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去加拿大银行小心点 很多人都盯上了你的钱袋子……

薅羊毛 加拿大经济增长低迷,人们的日子都不太好过,但令人惊讶的是,加拿大的五大银行却过的很滋润,营收似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有的反而越赚越多。 原因之一可能是从客户身上薅的羊毛越来越多了? 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到银行办业务,柜员或投资顾问都会问你要不要信用卡提额,要不要开新的Line of Credit,或是因为你是优质客户,有一些特殊优惠。 有些这样的机会是不错的,但也不可否认,很多类似的产品你其实并不需要,银行职员推销这些产品,并非全部以客户的利益为重,而仅仅是为了完成自己的销售业绩。 其中一些推销手段和说法,甚至有违反法律的嫌疑。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为此进行了一系列暗访,发现这些做法在加拿大五大银行(BMO, CIBC, TD, RBC, Scotia)普遍存在。 有的银行经理每周,甚至每天与员工开会,“激励”他们卖更多的金融产品给客户。 柜员和顾问每月有业绩指标,如果销售排名垫底,很可能被开掉。 这让银行员工压力巨大,一名化名Jeraline的TD员工表示,为了卖金融产品,自己通常都不会将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仅是为了完成业绩。 “这种滋味并不好受。” 另外一名BMO的员工也表示,为了完成业绩,曾误导客户购买他们根本不需要的产品。 银行可不是为客户服务的环境,一名前Scotiabank的员工表示,“我们就是在那儿卖产品,为银行赚钱”。 暗访者发现,有的银行中,当柜员将客户资料输进电脑后,屏幕上就会跳出特别的“机会”提示,也就是可以推销的产品和服务。 比如说,如果客户已经有一张无年费的信用卡,系统就会提醒柜员劝说客户升级到有年费的卡。 信用卡成为各大银行极力推销的产品,除了换成年费卡,有的还建议客户提高信用额度,或者再申请新的卡。 一旦客户获得了新的信用额度,大概率就会使用它,导致支付更多的利息。 银行因此也可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Jeraline还曾偷偷的录下了经理给她进行的销售培训: 你并不是客服……你是投资顾问,你得更激进一些。 你对客户太Nice了。 你为(客户)着想太多,对完成业绩没好处。 在这里,小编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很多银行职员名片上写着Investment advisor,这位Jeraline也是。 但是advisor其实并不是正式需要考证的投资顾问,而只是一种类似擦边球的职务。他们对客户不需要承担任何信托责任(Fiduciary duty)。 正规的需要认证的投资顾问会使用adviser这个词。 就连TD的发言人也表示,如果真存在Jeraline说的情况,那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暗访团队还做了一个试验,由记者假扮客户探访五大行。此人表示即将继承5万元的遗产,但是有35万的房贷和1万7的信用卡债。 一开始,没有一家银行职员询问他是否有债务,而是直接推荐将遗产存为GICs定存和互惠基金。这两种产品可以帮助职员完成销售业绩。 暗访者后来表示自己还有信用卡债,只有BMO和CIBC的员工建议他首先用遗产将卡债还完。 Sociabank的员工建议他可以还一部分卡债,用剩余的钱购买互惠基金。 TD的顾问(advisor)先是建议他只还最低还款额,这样可以保护信用分数,后来给出类似Scotiabank的建议。 RBC的顾问则向他推销Line of credit, 用借来的钱还债,后面的建议跟上两家银行类似。 消费者权益倡导者达夫·康纳彻(Duff Conacher)表示,加拿大《银行法》规定,给客户的建议必须“适当”。不建议客户全额偿还高息债务的做法违反了这条规定。 “任何优秀的理财顾问给你的首要建议都是先还清利息最高的债务。而他们的建议恰恰相反。” 消费者得到的不仅是糟糕的建议,还是非法的。 此外,还有理财专家建议大家注意互惠基金(mutual fund)中的管理费用。 在暗访中,BMO、Scotiabank和TD的顾问都对基金管理费解释有误,只有RBC的顾问提供了完全正确的信息。 互惠基金的管理费并不是按照投资收益的比例收取的,而是按照投资金额收取的。典型的收费是整个投资的2.5%,无论获利或损失都需要支付。 如果没有收益的话,单纯2.5%的管理费,会使原始投资在25年内缩水一半。 去银行办业务,最好还是自己对各项服务有所了解,做出比较,员工给与的信息可能并不准确。

