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热点

Exclusive Content

寒流来袭! 温哥华气温将跌至-5℃ 全城进"速冻模式" 做好防寒准备!

温哥华最近异常温暖,然而大家注意了,天气即将画风突变!环境部最新预报显示,一股来自北极的寒流正在悄悄靠近大温地区,周末将给这座城市带来一波“速冻模式”。 对于已经习惯了今年温暖天气的温哥华市民来说,这波寒流不容小觑。 环境部气象学家布莱恩·普罗克特(Brian Procto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北极寒流从BC省内陆向低陆平原地区扩散,温哥华地区的气温将降至季节性平均水平以下数度。 普罗克特说:“现在气流模式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目前盘踞在育空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北极冷空气,正在缓慢但坚定地向南移动。” 具体来看,从1月14日周二开始到本周末,温哥华的气温将维持在相对正常的水平,日间最高温度在6至7摄氏度之间,夜间温度则将逼近冰点。 值得注意的是,周三夜间还有30%的降雨概率,但真正的寒流要等到周末才会显露威力。 普罗克特解释说,寒流将从BC省内陆区域逐渐渗透到低陆平原地区。届时,日间最高气温将仅略高于冰点,而夜间最低温度更是会一路下探至零下4至5度。 这股寒流还将在下周继续影响温哥华地区,不过强度不会太大。“别指望气温会突然回暖,”普罗克特提醒道,“寒冷的空气团将会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 不过,相比起2024年1月那场超级寒潮,这次的寒流倒显得温和许多。普罗克特回忆说,去年同期,温哥华夜间气温曾跌至零下12度,体感温度更是直逼零下20度。 当时环境部甚至不得不发布北极寒流预警。而这次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因为寒流并非直接从豪湾(Howe Sound)长驱直入低陆平原地区,而是先到BC省内陆,然后才慢慢渗透到温哥华地区,这让极端低温有了一个“缓冲带”。 虽说这次降温不似往年那般来势汹汹,但普罗克特仍然提醒市民要保持警惕:“对于很多已经适应了温暖天气的人来说,这次降温仍会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大家一定要未雨绸缪,做好保暖准备。特别要当心早晨的霜冻,道路可能会变得像溜冰场一样滑。” 温哥华市政府已经对这次寒流做出积极响应。从周二晚上开始直到1月16日周四,多个临时庇护所将开放。 展望未来,环境部预计,受弱拉尼娜现象的影响,2月份的气温可能会维持在正常或略低于正常水平。 普罗克特表示,从目前的天气趋势来看,这个冬季将会继续保持相对干燥的特点。虽然不能完全排除“几场雪暴”光临温哥华的可能性,但目前还没有发现极端寒冷天气的迹象。

加拿大"甲流"太可怕! 华人男孩高烧到脑损伤 进ICU 生命垂危 "四重疫情"席卷多国

2025春节都没开始,全球多国就被新一波疫情席卷,越来的越多人涌入医院,大批华人高烧不退、狂咳黄痰,还有人快病死了! 这波疫情也烧到了加拿大,有人放完假就确诊甲流,今天还活蹦乱跳,隔天就喉咙不舒服,妹子还以为是加拿大太干了,狂补水,结果一觉起来39.8度,直接烧到声音都没了。 最近甲流确实流行的厉害,妹子刚回国,带了甲流药,赶紧吞了,再吃一粒退烧药,好不容易退烧,结果1个小时之后又烧到38.8,整个人都快“烤熟了”。 妹子表示,烧是一回事,“腰还巨疼”,疼到睡不着的程度,然后连着后腿一起疼,两个字:难受。 这个华人网友是求助吃什么药比较好的,就炸出评论区一堆“病友”交流病情—— 还有人直接病成“纸片人”:“这波病毒真的是毫无预警地给我上强度,一夜之间瘦了6斤,大家真的要照顾好自己!” 有孩子生病了,一开始是流鼻涕,家长还以为是最近突然降温,出门冻到了,开了药吃也没有用,紧接着就是发烧,一量38.7度,然后就是反反复复地烧; 还有一个才5岁的华人宝宝感染甲流,1月10日刚过完生日,11日就病了,咳嗽+发烧,烧到38度,爸爸给喂了布洛芬,12日早上就退烧了,带去诊所看,医生一检查确诊肺炎,开了药就送回家。 华人爸爸不敢松懈,眼睛没离开孩子,9点就给他洗澡准备睡了,没想到10点孩子突然开始发抖,30分钟后开始高烧到40度。 孩子一会儿说冷、一会儿发抖,然后突然开始全身抽搐,华人爸爸连忙拜托房东送他们去急诊,半夜12点到的医院,等到凌晨1点半,期间求医生预检查被拒。 还没等到医生来,孩子再次惊厥抽搐,才来了个医生,隔天中午被救护车转到儿童医院,这次直接进来ICU。 医生一照CT,说是脑损伤严重、颅压太高,器官开始衰竭,救回来的希望渺茫,医院已经放弃了。 这个消息简直令华人爸爸晴天霹雳,孩子的妈也从国内赶回来陪着,但国内外的医生结论都是一样的,如果不能自主呼吸、血压低、脑损伤到这个程度,基本无力回天。 评论区网友们都在为孩子祈祷,也纷纷表示: “这个病程发展太快了!也太吓人了!” “加拿大的医疗很多时候真的靠自己,华人可以从国内带三合一抗原测试,甲流乙流就吃特效药。” BC疾控中心公布最近监测数据,大温地区甲流和RSV的传播活动正在呈明显上升趋势! 全省多个地区甲流病毒阳性率对比上周升了1.1%,达到12.8%,感染率持续上升,其中菲沙和内陆卫生局辖区的废水中病毒载量较高,且还在涨。 冬天还没有结束,新一波极地气团即将袭来,这周就要降到零下了,呼吸道疾病一个接一个,卫生局提醒大家注意保暖+防疫。 不只是BC,加拿大全国的病例也在增加,阿尔伯塔省、北方地区、安大略省的患者数量都在上升。 除了甲流,还有诺如病毒疫情,安大略省一所大学爆疫,至少190人集体生病! 与此同时,美国、英国和日本也在爆发流感疫情,多地感染人数激增,医院已经超负荷运行了,人满为患。 英国更惨,流感+诺如病毒+新冠+RSV“四重疫情”,各大医院被挤爆,大家去看急诊要等50个小时,至少11家医院发出警告,说系统已经快撑不下去了! 这两周,多国医院都已经重启口罩令了,可见病毒传播迅速,疫情正在加重。 春节即将到来,希望大家都能在团圆聚餐的同时,注意身体健康。

