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ly Archives: 2022

spot_imgspot_img

恐怖! 17万加拿大人受新冠后遗症折磨 或永远无法治愈 症状多达200多种!

还敢主动感染吗? 自从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已经过去了两年。而那些曾经感染过新冠的患者,现在又怎么样了呢? 据CBC News报道,专家推测,安省将很可能出现新冠长期后遗症患者“海啸”! 而截止至今,加拿大竟然有超过17万之多的人,饱受长期新冠后遗症之苦!而更可怕的是,这些后遗症很可能永远无法治愈! 目前,加拿大各地卫生部门已经设立了20多个专门针对新冠后遗症的康复诊所,试图找到治疗方法。 其中一位典型的后遗症患者,是安省一位60多岁的音乐家德里克·克里斯蒂(Derek Christie)。他在过去的8个月里,两次差点死于新冠;但他没想到,康复只是漫长噩梦的开端,后遗症让他6个月碰不了他心爱的吉他。 曾是才华横溢音乐家   和许多人一样,他有一系列的后遗症:“咳嗽、疲劳、疼痛、脱发、偶尔失眠、脑雾……” 但他没有放弃希望,而是在上述20家诊所之一寻求治愈的希望。但遗憾的是,医生们对此也有些无从下手,因为缺乏有效的治疗方式,只能摸索着采取自认为合理的治疗方式。 为Christie进行治疗的Rendely医生说,目前只能参考其他类型患者治疗方式的有效先例,比如中风、多发性硬化症、脊髓损伤等患者的治疗方案。 患者的后遗症还很可能会反复无常地发作:可能前一天还好好的,但第二天就急转直下……而且医生们没有发现患者有任何身体结构上的问题。 而这一切对于医生们来说,每天都面临着新的挑战,Rendely也表示对她和她的治疗师团队来说,这是一次学习经历。 “我认为,作为医生,我们应该相信病人的症状,”她说。 像Christie这样存在长期后遗症的患者并非个例,来自温哥华的凯蒂·麦克莱恩(Katy McLean)于2020年9月感染新冠,而至今她还在跟后遗症进行奋斗,而且她的症状也是断断续续在反复。 Katy McLean 她曾经是一名健康、活跃的女性,在城市规划办公室全职工作。但是从2021年2月,她的后遗症开始恶化:带状疱疹、关节炎、腿部麻木、头痛、血管功能障碍通通找上门,还有一种被称为体位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疾病——会导致出汗和心率剧烈波动等。 她说:“我现在无法站立超过几分钟,走路也最多只能走几米,必须用很多辅助工具才能移动。” 而跟她类似的在同一个医院的长期后遗症患者,竟然有2600多名…… 示意图 根据研究,新冠后遗症竟然与包括大脑、心脏、肺和血管在内的10个器官系统的200多种症状有关;对于这些长期后遗症患者来说,目前的情况可以说是令人绝望的,但是希望还是有的。 一些医生已经开始使用额外的研究手段来探索出现后遗症的原因和机制,比如使用一种特殊的核磁共振成像(MRI),来解释一些有后遗症的患者为什么会有脑雾的症状。 Angela Cheung 而进行这类研究之一的多伦多大学健康网络(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的高级科学家兼临床医生安吉拉·张(Angela Cheung)表示,希望在新一年与在CANCOV的合作伙伴开始一项对照试验,募集加拿大各地的1000名患者来研究潜在的COVID后遗症的原因并寻找有希望的疗法。 她还做出了一项推测:出现长期后遗症可能受基因影响。 也有其他理论推测,长期后遗症可能是一种强大的免疫反应;也有观点认为,新冠病毒可能会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其他部位造成损害,这很难辨别。 除了Angela Cheung将在加拿大开展的针对长期后遗症患者的研究之外,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始了一项二期临床试验:由美国Axcella Therapeutics公司开发的一种名为AXA1125的药物,是否能治疗许多长期后遗症患者所经历的疲劳和肌肉无力。 而另一家美国生物疗法公司PureTech去年也针对其用来治疗呼吸道后遗症药物LYT-100,宣布将一项全球二期临床试验项目。 不过,大多数专家警告说,因为现在还处于研究的早期阶段,一刀切的治疗方法是不太可能的,也就是说对于长期后遗症的患者,短期内很可能无法完全治愈…… 而在如今Omicron肆虐全球的情况下,17万的长期后遗症患者很可能暴增,专家担心迎来“海啸”也是很有根据的……而这可能让已经不堪重负的医疗系统进一步崩溃! 看到这些,也难怪专家都在大声疾呼:不要主动去感染Omicron了……

