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以色列

spot_imgspot_img

50人派对突酿命案! 泳池裂开15米天坑 2人瞬间被吸入巨大漩涡! 1人惨死

夏日炎炎,最受欢迎的避暑方式之一便是在游泳池戏水、游泳。然而昨天下午,以色列泳池发生一起离奇命案,一男子竟横尸泳池下方15米的天坑之内。 据《以色列时报》报道,当地时间7月21日下午,以色列中部城市特拉维夫一座郊区别墅内,有超过50人参加由公司举办的消暑派对。 突然,恐怖的一幕发生了! 当许多人还在戏水时,突然感觉平静无波的游泳池仿佛起了海啸,泳池中心惊起巨大的漩涡,水流吸着人疯狂往下沉入波涛。 几秒之后,大家反应过来——不是起浪,是游泳池破了个大洞,水位正在迅速下降! 顷刻之间,整个游泳池的水都被抽干了,许多漂浮着的充气玩具也被吸进了天坑之内。视频中可以看到,一名男子在游泳池中挣扎,然后滑向大洞,险些坠入。好在充气玩具堵住了洞口,他赶紧借助支撑爬了起来。 有目击者说:“我吓得赶紧抓住球网然后逃到安全地带,但我看见漩涡将两个人卷了进去。” 眼看着两个人就这么被吸进去,众人吓坏了,急忙报警。警方和消防人员很快就救出了一名34岁的男子,据悉他的下半身受轻微伤。 可吸进去的第二个人怎么找也找不到! 警方和消防人员成立的救援小组表示,由于担心从天坑延伸出来的隧道可能会导致泳池表面二次坍塌,因此搜救变得非常复杂。 救援人员不得不在头盔上挂上Go-Pro摄像机,还绑上安全绳下降到地下深处进行探索。 结果,他们足足花了近4个小时,在游泳池下方约15米的位置找到了第二名受害者——32岁的男子基尔·金米(Klil Kimhi)。不同于第一名受害者的好运气,他早就摔下去断了气,横尸坑内。不过,警方目前还没有公布金米死亡的具体原因。 而这场原本快乐的周末派对也随着一死一伤被中止,举办派对的屋主夫妇还被警方逮捕。经过查证,这对六十岁出头的夫妇在没有获得建筑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建造了游泳池。他们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法院决定,先将他们以“限制性软禁”的条件暂时释放5天。 小编从已知的信息有一些猜测:可能屋主夫妇是公司的老板或者是高管,而死者是下属,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老板真是好心酿了悲剧!原本想要拉近公司员工之间的关系,谁想到闹出了人命。 总体而言,像这样游泳池突然裂开出现天坑的悲剧还是比较罕见的,目前存疑的点在于——泳池为何开裂,又为何下陷造成深达15米的坑?!这起事故的异常引发了警方对周围地区地质的担忧。会不会其他居民区也存在塌陷的风险? 目前当地警方、地质部门等均表示将展开进一步的调查。 不过这起事件还是给大家提了个醒——游泳要注意安全,尤其是私人游泳池在建造时不能为了省钱而对建筑材料和施工偷工减料——否则动辄就是要出人命的。

突发! 拜登阳了! 打4针疫苗仍中招 自曝罹癌! 新冠反杀 重复感染死亡风险陡增!