重磅! 加拿大移民新政 清理"低端外劳" 留学生也受影响 下周生效!

2025年1月21日起,加拿大将进一步限制国际学生和临时外籍劳工的家属获得开放式工作许可的资格! 去年,移民部就宣布要减少加拿大临时居民数量,本周二,更多细节公布了,新政生效后,只有以下国际学生和外籍劳工的配偶,才能申请家属开放式工作许可: 国际学生的家庭成员—— 就读学制16个月或以上的硕士课程; 博士课程; 就读医学、法律、护理等特定专业的本科课程; 也就是说,本科和专科学生的配偶没资格申请。 外籍劳工的家庭成员—— 从事高技能、高薪的管理职位或需要大学学位的职业; 从事属于劳动力短缺的所谓TEER 2或3类别低薪、低技能的职业,或在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建筑、医疗、自然资源、教育、体育和军事行业。 除此之外,在申请配偶家属工签时,外籍劳工本身的工签也必须有至少16个月的有效期;且子女没有资格获得开放式工签。 以前申请并获批、且目前尚未过期的开放工签,将持续有效,直到过过期。 移民部表示,自由贸易协定所涵盖的工人配偶和正在过渡到PR申请的人,将不会受到影响。 另外,不再有资格获得开放工签的亲属和配偶,仍可根据其他任何类型符合条件的签证。 “加拿大政府正在继续加强临时居民项目的完整性和质量,同时支持国家的经济目标和劳动力市场需求。” 今天公告只给出了部分细节,2、3类工作的完整名单会在21日公布,可能会涵盖STEM、建筑、医疗保健、教育、体育和军事领域。 有人支持这项政策,表示这能一定程度上清理“低端”临时移民数量。 政府主要看外籍老公的工作岗位,收入高、紧缺的就给配偶发毕业工签,变相欢迎这些家庭移民加拿大。 反之,市场已经饱和的行业,间接逼大家离开。 但也有人反对,很多外籍劳工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填补了劳动力缺口,但只有大专学历,家人就被排除在外了。

加拿大联邦最低工资即将上涨 多个行业将受益 这些人的钱包要鼓起来了!