惊! 以色列爆首例Omicron心肌炎 43岁男子惨进ICU! ​接种完3针都挡不住!

"什么轻症?!像被公交车撞了!” 感染Omicron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华人也都在关注:到底是不是轻症?还会有什么副作用吗? 近日,已经开打第4针的以色列发来“前方快报”,该国出现了首例Omicron心肌炎案例! 一名43岁健健康康的男子,几个月前已经接种完第3针了,结果因为感染Omicron导致心肌炎,现在正躺在ICU里呻吟。医生发出警告:“这是令人担忧的发展”。 据以色列Tel Hashomer 的Sheba 医疗中心的医生表示,一名43岁的男子正在该院接受心肌炎的治疗。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Omicron感染案例上看到这种情况。” 医院心脏病学专家Shlomi Matetzky教授说:“我们正密切关注目前正在重症监护中的这位患者。” 据Shlomi Matetzky医生,患者在8月份的时候接受了第3针加强针治疗,是一个身体健康的中年男性,身体健康,没有任何潜在疾病。 按理说,已经打完加强针几个月了,确诊的又是俗称“大号感冒”的Omicron,应该没有太多问题,如今却因心肌炎躺进了ICU,这不得不引发了很多专家的关注。 以色列的卫生部数据显示,Omicron在该国也引发病例的激增,阳性率(11.7%)攀升至一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ICU人数明显增加。 尽管以色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直到今天,他们依然无法对“Omicron是否温和,是否主要导致轻症”方面得出一个结论。 Sheba医疗中心的Galia Rahav医生表示,最近几天,重症住院患者人数急剧上升。目前有247 名重症患者住院——几乎是上周的两倍。 但是,患者中也有一些年龄较大,有多种潜在疾病。很难说,重症就是Omicron直接引发。 “我们有四名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一名患有心肌炎——我不确定我们仍然可以说Omicron不那么严重,”她警告。 就在今天,加拿大广播CBC也报道了几位Omicron确诊患者的故事,他们都接种了疫苗,但还是感染了。也都以为是Omicron,会很快康复,但现实却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 “我无法动弹……哪哪都很痛。就像被公共汽车撞到一样!” 41岁的妈妈Marie Strom表示,“已经12天了,我还是很累,疼痛持续好几天,当我试图走多一点路时,就会感到疲劳和头晕。” “没想到症状会这么严重!” 同样没有想到症状有这么严重的还有31岁的 DarrinRigo和他的伴侣,他年轻力壮,又接种了2针,得知感染的是Omicron后一开始并没有太担心,坚信症状会在几天内就会拜拜。 没想到,7天过去,Rigo的伴侣好转了,他却迅速恶化:“头非常疼,感觉脑袋要爆炸了。好累,脑子里感觉像一滩污泥一样。”他并警告:担心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左右,每个人都会染上Omicron。 到目前为止,越来越多的Omicron感染案例已经开始呈现超出人们想象的严重后果。 美国、英国也陆续爆出Omicron导致的死亡案例,还有很多感染者陷入“后遗症”中,生不如死。 美国卫生专家更是针对近期许多人甚至刻意感染,想借此建立免疫的现象,发出警告:轻视Omicron,大错特错。 新冠病毒可在几天内从呼吸道扩散至心脏、大脑和人体内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并在呼吸道以外的人体细胞中复制,留存数月之久,导致“长期新冠”,可能对患者造成终生影响。 “不要跟大自然母亲较劲”,专家说,“她一直在尝试杀死我们。”

全民抢菜? Omicron激增 超市货架抢空! 大温华人: 没见过Walmart这样! 金针菇$7.5一把?!

