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爆! 谷爱凌夺冠 加拿大惊赞! 记者会答问比滑雪还飒 一口标准京片子是这么来的!

真 爽文大女主!

谷爱凌夺冠,别说国内已经“炸”翻天,加拿大CBC、环球邮报、太阳报等多家主流媒体也纷纷报道。

国家广播电视CBC:《谷爱凌完成了疯狂的1620跳!》

 

“太不可置信了!有时候,不可能的事情就在你眼皮底下发生!”

奥林匹克官推认证:“不可思议的最后一跳!”

 

 

来自平昌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冠军、加拿大名将Sarah Hoefflin的爆赞

 

“让我们恭喜这位历史最佳。她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我说不出其他话了。你突破了这个项目的天花板,没有人能像你一样。好好享受吧姑娘。”

 

不只加拿大,美国CNN等一些媒体也详细报道了谷爱凌夺金的新闻,并成为今日热搜。

英BBC:“雪公主”谷爱凌为中国夺金。

很显然,18岁的她已经为世界所注目。

要知道,大跳台还是谷爱凌参加的三个项目中最不擅长的一个,却也逆袭夺冠。网友们大胆预测,接下来她可能再夺2金,创造历史。

 

夺冠之后,谷爱凌几乎霸占了热搜,刷屏了朋友圈,而赛后其中一段“答记者问”更是让网友直喊爱了。

记者问: 你能说会道,让美国和中国的观众都很喜欢你,我想知道你如何实现这样的平衡?特别是在社交媒体上招致了一些批评,特别是在美国。

 

这样的问题很是犀利了,但谷爱凌丝毫不怯,感谢了记者的提问,然后四两化千金说:

 

“我觉得我并不需要让所有人都满意。我只是一个18岁的女孩,我只希望可以享受我自己的生活。事实上,我并不在意别人是否满意。

 

我觉得我自己在竭尽所能,也在享受整个过程,我在用我的声音,在于我相关的领域,带来尽可能多的积极的改变。我知道我是善良的,我做的每一个决定,是基于共同利益,我觉得会带来更大的好处。

所以如果有人不相信我的出发点是这样的,那么只能说明他们没有一样的切身感受,因为他们和我有不同的价值观,他们也不可能体验到我有幸每天感受到的喜悦、感激和爱。

 

如果有人不相信或者不喜欢我,那么这是他们的损失。”

 

这段话一出,网友纷纷夸:妥妥的爽文大女主啊!!

 

我不需要去取悦别人,我有我自己的世界,三观不同不要浪费时间,不喜欢我才是你们的损失!!

 

这是一个年仅18岁的姑娘的霸气宣言,这段回答,让多少人上头!

 

她还轻松回答了“平衡”问题:“我每年有近30%的时间会待在中国,您看,我的中文也说得很溜,我的妈妈来自北京,我的姥姥也在北京。其实我在大跳台的顶端可以看到北京的家。我特别喜欢中国美食,喜欢姥姥做的菜,也喜欢冬奥村里的中式食物。”

 

她感激了美国队,也感激了中国队:“我在美国和中国的时候都会很自在。我觉得,体育一定是用来团结人类的,而不是分化我们的。”

 

(谷爱凌在安慰最后一跳没能发挥理想的法国‘对手’)

 

在分享夺冠“秘密武器”时,谷爱凌的一句回答更是让所有网友破防——

 

啥?秘密就是晚上要睡10个小时?!

 

 

能睡10小时的网友哭了:我和冠军有共同点!!

 

不能睡10小时的网友也哭了:我找到我无法成功的原因了!!

 

好吧,刚才小编只是皮一下,谁让爱凌就是那么让人欢乐呢。

 

尽管谷爱凌的成长背景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了,这里还是补充一下,因为亮点重点真的太多了。

爱凌出生在美国,妈妈本人就是滑雪教练兼投资精英

3岁滑雪,9岁拿到美国少年组滑雪冠军,14岁已经拿到50块金牌,包括9个全美冠军。16岁的时候,代表中国参加冬青奥会,拿了两金一银。

 

就是这样到处拿奖的节奏下,谷爱凌以SAT成绩是1580分(满分1600)考入斯坦福大学,是所有报考学生中的前0.4%,堪称“海淀鸡娃的天花板”。

 

而谷爱凌的妈妈,也被称为了“海淀妈妈的天花板”——

 

记者问她怎么培养出那么优秀的女儿。她回答:爱凌刚上学的时候,老师说:不要纠正孩子的错别字,不打击孩子的创造力少点表扬他们的聪明,多点表扬他们的努力。我就是照着这两条做的。

但是她又很清楚中式教育的优势所在。据说,谷爱凌每年暑假回北京要去海淀黄庄上奥数班。(难怪普通话说得这么好……)

 

在海淀的奥数班刷完题,谷爱凌回到美国就成了学霸。“来中国上奥数班对我的学业有很大的帮助,我妈就跟我说,来中国上十天课,能顶在美国一年。”

面对许多华裔移民二代可能存在的“身份认同”问题,谷爱凌似乎就没有纠结,她很自然地觉得自己就是“中国人”,说一口儿化音标准的京片子,是个喜欢吃中国菜的北京大妞。

 

而就是这样学霸+雪霸,她的INS日常是这样的:

 

不知道的可能会以为这是个时尚博主吧……

别以为谷爱凌就是凭着天赋拿的金牌,她摔痛的时候一样哭得像个孩子:

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发表谷爱凌的作文:《我承认,我爱上了恐惧》。

每个人都会有恐惧,世界冠军也是,谷爱凌记录下自己是如何战胜恐惧的过程,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

 

“运动员能否抑制或是增强“证明自己”的天生欲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心。

随着步入成年,我能够依靠提升自尊和减少对外界认可的需求来应对压力,对此我感到十分自豪。

无论是一个人独处,还是面对全世界的观众,我都专注于感恩、观察、以及这项运动带给我的快乐。

虽然我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在不断变化,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时间如何流逝,面对恐惧,我总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

推荐阅读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