又到了一年一度加拿大联邦最低工资调整的时候了!根据最新消息,2025年4月1日,加拿大联邦最低工资标准将迎来新一轮上涨。 这一变化,将给加拿大的打工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 回顾过去一年,2024年4月1日,联邦最低工资就完成了一次调整,从每小时16.65加元提升到了17.30加元。 而即将到来的这次调整,据移民咨询公司ImmigCanada的预测,新的时薪标准很可能会达到17.70加元左右。不过各位也别着急,具体数字还需要等待官方的最终确认。 那么,这个数字是怎么定下来的呢?原来,加拿大联邦政府会根据上一年度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平均值来确定具体的调整幅度。 2024年12月的CPI数据将于1月21日出炉,届时新的最低工资标准也将水落石出。 加拿大就业和社会发展部已经向媒体透露,调整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新的工资标准将在今年4月1日正式实施前在政府劳工计划网站上对外公布。 说到这里,这个联邦最低工资标准到底影响谁呢?据萨姆菲鲁图马金律师事务所的介绍,这一标准主要适用于在联邦监管私营部门工作的员工和实习生。 具体来说,如果你在银行、电信公司,或是从事跨省的航空、海运、铁路和公路运输工作,那么这次调整就与你息息相关了。 不过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联邦最低工资标准和各省的最低工资标准之间还有一个有趣的“潜规则”。 在加拿大,各个省份都有自己的最低工资标准,有的省份选择在4月调整,有的则在10月调整,还有一些省份并不是每年都会进行调整。 那么当联邦标准和省级标准不一样时该怎么办呢?答案是:只要在某个省份,如果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高于联邦标准,那么该地区的联邦监管雇主就必须执行较高的工资标准。 这一规定可以说是充分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 虽然联邦最低工资一直在稳步提升,但现实情况是,这个数字与加拿大实际的生活成本相比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一些大城市里,光是租房费用就已经让不少人捉襟见肘了,就算涨了最低工资,那也是杯水车薪。在关注最低工资上涨的同时,打工人的实际生活需求也同样重要。 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细节,大家可以访问政府劳工计划网站,也可以直接拨打劳工计划热线1-800-641-4049进行咨询。

火了!温哥华华人突遭大批美国难民顶礼膜拜 真相令人笑喷

"我只是一个住在温哥华的普通人" 最近,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乌龙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刷屏了:一位温哥华华裔小伙只是善意地为美国网友介绍小红书,结果却意外被大量用户认作是小红书的CEO。 随着大量TikTok难民涌入,这位名叫杰瑞(Jerry)的温哥华小伙瞬间爆火。 视频中,戴着黑帽、穿着简单灰色卫衣、戴着眼镜的杰瑞热情洋溢地向美国网友介绍起这个来自中国的社交平台:“嘿,大家好!我想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小红书这个平台。在中国,人们主要用它来寻找美食推荐、购物攻略和美妆分享。” 他特别强调说:“现在平台上说英语的用户越来越多了,我们需要一起来建设这个社区。” 这段温暖贴心的视频由于看起来很像是“官方欢迎视频”,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收获了数百万的点击量。 大批涌入的美国用户不仅让小红书一举登上美国苹果应用商店和谷歌商店的下载榜首,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他们都以为杰瑞就是小红书的CEO毛文超(Charlwin Mao Wenchao),纷纷在评论区表达感谢。 看到这场意想不到的乌龙,杰瑞和女友丹妮(Dani)连忙发布视频澄清。“他真的不是小红书的CEO!”丹妮在视频中笑着强调。 杰瑞则幽默地补充道:“我只是一个住在温哥华的普通人而已。虽然我不是CEO,但我在欢迎视频中说的每一句话都发自内心,真心希望大家能在这个平台上玩得开心。” 丹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故事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完美展示了网络文化的神奇力量,任何人都可能因为一个有趣的误会成为网红。这也让我们看到误解有时反而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 作为一对华裔加拿大情侣,杰瑞和丹妮对目前这股“TikTok难民潮”特别感兴趣。“作为活跃在小红书上的华裔加拿大人,我们觉得这次用户大迁徙特别有意思,因为它完美融合了我们既是华裔又是北美华人的双重文化背景。” 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美国,加拿大政府也在去年11月宣布了对TikTok的禁令。不过这项禁令主要针对的是TikTok在加拿大的商业运营,并不会影响普通用户使用该应用或创作内容。 这对可爱的情侣表示,他们会继续创作视频,记录跨文化情侣的有趣日常。这场意外走红不仅让他们收获了大量粉丝,更成为了一座连接中西文化的独特桥梁。 看来,有时候一个小小的误会,反而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彩故事。