2022加拿大人不怕疫情怕菜价?! Omicron的强势攻击之下,加拿大的疫情依然恶化,BC今天又增2859例,入院人数已高达500。 卫生官明确指出,不会马上解封! 疫情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但令市民们糟心的是,超市的货架又双叒叕被抢空了…… 安省有居民在推特上发帖,称当地超市已经没有了新鲜食物。 空荡荡的货架,真是无处话凄凉。 还不只是绿叶子菜没了, 早餐谷物 奶 大米 果汁 竟然也是“奇迹般缺货”。 有网友抱怨:“这些空空如也的货架,可不是位于什么贫困国家,而是在第3世界加拿大!!” 一位蒙特利尔网友称,“我不是说你现在需要开始担心了,但我的确在超市看到太多空货架!” 冷藏柜像被洗劫过,一包被嫌弃的葡萄散落得到处都是; 有些架子上也搞不清楚原本放的是啥, 只见特价标签不见货影 最惨的可能是肉部, 冷柜里只剩下了一些绞肉和没人要的香肠。 最令人“震撼”可能是沃尔玛。 大温一位华人妈妈近期去到沃尔玛超市,在日用品区被空洞洞的货架惊呆了,“天啊,这竟然是沃尔玛?全球零售巨头?哪里缺货都轮不到它吧?!” 沃尔玛可能需要给这位妈妈一点广告代言费用了,但可惜的是,它是真真实实的缺货了。 不只是大温,卡尔加里也空了。 猫猫狗狗的粮食也突然变得短缺。看来需要与主人同吃苦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加拿大超市的货架也不是一天被抢空的。 专家解释了近期供应短缺的主要原因,“罪魁祸首”还是Omicron变种的激增,整个行业链都开始人员短缺。 一方面,疫情一变严重,人们就开始恐慌性囤货。 比如在沃尔玛看到空货架的华人妈妈,当天就一口气搬了好几袋面粉回家,牛奶更是一买4桶,各种肉类见啥买啥,卫生纸洗护品狂囤特价……“这样子心里踏实。” 另一方面,根据达尔豪斯大学农业食品分析实验室主任 Sylvain Charlebois,“供应链放慢了速度,而无论在物流、加工还是零售方面,都有15-20%的员工无法照常上班。” 他并预测,随着针对入境卡车司机的疫苗强制令的生效,这个问题会在未来几周内继续恶化。 2022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供应链可能还会是‘一团糟’。 而与缺货相应的,是物价的暴涨。   有卡车司机警告,“那将看到的不仅仅是几个空货架,如果20%的司机没有接种,那么每天将有2.5亿磅的食品和杂货不能进来,价格肯定会飞涨。” 这不是危言耸听。实际上,货品短缺和涨价风暴已经在美国上演。 美联储周三表示,通胀已飙升至 40 年来的最高水平,截至 12 月的年度消费者价格上涨了7%。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自 1982 年6 月以来的最高年度增幅。 就连汽油价格也在飙升,使得一些加拿大人南下加油的意愿更小了。 在社交媒体上,很多华人网友都在叹物价涨得太快,“快吃不起饭了”。 一包豆苗$8.59 蒜头从$1.5刀/袋涨到$3.5刀一袋; 下火锅必备之金针菇,一包7.5刀,贵比当年韭黄。 与物价疯狂相应的,同样是空空如也的货架。 空得了加拿大,怎会空不了美国?! 曾经摆满奶油奶酪和酸奶的货架越来越空;烘焙区没有新鲜贝果跟各种面包,生鲜蔬果区的马铃薯也所剩无几。 从食品生鲜到卫生厕纸,要啥没啥。 网友们很生气,但是也没有办法,于是开始P图P拜登: P图P起来毫无压力,内心其实慌得一批。 毕竟还能有什么比“吃不起饭”的事还大呢? 今天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食品杂货的价格成了加拿大人的经济压力之首。 (小编:竟然不是房价?) 根据调查显示,食品杂货以 59% 的比例位居财务压力之首,其次是天然气和交通运输(40%)、信用卡债务支付 (28%)、租金 (24%) 和抵押贷款利率 (15%)。 在 77% 的加拿大受访者认为,食品杂货排在预计会增加的开支清单中的首位。 唉,看来物价飙涨真是快把加拿大人给逼疯了。 接下来,咱们还能安心过大年吗?