“史上最强新冠变种”BA.5淫威之下,全球疫情大翻车! 就在今天,接种了4针疫苗、躲过了无数次感染可能的美国总统拜登,阳了。 刚刚,白宫网站发布声明:今天早上,拜登总统的新冠检测呈阳性。 他已完全接种新冠疫苗并注射了两次加强针,目前症状“轻微”,已开始服用新冠口服药Paxlovid,并在白宫隔离。 这是疫情2年多来,拜登首次检测出新冠阳性。 据白宫新冠协调员,拜登从昨天晚上就开始干咳,并有流鼻涕等症状,今天早上也睡得不好,不过目前还没有发烧。 虽然高龄79岁的他属于新冠重症和死亡的高风险人群,但在今天宣布确诊后没几个小时,这位倔强的总统就开始向世界展现其“劳模”面貌了—— 他在推特上PO出一张办公照,没戴口罩,面露微笑,桌面上摆着几份文件,手握钢笔,目光不知正注视哪里。 “伙计们,我很好。感谢你们的关心……对今天错过我们的活动表示遗憾。继续去忙了!” 说起来拜登总理近日的确超级忙碌。 几天前才刚刚结束海外访问回国,在那里他与以色列和中东地区的一些领导人进行了密切接触。 向来谨慎的拜登这一次似乎没怎么戴口罩,去了一个运动会的开幕式 : 与沙特王储碰碰拳 与约旦国王握握手 在当晚的演讲中,拜登就已经开始咳嗽: 回国之后,拜登继续马不停蹄地奔波,各种接见。 就在昨天,总统在在马萨诸塞州发表演讲时,还突然自曝患癌! 在演讲中,拜登提到他童年时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这就是为什么我,还有很多和我一起长大的人,都得了癌症。” 一句话立即引爆网络,震惊全美。 随后白宫紧急辟谣,解释说拜登指的是上任前已切除过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不过网友犀利指出:“他是用的现在时态说的‘我有癌症have cancer’。” 看来,或许这又是拜登的一次“口误”,但联想到早前拜登各种摔倒和各种突然犯糊涂,美国民众对总统的健康也是操碎了心。 ‍‍ 现在,癌症风波刚过,拜登又确诊。 虽然他仍在推特里表坚强,但这一波疫情之凶猛,甚至都超乎了WHO 的意料。 就在前天,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最新疫情,全球感染暴增,上周53国上周通报近300万新确诊例,每周夺走约3000人的性命。 尤其是欧洲,在过去6周,新冠确诊病例增加2倍,占全球一半感染人数。 在美国,昨日新增病例已经超过20万,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第2次和第3次感染。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遗传学家埃里克·托波尔更透露,全美现在真实日增确诊可能高达100万例! 就连“抗疫队长”福奇都在近日宣布想要退休,并暗示新冠消失要再等20年! (原话是:“有人说,你要在新冠消失了才退休;我说,那我得活到105岁了。我认为,人类还将会继续与之(新冠病毒)共存。” ) 在加拿大,今天,CBC报道,未来几天,首都渥太华的废水新冠含毒量将上升到接近创纪录的水平。 大西洋省份的住院率正在飙升,专家警告第7波正在整个地区蔓延。 阿省7 天 PCR 检测阳性率增加到 22.41%,死亡人数、住院、和ICU人数全部连续两周上升。 由于BA.5躲避抗体的超强能力,疫苗几乎失效,在铺天盖地而来的新一波疫情面前,加拿大人能否扛得过秋冬疫情,目前还不好说。 而最令人害怕的还有: 世界卫生组织警告,重复感染可能导致长新冠!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也在近日发布重磅研究:通过对569万人的大样本进行研究,他们发现每次新冠重复感染,死亡风险都陡增! 研究显示,与首次感染新冠者相比,再感染者表现出死亡率、住院和诸多疾病风险增加。 无论是未接种疫苗,还是在第二次感染前打过1针或2次或更多针的人,重复感染都能使得这些风险显著增加!   这一结果令人震惊,毕竟早前,大家的普遍认知是,再次感染的症状会比之前要轻,但随着越来越多人2次、3次感染,很多人发现,这并不是现实。 一位加拿大华人就透露,自己2次感染时咳嗽等症状明显比第1次严重很多,而且2次感染转阴后很久,咳嗽和疲劳的症状都没有恢复,怀疑自己已经转化为长新冠! 还没有感染过幸运儿们,不要侥幸,继续戴好口罩吧;已经感染过的,也不要大意,尽量避免重复感染。 希望大家都平安。

噩梦! Omicron二代变种问世 又是印度 20天传8国! 男子染疫471天 病毒进化出3谱系!

