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加拿大新冠

spot_imgspot_img

加拿大新冠住院人数增3倍;解剖44名新冠死亡病例 多个器官发现病毒

年底所有人都在做年终总结,加拿大也对今年的新冠数据做了一个统计。 今年(2022年)加拿大住院病人中感染新冠的人数比去年(2021)增加了三倍之多!而且2022年,是加拿大新冠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 根据统计,2022年因新冠死亡的人预料高达18000人,比过去两年都有增加,不过需要送进ICU的人变少了。 专家认为,这说明病毒仍然在广泛传播,但是治疗方法和效果都有了进步。 根据人口最多的安省统计图表可以看出,有的地方的死亡人数甚至翻了3-4倍: 对此,CBC采访了多名医生,他们了解到了,每周都有数百名加拿大人死于新冠,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 居住在多伦多的80岁的约瑟芬是个可爱的老太太,她喜欢多伦多蓝鸟棒球队,经常在附近的超市买彩票,还喜欢在ipad上玩游戏。 虽然有帕金森病但是仍然行动自如,9月还能和家人一起做饭吃饭。 然而,新冠病毒却在1周内夺走了她的生命,尽管她已经接种了4针疫苗。 刚开始,她的症状看起来很轻微,但是在医院急诊室躺了几天后,病情急转直下,肺部感染,没几天就去世了。 医生称,像约瑟芬这样的年老,身体虚弱,有其他疾病的人就是新冠现在的典型受害者。 数据显示,每周仍有200-300名脆弱的加拿大人死亡,导致这几个月全国的死亡人数高居不下。 这意味着加拿大家庭将持续的,定期地,因为新冠失去亲人,而且现在医护人员十分短缺,手术堆积。医院仍然在接受大量的新冠重症患者。 卡尔加里的内科医生和卡尔加里大学的助理教授加布里埃尔·法布雷奥 (Gabriel Fabreau) 博士说: 他的重病 COVID-19 患者通常身体虚弱、免疫功能低下或仍未接种疫苗。 “是老年人,那些在接受化疗时免疫力低下、患有晚期癌症、身体虚弱还有并发症的人,最终感染了新冠。” “甚至有人没有并发症,却最终因感染新冠而被送进重症监护病房。” 截止12月17日,加拿大在这3年来总死亡人数为48,948人,其中2022年有17,997人死亡,2021年全年有16,489人死亡,2020年有14,462人死亡。 可以看出,新冠并没有远去,只是重症人群变了,从一开始的每个人,变成了有基础病,虚弱,没有打疫苗的一群脆弱群体。 最近,一则新的研究出炉,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感染新冠除了带来呼吸道症状外,还会带来全身症状,以及为何有人会罹患长新冠。 据彭博社报道,该研究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IH)进行的。研究论文上周六率先在网上公布,还在进行同行评议,未来准备刊登在《自然》杂志上。 从2020年4月到2021年3月,研究人员进行了44次尸检,他们均为没有接种疫苗死于新冠的人。尸体解剖在病人去世后一天内进行。 研究者提取了各个部位的组织(包括肺、心脏、小肠和肾上腺),对其进行了新冠病毒的检测。 他们发现:“尽管感染了新冠肺炎后负担最大的是肺部和呼吸道,但是该病毒在感染早期可以传播并且感染其他身体部位的细胞”! 其中,有一名死者感染新冠后痊愈了,但是在230天后他不幸死亡。 研究人员解剖了他的尸体后仍然十分震惊,因为感染新冠过去了230天,他的身体的多个部位,尤其大脑,仍然可以检测到新冠病毒的RNA。 研究人员认为,肺部感染可能会导致早期的“病毒血症”阶段,此时病毒进入血液中,并且可以传播到全身,甚至突破血脑屏障。 即使是轻度或者无症状患者也会这样。 研究人员认为,病毒的清除延迟可能就是导致所谓的长新冠出现的原因。他们将继续了解长新冠对长期神经认知衰退和脑雾之间的联系。 不过,研究对象均是在疫情爆发第一年染上新冠去世,由于后来病毒发生变异,其研究成果是否适用于Omicron感染,还是一个未知数。 医学和治疗手法每天都在进步,相信就在不久的前方,我们一定可以找到清除新冠病毒的方法的。