7.5万加拿大人活活等死! 女子苦等4个月结肠破裂 华人在绝望中离世! 浪费纳税人3000亿

分分钟要命 加拿大接连传出患者在医院等到死的新闻,大人小孩都有,有人等了一晚上,等来太阳、也等来死亡;有人因为医院下班了被迫回家,到家就断气了。 这种悲剧一次次上演,一个又一个家庭因此破裂,大家开始嘲讽:在加拿大看病不要钱,但分分钟要命! 根据公共政策智库SecondStreet.org公布的最新数据,加拿大一年至少有1.5万加拿大人在等待手术或检查时死亡! 这个数据还不是完整的,2023-24年度的数字可能比公布出来的多一倍,因为有4个省的数据缺失,如果加上这部分,总人数接近2.8万人。 从2018年春天开始算,到现在,已经有7.46万加拿大人在等待治疗期间死亡! 有人都快死了,等的是心脏或癌症的紧急手术,结果没上手术台就死了;有人等的是白内障和髋关节手术,一等就是几年。 白手起家创业建筑公司的CEO道·安格纽在2023年2月被诊断出胰腺癌,收到活检结果之后却一直约不上肿瘤科医生,4月份才约上,5月6日人就没了。 他们家住阿尔伯塔省,癌症患者不断增多、肿瘤科医生却一直稀缺的省份,患者通常一等就是几个月,才能开始接受治疗,但癌细胞不等人,就连医生都说,很多人本来能活的,等到看的时候已经没救了。 安格纽就是其中一个直接等到死的病例,确诊之后第一件事不是约上肿瘤医生,而是被送去临终关怀医院。 41岁加拿大华人王先生在确诊癌症后仅仅11周,就离开了人世,从发现自己患癌到死亡,他都没能等到专科医生,完全是在绝望中死去的。 王先生的家人表示,他被确诊4期胃癌,但没有放弃希望,积极找专科医生、愿意接受治疗,本来还能带孩子打棒球,但病情恶化得很快,留下3个年幼的孩子和妻子。 他们说,如果知道加拿大的医疗是这样的,一确诊就应该离开这里寻求治疗的。 事实上,医疗资源紧张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特鲁多政府也不是完全没有出手,不断拨款,医疗支出水平一直很高。 据加拿大卫生信息研究所称,2024 年政府花了预计3720亿。 但很显然,钱解决不了医疗危机。 “加拿大人缴了那么高的税,但与欧洲全民医疗系统相比,我们的医疗系统失败得一塌涂地。数以千计的加拿大人在等待名单上几个月、甚至几年,太多人没等到治疗人就没了。” 讽刺的是,加拿大政府一直在追踪这些数据,却完全没有作为。 医生们也很无奈,“我们会接到这样的电话,说‘我只是想让你们知道,我丈夫去世了,所以不用再等手术了’,然后前台会取消候诊名单的名字,理由是:病人已去世。” 整理出数据的分析人员表示,政府应该认真看待、分析这些数据,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问题。 报告显示,2023-2024年,加拿大至少有15474人在等待手术或候诊时死亡,等待时间从1周到14年不等。 根据卫生机构提供的数据表明,有11682人在等待核磁共振成像、结肠镜检查或其他诊断扫描时死亡;3792人是在等待手术时等死的。 魁北克省有三分之二需要手术的心脏病患者等待了超过90天,都没等到手术的那一天,而这个90天已经是医学上可以等待的最长时段了。 “有些人等待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很多人在接到手术通知之前就已经死了”。 更残忍的是,很多人等的还不是癌症和心脏病这样继续治疗的手术,是像白内障或髋关节这样的手术,许多病人都是年纪大了,却要忍受这种慢性疼痛好几年,最终离世,“这是非常不人道的。” 68岁的乔安(Joan Hama)住在BC,因为肚子痛就就医,医生告诉她60天内必须接受结肠镜检查,但她被告知要等8个月。 等待期间,乔安忍受了长达4个月的剧烈腹痛,最后等到结肠都破裂了,才被紧急送医接受手术,手术中,医生发现了癌变组织,进行切除。 直到这个时候,她才知道自己有结肠癌! 虽然她经过多次痛苦的治疗,战胜了癌症,但这段经历给她留下了深深的身心创伤。 “如果能及时诊断,我就不会有这条贯穿整个腹部的巨大疤痕”。 然而,这已经是幸存下来的案例,那些等到死的人,41岁就走了的华人爸爸、勤勤恳恳打拼一生本该享天伦之乐的爷爷、才来到世上短短4年的小女孩,却再也挽救不回来。
spot_img

糟糕! 日增700例 谭咏诗: 加拿大疫情已失控! 魁省强硬表态不闭校!

苦口婆心 本周四(9月17日),加拿大首席卫生官谭咏诗公布全国最新疫情进展。数据表明,最近一周,加拿大全国平均每天新增779宗新冠病例,是7月份的2倍多。 卫生当局表示,再这么下去,加拿大很有可能已经失去控制疫情的能力,在一份声明中,她说道:“每天新增病例持续增加,实在令人担忧。” 年轻人频繁聚会,各省不顾一切地开学,疫情频爆,各省的新冠检测中心门前大排长龙,就连新选出来的保守党党魁都确诊新冠。 截至目前为止,加拿大全国累计新冠病例139,747宗,9,193人死于新冠肺炎。 就在如此严峻的疫情之下,魁省强硬表示,无论第二波疫情有多严重,全省学校将维持开放状态。 省教育部部长让·弗朗索瓦·罗伯杰表示,按照本省的疫情等级系统,一些学校已经处于“红色警报区域”,但也只会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