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热点

Exclusive Content

惨了! 加拿大寄美国包裹遭35%重税 小企业哀嚎”撑不下去” 温哥华老板被迫全面停运!

好日子到头了!从8月29日起,加拿大人往美国寄个包裹都变成了一场噩梦。 一项实施近百年的免税政策正式终结,现在几乎所有寄往美国的包裹,都必须得先交35%关税才能过境。 这项重大变化源于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签署的行政命令,终结了800美元以下商品免税进入美国的“最低限额”政策。 对于依赖美国市场的加拿大中小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记重锤。 BC省Lantzville居民瓦莱丽·伯顿(Valerie Burton)只想寄一枚西海岸步道徽章给美国朋友,却在邮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麻烦。 工作人员告诉她,所有寄往美国的包裹都必须通过Zonos应用程序预付关税。 伯顿不得不在信号微弱的邮局里下载应用程序,反复上传同一个徽章的照片。令她愤怒的是,应用程序给出了三个不同的价格,从8分到1.75美元不等,再加上手续费和清关费,总费用甚至超过了徽章本身的价值。 “我对此感到非常愤怒,平时遇到这种事我肯定会抗议到底,但这次我被逼得没办法,因为我必须把东西寄出去。”伯顿无奈地说。 更让人沮丧的是,邮局工作人员对新规定也不熟悉。伯顿致电加拿大邮政客服,却发现没有人能够提供有效帮助。“没有人知道我在说什么,因为这对他们来说也是新事物。” 个人寄包裹已经够麻烦了,那些指着美国客户吃饭的加拿大公司就更惨了。 温哥华服装品牌Free Label的创始人杰斯·斯滕伯格(Jess Sternberg)表示,美国客户占公司总销售额的45%,但现在不得不暂停所有对美发货。 “由于风险太高,信息又不充分,我们无法承受这样的损失。”斯滕伯格说,“如果情况不改变,我们的企业很可能撑不下去。” 她的公司专门生产女性包容性慢时尚服装,产品在加拿大制造,但使用了部分进口材料。 过去一年里,加拿大销售额下降,美国市场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现在这条生命线被彻底切断了。 当然了,也有公司选择硬扛的。安省圣凯瑟琳斯的本土美妆品牌Cheekbone Beauty Cosmetics决定自行吸收关税成本。这家原住民拥有的清洁美妆公司30-35%的销售额来自美国。 创始人詹恩·哈珀(Jenn Harper)表示,额外关税导致运费增加25-30%,公司目前选择承担这部分成本,但这只是临时措施。“我们不想吓跑美国客户,但长期来看可能无法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贸易升级和吞并威胁引发的“买加拿大货”运动,为该公司带来了订单激增,这给了他们承担额外成本的空间。 加拿大服装联合会执行董事鲍勃·柯克(Bob Kirke)将这项政策比作“双刃剑”。一方面,免税政策曾让许多小公司能够直接向美国消费者销售,无需文书工作和关税。另一方面,政策的终结让许多企业措手不及。 “很多公司应该更了解原产地规则,但这几年他们不需要了解,现在调整起来会很困难。”柯克说。 根据加拿大独立商业联合会的调查,约三分之一的加拿大出口企业依赖最低限额免税政策。如果当前贸易战持续,五分之一的企业将在六个月内倒闭,40%的企业撑不过一年。 各大物流和电商平台已经开始调整策略。FedEx仍在接受美国包裹,加拿大邮政与第三方合作收取并转交关税。 但Etsy和eBay已停止通过加拿大邮政为美国订单提供运单,而Chit Chats只接受已预付关税的包裹。 多伦多贸易专家、麦卡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约翰·博斯卡里奥尔(John...

史上罕见! 生孩子遭遇医疗重大失误 妈妈获赔近10亿美元! 婴儿终生残疾!