原本以为,2022年我们会迎来“疫后第一个正常夏天”,享受解封之后的自由。殊不知,从来就没有“疫后”这一说,人类或许一直在“疫中”。 7月刚开始没几天,全球都传来新冠感染再次激增的消息,Omicron亚型毒株的威力,恐怕已经超乎了人们的想象。 BA.4和BA.5两个毒株正在北美大陆逐渐占领高地,挤掉原本的主流毒株,美国现在超70%的新增病例都是这俩毒株,加拿大安大略省、BC、魁北克省也正在显现相同的趋势。 在传播力和免疫逃避力都大大增强的亚型毒株面前,染疫+3剂疫苗这个“免疫金牌”彻底废了,重复感染成了常态。 更恐怖的是,病毒不仅仅把世界当成疯狂繁衍变异的温床,就连人类本身也成了病毒培养皿! 就在近日,美国耶鲁大学公布了一项新研究,康涅狄格州一名癌症患者连续至少471天感染新冠病毒,血液中至少进化出了3种不同的病毒谱系! 据研究人员表示,这名病患最初是在2020年11月确诊新冠的,一直到2022年3月,这期间新冠检测一直是阳性,持续了471天。 在这将近500天的时间里,这名患者一直都具有传染性,身上的病毒载量维持在高水平。 早在2021年,就有南非科学家推测,本身患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很有可能成为新冠病毒进化变异的宿主,Omicron就可能是在慢性病患者体内变异而来的。 在这名患者的3个病毒谱系中,专家们发现了B.1.517,这个病毒事实上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只不过后来默默被挤掉消失了,结果又出现在人体血液中。 通过对这名长期患者的测试和全球数据库分析,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新冠病毒在患者体内的进化速度,可能是在普通人群中进化速度的2倍! 不仅如此,上一届“毒王”Delta最初被发现的印度近日又出现了新变种——BA.2.75! 这个变种目前已经在8个国家传播,包括加拿大和美国,由BA.2变种进化而来,被称作“第二代变种”,已引起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 据悉,BA.2.75拥有 “不寻常”的突变,恐可突破现有疫苗和毒株感染构建的免疫屏障,且传染速度较快,最初在印度被发现。 6月18日发现的,7月5日已传遍8个国家,感染人数接近100。 以色列卫生部病毒实验室专家谢伊表示,BA.2.75的出现令人担忧,是BA.2变种进化出的“二代变种”,新增16个突变,其中8个位于刺突蛋白基因区。 二代变种不是没有出现过,此前研究人员也检测到很多新冠的二代变种,但都没有发生大范围传播,所以样本量也很少,BA.2.75可能成为首个成功的二代变种。 与BA.4和BA.5继承了delta残基一样,BA.2.75也带了“秘密武器”——两个关键突变G446S和R493Q; G446S可以导致抗原特性发生变化,帮助病毒突破现有疫苗等构建的免疫屏障;而R493Q可以提高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专家们高度关注的原因。 事实上,BA.2.75传播速度确实极快,在始发地印度的基因组样本中,就从6月15日的占比不到5%,升至30日的18%,传播速度比现在威胁加拿大第7波的BA,5更快! 什么意思? 简单地来说,就是我们现在才正处于BA.5变种浪潮的开头,这个亚型变种已经比母毒株更快、更强了,染疫+疫苗都不管用,专家们已经不知道如何应对了。 如果说这这段时间,BA.2.75也起来了,开始广泛传播,那接下来这一批即将感染BA.5的人,即便是感染过了,打了4针疫苗,都不一定可以挡得了BA.2.75; 换句话说,熬过BA.5疫情,大家可能就要为BA.2.75新一轮疫情做准备了,届时还有秋天流感季节… 当然,这只是科学家们假设之一,并不一定就会发生,但存在可能性,关键就看各个卫生部门能不能认真应对了。 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现在正面对的威胁,BA.4和BA.5。 根据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数据,相较于BA.1和BA.2,疫苗和感染BA.4及BA.5诱导的中和抗体效价低了3倍! 加拿大感染人数正在激增,本地华人也纷纷中招。 一位大温华人就表示,就在刚刚过去的国庆日长周末,自己带着全家参加庆典活动,现场人山人海,几乎没有人戴口罩,第二天回到家,就有人发起高烧。 