2383死! BC新冠死亡人数创疫情新高;加拿大官宣不限制中国旅客入境

2022年即将过去,新冠威胁似乎在BC省民众的心目中日渐被流感、RSV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肆虐而淡化。然而,最新的统计数据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虽说Omicron比起最初的新冠毒株要轻的多,但一年下来BC省的死亡人数达到了2383人,为疫情开始以来最高的一年。 新冠疫情开始的2020年,BC省有901人死亡,在致死率较高的Delta毒株横行的2021年,BC的死亡人数是1522人,今年截止到12月17日,已经有2383人死亡。 BC省的疫苗接种率已经非常高,但是仍然没有显著阻挡病毒感染。据网站“加拿大新冠追踪”Covid19Tracker Canada统计,截至本周三,BC省共计施打疫苗1404万6044剂,有高达95.6%的人接种过一剂疫苗,85%的人接种过两剂,全省有56.883%的人接种过3剂疫苗。 全加拿大已经有83%的人接种过2剂或以上疫苗。 根据BC省卫生官亨利博士的研究,今年8月,BC省大多数民众通过疫苗或者染疫,体内就已经存在新冠抗体了。 即便是这样,全加拿大每周仍有数百人死于新冠。 BC新冠死亡数在2023年大幅升高,一是由于Omicron大流行。虽然新变种较之前的毒株死亡率大幅降低,对感染者的风险较小,但由于传播迅速,导致感染基数大增,从而冲高了死亡人数。 二是由于BC省在2022年4月修改了新冠死亡人数统计的标准,感染新冠一个月内的死亡病例都被统计为新冠死亡。 去年年底Omicron开始在加拿大流行,由于圣诞和新年假期人员大流动,从而导致大规模感染,BC省的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也在1月底2月初达到年度峰值。后来在一年中时有波动,现在保持稳定。 红色为每7天平均死亡人数,黄色为当天死亡人数 现在又到了圣诞新年季,不过还没有出现新冠再次大规模传播的现象。 BC省新冠死亡病例大多数集中在70岁以上的老人。 从今年四月开始,BC省就不再每天公布疫情数字,而改为每周公布一次。有专家认为此举让使BC省民众改变防御新冠的行为和对新冠威胁的认知。我们可能低估了Omicron带来的风险。 住院人数 经过3年的疫情,各种疲劳接踵而至,新冠疲劳、隔离疲劳、疫苗疲劳甚至是口罩疲劳。然而,大家必须有清醒认识的是,新冠远未结束。 长新冠以及新冠对心血管、脑部和肺部的影响是现实存在的,专家认为民众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BC今年的死亡数字再次提醒我们,仍要保持基本的防疫措施。 温哥华传染病中心(Vancouver Infectious Diseases Centre)医学主任Brian Conway博士也指出,最大的担忧是大家不再把新冠当回事儿,这将是一个最大的错误! 他表示,大家并不能想当然的认为病毒将变异的越来越弱,而应该继续戴口罩和接种疫苗。 很多加拿大专家都认为,新冠将在可预见的未来与人类共存,除非出现能够彻底消灭病毒的疫苗或者有效的治疗手段。 现今的新冠疫苗,包括辉瑞、莫德纳等都不可能完全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实际上,大多数其他病毒的疫苗也是这样。 接种疫苗后,很多人仍会感染、携带并传播病毒。只有像麻疹疫苗等少数疫苗可以让身体对某种病毒完全免疫。 接种新冠疫苗的好处在于疫苗可以对病毒感染起到防护作用,缩减病程,减轻传播给其他人的几率以及减轻罹患长新冠的风险。 还有一个关于新冠的最新消息,今天加拿大公共卫生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Canada)表示暂时将不会限制从中国乘飞机进入加拿大的旅客。不会像美国等6个国家一样对中国入境旅客强制进行新冠阳性检测。 周三,美国宣布将从1月5日起对中国直飞美国的旅客进行新冠检测,不论他们是哪国国籍。 加拿大今天表示暂时不会采取检测措施,而是继续观望(watch and wait)。 多伦多大学健康网络(Toronto’s 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的传染病专家Isaac Bogoch博士表示,疫情航班限制措施的实际效果不大,很难抑制新冠传入。 之前,加拿大曾对从英国飞来的航班施加限制,还完全禁止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航班进入加拿大,时间长达5个月之久,但是未能阻挡住阳性病人进入加拿大。 很多输入加拿大的阳性病例,是通过转机或者乘坐从不需要检测的法兰克福、巴黎或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起飞的飞机进入加拿大。

惊! BC医院人满为患 重症激增 "孩子们正在死去"! 谭咏诗急发警告!