注意! 温哥华重刑犯突然失踪 警方全国追捕 见到立刻报警!

记住这张脸! 在加拿大,服刑达到一定时间的罪犯可以申请“假释”。 假释委员会审批后,部分罪犯可以提前出狱,回归社会。根据情况的不同,有的会入住到各地的“出狱之家”过渡,有的则可能会直接住回普通社区。 当然,不论哪种方式的“假释”,都是有条件的。犯罪们都还会处于监管之下,要遵守一定的纪律规矩,而警方也会给相应社区发出警告。 “假释”可以说是社会对罪犯们表达信任和善意的一种方式,可惜并不是每一个罪犯都能珍惜这样的机会。 近日,一个刚被释放的大温重刑犯,就在“出狱之家”玩起了失踪,被警方通缉,进行全国搜捕。 根据温哥华警方消息,35岁的杰里米-乔治(Jeremy George)是因为“犯有严重危险罪行”而入狱的。 后来,他申请了假释令,并被依法释放到“出狱之家”,接受长期监管。按规定,他白天可以自由活动,但是每晚必须执行“宵禁令”,按时回归。 可是前两天,他离开“出狱之家”后就没有回来,目前处于失联状态。警方随即对其发起通缉,全国搜捕。 警方称,杰里米-乔治身高约1.78米,体重将近200磅。黑色短发,深棕色眼瞳。 值得注意的是,他身上有3个独具个性的纹身:右肩上有一个骷髅头纹身,右前臂上有一个“地狱”纹身,胸部则有一个“地狱使者”纹身。 警方提醒,任何看到或知道他行踪的人,请立即拨打911! 疫情失控,大温人的生活已经够不容易了,如今再加上这样一个危险分子潜逃在身边,真是想想就闹心!希望警方抓捕行动能够给力点,让大家活得安心点。

警报! 大温100毫米暴雨来袭 遍地成河车祸频发 轿车撞成废铁 两人重伤!

减速慢行,防止打滑! 昨天开始,一场预计高达100毫米的暴雨袭击BC西南部沿海,大温和菲沙河谷地区遍地成河。推特上,前几天晒雪的网友们也开始晒起了“雨”。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大温部分地区降水量已经高达20-40毫米,这都快赶上去年11月份两周的降雨量了!可是气象专家却说:今天的雨比昨天的更大!明天才会减弱。 气象学家迈克尔·库斯(Michael Kuss)表示,“我们周三至少看到30到50毫米的降雨量。所以本次气象系统给西南沿海带来的降水量大概是最高100毫米,最低40、50毫米”。 这和加拿大环境部之前发布暴雨预警时给出的数字相吻合。 除了暴雨,菲沙河谷地区还将面临新的危机:雪融洪水! 今天早上,加拿大环境部再发预警:“冰点上升,融雪可能会导局部洪水。” 随着降雨的发生,大气河流将温暖的热带空气输送到东部山区,使得山区的冰点上升到2,500米,这意味着低于该水平线的雪将开始融化,然后变成水径流下来。 这样的说辞,让经历过去年11月洪灾的民众心有余悸。 不过阿伯茨福德市长却表现淡定。他表示,在去年11月破纪录的洪灾后,阿伯茨福德已将其泵站附近的堤坝抬高了半米,并为易灾区的居民提供了大量的沙袋,安置在房屋周围。因为有了准备,所以面对这次洪水预警,他有底气多了! 深受恶劣天气影响的,还有大温的交通。这两天,BC交通状况也不太好,各地车祸频发。今天早上,1号路上发生一起严重车祸,两人重伤送医,道路被关闭! 事件发生在今天(1月12日)上午7点10分左右。一辆红色轿车在途径1号公路曼恩港大桥(Port Mann)西端时,撞上了一辆“自卸卡车”的后部。 轿车损坏严重,直接成了一堆废铁,车上的一男一女也身受重伤,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BC省高速公路巡警哈尔斯科夫(Mike Halskov)解释说,车辆因为道路“有水打滑”可能是碰撞的一个因素。 事后,警方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并关闭了部分道路。 直到现在,布鲁内特大道Brunette Avenue 和联合大道United Boulevard 之间的1号公路仍然是拥堵状态。 DriveBC表示,可以通过Brunette出口匝道(40号出口)前往Lougheed高速公路,然后前往United。 目前,案件仍在调查中,如果你有相关线索,请拨打604-526-9744联系BCHP。 天气恶劣,在此也提醒开车的华人朋友,检查一下车胎的胎面是否足够。另外,雨天出行前,一定要减速慢行,防止打滑。

