性塑料购物袋 根据最新政策,塑料制品及含有织物、但容易破裂或撕裂的袋子,将被禁止使用。 通常来说,这类型的塑料袋就是超商提供给顾客的购物袋及餐馆运送外卖食品饮料的塑料袋。 加拿大政府要求,人们代替使用的织物购物袋要耐用。 具体来说,如果消费者用这个袋子装10公斤的物品,在53米的距离行走100次不会破裂或撕裂,且能够在洗衣机中洗涤。 注意,今天生效的这项禁令并未禁止用于放有机垃圾、垃圾和回收物品的塑料袋; 包装水果蔬菜、糖果、谷物和坚果等散装食品、肉类、鲜花或盆栽、衣服和烘焙食品的塑料袋也被允许。 一次性塑料餐具 除了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加拿大从今天起还禁止生产和销售含有聚苯乙烯或聚乙烯、在洗碗机中洗涤100次后会改变其物理性能的一次性塑料叉子、刀、勺子或筷子。 人们需要使用非聚苯乙烯或聚乙烯制成,且可以在洗碗机中清洗100次的可重复使用塑料餐具。 与此同时,现在全部或部分由塑料制成的食品容器和杯子、含有膨胀聚苯乙烯泡沫、挤压聚苯乙烯泡沫、聚氯乙烯和通过碳氢化合物部分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黑色塑料或氧可降解塑料的容器和杯子,被禁止使用。 今天禁塑令正式生效后,加拿大人将无法购买一次性塑料杯、盘子和碗。 用于存放用塑料薄膜包裹生肉、鱼和蔬菜的塑料托盘、及用柔性塑料包装的预先煮熟的食物不受禁令影响; 长期储存花生酱、苹果酱、橄榄或坚果等食物的容器也不受影响; 同样的,医院和护理机构为患者提供药物的杯子或容器也不在禁止范围内,可继续使用。 有塑料内衬的纸咖啡杯和纤维咖啡杯不含违禁塑料,可以接受;非禁止可回收塑料、非传统塑料或可堆肥塑料制成的餐饮用品也被允许使用。 一次性塑料搅拌棒 所有搅拌或混合饮料、防止饮料从杯盖溢出的搅拌棒也被禁止。 一次性塑料吸管 所有使用含有聚苯乙烯或聚乙烯的塑料吸管,或不能在洗碗机中清洗100次的塑料吸管,统统禁止! 大家常见的附在果汁盒、袋子或小袋上或一起销售的塑料吸管。也将一起被禁。 注意了,加拿大此次禁的是直吸管,一次性可弯曲吸管还是允许制造和进口,直到2024年6月20日。 另外,加拿大人可以在家庭或社交场合向他人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医疗和护理机构可向患者提供塑料吸管。 一次性塑料环型托物 以上塑料制品的禁令都是从今天开始,一次性塑料环架则是从明年6月份开始生效。 2023年6月起,加拿大将禁止制造和进口一次性塑料环架,这种塑料环架就是我们超市常看到用来围住和提起饮料容器的环架,由低密度聚乙烯制成。 6月生效1年后,这种环架也全面禁止销售。 今天的这一禁令,也是加拿大朝着环保迈进的一大步,政策是出来了,但实施还得靠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改变。
最新警报! 25cm暴雪在路上! 温哥华已沦"堵城" 救护车陷连环车祸! 惊现罕见"雷雪"!
