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 胰岛素口服有望实现 UBC团队新研究! 30万加拿大人有救了?!

 “慢性癌症”发病率近百分之十

 

说起癌症相信大家都是谈之色变,避之不及。但说起糖尿病大家都会松了一口气,“富贵病”“不致命”等等想法不一而足。因为很多人都觉得,糖尿病是中老年人才得的病,离自己很远,就算得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算自己点背得每天挨一针胰岛素了。

但其实,糖尿病离我们一点都不远。2021年末,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糖尿病地图( IDF Diabetes Atlas ) (第10版)。根据最新报告,2021年全球约5.37亿成年人(20-79岁)患有糖尿病,当前世界总人口70多亿,也就是说十几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糖尿病。

在这一年有670万20-79岁成年人因糖尿病或其并发症死亡,32.6%的糖尿病死亡患者年龄不到60岁!失明、足部残疾、肾衰竭等并发症在得了糖尿病的那一刻,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穷极一生都在与这个“慢性癌症”抗争。

而如今,有个好消息来了!

有望告别注射痛苦 口服胰岛素取重大突破

近日,《科学报告》杂志刊登了UBC的一项最新革命性的医学发现,现有胰岛素的注射有可能改为口服!为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根据这份报告,在对老鼠进行实验后发现,口服片剂提供的胰岛素与注射胰岛素相同,这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希望。而在此前的开发片剂的尝试中,大部分胰岛素最终都会进入胃部。经过新研制的胰岛素药片,几乎100%都直接进入实验老鼠的肝脏,因为胰岛素的理想靶点是在肝脏,而不是胃部。

教授Anubhav Pratap-Singh 博士表示,“我们正在开发一种胰岛素制剂,从而改善了全球超过900 万1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Anubhav的父亲就患有糖尿病,在过去15年中,每天都不得不注射3-4 次胰岛素,这也是不少患者的日常。

而在服用方式上,也不是单纯的吞咽,而是放在颊粘膜上,目的是为了让药物效果更好的被吸收。在吸收效率方面,注射胰岛素可以在30至120分钟内完全吸收,而新的口服片也可以达到这一效率。

口服片的研发成功还将意味着减少注射需求,针头中的环境废物和注射器中的塑料,等等不可回收垃圾也将大大减少,同时这些药丸也可以比注射胰岛素更容易储存和运输。

目前这个胰岛素药片还在改善和测试阶段,尚未进入人体试验阶段,需要更多的时间、资金和科学家。

擒贼先擒王!糖尿病是怎么来的?

新药上市还需一段时间,而且就算有了更方便的口服药,我们依然应该注意预防,毕竟这仅仅是药物,而不是治愈,要预防糖尿病首先我们就要了解糖尿病是为什么染上的,那就不得不提罪魁祸首——血糖。

上生物课的时候我们了解过,葡萄糖是人体的基本能量来源,而我们的肠胃就是生产葡萄糖的地点。食物进入肠胃开始被分解成为各种营养物质,这其中就有葡萄糖,而当葡萄糖进入血液就变身成为了血糖。

血糖在血管中流淌却不能直接被人体细胞吸收,这时就需要一个媒介来进行输送,它就是胰岛素。当我们肚子饿时,或者是刚刚进行了剧烈运动大量消耗力气时,作为能量来源的血糖便会缺乏,身体就要提高血糖水平。这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这两种激素就会刺激身体产生葡萄糖,血糖值就会升高。

饱餐后,随着食物的吸收,淀粉等分解成葡萄糖,体内的血糖值也会随之升高,但这些葡萄糖不会都作为能量被马上消耗掉,多余的葡萄糖会以糖元的形式储存在肝脏和肌肉细胞中,如果还有盈余,就会转化成中性脂肪,储存在脂肪细胞中。

而当我们不注意饮食和截至,疯狂摄入食物后大量糖分无法被吸收被储存在肝脏中被开始流向血管,久而久之血糖居高不下便形成了糖尿病。

糖尿病早期症状是非常明显的,包含:

1.体重下降

2.排尿次数增多

3.喝水多

4.皮肤感觉异常

5.餐前低血糖

6.容易感染炎症

7.疲乏无力

8.视力模糊

如果感觉最近身体符合多项症状,务必前往医院寻求帮助!因为现在的医学水平,还没有治愈糖尿病的手段!

 内外兼修,做好这些与糖尿病说别来!

世界上任何医生都没有赐予我们健康的能力。没有任何一种方法,一种药物或是某一种营养品,只要吃了或者用了,就可以把我们的病治好了。因此我们必须保护自己,做到下面这些,稳住血糖远离糖尿病!

一、吃的杂一点。

在做好控糖和控能(卡路里)的基础上,合理搭配营养均衡的膳食。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克。同时,采取低盐、低糖、低脂肪摄入的多样化膳食方案,选择谷类食物为主,高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加工食品、含糖饮料及淀粉含量高的食物。

二、定期运动

对于久坐不动的我们来讲,建议每天30分钟,每周累计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适度的感觉是:运动时心跳和呼吸明显加快但不急促。可选择散步、慢跑、骑单车、游泳等有氧运动,偶尔增加一些肌肉训练,以提升血糖的调节能力。

三、 维持正常体重和腰围

平衡摄入与消耗,控制体重确保体脂在正常范围内(18.5<BMI<24),尤其要注意腹型肥胖,女性腰围应小于85cm,男性小于90cm。

四、定期体检

早发现,早治疗,提早干预,很多高危疾病在早期是可以逆转的。至少每年体检一次,体检时需检查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糖。尤其年纪在45岁以上,或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者、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更应及时排查。

最后,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多运动!不仅可以预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大部分慢性疾病也一块防了,一举多得!

推荐阅读

- Advertisement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