这可能是每个准妈妈最害怕的噩梦,本来满心期待的怀孕,却因为医院的严重失职,让一个家庭的生活彻底改变。 安妮莎·赞坎内拉(Anyssa Zancanella)怎么也没想到,一次短途旅行会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女儿出生后严重残疾,法院判决赔偿近10亿美元,震惊全美。 2019年10月,怀着第一个孩子的她正在盐湖城地区旅行时,羊水突然破了。 距离怀俄明州的家庭医生有好几个小时车程,情急之下,一家人冲向了最近的约旦谷医疗中心西谷分院,然而,这个选择竟带来了惨痛的后果。 到了医院,问题就开始了。医护人员给赞坎内拉注射了“过量”的催产素来催产,但接下来却对她不闻不问。更要命的是,负责照顾她的护士竟然是新手,几乎都是头一回独自处理产妇分娩。 “这些护士要么是第一次,要么就是最初几次独自负责产妇。”法庭文件显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赞坎内拉的情况越来越危险,但医生们就是不做剖腹产。直到她入院超过24小时后,医生才终于决定手术。但一切都太晚了。 这个致命的延误让婴儿严重缺氧,造成了永久性的脑损伤,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脑瘫。 法庭文件指控,产科医生明明知道分娩过程出现了严重危险,却仍然“抛弃了母亲和胎儿”。 现在,小阿扎伊利(Azaylee)已经5岁了,但她的生活和普通孩子完全不同。她不会说话,经常癫痫发作,每时每刻都需要人照顾。 全家人现在都睡在一张床上,因为阿扎伊利根本没法独自睡觉,她还得定期接受各种治疗。 “她的人生被偷走了,我们所有人的人生都被偷走了。”赞坎内拉在法庭上哭着说。“我知道我的女儿还在那个身体里,但她就是出不来。我每天都在想这件事。” 这样的话听起来让人心碎,一个母亲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困”在受损的身体里,这种痛苦恐怕没人能真正理解。 审理此案的第三区法官帕特里克·科勒姆(Patrick Corum)听完整个案情后,简直气炸了,他认定现已倒闭的斯图尔德医疗保健公司必须承担责任。 法官在法庭上毫不客气地说:“她在加油站厕所里生孩子,或者在非洲某个小屋里生,都比在这家医院生要安全得多。说真的,这里就是全世界对她来说最危险的分娩地点。” “她本来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她应该拥有的人生,现在全都被困在了一个脑损伤孩子的身体里,”法官继续说道。“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这更彻底、更完全的损失了。” 最终,科勒姆法官判决赞坎内拉、她的伴侣丹尼尔·麦克迈克尔(Daniel McMichael)和他们的女儿总共获得9.51亿美元赔偿。 不过法官还说,如果斯图尔德公司没有在诉讼过程中玩失踪,赔偿金额可能会更高。“如果被告还在场的话,证词肯定会更详细,也更有说服力。”法官表示。 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这笔钱能拿到手吗? 斯图尔德医疗保健公司基本上已经彻底退出了这个案子。该公司在2024年申请了破产保护,把所有医院都卖掉了。简单来说,就是想赖账。 家庭律师詹妮弗·莫拉莱斯(Jennifer Morales)倒是比较乐观,她认为这家人至少能拿到一半的赔偿,也就是惩罚性赔偿那部分。 科勒姆法官对斯图尔德公司的做法非常不满:“从2024年春天开始,被告的整套策略就是想方设法阻挠司法公正。” 法官还坦言,正是因为被告方不露面,他在判决时反而有些犹豫,不想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这起案件现在已经成为美国医疗事故赔偿史上金额最高的案例之一。它不仅让这个家庭承受了巨大痛苦,也暴露出医疗系统管理上的严重漏洞。 一次本该充满喜悦的分娩,却因为医院的疏忽大意,变成了一个家庭永远的伤痛。这个案子也再次提醒大家,选择医院时一定要格外小心,医疗安全真的关乎生命。

热议! 美国$2.5万贱卖加美边境站 网友吵翻: 大批非法移民开直接涌入?!