崩溃! BC住院人数破新高 方舱医院紧急规划中! UBC网课时间再延长 多家LifeLabs关门!

历史又开始重演了 BC省最近的疫情简直惨不忍睹,在昨天又新增了2239例确诊,但大家似乎已经对这样的数字见怪不怪了。 然而除了确诊人数外,还有另外一项数据引起了大家的注意:BC省的新冠住院患者人数在近日大幅增加,目前已经达到了469人,突破8个月来新高! 目前的住院人数是上周的两倍多,而且根据卫生部周二的更新,住院患者中包括97名重症监护病患,比周一时多了38人。 卫生官员亨利博士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有3个20多岁和1个30多岁的年轻人在重症监护室中,他们都没有接种疫苗。 BC 省上一次住院人数达到这么高水平还是在去年5月5日时,当时全省有481名住院的新冠患者患者,其中有161人在重症监护室。 随着住院人数的大幅上升,BC省的医疗系统再次面临挑战,人手严重不足。不少护士和医生都表示非常的绝望。 这些医护人员们现在每天需要工作12个小时,甚至没有足够的时间上厕所或吃饭,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身体上的压力。 位于BC内陆梅里特的尼古拉谷医院,为此在昨晚不得不将通宵的急诊室关闭了12个小时。如果有需要紧急救治的病人,只能开车1小时去甘露市的医院。 对此,为了防止BC省的医疗系统出现崩溃,BC省的官员们正在制定紧急计划,可能要在大温地区开设野战医院,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方舱医院。 卫生部长阿德里安表示,这意味着温哥华会议中心的大规模疫苗接种诊所,可能会被改造成为野战医院。 阿德里安称,野战医院在五到七天内就能建成,但他补充到,这并不是BC省想要采取的路线,希望能有别的选择。 回想去年7月份的时候,温哥华会议中心内的方舱医院正式拆除,没想到如今时间才过去半年,历史又开始重演了。 Omicron变种的持续肆虐,不仅给医疗系统带来了压力,对BC省市民的生活也造成了影响。 UBC在去年年底时,决定将春季课程的面对面教学时间推迟到1月24日。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在今天上午UBC再次宣布,将继续网课,把面对面教学的日期推迟到2月7日。 UBC将继续评估情况,在1月24日时再次进行更新。 与此同时,负责进行各项身体检测的LifeLabs,也在今天宣布要暂时关闭10多家大温地区的门店。 LifeLabs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由于Omicron对员工造成严重影响,有11个患者服务中心将暂时关闭至少两周,还有5个门店调整了营业时间。 以下地址的LifeLabs将暂时关闭: 180 Keefer St., 温哥华 943 West Broadway, 温哥华 888 West 8th Ave., 温哥华 1200 Lynn Valley Rd., 北温 4151 Hazelbridge Way, 列治文 6051 Gilbert Rd.,列治文 9639 137A St., 素里 1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