生活
温哥华热点
-
2022-12-19
一夜之间,温哥华化身成了梦幻的“冬季仙境”,整座城都是白雪皑皑,夜晚的灯光下,细雪缓缓飘落,别有一番冬天的味道。 这场降雪还不仅仅是普通的下雪,而是一场罕见的“雷雪”! 数字气象学家泰勒·汉密尔顿表示,“雷雪实在是太罕见了,我们的预报系统甚至都没有雷雪图标!” 本拿比的一户人家门口监控拍下了以这个瞬间: 也有不少人听见雷声,还以为是自己幻听了,上网问问大家是不是真的打雷: 2022年冬天第二场鹅毛大雪,再一次把温哥华人整懵了,倒不是因为大雪,而是因为实在是太冷了!出趟门太费劲了… 然而,这场“世界上最冷空气”,才要刚刚开始,还有一场降雪要来! 由于这一次西伯利亚冷气团的到来,12月18日一整个晚上,大温地区都在飘雪,持续了一晚。 一大早爬起来看世界杯决赛的村民们,一边紧张地看着比赛,一边认命一会儿要铲雪… 根据加拿大环境部资料显示,预计今天(19日)一整天,本地区都陆陆续续还有小雪降落,这个气团随后会逐渐向南移动。 “目前,本地温度比季节性正常水平还要低了10度左右,且这一周基本都会维持在这个温度。” 明后天温哥华会稍微放晴,但是北极空气没有离开。周一至周三,温哥华最高温度也就0度左右,最低会跌至零下5、6度,强风下体感温度只有零下13摄氏度左右。 周三,温哥华会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出点太阳,然后紧接着,预计后面还有一个天气系统会登陆!环境部发布降雪警告! 本地上空气团从极地空气转变成太平洋气团,较为温暖潮湿的空气,带来另一波下雪,然后随着温度逐渐回升至零上4、5度,冷空气被推出境内,雪变雨。 目前最新预测指出,12月22日,也就是本周四,本地将迎来更多降雪。 12月23日,也就是圣诞节平安夜前夕,另一个冷气团将抵达温哥华,夜间温度一下子又跌到零下7摄氏度;24日平安夜稍微回升,但也仅仅是零下3度,且伴有小雪。 先别说这周还得下雪了,光是昨天这场大雪,就已经把大家搞得够呛的了,各种车祸频发、技术再高超的老司机都分分钟成“马路杀手”、YVR航班被取消... DriveBC表示,北温钢铁工人纪念大桥过后的1号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出现“严重延误”,一段西行线有多辆汽车打滑相撞,右侧车道昨天早上被封锁。 1号公路在本拿比的路段简直“一团糟”,道路被冰雪覆盖,地图上看,整个路段就是一条红: 不仅如此,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日早上7点30分左右,素里176街和96大道附近还发生了连环车祸,一辆大型半挂卡车撞上救护车! 一辆车失控冲了上来,在着火之前撞上一辆救护车,然后被消防人员扑灭,后方车辆闪躲不及,一辆从山上下来的商用车也失控,撞上消防车,一共8辆车受到波及。 一名消防员因此受伤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所幸轻伤,没有人死亡。 温哥华市街道管理部门提醒所有人:建议大家只进行必要外出,我们现在的重点工作会放在主要道路、人行道、公交路线、桥梁和通往医院学校的路线上! 别说开车出门了,就连坐公车和天车出门都是问题,不是晚点就是取消,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等1个小时都是正常… 这一场大雪,堵的可不只有道路,就连机场都遭殃。正值圣诞新年假期,许多人都准备出国旅行。 一场风雪,航班被陆续取消! 12月18日,温哥华国际机场(YVR)出现严重延误,不少航班都延迟了1个小时左右,有的直接被取消,各大航空公司的柜台都是人。 有人甚至都上了飞机,结果因为延误在停机坪上坐了4个小时: YVR提醒所有人,天气恶劣导致航班延误和取消,呼吁所有旅客在出门前查看航班最新情况,提早出发到机场。 加拿大航空公司也在官方推特表示,大雪使场管理局“减低飞机起飞率”,已经有数十个航班延误,请旅客往机场前查阅航班状态。 BC电力公司证实,周日下午大温地区有约1.4万人家断电,大部分集中在北温地区,工作人员仍在抢修。 根据环境部的最新消息,本省多个地区北极寒流警告依旧生效,甚至有的地方亮起极度寒冷警报,菲沙河谷和海天公路一带体感温度低至零下25度,中部及北部地区更冷,零下40度。 当前这个北极冷峰给南岸带来寒冷气团,强风会使气温平常低5至10度,风冻效应下,菲沙河谷大部分地区感觉犹如零下20度,东部则感到如零下25度。 本省中部地区如乔治王子(Prince George)、威廉斯湖(Williams Lake)和奎尼尔(Quesnel)等城市,温度降至零下30度,在时速20至40公里的东北风吹袭下,体感只有零下40度。 今天晚上,BC省大部分地区将迎来另一场降雪——从温哥华岛开始下,然后在午夜左右移到大温地区! 大维多利亚地区、马拉哈特高速公路和南部海湾群岛的降雪量预计可达 25 厘米,而大温地区和菲沙河谷的预计为 5-10 厘米。 加拿大环境部预计,周三、周四或周五都有再次降雪的机率。 也真不愧是加拿大,这才12月中旬,就已经2场暴风雪了,不仅仅是温哥华,多伦多也被25cm暴雪埋了。 现在全世界最寒冷的20个地方,加拿大就占了13个,其中BC的迪斯湖和育空地区的梅奥以-49ºC超低温并列第4! 虽然不知道平安夜和圣诞节当天,温哥华会不会下雪,但这个冬至爆冷是肯定的,现在预报那天最低零下12度,希望各位华人在吃饺子汤圆的同时,也做好保暖!