8月19日,“加美边境口岸遭美国政府贱卖”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咋了,加美这是彻底撕破脸了,连口岸都能被拍卖,岂不是给人口走私开绿灯?! 据悉,这次被美国总务管理局(GSA)用低价公开拍卖的,是位于缅因州马达瓦斯卡(Madawaska)的边境口岸设施。 美方表示,这个公共资产将于8月19日正式通过在线竞拍的方式,公开拍卖,起拍价仅2.5万美元。 这个口岸位于缅因州布里奇大道63号,之前是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的出入境检查站。 由于跨越圣约翰河的旧桥年久失修,2021年起,美国缅因州和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及边境服务局就一起合作,推进跨境大桥及口岸迁建工程。 去年6月,新建的马达瓦斯卡—埃德蒙斯顿大桥正式启用。新桥不仅拓宽了车道,还增加了人行道与应急肩道,设计寿命长达百年,总投资达到 9750万美元。 随着新桥和新口岸投用,旧的设施也被彻底闲置。 换句话说,这次被竞拍的口岸,其实就是废弃不再使用了,美国政府卖掉不仅能省掉维护开支,还能挣回一点。 最新公告指出,这次被拍卖的口岸包括一栋主建筑和附属设施。 主楼一层占地2900平方英尺,地下室面积一样,总占地近1英亩,临近圣约翰河,附带警卫亭与发电机房。 缺点就是,这个口岸的部分地块位于洪泛区,未来建设受限。 美东时间8月19日上午10点,拍卖正式开始,起拍价定为25000美元,报名参与竞拍要交5000美元押金,每次加价幅度为 1000美元;有意者可提前预约实地勘察。 GSA公共建筑服务区域专员格伦·罗通多表示:“这是一次资产处置。我们将闲置的边境设施转化为社区与经济发展的机会,同时最大化美国纳税人的利益。” 虽然拍卖对象曾是联邦边境设施,但一旦售出,新业主将可根据土地规划与分区规定作再利用。 考虑到这里紧邻加美边境和河畔,未来能够被改造成跨境物流企业仓储点、当地社区活动中心或博物馆、旅游设施(如旅馆或临河餐厅) 反正,就是不会继续作为口岸使用,所以大家也不用担心非法移民从这里大摇大摆的进入加拿大. 至少官方是不会的,至于会不会有人钻漏洞从这里过,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没有边境官员在这里守着了。  

离谱! 女子请病假躺平16年 照领800万工资 被抓还告政府 网友集体破防!

我们卷生卷死,她躺赚16年 钱多事儿少,这简直是打工人的梦想。 最近,一个“女子请病假16年领了800万工资”的新闻让不少人惊掉了下巴,众网友纷纷破防,都坐不住了:告诉我这公司在哪儿,还能白嫖这么多工资?! 这个奇葩的新闻就发生在德国,一名女老师2009年请了病假,却依然每个月领着教育部门发的薪水,一直2025年! 也就是说,她白嫖了16年的工资,累计上百万欧元! 这个女老师的工种其实属于德国公务员,享有比其他国家部门工作人员更多的福利,包括特殊的健康福利、更高的养老金和更好的工作保障。 更重要的是,病假期间可以领全额工资、且没有时间限定。 法律规定,这个“beamte”公务员的是终身制的,只有在犯有重罪的情况下,才能彻底终止雇佣关系,属于是“铁饭碗中的铁饭碗”。 这个女子也是瞅准了这一点,发现请病假还可以拿工资后,彻底开躺了。 2009年的某一天,这个老师就因为健康问题申请了休假,从此“消失”在学校里。 人虽然没到,教育部的工资可是每个月准时到账。 事情之所以败露,是因为当地州政府例行排查信息,结果发现有这么个人在白嫖工资,就让提交体检记录,证明自己确实身体不好才请假。 本来这事儿吧,她就不占理,没想到这人还挺横,一听火了,觉得区区州政府还敢拿捏自己,反手就把政府告上了法庭,说自己在职场受了委屈。 据她表示,政府没有权力要求自己去做体检,他们让她去做心理健康评估,侵犯了个人权利。 案子实在是太奇葩了,负责的法官都惊呆了,无从下手,表示这人的情况“确实令人费解”,但最终还是驳回了她的诉求。 德国法院也是松 ,裁定她可以延迟提供疾病证明,这段时间内依然可以白嫖工资。 媒体统计,这个教师所在的州每月教职员工收入最高可达6174欧元。 照这个数字算,这人在病假期间每年的收入约为72000欧元,16年下来超过百万。 德国法律规定,病假的教师不能被炒被换,她的同事必须承担她的工作量。 法院也表示,如果她想继续领取工资,必须再接受一次资格考试,还必须支付2500欧元的诉讼费。 这事儿被大肆报道后,当地教师工会的主席也出来发声了,说她的行为是“对工会成员的侮辱”。 至于为啥能让这人钻空子,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录入教育系统问题。 系统里一直有她的信息,教育局定时给她打钱,但同事和校长都见不到这个人,以为她早就离开学校,双方的信息没有对齐。