面对越烧越凶的新冠病毒,加拿大联邦卫生部长Jean-Yves Duclos在今天坦承——2针疫苗可能不够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加拿大人将需要每9个月打1剂加强针! “我们将永远不会完全接种新冠疫苗!” 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的“完全接种”可能已经没有意义了,最重要的是疫苗更新和免疫力持续时间。 昨天就亮起第7波疫情的BC,卫生厅长松口表示,今年秋天恐怕所有人都要补针了! 结果言论一出,被省民们狂喷—— “好,现在已知信息:8月会有高峰、新变种会像delta一样攻击下呼吸道、比母毒株更有传染力,然后我们的卫生厅长说:可能会在秋季,也就是这一波过后补疫苗????” “联邦政府和卫生专家都警告说8月是高峰了!现在就补!” “这人傻吧?不是说6个月之后就要补针嘛?BC放弃了,狄德安需要退休回家了!” “媒体可不可以不要再用第3波Omicron疫情这个词?这是在弱化病毒的威力,大家看到Omicron都觉得不要紧,这其实是第7波疫情!” 还有人直接冲去截图2022、2021、2020年本省ICU的病床人数: “他们说摘口罩、回归生活,然后最致命的一波疫情席卷全省,过去3个月死了超过700人,这占了前6波疫情的5分之1…现在新的一波要来,但是天车公车全是不戴口罩疯狂咳嗽打喷嚏的人,我怎么感觉2022才是最糟糕的一年…” “他们一开始就说了会持续5年。”“谁知道呢?” 不管疫苗有没有用、第4针打不打,希望大家不要放松最基本的防疫,人多的地方戴口罩,回家勤洗手,两个简单的步骤应该不难。希望大家都平安!

炸了! BC第3波Omicron浪潮开始 8月全面爆发! "史上最糟变种"肆虐 新毒株问世!

7月1日长周末,全加拿大各大城市都是人山人海,“疫后”第一个Canada Day,大家是放开了狂欢。 然而,狂欢的似乎不只有我们,病毒也在开始一场庆典。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最近这两周,全球110多个国家的新冠新增病例都在逐渐上升,已经打破了持续一段时间的平稳下降趋势,美国、日本、英国、以色列、意大利、法国、加拿大日新增病例正在激增。 就在近日,BC新冠建模专家发出警告——本省第3波Omicron病毒浪潮已经开始了!预计在8月份到达顶峰! 虽然已经放弃统计和追踪准确的日增感染人数,加拿大联邦卫生署一直在关注Omicron BA.4和BA.5的走向,且预计将在未来短时间被超过母毒株,成为本地主流毒株。 UBC的进化生物学家和建模专家莎莉·奥托表示,“人们原本预测的是秋天会有新一波疫情,但现实是浪潮已经开始了。” 换句话说,病毒已经等不到秋天了。 “你现在去杂货店,感染的风险相当低,但是3周之后去,风险就不同了,很有可能感染新冠。尤其是7月中旬至8月份,下一波疫情将全面爆发!” 进入新一轮疫情的不仅仅是BC,东部的安省也面临同样的局面。 卫生官员透露,安省现在废水监测信号、阳性率都有所上升,多个地区公共卫生部门通报感染病例出现指数型增长。 现有数据显示,最新一波感染趋势从6月初就逐渐抬头;过去3、4周期间,阳性率也在持续上升。 早在上周四,联邦卫生官谭咏诗就警告过,新变种病毒,尤其是BA.5,传播力强,可能在接下来这一周开始加速传播。 截至6月18日,加拿大全国每周预计新增1.5万例,BC省BA.4和BA.5正在以每天3.1%的比例增加,阿省这两种毒株日增长率为4.9%,每半个月翻倍一次;安省增长率为6.3%;魁省为5.5%。 因为重症率和致死率低而被大家轻视的BA.5,现在正在变成科学家口中“史上最糟糕新冠变种”,不仅传播力强,还直接让葡萄牙6月份的死亡人数超越早前冬季那一波疫情! 在美国这两个分株毒株成为主导毒株,其中BA.5令人担心。 斯克里普斯研究转化研究所创始人Eric Topol直言,BA.5是“我们见过的最糟糕的病毒版本”! 对人体免疫系统而言,Omicron BA.1到BA.5的变异程度,已经远远大于Alpha到Delta,这也使得它们更难识别和应对。 美国专家悲观预测,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将新增超过20万人死亡。 更糟糕的是,就在大家都以为新冠病毒已经消停的时候,殊不知它正在悄悄变强,新变种已悄然问世! 