临近年根,BC“三疫大流行”愈烧愈烈,儿童医院已经人满为患,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就在今天,一名BC医生正式向省府呼吁,要求采取更多措施保护孩子们,“孩子们正在死去”! 2022年流感来得比大家想象的都更早、更急,打得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就连卫生官邦妮·亨利都紧急宣布恢复每周疫情通报,密切关注本省流感情况。 最近几周,本省感染新冠和流感的人数激增,6名儿童因流感死亡。 UBC外科临床教授Sanjiv Gandhi指出,新冠大流行早期,老年人是最脆弱的人群,而现在儿童面临的风险最大。 “作为一名心脏外科医生,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在照顾病情严重的儿童。看到他们死于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真是令人心碎”。 温哥华一名儿科心脏外科医生也表示,由于疫情过于严重,他最近被从手术室调到了呼吸疾病科室。 “孩子们正因此死亡,有些患者已经需要上呼吸机或心肺机了。” 此次流感疫情肆虐,除了流感病毒株本身有所加强,也与新冠脱不了关系。 “新冠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损害是巨大的,它不仅仅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正在损害我们的免疫系统,不仅是短期的,且是长期的,使我们的身体更难抵抗病毒感染。” Gandhi表示,“我不想再听到每周有儿童死亡的消息,如果真的到了那个阶段,我们就输了。” 不仅仅是BC,多伦多儿童医院SickKids已连续几天以超过127%的容量运行,使用呼吸机的重症监护病人增加50%,非紧急或紧急手术被取消;魁省卫生官敦促人们避免参加假日聚会。 与此同时,加拿大联邦首席医疗官谭咏诗昨天发出警告——2023年,加拿大新冠病毒传染病数量可能会增加,现在就放松警惕还为时过早! 现阶段,加拿大民众的免疫水平变化和全球趋势都表明,新的一年可能会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的上升,且加拿大出现更多可以躲避免疫的变种病毒。 BA.5感染病例正在减少,但BQ.1及BQ.1.1变种数量正在增加,且免疫规避能力更强。 截至11月20日,加拿大BA.5变种病毒中,6.8%是BQ.1,13.1%是BQ.1.1。11月27日至12月3日期间,加拿大新增1.74万例新冠感染病例,其中243人死亡。 虽然大家已经没什么感觉了,但新冠依旧在加拿大传播,并与RSV病毒和流感病毒共同肆虐。最近几周,3种病毒使本国医疗保健系统不堪重负。 圣诞假期即将来临,谭咏诗医生再次强调,大家应及时接种疫苗,无论是新冠还是流感,并在室内自觉戴口罩。 “在计划假期聚会时,大家要注意考虑呼吸系统疾病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此外,加拿大首席科学顾问内默(Mona Nemer)在同一天发布最新建议,其中包括联邦政府要制定一份诊断长冠病毒的标准列表及治疗指南。 截至8月份,大约15%感染过新冠病毒的成年人,在首次感染3个月或更长时间后还依然有症状。症状严重程度不一,包括肌肉疼痛、脑雾、呼吸困难、极度疲劳、胃肠问题和心悸。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长新冠是真实存在的。” 目前,专家们对于长新冠的定义及如何诊断治疗还没有达成共识。“我们需要大量研究,我们也可能需要尝试重新利用其他疾病的现有治疗方法。” 加拿大卫生研究所的所长Dr. Michael Strong透露,长新冠背后有三个因素—— 感染对心脏、肺或其他器官造成的损害,可能会产生长期甚至终身影响; 最初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在感染者痊愈后也可继续; 病毒本身可产生长期影响,特别是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 “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女性患上新冠的可能性是男性的两倍、也不知道为什么它会加速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其他慢性疾病的发作,但长新冠是一种严重的情况,有时可能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健康后果。” 不论如何,现在健康只能靠自己保护了,大家多多保重、各自安好。

炸! 新毒株发威 加拿大感染住院双飙! 谭咏诗发话! "病毒海啸来袭"