惊悚! 2架客机万尺高空”相撞”; 航班突发”神秘病情” 乘客接连倒下 紧急迫降

坐趟飞机出门遭罪 接连两天,航空事故频发,吓坏了不少人,不是乘客空姐集体生病、穿着防护服的人冲上来消毒、就是两架客机在空中“迎面相撞”,每一幕都让人胆战心惊! 8月25日这天,美国佐治亚州杰基尔岛上空惊现一幕恐怖的场景——一架精神航空的客机与一架西南航空客机似乎在三万英尺高空“迎面相撞”! 拍下这一幕的是迈克·格里芬(Mike Griffin),他是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这天刚好在岛上拍鸟,没想到一抬头就突然看见两架客机“快速接近”,眼看下一秒就要撞上了! “我真的被吓到了,看起来就像两架飞机要撞在一起。我立刻拿起相机狂按快门。” 从照片来看,黄色机身的精神航空客机和西南航空客机仅在空中“一线之隔”,随后在网络上疯传。 “看着就觉得心脏骤停了”! 然而,这两架飞机的飞行记录显示,事发时西南航空客机在33,000英尺高空巡航,而精神航空客机在35,000英尺,实际差了2,000英尺,超过美国联邦航空局规定的安全间隔。 也就是说,是安全的,只不过是从地上的角度看错位了,看起来快要撞了。 虽然是虚惊一场,但这个画面还是在社交媒体平台掀起巨大波澜,因为最近美国航空安全问题确实令人担忧,频频出事。 7月25日,一架西南航空从加州伯班克飞往拉斯维加斯的客机,因空域内突然出现一架霍克猎人军机,被迫急降475英尺避险,多名乘客被抛飞,机上2名空乘受伤。 今年1月,美国航空一架客机在华盛顿里根国际机场附近与美军“黑鹰”直升机相撞,造成 67人死亡,成为数十年来美国最严重的航空灾难。 除了这两架飞机,还有一架航班真的遇到突发状况,被迫紧急迫降! 出事的是一架从伦敦起飞、计划飞往埃及英国航空客机,这架飞机在万丈高空中发生“紧急情况”,机组人员报告突发“技术故障”,机上乘客与机组人员接连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请求紧急降落。 61岁的梅拉妮·威尔斯(Melanie Wells)人就在这架飞机上,她这趟是带着19岁的女儿伊莫金出门度假,来一场为期8天的母女之旅。 没想到,旅程还没开始,才刚登机不久,梅拉妮就感到整个人头晕乏力,一开始还以为机舱温度过高才这样的。 结果,身边的乘客一个接着一个病倒,就连空乘都出现症状。机舱内逐渐陷入混乱。 梅拉妮回忆:“大约飞行一个半小时后,我看到空乘人员在过道里不断奔跑,神情慌乱。我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最后,在乘客头昏眼花中,飞机紧急迫降在了意大利威尼斯,但所有人没有第一时间被放下飞机,整架飞机被警车、救护车和消防车包围了。 正当大家疑惑时,身穿防化服、佩戴呼吸器的消防人员就冲了上来,逐一扫机组人员与所有乘客。 现场一度陷入混乱,梅拉妮说:“那一刻我彻底慌了,感觉身处一场灾难现场。” 事后,英国航空在声明中表示,飞机是因为出现“技术问题”,机组人员出于谨慎考虑,才选择改降的,并透露机体已经过工程师检查,没有发现有毒烟雾或空气污染的痕迹。 不过,这一解释并未打消部分乘客的疑虑。 梅拉妮直言:“我们全程未得到机长任何说明,所有信息都没传达到乘客这边,整个过程大家都充满恐惧和不安。” 飞机迫降后,大家就在意大利滞留了8个小时,最终被迫返航,回到伦敦盖特威克机场。直至次日清晨,乘客才抵达埃及。 梅拉妮无奈地说:“我和女儿整整折腾了40个小时,原本精心准备的假期被彻底毁了。” 她原本还打算在埃及享受一次“高级全包式度假”,犒劳一下自己的,却没想到旅行从第一天就崩溃了。 英国航空提出支付2130英镑作为赔偿,包括机票、餐饮和额外开销,但她假期已经被毁,“这真的是一趟‘地狱航班’。”

