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下午,加拿大蒙特利尔警方带来了一个令人心痛的消息——他们找到了一个自从去年10月就失踪的华人男孩,只可惜,时隔8个月,找到的是一具尸体。
而尸体背后,还有更多未解的谜团。
失踪案要追溯回去年的10月21日,当时,蒙特利尔警方发布紧急寻人启事,称一名叫做田丰的17岁华人男孩走失,寻求社会好心人士积极提供线索。
寻人启事上写着:田是中国血统,身高1.8米,体重68公斤150 磅,黑头发黑眼睛。他失踪前身穿黑色牛仔外套、黑色毛衣和黑白运动鞋。
根据田丰家人的口供以及监控摄像头提供的线索,田丰最后一次出现是在10月17日晚上。
根据田丰的妈妈聂女士提供的信息,那天晚上,他们一家人去亲戚家吃饭,亲戚家住在位于圣母大教堂(NDG)区的Sherbrooke Street West和Cavendish Boulevard拐角处的一栋独立屋。
原本是一家团圆的和睦场景,但儿子说想提前回家准备考试,草草吃完饭就一个人先走回去了,没有多聚。
晚上9点多,聂女士接到了儿子的短信:“妈妈,我准备睡觉了。”于是,她放心继续在亲戚家多聚。
晚上11点多,聂女士回家,看见儿子用微波炉为她温的牛奶,便以为儿子已在房间睡觉,不曾打搅。谁料第二天早上,她推开儿子的房门,并没有看见儿子的身影。
房间里,他的背包、钱包还有钱都在,唯独没有找到孩子的手机。
聂女士心急如焚,给儿子打电话、发短信均没有任何回应。她不知道孩子发生了什么,但仍抱有希望,认为孩子会在晚饭时回来。
可10月18日一整天,聂女士什么消息也没有得到。于是,当天晚上,聂女士报了警。
警方调取监控发现,田丰最后一次出现在公共视野,是在10月17日晚上。Square Sainte-Élisabeth公园附近的St-Jacques Street立交桥上,出现了一个长得很像田丰的身影。
在那之后,他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聂女士在儿子失踪后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呼吁各界人士能帮帮她找到儿子。
聂女士没有很详细介绍自己的家庭背景,她说:“田丰有一个大姐和一个小弟弟。他是7月份刚刚来加拿大找我的。”田丰之前一直在中国国内学习,而聂女士则在加拿大——这样的叙述表明,聂女士可能存在再婚和移民的情况。
聂女士说,田丰来的时候,既不会流利的英语,也不会说一点儿法语。他在蒙特利尔一家叫做YMCA的语言机构上课,每天都会乘公车去学校,他对公交系统目前已经比较熟悉了。
不过,由于儿子语言存在障碍,她仍不放心他独自外出。
警方有询问聂女士有关田丰的心理状况。
聂女士不认为儿子离家出走,也不认为儿子有抑郁症等问题。
她说:“田丰很喜欢加拿大,他正在努力学习语言适应这里,还准备考驾照。”
田丰失踪时有一处疑点,即他平常喜欢在微信上和国内的同学、朋友聊天,但在10月14日期,他便没有和朋友聊过。
田丰失踪一事登上媒体后,甚至还惊动了中国在当地的使领馆,但最终多方没有任何有关他的线索。
而聂女士自从儿子失踪后,就悲痛欲绝,成宿成宿的失眠。“我忍不住哭,我想要正常,可正常不了。一直哭,一直哭,我的小儿子一直给我递纸巾。”
田丰的父亲闻讯后也立即买机票前往加拿大,希望能找到儿子。但最终没有好的结果。
6月2日下午,蒙特利尔警方声称找到了田丰的尸体,从DNA鉴定已经判断出了他的身份。但目前仍在等待详细的尸检报告。
尸体是在距离田丰家东北处70公里的Contrecoeur发现的。
警方初步的结论是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也就是说,没有明显暴力谋杀的痕迹。
可他是怎么死的呢?就算是自杀,徒步70公里,也需要不眠不休14个小时——这么做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田丰的身上,还留有许多谜团等待揭开。
可惜了,一个正值青春美好的少年,就这么离开了人世。
愿逝者安息,也愿田丰的家人节哀。
当然,我觉得各位华人读者朋友在看这起悲剧的时候,也该有所思考如何和孩子相处——若只给孩子物质上的关怀而忽视了心灵上的支持,一旦发生了什么意外,可能做家长的根本看不出来孩子心理上产生了变化。
要想避免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别拿自己当家长,而是把自己换位成为孩子的朋友。少一些逼迫、多一些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心里的想法,也能让孩子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