随着秋冬季节脚步渐近,各国卫生官接连发出警告,2022年我们将迎来“双疫大流行”,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欧洲率先掀起一波新的感染潮,WHO拉响警报;全新毒株正在肆虐新加坡… 昨天Omicron才爆出一个“更强新毒株”,可以逃避几乎所有免疫系统,今天新变种就在加拿大站稳脚跟,让卫生官员们提起心肝,密切关注,就连谭咏诗也出来发话了! 就在本周二(18日),加拿大首席公共卫生官谭咏诗,公开露面,警告所有加拿大人——大家赶紧接种二价疫苗!秋天新冠疫情如果卷土重来,政府有可能会重启部分限制措施! 这一口径,与特鲁多昨天的公开发表讲话一致。一句话来说,就是现在再不小心,好不容易才解的封,恐怕就要倒退了。 这个月,加拿大才刚放宽了“最后一道防线”,取消所有入境防疫限制措施,但现在特鲁多和谭咏诗都表示,如果情况恶化,立马恢复措施。 这都松了好几个月的疫情了,为什么突然这么紧张? 除了全球现在各种新毒株层出不穷,加拿大新冠感染和住院人数往上走,还有就是原本以为Omicron出现之后下降的死亡数字,似乎并不如想象中的乐观。 今天一早,加拿大东部一个消息引起了卫生官的注意——BF.7变种正逐渐在首都渥太华和整个安大略省站稳脚跟! 虽然Omicron BA.5仍占主导地位,但 BF.7 的增长速度更快,每周增长率比BA.5高41%。预计到本周,它将占所有新增病例的 5.7%! 首都渥太华的情况可能更糟,最新废水检测数据显示BF.7已经占了废水病毒的40%,且还在缓慢增加。 CHEO研究所副科学家、渥太华冠状病毒废水检测项目的联合首席研究员泰森(Tyson Graber)指出,“现在,一股新的病毒海啸正向我们袭来,它们(新出现的变种)都有可能逃避免疫!” 现阶段,安大略省的新冠感染病例和住院人数都在明显上升,不少医院急诊室已经开始感受到压力,逐渐不堪重负。 在最新的疫情风险评估报告中,安省卫生厅透露,BF.7 变种中的刺突蛋白突变“能够使其逃避中和抗体,”换句话说,目前用来治疗重症新冠患者的某些疗法将失效!专家们正在密切关注。 除此之外,安省卫生专家还在关注Q.1 和 BQ.1.1,这两个变种也已经入境安省,其中BQ.1被成为“迄今为止最具免疫逃避力的毒株之一”。 美国白宫首席医疗顾问福奇14日曾警告, BQ.1及BQ.1.1可能相当麻烦,它们可以避开现时的干预手段,促请民众注意防疫,不可过早宣称抗疫胜利。 目前尚不清楚 BF.7、BQ.1、BQ.1.1等毒株是否会成为主流毒株、抑或是还有更多变异病毒在后面等着我们,但是冬天病例激增估计是逃不掉了。 “真正令人担忧的是,我们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所有毒株现在抢着同时出现、但最终只有一个赢家,一波又一波毒株,每一次都有更具免疫逃避性的病毒出来。这个冬天,将会十分艰难!” 今年年初宣布取消绝大多数公共卫生措施的官员,现在表示对正在增加的住院人数感到担忧,如果情况恶化,不排除重启口罩令。 那么,这个“情况恶化”是怎么个情况呢? 按照谭咏诗今天的说法,加拿大正在为“最糟糕的情况作准备”——新的毒株可以避开疫苗、或是毒性拉满,直接超过此前所有毒株! “截至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见这两种情况出现,但是需要为可能性做好准备”。 加拿大公共卫生部早前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15日至10月15日期间,加拿大医院平均每天约有4700人因感染新冠住院,去年同期仅为2000人,直接翻倍了。 8月以来,魁北克省住院人数达到高峰;安大略省也出现类似趋势,上周新冠住院人数升至1629人,达到今年5月4日以来峰值。 多伦多的医生反映,最近医院已不堪重负,不仅是新冠、其他因呼吸道疾病和流感住院的人数也在增加。 这一路看下来,加拿大医疗系统一直就是加拿大卫生官员和政府决定实施限制措施的重要指标之一,住院和死亡人数要是照这么涨下去,重启限制措施确实不无可能。 在今天的会议上,谭咏诗将恢复新冠防疫措施(强制佩戴口罩、关闭学校等等)的决定权交给了各省府和地区。 加拿大现在经济也正面临挑战,公共卫生和经济同时受挫,可就不是政府发钱就能解决的。 为了避免这波病毒潮影响目前解封进度,谭咏诗和特鲁多都呼吁加拿大人尽快接种疫苗。 不仅仅是已经获得联邦卫生部批准的辉瑞和莫德纳二价疫苗,还有常规流感疫苗。 谭咏诗引用加拿大公共卫生署( Public Health Agency of Canada )的研究报告表示,如果没有防疫限制和广泛接种疫苗,全国死亡人数可能会高出许多。 根据政府的统计数据,80.3%的加拿大人打了两针疫苗,只有49.6%的人打过第三针,而在过去六个月中,只有18%的加拿大人打了疫苗。 谭咏诗表示,距上次接种疫苗或感染新冠六个月之后,人们就应该接种二价疫苗了。 问题就在,BC今年新冠二价疫苗和流感疫苗都需要上网注册预约,用的是同一个系统,很多民众想着先把流感疫苗打了,过一、两周再接种新冠疫苗,结果代码只有一个,打完流感就约不了二价了,打给卫生局也无果。 小编昨天刚约了流感疫苗,再回头看,这个邀请网址就用不了了,对于准备打第4针的民众来说确实不方便… 不论怎么样,大家是准备打不打疫苗,打什么疫苗,希望最基本的防疫手段也不要放松,该洗手洗手、该消毒消毒、人多的地方戴个口罩,平安度过这个秋冬。