恐怖! 大温突爆枪声 SUV布满弹孔 有人流血倒路边! 紧急封锁!
新闻
温哥华热点
-
2022-12-19
今天一大早,加拿大突发公寓大楼枪击事件的新闻铺天盖地,直接上了英美媒体的头条,吓了所有人一跳。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大温本地的治安也没好到哪儿去,捅人枪击一个不少! 12月17日下午1点15分左右,高贵林警方接到通报,说是位于Johnson Street和Meadowvista place的一栋民宅发生捅人事件,请求援助。 警方立即赶到现场,发现了一对身手多处刀伤的成年男女,浑身是血倒地,马上送医接受治疗,现在暂时没有生命危险。 一名25岁的嫌疑人Soleiman Adeli-Najafi在案发现场附近被警方发现,并被当场逮捕。 警方提出2项严重殴打罪指控,目前这人仍被拘留,将于12月20日出庭。 经初步调查,这起捅人案件嫌疑人与被害者之间是相识关系,为独立事件,不对公众构成安全威胁。 同一天下午3点30分左右,素里市188 街和 64 大道地区突然爆出枪声! 警方接到通报后赶到现场,发现了一辆挡风玻璃上布满弹孔的黑色吉普 SUV,立即封锁附近的一个十字路口,现场被黄色胶带包围,禁止人车通行。 不久后,警方又收到通报,说是在了189街和弗雷泽高速公路附近发现一名受害者,随后立即送医接受治疗,目前没有生命危险。 临近年关,本地治安频频恶化,希望大家出门在家都多家注意安全!
警惕! "三疫"病毒狂炸 BC阳性率惊人! 高峰还在后面! 住院回飙创新高! 卫生厅长急了!