巴菲特好友去世 留下10亿美元遗产 妻子全部捐献 现场炸裂

为她点赞 今天,一段发到社交媒体X的视频迅速引发了热潮。纽约的一个礼堂中,突然爆发出尖叫声和热烈的掌声。 一名女生瞪大了双眼,一脸惊讶,似乎不敢相信自己刚刚听到的话。 周围的人鼓掌欢呼,热烈拥抱,欢笑洋溢在他们脸上,甚至有人喜极而泣。 这些人全是纽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the 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的学生。他们有理由这样狂欢,之后他们再也不需要交学费了。 一名96岁的老人露丝·戈特曼(Ruth Gottesman)捐出了丈夫10亿美元遗产,金额大到可以永远免除所有人的学费。 2022年9月,露丝的丈夫戴维·戈特曼(David S. Gottesman)因病去世,享年96岁。在朋友圈里,人们大多称呼他Sandy。 Sandy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华尔街知名投行第一曼哈顿(First Manhattan)的创始人, 他还有一个被人广为知晓的身份,就是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追随者。两人1963年在一家华尔街俱乐部举办的午餐会和高尔夫球赛上认识,开始了持续几十年的友谊。 两人保持频繁的联系,每周日晚间都要通电话交流投资理念。Sandy表示巴菲特给了他很多回报不菲的投资建议,每次打完电话,他都激动的睡不着觉。 Sandy从那时就积累了一大笔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 1963年到1965年间,Sandy经常飞往巴菲特的大本营奥马哈,下午两人见面,一起吃晚饭,然后聊到凌晨两三点。 有一次,他们聊的很晚,发现被锁在了巴菲特的办公楼里。Sandy通常搭乘凌晨的航班返回纽约。 第一曼哈顿管理着超过200多亿美元的财富,其客户多为个人投资者。 而他的太太露丝则是一名医学专家和教育家,此前就是爱因斯坦医学院的教授,还曾担任该校心理教育服务主任的工作。 丈夫去世后,露丝起初并不知晓他到底留下了多少遗产。当律师揭示出这些巴菲特公司股票的价值超过10亿美元时,露丝也感到非常惊讶。 丈夫留给她的遗嘱也非常简单:“用它做你认为对的任何事。”(Do whatever you think is right with it.) 这似乎也非常符合Sandy的性格。虽然早已是亿万富豪,但他却一直非常低调。 与大多数华尔街富豪不同,他从不公开自己的政治倾向,从不为公司做广告,也从不公开推荐股票。 露丝面对这笔遗赠,立即意识到自己想要做什么,她要资助爱因斯坦医学院的学生。 多年来,她曾经面试了数十名申请该医学院的学生,深知学医的不易。 虽然毕业后薪水不菲,但每年的学费超过59,000 美元,许多人毕业时背负着沉重的学生贷款,压力重重。 而且,爱因斯坦医学院位于纽约最穷的布朗克斯区(Bronx),学生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 该校统计,近...

双杀来了!加拿大经济正在决堤 再爆裁员潮 利率可能撑不住了 未来还有更多痛苦 !

风暴即将来临 加拿大的经济正在决堤。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今天很多经济观察家的共识。 加拿大最大的零售巨头之一加拿大轮胎(Canadian Tire)周四发布了最新的第四季度财报,令人失望。 与去年同期相比,利润下降了 65%,为 1.972 亿加元,收入下降了 16.8%,为 44 亿加元。 这只是加拿大糟糕的经济现状的冰川一角。问题的本质是,加拿大人越来越没钱了,也不敢再花钱了。 由于利率持续维持在高位,加拿大人不得不花费更多的钱在生活必要支出上。 房租、房贷、食品和药品等必需开支占比越来越高,但是不花也得花。对于非必需的消费品,自然是能省就省了。 Canadian Tire正是受这波浪潮冲击最大的公司之一。其他类似零售商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最新数字,11月份全国零售额比10月下降了0.2%。 这可能仅仅是开始。 新一轮的裁员潮又开始了,令加拿大家庭过的更加心惊胆颤。 上周,Bell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裁员4800人。总部位于卡尔加里的管道公司 Enbridge 宣布裁员 600 人。 裁员公司的列表越来越长,包括 Rona、黑莓、CPA Canada、Indigo Books and Music...

加元大涨 央行行长提醒降息为时过早! 特鲁多来温哥华狂撒1.15亿!

油价降到今年最低了! 盼星星盼月亮,所有房主都在等一个消息,降息还是不降息? 特鲁多都在9月份表示:“我们认为利率2024年应该会降。” 但是今天(12月15日),央行行长狠狠打脸:“明年想着降息为时过早!” 但是加拿大央行行长蒂夫·麦克莱姆 (Tiff Macklem) 也没有把话说死,他说,2%的通胀率近在眼前了,言外之意是不是,只要通胀率降到2%,咱就可以考虑降息。 同时,只要央行没看到通胀降回2%,那降息几乎是不可能的。 蒂夫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央行不一定非要等通胀变成2%才降息,但是必须是有着明显向2%去的趋势才行。” (the central bank doesn’t need to wait until inflation is all the way back...