据外媒报道,全球科学家们现在正紧盯着一种新的新冠变种——Omicron BA.2.75,同属Omicron毒株,但其刺突蛋白带有9个不寻常突变,比其他突变更快传播。 这个新变种最初是6月份,在印度被发现。短短几周,现在才7月4日,已经传遍了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新西兰、德国、日本、加拿大8个国家。 由于这个新亚变种才刚刚出现,目前并未被列为“令人关注毒株”,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主要变体,现在说还太早,但值得警惕。 夏季疫情才要刚刚开始,加拿大的医疗系统就快崩了,全国各大城市的急诊室都因为医护人手短缺而被迫关闭,BC也没能逃过,已经有部分地区的医院开始转移病人了。 在接种疫苗方面,加拿大免疫咨询小组NACI上周建议的是所有人在今年秋天之前再补一针,但是BC卫生厅并没有积极响应。 目前BC省内疫苗库存将优先为120万左右符合资格、但是尚未接种第3针的人提供,第4针接种人群依旧受限。 与其他省份和地区相比,本省接种第4剂疫苗的人数比例为全加拿大第2低,仅高于5%。 好不容易熬到了解封,北美要拾回限制措施已经不太可能了,但是病毒不断变异的事实就摆在眼前,感染或许不会死,但是各种后遗症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得上,希望大家小心为上,平安健康。

刚刚! 加拿大宣布延长防疫措施! BA.5发威 卫生官急吁: 重启口罩令!

新冠病毒新变体BA.4和BA.5进入北美后肆虐扩散,能逃避疫苗的免疫保护,恐引起新一波疫情。 目前这两种变种病毒已占美国活跃病例的一半,致使病例不减反増。专家警告说,随着局部爆发增加,疫情恐更严重。BA4和BA5相比之前的变种,具有更强的传染性,研究显示,这两亚型能再次感染得过新冠的人。 相比之下,加拿大只是沦陷得慢一点。BA.5已在东部传播,据报告,5月到6月短短一个月,BA5变种从只占到阳性比例3.1%增长到6.7%,在下个月预计占比将会增长到44%。 眼见今年夏天,加拿大新冠病例将激增,恐发新一波疫情,全国各地卫生专业医生忍不住了,纷纷呼吁重启口罩令。 急诊医生们站出来表态:取消口罩令后人们以为疫情结束,但急诊室每天仍面临一波又一波的新冠患者,戴口罩就是保护自己的最直接方式! 就在今天下午,政府宣布,加拿大新冠防疫边境措施将延长!包括ArriveCAN应用程序措施,以及对未接种疫苗的旅客进行检测和强制隔离。 原本为了解决飞机延误问题,加拿大机场暂取消新冠检测,将检测移出机场。一共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6月11日至30日的暂停期,所有机场的强制性随机新冠检测都暂停,但未接种疫苗的旅客将继续现场接受检测。第二阶段则是从7月1日起,所有测试(包括未接种疫苗旅客)都将在机场外进行。 现在,政府将原本的暂停期延长至7月中旬,并表示加拿大新冠防疫边境措施将持续到2022年9月30日。 卫生部长杜克洛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随着我们进入COVID-19应对措施的下一阶段,也别忘记大流行还没有结束。我们必须继续尽我们所能,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病毒感染。” 过去1个月,美国、以色列、葡萄牙、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COVID-19病例有所增加,更具传染性的Omicron亚型BA4和BA5登上美国后更是席卷全国。 短短一周内,BA.4和BA.5从占美国新增病例的三分之一,极速上升现已超过一半,成为美国主导病毒株。 它们在今年3月被列入世卫组织(WHO)监测清单,并被欧洲疾控中心(ECDP)指定为值得关注变种。 相比之前的Omicron亚型变种,BA.4/5的耐药性竟然高了约4.2倍,因此更有可能导致疫苗突破感染。 目前所有可用的新冠疫苗版本,都是根据2年前的原始新冠病毒而配制。 虽然它们在大多数情况下仍能有效预防严重感染或死亡,但Omicron病毒不断突变,增强了耐药性和抗药能力,逃避疫苗保护,再次传播感染人体。 由于担心新毒株,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计划推出专门针对Omicron 变体而新配制的新冠疫苗。 