突发! 特朗普关税被判违法 法官痛斥总统越权! 1420亿关税或要退 白宫愤怒反击!

取消关税可能导致“财政崩溃” 就在今天,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扔出一颗“重磅炸弹”,宣布特朗普总统对加拿大等多国征收的关税属于违法行为! 不过,这些关税暂时还不会取消,法院给了特朗普政府时间上诉到最高法院,一场更激烈的法律大战即将上演。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11位法官以7比4的票数支持了此前贸易法院的判决。 法官们认为,特朗普的行为超越了总统的权限范围,对加拿大、墨西哥、中国以及数十个贸易伙伴挥起了关税大棒,把全球贸易搞得一团糟。 判决一出,特朗普立马在社交媒体上开火回击:“所有关税仍然有效!”他还气愤地称这个法院“高度党派化”,显然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 问题出在哪里呢?原来,特朗普动用的是1977年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这把“尚方宝剑”。 这部法律本来是用来在国家安全紧急情况下控制经济交易的,但里面压根就没提到“关税”这个词。 更要命的是,美国宪法明确写着,关税和税收这种事儿得国会说了算,不是总统一个人能拍板的。法院在判决书中毫不客气地写道:“这些关税没有得到法律授权。” 特朗普曾利用这项法律推行两大贸易政策:一个是对几十个国家征收“对等关税”,声称贸易逆差构成国家紧急状态;另一个是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征收“反走私关税”,指控这些国家让芬太尼流入美国。 代表受害企业的律师杰弗里·施瓦布(Jeffrey Schwab)总算松了口气:“总统不能想征关税就征关税,法律没给他这个无限权力。这个判决保护了美国企业和消费者。” 白宫当然不服气,发言人库什·德赛(Kush Desai)回应说:“特朗普总统的做法完全合法,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我们期待最终胜利。” 上诉法院的这项决定,对加拿大来说算是个天大的好消息,特朗普在3月份突然宣布北部边境出现芬太尼紧急状态,对加拿大征收了全面关税。 8月份更是把税率提高到35%,理由是加拿大搞报复性关税,还不好好配合打击芬太尼。 可是数据打脸了,美国政府自己的统计显示,在加美边境查获的芬太尼还不到全美查获总量的1%。这点数量说成国家紧急状态,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特朗普的贸易战规模有多大?4月份他直接对全球开火,对几乎所有国家都征收关税,说美国的贸易逆差就是国家紧急状态。 到现在还有大量关税在执行,至少8起官司在法院排队等着审理。 除了这些“紧急状态关税”,加拿大还得承受钢铁、铝、铜和汽车的关税重担。特朗普用的是另一部1962年法律的权力,这个倒是没被法院否定。 法院里也有不同声音。4位持异议的法官认为,对加拿大他们的关税其实是“谈判筹码”,用来让这些国家在打击芬太尼方面更配合,他们觉得紧急状态法律应该给总统更大的灵活性。 现在最大的悬念是钱的问题,如果关税最终被取消,美国政府可能得把已经收的进口税退回去。 截至7月,关税收入达到创纪录的1420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这要是退回去,美国财政部肯定头疼。 美国司法部在文件中警告,取消关税可能导致“财政崩溃”。特朗普也在网上放狠话:“如果这些关税消失,对国家来说就是彻底的灾难。” 这场官司最初是几个州的检察长和一群美国企业联合发起的。他们抱怨关税增加了贸易成本和不确定性,伤害了依赖进口商品的小企业和消费者。
spot_img

重磅! BC推出接种疫苗带薪假! 餐厅超市爆确诊 卫生官: 长周末别出门!