惊! 加拿大新冠死亡狂飙 专家: Omicron下恐更高! 华裔医生发警告 强制口罩令或重启!

新冠肆虐3年,虽然我们都知道疫情还没有过去,但总庆幸着,至少死亡率降下来了。然而,今天,CTV报道,加拿大公共卫生局PHAC给出数据,过去1年,加拿大新冠死亡人数几乎增加了1倍! 在Omicron成为主流毒株后,2022年1月,加拿大超额死亡率达到了最高值! 根据WHO,超额死亡excess mortality被定义为特定时期(比如新冠大流行)的总死亡人数与平常环境下的死亡人数之间的差额。这被用来量化大流行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加拿大统计局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2022年1月,全国超额死亡达到了峰值,那之后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2022 年 1 月至  3 月,45 岁以下的年轻加拿大人的死亡人数比预期多 19.4%,4 月至 6 月的死亡人数比预期多10.3%。 多伦多大学传染病专家Tara Moriarty 表示:“许多省份在1 月份之后还没有报告所有的数字,一些省份甚至没有做任何报告。” 不充分报告可能掩盖了超额死亡率的真实程度。 现在,随着第8波疫情的来袭,情况又似乎变得“危险”起来—— 安省,因新冠住院的人数已达到5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大多数公共卫生指标现在都表明:疫情正在恶化。 比如:过去 7 天通过 PCR核酸检测发现了 9,408 例新病例,PCR阳性值上升到14.9%; ICU人数增加,有1629人因新冠住院。 该省首席卫生官摩尔Kieran Moore急喊话,人们应该重新戴口罩,并警告:如果情况恶化,省府可能重新实施强制口罩令! 他还曾表示,“可能每年我们都将需要一针加强针来度过那些黑暗的冬天。” 欧洲也是如此。 在德国,根据数据,9月末以来,德国确诊和死亡病例均出现大幅增加。 10月13日,德国新增确诊超11万例,新增死亡165例,与上周同一时间相比大幅增加。 德国联邦卫生部长劳特巴赫甚至悲观地公开表示,实际病例数可能会高出三到四倍。 “我觉得悲哀的是,我们开始习惯于这么多人因新冠病毒而死亡。” 而比起反反复复、一波接一波而来的疫情,目前更值得关注的,可能是如同噩梦般挥之不去的长新冠后遗症。 就在今天,加拿大研究者们发现了长新冠与血液之间的关系。 Lawson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发现,长新冠患者血液中出现了独特的迹象,表明他们的血管发生了快速变化。 “我们发现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患者血管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