包括辉瑞、Moderna和Novavax在内的几家疫苗制造商,正在测试新版新冠疫苗,以更好对抗Omicron变种。 但是新疫苗的研发恐不顺利,辉瑞和Moderna出来“打预防针”,表示说:他们的新疫苗似乎能对抗Omicron亚型,尽管这种保护作用不如对抗BA.1那么强。 眼见加拿大新变种案例激增,目前又没有更好的疫苗预防,全国各地卫生专家医生坐不住了,只能呼吁群众戴口罩。 美国和欧洲已成先例,面对疫情的上升趋势,多伦多急诊医生Dr. Pirzada对加拿大口罩令现状十分不满,质问为什么不吸取前车之鉴,加强预防,避免重蹈覆辙。 室内公共场所再次强制戴口罩,是防止再一次病例激增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目前,加拿大要求乘坐飞机和火车的乘客戴口罩,但大多数场所已不再强制戴口罩。人山人海的街道、坐满人的餐馆和影院,戴口罩的人寥寥无几。 不少人自以为打了三针疫苗已经安全,可是就连总理特鲁多在打完疫苗后,也在本月第二次感染上了新冠。 得上新冠后,不是只有患者常说的,像流感般发热喉疼几天就好了。 美国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感染过新冠病毒的成年人中,近1/5的人仍在遭受新冠长期症状的折磨,即便是身体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长期卧床,难以呼吸。 最新研究还发现,50岁以上的人如果感染过新冠病毒,更有可能带状疱疹发作。 带状疱疹(shingles)是一种病毒感染,症状是在躯干的一侧出现疼痛的水泡,需要长达五周,才能痊愈。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人得过水痘后,病毒会在体内休眠几十年,然后重新激活,导致带状疱疹。 罕见的情况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还会导致莱姆病(Ramsay Hunt Syndrome),致使面瘫。 莱姆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当带状疱疹爆发,影响到一侧耳朵附近的面神经,会影响到左右平衡、听觉、味觉、面部运动,甚至是闭眼睛的动作。 专家医生们理解人们对公共卫生规定感到厌倦,没有必要在任何地方或永远都戴口罩。但与此同时,他们强调,在杂货店、公共交通工具、医疗诊所和任何弱势人群去的地方都应该要求戴口罩;其他地方可以强烈推荐戴口罩。 过去几个月,虽然疫情从高峰到低谷,但是病毒一波接一波地传播,社区传播并没有真正降得很低。 加拿大的COVID-19周报最新更新数据显示,全国每周新增15,047宗病例。虽然这一数字低于1月份Omicron高峰期的每周288,771例,但与11月持平。 有人认为,病例数字高不再是大问题,因为它们不会导致死亡或严重疾病。但他们全然不顾死亡和重症仍存在的事实。 截至6月20日,全国每天有3350人住院,与去年12月底大致相同。截至6月18日,每周有137人死亡,接近1月1日记录的水平。 现在的医疗系统仍面临巨大压力,救护车和急诊部门等待时间过长,不少癌症和需要做手术的患者要等数月甚至几年才能得到治疗。 医生们指出,各地公共卫生部门表示戴口罩是个人选择,仍然建议在公共室内场合戴口罩,但是要求与强烈建议是完全不同的。 当周围的人都不戴口罩,个人很难遵循建议。当学校的教师或校长等停止戴口罩时,就会向其他人传递这样的信息:他们不需要戴口罩。 在加拿大,单纯依靠疫苗来控制COVID-19显然没怎么奏效,更何况新变亚种的疫苗还没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们提醒道:“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我们需要多层保护,而口罩是必不可少的一层。” 专家们无奈地表示,许多人仍然不明白COVID-19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公共场所能看到洗手液,但人们却不戴口罩。 Dr. Wurster说,从理论上讲,如果感染的可能性很低,人们可以不戴口罩。但问题是检测和数据不足,这就不可能知道什么时候感染率低。 他说:“戴口罩这件事最大的讽刺之一,是让人们自己评估是否戴口罩的风险。没人能自己评估风险。我们给不出数据,公众怎么会知道有多危险。” 大家还是好好戴口罩吧!