新闻
温哥华热点
-
2022-12-16
明天就是周末了,加拿大环境部再一次发布警告,西伯利亚冷空气将猛扑大温,有降雪可能,市府和司机都开始着手准备,北部地区发布极寒警报。 临近圣诞新年节假日,大家需要注意的不仅仅是鹅毛大雪封城,还有看不见的威胁—流感和新冠病毒。 今年年末,不少省民不仅需要精打细算准备圣诞晚餐和礼物、准备好铲雪和回家堵在路上,还要时刻警惕流感和新冠找上自己和家人,不是一般的心累。 温哥华医生昨天才发出警告,说本省儿童流感重症患者增多,别的科室医生都被紧急调到流感病房了,“孩子们正在死去”,没想到后脚省疾控中心就放话——过去这一周没有新增儿童死亡病例,流感正在“消退”! BCCDC今天公布最新每周疫情数据——BC本季度儿童流感死亡病例不变,仍为6人,上周没有新增病例!有迹象表明本省流感疫情正在“稳步下降”! 来看看这份数据究竟说了什么—— 上周四至本周四这一周,全省儿童流感死亡病例“零新增”; 本季度流感病毒—A型流感的阳性率从3周前的27%下降到20%;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率从3周前的6%上升至9%,高出历史平均水平5%; 总的来说,儿童A型流感和RSV的检测阳性率依旧高于总人口感染比例! 按照地区来分,在温哥华实验室(包括BC儿童医院、北岸和列治文)接受检测的儿童中,A型流感和RSV的检测率依旧很高,为28%。 省卫生厅长再次提醒所有BC省民,在圣诞节之前把流感疫苗打了: 一份最新统计报告表明,2021年加拿大人在急诊室等待的时间创下新高! 截至3月31日的12个月内,在90%住院患者中,平均等待时间为40.7个小时!作为参考,2020年等待时间为33.5个小时,已经很惊人了。 在全国范围内,BC的情况尤为糟糕,2021-2022年度90%患者的等待时间为47.7个小时,前一个年度为32.8个小时,增幅惊人。 今年一整年,BC医院有人等看诊等到死的新闻接连不断,医疗保健系统在人们看不见的角落迅速恶化。 现在,BC儿童医院因为大批儿童生病涌入,单人病房都需要拼房了,等待时间依旧没有缩短。 WHO之前就表示,2022年流感季节主要的毒株为2种甲型流感——H3N2和H1NI,以及两个B型流感毒株。 加拿大现阶段传播的主要是H3N2,但多伦多传染病专家艾莉森·麦吉尔(Allison McGeer)警告,过去10年里,B型流感毒株往往会出现在季节的后半段。 也就是说,其他毒株可能会在后面广泛传播,并达到高峰! 与其他毒株相比,H3N2更容易导致重症,一部分原因是它变异的速度较快。事实上,大家体内至今已经累积了对H1N1和B型流感的一定保护力,但是对H3N2却没有。 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次流感疫情如此来势汹汹,儿童和免疫力低的老人更加危险。 5岁以下的孩子最有可能感染流感而重症,因为新冠疫情,不少3岁以下的儿童免疫系统还没有接触过流感病毒。 除了流感,新冠依旧在传播,却更加悄然无息。 加拿大联邦卫生官谭咏诗(Theresa Tam)在本周发出警告—— 由于新毒株正在“接管”,全国明年有可能迎来新一波疫情!所有人年底社交聚会要做好防护措施,小心更具免疫规避性的新变种感染! 在公布流感数据的同时,BC今天也公布了最新新冠疫情数据——本周全省新冠住院人数增至374人,升至4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三种呼吸道疾病感染人数不断升高,卫生专家们也呼吁所有人,做好个人卫生措施,外出尽量在公共室内场所佩戴口罩,尤其是毒株正在更替的当下。 联邦政府数据显示,BA.5毒株正在退场,BQ.1.1和BQ.1亚变体正在上场。 这两种毒株都同属Omicron,BA.5症状相对温和,类似感冒和流感,感染者多出现喉咙痛;BQ.1.1和BQ.1倾向感冒症状:喉咙痛、流鼻涕、肌肉酸痛、咳嗽和头痛。 专家称,BQ.1.1和BQ.1症状或多或少集中在喉咙周围和上方,不同于影响肺部的早期病毒版本,且更具有疫苗规避性。 流感也好、新冠也罢,病毒就是病毒,生病总归是不好受的,在省府和疾控中心没有什么动作的当下,希望大家各自保重,平安度过年关!
1
...
25
26
27
...
251
Page 26 of 251
突发!拜登确诊癌症,已经扩散至骨骼!
加西周末
-
2025-05-18
惊! 住这附近帕金森风险增126% 呼吸饮水污染无人可逃 隐形杀手需警惕!
新闻
警惕! 热销预制菜爆致命细菌 10人住院 加拿大也死过2人! 美国下牛肉禁令
新闻
6级强震! 一月多震 天花板砸落 民众尖叫逃命! 美日密切关注地质活动
新闻
离谱! 奢侈品多到用卡车装 加拿大律师挪用700万公款 名牌鞋包堆满豪宅!
加拿大
赚翻! 华人网红转卖Costco热门商品 狂赚$600 网友却喊卖早了!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