长周末千万别出门! 就在刚刚,BC省宣布推出“疫苗带薪假”,所有预约了新冠疫苗接种的人,可以在上班时间请假前往注射,工资和福利不受影响! BC省新冠疫情不断恶化,日新增直接飙到1013例,创下疫情爆发以来最高纪录! 这是新冠疫情正式开始以来,全省日新增确诊第一次破千。 就在本省重新进入“全面熔断式封锁”之际,大家即将迎来复活节长周末,届时又会有多少人蜂拥而出,可想而知。 省卫生官员邦妮·亨利(Bonnie Henry)和卫生部长狄德安(Adrian Dix)警告所有BC省民——“任何人都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旅行或度假!现在,BC省所有人面临的风险都太大了,今年所有日常旅行和假日周末聚会全部都需要暂停!” 本周四(4月1日),温哥华和本拿比餐厅暴露、本拿比地区周新增破纪录、2家超市员工确诊! 2家餐厅暴露 根据温哥华沿岸卫生局的最新公告,一家位于温哥华的餐厅——Glowbal Restaurant暴露在新冠病毒环境中! 这家餐厅就位于590 West Georgia Street,暴露时间为3月19日至27日的营业时间。 卫生局和店家建议所有在以上时间段前往过这家餐厅的顾客,注意自我检疫,如有不适,立即就医。 除此之外,位于本拿比Edmonds 社区7229 Kingsway的麦当劳也爆出有一名员工确诊新冠病毒,最后上班时间为3月18日,现在这家麦当劳关闭,全店进行消毒清洁。 BC省疾控中心的最新数据指出,3月21至27日,本拿比地区新增感染病例244例,比上一周还要多,已经连续第6周保持在200例以上! 2家超市爆疫 本周四,大温地区还有2家超市爆出有确诊员工! Thrifty Foods,位于北温哥华3210 Edgemont Blvd,1人确诊,3月37日; Safeway,位于本拿比6564 East Hastings St,1人确诊,3月28日; 另外,本周二(30日)起,BC省养老院的探视限制已经放开,允许身体接触且访客人数增加。 明天就是长周末了,希望各位省民三思而行,尽量避免外出参加聚会,采购千万注意防疫!

掐起来了! BC省长骂年轻人惹众怒 强硬回怼: 骂的就是你 拒绝道歉!

宝宝委屈! BC省新冠疫情亮红灯,全省宣布最新限制禁令。也就在最新的新闻发布会上,省长贺谨(John Horgan)跟年轻人们掐起来了! 29日,面对BC省不断上升的各项数据,贺谨对省内的年轻人表示了强烈的谴责,指他们不负责任,无视规定聚会,将会使全省人的抗疫成果付诸东流,尤其是20至39岁的人群。 这一发言,一下子点燃了不少BC省年轻省民的怒火。 年轻人罔顾公共卫生规定,外出聚会游玩,确实是本省疫情反扑的推动原因之一,但也有人指出,现在大部分坚守在前线的基本工人,包括杂货店、餐馆和医疗保健工作场所,都是年轻人群。 他们委屈地表示,省长这样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等于是间接否定了他们在疫情期间坚守工作岗位,为省民们提供日常基本服务的努力,不可接受,并要求其为此道歉。 “在这场大流行中,几乎都给我们造成了沉重打击。教育、失业、心理健康,年轻人每天都在冒着风险,拼尽全力保证省内经济不停摆,现在还要背锅。” 随后,贺谨公开回应,他对自己的言辞不感到后悔,并拒绝道歉,重新强调年轻人群确实是新冠病例上升的主因,“我想做的,是将这一信息传达给所有没有对疫情给与足够重视的年轻人,他们正让其余的人处于危险境地。”

作死! BC省近百人滑雪度假村疯狂开趴 桌上热舞 无一人戴口罩! 遭骂”令人作呕”!