炸了! 加拿大突发2级旅游警告 出去感染恐遭隔离 全国97人中招! 多种病毒侵BC!

北美新冠疫情逐渐消退,各地限制措施取消,温哥华人现在出门戴口罩的人也不多了,一切正在逐渐回到正轨,大家开始接受与病毒共存的生活。 然而,大家是接受了与新冠病毒共存的现实,没想到病毒可不只有这一个,猴痘病毒、流感病毒、禽流感正在同时肆虐, 就在今天,加拿大政府正式针对27个国家发布了2级旅行警告,提醒所有准备出国的人,有可能被隔离! 就在本周,温哥华已经爆出了全省首例,引起不少居民担心! 与此同时,本省禽流感疫情进一步扩大!加拿大原本不受影响的鸡蛋和鸡肉恐怕遭殃,有华人餐厅传出烤鸭断供的消息,掀起一小波恐慌! 最后,消失了两年的流感病毒再一次回到大家生活中,今年流感季恐怕提前,目前病例已经明显上升! 先来说说最新的猴痘病毒,本周一温哥华被查出了全省首例确诊病毒,卫生局立即采取了行动,隔离、追踪、治疗一个不落; 但是现在北美已经出现了人传人,长时间面对面,不戴口罩,病毒就可以传播;当局没有公布传播链、传播来源、患者具体位置,引起不少人不满,认为这样他们无法防护。 全球猴痘病例正式破1000例之际,加拿大本国疫情也在恶化,联邦公共卫生局在今天正式发布2级旅行警告——所有近期有计划出国的加拿大人,都需要注意自己前往的国家,做好额外的预防措施,有可能受到隔离等其他限制措施! 目前,加拿大猴痘确诊病例已经从2天前77例升至97例,其中魁省占了90例、安省5例、阿省和BC各1例。 卫生局警告所有人,如果出国之后感染猴痘病毒,获得治疗和护理的条件可能受限,且延误回国,需要注意。 加拿大的这一条旅行警报,适用国家包括—— 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玻利维亚、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匈牙利、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马耳他、墨西哥、摩洛哥、荷兰、挪威、葡萄牙、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阿联酋、英国、美国等27国。 所有已经出现了疑似症状或确诊的加拿大人,建议延迟旅行、立即前往医院隔离治疗,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出国时,请注意避免与潜在感染者进行密切的身体接触和参与大型群众聚会。 截至目前为止,猴痘病毒已经在全球20多个国家出现,没有非洲旅行史、也没有感染者接触史的传播链出现,就连卫生专家都感到担忧,表示这“很不寻常”。 其次是本省禽流感疫情,就在今天,加拿大食品检验局证实——BC最新另外爆发禽流感疫情3起,总感染群数达到了15! 据悉,最新爆疫的是Sechelt、Summerland和Peace River这3个地区的小型家禽群,检测到禽流感病毒,目前方圆10公里范围内的生产商都已接到通知,爆疫场所被隔离。 BC省禽流感是从4、5月份开始持续爆发至今的,初期卫生部门强调并不会影响到禽类生产品供应,但时间一长,情况或许有所改变。 整个北美大陆正在经历一场70年来极为罕见的禽流感疫情,BC家禽业中心Abbotsford地区这一次爆出了很多病例,让当地农民担心2004年禽流感爆发重演,整个行业遭受重创。 也在今天,同样爆出禽流感疫情的安省,由于部分鸭场被迫关闭隔离,活鸭供应紧张,不少中餐馆和酒楼已经断供! 当地一家酒楼经理接受采访时表示,“5月份我们就已经没有鲜鸭供应了,基本上都因为禽流感被杀掉了。” 烤鸭、卤水鸭等都是许多华人的心头爱,温哥华作为美食之城更是聚集了各种各样的中餐,目前本地尚未传出类似的消息,但是随着禽流感疫情逐渐扩大,未来会不会也出现断供,现在也还说不准。 最后是流感,随着新冠疫情趋于和缓,常规流感病毒来势汹汹地杀了回来,流感患者急剧增加! 通常而言,北美流感季多在秋冬季节,现在还只是初夏,患者激增并不正常。公共卫生专家表示,这很可能是卫生限制措施放松所致。 根据联邦卫生局的最新统计数据,2022年4月份以来,全国流感病例正在急剧增加; 5月22日至28日,共出现了1580宗确诊病例;5月8日至14日当周出现了高峰,全国2121人感染流感病毒; 卫生局警告,目前流感病例人数远远高于流行病阈值。 初夏时节,北美解封,只要一放晴,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各种病毒还在肆意传播,希望大家外出多加注意卫生!