炸! 加拿大第8波疫情已开始! 谭医生: 如无防疫 80万国人死亡! 肺部X光片拉响警报

当我们还沉浸在美好的秋日幻想、认为新冠已离我们远去时,加拿大专家再一次拉响了警报—— 新一波疫情浪潮已经在加拿大开始了! 数据显示,安省、魁省、阿省和BC省等四大省的感染和住院人数正在增加,萨省废水含毒量也在上升。 UBC大学进化生物学家Sarah Otto更爆:“在BC,我们少报了100倍的病例。” 在首都渥太华,市公共卫生部门上周直接宣布,渥太华已经处于 COVID-19 的“新浪潮”中。   已知的还不是最恐怖的,令专家担忧的,是“更厉害”的新变种BQ.1.1出来了, 这种不但能逃避疫苗和自然免疫、且可能逃避药物抗体的这款新晋魔头,可能将成为加拿大第8波的主流!   据专家表示,目前比较令人担忧的,是BA.2.75.2 和BQ.1.1这两款变种,它们堪称被发现和测试过的“抗体规避性最强”的菌株。 尤其是BQ.1.1,该变体逃避了Bebtelovimab以及另一种仅对某些变体起作用的抗体药物提供的免疫保护。 注意了,不久前,一些变种还只是逃避疫苗和自然免疫形成的保护,如今的这一代,已进化能逃避对抗体药物形成的保护了! Sara Otto就表示,BQ.1.1 具有一系列惊人的变化,可以增加逃避抗体的能力,可能会席卷整个人群,就好像没有人有任何免疫力一样。   “多种具有显著优势的变体出现得如此迅速,还是同时出现,这种情况是前所未有的。”科学家指出。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病毒学家Tom Peacock也对此表达了同样的担忧:“有几个血统增长相当迅速——包括BA.2.75.2 和 BQ.1.1” 它们在结构上与之前的引起波浪的病毒株有足够的不同,“这些综合特性表明,它们可能有能力在区域或全球范围内引发下一波 COVID。”   不得不说,疫情几年,最“卷”的其实是新冠病毒,尤其是Omicron辈,从“姐妹”到“子孙”,一代比一代强! 从疫苗失效,到自然感染也没用,再到逃避药物抗体…… 与新冠的斗争,不知道该持续到何时。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尚未获胜,但不代表过去所有的防疫措施、我们打过的疫苗都不作数。 今天,国家邮报报道,一份由加拿大首席卫生官谭咏诗合著的报告称,最坏的情况估计,如果允许病毒自由传播,将有3400万加拿大人感染,80万人死亡。   报告使用了截至今年4月的数据,此时,全加拿大已有15万人新冠住院、近3.9万人死亡(目前加拿大新冠死亡人数已经超过4.5万)。 谭医生指,“在没有公共卫生措施和疫苗接种的情况下,最初的一波浪潮远远超过医院的容量,随后,Delta驱动的疫情导致非常多的住院和死亡。” 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没有政府采取的措施,将会有更多的人死亡。 “越早取消措施,住院和死亡的结果就越糟糕。” 论文还研究了,如果加拿大仅靠公共卫生措施而给疫苗,则将导致大约 360,000 人死亡和近100 万人住院; 如果放弃所有公共卫生措施、仅依靠疫苗,将导致大约 325,000 人死亡和850,000 人住院。   联想到加拿大目前的现状——取消强制口罩令、取消入境核酸和隔离…… 这等于是在一步步放弃防疫措施,而这将带来的后果,很可能会随着BQ.1.1等新变种的横空出世,在今年秋冬展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这些,近日还有一个令人心惊的新闻——一位妇科产医生在推特上发出警告:最近接生的婴儿中已4人死亡,1名被转入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至今还在为生命作战。 这些婴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的妈妈都曾感染过新冠,且已经痊愈转阴。 然而,即使孩子妈妈已经接种了3针疫苗,孩子还是遭遇不幸。 医生由此发出了警告,请小心新冠!他甚至在推特上公布了重症孩子的肺部X光片。   大家可以看到,才刚刚出生的孩子,双侧肺部已经完全变白了。 这位印度妇科医生Rajesh Parekh在推特上如此描述案例: “新冠正在影响新生儿。顺利分娩了一个健康的、3公斤足月婴儿。分娩时间短,羊水没有提前破,没有痛苦。婴儿发出持续的咕噜声,被转移到新生儿ICU。X射线显示双侧肺部全白。” 医生还表示,孩子妈妈完全没有任何症状。已经完全接种疫苗。 他呼吁,请所有怀孕的女性们都要戴口罩,尤其是在最后的3个月。 “我已经失去了4个婴儿,只有这一个幸存者。为这个孩子祈祷。Omicron对新生儿危险。”   其实,Omicron又何止是对新生儿危险。 当医生发出警告时,总有人觉得只是危言耸听、制造恐慌,但对于那些至今还深受“长新冠”折磨,失去健康、失去工作、失去生活的希望的人来说,新冠绝不是一场感冒,如果可以重来,没有人希望被病毒缠上。 (美国疾控中心CDC报告,每5个新冠患者中,就有1人有长新冠后遗症) 第8波已来。 也许只是坚持在室内戴一下口罩,而不是随波逐流放弃,我们的结局可能就不同。 这个秋冬,经济已经很冷了,希望疫情噩梦不要再重演。