屡教不听 BC省新禁令已于30日生效,正式进入新一轮限制措施。随着本省日新增病例一路走高,省府和卫生部门频频警告——这波变异病毒疫情不长眼,年轻人中招几率高,呼吁大家千万别聚会。 也就是因为这样,在禁止餐厅和酒吧堂食的同时,卫生部门直接宣布关闭惠斯勒滑雪场,不让滑雪客上山。可是没想到,这BC省的滑雪胜地,又何止惠斯勒一个地方。 就在新禁令生效的前一天,大白山(Big White Ski Resort)度假村的一家酒店出现了惊人的一幕,让人根本不敢相信这是在疫情期间——一屋子年轻男女,少说都有几十人,挨肩并足,全部挤在一个硕大的餐馆大厅里,唱歌跳舞,享受时光,无一人戴口罩! 度假村派对 5人被开除 从现场的视频看来,这一屋子的人根本就没把政府的禁令放在眼里,玩得十分尽兴,什么口罩、什么社交距离,统统都被抛到脑后,更有人兴奋地爬上桌子跳舞。 这“台下”的人也是随着音乐尽情摇摆,拥抱的拥抱,搭肩的搭肩,更有人将这一幕拍了下来,Po上网。 这一幕,也引起了这家旅馆其他工作人员的注意,直接打电话报警处理。 在接受采访时,负责人迈克尔·J·巴林加尔(Michael J.Ballingall)表示“我们感到震惊、尴尬、恶心!这种行为对所有餐厅而言,都是十分令人失望的,大家都在尽全力保证所有人的安全。” 据了解,这家餐厅Charley Victoria's位于大白山度假村内,属私人运营。警方到达后,派对已匆匆结束,执法人员正在调阅现场录像。 目前,餐厅已找到5名参加了这场狂欢派对的工作人员,并已发出解雇通知。他们还在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准备将全部参与的工作人员开除,并告诫所有民众“请遵守省卫生官员的指示,尽可能留在家里,不要前往。” LondonDrugs疫苗接种爆满 随着牛津疫苗入境,BC省修改接种人群年龄规定,BC省正式宣布,从今天开始,低陆平原地区55至65岁省民就可以预约接种!三家LondonDrugs开放预约! 消息一出,London Drugs的电话就被打爆了,预约名额现在已经全部满了! London Drugs随后在官推上表示,由于现在所有预约名额已满,请所有民众不要再往药店打电话,给接种点处理现有预约的时间,并表示卫生部门将会在未来几周更新接种点的地址名单,将会有更多London Drugs分店可以开放预约。 按照原计划,全省将会有多达150家London Drugs可以预约接种新冠疫苗。目前已开放预约的London Drugs分别位于北温哥华、高贵林和本拿比。 根据国家免疫咨询委员会的最新指南,牛津疫苗仅供各省55岁及以上人群使用。首席卫生官邦妮·亨利(Bonnie Henry)表示,“牛津疫苗是BC省免疫计划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将对55岁以上人群获得新冠免疫力起到关键作用”。 请所有符合注射资格的省民,携带自己的健保卡前往附近London Drugs接种。 如果按照BC省疫苗计划,55至65岁人群要等到5、6月份才能排得上疫苗预约,牛津疫苗开打,也算是推进本省获得免疫力。 超市疫情 除此之外,大温今天还有5家超市爆出有员工确诊新冠肺炎! Superstore,位于32136 Lougheed Highway Mission,1人确诊,最后上班时间3月27日; Superstore,位于2855 Gladwin Road Abbotsford,1人确诊,最后上班时间3月26日; Superstore,位于北温333 Seymour...

病毒入境! BC省19架”新冠航班”名单出炉! 长途巴士也中招!