[tds_leads input_placeholder=”Email address” btn_horiz_align=”content-horiz-center” pp_checkbox=”yes” pp_msg=”SSd2ZSUyMHJlYWQlMjBhbmQlMjBhY2NlcHQlMjB0aGUlMjAlM0NhJTIwaHJlZiUzRCUyMiUyMyUyMiUzRVByaXZhY3klMjBQb2xpY3klM0MlMkZhJTNFLg==” msg_composer=”success” display=”column” gap=”10″ input_padd=”eyJhbGwiOiIxNXB4IDEwcHgiLCJsYW5kc2NhcGUiOiIxMnB4IDhweCIsInBvcnRyYWl0IjoiMTBweCA2cHgifQ==” input_border=”1″ btn_text=”I want in” btn_tdicon=”tdc-font-tdmp tdc-font-tdmp-arrow-right” btn_icon_size=”eyJhbGwiOiIxOSIsImxhbmRzY2FwZSI6IjE3IiwicG9ydHJhaXQiOiIxNSJ9″ btn_icon_space=”eyJhbGwiOiI1IiwicG9ydHJhaXQiOiIzIn0=” btn_radius=”0″ input_radius=”0″ f_msg_font_family=”521″ f_msg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nBvcnRyYWl0IjoiMTIifQ==” f_msg_font_weight=”400″ f_msg_font_line_height=”1.4″ f_input_font_family=”521″ f_input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mxhbmRzY2FwZSI6IjEzIiwicG9ydHJhaXQiOiIxMiJ9″ f_input_font_line_height=”1.2″ f_btn_font_family=”521″ f_input_font_weight=”500″ f_btn_font_size=”eyJhbGwiOiIxMyIsImxhbmRzY2FwZSI6IjEyIiwicG9ydHJhaXQiOiIxMSJ9″ f_btn_font_line_height=”1.2″ f_btn_font_weight=”600″ f_pp_font_family=”521″ f_pp_font_size=”eyJhbGwiOiIxMiIsImxhbmRzY2FwZSI6IjEyIiwicG9ydHJhaXQiOiIxMSJ9″ f_pp_font_line_height=”1.2″ pp_check_color=”#000000″ pp_check_color_a=”#309b65″ pp_check_color_a_h=”#4cb577″ f_btn_font_transform=”uppercase” tdc_css=”eyJhbGwiOnsibWFyZ2luLWJvdHRvbSI6IjQwIiwiZGlzcGxheSI6IiJ9LCJsYW5kc2NhcGUiOnsibWFyZ2luLWJvdHRvbSI6IjMwIiwiZGlzcGxheSI6IiJ9LCJsYW5kc2NhcGVfbWF4X3dpZHRoIjoxMTQwLCJsYW5kc2NhcGVfbWluX3dpZHRoIjoxMDE5LCJwb3J0cmFpdCI6eyJtYXJnaW4tYm90dG9tIjoiMjUiLCJkaXNwbGF5IjoiIn0sInBvcnRyYWl0X21heF93aWR0aCI6MTAxOCwicG9ydHJhaXRfbWluX3dpZHRoIjo3Njh9″ msg_succ_radius=”0″ btn_bg=”#309b65″ btn_bg_h=”#4cb577″ title_space=”eyJwb3J0cmFpdCI6IjEyIiwibGFuZHNjYXBlIjoiMTQiLCJhbGwiOiIwIn0=” msg_space=”eyJsYW5kc2NhcGUiOiIwIDAgMTJweCJ9″ btn_padd=”eyJsYW5kc2NhcGUiOiIxMiIsInBvcnRyYWl0IjoiMTBweCJ9″ msg_padd=”eyJwb3J0cmFpdCI6IjZweCAxMHB4In0=” msg_err_radius=”0″ f_btn_font_spaci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