[tds_leads input_placeholder=”Email address” btn_horiz_align=”content-horiz-center” pp_checkbox=”yes” pp_msg=”SSd2ZSUyMHJlYWQlMjBhbmQlMjBhY2NlcHQlMjB0aGUlMjAlM0NhJTIwaHJlZiUzRCUyMiUyMyUyMiUzRVByaXZhY3klMjBQb2xpY3klM0MlMkZhJTNFLg==” msg_composer=”success” display=”column” gap=”10″ input_padd=”eyJhbGwiOiIxNXB4IDEwcHgiLCJsYW5kc2NhcGUiOiIxMnB4IDhweCIsInBvcnRyYWl0IjoiMTBweCA2cHgifQ==” input_border=”1″ btn_text=”I want in” btn_tdicon=”tdc-font-tdmp tdc-font-tdmp-arrow-right” btn_icon_size=”eyJhbGwiOiIxOSIsImxhbmRzY2FwZSI6IjE3IiwicG9ydHJhaXQiOiIxNSJ9″ btn_icon_space=”eyJhbGwiOiI1IiwicG9ydHJhaXQiOiIzIn0=” btn_radius=”0″ input_radius=”0″ f_msg_font_family=”521″ f_msg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nBvcnRyYWl0IjoiMTIifQ==” f_msg_font_weight=”400″ f_msg_font_line_height=”1.4″ f_input_font_family=”521″ f_input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mxhbmRzY2FwZSI6IjEzIiwicG9ydHJhaXQiOiIxMiJ9″ f_input_font_line_height=”1.2″ f_btn_font_family=”521″ f_input_font_weight=”500″ f_btn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mxhbmRzY2FwZSI6IjEyIiwicG9ydHJhaXQiOiIxMSJ9″ f_btn_font_line_height=”1.2″ f_btn_font_weight=”600″ f_pp_font_family=”521″ f_pp_font_size=”eyJhbGwiOiIxMiIsImxhbmRzY2FwZSI6IjEyIiwicG9ydHJhaXQiOiIxMSJ9″ f_pp_font_line_height=”1.2″ pp_check_color=”#000000″ pp_check_color_a=”#309b65″ pp_check_color_a_h=”#4cb577″ f_btn_font_transform=”uppercase” tdc_css=”eyJhbGwiOnsibWFyZ2luLWJvdHRvbSI6IjQwIiwiZGlzcGxheSI6IiJ9LCJsYW5kc2NhcGUiOnsibWFyZ2luLWJvdHRvbSI6IjMwIiwiZGlzcGxheSI6IiJ9LCJsYW5kc2NhcGVfbWF4X3dpZHRoIjoxMTQwLCJsYW5kc2NhcGVfbWluX3dpZHRoIjoxMDE5LCJwb3J0cmFpdCI6eyJtYXJnaW4tYm90dG9tIjoiMjUiLCJkaXNwbGF5IjoiIn0sInBvcnRyYWl0X21heF93aWR0aCI6MTAxOCwicG9ydHJhaXRfbWluX3dpZHRoIjo3Njh9″ msg_succ_radius=”0″ btn_bg=”#309b65″ btn_bg_h=”#4cb577″ title_space=”eyJwb3J0cmFpdCI6IjEyIiwibGFuZHNjYXBlIjoiMTQiLCJhbGwiOiIwIn0=” msg_space=”eyJsYW5kc2NhcGUiOiIwIDAgMTJweCJ9″ btn_padd=”eyJsYW5kc2NhcGUiOiIxMiIsInBvcnRyYWl0IjoiMTBweCJ9″ msg_padd=”eyJwb3J0cmFpdCI6IjZweCAxMHB4In0=” msg_err_radius=”0″ f_btn_font_spaci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