变异病毒要翻倍的节奏! 就在BC省宣布重新禁止所有餐厅堂食、叫停宗教聚会、强制关闭惠斯勒滑雪场之后,BC省疾控中心也发布了最新的疫情数据——3天新增2518人,其中一天的纪录更是破了去年11月份以来最新纪录,达936人! 除此之外,疾控中心再次更新了本省新冠航班名单,再有19架出入境航班、1辆公车爆出新冠确诊者! 3月17日,加拿大航空103班次,多伦多飞往温哥华,受影响座位30至36行; 3月19日:加拿大航空127班次,多伦多飞往温哥华,受影响座位25至30行; 3月19日:加拿大航空106班次,温哥华飞往多伦多,受影响座位19至25行; 3月19日:加拿大航空103班次,多伦多飞往温哥华,受影响座位38至44行; 3月19日:港湾航空1127班次,温哥华飞往纳奈莫; 3月20日:加拿大航空124班次,温哥华飞往多伦多,受影响座位12至14行; 3月20日:加拿大航空26班次,首尔飞往温哥华; 3月20日:加拿大航空8188班次,圣约翰堡飞往温哥华,受影响座位1至4行; 3月20日:加拿大航空8420班次,温哥华飞往基洛纳,受影响座位1至5行; 3月21日:加拿大航空45班次,德里飞往温哥华,受影响座位12至14和31至35行; 3月21日:西捷航空164班次,温哥华飞往埃德蒙顿,受影响座位5至11行; 3月22日:加拿大航空302班次,温哥华飞往蒙特利尔,受影响座位31至36行; 3月22日:西捷航空115班次,卡尔加里飞往温哥华,受影响座位6至12行; 3月22日:加拿大航空201班次,卡尔加里飞往温哥华,受影响座位20至26行; 3月22日:加拿大航空8543班次,里贾纳飞往温哥华,受影响座位15至21行; 3月23日:加拿大航空8182班次,圣约翰堡飞往温哥华,受影响座位9至15行; 3月24日:加拿大航空45班次,德里飞往温哥华,受影响座位24至30行; 3月24日:印度航空185班次,德里飞往温哥华; 3月26日:加拿大航空302班次,温哥华飞往蒙特利尔,受影响座位20至26行 3月22日:Rider Express巴士,卡尔加里到温哥华;

傻眼! 温哥华强风竟把厕所吹上高架桥 司机: 里面别有人吧…

这是一段有味道的上班路 周末的强风暴,有出门的村民想必都有所体会吧?大风大雨打在脸上,就跟被冷风甩了个大嘴巴子一样。 且不说这场风暴刮倒了大温好几棵大树,让不少开车上班的老司机犯难,还让部分地区直接陷入漆黑一片。这场风暴带来的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吹跑了一个厕所! 据当地媒体报道,28日的的强风暴把Granville Street Bridge的一个移动厕所吹上路了! 怎么回事呢? 根据一名网友的分享,他在上桥的时候,突然发现桥上居然公然立着一个工地的移动厕所!这厕所像是长了脚,还慢慢走上了主车道,挤进了车流。 还配上贴文:“这风得是有多大呀?老天保佑这厕所里没人吧…” 从分享的照片来看,车辆都被这厕所逼到右边的车道了。在高达90 km / h的强阵风中,这个移动厕所成了Granville StreetBridge一道独特的风景。

更新! BC省宣布停用牛津疫苗 接种者出现这些症状 立即就医!

出现症状的尽快就医! 29日,加拿大国家免疫咨询委员会(NACI)更新疫苗建议,暂停对55岁以下的加拿大人提供牛津疫苗! 随后,BC省首席卫生官员邦妮·亨利(Bonnie Henry)表示,“过去一周内,在欧洲接种了牛津疫苗的年轻人中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BC省也将立即采取行动,宣布停用这款新冠疫苗”! 未来几天,省卫生厅将公布更多具体消息。 对于已经接种了牛津疫苗的人,现在距离接种第1剂已经超20天。亨利建议,出现了头痛或肿胀的接种者,请及时寻求医疗帮助,但表示不用过于担心。 虽然截至目前为止,牛津疫苗在加拿大尚未出现血栓副作用的案例,但是联邦卫生部已经在上周宣布更改疫苗标签,将风险标在上面。 卫生部透露,牛津疫苗最常见的轻微或暂时性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发烧、疲劳或疼痛,这在所有疫苗中都很普遍,无需过于担心,但如果症状持续且加重,请立即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